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的基本概念

民间文学性质

民间文学基本特征

1846年,英国学者威廉·汤姆斯提出,“folk”民众,“lore”知识,两层含义:

1.民俗本身:风俗、习惯、歌谣、故事、寓言等;

2. 研究民俗的理论

民间文学的性质

双重属性:民间文学既是一种文艺现象,又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

如何理解民间文学的文艺属性?

——具有文学性

——以语言为主要载体,区别于作家文学

如何理解民间文学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

民间文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创作与流传都是出于生活、生产活动的需要,并且作品本身就是相关活动的一部分。民间文学是民俗学的一部分

不仅是文学现象,还直接参与民众的生活

提供大量的历史、宗教、伦理、社会、语言的资料

民间文学现象是同社会习俗、仪式、宗教、人类的恋爱生活交织在一起的

因此,研究民间文学必须从社会生活的整体来考察,注重其双重属性。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

1.集体性

A.表现在内容上,反映着特定群体的生活、思想、感情、观念等。

民间文学在思想内容上,具有大众化或民间化的特点,这也是我们平常认为民间文学“俗”的一个原因。它虽然不带有个性化的思想感情,但也不是没有独立见解,很多作品带有不同于官方或知识分子思想体系的朴素的观点。

例子: “状元杀和尚”

B.体现在它的创作方式——群体创作、群体流传

(1)在集体活动的场合,你一句,我一句的完成创作,如一些劳动歌谣、仪式歌谣等的创作,也包括在一些民歌对唱的场合。

(2)先由个人完成作品的初坯或雏形,其后在流传中由众人加工和再创作。(3)有些民间文学作品先由个人完成并有明确的传承线索,主要指民间艺人的创作。比如岳飞传、杨家将、隋唐演义等。

C.集中体现特定群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众人智慧和才艺的结晶。

民间文学在艺术形式上必然是大众化的、通俗易懂的、传统的,同时它也很讲究艺术形式的精粹以便于广泛流传。民间文学并不是没有艺术性,也不是艺术性弱,而是没有个人创作那样的个性化的艺术风格和前卫性的艺术创新。

比如民间曲艺当中的木偶戏、相声、快板、说书等等。

2. 口头性

包括口头创作和口头流传,主要通过口传心授形式,显著标志是用口头语言包括方言土语进行创作和传播。口头性是民间文学的本质特征,决定了民间文学在形式上的轻便灵活,语言通俗、形象、鲜明,易于掌握,易于流传

3.变异性

内在原因:集体创作中不断加工、修改和靠记忆保存,靠口头传播

外在原因:社会历史条件,地域和民族的不同,环境

四个方面:口传心记,靠记忆保存;没有著作权观念,任意人可以修改;

流传环境不同,例如老虎外婆型故事,河北:狼外婆;山西:老狐精;山东:马郎精;潮汕:猪哥精;云南:老变婆;

时代发展,社会生活内容和人的思想认识发生变化。

?给猫取名字等类型故事

?都属于同一个类型——循环式

?故事传布愈广,时间愈长,演变也就越大。但无论演变到什么程度,里面总会留下痕迹,让人们可以追踪出它们的来源

4.传承性

民间文学的传承性是指民间文学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有些根本性因素或传统模式,在流传、演变过程中积淀下来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使作品以其固有的基本面目在不同时代或不同地域的群体中沿袭、存活。

1).内容上的传承性,一个民族的伦理观念、价值标准、审美情趣、宗教信仰等,都有其主流倾向和较强的稳定性,不会骤然发生根本、彻底的变化,比如惩恶扬善、轮回报应、多子多福、郎才女貌、鬼神信仰、祖先崇拜等传统观念,在民众深层心理结构中是根深蒂固的。这是民间文学有一些常见的传统的主题、情节和人物类型。

2)艺术形式的传承性

包括结构、语言、讲唱方式等方面,都有相对稳定的传统形式。民间故事的结构方式有一些惯用的套路:一般故事都是单线索展开;有许多故事的情节是三段式的结构,如三道难题,三次考验或三次历险。俄国故事开头“在光荣的城市里”,结果“我那时也到过哪儿”,以增加可信度。我国悲剧故事通常以美妙的幻想结束,有的化为石头、宝石、星星。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

一、区别

?作者的差异

?载体:口传;文字

?内容

?功能:实用性;欣赏、陶冶

二、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1. 题材和思想内容方面

千百年来集体创作的民族文化结晶,具有多种多样的题材和无比丰富的思想内容,各种体裁生动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集中体现了人民群众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艺术才能

不仅为作家准备了各种创作题材和体裁,甚至在作家成长的童年也起到熏陶作用,影响他们的世界观。

屈原同楚地民歌和发达的楚巫文化的关系。

屈原的诗歌创作,标志着我国诗歌发展进入个人创作

阶段。吸收楚地民歌和神话传说《离骚》《天问》《九歌》《九章》

例子: 《湘夫人》“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与“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古籍记载,楚地“信鬼而好祀”,每逢举行祭祀活动,巫觋唱歌乐神,因而楚文化充满浓厚的宗教气息。这些与民间宗教融为一体的娱神歌曲,对屈原诗歌创作

产生直接影响。如《天问》,直接运用民间神话传说和古史材料,对天地文物和社会现象提出了170多个疑问。

建安文学、唐代诗歌与乐府民歌的关系

汉魏六朝乐府民歌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多方面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语言朴实自然,可比诗经,形式又更为活泼,取代穷途末路的汉赋,启发那一时代的文人写出不少好诗,张衡、辛延年《同声歌》《羽林郎》,更突出的成就在于促进建安文学的崛起和以李白、杜甫、白居易为代表的唐代诗歌的繁荣。

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志,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曹操,《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却东西门行》《短歌行》,沿用汉乐府古题与格调,反映了汉末军阀混战,生灵涂炭,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表达其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对李白、杜甫的影响:继承民歌中的现实主义传统,关心人民疾苦,同情下层人民,抒发济世救民的崇高理想。

文学名著同民间故事、传说的关系

我国小说的源头,可追溯到古代的神话和历史传说。

小说的发展:志怪小说——轶事小说——唐代传奇——章回小说(宋元民间说唱文学的兴盛所导致)。唐代变文讲唱被禁后,民间艺人另创讲史书与平话一途,对后来小说有重大影响,文言文的志怪、传奇用白话讲唱,得到大解放。民间文学影响《三国演义》《水浒传》共同特点:提供人物原型、故事梗概,民间说唱艺人加以采纳、补充、加工,使情节更加曲折,内容更加丰富,流传范围更广泛。

宋元时,三国演义流传在民间说唱作品的有《三战吕布》《赤壁鏖兵》《隔江斗智》三十多种。

水浒故事在宋末元初广为流传,最早话本《大宋宣和遗事》有杨志卖刀,晁盖劫生辰纲,宋江杀阎婆惜等情节。

作家对此借鉴、吸收、再创作,结构更严密精巧,人物更生动鲜明。

元杂剧也吸收了很多民间文学素材。

如《窦娥冤》原型来自《东海孝妇》:

2. 艺术形式和语言方面

歌咏体文学: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词曲、新诗

散文:古代神话传说,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轶事小说,唐代传奇,话本小说,长篇章回小说

这些都是民间长期孕育——逐步定型——被作家采纳,把来自民间的各种体裁的文学创作推向顶峰。

例如五言诗,中国文人创作的五言诗到东汉后期与建安时期才出现,但以西周和春秋中叶作品为主的《诗经》已经有了五言诗萌芽,春秋末期,楚国民歌《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具有五言诗的雏形。当然,五言诗整齐形式的出现,还要延到秦汉。

杨泉《物理论》秦时民谣: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

例如词:以前人们一度认为是文人创始,这个误会随敦煌千余首曲子词的陆续发现揭开了。敦煌曲子词中,唐代民间早有《菩萨蛮》《长相思》《望江南》《鹊踏枝》等词牌,曲词大多语言质朴,感情奔放,与晚唐以后的文人手笔有明显的区别。

三、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影响

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保存和再创作

1.利用民间文学素材创作,把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融合到作品当中,保存了民间文学;

2.在借鉴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加以充实、丰富,提高民间文学的思想和艺术水平;

3.对零散的民间文学作品加以汇集、编撰成集,扩大民间文学的影响。

四、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不利影响

按照上层社会的价值观念以及个人的审美趣味,对民间文学注入自己的主观因素,因而往往损害了民间文学的原貌

神话

一、定义

神话,即是关于神的故事,是远古初民创造的、反映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的幻想性故事。

Myth来自希腊语的mythos,其含义是与传奇、故事、寓言混同的,19世纪以来,指以神格为中心、以原始信仰为思想基础的故事。我国民俗学领域的神话概念是从西方引进的。

二、本质

1.神话的产生源于原始人类解释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愿望,其内容是对当时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变形反映

解释自然:共工怒触不周山

征服自然: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后羿射日

2.原始人用人格化的方法去同化自然力,从自身感万物——神话的“自我中心意识”如:羲和浴日;羲和生了十个太阳,每天在甘渊给太阳洗澡

3.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是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

神话创作状态的两个特点:

?出现于特定的文明阶段;

?在原始人看来神话是真实、严肃的叙述。

例如:纳西族《创世纪》是东巴经经文之一。

三、神话学诸派别

1.隐喻说派公元前500年,代表人物色诺芬尼

2.历史学派公元前400年,代表人物攸痕麦拉斯孔子与司马迁

3.语言学派(英)马科斯·缪勒

4.人类学派(英)泰勒,弗雷泽,“取今以论古””文化遗留物”

5.功能学派:(英)马凌诺夫斯基

四、神话的分类

1.按民族或地域划分

希腊神话、北欧神话、巴比伦神话、埃及神话、印度神话、中国神话、澳洲神话、美洲印第安人神话

茅盾:北方神话、中部楚地神话、南部岭南神话

2.按文体形式划分韵文体神话、散文体神话、韵散兼行体

3.按神话的内容分创世神话、自然神话、社会生活神话

?创世神话:解释宇宙万物起源,是原始初民宇宙观的生动体现

1.天地开辟,万物起源神话

2.人类起源,洪水遗民神话

自然生人大神造人洪水遗民感生神话

天降地出型巨石生人型植物生人型蛋生人型水生人型

洪水神话

多种解释:

?洪水神话是对全球共有的自然灾害的记录和解释

?可能源于同一地区,如古巴比伦,然后传播出去。

在世界各地的广为传播反映了早期人类对于洪水的害怕。在希腊和中国的神话中洪水被视为天罚,是上天对人类罪过的惩处。在人类自我控制能力尚不发达的时期,借助洪水的威慑可以起到规范人类行为的效果。

感生神话:

?女嬉食薏苡孕而生夏祖

?社会生活神话:以原始人社会生活为素材

1.文化英雄神话:追溯某项文化发明的起源

神农尝百草,伏羲画八卦,后稷教民稼穑,嫘祖,燧人氏,普罗米修斯盗火2.神战英雄神话:神族之间的战事

黄帝征蚩尤,伊阿宋取金羊毛,奥德赛海上历险,特洛伊战争,宙斯对巨人族的镇压

农耕文化与海洋文化的区别

1.中国的神祇大都具有一种务实的精神,神话中所歌颂的具有威望的神,大多

与劳动有关。显现出崇实性。

2.希腊神话中的神大多是“力”的象征,以“力”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由于

热衷探讨如何使自己变得强大有力,便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种种的海上冒险活动又进一步刺激了求知欲。求知构成了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构成了希腊的民族精神。

3.中国神话中作为人类祖先且占据神话中心的正统神祇是都是善神,其具体表

现为守志,重伦理。如大禹继承父志,日夜奔走江河间,结婚七日就出门,三年未归,三过家门而不入。

4.在希腊神话中显示人类的罪恶是天生的,罪恶感时刻困扰人类。人间的灾难

皆因天帝震怒于人类的罪恶而降下的。

5.俄狄浦修斯揭示了“人出生就带有罪恶的动机”他刚出生就预言他将弑父娶

母,他企图逃避这种罪恶,拼命寻找新的出路,尽管建立了不朽的业绩,最终逃避不了这种罪恶。

结论:“本善”与“原罪”

人之初,性本善。中国人的观念认为人的本源是善的。

古希腊人的观念则相反,认为人是“罪恶”的载体,每个人都是带着罪恶的烙印降落人世。本善观与原罪观贯穿在两个民族的心理进程中,影响着各自对神话的编织。

五、古史神话演变的基本特征

?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发生次序和排列的系统恰是一个反背

?古史神话的演变是进化论式的

由简单变为复杂由陋野变为雅驯由地方的(局部的)变为全面的

由神变为人,由神话变为史事

神话的社会功能与学术价值

创世神话与文明时代的文学本质区别是什么?

文学主要是人们的审美对象,是作家审美意识的外化;而创世神话是其创作者和传承者生产和生活中的有机部分,它主要不是审美对象,而是一种信仰的对象,是达到某种实际目的的手段。

一、神话的社会功能:“神话的继续存在,并不专靠本身故事的叙述所引起的文学兴趣,它乃是一种原始现实的描述,而发生作用于社会的现行制度和活动中;它的功能就在于它能用往事和前例来证明现存社会秩序的合理,并提供给社会以过去道德价值的模式,社会关系的安排以及巫术的信仰。”——马林诺夫斯基

二、神话的历史功能

1. “古事、古根、古歌”

彝族创世史诗《查姆》序歌“亲亲的阿哥,亲亲的阿姐,请慢慢听彝家的‘查’,请细细听彝家的古根”“查”即起源(彝语)

汉族《黑暗传》(神农架)把创世神话与真正的历史连接起来,从天地混沌一片开始。

2. 具有原始先民们的萌芽状态的历史意识

三、神话的宗教功能

创世神话多为原始宗教的经书

纳西族《东巴经》彝族《查姆》——贝玛经

?创始者多为原始宗教信仰的主神

?河南桐柏山盘古庙

?河南太昊陵、女娲城;陕西骊山供奉女娲与伏羲的始祖庙;

?少数民族

四、神话的“百科全书”功能

法规、道德、知识、审美

“万物的道理”

生产、生活经验,习俗和法规,以及道德标准

传说

一、传说的界定

传说是民众口头创作和传播的描叙特定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解释某种地方风物或习俗的传奇故事。

1.其创作者是没有特定作者的民众或群体

2.传说是散文体的口述作品

3.传说要有传奇性

4.与两个方面的事实相联系,一是历史上的实人实事,二是特定地方的风物或习俗,如杨柳青年画

传说与历史的联系与区别

一、联系

1.传说真实地表露和抒发了民众对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情感和评价

2.历史题材传说的讲述对象绝大多数是历史上实有的人物或事件

二、区别

1.反映社会的方法不同:传说对历史事实进行艺术加工,非真实再现。

2.历史观不同:传说表达民众对历史的朴素评价;历史则是官方的正统历史观。

3.取材的角度不同:传说选取趣事或小人物;历史则选取重大事实。

4.历史一般是不能变更的,传说总是在传播中变更的

传说和神话的区别与联系

一、联系

1.神话是传说产生的源头之一

2.都是散文体的口述故事

3.传说的人物和情节也有一定程度的超现实因素

二、区别

1.内容:传说更富有社会性,以历史事件和现实事件为基础,主要反映现实社会的关系和人民的生活面貌;

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解释自然、征服自然力的

2.表现方法:传说叙述人物事件常有特定的时间、地点,主人公有姓名,神话则不然

3.产生的时间:神话早于传说

4.二者的幻想性质不同,神话是不自觉的艺术加工,传说则是有意识的艺术创造

二、传说的种类

1.人物传说

2.史事传说

3.地方风物传说

传说的艺术特征:

1.表述方式的“可信性”与主要情节的虚构性

2.故事情节的传奇性:夸张性;超现实幻想性

3.解释世界的人文情趣与艺术构思

结构:提出问题与回答问题,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

当归的传说;十二生肖的传说;

4.情节与人物形象的类型化:

箭垛式人物——许多具有同样特征的情节都被放到著名的具有这种特征的典型人物上。如包公断案如神

5. 流传演变中的成长性:情节由简单变复杂,人物性格由粗疏而个性化,主题由粗浅而深化

传说的产生途径

以现实存在的事物为基点,进行自由的想象与虚构

将神话的情节和故事进行现实化和人格化的加工,使神话转为传说

将历史事实传奇化

将完全虚幻的故事黏附在真实的事物上

四大传说

一、形象系列

1.人物形象

2.自然物形象

3.人工物形象

二、四大传说的形成过程

牛郎织女传说的形成过程

先秦《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皖彼牵牛,不以服箱。

牛郎织女的故事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发展到了一个高潮,仍是天神相恋神神相恋——人神相恋

牛郎织女传说与七夕节的对接

传说中为喜鹊或鹌鹑误传。

七夕节据说早在春秋时期便存在,中国古时候以一,三,五,七为吉利数字。

汉武帝元初年间,七夕就已经成为“法定节假日”了。《孔雀东南飞》“初七

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孟姜女传说的形成过程

传说的审美特征

一、宗教的世俗化与自然山水美

名山大川、宗教、山水风物传说往往结合为一体

二、幻化型情节与审美理想

常见人变物、物变人两种类型

效果:心理平衡和感情的慰籍

民间故事

含义

广义:口头创作中所有叙事散文作品的总称,包括神话、传说、童话、生活故事、寓言、笑话等。

狭义:民众口头创作的内容具有泛指性、虚构性和生活化特征的散文叙事作品,除神话、传说以外的散文叙事作品

特点

贴近生活神话、传说到变形故事、动物故事、寓言、生活故事、笑话

泛指性时间、地点、人物

类型化特定情节的类型化主题的类型化人物的类型化

故事的情节类型学与常用的内容分类

1910年,芬兰的阿尔奈发表《故事类型索引》,分析比较了芬兰和北欧其他国家以及此外的欧洲某些其它国家的民间故事,将这些故事的同一情节的不同异文归为一个类型,分类编排,统一编号。

1928年,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的汤普森出版《民间故事类型索引》,对阿尔奈的体系进行补充和修订。

二人分类体系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故事类型分析法,被合称为阿尔奈-汤普森体系,简称AT分类法

?类型,指贯穿于多种异文中的基本要素相同而又定型的故事框架。

?母题,motif的音译,是一个故事中最小的能够持续在传统中的成分。也称“情节单元”。

?绝大多数母题分为三类,其一是故事中的角色——众神,或非凡的动物,或人物角色如受人怜爱的最年幼的孩子,或残忍的后母;第二类母题设计情节的某种背景——魔术器物,不寻常的习俗,奇特的信仰等;第三类母题是单一的事件——囊括了绝大多数母题,可以独立存在。

?中国约定俗成的分类法是按内容分为四个大的基本类型:童话(幻想故事)、生活故事、寓言、笑话。

一个完整的故事(类型)由一系列顺序和组合相对固定的母题来构成:

大多数动物故事、笑话和轶事是只含一个母题的类型。标准的幻想故事如灰姑娘或白雪公主则包含了许多母题的类型。

童话

?概念与分类

童话是一种用“超人间”的形式来表现人间生活的故事,包括魔法故事与动物故事两种

?中国主要经典童话的情节类型

天鹅处女型故事、田螺姑娘型故事、灰姑娘型故事、狗耕田型故事、蛇郎型

故事、狼外婆型故事、怪孩子型故事、神奇宝物型故事、画中人型故事、问活佛故事等

中国天鹅处女型故事的产生发展及分类流布情况

一、故事的发生与发展

晋干宝《搜神记》:《毛衣女》唐句道兴《搜神记》:《田昆仑》

这是一个分布于世界范围内的民间故事,在AT分类法中,编号为D361.1。二、故事的各种类型及其流布情况

天鹅处女型故事流传于中国各民族中,在纳西族、傣族、彝族、苗族、壮族、蒙古族、藏族、朝鲜族、达斡尔族、赫哲族、哈萨克族、汉族等二十几个民族中,都有各种不同的异文。

大体可分为创世始祖形、孔雀公主型、百鸟衣型、牛郎织女型、千羽锦型等五种类型

创世始祖型:纳西族《创世纪》孔雀公主型故事

傣族《召树屯和喃婼》百鸟衣型故事

天鹅处女型故事中遗留的古代民俗

一、巫术与禁忌:接触巫术,模拟巫术

二、婚姻的多种形式:

1. 服务婚

2. 不落夫家婚

“不落夫家”婚俗主要普遍流行于南方的壮侗和苗瑶语族民族中

三、沐浴情节

古时中外都有女子在婚前到河里洗浴的民俗,带有除秽和宗教上的意味。

故事所反映的文化内涵

天鹅处女型、田螺姑娘型、画中人型都是以幻想的形式满足穷苦男青年完成终身大事的愿望

灰姑娘型、蛇郎型故事反映了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社会失落,只有依附男子,按男权社会的价值观念与审美标准来塑造、改变自己的自然与社会形象,并通过取悦于男性来改善自己的境遇。

生活故事

(一)生活故事的含义与特征

是以民众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的故事,没有超自然的幻想性情节。

(二)中国民间生活故事的常见情节类型

最常见的生活故事有巧媳妇故事、呆女婿故事、怕老婆故事、机智人物故事、鬼故事、吝啬鬼故事、说大话故事、残疾人故事、懒汉故事、扒灰故事、诨故事等。

寓言和笑话

(一)寓言

寓言是一种有明显的教训寓意、形式短小精干的故事,有动物寓言和人物寓言两类。其特征为寓意性、精粹性

春秋战国时代,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采用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如:《亡鈇》、《攘鸡》、《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其中《庄子》与《韩非子》收录最多。

?世界三大寓言发祥地是希腊、印度、中国。

?希腊寓言以动物故事为主,《伊索寓言》

?印度寓言往往与宗教教义结合,《五卷书》

?中国古代寓言,自从进入先秦诸子的著作后,直接与政治发生了关系,有明确的现实性与针对性,表现高度理性思维的特点。

(二)笑话

是一种形式短小并能引人发笑的民间故事。其特征是在意境上将喜剧性与严肃性相结合,在构思上高度夸张的手法与现实性的内容相结合,在表现形式上一语破的。其内容主要是对各种不良现象、人的弱点的嘲讽,也有的是自嘲笑话成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始于元明之际,目前所存的古代笑话大多数出自明清两代。

浮白主人《笑林》,江盈科《雪涛小说》《雪涛谐史》,冯梦龙《笑府》《广笑府》《古今谭概》,赵尚显《笑赞》

故事的价值

?娱乐价值:精神上的调节、放松和安慰;是儿童的精神营养品,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育价值:包含民众的道德观、价值观,对人有教化与劝戒的功能;

?艺术价值:立足于现实生活又富于幻想

?文化资料价值:是民众生活与思想的反映,是研究民众生活方式和思想状况及其发展历程的重要资料

民间歌谣

一、含义

民间歌谣是民众创作的可以歌唱或吟诵的短小、抒情性的韵文作品。

二、民间歌谣的起源与演进

劳动说宗教说模仿说天性说梦幻说灵感说

鲁迅:“诗歌起源于劳动和宗教。其一,因劳动时,一面工作,一面唱歌,可以忘却劳苦,所以从单纯的呼叫发展开去,直到发挥自己的心意和感情,并偕有自然的韵调;其二,是因为原始民族对于神明,渐因畏惧而生敬仰,于是歌颂其威灵,赞叹其功烈,也就成了诗歌的起源。”

三、民间歌谣的类别

朱自清:十五种

音乐、内容、形式、风格、作法、母题、语言、韵脚、歌者、地域、时代、职业、民族、人数、效用

周作人:六大类

情歌、生活歌、滑稽歌、叙事歌、仪式歌、儿歌

(一)、按思想内容分(钟敬文)

1.情歌

反映爱情生活的民歌

2.生活歌

反映民众的日常生活的民歌,表现各行各业的社会生活,反映家庭生活,咏叹妇女苦难生活,等

3.劳动歌

民众为指挥,配合,协助体力劳动而唱的歌

4.仪式歌

民众在祈福禳灾,过节贺喜,祭神送葬,迎宾做客等仪式活动中所唱的歌谣.

(1).法术歌

(2).节令歌

(3).礼俗歌

5.时政歌

民众从自己的观察和切身感受出发,以歌谣形式对所处时代的政治局势,政治事件,政治人物,社会风气等所作的评价和议论.

特点:产生的及时性和传播的迅速性.观点的鲜明性和讽刺的尖锐性,反映的真实性和评价的权威性

6.儿歌

又叫童谣,是儿童口头传唱的歌谣.

摇篮曲.游戏歌.教诲歌

d.谶谣

小儿传唱的对社会局势、政治事件的走向、政治人物的命运等进行评价和预言的带有神秘色彩的歌谣。

e.随感谣

记载人们在生活中的各种经验和感受的童谣

(二)按形式分类

1.山歌

在山野间劳动、集会、社交等活动中所唱的形式较为自由、音调高亢悠长的歌谣平原地带,明丽流畅;高原地带,粗犷高亢

草原地带,热烈奔放;山野地带,嘹亮悠扬

花儿会

每年农历四月至六月,各地别开生面的花儿演唱会便相继开始。届时,山冈上,田地间,小溪旁,到处都是“花儿”的舞台。

流传在甘肃、青海、宁夏部分地区,由回、汉、东乡、撒拉、土、保安、藏等族民众用汉语歌唱,以爱情为主的山歌。“花儿”命名来源:男女情事称为“花事”、“缠花”、“花案”,女情人称为“花儿”。

根据“花儿”的发源地,分为三类:

“河湟花儿”(河州花儿)发源于河州地区,即今甘肃省临夏县,现在遍及临洮、康乐、和政、广和、永靖、夏河等县,有的流传到宁夏。

“洮岷花儿”,在洮岷地区,即甘肃临潭、岷县、单尼一带。

“西宁花儿”,发源于西宁地区,即现在青海省的西宁、湟源、贵德、乐都、循化一带。

“花儿”是在山里唱的情歌,多是在田间劳动、山中放牧、赶车上路、河里淘金时,即兴顺口编唱的。由于是情歌,得回避长辈与家人,不仅家里不能唱,村子里禁唱,平时,即使是过年过节或有什么喜庆,也是从来不唱“花儿”的。只有到“花儿”会上,才可以放开喉咙尽情地唱。

“花儿”共同的基本的格调是高亢、嘹亮、悠长、爽朗,音韵和谐,情真感人,雅俗共赏,回味无穷。

“花儿”有句、令、调之分。“花儿”的句,要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河湟花儿”与“西宁花儿”为四句一首,少数为六句一首:“洮岷花儿”一般三句为一首,少数六句为一首。前半段引用典故,后半段表达感情。“令”即曲名。“花儿”的令,一般为地区和民族的名称,如“河州”令、“马营”令、“土族”令、“东乡”令、“保安”令等,有数十种至上百种。

另外一种是由于在歌中有不同的衬词,就成为各种不同的“令”,如“水红花令”、“白牡丹令”、“花花尕妹令”、“金晶花令”等。各地区的令又没法统一,因而各不相同。

“调”即“花儿”的歌谱。不同的令有不同的唱法,也就有不同的歌谱。

b.爬山歌

也叫爬山调、山曲儿、曲曲儿、曲儿,

主要流行于内蒙古中西部农业区和半农半牧区(阴山山脉、黄河西畔与土默川草原)的一种短调民歌,有后山调、前山调、河套调之分。

山西的山曲儿与陕北的信天游,其历史较爬山调更为长久,都是爬山调的母体。晋陕蒙三大文化版块的撞击,蒙古族土著文化吸收晋陕农耕文化的特点,词随地改,音随地变,形成了融蒙汉文化为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爬山调。

c.信天游

陕北地区流传,又称“顺天游”,曲调纯朴、高远、悠扬,节奏自由。歌词为两句一段,七字句较多。短者仅一段,长者可达数十段。用同一曲调(有时稍加变化)反复演唱。内容多反映劳动及爱情生活。

歌中大量地运用当地口语中的叠词,如:山沟沟、野鹊鹊、泪蛋蛋、一伙伙人、白格生生脸脸等。演唱中还加进一些表示语气和称谓的衬词,如:啊、来、呀、那、亲亲等。

d.打歌

“踏歌”、“跳歌”,西南地区白族、彝族、苗族、佤族等民族中流行。拉祜族e.双歌

水族民歌,每句七个字,中间有停顿,前三后四,讲究对偶

f.香哩歌

2.小调

主要在街巷之中演唱的、曲调与词句较为固定的民间小曲。常有歌本,句式以五七言为主,常用衬字,曲调轻快流畅

华北、东北《小放牛》《四季歌》山西《绣荷包》山东《沂蒙山小调》安徽《凤阳花鼓》江苏《采茶曲》

歌俗、歌节和歌手

歌节类型:

以祭祀神灵为主的

以祭祀神灵与求偶游乐并重

以求偶娱乐为重,祭祀极为简化

现代社会的新型歌节

史诗

一、史诗的含义

讲述天地形成、人类起源或者民族历史、民族英雄等内容的一种规模宏大、自古流传的民间叙事长诗

世界四大史诗:古希腊《伊利亚特》《奥德赛》古印度《罗摩衍那》《摩珂婆罗多》中国三大史诗:孜藏族《格萨尔王》蒙古族《江格尔》柯尔克《玛纳斯》

罗摩衍那》基本情节:

它以罗摩和悉多的悲欢离合为故事主线,描写印度古代宫廷内部和列国之间的斗争。

二、史诗的类型与代表作品

(一)创世史诗

又称“原始性”史诗或神话史诗,主要讲述一个民族在远古时期所想象的创世过程以及本民族的历史大事

苗族《苗族古歌》阿昌族《遮帕麻与遮米麻》

(二)英雄史诗

产生于古代社会的歌唱英雄、描写战争、记述民族历史的长篇叙事诗。

1.跟创世史诗的区别:产生时期;结构上

2.中国的英雄史诗带

北部、西北部以森林草原地貌为主的民族聚居区,东起黑龙江,西到新疆南北,北抵蒙古高原,南至青藏高原

3.代表作品

《格萨尔》

主要流传于青藏高原地区的藏族

共有100多部,50余万行,是世界最长的史诗

说唱艺人:托梦艺人、圆光艺人、闻知艺人、口传艺人、掘藏艺人

三、史诗的特点

1.史诗是各民族幼年时期的产物

2.以神话世界观为基础,又有逐渐增强的现实性

3.史诗是民族的特殊的知识总汇

4.史诗叙述的庄严性和权威性

题材重大,主题严肃,讲述民族历史、祖先功业

谚语、谜语与歇后语

谚语:

民众口头流传、具有一定认识和教育作用的通俗而又精辟的定型化语句。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其它名称:“俗谚”,“谣谚”,“俗语”,“俚语”,“常言”,“常话”

一、与格言警句的区别

1.谚语是民间集体创作、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

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通俗易懂,口头性强

2.名言警句是名人归纳自己的经验、观点,用美的言词以表现,于日常生活可

以公然使用,而警示人行为的言语,往往具有较强的书面性

二、类型:

在内容上可将谚语归为三大类:

1、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

2、认识社会和总结社会活动经验的谚语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

3、总结一般生活经验的谚语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

三、谚语的特点

意味深长谚语集民众集体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往往包含深刻丰富的道理,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表述巧妙谚语是艺术性很强的语言,常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等修辞手法,表意鲜明、形象、生动,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易于传诵,有的还幽默风趣

形式精炼用词精简,语句简短,在短小的语言形式中浓缩了丰富的内容

四、谚语的文化内涵

谚语本身就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

谚语是民俗文化的载体

结合谚语的地域性、使用情境、生活功能等各方面内容进行立体研究

谜语

谜语是由谜面与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民间韵文作品。

我国古代文艺理论家刘勰将谜语看作文学体裁的一种,并在《文心雕龙》中专设《谐隐》一章,对它进行解释“义欲婉而正,辞欲隐而显”

汉前隐语大多意在讽谏,有实在的功利目的。至汉武帝时东方朔,渐开后世谐谑之端,具有了娱乐功能,始与今之谜语相近。

谜语类型物谜、事谜和字谜

艺术特点谜语的谜面与谜底结合奇巧,善用比喻、拟人、谐音等修辞手法,音韵和谐,琅琅上口

歇后语

歇后语类型

谐音歇后语公共厕所扔炸弹——激起公粪(愤)

喻意歇后语屎壳郎爬到公路上——冒充小吉普

歇后语的特点

内容海阔天空风格幽默诙谐

一般幽默构成方式:心理之期望的突然扑空经,验与现实的矛盾冲突,感郁积的巧妙释放

岔断型幽默坟地里拉弓——色(射)鬼

乖讹式幽默肚里开飞机——内行(航)

情感释放型幽默:贬低、嘲笑他人;解放禁忌、格调粗俗

老太太、猪八戒、笨媳妇等通常称为嘲笑的对象

民间说唱

民间说唱类型

说故事类:北方的评书,相声,南方的评话,也常夹有一些韵文,并辅以演唱,但都以说为主。

唱故事类:以韵文叙事性的唱为主,有乐器伴奏,如弹词、大鼓、坠子书、琴书、二人转、莲花落等。

韵诵类:半说半唱,似说似唱,北京数来宝,山东快书,天津快板,陕西快板等评书

由一位艺人以散文叙事语言为主要表述方式向众人讲说故事的说唱艺术。讲述时可以只说不唱,也可有说有唱,常用醒木、折扇、手帕做道具。北方以及湖北、四川等地叫评书或说书,江浙一带称评话,江南称说大书。

评书分类

题材:袍打书——帝王将领的金戈铁马类故事短打书——绿林英雄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等故事神魔书——以神仙、妖怪、魔法等故事世情书——现实生活中市民生活的人情世态、悲欢离合等内容。

语言:散说体,说唱体

创作主体:墨刻儿——先有文人创作的话本小说,在此基础上加工再创作而成的评书;道儿活——指纯靠艺人口传或依据艺人留下的底本来说书。

篇幅:篇幅长的为大书,北方亦称“蔓子活”,短的为小书。

评书的语言特色

1.语言通俗易懂,口语化,并运用许多生动传神的口头语汇,易于为广大民众

接受

2.表述常使用浅显而及形象化的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比、拟人等。

3.评书艺人擅长拟声的表达技巧。一是人物的嗓音、说话腔调的个性化,二是

善于模拟风声雷声、车声马蹄声等各种音响。

4.在以散说为主的叙述中,不时穿插韵文以作渲染和调节

5.评书的语言寓庄于谐,艺人在渲染紧张气氛调动听众情绪的同时,又在不断

穿插诙谐俏皮的语句和笑料使讲述妙趣横生。

快书与快板

1.用竹板、铜板或骨板等伴奏,词句合辙押韵、节奏较快的一种叙事性说唱形

式。

2.快书以山东快书为代表,山东快书以《武松传》为经典曲目。

3.快板以天津快板、北京数来宝为代表武松打虎、猫和老鼠

4.数来宝流行于北方,由一人或两人说唱,用竹板或系以铜铃的牛髀骨拍打作

为节奏。原是被乞丐沿街乞讨使用的一种唱诵形式,后形成以此为艺者,在固定场地演出以谋生,讲唱内容也丰富起来。

相声

1.以具有显著谐谑效果的说学逗唱等语言技艺来描绘、讽刺社会生活、世俗百

态的一种说唱艺术。

2.艺人解释:相貌+声音,强调相声是讲究表情与说唱的艺术

3.学者:像生——像声——相声

相声的包袱

?相声的笑料,就像铺设了一个包袱皮,然后不露声色地往里面放各种可笑的东西,包好系紧,条件成熟时再突然抖开,造成强烈的喜剧效果。

?肉里噱:构成相声基本内容和框架的包袱,是相声的基础和骨架

?外插花:在“肉里噱”上生发和插入的包袱,丰富相声的内容。“现挂”

指演员表演时见景生情,现场抓哏,是演员与观众的交流互动

相声技艺四要素

?说:讲故事,还有说话和铺垫的方式

?学:模拟各种声音《洛桑学艺》

?逗:抓哏、逗乐、取笑,构成相声幽默效果的主要因素。

?唱:唱工,唱太平歌词;学唱各种戏剧、歌曲等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考研专业课复习方案

华中师范大学专业课复习方案 专业课一:中外文学史 中外文学史:华师的文学专业课数目很多,涉及面非常广,教材也十分庞杂,盲目复习,难以起手,必须要做到去粗取精,析出重点,而一般考生在初期复习中很难做到。 大纲给出的专业课参考书目包含以下: 文学各专业: 《文学理论》刘安海、孙文宪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文学理论导引》王先霈、孙文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四卷)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两本文学史任选其一)《中国文学史》(三卷)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两本文学史任选其一)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中下编)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上、下册)王庆生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外国文学史》(第1-4册)聂珍钊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 复试专业考试参考书目: 文艺学: 《文学批评原理》王先霈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张三夕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文学史》(四卷)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两本文学史任选其一)《中国文学史》(三卷)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两本文学史任选其一)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中下编)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上、下册)王庆生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外国文学史》(第1-4册)聂珍钊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 《外国文学史》(上、下)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比较文学教程》胡亚敏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版 中国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教程》刘守华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影视文学: 《电影媒介与艺术论》李显杰、修倜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硕士(语文)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王文彦、蔡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版

民间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题

1.第11题 远在2500年前结集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中,就收录了许多古代民歌。 A.《吕氏春秋》 B.《论语》 C.《诗经》 D.《逍遥游》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2.第12题 各族文学的源头与“奶娘”指的是 ()。 A.史诗 B.民间故事 C.神话 D.歌谣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3.第13题 在中国神话中,()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逐渐积累着文化的创造,逐步获得越来越多的安全与自由,终于成为的主人。 A.女娲神话 B.盘古神话 C.洪水神话 D.射日神话 答案:D 标准答案:D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4.第14题 在《圣经·旧约》中说:上帝看到人类道德败坏,于是后悔自己造了人,他准备降下大洪水将人类毁灭,但是顾念到一个名叫()的人,于是教他如何造一只巨大的方舟,让他的一家人躲到方舟避难。

A.孔德 B.伊阿宋 C.挪亚 D.宙斯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5.第15题 中国古代的民间寓言产生和繁荣于 ( )。 A.先时期 B.两汉时期 C.晋南北朝时期 D.唐宋时期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6.第23题 屈原在吸收()的基础上,创作了《离骚》、

《天问》、《九歌》等一系列作品。 A.吴地民歌和神话传说 B.楚地民歌和神话传说 C.岭南民歌和神话传说 D.北方少数民族民歌和神话传说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7.第24题 女娲神话中,女娲是用()造人。 A.泥土 B.树木 C.空气 D.血液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8.第25题

刘守华主编的《民间文学教程》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神 话)【圣才】

第3章神话 3.1 复习笔记 一、神话的界定与分类 (一)含义 神话是人类各共同体(氏族、部落、民族或国家)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以超自然形象为主人公、以特定宗教信仰为内核并为其服务的神圣叙事。它既是一种经典性的文学体裁,也是远古人类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 (二)神话在历史上的存在方式 1.作为综合文化现象的神话 神话作为各民族早期历史上的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在创作和讲述过程中往往结合着宗教祭祀、巫术操作、文学叙事、音乐和舞蹈表演等多种活动,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 2.作为单纯文学体裁的神话 (1)“活态神话”:学术界把现代依然在口头流传的神话称为“活态神话”。 (2)神话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凝聚着他们的基本世界观与价值观。 (3)神话和原始宗教关系密切。 (4)从思维机制上看,神话具有艺术创作的不自觉性。 (三)神话的分类

1.神话内容庞杂,如果将世界各民族神话资料汇集起来,数量十分巨大。 2.目前,国内外研究者主要从民族、题材、母题三个角度来考察神话的基本形态进而作出科学分类。 3.三种分类方式各有长短: (1)按民族划分神话的方式简便但笼统,不能深入内容; (2)按题材划分神话可以归纳各族神话的共同主题,但不能进入细节; (3)按母题划分能深入神话内容的细节,但比较繁琐。 二、中国神话的基本内容 中国神话按照其表现的内容,可以分为宇宙起源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洪水再生神话和其他灾难神话、族群起源神话、文化发明神话、战争神话六大类。 (一)宇宙起源神话 宇宙起源神话是原始人解释宇宙来源和宇宙基本面貌的神话,一般包括天地的形成,日月星辰的出现和运行,以及其他自然现象起源的神话。 (二)人类起源神话 1.所有民族的神话都会讲述人类如何起源及其最初发展的过程,这就是人类起源神话。 2.关于人类如何起源大体分为三类:(1)自然变化;(2)神灵生育;(3)神灵创造。 (三)洪水再生神话和其他灾难神话 1.这类神话讲述的是人类在遭遇洪水几乎灭绝之后重新繁衍的故事。它包含两个相互联系的情节:洪水的起因、结果,以及人类如何重新繁衍。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一、文学常识1 1、(仪式歌)是用于节日礼俗和祭祀等的歌谣。 2、(谜目)指的是谜语中要猜的范围和格式。 3、(二人转)是流传于东北地区的民间歌谣。 4、“民俗学”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英国学者(汤姆斯)提出的。 5、《阿诗玛》是(撒尼(彝族一个分支))人的作品。 6、陈琳以(《长城谣》)为基础写出了《饮马长城窟行》。 7、民间文学整理方法有两种,即(综合整理)与单项整理。 8、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被誉为东方的《伊利亚特》。 9、芬兰学派以(库伦父子)为代表。 10、追悼会奏的哀乐,开运动会奏的《体育进行曲》,可被视为新的(仪式)歌谣。 11、东汉崔实编的(《农家谚》)是世界上最早的谚语集。 12、《伏波井》、《日月潭》属于(山川风物)传说。 1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模拟(竹枝词)创作而成的。 14、(谣)是不能唱的“徒歌”。 15、唐人传奇《李娃传》是根据民间故事(《一枝花》)写成的。 16、灯谜又叫(灯虎),突出它的疑难性。 17、阿凡提的故事是从(土耳其)传入的。 18、沙湾灯笼——何府(苦)是(歇后语)体裁。 19、说书艺人王少堂的《武松》用的是(评话)体裁。 20、《中国歌谣》是(朱自清)研究民间歌谣的专著。 21、《召树屯》是(傣)族的作品。 22、《柳毅传》是在传说(《龙女牧羊》)上加工创作的。 23、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规定部队要搜集民歌。 24、集体性标志着人民对民间作品的集体所有权,但同时也带来了(匿名性)的特征。 25、(诸葛亮)被称为西南文明的传播者,知识和技术的偶像,甚至说他与火把节的来历也有联系。 26、在中国,“民间文学”一词是由(瞿秋白)在1921年最早提出来的。 27、《王贵与李香香》是用(信天游)体裁写成的。 28、清朝李调元的(《粤风》),选录了不少壮瑶民歌。 29、关汉卿的《窦娥冤》可以从(《东海孝妇》)找到它的影子。 30、李白的《静夜思》是从(《子夜秋歌》)脱胎而来的。 31、云南白族《读书歌》讲的是(梁祝)故事。 32、(郭沫若)说过“民间文艺是一面镜子,照出政治面貌来”,“民间文艺给历史学家提供了最正确的社会史料。” 33、我国第一部农学著作(《齐民要术》),引用了三十多条谚语来证明其主要观点。 34、“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是(鲜卑族)的民歌。 35、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被称为“中国民俗学之父”。 36、我国民俗学发轫时期,(《民俗周刊》)是中山大学主办的最有影响的刊物。 37、我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包括《格萨尔王传》、(《玛纳斯》)和《江格尔》。 38、谜语:月巴(打一城市:合肥),这则谜语主要犯了(谜面不成文)的毛病。 39、(花儿会)指的是甘肃莲花山下一年一度的民间歌唱盛会。 40、“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是(谚语)体裁。 41动物故事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渔猎)时代。 42、植物故事的产生,最早要推移到(农耕)时代。 43、在各类巧匠故事中,最著名数量最多的是(鲁班)的故事。 44、朱自清先生在《中国歌谣》中将歌谣分为(15)种。 45、冯梦龙编著的(《广笑府》),是一部著名的民间笑话集。 46、丁乃通先生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是以(AT分类法)为依据的。 47、“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是(政治)歌谣。 48、一般说来,(歌)是和乐唱的。 二、文学常识2 1、(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传说。

11342民间文学概论学习提纲

民间文学概论学习提纲 一、文学常识1 1、(仪式歌)是用于节日礼俗和祭祀等的歌谣。 2、(谜目)指的是谜语中要猜的范围和格式。 3、(二人转)是流传于东北地区的民间歌谣。 4、“民俗学”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英国学者(汤姆斯)提出的。 5、《阿诗玛》是(彝族)撒尼人(彝族的一个分支)人的作品。 6、陈琳以(《长城谣》)为基础写出了《饮马长城窟行》。 7、民间文学整理方法有两种,即(综合整理)与单项整理。 8、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被誉为东方的《伊利亚特》。 9、芬兰学派以(库伦父子)为代表。 10、追悼会奏的哀乐,开运动会奏的《体育进行曲》,可被视为新的(仪式)歌谣。 11、东汉崔实编的(《农家谚》)是世界上最早的谚语集。 12、《伏波井》、《日月潭》属于(山川风物)传说。 1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模拟(竹枝词)创作而成的。 14、(谣)是不能唱的“徒歌”。 15、唐人传奇《李娃传》是根据民间故事(《一枝花》)写成的。 16、灯谜又叫(灯虎),突出它的疑难性。 17、阿凡提的故事是从(土耳其)传入的。 18、沙湾灯笼——何府(苦)是(歇后语)体裁。 19、说书艺人王少堂的《武松》用的是(评话)体裁。 20、《中国歌谣》是(朱自清)研究民间歌谣的专著,他将歌谣按用法分为(15)种。 21、《召树屯》是(傣)族的作品。 22、《柳毅传》是在传说(《龙女牧羊》)上加工创作的。 23、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规定部队要搜集民歌。 24、集体性标志着人民对民间作品的集体所有权,但同时也带来了(匿名性)的特征。 25、(诸葛亮)被称为西南文明的传播者,知识和技术的偶像,甚至说他与火把节的来历也有联系。 26、在中国,“民间文学”一词是由(瞿秋白)在1921年最早提出来的。 27、《王贵与李香香》是用(信天游)体裁写成的。 28、清朝李调元的(《粤风》),选录了不少壮瑶民歌。

刘守华《民间文学教程》 章节题库 (神话)【圣才出品】

第3章神话 一、填空题 1.记载我国神话的古籍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中山大学2010年研)【答案】《山海经》;《淮南子》;《列子》 【解析】我国古代有丰富的神话,但由于是集体口头创作,用文字记录下来较晚,并且缺乏系统记载神话的专门典籍,所以系统完整的神话保存下来较少。收录神话较多的古籍主要有《山海经》《淮南子》《列子》《庄子》《楚辞》等。 2.许慎《说文》:“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所说“事无形”,即“________”,这是巫的原型。(中山大学2012年研) 【答案】事看不见的鬼神 【解析】许慎《说文》:“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巫又称祝,专事鬼神,“事无形”,即“事看不见的鬼神”。 3.屈原吸收楚地民歌和神话传说创作的作品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中山大学2010年研) 【答案】《离骚》;《九章》;《九歌》;《天问》 【解析】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

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 4.写出下列作品所属民族:《创世纪》________,《梅葛》________,《密罗陀》________,《开天辟地》________。(中山大学2010年研) 【答案】纳西族;彝族;瑶族;布依族 【解析】《创世纪》是纳西族原始神话中最出名的部分,共有二十个章节,热情歌颂和赞美了人类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梅葛》是彝族民间歌舞和民间口头文学的总称,几乎反映了彝族人民历史文化、生产生活的全貌,被视为彝家的“根谱”、彝族的“百科全书”、长篇叙事史诗。《密洛陀》是流传于广西都安、巴马等地瑶族聚居区的神话古歌,融神话、创世、英雄为一体,描述了女神密洛陀开天辟地、创造人类的壮烈业绩。《开天辟地》是布依族的神话史诗。 二、选择题 1.神话资料最为丰富,情节原始而完整的文献是()。 A.《庄子》 B.《国语》 C.《山海经》 D.《左传》 【答案】C 【解析】《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主要记述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同时是保存神话资料最完整的著作。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歌谣、史诗与民间长诗 第一节民间歌谣 一、歌谣的界定与分类 (一)定义 歌谣是篇幅短小,以抒情为主的民间诗歌的总称。歌谣包括“民 歌”和“民谣”。民歌的曲调属于音乐学研究的对象,在民间文艺学中,通常将民歌的歌词部分和民谣合起来称为民间歌谣。 二、民间歌谣的特征 (一)情意真切,袒露心声 (二)格调优美,形式多样 1.四句头 整齐的五言或七言,四、六、八句组成一节或一首。在南方最为流行,人们通常把它叫做“四句头”。如《刘三姐》 2.五句子 由七言五句构成一节或—首民歌,这种格调初看和一般四句头山歌差不多,实际上别具一格。它的头四句似乎已经把话说尽,却又赶上一句,或画龙点睛,深化主题;或翻出新意,锦上添花,这就使作品情浓意深,更加动人了。 (三)运用多种方法抒情叙事,意境优美生动 歌谣的传统手法为赋比兴,劳动人民巧妙地运用这些手法构成鲜明生动的形象,借以抒情或叙事,富于概括力与艺术感染力 三、民间歌谣的价值、传承及其研究 (一)民间歌谣的价值 1.民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巨大的宣传鼓动作用 3.反映社会生活的“小百科全书” 4.影响文人创作 第二节民间长诗 一、民间长诗界说 民间长诗分民间叙事长诗和民间抒情长诗 (一)民间叙事长诗

广义的民间叙事长诗应包括产生于人类社会早期的具有庄严格凋的史诗和后来产生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故事诗。狭义的民间叙事长诗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以第三人称进行叙事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并注重人物刻画的长篇韵文或韵散相间的诗歌作品,也称“故事歌”或“故事诗”。 (二)民间抒情长诗 民间抒情长诗是人民群众创作、口头流传的以抒情为主的长篇韵文或韵散相间的诗歌作品,往往采用第一人称歌唱,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结构也比较灵活,一部分民间抒情长诗主要抒发世俗生活中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的情感,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民间婚丧、生产习俗、宗教活动中的情感抒发,是民间礼仪活动的组成部分。 ★民间抒情长诗与民间叙事长诗 (1)抒情与叙事 民间抒情长诗重在抒情,没有故事情节,一部分首届连贯的抒情长诗虽然有一定的叙事性,但也只是事件的梗概或情节的片段与若干过去生活的画面,它们的出现不是为了讲述完整的故事,而是为了配合主人公的抒情;民间叙事长诗要叙述完整的故事,其故事有头有层,多以主人公的曲折经历为线索单线递进发展,环环相扣。 (2)限知与全知 民间抒情长诗多以第一人称进行抒情,倾诉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和愿望。民间叙事长诗多以第三人称叙事,被视为全知全能的视角,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叙述不同事件的发展和各种人物的言行,甚至还可以随意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各种人物内心的思想和情感。 第三节、中国史诗 一、中国史诗的类别 1.创世史诗 以创世神话为基本内容,以天地、万物、人类、社会、文化之起源、演变、发展为内容的史诗,又称“神话史诗”,如彝族的《梅葛》。 2.迁徒史诗 以民族或支系在历史上的迁徒事件为内容,展示各民族或各支系在漫长而艰难的迁徙道路上的社会生活和族群命运,塑造迁徒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的民族英雄、部落首领等人物形象及描绘各民族迁徒业绩的壮阔画

民间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口头流行的,反映劳动人民生活和表现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学作品。 2.神话:人类各共同体(氏族、部落、民族或国家)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以超自然形象为主人公,以特定宗教信仰为内核并为其服务的神圣叙事。它既是一种经典性的文学载体,也是远古人类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 3.传说:是劳动人民创作的与一定的历史人物、历史条件、社会习俗、自然产物等相关的具有较强历史性的故事。 4.民间故事:为民众口头创作并流传的所有散文体叙事作品,包括神话、传说、幻想故事等。 5. 史诗:是一种古老而源远流长的韵体叙事样式。是关于宏达的叙事。原本有专门化的歌手作为超级故事来演述,以其长度、表现力和内容的重要性而忧于其他故事。是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的象征和文明的丰碑。 6. 笑话:将嘲讽与训诫蕴涵与谈笑娱乐之中的短小故事。一针见血的揭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现象。具有强烈的喜剧、幽默意味。 7.歌谣:篇幅短小,以抒情为主的民间诗歌的总和。 8. 叙事诗:指叙述英雄传说和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 9.幻想故事:又称童话、神奇故事、魔法故事等,是以丰富的想象及虚构为手段,来表现人类的生活和理想愿望的故事。

10.生活故事:又称“世俗故事”、“写实故事”。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以现实中的人物为主角而开展的叙事。 11. 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12.寓言:是由民众集体创作并流传的带有教训寓意、富有哲理、短小精干的口头故事,是社会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 二、解答题 1.民间文学的民族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各民族的民间文学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表现形式(包括各式); ②各民族的民间文学反映了各民族具有特点的社会历史和社会生活; ③地理环境,自然风光在民间文学上的反映而形成不同的环境特色; ④各民族的民间文学表现了不同民族的感情和性格; ⑤根据本民族需要和习惯,加以改造使之成为本民族的东西。 2.民间文学有什么价值? ①艺术价值: a.开启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先河(幻想、现实)。神话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创造的浪漫主义最早在神话出现; b.为作家文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造源泉; c.为人类文学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d.为人类文学语言宝库增添了异彩。

民间文学的艺术特征

浅谈《巧女故事》的艺术魅力 【摘要】:德国作家马克斯?韦伯说:“科学的研究领域不以“事物 ..”的“实际”联 系为依据,而是以“问题 ..”的“思想 ..”联系为依据。凡在以新方法探索新问题并且揭示意义重大的新观点的真理借此而被发现的地方,一门新的“科学”就形成了。” [1](p19)而我则认为民间文学就是这样一门新的“科学”,民间故事是广大民众创作并传承的反映人类社会生活以及民众理想愿望的口头文学作品。在我国民间,各地民众对讲述民间故事有各种称呼,如“讲瞎话”、“讲古”、“讲经”、“说白话”、“摆龙门阵”等等,那么现在我就浅谈一下《巧女故事》艺术魅力的理解。 【关键词】:故事情节;丰富想象;情节程式化;艺术魅力;叙事艺术 在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宝库中,巧女的故事是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创作。早在晋人裴启所撰的《语林》中,已经记录了两则巧妇能言善辩而压倒文人的故事(原书已佚,见《北堂书钞》卷一三七、《艺文类聚》卷二十五引)。从巧女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民间故事的无穷的艺术魅力。 《巧女故事》体现我国民间故事非凡艺术魅力有哪些呢?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论述。 一、传奇的故事情节 (一)、从故事情节来看,《巧女故事》讲的是一个名叫张古老的老头儿为自己第四个儿子找媳妇的故事,故事一开头指明了张古老其他三个儿子跟儿媳都不大灵活,随后就说张古老想要找一个聪明的姑娘做四媳妇来帮自己管理家事。于是他就想了个巧妙的法子让三个儿媳回娘家探亲,告诉她们说:“大媳妇住三五天,二媳妇住七八天,三媳妇住十五天。三个人要一同去一同回来。”[2](p476)要三个媳妇带东西孝敬他,他说:“大媳妇替我带一只红心萝卜回来;二媳妇替我带一只纸包火回来;三媳妇替我带一只没有脚的团鱼回来。”[2](p476)三个媳妇没想太多就答应了,可是后来才发现她们没法做到公公要求的事就大哭起来,正好遇到巧女就把张老古要的东西告诉了他那三个媳妇,结果到他的三个媳妇返家时,真的带回了他想要的东西,并且是一块回来的。张老古就纳闷他的媳妇们没那么聪明怎么会知道她想要的呢,于是就问他的三个媳妇知道真相后,就这样把巧女说给了四儿子。 就上述的故事情节而言则充满着很大的偶然性、传奇性和戏剧性,新巧奇妙。俗话说“无巧不成书”,而这句话里包含着深刻的辩证法思想。民间故事的奇巧就在巧女故事中得以体现,就在张老古三个儿媳妇遇到困难而无计可施时,碰巧就遇到巧女从此经过,便是故事得到进步

《民间文学教程》(刘守华版)复习资料(第一至第十一章)

第一章绪论 1、定义 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 2、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的不同 ①创作者不同: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的集体创作,通俗文学则是个人的创作 ②创作流传形式不同:民间文学主要以口语来创作和流传,通俗文学则是书面创作和流传 ③内容与思想倾向不同: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集体的创作,反映了整个民族或某一个群体的思想与情趣,通俗文学是个人创作,它反映的内容出自个人的生活感受,创作的动机多与商业因素相关,故其思想和艺术水平也良莠不齐。 3、民间文学的发展阶段: (1)发轫阶段: ①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作为一门学问,滥觞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启蒙思潮,并成为稍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兴起是中国民族文化与外国文化学术思想相撞击的结果。 ②1920年北京大学成立的歌谣研究会,(有意识将其看做科学研究对象,以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等人为中坚,)发行《歌谣周刊》,并宣称搜集民间歌谣的目的有两个,一为学术,即将民歌作为民俗学的一种重要资料,另一个是为文艺的,从民歌中引出将来的民族的诗的发展道路。 ③歌谣研究会中断后,1927年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成立了“民俗学会”,发行《民俗周刊》,以中山大学民俗学会为基础的20世纪30年代民俗学运动,把民间文艺的搜集和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民俗学会、北京中央研究院民间文艺组和中国民俗学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间文艺学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④20世纪40年代,“俗文学派”与社会-民族学派等的成立,均对民间文学的发展造成影响,而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文艺界树立起重视民间文艺、尊重劳动人民艺术创造的新风尚,(许多解放区的文艺家,后来都成为新中国建立后从事民间文艺工作的骨干力量,)把这一事业推向了新的发展。 (2)发展阶段: ①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大革命以前,即“17年”的民间文学理论研究历程,民间文学各类机构成立,如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等,进行了大规模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使民间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文艺学科。 ②文化大革命后,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如各省市均成立民协组织,民间文学出版物大量涌现,理论研究空前活跃,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的发表等,对民间文学多角度多侧面的研究和发展,都结出了令世界瞩目的丰硕成果。 第二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①集体性:民间文学是集体创作、集体流传、反映集体的愿望、集中集体的智慧、融汇 集体的艺术才能,为集体享用和传承的特殊文学。集体性是其明显的特征之一。 ②口头性:民间文学又通常被人称作“人民口头创作”或“口头文学”。民间文学用口头语

民间文学复习 民间文学特征、神话、传说、民间故事

民间文学的特征 是多方面的,这里所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是与作家书面创作相比较而言,指民间文学在创作和流传中所显示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殊标志,即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 一、民间文学的集体性 1、含义及表现: 创作、流传中的集体性特点,是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文学的重要标志。作家文学作品创作的整个过程都由作家独立完成,创作成果有版权的保护。民间文学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创作者,它是集体创作、集体传承的。 表现在创作和流传上,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集体场合中的集体创作。(2)由个别人编出作品雏形,许多人添枝加叶,逐步完善。(3)个人创作,集体流传。 2、集体性特征形成、发展及其具体内涵 (1)集体创作,集体流传; (2)体现在内容上,反映着群体的生活特点、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 (3)体现了特定群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集体智慧和才艺的结晶。 3、研究民间文学的集体性的意义: (1)研究民间文学的集体性,对我们理解民间文学的特殊本质具有理要意义。民间文学的思想和艺术价值,民间文学的巨大生命力,都必须联系集体性方能求得科学的认识。 (2)由于它是劳动人民自己集体创作的成果,直接而充分地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他们的爱憎情感和道德观念、他们的理想愿望和人生哲学等,因而具有直接的人民性。(3)由于它所表达的是活动于广大时间空间范围之内的人民群众的集体意识,所以它是研究一个社会发展阶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方的民众心理状态的生动材料。 二、民间文学的口头性 1、口头性含义及其表现: 民间文学又常被称作“人民的口头创作”或“口头文学”。因为它是一种活跃在人民口耳间的特殊的语言艺术。人民大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通过口头语言将这种创作传承下来,由此形成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民间文学的这些适宜于口头创作和口头流传的特征叫口头性。 2、口头性的形成及发展 (1)文学发展的历史来看,人类最古老的文学就是伴随口语,而不是伴随文字产生的。这种最古老的文学就具有口头性的特征,它们是口头文学,也是最早的民间文学。 (2)口头文学具有很大优越性。被称为“永不凝冻的优质载体”。 ?一是群众以口语为媒介,可以不受文化程度的限制,使最广大民众能够欣赏这种学并立即参与创作。二是灵活性,这种文学活动能灵活简便地贯穿于人们的生产劳动、日常生活之中。 3、民间口头创作和书面文学的联系及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和交融。 三、民间文学的变异性 1、变异性特征及其表现: 民间文学是活的语言艺术,它保留在人们的记忆里,流传在人们的口耳间,永远没有定稿。纵然有时被整理成文,出版发表,也并非定稿,不过处于暂时的稳定状态,一旦回到民间,又继续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民间文学的这种不断变化的特征叫变异性。变异性主要表现在作品的语言变化上,同时也表现在作品的内容、情节、主题、形象、结构等要素的变化上。 2、变异性的形成: (1)变异性形成的内在因素:变异性形成的内在因素是传承者心理机制的差异。因为民间

辽大 文学院考研书目推荐

辽大文学院 030304民俗学 ①初试参考书目 业务课一参考书目: 《民俗学概论》(第二版),钟敬文主编,许钰、董晓萍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民间文学教程》(第二版),刘守华、陈建宪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中国民俗学》(新版),乌丙安著,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 业务课二参考书目: 《当代社会学理论及其古典根源》(第一版),【美】乔治·瑞泽尔著,杨淑娇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人类学概论》,庄孔韶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②复试:面试 复试科目: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人类学、社会学相关知识综合测试参考书目: 《民俗学原理》,乌丙安著,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 《中国民俗学》(新版),乌丙安著,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 ③同等学力加试:笔试 加试科目:①中国文学史(上古神话部分)②文学概论 参考书目: 《中国文学史》(上古神话部分),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050101文艺学 ①初试参考书目 业务课一参考书目: 《现代汉语》(增订四版),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 《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下)》,朱栋霖、丁帆、朱晓进,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外国文学史(上、下)》,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业务课二参考书目: 《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修订版),张少康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新编西方文论教程》,杨守森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②复试:面试 复试科目:文学理论、美学理论 参考书目: 《文学理论》,南帆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美学》(修订版),朱立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③同等学力加试:笔试 加试科目:①中国现当代文学史②中国古代文学史 参考书目: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下),朱栋霖、丁帆、朱晓进,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①初试参考书目 业务课一参考书目: 《现代汉语》(增订四版),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 《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下)》,朱栋霖、丁帆、朱晓进,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外国文学史(上、下)》,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业务课二参考书目: 《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 《现代汉语》(增订四版),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现代汉语》,申小龙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年 ②复试:面试

民间文学练习题(四).

民间文学练习题(四) 陈白夜 (据中央电大该课期末复习指导材料编定) 四、名词解释题(附部分参考答案举例) 民间文学神话自然神话社会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笑话史诗创世史诗英雄史诗民间叙事诗民间歌谣情歌儿歌民间谚语歇后语谜语民间曲艺评书鼓曲相声民间戏剧道具戏采录(采风) 民间文学采录工作的“十六字方针”民间文学:以劳动人民为主体,人民群众自己创作,并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的口文学作品。(仅供参考,下同) 神话:人类最早的散文形式的口头创作,它是原始人最初构思的以神为中心的幻想故事,或者说神话足产生于原始社会的关于神的故事。 民间传说:民间传说,作为民间文学体裁的学术用语,是指民间口头叙事文学的一个类别。它是以著名事件、著名人物、地方风情和山水物产为中心所形成的口头叙事文学。 民间故事:具有一定的情节、人物的口头文学。民间故事是无所依傍的、不拘场合讲述的“纯文学”,是比其他民间文学作品更自觉的文学。 史诗:一种规模宏大、具有划时代特征的古典形式的长诗。它有韵可歌,具有民间长诗的特点;同时它又是史.以诗歌的形式叙述一个民族远古时期的生活,叙述民族的英雄业绩和重大历史事件,因其同时具有史的特征和诗的形式,故名史诗。 创世史诗:又称为神话史诗。它主要讲述一个民族在远古与自然的争斗和成长壮大过程。创世史诗具有浪漫性和幻想性,在少数民族地区,它往往与其所信仰的原始宗教相依存而被人们所信仰。 英雄史诗:是为歌颂英雄而产生的颂歌。英雄史诗结构篇幅宏大;抗击侵略、保卫家园、报复仇敌、解救亲人是它共有的主题。 民间叙事诗:是与创世史诗、英雄史诗相并列的叙事诗类别。叙事长诗多叙述各种故事,缠绵感人。 民间歌谣: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包括民歌与民谣两部分。 民间谚语:谚语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解释。广义地说,凡是在民间流传的传言都在谚语范围之中,包括歇后语、俗语、绰号等。狭义地说,谚语是劳动人民总结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社会生活经验以及传统道德标准的富于教训意义的一种韵文体的短小而形象的炼话。 民间曲艺:亦称民间说唱,人民口头说唱文学的总称,是一种以文学为基础,配以音乐和表演的综合性艺术。解放后统称为曲艺。 民间戏剧:劳动人民戏剧创作的总称,是产生在民间,由历代劳动人民创作的,在广大农村和城镇广泛流传的歌舞说做并用的综合性艺术。 采录(采风):采录又叫采风,是一项特殊的田野作业,是民间文艺学、民俗学者最基础的活动。采,就是挖掘采集、搜集;录,就是有条理、有头尾地收录民间文艺作品。正确的采录应该是既收集采录了民间作品,又不使之失去民间流传的风格。 民间文学采录工作的“十六字方针”:1958年7月,在中国民间文学工作者大会上,提出了:“全面搜集、忠实记录、慎重整理、适当加工。”这就是民间文学采录工作中影响很大的“十六字方针”。

民间文学概论复习试题参考

一、大纲说明: 本课程就是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得基础理论课程之一,按新修订得教学计划规定为专业限选课。通过该课程得教学旨在使学生对民间文学得历史、现状有一个概括得了解,对民间文学得基础理论、研究方法有一个全面得把握,学会分析鉴赏民间文学作品,能够区分不同体裁得民间文学,近而培养学生对民间文学得珍惜、热爱之情与保护民间文学得责任感、使命感。特根据《民间文学概论》得教学大纲制定该课程得考试大纲。 二、命题要求: 本考试大纲得考试范围为中国民间文学得基本知识与理论,内容涉及到 民间文学得含义、性质;民间文学得基本特征;民间文学得发展历程及现状;搜集、整理民间文学得方法与原则;具体得民间文学体裁、各体裁民间文学代表作得鉴赏等方面。主要测试学生对民间文学基础知识得识记能力,对民间文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得理解与运用能力。内容覆盖《民间文学概论》十二章得主要内容与知识点;难度中等;题型设计为: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叙述题、论述题等六大类型;试题分值得分布情况如下:填空题(每空1分,共10空,占10%)、单项选择题(10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占15%)、名词解释(4题,每题5分,共20分,占20%)、简答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占20%)、叙述题(1题,15分,占15%)论述题(1题,20分,占20%);考卷类型为闭卷;考核时间为100分钟。 三、大纲正文: 【考试内容及要求】 绪论

识记:民间文学得含义、范围。 理解:民间文学得双重属性。 运用:结合实例分析民间文学得价值。 第一章民间文学得基本特征以及与作家文学得关系 识记:民间文学得口头性、集体性(群体性)、传承性、变异性得含义。理解:民间文学四大基本特征得相互关系。 运用:结合实例分析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得相互影响。 第二章民间文学得搜集、记录与整理 识记:中国古代搜集整理民间文学得成就与特点。 理解:搜集整理民间文学得方法与原则。 运用:运用民间文学田野调查得方法搜集整理身边得民间文学作品。 第三章神话 识记:神话、自然崇拜、万物有灵观、自然神话、社会生活神话、日月神话、开辟神话、洪水再生神话、文化发明神话、部落战争神 话、民族起源神话等关键概念。著名神话得基本情节。

刘守华主编的《民间文学教程》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民间传说)【圣才】

第4章民间传说 4.1 复习笔记 一、民间传说的界定与分类 (一)民间传说的界定 1.德国民俗学家格林兄弟于1816年出版了《德国传说》。1835年,他们将民间叙事划分为民间故事、传说和神话,并进行了初步的区分。 2.1971年,美国学者乔治斯认为,民俗学家尽管对于民间传说的界定有不同看法,但有三点是共同的: (1)传说是故事或叙事; (2)传说的故事或叙事被置于发生过的历史中; (3)传说的故事或叙事被它的讲述者和听众相信是真实的。 3.在20世纪的中国,出现了几种民间传说的定义,这些定义的表述方式大同小异,即认为民间传说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传播,与一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地方古迹、自然风物、社会习俗相关的故事。 4.日本著名民俗学家柳田国男在《传说论》中提出:“传说这个词,既有人用于广义,也有人用于狭义。” (1)广义,是指把所有古来的传承,自然包括人们记忆流传在口上的说谈,以及较为奇特的信仰或习俗,只要问起就能得到某种说明的,都看着是传说。 (2)狭义,只认为其中的一部分,即仅限于我国发展起来的,分布各地,广泛流传的

有情节的故事才称作传说。民间传说定义:民间传说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建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 5.根据我国传说理论研究进展,将民间传说定义加以充实,表述为:民间传说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建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 (二)民间传说的分类 1.以民间传说的情节为核心编制的分类系统 (1)以情节为核心编制的民间传说分类系统明显受到芬兰学者阿尔奈和美国学者汤普森编制的民间故事类型索引的影响,并且这个索引本身也包含了大量的民间传说。 (2)以情节为中心的民间传说分类并不强调民间传说的思想内容的表达和人物形象的描述,而是聚焦于叙事情节的展演,这种分类方法本身就是一种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学术性。 2.以民间传说的内容为核心编制的分类系统 (1)以内容为核心的民间传说分类系统受到很多学者的青睐,奥尔里克曾将民间传说分为两种,即起源传说和轶闻趣事。他认为起源传说用于解释一件事情的起源,而且因为这件事情的真实存在而被相信。最为常见的起源传说类型是当地起源传说。轶闻趣事是一种没有被地方化的叙事,它表现的是一个人(通常是名人)处于一种特有的情形中。 (2)我国民间传说的分类: 我国学者对于民间传说的分类主要以内容为标准,将民间传说分为人物传说、史事传说、地方风物传说、风俗传说、动植物传说五类: ①人物传说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的基本概念 民间文学性质 民间文学基本特征 1846年,英国学者威廉·汤姆斯提出,“folk”民众,“lore”知识,两层含义: 1.民俗本身:风俗、习惯、歌谣、故事、寓言等; 2. 研究民俗的理论 民间文学的性质 双重属性:民间文学既是一种文艺现象,又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 如何理解民间文学的文艺属性? ——具有文学性 ——以语言为主要载体,区别于作家文学 如何理解民间文学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 民间文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创作与流传都是出于生活、生产活动的需要,并且作品本身就是相关活动的一部分。民间文学是民俗学的一部分 不仅是文学现象,还直接参与民众的生活 提供大量的历史、宗教、伦理、社会、语言的资料 民间文学现象是同社会习俗、仪式、宗教、人类的恋爱生活交织在一起的 因此,研究民间文学必须从社会生活的整体来考察,注重其双重属性。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 1.集体性 A.表现在内容上,反映着特定群体的生活、思想、感情、观念等。 民间文学在思想内容上,具有大众化或民间化的特点,这也是我们平常认为民间文学“俗”的一个原因。它虽然不带有个性化的思想感情,但也不是没有独立见解,很多作品带有不同于官方或知识分子思想体系的朴素的观点。 例子: “状元杀和尚” B.体现在它的创作方式——群体创作、群体流传 (1)在集体活动的场合,你一句,我一句的完成创作,如一些劳动歌谣、仪式歌谣等的创作,也包括在一些民歌对唱的场合。 (2)先由个人完成作品的初坯或雏形,其后在流传中由众人加工和再创作。(3)有些民间文学作品先由个人完成并有明确的传承线索,主要指民间艺人的创作。比如岳飞传、杨家将、隋唐演义等。 C.集中体现特定群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众人智慧和才艺的结晶。 民间文学在艺术形式上必然是大众化的、通俗易懂的、传统的,同时它也很讲究艺术形式的精粹以便于广泛流传。民间文学并不是没有艺术性,也不是艺术性弱,而是没有个人创作那样的个性化的艺术风格和前卫性的艺术创新。 比如民间曲艺当中的木偶戏、相声、快板、说书等等。 2. 口头性 包括口头创作和口头流传,主要通过口传心授形式,显著标志是用口头语言包括方言土语进行创作和传播。口头性是民间文学的本质特征,决定了民间文学在形式上的轻便灵活,语言通俗、形象、鲜明,易于掌握,易于流传 3.变异性 内在原因:集体创作中不断加工、修改和靠记忆保存,靠口头传播

民间文学概论讲义

民间文学概论授课大纲 第一讲导论 一.民间文学的定义 二.民间文学的创作主体 三.民间文学的范围 四.民间文学的性质 第二讲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一.民间文学的口头性特征 二.民间文学的集体性特征 三.民间文学的传承性特征 四.民间文学的变异性特征 第三讲民间文学的价值及其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一.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与多重价值 1.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 2.民间文学的多重价值 二.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1.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哺养 2.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影响 第四讲民间文学田野作业与科学写定——搜集、记录与整理一.田野作业的形式与规则 二.田野作业中的全面搜集 三.田野作业中的忠实记录 四.田野作业资料的整理与科学写定 第五讲神话 一.神话界说与起源 二.神话分类 三.神话的基本特征 四.神话的价值及其研究 第六讲民间传说 一.民间传说概说 二.民间传说的分类 三.民间传说的特征 四.民间传说的价值及其研究 第七讲民间故事

一.民间故事的界定与分类 二.民间故事的特征与价值 三.故事家与民间故事的传承 四.民间故事的研究问题与故事学研究方法 第八讲民间歌谣 一.民间歌谣的概说 二.民间歌谣的分类 三.民间歌谣的艺术特征与功能 四.歌俗、歌节与歌手 第九讲民间叙事诗 一.民间叙事诗的概念 二.民间叙事诗的分类 三.民间叙事诗的特征 四.民间叙事诗的研究 第十讲史诗 一.史诗的定义与意义 二.史诗的分类 三.史诗艺人与史诗传承 第十一讲民间谚语、谜语、歇后语一.谚语 二.谜语 三.歇后语 第十二讲民间说唱 一.民间说唱概说 二.评书与评话 三.快书与快板 四.相声 第十三讲民间小戏 一.民间小戏的概念、类型与源流 二.民间小戏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三.民间道具戏 第十四讲民间文学研究 一.国际性的学术研究领域 二.民间文学研究的重要学术流派及其方法三.民间文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