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十月革命_必然性_历史意义和启迪_吴恩远

十月革命_必然性_历史意义和启迪_吴恩远

十月革命_必然性_历史意义和启迪_吴恩远
十月革命_必然性_历史意义和启迪_吴恩远

十月革命:必然性、历史意义和启迪

吴恩远

苏联剧变后,俄罗斯史学界对十月革命的认识有了很大变化。由于档案的部分解密,打破了长期以来把十月革命及苏联模式固定化的束缚,在十月革命研究方面也取得某些进展。但在苏联解体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正如俄科学院院士沃洛布耶夫最近指出:从反共产主义的

立场而对十月革命的浅薄认识在研究中居于主导地位。①其主要观点认为:十月革命“是少数

人搞的阴谋”,“使俄国走入歧途,造成悲剧性后果”……。焦点在否认十月革命的必然性和历史意义。的确,在十月革命的故乡,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和解体,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人们对十月革命的评价。那么,该如何正确认识这一20世纪最重大的事件及其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影响?

一、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1、十月革命是俄国现代化进程矛盾的必然反映。

从1861年农奴制改革以来,俄国迈上了艰难的现代化历程。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已取得一定程度发展,其工业总产值已占世界第五位,欧洲第四位。苏联剧变后一些史家据此断言,如果不发生十月革命,俄国社会也将走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道路”和“现代文明的康庄大道”。这表明他们对“社会现代化”的内涵缺乏认识。在早期现代化理论中,往往把“现代化”等同于“工业化”或看成纯粹经济的增长。②以后人们逐步认识到单纯经济增长并不完全等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甚至出现“有增长无发展”现象,过分追求工业发展速度,不惜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阻碍了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按照公认的标准,现代化进程除经济指标外,至少还包括社会结构、生活质量、人口素质、社会环境、秩序及经济效益等各个方面一系列综合指标,用单纯经济指标衡量一个社会的发展程度已属过时概念。在20世纪初,俄国社会经济发展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状况如何呢?目前国内外对此尚无专门研究,本文对此略作尝试。世界各国对社会现代化发展提出不同指标体系,其中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学家阿历克斯·英克尔斯制定的十项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具有一定代表意义。限于篇幅,本文参照英克尔斯提出的以下六个方面的指标。

①②西里尔· E.布莱克:《比较现代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第2、99页。

П.В.沃洛布耶夫,В.П.布尔达科夫:《十月革命:研究的新角度》(П.В.Волобуe в,В.П.Булдоков,ОктябрьскаяРЕвалюцияновыЕподходыкизучЕниЕ),载[

俄]《历史问题》1996年5—6期。

表1 1913年俄国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比较①国 别城市人口占总人口

比重 %

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 %每千人口拥有医生数占世界工业总产值比重 %每千居民受过普通教育人数婴儿死亡率(逆指标‰)俄 国 18

16 0.18 5.3 66.5 260美 国45.7

36.9 1.4435.8197162德 国64.8

24.80.515.7157.4207英 国75.8 —— ——14.0142.3145法 国44.1

28.80.5 6.4176149日 本18.125.80.78 ——

143.6151数据清楚说明在现代化进程中俄国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几乎每项指标都居末位。

然而,在俄国现代化道路上横亘着一个巨大的障碍物——野蛮、落后的沙皇专制制度。它集中体现了反动的地主农奴主专政,使俄国仍然保留着浓厚的农奴制残余。工业化发展要求更大国内市场和更多劳动力,而旧时代遗留下来的工役制仍要求农民为地主无偿劳动,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阻碍了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地主富农采用高利贷手段剥削农民,农民一贫如洗,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受沙皇政府卵翼的俄国资产阶级采用残酷手段剥削工人,工人身心受到极大摧残。以至在20世纪初俄国居民平均寿命仅32岁;②由于缺乏受教育条件,俄国居民中文盲占多数,识字的人仅有21.1%,③无法为工业革命提供更熟练的技术队伍;为了维护反动专制,沙皇政府限制地方自治机构权力,取缔部分选举权,扼杀一切进步读物,广大人民在政治上毫无权利。专制政府种种倒行逆施与俄国现代化进程产生尖锐矛盾,迟早会引发一场大的风暴。

11十月革命:必然性、历史意义和启迪

①②③《1913年的俄国》,圣彼得堡1995年版,第327页。

Л.Л.雷巴科夫斯基:《苏联人口七十年》,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第20页。

参阅: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历史研究所:《1913年俄国·文献资料集》(Pocc иия1913ro д.C тΑΣ

истико-докумЕнтльныǔспровочник

),圣彼得堡1995年版;艾伦·T .皮科克,杰克·怀斯曼:《英国公共开支的增长》(Th e Grow th of Public Expenditure in th e United Kingdom ),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60年版;《德国经济社会史手册》(Handbuch der d eutsch en W irfsch afts-u nd Zozialgesdich te),斯图加特1976年版;《德国统计手册》(Das Handbuch der S tatistik Deu ts chland s),联邦德国统计局1996年版;皮埃尔·阿尔贝尔蒂尼:《19—20世纪的法国学校,从母育教育到大学》(Pierre Albertini ,1'Ecole en France XIX e -X X e si ècle ,d e la maternit éà1'universit é),巴黎1992年版,第116页;〔意〕卡洛 M.奇波拉:《世界人口经济史》,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综合统计室:《苏联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历史统计集》,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陆南泉等:《苏联国民经济发展70年》,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年版,等书。

婴儿死亡率=婴儿夭折数/1000名出生婴儿,为逆指标,即数值越大,婴儿死亡率越高;每千居民受过普通教育人数系作者据有关资料计算;苏联、美国、日本、德国第三产业人员就业比重系作者根据该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劳力比重计算;苏联、法国、德国、日本每千人口医生数系作者根据有关资料计算。

2、俄国国内外不可调和的矛盾是十月革命爆发的直接因素。

20世纪初的俄国是各种矛盾的集中点,其矛盾尖锐化达到空前的程度。

阶级矛盾。广大倍受压榨的农民和地主之间、雇佣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矛盾日益尖锐。农村经常发生夺取地主土地、粮食和饲料的农民骚动。根据最近俄统计资料,1907年各种形式的农民反抗达197次,1914年发生1046次。工人的反抗斗争更是风起云涌,并且从经济罢工发展到要求推翻沙皇专制的政治罢工。1910年经济罢工有214次,政治罢工8次,1914年经济罢工迅速上升到1370次,政治罢工达1034次,①参加者近十万之众。

民族矛盾。沙皇政府对待占人口57%的非俄罗斯民族的政策,一是推行大俄罗斯主义,压制少数民族的发展,二是挑动民族纠纷,防止各民族在反抗沙俄统治中团结起来。在波兰、波罗的海沿岸、芬兰和南高加索地区不断爆发反对沙俄专制的民族斗争,俄国成了众所周知的“各民族监狱”。

俄国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俄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落后,日益成为外国资本输出场所,外资控制了矿山、铁路、机器制造、银行等重要经济部门,操纵了财政金融部门。在1913年仅偿付外债就达4.424亿卢布,占整个国家预算支出的13.7%,②俄日益沦为外国资本的原料输出地。继克里米亚战败后,沙皇政府在日俄战争中再遭惨败,俄帝国面临被肢解的危险。

深刻的社会矛盾激起俄社会各个阶层的反抗。作为其阶级利益的代表——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成立的各类政党,他们或要求君主立宪,或要求实行资产阶级法治,迫使沙皇政府变革。除此之外,最引人注目的是1898年成立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俄社会民主工党,在列宁领导下其矛头直指专制政府,直接提出了推翻沙皇专制,实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口号。

沙皇政府摇摇欲坠的“上层”已无法继续照原样统治下去。

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促使革命爆发的导火线。沙皇政府在战争中严重失利,俄伤亡和被俘人数达350万之多,且丧失大片在经济战略上十分重要的领土。沙皇的穷兵黩武政策,造成国内经济几近崩溃,军事失利加上经济状况恶化把人民逼上了绝境。仅1916年全国参加罢工者达100万之多,“下层”人民也不愿意照原样生活下去。革命一触即发。德 阿宁在《克伦斯基等目睹的俄国1917年革命》一书中写道:“在革命之前的几个月就已经感觉到充满大革命的气氛,随时都有发生动乱的可能,然而,这种感觉却不是从布尔什维克、马克思主义者和革命家那里显露出来的,而是从温和的社会主义者、自由主义者、右派那里,特别是从保安局的报告中显示出来的……克伦斯基、米留可夫和罗将柯这样一些著名的杜马领袖在革命前夕的讲话中就已提出了警告:国家很快就会发生动乱,必将陷入深渊。”③

总之,俄国现代化进程要求冲决以沙皇专制为代表的反动的上层建筑和旧生产关系,而俄国国内种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则是这种冲突的具体体现。这就证明那种把“十月革命”说成是“布尔什维克少数人搞的阴谋”的论调何等荒谬。至于俄将发生何种变革,是革命、是改良、是资产

12 世 界 历 史 1997年第5期

①②③德 阿宁:《克伦斯基等目睹的俄国1917年革命》,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31页。

《1913年的俄国》,第155页。

《1913年的俄国》,第415、403页。

阶级还是无产阶级专政,我们再作进一步分析。

3、能否走斯托雷平的“绿色革命”道路?近年来有一种观点,虽也承认俄国变革不可避免,但认为当时还存在另一种“绿色革命”的形势,即通过资本主义农场的改良发展道路实现农业集约化生产,走上文明发展之路,然而这个过程却被布尔什维克的“红色革命”破坏了。①

“绿色革命”指的是斯托雷平的土地改革。时任沙皇总理大臣的斯托雷平,面对农民对土地的渴求及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采取了以破坏俄国传统村社加速土地私有化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改革。过去的苏联历史著作中,把这些措施一味称之为“反动的”当然过于片面。其改革由于建立了一些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私人土地所有制的田庄,由于部分农民离开村社有了选择职业的自由,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移民政策也有利于西伯利亚的开发。然而斯托雷平的改革整个来说是不成功的:改革目的是维护沙皇专制制度,造就一批忠于沙皇的农场主,其政策必然不敢根本触动沙皇专制的基础——地主和富农的利益。贫苦农民在重分土地中遭到极大剥夺。1907—1914年,农民反抗次数逐年增加,达到一年上千起,就是对斯托雷平的回答。改革指导思想也是形而上学的,把农庄和田庄这种私人土地所有制理想化,似乎非此就不能发展农业生产,甚至不顾区域、气候条件不同强行推广一种生产模式。在整个改革期间,从村社退出的农户在1909年达到高潮——579,400户,此后退出的农户数字直线下降。到1916年1月,总共才约300万农户退出村社,不及农户总数的1/3,划出的份地也仅占村社土地面积的22%,②实际上在革命爆发前斯托雷平的改革已经停滞。可见那种认为如果不是“红色革命”,“绿色革命”也会发展的论调是站不住脚的。

4、能否停留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阶段?

近年来还有一种流传很广的观点:也承认斯托雷平的改良道路行不通,革命不可避免。但如同前苏联总统顾问雅柯夫列夫所说,“如果停留在拥有自由的二月革命,而不将国家推向`无产阶级’专政的十月革命是否更理智些?”③当然,他或许不了解历史研究的一条基本准则:只能就已发生的事研究历史,而不能“设想”历史会怎样发生。当时的情况究竟如何呢?

1917年2月(俄历),在汹涌澎湃的俄国各阶层人民反对沙皇专制的革命浪潮中,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史称“二月革命”。临时政府成立后宣布政治大赦,准备召开立宪会议,宣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自由,取消民族限制,这一系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措施无疑是一个进步。然而,关键是他们能否真正沿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走,并能够解决俄国人民迫切关心的和平、面包、土地诸问题呢?

最初在临时政府居领导地位的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十月党人和立宪民主党人。④4月18日,临时政府给各盟国发出照会,向他们保证:“全体人民愿将世界大战进行到彻底13

十月革命:必然性、历史意义和启迪

①②③④《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第29卷,第19页。

亚 雅科夫列夫:《改革新思维与苏联之命运》,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68页。

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历史研究所:《20世纪俄罗斯史》(ИсторияРоссииххвЕк),莫斯科1996年版,第99页。

《十月革命:期望与后果》,载《祖国史》(Октябрьскаяреволюция:ожидАнияирезультАт,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история),1993年第4期。

胜利”,并继续命令前线的军队投入战斗,这就根本违背了早已厌倦战争的俄罗斯人民意愿;在土地问题上,临时政府通令采取一切措施直至“调动军队”镇压农民夺取地主土地的行动;对工人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和对生产监督的要求则置之不理;竭力阻挠实现被压迫民族自治的最起码要求……临时政府的这些行动是由其本性所决定:俄国大资产阶级与沙皇制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总理李沃夫公爵曾任沙皇治下的城市联合会军需供应总委员会领导人,该委员会经沙皇批准可参与对前线供应,依靠军事订货大发横财。他们并不想根本改变沙皇的内外政策,“顶多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所以在不到半年内就经历了4月、6月和7月三次危机,受到人民群众的强烈反抗。这个临时政府,又何以能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继续下去?

7月危机后政权转至代表中小资产阶级的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手中,①他们为何又最终失败?首先是思想的局限,认为俄国目前进行的是资产阶级革命,因而“执政党应该是资产阶级民主政党,首先是立宪民主党”。在行动上处处表现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妥协、退让乃至共同勾结。他们不惜背叛革命,入阁大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以助其渡过危机,执政后又请回了退出内阁的立宪党人。在前线恢复死刑,在后方血腥屠杀革命群众,查封报纸,逮捕夺取土地的农民,关闭工厂和实行同盟歇业……使民主革命成果几乎丧失殆尽。第二,他们同样也不能解决俄国社会的迫切问题:拖延立宪会议的召开,继续帝国主义战争,使经济面临崩溃,饥饿笼罩全国。农民起义和工人大规模罢工浪潮席卷全俄大地,连其自己人也咒骂他们“没有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和实行全国渴望的改革;由于这种延续,便使得他们无法防止布尔什维克的十月革

命”。②第三,从本质上讲出于俄国中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和发展的不成熟,因而只有

依附大资产阶级,他们“既没有治理国家的经验,又缺乏承担责任的能力”。③社会革命党人和

孟什维克背叛了群众,群众也最终抛弃了他们。剧变后的俄权威史学机构也指出,如果说在1917年7月的莫斯科杜马选举中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得票率达70%,在9月的选举中则下降到18%,“而且这种情况同样出现在彼得格勒和俄罗斯其他工业中心”。④怎么“设想”他们能继续资产阶级二月革命?

5、布尔什维克胜利的原因。

20世纪初期,俄国大约有50多个党派,其中较大和有影响的党有立宪民主党、社会革命党、孟什维克和布尔什维克,⑤我们已经分析了前三个党派失利的原因,自然,俄国革命发展的历史重任只能落在布尔什维克党身上。

布尔什维克党取得十月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在于:1)有以列宁为首的党的领导。新型的布尔什维克党是由无产阶级中最有觉悟、最先进分子组成,俄国无产阶级由于其所受的残酷压迫而最富革命性,“特殊的历史条件使得俄国无产阶级在某一时期,可能是很短暂的时期内成为

14 世 界 历 史 1997年第5期①②③④⑤俄罗斯经济科学院历史部:《祖国历史》(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история),莫斯科1994年版,第281页。

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历史研究所:《20世纪俄罗斯史》,第165页,第286页。

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历史研究所:《20世纪俄罗斯史》,第165页,第286页。

德 阿宁:《克伦斯基等目睹的俄国1917年革命》,第45页。

《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第32卷,第97页。

全世界革命无产阶级的先锋”。①和动摇的资产阶级不同,他们认识到变革的必要性,并能抓住历史机遇,要求革命突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围(如工厂社会化,建立工农苏维埃政权等),使革命形势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布尔什维克党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保证党的团结和统一;党为革命的胜利制定了正确的战略和策略,确立了工农联盟的政策和从争取革命和平发展到武装起义的方针,规划了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苏维埃共和国的政治形式。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是十月革命胜利的决定性条件。2)解决了俄国最迫切的社会问题,得到大多数人民的拥护。在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会议上,通过了土地法令,宣布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农民有权分得土地;通过了和平法令,宣布俄国退出世界大战,使饱受战争之苦的俄官兵听到了自己的心声;宣布俄国各民族平等和民族自决原则,承认了芬兰、乌克兰、波罗的海三国等国家的独立,为俄国各族人民之间的合作奠定了基础……。这一系列措施大大提高了布尔什维克党的威信,使得苏维埃政权很快就在全国范围“凯歌行进”。3)能把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与俄国实践结合,并吸收了人类最先进思想和最优秀的科学成就。当时俄国许多革命者曾流亡国外,能详尽研究马克思主义及其它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了解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和东方民族运动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列宁并不拘泥于马克思主义个别词句,而是大胆发展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关于俄国这样一个落后国家能否越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这是列宁当年和普列汉诺夫、苏汉诺夫为代表的孟什维克激烈争辩而且时至今日史学界仍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列宁的主要思想是:十月革命并不意味着立即实现社会主义,它要解决的仍只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但由于俄国所处特殊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它可以而且应当越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围,向社会主义过渡,采取社会主义一些最初步骤,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正在于此。②在十月革命四周年时,回顾这段历史,列宁作了经典性总结:“俄国革命直接的迫切的任务,是资产阶级民主性的任务”。③“在我国革命中,无产阶级的或者说社会主义的工作,可以归纳为三大项:(1)通过革命手段退出世界帝国主义战争;揭露两个世界性的资本主义强盗集团的大厮杀并使这场战争打不下去……(2)建立苏维埃制度这一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形式……(3)从经济上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在这方面,最主要最根本的工作还没有完成。”④这就是说,在俄国这样的落后国家是可以而且应当毫不拖延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但革命需要解决的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同时建立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基础,而这个工作则是长期的。这就是关于落后国家越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全部意义。列宁的思想既和那些认为“俄国只能搞资产阶级革命”的右倾思想划清界线,又和认为“俄国当立即实现社会主义”的“左”倾思想划清界线。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列宁主义阶段。布尔什维克党正是在这些先进理论武装下夺取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

15

十月革命:必然性、历史意义和启迪①②③④《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第42卷,第247页。

《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第42卷,第169页。

《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第32卷,第109、128、216、217、219、280、363、365页。

《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第29卷,第90页。

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十月革命对俄国的意义。

占俄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工人和农民第一次摆脱被奴役被剥削地位,成了国家政治生活的主人。从经济地位看,革命前贫富差距极大,12家银行控制全国银行资本的80%,达几十亿卢布,而工人平均月工资不足16卢布;平均每户地主拥有300俄亩土地,普通农户只有8俄亩①。革命后,仅从1940年工资水平看,全国各部门职工月平均工资为33卢布,其中工业生产部门工人为32.3,建筑工人为33.9,运输工人34.7,农场职工为21.9,文教部门职工为32.3,科研机构46.7,而国家各级管理机关干部为38.8卢布。②在俄国及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实现了社会公正、平等的原则。

保持了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正如俄共1995年1月第三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纲中指出: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使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军事、政治和经济崩溃,领土被肢解,执政的资产阶级和地主联盟完全丧失能力的情况下保存民族国家唯一现实的机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1年,当法西斯德国入侵苏联,使占人口45%、工业总产值33%、耕地面积47%的领土沦入敌手,苏联面临灭亡之时,由十月革命而激发巨大热情的苏联工人、农民和士兵依靠国家强大的工业和国防能力,在苏共领导下英勇奋战,终于把德军赶出苏联,不仅为世界人民最终消灭希特勒德国作出贡献,而且再次捍卫了俄罗斯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短期内使俄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向实现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代。列宁在驳斥第二国际一些人认为“俄国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足以实现社会主义的水平”时曾提出一个著名论点:为什么不可以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革命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追上别国人民呢?”③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加快了工业化步伐,在较短时期内,即在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后从一个落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1913年俄国农业总产值为240.43亿卢布,占国民收入的34.8%,工业和运输业仅为133.83亿卢布,占国民收入19.3%,④到1937年苏联农业产值为262亿卢布,工业总产值已达955亿卢布,⑤已占国民收入80%以上。1938年与1913年相比较,苏联工业产值增长了近7倍,年均增长率为7.8%,⑥同期美国年增长率为1.4,英国为0.7,法国为0.6,日本为2.7,德国为1.6。⑦苏联仅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工

16 世 界 历 史 1997年第5期

①②③④⑤⑥⑦国际联盟:《工业化和对外贸易》,日内瓦1945年版,第134页,转引《英国现代史》,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220页。年均增长率为本文作者计算。

C .Г.斯特鲁米宁:《苏联经济生活 1917—1959年年鉴》(C .Г.Струмилин,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жизньСССР),莫斯科1961年版,第353页,年均增长率为本文作者计算。

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第4卷,三联书店1982年版,第23页。

《1913年的俄国》,第32—33页。

《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第42卷,第371页。

陆南泉等:《苏联国民经济发展七十年》,第443页。

П.Н.索鲍列夫:《贫雇农是十月革命中无产阶级的同盟者》(П.Н.Соболe в,Беднеǔшеекрестьянство-союзник

пролетариатавОктябрьскоǔреволюции

),莫斯科1958年版,第14页。

业化进程。而且此时苏联工业总产值已占世界第二位,欧洲第一位。①不仅在工业生产方面,在其他社会指标发展方面也取得某些令人注目的成绩,而以往史家对此是注意不够的。我们试借用社会学和统计学方法,把苏联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作一比较研究:②

表2 1940年前后苏联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发展状况比较国 别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 %每千人口拥有医生数每千居民受过普通教育人数婴儿死亡率(逆指标‰)苏 联

33230.824581美 国

56.551.8 1.3322033德 国

7534.30.69133.755英 国

80.442.70.4212233法 国

52.035.00.68131.753日 本37.929.80.9166.160

与1913年俄国社会发展各方面指标全面落后相比,在识字率和医疗保障方面苏联已跃居前列。如果从发展速度看,把各项指标与本文前面1913年对应指标比较,计算出每一项指标从1913—1940年的发展指数和年平均增长速度,我们更可看到苏联社会的高速发展。

计算方法如下:

指数计算方法为Kq =q 1q 0

。Kq 表示发展指数,q 1表示报告期指标,q 。表示基期数量指标。年平均增长率计算方法为X -

=n R 。其中X -

代表年平均增长速度,n 代表环比发展速度次

数,即发展时期数,R 表示发展总速度。

表3 1913—1940年苏联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指数比较苏联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

发展指数年 均增长率发展指数年 均增长率发展指数年 均增长率发展指数年 均增长率发展指数年 均增长率发展指数年 均

增长率

每千居民受过普教人数368.4

5.1111.70.484.9-0.998.7-0.174.8-1.6115.70.7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率143.8

1.4140.4 1.1138.3 1.0--124.60.7115.50.5每千人口拥有医生数

444.4 5.792.4-0.313812--136 1.1115.40.5城市人口比重

183.3 2.3123.60.7118.20.3106.10.2117.90.7209.4 3.8婴儿死亡率(逆指标

用倒算法计算)321 2.4490.9 3.2376.4 2.7439.4 3.0281.1 2.1251.7 1.9 表中清楚地反映出苏联识字率、医生数、第三产业的发展指数和平均增长速度都高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在城市化(仅次于日本)和减少婴儿死亡率(次于美国、德国、英国)方面也有较

17

十月革命:必然性、历史意义和启迪①②资料来源参见表一。个别国家年代为相近年代。

C.Г.斯特鲁米宁:《苏联经济生活 1917—1959年年鉴》,第344页。

大发展。限于篇幅我们只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社会指标作参考,不足以概括全貌,但仍可以证明从十月革命以来苏联各方面发展取得了令人不容否认的成绩。必须强调指出,此时的苏联除工业方面外,从社会的全面发展看仍不能说是一个先进的国家。苏联领导人却认为已进入“共产主义”或“发达社会主义”,思想超越历史发展阶段,在大政方针上犯了一系列错误。

2、十月革命的国际意义。

十月革命所建立的消灭人剥削人现象,工农当家作主,体现社会公正的制度为一战后陷入危机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打开第一个缺口。一战结束后一些国家陷入恶性通货膨胀。整个欧洲在1920—1921年间制造业下降9.5%,英国失业率达11%,美国产量下降20%,失业率达11.5%,德国同期物价上涨15倍。每个国家都为巨大的社会不稳定震撼。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 熊彼得概括当时的恐惧情况是:“普遍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能胜任重建的任务”,“资

本主义社会的衰落就在眼前,这是不容置疑的”。①在十月革命影响下,芬兰、德国、匈牙利、波

兰、保加利亚等国被压迫者爆发一系列革命,从根本上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世界上从此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和不同经济发展模式的既竞争,又共处的新格局。马克思主义第一次从理论变成了实践,证实了其强大生命力。我们说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新纪元”意义就在于此。

十月革命对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产生巨大影响。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在没有任何可资借鉴经验的情况下艰难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其无论成功或失败的范式都为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教训,为人类文明进程积累了一笔宝贵财富。

在一段时期内,社会主义苏联在加强国家对经济计划和调控、消除失业、抑制通货膨胀、实行社会保障等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全新面貌,这也是社会主义苏联对人类文明发展所作的贡献。资本主义国家一定程度上也是吸收了社会主义的经验才得以摆脱了战后危机。前美国总统安全助理布热津斯基也承认资本主义“与此同时已针对和适应某些社会主义关切的问题作为它本身的社会政策”。②

社会主义中国的建立既是十月革命的伟大成果,又使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得到升华。“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吸收了十月革命的基本经验并结合中国实践。毛泽东同志曾与俄国革命逐一对照,指出这些经验的重要性,如坚持中国共产党对革命的领导;③关于“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国家,因而有革命胜利可能性;④关于“枪杆子里面出政权”⑤以及制定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纲领等问题,由此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又正是吸取了十月革命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首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正继续高举这面旗帜,使中国在苏东剧变情况下把社会主义理

18 世 界 历 史 1997年第5期①②③④⑤《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本,第512页。《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本,第172页。

《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本,第1249页。

兹比格涅夫 布热津斯基:《大失控与大混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67页。

P .阿姆斯特姆等:《战后资本主义的大繁荣的形成和破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0页。

论和实践上升到一个崭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将会更加显示出来。单此一点,十月革命也功莫大焉。

三、十月革命的启迪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建设是社会主义革命密不可分的两个阶段。分析十月革命的意义必须联系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总结十月革命给后世的启迪自然也应联系苏联几十年历经的曲折过程,从中找出造成苏联解体的深层次历史因素。苏联后期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停滞、乃至国家最终解体很大程度上也是逐步背离十月革命的基本原则和列宁所开创的十月革命道路的后果。

1、把马列主义理论僵化、凝固化的教训。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面临最大问题是如何结合本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而不是照搬马克思的个别词句,在俄国能否发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与德国签订屈辱的布列斯特和约、从战时共产主义改行新经济政策等等问题上列宁都与党内外那些“自命马克思主义者”、“捍卫马克思主义纯洁性”但却“学究气十足及迂腐到极点”①的人进行了坚决斗争。“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列宁不断告诫全党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变化来运用马克思主义。此后的苏共领导人,则是从片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出发,或过分强调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过早取缔新经济政策,消灭一切非公有制经济,使苏联经济发展缺乏活力;或固守“生产资料优先发展”的原则,致使国民经济结构长期失衡;或夸大“资本主义总危机”理论、推进世界革命、加速军备竞赛,最后也搞垮了苏联经济……。最近俄国历史学家总结十月革命教训时深刻指出:“列宁以后的共产党以及领袖们对党的政治与思想理论方向的遗产贡献甚少……。创造性的革命变革理论被变成了某种教条主义的宗教信仰和变种”,②这是造成苏联社会发展逐步停滞的思想根源。

2、未能加快苏联社会经济发展的教训。

十月革命爆发的最根本原因是由俄国现代化进程的矛盾引起。沙皇专制及随后的资产阶级政府均不能解决这个矛盾,布尔什维克党执政后首当其冲的任务是加速俄国社会生产力及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必须承认苏联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与发达国家有差距,这在前文已提及。60年代以后,以适应战时需要为核心的苏联经济体制日益丧失发展潜力,而执政者又不能或不愿对其加以根本改革,这是苏联经济发展速度逐年下降的根本因素。从第七个五年计划到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1961—1981年)国民收入年增长速度从6.5%下降到4.2%,工

业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从8.6%降到4.2%,农业从12.3%降至8.8%。③到80年代中叶,国民收

入年增长率仅为1—3%,扣除涨价的石油收入实际增长率几乎为零。我们尚未全面统计这一时期苏联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发达国家差距,这个问题还需要研究,但苏联长期以来农业落后,

19

十月革命:必然性、历史意义和启迪①②③《苏联国民经济统计年鉴》(НародноехозяǔствоСССР),莫斯科1985年版,第104页,1980年版,第202页。

Ю.К.普列特尼科夫等:《十月革命的历史教训》,载[俄]《对话》1996年第4期。

《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第42卷,第369页。

轻工产品匮乏,生产效益不高却是不争的事实。这必然影响苏联社会现代化进程,影响苏联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如果社会主义不能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及经济效益,就背离了十月革命初衷,引起人民不满。

3、未能更好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教训。

布尔什维克党早期领导人吸收了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人类文化优秀成果成功地领导了十月革命。在苏维埃政权建设中列宁曾反复强调学习资本主义生产管理方式(如泰罗制),学习资本主义经商方式,起用资产阶级军事、管理人才等等。但此后的苏联领导人的固步自封,使苏联日益脱离与世界经济发展的联系,如关于“两个平行市场”的理论及长期以来对知识分子政策不落实的影响。特别是二战后世界掀起新技术革命浪潮,引起社会结构、产业结构、企业规模、生产力布局的巨大变化,促进了生产力巨大发展。科技革命要求管理体制起相应变化:1)建立科研—生产紧密结合的机构;2)针对新技术产品多样、多变的特点实行灵活的经营体制;3)适应于高技术人员流动的体制。苏联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显然不能适应新技术革命发展要求。脱离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造成严重后果:即使按苏联统计数字,从1965—1984年苏联劳动生产率始终只及美国的40%。实际上,从70年代至80年代,苏联劳动生产率年增长速度已下降一半多,从6%到3%。①苏联科技人员已从占全世界科技人才总数21%下降到17%,美国则从23%上升到31%。②

4、共产党腐败变质脱离群众的教训。

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是十月革命成功最根本原因。工农当家作主,廉洁政府,社会公正曾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当时对世界最富吸引力的因素。但列宁晚年已深切感受到对党和国家官员实行监督以杜绝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防止个人专断问题的重要性,可惜列宁逝世过早并未找到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后来则逐步背离了十月革命为建立比资本主义国家更高民主的原则:党的民主空气缺乏,严格的等级制度,领袖个人专权常常导致一些重大决策的失误;缺乏有效监督致使党内特权阶层产生,引起党群关系的恶化;僵化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常使国有财产被视为“无主人财产”;生产成果分配的不合理使群众丧失发展生产的兴趣;工农的主人地位仅仅成为宣传中的口号……苏共的演变不仅逐渐失去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为后来的反对派反共反社会主义提供了借口。

十月革命迄今已80周年了。十月革命历经血与火的考验,鲜花与掌声的拥戴,痛苦和眼泪的洗涤……它的成功和挫折都曾极大地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为后人留下宝贵的启示。现在俄罗斯政府已签署命令把11月7日作为民族和谐和解日,意味着在俄罗斯各派无论政治观点如何,谁也不能漠视十月革命的存在。作为20世纪最重大事件之一的十月革命将永载史册。

本文承蒙社科院社会学所朱庆芳教授,世经政所王诵芬教授指教社会学、统计学方法;世界史所张顺洪、张丽、肖辉英、邸文等同志提供英国、法国、德国等部分数据,特此致谢。

[本文作者吴恩远,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006]

(责任编辑:周以光)

20 世 界 历 史 1997年第5期①② B.马斯连尼科夫等:《苏联和美国的科学潜力:对比尝试》,载《苏联科学院通报》,1989年第10期。

阿巴尔金:《相互作用的辩证法》,载[俄]《社会主义工业报》1986年3月20日。

124

SUMMARIES OF ARTICLES

Fro m Teachings of Marx and Engels to

Deng Xiaoping's Th eo ry:

In M emo ry of the Eightieth

Anniversary of October Rev olutio n

J iang Chang bin

Marxism o rig ina ted in West Europe.It is no t o nly the proleta rian science but also the science revealing the g enera l laws gov erning the dev elo pm ent of human society.October Rev-olution is the first g reat practice of the scientific principle which was applied to Russia by Bolshevik.It is a turning point of human history.But it is impo ssible tha t the dev elo pm ent of socialism wo uld be like plain sailing.It is w or thy to sum marize that so cialism rev ersed in some countries.Stalin M odel is the m ost im po rta nt reaso n of the rev ersal.

Marxism is an open and dev elopmental scientific sy stem.And the laws gov erning the de-velo pment of human society could no t be rev ersed as w ell.

The O ctober Rev olution:

It's O rigins,H isto rical Significance and Enligh tenment to U s

Wu Enyuan

In the researches made by both Chinese and fo reig n schola rs o n the Octo ber Rev olution (1917),this a rticle fo r the first tim e introduces so me methods o f eco no mics,so ciolog y,statis-tics and historical co mpa risio n into analysing the social and econo mic dev elopment and the cha ng e of the ma jo r social sta tistical fig ures in Russia before a nd after the Revo lutio n(1913 and1940),and com pares these fig ures w ith those o f the major ca pitalist countries-the Unit-ed States o f Am erica,Britain,France,Germany and Japan in the sam e tw o years,so to demon-stra te the g reat im petus the Rev olutio n had giv en to the process o f Russian moder nizatio n. Based o n an analy sis of influence of the ro ad of the Rev olutio n o n socialist co nstructio n in Russia,this article also pro bes into the histo rical sig nificance of the Revo lutio n and its en-ligh tenm ent to us.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