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六年级科学上下册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上下册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上下册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上下册知识点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单元一:《工具和机械》

第一课使用工具

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2、机械: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构造很简单的机械,又叫(简单机械)。

第二课杠杆的科学

1.杠杆: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杠杆有(3)个点。支撑这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2.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3.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杠杆举例:省力杠杆:开瓶器、核桃钳、羊角钉锤、裁纸刀、老虎钳…费力杠杆:火钳、镊子、筷子、裁缝剪刀、钓鱼竿…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订书机、跷跷板…

第四课轮轴的秘密

1.轮轴: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轮轴在轮上用力时(省力),在轴上用力时(费力)。当轴一样大时,轮越大越(省力)。

2.轮轴机械:门把手、自来水龙头、汽车方向盘、自行车把手、扳手…

3.实验:螺丝刀刀柄粗细的秘密

我的猜想: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研究的材料:2把刀柄粗细不同的螺丝刀,2枚螺丝钉、1块木板

研究的方法:(1)分别用刀柄粗细不同的2把螺丝刀把2枚螺丝刀拧进木板中;

(2)比较2把螺丝刀所用力的大小。

研究的结论: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第五课定滑轮和动滑轮

1.定滑轮:固定在一个位置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它的作用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2.动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它的作用是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同一种工具,用法不一样,所应用的科学原理也不一样,如:螺丝刀拧螺丝钉运用了(轮轴)的工作原理;螺丝刀撬罐头盖,运用了(杠杆)的工作原理。

第六课滑轮组

1.滑轮组: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它的作用是机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的组数越多,就越(省力)。

第七课斜面的作用

1.斜面: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

2.斜面省力大小和什么有关:斜面能(省力),省力大小和(坡度)有关;坡度越小,斜面越(省力),坡度越大,斜面越(不省力)。

3.斜面机械:大桥的引桥、螺丝钉、楼梯、斧刃、盘山公路…

4.有些工具是几种简单机械的组合,如:剪刀是(杠杆)和(斜面)的组合。

5.盘山公路修成“S”形是为了:降低斜面的坡度,使汽车上山更省力。

6.实验:斜面能省力吗?

我的猜想:斜面能省力。

研究的材料:斜面、弹簧测力计、玩具小车、记录纸

实验方法: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直接提升小车所用额力,并记录;

(2)把小车放在斜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沿斜面拉动小车所用的力,并记录;

(3)比较直接提升小车和沿斜面拉动小车所用力的大小。

实验结论:斜面能省力。

7.实验:斜面坡度大小与省力的关系

我的猜想:斜面坡度小,省力多;斜面坡度大,省力少。

研究材料:坡度不同的两个斜面、弹簧测力计、玩具小车、记录纸

改变的条件:斜面坡度的大小

不改变的条件:玩具小车的轻重、斜面的光滑程度

实验方法: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在较小的斜面坡度上拉动小车所用力的大小,并记录;

(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在较大的斜面坡度上拉动小车所用力的大小,并记录;

(3)比较在两个斜面坡度上拉动滚轮所用力的大小。

实验结论:斜面坡度越大越费力,斜面坡度越小大越省力。

第八课自行车的简单机械

1.自行车的特点:自行车是(简单)、(方便)、(环保)的交通工具。自行车是依靠(人的力量)前进的,(链条)与两个(齿轮)的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2.大小齿轮:用大齿轮带动小齿轮,小齿轮转动比大齿轮(快);用小齿轮带动大齿轮,大齿轮转动比小齿轮(慢)。

3.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杠杆:刹车、车铃按钮、后架上的弹簧夹轮轴:车把手、小齿轮和后车轮、脚踏板和大齿轮滑轮:车轮和车轴、脚蹬板和脚蹬轴斜面:螺丝钉

单元二:《形状与结构》

第一课抵抗弯曲

1、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是:(增加纸梁的宽度,纸梁的抗弯曲能力增强)。

2、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是:(增加纸梁的厚度,纸梁的抗弯曲能力大大增强)。

3、横梁的放法:横梁一般都是(立着)放的,这样更能增加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4、影响横梁抗弯曲能力的因素: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横梁的材料)、(横梁的长短)、(横梁的宽度)、(横梁的厚度)等因素有关。材料的宽度和厚度中,(厚度)更多地影响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5、实验:纸梁的抗弯曲能力与厚度有关?

我的猜想:纸梁的抗弯曲能力与厚度有关。纸梁厚,抗弯曲能力强;纸梁薄,抗弯曲能力弱。

改变的条件:纸梁的厚度

不变的条件:纸梁的宽度、放垫圈的位置、书本的距离

实验材料:厚度不同的纸梁、垫圈、书本、记录纸

实验过程:

(1)把薄的纸梁放在两堆书上,在纸梁的中间摆放垫圈,记录承载的垫圈数。

(2)把厚的纸梁放在两堆书上,在纸梁的中间摆放垫圈,记录承载的垫圈数。

(3)比较厚度不同的纸梁承载的垫圈数。

实验结论:纸梁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

第二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1、材料改变形状的目的: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L”“U”“T”或“工”字等形状,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却增加的材料的(厚度),增加(厚度)是能大大增强(抗弯曲能力)的。

2、增加材料的抗弯曲能力的方法有:(增加宽度)、(增加厚度)、(改变形状)三种。其中最能增加材料抗弯曲能力的是(改变形状)。

第三课拱形的力量

1、拱形承载重量的特点:拱形承载重物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2、古代的城门、桥梁造成拱形,是为了:(更加牢固)。

第四课找拱形

1、圆顶形的特点: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特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

2、球形的特点: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3、圆顶形、拱形、球形承载压力从大到小的是:球形、圆顶形、拱形。

4、生物体中的拱形:人的头骨、肋骨、足弓、乌龟壳、蛋壳、贝壳。

第五课做框架

1、框架结构: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框架结构中的斜杠,起着(推或拉)的作用,从而不易变形。

2、框架结构稳固的原因:框架结构中,斜杠使长方形的框架变成(三角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从而使框架更牢固。

第六课建高塔

1、框架结构的铁塔不容易倒塌的原因是:(上小下大)、(上轻下重)、(框架结构能有效减小风的阻力)。

2、塑料瓶怎么放不容易倒:塑料瓶(倒放)容易倾倒,是因为(上大下小);塑料瓶(正放)不容易倒,是因为(上小下大);如果(在塑料瓶内装一些水),塑料瓶就更不容易倾倒,是因为(上轻下重)。

第七课桥的形状和结构

1、现在大跨度拱桥的特点:拱一般在桥面的(上方)。这样的桥,桥板拉住了拱足,抵消拱产生的向外的推力。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桥面也比较低而且平坦,方便通行。

2、桥的分类:桥根据建造桥的材料分,有(石桥)、(木桥)、(钢铁桥)、(混泥土桥)等;根据桥梁的结构分,有(拱桥)、(钢索桥)等。

3、钢索桥的桥塔建那么高是为了:(减少钢缆的拉力)。

第八课用纸造一座“桥”

1、许多植物的茎、动物的的骨头、生活中的钢管都是空心的,是因为:(同样多的材料,空心的管状比实心的棒状粗得多而且任何方向的抗弯曲能力都相同)。

第三单元能量

第一课电和磁

1、第一个发现电磁现象的科学家是:丹麦的(奥斯特),他发现通电的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电流越大,偏转角度(越大),而且指南针的偏转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

2、做通电导线短路使指南针发生偏转实验时,要注意:只能接通一下,马上断开,时间不能长。

第二课电磁铁

1、电磁铁: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2、电磁铁的特点是:接通电流,产生(磁性);切断电流,(磁性)消失。

3、电磁铁的南北极:电磁铁的南北两极和(线圈缠绕的方向)、(电流的方向)等因素有关。

4、实验: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缠绕的方向有关吗?

5、实验: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流的方向有关吗?

第三课电磁铁的磁力(一)

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和(线圈的圈数)、(电流的大小)、(铁芯的粗细)等因

素有关。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关系的实验。

3、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线圈多,磁力大;线圈少,磁力小。

第四课电磁铁的磁力(二)

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的大小关系的实验。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的大小有关:电流大,磁力大;电流小,磁力小。

3、制作一个强磁力的电磁铁,方法有:增加线圈的圈数、增大电流、增粗铁芯。效果最好的是(增加线圈的圈数)。

第五课神奇的小电动机

1、电动机: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工作原理是: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2、电动机中换向器的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

3、小电动机的组成:小电动机由(外壳)、(转子)、(后盖)三部分组成。外壳中有(磁铁),转子中有(线圈)、(铁芯)和(换向器),后盖中有(电刷)。

第六课电能和能量

1、电能:电具有的能量,叫(电能)。能量的主要形式有(电能)、(热能)、(声能)、(动能)、(化学能)等。

2、用电器:所有的用电器都是一个(电能)的转化器,能够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第七课电能从哪里来

1、电池的种类:干电池(化学能—>电能);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能);蓄电池(化学能<——>电能)

2、电动机和发电机:(电动机)把电转化成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移动。(发电机)能够把磁转换成电。所以当电动机被用来发电时,就应该叫它(发电机)了。

3、用手转动小电动机,线圈中的指南针会发生偏转,说明:导线中有电流,小电动机发出电来了。

第八课能量与太阳

1、煤的成因:煤是几亿年前的(植物)被埋在地下,与(空气)隔绝,长期受(高温高压)的作用慢慢变成的。

2、石油、天然气的成因:石油、天然气是几亿年前的(低等生物)被埋在地下经过长期、复杂的变化形成的。

3、不可再生能源:我们今天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是存储的亿万年的(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4、可再生能源:我们今天大力开发的新能源有(风能)、(水能)、(太阳能)、(沼气)、(地热)、(核能)等都是(可再生能源)。

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

第一课校园生物大搜索

1、物种数量: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并分类记载的生物超过(200万)种,估计地球上现存的物种应该有(200万—450万)种。

2、寻找动植物时,遇到不认识的动植物,可以:画下来或拍成照片,再编上号。

第二课校园生物分布图

1、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时,有的地方校园生物种类太多,写不下时,可以:给生物编号,写号码。

2、珍惜动物的分布区域:藏羚羊:西藏、青海、新疆扬子鳄:浙江、江西、安徽、江苏大熊猫:四川、山西、甘肃白鳍豚: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钱塘江珙桐:贵州、四川、云南

第三课多种多样的植物

1、科学家分类植物的方法:科学家主要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如他们根据植物有没有花把植物分成了(开花)的植物和(不开花)的植物。

2、植物的种类:在植物中,已发现的种类约有(30多万)种,开花的植物约占(一半以上)。

3、不开花的植物:在不开花的植物中,(蕨类)、(藻类)、(苔藓类)和开花植物一样,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菌类)不能自己制造养料。

4、举例:开花的植物:月季、凤仙花、桃花、水仙、玫瑰蕨类:金钱蕨、铁线蕨藻类:海带、紫菜、石花菜、海藻苔藓类:葫芦藓、地钱、青苔

第四课种类繁多的动物

1、科学家分类动物的办法:(分类)是研究动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家根据动物(骨骼的特征)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2、动物的种类:在动物中,已发现的种类有(150多万)种,(昆虫)是动物王国中种类最多的,已知的达到(100多万)种,约占80%。

3、动物分类:脊椎动物鸟类身体上长羽毛鸽子、麻雀、大雁、老鹰、燕子哺乳动物直接接生小动物,用乳汁喂养小动物人、牛、狗、猪、鲸鱼、蝙蝠、海豚鱼类终生在水里生活,用鳃呼吸鲤鱼、黄鱼、泥鳅、带鱼、金鱼爬行类肚皮贴地爬行扬子鳄、乌龟、蛇、壁虎无脊椎动物昆虫类身体上有三对足蚂蚁、蝗虫、蜜蜂、蚊子、蝉

第五课相貌各异的我们 1、每个人的相貌都是(唯一)的,世界上找不到两个一模一样的人。

第六课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1、生物的形态结构:植物和动物所具有的形态结构,使它们与(生活环境)相适应。仙人掌将叶退化成尖刺是为了(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香蕉长着又宽又长的叶子是为了(加速体内水分的蒸发),调节自身温度。

2、猫的爪长有厚厚的肉垫是为了(减少行走时发出的声音)鸟的爪长成钩状是为了(便于抓住树干和捕食),鸭的蹼脚是为了(便于游泳时划水),苍耳的钩刺是为了(便于钩住动物的皮毛传播种子)莲子的外壳是为了(便于在水中漂流)在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是为了(便于随风飘散传播种子)。

第七课谁选择了他们

1、生物与气温的关系:生物学家发现,同一种生物,越冷的地方,个体就(越大),身体越接近(圆形),并且鼻子、耳朵、腿等暴露在外部的器官就(越小)。

2、地球从出现简单生命到现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地球(环境变化)是主要原因。人类对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对一些动物的(驯化)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家猪是由(野猪)驯化来的;家鸭是由(野鸭)驯化而来的;(水稻)和(稗子)杂交形成杂交水稻;金鱼是由(鲫鱼)培育而来的,以上这些都是(人工选择)的结果。(长颈鹿)、(北极熊)、(北极狐)、(青蛙)等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第八课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1、生物的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

2、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中国)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12个国家之一。

3、《生物多样性条约》:于(1993)年正式开始实施,每年的(5)月(22)日被称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全世界已经有(180)多个国家是《生物多样性条约》的缔约国。

4、已经灭绝的生物:拟斑马、袋狼、卡罗莱纳鹦哥鸟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等。

8、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0、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1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7、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0、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

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21、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3、在变化中(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

4、比如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

5、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6、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7、(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8、(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9、(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10、(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1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12、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13、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14、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如刷油漆、电镀等。

15、(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如:(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沉淀物)、(产生气体),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16、(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17、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变化有两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物质)。

18、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的变化)。

第三单元宇宙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2、月球围绕地球(逆时针)方向运行。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 1/6)。

3、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阿姆斯特朗)留下人类在月球上的第一个足迹。

4、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5、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6、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7、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8、(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

9、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

10、有关环形山形成原因,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这种观点认为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后留下的痕迹,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就相当于少了一层保护层,使撞击更猛烈和频繁。

11、(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12、(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13、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图示如下:

日食月食

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居于(太阳和月球)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就发生了月食。图示如上:

14、(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15、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

16、太阳系里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7、人们为了便于辨认星星,把看起来不动的星星分成群,划分成不同的(区域),根据其形态想象成(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并给它们命名,这些人为划分的区域就称为(星座)。

18、(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

19、(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

20、(北极星)可以帮助大家在夜间辨认方向,利用(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它:把北斗七星勺子前沿的两颗星的连线延长,在大约相当于这两颗星距离的5倍处,有一颗比较亮的星,那就是(北极星)。北极星属于(小熊星座)。

21、随季节的变换,在天空中会出现不同的代表性星座。(星座)在天空中是运动变化的。

22、(亮星构成的图形)是星座的主要标志。(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

23、夏季天空中有许多亮星,其中的三颗亮星(天津四)(属于天鹅座)、(织女星)(属于天琴座)和(牛郎星)(属于天鹰座)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三角形,人们称之为(“夏季大三角”)。

24、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25、(宇宙)是由类似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等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组成的庞大的系统,它在不断的运动变化。

26、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27、太阳系和众多的恒星一起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

28、银河系大约由(1000亿——2000亿)颗恒星组成,直径有(10万光年)。

29、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钟30万千米),(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它是用来计量恒星间(距离)的单位。

30、银河系还不是宇宙的全部,类似银河系一样的星系还有100亿个,人们把它们统称为(河外星系)。

31、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早在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的古籍上就出现了(“火箭”)的名称。

32、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现在(“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又发射成功;不久的将来,我国宇航员还将(登月考察)。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丢弃的垃圾(危害环境)。

2、目前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等,但填埋、焚烧的方法还是会影响环境。

3、垃圾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危害有:(1)散发恶臭,污染空气(2)滋生蚊蝇,引发疾病(3)造成土壤污染,影响农业生产等。

4、焚烧垃圾的优点:(1)占地小,使垃圾减量(2)避免污染地下水(3)产生的热量可用来发电;缺点:(1)消耗大量电能(2)留下残余物(3)造成二次污染

5、(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6、(减少垃圾)很重要,常用的方法是(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

7、日常生活中以下垃圾是可以减少的:(1)双面打印可以节约纸张(2)自带喝水杯外出,少买瓶装饮料(3)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以减少纸和塑料的丢弃……

8、(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产生大量垃圾。

9、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包括纸、金属、塑料、玻璃等。这样可以(减少垃圾、节约资源)。

10、要有效地回收垃圾,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

11、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对一些(有毒垃圾)的处理。

12、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五种物质,电池里就包含了三种:(汞)、(铅)、(镉)。

13、(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14、减少固体垃圾的科学方法是(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15、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源)很紧缺。

16、由于(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暖),目前60%的大陆面临淡水资源不足,10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其中最严重的国家达(40多个)。

17、在淡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

18、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农业的杀虫剂、肥料)等,可能来自(工业的废水、油污)等,可能来自(家庭的洗涤剂、人的排泄物),也可能来自(动物的尸体)等。

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

19、淡水在自来水厂中除了(沉淀)和(过滤)之外,还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处理),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

20、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一般要通过三种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获得净化。物理方法主要就是分离水中的杂物和较大的颗粒,杂物有塑料袋、菜叶杂草等;生物方法是通过细菌分解水中的污物;化学方法主要是用于消毒,通常的做法是向水中加人化学药剂——氯,通过它来有效杀灭水中的病源微生物。

21、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垃圾)、(水污染)、(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人类正着力于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

22、(减少废气和废物排放)是控制大气污染最根本的办法。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广(“无车日”)活动,以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

23、减少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的方法有:(1)用纸袋和布袋(2)提菜篮子上菜市(3)减少塑料包装(4)用可降解塑料袋。

24、由于(全球森林的大量破坏)和(海洋环境的恶化),现有的生物物种灭绝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人类(滥捕乱猎)和(过度开发利用),更使得许多生物资源濒临枯竭。

25、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我国的(九寨沟)、(长白山)、(四川卧龙)等地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26、许多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但人类的活动也能够改善环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