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观潮》一课一练

《观潮》一课一练

《观潮》一课一练
《观潮》一课一练

《观潮》一课一练(16)八上人教版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字注音。

艨艟

..()善泅.()倏尔

..()

倍穹.()僦赁

..()乘骑.()

2、解释加点的词。

(1)方.其远出海门:

(2)吞天沃.日:

(3)人物略.不相睹:

(4)倏尔

..黄烟四起:

(5)则一舸.无迹:

(6)玉城雪岭际天

..而来:

3、区分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词义。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海涌银为.郭:

(2)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随波而.逝:

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4、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2)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3)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4)出设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

5、翻译下列句子。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2)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3)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6、古诗文写潮的名句很多,试写出两句。

7、根据提供的语境和句式,在横线上续写意思连贯、有一定启发意义的语句。

如果我是一棵小草,就要为自然增添一分春色;如果我是一只小鸟,就要为时代献出悦耳的歌声;。

二、整体内容

8、南宋的周密以一篇《观潮》向世人展示了钱塘江潮的,水军演习的,吴中健儿高超的,以及,让我们领略了世界第一大涌潮——钱塘涌潮的雄奇壮美,感受了自然的非凡魅力。

9、课文第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10、对课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用杨万里的诗来概括对钱塘江潮的描写,熨帖自然。

B、文中观潮盛况表现了处在太平盛世的南宋王朝国力的强大,人民安居乐业。

C、作者具体描写钱塘江潮时是由远及近,由色相而及声速,次序井然,富有生活实感。

D、作者在介绍教阅水军时,着意渲染铺张,运笔行文跌宕起伏。

三、重点文段

阅读文段,完成问题。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11、区分加点词的词义。

(1)以:以此夸能:

自既然以至十八日为盛以此夸能:

(2)势:势极雄豪以此夸能: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以此夸能:

(3)观:天下之伟观也以此夸能:

可远观而不玩焉以此夸能:

12、第1段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入手实际情况潮水的?

13、作者写海潮时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

1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四、拓展训练

探究题

15、文章第4段写的是游人观潮图。这段是否多余?

16、文中对水军演习动人情景的描写,有一定的讽喻意义。试结合文章写作背景来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甲)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摔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节选自《海燕》)(乙)①海终于愤怒了。它咆哮着,猛增烈地冲向岸边袭击过来,冲进了岩石的罅隙里,又拨刺着岩石的壁垒。

②音响就越大了。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

③“彦,这里会塌了!”妻战粟起来叫着说“我怕!”

④“怕什么。这是伟大的乐章!海的美就在这里。”我说。

⑤退潮的时候,我扶着她走近窗边,指着海说:“一来一去,来的时候凶猛;去的时候又多么平静呀!一样的美。”

(节选自《听潮》)

17、这两段文字都写了对大海的赞美,具体地看,甲文赞美的对象是,乙文赞美的对象是。

18、甲文用象征手法描写了两种力量的抗争,其中,象征反动力势的有。

19、乙文中“海的美就在这里”,这里的“美”指的是()

A、涨潮时候的惊心动魄美。

B、退潮时候的温柔平静美。

C、既有退潮时候的温柔平静美,也有涨潮时候的惊心动魄美。

D、涨潮时候海浪声音组成的音乐美。

20、《观潮》侧重从的角度写潮,而乙文侧面从的角度写潮。

中考同步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枫桥夜泊

月落乌蹄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2、这是代诗人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句。诗人以匠心独运的杰出才能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夜泊图画。

23、全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落/乌蹄/霜满天

B、江枫/渔火/对愁眠

C、姑苏/城外/寒山寺

D、夜半/钟声/到/客船

24、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首句,写了三种现象:月落、乌蹄、霜满天,巧妙而有层次地表明了夜泊的时间及感受。

B、“愁眠”指愁眠山,又名孤山;“江枫”指江村桥、枫桥、渔火,对着愁眠山。

C、诗的后两句只写了卧闻山寺夜钟这一件事,却使全诗的神韵得到了最完美的表现。

D、全诗在描写江南水乡秋夜里幽寂清冷的氛围中表现了羁旅者萦绕心中的缕缕轻愁,创造了情境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

五、片断作文

25、假如你负责海宁市有关钱塘江潮申报世界遗产一事,你申报的理由是什么?请写成一段文字材料,不少于200字。

参考答案:

1.méng chōng qiú shū qióng jiù lìn jì

2.(1)当……时 (2)用水淋洗 (3)一点儿 (4)忽然 (5)船 (6)连接着天

3、略

4.(1)比喻 (2)夸张 (3)比喻 (4)夸张

5.(1)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这三天潮水最为盛大。

(2)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都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

(3)食品杂货的价格都比平时成倍提高。

6.示例:(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7.示例:①如果我是一泓清泉,就要为人间带来些许甘甜②如果我是一枝画笔,就要为生活描绘绚丽的画卷

③如果我是一只蜜蜂,就要为生活酿造甜蜜

8.雄伟景象宏大场面弄潮技巧观潮的盛况

9.揭示了描写对象,点明题旨,揭示中心。

10.B

12.从形:仅如银线;从色:玉城雪岭;从声:大声如雷霆;从势:吞天沃日。13.(1)比喻,例如:“大声如雷霆。” (2)夸张,例如:“吞天沃日。”

14.(他们)争先恐后地迎着潮水逆流而上,在万仞高的巨浪中翻腾出没,翻腾尽身子变换尽各种姿态。

15.不多余。此段写观潮盛况,从侧面写了“浙江之潮”的“伟观”,同时也展现了一幅民俗画卷,丰富了文章内涵。

16.作者以水军演习讽喻_『南宋土朝面对金兵入侵无力反抗,操练水军也只不过是供人观赏而已。

17.波浪海潮

18.乌云、雷声、狂风

19.A

20.视觉听觉

21.初春

22.唐张继

23.D

24.B

25.略

四年级语文:观潮教案设计教案

1 观 潮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2[①这句话突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哪两个特 农历? 据(jù)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句导读:这两句交代了观潮的时间、地点。]我们随着观潮 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句导读:这句中“横卧”一词形象地 写出了钱塘江的姿态和气势。]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3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 薄?雾。[②为什么作者不直接写“潮水”,而写此刻“江面上很平静”?]4镇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yì)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 5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该句用先声夺人的描写手法,用“闷雷滚动”暗示了钱塘江浪潮的气势磅礴,为后文的描写埋 1 ? 2 ①突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古”和“奇”,说明钱塘江大潮历史悠久,而且是雄伟、壮丽、罕见的景象。 ?农历:我国的一种历法。是阴阳历的一种,一般称之为阴历。 ?横卧:横向躺着。本课指钱塘江横现在人们眼前。 3 ?薄,这里读bó。 4 ②此处写潮来之前的“静”是为了和潮来之时的“动”形成鲜明的对照。 5 ③说明观潮的人非常多,人们早早赶来,盼望一睹钱塘江大潮的风采。 6 ?闷,读man ,指“声音低沉”。

下伏笔。]7顿时人声鼎沸(dǐnɡfai),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diǎn)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④此处“一条白线”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潮水会是“一条白线”呢?]8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ɡuàn)江面。[句导读:写出了“白线”的变化,用“横贯”一词比上文的“横卧”更有气势。]9[⑤“白线”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bēnɡ)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⑥这 霎(shà)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依旧风号[háo]浪吼。[句导读:这一句写了潮头虽然西去,可是余波依旧气势宏大,更能突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10过了很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六七米高了。[⑦从哪儿能看出钱塘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初步了解本文的写作顺序。 请学生课前查找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是什么样的。 学生甲:海水涨潮时,浪头特别大。 学生乙:海水涨潮时,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等。) 7④重点句解析:那条白线就是钱塘江大潮的潮头。因为此时江潮开始从远处过来了,宽阔的潮头激起白色的水花,远望就像一条白线。 8⑤拉长、变粗、横贯江面。说明潮头移动迅速,气势威武。 9⑥精彩句解析:这几个句子连用了三个比喻:把水浪比作“白色城墙”,意在表现江潮浪头之高、范围之宽,潮头直立向前推动,可见潮水是汹涌而来;把水浪比作“白色战马齐头并进”,说明后浪涌前浪,可见水势之大,速度之快,给人以势不可当之感;把潮声比作“山崩地裂”,足以表现钱塘江大潮的震耳欲聋,声势之大动人心魄,充分地表现了钱塘江大潮的非凡气势。 10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说明余波的气势依旧壮观。从江面平静后,江水已涨了六七米高,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

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1观潮一课一练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 1.观潮 一、看拼音写汉字。 pàn wàng jù shuō lǒng zhào dùn shí zhú jiàn 二、用“√”画出下列加点字在括号里正确的读音。 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chēn chēng chèng)为天下奇观。 2.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tītí dī)。 3.江面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bó báo)雾。 4.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mēn mèn)雷滚动。 5.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hǒu kǒng)。 三、我能根据意思写词语 A、奇特而又罕见的景象。() B、形容隐隐约约,不大清楚。() C、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用来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D、变成原来的样子。() 四、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解释。 观:A.看B.看到的景象C.对事物的认识、看法; 1.奇观()景观()观察()观点() 若:A.如果,假如B.如,像C.你 2.若隐若现()求贤若渴()若是()若辈() 五、按要求写句子。 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按顺序排列下面的句子,用序号表示。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观潮》一课一练

观潮 班级姓名 一、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 1.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先写,再写,最后写。课文描写的重 点是:,是从、两个方面写大潮的。文章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我们踮着脚往东……沸腾起来.”中第一句写了静景,第二句写了 ,两句话之间用了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语是:。 二、读课文,再把表格填写完整。 描写内容 大潮声音 大潮样子 人们的反应 潮来之前人山人海昂首东望等盼 潮来临之时闷雷滚动一条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山崩地裂 潮来之后 三、写出本课在写作方面值得学习的地方。 四、读同学习作,完成练习。 我看钱塘江大潮 八月十九日八点中央电视台要转播八月十八日钱塘江大潮的盛况。吃过早饭,我便坐在电视机前等待演播开始。 节目开始了。从电视屏幕上看,观潮的人人山人海。主持人介绍说,观看大潮有四个景点:大缺口

看交叉潮,盐官镇看一线潮,老盐仓和美女坝看回头潮。 大缺口景点出现了,只见大潮从东边和南边奔来,在辽阔的杭州湾形成一个大“S”形图案,图案慢慢旋转并向西移动着。过了一会,“S”形变成了“人”字形,慢慢旋转着,好像有一个巨大的螺旋桨把江水分成了三份;“轰隆轰隆”,好像闷雷在滚动。这就是奇妙的交叉潮。 大潮奔腾西去,变为“一”字形扑向盐官镇,只见潮头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发出山崩地裂的声音,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咆哮奔腾的大潮过了盐官镇继续西行到达老盐仓,潮头一头撞在九米高的老盐仓大坝上,发出雷鸣般的巨响,白色的浪花冲向天空,巨浪翻滚着,“隆隆”地叫着以一泻千里之势沿来路卷回去,这就是“回头”潮。 过了老盐仓大坝的潮水继续向美女坝前进,气势丝毫不减,“轰”的一声,就漫过了美女坝。坝上用来做实验的一辆面包车,霎时被冲得无影无踪。三条载重几百吨的船分布在江堤上,当大潮冲向它们时,只见船头高高扬起,眼看就要翻下江堤,结果有惊无险。一部分潮水撞在美女坝上,形成两三米高的“回头”潮,翻卷着轰鸣着往回奔腾,这就是“美女一回头”。另一部分越过美女坝的潮水,冲向两千多米外的圆形堤坝上,形成的回头潮又返回撞在美女坝背面,这就是“美女二回头”。 虽然我没有去过钱塘江,但我从电视上看到了钱塘潮非常壮观雄伟。我还明白了江水本身并不涨,而是因为海水上涨推动江水逆流而上使水位上涨。我还了解到钱塘潮曾造成灾害,淹没村庄、农田,造成人员伤亡。以后我要好好学习,将来把大堤建造得更好。 1.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举例说明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写“潮水”的? 3.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五、学习作者按合理的顺序,既写声音又写样子及人们反应的方法,从下面题目中选一个,在仔细观察后写一篇小作文。(海浪礼花喷泉)

四年级下册语文《观潮》教案

《观潮》教案 一、指导思想: 《观潮》是一篇描写祖国壮丽河山的文章。本课的设计旨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观看录像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 四、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录像机、鹏博士教学软件、液晶投影仪、大屏幕、录像带、多媒体电子教室。 五、课堂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13课《观潮》。(齐读课题)教师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潮呢?(板书:钱塘江潮) 教师介绍:钱塘江是浙江省最长的一条河流,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解释“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有什么不同)。 (二)汇报交流 1.请同学们谈一谈通过预习对这“天下奇观”有何初步的了解?

2.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课本,说说预习时你是怎样给课文分段的?能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吗?(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三)放录像(潮来时一段)。初步感知“天下奇观”的壮丽与雄奇。 1.过渡:钱塘江大潮气势非凡,那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让人惊心动魄。难怪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日,在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汇集了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外游客,他们争先恐后地早早赶到,盼望一度钱塘江大潮的风采。同学们,你们见过那种景象吗?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老师这里有一段录像,请同学们戴上耳机,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来初步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 2.学生谈看录像后的感受。 (四)理解课文内容 过渡:刚才我们在录像上看到的景象书上也有,同学们看看是哪一段?(学生通过看书找出是3、4自然段) 1.学生自读3、4自然段。划出能写出潮来时气势的语句,把不明白的问题用问号标出,对特别喜欢的句子就努力读精彩些。 2.学生质疑。(根据学生的提问随即板书关键词语) (1)教师通过视听教学帮助学生解疑。 课件出示:①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a.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b.怎么会出现“一条白线”?看到白线人们怎样沸腾的,学学看,就这种场面可以用文中的哪个词来形容? c.齐读这句话,读出那种沸腾的场面。 ②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a.怎么会形成“白色城墙”呢?因为大潮由远而近,远看像白线的白浪越变越大,越涨越高,看上去就像一道白色城墙。) 3.交流学生喜欢的句子。(根据学生的交流随即通过大屏幕展示写潮水的句子,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语句,想象录像上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加深理解体验大潮的奇特。)

统编版教材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1.《观潮》(精品含答案)-统编版教材小学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 1. 观潮 一、看拼音写汉字 zhǎng cháo hé dī kuān kuò lǒng zhào dùn shí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1)广场上人声鼎.(dǐng tǐng)沸,喜欢安静的姐姐快要崩.(péng bēng)溃 了。 (2)虽然外面北风怒号.(háo hào),但是战士们一听到集合号.(háo hào)就 立刻行动起来。 三、选词填空。 (1)一座座造型各异的建筑( )在城市之中。 (2)中国( )在世界的东方。 (4)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5)()潮头奔腾西去,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6)这真是一个好消息,同学们()欢呼起来。 四、先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分类。 白浪()()()号()吼()()鼎沸 ()()卷地()崩地()人()人() (1)形容人多的词语:、 (2)描写潮水声音的词语:、 (3)描写潮水样子的词语:、 五、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观:①看;②看到的景象;③对事物的认识。

天下奇观.走马观.花世界观. (2)潮:①海水定时涨落的现象;②像潮水那样汹涌起伏的事物;③湿。 思潮.万千潮.起潮落饼干受潮.了 六、按要求写句子。 ①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江面很平静。(扩句)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登上了海塘大堤。(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大堤上人山人海,人多极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1)给下列字注音。 浩()贯() (2)短文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画“_____”的句子,“出现了一条白线”意味着什么?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4)短文中画“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5)比较下列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 A.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最新完整版观潮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优质课《观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笼罩、薄雾、若隐若现”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边读书边想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与想象。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 教学难点:理解潮来时的描写部分,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式,培养留心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激发求知欲: 步骤:播放潮水音频,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聆听,询问:你们听到什么声音了?说说你们有什么感受?那在作者的眼里,钱塘江大潮又是怎样的呢?形式:歌曲、音频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A。自主探究:默读、轻读 (1)字词:读正确、通顺,弄清词义。 (2)内容: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3)情感:画出喜欢的句子,记录你的感受 B。检查反馈字词关: (1)引导思考:多义字:“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自主发言,字典验证。 (2)鼓励发现:易错字音、字形,总结记忆方法。 (3)四字词语:结合图片,理解——人山人海、人声鼎沸、风平浪静。 (4)朗读练习:同桌互读,朗读竞赛 内容关: (1)引导观察:快速浏览或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

么顺序写的。 (2)总结交流:总(天下奇观)——分(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初步交流: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目的】初步感受钱塘江大潮,了解学生的感受能力与兴趣所在。 3、再读课文,质疑问难潮来前 (1)默读思考:作者在这一段交代了什么?主要描写了什么? (2)发表感受:你觉得平静的江面怎么样?怎么感受到的?结合图片,理解关键词”横卧”联系实际,体会“若隐若现” (3)除了涨潮前的江面,还有什么景象? 潮来时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1)“隆隆的响声”是什么样儿的,谁来学学看?(轰隆隆) (2)这声音作者用哪个词来写的?(闷雷滚动) (3)课文中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潮水的声音,用得多么形象

《观潮》一课一练

《观潮》一课一练(16)八上人教版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字注音。 艨艟 ..()善泅.()倏尔 ..() 倍穹.()僦赁 ..()乘骑.() 2、解释加点的词。 (1)方.其远出海门: (2)吞天沃.日: (3)人物略.不相睹: (4)倏尔 ..黄烟四起: (5)则一舸.无迹: (6)玉城雪岭际天 ..而来: 3、区分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词义。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海涌银为.郭: (2)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随波而.逝: 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4、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2)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3)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4)出设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 5、翻译下列句子。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2)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3)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6、古诗文写潮的名句很多,试写出两句。 7、根据提供的语境和句式,在横线上续写意思连贯、有一定启发意义的语句。 如果我是一棵小草,就要为自然增添一分春色;如果我是一只小鸟,就要为时代献出悦耳的歌声;。

二、整体内容 8、南宋的周密以一篇《观潮》向世人展示了钱塘江潮的,水军演习的,吴中健儿高超的,以及,让我们领略了世界第一大涌潮——钱塘涌潮的雄奇壮美,感受了自然的非凡魅力。 9、课文第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10、对课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用杨万里的诗来概括对钱塘江潮的描写,熨帖自然。 B、文中观潮盛况表现了处在太平盛世的南宋王朝国力的强大,人民安居乐业。 C、作者具体描写钱塘江潮时是由远及近,由色相而及声速,次序井然,富有生活实感。 D、作者在介绍教阅水军时,着意渲染铺张,运笔行文跌宕起伏。 三、重点文段 阅读文段,完成问题。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11、区分加点词的词义。 (1)以:以此夸能: 自既然以至十八日为盛以此夸能: (2)势:势极雄豪以此夸能: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以此夸能: (3)观:天下之伟观也以此夸能: 可远观而不玩焉以此夸能: 12、第1段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入手实际情况潮水的? 13、作者写海潮时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 1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观潮》教学设计与反思

观潮 1.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神奇的大自然”为主题。《观潮》记叙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2. 学情分析 1、学生都来自于农村,有些大城市的孩子见得也多。农村孩子在这方面比较薄弱。 2、这些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对新事物比较感兴趣,求知欲较强。 3.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习本课13生字,能正确读写“若隐若现”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奇特。 难点:有条理地说说潮来时的情景。 4.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让黑板板书)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 打开字典查一查。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 设计意图:引起同学们的兴趣,让他们快速进入课堂。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 闷(mèn)雷薄(bó)雾风号(háo)浪吼(hǒu) 涨(zhǎng)起颤(chàn)动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漫天卷地 ③指名读课文,正音。 ④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2.理清文脉。

一课一练-1.《观潮》(含答案)_人教部编版1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 1.观潮 一、看拼音写汉字。 yóu rú kuān kuò lǒng zhào dùn shí zhú jiàn 二、给下面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闷.雷(mēn mèn)风号.浪吼(hào háo)屹.立(yì qì) 大堤.(dī tī) 薄雾蒙.蒙(mēng méng) 沸.腾(fèi fú) 三、选词填空。 (1)电视发射塔在龟山上。 (2)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在江边。 (3)几棵松树在山坡上。 四、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解释。 观:A.看B.看到的景象C.对事物的认识、看法; 1.奇观.()景观.()观.察()观.点() 若:A.如果,假如B.如,像C.你 2.若.隐若现()求贤若.渴()若.是()若.辈() 五、补充四字词语,并根据提示答题。 若隐若( ) 人山人( ) 风平浪( ) 浩浩( )( ) 水天相( ) 风( )浪吼 (1)在上面的六个词语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 )—( )

(2)在上面六个词语中,形容人很多的词语是( ),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的词语是( );我还知道形容人多的四字词语有( ),描写潮水的四字词语还有( )。 六、按顺序排列下面的句子,用序号表示。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那条白线很快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 ()潮来了,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 ()潮头奔腾西去,过了很久,江面才恢复了平静。 ()白线更近了,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七、读一读下面的段落,按要求完成练习。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文中与“好像”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突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宏大气势。(多项选择) A.拟人 B.排比 C.比喻 D.夸张 (3)语段中把浪潮比作、和,让我们仿佛看到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的景象。 (4)下列句子从哪个角度描写了钱塘江大潮,请选一选。 A.写声音 B.写形状 ①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②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5)作者按的观察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从“向我们移来”“”“”这几个词组可以看出来。 八、课外阅读 一流风景胜地--漓江 桂林漓江风景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览区,千百年来它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桂林漓江风景区以桂林市为中心,北起兴安灵渠,南至阳朔,由漓江一水相连。桂林山水一向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

钱塘江观潮_教案教学设计

钱塘江观潮 教学目标: 1、了解钱塘江潮雄伟壮观的景象,激起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思想情感。 2、品读赏析,感受文章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的特点。 3、研读体会本文精练生动的语言。教学过程:一、导入:诗仙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为快。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西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二、简介南宋观潮盛事和作者以及形成原因。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狂热。本文描写的水军演习、弄潮表演以及观潮情景,既衬托了钱江涌潮的奇伟壮丽,又共同组成了南宋都城生活的风景画、风俗画,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

投影显示标题、作者。 作者周密,字公谨,号草窗。原籍济南,后迁吴兴(今属浙江)。南宋文学家。宋末曾做过义乌县官等职,宋灭之后不再做官。他的诗文都有成就,又能书画。《观潮》选自《武林旧事》,是他进入元朝后所写。 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其一,钱塘江的江口在杭州湾的人海处呈喇叭状,向内逐渐浅狭,海潮倒灌,潮波传播又受到内江狭窄江面的约束,这就形成了波澜壮阔的涌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六至十八日,大潮最盛。其二,是江口有巨大的拦门沙坎,潮水涌进遇到强大阻力,潮头当然会掀揭天上。前浪遭遏,后浪又上,波推波,浪迭浪,潮水自然奔腾咆哮,排山倒海般汹涌而来。潮头高度可达3.5米以上,潮差可达10米。其三,大潮与月亮和太阳引力有关。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钱塘江大潮主要是由海潮倒灌引起的,所以,它也与月亮和太阳引力有关。四、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五、整体感知。1、概括每段的段意。 明确: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第三段写弄潮健儿的英姿。第四段写观潮人众之多。2、钱塘江潮这一自然奇观是一大胜景,古人称为'壮观天下无'。观潮也成了古今盛事。我国古代的墨客词人多以钱塘大潮作描写对象,例如宋朝柳永著名的词《望海潮》中写道:'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周密的《观潮》则是用散文的形式,绘形绘色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①第一段是怎样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的?

人教版观潮教案

1.观潮 学习目标: 1.学习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面词语:“宽阔、薄雾、笼罩、沸腾”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段落。 3.有边读这想象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4.感受祖国山河之美,热爱自然景观。 学习重点: 背诵第3、4段,想象潮来时的景象,体会观潮人的惊喜之情。积累词句。学习难点: 抓住重点句想象理解“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景象。 学习准备: 1.收集有关钱塘江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学习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学会文章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3.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段意。 教学重点: 1.学会文章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 理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单元整体教学 同学们,我们从今天开始要学习四篇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每一篇文章就像一幅瑰丽壮美的图画,学完之后一定会让你感到大自然的奇妙。请同学们打开第一组课文提示,看看书中给我们介绍什么方法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呢? 1.学生自读,画批。 2.监控两点:

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画面。 搜集相关自然奇观的资料。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苏轼)、“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范仲淹)、“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毛泽东)这些优美的诗句都是对前塘秋潮的咏赞。同学们你们对钱塘江有哪些了解呢?(介绍资料)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钱塘江大潮如此壮观、雄伟、气势磅礴,那么我们一起来观看这个奇观吧。齐读课题《观潮》。 2.“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奇观”是什么意思呢?“天下奇观”又是什么意思? 3.师:昨天,你们回家预习了课文,自己再把课文读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学生自读课文) 四、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情况。①读准多音字: 闷(mèn)雷薄(bó)雾风号(háo)浪吼(hǒu) 涨(zhǎng)起颤(chàn)动 ②易读错字 大堤.(dī)踮.脚(diǎn)霎.时(shà) (2)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 “薄”是上下结构,不是左右结构。 “贯”上部分共4笔。 (3)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五、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四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1.《观潮》(含答案)_人教部编版 (3)

1.观潮 一、看拼音写词语。 jùshuōgǔn dòng yóu rúzhújiàn lǒng zhào 二、我会给多音字组词 蒙: mēng()薄: bó()号: háo() méng() báo()hào() měng() bò() 三、辨字组词。 灰 恢 惯 贯 震 晨 拢 笼 四、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 1. 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 2. 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声音嘈杂,就像煮开了锅一样。() 3. 某物把物体完全遮住;广泛覆盖的样子。() 4. 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5. 形容聚集的人极多。() 6. 没有风浪,比喻平静。() 五、指出下面的句子哪些是比喻句,哪些不是不是比喻句,是对的打“√”,不是的打“×”。 1.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2.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3.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4.我们仿佛感觉到了那种壮观的景象。() 六、仿写句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1.一阵风吹来,树上的叶子犹如。 2. 犹如。 七、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1)潮来了的时间是。 (2)用“”画出描写钱塘江大潮声音变化的句子和描写江面景象变化的句子。 (3)“踮着脚”说明观潮的人多,心情,由“人声鼎沸”和“人群又沸腾起来”可以体会到,这些描写间接地表现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 (二)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近些,只见________,形成一堵________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____________,________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_。 (1)按原文填空。 (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说说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八、课外阅读 《漓江》 桂林的漓江是一条美丽的江。 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又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来,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夏天的漓江给人们带来了欢乐,许多人在江里游泳。江面上有红色的小船,颜色各异的游泳圈和五颜六色的游泳圈,真是色彩斑斓,为夏日的漓江增添了光彩。 秋天的漓江更加美丽。岸边上的一片片香蕉林虽然枯黄了,可香蕉树上却挂满了香蕉,这丰收的景色倒映在美丽的漓江里,真是美不胜收。 冬天的漓江也很美,虽然没有春天那么生机勃勃,夏天那么热闹非凡,秋天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课文中“潮来时”这部分的学习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观潮》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潮来前”,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点拨学生理解“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字。 (1)师引生答 当教师说出因为“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之后引导学生说出:“所有吸引了许多人到这里来观潮”。 (2)教师再三诱导提问,让学生理解“观”在不同的词语中,表达的意思不同。 “观潮”中的“观”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意思一样吗?在教师的再三提问中让学生讲出“观潮”中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中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在这里是指潮来时的景

象。进而讲解课题《观潮》即观天下奇观。 2、让学生了解“潮来前”钱塘江面的景象及观潮人的心情。 (1)读中找。让学生按照教师的问题,找出写潮来前江面景象及人们心情的句子。 (2)读中听。在一名学生朗读出“平静的江面,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句子之后,让基他学生在听读中说出潮来前江面上很平静。 在一名学生朗读出“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句子之后,让其他学生说出观潮人的心情急切。 (二)精学“潮来时”,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 1、看课件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 教师提出:“如果你们就在观潮的人中,你们的心情急不急呢?老师找来了大潮到来时的课件你们想不想看呢?”在师生的问答中,教师让学生带着“潮来时有哪两点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问题看课件。 2、学生看完课件,回答出“潮的声大,浪高这两点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之后,教师指导学生自读课文第 3、4自然段,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三处“写潮来时的声音”和四处“写潮的样子”。 (1)知潮声。让学生读出三处写潮声的句子后,指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其声的方法:“声像什么?响声怎么样?”在学生回答后,将学生回答得最确切的“闷雷”、“越来越大”、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一课一练1.《观潮》(有答案)

1.观潮 一、看拼音写汉字。 dà dī kuān kuò lǒng zhào pàn wàng zhú jiàn 二、用“√”给下面的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堤.坝(dī tī)闷.雷(mēn mèn)薄.雾(báo bó)风号.浪吼(hào háo)三、比一比,再组词。 潮()昂()沸()恢() 朝()迎()佛()灰() 家()贯()笼()务() 蒙()惯()聋()雾() 四、我能根据意思写词语 A、奇特而又罕见的景象。() B、形容隐隐约约,不大清楚。() C、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用来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D、变成原来的样子。() 五、按要求写句子。 1.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改为反问句) 2.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缩句) 3.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仿写句子) 六、课内阅读我会做 1、我会填 今天,我们到海宁来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_____,潮来之时,只见_______,浪潮越来越近______;那声音_________。潮过之后,江面上______。看看堤下,_________。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______,我们为之______,为之_______。 2、我会按要求完成练习。

那条的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再近些,只见(),形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A、按原文填空。 B、造句。 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C、这段话从()和()两方面来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六、课外阅读我能行: 复活节岛面积不大,只有120平方公里,整个岛呈三角形,四周礁石蜜布。在一些巨石砌起来的石墙残迹后面,矗立着几百尊巨大的半身石像。这些石像的脸大约有7米长,脖子2米长,身高约20米,最轻的大约有30吨,最重的估计有八九十吨,整齐地排烈在千米多高的长方石座上,远远望去,就像一根根冲天而立的石柱。这些石像都是用块火山岩雕成的。它们有着长长的脸、高高的鼻子、深深的眼眶、长长的耳朵和噘着的嘴。有的头上还戴着一顶用红色岩石做成的帽子,几米高的园柱形石帽子,还可以脱卸下来。石像身上雕刻着许多人像、禽鸟的花蚊。它们的脸对着波涛汹涌的大海,长长的双手放在肚子上,昂首遥望,好像在期待着什么。除了岛的南端外,岛上其他地方还有几百尊这样的石像,人们把这些石像叫作毛阿伊斯石像。令人惊奇的不只是石像奇特的模样和巨大的身躯,更令人费解的是它们的“身世”。 1.找出短文中三个写错的字,把正确的字写在 ( ) 2.读了这篇短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请用《观潮》文中一个词语来说明。这个词语是( )。 3.照例子,在( )里填上合适的词。 例一 ( 张 )嘴 一 ( ) 帽子一( ) 石像一 ( ) 眼睛一 ( ) 礁石 4.这篇短文主要介绍了石像的()这几个方面的特点。

《观潮》教案

1.观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16个生字:潮、称、盐、笼、罩、蒙、薄、雾、昂、沸、贯、旧、恢、屹、鼎、崩。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景象,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准备: 1.有关钱塘江大潮的图片或录像。 2.搜集、查阅有关潮汐、潮汛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见过潮起潮落吗?在哪儿见过? 2.世界上涨潮的地方不计其数,其中不乏著名的潮水。然而像我国钱塘江大潮那样雄伟壮观,千百年来令人赞叹不绝的,却不多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见识见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共同感受江潮那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景象。(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把不会读的字词标出来。.学习本课生字词。教师指导字音、字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思考: (1.)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雄伟、壮观、气势磅礴) (2.)看看有没有自己不懂的或认为重要的、需要提请大家深入理解的问题。 (3).师生共同讨论: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三、学习第1、2自然段。 请学生起来读1、2自然段,思考:潮来前钱塘江是什么样子的?前来观潮的人们是什么表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二.深入理解,学习第3、4、5自然段。 1.齐读第3、4自然段,找出描写钱塘江大潮声音和形态的语句,把能体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仔细体会。 2.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尝试着通过朗读把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这是本课的重点,应从钱塘江大潮的“声音”和“形态”两方面着手,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展开想象,仔细品味,反复赏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鼓励学生读出天下奇观的气势,读出观潮人群的惊奇。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 4.请学生读第五自然段,思考:潮头过后江面是什么样子的? 三、理清顺序,注意学习方法,尝试背诵。 1.作者通过描绘潮来时的声音和样子,让我们深深感受到钱塘江大潮不愧是祖国山河中值得骄傲的天下奇观。同学们能不能再看看课文,抓住关键词,把潮来时的形态、声音及人们的反应用图表等形式表现出来,设计一份板书。(鼓励学生采用多样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可让学生把自己的设计写在黑板上。) 2..看看你们设计的板书,仔细思考,发现了什么?(可发现作者的观察是按从远到近的顺序;可发现作者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可发现作者观察的另一特点,即:观察抓住变化。甚至学生也可以说他发现了潮刚刚出现时作者写了人们的反应,可潮来到人们近前,最壮观之时,却未写人们的反应等等。)3.反复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再根据自己设计的板书,尝试背诵。 四、作业:创设情境,写一写。 假如你是电视台小记者,请以课文为蓝本,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写一段解说词,练习观潮“现场直播”。(讲解、报道可按江面平静——潮水涌动——潮头西去的顺序;也可按人群昂首东望——人群沸腾起来——人群欣赏余波的顺序;还可只讲解其中的一个片断。但都要突出钱塘江大潮“天下奇观”的特点。)

1.观潮 四年级上册一课一练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 1. 观潮 一、看拼音写词语。 jù shuō kuān kuò lǒng zhào pàn wàng dùn shí zhú jiàn dì zhèn héng guàn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1.早晨,笼.(lóng lǒng)罩着小镇的薄雾刚刚散去,爷爷就拎着鸟笼.(lóng lǒng)出去散步了。 2. 他的身体很单薄.(bó báo),穿这么薄.(bó báo)的衣服一定会冷的。 3. 今天天气异常闷.(mèn mēn)热,下午闷.(mèn mēn)雷滚动,下起了大雨。 三、选词填空。 (1)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 )在江边。 (2)一座座造型各异的建筑( )在城市之中。 (3)(),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4)()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 四、查字典填空。 我们要查“逐”字,按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画;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序()。 “逐”字在字典里的解释:①依照先后次序,一一挨着。②追赶。文中的“逐渐”中的“逐”应该选第()种解释。 五、按要求写句子。 1. 难道钱塘江大潮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改为陈述句) 2.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用关联词连接成句并加标点)

3.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改为比喻句) 六、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feì fù),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欢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zú zhú)渐拉长,变粗,(横卧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bìng bìn)进,浩浩荡荡地飞奔(bēn bèn)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tàn chàn)动起来。 1、我会在文段括号内用“√”选出合适的拼音和词语。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渐渐()抖动()好像()飞跑() 3、照样子写词语。 浩浩荡荡(AAB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越来越近(AB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上两段文字,是作者通过由____而____地观察,描写的是(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头过后)的景象。(请用√划出来) 5、短文第一段话既写了潮来时的声音好像__ _,又写了潮来时的形状像__ _。从第一段话中的“____ ___ ”“___ ___ ”两个词可以看出观潮人群的热情之高。 6、文中画“”的句子是一个句,它具体形象地描述了近看钱塘江大潮______。(只填序号) ①所看到的景象。 ②所听到的声音。 ③所看到的景象和所听到的声音。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钱塘江观潮 杨洋 今年的国庆节我过得特别开心,因为我第一次去钱塘江观潮。 那天,天气晴朗,我们一家驱车来到海宁盐官观潮公园,那里已是人山人海。我拼命地挤到栏杆处,放眼望去,只见钱塘江一望无际,风平浪静,什么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