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代文学史笔记 本人整理版2

☆古代文学史笔记 本人整理版2

☆古代文学史笔记 本人整理版2
☆古代文学史笔记 本人整理版2

诸子散文:

《庄子》

关键词:三言、想象、寓言、深邃。

今存者,郭象注本。《内篇》(自作)《外篇》《杂篇》(此二者后学作)。

★名解:三言。

总特点:深邃思想美妙艺术表现之结合。(深邃思想贯穿于接连不断之寓言中)(浑圆的机体)分点说明:

1.异彩纷呈之故事情节:梦蝶、解牛、病心、舐痔结驷、触蛮之争、鼓盆

2.想象诡谲:北冥有鱼

3.行文空灵飘忽:寓言迭出、跳跃式承接。《秋水》:七则寓言。“意出尘外、怪生笔端”“似

断非断、似续非续、似复非复,只见云气空濛,往反纸上“。

4.人物形象:“藐姑射之山”。短语传神。

5.细腻描写:如浅井之蛙。

6.谐趣讥刺:舐痔结驷、鸱得腐鼠、触蛮之争。犀利尖刻。

精读篇目:

《逍遥游》:无所待而游乎无穷。泯灭矛盾,精神绝对自由。

北冥之鱼——大知小知、大年小年——列子御风。

“至人无己(惠子庄子对话,大瓠无用,樗无用。以无用为大用)、神人无功(肩吾、连叔对话—藐姑射之山,宋人资章甫适越)、圣人无名(许由不受天下,不越俎代庖)”

《养生主》:超然物外、顺乎自然。

生有涯,知无涯。—庖丁解牛—公文轩见右师介—泽雉不蕲畜樊中—秦失吊老聃—薪火相传

《胠箧》:绝圣弃知。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田氏代齐”

《秋水》:相对主义认识论。河伯北海若对话。

“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

“道无终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一虚一满,不位乎其形。年不可举,时不可止;消息盈虚,终则有始”、“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无以人灭天”。

《荀子》

关键词:比喻、赋篇、佹诗。

隆礼重法。

成熟说理散文。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辟,淋漓尽致。就某一论题深思明辩,发挥透彻而已。《劝学》《性恶》

长于比喻。《劝学》

《荀子·赋篇》:礼、知、云、蚕、针。五篇说理文赋。汉代人将荀、屈视为“赋”之始祖,然以“赋”名篇者唯荀子。四言、叶韵,问答形式,影响西汉咏物言理小赋。

《佹诗》(辞意诡异、语调激切之诗):二章,四言。议论说理,乏文采。

《成相篇》:民间歌谣形式言政治观念。

★名解:佹诗。

《韩非子》

关键词:明切犀利、冷峻峭拔、条分缕析。历史故事之寓言。

说理文。

明切犀利、冷峻峭拔。

明切:明辨是非、切合事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之“因变”思想。

犀利:似无情,实切要害。词锋锐利。《备内》:大臣“劫君弑主”利用君主和妻儿关系,所以,政权面前,骨肉至亲也“无可信者”。

从而造成——冷峻峭拔文风。

条分缕析、议论透辟:《亡征》(亡国征兆四十七种)、《说难》《八奸》《五蠹》

寓言:内外《储说》、《说林》上下——前面冠以简短经文,后面独立成篇的寓言构成。

楚人鬻珠、秦伯嫁女、郢人举烛(遗燕相国书)、宋人酤酒(猛犬,若大臣在王侧,贤士弗敢近)

历史故事,表现手法单一,不若《庄子》动人。

精读篇目:

《五蠹》: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力气;古今异俗,新故异备。

因变、法治。五蠹:儒家、纵横家、游侠、商工游食之民、近侍奸臣。“人口论”

寓言:守株待兔。

楚辞:

名解:楚辞南北文化交流之新时代环境下,产生于楚国,由楚大夫屈原开创的一种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新诗体。名称现于西汉刘向所编《楚辞》。故而,《楚辞》亦是书名。汉人往往将楚辞称作“赋”。

楚辞和赋的区别:楚辞依“兮”而咏,语句参差错落;赋鲜用虚字,句式整齐。

楚辞主观抒发意味浓;赋以客观摩画夸张为主。

楚辞之产生,与楚声楚歌、巫歌、楚地风物、方言关系密切。然而,也有北方文化之影响,政治思想以及纵横家铺叙华辞之风。

特色:两种。一种是四言体改造,一种是典型体式。后者,诗风,铺排夸饰,想象丰富;体式,篇幅增长,长短错落,抒情淋漓;语言,“兮”“些”等虚词叹语,楚地楚声。

屈原

二次被逐,怀王时流放汉北,襄王时流放江南。《离骚》当作于襄王初年。

《离骚》:轹古切今,惊采绝艳。自叙生平长篇抒情诗。

“离骚”:遭忧、别愁,或牢骚。(古乐曲名说)

思想:“美政”理想,深沉爱国情(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儒墨);九死不悔之坚韧品格,嫉恶如仇之批判精神。

艺术:激情幻想;独立不屈峻美纯洁抒情主人公形象;比兴手法之拓展(喻象喻体融一,有象征意义,拓展托物抒情手法,开香草美人托喻手法之传统。);结构虚实相间、回环往复,民歌散文形式兼有,句式参差,韵散结合,双声叠韵,方言。

主客问答、铺排描写——影响汉赋。

《九歌》:放逐江南时,民间祭神歌舞基础上加工创作,打并身世之感规讽之意。祭天地人各路神灵。神性人性集一。

湘水神互相爱慕而不遇;山神与爱人约会,爱人爽约。《少司命》,才相知而顷刻别离。寄托君臣难以遇合。

境界:清新幽渺,奇特瑰丽。如《山鬼》。见P138。

《九章》:名称为刘向编《楚辞》时所加,非一时一地之作。

题旨类于《离骚》,艺术表现不同。《离骚》浓墨重彩;《九章》直抒胸臆而平实朴素,多用白描。

《天问》:风格独特。四言为主。怀疑批判精神。对自然现象、神话传说、远古历史、社会现实发问一百七十余次。作于放逐时。有史料价值。

《招魂》:为怀王招魂。1.结构精密完美,“巫阳下招”,“四方”统招,东南西北,上天幽都,郢都修门,到故居。夸饰故居华美富足。据方位和事物层层铺叙渲染。影响汉赋

甚巨。2.长于铺排描摹。四方之可怖。

宋玉

屈原之后,生活困窘,无九死犹未悔之精神。

《九辩》:“辩”者,“遍”也。多个乐章组成的乐曲。自悲生平之作。

1.长于铺排描摹,创造圆融意境。宋玉悲秋。

2.细致入微描写。叶片到枝干。

3.韵散相间,长短不拘,参差错落,双声叠韵大量使用。

秦代和两汉的散文

一、秦代:

《吕氏春秋》: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杂家著作。短小,事实说理。多用一组寓言,从不同侧面说理。

如:《察今》循表夜涉(时)、刻舟求剑(地)、引婴儿投江(人)—“因变”。

李斯:奏议、刻石文。

《谏逐客书》(铺叙历史客卿之辅;胪述秦皇看重外国玩好;分析逐客纳客之利害)——敷陈谐偶,颇具纵横家风。

《狱中上书》:曲折讥讽、正言反说。铺陈排比。

刻石文:四言为句、三句一韵。“刻石颂秦德”。

二、西汉初期:修生养息,追思秦亡教训,纳策。

陆贾:《新语》“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无为”。

贾山:《至言》,讨论君与臣关系,治乱之道。

★贾谊:存《新书》。气盛情浓、铺排渲染之纵横家遗风。

文章:《治安策》(《陈政事疏》,忧患意识强烈)

《论积贮疏》:劝农。

《过秦论》:“仁义不施”。

★晁错:法家。能提出具体对策,有战国策士的纵横风气。

文章:《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贤良文学对策》

《论贵粟疏》:“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

☆枚乘:文人特点、比喻谐偶。

《上书谏吴王》:危于累卵,难于上天;易于反掌,安于太山。

☆邹阳:《上吴王刘濞书》《狱中上梁王书》(广征博喻历史掌故,铺排纵横、情感浓郁,气盛言文)

三、西汉后期:儒家经学和政治联姻。言必称经、灾异论政。

★董仲舒:公羊派大师。《春秋繁露》《天人三策》。文风雍容沉稳。灾异论政。

“春者天之所以生也,仁者君之所以爱也;夏者天之所以长也,德者君之所以养也;霜者天之所以杀也,刑者君之所以罚也。由此言之,天人之征,古今之道也。”

★刘向:经学家、目录学家。

文章:《条灾异封事》《极谏用外戚封事》《谏营昌陵疏》

叙录:《战国策叙录》《管子书录》《孙卿书录》

奏疏文特点:继承董仲舒,更加引经据典。结构严谨,逻辑清晰,正论开篇,继之反证,总结观点,落脚于时事。

叙录特点:有纵横之风,文气盛壮。

《新序》《说苑》:散文代表作。采集群书逸闻琐事,含劝诫训教意。上承《左传》,下开志人小说(独立成篇的故事)。如:嗟来之食、师经援琴撞魏文侯。

个人情怀及平实论证:

☆司马迁:《报任安书》——个人怀抱,真挚浓烈。

☆杨恽:《报孙会宗书》——退隐决心,畅想回归田园的生活,苦中作乐。

☆桓宽:《盐铁论》——政论,不引经据典,不灾异论政,以史为鉴,对话体,简洁犀利,文风平实。

四、东汉:光武帝刘秀以图谶巩固政权,政治文化浮妄。后期政治混乱。疾虚妄作多矣。

☆桓谭:《新论》。开抨击虚妄之先河,也反映出文风趋于质实的倾向。

文章:《陈时政疏》《抑谶重赏疏》

★王充:《论衡》“疾虚妄而立实诚,反华伪而倡实用,斥模拟而贵独创,排晦涩而申通俗”。

反对“华而不实、实而不华”,贵独创,提倡文辞各具特色。

“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悲音不共声,皆快于耳”。

句式谐偶,比譬迭出,时失之繁冗累赘。

☆王符:《潜夫论》——切中时弊,富于情感。铿锵简练。

☆仲长统:《昌言》——杂家、尚实用、主变革。质朴,富论辩色彩。受老庄影响,有的文章潇洒美丽。如《乐志论》。

☆冯衍:《与妇弟任武达书》——铺排谐偶,情感愤切。

☆朱穆:《崇厚论》《绝交论》——“感时浇薄,崇尚敦笃”。感情深厚,文风朴实,从容不迫而深刻达意。抨击“伪善”社会。

“故行违于道则愧生于心,非畏义也;事违于理则负结于意,非惮礼也。”

“故道德以仁义为薄,淳朴以礼法为贼也。”

汉赋

“赋”名见于荀子《赋篇》。

孕育于诗骚、先秦散文(纵横家)。

骚体:辞、骚;赋体。

一、西汉初期:

1.贾谊:骚体。承前启后。保持楚辞特色。

《吊屈原赋》(怀才不遇)《鵩鸟赋》(德人无累,知名不忧)《旱云赋》(忧国忧民)。

情感浓郁,幽愤后而豁达。“以文为赋”、“率直而少致”。

创作根柢植入时代、政治和人生中,情浓意真,质朴少致。

2.“梁孝王忘忧馆时豪七赋”:P224 咏物小赋。

游戏文字、阿谀颂德。已有铺排迹象。四言韵文为主。启大赋之滥觞。

淮南王刘安《屏风赋》:颂世感恩。

淮南小山《招隐士》:类于屈子《招魂》。

2.枚乘:《七发》《梁王菟园赋》(敷陈排比,夸饰闳丽)《柳赋》

★★《七发》:楚太子患病,吴客探视。“久耽安乐,日夜无极”——听琴、饮食、跑马、游览、田猎、观涛以及“方士之术”七方面,“霍然病已”。

①铺叙描摹、夸饰渲染。(曲江观涛)

②失情华丽。(根本转变)

③主客问答。

标志着汉大赋形成。

二、大赋勃兴:

1.★★相如:

★★《天子游猎赋》(子虚、乌有先生、无是公)问难排偶。

①情寡辞多,曲终奏雅。

②空间极度排比。(片面使用空间排比,无时间排比,空间排比臻于极致)

③铺叙描摹为主要表现手法。

④繁难僻涩。(繁华损枝,膏腴害骨)

摆脱实用束缚,实现文学表现(形式)自身的长足发展。

《长门赋》:

①陈皇后与自己遭遇之悲凉巧妙融合,共抒愤郁。

②情景交融的抒情手法趋于圆熟。

2.★★扬雄:

《河东》《甘泉》:祭祀。

《长杨》《校猎》:田猎。

《蜀都》:蜀郡山水物产。

①题材拓宽:祭祀、外郡。开“京都赋”先河。

②加强“劝”之色彩。欲谏反劝。

《校猎》:“唐虞、大夏、成周”的“崇哉乎德”,“上犹谦让而未俞”。以理想帝王

样子叙写现实之仁政。

《长杨》:田猎是“平不肆险,安不忘危”。

③描摹对象集中(辞人之赋丽以淫,诗人之赋丽以则),含蓄委婉,“以美为讽”。

三、西汉中后期:

(一)、骚体:

1.董仲舒《士不遇赋》。

2. 汉武帝《李夫人赋》:欲写己思人,远画彼于荒坟之情境。深刻影响后世。(杜甫《月夜》)3.★★刘歆《遂初赋》:开“纪行赋”先河。

受到排挤,贬“五原太守”。交代“守五原之烽燧”的目的,征史而论(晋人自毁公族),由古及今,悲哀之景,“守信保己,比老彭兮”道家思想。

抒情手法的变化:借古抒情、借景抒情。

4.班婕妤《自悼赋》。

(二)、赋体:

1.东方朔:冰体炭心。《答客难》《非有先生论》(“辅弼之臣瓦解,而邪谄之人并进”)

理性洞明之下隐藏浓郁悲愤。

3.司马迁:直接而浓烈的感情喷发。《悲士不遇赋》。

4.★孔臧:咏物小赋。《杨柳赋》(多阴可凉,物有可贵。)《蓼虫赋》(膏梁之子的寄生生

活)

咏物托志。象喻关系浅露直接,融汇不足。

5.王褒:

★★《洞箫赋》:以箫自况。乐器制作、乐声、乐用(儒家政教理想)

竹生崇山峻岭中,不甘偏远,又喜居所雄阔莽荡。(出仕前)

资质美好而怀才不遇。

得“圣主”用,“寡所舒其思虑”,“专发愤乎音声”。(文学侍臣、歌功颂德)

★艺术表现:“质”的飞跃。

①遭际、情感完全融于箫的描述。

②开全文写音乐之先河。

四、东汉:

(一)传承:

1.班彪:《北征赋》(类于《遂初赋》)

2.蔡邕:《述行赋》途中所见,借古讽今,矛头指向最高统治集团。

前半吊古,后半伤今。史迹、景物气候,古事今情交织。家国忧患。

3.冯衍:《显志赋》:“世俗困厄”之悲愤,家门不幸之愁思。欲隐居高蹈。

受屈原影响较大:愤郁不平、周流广阔之时空、象征。

别于屈原:文辞不如屈子宏丽富赡。出世思想。

4.班固《幽通赋》和张衡《玄思赋》:对社会人生的感受和思考。

(二)发展:大赋向抒情小赋发展。

1.“京都赋”:开端——杜笃《论都赋》,建议返回长安。

2. ★★班固《两都赋》:东都宾,西都主人。

西都:巨丽形胜。东都:礼乐制度。

尊崇礼乐制度排斥形胜奢华。

①重点铺叙“京都观念”。

②极大加强“讽喻劝导”之篇幅,《东都赋》全篇讽劝,明确表达思想,反拨“劝而

不止”。

继承:描摹夸饰、主客问答、抑客扬主、宏篇巨制。

3.★★张衡:承前启后。

承前:《二京赋》:凭虚公子、安处先生。

西京:繁盛富丽、生活奢侈。东京:崇德尚礼,奢俭得当。(切近现实)

①商贾、游侠、辩士、街市、百戏市井万象写入赋中,都市生活全图。

②规模宏大,超过前人,铺陈胪列,细致描绘,京都赋极致。绝响。

启后:《归田赋》: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

“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形制短小、清丽流畅,抒写个人怀抱情志,个性鲜明。

4.赵壹:

《刺世疾邪赋》:宣泄怨愤深沉激烈,揭露统治者争夺私利,不顾民众死活的政治现实。

“宁饥寒于尧舜之荒岁兮,不饱暖于当今之丰年”。罕见之作。

《穷鸟赋》:以“穷鸟”隐喻困厄的自己,汉末士人共同生存困境。

4.祢衡:《鹦鹉赋》:士人困厄。

鹦鹉资质的美好,身被罗网,诀别亲族,供人玩赏。

“宁顺从以远害,不违忤以丧生”。

反讽手法。正言曲说。通篇比喻象征,抒情深沉浓郁。

汉诗

一、楚歌:先秦楚声余响。

汉初独步诗坛。分为:政治抒情诗、辅政颂世(唐山夫人《安世房中歌》)。

★★亲和政治,简俗质直。

★房中乐:始自周代。1.后、夫人讽诵以事其君子;2.祭祀或宴集时奏唱。

《安世房中歌》(《房中祠乐》):和后妃有关。内容教义有变化:崇孝、颂德。

走向政治前台。明确时代内涵和政治立场。

政治理性代替丰沛情感,佐政工具。

简俗质直:用语直白,口语化。不讲艺术表现。

二、★★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

★乐府:①上古掌管音乐的行政机关。

西汉:大乐令(雅乐)、乐府令(民间俗乐);

东汉:太予乐署、黄门鼓吹。

②魏晋后,成为一种诗体。

(一)分类:

1.蔡邕:大予乐、周颂雅乐、黄门鼓吹、短箫铙歌。

2.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按照音乐不同分为十二类。见P252。

(二)创作者:民歌(精华)、贵族、文人。

(三)内容:继承《诗经》,反应现实,感情真挚,风格朴实。

1.生活困顿艰难和漂泊流荡。《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艳歌行》《悲歌》。

2.厌战。《十五从军征》《古歌》。

3.讽刺达官显贵。《鸡鸣》。“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

4.爱情婚姻。《上邪》《有所思》《江南》《陌上桑》《上山采蘼芜》。

5.人生哲理。《长歌行》《蒿里》。

(四)艺术表现:

1.叙事增多,有情节,着意于人物形象塑造。如:罗敷。

2.感情真挚,有直抒胸臆者,有比兴,叙描中抒情者。《上邪》“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通篇比兴:《乌生》《江南》

3.形式语言:杂言、五言。对五言诗形成起重要作用。不再有重章。语言质朴,多口语。(五)《孔雀东南飞》:汉乐府中最长叙事诗。

三、五言诗:

★最早的文人五言:东汉前期应亨《赠四王冠诗》、班固《咏史》。质木无文。

★张衡《同声歌》、秦嘉《赠妇诗》标志着文人五言诗渐趋成熟。

四、★★古诗十九首: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游子思妇之辞。离情别绪,人生失意和无常。

“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采菽堂古诗选》,清人陈祚明)

(一)内容:“同有之情”

1.思乡怀人:《明月何皎皎》(开创后世明月寄相思之始)《涉江采芙蓉》

2.闺怨:《客从远方里,遗我一端绮》《迢迢牵牛星》

3.士人的生存状态,人生观念。(更看重生存的价值,及时行乐,等等。折射出深广的社

会内涵。富于哲理。)《回车驾言迈》。

(二)艺术表现:

1.言有尽而意无穷。《行行重行行》《庭中有奇树》

①感情具有普遍性,引起联想共鸣;

②字句上没有淋漓尽致,含蓄模棱;

③比兴手法。有多种想象的可能。

2.质朴自然无雕饰,天衣无缝。《回车驾言迈》《涉江采芙蓉》

3.情思与景物、情境的融合。情景交融,浑然圆融。

《去者日已疏》《明月何皎皎》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其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通篇比兴:《迢迢牵牛星》;

象征:《西北有高楼》(自身及生存状态的象征。夸饰、“设计”的景象,心内情思的“幻化”。)

4.语浅意深。

精警凝练、善用叠字。

五、苏李诗:五言诗,汉末人作,类于《古诗十九首》,托名苏武、李陵。

魏晋南北朝

建安诗歌

建安:战乱→建功立业、朝不虑夕。(慷慨悲凉,重感情表现,非功利。)

五言诗成熟,七言诗发轫。辞采华美。

一、曹操:古直悲凉、慷慨沉雄。语言质朴、气势雄伟。

1.开创文人“拟乐府”之全盛局面。(旧题,叙汉末实事。少数自拟新题。)

如《薤露行》《蒿里行》,“汉末实事,真诗史也。”(明钟惺《古诗归》),★影响子美乐天。

2.悲凉沉雄之风格。(领袖气魄,本色质朴,抒情浓郁)

如《短歌行》★《观沧海》(第一首纯然描写自然景物的山水诗。大笔如椽,移情入景,纯用白描,大处落笔。)《龟虽寿》(直抒胸臆)

二、子建:华丽壮大。“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一)内容:

前期:抒抱负,豪放昂扬。如《白马篇》。

感叹战乱中人生无常,悲凉慷慨。如《送应氏》。

后期:抒壮志难酬、饱受压抑之愤郁。

如《赠白马王彪》(环境氛围、比喻。故作达观。哀而不伤)《吁嗟篇》《美女篇》(二者均属托喻)

(二)艺术:华丽壮大。

1. 壮大:浑厚雄健。英雄失路的慷慨悲凉,不作儿女恩怨尔汝的细语呻吟。

大幅度动作、巨大数目、广大意象。

如:“伊洛广且深”,“修坂造云日”,“长驱蹈匈奴”,“厉马登高堤”,“万里犹比邻”,“美酒斗十千”。

3.华丽:浓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声色。在“文人有意为诗”方面实现大跨度的质的飞跃。

①声色鲜丽:《美女篇》。

②语言锤炼精警,对称回环。出现律句、律联。

如“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律联)、“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精警)。

③善于起调,工于发端,警策语振起全诗。

如“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三、曹丕及七子

(一)曹丕:对七言诗有重大贡献。代表作《燕歌行》二首,为乐府产生一新体制,★为中国诗学开新纪元。逐句押韵,单调繁促。

语言绮丽工练,抒情深婉细腻,风格便娟婉约、纤丽清新。惯写游子思妇之情。

抒怀之作清峻悲凉。如《杂诗》。

(二)七子:出自曹丕《典论·论文》。前期反映动乱,后期归附曹操,表现建功立业、兼有酬酢赠答。

1.王粲:成就最高。

前期:怀才不遇,反应战争乱离引起的凄怆。如《七哀诗》三首。

后期:建功立业的决心。如《从军行》五首。

抒情深切(景物描写笼着渗透着感情)、慷慨悲凉(建安诗人共有)、局面阔大,有豪放美(“方舟溯大江,日暮愁我心”→小谢“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文辞秀美。

2.刘桢:真骨凌霜、高风跨俗。气过其文,雕润恨少。充满磊落不平气,不拘对属。

如《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亦有轻妙秀丽一面。

3.陈琳:悲凉、秀美。

《饮马长城窟行》(夫筑长城,劝妻改嫁),吸收乐府民歌写实精神,以夫妻对话结构全篇,沉痛悲切。

3.阮瑀:

《驾出北郭门行》,承继汉乐府《孤儿行》,改为五言。

《咏史诗》两首:“举座同咨嗟,叹气若青云”。(荆轲)

★改变了班固咏史“质木无文”面貌,开启左思咏史先声。

4.徐干:怀文抱质,抒情低婉。《室思》“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四、蔡琰

《悲愤诗》(骚体、五言各一)、《胡笳十八拍》。

★《悲愤诗》:真实反映汉末动乱,艺术再现惨痛人生经历。

①女诗人亲身经历,长篇叙事诗,感情、心理刻画真实细腻,复杂微妙。

②注意细节和气氛渲染,烘托主题。

③叙事抒情融为一体,有史诗效果。★影响子美《北征》。

正始诗歌

时代背景:玄风大畅。政治黑暗,大杀名士,如履薄冰,忧生惧祸。

诗风:①韬晦曲折;②追求理想中的人生境界,老庄人生理想倾向;③玄学思潮,建立玄学理论,本于老庄思想。追求自然,心与道冥。(创逍遥游式境界,神游无何有之乡)影响:①★★★把人对自然的态度引向审美层次,成为后世山水诗的思想滥觞。

②哲理化。(建安:情感特质;正始:哲思)有理论热情。

★玄言诗滥觞,对后来咏怀诗议论化也产生影响。

一、阮籍: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人生态度:依违避就、纵酒佯狂、崇尚老庄。

代表作: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

(一)意蕴深沉。

1.非单纯感性抒发,而是以深刻哲思观照人生,挖掘人生悲哀深邃而沉痛。

自然规律使人早早凋落、社会险恶、乃至人心理(“一朝复一夕”)中自身的矛盾苦闷焦虑的煎熬,生命的巨大孤独感。(“独坐空堂上”)

如“独坐空堂上”一首。空旷落寞意象,非实有,乃“心象”(前例如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以象征手法渲染出来。理性思索后,对普遍人生悲剧之阐发。

“情伤一时,心存百代”。

2.用典(典故具有多义性)颇多,多用比兴、象征。源于对“言意之辨”的深刻理

解运用,深谙“得意忘象”之旨。是对《庄子》中用象征、寓言表达这里方式的

一种服膺和实践。

3.用高度的艺术观照和体验去面对人生。“阮旨遥深”。忧愤深广,不实指具体人事。

(“夜中不能寐”)

(二)清逸玄远之美。“清思”。

清虚空灵庄子式理想世界,追求自由无羁,心境澄明与道冥合的境界。

此境界常被比喻为“大鹏”、“玄鹤”、“佳人”。

(三)开创抒情组诗新形式,下启★左思《咏史》和陶渊明《饮酒》。

融哲理、情思、意象为一炉,境界玄远朗澈,语言清丽流畅。

二、嵇康:峻切、四言高峰、清远诗境、★人间化和诗化庄子。

将庄子的纯哲理人生境界,变成真实具体可感的人生,如诗如画。

两晋诗歌

西晋太康、元康年间:繁缛为主,间又刚健诗风。

两晋之交:郭璞游仙诗。

东晋:玄言诗。

一、太康诗风:“结藻清英、流韵绮靡”、“缛旨星稠、繁文绮合”、平庸写实。

政治状况:政失其本、士无特操。求实逐利,爱财奢侈;求名自适,清谈声调之美喻示之妙等诗歌审美价值。着眼于物欲和感官,重形式技巧。

①儿女情长、风云气少;②拟古模仿,乏独创,陆机达到拟古高峰;③词藻华丽、

重技巧排偶,描绘细腻,“析文以为妙”。陆机为典型。

1.陆机:“炳若缛绣、凄若繁弦”。多拟古、酬酢之作。深而芜。

赋胜于诗。《文赋》乃名篇。太康诗人中,存诗最多者。

华丽排偶。常变古诗之古朴为华美(“上山采琼蕊,穷谷饶芳兰”。)

变原诗之简括为细腻。

炼字极佳、善描景物以烘托心境。(《赴洛道中作》二首)

2.潘岳:“烂若舒锦”。浅而净。★其《悼亡诗》三首开“悼亡”传统。

二、刚健诗风:承袭建安精神,不事雕琢慷慨悲歌。

1.左思:以《三都赋》闻名,洛阳纸贵。胸次高旷、笔力雄迈。“咏史”。西晋诗坛第一人。

儒家思想。

①建功立业、功成身退之阔大胸怀。(“弱冠弄柔翰”)

②寒士磊落不平之气。(“郁郁涧底松”“习习笼中鸟”,比兴手法表达感情。)

③遗世归隐之超脱思想。

★★★左思《咏史》之贡献:“文典以怨”、“左思风力”。打并身世之感,借古事抒个人怀抱,刚健有力,别于太康之繁缛。

★《娇女诗》:观察生活细致入微,启发李商隐之《娇儿诗》。

2.刘琨:早期以文才降节事谧,嗜声色,后期慷慨报国,被幽州刺史段匹磾杀害。

代表作:《扶风歌》、《重赠卢谌》。

清刚、清拔。有建安风骨。

三、游仙诗和玄言诗:★“游仙”渊源可上溯至屈子,子建始以“游仙”名诗。

1.郭璞游仙诗:永嘉之乱后,渡江之初。

郭璞:诗赋兼善,好老庄,善卜筮,通小学。

游仙诗:①纯写求仙长生之意;②愤世嫉俗,有所寄托。

郭璞游仙诗:①内容上兼具二旨。坎壈咏怀,借遗世之志发泄对现实之不满;求长生,个性上向往高蹈轻举、服食采药,因而采取游仙方式,创造浪漫神仙世界以

避世。

②感情真实、坎壈咏怀,别于东晋夷泰诗风。

③情采斐然,形象生动,色泽鲜丽,大异于玄言诗。

“云生梁栋间,风出窗户里”;

“琼林笼藻映,碧柳疏英翘。丹泉溧朱沫,黑水鼓玄涛”。

2.玄言诗:“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寄言上德、托意玄珠”。

历史背景:晋成帝、明帝时家给自足、朝野晏然。

流连山水(对山水的审美意识加强)、谈玄遗韵、般若空观、追求高雅脱俗情调。

玄言诗发展:正始嵇阮诗中有玄言成分,西晋只有少数诗人写玄言诗。东晋中期成熟。

代表诗人:孙绰、许询。

特点:以韵语敷述玄理(老庄玄理为主,兼及佛理)。抽象玄虚、淡乎寡味,背离形象情感。

3.孙绰和兰亭诗人:

清言玄胜的同时描绘了山水景物。生动。

对后世的影响:

★★★①直接启发影响了陶潜平淡自然之风格及后代文人诗歌冲淡自然、旷达闲适风格;

②为晋宋之际山水诗的成熟和发展奠定了审美心理和创作方面的基础。

第四章陶渊明

一、生平:

二十九岁至四十一岁屡仕屡隐。随运任化,与自然泯一。儒释道三家思想兼而有之。(老庄无为的玄学人生,儒家的仁民爱物、安贫乐道,般若思想“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二、诗歌成就:

(一)开创文人诗歌创作新领域——田园诗★★★。

非观赏者、旁观者,而是与自然泯一。《归田园居》——语俗而意雅。

内容涉及躬耕生活、身自稼穑,笔涉农家之苦及与农夫野老、素心挚友之交往。高人性情、细民角色,不作二义看。劳动艺术化、诗意化。“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二)创造了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开千古平淡之宗(明胡应麟《诗薮》)。

(建安:慷慨悲凉;西晋:绮丽)

平和淡泊,与世无争无求,心与自然泯一,宁静平淡的境界。“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苏轼语)平淡自然而意味隽永醇厚。如《饮酒》。

①诗人心境平和散淡。无强烈情绪变化,陶然忘机、怡然自适。

②语言平易质朴、洗尽铅华,省净无长语。自然流露,内在的感情力量。剥

落浮华后高度凝练能达到的更高境界。以自然质素语创情味极浓的冲淡之

美。不露斧凿痕迹,高度艺术化。“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元好问语)

如:“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有风自南,翼彼新苗”、“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花人鸟,偶然相对,一片化机,天真自具。)

(三)其他风格:风格多样化。

《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怒目金刚式”;

《咏荆轲》——慷慨豪迈;

磊落不平、忍饥抱寒:“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夏日抱长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

三、散文辞赋:

(一)散文:《五柳先生传》——自叙性质散文,简洁省净。

《桃花源记》——现世之反讽。记实手法写虚构故事(颇类于小说);语言自然简洁生动。

(二)辞赋:《归去来兮辞》《士不遇赋》(感慨悲愤,与其一贯风格不侔)《闲情赋》(譬喻妙切、辞采绮丽。“十愿十悲”。可见陶渊明能造绮丽语,平淡乃刻意求之。)(三)韵文五篇:《自祭文》——躬耕不悔。“人生实难,死如之何”。

梅尧臣语:“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

魏晋南北朝文赋

一、建安时期:

文:重艺术特质。

1.动荡割据,择主而栖,思想自由,不再敷衍经义,注重抒发感情,言之有物。

2.摆脱“经生式”说教,变为注重文采,渐求骈俪。(曹丕、曹植)

3.建安作者有很强的个性特点。

(一)曹操:“改造文章的祖师”。清俊通脱、简洁平易。

风格:“清峻”——简约严明。“通脱”——随便,随心所欲发议论。

内容:政治性、应用性很强的令、表一类,破除虚语格套,挥洒自如,直抒胸臆。

如☆《让县自明本志令》(不肯放弃兵权的理由,睿智胸襟和霸气)

《求贤令》《求贤勿拘品行令》

(二)曹丕、曹植:注重藻采骈偶,引导建安另一风气。

☆曹丕:《与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骈俪。

☆曹植:《求自试表》——气势宏盛,文辞瑰丽。

赋:抒情小赋兴盛,情文并茂。

1.自觉创作的作者群(三曹、七子),相互切磋,理论探讨。常同题作赋,自觉进行批评。

(丕:诗赋欲丽。)

2.思想自由,题材宽泛。

3.抒情性加强,而非义归讽谏,表达细腻感受、浓烈感情,不再是为了美刺。

4.讲求辞藻和工齐之形式美,成为汉服向南北朝骈赋变化的开端。徘偶、辞藻、音律,曹

操曾论及转韵问题。开美赋风气。

(一)王粲:☆《登楼赋》,流寓荆州之作。“人情同于怀土,岂穷达而异心”。

结构细密,首叙登楼所见、次抒怀乡之情、末申身世之惧。气氛生动。(二)曹植:骨气奇高、辞采华茂。

☆《洛神赋》:辞采绚烂清泠而又臻于极致。(文学自觉)

“彷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神光离合,乍阴乍阳”;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迷离惝恍境界,内心无可如何之喜爱。

★★★深刻影响后世意象创造,形成了一些意象的历史系列。

二、正始时期:玄风大畅,谈玄文大量涌现。

文:别于谈玄文者——阮籍、嵇康。针对司马氏黑暗统治和虚伪提倡名教进行讽刺抨击。或直言、或反语。重抒情、文采、个性,有时代内容。

(一)阮籍:☆《大人先生传》——讽刺规行矩步以谋私利的“君子”。

以“褌中虱”作比,譬喻静拔,骈散相间,辞采瑰奇,酣畅淋漓。

(二)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

幽默嘲讽出之。

赋:

(一)低沉抑郁、委婉曲折。(政治恐怖)

☆向秀《思旧赋》,经山阳旧居,嵇康、吕安已殁,人琴俱亡。模糊言之。

(二)玄学——向往渊默宁静的精神自由境界。形成清虚绵渺的文风。

☆阮籍《清思赋》。

三、两晋时期:

西晋:“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繁缛绮丽。

东晋:受玄言诗影响,文采平淡。

文:沿着重艺术特质发展,形式技巧方面长足进步。成就高者——潘岳、陆机。

(一)潘岳:哀诔最优秀。缠绵而凄怆。

☆《哀永逝文》“匪外物兮或改,固欢哀兮情换”。我之颜色着山河,山河异色。(二)陆机:辞藻富赡,善于用典,工于骈偶。接近成熟骈文。

《演连珠》(多四六对句)、《豪士赋序》。

赋:西晋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东晋偏安。成就高者——左思、潘岳、陆机。

1.体制上,小赋占主流,大赋一度复兴(西晋晏安、统一激发创作热情,前朝经验);

2.题材上,念乱忧生赋、刺世赋(针对门阀制度)、★★山水赋;

3.形式上,“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

用事、辞藻(“赋体物而浏亮”、“结藻清英,流韵绮靡”、“烂若披锦,无处不善”)、音律(永明声律说虽獉狉未启,晋赋家已注意到对韵律美的追求)。

(一)左思:☆《三都赋》——京都大赋的典范。洛阳纸贵。

1.内容丰博,详尽描写魏蜀吴三国山川城邑、鸟兽草木、风谣歌舞、重要人物。

2.辞藻壮丽,下笔琳琅。

3.求实精神,如实反应。

(二)潘岳:大小赋兼而有之。

大赋:《籍田赋》☆《西征赋》(自洛阳至长安途中所见所想,引述上百个历史人物,感叹兴亡,褒贬是非,学识宏富,笔法精工)——旁征博引、贯通古今。

小赋:《秋兴赋》《闲居赋》——文浅而净,语言流利,点染景物衬情思,生动感人。

☆《悼亡赋》尤佳。(孤灯荧荧,空帷飘飘,凄惨景象。)

(三)陆机:善用叠字描摹声色气氛。

1.☆《文赋》,后文专述。语言精美、形象鲜明。

2. 抒情小赋:忧生念乱——☆《叹逝赋》。

(四)其他:

1.刺世赋:

①针对性更强(门阀制度);②激烈尖锐,鞭辟入里。

☆王沈《释时论》;☆鲁褒《钱神论》;☆束皙《贫家赋》。

2.★★★山水赋:

☆郭璞《江赋》(辞赋中兴之冠);

☆孙绰《游天台山赋》——记游方式,详尽描绘山中景物。★★★后世山水游记和游

山水诗之祖。杂有佛道思想,影响谢灵运。

四、南朝时期:★★★最重要的现象——骈文的出现和流行。

文:骈文——有对称均衡美的文体,美文也。

(一)特征:对偶、用典、声律、辞藻。

1.对偶:虚词、领字可以不对。(①文字上看,形声汉字宜于均衡相侔;②汉语

词性、句法灵活松散;③汉语代用语多。)

对偶——回环之美;散体单行——直贯之势。

2.用典:加强说服力→以少总多→矜博耀学。繁密为尚,大编类书。

3.声律:上下两句声调相对而不能相同。“四声说”,自觉用平对上去入,实践体

会。只要求重音部分相对(尾字、二四字),虚字可以不对。

4.辞藻:娱乐性质。“错金镂彩,雕缋满眼”、“绮縠纷披,宫徵靡曼”。藻饰臻

于极致。

(二)分期:

1.刘宋:形成期。颜延之、鲍照、范晔。

☆颜延之《陶征士诔》;范晔《后汉书》之论赞;

☆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庐山绝壁临江、云霞变化的情势。

2.齐梁以后:南朝骈文成熟期。骈偶精工、用事绵密、声律严整、辞藻丽靡。

写景佳作:孔稚珪《北山移文》;吴均《与宋元思书》;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文学理论名著:☆刘勰《文心雕龙》。

☆梁代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大义、

至理、真情。劝降文。)

3.徐陵、庾信:高峰期。几乎全篇骈偶,四六隔句对大大增加,用事绵密妥帖自然,声律

上下联相粘,全篇平仄谐调。“丽藻星铺,雕文锦缛”。

☆庾信《哀江南赋序》,巅峰。

赋:骈赋成熟定型期。对偶精工,事典博赡,声韵和协,藻饰华丽。

(一)形式上:

1.对偶:几乎全是对句。对偶多样性: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当句对、隔句对、

双声对、叠韵对。

2.用典:用典绵密,连篇累牍。

3.声韵:注意押韵,梁陈时期还注意平仄相对,除虚字、双音词中首字之外皆平仄互

异。

4.辞藻:词语尖新,绮丽华美,绚烂多彩。

(二)内容上:时代特点。帝王士族多,偏安悠闲,骈赋内容狭窄,应命奉诏,体物抒情小赋为主。也有少数感情深厚、气势流畅又精工奇隽之作。

☆鲍照《芜城赋》:广陵城盛衰兴废之变,昔胜今衰,人世沧桑,世事无常。全篇对

比强烈,极力渲染,精工绚烂。

☆江淹《恨赋》和《别赋》:人生种种遗恨,样样离别。四六对句为主,骈对精整又

不失活泼流动,辞采绚丽而情感深沉,用典精当不冷僻,声韵严整

和谐。

★★★南朝骈赋精致化特点,直接为唐代律赋(限字、限韵、限句)的产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北朝时期:散文繁荣。

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重用汉族文人,大力倡导文学。

尊儒务实,经世致用,文采斐然。碑版多,促进散文发展。仿古之风颇盛。

(一)郦道元《水经注》:

题解:《水经》者,记述水道之古书也。三国时人作。

郦道元补充发挥,使之系统完整,详注一千余条支流。

文体:地理著作、系统完整的学术著作、优秀的散文著作。集地理、历史、考古、水里多学科兼而有之的重要文献。

内容:根据水道流程记述两岸名胜古迹、风景物象、神话历史传说故事等。集大成之作。

★★★在山水散文方面有开创之功。

特色:

1.兼有叙事文和山水文的综合特点,记述真实,语言准确。

名篇:《江水注》中的☆《巫峡》篇(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猿鸣三声泪沾裳。)凄清幽深,神秘奇异。

《河水注》中的☆“三门峡”景象,引用古书考证,历史厚重感,奇特惊骇。

2.描绘山水真实逼真,刻画入微,客观描景,间有抒情。

3.★★★将评议、考证夹于叙描中,风格严谨,将学和识运用到山水描写中,这是郦道元

在散文上开拓的新领域,对后代散文创作仍具影响。

★★★对后世影响:杜甫“听猿实下三声泪”,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二)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内容:洛阳城内外五个区域四十个大的佛寺以及北魏都城洛阳四十年政治大事、交通、市井、民俗、传说、异闻,以及人物传记。主要写洛阳诸寺兴废。

记述了都城变迁,国家政经今昔变化,有历史意义和史料价值。

文体:历史笔记,写景状物散文。

名篇:☆《永宁寺》——九层浮图之建筑结构工艺,国家盛况,西域僧之赞叹。被火焚毁,火三月不灭,周年犹有烟气,有人云于海中见浮图。繁华失去和美的消

亡的悲哀,盛衰之慨,北魏盛极而衰的哀思。

价值和特色:

1.记录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不仅是客观记述,也有议论,暴露批判王侯

的穷奢极欲,记载不少志怪、佛教故事,保存了社会经济文化史料。

2.句法整齐,时有四六骈句,骈散结合,典丽清拔。

★★★对后世散文、传记、小说的发展有相当影响。

(三)赋:受两汉魏晋影响更多。婉语讽谏,体物写志,赋风质朴。

由南入北的作家:兼有南赋精工鲜丽和北赋高亢悲凉之长。

☆庾信《哀江南赋》。不减精工而格调苍凉。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家世际遇、梁之兴亡,抒情咏史,熔于一炉,情深而辞工,用典密而切,音韵谐而畅。

隋及初唐诗歌

一、隋代:南北诗风相互影响,合而不同。

1.隋诗:

作者:北齐北周旧臣(卢思道、杨素、薛道衡(《昔昔盐》);南朝文人。

隋文帝:南北诗风同时并存,甚至在同一作家的作品中表现出来。

隋炀帝:重文采,偏向南朝。堆砌无生气,隋炀帝本人诗作较佳。

抒情→娱乐、咏物、宫廷生活琐事→贵族文学末路。

2.隋文:骈体走入困境,散体尚未振起。

★李谔《上隋高帝革文华书》,企图已政治力量改革浮靡文风,收效甚微。

二、贞观诗坛:南北诗风合而未融。

1.唐初:太宗及身边南北方文人掌管诗坛。

★★★“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魏征《隋书》)

令狐德棻:调远、旨深、理当、辞巧。

题材:咏怀言志、咏史→新变:模仿六朝声律辞采,宫廷化、贵族化。

代表诗人:杨师道、李百药。北方文人,模仿南朝,较少合而未融之弊病。

三、上官仪之☆“上官体”:绮错婉媚,六对、八对,整体意象配置。承上启下也。宫廷文学。

高度纯属写景技巧,洗削了南朝诗的浮艳雕琢。属对工切清丽婉转,自铸新词以状物色。

追求声辞形式美。

“落叶飘蝉影,平流写雁行”。

四、☆初唐四杰:王杨(五律)卢骆(歌行)。自觉变革文风→刚健骨气。

1.★★★七言歌行:七言古诗和骈赋相互渗透和融合之产物,亦吸收了南朝乐府蝉联句式及近体诗之对偶声律。工丽整炼而又婉转流走。五七言为主,杂三言,有流动感。少束缚。

卢骆之歌行:宫廷→市井,情思壮大,气势丰沛。抒情议论,参差错落,骨气刚健。不平之鸣。

宫廷诗人咏物颂美→★★独抒怀抱之慷慨多气。

例:卢照邻《长安古意》:感慨世道变迁及一己之湮没。以汉赋的大开大合笔法驾驭清新流畅之语言。以散行骈,转韵用蝉联法,叠字、俗语虚词。

卢照邻《行路难》:“人生贵贱无终始,倏忽须臾难久恃”。沧海桑田,人生哲理,强烈抒情。

骆宾王《帝京篇》:长安之壮伟,评古说今。浓烈感情贯注于对历史人生之思索中。

2.★五言律:渐趋成熟。杨炯五律尤佳。情绪稳定,自负昂扬,★羁旅送别、边塞诗,格调壮大。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从军行》。

书生意气、激扬文字,亦有南朝余风,难免雕琢繁缛之弊。

五、黏对法之确立、近体诗之成熟:

1. ☆馆阁体:高宗、武后时期,进士科勃兴。入朝做官之者分题赋咏和寓直酬唱之作乃“馆阁体”,题材沿旧而诗艺大进,近体诗定型之第一步。

2. ☆文章四友: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

杜审言之五律首先达到较高水准,超过杨炯。如《和晋陵路丞早春游望》。

3. ☆沈宋:沈佺期、宋之问。回忌声病、约句准篇。

★★★确立黏对律——一联之内轻重悉异,上一联的对句和下一联的出句平仄相黏,贯穿全篇。

律诗之定名: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系铭序》,定名由自沈宋。

★★★黏对律确立之意义:完成由永明四声律到唐诗平仄律之过渡,易于识记掌握;

具有推导和连类而及之作用,是可推而广之的声律法则。

五言律定型→中宗景龙年间,★★★七言律定型。

佳作:五律——宋之问《度大庾岭》、《渡汉江》;

七律之样板——沈佺期《遥同杜员外郎审言过岭》。

六、陈子昂:复古——风骨兴寄、干预现实之政治色彩、诗美理想。盛唐诗歌到来的序曲。

代表作:《感遇诗》三十八首。

1.复归风雅:政治色彩明显。“乐羊为魏将”篇。恢复风雅比兴美刺传统。

2.述怀言志:“本为贵公子”篇。昂扬壮大、梗概多气,直接建安,表现形式受阮籍影响。

又如《登幽州台歌》:伟大孤独感。孤傲之气。

3.个性风采、诗风改革自觉:壮伟之情、豪侠之气。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提出风雅兴寄及诗美理想。

①首度将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联系起来,追踪建安风骨,寄托济世的功业理想、

人生意气,和宫廷诗风划清界限;(从诗歌审美特征考虑,非政教)

②诗美理想:“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壮大昂扬,亦追求声律辞采,

健康而美丽。

七、纯美意境之创造:为盛唐诗歌之到来做准备。取法南朝乐府,青春之惆怅,生命之礼赞。

☆“吴中四士”——张若虚、包融、贺知章、张旭。

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长篇歌行。诗情画意,宇宙奥秘,人生哲理融于一体。情景交

融,玲珑剔透无迹可寻之意境创造。从优美到忧伤。

2.刘希夷《代悲白头翁》:由落花起兴,生命意识之觉醒,青春伤感,兴象鲜明韵味悠长。

真切生命体验,诗情画意,美的兴象,浓烈情思氛围,空明纯美之诗境。

盛唐诗:兴象玲珑、不可凑泊。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笔记

20XX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一编复习笔记 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 第一节上古歌谣 识记: ①《尚书·尧典》、《吕氏春秋·古乐》、《诗大序》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毛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②《弹歌》、伊耆氏《蜡辞》和《周易·贲卦》六四爻辞。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制造弓弹打猎的生活情状) 伊耆氏《蜡辞》: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咒语) 《周易·贲卦》: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筮辞) 理解: ①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原始歌舞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最初的歌舞往往就是他们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是庆祝、祭典活动本身。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②原始歌舞诗、乐、舞合一的综合性。 歌唱和舞蹈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第二节神话传说 1.神话及其产生 识记:神话的性质。 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 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 . 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社会)并征服自然(社会)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理解:神话的劳动起源说。神话的宗教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认为神话伴随着初民的劳动生活而产生,宗教起源说指实为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宗教活动。 劳动起源说:神话的内容总是反映着劳动生活,初民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漫长时期的劳动生活有直接关系,劳动生活是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宗教起源说:初民的敬畏和崇拜观念,产生于他们对生活经验的最初思考,这便是最初的宗教观念。当他们从崇拜敬畏,变而为企图解释和支配自然力时,神话也就产生了。神话的产生与原始宗教有极大联系。 简单运用: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1.一般说来,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 2.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3.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在实际的存在形态上,每一个神话系统中往往都是神话和传说交织并存的。 2.我国神话的主要特征

古代文学史(二)重点整理精品

【关键字】历史、政治、情况、道路、方法、条件、成就、传统、认识、矛盾、体制、大力、密切、充分、整体、和谐、透明、健康、合作、配合、提升、统一、发展、建设、提出、发现、研究、规律、特点、突出、情绪、理想、思想、力量、成果、地位、精神、要素、基础、环境、体系、制度、特色、标准、结构、主体、秩序、反映、力度、关系、分析、提倡、包容、倡导、形成、丰富、坚持、创新、提高、转变、深化、规范、多方面、规范化 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建安七子:曹丕《典论·论文》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为“七子”。 竹林七贤: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建安风骨:建安文学基本上继承了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直抒胸臆、言情务尽的传统,但许多诗中又采用了比兴手法,是诗歌形象鲜明又耐人寻味,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正因为建安文学有这些特点,在整体上呈现出了一种刚健悲凉、清峻通脱的格调,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正始之音: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士风流,盛于雒下。世称正始之音。正始之音是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 永明体:魏晋以来,中国音韵学有了新的发展,在南朝永明年间,周颙发现汉字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同时对音韵很有研究的学者沈约用四声叠韵的原理来研究诗歌中的音韵配合,指出八种声病必须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2_期末复习重点

1建安风骨:是人们对建安大时期美学风格的概括。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指作品内在的“雅好慷慨”的品格,和语言表达上简练刚健的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艺术风貌。代表人物“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2建安七子: 指东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诗人。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其中以王粲陈旧最高 3宫体诗: 盛行于南朝梁陈时期的诗体,宫体之称始于梁简文帝萧纲时,作为永明新体诗的“新变”,内容,内容上不独以“止乎衽席之间”“恩极闺房之内”为主。形式上也有“清辞巧制”“雕琢蔓藻”代表人物萧氏父子,庾信等 4初唐四杰:初唐时期诗坛上出现的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四位杰出诗人,他们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又称“王杨卢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大大扩大了诗歌创作领域与题材,并把诗歌从宫廷引向市井,从京都引向边塞荒漠。在艺术上有博大之象。对唐诗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他们有着相同的审美追求,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他们的诗文各有特点,王杨擅于五言律诗,卢骆长于七言歌行 5竹林七贤:识见于世说新语。任诞。魏晋之际的文学七个代表作家,常集于竹林之下,故名竹林七贤。以阮籍嵇康文学成就最高,七人分别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6大历十才子:十才子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的极玄集。其中包括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其主要创作诗风相像,他们或寄情山水景物或写羁旅之情。 7元和体:是指元、白在元和年间写的次韵相酬的,穷极声韵的长篇排律,以及杯酒光景间感叹自身遭遇的小碎篇章,再加之艳体诗在内统称为元和体。形成诗到元和体是体裁变新的局面。 8象外之象: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提出的文论诗主张。诗歌创作具有象外之象。其中第一象是诗歌中具体,鲜明所感可言的形象画面。第二象指形象画面中所蕴含的无穷韵味,是无象之象。 9玄言诗:东晋时期出现的一种诗风,代表人物有孙卓,许洵等。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 10骈文:齐梁时期,骈文是文章的代表。骈偶平整,声韵谐美,用典繁复,辞藻华美,四六句型是其最基本的文体要素。骈文在两汉时期孕育而出。在齐梁时期确立体势,并进入鼎盛期。 11永明体: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发现诗歌韵律,以晋宋以来诗歌中对偶形式相结合出现的新诗体,注重对偶,讲求音律,守护四声八病之说,对篇短小,是我国诗歌由古体向近体的过渡诗体,反映了诗歌创作由较为自由发展到讲求格律的必然趋势,代表人物有沈约,谢朓,王融

(完整版)考研古代文学史笔记(袁行霈版)

第一章上古文学 一、基本知识 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3、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4、《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二、主要作家、作品 1、精读作品 《弹歌》、《伊耆氏蜡辞》、《神北行》、《侯人歌》、《周易。归妹。上六》爻辞、《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 2、阅读作品 《周易·同人》、《周易·中孚·六二》、《周易·屯·六二》、《卜辞通纂》375、《后羿射日》、《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刑天断首》、《共工触山》。 三、思考与练习 1、谈谈我国上古歌谣的分类及内容。 参考答案:我国现存上古歌谣,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一为劳动歌谣,是最早出现的上古诗歌,它们对劳动行为的再演和生产经验的总结,是先民有意识创作出来的,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以《弹歌》最典型。二为祭祀歌谣,表现了上古先民幻想祈神降福或指挥自然服从自己的愿望,带有较浓的原始宗教意识,《卜辞通纂》375片和《伊耆氏蜡辞》是其代表。三为图腾歌谣,是先民在图腾崇拜基础上创作的诗歌,《燕燕往飞》尚可窥见其端倪。四为婚恋歌谣,一般都表现出粗犷、野蛮的特点,如《周易。屯·六二》。五是战争歌谣,如《周易·中孚·六二》、《周易。同人》,由其绘声绘色的描摹中,令人仿佛听到了古老的杀伐声,看到了上古战争的礼仪、部族成员奋勇作战的身影及失败的悲哀和胜利的欢欣。 1、简述我国上古歌谣的艺术特征。 参考答案:我国上古歌谣在艺术特征有四:一是它的集体性、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二是它再现生活的直接性。三是句式简单、语言简朴、节奏流畅。四是以赋为主的表现手法。 2、神话产生的原因何在? 参考答案:神话的产生,首先与远古时代生产力和认识水平低下有关。先民们对各种自然现象、世界和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及变化,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只能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其次,与上古先民解释自然、抗争自然和提高自身能力的强烈渴望有关。这种渴望,促使先民们对自然和社会的种种现象及问题进行思考,并力图对它们作出自己的解释与描述。再次,与先民们的原始宇宙观和原始思维有关。原始先民相信万物有灵,其思维也以此为核心内容,以人与自然互渗为原则,以直观感性、充满情感和富于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先秦文学 上古传说文学 神话基本特性: 1、神话都就是想象的或幻想的。 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与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与说明。 3、神话反映了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 我国神话系统 (一)创世神话《开天辟地》、《女娲造人》 (二)自然灾害神话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 (三)战争神话皇帝大战蚩尤 神话主要特征: 1、无论就是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就是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围绕着人都生存这个主题。 2、神话中的人物都充满着昂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与英雄气概。 3、不论就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诗经》 《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1、婚恋诗 2、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 3、政治讽喻诗 4、史诗及其她

《诗经》的文学成就: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四言诗的典范 4、章法结构(重章复沓)与语言特色(质朴畅达,词汇丰富,双声叠韵连绵词与叠字的大量运用) 先秦散文 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就是《尚书》,它以记言为主。 《左传》的叙事艺术: 它就是春秋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 2、采用全知叙事视角 《左传》的写人艺术: 叙写历史时注重刻画人物,许多人物形象都性格鲜明。 1、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2、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环境中营造 《左传》的辞令艺术“ 《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史。约前1000年到前440年 《战国策》铺排纵姿的文学特色: 1、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3、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doc

1柳开的文章主要收集在《柳河东先生集》2代表丙昆体的杨、刘、钱等人,其共同创座特色是学李商隐的近体律诗 3被欧阳修称之为“穷塞主之同”的宋初诗人是范仲淹其作品是《渔家傲》 4北宋中叶的诗文革新运动,起着文坛盟主的领袖作用的人是欧阳修 5北宋中叶文学成就最高的是苏轼6提出“词穷而后工”的古淡奇峭的人是欧阳修 7宋代最平把向己笔记式的诗评命名为诗话的是欧阳修《六一诗话》 8上承晚唐五代十国的诗风,影响到秦少游和苏东坡的词人是欧m修 9《宋史》称文章“汪洋澹泊,似其为人”的是苏辙 10宋文学发展到巅峰时期的伟大代表作家是苏轼 11引出“乌台诗案”的人是苏东坡 12从根本上改变词的婉约风气,并指出向上一路的文学家是苏轼 13陈与义的诗歌称为简斋体 14北宋时期称为“富贵词人”的是晏殊 15称为“奉旨填词”的词人是柳永 16宋代的第一个专业词人是柳永 17 “以赋为词”的人是柳永 18被誉为北宋词坛婉约派的“大家”是秦观 19北宋后期善写柔情、相思,并以华丽著称的词人是贺铸 20北宋词的“集大成者”是周邦彦 21 “云破月來花弄影,郎中”是谁所写张先 22陆游和辛弃疾作品的内容的共同点:忠贞爱国23南宋中期集大成的诗人陆游 24辽代初期最出色的契丹诗人是耶律倍

25收录金源一代的史料近百万言编成的著作是元好问《中州集》 26元好问的论诗绝句的写作特点是以诗论诗 27被称为北曲“压卷之作”的是王实甫的《西厢记》 28高文秀被时人称作“小汉卿” 29被称为“古今群英之首”的是马致远 30元杂剧中的多本杂剧《丙厢记》 31元人水浒戏中最优秀的作品是《李逵负荆》 32元杂剧的奠基人是关汉卿 33在元代后期的杂剧作家里,声望最高、创作成就最大的一位是郑光祖 34周德清的《屮原音韵》主要是研宄当时汉语音韵的著作,在屮国语音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但同时兼有曲韵、曲论、曲谱、曲选四种作用,也是古代曲学的开山之作 35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专门力剧作家树碑立传的戏剧史著作是钟嗣成的《录鬼簿》 36元代后期专门致力散曲创作而产量最多的作家是张可久 37倡导“一祖(杜甫)三宗(黄、二陈)之说的由宋入元的南方文人是方回 37南戏成就最高的是施惠创作的《拜月亭记》,是根据关汉卿的杂剧《拜月亭》改编 38《琵琶记》的问世,标志着南戏创作在艺术上的成熟,所以《琵琶记》乂有“南戏之祖的说法 39明代初期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是刘基 40《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高启为“一代巨擎”的明初诗人 41茶陵诗派的代表是李东阳 42被朱元璋誉为“幵M文臣之首”的作家是宋濂43公安派提出的口号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44《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是拥刘反曹45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农民革命战争的长篇小说是《水浒传》 46明末清初对水浒进行重大评改并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是金圣叹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串讲笔记

一、知识点: 1、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神话集,神话材料散见于古书当中。保存材料较多的有《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P.21 2、《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风、雅、颂在本质上是一种音乐上的分类。P.27 3、从内容方面对《诗经》进行分类,可分成祭祀诗(《维天之命》、《载芟》)、颂赞诗(《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怨刺诗,揭露时艰、讽谕朝政的诗歌(《民劳》、《节南山》、《小弁》)、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征役诗,反映战争问题和军旅生活的诗(《采薇》、《无衣》)。P.34-P.49 4、《尚书》以记言为主。P.58 5、《战国策》的散文艺术具有很高的成就,前人称赞它“辩丽横肆”。P.77 6、《战国策》有很多寓言故事,如“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狐假虎威”、“骥服盐车”、“南辕北辙”等。P.79 7、诸子百家包括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众多的学派。P.85 8、孔子之后,与儒家学派相抗衡,在当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翟创立的墨家学派。P.91 9、《墨子》的中心思想是兼爱、非攻。《墨子》显露出由语录体向成熟的论说文过渡的痕迹。墨家还提出以“三表”做为立言的标准,“三表”又称“三法”。P.92 10、《老子》一书共八十一章。P.94 11、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晚年和弟子万章等人编撰了《孟子》一书,全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前提下。P.98P.99 12、《庄子》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P.105 13、《荀子》共有三十二篇,系汉代刘向编定。荀子主张“法后王,统礼义,一制度”。P.117 14、荀子有《成相》和《赋篇》两篇韵文。清代卢文弓召(chāo)称《成相》为“后世弹词之祖”。P.120 15、韩非的主张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韩非的寓言有“守株待兔”、“郑人买履”。P.121P.124 16、《吕氏春秋》以道家黄老学派的观点为主流。P.125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

填空: 1.诗经是西周至春秋的诗歌总集。 2.现今所见《诗经》共305篇 3.诗经的流传:(三家诗)汉代鲁人申培所传的《鲁诗》,齐人辕固生所传的《齐诗》和燕人韩婴所传的《韩诗》古文学派毛亨传的《毛诗》,流传至今的为《毛诗》。 4.《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5.西周前期的作品最值得重视的是五篇歌咏周族始祖和先公先王的诗:《大雅》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6.《国语》以记言为主。 7.《孟子》为语录体散文。其文学成分表现在叙事和抒情两个方面。 8.《赋篇》的作者是荀子. 宋玉有《九辩》一篇 9.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 10.九歌的篇目和祭祀的对象:《东皇太一》(天神)、《云中君》(云神)、《湘君》、《湘夫人》(湘水之神)、《东君》(日神)、《大司命》(掌管寿命的神)、《少司命》(掌握子嗣的神)、《河伯》(河神)、《山鬼》(山中之鬼)、《国殇》(阵亡将士之魂)和《礼魂》(送神总曲)。 11.五四运动以后的研究者常称这些西周以前的诗为周族的史诗. 12.《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统称“春秋三传” 13.汉代文学领域得到了大规模拓展,最引人注目的是赋。赋分为抒情小赋和体物大赋两类 14.司马相如《上林赋》《子虚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15.汉代文学在诗歌上的进展最重要的是五言诗的兴起和叙事诗的产生、发展 16.现存汉代最早的抒情赋是贾谊的《吊屈原赋》 17.汉武帝的《秋风辞》是第一篇中国文学史上抒写人生的本然情绪 18.枚乘《七发》大赋的开始 19.西汉中期的体物大赋作家除了司马相如外,最值得注意的是王褒。他的《洞箫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专写音乐的作品 20.贾谊最著名的是《过秦论》和《论治安策》 21.晁乘的政论文《论贵粟疏》 2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到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总共一百三十篇。本纪是全书的大纲。指导思想是黄老思想《史记》的写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单科助学综合测验 单元测验一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 1.在靖康之难中,汴京沦陷,北宋灭亡,南宋的爱国人士慷慨悲歌,一时间爱国词人辈出,最具代表性的是()。 A.黄庭坚 B.王安石 C.杨万里 D.辛弃疾 【正确答案】D 2.南宋诗坛自()起,就形成了江西体与晚唐体并存的局面,大多数诗人的作品也兼具这两种特征。 A.杨万里 B.叶适 C.贾岛 D.姚合 【正确答案】A 3.张孝祥,字安国,号()。 A.芦川居士 B.于湖居士 C.龙川 D.龙洲道人 【正确答案】B 4.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诗人是()。 A.杨亿 B.晏殊 C.林逋 D.王禹偁 【正确答案】C 5.“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是()诗风的主要代表。 A.南宋前期 B.北宋初期 C.南宋后期 D.北宋后期 【正确答案】C 6.下列作品中属于刘过的是()。 A.《龙洲词》 B.《龙川词》 C.《芦川词》 D.《淮海词》 【正确答案】A 7.“中兴四大诗人”中以田园诗著称的是()。 A.陆游 B.杨万里

C.朱熹 D.范成大 【正确答案】D 8.()的诗风活泼自然,他以明白如话的口语入诗,时人争效之,号“诚斋体”。 A.欧阳修 B.吕祖谦 C.杨万里 D.范成大 【正确答案】C 9.辛弃疾的词作中最具特色的是()。 A.英雄词 B.咏春词 C.艳情词 D.农村词 【正确答案】A 10.辛弃疾的词达到了词体艺术的高峰,形成了备受称道的()。 A.易安体 B.樵歌体 C.稼轩体 D.诚斋体 【正确答案】C 11.北宋时期最负盛名的“通俗歌曲作家”是()。 A.晏殊 B.周邦彦 C.欧阳修 D.柳永 【正确答案】D 12.下列诗歌作品属于王令的是()。 A.《假山》 B.《夏意》 C.《江上》 D.《庐山高》 【正确答案】A 13.陆游早年诗歌创作的特点是()。 A.喜藻绘而至清新拔俗 B.务豪放悲壮 C.沈雄雅健 D.清淡秀逸 【正确答案】A 14.王安石,字介甫,号()。 A.醉翁 B.半山 C.老泉 D.山谷道人 【正确答案】B

中国古代文学史终极笔记 2

《中国古代文学史》终极笔记 总纲与原则 在你开始这份笔记的学习之前,我想先让你明白一件事:文学史不是死的文学史,它是活生生的我们的伟大作家们在文学的园地上辛勤耕耘的成果,同时更是他们心力的凝结。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喜所恶都原原本本地出现在了我们眼前的书上。当时活生生的感情,我希望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够融入自己的感情,以作者当时的情境、身世、性格能真实处境来还原历史、还原作品本来面目、最后珠串而成文学史,简言之:你们学习文学史和背诵文学史的途径和目标只有一个:用自己的理解描绘文学史的轮廓,或者说叫做重写文学史。 其实所有的学习和记忆方法都是相通的,归纳总结、联想记忆、滑稽谐音等等,文学史当然也不例外。我们要以最真诚的态度来对待文学史,同样的,在其中要贯穿自己对文学史中文学家、文学思想、文学流派、文学现象的理解。我说的重写文学史当然不是摒弃各位先贤的文学史研究成果,而是形成自己独到的理解,敏锐地体察到那些文学史书籍上不能言传出来的关于某位作家或事件的精髓,这是理解层面的。也就是说:重写文学史是一个在研读文学史书籍的基础上更深入一层的理解,而非解构文学史或者否定文学史。 在记忆层面更是这样。我曾经接触到过部分考生,他们笃信的只有一条,就是“只要我把文学史上的内容都背会了,考试肯定就没问题了”,我告诉他们有的考研题目综合性非常强,像一套试卷最后的论述题,常常会让你横向比较两部作品或两位作品中的人物等等,更有类似于诗词赏析之类的题目,这些都是文学史中所没有的。然而他会告诉我“那我找本文学史真题答案的参考书,把那上面的所有题目都背会了,不是就行了吗?”想要说的是,我曾经也走过同样的弯路,出于对自己记忆力的高度自信,我们常常忽略了理解知识的重要性。其实不管是专业课还是公共课,我们文科的东西从来不是死记硬背能够了事的,当然脑子里要有大量的书本知识,但是这些都需要先理解了然后吸收,只有这样,你的知识才是你自己的,不但容易记住,而且更能由死的知识变换为活的能力。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史(二)名词解释 1.白体: (1)指宋初诗坛流行的学白居易的诗。 (2)宋初一些作家,如王禹称等先后学习白居易平易晓畅的闲适唱和诗和关心民生疾苦的讽喻诗,由此而形成的诗风就叫“白体”。(3)其特征是“顺熟”“容易”“浅切”。 2.西昆体: (1)这是北宋初期影响极大的诗歌流派。 (2)有广狭二义,狭义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兼指其四六文。(3)西昆之名,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西昆指玉山。 3.晚唐体: (1)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的诗风的诗作。 (2)以清逸隐幽为旨趣,以锤炼字句为能事。 (3)代表作家林逋。 4.东坡体: (1)即指苏轼的诗在宋代的一种风格范式, (2)其诗各体兼备,风格多样。他的七绝清丽精美,七古雄健豪放。(3)其基本风格有二:一是刚健中含婀娜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中加平淡的清旷闲逸。 (4)他的诗体对宋诗能于唐诗之后别开生面起了关键性作用。 5.王荆公体: (1)这是王安石的诗歌风格特征。 (2)他在表现形式上尽力打破常规,语意求新,诗句求工。(3)“廋劲刚健”是其显著特征。 6.半山诗: (1)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 (2)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订为《半山集》,亦称为“半山诗”。(3)主要体裁是绝句。 7.山谷体: (1)这是黄庭坚的诗歌风格特征。 (2)提倡学韩杜,要以学问为诗。落实于诗歌创作,就是以故为新,变俗为雅。 (3)他作诗造语好奇尚硬,洗净铅华,风格生新瘦硬峭拔。

(4)他重视句法,发展拗句、拗律体制,工于炼字用典,讲究语意老重。 (5)他的诗于苏诗外独树一帜,自成一家。 8.后山体: (1)这是陈师道的诗歌风格特征。 (2)作诗学黄庭坚,学力专精,讲苦吟,求奇拙。 (3)他标举“宁拙勿巧,宁朴勿华”,力求简省字句。 (4)其诗均为呕心沥血之作,其锤炼辛苦处与黄庭坚无异。 9.简斋体: (1)即指陈与义的诗歌特征。 (2)陈与义先后学习黄庭坚、陈师道及杜甫的诗歌,自创以直致、浅语入诗。 (3)其创作风格重意境、重白描,形成了雄浑沉郁的独特诗风。 10.诚斋体: (1)这是杨万里的诗歌特征。 (2)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材,采用白描手法写诗。 (3)具有想象新奇风趣,语言通俗明快,风格流转圆活的特点。(4)一改宋诗瘦硬生涩的旧格,成为南宋诗风转变的一个关键。 11.易安体: (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宋词婉约派大家。 (2)其词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流畅,音调优美。 (3)既融入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 (4)其作词有倜傥的丈夫气,柔中有刚。 (5)她的艺术成就很高,在当时就广为流传,被称为“易安体”。 12.稼轩体: (1)这是辛弃疾创立的词体。 (2)他很有才情,无论是婉约词还是豪放词,都是刚柔相济。(3)喜议论好用典,是其显著特征。 (4)他的词是典型的英雄词,有报国豪情,也有壮志难酬的悲愤。 13.樵歌体: (1)又叫“朱希真体”,是宋代词人朱敦儒的诗歌特征。 (2)其词语言浅白如话,形象单纯、明净,风格飘逸自然。(3)在当时词坛能自成一家,开南宋隐逸词派之先河。

自考:汉语言: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重点

自考:汉语言: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重点 1.宋初诗坛最早流行应答酬唱、浅切以晓的“白乐天体”,代表人物有徐铉、李昉,李昉编纂大型类书《太平御览》、《太平广记》,诗徐铉文总集《文苑英华》。 2.晚唐体有寇准、林逋、魏野、潘阆等人,尊崇对象为贾岛、姚合,多写山野闲逸情趣,以锤炼字句为能。林逋隐居西湖孤山,以梅、鹤为伴,称梅妻鹤子,以咏梅诗诗著称,传世佳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 3.宋代最早提倡复古和文体复古的代表人物是柳开,著有《柳河东集》。王禹偁著有《小畜集》,其诗取法白居易,是宋初创作实绩最为丰厚的诗人,是宋代文学创作开风气之先的人物,代表作诗《对雪》、《山行》,散文《待漏院记》、《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4.王禹偁著有《小畜集》、《小畜外集》,其诗取法白居易,是宋初创作实绩最为丰厚的诗人,是宋代文学创作开风气之先的人物,代表作诗《对雪》、《山行》,散文《待漏院记》、《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5.西昆诗派(西昆体):北宋诗人杨亿将在皇家藏书秘阁参预编纂《册府元龟》诸人“更迭唱和”的诗作编为《西昆酬唱集》(西昆,指秘阁藏书之所,因《山海经》言昆仑山之西有群玉山,为先王藏书册府),西昆诗体和诗派便由此而得名。《西昆酬唱集》共收录杨亿等十七人的诗作二百五十首,全部为近体律诗。西昆派作家均是身居清要的馆阁之士,代表作家为杨亿、刘筠、钱惟演。诗的内容无外乎歌咏宴饮生活,咏物、咏史及泛咏男女情爱,创作追求用典丰缛,属对工整,下字丽艳,音节铿锵;诗文标榜学习李商隐,其中杨亿、刘筠以骈体文著称。西昆派多数作品缺乏真情实感,堆砌过甚,不免剽窃之讥。西昆派作家惟美风格固然是对宋初浅俗的白体诗风和缺乏文采的复古文风有所矫正,但其创作脱离现实,偏离传统的文学标准,馆阁气十足、仅重外表精美的艺术趣味,注定了主导文坛的时间不会长久,但在北宋文坛仍有一定影响。 6.石介片面强调复古,鼓励了古文中险怪奇涩的“太学体”的形成。 7.梅尧臣、苏舜钦、欧阳修是宋诗革新的开拓者,梅尧臣,有《宛陵先生文集》。 8.宋初词坛仍承续五代花间词派余绪,袭用艳情、别情的旧有题材,采纳令词小曲的传统形式,促使词进一步雅化、文人化。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有晏殊、欧阳修等人。 9.晏殊,字同叔,词集名《珠玉词》(全部为小令),词风“温润雅洁”、“明朗清峻”。名句:《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王国维《人间词话》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似“诗人之忧生”,又以之比喻“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第一境”。

日本古代文学简史笔记讲解

日本古代文学简史 复习笔记摘要

目录 序章日本历史与日本文学史 (1) 一、日本历史分期 (1) 1.早期历史 (1) 2.封建社会 (1) 3.近代社会 (1) 4.战后社会 (1) 二、日本文学史分期 (1) 1.上古文学 (1) 2.中古文学 (2) 3.中世纪文学 (2) 4.近世文学 (2) 5.近代文学 (2) 第一章上古文学 (3) 一、散文 (3) 1. 神话等 (3) 2.祭祀文学 (3) 二、韵文 (3) 1.记纪歌谣 (3) 2.《万叶集》 (3) 3.汉诗文 (3) 第二章中古文学 (4) 一、散文 (4) 1.物语文学 (4)

2.说话 (4) 3.日记文学 (4) 4.随笔 (4) 二、韵文 (5) 1.汉诗 (5) 2.和歌 (5) 3.歌谣 (5) 三、艺能 (5) 1.雅乐 (5) 2.田乐 (5) 3.猿乐 (5) 第三章中世纪文学 (6) 一、散文 (6) 1.物语文学 (6) 2.说话 (6) 3.随笔 (6) 4.日记.纪行(游记) (6) 二、韵文 (7) 1.和歌 (7) 2.连歌 (7) 3.歌谣 (7) 4.汉诗文 (7) 第四章近世文学 (8) 一、诗歌 (8) 1.俳谐 (8) 2.狂歌 (8) 3.川柳 (8)

4.和歌 (8) 5.国学 (8) 二、戏曲 (8) 1.净琉璃 (8) 2.歌舞伎 (8) 三、小说 (8) 1.假名草子 (8) 2.浮世草子 (8) 3.读本 (9) 4.洒落本 (9) 5.人情本 (9) 6.滑稽本 (9)

序章日本历史与日本文学史 一、日本历史分期 1.早期历史 旧石器时代(——约1万2千年前) 绳文时代(约1万2千年前——公元前3世纪) 弥生时代(前3世纪——3世纪) 古坟时代(300——600) 2.封建社会 飞鸟时代(600——710) 奈良时代(710——794) 平安时代(794——1190) 镰仓时代(1190——1334) 南北朝时代(1334——1392) 室町时代(1392——1573) 安土·桃山时代(1573——1603)1 江户时代(1603——1868) 3.近代社会 明治时代(1868——1912) 大正时代(1912——1926) 昭和时代前期(1926——1945) 4.战后社会 昭和时代后期(1945——1988) 平成时代(1988——今) 二、日本文学史分期 1.上古文学 以奈良时代为主,时间跨度主要在8世纪(<日>上代文学)。 1室町时代末期和安土桃山时代合称“战国时代”。

中国古代文学史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饭粒小童鞋的心血呦~ 一、总绪论问题 中国文学演进的特点:1.首先,文学发展的不平衡。一、文体发展的不平衡。二、朝代的不平衡。 三、地域的不平衡。2.其次,一些因素的互动作用对文学演进的影响。雅俗、文体之间的渗透、 复古与革新、文道的离合。 二、中国文学史分期 上古期:先秦、两汉中古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中叶近古期:嘉靖初期至五四运动爆发 三、上古神话 1、神话概念:“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注:人民 的幻想:神话思维。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后来的文学家有意识使用的塑造文学形象的方法:夸张、变形、拟人等。神话对于原始先民的意义是生存性的。) 2、神话分类: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英雄神话、发明创造神话(注:会举例 说明) 3、中国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深重的忧患意识、厚生爱民意识、先民的反抗精神 4、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以已观物,以已感物、具体、形象、伴随强烈的情感体验、隐喻性、象征 性 四、《诗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 词。 2、整理方式:献诗、采诗、删诗 3、《诗经》六艺: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释义: 风:“风”为音乐曲调。“国”为地区、地域。“国风”即地方音乐曲调。诗经有十五国风105篇。 雅: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大雅31篇,是西周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初年,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大雅多为上层贵族之作。小雅74篇,西周晚期作品居多,也有东周作品。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还有地位卑微者。 颂:宗庙祭祀之乐。有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4、《诗经》内容:祭祖颂歌、农事诗、宴飨诗、怨刺诗、战争诗(武功诗、徭役诗、厌战诗)、婚姻爱 情诗 5、《诗经》艺术特点: (1)赋比兴(注:赋——铺陈直叙比——比方兴——触物兴词) (2)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3)重章叠韵:一唱三叹,旋律回环往复,抒情程度的加深和事件进度的加强。 (4)叠字·双声·叠韵:拟声、状物,富有表现力;增强诗歌的音乐美感。 (5)押韵方式:通常韵脚在句尾,隔句押韵,押偶句韵。 (6)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 6、《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重点大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重点大题 简答题 1、简述欧阳修文章风格方面的特点。P31 2、简述柳永词中的女性形象特点。P54 3、简述柳永对慢词发展的贡献。P55 4、简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P62

5、简述苏轼诗歌以理趣见长的特点。P67 6、简述黄庭坚的诗歌理论主张。P78 7、简述黄庭坚诗歌的艺术特色。P80 8、简述周邦彦词集大成的艺术特色。P90 9、简述李清照对婉约词风的发展。/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P99 10、简述诚斋体的艺术特色。P112

11、简述陆游诗的思想内容。P123 12、简述辛弃疾词排遣苦闷的方式。P137 13、简述辛弃疾对词风的开拓。P139 14、简述元杂剧衰落的原因。P193 15、简述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P205

16、简述《西厢记》戏剧矛盾设置的特点。P212 17、简述《梧桐雨》的思想倾向。P216 18、简述马致远杂剧的艺术风格特征。P220 19、简述元杂剧中历史剧前后期的不同思想倾向。P227 20、简述元散曲的艺术表现力。P234

21、简述《琵琶记》戏剧结构的艺术特征。P248 22、宋元话本小说中爱情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P270 23、简述《三国演义》三虚七实的艺术特点。P17 24、简述《水浒传》的主要思想倾向。P25 25、简述《水浒传》在情结结构上的艺术特征。P33 26、简述宋濂散文艺术成就。P36

27、徐渭《四声猿》的艺术特色。P54 28、简述汤显祖的戏曲思想。P67 29、简述《金瓶梅》在小说发展史上的意义。P89 30、简述归有光散文的艺术特色。P108 31、简述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及意义。P110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部分 导论 第五篇宋代文学 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 名词解释: 西昆体 1.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2.“西昆”因创始人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3.代表作家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4.作诗宗主李义山,讲究辞采,以偶丽为工,好用事,以表现才学和工力。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简述欧阳修散文“六一风神”的美学风格 1.欧阳修的散文措辞平易,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化,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这标志着他的散文创作从崇尚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阳刚到阴柔的转变。 2.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3.文章结构层次清楚而转折,语言层次平易自然。这些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这种特点偏于阴柔之美。 简述王安石的“王荆公体”诗有何特点 1.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中的“奇崛”,似瘦劲刚健为特征,是王安石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但进入老年后,却视奇崛为平常了。即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被称为“半山诗”。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諚为《半山集》亦称“半山诗”,主要体裁是绝句。 2.“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特点是重炼意,如《登飞来峰》通过写登临山塔远眺,反映出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险的胸襟气魄。又重修辞,如《泊船瓜州》,还有用事、造语、炼字等。主要载体是其晚年雅丽精绝的绝句。“王荆公体”的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为江西派的先驱。 第三章苏轼 试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笔记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一编复习笔记1 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 第一节上古歌谣 识记: ①《尚书·尧典》、《吕氏春秋·古乐》、《诗大序》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毛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②《弹歌》、伊耆氏《蜡辞》和《周易·贲卦》六四爻辞。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制造弓弹打猎的生活情状) 伊耆氏《蜡辞》: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咒语) 《周易·贲卦》: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筮辞) 理解: ①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原始歌舞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最初的歌舞往往就是他们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是庆祝、祭典活动本身。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②原始歌舞诗、乐、舞合一的综合性。 歌唱和舞蹈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第二节神话传说 1.神话及其产生 识记:神话的性质。

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 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 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社会)并征服自然(社会)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理解:神话的劳动起源说。神话的宗教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认为神话伴随着初民的劳动生活而产生,宗教起源说指实为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宗教活动。 劳动起源说:神话的内容总是反映着劳动生活,初民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漫长时期的劳动生活有直接关系,劳动生活是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宗教起源说:初民的敬畏和崇拜观念,产生于他们对生活经验的最初思考,这便是最初的宗教观念。当他们从崇拜敬畏,变而为企图解释和支配自然力时,神话也就产生了。神话的产生与原始宗教有极大联系。 简单运用: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1.一般说来,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 2.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3.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在实际的存在形态上,每一个神话系统中往往都是神话和传说交织并存的。 2.我国神话的主要特征 综合运用: ①中国神话的特征 (1)不论是以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是以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地围绕着人的生存这个主题; (2)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满着激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 (3)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古代文学史(唐~清整理) 一·<唐> 诗歌诗词:诗 初唐(618~713): 两大诗派1、以上官仪和杜审言、宋之问等宫廷文人为代表。他们总结了齐梁以来在诗歌声调、韵调、对仗方面积累的经验,明确了古近体的界限,对律诗的定型及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2、以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为代表。他们的入主诗坛,标志着中下层文人打破了宫廷文人的一统天下。批判六朝文学,主张言志抒怀,咏叹人生。诗风:绮丽婉转,不脱六朝;刚建清新,启迪盛唐。 两大乐府诗名篇:刘希寿《代悲白头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盛唐(713~765): 两大诗派1、王、孟山水田园诗(清丽的疏淡的笔墨,描绘题咏山水田园。抒情寄趣,多用五言古体和律体) 2、高、岑边塞军旅诗 3、其他特色诗歌(王翰、王昌龄、李颀、崔颢、祖咏等其他个性特色诗歌) ▲两大诗人:1、李白(以澎湃雄放的气势、奇特瑰丽的想象、清新自然的语言、飘逸不群的风格,抒写拯物济世的怀抱,揭露社会政治的黑暗,反应民生的苦难,藐视权贵,反抗礼教,成为反映盛唐时代精神风貌的一面镜子) 2、杜甫(忧国伤时,谴责战乱,哀恤民瘼,善于把时代的灾难、民生的涂炭和个人的不幸结合起来,用典型事例反映现实,形成“沉郁顿挫”的风情) 中唐(766~859): 与盛唐相比的变化:其一,内容上现实主义倾向有所加强,题材有所拓宽,如揭露商贾渔利,反映南国风情,描写男女爱情,总结历史教训的题材增多。其二,形式上流派众多,风格各异。其三,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如以文为诗,以议论为传,以律调入歌行,用传奇的手法叙事写人等。 两大诗派1、元白新乐府运动及轻俗平易诗风(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等主张发挥诗歌的美刺作用,干预现实。以俗为美,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审美心理,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流派) 2、韩(愈)、孟(郊)、李贺等奇崛险怪诗风 3、其他特色诗歌:大历诗风(大历十才子;刘长卿、韦应物等)刘禹锡、柳宗元 晚唐(860~907):唐代诗歌衰微时期 两大诗人(小李杜):1、杜牧(评记史诗,针砭时政的怀古咏史诗,《泊秦淮》)2、李商隐(深于寄托,巧于比兴;用典精工巧妙;语言精炼,注意锤炼实词,选择虚词,运用叠词) 两大倾向:1:重艺术的司空图、韩偓、韦庄等2:多讽喻的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