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

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

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
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

第一单元成长

一、中学时代

1、价值、意义②

二、梦想

1、为什么要有梦想?②

2、怎样实现梦想?②三、学习

1、为什么要学习?③

2、怎样体味学习?③

3、怎样学会学习?③

4、三个观点:

(1)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2)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3)学习是一种享受

四、认识自己

1、为什么要正确认识自己?②

2、怎样正确认识自己?③

3、怎样接纳与欣赏自己?③

4、怎样做更好的自己?④

..

1、中学时代的意义和价值(价值判断)

(1)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可以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2)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

2、为什么要树立梦想?

(1)编制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它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2)人类的发展需要少年的梦想,少年的梦想与个人人生目标紧密相连,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3、怎样实现梦想?

(1)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2)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需要立志,需要坚持,也有方法。

4、学习的意义(1)学习点亮生命。

(1)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可以让我们拥有更充实的生活。

(2)学习点亮我们心中的明灯,激发前进的动力。我们获得成长,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为幸福生活奠基。

5、学习是一种享受(价值判断)

(1)学习中有快乐。

(2)学习中也有辛苦。

(3)当我们经历了学习的辛苦,收获学习的成果时,那种发自内心的愉悦让我们体验到学习的美好,它是学习过程带给我们的美妙享受。

5、怎样学会学习?

(1)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

(2)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3)学会学习,还意味着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6、为什么要正确认识自己?

(1)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有助于我们增强信心,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2)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更好地理解、宽容和善待他人,与他人积极互动。

7、怎样正确认识自己?

(1)我们可以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认识自己。

(2)认识自己的途径:通过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他人评价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

(3)认识自己是一个过程。我们不断发现自己、发展自己,我们就可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8、怎样接纳欣赏自己?

(1)我们要接纳自己,就要接纳自己的全部,既要接纳自己的优点,也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2)接纳自己需要乐观的心态,更需要勇气和智慧。

(3)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欣赏自己不是骄傲自大,也不是目中无人,而是成长道路上面对压力与挫折的自我鼓励与自我奋进。

9、怎样做更好的自己?

(1)做更好的自己,就要扬长避短。(2)做更好的自己,就要主动改正缺点。

(3)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4)做更好的自己,是在和他人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的,更是在为他人、为社会带来福祉的过程中实现的。

..

第二单元友谊

1、友谊的作用③

2、怎样正确认识友谊③

竞争会伤害友谊吗?(2)

应该为朋友做任何事情吗?(3)

3、怎样建立友谊③

4、怎样呵护友谊④

朋友之间需要保持距离吗?(怎样学会尊重对方?)5、网上交友

(1)利弊②

(2)注意的问题、警示⑤

我们可以只交网上的朋友吗?(4)(5)

..

1、朋友的作用

(1)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都受到朋友的影响。

(2)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我们需要真诚友善的朋友。

(3)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到生命的美好。

2、怎样正确认识友谊?

(1)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学会接受一段友谊的淡出,坦然接受新的友谊。

(2)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在竞争中能坦然接受并欣赏朋友的成就,做到自我反省和激励,我们会收获更多。(竞争会伤害友谊吗?)

(3)友谊不能没有原则。友谊需要信任和忠诚,但不等于不加分辨地为朋友做任何事。当朋友误入歧途时,不予规劝甚至推波助澜,反而会伤害朋友、伤害友谊。(应该为朋友做任何事吗?)

3、怎样建立友谊?

(1)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敞开心扉,主动表达。

(2)建立友谊,需要持续的行动。

(3)掌握建立友谊的方法,如面带微笑、记住对方的名字、真诚夸赞、寻找共同之处、保持好奇心。

..

4、怎样呵护友谊?

(1)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去关怀对方。

(2)呵护友谊,需要学会尊重对方。

(3)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处理冲突。

(4)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伤害。

怎样学会尊重对方?(朋友之间需要保持距离吗?)呵护友谊,需要学会尊重对方。我们要给朋友一些空间,把握好彼此的界限和分寸。朋友之间需要坦诚相待,但并不意味着毫无保留;给予朋友积极合理的建议,但不要替朋友做决定。

5、网上交往的利弊、特点、影响

(1)网上交往具有虚拟、平等、自主等特点,它超越了时空限制,开辟了人际交往的新通道,拓展朋友圈。

(2)互联网开启了通往世界的又一个窗口,但是有时却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

6、网上交往需要注意什么问题(警示)

(1)网上交友,需要考虑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

(2)我们一定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3)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

(4)网上交往可以满足我们的一些心理需要,并且不必承担那么多的压力和责任。但是,虚拟世界的交往难以触摸生活中的真实。(5)我们要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增加真实而贴近的感受,为友谊奠定可靠的基础。

第三单元师长

..

一、老师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

2、怎样和老师交往?

3、怎样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4、与老师发生矛盾怎么办?二、父母

1、家是什么?

2、孝亲敬长

(1)为什么孝亲敬长

(2)怎样孝亲敬长

3、爱的碰撞(与父母发生矛盾)(1)原因

(2)影响

(3)怎样与父母沟通

4、怎样构建和谐家庭?

1、怎样和老师交往?

..

(1)我们要承认并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无论哪种风格的老师都应该受到尊重。

(2)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真诚、恰当向老师表达自己观点和见解。

(3)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4)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基本道德修养。(5)平等相待、相互促进,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6)与老师发生矛盾,应自我反思,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

2、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什么?

教师与学生不仅是教学相长的关系,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师生彼此尊重、相互关心,这是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3、怎样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1)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

(2)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4、与老师发生矛盾怎么办?

(1)自我反思,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

(2)相信善意,多些宽容和理解。

(3)坦诚相待,注意沟通方式。坦诚说出自己的观点,选择恰当的时间、地点和场合

(4)求同存异,主动关心。

5、家是什么?(家的意义、含义)

..

(1)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2)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不只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3)家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6、为什么孝亲敬长(为什么要尽孝?)

(1)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

(2)有利于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3)有利于形成孝老爱亲的良好社会氛围。

(4)父母把子女看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关心子女胜过关心自己。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5)父母不仅从生活上抚养我们,教给我们生活技能,还从思想上教育我们,教我们如何做人。

7、怎样孝亲敬长(尊敬父母)?

(1)尽孝在当下。孝敬双亲长辈,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2)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

(3)倾听他们的心声。

(4)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认真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平日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

8、“爱的碰撞”(父母与子女发生冲突)

..

(1)原因

①进入初中后,我们自主意识增强了,希望父母尊重我们,开始质疑父母,挑战他们的权威。

②作为两代人,我们与父母在学识、经历和对问题的理解等方面存在差异。(代沟)

(2)影响(后果)

如果处理不好,亲自冲突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影响家庭的和睦。

9、怎样与父母沟通?(怎样处理“爱的冲突”?)

(1)爱是需要呵护的,我们要掌握沟通的技巧,如:关注事实、把握时机、留意态度、选择方式、考虑环境。

(2)作为子女,我们可以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3)我们可以尝试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和需要,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

(4)尊重父母的意见和建议,欣赏父母的优点。

10、怎样建设和谐家庭?

(1)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信任、体谅和包容。

(2)有效交流和沟通。

(3)充当“黏合剂”。①帮助家庭成员舒缓情绪②保持中立③引导家庭成员看到对方的优点。④帮助家庭成员走出“面子”困境。(4)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的变化。

(5)要孝亲敬长。

..

第四单元生命..

一、生命

1、生命的特性

2、为什么敬畏、保护、爱护生命?

3、怎样敬畏生命?

4、如何爱护生命?

5、如何认识生命的接续

6、生命的意义

(1)什么是有意义的生命?

(2)如何实现生命的意义(实现自己的价值)?二、挫折

1、怎样认识挫折?

2、怎样战胜挫折?

1. 如何认识挫折?

(1)人生难免有挫折;

(2)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感受和反应也不同;(3)挫折的影响:

①面对挫折,我们可能会感到失望、难过等。产生这些负面情绪是很正常的,但如果一味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我们就容易消沉,甚至做出不恰当的行为。

②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得意时,挫折会使我们更清醒;失意时,挫折会使我们获得更丰富的生活经验。

..

2.如何增强生命韧性,发掘生命的力量,应对挫折?

(1)改变挫折认知,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

(2)发掘生命力量,提高承受力、自我调节力和自我修复的能力。(3)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4)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①培养幽默感,化解压力;②向信任的人倾诉;③估计并接受最糟糕的结果。④培养兴趣,提高信心。(5)借助外力,向他人寻求帮助。

1、生命的特性

(1)生命来之不易。

(2)生命是独特的。

(3)生命是不可逆的。

(4)生命是短暂的。(5)生命是无常的。

(6)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我们应该感激生命,热爱生命。

2.为什么要敬畏(爱护、保护)生命?

①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生命是坚强的、有力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②生命至上,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③自己的生命很重要,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④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短暂的、不可逆的。

3.我们应如何敬畏生命?

①敬畏生命,要从珍爱自己的生命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意识

..

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②敬畏生命体现在不漠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尊重、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③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4、如何守护生命?

(1)爱护身体。①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②要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③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2)养护精神。①我们的精神发育,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体验真善美,拥有精神世界的财富。③我们要守护精神家园,发扬民族精神。5.正确认识生命有接续(生命的接续有什么意义?)

①个体生命是人类生命的接续,让我们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

②在生命的传承关系中,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命。

③在生命的接续中,人类生命不断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也不断积累和丰富。

6.什么是有意义的生命?(怎样的人生是值得过的?)

①实现自我价值;②关爱他人,承担起自己的责任;③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和人类命运结合起来。

7.怎样实现人生价值?

(1)在学习、实践、探索中充盈自己的生命;

..

(2)我们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发展,而且要关切、善待他人;用真诚消融冷漠。

(3)伟大在于创造和奉献。①一个人的伟大不在于其地位的高低,而在于他创造出不平凡的社会价值,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②为生活而努力,为家庭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就是在书写生命价值。;③生命虽平凡,但如果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平凡的生命也能创造出伟大。

..

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教研计划

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教研计划 2.依据区工作布置,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二、任务与目标 1.端正思想,加强认识,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新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的质量。 2.各位教师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现行的教材为依据,完成各年级的教学任务及教学内容。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由教材中的事例、道理来规范学生。能联系周围,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4.配合学校教导处及其他教研工作,搞好本教研组的工作。 5.加强教师的业务素质及能力的提高培训。做好本学期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三、具体工作要求(一)练队伍 1.抓好骨干力量抓好骨干力量,创造研究氛围。在继续组织课题研究小组的基础上,让更多的教师在课题研讨中、在现场教学展示中,既能充分体现自我的存在价值,又能在认真研究的过程中,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带头人。通过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由点带线,由线及面,从而带动全校的思品教研氛围。 2.形成教研氛围(1)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向课外延伸活动,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 (2)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园*建设,主动提供思品、社会、品德与社会信息,并充分运用现代技术进行*上学习、交流等。 (3)重视听课学习,打破了学科的界限,不能像传统的思想品德课一样把新课程作为学科课程来上,教师要学习美术课上的色彩形象、数学课上的统计方法、常识课上的试验对照法、英语课上的任务驱动模式等等,使品德教学更具有生命力。 (二)抓管理 1.备课力求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和教学

【强烈推荐】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七(4)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个人认为整体素质还是不错的。从初步摸底的情况看,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本学期在抓好各项教学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应加强能力素质教学,努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把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七年级学生处在生长发育的特殊阶段,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本期所任教的学生的知识程度参差不齐,有些学生还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既要求学生掌握好基本知识,又要养成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他们的道德素质,学会做人。 学生刚上初中大多数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较差,虽然思想品德的内容接近中学生的生活,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但无法与我们的生活相联系不能很好的运用到生活中,本期在加强学生基础训练的同时,还应特别注重综合能力的训练。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材为新版教材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共四个单元十课,设计了21框。 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为七年级上册的起始单元 1.帮助学生积极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编写好自己的梦想,以乐观、积极的心态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2.帮助他们在清晰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接纳自己、欣赏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做一个更好的自己,从而享受成长带来的一切,感受生命的充实和丰盈。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友谊的天空”,它是一单元的延伸。 它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获得友谊,拥有怎样的交友智慧,特别是如何理性的结交网友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 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师长情谊” 第六课“师生之间”教师的重要作用,尊重和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帮助我们掌握教学相长、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 第七课“亲情之爱”主要向学生介绍家是我们的寄居之所,家里有亲人和亲情,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中家具有的深厚意味,发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美德。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 【篇一】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我们的工作,通过近年天来的培训、实践我对小学品德课在关注学生素质发展和如何实现培养目标方面取得了共识。 但是,在涉及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实施步骤、评价方式等课堂教 学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的一线教师却不断遇到各种前所未有的困惑和挑战,矛 盾的焦点主要表现为——新课程的理念究竟如何有效地转化为具体生动的课堂教 学实践。 一、盲目奉行“拿来主义”,课堂教学生死搬硬套 新的《道德与法治》课给德育课程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带来了新气象,教师 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随着新 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比较典型的是在课堂教学 实施中生搬硬套,其表现如下: 1、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倡导活动化教学,注重相互沟通、与生活的联系以及 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但不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种他人田,荒自家园”的现象 却屡见不鲜。在探讨某一个话题时,把很多时间花在唱歌、跳舞、绘画、游戏上,一节课下来,学生兴奋过度,课堂倒是热热闹闹,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和体会方面的收获却令人怀疑。笔者认为,课堂活动不等于课堂活力,学生 参与活动的多少并不是活动化教学的精髓,道德与法治课也不应是完全的“唱游”课、“游戏”课、“美术”课、“舞蹈”课。我国第八次新课程改革之所以有不 同学科的课程设置,就在于学科之间有相对的独立性,每一门学科有自己的教学 任务。 2、通过培训中的一些案例和套路原本只是一种示范,如果“照葫芦画瓢”,原 封不动地搬到自己的课堂上,失去了原来特定环境下的幽默与风趣。品德课十分 强调回归儿童的生活,教学一定要结合不同环境、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学生实际。教学的活力来自于每位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依据自己的真实体验对课堂教 学的重构与创新。 二、刻意追求“师生民主”,主体主导主次不分

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分析

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分析——用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教学建议 二年级上册教材整体解读: 《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教材,针对低年级儿童道德成长的需要,承接一年级教材设计,聚焦一个教育主题:共有与共享,为公共生活奠基。本册教材的内容设计,以儿童的生活为经,内在发展为纬;图片和文字资料,掌握收集、整理、分析社会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会自主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道德与法治》三维目标的价值观: 既然法治教育是为了提高青少年作为公民的法律素养,那么法律观念与法律态度的培养就是第一位的,法律知识的学习是第二位的。 三维目标: 1.通过知道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的一些数字等完成知识标。 2.通过收集有关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掌握收集、整理、分析社会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会自主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完成能力标。 3.通过分析、体会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体会和平的美好,初步形成珍爱和平的情感,完成情感标。 单元目录: 1我们的节假日 2我的班级 3我们在公共场所 4我们生活的地方 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 课题1.假期有收获

?用心过,有收获?有打算,不忙乱 课题 2.周末巧安排 ?说说我的周末?这样可以吗?怎样安排更精彩 课题3.欢欢喜喜庆国庆 ?新中国的生日?庆祝我们共同的节日 课题4.团团圆圆过中秋 ?我们这样过中秋?中秋节,团圆夜?秋天里还有什么节日 目地要求: 指导学生学会有意义地度过闲暇时光,了解节假日的文化意义。以暑假生活和周末生活为契机,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安排节假日,积极度过较长时段的假日生过和较短时段的周末生活。 认知我国的重要节日——国家意义上的“国庆节”、文化意义上的“中秋节”和其他民族的节日文化活动,旨在引导学生理解自己生活中节日的不同风俗及其文化含义,以文化之光点亮他们的生活世界。 建议:厘清明暗线索,把握核心主题 明线:现实生活中的时空线索。是“学材”,实现与孩子的对话。 暗线:道德生活中的成长需求。是“教材”,实现与教师的对话。编写目的: 理解国庆节的国家历史意义。了解国旗、国徽、国歌等国家象征及有关法律内容。明确与国家象征相关的正确的日常生活行为。 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 课题5.我爱我们班 ?班级生活快乐多?我为我们班点个赞?团结友爱的同学们?全班来跳集体舞 课题6.班级生活有规则 ?班级生活放大镜?大家一起来约定?把“约定”做成文

2017-2018学年道德与法治教研组计划

江城区2017—2018学年道德与法治教研工作计划 道德与法治中心教研组

江城区2017—2018学年道德与法治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年道德与法治教研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为中心,以课堂改革为重点,以《新课程标准》为纲,以部编新课本为本,依据学生的生活实际,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切实履行“研究、指导、管理、评价”四大职能,力争教研活动踏实有效,重点工作有突破,增强教师整体的教学实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我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教研质量! 二、主要工作要点 1、加强学习,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学科素养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中小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课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直面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基于以上内容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关心国家大事,留心学生身边的案例,不断更新知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 2、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解读”,研究部编版新教材和试题,提高教师的学科能力。 3、兼职教研员队伍建设。专兼职教研员要积极参加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的新需要。 4、力争提供更多的外出学习的机会,让教师走出去,进行校际

之间的听评课、研讨、观摩优秀课、参加各种学习、聆听专家报告及讲评,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5、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形成适合学生发展和部编新教材的教学模式。 6、优化课堂教学,发挥优质课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开展研究课教学活动,提高评课质量。 7、继续以“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校际合作组织为依托,扎实开展好校际教研合作与交流。第一学期主要在七八年级搞新教材“同课异构”;第二学期重点做好九年级中考复习课“同课异构”活动。 8、重视教学反思,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际撰写教学反思、教学论文、教学案例和教育教学叙事等。组织教师积极参加2017年省市教学论文的评选。 9、加强课堂教学指导,中心教研组要经常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听课,及时反馈、共同研究、改进方法、促进教学。 10、学科中心教研组要进行常态课教学指导,形成常态课教学指导机制,解决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保障教育教学秩序,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规范的教学常规检查活动。对于教师备课、上课、辅导、作业批改、考试、评价、教育理论学习、校本教研和校际交流、参加上级组织的教研活动等情况,要进行认真检查、如实记录检查结果,并及时在适当范围内进行通报和反馈。对于教学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度第1学期《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 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 “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 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

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 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三、教学总要求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四、各单元要求 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 1.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小学生了,要开开心心上学。 2.帮助学生熟悉学校环境,让学生学会交际,懂得交新朋友。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导读:本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道德与法治》课的开设是为了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儿童所了解和遵守。下面是带来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欢迎阅读。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2.依据xx区工作布置,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二、任务与目标 1.端正思想,加强认识,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新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的质量。 2.各位教师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现行的教材为依据,完成各年级的教学任务及教学内容。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由教材中的事例、道理来规范学生。

能联系周围,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4.配合学校教导处及其他教研工作,搞好本教研组的工作。 5.加强教师的业务素质及能力的提高培训。做好本学期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三、具体工作要求 (一)练队伍 1.抓好骨干力量 抓好骨干力量,创造研究氛围。在继续组织课题研究小组的基础上,让的教师在课题研讨中、在现场教学展示中,既能充分体现自我的存在价值,又能在认真研究的过程中,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带头人。通过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由点带线,由线及面,从而带动全校的思品教研氛围。 2.形成教研氛围 (1)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向课外延伸活动,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 (2)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园网建设,主动提供思品、社会、品德与社会信息,并充分运用现代技术进行网上学习、交流等。 (3)重视听课学习,打破了学科的界限,不能像传统的思想品德课一样把新课程作为学科课程来上,教师要学习美术课上的色彩形象、数学课上的统计方法、常识课上的试验对照法、英语课上的任务驱动模式等等,使品德教学更具有生命力。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校的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生活(社会) 研训工作将继续以市科研中心学科教研要求及区小学学科研训计 划为指导,紧密结合我校的教学教研工作安排,以深化品德课程 建设、提高品德学科育人质量为重点,加强学科课程实施力度, 强化学科专业学习与研究,重视学科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进一步 深化品德学科教学改革,努力转变品德课“看图画、教课本”的 传统教学,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教 学目标,进一步增强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实现学科课程实 施的规范化、教师课堂的专业化,全面提高我校教师课堂教学水 平及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努力保持我校教育均衡发展的良好格 局。 二、工作要点及措施 (一)加大检查力度,夯实课程实施方案 1、围绕“开齐、开足、上好”的课程原则,深入贯彻落实课程实施方案。结合学校教学研究中心的日常工作,做好课堂督 查,加大监控频率,及时反馈监控情况;加强随堂听课及推门听 课制度,强化常态课建设,确保每一堂课都能够上实、上好。(二)加强学科业务学习,更新学科教学理念 2、继续进行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的系统培训学习,正确把握学科培养目标及措施。根据本学科教师兼职教师多,流

动性大的特点,学期初继续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的培训与学习指导,使老师们明确课程是什么、怎么教,正确把握培养目标及措施,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水平。认真组织学科教师参加对课程理念、教学内容的学习与培训。充分利用好区级教材培训的机会,及时进行校级培训,建立健全参训通知、到会记录、学习考核、成绩通报等形式,督促教师熟悉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明确课程目标,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 3、继续深化市学科教学策略学习,熟练掌握学科教学流程及实施办法。以区送教活动、优质课评比活动等为学习平台,结合网络优秀课例或者聘请兄弟学校的优质课例观摩等活动,组织老师们对市学科教学策略进行再研究、再学习、再反思,促进学科教师不断优化品德课堂教学流程,提升个人教学设计能力。 4、系统学习德育教育知识及信息技术知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三)深化品德课堂教学改革,构建生本活力课堂在教学的引领上,继续以市学科策略落实、学生有效参与、学科课程整合以及信息技术融合为深化着力点,大力推进学科生本活力课堂的构建,让学生学习真正发生、活动体验真正参与、品德养成真正落地,努力改变部分课堂“看图画、教课本”的现象,还真实生活体验于课堂,让品德课堂充满活力。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义务教育品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实验稿)新编,编排了四个单元,共16课主题活动.第一单元第1—4课我的好习惯.第二单元第5—8课我和大自然.第三单元第9—12课我爱我家.第四单元第13—16课我们在一起 二、教学目标 1、在介绍家庭成员,回忆甜蜜往事的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家庭生活的欢乐与幸福,激发学生爱生敬长、热爱家庭生活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2、通过开展生活小故事的讲述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初步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逐步培养良好的家庭生活习惯。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学着做,不依赖父母,并掌握正确的保健常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使学生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员,热爱劳动也是爱父母的表现,学会一些劳动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5、引导儿童去观察、探究、体验爱的真谛,帮助儿童学会爱、乐于爱,不仅爱人,还要去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在爱心的培养中,快乐地成长。 6、通过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了解夏天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自然常识、生活常识,了解昆虫的一些基本知识。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地和有组织、有针对性地观察,在观察活动中增强实验能力和应用能力。 7、通过暑假生活中安全、健康、欢乐、有意义活动内容的安排和选择,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增强分辨是非好坏的能力和

自我管理自我调控的能力,知道自我保护的方法,掌握初步的适应社会的常识的技能。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 2、争取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3、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注意因材施教。 4、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苏密沟中心小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表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 新编道德与法治想要真正融入小学课堂就要求教师充分掌握挖掘各种资源,教师的要求就更加规范,不仅仅是课本知识更多的课外知识要求教师整合充分后教授给学生,同时以更多教学形式出现在课堂上,不仅仅是简单单一教学,填鸭式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教师要细心观察生活,善于抓住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将生活中的每一处与道德法治相关的内容牢记于心,并熟练运用教授学生。 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必须坚持学习理念,秉承终身学习信念,不断在实践中寻找适合学生们成长的方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已成为教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要求。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教学水平,扩展教师知识面,不仅仅是提高教师理论水平以及综合素养,更重要的是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从读书做起,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才能将更多知识教授给学生。在学生的印象中教师才是一个真正的“引路人”。而教师才会在课堂上散发属于自己的魅力。才能做到学生喜欢,才能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这门学科,不仅仅是敷衍了事,而是真正喜欢,并在生活中能够运用该理论及知识,这是教学最终目的。 在教学过程不仅仅是读书,同时更多的是与时代接轨,学习先进知识与技术,也是新时代教师所必备的素质,“闭门造车”是造不出“好车”的,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术才能与时代接轨,与学生的思维有对接,思考学生所思考的内容,更好的考虑学生所需要的东西,从而做到“对症下药”,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也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办法。 积极参与各种教师专业化培训活动是促使教师专业快速成长的有力措施。教师在假期或者平常多参加教师培训是增强自己业务能力较快途径,在培训中学习更多知识,接受更多想法与建议,学习他人之长,补充自己短缺,在创新的过程中感受自己进步的喜悦。努力突破自己提高自己。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讨会心得感悟:十里春风,不如你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是一门新的课程,为了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加强他们对法律的了解,这门课是很有必要开设的,如何教好这门课是很多老师的难点,你有哪些方法?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讨会心得感悟:十里春风,不如你。 11月21-23日,跟随团队,我全程参加了2018年**市小学《道德与法治》乡村教师教学竞赛暨课堂有效教学研讨会的活动。在本次活动中的所见所闻,让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区的道德与法治学科为何能在核心团队建立之后的短短两年内取得许多成绩?我的姐姐妹妹们做了什么呢?根据本次活动,我总结出了几个要点: 01 活力互动,建立共同认知 既然是团队,就要有团队精神和团队凝聚力。如何打造团队意识,提高团队凝聚力?**区的做法是,让全体成员参加每一次的活动,在集体活动中充分互动,建立共同的认知,打造团队意识。 在本次活动中,**区选送了一节课,由谭家塅小学谭偲老师执教《防止溺水珍爱生命》。谭偲老师是新接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从第一次试教到最后一次磨课,全体核心团队教师全程跟踪,群策群力,抠住一个个字眼,替换一张张图片,帮助谭老师尽快了解学科特点,希望能打造出一节精品课来。 作为炎陵的帮扶团队,面对同样是零起点的解芳莲老师,团队成员同样用心观课、精心构课。赛前,邀请她到**区来试教,一天内连续两次试教两次帮助她修改教案。到了赛课地点,发现上课的学校与我们预设的环节相悖时,我们团队又一次加班加点给她改教案,甚至细致到帮她设计好每一句的过渡语,赛前的导课一直延续到凌晨两点。 最后,这两堂课均获得一等奖。这个一等奖,既是对执教老师的认可,更是对课例背后的团队成员的认可。在这样的观课磨课活动中,集体的智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团队的成员们也就自然而然地凝聚在一起了。 02 时刻研讨,认识课程本质 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是道德与法治学科学科特点。**区的团队在谭超艳老师的带领下,时刻在研讨。 21日下午,在听了三节课后等待晚餐的空隙里,老师们就开始针对课堂进行研讨了。而在之后的活动中,大家利用微信,即时对课堂上的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研讨内容包括目标设定、教师评价、学生活动效果、活动设计、教材解读等方面。 这样的方式,不仅及时、高效,能让老师们在课例解读中进行反思,提高自己对学科的认知,而且往往还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李碧

一第一学期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工作归纳.doc

2018一2019第一学期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工 作总结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转眼间,2018一2019第一学期已接近尾声,我们道法组全体教师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勤恳务实、团结互助,顺利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工作。 一、课堂教学讲模式,重合作。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研组全体教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秉承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积极运用小组合作教学策略,认真实施学校倡导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圆满完成本学期学校组织的老教师示范课、新教师达标课、新合作策略研讨课等各种教学活动。如荆哲老师新教师过关课讲授的《少年有梦》一框,我们设计了感悟梦想建立梦想分享梦想实现梦想四个模块,运用了学生刚学习的坐庄法、接力法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二、集体教研讲规范,求实效。 集体教研能有效凝聚集体智慧,集思广益,显著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使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我们教研组集体教研讲规范,求实效,对提高我组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经过集体教研,对于复习课,我组初步摸索出了使用合作思维导图

策略,提高复习效率的复习模式。 三、特色活动形式多,重效果。 1. 弘扬主旋律,传承红色基因观影活动。 2. 开展学宪法讲宪法系列活动。 3. 国庆节期间学习《国旗法》、国歌法。 四、积极参与培训学习热情高,重反思。 除了参加校本培训外,我组教师还积极参加是市、区各类教研活动,学习之后,认真撰写总结,消化反思,付诸教学。 五、认真实施青蓝工程传帮带,共成长。 为促进新加入我组的两名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老教师以身示范,不辞辛苦的指导她们。两位新教师也勤学好问,成长很快。荆哲老师备课仔细、认真,在学校组织的备课检查中受到表扬。赵晨老师磨课执着,在新教师达标课中表现突出。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借着我校改革和发展的东风,我们道法教研组一定会团结一心,勤奋进取,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二下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参照课标提出的课程框架,创建有内在逻辑的教材单元框架。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科书将课标提出的三经四纬课程框架,三经,即: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纬,即: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用三篇课文和一个单元体验活动创造性地拓展为与儿童发生密切联系的家庭、学校、自然、社会四大生活场域,引领置身其中的儿童在4个生活方面学习、活动、提升,用空间逻辑取代了原教材的生活事件和时间逻辑的编排。因为家庭是儿童德性生长的起点,然后从家庭走到学校,走向大自然,走上社会,由近及远,由小到大。二年级教科书每册由四大场域构成,与一年级相同场域的主题单元内容螺旋上升,凸显儿童成长发展的脉络,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构成儿童习得道德修养与法治意识的逻辑清晰又综合立体的生活画面。 2. 彰显立德树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意识教育的启蒙。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新教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有机渗透在活动主题中。国家层面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的课文有:《做个“开心果”》等;个人层面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的课文有:《我能行》等。 ②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

新教材精选了很多经典古诗文,名人名言,农谚等。如《论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传统经典,以“宝典箱”的形式呈现,将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孝亲、勤俭、自强、厚仁、贵和、好学”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有机融入教材,以“文”化“德”,使儿童的德性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得到滋养。 ③法治意识教育的融入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的小学阶段目标是“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3. 营造儿童文化,增加儿童道德与法治学习、践行的乐趣和成效。 教材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彰显儿童生活中的德育要素,着力营造浓郁的儿童文化,使之更加顺应儿童的天性,满足儿童的需求,利用儿童文化的感染力,更好地影响儿童的人生价值观、审美价值观和道德价值观。教材重塑了两个小伙伴形象:张小天和李泽仁,他们是教室里儿童的同龄人,不时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与教室中的儿童互动交流。 教材中的活动小栏目,生动形象,指向明确,起着规范教学内容、引领教学活动的作用。栏目内的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如故事、游戏、小竞猜、小辩论、小制作、小养殖、诵读、童话剧表演等等,让儿童喜闻乐见,有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总体设计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总体设计 一、教材研发背景 (一)新世纪的课程改革 1.教材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国家为何如此重视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马敏表示: 首先,教材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建设什么样的教材和教材体系,深刻影响着国家人才培养,是国家事权。俄罗斯、日本等国家也都有教材统编和审查制度,尤其是对历史、语文教材,审查十分严格,强调国家意志的体现和贯彻。 其次,教材体现社会主流价值,也是实现中国梦、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目的的支撑。以往的教材中,多少会存在一些不严谨、不规范的做法。教材的统一使用和国家教材委员会的成立,能对此做出相应调整,使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达到高度统一,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教材,以及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研究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实行统一编写、统一审查,将在2019年实现全覆盖。马敏介绍,目前,八年级历史教材已经通过审定。专家正在对八年级语文、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审定,9月以前审完。下一步将成立高中教材编写组,对高中教材进行编写。国家教材委员会正在遴选专家,成立语文、历史、地理等10个科目的专家委员会,未来将深入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对大学、中学、小学教材进行编写、指导。 2.修订教材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以往的教材中,多少会存在一些不严谨、不规范的做法。教材的统一使用和国家教材委员会的成立,能对此做出相应调整,使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达到高度统一,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 (二)一标多本 ——预设:多样中的一致,一致中的多样。 ——鼓励竞争,优胜劣汰。 (三)语文、历史、德育教材的独特性与新安排 ——统编、示范(招标与流标:各版本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特点,没有一家能达到统编的高度。) ——2012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聘请鲁洁教授为品生品社教材总主编,接受任务。 ——教材执行主编高德胜教授、孙彩平教授。 ——教育部办公厅、基教二司专函 国务院成立教材委员会:教材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从治国理政高度来看,建设什么样的教材和教材体系,实质上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国家事权鲁洁,女,四川阁中县人,汉族。1930年4月生于上海市。中共党员。当代中国著名教育理论家、道德教育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曾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多年。现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名誉所长、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专家组成员。87岁高龄,深入一线课堂,检验教材,农村学校,小板凳一天听8节课。 (四)课程名称的变化背景 ——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与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1.《18大报告》(201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019年道德与法治教研工作计划

2019年道德与法治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的道德与法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依据县科研中心学科教研要求及县小学教研计划(2019年为质量提升年),紧密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以深化品德课程建设、提高品德学科育人质量为重点,加强学科课程实施力度,强化学科专业学习与研究,重视学科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进一步深化品德学科教学改革,增强课程标准意识,加强新教材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规范性和针对性。借力教育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分享教学经验,探寻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二、工作目标 1、各位教师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准绳,以现行的教材为依据,完成各年级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 2、教师要熟悉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明确课程目标,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由教材中的事例、道理来规范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大力推进学科生本活力课堂的构建,让学生学习真正发生、活动体验真正参与、品德养成真正落地,努力改变部分课堂“看图画、教课本”的现象,还真实生活体验于课堂,让品德课堂充满活力。 —1—

4、加强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学科能力的培训,树立新型教育理念,创新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工作措施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版教材培训教学建议。根据本学科教师兼职教师多,学期初继续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的培训与学习指导,使老师们明确课程是什么、怎么教,正确把握培养目标及措施,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水平。 2、根据县教研室“开齐、开足、上好”的课程原则,贯彻落实课程实施方案,确保每一堂课都能够上实、上好。 3、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向课外延伸活动,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 4、在备课方面,倡导“高效、共享、反思”的联合备课方式,特别要注重教后反思,及时捕捉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逐步提高反思能力,形成反思习惯。要求每位老师按学校要求上交每月教学反思(重点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反思,归纳至少一种教学模式),并在组内交流以、学习。 5、加强对生本活力课堂流程的反思改进,积极推进学生品德学科学习活动的自主、高效,重视师生之间交往互动、平等共享关系的构建。 —2—

【新版】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含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 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 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 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 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2. 依据县教育局工作布置,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道德与法制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二、课程标准总目标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三、具体目标 1. 了解祖国大好河山,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了解秋天、冬天的节日,并体验节日的快乐。 2. 尊敬国旗,学会唱国歌。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学校生活。知道规则在学校生活中的作用并自觉遵守。热爱集体,乐于与他人合作,生活中有自己的创意。 3. 形成初步的时间概念;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安排自己的生活。 4. 培养初步的健康意识、安全意识,有一定的安全知识,危险

来临时懂得自救,懂得合理饮食的重要性,不挑食。 四、教学内容及进度 1、美丽中国(第一周) 我是小导游(第二周) 您好,祖国(第三周) 美丽的首都北京(第四周) 欢度国庆(第五周) 2、秋天来了(第六周) 一起找秋天(第七周) 秋天的发现(第八周) 秋天的收获和乐趣(第九周) 秋天的节日(第十周) 3、我们的课余生活(第十一周) 多彩的课间生活(第十二周) 快乐的双休日(第十三周) 巧安排收获多(第十四周) 4、健康安全每一天(第十五周) 合理饮食身体好(第十六周) 小心,别伤着(第十七周) 危险来临时(第十八周) 5、和冬爷爷交朋友(第十九周) 冬爷爷来了(第二十周)

(完整版)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十个教学要点是什么

开学进入第三周了,入手新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老师们是否会有一些疑问呢?比如: 新教材编写的线索和结构是什么呢? 怎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课堂带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呢? 新教材在提高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教育的有效性方面有哪些创新? 教材在法治教育方式探索方面有哪些创新呢? …… 这些问题都关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具体实践效果,所以需要深度解读新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 《人民教育》第18期杂志就老师们关心的新教材的一些具体问题约请了各科教材总主编、执行主编撰写了深度解读文章。本文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组撰写。 1 满溢生活气息的价值观引领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不仅确定了社会的道德与价值目标,也为人的发展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发展给出了明确的指引。 儿童期是道德发展的启蒙期,小学阶段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一方面要坚持道德教育的方向性,另一方面要以人为本,从儿童的实际出发,充分认识这个发展阶段的启蒙性,突出教材内容的基础性、教材风格的童趣性,以培养具有爱心、责任心、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儿童为根本方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扎扎实实的落实。 如何有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个重大的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有生活基础、有生命力的美善价值观念。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基础,教育的效果才能得到保障。在这个基础上,再结

合具体的教育主题,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法治、国情等,由近及远、由浅 入深,引导学生认识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做到价值观教育的“可亲、可爱、可信”。 2 追求文明素养的提升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个全面而综合的历史任务,绝不仅仅是物质文明的发展,需要相应的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需要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儿童时期是 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向社会学意义上有文明素养的人转变的关键时期,基础文明 素质的培养是小学阶段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小学阶段的各科教学和多种活动 共同承担着基础文明素养培养的任务,但生活常识、生活技能、日常生活规则 规范,这些基础文明素质的培养,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所要承担的任务。 良好品德是基础文明素养的核心。《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从教材的整体 结构到单元主题设计再到每一课的架构,都力图更好地将品德的培养与各种基 础文明素质的培养统一起来,努力为儿童的品德与基础文明的发展奠定基础。 3 教材是儿童成长的“同路人” 教材,尤其是品德课教材,要想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必须调试自身与学习者 的关系模型。我们将教材与学习者的关系定位为对话关系,教材是儿童成长的“同路人”。 首先,每一单元、每一课的主题都有明确的内在教育目的与要求,以儿童感兴趣、有话可说、有话想说的话题呈现出来。这些话题,犹如一个个充满趣味的 邀请,邀请学习者进入一个个话题,与教材一起实现对话与动态建构。这一指 导思想旨在使学习者能够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能够向教材敞开心扉。 其次,教材不是一个与儿童对立的对象性的“它”,而是一个“我”,与学习者之间是一种“我们关系”。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的教材在整体风格上类似于一个“同 龄人”,与学习者有同样的心灵,处在同样的成长阶段。 再次,教材作为儿童成长的“有心”的“同路人”,它的存在不是为了训导学习者,而是陪伴学习者,是在陪伴中进行教育和引导。

2019-2020上道德与法治教研工作总结

大邑县新场镇学校2019-2020学年(上)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新场镇学校品德教研组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努力发挥品德学科研究、指导、服务的工作职能,以提高德育工作实效为中心,坚持以推进课改为核心,以转变教学思想,接收、融合、运用新的教育理念为目标,着眼课堂教学,深化学科教研,努力使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方式适应新的课改要求,使教师专业水平、课堂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学生素养得到良好培养,切实提高小学品德课程实施质量。品德学科教研工作的基本思路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引导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师一起就课程实施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研讨、交流并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积极稳妥地推进课改工作,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切实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学校德育课程实施中对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本学期我们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学习,更新理念 1、认真研读了学科课程标准,组织教师针对新课程标准各阶段目标和各学段现行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专题性研究。组织教师参与倾听专家讲座,通过互动式的交流,进一步革新教师的教育理念。积极参加大邑县教研室组织的品德学科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参加业务培训,我们学校认真推行学生的“十个好习惯”和21个品格的训练,坚持书香阅读和荷园文化建设教育。各年级老师针对学生年龄段不同,开展各种有效性活动,我校杨玉福老师、陈玉老师、严小琴老师张忠根老师等等在荷园文化建设教育方面做的特别好,班级文化建设也围绕着荷园文化教育进行,每个班上都办了丰富多彩的荷园班级风采展示,在学校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2、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派出学校专职老师和六年级全体品德老师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使每位教师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基本理念、性质、特点、目标、内容、原则、教学评价等。 在新形势下,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小学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进行了新的认识,从基本学情出发,确定教学策略,以此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转变教学理念,让学生有效学习。要想更好地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知识有效传播的效率,就要认真地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地创新已有的教学模式,不断地对学习过程进行优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新形势下,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重新建立起新的教学模式,不断地革新教学思维,由此探究出更有效的教学对策。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去对整个教学的环境和教学的过程进行优化,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促进学生多方面的进步。在此形式之下,面对教学的内容,面对教学的环境以及教学的目标,需要教师树立起全新的教学理念。综合研究各类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学习要素,做好教学的准备和设计,由此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