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为孙笛丛书作的序

为孙笛丛书作的序

为孙笛丛书作的序
为孙笛丛书作的序

宋正友

孙笛主编的《“传统文化与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丛书》,将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丛书包括《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小学低年级教学设计集锦》《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小学高年级教学设计集锦》和《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小学传统文化教学素材集锦》三个分册。这是作者们承担的中国教育学会2011年“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研究所取得的一项成果,很有建设性和实用性。

孙笛让我给丛书作序。她是汪清县教育学会的副秘书长,我和她相识是在省教育学会工作期间。2003年起我应聘在省教育学会担任《新教育》杂志主编,为她发表过文章。她主持的课题研究项目我也很了解。2014年初我从《新教育》杂志退出后,我们还是“Q友”,在虚拟空间里仍有交流,也算是多年的忘年之交。对她的盛情约请,我难以推卸,就答应了。

阅读书稿,印象很深。感到他们的工作很扎实,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做到了:

目标明确。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说的实质是文道统一的问题。谈起“文道统一”似乎是老声常谈,其实长谈也得谈,这是必须谈清楚的问题。关键是要长谈常新,与时俱进。丛书的作者们对小学语文“以文载道,文道统一”的认识与时俱进、有新的阐述,给人以启迪。

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经过长期研究与实践认识到: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长河中的璀璨明珠,对于陶冶人的道德情操,培育人的高尚情怀,塑造人的良好品质,发展人的文化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传统文化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影响。要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审美情操;体验传统文化,激发爱国情感;践行传统文化,提升创造能力。

路线清晰。他们不是把从课题研究中所获得的新知停留在认识阶段,而是积极践行。书中的144个教学设计案例,是从课题组成员所积累的千余篇渗透传统文化内容的教学设计案例中遴选出来的。涉及的内容几乎涵盖了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章节。

大家知道:搞好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路线图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学过程中如果路线图不清楚,即使有再好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也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容易使教学走弯路,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我一辈子从事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深知搞好教学设计的重要。上个世纪80年代我在省教育学院主持工作间期,专门组织一些优秀教师编写小学各学科的《教学设计与评析》,出版后受到广大小学教师的欢迎。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编写教学设计案例,不是要让大家从形式上照搬照套,而是提供一些参照系,大家可以从中吸收设计者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及其教学艺术与风格,结合自己的实际将其“本土化”,为己所用。

宋正友1936年生吉林省教育学会顾问和学术委员曾任长春市实验中学校长、吉林省教育学院副院长、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

1

白莽作孩儿塔序 教案

《白莽作<孩儿塔>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为沪教版高二上第二单元的必读课文,该单元是“书话与书评” 专题,旨在让学生学会利用各种书评,遨游书海,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并学习书评写作,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和阅读发现传递给别人,营造书香氛围。本单元另外两篇课文为《无韵之离骚》和《密室的生活》。 二.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的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炽热、深沉的情感; 2.理解白莽诗作问世的重要意义; 3.了解“序”的一般写法,了解整句散句特点,体会二者结合的效果。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作者为何高度评价诗作出版的意义。 2.体会整散句结合的表达效果。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白莽简介 白莽(1909-1931),原名徐祖华,一名柏庭,笔名殿夫、白莽、 文雄白、沙菲、洛夫等。浙江象山人。现代诗人,中共党员。 1931年2月7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上海龙华。 代表作《别了,哥哥》、《血字》 2.关于“序” 序,也叫序文、序言、前言。一般写在正文之前的文章,有的作 者自己写的(自序),多说明写书目的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他序), 多介绍或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还有一种写在诗歌前 面的序,叫“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 另还有传序、赠序、寿序等。 补充:《琵琶行》诗前小序——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 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 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 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 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3.鲁迅杂文 杂文:包含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文艺性和辩论性。它把精辟深 刻的说理和形象生动的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尖锐泼辣、 风趣幽默的独特文体。鲁迅是现代杂文大师。 “我早就很希望中国的青年站出来,对于中国的社会,文明,都 “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鲁迅的写作杂文,倾注了他的最热烈、 最真挚,也最鲜明的政治感情。……对于中国人民的全部热爱和 对于人民敌人的全部情恨。……真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二)文章分析 1.初读课文,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第一段写序的缘由 第二段回忆白莽 第三段欲为亡友遗诗作序,又难以实现 第四段客观而热情地评价《孩儿塔》地创作意义 第五段强调《孩儿塔》出版的价值 第六段交代写序的时间地点作者 2.再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1)在文中找出统领作者情感的一个字眼: 惆怅(文眼)文中指忧伤、烦恼、凄凉 2)围绕“惆怅”,梳理作者的情感发展线索: 凄凉、惆怅——更加惆怅——回忆、思念——愤懑——对白莽作品的赞美——对革命文学充满信心

《指南录后序》知识点总结

《石钟山记》文言整理 一、通假字 ①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函胡,同“含糊”,重浊而模糊) ②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晚上) 二、古今异义 1.空中而多窍 古:中间是空的;今:天空上。 2.自以为得其实 古:那事情的真相;今:实际上。 三、一词多义 1.鼓 ①噌吰如钟鼓不绝(击鼓,动词) ②微风鼓浪(振动,动词) 2.莫 ①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日落的时候,名词) ②故莫能知(没有人,否定性无定代词) 3.自 ①自以为得之矣(自己,代词) 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介词) 4.焉 ①彭蠢之口有石钟山焉(语助词) ②硿硿焉(相当于“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③微波入焉(相当于“于此、于之”,即“到那里”,兼词) ④如乐作焉(相当于“于此、于之”,在那里,兼词)5.余 ①余韵徐歇(剩余的,形容词) ②余尤疑之(我,代词) 6.得 ①得双石于谭上(得到,找到,动词) ②因得观所谓石钟者(能够,助动词) 7.搏 ①水石相搏(击,拍,动词) ②森然欲搏人(扑,抓,动词) 8.而 ①扣而聆之(表顺接) ②徐而察之(表修饰) ③空中而多窍(表并列) ④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表转折) ⑤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表假设) 9.因 ①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因而) ②因笑谓迈曰(于是)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①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用船,乘着船) ②大石侧立千尺(侧,在旁边) ③事不目见耳闻(目,亲眼;耳,亲耳) ④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里,在晚上)(二)名词作动词 ①而此独以钟名(名,命名,取名) ②微风鼓浪(名作动,振动) ③噌吰如钟鼓不绝(名作动,敲钟击鼓) (三)使动用法 ①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鸣响)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②或曰此鹳鹤也 ③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④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⑤此世所以不传也 (二)省略句 ①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之)也,而况石乎! ②磔磔(于)云霄间 ③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于)绝壁之下 (三)宾语前置

指南录后序整理作业

《〈指南录〉后序》整理作业(答案) 一、文学常识 1.文天祥,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南宋(朝代)人。作者明确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他并不对帝王愚忠,而只无条件地忠于国家和民族。他英勇就义后留下了大量诗文,其中如《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狱中所作的《正气歌》等都已成为光照日月、气壮山河的绝唱,成为民族精神财富的宝贵部分,文天祥也因此成为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 2.因取诗《渡扬子江》一诗“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句意,命名为“指南录”。 二、通假字 (1)层见错出见,通“现”。 (2)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陵,通“凌”,斯侮,凌辱 (3)道中手自钞录钞,通“抄”抄写 三、古今异义: 1.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这一走(走一趟)是 2.意北亦尚可以/ 口舌动也可以用/言词 3.以至于永嘉到达 4.初,奉使往来前去 四、一词多义 1.间 (1)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一带 (2)得间奔真州机会 (3)间以诗记所遭有时 (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5)谗人间之(《屈原列传》挑拔,使人不和 (6)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参与 2.靡 (1)天高地迥,号呼靡及无法、不 (2)靡计不施。无,不。 (3)众人皆以奢靡为荣浪费 (4)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倒下 3.度 (1)予自度不得脱揣度,揣测。 (2)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心意,考虑(名词) 4.而 (1)归而求国之策连词,表承接。 (2)而不在使者之目连词,表转折。 5.以 (1)然而隐忍以行连词,表修饰,相当于“而”。 (2)挟匕首以备不测连词,表目的,来。 (3)几以捕系死连词,因为。 (4)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介词,用。 (5)以资政殿学士行介词,凭,凭……身份。

白莽作孩儿塔序教案范文整理

《白莽作孩儿塔序》教案 教学目标: 体会作者字里行间炽热、深沉的思想感情。 把握关键语句、语段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关键语词“惆怅“是怎样统领全篇感情的。 体会作者炽热、深沉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 前期:反复阅读文本,并结合课前发下的资料进行阅读。 后期:提出你认为最有价值的1-3个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语 郁达夫在《怀鲁迅》中说:“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有了 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人们用一面绣着“民族魂”三个大字的白旗覆盖 在鲁迅棺木上。“民族魂”,这正是中国人民对鲁迅的最

高褒奖。. 关于鲁迅,我想同学们或多或少都有些了解,那么我们来听听同学们所了解的鲁迅。 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使用的笔名。 今天,老师要讲的是一个爱护青年、接近青年、与青年人心灵相通的鲁迅。 在他56年的生命中,竟有19年时间是做教师的。在学校,鲁迅是一位在学生中找不出一句恶评的老师。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鲁迅对青年人、尤其是青年作家,总是热忱地关怀和积极地培养。这也是鲁迅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之一。 31年,白莽被国民党枪杀后,白莽的身影就经常在鲁迅的眼前出现———“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面貌很端正,颜色是黑黑的”,鲁迅久久不能平静,为中国失去这样的英雄健 儿而痛哭。鲁迅悲痛地回忆着和白莽相处的日子,在白莽死去已经五年后的一九三六年三月十一日夜里,重病缠身的鲁迅当夜便为白莽的遗诗《孩儿塔》作序。今天我们就来结识鲁迅用他那蘸满深情的笔给我们描绘的这位可爱的青年——白莽,以及他的诗集。 二、解题:关于序

《指南录后序》文言文整理

《指南录后序》文言文 整理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指南录后序》重点词汇整理 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发北关外,历吴门、毗陵,渡瓜洲,复还京口,为一卷;脱京口,趋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为一卷;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戮;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 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文学常识:

6《-白莽作孩儿塔序》教案

《白莽作〈孩儿塔〉序》教学设计 (教学案例,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序”的常识及写法、“杂文”的特点及相关要素。 2.引导学生对照“序”之框架,梳理文本,讨论异同的原因。 3.对照“杂文”特点,找关键语句、语段,分析其中内涵。 4.引导学生在朗读文本中体会作者字里行间炽热、深沉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对照“序”之框架,梳理文本脉络。 ?教学难点 对照“杂文”特点,找关键语句、语段,分析其中内涵。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课文前“重点聚焦”。 2.课文后“阅读与理解”1-3题。 二、课堂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说起鲁迅先生,我们的耳边一定会响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一句话。的确,鲁迅先生对进步青年的关爱是超出常人的。大家知道吗?在他56年的生命中,竟有19年时间是做教师的。在学校,鲁迅是一位在学生中找不出一句恶评的老师。究其原因,是因为鲁迅对青年人、尤其是青年作家,总是热忱地关怀和积极地培养。这也是鲁迅对中国文化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之一。 一九三六年三月十一日夜,在左联青年诗人白莽死去五年后,重病缠身的鲁迅手握其遗诗《孩儿塔》,心绪难平,于是当夜便为之作序。今天就让我们走入文本,来结识鲁迅用他那蘸满深情的笔给我们描绘的这位可爱的青年——白莽以及他的诗集;来感悟鲁迅先生在字里行间传递出的爱护青年、接近青年、与青年

人心灵相通的厚意。 (二)解读文本 1.常识普及(见阅读指导) 《白莽作〈孩儿塔〉序》是什么意思呢? 也就是鲁迅为白莽的诗集《孩儿塔》所作的一篇序。 (1)序:指序文,是写在一部书或一篇诗文前面对其写作缘由、内容、体例加以说明的文字。 它同时也是一篇著名的杂文。 (2)杂文:包含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文艺性和议论性。它把精辟深刻的说理和形象生动的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尖锐泼辣、风趣幽默的独特文体。鲁迅是现代杂文大师。 2.理框架,说异同 问题一:第2段介绍了什么内容? 问题二:第四段中究竟有还是无具体的诗集内容? 问题三:概括各段段落大意。 第2段介绍了作者情况;(1931年,白莽被国民党枪杀后,白莽的身影就经常在鲁迅的眼前出现——“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面貌很端正,颜色是黑黑的”,鲁迅久久不能平静,为中国失去这样的英雄健儿而痛哭。鲁迅悲痛地回忆着和白莽相处的日子。)第4段既无也有,序中并未涉及具体篇目,但作者用排比、比喻的修辞句给出了总体评价。之所以如此处理,体现出作者对诗集中每篇的赞赏,作者对诗人白莽创作的肯定。 本文虽名为序,却突破了一般的序文平实介绍的框框,作者没有就诗论诗,而是或叙或议、或抒情,以深沉的强烈的感情,对白莽的诗作了激情昂扬的高度评价,抒发了对革命者的深深怀念之情。 段落大意概括如下: 写序的起由。产生惆怅

《指南录后序》语言知识整理

《指南录后序》语言知识整理 一、重点实词 1.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 2.时北兵以迫修门外( ) 3.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 4.莫知计所出( ) 5.会使辙交驰( ) 6.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 7. 予分当引决( ) 8.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 9.予更欲一觇北( ; ) 10.于是辞相印不拜( ) 11.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 ) 12.吕师孟构恶于前( ) 13.予羁縻不得还( ) 14.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 15.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 16. 予自度不得脱(估计) 17. 以祈请使诣北(到,往) 18.得间奔真州( ) 19.而不在使者之目(. ) 20.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 21. 进退不由,殆例送死( ) 22.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 23.天高地迥 ( ) 24.诋大酋当死( ) 25.质明,避哨竹林中( ) 26..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 ) 27.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 ) 28.至海陵,如高沙( ) 29.非人世所堪( ) 30.间以诗记所遭( ) 31.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 32.使旦夕得正丘首( ) 33.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 34.死而后已( ) 35.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 36.诚不自意返吾衣冠( ) 37.境界危恶(è)( ) 38.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yì)北( 。) 39.避渚(zh ǔ)洲(渚: 。洲: 。 ) 二、通假字 1. 展转四明、天台(同 ) 2. 层见错出(同 ) 3.缙绅(缙,同 ) 4.臣死有余僇(同 ) 5.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 ) 6.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具,通 。) 三、 偏义复词 1. 不复顾利害(偏指 ) 2. 死生,昼夜事也(偏指 ) 四、解释古今异义 1.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2.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3.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4. 以至于永嘉 5. 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 6. 都督诸路军马 7.初至北营,抗辞慷慨 8.上下颇惊动 9.予之及于死者 10.不复顾利害 11.死生,昼夜事也 12.国事遂不可收拾 13.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 14.予虽浩然无所愧怍 15.为巡船所物色 16.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17.从王于师,以为前驱 18.几彷徨死 五、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北虽貌敬(貌: ) 予分当引决(分: ) 草行露宿(草: 。露: 。)日与北骑相出没(日: ) 2.名词作动词

白莽作《孩儿塔》序

课题白莽作《孩儿塔》序 教学 目标 1.品味文章的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炽热、深沉的情感; 2.理解白莽诗作问世的重要意义; 3.了解“序”的一般写法,了解整句散句特点,体会二者结合的效果。 教材 说明本文虽为序,但没有就诗论诗,而是以深沉强烈的情感,对诗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因此,在了解序言基础上特点的基础上,理解作者选择这一评价角度的意图,成为理解文意,理解情感的关键。文中或叙或议,或抒情或描写,因此品味关键语句的内涵,能帮助学生走近鲁迅,读懂鲁迅。 教材 分析重点理解关键语句“这就使我更加惆怅”在文章中的统领作用,体会作者流露在文章字里行间的情感。 难点 1.理解作者为何高度评价诗作出版的意义。 2.体会整散句结合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 1 一.导入:高一的时候,我们学过了鲁迅的文章《为了忘却的纪念》,文章是为了纪念被敌人迫害的五位“左联”,其中作者回忆自己与白莽(殷夫)、柔石在文学事业与生活上的多次交往和感触,特别记叙了他们被捕后的狱中生活以及遇害的情景,既深情地颂扬了革命青年的革命精神与人品,又有力地控诉了反动派屠杀人民的罪行,同时还抒发了作者怀念烈士、憎爱分明、坚信革命一定胜利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学习鲁迅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白莽作孩儿塔序》。 二.解题:关于白莽关于序 1.序:序,也叫序文、序言、前言。一般写在正文之前的文章,有的作者自己写的(自序),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他序),多介绍或评论本书内容。本文即鲁迅为白莽诗作的《孩儿塔》的序文。《白莽作〈孩儿塔〉序》是是鲁迅为白莽的诗集《孩儿塔》所作的一篇序。 三.文章分析 (一)读第一段并分析 1、这段中集中表现作者感情的词语是什么?什么意思? 明确:伤感、失意。 并板书:“更加惆怅” 2、作者因何而“惆怅”? 明确:料峭春寒的清冷、雨夜独坐的凄凉 明确:插补潜在的两点内因:重病缠身(肺结核病重,只有38公斤,最后的春天)、民族危亡(时值卢沟桥事变爆发前一个春天,日本侵华的阴云密布神州上空,而当局却正忙着“攘外必先安内”,对共产党进行军事和文化的围剿。“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自然要“惆怅”。)3、因何“更加”惆怅? 明确:远道来信的重托。 4、追问过渡:来信要我给白莽的遗诗写序为什么会使我“更加惆怅”呢? 请同学依次朗诵二到三段,大家边听边寻找具体原因。 (二)读第二段并分析 1、这个自然节写的是什么内容? 明确:回忆白莽

《指南录后序》文言基础知识整理

《指南录后序》文言基础知识整理 1.字词解析 ①注意释义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除:授官。意思是除去旧职,授予新职。) 都督诸路军马(都督:统率。路:宋代地方行政区域名称,大致相当于今现在的“省”)士萃(cuì)于左丞相府(萃:聚集) 觇(chān) (窥视) 北亦未敢遽(jù)轻吾国(遽:匆忙,马上) 吕师孟构恶(è)于前(恶:坏事。构恶:做坏事。) 境界危恶(è)(恶:困难。) 予羁(jī)縻(mí)不得还(羁、縻:都有束住、系住的意思,文中是被拘留的意思。)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yì)北(诣:到……去。) 天高地迥(jiǒng)(迥:远) 避渚(zhǔ)洲(渚:水中小块陆地。洲:水中陆地,比渚大。) 诋(dǐ)大酋当死(诋:斥骂。) 几自刭(jǐng)死(刭:用刀割颈。) 阃(kǔn)(本意门槛,这里借指守边关的将领) 殆例送死(殆:几乎,差不多。例:类,列,引申为等同、等于。) ②通假字 缙绅(缙,通“搢”。插)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陵,同“凌”。欺侮) 层见错出(见,通“现”。出现) 臣死有余僇(僇,通“戮”。罪) 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具,通“俱”,详细) ③词性活用 A.名词作状语 北虽貌敬(貌:表面上)予分当引决(分:按本份) 草行露宿(草:在荒野里。露:在露天下。)日与北骑相出没(日:每天) B.名词作动词 道海安、如皋(道:取道)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前:走上前)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序,为……作序) C动词作名词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巡徼:巡徼的人) D形容词作动词 北亦未敢遽轻吾国(轻:轻视) ④一词多义 [间] A名词jiān 扁鹊立有间(顷刻,一会儿《扁鹊见蔡桓公》)出没于长淮间(之间) 奉命于危难之间(期间) B名词jiàn 得间奔真卅(机会)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缝隙《庖丁解牛》) C动词jiàn

白莽作孩儿塔序练习

白莽作孩儿塔序练习 1、作者第一节说“惆怅”,请问作者因何惆怅和更加惆怅? 2、作者误引自己曾写的一篇文章题目(《为忘却的纪念》),原题应是。 3、第二节作者回忆白莽,采用了和的描写手法,表现了白莽的性格,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4、“我的记忆上,早又蒙上许多新鲜的血迹’”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格?含义是什么? 5、作者说自己“不懂诗”,真的不懂吗?为什么要这样说? 6、对于白莽的诗“我一句也不说——因为我不能”,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可是实际说了吗?说了什么? 7、第四段说“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其中“比方”是什么意思? 8、本文语言含蓄而深沉与其使用比喻象征手法有关,请举例作简要说明。 9、说说第四段各个喻体的含义。 答案: 1、作者惆怅的原因是:时局动荡,身患疾病,加之春雨绵绵,感时伤怀。“更加惆怅”的原因是:提及亡友白莽,自己不懂诗。 2、为了忘却的纪念 3、外貌和情态;乐观爽朗;对白莽深深的怀念 4、借代;含义是许多和白莽一样的革命者又被反动派杀害了。 5、不是。这样说表明作者对当时的一般诗人所写的“圆熟简练,静穆幽远”的所谓“新诗”的不认同;当然也表现了作者的谦逊。 6、因为当时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使作者不能尽情评价白莽的革命诗篇。实际上说了。在下文用了一组排比句对白莽的诗即将产生革命效果表达了由衷的赞赏。 7、“比方”这里是“比较”(或“同日而语”、“相提并论”)的意思。 8、如文章开始写道:“春天去了一大半了,还是冷;加上整天的下雨,淅淅沥沥,深夜独坐,听得令人有些凄凉……”这既是写自然气候,更是写一种令人窒息难忍的政治气候。这里就用了象征的手法。还比如:第四段,“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这一组排比句同时又是比喻句,既非常生动形象地揭示了白莽诗歌呼唤光明鞭挞黑暗的巨大作用,又充分表达了作者对革命者无限崇敬赞赏的激情。(只要举出一例就行) 9、微光:比喻白莽的诗给广大民众带来冲破黎明前黑暗的光亮。响箭:白莽的诗吹响了战斗的号角,具有鼓动性。萌芽:白莽的诗比喻在冰冷的世界中透露出春天的信息,给人带来了希望。第一步:是赞美革命者的勇敢和开拓精神。爱的大纛:表现了对革命者无限的爱,激励人们团结战斗彻底打碎旧世界。憎的丰碑:他的诗记载了敌人的罪恶,记录了人民对反对派的憎恨好像铭刻的碑文。别一世界:指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阵营。

《指南录后序》知识梳理

指南录后序 一、文学常识 1、文天祥,南宋(代)文学家,号文山,吉州吉水(地方)人。 2、《指南录》,是文天祥的诗集。"指南",意为向着南方,出自他的诗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比喻象磁针那样永远指向南方,绝不改变,表达了对祖国、对民族的耿耿忠心的思想感情。 3、序,一般写在著作正文之前,写在正文之后的叫跋。 一、字音 1、缙绅jìn shēn纾祸shū觇视chān荟萃cuì翌日yì 羁縻jīmí分当引决 fèn 号呼靡及 mǐ渚洲 zhǔ 诋大酋 dǐqiú自刭 jǐng 巡徼jiào愧怍zu? 得间奔真州jiàn 二、通假字 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具,通“俱”。全,都,作副词。) 层见错出(见,通“现”。) 道中手自钞录(钞,通“抄”) 缙绅(缙,通“搢”。插)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陵,同“凌”。欺侮) 臣死有余僇(僇,通“戮”。罪) 三、古今异义词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古:没有依托。今:单调,没有价值。) 以至于永嘉(古:到达。今:表示退一步的副词。)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古:十分激烈。今:大方。) 为巡船所物色(古:搜寻。今: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 几彷徨死(古:走投无路。今:犹豫不定,不知往哪里去好。)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古:出使一次。今:一群人)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可以:这里是两个词“可以”和“凭借”。 口舌:这里指“言语,言辞”。) 四、重点实词 1、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 ..诸路军马。任命官职统率,名作动 2、时北兵已迫.修门外逼近 3、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集、聚集 4、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恰巧碰上 5、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察看 6、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授与官职凭借……身份 7、北亦未敢遽轻 ..吾国。立即轻视 8、予羁縻 ..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被拘留 9、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 估计走上前,动词列举个人的安危 10、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到……去

指南录后序 整理 教师版

《指南录后序》知识整理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具,通“俱”。全,都,作副词。) 层见错出(见,通“现”。) 道中手自钞录(钞,通“抄”) 缙绅(缙,通“搢”。插)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陵,同“凌”。欺侮) 臣死有余僇(僇,通“戮”。罪) 2.词类活用 A.名词作状语 北虽貌敬(貌:表面上) 予分当引决(分:按职份) 草行露宿(草:在荒野里。露:在露天下。) 日与北骑相出没(日:每天) B.名词作动词 道海安、如皋(道:取道,经由)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前:走上前)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作动,为…作序) 名曰《指南录》(名作动,取名) C.形作动 北亦未敢遽轻吾国(,轻视,小瞧) 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思念,同情) 3.古今异义词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古:没有依托。今:单调,没有价值。) 以至于永嘉(古:到达。今:表示退一步的副词。)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古:十分激烈。今:大方。) 为巡船所物色(古:搜寻。今: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 几彷徨死(古:走投无路。今:犹豫不定,不知往哪里去好。)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古:出使一次。今:一群人)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可以:这里是两个词“可以”和“凭借”。口舌:这里指“言语,言辞”。) 4.一词多义 间得间奔真州(机会)出没于长淮间(之间) 道芷阳间行(小路)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 度予自度不得脱(动词,估计) 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名词,考虑) 殆殆例送死(接近于) 以父母之遗体行殆(危险,这儿用作名词,危险的事) 当北邀当国者相见(动词,掌管) 诋大酋当死(副词,应当) 二、文言虚词

1.以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用 以资政殿学士行凭…身份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用,率领 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凭…身份 然而隐忍以行相当于“而”,表修饰 昔人云:“将以有为也。”凭 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把 约以连兵大举用,拿 展转四明…,以至于永嘉从而 挟匕首以备不测来 至通州,几以不纳死因为 以小舟涉鲸波出用,乘 间以诗记所遭用 以父母之遗体行殆用,拿 死犹为厉鬼以击贼来 从王于师,以为前驱把 2.而 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来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因而 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然而,却 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第一个“而”,就;第二个“而”,然而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就,那么 3.于 萃于左丞相府在 从王于师到 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在 将藏之于家在 将请罪于君,君不许向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在 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在 4.之 而死固付之度外矣代词,死 维扬帅下逐客之令的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为 将以有为也作为 为巡船所物色被 而幸生也何为为了 所求乎为臣做 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作为

《指南录后序》知识梳理

指南录后序 一、字音 1、缙绅jìn shēn纾祸shū觇视chān荟萃cuì翌日yì 羁縻jīmí分当引决 fèn 号呼靡及 mǐ渚洲 zhǔ 诋大酋 dǐqiú自刭 jǐng 巡徼jiào愧怍zu? 得间奔真州jiàn 二、通假字 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具,通“俱”。全,都,作副词。) 层见错出(见,通“现”。) 道中手自钞录(钞,通“抄”) 缙绅(缙,通“搢”。插)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陵,同“凌”。欺侮) 臣死有余僇(僇,通“戮”。罪) 三、古今异义词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古:没有依托。今:单调,没有价值。) 以至于永嘉(古:到达。今:表示退一步的副词。)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古:十分激烈。今:大方。) 为巡船所物色(古:搜寻。今: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 几彷徨死(古:走投无路。今:犹豫不定,不知往哪里去好。)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古:出使一次。今:一群人)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可以:这里是两个词“可以”和“凭借”。 口舌:这里指“言语,言辞”。) 四、重点实词 1、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 ..诸路军马。任命官职统率,名作动 2、时北兵已迫.修门外逼近 3、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集、聚集 4、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恰巧碰上 5、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察看 6、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授与官职凭借……身份 7、北亦未敢遽轻 ..吾国。立即轻视 8、予羁縻 ..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被拘留 9、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 估计走上前,动词列举个人的安危 10、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到……去 11、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罪状 12、中兴机会,庶几 ..在此。差不多 13、已而 ..得舟不久 14、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 ...永嘉。最后到达 15、诋.大酋当死骂

指南录后序知识详细整理

指南录后序知识详细整 理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指南录后序》重点词汇整理 一、字词解析 ①注意释义 士萃(cuì)于左丞相府(萃:聚集) 北亦未敢遽(jù)轻吾国(遽:匆忙,马上) 吕师孟构恶(è)于前(坏事。构恶:做坏事。) 予羁(jī)縻(mí)不得还(羁、縻:都有束住、系住的意思,文中是被拘留的意思。) 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yì)北(诣:到……去。) 天高地迥(jiǒng)(迥:远) 避渚(zhǔ)洲(渚:水中小块陆地。洲:水中陆地,比渚大。) 诋(dǐ)大酋当死(诋:斥骂。) 境界危恶(è)(恶:困难。) 轻:轻视。 慷慨,意气激昂。羁縻:束缚,这里是软禁、扣留的意思。 度:估量 前:向前。 直:直接,径直。 诟:耻辱,怒骂。当时元军统帅为伯颜,据《指南录》载:本来说定事完后便让文天祥回去,但元军却把贾余庆等放回,扣留了文天祥。 数:列举罪状。 貌:表面 ②通假字 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具,通“俱”。全,都,作副词。) 层见错出(见,通“现”。) 道中手自钞录(钞,通“抄”) 缙绅(缙,通“搢”。插)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陵,同“凌”。欺侮) 臣死有余戮(戮,通“戮”。罪) ③词性活用 A.名词作状语 北虽貌敬(貌:表面上) 予分当引决(分:按名份) 草行露宿(草:在荒野里。露:在露天下。) 日与北骑相出没(日:每天) B.名词作动词 道海安、如皋(道:取道)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前:走上前)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下:下达)

动——名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④一词多义 [间] A名词jiān 得间奔真卅(机会)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缝隙《庖丁解牛》) 扁鹊立有间(一会儿《扁鹊见蔡桓公》) 出没于长淮间(之间) 道芷阳间行(小路) B动词jiàn 中间崩倒之声(夹杂《口技》)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曹刿论战》) C量词jiān 安得广夏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D副词jiàn 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 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悄悄地,秘密地《陈涉世家》) [靡] A动词mǐ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倒下《曹刿论战》) 相如传目叱之,左右皆靡(后退《廉颇蔺相如列传》) B动词mí 徒靡弹药,无益吾事(浪费《冯婉贞》) C形容词mǐ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奢侈《训俭示康》) D副词mǐ 天高地迥,号呼靡及(无,不。靡及:达不到) [如] A动词 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往……去,到……去) 劳苦功高如此(像《鸿门宴》) 固不如也(比得上《鸿门宴》)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唯恐,就怕《鸿门宴》) B介词 绝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按照《狱中杂记》) 其如土石何(“如……何?”固定句式,“把……怎么样”《愚公移山》)⑤古今异义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古:没有依托。今:单调,没有价值。) 以至于永嘉(古:到达。今:表示退一步的副词。)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古:十分激烈。今:大方。) 为巡船所物色(古:搜寻。今: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

白莽作练习

白莽作《孩儿塔》序阅读练习 1、第四段说“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其中“比方”是什么意思?“别一世界”是怎样的世界? ①“比方” ②“别一世界” 2、“我的记忆上,早又蒙上许多新鲜的血迹’”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格?含义是什么? 答: 3、怎样理解第3自然段中:我所惆怅的是我简直不懂诗,……。现在,对于他的诗,我一句也不说——因为我不能,请回答下面问题。 ①作者说自己“不懂诗”,真的不懂吗?为什么要这样说? ②对于白莽的诗“我一句也不说——因为我不能”,可是实际说了吗?说了什么? 4、本文语言含蓄而深沉与其使用比喻象征手法有关,请举例作简要说明。 1、第四段说“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其中“比方”是什么意思?“别一世界”是怎样的世界(提示:可以用《灯下漫笔》中的词语回答)?(4分) ①“比方”这里是“比较”(或“同日而语”、“相提并论”)的意思。 ②“别一世界”是指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也就是《灯下漫笔》说的“第三样的时代”) 2、“我的记忆上,早又蒙上许多新鲜的血迹’”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格?含义是什么?(4分)答:借代;含义是许多和白莽一样的革命者又被反动派杀害了。 3、怎样理解第3自然段加横线的句子,请回答下面问题。(6分) ①作者说自己“不懂诗”,真的不懂吗?为什么要这样说? 答:不是。这样说表明作者对当时的一般诗人所写的充满罗曼蒂克激情的所谓“新诗”的不认同;当然也表现了作者的谦逊。 ②对于白莽的诗“我一句也不说——因为我不能”,可是实际说了吗?说了什么? 答:说了。在下文就用了一组排比句对白莽的诗即将产生革命效果表达了由衷的赞赏。4、本文语言含蓄而深沉与其使用比喻象征手法有关,请举例作简要说明。(4分) 答:如文章开始写道:“春天去了一大半了,还是冷;加上整天的下雨,淅淅沥沥,深夜独坐,听得令人有些凄凉……”这既是写自然气候,更是写一种令人窒息难忍的政治气候。这里就用了象征的手法。还比如:第四段,“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这一组排比句同时又是比喻句,既非常生动形象地揭示了白莽诗歌呼唤光明鞭挞黑暗的巨大作用,又充分表达了作者对革命者无限崇敬赞赏的激情。

《指南录后序》文言基础知识整理知识分享

《指南录后序》文言基础知识整理

《指南录后序》文言基础知识整理 1.字词解析 ①注意释义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除:授官。意思是除去旧职,授予新职。) 都督诸路军马(都督:统率。路:宋代地方行政区域名称,大致相当于今现在的“省”) 士萃(cuì)于左丞相府(萃:聚集) 觇(chān) (窥视) 北亦未敢遽(jù)轻吾国(遽:匆忙,马上) 吕师孟构恶(è)于前(恶:坏事。构恶:做坏事。) 境界危恶(è)(恶:困难。) 予羁(jī)縻(mí)不得还(羁、縻:都有束住、系住的意思,文中是被拘留的意思。) 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yì)北(诣:到……去。) 天高地迥(jiǒng)(迥:远) 避渚(zhǔ)洲(渚:水中小块陆地。洲:水中陆地,比渚大。) 诋(dǐ)大酋当死(诋:斥骂。) 几自刭(jǐng)死(刭:用刀割颈。) 阃(kǔn)(本意门槛,这里借指守边关的将领) 殆例送死(殆:几乎,差不多。例:类,列,引申为等同、等于。) ②通假字 缙绅(缙,通“搢”。插)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陵,同“凌”。欺侮) 层见错出(见,通“现”。出现) 臣死有余僇(僇,通“戮”。罪) 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具,通“俱”,详细) ③词性活用 A.名词作状语 北虽貌敬(貌:表面上)予分当引决(分:按本份) 草行露宿(草:在荒野里。露:在露天下。)日与北骑相出没(日:每天) B.名词作动词 道海安、如皋(道:取道)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前:走上前)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序,为……作序) C动词作名词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巡徼:巡徼的人) D形容词作动词 北亦未敢遽轻吾国(轻:轻视) ④一词多义 [间] A名词jiān 扁鹊立有间(顷刻,一会儿《扁鹊见蔡桓公》)出没于长淮间(之间)

指南录后序 知识详细整理

《指南錄后序》重點詞匯整理 一、字詞解析 ①注意釋義 士萃(cuì)于左丞相府(萃:聚集) 北亦未敢遽(jù)輕吾國(遽:匆忙,馬上) 呂師孟構惡(è)于前(壞事。構惡:做壞事。) 予羈(jī)縻(mí)不得還(羈、縻:都有束住、系住的意思,文中是被拘留的意思。) 賈余慶等以祈請使詣(yì)北(詣:到……去。) 天高地迥(jiǒng)(迥:遠) 避渚(zhǔ)洲(渚:水中小塊陸地。洲:水中陸地,比渚大。) 詆(dǐ)大酋當死(詆:斥罵。) 境界危惡(è)(惡:困難。) 輕:輕視。 慷慨,意氣激昂。羈縻:束縛,這里是軟禁、扣留的意思。 度:估量 前:向前。 直:直接,徑直。 GAGGAGAGGAFFFFAFAF

詬:恥辱,怒罵。當時元軍統帥為伯顏,據《指南錄》載:本來說定事完后便讓文天祥回去,但元軍卻把賈余慶 等放回,扣留了文天祥。 數:列舉罪狀。 貌:表面 ②通假字 具以北虛實告東西二閫(具,通“俱”。全,都,作副詞。)層見錯出(見,通“現”。) 道中手自鈔錄(鈔,通“抄”) 縉紳(縉,通“搢”。插) 賈家莊幾為巡徼所陵迫死(陵,同“凌”。欺侮) 臣死有余僇(僇,通“戮”。罪) ③詞性活用 A.名詞作狀語 北雖貌敬(貌:表面上) 予分當引決(分:按名份) 草行露宿(草:在荒野里。露:在露天下。) 日與北騎相出沒(日:每天) B.名詞作動詞 道海安、如皋(道:取道) GAGGAGAGGAFFFFAFAF

則直前詬虜帥失信(前:走上前)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名曰《指南錄》。 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下:下达) 动——名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④一词多义 [间] A名词jiān 得间奔真卅(机会)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缝隙《庖丁解牛》) 扁鹊立有间(一会儿《扁鹊见蔡桓公》) 出没于长淮间(之间) 道芷阳间行(小路) B动词jiàn 中间崩倒之声(夹杂《口技》)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曹刿论战》) C量词jiān 安得广夏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D副词jiàn 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 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悄悄地,秘密地《陈涉世家》) GAGGAGAGGAFFFFAFAF

指南录后序+文言文知识

《指南录后序》文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具,通“俱”。全,都,作副词。) 2) 层见错出(见,通“现”。) 3) 缙绅(缙,通“搢”。插) 4)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陵,同“凌”。欺侮) 5) 臣死有余僇(僇,通“戮”。罪) 二、古今异义 1)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无聊古:没有依托。今:单调,没有价值。) 2) 以至于永嘉(至于古:到达。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3)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慷慨古:十分激烈。今:大方。) 4) 为巡船所物色(物色古:搜寻。今: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 5) 几彷徨死(彷徨古:走投无路。今:犹豫不定,不知往哪里去好。) 6) 国事遂不可收拾(收拾古:挽回今:整理) 7) 不复顾利害(复古:再今:重复利害古:个人安危今:利益安危) 8) 以父母之遗体行殆(遗古:赐予自己的身体今:尸体) 9)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行为古:行动。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10)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可以古:可以用。今:表示可能或能够。) 三、词类活用 A.名词作状语: 北虽貌敬(貌:表面上) 予分当引决(分:按职份) 草行露宿(草:在荒草间。露:在露天下。) 日与北骑相出没(日:每天) 道中手自抄录(手:亲手) B.名词作动词 道海安、如皋(道:取道)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前:走上前)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序,为……作序) 名曰《指南录》(名:命名) C动词作名词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巡徼:巡徼的人) D形容词作动词 北亦未敢遽轻吾国(轻:轻视) E形容词作名词 争曲直,理当死。(曲直:是非)

四、重点实词 1.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 2.时北兵以迫修门外( ) 3.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 4.莫知计所出( ) 5.会使辙交驰( ) 6.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 7. 予分当引决( ) 8.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 9.予更欲一觇北( ;) 10.于是辞相印不拜( ) 11.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 12.吕师孟构恶于前( ) 13.予羁縻不得还( ) 14.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 15.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 16. 予自度不得脱(估计) 17. 以祈请使诣北(到,往) 18.得间奔真州( ) 19.而不在使者之目( ) 20.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 21. 进退不由,殆例送死( ) 22.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 23.天高地迥( ) 24.诋大酋当死( ) 25.质明,避哨竹林中( ) 26..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 ) 27.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 ) 28.至海陵,如高沙( ) 29.非人世所堪( ) 30.间以诗记所遭( ) 31.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 32.使旦夕得正丘首( ) 33.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 34.死而后已( ) 35.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 36.诚不自意返吾衣冠( ) 37.境界危恶(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