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师谏太宗十思疏

教师谏太宗十思疏

教师谏太宗十思疏
教师谏太宗十思疏

《谏太宗十思疏》《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翻译与默写

一、重点句子翻译

1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译文:所有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无不是在深深的忧患中就能治道显著,而一旦功业建成就德性衰减,开头作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却很少。

2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译文:在深重的忧虑中,一定会竭尽诚心对待臣民,已经成功了,就放纵自己的情感来轻视他人。

3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译文:竭尽诚心,就会使敌对的势力和自己联合成为一个整体;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人。

4.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译文:虽然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吓唬他们,结果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怀念仁德,表面上恭顺可是内心不服。

5.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译文: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是老百姓;(老百姓和皇帝的关系,就象水和船一样),水能载船也能够颠覆船,这是应该深切警惕的。

6.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译文:想到地位高高在上而且充满危机,就要不忘谦虚加强道德修养;害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江海处在百川的下面;

7.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译文:担心自己松懈懒惰时,就要想到自始至终都要谨慎;怕自己被蒙蔽,就要想到虚心接受下面的意见

8.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译文: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而采纳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力量,仁爱的人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人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

9.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译文:为何一定要劳神费思,代替下臣行使职事,劳损耳目,违背无为而治的道理呢?

10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译文:水源不深却希望水流得长远,根不牢固却要求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使国家安定,我虽然十分愚笨,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着帝王的大权重任,处于天地间至尊的地位,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到危难,戒除奢侈而厉行节俭,这也就像砍断树根却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泉源却希望流水长远一样啊!

1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译文:想(把和氏璧)给秦国,又担心得不到秦国的城池,白白地被欺骗。

12.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文:计策没有拿定,寻找能够出使并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13.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译文:现在您竟然要从赵国逃往燕国,燕国害怕赵国,那形势一定不敢收留您,却会把您捆起来送回赵国。

14.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文:权衡这两个计策,宁愿答应(秦国的请求)使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15.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译文:大王您在普通宫殿接见我们,礼节非常傲慢,得到和氏璧传给姬妾(看),并且给身边的人把玩。

16.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译文:就派他的随从换上粗布便服,怀里藏着和氏璧,抄小路逃走,把和氏璧送回赵国。

17.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译文:秦国从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个国君,从来没有信守盟约的。

18.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译文:我实在怕受大王的欺骗而辜负了赵王。

19.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

译文:估计路上、会见的礼节完毕和回来(的时间),不会超过三十天。

20.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

译文:于是相如上前进献盆缻,趁势跪下请求秦王(演奏缶)

21.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译文:(秦王)侍从要杀相如,相如瞪大两眼呵斥他们,他们吓得退下。

22.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译文:况且一个平常人对此感到羞愧,更何况对于身为将相的您呢!我们实在不中用,请让我们告辞回家吧。

2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译文: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哪个厉害?”回答说:“自然不如(秦王厉害)。

24.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译文:只是我想,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发兵攻打我们赵国,只因为有我们两人在。

25.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我这个粗鄙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啊!

26.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译文:财物一点都没有拿,妇女一个也没有亲近,这(表现)他的志向不小。

27.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译文:项伯就连夜骑马赶到刘邦军中,私下会见了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张良)

28.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译文: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国所有的地盘都可以由你称王了

29.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译文:你替我(把他)请进来,我得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待他

30.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之所以派遣将领(率领军队)去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别的诸侯的进入和意外变故

3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译:希望你把我不敢忘恩负义的情形详细地告诉项王

3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译文:明天你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谢罪

33.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译:范增多次对项羽使眼色,多次拿起佩带的玉玦示意项羽,项羽默然没有反应。

34.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译:请求舞剑助兴,顺便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不这样,你们都将被他俘虏!

35.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译: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像鸟的翅膀一样掩护刘邦,项庄(最终)得不到(机会)刺杀(刘邦)。

36.“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译文:做大事情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不必讲究小的谦让。

37.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译文:现在人家正是切菜用的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要告辞干什么呢?

二、默写

1、臣闻求木之长者,;,;______ ,必积其德义。

2、君人者,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将有作,____________ ;念高危,__________ ;惧满溢,__________ ;乐盘游,__________ ;

忧懈怠,__________ ;虑壅蔽,__________ ;想谗邪,__________ ;恩所加,__________ ;罚所及,__________ 。

3、总此十思,______ ,简能而任之,________,则智者尽其谋,______ ,

仁者播其惠,______ ;______ ,______ ,可以尽豫游之乐,________,________,不言而化。(《谏太宗十思疏》)

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________ 。……__________,况于将相乎!

5、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________,______ ,______ 。吾所以为此者,

______________ 。(《廉颇蔺相如列传》)

6、吾入关,____________ ,藉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成语:秋毫无犯)

7、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8、__________,未有封候之赏,而听细说……(成语:劳苦功高)

9、大行不顾细谨,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何辞为。

10、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斯亦伐根以求木__________________。

11.竭诚则吴越为一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怨不在大,可畏唯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源不深而望流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14、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优而道著,功成而德衰,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优秀教案设计附课内练习

谏太宗十思疏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 2.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 3.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 4.背诵全文。 教学重难点: 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 教学方法: 文本研读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 ,逆“圣听” ,需要大勇与大智。多少忠臣义士,尽忠讲谏,结果 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的故事,千古流传。但是,唐代著名谏官魏征进谏唐太宗,却 大多被采纳,不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还经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扬。魏征写了《谏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 太宗非常赞赏,亲手写诏书嘉许魏征,并放置案头,以资警惕。 b5E2RGbCAP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他是怎么写这篇文章的。 二.解题 1、历史背景:这是贞观十一年(公元 637 年)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章。唐太宗初年励精图治,颇称英 明。后来却追求珍宝异物,兴建宫殿园囿,魏征就不断用前代兴亡的历史教训来提醒他。这一个魏征连上 四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文章写得语重心长,剀切深厚。全文围绕“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主旨, 规劝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终,虚心纳下,赏罚公正;用人时要知人善任,简能择善;生活上要崇尚节 俭,不轻用民力。这些主张虽以巩固李唐王朝为出发点,但客观上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有利于初唐的强 盛。本文以“思”为线索,将所要论述的问题联缀成文,文理清晰,结构缜密。并运用比喻、排比和对仗 的修辞手法,说理透彻,音韵铿锵,气势充沛,是一篇很好的论说文。 p1EanqFDPw 2、谏:规劝、劝戒; 疏:封建时代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 3、作者介绍:魏征(580—643) ,字玄成,巨鹿曲城人,后迁居相州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 。他是唐 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隋朝末年,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后参加李密的反隋起义军。李 密失败后,他降唐,辅佐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拜谏议大夫 作。书成,拜迁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魏征先后上书二百多事,大多被唐太宗采纳。 DXDiTa9E3d 三.研习课文一、二段 朗读指导: 第一次,试读,正音。边读边正音。已经认识的字词不但要读准声调,还要读清平舌与翘舌、前鼻音与后 鼻音,以读出汉语的美感来。陌生的字词则边读边看注释或查阅词典。 RTCrpUDGiT 第二次,粗读,正义。边读边看注释,以粗知句义;同时边读边揣摩句内停顿,如:臣闻\求木之长 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5PCzVD7HxA 第三次,连读,整体把握文章。连读时要流畅,语音准确,停顿正确,并且读出感情。通过连读可知 全文先运用比喻和比喻,后引出“十思”的具体内容,点明其重要意义。 jLBHrnAILg 第四次,细读,理清各层大意,把握全文思路。通过细读可知,文章第1段通过比喻引出道理:积累 道 义是治国之本;第2段通过对比说明竭诚待人(特别是待百姓)的重要性;第3段水到渠成地引出“十 思”及意义。 xHAQX74J0X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及答案(20200522202733)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及答案 1.下列加子翻译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帝王位高权重,处者天地间重大的地位。 B.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历代帝王,接受上天使命,刚开始人才兴旺,到后来却成了孤家寡人。 C.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竭尽诚心,就能联合敌对的势力;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生人。 D.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虽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激,表面上恭顺但内心并不服气。 ------------------------------------------------------------------------ 2.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提出了全文要阐明的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主旨。 B.第一段用了两个比喻,先从正面喻证治国必积德,再从反面说明德不厚国不可长治久安。 C.第二段以历代帝王为例说明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的道理。(这并不是作者要说明的观点) D.第二段指出了历代帝王不能善始善终的根本原因是忽视了人民的力量。 --------------------------------------------------------------------------------------3.解释下面的句子中的“以”。 (1)戒奢以俭(1)动词,用 (2)斯亦伐根以求木茂(2)连词,目的关系,来 (3)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3)连词,修饰关系。“竭诚”是“待下”的方式。 (4)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4)介词,用 (5)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5)并列连词,来 (6)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6)并列连词,来 (7)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7)并列连词,来 (8)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8)因为 (9)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9)以致 (10)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10)认为 (11)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11)凭 (12)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12)按照 --------------------------------------------------------------------------------------4.文章的第二段可以分为几层?请简要说明。 答:分为三层。(1)总结历史经验,表明自己的担忧不是“杞人忧天”。 (2)创业艰难,易得人心;守成容易“傲物”,使人离心离德。 (3)人民的力量是可怕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所以不能懈怠。 --------------------------------------------------------------------------------------5.本文主要采取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答: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先正面论述“固本”才能“木长”,“浚源”才能“流长”, “德厚”才能“国安”;再从反面论述,反之,国不能安。 --------------------------------------------------------------------------------------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

谏太宗十思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辨析“安、信、求、治”等多义词的词义;积累文言虚词“以、哉、所”的用法;区别文中“根本、以为、虚心、纵情”等古今异义词的含义。 2.领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的道理及“十思”的积极意义。 3.学习本文多用比喻说理的手法,体会对偶句、排比句的风格特征。 能力目标 1.掌握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高超的劝谏艺术,不断提高学生的说话技艺。 2.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德育目标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虚怀若谷,虚心纳他人建议;勤俭简朴,继承优良传统。 ●教学重点 1.掌握“浚、殷、冲、牧、壅、谬、董、振”等文言词的义项。 2.理清思路,理解“十思”内容及其意义。 3.学习文章用比喻说理,生动形象的特点,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整齐而富于变化的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 1.文章第三段的内容理解。 2.引导学生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在反复朗读中,理解句意,体味语气,加强记诵) 2.问答法(如对文章第1~2段浅显内容的分析理解) 3.讨论法(如对文章第3段较深难内容的分析理解) 4.探究拓展法(课内适当穿插一些文句训练,拓展学生思维) ●教具准备 录音机及课文朗诵带;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因为忠臣批“龙鳞”,逆“圣听”讽谏帝王确为不易之事。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就是千古明证与教训。然而,唐代谏臣魏征一生上疏言事二百多次,非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相反却得到了唐太宗的称赞“诚极忠款,言穷切至”,并说“公之所谏,朕闻过矣。当置之几案,事等弦韦”。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在千古传诵的《谏太宗十思疏》中找找答案吧! 二、解题 1.文体简介 疏,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述自己意见的一种文体。如西汉晁错写给汉文帝的《论贵粟疏》。 2.背景介绍

21《谏太宗十思疏》教案(最新)

谏太宗十思疏 教学目的: 1.掌握本文的主要观点和对比论证的方法 2.掌握“安”“信”“求”“治”等多义词的用法 3.掌握“以”“所”“哉”等虚词的用法 4.领会突出运用比喻、排比的方法,语言形象,说理有力的特点 5.背诵课文,了解作家作品 教学重点: 掌握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掌握本文的主要观点 教学难点: 对比和比喻论证的方法;排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串讲—诵读—练习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解题;介绍作家作品;写作背景;分析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解题、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1.解题: 谏—劝谏;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十思—是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疏—奏疏,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 2.作者与作品: 魏征(繁写体为“徵”),字玄成,唐朝下曲阳人。隋末,因避乱而出家做道士,后参加李密反隋的起义军,李密失败后降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人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谥文贞。 唐太宗曾赐手诏,赞魏征道:“昔晋武帝灭吴之后,志意骄怠,何曾(人名)位极台司,不能直谏,乃私语于孙,自矜明智,此不忠之大者也。得公之谏,朕知过矣。当置之几案,以比弦韦(自警)。”魏征死后,太宗又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魏征从政十六七年,上书言事二百多次,达十万言,起奏疏收在《魏郑公谏录》、《贞观政要》中。 3.写作背景: 隋朝在农民起义中覆灭,给唐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朝初年,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积极纳谏。太宗起初听不进魏征直谏,发誓要杀他,后来他悟出这是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便越听越爱听。这篇奏疏是魏征贞观十一年写各哦唐太宗的。当时,经过战争后的修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游玩,劳民伤财,就在魏征呈上此文的当年,太宗先下令修飞仙宫,后来又诏令修建老君庙、宣尼庙。二月巡游洛阳宫,六月巡游明德宫,十月猎于洛阳苑,十一月又巡游怀州,狩于济源,为此民怨沸腾。魏征“频上四疏,以陈得失”(此为第二疏),太宗猛醒,还写了《答魏征手诏》称赞他。 二.通读全文,初步预习。 1.下列加点字注音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臣闻求木之长(chang,生长)者 B 必浚(jun,疏通,深挖)其泉源 C 盖在殷(yin,深)优 D 虑壅(yong,堵塞) E 则思正身已黜(chu,罢免)恶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题

基础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填空: (1)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塞源而欲流长也。 (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___________________。 (3)忧懈怠,___________________;虑壅蔽,___________________; (4)总此十思,宏兹九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2.解释下面的句子中的“以”。 (1)戒奢以俭______________ (2)斯亦伐根以求木茂______________ (3)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______________ (4)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______________ (5)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______________ (6)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______________ (7)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______________ (8)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______________ (9)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____________ (10)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______________ (11)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______________ (12)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______________ 3.文章的第二段可以分为几层?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主要采取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简要说明作者理想的政治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中包含了许多成语,找出原句并写出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魏征“十思”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哪五个方面?(2)“十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3)“十思”的意义是什么?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这个比喻隐藏了本体,(1)请指出来。(2)这个比喻有什么含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练习 1.下列加粗词语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文言文整体阅读 谏太宗十思疏

文言文整体阅读:谏太宗十思疏课后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固其根本固:使……稳固 B.纵情以傲物纵情:尽情 C.永保无疆之休休:美 D.所宜深慎深慎:特别谨慎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情不胜其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人君当神器之重安步以当车 C.必积其德义积土成山 D.貌恭而不心服甲兵不劳而天下服 3.下列句子与“以其无礼于晋”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A.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B.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C.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D.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4.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提出了全文要阐明的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主旨。 B.第一段用了两个比喻,先从正面喻证治国必积德,再从反面说明德不厚国不可长治久安。C.第二段以历代帝王为例,说明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的道理。 D.第二段指出了历代帝王不能善始善终的根本原因是忽视了人民的力量。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题(学生用)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加强自身修养 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忠诚 C.宏兹九德,简能 ..而任之:选拔有才能的人 D.劳神苦思,代百司 ..之职役:老百姓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无以.怒而滥刑B.人君当神器之重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 C.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D.将有作,则.思知止而安人 山峦为晴雪所.洗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项王曰:“沛公安.在?” ②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③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④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4.阅读下面的片段,回答问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昔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臣闻.求木之长者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②善始者实.繁 ③振.之以威怒 ④塞源而欲流.长也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2)下列四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克终者盖.寡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则思知止以.安人 C.德不厚而.思国之安D.善始者.实繁 塞源而.欲流长也勇者.竭其力 (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帝王位高权重,处在天地间重大的地位。 B.凡昔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历代帝王,接受上天使命,刚开始人才兴旺,到后来却成了孤家寡人。 C.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竭尽诚心,就能联合敌对的势力;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生人。 D.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虽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激,表面上恭顺但内心并不

最新谏太宗十思疏练习及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及答案1.下列加子翻译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帝王位高权重,处者天地间重大的地位。 B.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历代帝王,接受上天使命,刚开始人才兴旺,到后来却成了孤家寡人。 C.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竭尽诚心,就能联合敌对的势力;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生人。 D.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虽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激,表面上恭顺但内心并不服气。 ------------------------------------------------------------------------ 2.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提出了全文要阐明的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主旨。 B.第一段用了两个比喻,先从正面喻证治国必积德,再从反面说明德不厚国不可长治久安。C.第二段以历代帝王为例说明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的道理。(这并不是作者要说明的观点) D.第二段指出了历代帝王不能善始善终的根本原因是忽视了人民的力量。 --------------------------------------------------------------------------------------3.解释下面的句子中的“以”。 (1)戒奢以俭(1)动词,用 (2)斯亦伐根以求木茂(2)连词,目的关系,来 (3)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3)连词,修饰关系。“竭诚”是“待下”的方式。 (4)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4)介词,用 (5)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5)并列连词,来 (6)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6)并列连词,来 (7)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7)并列连词,来 (8)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8)因为 (9)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9)以致 (10)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10)认为 (11)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11)凭 (12)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12)按照 --------------------------------------------------------------------------------------4.文章的第二段可以分为几层?请简要说明。 答:分为三层。(1)总结历史经验,表明自己的担忧不是“杞人忧天”。 (2)创业艰难,易得人心;守成容易“傲物”,使人离心离德。 (3)人民的力量是可怕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所以不能懈怠。 --------------------------------------------------------------------------------------5.本文主要采取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答: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先正面论述“固本”才能“木长”,“浚源”才能“流长”,“德厚”才能“国安”;再从反面论述,反之,国不能安。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最新整理《谏太宗十思疏》 教学设计

最新整理《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写于贞观十一年,劝谏唐太宗的上疏。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以下就是精心推荐《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本文先设喻明理,然后据事发挥,最后引发出主题的论证思路。 2.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3.掌握文中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句式特点。 4.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 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 2.作者的论证思路和理论结构。 教学难点: 1.字词及文言现象的把握。 2.“十思”的内容理解及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智与大勇。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千古流传。但是唐代却有一位著名的谏官,有胆有识,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他就是唐代著名的大臣——魏征。 魏征所处“贞观之治”时期,天下大治,而他却提出居安思危,足见其战略眼光。他死后,唐太宗亲写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魏征殁,吾失一镜矣。”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二、解题: 本文选自《旧唐书?魏征传》。谏,下级对上级的直言规劝。疏,奏章,封建

时代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三、阅读课文。 1.学生试读课文,边读边正音。陌生的字词边读边看注解或查阅古汉语字典。 2.教师提名学生朗读。 四、疏通字词。 1.通读全文,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掌握以下字词。 ①固:培土加固。根本:树的根②德义:德政与信义。 ③明哲:明哲的圣人。④不胜:不堪 ⑤景命:大命⑥殷忧:大忧 ⑦行路:路人⑧董:督责。 ⑨苟免:苟且免罪。⑩宜:应当。 ⑾高危:居高位的危险。谦冲:谦虚。自牧:自立调养。 ⑿简能:选拔人才。⒀垂拱:垂衣拱手。 2.粗知句义。 3.教师答疑。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二-五。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订正练习二-五。 2.难句的翻译。 教师可选择一些难句让学生翻译。 二、分析课文。 1.第1段 请一名学生口头分析本段内容,教师引导补充。 教师小结:第1段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为人君者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文章开篇连用两上比喻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来正面论证“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道理。接着,紧承上文,用一个排比句从反面申述不居安思危的危害。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

谏太宗十思疏 ●作业导航 1.背诵全文。 2.“根本”“纵情”等词的古今义。 3.积累“倍”“以”“所”等六个词语。 一、基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默写3分,共21分) 1.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魏郑公文集》。作者魏征,字玄成,巨鹿曲阳人。谥郑国公,以直言敢谏著称。 B.本文是魏征在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之一,阐述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等观点。 C.疏,原意为“分条陈述”。后指一种文体,给皇帝的奏议,也叫“条陈”。 D.魏征死后,唐太宗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 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B.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C.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D.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项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C.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D.惧满溢,则思江河下百川 4.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加粗字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A.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B.高山仰止,景行不止。 C.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D.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5.与“克终者盖寡”中“克”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克己复礼为仁 B.秦战未尝不克,攻未尝不取 C.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D.然性俭克,少恩情 6.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尔安敢轻吾射。 C.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D.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7.选出“所”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项() A.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B.渔人……为具言所闻。 C.赐我南都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 D.术(袁术)怒攻布(吕布),为布所破。 8.下列加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欲流之远者之:到 B.根不固而求木之长而:却 C.则思无以怒而滥刑以:凭借 D.而况于明哲乎于:比 9.下列对“十思”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作者提出,作为帝王,在他计划营造宫殿时,就要想到适可而止,以尽可能减轻百姓负担,使他们安居乐业。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案讲课教案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案 课前导学:《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太宗,即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的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十思”是奏章的主要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疏”即“奏疏”,是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 文学常识:魏征(公元580—643年)唐初政治家。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少年出家。曾参加隋末农民起义。后入唐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后,被擢为议谏大夫,历任秘书监、侍中等职。参预朝政,先后向太宗陈谏二百余事,是历史上有名的敢谏之臣。后以修史功,进位光禄大夫,封郑国公。曾提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主张“薄赋敛”,“轻租税”,“息末敦本”,“宽仁治天下”等,对太宗的行动及政策措施给以极有益的影响。其言论见于《贞观政要》。 整:文章一开始,作者运用了排喻的手法,作者首先举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欲流之 远者,必浚其泉源”两组比喻,从而引出了“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作者先设置这样两个形象性和哲理性都很强的比喻,而后引出了自己要表达的真实意图,这种手法的应用是有很强的说服力。如果作者开篇不用这十分形象的排喻,而只是简单地讲述抽象的道理,是很难吸引对方,使对方理解信服。作者引喻用得好,好就好在比喻用得“巧”、“俗”、“切”。比喻的应用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化,使深奥的问题通俗化。刘勰在《文心雕龙·论说》中所说的:“喻巧而理至”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设喻明理,比喻不但要设得巧,而且喻体要浅显通俗,树木、江河,处处可见,人人熟悉。所讲的道理也是人人皆知,不难理解的通俗事理。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比类虽繁,以切至为贵”。文章中比喻运用的“切”,实际上就是喻体与本意要相切合,要抓住重点,选最集中、最深刻、最精彩的喻体来表现本意,作者用十分熟悉的树木,泉源,用这些微不足道的事物,引出国之大政,平易而自然。 使用了排喻的方法开篇后,作者又以三个“不”字的排比句从反面来说明问题,“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从而进一步强调了作者的政治意图。作者使用的言辞尖锐,用反激法去激发对方。作者指出,自己所列举的比喻和叙说的是连自己这样愚笨的人都明白的道理,何况英明圣哲的皇帝。然后作者很明确地向唐太宗指出,做为一国之主的帝王,身负重任,就要在安乐时想到危难,尽量避免奢侈,要提倡节俭。不然的话就会做出象伐根而求树茂,塞水而望流长一样的愚蠢事。这里,在文章结构上前呼后应,环环紧扣,充分表达了作者进谏规讽的本意。 紧接着作者向唐太宗指明历史上的君王,一开始创业时大多都能兢兢业业,而善始善终的就不多了。作者这里用了一个反问句来说明“创业容易,守业难”的道理。作者同时明确地告诫唐太宗,不要危难忧患时诚心待人,而成功后就放纵,傲慢待人。并指明,对人以诚相待,仇敌也团结成为一个整体;傲慢待人,即使是亲人也会众叛亲离。对人民使用高压钳制,用威势来统治他们,会造成他们与你貌合神离,表面十分顺服而实际上却十分怨恨。作者这里指出被激怒的百姓是十分可畏的。并再次用一个真切生动的比喻来说明帝王与百姓之间的辩证关系。作者将百姓妙喻为水,将帝王比喻为行船。水能浮载行船,但也可以将行船

谏太宗十思疏(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谏太宗十思疏(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 学设计 谏太宗十思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辨析“安、信、求、治”等多义词的词义;积累文言 虚词“以、哉、所”的用法;区别文中“根本、以为、虚心、纵情”等古今异义词的含义。 2.领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的道 理及“十思”的积极意义。 3.学习本文多用比喻说理的手法,体会对偶句、排比句 的风格特征。 能力目标 1.掌握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高超的劝谏艺术,不 断提高学生的说话技艺。 2.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德育目标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虚怀若谷,虚心纳他人建议;勤俭简朴,继承优良传统。 ●教学重点 1.掌握“浚、殷、冲、牧、壅、谬、董、振”等文言词 的义项。

2.理清思路,理解“十思”内容及其意义。 3.学习文章用比喻说理,生动形象的特点,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整齐而富于变化的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 1.文章第三段的内容理解。 2.引导学生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在反复朗读中,理解句意,体味语气,加强记诵) 2.问答法(如对文章第1~2段浅显内容的分析理解) 3.讨论法(如对文章第3段较深难内容的分析理解) 4.探究拓展法(课内适当穿插一些文句训练,拓展学生思维) ●教具准备 录音机及课文朗诵带;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介绍作者、背景。 2.疏通文句句意。 3.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因为忠臣批“龙鳞”,逆“圣听”讽谏帝王确为不易之事。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就是千古明证 与教训。然而,唐代谏臣魏征一生上疏言事二百多次,非但 没有招来杀身之祸,相反却得到了唐太宗的称赞“诚极忠款,言穷切至”,并说“公之所谏,朕闻过矣。当置之几案,事 等弦韦”。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在千古传诵的《谏太宗十思疏》中找找答案吧! 二、解题 1.文体简介 疏,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述自己意见的一种文体。如西 汉晁错写给汉文帝的《论贵粟疏》。 2.背景介绍 唐朝初年,唐太宗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 民力,能够节私欲,明赏罚,广开言路,积极纳谏。到了贞 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加以对外 战争年年胜利,边防巩固,国威远扬,于是在一片文治武功 的欢呼声中,唐太宗渐渐骄奢,渐渐忘本,开始对百姓作威 作福起来。尽管“百姓颇有怨嗟之言”,可是这声音早被朝 野上下歌功颂德的欢呼声淹没了。正直的魏征对此深感担忧,贞观十一年(637)从三月到七月,五个月内他一连给唐太宗

《谏太宗十思疏》习题及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班级:姓名: 资料:【原文】【翻译】【主题思想】【习题】 试卷根据难易度分A卷B卷,后附有答案。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 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高考阅读训练】 【原文】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翻译】 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题(老师用)

1.下列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加强自身修养 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忠诚的人 C.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选拔有才能的人 D.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老百姓 2.下列句子中加粗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无以怒而滥刑 B.人君当神器之重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 C.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D.将有作,则思知止而安人 山峦为晴雪所洗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下列四组加粗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项王曰:“沛公安在?” 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C.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D.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4.阅读下面的片断,回答问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昔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1)下列四组实词含义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且夫我尝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B.善始者实繁 春华秋实 叶徒相似,其实不同 C.振之以威怒 振长策而御宇内 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D.塞源而欲流长也 流水不腐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2)下列四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克终者盖寡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则思知止以安人 C.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D.善始者实繁 塞源而欲流长也 勇者竭其力 (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帝王位高权重,处在天地间重大的地位。

《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

《谏太宗十思疏》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字词及文言现象。 2.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 3.学习本文运用的援引和设喻的论证方法。 二、能力训练目标 培养学生“居安思危”,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敢于进逆耳之善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①援引和设喻的论证方法;②作者的论证思路和本文的理论结构。 (二)难点:①援引内容的理解;②字词及文言现象的把握;③“十思”的内容理解及现实意义的把握。 (三)解决办法:①讲读结合;②结合史实和现实,讲清道理。 学生活动设计 1.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疏通字词。 2.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 3.探讨“十思”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4.引导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 课文分析 一、作者简介 魏征(580—643),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少孤贫,有大志,留意纵横之术。隋大业末,参加李密义军。后随李密投唐。初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擢为谏议大夫,常召人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迁秘书监、门下省侍中,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谥文贞。 魏征在文化事业上也颇有贡献,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他在《隋书·文学传》序中,对汉魏至隋的文风作了概括的评论,崇尚质朴纯正,反对浮靡轻巧,视梁陈以来的宫体、骈俪一类作品为“亡国之音”,反映了他的文学观点。他的谏议政论文,颇传名篇。贞观十一年(637)上《十思疏》,告诫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贞观十三年,又上《十渐不克终疏》,直指太宗在十方面行为不及初期谨慎,太宗书于屏风之上,这类文章,虽用偶句,但词旨剀切,气势雄骏,无典故堆砌之病,已表现出由骈入散的倾向。后来刘知几的论文、陆贽和欧阳修、苏轼等人的献纳、奏议之文,都受到他的影响。诗多颂功祀神之作。但五古《述怀》一篇,意气慷慨,语言劲健,在初唐诗歌中不失为格调较高的作品。 《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俱著录《魏征集》20卷,已佚。《全唐文》存其文3卷,30多篇。《全唐诗》存其诗1卷,30多首。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本文先设喻明理,然后据事发挥,最后引发出主题的论证思路。 2.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3.掌握文中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句式特点。 4.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 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 2.作者的论证思路和理论结构。 【教学难点】 1.字词及文言现象的把握。 2.“十思”的内容理解及现实意义。 【教学安排】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智与大勇。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千古流传。但是唐代却有一位著名的谏官,有胆有识,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他就是唐代著名的大臣——魏征。 魏征所处“贞观之治”时期,天下大治,而他却提出居安思危,足见其战略眼光。他死后,唐太宗亲写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魏征殁,吾失一镜矣。”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二、解题:

本文选自《旧唐书魏征传》。谏,下级对上级的直言规劝。疏,奏章,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三、阅读课文。 1.学生试读课文,边读边正音。陌生的字词边读边看注解或查阅古汉语字典。 2.教师提名学生朗读。 四、疏通字词。 1.通读全文,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掌握以下字词。 ①固:培土加固。根本:树的根 ②德义:德政与信义。 ③明哲:明哲的圣人。 ④不胜:不堪 ⑤景命:大命 ⑥殷忧:大忧 ⑦行路:路人 ⑧董:督责。 ⑨苟免:苟且免罪。 ⑩宜:应当。 ⑾高危:居高位的危险。谦冲:谦虚。自牧:自立调养。 ⑿简能:选拔人才。 ⒀垂拱:垂衣拱手。 2.粗知句义。 3.教师答疑。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二-五。 第二教时 一、检查作业。 1.订正练习二-五。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分段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复习 第一节: 一、重点实词 1. 必浚.其泉源 2. 人君当.神器之重 3. 永保无疆之休. 4.德不厚而思国之治. 5.情不胜.其欲 二、词类活用 1. 臣闻求木之长.者 2. 欲流之远.者 3. 必固.其根本 4. 人君当神器之重. 三、古今异义 必固其根本 四、特殊句式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五、重点句子翻译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第二节: 一、重点实词 1.凡百 ..元首,承天景.命 2. 能克.终者盖寡 3. 则纵情以傲物. 4、虽董.之以为严刑

5、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 6.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二、词类活用 貌.恭而不心服 三、古今异义 必固其根本 四、特殊句式 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五、重点虚词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第三节: 一、重点实词 1. 则思谦冲.而自牧. 2、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3、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4、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5.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6. 宏.兹九德7. 代下司.职 8.亏.无为之大道哉 二、词类活用 1. 则思止以安.人 2. 则思江海下.百川 3. 乐.盘游 4、想谗邪 .. 5. 则思正.身以黜恶. 6. 简能.而任之 7. 择善.而从之 8. 何必劳.神苦.思 三、古今异义 役聪明之耳目 四、特殊句式

奔车(以)朽索则思三驱以(之)为度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五、重点句子翻译 1.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2.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七、重点句子翻译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译文: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使它的根稳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2、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译文:国君主持着国家的重任,在天地间占有重大的地位,不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