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6.2亚洲人文环境2

6.2亚洲人文环境2

6.2亚洲人文环境2

中山外语学校七年级下学案(4)

制作:杨翠审核:曾虎时间:2011年02月22日

班次:姓名:

第一节人文环境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并理解不平衡的原因。

2、了解三类产业的划分。

【知识梳理】

1、经济差异:亚洲经济发展不平衡。大部分属于国家,是发达国家。

2、东亚、东南亚的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先后大力发展加工,推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而西亚波斯湾沿岸的国家,因为大量出口资源,比较富裕。

3、经济落后的国家以第产业为主;发达国家,大多数第一产业比重,第产业比重最大。

【学效检测】

()1.主要经济来源于石油出口,国内的其它工业部门并不发达,这样的国家是A.美国B.中国C.沙特阿拉伯D.新加坡

()2.总的来讲,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的国家,其第三产业的比重

A.越大B.越小C.居中D.无规律

()3.下列关于人口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口增加可以提供更多的劳动力,因此不必限制人口的数量

B.为了满足增加人口所需的粮食,乱垦滥伐会加重水土流失

C.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国家一般都是发展中国家

D.目前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亚洲

()4.亚洲的大部分国家过去经济不发达,主要原因是

A.自然环境恶劣B.人地环境配合不好

C.工业基础较薄弱D.长期遭受殖民统治

()5.中国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算,在世界上属于

A.高收入的国家B.中等收入的国家

C.中等偏下收入的国家D.中等偏上收入的国家

()6.亚洲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000美元的国家有

A.2个B.3个C.4个D.5个

31、读“亚洲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代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海洋:E_________洋,F_________洋,

山脉:A___ __ ____ B___ ______,

海峡:C____ ____,G ___ ____

运河:D__ _______,

半岛:①____ ___

②____ _____③_____ ___

(2)属于亚洲与非洲分界线的是

_____ __。(填代码)

(3)从亚洲河流的流向可知,亚洲的地势

特点是。

32、读“亚洲气候图”,回答:

(1)亚洲各种气候类型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是气候(填名称),亚洲最北面主要为气候(填名称)。降水最多的是气候(填序号)。

(2)图中⑧处纬度位置较(高、低),属于(热带、温带、寒带)气候

(3)读右图,各月的气温平均大约在()左右

A、-10℃

B、0℃

C、10℃

D、.20℃

(4)右图中各月的降水分配是否均匀:。结合降水量、气温变化特点,它最可能是左图中哪种气候类型:(填序号)。

②③

《亚洲的人文环境》教学反思

《亚洲的人文环境》教学反思 《亚洲的人文环境》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人口最多的大洲、多样的地域文化、经济发展差异 亚洲的人文环境是属于区域地理的教学内容,本学期学生初次接触区域地理,学习地理的方法要求有较大转变。怎样学习区域地理,老师应该在方法上多给学生以指导。一般地讲,综合性与差异性是区域地理的两大主题,要完整的理解掌握该区域的特征,就得一方面要归纳出该区域的共性,这个共性就是这个区域作为一个整体与其他区域相比较而显示出来的特殊性,另一方面还要分析出该区域内部的差异性。显然,教师只把这些抽象的方法说教给学生,学生肯定越来越糊涂。 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集体研究亚洲某一方面的问题,这种研究当中既要归纳共性又要突出个性,学生们实际上已经在按照综合性与差异性两方面来研究区域地理了,但是学生在进行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是体会不到的。为了让学生自己体会出这种研究方法,最后又安排了小组汇报活动,这个汇报活动不仅是成果的展示,更是一种研究区域地理方法的演示,因为把这些成果集中放在一起的时候,同学们就会明白要想全面整体理解亚洲的人文环境,就得从诸如人口、文化、经济等这些方面归纳出共性,同时也知道这些共性是在比较各个国家不同的人文环境基础之上得出的。这样学生既实践了研究区域地理的方法,又锻炼了地理信息资源收集、处理与总结的能力,同时集

体学习过程中的分工与合作,发展了学生们之间的交往能力,突出了学生之间学习品质的差异性,让他们在活动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教师应作好学生的勤务员、服务生,关心各组的研究情况并给予及时指导和帮助;在成果汇报活动中,要控制好各小组汇报的时间,尽量让每组同学都有汇报的时间和机会,以保护好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在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要亲临到个小组,询问他们的讨论情况,以便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在评价时,做到多元化、多标准、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把态度与成绩、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小组内外、成员之间、师生之间结合起来进行立体评价。

中国自然和人文环境

中国自然和人文环境 一、选择题 读《新疆地形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地的地形区名称与气候特点表述正确的是()。 A.塔里木盆地终年炎热干燥 B.准噶尔盆地气候干旱少雨 C.准噶尔盆地终年炎热干燥 D.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少雨 2.关于新疆的地理位置描述正确的是()。 A.小部分位于高纬度 B.全部位于中纬度地区 C.一小部分位于热带 D.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 3.下列四条河流中,下游有“地上河”之称的是()。 A B C D 经过40多年与W国的谈判,继香港、澳门回归后,我国又一片领土,黑瞎子岛(一半)在2008年已回归。回答4—5题 4.W国是我国最大的陆上临国。据此推断W国是()。 A.朝鲜B.蒙古C.俄罗斯D.阿富汗 5.对于W国气候特征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 A.夏季经常下雨,冬季比较干燥B.全年降水较多,比较潮湿 C.全年都很寒冷,积雪不会融化D.冬天很冷,夏天较热,全年降水较少6.黄河之害,在于下游决口改道。究其根源,是大量泥沙入河,并在下游河道沉积。所以,治理黄河的关键是()。 A.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B.修建蓄洪、分洪工程 C.在上中游修建水库D.在下游加固堤坝 7.长江、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她们共同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是()。 A.青海、四川 B.西藏、青海 C.西藏、四川 D.四川、湖北 8.与我国内蒙古牧区相比,澳大利亚牧场的显著特点是()。 A.牧场规模小 B.机械化程度低 C.采取定居方式 D.采取游牧方式9.2008年5月1日.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大桥所跨越的海域属于()。 A.黄海 B.南海 C.渤海 D.东海 读右下图,回答10—12题。 10.图中①②③④四点附近河段中, 水能丰富的是()。

亚洲的人文环境

《亚洲的人文环境》 一、选择题 1、关于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中国是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B.新加坡、韩国等经济发展很快,己成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 C.沙特阿拉伯等依靠丰富的石油资源,成为世界上的富裕国家 D.印度是亚洲最大的发达国家 2、下面关于亚洲部分地区的自然条件及其居民的民族习俗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日本多地震,到处是抗震建筑 B.西伯利亚地区湿热,居民聚居的高脚屋,长达200米 C.恒河三角洲气候干旱,这里的居民住帐篷,过着游牧生活 D.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住木屋、身穿毛皮服装,乘 雪撬 3、读右图,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但人口分布不均。 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地区相比较,人口相对稀少的是() A.甲B.乙 C.丙 D.丁 下图为2003年亚洲五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类产业构成 图,读图完成问题。 4、由图可知,五国产业构成差异很大,这说明() A.亚洲各国自然条件差异很大B.亚洲各国人口数量差别很大 C.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 D.亚洲各国政治制度差别很大 5、关于亚洲的说法,你认为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A.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B.季风气候显著 C.多样化的地域文 D.经济发展平衡 6、居住在西亚的阿拉伯男子,传统打扮是戴头巾,身穿宽大的白色长袍。他们喜欢白色的主要原因是() A.与当地建筑物白色的外观相衬 B.阿拉伯人属于白色人种 C.白色对强烈的阳光有反射作用,吸热较少 D.白色是伊斯兰教徒崇拜的颜色 7、下图为亚洲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这三个地区的共同特征是() A.都位于热带地区 B.都位于湿润地区 C.都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 D.都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8、气候条件对人口的分布有很大影响,亚洲北部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属原始热带森林,没有开发 B.高寒缺氧、空气稀薄 C.纬度高、气候寒冷 D.炎热干燥 9、亚洲人口在1亿以上的国家共有()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二节 人文环境 1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人文环境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理解因为人口过多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2.了解亚洲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 3.理解亚洲各国间经济发展的差异。 水平目标 1.通过阅读统计图表,说明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2.通过计算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净增数之间的关系,理解因为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等问题,树立准确的人口观,培养学生计算地理数据的水平。 3.通过阅读地理图表分析数据,了解亚洲各国间经济发展的差异,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水平 4.通过亚洲人文地理环境的学习,进一步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理解因为不同国家的自然、社会、历史条件差别很大,所以文化、经济也有很大不同。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德育目标 1.通过图片、资料等了解亚洲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初步掌握搜集各国资料的方法,通过交流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尊重各国风俗习惯的良好情感。 2.通过度析人口的压力,使学生理解到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合,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树立准确的人地观。 教学重点 1.亚洲的人口状况。 2.亚洲内部经济发展的差异。 教学难点 1.人口过多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 2.亚洲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的联系。 3.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是由其自然、历史、社会条件决定的。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列表法、讨论法、对比法。 教具准备 1.“亚洲的人文环境”教学课件。 2.课本相关插图。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法一:复习上节课所学的亚洲的位置、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采取提问的形式),转折过渡,这节课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亚洲人民是怎样生活的? 板书:第二节人文环境 [讲授新课] 教师:2000年我国实行了第五次人口大普查,在这次普查中我国的人口总数是多少? (同学回答) 教师:那么大家知道亚洲有多少人口吗? 课件:投影图6.13到大屏幕上。

考点6学案描述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

1 考点6:描述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 【重点突破】 一、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小组合作:请结合以下材料,分析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在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上存在差异的原因。(至少选择三组差异进行分析) 材料一: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地形、气温降水图 材料二:长江和黄河流域水文特征 材料三:太湖流域和黄土高原农业生产 、 【知识迁移】 二、 西北地区 自主学习:综合材料分析新疆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完成表格。 材料一:新疆的地形和气温降水图 材料二:新疆坎儿井示意图

2 三、青藏地区 自主学习:综合材料分析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完成你的思维导图。 【中考链接】 内蒙古草原辽阔,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地区。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内蒙古地区多年平均降水分布的特点,并简要分析产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期以来,生活在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蒙古族同胞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列举两项反映他们生产、生活的习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年来,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草场退化日趋严重,试分析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遏制呼伦贝尔草场的退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二)、中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P4 主备人:李小飞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的面积、地理位置、疆域,濒临的海域和岛屿; 2、知道我国行政区的划分; 3、知道我国地形、地势特点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进一步了解世界各地由于地形和气候差异,因而造成自然景观的差异。感受自然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4、知道我国黄河、长江的基本特征,理解气候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了解人类利用自然的得失。 5、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和运用等各方面能力。 6、了解中国的秦岭——淮河分界线,分析中国南北地区的气候。中国南北的气候差异对南北方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7、区分我国东西部的范围了解西部大开发的意义。了解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材内容: 考点5、知道中国的地理位置(a) 第二单元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第三单元第一课第一目辽阔的疆域 考点6、知道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单位名称及其(浙江省)位置(a) 第三单元第一课第二目行政区划 考点7、比较长江和黄河的概况(b) 第三单元第二课第三目母亲河 考点8、比较我国南北方、东西部之间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方面的差异(b) 第三单元第三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综合探究三游历华夏 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考点9、分析中国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c) 第三单元第二课第一目多样的地形 第二课第二目季风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我国的地理位置行政单位及人口民族的分布; 2、我国地形地势、气候特点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黄河、长江的主要问题 4、季风气候与旱、涝灾害的关系 5、秦岭——淮河地理分界线南北气温和降水的特点。 6、认识我国东西部的差异了解西部大开发。 7、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文体的能力。 教时安排:4课时

人文环境分析

1 人文环境界定 1.1 人口环境 1.11 什么是人口环境 人口环境是指人口的数量、分布、年龄和性别结构等情况。人口环境既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必要的人力资源条件,又是企业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条件,因而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外部环境。 营销宏观环境的首要因素是人口环境,因为市场正是由人构成的。市场营销人员所要分析的是各个城市、地区和国家的人口规模与增长率、人口的年龄结构与民族结构、教育程度、家庭结构、地区人口的特征与人口迁移等。这些人口统计的主要特征与趋势对企业的市场营销具有整体性、长期性、决定性的影响,是制定营销决策最重要的客观依据。 1.12 人口环境的内容与分析 1.121 人口数量 在收入水平和购买力大体相同的条件下,人口数量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市场规模和市场发展的空间,人口数量与市场规模成正比。人口是构成市场的主要因素,没有人就没有市场.人口的多少反映市场潜力的大小.由于人口的规模、年龄、性别、出生率、地理分布、民族、宗教信仰、文化水平、职业等的差别,对市场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企业在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时应充分考虑人口因素的影响,制定出符合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营销策略,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优势. 1.122 人口结构 人口结构包括人口的年龄结构、教育结构、家庭结构、收入结构、职业结构、性别结构、阶层结构和民族结构等多种因素。其中,人口的年龄结构最主要,直接关系到各类商品的市场需求量,以及企业目标市场的选择。各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各不相同。我国早些年份的人口年龄结构为金字塔形,意味着比较年轻的人口结构。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口金字塔的底座

已经缩小,顶尖变宽,人口金字塔形状趋向于倒金字塔形。但是在完成这个转化之前,中国现阶段人口金字塔图形接近于一个橄榄形——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较大。具体来说,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将表现出如下特征: 1.接受基础教育年龄人口比重将会缩小。 2.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略有增大。 3.人口老龄化进程迅速,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人口可以划分成六个年龄段: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青少年、25岁至40岁的年轻人、40岁至65岁的中年人和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一个市场上,每个年龄段的人数不同,需要的商品也不相同,市场营销人员要确定年龄段中可能成为目标市场的人群。例如:有收入和购买能力的学生;单身贵族;双职工没有孩子的家庭;双职工有孩子的家庭;低收入的城市职员;富裕的老年人等。这些人群都有对固定类型的产品与服务以及媒体与零售店的偏好,这就使得市场营销人员能够进一步改进自己的产品。 人口受教育程度不同,对市场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对于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口,广告就得突出公司形象而不是产品;对于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口,接触广告媒体更多的会是文字、互联网。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最基本单位,也是构成市场的最基本的消费单位。从生活必需品、日常用品到耐用消费品,绝大多数商品都是以家庭为单位而购买和消费的。 中国家庭近年来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趋势。三口之家大幅度增加,家庭规模趋于小型化,这就给经营家庭用品的行业提供了新的市场机会。非家庭住户也在迅速增加,企业应注意和考虑这些住户的特殊需要和购买习惯。这种非家庭住户主要有三种: 1、单身成年人住户。包括未婚、分居、丧偶、离婚。这种住户需要较小的公寓房间、较小的食品包装和较便宜的家具、日用品、陈设品等。 2、两人同居者住户。这种住户是暂时同居,需要较便宜的租赁家具和陈设品。 3、集体住户。即若干大学生、职员等住在一起共同生活。 我国人口是由多民族构成的。企业要调查研究这种人口动向,因为不同民族的消费者有不同的风俗、生活习惯和需要。 1.123 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可以从人口的城乡分布与地域分布两方面考察。从城乡人口分布看,1999年中国总人口中,乡村人口占69.1%,城镇人口占30.9%,与上年相比城镇人口上升了0.5%。从总体上看,中国城镇特别是大中城市人口少、密度大、消费需求水平高;乡村人口多、密度小、

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理解由于人口过多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2.了解亚洲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 3.理解亚洲各国间经济发展的差异。 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统计图表,说明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2.通过计算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净增数之间的关系,理解由于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等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培养学生计算地理数据的能力。 3.通过阅读地理图表,分析数据,了解亚洲各国间经济发展的差异,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亚洲人文地理环境的学习,进一步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理解由于不同国家的自然、社会、历史条件差别很大,所以文化、经济也有很大不同。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德育目标 1.通过图片、资料等了解亚洲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初步掌握搜集各国资料的方法,通过交流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尊重各国风俗习惯的良好情感。 2.通过分析人口的压力,使学生认识到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教学重点 1.亚洲的人口状况。 2.亚洲内部经济发展的差异。 ●教学难点 1.人口过多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 2.亚洲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的联系。 3.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是由其自然、历史、社会条件决定的。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列表法、讨论法、对比法。 ●教具准备 1.“亚洲的人文环境”教学课件。 2.课本有关插图。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法一:复习上节课所学的亚洲的位置、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采取提问的形式),转折过渡,这节课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亚洲人民是怎样生活的? 方法二:搜集亚洲不同民族的服饰,请同学们猜猜看: 1.穿着单衣、薄裙为主要服饰的人们,居住在亚洲的什么地区?(南部和东南部的热带地区)

初中地理八下《第二节亚洲的人文环境》教案_1

5.2 亚洲的人文环境 课标内容:1、搜集人口、资源、环境的有关资料并开展讨论。 2、搜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资料并加以 比较、讨论。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说明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了解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 人口净增加数之间的关系,理解人口过多带来的资源和环境等问题。 2、了解亚洲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初步学会分析不同地域文化产生的 自 然环境背景,初步掌握搜集各国家资料的方法,同时培养尊重各国家风俗的良好 习 惯。 3、通过阅读地理图表、分析数据,了解亚洲各国家间经济发展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初步理解不同国家的自然、社会、历史条件差别很大,文化、经济也有 很 大不同,对各区域间的差异性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亚洲人文环境的学习,初步树立正确的人文观、资源观等地理人 文 意识。 重点:亚洲众多的人口;经济发展不平衡。 难点:亚洲经济发展不平衡。 教法:讲授法 学法:观察法、读图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个性备课[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大洲分布图》 让学生比较各大洲的大小,说出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洲。 教师承转:亚洲人口与其他大洲相比又是怎样的状况呢? 指导学生阅读P13图C和图D,问:这两幅图说明了什么?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我们亚洲,不但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洲,而且也是 人口最多的大洲。 [讲授新课] 板书一、众多的人口 指导学生阅读P12图B,教师提示从三个方面分析: ①人口过亿的国家中,按人口数从大到小依次是哪些。 ②各大洲有哪些国家人口超过一亿。 ③亚洲人口过亿的国家有哪几个,各属于哪一分区。 学生可能分析不全或不知道各国的大体方位,教师要做出必要的提示。 出示《亚洲地理分区图》 亚洲人口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南亚等地区。 教师承转:亚洲人口不仅数量多,而且增长快。 师生小结:由结果看出,亚洲不仅是人口最多的大洲,而且也是净增人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