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一上册 物理期中考试总结整理

高一上册 物理期中考试总结整理

高一上册 物理期中考试总结整理
高一上册 物理期中考试总结整理

高一上册物理期中考试总结整理

一、选择题

1.2018年8月26日,在雅加达亚运会男子田径100米决赛中,我国运动员苏炳添以9秒92打破亚运会记录夺冠。这是由于他在这100米中

A.平均速度大

B.撞线时的瞬时速度大

C.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大

D.起跑时的加速度大

2.关于合力与其两个分力的关系,正确的是()

A.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小的分力、小于大的分力

B.合力的大小一定随分力夹角的增大而增大

C.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任意一个分力

D.合力的大小可能大于大的分力,也可能小于小的分力

3.如图甲所示,小孩用80 N的水平力推木箱不动,木箱此时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1;如图乙所示,小孩用100 N的水平力恰能推动木箱,此时木箱与水平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2;如图丙所示,小孩把木箱推动了,此时木箱与水平地面间摩擦力大小为F3,若木箱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为200 N,木箱与水平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0.45,则F1、F2、F3的大小分别为()

A.80 N、80 N、90 N B.80 N、80 N、45 N

C.80 N、100 N、90 N D.80 N、100 N、45 N

4.物块静止在固定斜面上,下图所示的四幅示意图中,正确标明了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的()

A.B.

C.D.

5.近几年,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我国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若将房价的“上涨”类比成“加速”,将房价的“下跌”类比成“减速”,据此,你认为“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可类比成()

A.速度增加,加速度减小

B.速度增加,加速度增大

C.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大

D.速度减小,加速度减小

6.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该质点

A.在第1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B.在第2秒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C.在前2秒内发生的位移为零

D.第3秒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

7.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该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

B.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该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

C.某同学沿着400 m的环形操场跑了一圈,位移为400 m

D.高速公路路牌标示“上海80 km”涉及的是位移

8.汽车A在红绿灯前停住,绿灯亮起时起动,以0.4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30 s后以该时刻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设在绿灯亮的同时,汽车B以8 m/s的速度从A 车旁边驶过,且一直以相同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方向与A车相同,则从绿灯亮时开始( )

A.A车在加速过程中与B车相遇

B.A、B相遇时速度相同

C.相遇时A车做匀速运动

D.两车不可能再次相遇

9.如图所示,人站立在体重计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和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和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人所受的重力和人对体重计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人所受的重力和人对体重计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10.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取物体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v-t图象正确的是()

A.B.

C.D.

11.物体沿一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第一秒末的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第一秒内的位移一定是5 m

B.物体在第一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第一秒内的位移一定是5 m

C.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每一秒内的位移都是5 m

D.物体在某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经过这段位移中间时刻的速度一定是5 m/s

12.现有八个描述运动的物理量:①位移;②路程;③时间;④瞬时速度;⑤平均速度;⑥速率;⑦速度变化量;⑧加速度.全部是矢量的组合是()

A.①②④⑤⑥B.①⑤⑥⑦⑧C.④⑤⑥⑦⑧D.①④⑤⑦⑧13.2016年第31届夏季奥运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下列比赛中可把研究对象看成质点的是()

A.研究苏炳添在百米跑比赛时的起跑技术

B.研究乒乓球男子单打冠军马龙的发球动作

C.研究女子3米板冠军施廷懋的跳水动作

D.研究女子50米步枪三姿比赛中杜丽射出的子弹轨迹

14.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刚下落时,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

C.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快慢与质量无关

D.伽利略认为,如果没有空气阻力,重物与轻物应该下落得同样快

15.某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x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

x=8+2t3(m),它的速度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为v=6t2(m/s),该质点在t=0到t=2s间的平均速度和t=2s时的瞬时速度的大小分别为( )

A.12m/s,8m/s B.8m/s,24m/s C.12m/s,24m/s D.8m/s,12m/s 16.两个共点力,大小分别是4N和9N,则它们的合力大小()

A.最小是4N

B.最大是9N

C.可能是4N

D.可能是9N

17.在一平直路段检测某品牌汽车的运动性能时,通过传感器发现汽车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汽车

A.第1 s内的位移是5 m

B.前2 s内的平均速度是6 m/s

C.任意相邻的1 s内位移差都是1 m

D.任意1 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 m/s

18.如图所示,粗糙的长方体木块P、Q叠放在一水平地面上,并保持静止,涉及到P、Q、地球三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共有

A.3对B.4对C.5对D.6对

19.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位移与路程都用来反映运动的路径长短

B.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就是路程

C.某一运动过程中位移大小可能大于路程

D.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20.一只盒子在粗糙桌面上减速滑行,此过程中盒子

A.受到静摩擦力,大小保持不变

B.受到静摩擦力,大小不断减小

C.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保持不变

D.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不断减小

二、多选题

21.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 A、B 间的动摩擦因数

为μ,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

2

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

g.现对A施加一水平拉力F,则()

A.当

5

2

F mg

μ

=时,A的加速度为

1

3

g

μ

B.当F<2μmg时,A、B 都相对地面静止C.当F>3 μmg时,A相对B滑动

D .无论F 为何值,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

1

2

g μ 22.一质量为m 的滑块在粗糙水平面上匀减速滑行,已知滑块在最开始2 s 内的位移是最后2 s 内的位移的两倍,且已知滑块第1 s 内的位移为2.5 m ,由此可求得( ) A .滑块的加速度为5 m/s 2 B .滑块的初速度为5 m/s C .滑块运动的总时间为3 s D .滑动运动的总位移为4.5 m

23.如图1,甲乙两辆汽车沿同一公路行驶,甲乙速度时间图象如图2所示,t =0时刻甲乙两车相距S 0,假设两车相遇时会错车而过而不会相撞,则关于两车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甲车在前,甲乙两车有可能相遇两次

B .若甲车在前,甲乙两车可能不相遇

C .若乙车在前,且在t 1时刻前甲车追上乙车,则甲乙两车一定相遇两次

D .若乙车在前,且恰在t 1时甲车追上乙车,则甲乙两车相遇一次

24.如图甲所示为倾斜的传送带,正以恒定的速度v 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传送带的倾角为

37,一物块以初速度0v 从传送带的底部冲上传送带并沿传送带向上运动,物块到传送带頂

端的速度恰好为零,其运动的v-t 图象如乙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2

10/g m s =,

370.6,370.8sin cos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传送带的速度为4m/s

B .传送带底端到顶端的距离为32m

C .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

D .物块所受摩擦力的方向一直与物块运动的方向相反

25.如图所示,在斜面上有四条光滑细杆,其中OA 杆竖直放置,OB 杆与OD 杆等长,OC 杆与斜面垂直放置,每根杆上都套着一个小滑环(图中未画出),四个环分别从O 点由静止释放,沿OA 、OB 、OC 、OD 滑到斜面上所用的时间依次为t 1、t 2、t 3、t 4.下列关系正确的

是( )

A.t1>t2B.t1=t3C.t2=t4D.t2

三、实验题

26.用打点计时器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当纸带在钩码带动下向下运动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1)该实验中,下列方法有助于减小实验误差的是___________.

A.应从纸带上的第一个点迹开始测量、计算

B.选用的钩码的质量应尽可能小些

C.操作时,应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

D.打点计时器的上下两限位孔应在同一竖直线上

(2)某同学在正确操作下,选取了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并测得连续三段相邻点的距离,但不小心将该纸带撕成了三段,并丢失了中间段的纸带,剩余的两段纸带如图所示,其中A、B 两点的距离x1 = 9.8 mm,C、D两点的距离x2=17.6 mm.已知电源的频率为50 Hz.在打点计时器打下C、D两点的过程中,钩码的平均速度v=_____ m/s.

(3)实验测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____________

27.小华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某处,在绳子拉力的作用下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在水平木板上运动,如图所示。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的一段。如图所示,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确定出八个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并用刻度尺测出了各计数点到0计数点的距离,图中所标数据的单位是cm.

(1)根据纸带提供的信息,小华同学已知计算出了打下1、2、3、4、5这五个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请你帮助他计算出打下计数点6时小车的速度6v=__________m/s(保留3位有效数字).

计数点123456

t0.10.20.30.40.50.6

/s

()1

?0.3580.4000.4400.4850.530

/v m s-

(2)现已根据上表中的v、t数据,作出小车运动的v t-图象,如图所示。根据v t-图象可知,在打0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0v=___m/s;(保留2位有效数字)加速度

a=____2

m/s.(保留2位有效数字)

28.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

(1)下列关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A.电磁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使用220V的交流电源

B.电磁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使用的是低压(4-6V)交流电源

C.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与电压高低有关

D.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由交流电源的频率决定的

(2)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有(________)

A.在释放小车前,小车要靠近打点计时器

B.打点计时器应放在长木板的有滑轮一端

C.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

D.电火花计时器应使用低压交流电源

(3)某次实验中,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依次打出一些列的点A、B、C、D、E,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计时器打点周期为0.02s,则计时点A、D对应的时间间隔内小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打C点时的瞬间,纸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纸带的加速度为________m/s2。

29.如图是某同学在做“测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的一条纸带,每相邻两个点中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赫兹的电源上.则:

(1)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 s.

(2)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 B=________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小车的加速度a=____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0.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0、1、2、3、4、5、6共7个测量点,每两个相邻的测量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标出,其部分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打点计时器的时间间隔,下列是四位同学各自发表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________.

A.电源电压越高,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就越短

B.纸带速度越大,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就越短

C.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由电源的频率决定

D.如果将交流电源改为直流电源,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保持不变

(2)计算出打下点4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要求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四、解答题

31.如图所示,A、B两物体(可视为质点)用一根长L=2.8m的轻绳相连,开始时A物体与井口平齐,B物体自然下垂.然后由静止释放两物体,两物体先后落入水中,测得两物体先后落入水中的时间差?t=0.2s,g=10m/s2.计算水面到井口的距离h.

32.有一个质量为m=15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在水平拉力F1=30N的作用下,沿着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 = 10N/kg),则:

(1)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少?

(2)若物体静止时改用水平拉力F2=20N 作用于该物体上,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

(3)若改用水平拉力F3=60N 作用于该物体上,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

33.青岛是交通比较容易堵塞的一个城市,假设在某公路的十字路口,红灯拦停了很多汽车,拦停的汽车排成笔直一列,最前面的一辆汽车的前端刚好与路口停车线相齐,相邻两车的前端之间的距离均为l=7m,若汽车起动时都以a=2m/s2的加速度作匀加速运动,加速到v=10m/s后做匀速运动通过路口。该路口亮绿灯时间t=40s,而且有按倒计时显示的时间显示灯。另外交通规则规定:原在绿灯时通行的汽车,红灯亮起时,车头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允许通过。请解答下列问题:

(1)若绿灯亮起瞬时,所有司机同时起动汽车,问有多少辆汽车能通过路口?

(2)第(1)问中,不能通过路口的第一辆汽车司机,在时间显示灯刚亮出“3”时开始刹车做匀减速运动,结果车的前端与停车线相齐时刚好停下,求刹车后汽车加速度大小。(3)事实上由于人反应时间的存在,绿灯亮起时不可能所有司机同时起动汽车.现假设绿灯亮起时,第一个司机迟后t0=0.9s起动汽车,后面司机都比前一辆车迟后Δt=0.5s起动汽车,在该情况下,有多少辆车能通过路口?

34.如图所示,在电线杆的两侧常用钢丝绳把它固定在地上.如果钢丝绳与地面的夹角

∠A=∠B=60°,每条钢丝绳的拉力都是300N,求:两根钢丝绳作用在电线杆上的合力为多大?

35.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途中先后经过相距27m的A、B两点所用时间为2s,汽车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15m/s.求:

(1)汽车经过A 点时的速度大小和加速度大小; (2)汽车从出发点到A 点经过的距离;

(3)汽车经过B 点后再经过2s 到达C 点,则BC 间距离为多少?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平均速度的概念可知,距离相同,时间越短时平均速度越大,可知他在这100米中平均速度大;

A .平均速度大,与结论相符,选项A 正确;

B .撞线时的瞬时速度大,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 错误;

C .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大,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 错误;

D .起跑时的加速度大,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 错误;

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力的合成法则可知,合力的大小可能大于分力,也可能小于分力,也可能等于分力,故AC 错误,D 正确;依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则合力的大小随两分力夹角的增大而减小,故B 错误;故选D .

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小孩用80N 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不动,由二力平衡得180N F =;用至少100N 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才能被推动,则有最大静摩擦力2100N F =;由滑动摩擦力的表达式得

390N N F F μ==.故选C

4.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弹力的特点,斜面对物体的弹力垂直斜面向上;

A.图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不符合题意;

B.图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不符合题意;

C.图与结论相符,选项C符合题意;

D.图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不符合题意;

5.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中“上涨”类比为速度增大,“减缓”类比为加速度减小,所以“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可以类比为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即速度增大,加速度减小,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D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速度图象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而在前2s内,运动方向没有变化,故A错;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第2秒末斜率不变,所以加速度不变,故B错;前两秒内图象都在时间轴上方,故质点位移为图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C错;同理,由图象面积可以知道,第4秒内和第5秒内的位移大小相同、方向相反,故D正确.

考点:运动学图象

7.A

解析:A

【解析】

试题分析: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该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例如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回到原来的位置时,选项A正确;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选项B错误;某同学沿着400 m的环形操场跑了一圈,则路程为400 m,位移为零,选项C错误;高速公路路牌标示“上海80 km”涉及的是路程,选项D错误;故选A.

考点:路程和位移

【名师点睛】此题是对路程和位移的考查;关键是理解路程和位移的概念,路程是物体路径的总长度,是标量;而位移是从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的长度,是矢量;一般情况下,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的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8.C

解析:C

【解析】作出A、B两车的速度时间图线,由图象可知:

A 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

B 一直做匀速运动,相遇时两者的位移相等,即AB 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相等,30s 时,B 的位移大于A 的位移,所以相遇时在30s 以后,即A 做匀速运动时,故

C 正确, A 、B 、

D 错误; 故选C 。

【点睛】作出A 、B 两车的速度时间图线,根据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进行分析。

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和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是人与体重计间的相互作用力,故A 错误,B 正确;

CD .人所受的重力和人对体重计的压力方向相同,既不是相互作用力,也不是平衡力,故C 错误,D 错误; 故选B 。

10.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0~1s 内2

11m/s a =,物体从静止开始正向匀加速运动,速度图象是一条直线,1s 末速度111m/s v a t ==,在1s ~2 s 内,2

21m/s a =-,物体将仍沿正方向运动,但要减速,2s

末时速度2120v v a t =+=,2s ~3s 内重复0~1s 内运动情况,3s ~4s 内重复1s ~2s 内运动情况,综上正确的图象为C ,ABD 错误.

11.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 物体在第1s 末速度是5m/s ,则第1s 平均速度不一定是5m/s ,故物体在第一秒内的位移不一定是5m ,故A 错误;

B. 物体在第一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 ,x vt = ,则物体在第一秒内的位移一定是5 m ,故B 正确。

C. 平均速度与时间间隔对应,不同时间间隔的平均速度不一定相同,故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m/s ,并非该段时间内每一秒的位移是5m ,比如匀变速运动,故C 错误;

D. 物体在某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是5m/s ,题目没有说明物体的运动性质,故不能确定物体在经过中间时刻的速度大小,故D 错误;

12.D

解析:D 【解析】

位移、瞬时速度、平均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加速度都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运算时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它们都是矢量;路程、时间、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它们是标量;故D 正确,ABC 错误; 故选D .

1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研究苏炳添在百米跑比赛时的起跑技术,运动员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A 错误;研究乒乓球男子单打冠军马龙的发球动作,运动员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B 错误;研究运动员的跳水动作,运动员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C 错误;研究子弹轨迹,子弹的大小和形状能忽略,可以看成质点,故D 正确.

1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 错误.

B. 物体刚下落时,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为零,故B 错误.

C.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快慢与质量有关,重的物体下落快,故C 错误.

D. 伽利略认为,如果没有空气阻力,重物与轻物应该下落得同样快,故D 正确.

15.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质点离开O 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 =8+2t 3(m )得:t =0时,x 0=8m ; t =2s 时,x 2=24m ,则质点在t =0到t =2s 时间内的位移为:△x 1=x 2-x 1=16m ,

116

m/s 8m/s 2

x v t ?=

==?;把t =2s 直接带入v =6t 2(m/s )即可求出2s 末的速度为24m/s.故B 正确,A 、C 、D 错误.故选B.

16.D

解析:D 【解析】

两力合成时,合力范围为:|F 1?F 2|?F ?F 1+F 2; 故合力范围为:5N ?F ?13N ;所以可能的为D. 故选D.

17.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公式2

012

x v t at =+

,可知质点的初速度为05m/s v =,加速度22m/s a =;

A 、物体在第一秒内的位移为:

2151m 1m 6m x ?+==

故A 错误;

B 、物体前2s 内的位移为:

2252m 2m 14m x ?+==

所以其平均速度为:

2

2

14

m/s 7m/s 2

v x t

=

=

= 故B 错误;

C 、根据公式2

x a T ?=可知:任意相邻的1 s 内位移差都为:

2

2

2m 2m 1x a T ?==?=

故C 错误; D 、根据加速度公式?=

?v

a t

可知:任意1 s 内的速度增量都为: 21m/s 2m/s v a t ?=?=?=

故选项D 正确。

18.B

解析:B 【解析】 【详解】

首先对P 受力分析,受重力和支持力,再对Q 分析,受重力、压力和支持力; 涉及到P 、Q 、地球三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 P 与地球间有相互吸引的力; P 和Q 间的相互作用力; Q 和地球间有相互吸引的力;

地面和Q间的相互作用力;

综上所述,故B正确,ACD错误。

19.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路程都用来反映运动的路径长短,位移反应的是位置的变动,故A错误;

B、只有在单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在其它情况位移的大小都小于路程,但是位移不是路程,故BC错误;

D、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故D正确。20.C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先根据盒子的运动状态分析受到的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如是滑动摩擦力则根据f=μN求解滑动摩擦力大小.

解:盒子在粗糙桌面上减速滑行的过程中,受到桌面对盒子的滑动摩擦力作用,竖直方向受力平衡,则N=mg,根据f=μN可知,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判断摩擦力的种类,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不同,注意f=μN中的N指正压力,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二、多选题

21.A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当时,A、B以共同的加速度开始运动,将A、B看作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计算得出

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B.设B对A的摩擦力为,A对B的摩擦力为,地面

解析:A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当52

F mg μ=时,A 、B 以共同的加速度开始运动,将A 、B 看作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3

32

F mg ma μ-=

计算得出3

g

a μ=

所以A 选项是正确的;

B .设B 对A 的摩擦力为1f ,A 对B 的摩擦力为2f ,地面对B 的摩擦力为3f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以知道1f 与2f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1f 和2f 的最大值均为2mg μ ,3f 的最大值为

33

2

f m

g μ=

故当3

02

F mg μ<≤

时,A 、B 均保持静止;继续增大F ,在一定范围内A 、B 将相对静止以共同的加速度开始运动,故B 错误;

C .设当A 、B 恰好发生相对滑动时的拉力为F ′,加速度为a ′,则对A ,有

F ′2mg ma μ-='

对A 、B 整体,有

3

32

F mg ma μ''-=

计算得出

3F mg μ'=

故当

3

32

mg F mg μμ<≤ 时,A 相对于B 静止,二者以共同的加速度开始运动;当3F mg μ> 时,A 相对于B 滑动,C 正确;

D .对B 来说,其所受合力的最大值

31

222

m F mg mg mg μμμ=-=

即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

2

g μ ,D 正确。 故选ACD 。

22.CD 【解析】 【分析】 【详解】 方法一:

AB .滑块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减速至0,逆过程为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

动,设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 ,初速度为v0,则最后2s 、最开始2s 和第1s 滑块分别运行

解析:CD 【解析】 【分析】 【详解】 方法一:

AB .滑块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减速至0,逆过程为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 ,初速度为v 0,则最后2s 、最开始2s 和第1s 滑块分别运行的位移为:

221

22

x at a ==最后

200221

2222x v t at v a x =-=-=最后开始

20011

'' 2.5m 22

x v t at v a =-=-=1开始

联立可解得

21m/s a =,03m/s v =

故AB 错误;

CD .则滑块运行的总时间和总位移分别为

=

3s v t a =总,0= 4.5m 2

v t x =总总 故CD 正确。 故选CD 。 方法二:

CD .滑块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减速至0,逆过程为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从速度为0开始,连续相等时间的位移比为奇数之比,即

123:::...1:3:5:...x x x =

根据题意,滑块在最开始2 s 内的位移是最后2 s 内的位移的两倍,即满足

23

12

2x x x x +=+ 所以滑块减速的时间为

3s t =

滑块第1s 内的位移为2.5m ,根据上述比例关系求解总位移

2.5m 1.5m 0.5m=4.5m x =++

CD 正确;

A .滑块匀减速至0,逆过程为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12

x at =

解得

22

2222 4.5m/s 1m/s 3

x a t ?=

== A 错误; B .初速度为

013m/s 3m/s v at ==?=

B 错误。 故选CD 。

23.BD 【解析】

若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在速度相等之前,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则两车的距离逐渐增大,速度相等后,两车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可知两车可能不相遇,可能相遇一次,但是不可能相遇两次.故A 错

解析:BD 【解析】

若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在速度相等之前,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则两车的距离逐渐增大,速度相等后,两车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可知两车可能不相遇,可能相遇一次,但是不可能相遇两次.故A 错误,B 正确.若乙车在前,速度相等前,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两车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若在t 1时刻前甲车追上乙车,然后甲车在前面,速度相等后距离逐渐减小,可能乙车速度减为零时还未追上甲车,故C 错误.若乙车在前,且恰在t 1时甲车追上乙车,速度相等后,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则乙车在前,甲车在后,两者不会再相遇.故D 正确.故选BD .

点睛:本题考查了运动学中的追及问题,关键抓住速度相等前后两车的速度大小关系,结合之间距离的变化分析判断.

24.AB 【解析】

由图乙知,物体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达到传送带速度后(在t=2s 时刻),由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大于滑动摩擦力,物块继续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从图象可知传送带的速度为4m/s .故A

解析:AB 【解析】

由图乙知,物体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达到传送带速度后(在t=2s 时刻),由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大于滑动摩擦力,物块继续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从图象可知传送带的速度为4m/s .故A 正确.物块上升的位移大小等于v-t 图象所包围的面积大小,为

24442

23222

x m +?=

?+=,所以传送带底端到顶端的距离为32m ,故B 正确.0-2s 内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2244

10/2

v a m s t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3737mgsin mgcos ma μ?+?=,解得0.5μ=,故C 错误.在0-2s 内物块的速度大于传送

带的速度,物块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下,与物块运动的方向相反.2-4s 内,物块的速度小于传送带的速度,物块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与物块运动的方向相同.故D 错误.故选AB .

【点睛】刚开始时,物块的速度大于传送带的速度,受到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向上做减速运动,速度与传送带相等以后,物体所受摩擦力改为向上,继续向上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根据图象的“面积”求传送带底端到顶端的距离.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动摩擦因数.根据图象分析物块的运动情况,判断摩擦力方向.

25.ABD 【解析】 【分析】 【详解】 以OA 为直径画圆

若设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对小滑环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解得,由几何关系,小滑环沿弦下滑的位移;据,解得,即从圆上最高点沿任一条光

解析:ABD 【解析】 【分析】 【详解】 以OA 为直径画圆

若设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对小滑环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cos ma θ=,解得a gcos θ=,由几何关系,小滑环沿弦下滑的位移2x Rcos θ=;据2

12

x at =

,解得244x Rcos R t a gcos g

θθ=

==即从圆上最高点沿任一条光滑弦滑到底所用的时间相同.则沿OA 和OC 滑到斜面的时间相同,13t t =;OB 不是一条完整的弦,时间最短;OD 的长度超过一条弦,时间最长;综上4312t t t t >=>.故ABD 三项正确,C 项错误. 【点睛】

要熟记等时圆模型,从圆上最高点沿任一条光滑弦滑到底所用的时间相同.

三、实验题

26.D 0.88 9.75 【解析】 【详解】

第一空.不一定要从纸带上第一个点开始计算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故A 错误;选用的钩码的质量应尽可能大些,密度尽量大一些,可以减小受到的阻力的影响,可减少实验误差,故B 错误;操作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以保证纸带充分利用,该次序不能颠倒.故C 错误;打点计时器的上下两限位孔应在同一竖直线上,以减小摩擦造成的误差,故D 正确.

第二空.电源的频率为50Hz ,则T =0.02s ,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知

0.0176

=m/s 0.88m/s 0.02

CD x v T ==

第三空.中间段的纸带有1个计时点,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 =aT 2可得:x CD -x AB =2aT 2,解得a =9.75m/s 2 27.570 0.32 0.42 【解析】 【详解】

(1)[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得

2

6

(32.4521.05)10

m/s 0.57m/s 0.2

v

(2)[2]图像与纵轴的交点表示初速度,为0.320m/s ;[3]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求解斜率可得

2

20.50.4

m/s 0.42m/s 0.420.18

a

28.BD AC 0.50m/s 0.55m/s 25.00m/s 【解析】 【详解】

(1)[1]AB. 电磁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使用4~6V 的交流电源,故A 错误、B 正确; CD. 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与电压高低无关,根据1

T f

=可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由交流电源的频率决定的,故C 错误,D 正确;

(2)[2] A. 为了提高纸带的利用率,在释放小车前,小车要靠近打点计时器,故A 正确; B. 打点计时器应放在长木板的没有滑轮一端,故B 错误;

C. 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打点完毕关闭电源,故C 正确;

D. 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是220V 的交流电源,故D 错误; (3)[3]计时点A 、D 对应的时间间隔内小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2(0.80 1.00 1.20)10m/s 0.50m/s 330.02

AD AD

x v T -++?===?

物理期中考试总结

物理期中考试总结 物理期中考试总结 在备课方面,在备每节课时,总是先对整个一章,以及它在整个初中物理教学和中考中的地位作通盘考虑,然后在具体到每一节内 容的重点和难点,使得在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对重点和难点内容,分析学生已有前知识和程度,注意在教学中分散难点,循序渐进, 逐步达到教学要求和目标,应该说在教学、备课中作了较详细和充 分的准备。 在上课方面,平时在教学中,认认真真,注意知识的导入,上课的衔接,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的训练,在科学探究的教学 过程中让学生能经历探究的过程和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作业布置 不多,课后也认真作了批改,要求学生把做错的作业要求订正,在 上课这方面应该说是没有大问题。 在这次期中考试中,初二(15)班:共67人,平均分59.58分, 优秀率14.93﹪,及格率46.27﹪;初二(16)班:共59人,平均分57.58分,优秀率10.17﹪,及格率37.29﹪;初二(17)班:共63人,平均分62.10分,优秀率15.87﹪,及格率55.56﹪;初二(18)班:共63人,平均分59.32分,优秀率6.38﹪,及格率52.38﹪。与年级 平均分65.15分,优秀率19.50﹪,及格率57.70﹪,还存在一定的 差距,究期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他们对学习和学习成绩没有要求,学习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差,具体可从学生作业的态度上反应出来,字迹潦草,连自己的名字多 写得连自己都不认识,所做的作业就像是草稿,为了作业的字迹问题,也单独找过学生进行了解和谈心,学生自己也知道这样做不好,但仍然在作业上一如既往没有改观,课后找他们了解原因,回答是 我想大家都明白。一句话就是懒怕苦。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 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量力时不能超过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 三、重力、 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第八章力和运动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2、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利用惯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 二、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3.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 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三、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人教版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时间和位移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知识点总结 了解打点计时器的构造;会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通过分析纸带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及其某时刻的速度;学会用图像法、列表法处理实验数据。 一、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用打上的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 3.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二、实验原理 ⑴电磁打点计时器 ①工作电压:4~6V的交流电源 ②打点周期:T=0.02s,f=50赫兹 ⑵电火花计时器 ①工作电压:220V的交流电源 ②打点周期:T=0.02s,f=50赫兹 ③打点原理:它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点迹的计时器,当接通220V的交流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接正极的放电针、墨粉纸盘到接负极的纸盘轴,产生电火花,于是在纸带上就打下一系列的点迹。 ⑵由纸带判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0、1、2…为时间间隔相等的各计数点,s1、s2、s3、…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若△s=s2-s1=s3-s2=…=恒量,即若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则与纸带相连的物体的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⑶由纸带求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方法

三、实验器材 小车,细绳,钩码,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或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两根,纸带,米尺。 四、实验步骤 1.把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如图所示。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并在细绳的另一端挂上合适的钩码,试放手后,小车能在长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一段距离,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取下纸带, 换上新纸带, 重复实验三次。 4.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的比较密集的点子, 确定好计数始点0, 标明计数点,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两点间的距离,用逐差法求出加速度值,最后求其平均值。也可求出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 作v-t图线, 求得直线的斜率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五、注意事项 1.纸带打完后及时断开电源。 2.小车的加速度应适当大一些,以能在纸带上长约50cm的范围内清楚地取7~8个计数点为宜。 3.应区别计时器打出的轨迹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通常每隔4个轨迹点选1个计数点,选取的记数点不少于6个。 4.不要分段测量各段位移,可统一量出各计数点到计数起点0之间的距离,读数时应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 常见考法 纸带处理时高中遇到的第一个实验,非常重要,在平时的练习中、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均会高频率出现,以致在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中也做为重点考察内容,是选择、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同学们要引起重视。 误区提醒 要注意的就是会判断纸带的运动形式、会计算某点速度、会计算加速度,在运算的过

高一物理上册期中考试试题_

高一物理上册期中考试试题_ 一、选择题 1.2018年8月26日,在雅加达亚运会男子田径100米决赛中,我国运动员苏炳添以9秒92打破亚运会记录夺冠。这是由于他在这100米中 A.平均速度大 B.撞线时的瞬时速度大 C.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大 D.起跑时的加速度大 2.如图所示,一架无人机执行航拍任务时正沿直线朝斜向下方向匀速运动.用G表示无人机重力,F表示空气对它的作用力,下列四幅图中能表示此过程中无人机受力情况的是( ) A.B. C.D. 3.有下列几种情形,正确的是() A.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因为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一定为零 B.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因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 C.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一定很大 D.100米比赛中,甲比乙跑的快,说明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 4.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可求出的物理量是() A.物体的初速度B.物体的加速度 C.物体的平均速度D.物体通过的路程 5.关于速度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京沪高速铁路测试时的列车最高时速可达484km/h,指的是瞬时速度 B.电动自行车限速20 km/h,指的是平均速度 C.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为500m/s,指的是平均速度 D.某运动员百米跑的成绩是10s,则他冲刺时的速度一定为10m/s 6.航天员北京时间2013年6月20日上午10点在太空给地面的学生讲课.此次太空授课主要面向中小学生,其中有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的特点,及在失重的情况下如何测量物体的质量,第一次在太空中展示如何用牛顿定律测质量;测量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测量的方法为:先把航天员固定在人体支架上,然后另一航天员将其向外拉到一定位置松手(图甲所示),最后支架会在弹簧恒定弹力的作用下拉回到初始位置(图乙所示).假设支架向外伸长的位移为S,弹簧对支架的作用力为恒力,大小为F,支架回到初始位置所用时间为t,则测量者的质量为: A. 2 Ft m S =B. 2 2 Ft m S = C. 2 4 Ft m S =D. 2 Ft m S = 7.将一小球竖直向上抛出,经时间t回到抛出点,此过程中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在此过程中,小球运动的路程、位移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A.路程2h、位移0、平均速度2h t B.路程2h、位移0、平均速度0 C.路程0、位移2h、平均速度0 D.路程2h、位移h、平均速度2h t 8.某质点在0~3 s内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高一上册 物理期中考试总结整理

高一上册 物理期中考试总结整理 一、选择题 1.关于重力加速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同一地点物体自由下落时的重力加速度与静止时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一样 B .在地面上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g 的大小不同,但它们相差不是很大 C .在地球上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 D .重力加速度g 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通常计算中g 取9.8m/s 2 2.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详细研究了落体运动,他所运用的方法是( ) A .假设-观察-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实验检验-修正推广 B .观察-假设-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实验检验-修正推广 C .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假设-观察-实验检验-修正推广 D .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观察-假设-实验检验-修正推广 3.质量为50kg 的乘客乘坐电梯从四层到一层,电梯自四层启动向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是0.6m/s 2,则电梯启动时地板对乘客的支持力为 ( )( g=10m/s 2) A .530N B .500N C .450N D .470N 4.如图甲所示,小孩用80 N 的水平力推木箱不动,木箱此时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 1;如图乙所示,小孩用100 N 的水平力恰能推动木箱,此时木箱与水平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 2;如图丙所示,小孩把木箱推动了,此时木箱与水平地面间摩擦力大小为F 3,若木箱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为200 N,木箱与水平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0.45,则F 1、F 2、F 3的大小分别为( ) A .80 N 、80 N 、90 N B .80 N 、80 N 、45 N C .80 N 、100 N 、90 N D .80 N 、100 N 、45 N 5.下列关于重力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重力的方向一定竖直向下,可能指向地心 B .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 C .物体的重力总等于它对竖直测力计的拉力 D .把地球上的物体移到月球上,物体的质量和所受重力变小 6.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2 24 1.5(m)x t t =-,当质点的速度为零,则t 为多少:( ) A .1.5 s B .8 s C .16 s D .24 s 7.如图所示,手沿水平方向将书压在竖直墙壁上,使其保持静止,现增大手对书的压力, 则书( )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第七章 7.1力(F)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且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4)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是受力物体的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的大小、运动的方向或 运动的大小和方向同时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 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方法叫力的示意图。 6、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7.2、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弹性限度:当弹性物体的形变超过某一数值时,即使撤去外力,物体也不能恢复原状了,这个值叫弹性限度。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压 力,支持力,拉力) (3)产生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4)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 弹簧测力计: (5)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 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高一物理期中考试总结发言稿整理

高一物理期中考试总结发言稿整理 【】期中考试过后大家一定要给自己做个总结,了解自己的情况,以后才能加以改正。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一物理期中考试总结发言稿,希望大家喜欢。 期中考试结束了,大家从初中进入高中已经半个学期了。在此期间,大家一定会感到不适应。进人高中后,学习就登上了一个新台阶。新的教材、新的教学要求,在大家面前设下一道道难关。因此很多同学在诸多方面就出现了很多不适应。 如今,我们的成绩有目共睹,有喜有忧,但无论如何,这都已经成为了过去,我想说的是:山外有山,成绩好的同学,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成绩不尽人意的同学查找原因,迎头赶上。期中考试后,我们该做的最重要的是查找问题,找出不足,勿需讳言,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我们个别同学中还有许多问题,各学科发展不平衡,同学们的成绩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中有些同学的学习态度还很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行动不自觉,上课听课不专心,学习气氛不浓厚导致成绩不好。有些同学还想用初中的学习方式对待高中的学习,在老师的“卡压”下学习,在家长的训斥中读书,进入高中一旦松开这些,就没有学习的自觉性,须知高中学习的主动性比什么都重要,内因远远大于外因。 我依稀记得,在军训场上我们挥汗如雨,我们严于律己。尽

管军训早已远去,但我们不该忘记在军训时宣下的誓言,我们宣誓:要把军人的作风纪律融入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刻苦学习,努力拼搏。现在,有大好的机会摆在我们面前,只要我们去珍惜每一个学习机会,不放过课堂上老师讲的每一个重点,不落下课后布置的每一项作业,我们就能兑现我们的誓言,实现我们的梦想! 说到梦想,我相信我们都有自己的梦想。在我们中考报考志愿,选择高中而不是职高的时候,我们的大学梦就已经很明确了,不是么?班里有一个同学曾经问过我:你认为人生什么时候最美好?她给我的回答是上大学的时候。是的,大学是美好的,我一直怀揣着这一梦想,在他的驱使下,我每天认真听课,努力学习。其实,我和大家一样,有时睡眠不足,上课昏昏欲睡。每到这时,我就不停在心里对自己说,不能睡,也许就是打个盹的功夫,就把重点错过了,也许到了高考时,就因为这个知识点没掌握而与大学梦失之交臂!于是我坚持到了下课,坚持到了放学。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防止犯困的小秘诀,在你觉得你快睡着之前,盯着老师,在老师问一个问题之后,快速大声回答,刺激你的神经,这样睡意就会渐渐消失,而且这堂课还会非常高效。在你下次犯困的时候,不妨试试这一方法。 除了课堂听讲,培养自学习惯也是学习的关键。在初中大部分同学是在老师的督促检查下学习的,没有自学习惯,但进

高一物理上册期中考试试题_及答案

高一物理上册期中考试试题_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将棱长分别为a 、2a 、3a 的同一个长方体木块分别以不同的方式放置在桌面上,长方体木块的各个表面粗糙程度相同.若用弹簧测力计牵引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示数分别为F 1、F 2、F 3,则F 1、F 2、F 3之比为 A .1∶1∶1 B .2∶3∶6 C .6∶3∶2 D .以上都不对 2.A 、B 、C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一个物体自A 点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B 点时的速度为2v ,到C 点时的速度为6v ,则AB 与BC 两段距离大小之比是 A .1:3 B .1:8 C .1:9 D .3:32 3.有下列几种情形,正确的是( ) A .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因为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一定为零 B .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因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 C .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一定很大 D .100米比赛中,甲比乙跑的快,说明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 4.一石块从楼顶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取2 10m/s g .石块在下落过程中,第4s 末的速度大小为( ) A .10m/s B .20m/s C .30m/s D .40m/s 5.关于重力、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风筝升空后,越升越高,说明风筝的重心相对风筝的位置也越来越高 B .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C .舞蹈演员在做各种优美动作的时候,其重心相对身体的位置不断变化 D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地面 6.鱼在水中沿直线水平向左减速游动过程中,水对鱼的作用力方向合理的是( ) A . B . C . D . 7.拿一个长约1.5m 的玻璃筒,一端封闭,另一端有开关,把金属片和小羽毛放到玻璃筒里.把玻璃筒倒立过来,观察它们下落的情况,然后把玻璃筒里的空气抽出,再把玻璃筒

【教师思想汇报】初中期中考试物理教师反思总结

初中期中考试物理教师反思总结 弹指一挥,眨眼间,来界首中学实习已有近三月,就在时间像流星一样划过天际,学校如期迎来了期中考试!我以高度的热情对待物理教学工作,从未因自己是实习老师而对工作有些丝的懒散懈怠拖沓。因不习物理已有多年,很多知识得自己先去咀嚼一遍,然后再哺喂给学生,对学生能否在此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有着巨大的压力!可考试成绩出来后,面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我简直怒火中烧,我班平均分比这里有经验的老师带的班级低了近30分!每一次的考试失利,总有一部分的学生感到无比的心痛,可就是不知悔改的继续。难道我们班就应该比其他班级考的差吗,这是真理吗?在这里我想说的是,作为一名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考出好成绩。这不仅是对学生自己勤奋读书的一种最好的回报,更是对老师辛勤付出的一种肯定!正因为如此,我才会在考试前一夜为学生补习,放弃了自己的学习时间。幸运的是,果然考试试卷出现我所讲的一模一样的题目;不幸的是,愿意来补课的只有寥寥的几个女学生。期间,好几位在外游荡男学生被我强制拉进教室上课。半小时后,这几位男学生在征得我的同意后兴奋地离开了。心不在此,留之何用?当然,现时的伤心难过都显得非常的多余,从失败中总结出经验教训才是当务之急。在此,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此次期中考试败北的原因总结出如下几点: 当然作为物理任课老师要负起很大一部分责任。我对学生的课后学习情况监督较少,没有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对他们在物理知识的理解上存在那些问题知之甚少,仅通过几张的单元测试显然是做得不够。先前,我要求学生每人最好要买一本课外辅导书籍,可我没有强行落实到实处,学生对我这个要求置若罔闻,我亦没太深于计较,为此次考试的失败埋下了隐患。今后,我定要加强对学生的课外辅导,对学习困难的的学生要不仅仅从语言上给予激励,更是要切实对他们进行专项辅导。作为一名曾学习过教育理论的师范生,我当然知道正处在性格塑造阶段的初中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往往没有自我的认

教科版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强烈推荐)

初二下册物理基础知识点归纳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 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学必记的三句话: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动←→静、快←→慢、方向改变)③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不能说改变形变或物体形变发生改变)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F):国际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2个鸡蛋在手上对手的力大约是1N。 6.力的表示法有2种: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同光线一样,这个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7.口诀为:一定点二画线、三定比例四截线、五在末端标尖尖、六是力的大小写尖边。 注:①力的示意图比力的图示少了画标度的过程。可以这样记:示意图就是意思意思,只是表示出大致的意思就可以了,没有图示详细; ②在同一个图中,如果有几个力的话要公用一个标度和力的作用点。(作用点一定在受 力物体上,而且一般取中心。) ③线段长度没有半格的,也没有一个格的,也就是说最少2个格,且是格的整数倍。 8.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叫弹性形变。 产生条件或依据:①物体间是否直接;②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和拉伸。 9.弹力的大小:F=k x 其中F:弹力;k:劲度系数,和物体本身有关;x:形变量,即形变 后的长度也原长的差。即弹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额弹性强弱和形变量的大小有关。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10.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拉力和支持力。 11.弹簧测力计又叫弹簧秤,可测重力和拉力。 其使用方法为:①看(量程)②认(分度值和单位)③调(调零,然后拉几下挂钩,避免弹簧被外壳卡住)④测(拉力方向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⑤读(视线与刻度面板垂直)⑥记(+单位)

高一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第40套真题

高一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 关于时间和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时间与时刻的区别在于长短不同,长的是时间,短的是时刻 B . 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是一段时间 C . 第3秒末和第4秒初的时间间隔是一秒 D . 第3秒内和第4秒内经历的时间长短不一样 2. 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加速度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的大小 B . 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率 C . 加速度的方向一定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 D . 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则加速度越大 3. 如图所示为四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由图像可知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 A . B . C . D . 4.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A点的速度是vA,经过B点的速度是vB,C 为AB的中点,则经C点的速度的大小是() A . B . C . D .

5. 某一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的关系式为x=4t+2t2,x 与t的单位分别为m与s,则质点的初速度与加速度分别为:() A . 4m/s与2m/s2 B . 0与4m/s2 C . 4m/s与4m/s2 D . 4m/s与0 6. 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一物体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B点时的速度是v,到C点的速度是3v。则等于() A . 1:8 B . 1:6 C . 1:5 D . 1:3 7. 如图所示是做直线运动的甲、乙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象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当t=t2时两物体相距最远 B . 当t=t2时两物体相遇 C . 甲起动的时间比乙早t1秒 D . 当t=t3时两物体相距S0米 二、多选题 8. 物体A的加速度为3 ,物体B的加速度为-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物体A的加速度比物体B的加速度大 B . 物体B的速度变化比物体的速度变化快 C . 物体A的速度一定在增加 D . 物体B的速度可能在减小 9. 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B .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改变量方向相同 C .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 D .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方向总是与加速度方向相同

高一物理期中考试总结

高一物理期中考试总结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的自然科学。以下是物理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期中考试章节复习要点,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物理网一直陪伴您。 第一章力 知识要点: 1、本专题知识点及基本技能要求 (1)力的本质 (2)重力、物体的重心 (3)弹力、胡克定律 (4)摩擦力 (5)物体受力情况分析 1、力的本质:(参看例1、 2、3)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脱离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对应一个力,有受力物体同时有施力物体。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无中生有。(例如:脱离枪筒的子弹所谓向前的冲力,沿光滑平面匀速向前运动的小球受到的向前运动的力等) (2)力作用的相互性决定了力总是成对出现: ※甲乙两物体相互作用,甲受到乙施予的作用力的同时,

甲给乙一个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它们总是同种性质的力。(例如:图中N与N 均属弹力,均属静摩擦力) (3)力使物体发生形变,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或速度方向改变)使物体获得加速度。 ※这里的力指的是合外力。合外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产生运动的原因。对于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结合上定律就更明确了。 (4)力是矢量。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标量只有大小。 力的作用效果决定于它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要素)。大小和方向有一个不确定作用效果就无法确定,这就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含意。 (5)常见的力:根据性质命名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根据作用效果命名的力有拉力、下滑力、支持力、阻力、动力等。 2、重力,物体的重心(参看练习题)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2)重力的大小:G=mg,同一物体质量一定,随着所处地理位置的变化,重力加速度的变化略有变化。从赤道到两极G大(变化千分之一),在极地G最大,等于地球与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随着高度的变化G小(变化万分之一)。

【重点】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复习提纲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一、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比如:物体由静止到运动、物体由运动到静止、物体运动速度由快变慢、物体运动速度由慢变快。)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二者可以同时发生,也可以单独发生。如果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它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同时产生的,没有先后之分。 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要同时有两个物体,它们之间才有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力,也就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要同时存在。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①发生弹性形变;②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高一上册 物理期中考试总结整理

高一上册物理期中考试总结整理 一、选择题 1.2018年8月26日,在雅加达亚运会男子田径100米决赛中,我国运动员苏炳添以9秒92打破亚运会记录夺冠。这是由于他在这100米中 A.平均速度大 B.撞线时的瞬时速度大 C.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大 D.起跑时的加速度大 2.关于合力与其两个分力的关系,正确的是() A.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小的分力、小于大的分力 B.合力的大小一定随分力夹角的增大而增大 C.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任意一个分力 D.合力的大小可能大于大的分力,也可能小于小的分力 3.如图甲所示,小孩用80 N的水平力推木箱不动,木箱此时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1;如图乙所示,小孩用100 N的水平力恰能推动木箱,此时木箱与水平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2;如图丙所示,小孩把木箱推动了,此时木箱与水平地面间摩擦力大小为F3,若木箱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为200 N,木箱与水平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0.45,则F1、F2、F3的大小分别为() A.80 N、80 N、90 N B.80 N、80 N、45 N C.80 N、100 N、90 N D.80 N、100 N、45 N 4.物块静止在固定斜面上,下图所示的四幅示意图中,正确标明了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的() A.B. C.D. 5.近几年,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我国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若将房价的“上涨”类比成“加速”,将房价的“下跌”类比成“减速”,据此,你认为“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可类比成() A.速度增加,加速度减小 B.速度增加,加速度增大 C.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大 D.速度减小,加速度减小

6.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该质点 A.在第1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B.在第2秒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C.在前2秒内发生的位移为零 D.第3秒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 7.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该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 B.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该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 C.某同学沿着400 m的环形操场跑了一圈,位移为400 m D.高速公路路牌标示“上海80 km”涉及的是位移 8.汽车A在红绿灯前停住,绿灯亮起时起动,以0.4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30 s后以该时刻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设在绿灯亮的同时,汽车B以8 m/s的速度从A 车旁边驶过,且一直以相同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方向与A车相同,则从绿灯亮时开始( ) A.A车在加速过程中与B车相遇 B.A、B相遇时速度相同 C.相遇时A车做匀速运动 D.两车不可能再次相遇 9.如图所示,人站立在体重计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和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和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人所受的重力和人对体重计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人所受的重力和人对体重计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10.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取物体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v-t图象正确的是()

高一物理上册期中考试试题_含答案

高一物理上册期中考试试题_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是标量的是() A.位移、时间、速度、加速度 B.质量、路程、速率、温度 C.速度、平均速度、位移、加速度 D.位移、路程、时间、加速度 2.如图所示,粗糙的A、B长方体木块叠放在一起,放在水平桌面上,B木块受到一个水平方向的牵引力,但仍然保持静止,则B木块受力个数为 A.4 B.5 C.6 D.3 3.有下列几种情形,正确的是() A.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因为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一定为零 B.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因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 C.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一定很大 D.100米比赛中,甲比乙跑的快,说明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 4.在公路的每个路段都有交通管理部门设置的限速标志,如图所示,这是告诫驾驶员在这一路段驾驶车辆时 A.必须以这一速度行驶 B.瞬时速度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 C.平均速度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 D.汽车上的速度计指示值,有时还是可以超过这一规定值的 5.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常常有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这通常是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 .放云,同时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和飘动的白云及下面的烟雾等一起摄入镜头 .这时,观众所选的参考系是() 映时,观众就感觉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 A.“孙悟空”B.平台C.飘动的白云D.烟雾 6.如图所示是A、B两质点从同一地点运动的x﹣t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9-2020九年级物理(上)期中考试成绩分析及半期总结

2017-2018九年级物理(上)期中 考试成绩分析及半期总结 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已经结束,半期已过,现就这次期中考试的成绩分析和两个多月以来学生的学习情况总结一下。 一、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这次考试从整体来看,学生学习情况正常,但整体分数(平均分)压低了10分左右,学优生人数正常范围,但中等生人数减少了,学困生人数增加了,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本期主要学习的是电学部分,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难点,掌握消化起来较慢且困难。 2.学生整体基础较差,又遇到电学难点知识,对于中等生和学困生来说尤其雪上加霜。 3.学生复习时间少。半期考试前,学生开展了一些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如“醉美七中”诗歌朗诵、运动会等,导致学生复习时间少,没有系统的复习。 4.本次考试的试卷难度和题量有所增加了。学生基础掌握不牢,稍不注意就会出现时间不够,做不完题等等一些问题,从而导致学生整体(平均分)下降,但属于正常波动范围。 5.从本次考试可以看出,尖子生还是不突出,人数偏

少,需要进一步培训辅导。培优转差还要继续加大力度。 二、学生近期学习情况 从本期开学至今,学生整体学习情况一般,但也有以下一些问题: 1.由于物理是自然实验科学,需要学生精力集中进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而物理课又都是下午,对于学生来说注意力不够集中,课堂学习效果达不到最佳。 2.学生完成课内外作业情况:课内作业在教师的指导下正常完成,但课后作业特别是家庭作业,学生完成情况不好,完成质量也不高,多数家长辅导监督力度不够。 3.学生主动问问题的积极性不高,同学间交流氛围也不好。当学生在作业时遇到困难后,很少有同学主动问同学、老师,老师也不可能去时时刻刻追着学生问,都是少数辅导。 三、总结与展望 就目前来看,各班班风、学风已经逐步形成,基本稳定了,希望能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势头。这次考试也给了师生们一个提醒,也是一件好事,只要在后期学习中,师生、家校共同克服以上这些问题,相信学生在期末考试中能够更上一层楼,考出理想成绩。 以上就是我的半期总结情况,望教研组领导批评,指正。谢谢!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的运动方向或速度大小的改变或二者同时改变,或者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形变是指形状发生改变。 2.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一切物体都受力的作用。 (2)有的力必须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才能产生,比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力, 但有的力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比如重力、磁极间、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 (1)用力的示意图可以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2)作力的示意图的要领: ①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 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③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线段的终点来表示; ④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比如甲、乙两个物体间产生了力的作用,那么甲对乙施加一个力的同时,乙 也对甲施加了一个力。 由此我们认识到:①力总是成对出现的;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二、弹力 1.弹性和塑性:(1)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2)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形变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2.弹力 (1)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压力、支持力、拉力等的实质都是弹力。 (2)弹力的大小、方向和产生的条件: ①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材料、形变程度等因素有关。 ②弹力的方向:跟形变的方向相反,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一致。 ③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相互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3.弹簧测力计 (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所受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①测量前,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如果不是,则需校零;所测的力不能大于 弹簧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和测量范围,估计被测力的大小,被测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 ③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且与被测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 ④读数时,视线应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垂直。 三、重力 1.重力的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重力的大小 (1)重力也叫重量。 (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单位牛顿(N);m是质量,单位千克(kg)。g=9.8N/kg。 (3)重力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同一物体在靠近地球两极处重力最大,靠近赤道处重力最小。 3.重力的方向 (1)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2)应用:重垂线,检验墙壁是否竖直。 4.重心: (1)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2)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也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以外。 5.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第八章运动和力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的从实验中得出,它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同一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至水平面上的 初速度相等。 (5)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①揭示运动和力的关系。 ②证实了力的作用效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③认识到惯性也是物体的一种特性。 2.惯性 (1)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 都是错误的。 ③要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 前者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后者表明的是物体的属性。 ④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产 生”惯性或“消灭”惯性。 ⑤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 小是不变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 ①确定研究对象。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③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二、二力平衡 1.力的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受到两个力(或多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