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PICC在肿瘤化疗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PICC在肿瘤化疗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PICC在肿瘤化疗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PICC在肿瘤化疗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PICC在肿瘤化疗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俊华宋会娟岳清鸽

【摘要】目的肿瘤化疗病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措施。方法 68例患者,男27例,女41例,年龄32~80岁。乳腺癌41例,肺癌20例,食管癌2例,直肠癌3例,鼻咽癌2例。确定外周血管(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颈脉)和插管穿刺点,消毒范围为穿刺点上下10cm,置入PICC。结果穿刺成功率为100%。置管30~241d。1例导管阻塞。2例治疗当中导管脱出,因脱出过长而拔除。6例出现静脉炎。结论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采取有效的护理措防止静脉炎发生,避免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可减少患者的痛苦。

【关键词】 PICC;肿瘤化疗;护理

我院肿瘤科于200804~200906开展PICC术共68例,取得良好的临床及护理疗效。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68例患者,男27例,女41例,年龄32~80岁。乳腺癌41例,肺癌20例,食管癌2例,直肠癌3例,鼻咽癌2例。根据病情均需化疗,置管时间30~241d ,完成治疗后拔管。

1.2 方法

1.2.1 材料:选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单腔式PICC 导管,型号4Fr,导管全长60cm,管腔容积0.33ml。

1.2.2 无菌物品准备:无菌手套两副,肝素帽/正压接头,稀释肝素液,生理盐水,10、20ml注射器各一个,皮肤消毒剂,无菌纱布数块,无菌方巾两块,无菌洞巾一块,10cm×12cm无菌透明贴一个,一次性剪刀及镊子,PICC导管。其他必需品:皮尺、止血带。

1.2.3 方法:协助患者摆好穿刺体位,病人平卧,穿刺侧手臂外展90°,首选贵要静脉,次选正中静脉和头静脉。确定穿刺点:肘窝下两横指处。测量长度,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到右胸锁关节反折再向下至第三肋间隙,测量上臂中间周长。戴手套,铺巾于手臂下,消毒穿刺点酒精棉棒3次,范围10cm×10cm,再以络合碘棉棒3次消毒范围,更换手套,用生理盐水冲洗手套滑石粉,铺洞巾,用20ml注射器抽取稀释肝素盐水,预冲导管、连接器、肝素帽和穿刺针,用10ml 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连接穿刺针,助手在消毒区外扎止血带,操作者以15°~30°进针,见回血后即减小穿刺角度再进针0.5cm固定钢针针芯,单独向前推进外插管鞘,松止血带,左手拇指固定插管鞘,食指和中指按压导管鞘末端处静脉,防止出血,右手撤出针芯,右手将

PICC导管自插管鞘中缓慢匀速地推进至腋静脉时,让患者头转向穿刺侧耳朵紧贴肩部以防止导管误入颈静脉,插管至预定长度后,在鞘的末端处压迫止血并固定导管,撤出导管鞘及导丝,修剪导管长度,保留体外5cm,安装连接器,然后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正压封管,连接肝素帽,在距穿刺点1cm导管上安装固定翼,无菌纱布覆盖,用透明敷贴固定。置管后作好记录,穿刺导管的名称、批号、型号及长度,臂围,导管留在体外的长度,穿刺是否顺利,穿刺局部出血情况,置管日期,并跟踪记录导管尖端X线所示位置,标准位置是上腔静脉中下1/3处及置管以后的不良反应和拔管时间。

2 结果

68例患者穿刺为100%,置管30~241d,平均146d。主要并发症为置管部位外周静脉炎6例,静脉炎是PICC最常见并发症,发病率2.6%~9.7%[1]。经热敷治愈完成治疗,导管堵塞1例,用肝素水疏通成功。导管异位3例,经调整后达到预定位置。治疗当中导管脱出2例,因脱出过长而拔除。无1例发生化疗药物外渗及血栓形成。

3 护理体会

3.1 操作前护理充分评估患者静脉条件,心理承受能力,操作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操作的方法、注意事项及置管的优缺点,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恐惧心理,积极配合。心理紧张可引起血管痉挛和血管收缩[2],造成穿刺失败。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由于患者为肿瘤化疗患者,机体抵抗力极低,如操作不规范造成感染,给患者造成痛苦,因此,严格无菌操作,采用专用操作间进行,专人操作,专人护理,减少并发症。 3.2 置管后的护理穿刺成功后,24h更换敷贴,检查穿刺点有无渗血肿胀,一般情况下,每周换敷贴及肝素帽一次,如被污染、潮湿随时更换,携带此导管可淋浴,但应避免盆浴、泡浴。淋浴前用保鲜膜在肘弯处缠绕两三圈,上下边缘用胶布贴紧。随时观察穿刺周围皮肤,如有异常,及时处理。补液结束后用10ml 生理盐水[3]正压封管。

3.3 导管的护理换药时观察并记录导管刻度,请勿将导管体外部分移入体内,换药过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禁止将胶布贴于导管上,导管体外部分应“S”型放置以利活动,最好使用透明敷贴。带管出院患者交代注意事项,每周回科室进行换药及封管。

3.4 拔管护理本组68例,2例因导管脱出太长未完成治疗而拔管,其余均完成治疗计划后给予拔管,拔管时常规消毒穿刺部位,

然后从穿刺处缓慢轻柔地拔出。拔管患者无拔管困难、断裂等现象,均顺利拔出。拔除后穿刺处用无菌纱布压迫止血10~20min,无菌敷料覆盖24~48h,观察有无出血。

4 讨论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化学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化疗药物的化学性、酸碱性及高浓度的刺激使静脉发红、疼痛、硬化成条索状,导致静脉穿刺困难、化疗药物外渗,临床发生率可达48%,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甚至延误治疗。新的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规定注射造成组织坏死,成人大于体表面积2%,儿童大于体表面积5%,属于4级医疗事故[4]。采用PICC置管术后,化疗药物通过PICC管道注入大静脉迅速被稀释,解除了药物对血管、组织的损伤。而且留置时间长,据国内报道留置时间为253d[5]。与传统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穿刺比较不是盲穿而是直视,故穿刺成功率高,无需局部麻醉、缝针,创伤小,避免了以往深静脉穿刺引起的气胸、血胸等并发症。而且有操作资格的护理人员独立完成,大大降低了护理人员因反复穿刺产生无效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以及心理压力,提高了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延长了病人的生命,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秀荣,蒋朱明,马恩陵.640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回顾[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2,10(2):133134.

[2]陈玉平,袁方,赵养玲,等.拔除PICC导管的注意事项[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10):488.

[3]朱石杰,尹向莉,崔春梅,等.PICC管用于大剂量静脉化疗的观察与护理[J].现代护理,2002,8(7):502.

[4]钟华荪主编.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978.

[5]李晓华,程华.PICC在肿瘤患者中应用的护理体会[J].临床护理杂志,2005,4(3):78.

. .

PICC学习心得5篇

PICC学习心得5篇 篇一:picc新进展学习体会 真的很感谢科室能给我这次机会,11月28日至12月1日,让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由我们浙二医院举办的国家级继教项目:《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新进展》学习班班。培训班有100多人,来自全省各县市的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带教干事和护理骨干, 经过三天半的紧张学习,我受益非浅,让我又一次成长。这次的课程 已经结束了,虽然之前大脑充斥着太多的信息和刺激,感觉十分的疲劳,但我们医院的IV TEAM团队让我感受到太多的力量。 输液是临床护士最大的一块工作量,输液病人占了所有病人的90%以上,而输液安全又是与护士密切相关,特别是临床一些重点科 室,比如血液科、肿瘤科、小儿科。化疗药外渗引起的肢体溃烂,让 人触目惊心! 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技术对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病人尤其是在化疗病人、急危重救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如今PICC技术在很多医院得到了广泛开展,培养了很多PICC 置管专科护士,保证了临床特殊用药的输液安全。而在我们浙二就有这样一支团队——IV TEAM。作为浙二人,我感到非常自豪! 在这次培训中,尤其是血管超声(US)结合改良塞丁格(MST)置入PICC置管术讲得非常具体生动,这一技术是目前最先进的PICC

置管技术。通过这次学习,是我更加全面的认识到对行PICC置管患者 的血管选择方法有两种,即肉眼观察和超声引导。超声引导下PICC 穿刺在置管中可直观地显示血管的解剖结构,根据血流及音频 信号快速探查到予穿刺血管的位置,并可观察到血流状况、血管内径、管壁厚度、管壁距体表距离,增加了血管定位的精确性,具有实时引导,全程可见,穿刺时间短,穿刺成功率高,穿刺后经B超定位导管尖端位置,可减少导管异位的发生等优势。改良的塞丁格技术 (MST )PICC置管就是利用导丝及扩张棒将导管置入,代替了传统的 导管经套管置入。该方法近年来引入我国,目前只在国内极少数几家医院开展应用。该方法具有损伤小、定位准、可提高导管-血管密闭性等特点,特别适合于外周静脉状况差的患者,更能体现其实用性和优越性。而我院就已经达到后者水平了。 中华护理杂志社的王红丽老师的精彩讲课也让我印象深刻,它在我以后的论文写作中肯定能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多例疑难置管病例及对于出现相关问题的处理措施的学习,提高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家们的精彩演讲令培训班的学员开拓了思路,对临床护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通过学习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维、转变 了理念是她最大的收获。在以后的工作中她决心将不断学习、接受先进的理念,将所学技术应用于临床工作中以优良的技能和良好的服务 为患者提供安全的静脉通路,促进患者的康复。

PICC在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PICC在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1-09-26T11:27:23.440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8期供稿作者:孙丹[导读] 方法:经病人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将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行化疗。 孙丹 【摘要】目的:总结PICC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体会。方法:经病人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将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行化疗。结果:我科自2006年使用PICC 100例病人全部置管成功,行化疗后,化疗顺利完成。结论:化疗早期行PICC置管可以更好的保护血管,避免因反复静脉穿刺而引起静脉炎,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而有效正确的护理则是PICC导管留置成功的关键。【中图分类号】R86.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094-01 外周静脉置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经外周血管穿刺置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可避免经传统插入途径(右颈内静脉或右锁骨下静脉)置管可能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在临床应用以来。得到护理人员及患者的认可。现将我院PICC在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00例,全部为女性;年龄最大68岁,最小27岁;穿刺1次成功92例,2次成功8例,选择贵要静脉75例,正中静脉15例,头静脉10例;置管时间30~155d。置管长度42~48cm,并发穿刺点渗漏3例.血栓性静脉炎1例,再次更换导管2例。 2操作 2.1选用4.0~4.5Fr无导丝密封式导管.以防导管污染致静脉感染。穿刺前仔细检查患者的血管情况并进行护理评估。特别是对老年患者和血管条件差的患者,要仔细选择穿刺部位,确保穿刺1次成功。临床中我们首选贵要静脉穿刺.其次为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前,向患者详细讲解插管的部位和配合事项。对首次置管者说明此管的优点,使患者解除顾虑.积极配合。 2.2准确的静脉穿刺技术是完成此项操作的关键。PICC由2名专职护师协同操作操作前护师要熟练操作程序,掌握正确的操作步骤。操作中要轻巧、熟练、准确。 3护理 3.1操作完成后详细记录导管名称、编写,置入导管长度,穿刺静脉名称。穿刺情况是否顺利及日期。 3.2插管完成后。导管末端以肝素帽封闭,穿刺点用碘伏消毒。以透气无菌贴膜覆盖,用弹力绷带适度包扎1~2d。并根据情况适当调整绷带的松紧度,避免穿刺点渗血。24h内严密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前臂有无肿胀、麻木以及皮肤颜色。本组无一例发生穿刺点渗血。穿刺24h后换药,以后每两天换药一次。 3.3为了保持静脉通路的长时间使用,除了做好穿刺点消毒及换药以外置管5~7d,每天温湿敷局部2~3次,每次20min,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禁止从导管处采血、输血,每天更换输液器。肝素帽每周更换1次并以无菌纱布包扎固定,连接处固定,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因输液、更换输液器所致的导管感染。本组有1例患者应用PICC期间突然高热.体温38.4~39.6℃,疑导管感染.导管尖端经血培养证实无细菌生长,经对症处理后患者体温降至正常。所以,在临床中即使怀疑导管感染也不必立刻拔除导管,可选用抗生素封闭导管予以观察治疗。 3.4拔管,拔管应沿血管方向,轻柔地拔出.拔出后应对照穿刺记录.以确定导管有无残留。 4注意事项 4.1穿刺前应注意对导管口径的选择:5Fr规格的导管滴速为600~1000ml/h.加压泵大于1000ml/h.可进行输血,TPN,抽血;而3Fr规格的导管滴速为150~750ml/h,加压泵450~750ml/h,仅用输液。 4.2穿刺点及血管的选择:最佳穿刺点为肘窝下两横指处。穿刺点过低则血管相对较细.易引起血液回流障碍或因导管与血管壁摩擦而引起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穿刺点过高可能损伤神经及淋巴回流系统,且日常生活不便。贵要静脉相对要直且短.并且静脉瓣少,置管易成功,而头静脉因进入无名静脉时角度较小,且高低不平,导管易造成反折,增加置管难度,故应首选贵要静脉。 4.3正确掌握正压封管法:采用正压封管并配置浓度适当的肝素液.可确保导管的畅通。本组2例发生导管堵塞.出现的2例是由于未能正确掌握正压封管技术之故。本组留置时间最长者155d,护理到位及正确的正压封管是延长留置时间的主要因素。 4.4送导管时须注意遇阻力时勿强行置入,阻力可能表示静脉堵塞或导管错位,可向后撤导丝管管少许再继续送管当导管尖端到达肩部时,此为腋静脉汇人头臂静脉,有一较大角度,可让病人头转向穿刺侧手臂,下颌靠近肩部.使导管易于进入上腔静脉。 5体会 PICC已在各临床科室中逐渐应用,为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在乳腺癌化疗病人当中.由于化疗时间较长.外周静脉输液容易引起静脉炎,血管弹性破坏,而通过PICC置管可以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加上严格的护理,患者的并发症少且易观察护理,通过临床应用,PICC置管操作简单,临床效果较好,受到患者及护理人员的欢迎。作者单位:257034胜利油田中心医院

picc维护注意事项

PICC注意事项 一、定义 PICC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尖定位于上腔静脉下1/3的导管,靠近上腔静脉与右心房入口处的导管。 PICC因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口径小,并发症低,操作简单安全,不需要局麻,不需要缝针,不限制患者臂部活动,患者痛苦时间短,可留置一年左右,在临床上得到广泛推广应用。起到外周血管置管,中央静脉治疗的效果。避免了以往造成的药液外渗、组织坏死现象的发生。 二、导管维护注意事项 1 置管后24小时内更换无菌敷料,伤口愈合无渗血时,可酌情每周更换1-2次,有翘边或潮湿时需及时更换,更换时先清洁皮肤再消毒,消毒范围大于或等于10/10cm 2 定期检查导管位置、导管头部定位、流通性能及固定情况 3 严格无菌操作原则,为减少感染的机会,不要经导管采血检验 4 避免在置管侧肢体测量血压 5输血、血浆、脂肪乳剂等以及化疗药物等可使导管堵塞可能性增加或刺激性大的药物,须用0.9%氯化钠注射液20ml脉冲式冲管后再连接其他液体,输液完毕后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20ml脉冲式封管,然后用肝素稀释液正压封管。 6禁止使用小于10ml的注射器冲管给药,治疗间歇期间应每日或隔日20-100u/ml肝素钠液10-20ml冲管一次。 7经常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硬节、渗出物,应及时作局部处理,嘱患者PICC一侧手臂不要提过重的物品等。每次封管不要抽回血

8一旦发现导管堵塞,不可强行推注液体,否则有导管破裂或导管栓塞的危险,先检查导管夹是否关闭,导管是否打折,排除以上因素后,若为不完全堵塞,可使用尿激酶或肝素边推边拉的方式溶解导管内的血凝块,严禁将血块推入血管 三、携带PICC患者的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PICC置管的病人越来越多,如何做好PICC 导管的维护需注意以下几点: I、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不要擅自撕下贴膜。贴膜有卷曲、松动、贴膜下有汗液时及时请护士照标准程序更换 2、置管当天,置管侧手臂尽量不要做弯曲、伸直等活动,抬高带管侧手臂。为适应导管的存在,促进静脉回流可做转腕、指尖弹琴等活动,穿刺当天穿刺点有少量渗血是正常现象,无需紧张。带PICC患者不影响从事一般性日常丁作、家务劳动、体育锻炼,但需避免使用带有PICC一侧手臂提过重的物品等,不用这—侧手臂作引休向上、托举哑铃等持重锻炼,并需避免游泳等会浸泡到无菌区的活动,日常家务劳动时,避免来回拖地,洗刷衣服等吃力的活动。避免重力撞击带PICC的部位;应尽量避免碰触PICC体外部分,以免损伤导管或将导管拉出体外。 3、置完导管的头三天,可在沿导管走行的皮肤上轻轻叩击并观察有无肿胀,如有肿胀感向护士报告。 4、家长应嘱咐儿童患者不要玩弄PICC导管体外部分,以免损伤导管或把导管拉出体外。 5、携带此导管的患者可以淋浴,但应避免盆浴、泡浴。淋浴前用塑料保鲜膜在肘弯处缠绕两至三圈,上下边缘用胶布贴紧,淋浴后检查贴膜下有无浸水,如有浸水应请护士按操作规程更换贴膜。 6、治疗间歇期每7天对P1CC导管进行冲管、换贴膜、换肝素帽等维护,注意不要遗忘。

PICC学习心得5篇

PICC学习心得5篇 真的很感谢科室能给我这次机会,11月28日至12月1日,让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由我们浙二医院举办的国家级继教项目:《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新进展》学习班班。培训班有100多人,来自全省各县市的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带教干事和护理骨干,经过三天半的紧张学习,我受益非浅,让我又一次成长。这次的课程已经结束了,虽然之前大脑充斥着太多的信息和刺激,感觉十分的疲劳,但我们医院的IV TEAM团队让我感受到太多的力量。 输液是临床护士最大的一块工作量,输液病人占了所有病人的90%以上,而输液安全又是与护士密切相关,特别是临床一些重点科室,比如血液科、肿瘤科、小儿科。化疗药外渗引起的肢体溃烂,让人触目惊心! 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技术对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病人尤其是在化疗病人、急危重救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如今PICC技术在很多医院得到了广泛开展,培养了很多PICC置管专科护士,保证了临床特殊用药的输液安全。而在我们浙二就有这样一支团队——IV TEAM。作为浙二人,我感到非常自豪! 在这次培训中,尤其是血管超声结合改良塞丁格置入PICC置管术讲得非常具体生动,这一技术是目前最先进的

PICC置管技术。通过这次学习,是我更加全面的认识到对行PICC置管患者 的血管选择方法有两种,即肉眼观察和超声引导。超声引导下PICC 穿刺在置管中可直观地显示血管的解剖结构,根据血流及音频信号快速探查到予穿刺血管的位置,并可观察到血流状况、血管内径、管壁厚度、管壁距体表距离,增加了血管定位的精确性,具有实时引导,全程可见,穿刺时间短,穿刺成功率高,穿刺后经B超定位导管尖端位置,可减少导管异位的发生等优势。改良的塞丁格技术(MST )PICC 置管就是利用导丝及扩张棒将导管置入,代替了传统的导管经套管置入。该方法近年来引入我国,目前只在国内极少数几家医院开展应用。该方法具有损伤小、定位准、可提高导管-血管密闭性等特点,特别适合于外周静脉状况差的患者,更能体现其实用性和优越性。而我院就已经达到后者水平了。 中华护理杂志社的王红丽老师的精彩讲课也让我印象深刻,它在我以后的论文写作中肯定能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多例疑难置管病例及对于出现相关问题的处理措施的学习,提高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家们的精彩演讲令培训班的学员开拓了思路,对临床护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通过学习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维、转变了理念是她最大的收获。在以后的工作中她决心将不断学习、接受先进的理念,将所学技术应用于临床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