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章绪言

1、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课程和教学论这两个相互独立又内在关联的学科按照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进行必须整合的产物。

2、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方法: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联系实际,学思结合;注意扩展学习。

3、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课程与教学论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工作;课程与教学论需要系统的学习;课程与教学论是教师的基本专业工作,学好它帮助你在今后更好的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

一、识记:

1课程: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产物。

2:学科课程:从各门科学领域选择部分内容,分门别类组织起来的课程体系,又称为分科课程。

3:活动课程:儿童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通过活动学习,经验得到丰富和增长,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

4:综合课程:将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综合设置为一个学科的过程。

5:隐性课程:正式课程以外的任何一种形式或全部的教育活动。

6:课程计划:是关于学校课程的宏观规划,一般规定学校课程的门类,各类课程的学习时数以及在各年级的学习顺序,教学时间的整体规划等。

7:课程标准:既学科课程标准。它具体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等。

二、理解

1、简要回答课程与学科的关系?

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学术意义上的学科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主要因素,是现代课程知识的主要里来源,课程意义上的学科课程是现代学校课程的主体,是一种与活动管理相对应的课程类型。

2、影响课程开发的因素有哪些,他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外部因素:社会:社会的性质决定课程的性质:社会政治领域决定着课程的政治立场和育人方向;社会经济领域决定课程课程实施的物质条件和效果;文化状况决定着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特色。

儿童:儿童观又直接影响到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人们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决定着课程组织的心里逻辑;

知识是课程的本质,课程是知识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

内部因素:学制:学制的规划与课程的规划往往相伴而生;

课程传统;

课程理论:只有掌握一定的规律,才能使理论有效与课程实践;

课程自身发展的辩证否定规律

三、应用

1.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开发隐性课程。

略(找不到啊找不到- -)

第三章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

一、识记

1课程目标: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

2:课程目标的三种取向: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课程目标主要反映学科的固有价值;

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课程目标主要反映课程的社会价值

二、理解

1、确定课程的目标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明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分析课程目标的主要来源;选择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运用需要评估模式

2、组织课程内容的原则:正确把握课程内容组织的不同取向;处理好垂直组织与水平组织的关系;处理好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的关系;处理好直线式与螺旋式的联系。

3、选择课程内容的原则:注重基础性;贴近社会生活;尊重学生经验;强化价值观和道德教育

三、应用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基础教育新课程目标的认识。

略(依旧没找到- -、)

第四章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

一、识记

1、课程实施:新的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执行,开发和维护的放态过程。

2、课程评价:研究课程价值的过程,既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一定的评价技术和手段,通过系统得收集分析整理信息和资料,对课程编制过程,课程计划和课程教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3、课程评价的类型:1、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可将广义的课程评价分为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评价、狭义的课程评价等。

2、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可把课程评价分为自我评价和外来评价。

3、根据评价的目的不同,可把课程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4、根据评价的参照标准或评价反馈策略的不同。可把课程评价分为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5、根据评价手段的不同,可把评价分为量性评价和质性评价。

4、课程评价的功能:导向规范,诊断鉴定,激励改进。

二、理解

1、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目标游离模式,CSE模式,CIPP。

2、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课程变革的民主化程度;教师培训;评价的配套改革;各种外部因素的制约。

三、应用

1.试评析泰勒目标评价模式。

是一个完整的课程评价模式;强调预期目标的实现状况,目标既是评价的出发点,又是主要标准;侧重于对课程实施后所得结果的评价,如果预定目标达到了,课程方案便是成功的,反之亦然;这一模式易于操作,但只关注于预期目标,忽视其他因素;目标本身不一定合理,很多人为此提出异议。

第五章校本课程开发

一、识记

1:校本开发:以校为主的,基于学校的实际状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

2:校本课程开发: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选择,改编,新编教材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以及在校内实施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

3:校本课程开发特征:从课程管理的角度看,校本课程开发的责任方式学校和教师,是一种较为民主的课程决策机制;另一方面,从课程开发的角度看,他作为一种课程开发模式,在开发主体,开发范围,教师角色,对学校教师学生的影响等方面均具自身特色;与国家课程开发模式比较,它的根本特征是“以校为本”上。

二、理解

1:为什么要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略(还是没找到- -)

2:校本课程开发成功有效的基本标志是什么?

学校领导和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

有广泛的社会联系和便捷的获取丰富课程资源的途径。

建立能够满足本校学生多种兴趣需要和适应其个体特点的课程体系,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进来,获得有效地教育和发展机会,师生良性互动,共同促进课程发展。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们学校教育质量得到了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得到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改善、个性自由充分的发展。

三、应用

1.试述如何开发校本课程?

可以根据泰勒的课程开发原理来展开:只要有能力和条件,每位教师和每个学校都可以开发校本课程;合理利用调查研究,集体审议和课程编制的这三种方法。

第六章教学的基本理论

一、识记:

1、教学: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形成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2、教学的本质: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二、理解:

1: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有理论指导的教学;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教学;具有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

2:简要回答古代学校教学的特征:培养统治人才是教学的基本宗旨;教学内容以人文学科为主;面向少数学生,教学具有等级性;以个别教学为主,教学质量和效益较低。

3:简要回答优化教学的标准:个人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高效率标准,既合理投入下的效益最大化;真善美的过程标准。

三、应用

1.简述优化教学的基本策略。

遵循教学规律;开展教学实验和教学改革;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

第七章教学目标与教学功能

一、识记:

1、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的标准和要求的规定或设想。

二、理解

1:教学目标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哪几种?

最终目标和直接目标;明显目标和隐蔽目标;学科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的功能主要有哪些?

导向功能,激励功能,标准功能。

3:简要回答布鲁姆对教学目标的分类。

认知领域的目标,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分为六个层次,即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情感领域的目标;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

4: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整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灵活性原则。

三、应用

1:简述设计和编写内容点教学目标的编写。

1确定教学目标层次。

2讲课时教学内容分解成内容点并确定内容点教学目标。

3选定教学目标的表达形式。

4会出“内容点教学目标表”

第八章教学模式

一、识记

1: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相关教学理论的演绎或者对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一种指向特定教学目标的比较稳定的基本教学范型。

2:研究性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一定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搜索的一种教学方式。

3: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三种水平:有结构的研究;指导型研究;自由探究。

二、理解

1:教学模式有何特点?

整体性、中介性、相对性、可操作性和效益型。

2:制约教学模式选择和运用的因素有哪些?

教学目标和任务;

具体学科的性质;

学生身心发展水平;

学生学习特点及风格;

教师自身的优势;

现有的教学设备和条件。

3.教学模式有何发展趋势?

第一,由单一到多样;

第二,有归纳到演绎再到归纳和演绎并举;

第三,有单维构建到整体构建;

第四,由刻板到灵活;

由被动型到主动性;

有传统方法到现代技术手段。

第九章教学方法

一、识记

1: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式的总称。2:讲授法:教师用连贯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发展其智力和能力的教学方法。

3:发现学习法: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并通过这一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相应的资料,材料进行自行进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并验证假设,以此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

4:程序教学法:将教材分成一个个小的部分,按照严格的逻辑编成程序,由学生自己按照程序学习。

5:讲授法的类型: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6:谈话法的方式:复习性谈话;启发性谈话;总结性谈话;研究性谈话;个别谈话;集体谈话。

二、理解

1:采用讲授法应注意的问题。

设计好问题;善于提问;做好谈话后的总结性工作。

2:程序教学法的特点是什么?

一是小步子,二是主动积极的反应,三是及时反馈,四是自定步调。

三、应用

1:试述教学方法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教学方法的启发性;教学方法的综合性和多样性;教学方法的函变形;教学方法的探究化和研究化,教学方法的主体化和个体化,教学方法的现代化。

第十章教学手段

一、识记

1:教学手段:师生教学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和设备。

二、理解

1:教学手段有何功能?

影响课程内容及其表现形式;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学生的关系;影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影响教学组织形式。

2:教学手段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发展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经济型原则,教学最优化原则,健康和安全原则。

三、应用

1:教学手段现代化对教学有何影响?

影响是深远的;能够增强教学手段的诸多教学功能,丰富教学活动;教学手段现代化也给学校教学带来新问题;清醒认识其优缺点,既不盲目崇拜,也不能完全排斥。

第十一章教学组织形式

识记

1:教学组织形式: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2:班级授课制:通常称为课堂教学,是把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3:道尔顿制:他主张改变传统教学法中几乎不考虑每个学生自身特点的弊端,是学习者能够按照自定的步调学习,针对传统方法中各科的课程时刻表不分优劣生一律平等弊端,依据每个儿童学习各科的难易程度适当的分配课程时间。

4:设计教学:打破了学科界限,取消了教科书,学习以单元划分,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偶发的兴趣来制定学习单元。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学生从实际生活情境中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到达目标的工作计划,开展各种实际行动,并检查工作结果。

二、简答题

1:国内外综合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哪些,其具体的特点是什么?

国外:特朗普制比较全面,是一种综合性教学组织形式;

协同教学:第一,教师结构优化组合:可充分发挥教师集体力量和个人特长。第二,采取大班、小组、个别学习相结合的制度,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第三,强调合作,但并不排斥竞争的个体化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合作观和竞争观。

国内:师生合作教学:第一树立正确的合作教学观。第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第三,强调小组学习。

分层递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在群体中增加个别化施教的因素。

2:班级教学工作有哪些基本环节?各环节有何具体的工作?

备课: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材;

定好三种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教学进度计划,课时计划;

上课;作业的布置和指导;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三、应用

1:评价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优点:第一,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第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第三,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第四,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缺点:第一,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第二,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第十二章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

识记

1:课堂教学管理: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克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遵循一定的规则,有效地处理课堂上影响教学的诸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2。教学评价: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手机有关教学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二、理解

1:简要回答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过程管理,教学运行过程的管理,教学质量的管理。

2:如何进行课堂管理,以保证正常的课堂秩序和效益?

制定合理的课堂规划;有效利用时间;注意教室的布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预防和处理课堂中的问题行为;

3:教师教学评价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量表评价法;综合分析法;调查法;随堂听课评价法;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自评。

三、应用

1:分析我国学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解决方案。

问题:管理思想的功利化;形式主义的流行;权力至上;管理手段简单化;

解决方案: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机制,端正教学思想,建立民主化的管理机制,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不断提高管理质量;建立旨在促进教师成长的考评制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