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物

生物

生物
生物

主题一走进生命科学

1.1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

1、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使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了细胞水平。

2、18世纪瑞典博物学家林耐创立“生物分类法则”。

3、1838~1893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4、1859年,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进化论”,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

5、1900年,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用豌豆杂交实验揭示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为20世纪逐渐形成的近代遗传学提供了最根本的基础理论,因而被誉为遗传学的奠基人。

6、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生物物理学家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将生命科学研究引入到分子水平的新阶段。

7、1965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内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

8、1990年,被誉为生命科学“阿波罗登月计划”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2000年6月26日,人类基因组草图绘制成功。2003年4月14日,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所有目标全部完成。

9、在生命科学的早期,主要采用描述法与比较法,对生物体形态结构特征进行观察和记录。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实验法逐渐成为主要研究手段。

10、20世纪以来由于自然科学各个学科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新的实验技术不断引进,生命科学的研究向着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同时发展。

1.2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

1、基本步骤:提出疑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解答疑问→新的疑问→进一步探究

2、举例:为什么柳条鱼在四月产仔?

假设:1、水温随季节变化升高,引起柳条鱼产仔;

2、每日日照时间随季节变化延长,引起柳条鱼产仔。

实验1.1 细胞的观察和测量

1、实验过程:

(1)低倍镜观察:对光→将玻片置于载物台适当位置→镜筒下降(眼睛从侧面观察)至低倍物镜距载玻片5mm →使用粗准焦螺旋抬高镜筒,至物象清晰(左眼观察,两眼同时睁开)

(2)高倍镜观察:直接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眼睛从侧面观察)→使用细准焦螺旋

调节焦距,至物象清晰→用指针指出要求观察的细胞

(3)使用目镜测微尺测量细胞大小。

2、注意:

(1)左眼观察,两眼同时睁开。

(2)物象的移动方向与玻片的实际移动方向相反。

(3)观察装片中“F”字样时,视野中的字形为“F”倒置。

(4)低倍镜转换成高倍后,视野变暗,视野中细胞体积变大,数量变少。(5)放大倍数=目镜×物镜。

主题二生命的基础

2.1 生物体中的化合物

1、在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中,水的含量是最多的。

2、水是良好的溶剂;

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水是绝大多数生物化学反应的介质;

并能帮助运送物质(营养物质,代谢废物);

由于水的比热大,水对调节体温、保持体温恒定有重要作用。

3、生物体中的水有两种存在形式,绝大多数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称为自由水。小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结合,称为结合水。

4、代谢旺盛的器官含水量高。

各种类型生物体中都有一定的含水量;水生生物的体内含水量相对较高,即使是生命活动处于极微弱状态的休眠种子也不能没有水。

5、生物体内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在。

6、无机盐在生物体中的含量很少,约占生物体的1%左右,但在生命活动中有重要作用。

7、有些无机盐参与组成生物体内的重要化合物,如Fe是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缺Fe会造成贫血;Ca是构成骨骼、牙齿的重要成分,还参与生物体的代谢活动和调节内环境,缺Ca 会造成骨质疏松,人血液中Ca2+含量低于45~55mg/L时,会导致肌肉抽搐等症状。

植物缺少Zn2+会使幼叶和茎生长受到抑制,叶边缘常撕裂或皱缩;人体摄入Zn不足将会造成生长发育不良、认知能力缺陷、精神发育迟缓、行为障碍等,但长期不Zn超过45mg/d,则可引发贫血、免疫功能低下等。

专家对碘的推荐量为0.15mg/d,儿童食用过量碘盐会导致中毒,碘是有过量还可能导致甲亢、甲状腺囊肿等,但碘摄入不足会影响甲状腺激素合成,导致甲状腺补偿性肿大(大脖子病),导致儿童患上呆小症。

8、人们将符合化学通式(CH2O)n的物质称为糖类,俗称碳水化合物。

9、糖类是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10、糖类按其组成课分为单糖(如葡萄糖、果糖、核糖等)、双糖(如蔗糖、乳糖和麦芽糖等)、多糖(如植物中的淀粉、纤维素,动物肝脏和肌肉中的糖原)。

11、葡萄糖是细胞中的能源物质。

12、淀粉是植物体内糖的储存形式。

13、糖原是动物体内糖的储存形式。储存在肝细胞中的称为肝糖原,储存在肌细胞中的称为肌糖原。

14、肝糖原和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的合成和分解是动态平衡的。血糖低时,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补充血液中的血糖;血糖高时,则合成糖原储存。

15、纤维素是组成植物细胞壁的组要成分。

16、多糖与脂质结合在一起,称为糖脂;多糖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称为糖蛋白。

17、脂肪、磷脂、胆固醇是最常见的脂质。

18、脂肪的基本单位是:甘油+脂肪酸

19、饱和脂肪酸:碳和碳之间都是以单键相连;

不饱和脂肪酸:碳和碳之间存在双键。

20、每克脂肪在人体内氧化分解可产生37.6kJ能量,约为1g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能量(约16.4kJ)的2倍,因此脂肪是更好的储能物质。人体内的脂肪还有减少身体热量散失、维持体温恒定的作用;还能对脏器起到润滑和缓冲的作用。

21、磷脂是组成细胞膜的结构大分子。头部亲水,为不疏水。

22、胆固醇是人体必需的。它是组成细胞膜结构的重要成分,也是合成某些激素(如雄激素、雌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维生素D等物质的原料。但胆固醇含量偏高,可引发心血管疾病。

23、蛋白质是由氨基酸为单体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天然氨基酸约有20种。

24、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25、肽键的结构式:

26、氨基酸分子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键,通过肽键连接成肽链,一条或多条肽链以一定的空间结构组成蛋白质。

27、蛋白质的种类多样,参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种类、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的空间结构也千差万别,各自不同的结构决定了它们各自不同的功能。

28、蛋白质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如它是构成细胞膜、细胞质、肌肉、皮肤、毛发等的组要成分;也是生物体内许多调节物质的原料,如它是形成酶、抗体、激素、血红蛋白等必须的原料。蛋白质还能为机体供能,蛋白质提供的能量占人体每日所需总能量的10%~15%。

29、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30、核酸分为两类:一类称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另一类称核糖核酸,简称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内。

31、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RNA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

32、1个脱氧核苷酸的组成:1分子磷酸,1分子脱氧核糖,1分子含氮碱基。结构图:

33、组成DNA的含氮碱基:A 腺嘌呤,T 胸腺嘧啶,G 鸟嘌呤,C 胞嘧啶。

34、1个核苷酸的组成:1分子磷酸,1分子核糖,1分子含氮碱基。结构图:

35、组成RNA的含氮碱基:A 腺嘌呤,U 尿嘧啶,G 鸟嘌呤,C 胞嘧啶。

36、维生素是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微量有机化合物。缺少维生素B1,会导致脚气病;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坏血病。

37、维生素按溶解特性,可以分为脂溶性(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和水溶性(如维生素B族、维生素C、维生素PP、叶酸)两大类。

38、构成细胞内生命物质的主要有机成分是蛋白质和核酸。

实验2.1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

实验材料被鉴定的物质试剂、方法观察到的现象

1%葡萄糖溶液还原性糖加班氏试剂,摇匀,加

样品变成红黄色

热至沸腾

10%鸡蛋清溶液蛋白质加等量5%NaOH溶液,

样品变成紫红色

振荡,缓慢加入

1%CuSO4溶液,摇匀。

植物油脂肪苏丹Ⅲ染液,振荡样品变成橘红色

2.2 细胞的结构

1、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膜的外侧有少量多糖。

2、由于细胞膜的外侧和内侧都是水溶液,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会自动形成磷脂双分子层的稳定结构。蛋白质分子有的附着在磷脂双分子层的内外两侧,有的以不同深度镶嵌或者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

3、膜上的蛋白质和磷脂可与多糖结合形成糖蛋白和糖脂,糖蛋白是细胞识别外界信息的“信号天线。

4、磷脂双分子层实质上是一层半流动性的“油”,膜上的蛋白质可以在磷脂双分子层中进行横向移动或自身旋转运动。

5、

特点

跨膜方式浓度梯度是否需要细

胞消耗能量

是否需要

蛋白质载体

实例

被动运输自由扩散高→低否否如O2、CO2等小分子

协助扩散高→低否是如Na+、Cl-、葡萄糖、

氨基酸、核苷酸等

主动运输低→高是是如海带从还海水中摄

取碘。

6、主动运输是物质进出活细胞的主要方式。

7、胞吞:如白细胞吞噬病菌;

胞吐:与胞吞过程相反。

8、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扩散称为渗透。

9、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水和溶质都可以自由透过。

10、细胞膜、液泡膜和两者之间的细胞质合称为原生质层,可看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这层膜的性质类同于半透膜(水分子能自由通过,而溶质大分子不能通过的一种薄膜。

11、植物细胞在外界溶液浓度高的条件下,细胞内的水分子就会向细胞外渗透,因为失水而导致原生质层收缩,容易变形的细胞膜也随之收缩,而不容易变形的细胞壁则保持原来形状。所以会观察到细胞壁和细胞膜分离的现象,我们称这种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为质壁分离。

12、当细胞溶液浓度小于外界时,水分就由细胞渗出,细胞内的原生质层因液泡失水而不断地随之收缩,出现质壁分离现象;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时,水分就由外界渗入细胞,细胞吸水使液泡逐渐变大,出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13、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与细胞外界进行信息交流的功能。

14、细胞核有核膜、核仁、核基质和染色体组成。核膜由两层膜构成。核膜上有许多小孔,称为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孔道;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基质是细胞核内进行各种代谢活动的场所。

15、染色质组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16、我们将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称为显微结构;而将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称为亚显微结构。

17、细胞核是储存遗传物质的场所,是细胞生长、发育、分裂繁殖的调控中心。

18、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整个区域的一切结构和物质都属于细胞质,为细胞代谢提供各种原料和反应场所。

19、细胞质基质中分布着许多具有特定功能的结构——细胞器。

20、

细胞器名称形态结构功能

动植物细胞共有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构成的微

小颗粒,无膜结构。

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

所。

线粒体粒状或棒状小体。外膜、

内膜、嵴、基质(含与呼

吸作用有的关酶)。

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

所。产生ATP,为生命活

动提供能量。

内质网由单层膜结构连接而成的

网状结构。

蛋白质运输及加工。

脂类合成。

高尔基体由单层膜围成扁平囊状和

泡状结构。

与细胞分泌物的储存、加

工和转运排出有关;植物

细胞分裂时,与细胞壁的

形成有关。

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心体由两个垂直排列的中心粒

组成。无膜结构。

与细胞有丝分裂形成纺锤

体有关。

植物细胞叶绿体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小

体。外膜、内膜、基粒、

基质(含与光合作用有关

的酶)。

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由单层膜围成的泡状结

构;内有细胞液。调节细胞内环境。与渗透吸水有关,与代谢产物贮存有关,与花、果等颜色有关。

溶酶体由单层膜围成的囊泡状结

构。调节细胞内环境。与渗透吸水有关,与代谢产物贮存有关,与花、果等颜色有关。

21、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和细胞器。

22、真核细胞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真核生物,例如原生生物、真菌、植物、动物、人。

23、原核细胞结构简单,体积较小,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及没有由膜包被的细胞核,遗传物质DNA集中在细胞的中央,除了核糖体外没有其它细胞器。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例如细菌、蓝藻、放线菌、古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等。

24、颤藻为原核生物,水绵为真核生物。

25、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很小。病毒的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即DNA或RNA。

26、病毒营寄生生活,病毒只能寄生在某种特定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

27、细菌病毒又称噬菌体。

28、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具有慢性携带症状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播,也可以通过母婴传播。防治:采取免疫预防为主,防治兼顾的综合措施,有效遏制乙肝的高流行性状态。

29、艾滋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主要感染免疫系统中的T淋巴细胞。主要通过性、血液、母婴等途径传播。

30、虽然病毒常常令人胆战心惊,但是人们一方面设法治疗和预防病毒性疾病,一方面利用病毒为人类造福。例如,利用病毒的某些特性对付细菌感染,在烧伤治疗中,可用噬菌体抑制绿脓杆菌感染;利用昆虫病毒防治害虫;另外,病毒还可以应用于转基因技术。

专题三生命的物质变换和能量转换

3.1 生物化学反应的特点

1、自我更新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生物体不断地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将它们转变为自生的物质,并储存能量,这个过程称为同化作用。同时,生物体不断地将自身的物质分解以释放能量,并将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这个过程称为异化作用。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组成了生物体的新陈代谢。

2、由小分子形成大分子的化学反应,称为合成反应。如单糖合成多糖,核苷酸合成核酸等。

将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的反应,称为分解反应。如淀粉和糖原被分解成葡萄糖,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有的分解反应需要特定水解酶的参与,还要消耗一个水分子,这样的分解反应称为水解反应。有的分解反应不消耗水分子,却释放出氢原子和能量,这类反应属于氧化分解反应。

3、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往往需要生物催化剂——酶的参与。

4、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生物大分子。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5、我们将酶的催化效率称为酶的活性。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酶具有高效性。酶还具有专一性,如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对脂肪、蛋白质水解则不起催化作用。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合成反应或分解反应。

6、酶的种类及其繁多,习惯上是根据各种酶的来源以及它们所催化的底物来命名的。如,唾液淀粉酶是唾液腺产生的催化淀粉水解的酶,胰蛋白酶是胰腺产生的催化蛋白质水解的酶。

7、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ATP

8、ATP,中文名称是腺苷三磷酸。其中A表示腺苷,T表示其数量为三个,P表示磷酸基,即一个腺苷上连接三个磷酸基,结构简式课表示为A-P~P~P。“~”表示高能磷酸键。

9、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ATP的一个高能磷酸键断裂,释放出一个磷酸和能量后称为腺苷二磷酸(ADP)。在有机物氧化分解或光合作用过程中,ADP可获取能量,与磷酸结合形成ATP。

实验4.1 探究酶的高效性

10、探究酶的高效性操作程序

加入材料(ml)试管号

1 2 3 4 5

3%H2O2 5 5 5 5 5

蒸馏水0.5

新鲜猪肝匀浆0.5

3.5%FeCl3溶液0.5

0.5

经高温处理的猪肝匀

0.5

经高温处理的

3.5%FeCl3溶液

结果记录:

试管号 1 2 3 4 5

现象

(用“+”的个数表示气泡的相对量,“-”表示无明显现象。)

11、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3.2 光合作用

1、1642年,范·赫尔蒙特,柳树实验,赫尔蒙特认为柳树获得的物质只是来源于水;1771年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利,钟罩实验,他认为薄荷能够改善由于动物呼吸、蜡烛燃烧而变得污浊的空气;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钟罩实验,他认为光照是这一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1785年,人们才明白绿叶在光照下放出的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1864年,德国植物生理学家萨克斯,紫苏实验,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光合作用需要光照;1939年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说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是来自于水,20世纪40年代,美国科学家卡尔文,通过小球藻实验探明了CO2转化成有机物的途径。

2、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而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一般呈椭圆球形。每个叶肉细胞内约含有20~100个叶绿体。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叶绿体由双层膜包围,内含有基质和几十个基粒。每个基粒由多个类囊体重叠而成。类囊体是由膜围成的空心饼装结构,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各种色素就分布在类囊体的膜上,类囊体结构使受光面积大大增加。

3、叶绿体中含有多种色素,可用纸层析法将它们分离显示。

4、叶绿体色素具有选择吸收光谱的特性。叶绿素主要吸收红橙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5、光合作用总反应式:

CO2+2H2O (CH2O)+H2O+O2↑

6、结合在类囊体上的各种色素将吸收的光能传递到叶绿素a上,使叶绿素a分子活化,释放出高能电子(e)。失去电子的叶绿素a具强氧化性,从类囊体内H2O分子夺取e,促使H2O光解为e和H+,同时释放出O2。而H+则留在类囊提腔中,当腔内H+达到一定浓度时,可经类囊体膜上ATP合成酶复合体穿过膜进入叶绿体基质,同时将能量传递给ADP,使ADP和Pi合成ATP。e在类囊体膜上经一系列传递,最终传递给NADP+(氧化型辅酶Ⅱ)。NADP+获得高能电子后与叶绿体基质中的质子(H+)结合形成NADPH(还原型辅酶Ⅱ)。

植物体吸收的CO2分子先和叶绿体基质中的一个无碳化合物在酶的催化下生成两个三碳化合物。然后一部分三碳化合物由ATP供给能量,在酶的催化下被NADPH还原形成糖,于是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了稳定的化学能。还有一部分三碳化合物还原后,在多种酶的催化下重新形成无碳化合物,再次参加CO2的固定。这个过程是循环进行的,称为卡尔文循环。

7、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比较

项目光反应暗反应

场所类囊体膜上叶绿体基质中

ATP、NADPH、CO2、C5、酶等

条件光、水、色素、酶、ADP+Pi、NADP+

物质变化水的光解,ATP的形成,NADPH的形成C O2的固定,C3的还原,

C5的再生,糖的生成

能量转换光能→活跃化学能活跃化学能→稳定化学能

联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NADPH。

实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8、光合作用是叶绿体吸收并利用光能,将CO2和H2O合成有机物质并释放O2,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的过程。

9、光合作用的意义:

①为一切生物生命活动的进行提供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②为一切生物生命活动的进行提供所必需的能量;

③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④总之,从物质转变和能量转变的过程来看,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10、光合作用形成的糖,大部分转变成蔗糖,有的转变成蔗糖,还有一部分参与氨基酸、蛋白质、脂质等的合成。

11、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光强、温度、CO2浓度。

⑴光是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光合速率会随光照强度增大而提高,但是当光合速率达到饱和后,提高光照强度则不会使光合速率加快。

⑵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在温室栽培时补充室内CO2的浓度,可使温室作物生长加快,增产效果明显。

⑶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比较大。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大多数绿色植物在10~35℃是可正常进行光合作用,25~30℃为最适温度,35℃以上时光合作用速率就开始下降,40~50℃时即完全停止。

实验4.3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叶绿体中的各种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所以用无水乙醇可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2、实验步骤:

(1)提取色素:除去叶片的主叶脉,剪碎后放入研钵中→放入少许石英砂和碳酸钙,分次加入5ml无水乙醇→迅速研磨→迅速过滤→收集滤液。

(2)制备滤纸条

剪成长18cm、宽2cm的滤纸条,在滤纸条的一端1.5cm处剪去两角并以此作为标记。(3)画滤液细线

用毛细管吸取少量滤液→剪角标记处均匀地画出一条细而直的滤夜线→阴干→重复画二三次。

(4)量取4ml层析液(不可使层析液沾污管壁)→将滤纸挂在管塞的小钩上,使滤纸条顶端浸入层析液(层析液不可碰到滤液细线。)

3、现象:

层析后,滤纸条上的色素自上而下依次为:

胡萝卜素((橙黄色)、

叶黄素(黄色)、

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b(黄绿色)。

实验4.4 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1、试验方法:真空渗水法

2、实验原理:利用真空渗水法排除叶肉细胞间隙中的空气,充以水分,使叶片沉于水中。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吸收CO2放O2,由于O2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主要积累在细胞间隙,结果可使原来下沉的叶片上浮。因此,根据叶圆片上浮所需的时间长短,能比较光合

作用的强弱。

3、实验材料:叶龄相当的蚕豆叶片数片

4、实验方法:

在叶片上打下小圆片数片→每次5片放入已吸入5ml水的注射器中→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前端管口,把活塞用力向后拉,连续3~4次(逐出叶肉组织中的空气),使叶圆片全部充满水分而下沉→将叶圆片连同水倒入烧杯中备用。

①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取烧杯3只,各30~40ml倒入25℃左右的2%NaHCO3,每只烧杯中放入叶圆片5片(彼此不重叠)→将3只烧杯分别放在20W、40W、60W白炽灯下(光照距离相等)→记录结果。

②探究不同温度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取烧杯3只,各30~40ml倒入10℃、20℃、30℃的2%NaHCO3,每只烧杯中放入叶圆片5片(彼此不重叠)→将3只烧杯放在40W白炽灯下(光照距离相等)→记录结果。

③探究不同CO2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取烧杯3只,各30~40ml倒入25℃的1%NaHCO3、2%NaHCO3、4%NaHCO3,每只烧杯中放入叶圆片5片(彼此不重叠)→将3只烧杯放在40W白炽灯下(光照距离相等)→记录结果。

5、结果:

烧杯编号光照强度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间

1 20W

2 40W

3 60W

烧杯编号温度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间

1 10℃

2 20℃

3 30℃

烧杯编号NaHCO3浓度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间

1 1%

2 2%

3 4%

3.3细胞呼吸

1、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 的过程称为细胞呼吸。

2、在有氧条件下,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大量的CO2和H2O,称为有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乙醇和CO2,称为无氧呼吸。

3、有氧呼吸总反应式:

C6H12O6+6O2

6CO2+6H2O+能量

4、葡萄糖的有氧分解过程:

第一阶段糖酵解,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产生丙酮酸和少量的ATP;第二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需要O2的参与,丙酮酸氧化脱去一个CO2成为二碳化合物,经过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分解成CO2和H2O,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氧化脱下的H+最终与O2结合形成H2O,同时形成大量的ATP。

5、酒精发酵:

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

(乙醇)

6、乳酸发酵:

C6H12O6 2C3H6O3+能量

(乳酸)

7、发酵:将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的呼吸。

8、高等生物中的无氧呼吸:

①人体的肌肉细胞在剧烈运动时——乳酸发酵;

②受涝时,植物的根部细胞——酒精发酵;

③马铃薯块茎缺氧——乳酸发酵。

④贮藏蔬菜水果时充加CO2或N2或抽取空气或降低温度,可延长贮藏时间,主要原理是抑制有氧呼吸。

演示实验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实验原理:酵母菌为兼气性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分别进行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

2、实验方法:

制备酵母液→将上述酵母培养液各10ml分别注入甲、乙两个试管中→在甲试管中加少量石蜡油,使浮于培养液表面,形成油膜→试管加塞→在1~4号试管中分别加入0.5%BTB溶液8ml→甲、乙试管加塞后,于50℃水浴保温→向乙试管溶液内吹入空气→观察1、3号试管内溶液的颜色变化,记录两试管内溶液自通气开始至变色的时间。

3、结论: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生成CO2和H2O,在无氧条件下生成C2H5OH和CO2。

3.4 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

1、糖类、脂肪、蛋白质都可作为能源物质,氧化分解后释放供给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三类物质彻底氧化分解是都会产生CO2和H2O,蛋白质氧化分解的终产物中还有尿素。

2、在糖类、脂肪、蛋白质的氧化分解和合成过程中,部分中间产物是相同的,这三类物质在细胞内是可以相互转变的。

糖可转化为脂肪。糖分解过程中生成的二碳化合物在酶的作用下,两两连接,形成长短不一的脂肪酸。三碳化合物可以转化成甘油,甘油与脂肪酸缩合形成脂肪。糖还可转化为氨基酸。大部分氨基酸的R基团可以来自糖类合成或分解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在转氨酶的作用下,R 基团与氨基连接成相应的氨基酸。

食物中的脂肪被人和动物摄入后,在小肠中首先被肝脏分泌的胆汁所乳化,然后被胰脂肪酶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由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其中一部分重新合成脂肪,另一部分脂肪酸和甘油经血液循环进入肝脏进一步代谢。

新摄入的氨基酸和原有的氨基酸都可以作为合成新蛋白质的原料。当体内糖类供应不足时,氨基酸也可作为能源物质。在酶的作用下脱去氨基,剩下的碳链加入到三羧酸循环中,氧化放出能量。脱去的氨基被转化成尿素排出体外。

3、人体健康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膳食纤维。

4、合理营养是指膳食中七大营养物质的种类齐全、摄入量及其比例均符合人体营养要求,这是人体健康的基础。

主题四生命的信息

4.1.1 生物体的信息传递和调节

1、感受器类型

感受器类型感受器名称结构或细胞接受的刺激

物理感受器皮肤感受器皮肤压力、温度、针刺等

光感受器眼的视细胞光

声波感受器耳蜗振动

水流感受器侧线水流

红外线感受器颊窝红外线

化学感受器嗅觉感受器嗅细胞气味的化学分子

味觉感受器舌的味蕾味道的化学

2、舌上的味觉感受区域“舌尖甜,舌根苦。”

4.1.2 神经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1、动物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体内的各种刺激(信息)发生反应,称为反射。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

2、反射是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的。

反射弧由五个基本环节组成:

①感受器:与传入神经末端相连的皮肤;

②传入神经;

③神经中枢:位于中枢神经系统中,具有相同调节功能的一群神经细胞;

④传出神经:

⑤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及与其相连的肌肉或腺体。

3、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细胞,也称神经元。

神经元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突组成。

4、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称为神经纤维。

5、在神经细胞质膜的内外两侧之间存在电位差,称为膜电位。静息状态下,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内负外正)。这是由膜内的K+和膜外的Na+维持的。

6、受到刺激时,局部区域Na+流入细胞内,电位反转为内正外负,即产生兴奋(神经冲动)。兴奋区域此时与周围相邻部位之间有电位差,引起周邻部分产生兴奋,兴奋沿神经纤维推进,此过程即为冲动传导。

7、信息在神经元上是以生物电的形式传导的。兴奋区域与相邻部位之间存在电位差,则相邻部位均产生兴奋,生物电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

8、神经元以轴突末端膨大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两个神经元相接触部分的细胞膜合称为突触。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信息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传递的。

9、信息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化学递质来传递的。神经冲动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前膜中的突触小泡释放化学物质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前膜中的突触小泡释放化学物质,与突触

后膜上特定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发生变化,将兴奋传到下一个神经元。化学递质的传递是单向的。

10、人和高等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两部分。

11、脊髓的外周是白质,由许多集合成束的神经纤维组成,起着传递神经冲动的作用。脊髓的中央是灰质,是神经元细胞体密集的部位,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在灰质里(如缩腿反射、排便反射、排尿反射等)。

12、在正常情况下,脊髓的反射活动总是在脑的控制下进行。

13、脑的高级调节功能——条件反射。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表面覆盖着一层灰质,称为大脑皮质,其上有很多功能区(高级神经中枢)。

14、高等动物的反射方式有两类:生来就具有的先天性反射,称为非条件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一定条件下形成的后天性反射,称为条件反射。

15、条件反射是脑的一项高级调节功能,它提高了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能力。

16、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形成的。

17、建立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是无关刺激和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这个过程称为强化。

18、条件反射建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只是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相关的非条件刺激,则已经建立的条件反射,也会逐渐减弱一支完全消退。

19、支配内脏器官和腺体活动的神经受脑控制,但不受意志支配,故称为自主神经,也叫植物性神经。人体的植物性神经又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当人体从事重体力活动或处于精神紧张状态时,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势,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增高、血糖上升、肠胃蠕动减慢等变化;当身体处于安静状态或睡眠时,则副交感神经占优势,心跳呼吸减慢、代谢降低、肠胃蠕动加快等。

实验5.1 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

1、材料准备:去除头背部(脑)的牛蛙

2、实验仪器:略。

3、实验试剂:0.65%生理盐水、0.5%HCL溶液、蒸馏水。

4、实验步骤:略。

5、记录实验结果:

刺激部位实验条件刺激现象

右后肢去除脚趾皮肤前蒸馏水无反应

0.5%HCL 缩腿反射

去除脚趾皮肤后0.5%HCL 无反应

左后肢破坏脊髓前0.5%HCL 缩腿反射

破坏脊髓后0.5%HCL 无反应

腹部破坏脊髓前0.5%HCL 搔扒反射

破坏脊髓后0.5%HCL 无反应

结论:完整的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基础。

6、注意事项:

①实验过程中,滤纸片上的HCL溶液的量不能太多,以免流到皮肤其他部位。

②蒸馏水清洗需及时,清洗后注意用纱布擦干皮肤。

4.1.3 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1、内分泌腺及其功能:

内分泌腺分泌激素主要功能分泌过多、过少

引起的病症

备注

肾上腺皮质肾上腺皮质激素调节血液中水分

和无机盐的代谢

及机体糖代谢。

髓质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使人心跳加速、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呼吸加快、血糖浓度增加等。

甲状腺甲状腺素促进人体新陈代

谢、生长发育和

兴奋中枢神经系

统。过多:甲状腺机

能亢进

过少:甲状腺补

偿性肿大

(幼年):呆小症

甲状腺素是一

类含碘的激素,

缺碘或甲状腺

疾病会影响甲

状腺素的合成。

胰岛α细胞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浓度升高过少:低血糖β细胞胰岛素使血糖浓度降低过少:糖尿病

生殖腺性激素(雌性激

素、雄性激素)维持生殖腺的正常生理活动,促进生殖细胞的生成和第二性征的发育。

垂体很多。

例如生长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等。调节人体新陈代

谢、生长和发育;

调节其他内分泌

腺活动。

生长激素:

过多:巨人症、

肢端膨大症;

过少:侏儒症。

2、下丘脑中有一些细胞具有内分泌细胞和神经细胞的双重特性。这些细胞分泌各种促激素释放激素或抑制激素作用于垂体的有关细胞。如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以刺激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后者再作用于甲状腺使之合成甲状腺素。

3、下丘脑对垂体的调控,为神经和内分泌两大信息之间架起了联系的“桥梁”。

4、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传递,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起作用。每种激素都有其特定的受体。

5、激素作用的特点:特异性、高效性。

6、血糖是机体活细胞的能源物质,正常情况下,血糖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波动,这个过程通常由胰岛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协同调节来维持。当血糖偏低时,机体一方面表现出饥饿的感觉,同时刺激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细胞水解肝糖原,为血液提供葡萄糖,另一方面可促使脂肪细胞水解脂肪提供能量物质,以提高血糖。进食等原因使血糖偏高时,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加快肝糖原合成速度,提高体细胞的糖代谢,降低血糖。

7、内分泌腺的活动也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8、由后一步反应影响和调整前一步或前几步反应速率的调节方式为反馈调节。其中,促进作用称为正反馈,抑制作用称为负反馈。负反馈调节是激素调节的基本方式。

4.1.4 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

1、细胞识别是指动物体细胞对“自己”和“异己”细胞以及物质的识别。

2、所有被生物体细胞识别为“异己”物质并受免疫反应排斥的物质称为抗原。抗原多为蛋白质,还有多糖和脂类。抗原大多是外源性的,也有内源性的。

3、免疫细胞能识别各种“异己”的抗原,并给予排斥,这是人和动物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反应。生物体的免疫反应,根据其获得方式和作用特点,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类。

4、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它的特点是人生来就有,对各种病原生物都有一定程度的防御作用,没有特殊的针对性。

5、机体完整的皮肤和黏膜构成了阻挡病原体和有毒物质进入体内的第一道防线。吞噬作用构成了机体抗感染的第二道防线。它们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6、特异性免疫室后天获得的,每一种淋巴细胞只能识别和结合一种抗原,并引起免疫反应的方式,也称获得性免疫。参与特异性免疫的细胞主要是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它们共同构成了机体的第三道防线。

7、当B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一部分B淋巴细胞经过增殖、分化而形成含有丰富内质网的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和分泌的免疫球蛋白,称为抗体。抗体分布于血液、淋巴液或组织液等体液内,能杀死病原体或促使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表现为特异的抗感染作用。例如患过白喉的人,体液内出现了一种抗白喉杆菌毒素的抗体,这种抗体只能与白喉杆菌毒素发生反应,而不能与其他抗原发生反应。

8、初次免疫反应:抗原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的免疫反应;T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经过增殖、分化形成致敏T细胞和记忆T细胞。致敏T细胞既能分泌淋巴因子杀死抗原细胞,又能与抗原细胞密切接触,导致其细胞膜通透性增大而裂解死亡。

9、二次免疫反应:相同的抗原第二次入侵,记忆B细胞能加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新的记忆B细胞;记忆T细胞也能引起二次免疫反应,以抵抗同种抗原的再次感染。

10、二次免疫反应不但比初次反应快,也比初次反应强,能在抗原侵入而尚未患病前就把它们消灭。

11、有些抗原诱发的记忆B细胞能对这些抗原终身记忆,因而动物或人对这些抗原就有了终身免疫。

12、T细胞直接参与攻击抗原细胞,或间接地释放淋巴因子起作用,所以T淋巴细胞的免疫

机械振动与冲击 人体暴露 生物动力学坐标系(标准状态:现行)

I C S13.160 A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T30575 2014/I S O8727:1997 机械振动与冲击人体暴露 生物动力学坐标系 M e c h a n i c a l v i b r a t i o na n d s h o c k H u m a n e x p o s u r e B i o d y n a m i c c o o r d i n a t e s y s t e m s (I S O8727:1997,I D T) 2014-05-06发布2014-1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目 次 前言Ⅲ 引言Ⅳ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生物动力学坐标系1 3.1 方向2 3.2 全身生物动力学坐标系2 3.2.1 全身解剖学坐标系2 3.2.2 全身基本中心坐标系2 3.3 局部解剖学坐标系3 3.3.1 解剖学坐标系: 头3 3.3.2 解剖学坐标系: 颈根3 3.3.3 解剖学坐标系: 上躯干3 3.3.4 解剖学坐标系: 骨盆3 3.4 手的生物动力学坐标系3 3.4.1 解剖学坐标系: 手3 3.4.2 手传递力或运动的基本中心坐标系4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生物动力学坐标系图示说明6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手的参考解剖学结构和生物动力学坐标系的解释性说明10 参考文献1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 B/T1.1 2009和G B/T20000.2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三 本标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 S O8727:1997‘机械振动与冲击人体暴露生物动力学坐标系“三 与本标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G B/T14777 1993几何定向及运动方向(n e q I S O1503:1977) 本标准由全国机械振动二冲击与状态监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 A C/T C53)提出并归口三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二北京理工大学二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二杭州爱华仪器有限公司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肖建民二郑凡颖二高利二邵斌二张绍栋二张春彗二王永胜三

2020年最新学校发展共同体活动实施方案

范文 2020年最新学校发展共同体活动实施方案 1/ 11

最新学校发展共同体活动实施方案 01 为加快农村薄弱学校建设,充分利用和发挥城市学校的人才优势、管理优势、资源优势、信息优势,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同步发展,根据临渭区教育局《关于推进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实施教育精准扶贫三年行动计划》文件精神,结合实验小学校情及三张镇、孝义镇 13 所学校的现状与特点,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贯彻区局文件精神,发挥核心校实验小学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为载体,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优质办学为目的,整合城乡教育资源,在共同体内实行共享管理经验、助推教师成长、探索考核评价等新机制。 通过理念更新、队伍建设、教学改革、特色创建、轮岗任教等方式,实现“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方法共享、成果共享”,构建均衡优质和谐的临渭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二、组织机构总负责:组长:副组长:领导机构下设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办公室主任:副主任: 3/ 11

三、主要目标 1.互相融合,完善学校管理体系。 帮助孝义镇中心校和三张镇中心校确立明确的办学思路、科学学校制度,改善教师培训方式、更新教师教学理念,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2.任务驱动,落实城乡帮扶责任。 主要通过“四会”即开展联席会、组织专题会、召开现场会、举行汇报会来明确责任。 3.依托活动,开展相关帮扶工作。 以“课标研读”为主线,举行集中教研活动、科研知识讲座、课题指导、师徒结对、业务竞赛等活动,形成“学习、研究、实践”为一体的研修氛围。 4.积极探索,遵循“五共五联”原则。 即示范榜样共引、教育管理共济,教育资源共享,教育问题共研,教育发展共进;城乡学校联谊、教学研究联动、教学质量联抓、教师培训联办、亮色孵化联手,真正打造成均衡联动发展共同体,互补短板,互长优势,共生共长,共同发展。 四、具体活动安排

过敏性皮炎行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过敏性皮炎行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发表时间:2015-10-27T13:38:31.62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25期供稿作者:张阁鹏[导读] 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人民医院皮肤科内蒙古突泉临床上又称为变态反应性皮炎,是皮肤科常见的一种疾病,与变态反应体质、精神因素和内分泌失调关系密切[1]。张阁鹏 (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人民医院皮肤科内蒙古突泉 137500) 【摘要】目的:探究采用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对过敏性皮炎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月在我院诊断为过敏性皮炎并进行治疗的患者132例,所有患者应用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进行脱敏原的检测后,再使用该仪器进行脱敏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治疗过敏性皮炎的有效率为76.52%,且将MORA生物 共振治疗仪对接触性皮炎、湿疹、荨麻疹的疗效进行统计学比较后,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采用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治疗过敏性皮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且无毒副作用、复发率低,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过敏性皮炎;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过敏原检测;脱敏治疗【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5-0214-02 过敏性皮炎,是患者与致敏物质接触后所导致的过敏反应,临床上又称为变态反应性皮炎,是皮肤科常见的一种疾病,与变态反应体质、精神因素和内分泌失调关系密切[1]。患者多因剧烈的瘙痒、皮肤变得比较敏感前来就诊,此病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严重时还会影响美观,但由于该病的病因、病机比较复杂,临床治疗效果多不理想[2]。我院为了探究采用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对过敏性皮炎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本次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月在我院诊断为过敏性皮炎并进行治疗的患者132例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上关于过敏性皮炎的诊断标准,近一周内均未进行抗组胺药和激素治疗。其中男性71例,女性61例;年龄3~68岁,平均年龄(39.37± 2.53)岁;病程1个月~3年,平均病程(1 3.78±3.64)个月;132例患者中接触性皮炎41例,湿疹39例,荨麻疹52例。 1.2研究方法:所有患者应用德国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进行脱敏原的检测后,再使用该仪器进行脱敏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3方法: 1.3.1过敏原检测[3]:检测仪器为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采用Allergic test程序进行检测,将测定值设置在40-60之间,利用生物共振仪自身所带的1100种过敏原样本,或者患者自身携带的药物、化妆品、染发剂等可疑过敏原进行基础值的检测,将治疗仪的金属电极与患者手部的穴位点进行接触,对患者与病史有关的可疑过敏原进行检测,当测试值>100时,则定位过敏原。 1.3.2脱敏治疗:嘱患者坐于椅子上,双脚赤足踏在电极板上,并且双手握电极。采用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对患者进行脱敏治疗时,医师须先将109(生物节律调整)、107(淋巴排毒治疗)、77(脱敏治疗)、131(皮肤病治疗)、58(支持治疗)等治疗程序输入治疗仪中[4]。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多无明显的感觉,只有少数患者会出现麻木感,每次治疗的时间为30min。患者在治疗后不能服用其他药物,尽量避免接触过敏物质,多喝水,一周1次,连续治疗8次为1个疗程。 1.4临床疗效的诊断标准[5]:一个疗程结束后,根据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治疗结束后6个月内有无复发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治愈:经过治疗后,患者过敏性皮炎的症状完全消失,治疗结束后6个月内无复发;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过敏性皮炎的症状完全消失,但治疗结束后6个月内有复发,症状较轻;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过敏性皮炎的症状明显改善,但治疗结束复发的次数较多;无效:经过治疗,过敏性皮炎的症状未得到改善。治疗的有效率为治愈率与显效率之和。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统计学分析后, P<0.05,则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疗效观察: 表1 1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对过敏性皮炎患者进行脱敏治疗的效果过敏性皮炎的类型 注:通过将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对接触性皮炎、湿疹、荨麻疹的疗效进行统计学比较后,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从表1中可以看出,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治疗过敏性皮炎的有效率为76.52%,其中对接触性皮炎的有效率最高,达85.37%;荨麻疹的有效率最低,为67.31%。且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 3. 讨论 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是一种利用低频检测过敏原并对过敏性疾病进行治疗的仪器,以量子物质理论为基础,对多形核白细胞和血清白蛋白进行调节,转变、放大患者体内过敏原的波形,再将转变、放大后的过敏原以振动波的形式返回患者体内,使体内残留的过敏原的振动波变为正常波形,随之,患者的机体也会恢复正常[6]。本次研究中,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对过敏性皮炎的治疗有效率为76.52%。综上所述,临床上采用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治疗过敏性皮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且无毒副作用、复发率低,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30t振动炉排生物质锅炉设计分析说明

生物锅炉设计说明 一、锅炉简介 本锅炉是采用丹麦BWE公司先进的生物燃料燃烧技术的130t/h振动炉排高温高压蒸汽锅炉。锅炉为高温、高压参数自然循环炉,单锅筒、单炉膛、平衡通风、室内布置、固态排渣、全钢构架、底部支撑结构型锅炉。 本锅炉设计燃料为棉花秸秆,可掺烧碎木片、树枝等。这种生物质燃料含有包括氯化物在内的多种盐,燃烧产生的烟气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另外它们燃烧产生的灰分熔点较低,容易粘结在受热面管子外表面,形成渣层,会降低受热而的传热系数。因此:在高温受热段的管系采用特殊的材料与结构,以及有效的除灰措施,防止腐蚀和大量渣层产生。 本锅炉采用振动炉排的燃烧方式。锅炉汽水系统采用自然循环,炉膛外集中下降管结构。该锅炉采用"M"型布置,炉膛和过热器通道采用全封闭的膜式壁结构,很好的保证了锅炉的密封性能。过热蒸汽采用四级加热,两级喷水减温方式,使过热蒸汽温度有很大的调节裕量,以保证锅炉蒸汽参数。尾部竖井内布置有两级省煤器、一级高压烟气冷却器和两级低压烟气冷却器。空气预热器布置在烟道以外,采用水冷加热的方式,有效的避免了尾部烟道的低温腐蚀。 锅炉采用轻柴油点火启动,在炉膛右侧墙装有启动燃烧器。 锅炉室内布置,购价全部为金属结构,按7级地震烈度设计。 二、设计规范及技术依据 —1996版《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JB/T6696—1993《电站锅炉技术条件》 —DL/5047—1989《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规范》(锅炉机组篇) —GB12145—1989《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标准》 —GB10184—1988《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GB13223—1996《火电厂大气污染排放标准》 —GB12348—1999《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等有关国家标准。 其中设计技术依据: —锅炉热力计算按《锅炉机组热力计算标准方法》 —强度计算按GB9222—2008《水管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 —烟风阻力计算按《锅炉设备空气动力计算标准方法》 等锅炉专业标准 三、供用户资料 根据《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要求,并且保证用户进行锅炉安装、运行、维护和检 修有必要的技术依据和资料,锅炉随机提供详尽的技术资料,供用户资料详见: W1305100TM《供客户图纸清单》 W1305100JM《供客户技术文件清单》 四、锅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有个数据 1、锅炉参数 额定蒸发量:130t/h 额定蒸汽压力:9.2MPa 额定蒸汽温度:540℃ 额定给水温度:210℃

推进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

推进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 促进东夏教育均衡发展 为推进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促进东夏教育均衡发展,东夏教管办落实市教育局提出的“关于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各校优质资源作用,实现教育均衡化为目的的共同体建设,进一步推动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工作的深入开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2010年东夏初中与职工子弟初中、东夏小学与职工子弟小学结对,2011年东夏初中与北关初中结对,东夏小学与西苑小学结对,今年东夏初中与开发区初中,苏屯初中与满族初中,东夏小学、苏埠屯小学与西苑小学结对,东夏小学副校长到店子小学兼任副校长,建立了东夏镇小学共同体。 自校际间共同体建立以来,由于校际间优势互补、互相促进,且活动组织灵活方便,便于进行深度交流。我镇从学校和教师的需要出发,以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为核心内容,继续深化校校联动、共同参与的合作管理机制,加强固定合作研讨项目的深入开展,促进区域学校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主要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东夏镇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发展共同体学校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分工,加强配合,协同做好共同体建设工作。学校有关科室切实加强共同体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重视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并解决共同体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难主要点问题。

二是强化考核评价。学校制定学校发展共同体考核评价方案,对共同体学校实行全方位、捆绑式的一体化联动考核,实现共同体各成员学校“利益共享、荣辱共担、校兴共荣、校衰共耻”。每年6月份和12月份对各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的进展情况分别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评估结果作为考核、奖励共同体的依据。对于工作成效特别突出的典型经验,教管办将适时通过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进行推广。将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情况纳入创先争优等评选范畴。 三是狠抓过程管理。双方学校将加强对各发展共同体的过程性指导和监管,同时将组织有关专家成立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指导小组,对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情况进行跟踪指导、半年中期评估和年底终期评估等。 四是加强人文关怀。我镇对来我们东夏支教的指导教师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对到结对学校学习的教师给予每月200元的补助,在重大节日期间对支教教师和外出学习教师进行走访,在考核成绩相同的情况下,评优树先向外出学习教师倾斜。 五是东夏初中和苏屯初中互派副校长进行交流学习;并成立了东夏镇小学教科研一体化,派出副校长李广华到店子小学兼任副校长,定期在全镇小学范围内召开研讨会和选派骨干教师到共同体学校进行教研教改活动。 二、取得的成效 一是促进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共同体各方切实履行职责,毫无保留地将本校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策略和管理措施提供给对方,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切实担负起帮助、指导、促进对方学校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责任和义务。利用暑假教育系统人事调整契机,从主体学校选派优秀管理干部,到对方学校担任学校管理工作。双方学校选派优秀教师到对方学校交流教学经验,确立了“全力打造均衡优质和谐的教育品牌,创建青州最亮丽学校”的办学目标,实行统

生物共振脱敏疗法

生物共振脱敏疗法 简介 利用生物共振波采集身体的过敏信号,与该设备内存储的多种过敏物质信息进行对比,采用生物电磁波共振技术,利用体外抗原物质的物质波与人体内致病抗原物质波发生共振,实现过敏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定义 生物共振(https://www.wendangku.net/doc/1a9918329.html,)利用外在物质波形和体内物质波形相互共振来探测过敏原的一种技术,源自德国,现逐渐在国内使用.采用电脑检测技术,将致敏的记忆码检出,通过生物共振手段,把记忆码这种波形信号进行镜像、转换、放大处理,变成新的非病理因素波形,再输入人体,以抵消原有的记忆码,使病理性电磁波"摇身一变",由致病"恶魔"变成治病"天使",从而达到根治过敏性疾病的目的.在一般情况下,患者今后再遇到致敏原将不再发病.但患者应避免大剂量长时间接触过敏源,以防产生新的致病记忆码. 原理 上个世纪70年代起,德国医学专家开始将"生物共振疗法"技术应用于过敏疾病治疗,临床应用疗效显着,现逐渐在国内使用.对于过敏症状的疾病,系统治疗有效率为83%,完全治愈的48.89%,目前治疗未发现不良反映和副作用. 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惯用方法是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随着医学的发达,生物制剂越来越多的应用来医学领域之中,目前一些中医院的皮肤病科,在传统中医治疗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生物制剂来治疗荨麻疹,这一技术也称为生物共振脱敏疗法.生物共振脱敏疗法,取代了传统的中医,完美的融合了西医治疗理念,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运用天然生物制剂,引进国际先进生物共振治疗仪,针对各种过敏性疾病,采用个性化临床治疗方案,可以广普性彻底治疗各种过敏性疾病. 治疗范围 各种过敏性疾病.主要有过敏性湿疹,过敏性荨麻疹,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化妆品过敏,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肠炎,紫外线过敏,食物过敏等. 特点 纳米制剂,高效清除体内致敏因 标本兼治,深层治疗有效吸收 整舱熏蒸技术,药物抑制敏源再生 共振脱敏调节生物磁场深层清除病灶

仿生学的例子

仿生学的例子 1。由令人讨厌的苍蝇,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2。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 3。电鱼与伏特电池; 4。水母的顺风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5。人们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已研制成功一种电子蛙眼。这种电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样,准确无误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物体。把电子蛙眼装入雷达系统后,雷达抗干扰能力大大提高。这种雷达系统能快速而准确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飞机、舰船和导弹等。特别是能够区别真假导弹,防止以假乱真。 电子蛙眼还广泛应用在机场及交通要道上。在机场,它能监视飞机的起飞与降落,若发现飞机将要发生碰撞,能及时发出警报。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挥车辆的行驶,防止车辆碰撞事故的发生。 6。根据蝙蝠超声定位器的原理,人们还仿制了盲人用的“探路仪”。这种探路仪内装一个超声波发射器,盲人带着它可以发现电杆、台阶、桥上的人等。如今,有类似作用的“超声眼镜”也已制成。 7。模拟蓝藻的不完全光合器,将设计出仿生光解水的装置,从而可获得大量的氢气。 8。根据对人体骨胳肌肉系统和生物电控制的研究,已仿制了人力增强器——步行机。 9。现代起重机的挂钩起源于许多动物的爪子。 10。屋顶瓦楞模仿动物的鳞甲。 11。船桨模仿的是鱼的鳍。 12。锯子学的是螳螂臂,或锯齿草。 13。苍耳属植物获取灵感发明了尼龙搭扣。 14。嗅觉灵敏的龙虾为人们制造气味探测仪提供了思路。 15。壁虎脚趾对制造能反复使用的粘性录音带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 16。贝用它的蛋白质生成的胶体非常牢固,这样一种胶体可应用在从外科手术的缝合到补船等一切事情上。 好运 生物学家通过对蛛丝的研究制造出高级丝线,抗撕断裂降落伞与临时吊桥用的高强度缆索。船和潜艇来自人们对鱼类和海豚的模仿。 响尾蛇导弹等就是科学家模仿蛇的“热眼”功能和其舌上排列着一种似照相机装置的天然红外线感知能力的原理,研制开发出来的现代化武器。 火箭升空利用的是水母、墨鱼反冲原理。 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变色龙的变色本领,为部队研制出了不少军事伪装装备。 科学家研究青蛙的眼睛,发明了电子蛙眼。

发展共同体计划

七沟中心小学 落实《“学校发展共同体”学区方案》工作 计划草案 为有效落实《平泉市城区中心校组建“学校发展共同体”的实施方案》,推进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根据学校发展实际需要,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成立“学校发展共同体”工作小组。 学区联络领导:王建中武洪英 组长:李春国(校长,负责计划制定、沟通联系、协调)副组长:蔡成(副校长,具体负责活动的开展、组织) 成员:韩振武、王晓丹、张文利、杨磊、刘永中(主任、副主任、少先队辅导员、报帐员,协助组长、副组长负责分管工作活动的开展与服务) 二、工作内容与合作方式(预设) 根据学区中心校关于“学校发展共同体”的实施方案要求,“共同体”将进行以下内容合作与建设: 1.召开“共同体”成立大会,明确各校职责、合作方式、工作内容,建立统一的“学校发展共同体”协调领导组织机构。 2.建立学校班子成员联席会议制度,由各成员校轮流承办,每学年召开一次。会议内容可听取各校意见,对“共同体”工作做出年度计划,计划与总结由承办校负责执笔,复印给各校;也可进行某一方面的主题交流或论坛;还可对承办校进行综合诊断,提出合理建议等。 3.组建“共同体”名师团队,充分利用各校的名师骨干资源,让“共同体”互补分享,并有计划的开展名师送课、名师讲堂、

名师帮扶等活动。 4.分学科建立“共同体”教师微信交流群,突破时空局限性,加强教师实时沟通与交流与资源共享。 5.定期开展“共同体”文化交流活动。开展领导、教师、学生等多层面,教学、养成、少先队等多内容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使交流与合作经常化、常态化。 6.建立“大教育”观,各成员校要不断增强促进和发展“共同体”意识,以提高“共同体”办学质量和效益为己任,努力实现“共同体”成员的教学管理、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等最大程度的共享。 三、“共同体”交流活动安排(预设) (2017—2018年度,承办校:城东小学) (一方建议,不一定切合实际,敬请提出批评指正。) 七沟中心小学 2017年10月26日

超声波振动膜生物反应器

超声波振动膜生物反应器说明 水污染与水资源短缺是21世纪面临的重大国际环境问题。污水再生回用是保护环境和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之一。广州宇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生物技术和振动膜技术结合开发的超声波振动膜生物反应器是实现污水资源化的一项最新技术成果,并已经在生活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和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与回用等方面得以成功应用。尤其是一体式超声波振动膜生物反应器(以下简称反应器,英文缩写为CMBR、GMBR或ZCMR)具有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好、运行稳定等优点,应用较广,技术较为成熟。因国内还没有标准,为了规范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装置的设计、安装及运行管理,推动这一技术的健康发展,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加强污水资源化利用,特制定本规程和产品标准。 本规程适用于采用一体式超声波振动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水和污水资源化利用方面的设备设计、安装、应用及运行管理。超声波振动膜生物反应器所采用的膜形式不同,生物反应器的组装结构各异,按膜材料形式可分为板式、管式和中空纤维式;按结构可分为分体式(外置式)和一体式(内置式)。本规程适用于由中空纤维膜组件构成的内置式超声波振动膜生物反应器。对由平板式膜组件和管式膜组件构成的内置式反应器也可参照执行。 一体式超声波振动膜生物反应器的突出优点之一是:通过振动膜分离过程实现固液分离,提高生物反应器中活性污泥浓度和处理效率,改善了出水水质,解决了浓差积化和避免滤饼层污染难题,延长了膜2-4倍使用寿命。在污水处理工艺中可以代替常规的二级生物处理或深度处理系统的二次沉淀池、振动过滤等过程。 一体式超声波振动膜生物反应器另一特点是:处理工艺简单,用地省、运行稳定等,可用于各种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的处理回用、生活污水处理资源化工程和中水回用工程。可达到较佳的治污节水、降低能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

大庆路小学 “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相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曾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们面面相觑,无法回答。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大海里去。”是的,在当前经济迅猛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我们如果只强调个人的力量,你表现得再完美,也很难创造很高的价值。“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山可以不靠山,但人一定要靠人。能聚人者以一当十,善管人者以一当百。团队的志向是共同的事业。只要团队成员,都能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一心一意为 所在的团队而努力,相互之间都.会产生巨大的能量,促进教师专业快速成长。 二、组织领导 组长:王建华 副组长:许国堂 办公室:周海燕 三、组织形式 1、由校长室直接管理,教科室分管。 2、学校内:由学校牵头,在学校范围内,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组长由集体推荐、个人自荐,成员自行组合,每组3-5人,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全面开展,每位教师可参加1-2组,采取多种形式,“师带徒”“青蓝”工程结合,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四、职责任务 1、学校职责任务 (1)负责学校共同体的组建,建立共教师专业发展档案。 (2)负责共同体的管理:组织小组研制共同体的活动计划和学年目标,根据本学科特 点组织并督促各共同体按照计划要求开展活动,完成相关任务。 (3)组织对校共同体建设的考核与评价。每学期一次。 2、教师共同体职责 (1)制定、交流自我发展计划,确定发展目标,明确发展措施, (2)每学期至少有1节以上市、区级公开课,所有成员要执教1节校级公开课,承办1 次业务讲座。 (3)每学期至少发表2篇主流期刊文章,在三大杯论文竞赛中获奖不少于3 篇。 (4)共同体至少有一个市级以上课题研究任务。 (5)成员之间开展五个一活动:“同研一个课题、同读一本书、同上一节课,同写教学反思、同建教育博客”等共同研讨活动。 五、评价考核 每学期对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进行考核,设优秀团队奖、达标奖,并在教师专业评比上优先考虑。 2015 年9月7日 分组: 语文3组:任慧芳;周海燕;李惠。 数学2组:李玲;缪书园。 英语组:张凤 品德组:马莉 综合实践组,周海燕 科学组:王生军 艺体组:许国堂 综合组:王建华

仿生物电刺激对人流术后子宫内膜修复作用的观察

仿生物电刺激对人流术后子宫内膜修复作用的观察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以下简称人流术)后使用仿生物电刺激对子宫内 膜修复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妇科门诊80例实施人流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人流术后当日给予PHENIX USB4仿生物电刺激+常规处理,对照组给予人流术后常规处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流血量及月经复潮时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术后子宫内膜较对照组厚,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人流术后给予仿生物电刺激可显著减少阴道流血量,缩短流血时间,促进月经复潮。 标签:仿生物电刺激;人工流产术;阴道流血;月经复潮 人工流产是指因意外妊娠、疾病等原因而采用人工方法终止妊娠,是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1]。由于人流术中机械性的刺激损伤,术后可能导致阴道流血时间长、感染、子宫内膜损伤变薄、月经量减少,甚至导致闭经、不孕等,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生殖健康影响极大[2]。如何及时促进子宫内膜的損伤修复,减少人流术后近期及远期的并发症成为临床妇科医师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在人流术后采用仿生物电刺激治疗,观察其对子宫内膜修复的影响,现将研究过程和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3月至2017年6月本院妇科门诊80例自愿进行无痛人流术患者,以随机方式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纳入标准:1)胚胎发育正常,B超符合6~8周妊娠;2)血常规、血凝四项无异常;3)排除阴道炎、急性宫颈炎及盆腔炎;4)术前3个月内无宫腔操作史。两组患者在孕产次、年龄、月经周期及孕周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为同一组医师施行手术。 1.2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无痛人流术,术后均给予罗红霉素及伊血安进行常规支持治疗3天,并由同一医师交代术后注意事项。治疗组同时给予仿生物电刺激治疗,具体操作如下:采用PHENIX USB4仿生物电刺激仪,在无痛人流术后当日选用子宫复旧方案,将治疗仪A1、A2、B1、B2通道分别连接2个电极片,A1、A2通道电极片粘贴于脐旁开两指腹直肌位置,负极在上,正极在下,B1、B2通道电极片粘贴于髂前上棘内侧两指腹外斜肌位置,负极在上,正极在下。使用交流电频率1/4/1(HZ),脉宽270/230/270us,电流强度为病人的最大耐受(不超过50mA)。治疗时间30分钟/次,1天1次,连续3天。 术后观察指标:1)人流术后阴道流血天数及流血量;2)术后14天超声测

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19届高三12月联考生物

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19届高三12月联考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人体血液中有血浆蛋白质和血红蛋白,下列关于这两类蛋白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缺铁会引起血浆蛋白含量减少进而导致缺铁性贫血 B. 婴儿营养不良会引起血桨蛋白含量不足导致组织水肿 C. 这两种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不同,但氨基酸之间的结合方式相同 D. 参与血浆蛋白加工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答案】A 【解析】铁是人体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因此缺铁会引起血红蛋白含量减少进而导致缺铁性贫血,A 错误;婴儿营养不良会引起血桨蛋白含量,血浆渗透压降低,进而引起组织液增多,最终导致组织水肿,B正确;不同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都是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相连的,C正确;血浆蛋白属于分泌蛋白,其加工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参与,D正确。 2. 研究表明,每个人的DNA都不完全相同,因此DNA也可以像指纹一样用来识别身份,这种方法就是DNA指纹技术。下列关于DNA指纹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应用DNA指纹技术首先需用合适的酶将待检测的样品DNA切成片段,该酶是DNA酶 B. 切出的DNA片段可以用差速离心的方法进行分离 C. 该技术利用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D. 通过检测线粒体DNA可以鉴定父、子关系 【答案】C 【解析】将待检测的样品DNA切成片段的酶是限制酶,A错误;切出的DNA片段可以用电泳的方法进行分离,B错误;该技术利用了DNA分子的特异性,C正确;儿子的线粒体基因来自于母亲,因此要鉴定父子关系应该检测细胞核DNA,D错误。 3. 细胞衰老的“自由基学说”认为,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细胞不断进行各种氧化反应,在这些反应中很容易产生自由基。自由基产生后,即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如磷脂好。根据这一观点,试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自由基的产生可能会引起浆细胞分泌抗体减少

MORA 生物共振治疗仪对过敏性鼻炎脱敏治疗的疗效分析

MORA 生物共振治疗仪对过敏性鼻炎脱敏治疗的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3-02-20T15:47:11.63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0期供稿作者:刘敏 [导读] 目的观察生物共振治疗仪对过敏性鼻炎进行脱敏治疗的临床疗效。 刘敏(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耳鼻喉科河南濮阳 457001) 【摘要】目的观察生物共振治疗仪对过敏性鼻炎进行脱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过敏性鼻炎病人,采用德国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对其进行脱敏治疗,对照组(48例)仅口服西替利嗪片,10 mg qd。两组均治疗12周。结果脱敏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00 %;西替利嗪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共振治疗仪在临床上可广泛用于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 【关键词】生物共振治疗仪脱敏治疗过敏性鼻炎 【中图分类号】R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0-0193-02 我科自2009年8月至2011年4月应用德国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对过敏性鼻炎进行过敏原检测及脱敏治疗,其中完成疗程且资料完整随访满6个月者98例。现将检测结果及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治疗组方法 1.1.1一般资料 50例患者均为我院耳鼻喉科门诊病人,其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3~70岁,平均年龄37.0岁;病程2月至30年,平均病程15个月。所有病例均由临床医师确诊;在过敏原检测前停止应用抗组胺药物至少3天,停止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至少7天,治疗期间不应用抗过敏类药物。 1.1.2方法 1.1. 2.1检测过敏原:使用德国Med-Tzonik公司生产的MORA-super生物共振治疗仪。 1.1. 2.2脱敏治疗:使用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进行脱敏治疗,检测者依次输入脱敏治疗程序:109、107、77、144、58,表示生物节律调整、淋巴排毒治疗、脱敏治疗、鼻部治疗、支持治疗;治疗一周一次,连续治疗12次为一个疗程。 1.2对照组方法 48例患者均为我院耳鼻喉科门诊病人,其中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龄3~68岁,平均年龄36.0岁;病程2月至30年,平均病程15个月。所有病例均由临床医师确诊;对照组仅口服西替利嗪片,10 mg qd,治疗12周。 1.3疗效判定根据临床症状的改善及停止治疗6月内有无复发进行疗效判定。痊愈:过敏症状完全消失,停止治疗6月内无复发;显效:过敏症状完全消失,停止治疗后复发,但症状较轻;有效:过敏症状明显缓解,但停止治疗后再次复发;无效:过敏症状无明显改善。 2 结果 2.1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组别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 50 28 10 9 3 94.00 对照组 48 10 20 14 4 91.67 经过统计学处理(X2=0 P>0.05),表明两组之间疗效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2.2不良反应 治疗组仅少数患者诉前一次治疗当天有口干及瘙痒加重,但随着脱敏治疗的进行上述症状消失;对照组20例患者诉头晕、嗜睡。所有病例停止治疗后均无其他任何不适和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是目前全球普遍存在的疾患,患病率为10%—25%,该病可导致睡眠紊乱、食欲减退、全身乏力、疲劳、情绪失调、注意力减退和学习障碍。 过敏性鼻炎性是吸入特异性过敏源后由IgE介导,通过释放组胺或其他化学活性物质诱发的鼻黏膜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以发作性喷嚏、鼻痒、大量水样清涕、鼻塞、嗅觉减退为主要症状。 过敏性鼻炎诊断[1]很容易,但治疗相当棘手,生物共振脱敏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生物共振技术的理论基础是1929年获得诺贝尔奖的量子物质波理论[2],本次所选取的98例患者,均为临床确诊的患者,脱敏治疗,效果显著。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脱敏治疗原理为:生物共振技术对多形核白细胞及血清白蛋白具有调节作用,对过敏原的波形被逆转、放大后以治疗振动波的形式返回患者体内,将体内存留的过敏原电流振动波,整为正常波形,则机体恢复正常。 目前临床上对过敏性疾病脱敏治疗方法少,脱敏治疗时间长、有些方法对患者较大创伤患者不易合作,尤其是妇女和儿童。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与传统治疗模式不同,安全无痛苦,无任何不良反应,患者无需服用或皮下注射任何药物,避免了药物的副作用且不易复发。本例中过敏性疾病脱敏治疗的总有效率94.00 %,说明病情仍有复发现象,说明患者避免过敏物质加脱敏治疗并能不完全达到脱敏效果,是否方法需要改进还是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总之,采用生物共振治疗仪治疗过敏性鼻炎,主要是通过其调节机体内的阴阳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巩固疗效,防止复发且不良反应小。与西替利嗪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别不大,但在痊愈率上,有较大优势,且无头晕、嗜睡等副作用,对肝肾功能无任何影响,更能为患者接受。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中医药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和优势[3],能否联合,更有效地治疗过敏性鼻炎,值得探讨。参考文献 [1] 顾之燕,董震.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年,兰州)[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5,40(3):166-167. [2]江向东,黄艳华,等.量子物理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81. [3]宋芊.李友林.李友林教授运用寒因塞用法治疗过敏性鼻炎[J].中医药信息,20ll年28(5):69—71.

仿生学仿生学(bionics)是模仿生物系统的原理来建造技

昆虫与仿生 彩万志 (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系) 仿生学(bionics)是模仿生物系统的原理来建造技术系统,或者使人造技术系统具有或类似于生物系统特征的科学。自从人类诞生就开始了仿生活动,但仿生学作为一门学科是1960年6月在美国召开的一个学术会议上提出的,它是一个涉及生物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神经学、自动化、控制论等多学科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其实质就是模仿生物制造各类设备。因此,首次仿生学会议的副标题就是“生物原型---新技术的钥匙”。 全球昆虫种类1000万种、占全球生物种类的1/2、占全球动物种类的2/3。在漫长的生物进化史中,鼎盛一时的三叶虫灭绝了,庞大的恐龙消失了……而小小的昆虫却一直繁荣至今。除了昆虫具有惊人的繁殖能力、适应能力外,它们在形态、生理、行为等方面具有很多绝妙之处。有很多地方连人类也自叹不如,如螳螂能够在0.05秒内一跃而起,捕捉到空中飞行的猎物,这一速度连目前的微电子和自动化技术都达不到。所有这些独到之点,都是仿生学的丰富资源。 昆虫的形态千姿百态,千差万别,从头到尾,从里到外,与仿生学相关之处甚多,大体有以下五个方面。 (1) 昆虫的头部与仿生昆虫的触角与各式各样的天线、昆虫的复眼与蝇眼相机、虫眼导弹、地对空速度仪、空对地速度计、偏振光导航仪等。 (2)昆虫的胸部与仿生翅的花纹与军事伪装、鳞片与计算机散然装置、鳞片结构与卫星控温、鳞片结构与防伪纸币、翅痣与飞机的减震装置、平衡棒与振动陀螺仪等。 (3) 昆虫的腹部与仿生蝗虫的产卵器和钻井装置、腹节的构造与套筒装置、腺体系统与火箭设计等。 (4)昆虫的生理与仿生几丁质与仿生材料、弹性素与弹跳鞋、肌肉发动机和燃料电池、昆虫的泌丝与人造纤维等。 (5)昆虫的行为与仿生昆虫的飞行与虫形飞机、昆虫的巢穴与建筑、蜜蜂巢房的结构与仿生、昆虫的发音与仿生、昆虫的发光与仿生、昆虫的化学通讯与仿生、毛虫的行走与战地越野车、尺蠖的行走与新型坦克、蜜蜂的访花与电子蜜蜂等。 此处,仅以翅的结构、飞行动力学为例简单介绍一下虫型飞机方面的仿生学进展。 一、虫型飞机的概念 昆虫是动物界中最早获得飞行能力的类群,也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具翅的类群,其高超的飞行技巧时常使自认为万物之灵的人们愧叹弗如。吴承恩笔下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会七十二般变化,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腾云驾雾、上天入地,好不自在!但在吴大师的心目中,孙悟空显然不如蝴蝶那么潇洒,在描述孙悟空所变的蝴蝶时,他这样写道:“一双粉翅,两道银须。乘风飞去急,映日舞来徐。渡水过墙能疾俏,偷香弄絮甚欢娱。体轻偏爱鲜花味,雅态芳情任卷舒。”从这些描写中,我们不难看到到他对蝴蝶翩翩起舞的羡慕之情。的确,每当春暖花开、万象生烟之际,美丽的蝴蝶双双对对在花间款款飞舞,不免使人顿发希望自己也能像蝴蝶那样自由飞翔的感慨。 人类渴望了上百万年的飞天梦,直到1903 年,美国的莱特兄弟成功地进行了动力载人飞行的那一刻才真正成为现实。在此后的100多年中,航空器的大型化、高速化、智能化一直是航空研究领域的主流。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微电子、微电子机械系统、微型照相机、微型红外传感器、微型检测器和计算机芯片等技术的飞速发展,飞行器的设计又始出现向小型化、微型化发展的趋势。

江苏省如皋市共同体七年级生物第一学期12月联考试题 苏教版

七年级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 ( ) A.有机物、能量和水 B.有机物、能量和氧气 C.有机物、水和二氧化碳 D.水、二氧化碳和能量 2.在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的实验中,部分叶片进行遮光处理的目的是( ) A.验证植物在没有阳光的条件下也能制造有机物 B.验证植物光合作用在遮光部位产生有机物 C.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 D.验证植物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都能制造有机物 3.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 A.叶B.根C.茎D.花 4.下列叶的结构中含有叶绿体最丰富的是( ) A.上表皮细胞B.构成叶脉的细胞C.叶肉细胞D.下表皮细胞5.下列措施中,能够增强光合作用强度的是( ) A.适当增加氧气的浓度B.适当减少氧气的浓度 C.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D.适当减少二氧化碳的浓度 6.养鱼缸里经常要放一些新鲜的水草,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 A.水草的呼吸作用可以增加鱼缸内二氧化碳的含量 B.新鲜的水草可以美化养鱼缸 C.水草是鱼的重要饵料 D.水草的光合作用可以增加鱼缸内氧气的含量 7.植物可以进行无土栽培的原因是 ( ) A.植物只吸收土壤中的水分 B.无土栽培培养液能替代土壤为植物提供水和无机盐 C.土壤对植物只起到固定作用 D.植物只吸收土壤中的微量元素 8.用盐腌菜,菜发生的变化是( ) A.细胞失水,菜变得硬挺 B.细胞吸水,菜变得硬挺 C.细胞失水,菜变得软缩 D.细胞吸水,菜变得软缩 9.蚕豆幼苗的根尖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 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成熟区 10.如果一次给植物施肥过多就会出现“烧苗”现象,其原因是( ) A.根毛细胞内溶液的浓度过大,根大量失水 B.根毛细胞内溶液的浓度过小,根大量吸水。 C.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根大量失水。 D.土壤溶液浓度过小,根大量吸水。 11.下列食物中,糖类含量较高的是( ) A.鸡蛋 B.豆腐C.肥肉D.米饭 12.食用油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 A.糖类 B.脂肪C.水D.蛋白质 13.依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大多数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含量最多的应该是( )

现代生物技术制药及展望

现代生物技术制药及展望 生物技术药物(biotechdrugs)或称生物药物(biopharmaceutics)是集 生物学、医学、药学的先进技术为一体,以组合化学、药学基因(功 能抗原学、生物信息学等高技术为依托,以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 生物物理等基础学科的突破为后盾形成的产业。现在,世界生物制药 技术的产业化已进入投资收获期,生物技术药品已应用和渗透到医药、保健食品和日化产品等各个领域,尤其在新药研究、开发、生产和改 造传统制药工业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生物制药产业已成为最活跃、进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有些学者认为,20世纪的科学技术是以物理学 和化学的成就占主导地位,而21世纪的科学技术是以生物学的成就占 主导地位。无论这种说法是否得到普遍的认同,生物技术是当今高技 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似乎是不争的事实。科学家预测,生命科学到 2015年会取得革命性进展。这些进展可以帮助人类解决很多目前无法 医治的疾病的治疗问题,彻底消除营养不良,改善食品的生产方式, 消除各种污染,延长人类寿命,提升生命质量,为社会安全和刑侦提 供新的手段。有些成果还可以帮助人类加速植物和动物的人工进化以 及改善生态环境对人类的影响等。产生新的有机生命的研究也会取得 进展。 1.生物制药现状 目前生物制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 1肿瘤在全世界肿瘤死亡率居首位,美国每年诊断为肿瘤的患者为 100万,死于肿瘤者达54.7万。用于肿瘤的治疗费用1020亿美元。肿瘤是多机制的复杂疾病,目前仍用早期诊断、放疗、化疗等综合手段 治疗。今后10年抗肿瘤生物药物会急剧增加。如应用基因工程抗体抑 制肿瘤,应用导向IL-2受体的融合毒素治疗CTCL肿瘤,应用基因治 疗法治疗肿瘤(如应用γ-干扰素基因治疗骨髓瘤)。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NMPs)可抑制肿瘤血管生长,阻止肿瘤生长与转移。这类抑制剂 有可能成为广谱抗肿瘤治疗剂,已有3种化合物进入临床试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