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五讲公政策的制定——政策方案规划与抉择

五讲公政策的制定——政策方案规划与抉择

五讲公政策的制定——政策方案规划与抉择
五讲公政策的制定——政策方案规划与抉择

《公共政策学》第五讲

公共政策的制定——政策方案规划与抉择

第一节政策目标的确立

政策目标

政策目标包括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总目标是政策主体为了解决政策问题所提出一般性要求,是对预期在较长时间获取的成就的正式而全面的陈述,也是一定时期国家或者组织的大的发展方针或者奋斗目标的分解。而具体目标达到政策总目标的具体措施。政策总目标很难量化,阐述一般也不明确限定实现结果的时间,而具体目标一般有明确的目标群体和时间限制。

设定政策目标的基本原则:

(1)事实求是,面向未来(2)系统协调,具有针对性(3)具体明确、具有合理性。(4)注重伦理考量,保持相对稳定性。

基本的公共政策目标

基本的公共政策目标也称元目标:公平、效率、发展、自由、安全。

影响政策目标确定的主要因素

(1)价值因素(2)政治因素(3)目标的多重性及其冲突

评估标准

评估标准是衡量政策目标实现的尺度,它将定性的或者概念的政策目标转化成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定义,是关于那些被用来评估备选方案或者项目的目标诸方面

的明确的陈述,包括成本、收益、有效性、可行性等。尺度是标准的有形或者操作性的定义,每个标准有几个与之相关的量化的尺度。尺度也称做指标。

确定评估标准有时是非常困难的,这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政治过程的本性使得决策者不愿意明确陈述出相关的政策目标,而目标不明确也就难有准确的评估标准。

二是被提出的政策方案或者项目往往不是单一目标而是多个目标,每个目标一般都有相关的评估标准,而每个标准都可能有多个尺度,这使得评估标准问题复杂化;

三是政策参谋人员或者分析人员可能被公共部门或者政府部门所雇佣,他们也不愿意放弃多重的、冲突的目标和评估标准。

政策指标

政策指标是政策评估标准的具体化,是衡量政策目标的量或者质的尺度,是政策目标具体说明。根据指标所要衡量的政策领域的不同,可划分为经济指标、社会指标、政治指标和综合指标。

第二节备选方案的拟订

备选方案的产生一般经历3步:

第一步:搜寻备选方案

从问题构造的程序中可以发现一些备选方案。邓恩列举了八个来源:

(1)权威;即相关政策问题的专家。

(2)洞察力:长期与某些政策对象打交道的人或者一些政策相关者的知觉或者判断;

(3)方法:利用系统分析等创新性的分析方法;

(4)科学理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所产生的一些对问题现象的解释;(5)动机:参与者的信念、动机和需要。

(6)相似的案例:其他地方处理相同或者相似问题的经验;

(7)类比:不同种类问题的相似性的的比较。

(8)伦理体系:哲学或者其他社会学家所提出的社会正义、公平等理论。

艾西从系统分析的角度讨论了政策备选方案的四个来源:

(1)保留现有方案

(2)修改现有方案

(3)使用以前被包装过的方案设计

(4)创造一个新的方案。新方案的设计包括理想化的设计、类似情形途径和形态学途径。

依照林德布洛姆的渐进主义的观点,现有政策是构成新的备选方案的基础。

布莱特曼认为,有3种途径可以帮助人们发现备选方案:

(1)被动的途径:等待所要解决问题的方案的出现;

(2)搜寻——派生途径:设法让别人知道我们正在寻找备选方案;

(3)触类旁通途径:检验渐进的变化,历史地和类比地搜寻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案。

还可以采取其他的一些方法,包括:

(1)保持现状分析:考虑假如不采取行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问题的变化趋势,为新方案的产生和测量提供基点;

(2)快速的调查:快速的记录、分类和整理在各种会议上人们提出的解决相关问题的建议,也可以向你的朋友、同事以及其他相关人事保持联系,了解他们的建议;

(3)文献评论:公共政策或者研究的文献(书籍和杂志、网络等)以及问题所涉及的领域都可能记载着解决相关政策问题的备选方案或者案例分析。

(4)实践经验的比较:了解政策问题产生之后所采取过的解决方案以及以前采取的方案,考虑采取或者抛弃某些方案的原因,以发现可行的方案;

(5)与理想方案比较:先提出理想的方案。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加些约束条件等等。

第二步:设计备选方案

①变动与组合②可行性处理③修改现有的解决办法

第三步:初步筛选

初步筛选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分析,初步去掉显然不可行的备选方案,找出数个可行的最优(较优)的备选方案。初步筛选考虑的因素包括成本、收益、可行性、

实施条件、应变程度等等。

初筛常用的方法有:

经验分析:总结以往执行或者制定政策的经验和教训,判断方案的可行性;

比较分析:对方案之间政治、经济、技术的可行性做大致比较;

初步的预测分析:初步考虑各个方案的实施过程及其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对其加以比较分析等等。

创建备选方案应该注意的问题

(1)要参照以往的经验,但是不能过分依赖过去的经验。

(2)不要急于对别人的意见评头论足而让好主意溜掉。

(3)不要仓促锁定问题的界定。

(4)不要过早产生偏好或者对提出的观点过于挑剔。

(5)不要不经过评估就排除备选方案。

(6)当情况发生变化时,注意考虑那些因条件限制而被排除掉的方案。

第三节公共政策方案的评估与择优

政策方案评估是对各项政策方案效果的预测性分析和比较;择优则是在评估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这两者都是正式的政策抉择程序前不可或缺的步骤。

评估与择优的步骤

①确定评估和择优的标准②方案展示与比较③讨论与批评④审查和评定

评估与择优的标准

①效益,指某一特定方案能否实现所期望的目标②效率,是指为产生特定水平的效益所要付出努力的数量③充分性,是指某方案实施的成本和效益之间的关系④公平性,指效果和努力在社会不同群体中分配的公平程度⑤回应性,指政策满足特定群体的需要、偏好或者价值观的程度⑥适当性,是指一项计划的目标和支持这些目标的前提是否站得住脚。(邓恩)

①技术可行性:从技术角度分析方案是否能正常运行,主要衡量衡量政策或者规划是否能实现预期目标②经济与财政可能性衡量政策方案成本的大小和收益的多少③政治可行性:主要是根据政策方案对决策者、立法者、政府管理人员、公

民联合体等利益相关群体的影响来衡量政策方案的成效④行政可操作性衡量在特定的政治、社会和行政环境中实际实施既定规划的可能性。(帕顿和沙维奇)评估与择优的两种常用方法

1. 预测性评估

预测是指预先测知未来事件或条件的可能性,以作为未来行动的依据。

①确定预测内容②搜集与整理数据,编制假象脚本③进一步的分析④试验式证实⑤分析实验的误差与原因,进一步改进方案。

2. 可行性分析

一般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能性、政治可行性和行政可操作性等方面。

技术可行性,主要衡量政策或规划的具体产出是否能达到预期目的。

经济与财政可能性,主要关心政策规划的成本大小、产出的收益多少。

政治可行性,主要考量政策规划对相关权力或利益集团的影响来衡量政策或规划的成效。

行政可操作性,主要关注在特定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行政环境中实施某项政策规划的可能性,如人员配备是否到位等。

第四节提出政策建议

政策建议撰写方法与内容

①问题陈述:包括问题的来源、背景、产生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影响,具体说来,包括问题的来源和背景、政策的目标对象、得益者和受害者、已经采取的相关政策及其影响

②确定目标和目的:指出解决问题的政策或项目的目标,具体目标、评估标准和测量指标。

③备选方案的比较与择优:提出实现政策目标的可能的备选方案,并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比较与选择,在比较与选择时通常应该进行一些可行性分析。

④可参考的建议:丢掉整个不值得进一步分析的方案,列出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继续分析。

案例:提高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太平洋鲑鱼渔业的社会价值政策建议项目策划建议的撰写

项目建议书是拟开展项目提出的框架性的总体设想。对于大中型项目,有的工艺技术复杂,涉及面广,协调量大的项目,还要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为项目建议书的主要附件之一。项目建议书是项目发展周期的初始阶段,也是可行性研究的依据,主要内容应包括:

①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和依据②初步设想③资源情况、建设条件、协作关系等初步分析④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还贷方案设想⑤项目的进度安排⑥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的初步估计,包括初步的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⑦结论⑧附件

案例:“滴水绿”茶叶义卖建议书

提供政策建议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注意建议的道德和伦理价值分析。②注意对多个备选方案的客观分析。③注意防范过度倡议的陷阱。

政策制定实践

就上一章你和小组成员所提出的政策(社会问题)问题写出详细的政策建议,并向全班同学汇报你们的实践活动情况。

制度说明

制度是以执行力为保障的。“制度”之所以可以对个人行为起到约束的作用,是以有效的执行力为前提的,即有强制力保证其执行和实施,否则制度的约束力将无从实现,对人们的行为也将起不到任何的规范作用。只有通过执行的过程制度才成为现实的制度,就像是一把标尺,如果没有被用来划线、测量,它将无异于普通的木条或钢板,只能是可能性的标尺,而不是现实的标尺。制度亦并非单纯的规则条文,规则条文是死板的,静态的,而制度是对人们的行为发生作用的,动态的,而且是操作灵活,时常变化的。是执行力将规则条文由静态转变为了动态,赋予了其能动性,使其在执行中得以实现其约束作用,证明了自己的规范、调节能力,从而得以被人们遵守,才真正成为了制度。

公共政策分析简答题

简答题(50题) 1、简述公共政策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含义:公共政策是政府社会等社会公共权威为实现社会目标、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公共行动计划、方案和准则,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法令、策略、条例和措施等。 基本特征: 1、阶级性: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政治倾向和利益追求 2、目标性:为实现经济社会目标 3、强制性:具有约束性和强制力 4、相对稳定性:一定的稳定性,相应的政策调整 2、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 1、分配社会资源。将社会公共资源合理有效地在它所服务的公众中加以分配,协调社会中的各种利益关系。 2、规范社会行为。规范各种行为,将各种社会行为纳入到统一的、明确的目标。 3、解决社会问题。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其目的在于解决社会问题。 4、促进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公平与效率的价值目标,促进社会发展。 3、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拉斯韦尔所揭示的这门学科的特点。 (1)政策科学是关于民主的学问 (2)政策科学的目标是追求政策的"合理性" (3)政策科学是一门对时间和空间都非常敏感的学问 (4)政策科学具有跨学科的特性 (5)政策科学是一门需要学者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 (6)政策科学必须具有"发展概念",必须建立动态模型 4、简述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政策角色。 公共政策直接主体,是指直接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和组织,包括以下几种: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 立法机关为国会、议会代表会议一类的国家权力机构,如我国则主要是指全国以及地方各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它的主要任务是立法;行政机关为掌握国家行政权力、运用公共政策对国家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机构,是立法机构所确立的国家意志的执行者,如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执行政策,参与政策的制定;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的国家,狭义仅指法院,广义还包括检察机关,参与政策制定;政党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旨在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以实现其政纲的政治组织,负责提出政策议程,制定政策。

建筑方案设计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3013 (方案范本系列) 建筑方案设计详细版 The Common Structure Of The Specific Plan For Daily Work Includes The Expected Objectives, Implementation Steps,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Specific Requirements And Other Item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建筑方案设计详细版 提示语:本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进行工作的具体计划或对某一问题制定规划,常见结构包含预期目标、实施步骤、实施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一、编制依据 1.1由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三林城W5-5,W5-8,W5-11地块公建工程》图纸。 1.2《三林城W5-5,W5-8,W5-11地块公建工程楼施工组织设计》 1.3土建工程施工涉及的有效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规程:《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 93)《建筑施工测量手册》 二、工程概况 三林城W5-5,W5-8,W5-11地块公建工程位于上南路,建筑占地面积9810m2,总建筑面积79480m2,主楼地下二层,地上四层(局部五层),

地下建筑面积36400M2,地上43080M2。建筑物檐高23.45m,室内外高差150mm,±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5.50m。基础为桩承台—阀板基础,开挖深度-11.60m,基础底板厚650。建筑外轴线尺寸为243.6米×79.200米。 三、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 3.1 从场地的实际情况看,场地局部位置较宽敞,故对布设控制点无影响,根据根据设计院提供的总平面图内坐标点形成四边形进行控制,将控制点引测至场内,南北向控制点集中布设在南侧绿化带上,北侧只布设远向复核控制点,东西向控制点布设在西侧,东侧设复核控点。控制点布置及复核点见附图。 3.2布设的控制点均引向四周永久建筑物或马路上,且要求通视,采用正倒镜分中法投测轴线时或后

选择决策方案应遵循的原则

选择决策方案应遵循的原则 (1)悲观原则,或称小中取大原则,由伍尔德提出;(2)乐观原则,或称大中取大原则,由赫威兹提出;(3)最小遗憾原则,或称大中取小原则,由萨凡奇提出。 政策执行研究的基本模型 一、浴盆模型:事物的不断发展变化与政策相对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每一项政策都有其失效过程。要保证政策执行的可靠性,就要控制它的失效性。依据可靠性理论分析,在政策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失效”表面于三个阶段:(1)早期失效;(2)偶然失效;(3)耗损失效。这种政策失效率的变化,类似于浴盆状。人们把这种曲线也称为“浴盆模型”。实践证明,“浴盆模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它提醒人们在,在政策早期失效时,不要为早期失效率一时较大的现象所迷惑,而应着重于失效的质的分析。切忌轻易地修改政策,造成政策不稳定。早期失效过程是难以避免的,除非分析结果确系政策本身错误,否则轻率改变政策必然引起振荡。在偶然失效时,要不断采取追踪检查,提出新措施,修正原方案,尽可能地使这一时期延长。而在耗损失效时,失效率反映政策老化的程度,要抓紧机会,做好政策创新,必须及时制定出新政策,取而代之。 二、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在众多研究政策执行过程的模型中,美国学者T.B史密斯所提出的模型具有较大影响。史密斯认为,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为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大因素。理想化的政策是政策制定者试图追求的相互作用形式;目标群体是受政策最直接影响的,必须对政策采取适当反应的符合政策要求的群体或个体;执行机构是政府机构中负责政策执行的组织;环境因素是那些影响政策执行和受政策执行影响的要素。史密斯模型与已往的政策执行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强调了执行中理想化的政策,而且也强调了执行中的其它三个因素。人们习惯于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理想化政策的制定上,似乎政策执行是简单地照章办事,不太注意目标群体,更少考虑到执行机构与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实践证明,执行机构、目标群体和环境因素这三个方面对政策执行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政策执行组织及其成员政策实施会涉及到多个组织和多层政府,但大致分为三类:初始的政策制定者(中心)执行层官员(外围)政策所指向的团体与个人(目标群体) 政策对象是直接的大范围内的政策利益得失者。公共政策对他们的作用,以及他们对公共政策的反作用同时存在。 政策环境原则上说狭义的政策环境是指政策制定系统外的一切与之想关的因素,他们是决定或影响政策制定与实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总和。 公共政策评价的内涵及作用 一、一个完整的公共政策过程,除了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有效的执行外,还需要对政策实施以后的效果进行判断,以确定政策的价值,并及时反馈。这种活动就是公共政策评价。它由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所组成:(1)规范,即确定公共政策评价得以进行的标准;(2)信息,即惧有关评价对象的各种信息;(3)分析,即评价者运用所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对政策的价值做出判断,得出结论。分析是公共政策评价最基本的活动;(4)建议,即对未来的公共政策实践提出建议,以决定现有的公共政策是否继续实行、修改或是终结,是否要采取新的公共政策。 关于公共政策评价的含义,基本上有三种观点:主要是对公共政策方案的评价;对公共政策全过程的评价;对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我们认为,公共政策评价的着眼点应是政策效果,

公共政策下的城市规划

公共政策下的城市规划 在公共政策的角度下讨论城市规划,从单纯的物质形态设计逐步深入转变对社会内在问题的分析、理解,直到解决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经济技术等方面得问题。 标签:公共政策概念演变城市规划 一、序言 工业革命带来了人类聚居模式的变化,大量人口涌入城市进行工作和生活。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掀起了各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浪潮。城市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高度文明的同时,却是以牺牲人类的生存空间位代价。随着城市的不断向四周蔓延,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人口爆炸、交通拥挤、空气混浊、传染病肆虐、农田绿地不断被蚕食、河流等水资源日见匮乏、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等问题,关键要解决好城市问题,针对城市运营中产生的“城市病”,做好城市规划工作。 具体来说,城市规划是一种以公共利益为核心,摒弃以往城市发展缺陷,由政府权威智能部门依据现在有的资源技术手段,确定城市性质、规模,科学的预测城市发展方向,对当前城市土地和各项资源配置进行有效控制,协调城市发展布局,以实现一定时期内的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实践活动。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良好的城市规划是确保城市空间资源有效配置和土地合理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可以使城市物质环境协调发展,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工作提供良好的条件。城市伴随着城市规划观念的变迁和社会经济以及科技的进步不断发展前进。 二、规划理论演变过程 城市规划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一个从蓝图转变为一个过程,即由技术性规划向政策性规划转变。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城市规划是被视为放大的建筑设计。二战后到60年代的20多年的时间里,城市规划仍旧和单体建筑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直到1969年,麦柯劳林的《城市与区域规划:系统探索》出版,标志着城市规划已经由“物质形态设计”的“艺术”转变为“系统理性”的“科学”。无论是传统的“物质形体设计”的城市规划,还是“系统理性”的城市规划,都认为城市规划需要依靠具备相关知识技能或是具备科学系统分析和理性决策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完成。随着城市的社会问题得到人们的重视,体现多元民主、公众参与、平等协商等城市规划内在价值要求的“公共政策”性规划渐渐取代了纯粹意思上的“技术”性规划。 在现代城市规划工作中,虽然有许多技术工程问题需要研究,但这些只是实现城市规划的局部手段,不是全部,分析和解决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问题才是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现代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和城市的干预是为了社会公众

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筑方案审批

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筑方案审批 1

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筑方案审批 ( 一) 工作目的: 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审查是规划行政管理部门依照项目的选址, 结合城市控制性规划的要求对项目规划进行全方位的审查。批准后的详细规划将是项目工程施工图、环境、环保、市政配套等设计文件的依据。 ( 二) 主管部门: 行政许可中心规划局窗口。 ( 三) 工作内容: 此项工作应按以下步骤分别进行: 1、首先委托详细规划的设计院将规划总平面方案报请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认可后, 再进行详细规划设计。 2、详规成果完成后, 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申报表》、《市政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申报表》。汇集填报上述表格。执表格及相关要件到窗口进件。 3、详细规划批准后, 委托施工图设计院设计建筑方案, 方案应包括建筑效果、总平面、各层平面、立面和剖面等。建筑方案设计完成后领取《建筑设计方案申报表》。汇集填报上述表格。执表格及相关要件到窗口进件。 ( 四) 要件: 1、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申报 2

( 1) 出让供地方式提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其它供地方式提交《选址意见书》; ( 2) 总平面方案( 包括设计说明、现状地形图和规划总平面图等) 、规划设计方案( 包括规划设计说明、现状地形图和规划图等) 、在规划设计方案审定前, 根据《规划设计方案修改通知书》要求提交规划设计方案; ( 3) 申报单位( 人) 委托代理的, 须提交授权委托书。 2、市政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申报 ( 1) 市政工程规划设计要求通知书; 属于修建性详细规划项目, 须提交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 2) 规划设计方案( 含规划说明、图纸、电子文件, 其中图纸包括: 现状及规划方案、规划路网及横断面) ; ( 3) 图纸比例要求: A、外环线以内: 管线综合和路径规划1/500, 选线规划1/ ; B、外环线以外: 路径规划1/1000或1/ 。选线规划1—10公里管线工程1/10000, 10公里以上长输管线工程1/50000; ( 4) 申报单位( 人) 委托代理的, 须提交授权委托书。 3、建筑设计方案申报 ( 1) 1/500现势地形图; ( 2) 出让供地方式的建设项目提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3

规划方案设计合同(概念性规划设计)

GF-2000-0209 规划方案设计合同 项目名称:_ _________ 项目地点:__ ________ 合同编号: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由设计人编填) 设计证书等级: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委托人:_ ______ 设计人:_ ___ 签订日期:__ ____________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监制委托人(甲方):

设计人(乙方): 甲方委托乙方承担项目规划方案设计,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第一条本合同依据下列文件签订: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市场管理规定》。 1.2国家及地方有关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法规和规章。 1.3建设工程批准文件。 第二条本合同设计项目的内容:名称、规模、阶段及设计费。 2.1项目名称:。 2.2项目地点:。 2.3项目规模:。 2.4设计阶段:。 2.5设计范围及内容:。 2.6设计费: 本合同设计费按上表所列设计项目,采用分项总价(含税)包干。实际设计费用按乙方实际完成的设计项目分别结算,上表中暂定面积与甲方实际委托设计的面积误差在±5%以内的,均不调整该分项设计项目的设计费总价,如误差超过±5%时,按表中单价按实结算该分项设计项目的设计费。各分项设计费包括乙方按照本合同约定完成所有设计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按照本合同约定提交设计成果的进度要求所需的加班工作、设计技术人员到本工程现场参加设计成果交底会议的交通费、餐费及正常完成全部设计工作内容所需的一切费用;乙方完成合同约定的正常设计工作,各分项设计费不得调整。当设计完成并经甲方批准后,如甲方要求乙方再做出修改或需要重新设计的,当修改量不超过30%的,修改费用已含在包干价内,不另增加设计费用,修改量超过30%的,超出部分由甲方向乙方另外支付修改费用。另外,甲方有权根据实际需要增减或变更上表中部分设计项目,设计费用按实际完成设计项目进行相应增减调整,并按调整后的设计费用作为付款依据。

景观概念规划方案设计阶段任务书

景观概念规划方案设计 阶段任务书

景观概念~方案设计阶段任务书项目名称: 拟稿: 审核: 签发: 公司名称: 编制日期: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XXXXX(以下简称“本项目”) ?地理位置:(区域地图说明) ?地块周边描述:文字描述…… ?用地性质:(本地块用地性质为商业/商品住宅及配套。) ?建筑设计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详见建筑规划设计的相关资料。)总用地面积: 建筑面积 建筑容积率: 建筑覆盖率: 绿地率: 物业类型: 户型配置: ?项目分析: ?优势:从地理位置、交通便利性等方面来说。 ?劣势:从噪音干扰、周边环境、视线污染、交通便利等方面来说。?项目总体规划布局及建筑风格特征: ?规划布局描述:建筑总平面彩图并标明设计项目所处位置。 ?项目鸟瞰图、建筑单体图(2~3张反映项目建筑单体特征的效果图)。?项目客户市场定位: ?客户描述:营销输入条件; ?客户文化需求描述:营销输入条件; ?项目推广主题:营销输入条件; ?景观设计内容及设计范围:

?本项目用地红线范围内的含所有无建筑封闭围护结构的室外环境包括架空层、私家花园、屋顶花园等的景观设计; ?建筑架空层内墙、柱各立面及天花设计; ?私家架空花园、私家花园、屋顶花园的设计(各设计款) ?景观概念~方案设计要求: ?整体风格: 景观设计应延续总体规划上的设计理念,力图实现规划布置合理、交通流畅清晰,功能分区明确的规划目标,应综合考虑景观与建筑立面风格的协调、统一,结合建筑形态进行总体景观设计,通过丰富的园林景观提升产品品质,形成良好的环境质量。 ?(对于交通流线上的景观要求) ?(如何处理内外部资源优劣势的要求) ?(如何处理建筑布局对景观的不同要求) ?(特别突出的场地特征的处理的要求) ?(对于园区中水景的要求) ?(对于组团景观的要求) ?(对于主次入口的设计要求) ?(对于泳池区域景观的设计要求) ?(对于地上停车位的设计要求) ?(其他有关项目特征的设计要求……) ?通用要求: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简答题全解.docx

公共政策学简答题 1、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本质属性与基本功能: ( 1)基本特征:阶级性、目标性、强制性、相对稳定性 ①阶级性: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一定的公共政策总是要为一定的统治阶级的利益 服务的,超阶级的公共政策是不存在的。 ②目标性:在公共政策中,目标集中体现了社会成员的需要和利益追求。 ③强制性:公共政策作为社会公共权威所选择或制定的一种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有其 合法性基础并且具有权威性,因而它对于社会成员特别是目标团体具有约束 力和强制力。 ④相对稳定性:只有保持政策一定的稳定性,才能有利于特定社会问题的最终解决和 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但是其稳定性又是相对的,需要根据具体事实进行 调整。 ( 2)本质属性:公共性是公共政策运行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判一切公共政策的基 准性价值,成为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念和核心精神。 ①阶级性和社会性:这两方面是紧密相联的,是阶级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②超前性 ③系统性:即公共政策往往不是孤立的,它们应是一个政策体系,这个政策体系是一个整体 ④合法性:这是极其重要的政治要求。 (3)基本功能:指公共政策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功效与作用。从其对社会 所起到的基本积极作用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分配社会资源;规范社会行 为;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 2、公共政策学产生的背景: 公共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产生于美国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公共政策作为一门学科而出现,既是当代世

界中社会、经济和政治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与战后美国特殊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虽然导致公共政策学科产

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更直接的原因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问题的压力;政府管理的需要;政治科学的发展;其他学科的发展。 4、经验决策模型的基本观点: 政策制定的实际过程并非完全是一个理性过程,而是对以往政策行为不断补充和修正的过程。政策制定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在现有的政策基础上实现渐进变迁。决策者要依据现有方案,通过与以往政策的比较,考虑不断变化的环境需要,对以往政策进行局部的、小范围的调适,逐渐把一项旧的政策转变成一项新的政策。①决策者不必企图调查与评估全面的政策方案,其只要着重于那些与现存政策只具有渐进性的差异者就可以了。 ②决策者只要考虑几个有限的政策方案就行。③决策者对每个方案,只评估几个可能产生的重要后果而已。④决策者所面对的问题,一直在重新的界定。渐进主义斟酌目的与手段之间的调适,其结果使得问题较易处理。 ⑤社会问题没有单一的解决方案,而是透过分析与评估的过程,永无休止地对所面对的问题,提出一系列的指正。 ⑥渐进决策是补救性的,其适应于减轻现行的具体的社会问题,但较少着重于将来社会目标的增进。 5、传统公共政策过程模型的成就与局限: (1)过程模型的主要贡献 首先,过程模型简化了复杂的政策过程。 其次,过程模型带来了众多关于公共政策过程各阶段研究的成果,加深了人们对政策过程的认识,丰富了政策科学理论和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 第三,过程模型为全面了解现实的政策运行提供了一种有用的概念框架,尤其是它与常识相一致,易于被接受、把握和运用于实践之中。 第四,对于政策过程的强调,使研究不再严格地依附政治科学中逐渐增多的公共行政和制度的研究,以及在经济学偏好中的准市场研究。 (2)对过程模型的主要批评 第一,“阶段模型并非真正是一个因果关系模型”,也就是说,它并不适合预测,或者甚至指示一个阶段怎样导致另一个阶段。

项目建设规划方案

一体化教学在理论和技能教学中的运用 项目建设规划方案 总体目标 我校焊接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12年将我校焊接专业建成“有一支双师型教师比例高、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师资队伍;有一个产学研水平较高的实习实训基地;有一套适应市场的、成熟的人才培养方案;能够较大规模地培养焊接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中职品牌专业。精品专业的各项指标达到教育部有关专业评估指标的评价标准,建成在省内甚至在全国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名牌专业,提升办学实力,拓展发展空间,并使其建设成为在同类院校中相关专业建设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成为半岛蓝色经济特区焊接技能型优秀人才的培养基地。 培养方案建设项目 1、建设目标: 深化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专业建设的指导作用,优化“校企联合、订单式培养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面向本地相关行业,培养从事焊接加工、焊接设备维修、焊接质量检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不断拓展校企合作,使订单式人才培养比例保持在40%以上;不断优化以焊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体的专业培养方案,不断提高产学研结合层次与水平,提倡人人参与专业教学研究、教改研究、技术应用服务等工作,努力形成本学科专业的研究特色和服务专长。

2、建设内容及措施: ①优化培养方案建设。企业参与专业建设,目前我校与十多家企业建设了较为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每年根据企业需要,对人才培养规格,专业培养方案、专业改革与建设、课程改革与建设、产学研结合、实训基地建设等进行咨询,提出意见和建议,参与审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计划,并推荐技术人员和专家到学校任兼职教师,完善师资结构。 ②拓展校企合作。优化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使“订单式”人才培养比例稳定在40%以上,力争在2012年达到50%。通过以吸收企业技术专家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活动,加强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交流,在教师培训、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积极协作,力争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 ③积极开展技术应用服务。充分利用我校现有资源,特别是人才优势,积极开展技术应用服务,利用专业优势,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以科研促进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产生科研成果。利用科研成果充实教学内容,通过科研形成的一系列思想方法,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各专业在现有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重点选择条件较好,实力较强的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 ④彻实做好市级立项课题——“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工作, 课程体系建设 1、建设目标:

概念性规划方案设计说明解说词

概念性规划方案设计说明解说词 一、项目概述: 本项目位于洛阳市北部,洛阳工业园区东端,310国道以北、道北六路以南、东临华山路、西邻龙翔东路。建设用地113246.11平方米约(约170亩)。项目距市中心6.5公里,距洛阳机场2.6公里,交通较为便利。 本项目地块的用地性质为居住,可兼商业。西侧及南侧沿街及西侧局部设置商铺,住宅布置有多层、高层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是一个综合性的现代住宅小区。 二、规划设计理念: (1)环境先行——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在开发与设计之初,就建立“环境”先行的观念是达到开发、销售与居住三赢的关键。 (2)以人为本——从总体布局、单体、户型到细部处理,充分体现设计对人的尊重与关心,充分考虑人的需要和便利。 (3)整体设计、一步到位——即在规划设计之初,就从环境的角度,将建筑与景观相结合,最大限度的发挥景观环境对于住区整体空间形态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一

个整合大气的社区形象和富有特色的高品质社区环境。 (4)高品位的体现——从城市设计角度围绕着解决建筑设计同城市空间关系及希望通过设计形成区域地标建筑,完善的设施、高贵雅致的外观和优质的服务是高品味的体现。 通过以上原则力图营造一个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建立恰到好处的交通、绿化系统、空间秩序等,追求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的整合,充分体现新时代洛阳的形象,努力创造一个标志性强,整体良好的人居精品。 规划设计: 1、总体布局 本规划布局主要结构为四个住宅组团围绕一个中心景观区,同时形成一个T字景观带。其中,东南角组团与中心景观相互渗透形成品质最佳的多层组团,其余组团为不同层数的高层相结合的组团,在中心景观处结合会所设置一栋户型设计上可分可合的楼王。在入口处布置幼儿园,方便家长接送。西侧、南侧沿街及北侧局部布置2层商铺、东南角两条道路交叉设置一个餐饮为主的商业。在总图设计中充分考虑分期开发的灵活性,以“品质先行、景观先行”的原则,规划南半区与景观区为第一期开发,以品质占领市场;北半区两个组团为二期开发,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也可根据市场需要,进行四期开发,规避风险。

建筑方案设计工作内容

建筑方案设计工作内容 建筑方案设计是建筑设计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它是每一项建筑设计从无到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最具体化、形象化的表现过程。下面是XX整理的建筑方案设计工作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建筑方案设计工作内容:1、在上级的领导和监督下定期完成量化的工作要求,并能独立处理和解决所负责的任务; 2、草拟项目设计指导书,组织完成项目的规划、建筑设计方案; 3、指导、准备、绘制建筑设计图和效果图; 4、组织完成项目建筑施工图设计,控制施工图设计质量与进度; 5、现场设计变更的协调及监控。任职资格 6、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建筑、工民建、土木工程类相关专业; 7、1年以上建筑设计经验; 8、熟知国家和地区现行各项规范和法规; 9、熟悉cad、天正软件。 1、建筑学、建筑规划及相关专业毕业; 2、两年以上建筑方案设计工作经验; 3、有较强的方案及初步设计能力,熟悉设计流程;

4、对建筑设计工作有较高的热情; 5、为人谦虚、诚实、责任心强,有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有一定的管理意识,善于发现问题; 6、熟悉天正、CAD、PS、Sketchup电脑软件,了解建筑设计一般原理。关键词:建筑方案设计师。 在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建筑业是一个重要的基础产业,然而,建筑不同于其他工业产品可以不断重复地制造,而是需要不断创新。这不但因为建筑具有艺术属性,艺术品是不能重复的;而且也由于建筑具有社会文化性,各种不同的人、家庭,各种不同的公共活动,需要有各种不同的建筑形态;各种不同的地点,更需要有各种不同的建筑形态;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也要求建筑(形态)不断更新。因此,建筑设计的任务是重大的,也是众多的,这就需要有人来进行设计,需要有大量的建筑设计人才。这种人才怎样培养?一方面,可以正规性地培养,如大学本科、专科,更高层次的是研究生。这些就是所谓科班出身的,但他们毕竟只是少数,还满足不了当今社会的需要,所以,现在正在从事建筑设计的人,有很大一部分不是专业正统出身的,而是其他专业(甚至非专业)的人通过短期培训或自学成材的,在实际工作中边学习边提高成材的,不论是“科班”出身的还是非“科班”出身的,他们都渴望着能有某种书籍,通过阅读并实践,来提高他们的设计水准。但当今这种书籍还不够多。目前虽有大

建筑方案设计深度要求

建筑方案设计深度要求 1.一般要求 1方案设计文件1设计说明包括各专业设计说明以及投资估算等内容2总平面图以及建筑设计图纸3设计委托或设计合同中规定的透视图、鸟瞰图、模型等。 2方案设计文件的编排顺序1封面写明项目名称、编制单位、编制年月2扉页写明编制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总负责人、项目总负责人的姓名并经上述人员签署或授权盖章3设计文件目录4设计说明书5设计图纸。 注投标方案按标书要求密封或隐盖编制单位和扉页。 2.设计说明书 1设计依据、设计要求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列出与工程设计有关的依据性文件的名称和文号如选址及环境评价报告、地形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立项报告的批文、设计任务书或协议书等。 2设计所采用的主要法规和标准。 3设计基础资料如气象、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地震、区域位置等。 4简述建设方和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项目设计的要求如对总平面布置、建筑立面造型等。当城市规划对建筑高度有限制时应说明建筑、构筑物的控制高度包括最高和最低高度限值。 5委托设计的内容和范围包括功能项目和设备设施的配套情况。 6工程规模如总建筑面积、总投资、容纳人数等和设计标准包括工程等级、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耐火等级、装修标准等。 7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及各分项建筑面积还要分别列出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建筑面积、建筑基底总面积、绿地总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停车泊位数分室内、外和地上、地下以及主要建筑或核心建筑的层数、层高和总高度等项指标。根据不同的建筑功能还应表述能反映工程规模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住宅的套型、套数及每套的建筑面积、使用面积旅馆建筑中的客房数和床位数医院建筑中的门诊人次和病床数等指标。当工程项如城市居住区规化另有相应的设计规范或标准时技术经济指标还应按其规定执行。来源考试通2总平面设计说明1概述场地现状特点和周边环境情况详尽阐述总体方案的构思意图和布局特点以及在竖向设计、交通

用决策树法进行方案优选

用决策树法进行方案优选 期望值决策方法,除用决策益损表分析外,也可采用决策树法进行分析,这种决策方法的思路如树枝形状,所以,称为决策树。 (1)决策树的结构。决策树是以方块和圆点作为结点,并由直线连接而形成一种树枝状结构,图中符号说明如下: □——表示决策结点,由它引出的若干条树枝,每枝代表一个方案。 ○——表示状态结点,由它引出的若干条树枝,每枝代表一个自然状态,并在其上写明自然状态及其概率。 △——表示每种自然状态相应的益损值 一般决策问题具有多个方案,每个方案可能有多种状态。因此,图形从左向右,由简到繁组成为一个树枝网状图。 应用树枝图进行决策的过程是:由右向左,逐步后退。根据右端的益损值和状态枝上的概率,计算出同一方案的不同状态下的期望益损值,然后根据不同方案的期望益损值的大小进行选择。方案的舍弃称为修枝,舍弃的方案只需在枝上画出“//”的符号,即表示修枝的意思。最后决策结点只留下一条树枝,就是决策的最优方案。 例题1:某土建承包公司确定今后6年内机械设备的投资计划。公司有两种方案: (1)投资1050万元购买大型车队 (2)投资350万元购买小型车队 经理估计能签到大宗合同的概率是0.6,而只能签到少量合同的概率是0.4。假如购置大型车队又签到大宗合同,在今后6年中,每年收入为400万元;假如购置大型车队而只能签到少量合同,每年收入为100万元。假如购置小型车队而又可签到大宗合同,由于车队的限制,每年收入为200万元;假如购置小型车队而只签到少量合同,则每年收入为120万元。 当购置大型车队只签到少量合同,那么在两年后公司要决定如何处理已有设备。他有四种选择: (1)公司将不用的设备出租,估计能出租全部闲置设备的概率是0.7,在出租的4年内每年平均收入350万元;只能出租部分闲置设备的概率是0.3,4年内平均每年净收入150万元。 (2)现将设备暂时存放在库房里不用,等到以后工程合同多时使用。估计这段时间内有1/2的机会签到更多合同,这时前两年的收入150万元,后两年每年获利为250万元; 如果在这段时间只能签到少数的工程合同,那4年每年内收入100万元。 (3)及时出售多余的设备,估计可得500万元,另外保留的机械每年能获100万元。(4)马上全部卖掉所有车队,估计可得800万元。 如果当初决定购置小型车队又签到大宗合同,那么在作出最初决策后的12个月内,经理不得不对未来行动作出决策。有三种选择: (1)再购置更多的设备,花费700万元,获得满意合同收入的概率是0.6,余下的5年内每年平均收入400万元;另一方面是合同签订不太理想,其概率是0.4,5年内每年平均收入为150万元。 (2)租借更多的设备,有三种可能结局:一是能以优惠的合同条件从其他单位租借到完全符合要求的设备,发生的概率是0.2,估计5年内每年可得净收入300万元。二是租到租金较高又不完全符合要求的设备,发生的概率是0.5,估计5年内收入每年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题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100题) 1)、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2)、公共政策主体 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3)、公共政策主体能力 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是指政策主体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挑战及其程度,即在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 4)、决策权力 决策权力可以定义为一种法津权力,它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他去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5)、公共决策体制 公共决策体制:实质就是围绕决策权力的分配,人为设计出来的包括决策程序、决策规划、决策方式等制度的总称。 6)政策执行资源 政策执行资源:指的是政策执行主体实施政策时必须具备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主要包括:经费和人力、信息、权威、执行保护。 7)、政策执行矫正 政策执行矫正:是指政策主体采取一定的纠正措施,使政策执行回到正确的方向并且消除不良后果的过程。 8)、政策均衡 政策均衡:指的是所有政策要素、政策关系维持一定的最好情况的状态,政策供给适应政策需求,人们对既定的政策安排和政策结构处于一种满族或满意状态,因而无意也无力改变现行政策。 9)、政策宣示: 政策宣示:即法定政策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通过法定和约定俗成的方式,正式向公众发布政策决定,如记者招待会,白皮书,文件,宪报等。 10)、政策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是指政策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对政策行为、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 11)、公共政策评价 公共政策评价:依据一定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

建筑规划方案说明

中建·长清湖畔项目概念性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01 设计依据 济南中建信和置业有限公司中建·长清湖畔项目设计任务书 项目红线范围图 建设用地项目规划要求 山东省济南市控制规划 济南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其它相关的国家和地方建筑工程设计规范、规定、标准: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等 02建筑规划方案说明 一、规划概况 1、项目背景 项目位于济南城市空间发展“东拓西进”战略轴线上,为济南中心城发展带的西部片区,面临极佳的发展机遇。2、周边概况 交通概况 地块北部大学路纵贯东西,经十西路和104国道连接济南市区,有公交和长途车通过,交通较为便利。未来轻轨交通连接大学城与济南市中心,建成后,从大学城至市区只需20分钟。 人文环境 项目周围具有优良的人文环境,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等十多所高校云集如此。同时居住气氛日益成熟,鲁商、恒大、建邦等国内一线开发商的进驻,使区域市场形象稳步提升。 自然资源 项目周边自然环境秀美,园博园、长清湖、大沙河、五峰山景区为项目不可重生的景观资源,设计应积极利用。3、项目概况 项目东至长清湖,北依园博园,南至六号路,西至海棠路,总用地面积约222.4公顷,项目建设规划用地面积约139.59公顷,共有24个地块。其中规划有幼儿园,中小学等教育配套;办公、酒店等商业配套;展览馆、图书馆、博物馆、滨湖城市公园、高尔夫俱乐部等文化娱乐医疗配套。地块规划配套齐全,为新型都市复合型城镇规模,具有城市次中心功能。 4、基地现状

管理学的一些决策方法

一些决策方法 对于确定型决策,可以采用微分法、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排队论等数学方法进行备选方案的优化选择。对于风险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现代决策技术发展了大量的方法,有决 策树法、决策矩阵法、博弈论、多目标决策、优选理论等“硬”方法,还有德尔菲法、专家 决策矩阵是由备选方案、不确定型因素控制下的自然状态和决策结果组成的矩阵。运用这种方法进行决策,相对简明,有助于了解决策的本来面目以及选择备选方案的决策规则。 例:某工厂以批发方式销售其生产的产品,每件产品的成本为0.03元,批发价格为0.05元/件。如果每天生产的产品当天销售不完,每天要损失0.01元。已知该工厂每天的产量可以是0件、1000件、2000件、3000件、4000件;根据市场需要,每天销售的数量可能为0件、1000件、2000件、3000件、4000 件。则该工厂的决策者应如何安排每天的生产量才能满意 ? 根据条件,有五种备选方案,分别为每天生产0件、1000件、 2000件、3000件或4000件,问题的关键在于计算出每种方案的收入。由于每一种方案又面对五种可能的市场需求,所以每种可行方案共有五种可能的收益。设产量为Q 、销量为S 、收益为R ,则当Q >S 时,R=S ×(0.05-0.03)-(Q -S)×0.01;当Q ≤S 时,R=Q ×(0.05-0.03)。计算结果见表62,表中数字表示各个方案在不同的市场需求下的收益。 表6-2 某工厂的收益矩阵 1.乐观准则。即决策者认为无论他们采取什么措施,无论别人采取何种策略,事情总是朝着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向发展。因此,他们估计每个方案的最好结果,并选择结果最好的行动方案。此例中,按照乐观准则,决策者将找出每个可行方案的最大值,然后选出各个最大值中的最大值即80元,这个最大值对应的方案即产量为4000 2.悲观准则。即决策者认为无论他们采取什么措施,无论别人采取什么策略、环境如何变化,事情总是朝着最坏的方向发展。因此,他们估计每个方案的最坏结果,并在最坏的结果中选择他们认为最好的行动方案。在这个例子中就是选择产量为0 3.等概率准则。即决策者认为各个可行方案的各种可能结果发生的概率相同,进而选择 例如,方案2即产量为1000件的方案的期望值=(-10+20+20+20+20)/5=14元,依次算出各方案的期望值分别为0元、14元、22元、24元、20元。所以,选择产量为3000件

建筑方案设计说明(案例)

柘城·万洋城方案设计说明 一建筑设计篇 一、项目概述 项目名称:柘城·万洋城 选址: 项目位于柘城县,南面为学苑路,东面为九华山北路,西面为太行山路,北面为玄武湖路。整体地理位置非常优越。 规划建设用地面积:总用地面积109809.2平方米(约164.7亩),实际用地面积97122.99平方米(约145.68亩)。 使用性质:商业用地 建设规模:建筑实际面积约为110840.39平方米。 二、设计依据 1.根据甲方提供的用地现状图(含道路红线等规划要求) 2.《总图制图标准》(GB 50103-2010)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5.《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2014) 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7.《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50763-2012 8.《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2009版)三、总体定位及规划 空间设计的新特点: 1.商业空间步行化 为减少机动车交通对购物活动产生的干扰,商业空间步行化,即将一定范围的商业空间辟为步行空间,禁止机动车通行,从而提高商业活动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2.商业空间室内化 商业空间室内化是利用屋顶的覆盖功能,将步行商业活动引入室内,并通过人工环境控制,减少不良自然条件对步行活动的影响,从而创造舒适的购物环境。 3公共空间社会化 商业建筑的公共空间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公共空间中加入更多的社会活动,可以增加商业空间的价值,整体打造双首层商业,通过东西轴线、南北轴线、中心广场、及区域广场的整体设计。整个市场流线四通八达、有场有市,更利于专业市场业态需求,形成柘城新的城市中心,商业地标。 本项目充分利用基地周边资源,采用因地制宜的布局方式和人性化的结构特征,打造优美的城市景观,为投资商、消费者等提供亲切宜人的空间感受。 通过对周边已形成的城市资源的研究,抓住与城市紧密衔接的切入点,是本设计规划结构的基础。交通、景观资源等元素的叠加、重组,构成了该设计的基本格局。人车分流,建立通畅安全的步行空间。 四、功能分区与平面组成 总平面布局围绕轴线、广场、街市展开,以提升广场的商业价值及营造良好的空

规划建筑方案设计

规划建筑方案设计 规划建筑设计的内容作为纲要、构建,用以指导后期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等细项。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规划建筑方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 篇1:规划建筑方案设计现代住宅趋于多元化的风格,居住面积增大,各种大功率电器的使用使电量明显增加,功能复杂,使住宅电气设计由原来的纯照明向多功能、多回路的方向发展。电气设计内容也日趋复杂,项目繁多,确保供电可靠、用电安全,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生活。 建筑供配电设施的设计与建造要响应国家政策与号召,将以人为本做为设计出发点,本着安全、实用、经济的基本原则,使设计方案更加符合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要求,做到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 建筑的供配电设施设计要符合当地的电力部门要求以及城市规划要求,此外,供电配套设施也要纳入整体规划当中。建筑的配电设计要统一规格,对相关的用电负荷计算也要统一标准,准确的标注相应的用电负荷范围。 供配电方案应满足居民用电性质及有用电容量,遵循安全、稳定且便于日后维护的原则,实行一户一表制。因为,当供配电系统建造投入使用后,再想对其构进行改动将十分的困难,不仅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可能影响到居民使用及建筑的整体布局。

建筑供配电所使用的电气设备应选择符合国家技术标准及小区配电设计方案的设备,且相关的配电设备供应商,要具有相应的生产资质,产品也要具有合格证明等,从而保证用电系统安全。 建筑供电的可靠性与供电设备的选用有着必然的关系,建筑供电设备的选择首先要保证日常用电负荷的需求,保证供电的可靠性而且还要尽力避免建筑在日常供电过程中造成的能源浪费。选用适合的供电设备,尽量减少电能在输送过程中的浪费,提高电能的利用率。 影响住宅建筑供电设计方案的因素有很多,建筑供电方案的设计会随着用电负荷、建筑规模及建筑未来发展状况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我国建筑的供电方案在原理上是大致相同的,但是在一些供电的细节上还存在差异。在供电设备的选择方面:规模大、用电负荷高的建筑要尽量选择功率相对较大的用电设备进行电力控制;规模较小的建筑在采购供电设备时,只需要满足当前建筑日常供电即可。建筑选择供配电等级、供电设备的时候要遵循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就是指在确定建筑供电等级以及购买用电设备时,等级要高于最高用电负荷用电设备的功率,要大于最高的居民需求功率。供电等级的确定,决定了住宅小区供电方式以及供电线路的铺设方式。因为供电等级的确定和用电设备的购买是一次性的,设备生产厂家只会提供一定年限的维修和保养,如果出厂的

第五章公共政策制定及合法化

第五章政策制定及合法化 主要内容 政策问题的产生与确认 政策议程的建立 政策规划 政策合法化 中国政策制定过程的特点与经验 政策制定(policy-making):是政策过程的首要阶段,是政策科学的核心主题。 广义的政策制定,(德罗尔)理解为整个政策过程,把政策执行、政策评估等环节称为后政策制定阶段。——部分 狭义的政策制定,理解为政策形成或政策规划,指从问题界定到方案抉择以及合法化的过程。——普遍、本课件 政策制定过程包括三阶段:政策议程建立/政策方案规划/政策方案合法化 第一节社会问题与政策问题 一、社会问题的产生 1、社会问题的涵义 社会问题就是达到的状态与观察到的状态之间的距离。 2、社会问题基本特征

客观性、主观性、价值相关性、社会性、过程性、系统相关性 3、社会问题的分类 1)过失性社会问题:这类社会问题产生于偏离社会正常生活和规范的一些过失行为。 2)结构性社会问题:是指社会自身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一些社会现象。 4、社会问题产生 只有当社会的大部分成员和一部分有影响的人物认为某种社会状况是社会问题时,它才是社会问题,其中权力因素起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另外,人们的主观认识、思想信仰、生活态度等价值因素在社会问题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二、政策问题的确认 1、政策问题的确认指对于政策问题的察觉、界定和描述的过程。 问题察觉是指某一问题被人们发现并引起政府关注的过程; 问题界定是指对问题进行特定解释的过程,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必要的分类,目的是把问题情境转变为实质问题; 问题描述是指运用可操作性语言对问题进行明确表述的过程。 2、政策问题确认与政策决策者的分离是现代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特征。 政策问题确认的原则: 第一,问题描述应做到真实详尽,切忌人为夸大或缩小;第二,尽量缩短报告链条,减少报告层次。总之,以客观代替主观,以直接代替间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