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精品推荐】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专题三《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精品推荐】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专题三《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精品推荐】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专题三《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精品推荐】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专题三《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精心收集**整理制作)

专题三《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Ag:108 Cu:64

第Ⅰ卷(选择题共56分)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每题4分,共56分)

1. 现欲粗略测定一未知浓度的醋酸溶液中CH3COOH的电离度,应做的实验和所需的试剂(或

试纸)是

A.电解、NaOH溶液B.蒸馏、Na2CO3溶液

C.酯化反应、石蕊试液D.中和滴定、pH试纸

2.属于强电解质的是①NaOH ②NH3·H2O ③CaCO3④CH3COOH⑤NaHCO3⑥氢氧化铝

⑦氯化铵⑧二氧化碳⑨乙醇⑩铜

A.①③⑥⑦B.②④⑥⑦C.①③⑤⑦D.除⑧⑨⑩

3.下列操作中,能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并使溶液显酸性的是

A.在水中加入少量氯化钠,并加热到100℃B.在水中滴入稀硫酸

C.在水中加入小苏打D.在水中加入氯化铝固体

4.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01 mol·L-1的CH3COOH和CH3COONa的混合液中,测得c(CH3COO-)>c(Na+),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c(H+)=c(OH-) B.c(H+)

C.c(CH3COOH)>c(CH3COO-)D.c(CH3COOH)+c(CH3COO-)=0.02mol·L-1

5. 在下列溶解平衡中:Mg(OH)

(s) Mg2+(aq) + 2OH-(aq) 说法正确的是:

A. 加入固体Mg(OH)2 ,可以增大溶液中镁离子的浓度,s

B. 溶度积常数表示式:K SP == [ Mg2+] [OH-]2

C. 加入NaOH浓溶液,可以增加Mg(OH)2的溶解量。

D. 升高温度,不会影响溶解平衡。

6.在0.1mol·L-1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通入少量HCl气体,溶液中PH值增大

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7.一定能在下列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水电离产生的c(H+)=1×10-12mol/L溶液:NH4+、Na+、Cl-、NO3-

B.能使pH试纸变深蓝色的溶液中:Na+、AlO2-、S2-、CO32-

C.含有大量Fe3+的溶液:SCN-、I-、K+、Br-

D.酸性溶液中:Cl-、MnO4-、Al3+、SO42-

8.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pH=7的NH4Cl与氨水的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

c(Cl-)>c(NH4+)>c(H+)>c(OH-)

B.将pH=4的醋酸溶液稀释后,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

C.中和pH与体积均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

D.常温下,同浓度的Na2S与NaHS溶液相比,Na2S溶液的pH大

9. 温度相同、浓度均为0.2 mol的①(NH4)2SO4、②NaNO3、③NH4HSO4、④NH4NO3、

⑤苯酚钠⑥CH3COONa溶液,它们的pH值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A. ③①④②⑥⑤

B. ③①⑥④②⑤

C. ③②①⑥④⑤

D. ⑤⑥②④①③

10.室温时,将x mL pH=a 的稀NaOH溶液与ymL pH=b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下列关于反应后溶液pH的判断,正确的是

A.若x=y,且a+b=14,则pH>7 B.若10x=y,且a+b=13,则pH=7

C.若ax=by,且a+b=13,则pH=7 D.若x=10y,且a+b=14,则pH>7

11. 下列关于弱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可由相同温度下的电离常数值的大小来判断。

B. 同一弱电解质,浓度越大,电离度越大。

C. 升高温度,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减小。

D. 电解质越弱,则其的溶液导电能力就越差。

12.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探索某些溶液的酸碱性。25℃时他们分别测得CH3COOH和(NH4)2SO4两种溶液的pH都为4,并对结果作了以下四种分析。则其中正确的是

A .(NH 4)2SO 4溶液呈酸性是因为NH 4+电离出H +

B .因为醋酸是弱酸,所以醋酸溶液中水的电离平衡被促进了

C .CH 3COOH 和(NH 4)2SO 4溶液中水的电离出来的H +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D .CH 3COOH 和(NH 4)2SO 4两水溶液呈酸性的原因不同

13.pH=1的两种酸溶液A 、B 各1mL ,分别加水稀释到1000mL ,其pH 与溶液体积(V )的关

系如图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稀释后,A 酸溶液的酸性比

B 酸溶液弱 B .若a=4,则A 是强酸,B 是弱酸

C .若1

D .A 、B 两种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14、二元酸H 2A 在水中发生电离:H 2A =H +

+HA -

和HA

H +

+A 2-

,则下列几种物质的水溶

液中关系式不正确的是 A .NaHA :c (Na +

)>c (HA -

)>c (OH -

)>c (H +

) B .NaHA :c (Na +

)=c (A 2-

)+c (HA -

)

C .Na 2A :c (Na +

)>c (A 2-

) >c (OH -

)>c (H +

)

D .H 2A :c (H +

)=c (HA -

)+2 c (A 2-

)+c (OH -

)

选择题答题栏: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第Ⅱ卷 (共44分)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格2分,共38分) 15.某学生用0.1000 mol·L -1

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其操作可分解为如下

几步:

A .取20.00 mL 待测盐酸溶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2-3滴酚酞试液

B .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

C .把盛有标准氢氧化钠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滴定管尖嘴使之充满溶液

D .取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0”刻度以上2-3mL 处

E .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以下,记下读数,为3.10mL

F .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NaOH 溶液滴定至终点并记下滴定管的读

1000/mL

pH

数。

回答下列问题:

(1)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F(填序号);

(2)上述B步骤操作的目的是;

(3)上述A步骤操作之前,若先用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则对滴定结果的影响

是(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

(4)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

(5)若滴定结束时,滴定管液面如图所示,则终点读数为mL。

(6)根据读数计算出该待测液的浓度为。16.物质在水中可能存在电离平衡、盐的水解平衡和沉淀的溶解平衡,它们都可看作化学平衡。请根据所学知识的回答:

(1)A为0.1 mol·L-1的(NH4)2SO4溶液,在该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顺序为

(2)B为0.1 mol·L-1NaHCO3溶液,在NaHCO3溶液中存在的各种平衡体系为(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实验测得NaHCO3溶液的pH > 7,请分析NaHCO3溶液显碱性的原因:

。(3)C为FeCl3溶液,实验室中配制FeCl3溶液时通常需要向其中加入,目的是;

若把B和C溶液混合,将产生红褐色沉淀和无色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D为含有足量AgCl固体的饱和溶液,氯化银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AgCl(S)Ag+(aq)+ Cl-(aq) 在25℃时,氯化银的K sp = 1.8×10-10

25℃时,现将足量氯化银分别放入:①100mL蒸馏水中;②100mL 0.2 mol·L-1AgNO3溶液中;③100mL 0.1 mol·L-1氯化铝溶液中;④100mL 0.1 mol·L-1盐酸溶液中。充分搅抖后,相同温度下银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写序号);②中氯离子的浓度为mol·L-1。

17.25℃时,某学生从实验室领取一瓶失去标签的一元酸(HA)和一瓶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为探究HA是强酸还是弱酸:先测得该酸溶液的pH=3,后取上述二溶液各20mL,混合后测得溶液的pH=5,推测HA是酸(填强或弱)。理由是

。18. 常温下,有pH值为12的NaOH溶液100 mL,欲将其pH值变为11,采取下列三种措施(忽略混合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请回答有关问题:

(1)若加水,应加入mL。

(2)若用pH=10的NaOH溶液,应加入mL。

(3)若用pH=2的盐酸,应加入mL。

三、计算题:(共6分)

19. 常温下,FeS的Ksp=6.25×10-18(设饱和溶液的密度为1g/mL)。若已知H2S饱和溶液在常温下,

c(H+)与c(S2-)之间存在以下关系:c2(H+)·c(S2-)=1.0×10-22,在该温度下,将适量FeS 投入H2S饱和溶液中,欲使溶液中c(Fe 2+)达到1mol/L,应调节溶液的pH为多少?

(已知:lg2 = 0.3)。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每题4分,共5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D C D D B B B

题号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D A D A D D A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格2分,共38分)

15.(1)D C E A (2)防止滴定管内壁附着的水将标准溶液稀释而带来误差(3)偏大(4)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5)21.10 (6)0.09000mol·L-1

16、(1)c(NH4+) > c(SO42-) > c(H+) > c(OH-)

(2)HCO3-H+ + CO32HCO3 + H2O H2CO3 + OH-H2O H+ +OH HCO3-的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溶液中c(OH-) > c(H+),故溶液显碱性。

(3)盐酸抑制Fe3+水解

Fe3+ + 3HCO3-= Fe(OH)3↓ + 3CO2↑

(4)②①④③9×10-10

17、弱酸;如果酸是强酸,当体积相等时,pH=3的HA和pH=11的NaOH反应只能是中性,而反应后溶液的pH=5为酸性,所以HA必为弱酸.

18. (1)900 (2)1000 (3)818

三、计算题(共6分)

19、PH=3-2lg2= 2.4

鲁科版化学教案选修四1.2.2《电解原理的应用》

第二节《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以电解熔融的氯化钠为例,理解电解的基本原理,能够正确判断电解池的阴极和阳极。 ⑵了解氯碱工业、精炼粗铜及电镀铜的电解原理,能准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解反应式;掌握惰性材料作电极时,离子的放电顺序。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理解电解的基本原理,体会电解原理的应用及计算。 ⑵通过电解熔融的氯化钠、观看氯碱工业的模型、精炼粗铜及电镀铜等,培养观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迁移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自主探究的意识,培养“由表及里”的分析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同时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以电解熔融的氯化钠为例,理解电解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一般电解反应产物的判断方法。 学习难点:了解氯碱工业、精炼粗铜及电镀铜的原理,体会电解原理的应用。(阴极和阳极以及电极反应的概念、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 1.2.2《电解原理的应用》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提问】 1、电解的工作原理 2、采用何种装置完成电解? 【板书】课题电解原理的应用 【设疑】 1 工业上冶炼金属的方法有哪些? 2、工业上如何冶炼钠、镁、铝? 下面我们进行第1个小活动,以饱和NaCl溶液和熔融的NaCl为离子导体设计电解池。 【交流研讨1】请选用合适药品和仪器画出你设计的电解池装置并写出电解熔融的NaCl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化学方程式。 阳极:2Cl--2e-=Cl2↑

阴极:2H ++2e-=H 2↑ 总反应:2NaCl=====通电 Cl 2↑+2Na 【点拨】刚刚我们设计的第一个电解池就是工业上冶炼金属钠的原理。 【讲述】电解是最强有力的氧化还原手段,电解法是冶炼金属的一种重要方法。对于冶炼像Na 、Ca 、Mg 、Al 这样活泼的金属我们常选用电解其熔融态的化合物的方法。这就是电冶金。 【板书】1、电冶金,冶炼活泼金Na 、Mg 、Al 等。 【投影】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氯化镁的方法制取镁,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制取铝。 【讲述】我们设计的第二个电解池就是工业上制取烧碱的原理,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获得烧碱的同时还得到了H 2和Cl 2,习惯上把这种工业叫做氯碱工业。 【板书】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氯气和氢气 —(氯碱工业) 【演示实验】电解饱和食盐水 【观察、思考】 (1)电解池的两极各产生什么现象?若在两极附近均滴加酚酞试液,会有什么现象? (2)怎样初步检验两极产物的生成? (3)结合教材,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学生总结】 现象: 阳极:有气泡产生,使湿润的淀粉-KI 溶液变蓝 阴极:有气泡产生,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阳极:2Cl --2e - =Cl 2↑ 阴极:2H ++2e - =H 2↑ 总式:2NaCl +2H 2O=====通电2NaOH +H 2↑+Cl 2↑ 【讲述】这就是氯碱工业的核心原理,具体生产工艺则属于化学与技术范畴,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 【知识拓展】氯碱工业:离子交换膜法制烧碱 (1)生产设备名称:离子交换膜电解槽 阴极:碳钢 阳极:钛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第三节金属晶体 第四节离子晶体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全部教学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选修4浙江专用文档:专题1 化学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焓变 [学习目标定位] 一、反应热和焓变 1.化学反应的两大基本特征 2.反应热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的温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3.焓变 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符号为ΔH ,常用单位 kJ·mol - 1。

4.ΔH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关系 (1)当ΔH>0时,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过程吸收热量,为吸热反应。 (2)当ΔH<0时,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过程放出热量,为放热反应。5.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的原因 (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相对大小角度分析如图所示 反应热的计算公式:ΔH=∑E(生成物)-∑E(反应物)。 (2)从反应物断键和生成物成键角度分析 N2(g)+O2(g)===2NO(g)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 1 mol N2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是946 kJ, 1 mol O2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是498 kJ, 2 mol NO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释放的能量是1 264 kJ, 则N2(g)+O2(g)===2NO(g)的反应吸收的热量为180 kJ。 反应热的计算公式: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相关链接理解焓变的“三”注意 (1)反应热ΔH的基本计算公式 Δ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ΔH=反应物的总键能之和-生成物的总键能之和 (2)物质的物理变化过程中,也会有能量的变化,但不属于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而化学反应同时有旧键断裂、新键形成的过程(缺少任何一个过程都不是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在进行反应热的有关计算时,必须要考虑到物理变化时的热效应,如物质的三态变化。 (3)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与反应发生的条件没有必然联系。如吸热反应的Ba(OH)2·8H2O 与NH4Cl在常温常压下即可进行,而很多放热反应需要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 例1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每生成2 mol AB(g)吸收b kJ热量 B.反应热ΔH=(a-b) kJ·mol-1 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断裂1 mol A—A键和1 mol B—B键,放出a kJ能量 答案 B 解析根据图像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是吸热反应,每生成2 mol AB(g)吸收(a-b) kJ热量,A、C项错误;根据反应热等于生成物总能量与反应物总能量的差值可知,该反应热ΔH=(a-b) kJ·mol-1,B项正确;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D项错误。 考点焓变反应热 题点能量变化示意图与焓变关系 例2工业合成氨的反应为N2(g)+3H2(g) 2NH3(g),已知下列化学键的键能(拆开或形成1 mol化学键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反应热ΔH=92 kJ·mol-1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doc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 有机物的溶解性 (1) 难溶于水: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醇、醛、羧酸等。 (2) 易溶于水:低级[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 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 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 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 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 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 有机物的密度 (1) 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酯(包括油脂) (2) 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基苯 3. 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 (1) 气态: ①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 ②衍生物类: 一氯甲烷(CH3Cl,沸点为-24.2℃)氟里昂(CCl2F2,沸点为-29.8℃) 氯乙烯(CH2=CHCl,沸点为-13.9℃)甲醛(HCHO,沸点为-21℃) 氯乙烷(CH3CH2Cl,沸点为12.3℃)一溴甲烷(CH3Br,沸点为3.6℃) 四氟乙烯(CF2=CF2,沸点为-76.3℃)甲醚(CH3OCH3,沸点为-23℃) 甲乙醚(CH3OC2H5,沸点为10.8℃)环氧乙烷(,沸点为13.5℃) (2) 液态:一般N(C)在5~16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如,

高中化学选修四:专题一化学反应的焓变

【教学目标】二课时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理解反应热、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焓及焓变等概念。 ⑵明确测定反应热的要点,测定反应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⑶能熟练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能利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实质。且会利用量热计测定反应热。 ⑵能从能量的角度说明“焓”及“焓变”的意义,能熟练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常见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结合物质的结构,体会化学反应的实质,感受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能源危机,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1. 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实质。 2.熟练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难点:能量变化实质,键能的含义

【教学过程】 引言;在化学必修2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我们说化学反应中不仅是物质的转变,同时还伴随着能量变化。这个能量就是反应热。那什么是反应热呢? 回顾:一、反应热 1、反应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的温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反应热。 讲述:在化工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化学反应通常是在敞口容器中进行的,反应体系的压强与外界压强相等,即反应是在恒压下进行的。 2、焓变: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焓变。 符号;△H 单位:kJ/mol 两者的关系:焓变与“等压”反应且“能量全部转化为热能”时的反应热相等。一般没特别指明时,两者的数值相等。 问:一个化学反应,根据反应过程是吸收热量还是放出热量,可把反应分为什么? 3、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出热量的反应称为放热反应。△H(焓变)<0表示放热 吸收热量的反应称为吸热反应,△H(焓变)>0表示吸热反应 4、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燃料的燃烧、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 第二节盐类水解 测试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第三章 第二节盐类水解 测试 选择题 (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B 、升高温度可以抑制盐类的水解 C 、正盐水溶液pH 均为7 D 、硫酸钠水溶液pH 小于7 2、在pH 都等于9的NaOH 和CH 3COONa 两种溶液中,设由水电离产生的OH - 离子浓度分别为 A mol ·L -1与B mol ·L -1,则A 和B 的关系为 A 、A > B B 、A =10-4B C 、B =10-4A D 、A =B 3、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其中属于盐类水解反应的是 A 、NH 4+ +2H 2O NH 3·H 2O + H 3O + B 、HCO 3- + H 2O H 3O + + CO 32- C 、HS -+H + === H 2S D 、Cl 2+H 2O H ++Cl -+HClO 4、向0.1 mol ·L —1醋酸中加入少量醋酸钠晶体,会引起 A 、溶液的pH 增大 B 、溶液中c (CH 3COO — )减小 C 、溶液中c (H +)增大 D 、溶液中c (H +)·c (OH —)增大 5、pH=1的HClO 溶液与0.1 mol ·L —1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 A 、c (Na +) = c (ClO —) B 、pH>7 C 、pH=7 D 、pH<7 6、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A 、纯碱溶液去油污 B 、加热氯化铁溶液颜色变深 C 、铁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锈 D 、浓硫化钠溶液有臭味 7、0.1 mol/L NaHCO 3溶液的pH 最接近于 A 、5.6 B 、7.0 C 、8.4 D 、13.0 8、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下列既能跟NaOH 溶液反应、又能跟盐酸溶液反应的溶液中,pH 最大的是 A 、Na 2CO 3溶液 B 、NH 4HCO 3溶液 C 、NaHSO 4溶液 D 、NaHCO 3溶液 9、下列各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0.1 mol/L Na 2CO 3溶液:c (OH —)=c (HCO 3—)+c (H +)+2c (H 2CO 3) B 、0.1 m o C 、向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醋酸,得到的酸性混合溶液:c (Na +)>c (CH 3COO —)>c (H +)> c (OH —) D 、向硝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得到的pH =5的混合溶液:c (Na +)>c (NO 3- ) 10、有①Na 2CO 3溶液、②CH 3COONa 溶液、③NaOH 溶液各25 mL ,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中化学选修4专题水溶液的离子平衡汇总

高中化学选修4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专题基础知识总结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讨论条件:热稳性较差的电解质只讨论它们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易与水反应的电解质只讨论它们在熔融状态下的电离。【注意】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指化合物,认为除电解质外的物质均是非电解质的说法是错误的。 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必须是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或受热熔化后,本身直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才是电解质。 并不是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都是电解质。如SO3、NH3等溶于水都能导电,但SO3、NH3是非电解质。 (3)只要具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其中一个条件的化合物即为电解质。 (4)某些离子型氧化物,如Na2O、CaO等,讨论时要注意讨论条件。 虽然溶于水后电离出来的自由离子不是自身电离的,但在熔化时却可以自身电离,且完全电离,故属于强电解质。(5)电解质不一定在任何状态下都导电,导电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非电解质不导电,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 本质:电解质本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判断化合物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的方法:主要看该化合物在溶于水或熔化时自身是否电离出阴阳离子:能电离的属电解质,不能电离的属非电解质。 水溶液是否能导电,只能是判断是否是电解质的参考因素。酸、碱、盐和离子化的氧化物一般属于电解质。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规范: (1)强电解质的电离用等号,弱电解质的电离用可逆号。 (2)多元弱酸分步电离,故需分步书写电离方程式,但第一步是主要的;应使用可逆号。 (3)多元弱碱分步电离,电离方程式不要求分步写;应使用可逆号。 (4)两性氢氧化物双向电离。 (5)在水溶液中,强酸的酸式盐完全电离,弱酸的酸式盐分步电离,第一步只电离出酸式根离子和阳离子。 (6)在熔融状态下,强酸的酸式盐只电离出酸式根离子和阳离子。 典型电离方程式(参考化学2—必修): 氯化钠: 盐酸: 氢氧化钠: 硫酸钡(熔融态): 氢氧化钙(澄清溶液): 氢氧化钙(浊液、石灰乳): 氢氧化铝(酸式、碱式电离): 氢氧化铁(部分电离): 一水合氨(部分电离): 醋酸(部分电离): 碳酸(分步电离): 磷酸(分步电离): 明矾(复盐): 硫酸氢钠(水溶液中):硫酸氢钠(熔融态): 碳酸氢钠(水溶液中):碳酸氢钠(熔融态):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专题二选做题

专题二选做题 1、(2013·唐山一中高三第一次调研)一定温度下有可逆反应:A(g)+2B(g)2C(g)+D(g)。现将4 mol A 和8 mol B 加入体积为2 L 的某密闭容器中,反应至4 min 时,改变某一条件,测得C 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0~2 min 内,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B 、4 min 时,A 的转化率为50% C 、6 min 时,B 的体积分数为25% D 、4 min 时,改变条件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2013·哈尔滨六中第四次模拟)在密闭容器中,将1.0 mol CO 与1.0 mol H 2O 混合加热到800℃,发生下列反应:CO (g )+H 2O (g )CO 2(g )+H 2(g )。一段时间后该反应达到平衡,测得CO 的物质的量为0.5 mol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800℃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0.25 B .427℃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9.4,则该反应的△H >0 C .800℃下,若继续向该平衡体系中通入1.0 mol 的CO (g ),则平衡时CO 物质的量 分数为33.3% D .800℃下,若继续向该平衡体系中通入1.0 mol 的H 2O (g ),则平衡时CO 转化率为66.7% 3、(2013·湖北公安县高三开学考试)某温度下,在一个2 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 mol A 和2 mol B 进行如下反应: 3A(g)+2B(g) 4C(s)+2D(g),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1.6 mol C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是4232()()()() c C c D k c A c B B .此时,B 的平衡转化率是40% C .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平衡向右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D .增加B ,平衡向右移动,B 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4、(2013·江苏淮阴中学高三调研)一定温度下,在甲、乙、丙、丁四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SO 2(g )和O 2(g ),其起始物质的量及SO 2的平衡转化率如下表所示。 甲 乙 丙 丁 密闭容器体积/L 2 2 2 1 起始物质的量 n (SO 2)/mol 0.4 0.8 0.8 0.4 n (O 2)/mol 0.24 0.24 0.48 0.24 SO 2的平衡转化率/% 80 α1 α2 α3 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 .甲中反应的平衡常数小于乙 B .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为400 C .SO 2的平衡转化率:α1<α2=α3 D .容器中SO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丙=丁>甲 5、(2013·江苏扬州中学高三开学检测)T ℃时在2 L 密闭容器中使X(g)与Y(g)发生反应生成Z(g)。反应过程中X 、Y 、Z 的浓度变化如图1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 1和T 2时,Y 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0246 c (mol/L) 2.55 t (min)

鲁科版高中化学目录(最新整理)

(鲁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目录 必修一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 1、走进化学科学 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3、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 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2、电解质 3、氧化剂和还原剂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 1、碳的多样性 2、氮的循环 3、硫的转化 4、海水中的化学元素 第四章元素与材料世界 1、硅、无机非金属材 2、铝、金属材料 3、复合材料 必修二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3、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第二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 1、化学键与化学反应 2、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3、化学反应的利用 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1、认识有机化合物 2、石油和煤、重要的烃 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 4、塑料、橡胶、纤维 选修一 主题一呵护生存环境 1、关注空气质量 2、获取安全的饮用水 3、垃圾的妥善处理与利用 主题二摄取益于健康的食物 1、食物中的营养素 2、平衡膳食 3、我们需要食品添加剂吗 4、正确对待保健食品 主题三合理利用化学能源

1、电池探秘 2、家用燃料的更新 3、汽车燃料清洁化 主题四认识生活中的材料 1、关于衣料的学问 2、走进宝石世界 3、如何选择家居装修 4、金属制品的防护 5、几种高分子材料的 主题五正确使用化学用品 1、装备一个小药箱 2、怎样科学使用卫生 3、选用适宜的化妆品 选修二 主题一空气资源、氨的合成 1、空气分离 2、氨的工业合成 3、氨氧化法制硝酸 主题二海水资源、工业制碱 1、海水淡化与现代水处理技术 2、氯碱生产 3、纯碱制造技术的发展 主题三矿山资源硫酸与无机材料制造 1、“设计”一座硫酸厂 2、陶瓷的烧制 3、金属冶炼和金属材料的保护 主题四化石燃料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 1、从石油中获取更多的高品质燃油 2、源自石油的化学合成 3、煤的综合利用 主题五生物资源、农产品的化学加工 1、由大豆能制得什么 2、玉米的化学加工 主题六化学·技术·社会 1、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制 2、药物的分子设计与化学合成 3、化学·技术·可持续性发展  选修三 第一章原子结构 1、原子结构模型 2、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3、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第二章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 1、共价键模型 2、共价键与分子的立体构型

2.选修4化学反应与能量图像专题

(二)能量图像专题训练 1.化学反应A 2+B 2 ===2AB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断裂1 mol A—A键和1 mol B—B键时能放出x kJ的能量C.断裂2 mol A—B键时需要吸收y kJ的能量 D.2 mol AB的总能量高于1 mol A 2和1 mol B 2 的总能量 2.已知:①N 2(g)+O 2 (g)===2NO(g) ΔH1=+180 kJ·mol -1②N 2(g)+3H 2 (g)?22NH3(g) ΔH2=-kJ·mol-1 ③2H 2(g)+O 2 (g)===2H 2 O(g) ΔH3=-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②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ΔH2=E1-E3 B.H 2 的燃烧热为kJ·mol-1 C.由反应②知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1 mol N 2和3 mol H 2 ,反应后放 出的热量为Q1 kJ,若通入2 mol N2和6 mol H2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Q2 kJ,则>Q2>2Q1 D.氨的催化氧化反应为4NH 3(g)+5O 2 (g)===4NO(g)+6H 2 O(g) ΔH=+906 kJ·mol-1 3.单斜硫和正交硫转化为二氧化硫的能量变化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s,单斜)===S(s,正交) ΔH=+kJ·mol-1 B.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 C.相同物质的量的正交硫比单斜硫所含有的能量高 D.①表示断裂1 mol O 2中的共价键所吸收的能量比形成1 mol SO 2 中的共价键所放出的能量 少 kJ 4.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1) 的热化学方程式 为 A 2 (g)+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测试

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测试 姓名_________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7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一定条件下反应N 2(g)+3H2(g) 2NH3(g )在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测得2min 内,N2的物质的量由20mol减小到8mol,则2min内N2的反应速率为A.1.2mol/(L·min) B.1mol/(L·min) C.0.6mol/(L·min) D.0.4mol/(L·min) 2.已知450℃时,反应H 2(g)+I2(g) 2HI(g)的K=50,由此推测在450℃时,反应2HI(g) H 2(g)+I2(g)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A.50 B.0.02 C.100 D.无法确定 3.用酸滴定碱时,滴定前读酸式滴定管读数时视线低于水平线,滴定结束时读数正确,这样会使测得的碱溶液的浓度() A.偏高 B.偏低 C.不受影响 D.不能确定 4.汽车的启动电源常用铅蓄电池,放电时的电池反应如下:PbO2 + Pb + 2H2SO4= 2PbSO4↓+ 2H2O,根据此反应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PbO2是电池的负极 – 2e – = PbSO4↓ B.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 + SO 2 4 C.PbO2得电子,被氧化 D.电池放电时,溶液酸性增强 5.在25℃、101kPa下,1g乙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9.72kJ,下列热化学方 程式正确的是()A.CH3CH2OH(l)+3O2(g)=2CO2(g)+ 3H2O(l);△H=+1367kJ/mol B.2CH3CH2OH(l)+6O2(g)=4CO2(g)+ 6H2O(l);△H=-2734kJ/mol C.2CH3CH2OH(l)+6O2(g)=4CO2(g)+ 6H2O(l);△H=-1367kJ/mol D.2CH3CH2OH(l)+6O2(g)=4CO2(g)+ 6H2O(l);△H=+2734kJ/mol 6.1gH2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KJ的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2H2(g)+O2(g)=2H2O(l);ΔH=-142.9kJ·mol-1 B. 2H2(g)+O2(g)=2H2O(l);ΔH=-571.6kJ·mol-1 C. 2H2+O2=2H2O ;ΔH=-571.6kJ·mol-1 D. H2(g)+1/2O2(g)=H2O(g);ΔH=--285.8kJ·mol-1 7、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因保存不当,吸收了少量的二氧化碳,若有1%的NaOH转变为Na2CO3,以此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盐酸浓度的测定结果会()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网络架构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

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 +OH-(aq) =H2O(l) ΔH=-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 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牟平一中高二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第二章第二节《化学反应的限度》练习 1. 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g) + B2(g)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单位时间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的AB B. 容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C. 单位时间生成2n mol的AB同时生成n mol的B2 D. 单位时间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的B2 2.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1)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2)单位时间内amol A生成,同时生成3amol B;(3)A、B、C的浓度不再变化;(4)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5)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6)单位时间消耗amol A,同时生成3amol B;(7)A 、B、C的分子数目比为1:3:2。 A (2)(4)(5). B.(2)(7) C. (1)(3)(4) D.(5)(6)(7) 3.已知:xA(g)+yB(g ) zC(g);△H=a。将x molA和y molB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在不同温度(T1>T2)及压强(P1>P2)下,C的物质的量n(C) 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x+y=z;a>0 B.x+y>z;a<0 C.x+y0 4. 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mA(g)+nB(s) 3C(g)达到平衡时,测得C(A)为0.5 mol/L在温度 不变的情况下,将容积增大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测得C(A)为0.3 mol/L,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混合气体密度一定减小 B.平衡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化学计量数:m+n<3 D.物质C的体积分数减小了 5. 可以判断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A.正、逆反应速率的改变 B.加入催化剂 C.增大压强 D.反应转化率的改变 6.可逆反应aX(g)+bY(g)cZ(g)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内达到平衡后,t0时改变某一外界条件,化学反应速率(v)—时间(t)图象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b=c,则t0时只能是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 B.若a+b=c,则t0时只能是加入催化剂 C.若a+b≠c,则t0时只能是加入催化剂 D.若a+b≠c,则t0时只能是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 7.反应A2(g)+2B2(g)2AB2(g)的Δ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加,逆反应速率减小 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知X 2 、Y 2 、Z的起始浓度分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已 别为0.1mol/L、0.3mol/L、0.2mol/L,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A. Z为0.3mol/L B. Y 2 为0.4mol/L C. X 2 为0.2mol/L D、Z为0.4mol/L 9.在一定温度下将1mol CO和3mol水蒸气放在密闭的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 达到平衡后,测得CO 2 为0.75mol,再通入6mol水蒸 气,达到新的平衡后,CO 2 和H2的物质的量之和为 A.. 1.2mol B .1.5mol C. 1.8mol D . 2.5mol 10. 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SO2+O22SO3,下列叙述能够说明反 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容器中SO2、O2、SO3共存 B. SO2与SO3的浓度相等 C. 容器中SO2、O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 D. 反应容器中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11. 一定条件下的反应:PCl5(g)PCl3(g)+Cl2(g)(正反应吸热)达到平衡后,下列情况使PCl5 分解率降低的是 A. 温度、体积不变,充入氩气 B. 体积不变,对体系加热 C. 温度、体积不变,充入氯气 D. 温度不变,增大容器体积 CO g H O g CO g H g ()()()() ++ 222 X g Y g Z g 22 2 ()()() + A g B g C g ()()() +32 桑水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酸碱中和滴定——专题训练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精心收集**整理制作) 酸碱中和滴定——专题训练例1.某学生做中和滴定实验的过程如下:(a)取一支碱式滴定管,(b)用蒸馏水洗净,(c)加入待测的NaOH溶液,(d)记录液面刻度读数,(e)用酸式滴定管精确放出一定量标准酸液,(f)置于未经标准酸液润洗的洁净锥形瓶中,(g)加入适量蒸馏水,(h)加入酚酞试液2滴,(i)滴定时,边滴边摇荡,(j)边注视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k)当小心地滴到溶液由无色变成粉红色时,即停止滴定。(l)记录液面刻度读数。(m)根据滴定管的两次读数得出NaOH溶液体积为22 mL。指出上述实验过程中的错误之处(用编号表示)。 例2. 用标准的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选用酚酞作为指示剂,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原因可能是() A. 配制标准溶液的NaOH中混有Na2CO3杂质 B. 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滴定管的刻度,其他操作正确 C. 盛装未知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未用未知液润洗 D. 滴定到终点读数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溶液 例3. 用NaOH滴定pH相同、体积相同的H2SO4、HCl、CH3COOH三种溶液,恰好中和时,所用相同浓度NaOH溶液的体积依次为V1、V2、V3,则这三者的关系是() (A)V1>V2>V3(B)V1<V2<V3(C)V1=V2>V3(D)V1=V2<V3 例4. 用0.01 mol/L H2SO4滴定0.01mol/L NaOH溶液,中和后加水至100ml, (设1滴为0.05ml)若滴定时终点判断有误差:①多加1滴H2SO4;②少加1滴H2SO4; 则①和②[H+]的比值是() A. 10 B. 50 C. 5×103 D. 104 例5. 草酸晶体的组成可用H2C2O4·xH2O表示,为了测定x值,进行如下实验:称取Wg草酸晶体,配成100.00mL水溶液。称25.00mL所配制的草酸溶液置于锥形瓶内,加入适量稀H2SO4后,用浓度为amol·L-1的KMnO4溶液滴定到KMnO4不再褪色为止,所发生的反应: 2KMnO4+5H2C2O4+3H2SO4 = K2SO4+10CO2↑+2MnSO4+8H2O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选修3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级与能层 2.原子轨道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记忆方法有哪些?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 轨道,后进入3d 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 )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 )规则。比如,p3的轨道式为 或,而不是。 洪特规则特例:当p 、d 、f 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即p 0、d 0、f 0、p3、d 5、f 7、p 6、d 10、f 14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 2s 22p 0、12Mg 3s 23p 0、20Ca 4s 23d 0;半充满状态的有: 7N 2s 22p 3、15P 3s 23p 3、24Cr 3d 54s 1、25Mn 3d 54s 2、33As 4s 24p 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 2s 22p 6 、18Ar 3s 23p 6、29Cu 3d 104s 1、30Zn 3d 104s 2、36Kr 4s 24p 6 。 4.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电子排布式 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 :1s 22s 22p 63s 23p 64s 1。 ②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相应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例如K :[Ar]4s 1。 ③外围电子排布式(价电子排布式) (2)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是指将过渡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中符合上一周期稀有气体的原子的电子排布式的部分(原子实)或主族元素、0族元素的内层电子排布省略后剩下的式子。 每个方框或圆圈代表一个原子轨道,每个箭头代表一个电子。 如基态硫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举例: ↑↓ ↑ ↓ ↓ ↓ ↑ ↑ ↑

高中化学选修四文档第一章专项训练Word版含答案

化学反应与能量专项训练 一、能源及其利用 1.下列关于能源和作为能源的物质叙述错误的是( ) A.化石能源物质内部蕴涵着大量的能量 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起来 C.物质的化学能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转化为热能、电能被人类利用 D.吸热反应没有利用价值 2.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你认为下列行为中有悖于这一保证的是( ) 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B.研究采煤、采油新技术,提高产量以满足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C.在农村推广使用沼气 D.减少资源消耗、增加资源的重复使用和资源的循环再生 3.太阳能是清洁的新能源,为了环保,我们要减少使用像煤炭这样的常规能源而大力开发新能源。 (1)划分下列能源的类别。 煤、石油、水力、汽油、铀、薪柴、酒精、天然气、液化气、热水、煤气、蒸汽、风力、 电 (2)煤、石油、天然气和生物能作为能源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 量形成和转换利用过程基本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消除大气污染,节约燃料,缓解能源危机,化学家提出了利用太阳能促使燃料 循环使用的构想图,该设想的物质循环中太阳能最终转化为________,主要需解决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中和热和燃烧热的概念 4.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黄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专题一选做题.doc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专题一选做题 1、(2013·广东揭阳高三摸底)Li-SOCl2电池可用于心脏起搏器。电极材料分别为锂和 碳,电解液是LiAlCl4-SOCl2。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4Li+2SOCl2=4LiCl +S +SO2。 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锂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B.电子通过外电路从锂电极流向碳电极 C.每生成1mol SO2转移4mol电子 D.SO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Array 2、(2013·广东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右图是铅蓄电池充、 放电时的工作示意图,电解质是H2SO4溶液。已知放电 时电池反应为:Pb + PbO2 + 4H++ 2SO42—==2PbSO4+ 2H2O,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K与N相接时,能量由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K与N相接时,H+向负极区迁移 C.K与M连接时,所用电源的a极为负极 D.K与M相接时,阳极附近的pH逐渐减小 3、(2013·江苏淮阴中学高三调研)一种新型燃料电池,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丁烷气体;电解质是掺杂氧化钇(Y2O3)的氧化锆(ZrO2)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熔融电解质中,O2-向正极定向移动 B.电池的总反应是:2C4H10+13O2===8CO2+10H2O C.通入空气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O2+4e-―→2O2- D.通入丁烷的一极是负极,电极反应为:C4H10-26e-+13O2-―→4CO2↑+5H2O 4、(2013·江西师大附中高三摸底)碱性锌锰电池的总反应是:Zn + 2MnO2 + 2H2O === 2MnOOH + Zn(OH)2,电解质是K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nO2发生了氧化反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