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人教版生物必修三复习提纲【精华大纲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完整版)人教版生物必修三复习提纲【精华大纲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完整版)人教版生物必修三复习提纲【精华大纲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完整版)人教版生物必修三复习提纲【精华大纲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血 的 ○ 必修 3

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细胞生活的环境 细胞内液(2/3) 1、体液

细胞外液(1/3) 包括: 血浆、淋巴、组织液

(又称内环境)

作用: 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体液之间关系: 举 例 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细 胞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

生 活 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 的 内 环 境

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血浆

细胞内液

淋巴

体 3、细胞外液的成分

内 ○

1 环 境

2 与稳态

、血浆::水 90%,无机盐约 1%,蛋白质 7%~9%,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各种营养物质,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 、组织液、淋巴与血浆的区别::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

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4、细胞外液的理化

渗透压:溶液渗透压的大小:溶液浓度越高,溶液渗透压越高

性质:

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大小:主要 Na +和 Cl -决定 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 pH 为 7.35~7.45

温度:人的体温维持在 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 10

C )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①维持稳态的基础: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②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3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 2、神3

4、反

5

、神

6、反

7、

奋一、传

神导

8

9、大纤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脑和脊髓)

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射的种类: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细胞体:

突起树突:

轴突:

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

包括肌肉和腺体)特点:双向传导

神基本形式:神经冲动(电信号)

静息时电位:外正内负

维兴奋时电位:外负内正

过程:静息电位→刺激→膜电位变化→电位差→局部电流传电流流动方向:膜外由未兴奋流向兴奋部位

膜内由兴奋流向未兴奋部位

a) 突触的结构奋

神b) 过程

经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前后膜间的间隙(组织液)突触后膜

突触小泡

刺激

释放递质

传c) 特点递兴奋→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单向传递:由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单向的原因: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

脑干:呼吸中枢

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

脑的高级功能:言语区: S、W、H、V

如图是完整的反射弧和突触结构

1、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2、常见的动物激素

①血糖正常值0.8-1.2g/L(80-120mg/dl)

来源: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

肝糖元的分解

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

去向: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 2 H 2O 和能量

血糖的合成肝糖元、肌糖元 (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水解) 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

②血糖平衡调节: 胰岛素降血糖:促进血糖去路,抑制血糖来源(来源和去路看上面) 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升血糖:促进血糖来源(具体去路看上面) 下丘脑

肾上腺素

促进

B 细胞

A 细胞

下丘脑某一区域

4、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5、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和高级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6、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 7、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a 、特点比较:

8、体温调节二、 a) 来源: 体 b) 调节机制

当人在寒冷环境中时,冷觉感受器兴

液 奋(神经-体液调节) 调 ↓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

当人在炎热环境中时温觉感受器兴奋 (神经调节)

分析综合

皮肤血管收缩血流减少 肾上腺素增加代谢加快立毛肌收缩

9、水盐平衡调节 :

饮水不足、失水过多、食物过咸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 (-)

↓ 垂体

↓ 抗利尿激素 ↓(﹢)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

尿量减少 免疫器官(如:扁桃体、淋巴结、骨髓、胸腺、脾等)

吞噬细胞 1、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细胞

T 细胞(在胸腺中成熟)

淋巴细胞

B 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质(如 :抗体、淋巴因子)

2、免疫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溶菌酶)、吞噬细胞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3、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

4、 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细菌、病毒、人体中坏死、变

异的细胞、组织)

三、 抗体:专门抗击抗原的蛋白质 免

疫 5、特异性免疫分为:体液免疫(主要是 B 细胞起作用)、细胞免疫(主要是 T 细胞起作用)

调 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节

1 体液免疫过程:(浆细胞

抗体+ 抗原 抗原记忆 B 细胞

记忆 B 细胞的作用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 ○2 细胞免疫(抗原进入细胞)

细胞 抗原

吞噬细胞

T 效应+靶细胞

淋巴因子

效应 T 细胞作用:使靶细胞裂解,抗原暴露,暴露的抗原会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过敏反应:再次接受过敏原

6、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自身免疫疾病: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缺陷病

: 艾滋病

7、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

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一、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

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胚芽鞘尖端

○1 、生长素的发现向光弯曲的部位:胚芽鞘尖端下部

产生生长素的部位:胚芽鞘尖端

合成:幼嫩的芽叶发育的种子(色氨酸→生长素)

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又称极性运输;

运输方式:主动运输

分布:各器官都有分布,集中的分布在生长素旺盛部位

生长素的成分:吲哚乙酸

1、

长二、素激

○2 、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

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生长素多

生长的快,生长素少生长的慢),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

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3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

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植物体各个器官对生长素的忍受能力不同:茎> 芽> 根

○4 、应用:扦插枝条生根,顶端优势,横放植物的长势等

2、赤霉素合成部位: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幼叶

主要作用:促进细胞伸长,促进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果实的成熟。

3、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焉的叶片

分布:将要脱落的组织和器官中含量较多

主要作用:抑制细胞的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4、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根尖

主要作用:促进细胞的分裂

5、乙烯合成部位:植物体各个部位

主要作用:促进果实的成熟

三、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生态系统的结构层次

个体群落生态系统

同种生物所用种群与无机环境

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

群落: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

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1 种群密度(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

植物:样方法取平均值(取样分有五点取样法、

等距离取样法);(植物和运动能

力较弱的动物)

动物:标志重捕法(运动能力强的动物);

昆虫:灯光诱捕法;

1、种群特征○2 出生率、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3 迁入率、迁出率

增长型

一、○4种

群年龄组成稳定型预测种群密度的大小

衰退型

性别比例

2、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 J”型增长曲线(增长率为 B 图)

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数学模型: Nt=N0λt (N0为起始数量,t 为时间,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

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②“ S”型增长曲线(增长率为C图)

条件: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

K 值(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

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

K/2 处时,此时种群增长率最大

种群数量/ 1、群落的物种组成

K 落

t

B C 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互利共生(如图甲):根瘤菌、大肠杆菌等

捕食(如图乙)

2、群落的种间关系竞争(如图丙):不同种生物争夺食物和空间(如羊和牛)

二、强者越来越强弱者越来越弱

寄生:蛔虫,绦虫、虱子蚤

3、群落的空间结构: 植物与光照强度有关 垂直结构

动物与食物和栖息地有关

水平结构

4、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 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

类型

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

阶段(顶级群落)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

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速度和方向进行 第五章

生态系统极其稳定性

一、类型:

自然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自然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大于人工生态系统

二、 生态系统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 组成成分 生产者(自养生物) 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硝化细菌等态

消费者 主要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

系 异养生物

统 分解者 主要是细菌、真菌、还有腐生生活的动物 的 食物链 :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营养级结束, 结 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

营养结构 食物网

1、能量流动 ○

1 、定义: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a 、态系统能量的来源:太阳能

b 、起点: 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

c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全部太阳能

d 、能量流动的渠道:食物链或食物网

e 、能量散失: 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

f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存在形式: 有机物

g 、能量的去向:①呼吸作用,②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化③

被分解者所利用④一部分未被利用

三、生态系统的功能

2、物质循环○3 、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传递效率:10%

~20%

(能量金字塔中底层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最多)。○1 . 定义: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a 、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CO2

b、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有机物

c、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形式:CO2

d、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光合作用

e、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形式:CO2和碳酸盐

f、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途径:动植物的呼吸用,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g、碳在生物群落内部循环形式:有机物

h、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间循环的形式:CO2

○2 .特点:具有全球性、循环性

○3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1)、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

2)、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3)、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同时进行

○4 .举例: 碳循环(见图)

○4 .举例: 碳循环

物理信息: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光、声、温度、湿度、磁

力等可来源于无机环境,也可来自于生物。

①信息种类化学信息:通过信息素传递信息的,如,植物生物碱、有机酸四、动物的性外激素

生行为信息:通过动物的特殊行为传递信息的,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都可以传递

②范围:在种内、种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统③信息传递作用: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作用

的b、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传递

信c、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息④应用:a .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产量。如:模仿动物信息吸收昆虫传粉,光照传使鸡多下蛋

递 b.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生物防治害虫,用不同声音诱捕和驱赶动物

五、1、定义: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能力

生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态2、种类

系恢复力稳定性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统3、原因: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是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的能力大小由生态系统的组分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有关

稳但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限度的干扰会使生态系统崩溃

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1、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大而且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所以近百年来呈“J”型;

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a、人均耕地减少

b、燃料需求增加

c、多种物质、精神需求

d、社会发展

地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对生态系统产生了沉重压力。

3、我国应对的措施:a、控制人口增长

b、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

c、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农业发展

4、全球环境问题:a.全球气候变化 b.水资源短缺 c.臭氧层破坏 d.酸雨

e.土地荒漠化

f.海洋污染

g.生物多样性锐减

5、生物多样性①概念: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及各种各样

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潜在价值:目前不清楚

②价值间接价值:生态系统区别调节功能

直接价值:食用药用工业用旅游观赏科研文学艺术

③保护措施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是生物多样性最有效

6、可持续发展

的保护。

易地保护: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基因进行保护

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关键)

反对盲目的掠夺式地开发利用(合理利用是最好的保护)

①定义: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是追求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发展。

②措施:a.保护生物多样性

b.保护环境和资源

c.建立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和平衡。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一节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 1、细胞代谢: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2、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3、酶的作用:催化作用 4、使化学反应加快的方法: 加热:通过提高分子的能量来加快反应速度; 加催化剂: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加快反应速度;同无机催化相比,酶能更显著地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5、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 少数是RNA。 6、酶的特性: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 倍 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活性最高。7、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1)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酶促反应的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如图1 所示。 图一图二 图1 图2 (2)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刚开始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之 后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也几乎不变,如图2所示。 (3)pH值对酶促反应影响:刚开始反应速度随着pH值升高而加快,达到最 大值后反应速度随着pH值升高而下降。反应速率最大时的pH值称为这种酶的最适pH 值。如图3所示。 图三图四 图3 图4 (4)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刚开始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高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最终,酶因高温使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失去活性,失去了催化能力。如图4所示。

8、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1)实验分析:1号与2号比较自变量为水浴加热,1号与3号、4号比较自变量为3号加入三氯化铁、4号加入肝脏研磨液(即催化剂种类) (2)实验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无机催化剂Fe3+高得多 (3)控制变量:自变量(实验中人为控制改变的变量) 因变量(随自变量而变化的变量)、 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 结果造成影响)。 (4)对照实验:除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1、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中文名称叫做三磷酸腺苷 2、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3、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 4、ADP转化为ATP所需能量来源:动物和人:呼吸作用。 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5、ATP的功能:(1)直接给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即直接能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高一生物考试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 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使用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每个细胞越小 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 四、细胞学说 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内容:1、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汇总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看完一个知识点之后一定要到新学案上找相关练习之后才能真正掌握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知识梳理: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依赖单个细胞就能完成摄食、运动、生殖等各项生命活动(不能完成反射,反射需要多个细胞的参与)。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了的细胞密切配合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生命活动如生长、发育、生殖遗传变异生命活动调节。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每个层次都要能辨别,做几个练习去巩固,下面是一些特例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知识梳理: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3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4会判断低倍到高倍镜下细胞数目的计算?(新学案)5学会移动载玻片?(新学案)。6目镜(10X)的放大倍数乘物镜放大倍数(10X)等于放大倍数(100)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要知道一些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细菌:能判断哪些生物属于细菌新学案上讲的更详细(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放线菌:(链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四、细胞学说1创立者:(施莱登,施旺) 2内容要点:共三点。1.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2.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3.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他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揭示问题: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五、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表略,见笔记)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知识梳理:统一性:元素种类大体相同,不同生物间元素种类相同,但含量差别很大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 2.组成细胞的元素能判断大量元素有哪些?微量元素有哪些?主要元素有哪些?等等 大量元素:C、H、O、N、P、S、K、Ca、Mg 微量元素:Fe、Mn、Zn、Cu、B、Mo主要元素:C、H、O、N、P、S 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C、H、O、N基本元素:C(干重下含量最高)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O(鲜重下含量最高)数量(个数)最多的是H 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鲜重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无机盐, 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核酸、 4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使用显微镜 1、方法:先对光:一转转换器;二转聚光器;三转反光镜再观察:一放标本孔中央;二降物镜片上方;三升镜筒仔细看 2、注意:(1)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2)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玻片标本”越短,放大倍数越大(3)物像与实际材料上下、左右都是颠倒的(4)高倍物镜使用顺序:低倍镜→标本移至中央→高倍镜→大光圈,凹面镜→细准焦螺旋(5)污点位置的判断:移动或转动法 二、细胞的类型 1、原核细胞:没有典型的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如细菌、蓝藻类、衣原体、支原体、放线菌、乳酸菌等原核生物的细胞。

2、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被的明显的细胞核。如动物、植物和真菌(酵母菌、霉菌、食用菌)等真核生物的细胞。 3、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 发明显微镜的科学家是荷兰的列文?虎克; 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英国的胡克; 创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施旺、施莱登提出“一 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在此基础上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只能来自细胞”,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C、H、O、N、P、Ca(98%),称为大量元素。有些含量较少,如Fe、Mn、Zn、Cu、B、Mo等,被称为微量元素。 2、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元素。(碳原子间以共价键构成的碳链,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称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3、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导致疾病。如:克山病(缺硒),缺铁性贫血 4、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最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超详细)

高一生物考试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 3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 (生物圈)。 4 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 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 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 7 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 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 9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三、比较原核与真核细胞(多样性) (不是所有的鱼) 原核细胞 较小( 1—10um ) 无成形的细胞核, 核物质集中在 真核细胞 较大( 10--100 um )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有 细胞 核区 。无 细胞核 核膜,无核仁。 DNA 不和蛋白质结合 除核糖体 外,无其他细胞器 核仁。 DNA 和蛋白质结合成 有各种细胞器 植物细胞、真菌细胞有,动物细胞无 真菌、植物、动物 染色体 细胞质 细胞壁代表 有。但成分和真核不同,主要是 放线菌、细菌、蓝藻、支原体 肽聚糖 四、细胞学说 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 内容: 1、一 细胞学说建 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基本: C 、H 、O 、N ( 90%) 大量 :C 、 H 、 O 、 N 、 P 、S 、(97%) K 、C a 、Mg 微量 : F e 、Mo 、 Zn 、Cu 、B 、Mo 等 元素 ( 20 种) 最基本 : C ,占干重的 48.4%, 生物大分子以 碳链 为骨架 物质 基础 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 统一性 和差异性 。 水:主要组成成分;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无机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蛋白质:生命活动(或性状)的主要承担者/体现者核酸:携带遗传信息 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 脂质:主要的储能物质 无机物 化合物 有机物 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整理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 总结整理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必修(1)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 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 病毒(HIV)、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 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 (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 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 母菌、霉菌、粘菌)等。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1、1665 英国人虎克(Robert 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 140倍)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 (小室)这个词来对细胞命名。 2、1680 荷兰人列文虎克(A. van 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活细胞,观察过原 生动物、人类精子、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 3、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施莱登(Matthias Jacob Schneider)、施旺(Theodor Schwann)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这一学说即“细胞学说(Cell Theory)”,它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填空(附答案)63242

高一生物上册知识归纳要点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知识梳理: 1、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才能生存。专营细胞 内生活。结构简单,一般由和所构成。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 4、植物没有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层次,又可化做层次。 5、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6、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7、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 8、生态系统:和它生存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知识梳理: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 在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 2 转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和,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高倍镜:物象,视野(亮或暗),看到细胞数目。低倍镜:物象,视野,看到的细胞数目。 2 物镜:(有或无)螺纹,镜筒越,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螺纹,镜筒越,放大倍数越大。 3放大倍数= 的放大倍数х的放大倍数。指的是放大物体的或

四、细胞学说 1创立者: 2揭示了细胞性和生物体结构的性。

第一章答案:1、病毒,活细胞,寄生,DNA或RNA,蛋白质2、基本单位3、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4、系统、个体、细胞5、细胞6、同种生物7、 所有生物8、生物群落、无机环境 1 低倍镜、视野中央, 2 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光圈、反光镜、 4 细准焦螺旋 1大,暗,少。小,亮,多。2有,长。无,短。3物镜、目镜。长度或宽度 根据细胞内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1、染色体、核糖体、细胞壁 2、细胞核 3、细菌 4、真菌 5、有无细胞结构、RNA病毒、RNA 病毒、DNA病毒 1施莱登,施旺2统一、统一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统一性: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 2、组成细胞的元素(常见20多种) 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C、H、O、N(基本元素) 最基本元素:C(干重下含量最高) 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O(鲜重下含量最多的是水) 3常用材料:苹果和梨,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 乙液:0.05g/ml的CuSO4)注意事项:①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②甲乙液必须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 ③必须用水浴加热 颜色变化: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2)脂肪的鉴定 常用材料:花生子叶或向日葵种子 试剂: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注意事项: 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颜色变化:橘黄色或红色 (3)蛋白质的鉴定 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 B液:0.01g/ml的CuSO4) 颜色变化:变成紫色 (4)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试剂:碘液颜色变化:变蓝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知识梳理: 1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 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 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 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知识梳理: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 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 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 放线菌:(链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四、细胞学说 1 创立者:(施莱登,施旺) 2 内容要点:共三点。1.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2. 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3.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他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 揭示问题: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五、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表略,见笔记)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知识梳理: 统一性: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 2.组成细胞的元素 大量元素:C、H、O、N、P、S、K、Ca、Mg 微量元素:Fe、Mn Zn、Cu B、Mo 主要元素:C、H、ON、P、S 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C、H、O N基本元素:C (干重下含量最高) 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0 (鲜重下含量最高) 3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鲜重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整理版)

必修(1)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 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T组织T器官T系统(植物没有系统)T个体T种群 T群落T生态系统T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 )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 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 分子)集 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 与蛋白质 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 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 菌、粘菌)等。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1、1665英国人虎克(Robert 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倍) 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 (小室)这个 词来对细胞命名。 2、1680荷兰人列文虎克(A. van Leeuwenhoek ),首次观察到活细胞,观察过原生动物、人类精 子、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 3、19 世纪30 年代德国人施莱登(Matthias Jacob Schneider )、施旺(Theodor Schwann )提 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这一学说即细胞学说(Cell Theory),"它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必修一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使用显微镜 1、方法:先对光:一转转换器;二转聚光器;三转反光镜再观察:一放标本孔中央;二降物镜片上方;三升镜筒 仔细看 2、注意:(1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2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 倍数越大“物镜—玻片标本”越短,放大倍数越大(3物像与实际材料上下、左右都是颠倒的(4高倍物镜使用顺序:低倍镜→标本移至中央→高倍镜→大光圈,凹面镜→细准焦螺旋(5污点位置的判断:移动或转动法 二、细胞的类型 1、原核细胞:没有典型的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如细菌、蓝藻类、衣原体、支原体、放线菌、乳酸菌等原核生

物的细胞。 2、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被的明显的细胞核。如动物、植物和真菌(酵母菌、霉菌、食用菌等真核生物的细胞。 3、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 发明显微镜的科学家是荷兰的列文?虎克; 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英国的胡克; 创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施旺、施莱登提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在此基础上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只能来自细胞”,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C、H、O、N、P、Ca(98%,称为大量元素。有些含量较少,如Fe、Mn、Zn、 Cu、B、Mo等,被称为微量元素。1 2、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元素。(碳原子间以共价键构成的碳链,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称 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3、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导致疾病。如:克山病(缺硒,缺铁性贫血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很多刚上高一的学生对必修一的生物失去兴趣,其实学好生物不仅可以了解我们周围的事物,还能了解我们的身体状况。下面是为大家的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没有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 ___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

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3、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4、生命系统是指能够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系统。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2、蓝藻细胞内含有蓝藻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3、细菌中的绝大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得异养生物。 4、原核细胞具有和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但有环状的DNA分子,位于拟核区域内。 5、细胞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的。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1、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其中有些含量较多,如C,H,O,N,P,S,K,Ca,Mg等,称为大量元素;微量元素:Fe,Mn,Zn,Cu,B,Mo等。 2、①最基本元素(干重最多):C ②鲜重最多:O ③含量最多4种元素:C、 O、H、N ④主要元素;C、 O、H、N、S、P 3、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无机盐。 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 4、糖类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淀粉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1、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在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多种。 2、氨基酸分子结构通式: NH2 ︱ R — C H —COOH 3、必需氨基酸:有8种氨基酸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必须从外界环境中直接获取。非必须氨基酸:另外12种氨基酸是人体细胞能够合成的。 4、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生物大分子,生物界的蛋白质种类多达10^10-10^12种。 5、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通式脱去一分子水的结合方式。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做肽键。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做二肽。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叫做多肽。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做肽链。 6、相关公式: 1 肽键个数(脱水数)=氨基酸个数(N)─肽链条数(M) 2 几条肽链至少几个氨基和几个羧基(至少两头有) 3 蛋白质分子量=N×a -18×(N─M) 4 基因(DNA)中碱基:mRNA中碱基:氨基酸个数=6:3:1 7、细胞中蛋白质种类繁多的原因:每种氨基酸的数目成百上千,氨基酸形成肽链时,不同种类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因此,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是极其多样的。 8、蛋白质的功能: a、结构蛋白,羽毛、肌肉、头发等的成分。 b、催化作用,细胞内的化学反应离不开酶的催化。 c、运输载体,血红蛋白运输氧。 d、调节作用,胰岛素。 e、免疫功能,人体内的抗体。 9、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10、蛋白质的形成和相关结构功能图 元 基本单位——氨基酸(20种) 脱水缩合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全

生物必修(1)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同一个生物系统的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密切联系的,不是彼此孤立的. 单细胞的生物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没有组织、器官、系统三个层次,植物没有系统层次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细胞大 小 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实例 原核细胞(原核生物)较小有,主要万分是 肽聚糖 除核糖体外, 无其他细胞 器 无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 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 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 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 细菌、蓝 藻 真核细胞(真核生物)较大植物细胞的细胞 壁主要成分是纤 维素和果胶 有核糖体、线 粒体等众多 细胞器,存在 细胞骨架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 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 而成) 酵母菌、 真菌、衣 藻、动植 物 如何判断带“菌”字是否属于细菌:凡是菌字前有“杆、球、螺旋、弧”字的都是细菌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1、1665 英国人虎克(Robert 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倍)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这个词来对细胞命名。

高一必修一生物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注意:病毒的相关知识: 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 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每个细胞越小 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 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4=5 6、圆行视野范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计算 如: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见布满的细胞数为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20×,那么在视野中我们还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2)2=5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根据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版)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最新版)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知识梳理: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 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0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知识梳理: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每个细胞越小 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 @ 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20×1/4=5 6圆行视野范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计算 如: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见布满的细胞数为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20×,那么在视野中我们还能看见多少个细胞20×(1/2)2=5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 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属自养型生物。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放线菌:(链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四、细胞学说 1创立者:(施莱登,施旺)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作者:————————————————————————————————日期:

必修一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使用显微镜 1、方法:先对光:一转转换器;二转聚光器;三转反光镜再观察:一放标本孔中央;二降物镜片上方;三升镜筒 仔细看 2、注意:(1)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2)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 倍数越大“物镜—玻片标本”越短,放大倍数越大(3)物像与实际材料上下、左右都是颠倒的(4)高倍物镜使用顺序:低倍镜→标本移至中央→高倍镜→大光圈,凹面镜→细准焦螺旋(5)污点位置的判断:移动或转动法 二、细胞的类型 1、原核细胞:没有典型的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如细菌、蓝藻类、衣原体、支原体、放线菌、乳酸菌等原核生 物的细胞。 2、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被的明显的细胞核。如动物、植物和真菌(酵母菌、霉菌、食用菌)等真核生物的细胞。 3、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 发明显微镜的科学家是荷兰的列文?虎克; 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英国的胡克; 创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施旺、施莱登提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 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在此基础上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只能来自细胞”,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C、H、O、N、P、Ca(98%),称为大量元素。有些含量较少,如Fe、Mn、Zn、 Cu、B、Mo等,被称为微量元素。 2、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元素。(碳原子间以共价键构成的碳链,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称 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3、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导致疾病。如:克山病(缺硒),缺铁性贫血 4、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高一必修一生物知识点总结与学习方法

高一必修一生物知识点总结与学习方法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一必修一生物知识点总结与学习方法》的内容,具体内容:高中生物是比较重要的一门学科,虽然说生物不是主要学科,但是生物学在二十一世纪是非常有发展前途的,那么高一生物知识点有哪些?我在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 高中生物是比较重要的一门学科,虽然说生物不是主要学科,但是生物学在二十一世纪是非常有发展前途的,那么高一生物知识点有哪些?我在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1、1665英国人虎克(Robert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倍)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