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

政经简答论述题来源:曹胡迪的日志

简答题:

1、中国在建国初期形成计划产品经济体制的原因是什么?

答:客观原因:着实现全国财政统一,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开展有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繁重任务,需要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管理的经济体制。

主观原因:①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观排斥市场经济,成为寻求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体制的思想阻碍;②传统的市场经济观排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使人们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而加以抵制;③中国自古以来重农抑商、讳言财利的传统观念影响很深,阻碍着人们正确认识市场经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作用。

2、决定人的利益的社会条件是什么?

答:是在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以及由它所决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关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利益的物质内容及其达到的程度;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关系决定了生产的物质成果的分配关系,从而利益分配的归属。人们是按照自己在这种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获取一定利益的。

3、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利益主体科学含义的重要性是什么?

答:深刻地认识社会主义经济的利益主体的经济性质,对于明确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动机和目的,明确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对于科学地调节和控制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和发展,都有重大意义,可以说,这是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基本前提。

4、私有制经济利益主体的一般性质有哪些?

答:①他们是生产条件私有产权及其经济价值的承担者。他们以单个的私人资格,享有私有制经济关系赋予他们的利益;②他们生产经营的动机是私人利益。他们依法凭借私人占有的生产条件,主要以获取私人利益为目的,从事经营活动;③在依法生产和经营活动中,他拥有私人决策权。他们是私有制经济机制中的“主动轮”,他们支配和控制属于自己的生产力,在依法纳税和维护职工合法经济权益的条件下,私人有权支配和决定生产以及成果的交换、分配;④经济的利益主体具有一定剥削性质。他们作为私人资本所有者,在获取的税后利润中,包含着对雇佣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因此,他们对雇佣劳动者存在剥削关系。

5、公有制经济利益主体的一般性质有哪些?

答:①他们是生产社会主义公有产权及其经济价值的承担者。他们为联合起来的劳动者,以总体劳动者的资格,共同享有他们联合占有的生产资料所赋予他们的物质利益;②他们生产经营的动机是联合劳动者的共同富裕。他们依法凭借共同占有的生产条件,以实现整体利益和每个劳动者个人利益的统一提高为目的,在社会化的物质生产条件下从事经营活动;③在依法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实行经济民主。他们通过民主决策程序,支配和控制属于联合劳动

者的生产力,支配和决定生产及其成果的交换、分配。日常的经营管理,由自己推选的优秀代表实施,但是他们拥有按科学程序监督管理者的权利;④联合劳动者内部贯彻经济平等的原则。个人与联合体之间实行等劳交换,劳动者个人之间要求各尽所能,开展劳动竞赛,团结互助。

6、全民所有制利益主体和集体所有制利益主体的差别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利益主体作为总体劳动者的性质不同:前者作为由全体劳动人民构成的总体劳动者,是从全社会来看的整体,因此,它在重视劳动者个人利益的同时,必定要追求全体劳动人民的整体利益,这种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后者是一定数量的自主联合起来的自然人构成的小范围的总体劳动者,尽管也是一个整体,也追求每个整体的共同利益,但是这些利益主体相互之间是独立的。

(2)利益主体的代表者不同:前者只能由国家来代表。后者的代表则是在劳动者自然人构成的集体经济组织中产生的行使集体所有权的代表机构。

(3)利益主体的结构不同:前者由全社会范围的劳动人民构成的,其利益主体具有覆盖全国的庞大的纵横组织结构。后者的内部组织结构一般来说,也有一定的层次,但是,是小范围的、比较简单的、地方性的。

(4)利益主体的利益实现方式不同:前者利益关系的调节,要服从国家所有权机构根据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制定的统一原则。后者在对劳动者个人的物质利益分配上,则可以有劳动者集体内部民主制定的分配方式来进行。

7、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含义是什么?

答:(1)公有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占优势;

(2)公有资本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有质的优势;

(3)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4)公有制经济在全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实质上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存的多种生产关系中占统治地位。

8、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原因是什么?

答:(1)这是当代中国社会生产力实现现代化的客观需要。

(2)这是社会主义劳动者获得主人翁地位和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这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运行,摆脱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危机的基本条件。

9、处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关系的价值目标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价值目标:为了增进中国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实现共同富裕。

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促使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0、如何支持、鼓励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答:(1)支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一是从认识上转变观念,科学地认识非公有制经济在当代中国的经济地位;二是针对管理上的空白或薄弱环节,采取支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切实措施。

(2)鼓励、支持必须与引导紧密结合起来。一是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二是把私营经济的发展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三是加强多方面组织建设;四是促进微观体制创新。

1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主要含义和要点是什么?

答:主要含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生产资料所有权归属或产权归属所决定的人们之间的生产关系。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一定社会经济形态的基础,是经济形态的本质内容。

要点:(1)所有制是经济学范畴,其中的生产资料所有权关系不是指人与物的关系,而是指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与非所有者之间的人与人的关系;(2)所有者是由生产资料所有权关系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3)生产资料所有权关系是所有制的核心;(4)所有制或广义的所有权关系是历史的范畴;(5)应当弄清经济范畴的所有权同法律范畴的财产所有权两个概念的关系。

12、生产资料所有制实现形式的主要含义是指什么?

答:所有制的本质内容是物质利益关系,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就是这种本质内容的表现形式。

(1)它是生产资料所有权的经济价值的实现形式;(2)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所有者凭借生产资料谋取物质利益的一种经济运动过程;(3)所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是由多种因素结合,互相作用的结果。

13、判断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是否合理的标准是什么?

答:(1)判断公有制实现形式是否合理,应当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为首要标准;

(2)判断公有制实现形式是否合理,还必须以能否保证劳动者主体获得应有的物质利益为重要标准。

14、为什么说现代企业制度可以成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答:首先,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关系组织形式有助于公有制适应市场经济。

其次,股份制可以使公有制企业通过市场融资的方式集中社会资本,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加速企业经济增长,这有助于企业适应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任务,

第三,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在公有资本控股的条件下,公有制企业不会变为私有制经济。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合乎逻辑的,既有利于企业生产力的发展,又有利于公有制本身的巩固和发展。

15、法人财产制度的主要规范有哪些?

答:(1)维护明晰的产权关系。(2)维护企业的法人财产权。(3)维护投资者的投资受益权。(4)维护投资者对企业法人承担的有限责任。

16、如何区分股份合作制与股份制?

答:股份制是以资本联合为基础,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取决于控股资本的所有制性质。而股份合作制以劳动联合为基础,虽然劳动者个人的投资在入股前完全是私人财产,但是入股后,他同时作为劳动者参加联合生产劳动,自主联合劳动者是企业的主体。在股份合作制中,劳动者既是资本所有者,又是劳动者,他们不可能脱离劳动而单凭股金获得他人的剩余劳动。因此,只要坚持以联合劳动为主,股份合作制就属于公有制性质。

17、劳动者社会主义经济权益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

18、劳动者的社会主义经济权益对经济体制的要求包括哪些方面?

答:(1)维护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2)创造劳动就业的条件;(3)适应人员的自由流动;(4)形成人道主义的生产制度;(5)建立协作生产劳动的纪律;(6)在社会成员中均衡地分配劳动时间;(7)公平地分配生产成果;(8)保护劳动者对自己劳动成果的支配权和消费权;(9)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10)使劳动者终生有生活保障。

19、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社会主义经济权益实现的特征是什么?

答:(1)劳动者的经济权益是与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经济权益结合在一起的;

(2)不同企业劳动者经济权益的实现程度存在差别

(3)劳动者对所得劳动成果的支配权拓宽了;

(4)市场经济固有的拜物教形态会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劳动者应有的社会主义经济权益,尽管是在公有制经济中。

20、在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实现经济权益的主要环节是什么?

答:(1)就业环节;(2)生产环节;(3)分配环节;(4)消费环节;(5)再就业环节;(6)退休养老环节。

21、社会保障制度的一般含义是什么?

答:社会保障制度的一般含义是,为了使社会成员在人生各阶段遇到困难和意外事故等情况下仍然能够获得必要的生活保障,社会采取规范化公共经济措施,对个人提供保险性支持而建立的经济管理体制。

22、如何理解市场范畴?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什么?(P150)

答:

23、如何理解市场机制?它的实质是什么?(P152-P155)

答:

24、现代市场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1)现代市场是发达的开放性竞争性市场:竞争范围突破国界,国内市场国际化;竞争的内容也更加深化;竞争的公平公正公开。

(2)现代市场的系统性和统一性:第一,从企业经济运行角度来看,各种市场已形成联系紧密的市场系统;第二,从生产要素的流动性来看,所有市场已经联结为一个统一的大市场;第三,从市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看,现代市场有着规范、发达的信用制度;第四,现代市场的系统性和统一性受到法律、制度的维护。

(3)国家对市场的微观调控和现代市场的有序性:克服市场竞争导致的垄断;对商品价格和服务收费进行必要的管理;建立健全工资管理制度;克服市场机制的“外部性”负效应;防止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25、简述现代市场体系的基本结构?

答: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是市场结构的基本形态。

商品市场由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构成。消费品市场是联结生产者和消费者地媒介。生产资料市场也称中间产品市场,它是指作为商品的生产资料在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总和。

要素市场由劳动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金融市场构成。

26、现代市场的开放性和竞争性具有什么特点?

答:(1)竞争范围突破国界,国内市场国际化;

(2)竞争的内容也更加深化;

(3)竞争的公平、公开、公正。

27、建设现代的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战略措施包括哪些?

答:(1)促进城乡市场协调发展,建设城乡统一市场;

(2)加强交通运输、仓储、信息传输等基础设施建设;

(3)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

(4)积极培育独立公正、规范运作的专业化市场中介服务机构;

(5)完善市场法规的建设。

28、为什么要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答:培育现代市场体系,重要的是抓住市场关系的实质,这就是必须有助于发挥好市场机制的作用。离开了这种作用的有效发挥,现代市场体系就不能名副其实,不能发挥促进社会分工、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而市场机制功能的发挥,必须建立在市场关系的本性所规定的市场秩序的基础上。市场关系的本性,可以归结为商品的等价交换关系,也就是交换各方经济权益的平等关系。这种关系要求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

29、市场的一般规则包括什么?

答:(1)市场进出规则;(2)市场竞争规则;(3)市场交易规则;(4)市场仲裁规则。

30、说明可以运用哪些手段和方法进行市场管理?

答:(1)用法律手段管理市场:①建立和完善规范市场主体及其行为的法律体系;②严格执法。

(2)用经济手段管理市场:①对价格的控制性管理;②运用经济杠杆调节市场供求关系。

(3)用必要的行政手段管理市场:落实管理机构,依法制定相应的行政管理规则;做好市场调研,建立市场监测信息网络,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对行政管理范围内的市场违规行为进

行查处;坚持依法行政,防止滥用职权。

3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包含哪三方面的含义?

答:第一,经济增长的表现,是社会价值量产出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

第二,经济增长的基础,是投入生产过程的各种生产要素在使用价值质的方面的提高和相应的价值构成方面的优化。

第三,对经济增长的衡量,应当排除通货膨胀因素。

32、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包含哪些要点?

答:(1)个别资本再生产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关系。前者是微观经济领域,后者是宏观经济领域,马克思在它们固有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中加以研究。

(2)两种基本前提或两种构成原理。社会扩大再生产的本质是社会总的产品价值的扩大,从实物形态考察,社会总产品可以划分为两大部类:生产生产资料的第一部类和生产消费资料的第二部类;从价值形式考察,社会总的产品价值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前者是实物构成原理,后者是价值构成原理。

(3)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或平衡条件。

(4)货币流通是社会再生产实现过程的中介。

(5)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由平衡转变成失常的原因。

33、理解经济发展需要把握哪几个要点?

答:(1)经济发展包括生产过程的投入产出方式及其组织结构的进步。

(2)经济发展包括社会收入分配关系的改善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经济发展包括自然资源利用方式和生态环境的进步。

(4)经济发展包括渐进性的发展和革命性的发展。

34、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答:联系:经济发展不等于经济增长,但是经济发展离不开经济增长所提供的物质基础。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区别:经济增长不一定带来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在外延上是比经济增长更广的概念。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社会经济制度、自然资源利用方式和生态环境的改善等方

面。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如果增长的收益被少数人所独占,经济增长不能带来贫困的减少、就业的增加和收入分配的改善,这种经济增长就不会带来真正的经济发展。

35、促进经济科学发展需要实现哪三个转变?

答:(1)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2)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3)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6、决定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一般因素是什么?

答:(1)劳动者的文化技术素质,从社会角度来看,这与国民教育的发展程度和科学普及程度相关联。

(2)科技发展水平及其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程度。

(3)生产过程的内容十分丰富,从企业来说,指生产各环节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人力资源组织,这又取决于管理者的指挥、组织能力和水平。

(4)物质生产过程的现代化程度和效能,这取决于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5)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条件。

37、简要说明什么是新型工业化?(P223-P224)

答:

38、欧美发达国家工业化的成功经验是什么?

答:(1)完善市场制度,发展社会分工。(2)重视科学技术,推动技术创新。

39、如何理解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答:城镇化对工业化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具有集聚效应,会降低经济发展的成本。各种行业集中到城市,必然促进社会生产的专业化分工,这使企业或者行业生产的辅助性和服务性投资大大减少,产品质量也会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通用性,使企业既能得到比分散布局下更完备的能源、交通、通信、供排水等服务,又降低了成本;城市本身是一个既包括商品市场又包括要素市场的大市场,而且交通和通信都很便利,可以促进交换关系和社会分工关系在地理上更广、更快地扩展;城市拥有各种学校和科研机构,拥有各行各业的熟练劳动力,这使企业更容易得到更多的智力和人力资源;现代城市中有各种中介机构和媒体,使企业能有效的享用各种信息资源。因此,城镇化具有促进工业化的外部经济效应。

40、优化产业结构的含义和内容是什么?

答:含义:是指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使国民经济各产业在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协调发展,并满足不断增长和变化的市场需求的过程。

内容:(1)产业机构合理化;(2)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41、什么是产业结构高度化?其主要标志是什么?

答:它是指随着科技水平、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动,代表现代产业技术水平的高效率产业部门比重不断增大,朝阳产业不断增加,夕阳产业或被淘汰或被改善创新这样一种产业结构向高一级演进的过程。

主要标志是技术集约化、产品加工度提高化和高附加值化。

42、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经济现代化的成功经验是什么?

答:(1)国家规划经济发展战略;(2)从国情出发正确选择工业化战略;(3)重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本。

43、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其实践指导原则?

答: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构成危害的发展。

实践指导原则:(1)资源享用的公平性原则;(2)生存基础的整体性维护原则;(3)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原则;(4)人与自然界生物之间的和谐相处原则;(5)人口增长的自我控制原则。

44、谈谈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和有利条件?

答:重要意义:(1)巨大的人口压力;(2)人均资源偏低,资源消耗过快;(3)生态破坏和环境破坏严重。

有利条件:(1)社会主义公有制有助于全社会协调行动,更好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2)按劳分配的分配关系和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有助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实现良性循环;(3)社会主义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有助于实现社会的长期发展目标。、

45、如何认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答:(1)农业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首要前提;(2)农业的发展程度制约着工业和其他一系列产业的发展程度;(3)中国农业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促进作用;

(4)粮食生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46、如何将农村经济纳入城乡统一市场中发展?

答:(1)突破城乡地区分割;(2)着眼于全国统一市场,调整农业区域布局;(3)发展城乡结合的产业链;(4)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市场;(5)增强农产品在国际竞争性城乡统一市场的地位。

47、如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

答:(1)完善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组织保证;(2)制定城乡协调发展的长远计划;(3)制定并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措施;(4)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5)动员各行各业支援农村建设。

48、如何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答:(1)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2)加快农业装备设施的科技开发,推进农业高新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化;(3)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4)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5)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49、如何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答:(1)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2)在城镇化进程中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3)打破体制性障碍,方便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

50、简述分配关系在经济运行中的地位?(P318-P319)

答:

5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分配的特点是什么?

答:(1)从国民收入的成果看,进入分配领域的生产成果,是通过市场实现的价值成果或价值财富;(2)从国民收入分配的主体来看,具有法人财产的企业成为企业收入分配的主体;(3)从国民收入分配主体的社会性质来看,与资本主义经济有根本差别。

52、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主体的两个基本层面?(P322-P323)

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主体包括两个基本层面,即社会主义国家主体和不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多元企业分配主体。

5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多样化?

答:在存在土地集体所有制、多种所有制企业,大量企业是多种所有制经济融合成的产权清晰、财产混合的股份制企业的复杂状况下,中国的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呈现多样化的特点。简要列举如下:

(1)国有独资企业;(2)集体所有独资工商企业;(3)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企业;(4)实行租赁、承包经营的企业;(5)农村集体农业经济;(6)私营经济;(7)外商投资企业;(8)个体经济。

54、简述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的特点?

答:(1)公有制的形式是全社会的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每个生产者的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2)在国民收入分配中要做各项必要扣除,也就是要适当扣除积累基金、社会消费基金,剩余的部分才能用于劳动者个人收入分配;(3)直接以劳动量作为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尺度;(4)分配的主体是社会。

55、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是什么?

答:(1)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劳动者个人收入的来源只能是劳动;(2)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个人收入只能以其提供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成果为依据;(3)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分工和公平观念决定,按劳分配是合理分配个人收入的唯一选择。

56、按劳分配在市场经济中的特点是什么?

答:(1)按劳分配的劳动成果是价值财富;(2)直接支配按劳分配的是公有制企业,而不是国家政府;(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收入政策对不同公有制企业的按劳分配起调节作用。

57、现阶段按劳分配存在哪些劳动计量方式?

答:(1)按能力计量劳动的方式;(2)按岗位计量劳动的方式;(3)按最终贡献计量劳动的方式;(4)按劳动成果计量劳动的方式。

58、按劳分配的对象、性质和作用是什么?

答:按劳分配的对象是扣除补偿消费掉的生产资料部分、扩大再生产的追加部分和有关社会基金之后的作为消费资料的劳动成果。

按劳分配的性质:按劳分配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个人消费资料分配的实践原则。一方面,按劳分配否定了不劳而获,体现了消灭剥削,实现劳动者经济平等的权利关系。另一方面,按劳分配以劳动者提供的社会劳动作为衡量个人收入的同一尺度,又会产生个人之间收入的相对不平等。

按劳分配的作用:首先,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其次,按劳分配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

59、简述拜物教观念?

答:只要还存在市场经济一般关系,人与人之间因社会分工而交换劳动的关系,就被表现为

物质本身之间的交换关系(商品拜物教现象);人们的劳动包含等同的抽象劳动这种社会性质,被表现为物质的自然属性(货币拜物教现象);劳动者提供的剩余劳动生产剩余价值,被表现为资本这种物化劳动本身产生利息、利润等形式的收入(资本拜物教现象);劳动者创造剩余价值,被表现为土地这种自然物质本身产生地租形式的收入(土地拜物教现象);这种种经济假象,就会客观存在。直观地反映这种假象,就是马克思所比喻的拜物教观念。

60、简述公有制经济内部个人“按要素分配”的形式?

答:(1)按资本所有权的分配形式;(2)按特殊才能的分配形式;(3)按知识产权的分配形式。

61、市场经济包含哪三类主要的“按要素分配”一般关系?

答:(1)由商品生产的市场竞争一般机制产生的“按要素分配”。

(2)由资本一般的运动过程中的法人关系产生的“按要素分配”。

(3)由土地这种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关系产生的“按要素分配”。

62、市场调节有哪些缺陷?

答:(1)市场调节难以解决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关系问题;(2)市场调节难以实现个人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3)市场调节难以确保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和稳定增长;(4)市场调节难以保证自由竞争的持续性。

63、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的必要性是什么?

答:(1)社会化大生产稳定发展的客观要求;(2)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客观要求;(3)克服区域性、世界性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需要。

64、作为宏观调控对象的重大经济关系主要有哪些?

答:(1)国民收入中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2)产业规模及其结构与消费需求及其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3)所有制的结构关系;(4)国际收支的平衡关系。

65、我国宏观调控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答:(1)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科学发展;(2)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3)促进稳定物价;(4)促进充分就业;(5)促进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

66、创造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理论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答:(1)从国力出发调节宏观经济运行;(2)从建设“有利于人民的社会主义经济”出发调节产业结构;(3)从构建对外开放、独立自主的国民经济体系出发调节对外经济关系;(4)

从促进科学发展的长期目标出发抓好短期的宏观调控。

论述题

第二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知识)

l 六、论述题

l 1、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来科学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开放性、法制性,把市场机制和国家宏观调控结合在一起。不仅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而且是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的。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1 唯物史观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的过程

2商品货币关系不等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

3商品货币关系可以与多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结合。

4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内部存在商品生产,是由于间接的社会分工仍然存在,而这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l 2、我国30年改革的成功经验是什么?当前还面临着哪些迫切问题需要解决?谈谈你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

(1) (一)必须坚持以社会和谐为目标。

(二)必须坚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人民生活状况的好坏、水平的高低,是衡量社会建设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

(三)必须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四)必须坚持社会体制改革创新。

(五)必须坚持共同建设共同享有。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2) 一是农业基础地位不牢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够高。

二是农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城乡收人差距不断扩大。

三是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城乡公共服务存在明显差别。

四是城乡要素市场不均等,农民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五是县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滞后,难以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六是农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进程缓慢,整合支农资金困难重重。

(3) 思路:一是改革财税体制,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

二是建立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和转移的体制机制。

三是改革城乡分割的公共服务体制,为农村居民提供最基本的均等化公共服务。

四是构建城乡一体化的要素市场体系,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并从制度上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五是加快县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农村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创造条件。

六是改革农业投资管理体制,加快支农资金整合步伐。

l P30-31,P52页

l 五、论述题

l 科学发展观的含义是什么?如何从经济学角度理解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经济学角度:1科学发展包括经济制度的科学发展

2以人为本要求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3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4 科学发展观所主张的,既不是片面追求经济发展指标,也不是单纯追求近期目标和局部利益。

5 经济学视角下的科学发展观应以人们社会福利的实质改进作为目标,来衡量经济发展的成果。

6.经济学视角下的科学发展观应从社会角度以全面的综合的效率为出发点,对经济效率加以衡量和评价。

7.经济学视角下的科学发展观应注意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相结合

l P53-54页

l 六、论述题

l 1、社会主义经济利益主体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深刻地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利益主体的科学含义是理解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前提?P58-59页

l (1)经济利益主体:能支配经济利益的生产,决定经济利益的分配,能够主动获得经济利益者。

l (2)1只有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才能在在利益归属中起决定作用,能够主动的获取利益,才是经济利益的主体。

2社会主义经济的利益主体,不是生产资料私人所有者,而是共同占有社会化生产条件的自主联合的劳动者。

3 公有制的利益主体必须维护公有制经济关系,才能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

4深刻地认识社会主义经济的利益主体的科学含义,对于明确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动机和目的,明确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对于科学地调节和控制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和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l 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根据所学理论知识,谈谈你对这段话的认识和理解。P61页

走共同富裕道路:1 会主义既要讲究经济效益,又要实现社会公平。

2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构成利益主体的联合劳动者内部,存在经济民主和共同利益,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

做到发展为了人民: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发展依靠人民:全民所有制经济利益主体作为由全体劳动人民构成的总体劳动者,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具体体现和最终目的。

l 六、论述题

l 如何理解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相互依赖关系?谈谈你对近年来关于“国进民退”的有关争论的看法。

l (1)

l (2)“国进民退”特指经济发展的“逆市场化”状态或趋势,一般有两种表现:国有经济在某一或某些产业领域市场份额的扩大,相应民营企业在该领域市场份额的缩小,以及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

l 1政府作用明显,常常是地方政府出面作为中介方、发挥实质主导作用,最显明的案例:如山东钢铁集团获得67%日照钢铁公司的股权(直接参与)

2发生行业广泛主要发生在房地产、钢铁、能源、航空、煤炭、金融等国民经济支柱行业,并且都是经历初步改革的垄断行业,国企本就为主,但同时也有食品、手机零售等长期民营经济占主体的行业。

3直接原因:宏观政策引发,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和四万亿投资政策

4深层原因:垄断改革滞后,因为房地产、钢铁、能源、航空、煤炭、金融等垄断行业改革迟迟推进不到位,才导致这轮逆向的“国进民退”浪潮主要发生在这些行业。

自己再扯一点。。。。。。

l

l P87-89页

l 六、论述题

l 为什么说现代企业制度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创造了条件?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看法。P110页

1) 现代企业制度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一种扬弃

2) 现代企业制度可以成为公有制实现过程中的微观经济组织形式

首先,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关系组织形式是有助于公有制适应市场经济的。

其次,股份制可以使公有制企业通过市场融资的方式,集中社会资本,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在公有资本控股的条件下,公有制企业不会变成私有制经济。

3) 公有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事关社会主义经济巩固和发展的大局。

看法:国企产权改革的内容不是将国有资产出售,而是进行转型。

国有企业之所以要进行产权改革,主要是由于国有企业的效率低下问题

目前比较普遍地存在的“国资贱卖”等形式的国资流失,以及上市国企产权改革中侵吞中小股东权益的情况,应当得到遏止

无论是否国退民进,无论是否进行狭义的产权改革,国有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信托机制和市场化的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对大股东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和约束都是必要的

突破阻力,加速政府职能转换;

l 六、论述题

l 1、结合所学理论和实际案例,谈谈如何维护劳动者经济权益。P135-136页

l 1、就业环节

l 维护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法律法规。。劳动合同法。。。。)

l 创造劳动就业的条件。

l 适应人员的自由流动。(户籍。。。。)

l 2、生产环节

l 形成人道主义的生产制度。(富士康。。。。。)

l 建立协作生产劳动的纪律。

l 在社会成员中均衡的分配劳动时间。

l 3、分配环节

l 公平的分配生产成果。

l 保护劳动者对自己劳动成果的支配权和消费权。

l 也要坚持奖励与贡献对等的合理激励机制。(袁隆平。。农民工。。上海户口)

l 4、消费环节

l 保护劳动者对自己劳动成果的支配权和消费权。

l 5、再就业环节

l 6、退休养老环节

l 使劳动者终生受到生活保障。

l 2、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包括哪些项目?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难点是什么?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P141-143页

项目:⑴社会救济

⑵社会优抚

⑶社会福利

⑷社会保险

⑸个人互助保险

难点: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难点,是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和筹集方式。

完善:确保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适时开征社会保障税。大力发展经济,努力增加人民收入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替代传统的土地保障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拓宽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渠道,努力提高人口文化素质

l 3、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结合实际谈谈应该从哪些方面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l (1)现状:我国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面向城镇人口,农村社会保障建设严重滞后。

?是一种以家庭保障为主要的保障方式,土地为社会保障的主要载体和保障基金的主要来源的保障机制,农村社会保障又回归到非制度化的状态。

(2)问题:联产承包改革激发了农民压抑许久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获得了的长足发展。同时,随着人民公社的瓦解和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弱化,建立在其基础上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也趋于瓦解。

?(3)对策:⑴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

?⑵建立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⑶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4)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5) 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替代传统的土地保障。(6)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渠道,努力提高农村人口文化素质和农村人力资源水平,以充分适应就业的需要。(7) 改革农村土地转让制度

l 六、论述题

l 1、结合实际谈谈我国的地方保护主义主要表现是什么,怎样克服地方保护主义?P171-172页

表现:地方保护主义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行政性干预。

(1)封锁市场,阻止其他地区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和要素进入本地市场,为产品和生产要素的流动设置人为障碍;乌鲁木齐市新市区二工街道办事处发文规定:新啤集团为其辖区内铁路局夜市啤酒的惟一经销商,所有摊主只许销售新疆啤酒这一种产品。

(2)过度投资建设技术水平低、见效快的项目,造成地区产业结构雷同,导致过度竞争;

(3)保护对本地区的劣势企业。

克服:(1)消除计划产品经济体制时期形成体制性的障碍。

?(2)科学地制定地方政府干部的政绩考核指标,从源头上根治地方官员由本位利益驱动的短期行为。

?(3)积极引导各地区发展自身优势、获取比较利益。

l 2、结合“海南毒豆角”事件、房地产价格暴涨等问题,谈谈为什么要加强市场管理,如何对市场进行管理。P175-178页

l 原因:1。维护市场正常秩序

l 2。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

l 3 合理改善市场布局

l 一、用法律手段管理市场

法律手段是市场管理的核心手段。

1.建立和完善规范市场主体及其行为的法律体系。一是制定和完善规范市场主体的法律。二是用法律制度规范市场行为。

2.严格执法。一是要理顺行政执法体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二是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3用经济手段管理市场1.对价格的控制性管理。2.运用经济杠杆调节市场供求关系。

4用必要的行政手段管理市场

海南毒豆角:武汉检测出当地市场上所售海南豇豆含禁用农药,截至目前,3596.9公斤有毒海南豇豆春节前被销毁。

房地产价格暴涨

绿豆大蒜事件

l 六、论述题

l 结合实际谈谈我国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IPAD 富士康代工工厂童工)

原因:1、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实践表明只提出和研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不够的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缓慢。

?片面的经济发展方式产生了不能不高度重视的社会经济问题。

?(2)经济发展指导思想转变: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如何促进:1、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2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3、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六、论述题

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_简答题

重点问题: 1.2/1、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主要内容20 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中,产权作为财产权利有如下规定: 第一,所有权表现在一定经济关系中的个体或团体对生产条件的排他的占有或归属关系。人对物的这种意志关系,最初可能是作为一种习惯和传统被人们自觉遵守和维护,之后,在财产冲突的作用下,才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从而作为一种权利保护起来。 第二,财产权利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马克思不否认所有权中体现的人和物的关系,而是要从人和物的关系中揭示出人与人的关系,财产权利,只能在一定的经济关系中才存在。 第三,产权对财产主体有实现利益的要求,财产主体必须作为财产的承担者,通过一定的经济交往过程,使财产权利得以实现。 2、2/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及其理论意义是什么?33-34 劳动的二重性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二重性。 (1)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具体形态考察的劳动,它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从劳动的抽象形态考察的劳动,抽象掉生产商品劳动的具体形式,则所有劳动都是人们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它撇开劳动的特定性质,是同质的、无差别的、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不可分割的; (3)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是一个永恒的范畴;抽象劳动则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生产所特有的范畴,商品生产的历史性决定了抽象劳动的历史性; (4)只有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中,具体劳动才需要还原为抽象劳动,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才形成价值;在不存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人民的劳动产品不用来交换,他们的劳动就只表现为具体劳动。 理论意义: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1)它阐明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基础; (2)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3)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理论的创立也都同劳动二重性学说有关。 3.3/2、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34-5 1)先论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含义及其矛盾: (1)私人劳动是指生产资料归不同利益主体所有,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商品生产者按照私人的打算和私人利益进行的劳动,它是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决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30分)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B ) 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C.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根本无法判断它是封建社会的农民生产的,还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农业工人生产的”。这说明( D ) A. 使用价值是一个历史范畴 B. 同一种物品的使用价值会随着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C. 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D.一种物品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 3.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执行货币流通手段职能的是(A )商品交换 A.用现金购买商品 B.交纳税款 C.付房租 D.发工资 4.通货紧缩的迹象是(B) A.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增加,物价普遍上涨 B. 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下降,物价普遍下降 C. 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增加,物价普遍下降 D. 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下降,物价普遍上涨 5.当农业受灾,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时,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A ) A.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B.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C.创造的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D.创造的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6.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数量与(A ) A.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成反比 B.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成正比 C.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无关 D. 商品价格总额相等 7. 在价值形成过程中,抽象劳动(C) A.转移了生产资料价值 B.转移了劳动力价值 C.创造了新的价值 D.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 8.剩余价值(C) A.在生产领域中产生,可以离开流通领域 B.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C.在生产领域中产生,通过流通领域来实现 D.既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也在生产领域中产生 9.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B ) 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D.货币是一般财富的代表 10.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B) 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B.劳动和劳动力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11.资本有机构成是指(C) A.反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的资本技术构成 B.反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的资本价值构成 C.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D.以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 12.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C ) A.它们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B.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大全

政治经济学思考题 (资本主义部分) 一、导论 1、重要概念: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经济规律。 2、怎样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4、如何认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应用? 5、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政治经济学? 二、商品和货币 1、重要概念:商品、价值、抽象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货币、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价格、市场机制。 2、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什么要从分析商品开始? 3、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怎样? 4、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和商品使用价值量的关系怎样? 5、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6、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7、什么是货币流通量规律? 8、什么是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有哪些作用? 9、如何理解商品的拜物教性质? 三、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1、重要概念:资本总公式、剩余价值、资本、价值增殖过程、劳动力的使用价值。 2、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3、怎样理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4、什么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5、资本的本质是什么? 6、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什么?它怎样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四、资本积累过程 1、重要概念: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资本集中、资本积聚、资本有机 构成、相对过剩人口、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资本原始积累。 2、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过程不仅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而且是生产关系的再生 产? 3、资本积累的实质是什么? 4、决定资本积累量的因素有哪些? 5、为什么说相对过剩人口既是资本积累的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 条件? 6、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五、资本的流通过程 1、重要概念: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预付资本总周转、年剩 余价值率。 2、产业资本循环经历哪些阶段和采取哪些形式? 3、什么是资本周转和周转时间? 4、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什么影响? 5、社会总资本运动有什么特点? 6、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什么? 7、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是什么? 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包括哪几个阶段? 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什么?

政治经济学试题(附答案).doc

一、单项选择题 1.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期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则其创造的价值总量 A、越多 B、越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2.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 A、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 B、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 C、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 D、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3.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A.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B.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有价值 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没有价值的东西就没有使用价值 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 A.体力劳动为尺度 B. 脑力劳动为尺度 C.简单劳动为尺度 D. 复杂劳动为尺度 5.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A.成正比 B.联系不大 C.成反比 D.无直接联系 6.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A、都是依靠延长工作日获得的 B、都是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 C、都是依靠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 D、都是依靠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7、.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 A、获取绝对剩余价值 B、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C、获取劳动力价值 D、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8、.下列费用中不属于生产性流通费用的是 A、保管费 B、运输费 C、包装费 D、广告费 9.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是() A.一般产品生产过程 B.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C.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过程 D.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过程 10.超额剩余价值是() A.商品的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C.商品的价值高于商品价格的差额 D.商品的价格低于商品价值的差额 11.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 A.社会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B.部门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C.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D.行业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12.货币资本循环用公式表示是() A.P… W′— G′— W … P B.W′— G′— W … P… W′ C.G — W — G … P … W D.G — W … P … W′— G′ 13.在平均利润率一定的情况下,决定一个国家利息率的最主要因素是 A、历史和道德 B、生活习惯和法律观念 C、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 D、商品的供求关系 14.两块面积和肥沃程度相同的土地,一块离市场较近,一块离市场较远,租用前者必须多交一定地租,它属于 A、级差地租I B、级差地租II C、绝对地租 D、垄断地租 15.20世纪中叶兴起的混合联合公司是 A、一个部门中从事生产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B、从事同类产品生产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C、从事同类产品和相关产品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D、从事跨部门跨行业生产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16.股票价格是() A.股票的票面金额 B.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 C.公平收入的转化形式 D.股票收入的资本化 17.垄断资本主义最本质的经济特征是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与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及参考答案(部分) 一、简答题 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特点及人们与经济规律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任意创造规律,也不能任意消灭或改造规律。 经济规律的特点是:①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②经济规律发生作用不能离开人的社会经济活动;③各种经济学都带有阶级性,因而会影响经济学对经济规律认识的程度。 人们可以发现掌握、利用规律为社会谋福利。但如果人们不按经济规律办事,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而失败。如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由于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后来经济上的蹦溃。 2、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即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作用是什么? 答: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其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价值量为基础。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的作用有:①价值规律作用于各生产部门内部的关系,刺激生产者通过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在展开激烈的竞争、促进商品生产者发生分化,形成优胜劣汰的局面。③价值规律作用于部门之间的关系,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 3、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分配的因素,该规律 如何实现? 答: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是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比例。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之间分配的因素:一是社会的需求结构;二是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 这一规律有两种实现形式:一是完全依靠价值规律的作用来实现;二是政府的干预,即有意识的分配。在当代,无论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都是实行的主要依靠价值的基础作用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劳动分配形式。 4、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答:剩余价值规律,就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剩余价值的客观必然性。剩余价值规律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手段,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发展和灭亡,因此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5、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及其特征,经济全球化的两重作用是什么? 答: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强。趋势的形成:生产社会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国际间分工和合作关系越紧密,要求整个世界经济连成一个整体;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资本的不断扩张和国际竞争加剧、跨国公司等新型经济主体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一般物品的使用价值的区别在于( A ) a、前者是劳动生产出来的,后者是天然具有的 b、前者是他人生产的,后者是为自己生产的 c、前者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容,后者不是社会财富 d、商品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说明( B ) a、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b、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c、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a、劳动产品成为商品 b、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资本家手中集中了很多商品 4、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它是在(A ) 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b、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c、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d、商品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5、复杂劳动可以折合为倍加的简单劳动,这种折合比例(C) a、参加交换的商品生产者自觉协商出来的 b、由经纪人规定并取得买卖双方同意的 c、在无数次交易中自发形成的 d、由社会职能部门自觉计算出来的 6、商品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C ) 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 b、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d、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7、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A ) a、价值手段与流通手段 b、支付手段与世界货币 c、储藏手段与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与储藏手段 8、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b、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9、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商品所创造的新价值是() a、剩余价值 b、商品价值 c、劳动力自身价值 d、剩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之和 10、从整个社会来讲,在不延长工作日且实际工资还有所提高的情况下() a、工人所受剥削就会有所减轻 b、剩余价值率仍会提高 c、资本家攫取的剩余价值量不会增加 d、剩余价值量仍可增加 1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实质,是因为() a、剩余价值被视为不变资本的产物 b、剩余价值被视为所费资本的产物 c、剩余价值被视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剩余价值被视为超过成本价格的部分 12、商业利润来源于() a、商业销售人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b、商品购销价格的差额 c、资本在流通领域的增值 d、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13、同一生产部门部的竞争形成商品的() a、社会价值 b、平均利润 c、生产价格 d、成本价格 14、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价格上下波动围绕的中心是() a、成本价格 b、生产价格 c、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价格 d、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成本 15、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c、对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的收益不同 d、土地的优劣等级差别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简答题汇总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简答汇总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在一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之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 (2 )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形成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也就是社会生产关系体系。 (3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在于揭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客观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实现了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答:(1 )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它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对于某种特定性质的生产关系;各个阶级都从本阶级利益出发,采取拥护或者反对的态度,因而政治经济学必然具有阶级性。各个不同阶级,都有为本阶级利益服务的、性质不同的政治经济学。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一门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和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科学,又是一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代表的无产阶圾利益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同社会发展方向是完全一致的。 3.如何正确看待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答:(1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本质。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整个体系和总体内容来看,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是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经济理论。 (2 )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应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无论是重商主义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还是当代西方经济学,都应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批判其中的糟粕,吸取并改造其中有价值的成分,为我所用。特别是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其理论体系和根本内容是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但是,它在发展和管理社会化大生产,在发展市场经济和实行政府调控,在经济增长与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在实行与发展股份制经济,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方面的思想和理论,对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都具有借鉴意义。 4.什么是劳动、劳动对象及劳动资料? 答:劳动是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的有目的的活动。 劳动对象是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 劳动资料,又称劳动手段,是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 5.什么是生产资料?什么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 答: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它是任何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人们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手段)在一定形式下结合起来,创造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产品的过程。 6.生产力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 答:(1 )生产力的含义。生产力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它表示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2 )构成生产力的因素。生产力由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构成,还包括管理等其他因素。人的因素是指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的劳动者,它是生产中能动的主体要素,在生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

1、社会再生产的含义及其内容、简单再生和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方式? 答:社会再生产的含义及其内容: (1)社会生产、总是连续不断、周而复始地进行的。再生产就是、生产的不断重复和更新,再生产过程就是不断重复、不断更新的生产过程。 (2)任何社会再生产都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另一方面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因此,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答:简述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关系: 社会再生产按照他的规模来划分。可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1)简单再生产是指规模不变的再生产,扩大再生产是指超过原有生产规模的再生产。 (2)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和出发点,如果简单再生产都不能维持,就根本谈不到进行扩大再生产。(3)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简单再生产总是包含在扩大再生产之中。 答: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方式: (1)扩大再生产从其实现的方式来看,分为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 (2)外延扩大在生产是指在生产技术和劳动效率不提高的情况下,单纯依靠扩大再生产场所,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数量,来扩大生产规模。 内涵扩大再生产是指依靠生产资料效率的提高来扩大再生产规模。 2、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2)经济增长是着重反映国民经济数量变化的概念,而经济发展是既反映国民经济的数量变化,又反映国民经济质量变化的概念。 (3)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经济增长,不可能实现经济的发展。 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1)劳动力的数量和劳动者的素质。 (2)科学技术及其应用。 (3)生产管理和劳动组织。 (4)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 (5)自然条件。 (6)产业结构和比例关系。 (7)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 (1)粗放型经济增长是单纯依靠生产要素的投入和扩张来实现的经济增长,它是在生产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不变的情况下实现的经济增长。 (2)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依靠生产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来实现的经济增长。 3、商品价值量是怎么决定的? 答: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两方面的条件决定:一方面,由生产的客观标准条件,即“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决定。另一方面,是由生产的主观标准条件,即“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决定。经验较多、技术熟练的劳动,是熟练劳动;否则是非熟练劳动。劳动强度是由单位时间内的劳动消耗决定的。

(完整word版)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生产力: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 三个实体性要素。 2.生产资料: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劳 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构成生产资料。 3.生产方式 :是指人类社会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取方式。它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 立统一所构成。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4.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它包括三方面:生产 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中的其它方面。 生产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物质资料生产的总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 5.经济规律 : 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 简答题: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它们 既矛盾又统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它想适应。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则促进生产力发展,反之则阻碍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要求建 立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为它服务。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要求改变上层建筑建立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新的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也有反作用,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保护和发展的作用,反之起阻碍作用。 3.经济规律的分布:一切社会经济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若干社会经济形态共有的经济规 律;某一特定社会经济形态所占支配地位的特有经济规律。 第二章 名词解释: 1.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最大量、最简单的经济细胞。 2.价值 : 是指凝结在劳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 品的本质特征,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决定着商品交换的比例。 3.商品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商品使用价 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4.交换价值:是指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5.商品经济: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6.具体劳动:是指具有特定的目的、操作方法、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和劳动结果的各种具体形式的千差万别的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7.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各种具体形式的一般的无差别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8.简单劳动:是指简单劳动力的支出,即任何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头脑和肌体平均具有的劳动力的耗费。 9.复杂劳动:是指经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具有一定的技能和知识的复杂劳动力的支出。

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简答题.doc

重点问题: 1. 2/1、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主要内容20 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中,产权作为财产权利有如下规定: 第一,所有权表现在一定经济关系中的个体或团体对生产条件的排他的占有或归属关系。人对物的这种意志关系,最初可能是作为一种习惯和传统被人们自觉遵守和维护,之后,在财产冲突的作用下,才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从而作为一种权利保护起来。 第二,财产权利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马克思不否认所有权中体现的人和物的关系,而是要从人和物的关系中揭示出人与人的关系,财产权利,只能在一定的经济关系中才存在。 第三,产权对财产主体有实现利益的要求,财产主体必须作为财产的承担者,通 过一定的经济交往过程,使财产权利得以实现。 2、2/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及其理论意义是什么?33-34 劳动的二重性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二重性。 (1)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具体形态考察的劳动,它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从劳动的抽象形态考察的劳动,抽象掉生产商品劳动的具体形式,则所有劳动都是人们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它撇开劳动的特定性质,是同质的、无差别的、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不可分割的; (3)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是一个永恒的范畴;抽象劳动则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生产所特有的范畴,商品生产的历史性决定了抽象劳动的历史性; (4)只有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中,具体劳动才需要还原为抽象劳动,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才形成价值;在不存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人民的劳动产品不用來交换,他们的劳动就只表现为具体劳动。 理论意义: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1)它阐明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基础; (2)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3)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理论的创立也都同劳动二重性学说有关。 3. 3/2、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34-5 1)先论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含义及其矛盾: (1)私人劳动是指生产资料归不同利益主体所有,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商品生 产者按照私人的打算和私人利益进行的劳动,它是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的; (2)社会劳动是指社会分工决定了劳动具有社会性质,是社会总劳动的有机构成部

政治经济学模拟试题(一)

政治经济学模拟试题(一) 一、配伍题:将名词解释的标号填在名词前的括号里。(每小题 1 分,共 8 分) ()1.流动资本 ()2.固定资本 ()3.贸易顺差 ()4.贸易逆差 ()5.有限责任公司 ()6.股份有限公司 ()7.国民收入 ()8.个人收入 A.是一国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年内所创造的新价值。 B.又叫入超,它是指输入商品大于输出商品。 C.是资本分为等额股份,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股东以其所持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法人企业。 D.是指由厂房、机器、设备、工具等劳动资料构成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E.是指个人和家庭在一定时期所获得的以货币表示的收入。 F.是指投在原料、辅助材料和购买劳动力上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G.是指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法人企业。 H.又叫出超,它是指输出商品大于输入商品。 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将其标号填入括号中。(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商品价值量之间的关系是() A.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单位商品价值量提高 B.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 C.劳动生产率下降时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 D.劳动生产率下降时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 2.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A.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B.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 C.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3.在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二阶段() A.货币资本变成商品资本 B.货币资本变成生产资本 C.生产资本变成商品资本 D.商品资本变成货币资本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模式主要是() A.自由竞争模式 B.完全垄断模式 C.垄断竞争模式D.国家干预下的垄断竞争模式 5.下列措施中属于财政收入政策的是() A.增减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 B.增减政府直接投资 C.对垄断企业投资实行的税收优惠措施 D.增减社会福利开支 6.资本国际化的基础是()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 1、简述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2、简述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3、简述生产与交换、分配、消费四环节之间的关系。 4、简述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 5、简述社会分工和个别分工的相互关系。 6、简述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原因。 7、如何理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8、怎样理解科学技术和管理在商品价值创造中的作用? 9、如何理解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作用形式? 10、简述货币流通规律。 11、简述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12、简述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与联系。 13、简述资本经营及其主要方式。 14、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是什么?

15、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是什么? 16、怎样认识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17、如何理解社会资本运动和单个资本运动的联系和区别? 18、简述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的关系。 19、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20、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21、的本质是什么?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有什么意义? 22、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规律? 23、为什么说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24、简述影响利润的因素。 25、简述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 26、资本主义垄断是如何形成的? 27、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28、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 29、简述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30、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31、为什么说固定资本更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的物质基础?

政治经济学 简答论述题 汇总二

政治经济学”(一考通)简答论述汇总 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具有阶级性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涉及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而经济利益关系在存在阶级关系的社会中,会表现为阶级利益关系。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从其整个思想体系来说,是为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政治经济学都是有阶级性的。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上说,是研究特定社会制度中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经济规律。 (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它属于经济利益关系。 (3)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诸方面的关系,既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也包括分配关 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 (4)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时,不是研究它的表面现象,而是揭示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即研究各种客观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3、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我们认识客观世界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也是我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理论武器。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武器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的科学依据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提高马克思主义自觉性和改造世界观的指导思想 4、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经济学说,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提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具有高度科学性和真理性。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所以能够实现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因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其阶级地位和阶级利益同社会历史发展方向相一致,它越是正确地提示经济规律,其理论就越具有科学性,便越符合工人阶级的阶级利益。 5、马克思为什么侧重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马克思之所以侧重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因为: (1)马克思要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发展历史趋势,为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运动和最终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提供理论武器; (2)马克思并不是孤立地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时他还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但这是服从于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 (3)马克思也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这也服从于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 第二章 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 1、劳动过程有哪些简单要素?(如何理解生产要素和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 (1)人们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三个简单生产要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所以是劳动过程最一般、最基本、最有普遍适用性的要素,任何劳动产品都是这三个生产要素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结果。任何社会的劳动过程都必须具有这三个基本生产要素,否则根本不可能进行物质生产活动。 (2)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在劳动过程简单要素的基础上,会逐步加入某些新的生产要素,如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经济信息等,它们是现代化大生产劳动过程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 2、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人们需要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维持自己生存,就需要食物,衣服,住房等最基本的物质资料,这些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的生产才能获得; (2)只有人们的物质生活随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而丰富起来后,政治,文化,科学和教育等才能发展起来; 由此可见,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对其他一切活动起着决定性作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整理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 一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时代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是建立在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的,尤其是19世纪人类所创造的优秀思想成果,主要如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经济学说所取得的成就,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 总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二、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生产关系的内涵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经济关系,它是人们最基本、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决定了其它社会关系。生产关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直接的生产过程中、即物质资料生产四个环节中的“生产”环节中所建立起来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它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的全过程中、即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全部四个环节中所发生和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广义的生产关系。 三、分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 第一,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首要的变革作用。第二,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第三,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科学化现代化。 四、如何理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1.统一 (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2).作为商品,价值不能离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3).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作为商品有价值就一定有使用价值. 2.对立: 任何人不能同时占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五、正确的把握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是指观念上的货币,而流通手段是真正的实际上的货币。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都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六、概述货币流通规律,并能运用其分析当今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

《政治经济学》题库答案

《政治经济学》题库答案 第一套 一、名词解释 1.市场经济——是以市场配置资源或调节经济运行的经济,它与一个社会的经济制度的性质无关。 2.价值形成过程——根据劳动二重性学说分析商品价值的形成过程,一方面,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价值,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把它们转移到产品中去,并成为产品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工人劳动本身创造的新价值,是通过工人的抽象劳动加到劳动对象上,并成为产品价值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具体劳动不仅可以创造使用价值,还可以转移旧价值,这既是对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应用,又是对它的进一步扩展。在这个价值形成过程中,如果工人在一天里新创造的价值正好等于劳动力的价值,那么,它就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过程的结果是: 预付的资本价值没有增殖,没有生产出剩余价值来,货币也没有转化为资本。所以,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不符合资本家生产的目的,资本家必须要把它变为价值增殖过程。 3.资本技术构成——从物质方面看,资本是由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的,两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比例,这个比例是由生产的技术水平决定的。这种由所使用的生产资料量和为使用这些生产资料而必需的劳动量之间的比率决定的资本构成状况,称为资本的技术构成。 4.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是指由资本积累引起的资产阶级的财富积累和无产阶级的贫困积累的内在必然联系。它是对资本积累理论的科学总结,也是对资本积累过程对无产阶级命运影响的科学概括,它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积累过程的阶级对抗性。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说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1)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方面所结成的经济关系。 (2)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处于重要地位。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社会生产的前提,决定着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决定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的分配、交换、消费的形式和方式,从而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2.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哪些特点?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基金,而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的再生产。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但考察资本主义再生产,必须从简单再生产开始。从对简单再生产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到: ①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即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是工人自己创造的。在孤立的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买卖是生产的前提条件,因而工人得到的工资表现为资本家从私人基金中预付的价值。而在连续不断的再生产过程中,工人在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同时还再生产出自身的劳动力价值。资本家不过是用工人上一个生产过程已经再生产出来的劳动力价值来进一步雇佣工人。 ②资本家手中的全部资本,也是由工人的劳动创造的。不仅资本家手中的原始资本是依靠剥削、掠夺劳动者获得的,而且即使撇开一切积累因素的简单再生产,经过若干年或若干个再生产周期,资本家原预付资本就会被资本家用于生活消费而消失,他现在手中的任何资本都是资本化的剩余价值,都是由剩余价值转化而来的。 ③工人的个人消费是从属于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的需要的,是资本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要素。工人的个人消费并不是生产过程以外的事情,它不过重新再生产出可供资本家剥削的劳动力。 综上所述,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考察,“它不仅生产商品,不仅生产剩余价值,而且还生产和再生产资本关系本身: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其答案内容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 A. 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D. 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 2.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A. 劳动资料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生产的产品 3. 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 A. 使用价值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抽象劳动 4.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A. 简单劳动 B. 商品的使用价值 C. 价格标准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 1只绵羊=2把石斧表示的是() A. 一般的价值形式 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 货币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 A.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B.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C.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D.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7.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A. 劳动力成为商品 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8. 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取得剩余价值属于() A. 绝对剩余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 C. 超额剩余价值 D. 超额利润 9. 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 A.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 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C.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 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10. 计件工资是() A. 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B. 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 C. 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 D. 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 11. 资本积聚() A. 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 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 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 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12.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 A. G—W…P…W’—G’ B. W…P…W’—G’· G—W

2018自考《政治经济学》重点简答题汇总【1-4】

2018自考《政治经济学》重点简答题汇总【1-4】【第一篇】 1、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具有阶级性 政治经济学,无论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包括当代西方经济学还是马 克思主义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这是因为,政治经济学的研 究内容,涉及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而经济利益关系在存有阶级关系 的社会中,会表现为阶级利益关系。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从其整个 思想体系来说,是为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政治经济学都是有 阶级性的。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一方面,资本主义 经济发展已经成熟,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了政治舞台, 并展开了强大的工人运动。 另一方面,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中的科学因素,揭示了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在继承古典经济学劳动 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 剩余价值学说。 (3)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并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提出了一些预见性设想。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持续发展和创新的经济学科,它在社 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中获得重大发展发。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上说,是研究特定社 会制度中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 经济规律。 (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 关系,它属于经济利益关系。 (3)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 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诸方面的关系,既包 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也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 (4)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时,不是研究它的表面现象,而是揭 示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即研究各种客观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同社会主义部分的研究对 象有什么异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与资本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 既相统一,又有差异。 (1)二者有统一面。二者都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经济运动规 (2)二者有差异面。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重在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的研究,揭示其内在矛盾、阶级对抗性和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 展与灭亡的客观规律,揭示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 然性。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则重在研究怎样巩固、发展和完善社 会主义生产关系,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经济利益。 5、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我们理解客观世界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提 供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也是我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理论武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