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用鸡蛋做的趣味实验

用鸡蛋做的趣味实验

用鸡蛋做的趣味实验
用鸡蛋做的趣味实验

用鸡蛋做的趣味实验

趣味实验一:鸡蛋入瓶

将鸡蛋浸在10%的醋酸中,待鸡蛋壳变软后,将蛋取出,找一个瓶口略比鸡蛋小的广口瓶,往广口瓶中投入一燃着的酒精棉球,火焰熄灭后,迅速将鸡蛋的小头对准瓶口,鸡蛋很快被吸入瓶中。这是因为瓶中压强低于外界大气压的缘故。过一段时间蛋壳会稍变硬,似鸡蛋原样。这是为什么呢?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

趣味实验二:蛋壳刻画

取一只红壳鸡蛋(红壳鸡蛋的蛋壳稍硬),洗净,用布轻轻擦干。取10 g~20 g的蜡,加热使之熔化,用毛笔蘸取蜡液,在蛋壳上绘图或写字,待白蜡冷凝后,把鸡蛋慢慢浸入10%的醋酸中,用筷子拨动鸡蛋,使它均匀地跟溶液接触约20~30分钟。当蛋壳表面产生较多的气泡,蛋壳上有明显的腐蚀现象即可。取出鸡蛋,用清水漂洗,晾干。用铁钉在鸡蛋的两端各打一孔,用嘴吹出蛋清和蛋黄。待蛋清和蛋白全部滴出后,用小刀轻轻刮去涂在壳上的白蜡,最后将蛋壳放在热水中浸一下,就能看到明显的图案花纹或字迹,被腐蚀的蛋壳表面很容易上色。

趣味实验三:蛋白留痕

取一只鸡蛋,洗去表面的油污,擦干。用毛笔蘸取醋酸,在蛋壳上写字。等醋酸蒸发后,把鸡蛋放在稀硫酸铜溶液里煮熟,待蛋冷却后剥去蛋壳,鸡蛋白上留下了蓝色或紫色的清晰字迹,而外壳却不留任何痕迹。

这是因为醋酸溶解蛋壳后能少量溶入蛋白。鸡蛋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球蛋白,它在弱酸性条件中发生水解,生成多肽等物质,这些物质中的肽键遇Cu2+发生络合反应,呈现蓝色或者紫色。

观察鸡卵的结构-实验课

实验课:观察鸡卵的结构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实验课题目是《观察鸡蛋的结构》。 一、教材分析 《观察鸡蛋的结构》是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的实验部分,本节课是在介绍完植物,昆虫、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了解高等动物―鸟类在生殖发育方面的特点,而观察鸡蛋的结构是学习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基础,同时为理解人类的生殖和发育奠定了基础。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学情分析 “观察鸡卵的结构”的实验,对这个看似简单的实验,学生不屑一顾。如何设计好实验来吸引学生?让学生乐于动手,主动探究,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呢?因此,利用学生原有实验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引用和拓展,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等活动,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和直观性,使教学过程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创造实验条件,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 三、教法学法 1、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分组教学,增强学生竞争合作意识。同时,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和热爱生命的意识。在教学中,将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法: 教学对象是初中八年级学生,对鸡蛋较熟悉,为使所学知识能较好的纳入学生已

有的知识体系指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启发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对知识的理解力。 四、实验过程 (一)、实验目标: 1、认识鸟卵的结构,明确每个结构的功能。 2、通过观察和讨论,能够说出鸟卵适于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3、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4、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关心爱护鸟类的情感。 (二)、实验重点 观察鸡卵的结构,认识鸡卵各部分结构和功能。 (三)、实验难点 1、学生动手观察鸡卵的能力; 2、学会寻找鸡卵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 (四)、实验材料:新鲜鸡蛋、培养皿、镊子、烧杯、牙签 (五)、具体操作: 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展开,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观察分析与合作能力。4 人一组,每组实验桌上都摆放相同的实验材料。 一、方法步骤 比一比:谁发现的结构最多?谁能描述所观察到的结构特点(提示:颜色,状态,形状。) 1、观察鸡蛋的形状,思考:这种形状(一头钝,一头尖)有什么意义? 从顿端开口对比从尖端开口,发现顿端的卵壳膜较厚,容易分开,而尖端的不易分开,粘连较紧。 发现了两层膜,外壳膜是不透明的,白色的,内壳膜是半透明的,无色的。两层膜之间有空隙----气室。

观察鸡蛋的结构教案演示教学

观察鸡卵的结构 官庄镇管公学校李玉娟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观察鸡卵的结构,认识鸡卵各部分结构和功能。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观察鸡卵的结构,认识各部分的具体结构,理解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2)在实验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通过实验,使学生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使学生形成爱鸟护鸟的意识,热爱大自然、珍爱动物的情感。 二、实验方法 观察、探究、对比法等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实验材料准备:(生、熟)鸡蛋、镊子、培养皿、解剖针 2、图片欣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师:大自然中我们见过很多形态各异的鸟类,你知道他们都是由什么发育来的吗? 生:都是由鸟卵发育来的。 师:你见过哪些鸟卵? 生:鸡蛋、鹌鹑蛋、鸭蛋……

师:那你想知道鸟卵发育成小鸟的奥秘吗? 生:想。 师:不同的鸟的形态、大小可能不同(投影出示不同的鸟卵),但它们的结构大体是一样的,今天咱们就已大家常见的鸡卵为例来探究一下鸟卵发育成小鸟的奥秘。(板书:观察鸡蛋的结构) 3、实验教学流程 师:xxx同学,你来读一下本实验的目的要求。 生:…… 师:本实验我为大家准备了培养皿、一把镊子、一个解剖针。首先大家来检查一下实验器材是否齐全,检查完了之后将大家带来的鸡蛋放到培养皿中。 师:现在,大家一块来观察你面前的鸡蛋,想一想鸡蛋的形状有什么好处。 生:鸡蛋是椭圆形,椭圆形使得鸡蛋不易滚远,有利用鸡卵的孵化。 ①观察鸡蛋的内部结构 师:形状是与功能相适应的,下面咱们一块来探一探鸡蛋的结构是怎样与功能相适应的。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你的熟鸡蛋,用手使劲握熟鸡蛋,能捏碎吗? 生:(实验后回答)不能。 生:(老师演示将熟鸡蛋打碎后,让学生再实验后回答)打碎后就很容易了,卵壳对鸡蛋有保护作用。 师:很好,实际上卵壳是一种石灰质,非常结实,对鸡蛋的内部有保护作用。 师:(演示用镊子敲开熟鸡蛋的钝端)你们能观察到什么结构? 生:可以看到卵壳膜和气室。 师:气室有什么作用?请你推测一下! 生:贮存空气,为鸡卵提供氧气。 师:你的猜测是否正确呢?你能通过小实验证明你的猜测吗? (提示:气体有热胀冷缩的特性) 生:可以放到锅里煮,鸡蛋会炸开。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期实验教案观察鸡卵的结构

观察鸡卵的结构 目的要求: 知识与能力:认识鸟卵的结构,明确每个结构的功能。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讨论,能够说出鸟卵适于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2、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关心爱护鸟类的情感。使人们更加热爱周围的环境。 教学过程: 仪器材料 新鲜鸡蛋、培养皿、镊子、牙签等 实验方法操作步骤 1、看形状观察鸡蛋的形状,思考:这种形状(一头钝,一头尖)有什么意义? 2、探卵壳单手握鸡蛋,看看会不会轻易捏碎,思考是什么结构在起作用? 3、观察鸡蛋的内部结构 ①用镊子后端将卵壳钝端轻轻敲出裂痕,用镊子剥开卵壳。观察白色的卵壳膜(几层)? ②用镊子小心除去外层卵壳膜,可见一小室,这就是气室。 ③用镊子进一步扩大乱可得破口,将气室下面透明的一层薄膜剪破,将其内容物缓慢的倒入培养皿中,对照课本P51页图仔细观察鸡蛋的

卵白、卵黄、系带等各部分结构。 ④观察卵黄上有没有小白点,思考:小白点是什么结构? ⑤用牙签先轻轻按压卵黄,再把卵黄刺破并拨出来,感受卵黄膜的存在。 结果结论 卵壳:坚硬、有小孔,保护作用,使空气流通。 壳膜:薄、双层,保护作用。 气室:储存空气,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卵黄膜:保护作用。 卵白:保护作用,为胚盘提供营养。 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系带:固定卵黄。胚盘:含有细胞核,受精后可以发育成胚胎。 教学反思: 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帮助学生深入浅出的学会鸟卵结构的知识。本实验看似简单,但构思巧妙,如能将此引入到教材中,对目前生物实验教学内容的完善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观察鸡蛋的结构》说课稿

《观察鸡蛋的结构》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实验课题目是《观察鸡蛋的结构》。 一、教材分析《观察鸡蛋的结构》是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第三节《鸟的生殖和发育》的实验部分,本节课是在介绍完植物,昆虫、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基础上,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高等动物—鸟类在生殖发育方面的特点,而观察鸡蛋的结构是学习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基础,同时为理解人类的生殖和发育奠定了基础。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实验观察鸡蛋的结构,说出鸟卵适于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过程方法 1.通过平时生活经验的积累,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鸡卵的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 1.在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生物学的信心; 2.关注鸟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基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

难点 教学重点 鸡卵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教学难点 探究鸡卵的结构点。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探究鸡蛋的结构有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但抽象思维和理解能力较弱,对本节课“鸡蛋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的知识,学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利用学生原有实验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引用和拓展,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等活动,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和直观性,使教学过程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创造实验条件,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 四、教法学法 1、教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和对新课程改革的理性认识,我将采用启发式实验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分组教学,增强学生竞争合作意识。同时,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和热爱生命的意识。在教学中,将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法:教学对象是初中八年级学生,对鸡蛋较熟悉,为使所学知识能较好的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指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

物体沉浮实验报告

篇一:改变物体的沉浮实验报告单 改变物体的沉浮实验报告单 篇二:鸡蛋沉浮实验报告 鸡蛋沉浮实验报告图一白醋图二白水 盐水 图三 现象:图一和图三与图二对比,可以看出在盐水和白醋中的鸡蛋是上浮的,但在白开水中,鸡蛋是沉在底下 原理:随着盐水,白醋,的密度增大而鸡蛋的密度不变,物体的浮沉与浸入液体密度大小的关系?? 浸入液体密度大于物体的密度——漂浮?? 浸入液体密度等于物体的密度——悬浮?? 浸入液体密度小于物体的密度——下沉篇三: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实验报告单 第一单元沉和浮 实验名称:1、观察物体的沉浮 实验目的: 1、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测,展示他们对沉浮判断的初始概念。 2、观察不同物体的沉浮情况,并与预测进行对照,发现问题。 3、引发思维,初步讨论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沉浮。 实验器材: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空瓶、苹果、橡皮、水槽实验步骤: 1、预测七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并说明理由。 2、依次把七种物体放入水中,观察记录。 3、把实验结果和预测情况进行对比,讨论影响沉浮的因素。 实验结果 现象和结论: 沉的物体有小石块、回形针、橡皮,浮的物体有泡沫块、蜡烛、带盖空瓶、苹果。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同。 实验名称:2、观察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目的: 1、知道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实验器材:橡皮、苹果、回形针、小木块、小刀、胶带、水槽 实验步骤: 1、把橡皮和苹果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态。 2、把橡皮和苹果分别按1/2、1/4、1/8、更小的要求切小,预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3、把回形针和小木块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态。 4、把几个回形针串在一起,把2个小木块粘在一起,预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5、观察记录,讨论实验发现。 现象和结论: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1、建议不要使用教材里安排的萝卜,因为萝卜各部分的密度不均匀,切割之后沉浮状态容易发生变化。 2、概括结论最好分三步,先从“橡皮和苹果的切割实验”得出减少同种物体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再从“回形针串联和小木块粘贴实验”中得出增加同种物体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再进行综合。

浮沉子实验报告

浮沉子实验报告 篇一:浮沉子实验报告 篇一:中学物理实验报告模板可乐瓶里的浮沉子实验报告 制作人:甘胜军(XX130168)、张萍萍(XX130113) 实验器材:可乐瓶1个,小药瓶1个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开始小药瓶悬浮在水中;用手挤压可乐瓶,就可以看到小药瓶下沉了;松开手,小药瓶又浮了起来,恢复到初始状态。你竟能随心所欲控制它的浮沉。而且随着你手的力度变化,你还能控制它悬浮在液体中的某一位置。那忽上忽下神奇的浮沉子,很是有趣。实验原理:(1)在大瓶中装水至将满而未满的程度,将做好的浮沉子开口端向下放入瓶中,调整浮沉子刚能竖直浮出水面,拧紧瓶盖,这样大瓶的上部就被封闭了一段空气。浮沉子不下沉,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是由于受到浮力的作用。浮沉子能静止浮在水面,是由于浮沉子所受的浮力和重力二力平衡的原因。 (2)接下来,当用手挤压瓶子时,大瓶上部被封闭的空气体积减小,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增大(波以耳定律)。这增大的压强传递给水,将水压入小瓶中(如右图示),小瓶中的空气被压缩(帕斯卡原理)。浮沉子里进入一些水

后,使浮沉子的重力增加,当浮沉子的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由于非平衡力会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浮沉子就向下沉。 (3)而一旦松手,不挤压瓶子时,大瓶恢复原来的容积,瓶内压强减小,原来小瓶中被封闭的空气压强较大,体积会膨胀,将水从小瓶中压出去。流出一些水后的浮沉子,重力减少。当浮沉子的重力小于它受到的浮力,就向上浮。 如果手用力恰当,使得浸没在水中的浮沉子所受的浮力与重力平衡,则浮沉子将悬浮在液体中的某一位置。 通过这个精彩的实验,你不仅能看到颇为生动有趣的现象,也一定能启迪你的智慧。现在你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吗?那么请你用身边的材料也快来做个浮沉子吧!和你的同学、朋友们做的浮沉子,比一比,交流探讨探讨,相信你还会有新的收获!篇二:浮沉子的实验与解读 浮沉子的实验与解读 题记:没有实验的物理理论是空洞的,没有理论的实验是盲目的。正是实验家使理论家保持老老实实的态度。——帕格尔斯,物理学家。 “浮沉子”原名“笛卡儿潜水器”,最早是由法国科学家笛卡儿(rene descarte, 1596-1650)在十七世纪为了示范浮力定律而发明的。“浮沉子”也是八年级物理浮力学习后一个课外小实验。“浮沉子”不仅是一个“好玩”的玩具,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上册演示分组时间年月日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树皮拓印 实验目的:用拓印的方法观察树干 实验器材::白纸、笔 实验步骤: 1一只手将白纸按在树干上。 2、另一只手用铅笔在白纸上涂磨。 3、取下涂磨的纸与别的组进行比较观。 观察到的现象:树皮上有() 。 实验结论:

三年级上册演示分组 时间年月日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叶的标本制作 实验目的::学会制作叶的标本。知道叶的标本与认识叶的作用 实验器材::各种叶、标本纸、固定胶等 实验步骤: 1、选择几种完整的叶。 2、将不同的叶,正面朝上平放在标本纸上,尽量做到美观大方。 3、用固定胶固定。 观察到的现象: 。 实验结论:

三年级上册演示分组时间年月日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观察狗尾草 实验目的:观察狗尾草特征 实验器材:摘一棵狗尾草 实验步骤: 1、在野外取一棵狗尾草。 2、观察它的的根、茎、叶、花、果实。 观察到的现象:茎较(),多()。 实验结论:

三年级上册演示分组 时间年月日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认识各种各样的叶 实验目的:认识到不同的树叶,形状是不同的,叶脉也不同 实验器材:各种叶、放大镜 实验步骤: 1、将各种叶平放在一块。 2、观察比较 3、用放大镜观察叶脉及其他 观察到的现象:不同的树叶,()是不同的,叶脉也()实验结论:

三年级上册演示分组 时间年月日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蜗牛观察实验 实验目的:认识蜗牛的反应;蜗牛的运动;蜗牛吃食物 实验器材:蜗牛一只、大号餐盘、菜叶、肉片、苹果皮、鸡蛋、面包、醋、啤酒、玻璃片 实验步骤: 1、观察蜗牛的爬行①将捕捉到的蜗牛放在黑暗的盒子里一段时间,②实验时拿出来放在小玻璃片上,观察它的爬行, 2.蜗牛食性实验,在盘子周围一圈分别间隔放上菜叶、肉片、苹果皮、鸡蛋、面包。②、放入蜗牛,指导学生安静,耐心观察,可能需要等待一段时间。观察期间保持安静。 3.蜗牛对刺激性的反应①、把蜗牛放在盘子中间,在蜗牛面前滴一点醋或一点酒,观察其反应。(不要倒在蜗牛身上)②、静静观察,观察期间保持安静。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蜗牛除了吃菜叶还喜欢()。遇到醋或者酒之类刺激物体,蜗牛会 立刻()。

《观察鸡蛋的结构》教学设计

《观察鸡蛋的结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观察鸡蛋的结构,说出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观察鸡蛋的结构,认识各部分的结构,理解各部分结构的功能。(2)在实验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通过实验,使学生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使学生形成爱鸟护鸟的意识,热爱大自然、珍爱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 1、实验材料准备:新鲜鸡蛋、培养皿、镊子、解剖剪、探针、烧杯、放大镜、50℃左右的热水、解剖盘 2、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平时早餐吃些什么食物呢?老师呀,每天早餐必备的一样食物就是鸡蛋,因为鸡蛋的营养丰富,能够给我们提供蛋白质、脂肪、卵磷脂等营养物质。那你们了解鸡蛋的结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鸡蛋的结构。(板书:观察鸡蛋的结构) 3、实验教学流程 师:请你认真阅读课本P62的实验,试着在实验报告单中填出本实验的目的要求同时在小组内说说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请组长带领组员进行交流) 生:…… 师:本实验所需要的材料器具有新鲜鸡蛋一个、培养皿、镊子、解剖剪、探针、烧杯、放大镜、50℃左右的热水、解剖盘。大家先检查一下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师:该实验咱们分三个步骤来进行探究:1、观外观;2、探气孔;3、观察内部结构。 ①观外形

师:现在,请大家一块来观察你面前的鸡蛋,完成实验报告单上的观外形所提出的问题。 生:鸡蛋是椭圆形,一头钝,一头尖。(演示鸡蛋在解剖盘中滚动的情况回答这种形状的意义)椭圆形使得鸡蛋不易滚远,有利用鸡蛋的孵化。 ②探气孔 师:我给大家提供了50℃左右的热水,烧杯,鸡蛋,放大镜等材料用具,请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现象,并完成实验报告单上探气孔所提的问题。生:(实验后)可以观察到在卵壳的表面有气泡冒出,所以我猜测在卵壳的表面上一定有小孔。 师:大家观察真仔细,对卵壳表面有小孔,在生物学上叫气孔,实际上每个鸡蛋的表面大约有7000多个气孔,气孔是气体进出鸡蛋的通道,大家可以用放大镜来观察一下。 生:用放大镜观察鸡卵的外壳,认同卵壳上有很多气孔。 ③观察内部结构 师:根据P62-65上的操作步骤一步一步的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时刻提醒自己注意事项。边操作边完成实验报告单上有关观察内部结构的相关问题。 实验报告单涉及的问题: (1)用解剖剪将卵壳钝端轻轻敲出裂痕,用镊子剥开卵壳。观察白色的卵壳膜(几层)?(注意:敲打时用力要均匀) (2)用解剖剪将外层卵壳膜剪破,再用镊子拨开,可以看见一小室,这就是()。 (3)将鸡蛋打破,让内容物流到一只培养皿内,观察()、()、()等结构。(注意:用镊子开出的口要比卵黄大,否则卵黄在倒出时会被划破)(4)观察卵黄上有没有小白点,思考:小白点是什么结构?(注意:卵黄朝上的一面看不到小白点时,应该怎样做) (5)用探针先轻轻挤压卵黄,再把卵黄刺破并拔出来,感受()的存在。 ④推测鸡蛋各部分的功能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对鸡蛋的结构已经有了较完整的了解,现在请大家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实验报告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实验报告 篇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3、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鸡蛋沉浮实验报告

鸡蛋沉浮实验报告 鸡蛋沉浮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了解鸡蛋在淡水和盐水中的浮力大小对比 二、实验日期 2016年9月4日 三、实验材料 1.玻璃杯 2.食盐 3.鸡蛋 4.茶勺 5.筷子 四、实验过程 1.取出玻璃杯,倒入自来水, 水量约为杯子容量的3/4; 2.将鸡蛋放入淡水中; 鸡蛋很快沉入水底: 3.取出鸡蛋,往水里加入3大茶勺食盐; 4.拿筷子在杯中快速搅拌,使食盐充分溶解在水里; 5.将鸡蛋放入刚刚搅拌好的盐水中; 6 .鸡蛋没有沉入水底,而是浮在水面上: 五、实验结论: 1.清水的浮力小,在清水中鸡蛋会沉入水底; 2.盐水的浮力大,在盐水中鸡蛋会浮在水面。 六、理论基础: 把生鸡蛋放在淡水中,它会下沉,因为鸡蛋的重力比浮力略微大一些。

当同一个鸡蛋放在盐水里时,它会浮起来,这是因为虽然鸡蛋的重力保持不变,但盐水所产生的浮力变大了,这个比较大的浮力抵消了鸡蛋的重力并且阻止它下沉。 鸡蛋沉浮实验报告 图一白醋图二 白水 盐水 图三 现象:图一和图三与图二对比,可以看出在盐水和白醋中的鸡蛋是上浮的,但在白开水中,鸡蛋是沉在底下 原理:随着盐水,白醋,的密度增大而鸡蛋的密度不变,物体的浮沉与浸入液体密度大小的关系?? 浸入液体密度大于物体的密度——漂浮?? 浸入液体密度等于物体的密度——悬浮?? 浸入液体密度小于物体的密度——下沉 鸡蛋沉浮小实验 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中心学校 六班柳智如 科学技术发展史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美丽神 奇的大自然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科学奥秘。赋予人们更多的科学想象。 记得有一次,老师在科学课上布置了一道作业——把一个鸡蛋放入一杯盐水里,仔细观察,会有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到底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呢,真的会不可思议嘛,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上册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第一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 1、实验名称:减少空气阻力 (第3课科学在我们身边)实验目的: 流线型的物体能减少空气阻力。 实验材料: 蜡烛、火柴、瓶子、木块、书本、文具盒、小漏斗。实验步骤: 1、点燃蜡烛,固定在桌子上。 2、隔着这些形状不同的物体,吹点燃的蜡烛。 3、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用力吹气,蜡烛能吹灭吗? 4、反过来用漏斗的宽口用力吹气,蜡烛能吹灭吗? 实验现象: 1、隔着瓶子能吹灭蜡烛,隔着木块、文具盒、书本吹不灭蜡烛。 2、用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吹气时,火苗不容易吹灭。反之蜡烛将很容易吹灭。 实验结论: 流线型的物体能减少空气阻力。 注意事项: 1、瓶子、木块和漏斗与蜡烛的距离必须相等。 2、嘴与蜡烛的火焰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知道 3、实验名称:辨认物体 (第4课怎样认识物体)实验目的: 学会辨认物体的方法。 实验材料: 矿泉水、酱油、白醋、盐水、白糖水、白酒筷子。实验步骤: 1、用眼睛看,辨别出酱油。 2、用鼻子闻,可辨别出白酒、白醋。 3、用舌头尝,可辨别出白糖水、矿泉水、盐水。 实验结论: 辨别物体特征时,要遵循一看、二闻、三尝的实验顺序。注意事项: 1、在用“闻”这种方法时,提醒学生不要直接靠近实验物体,要用手扇动,使气体飘过来闻。 2、在用“尝”这种方法时,提醒学生要用筷子或玻璃棒蘸取少量的物品来尝。 4、实验名称:测量水温 (第6课哪杯水热) 实验目的: 学会使用温度计。 实验材料: 水温计、烧杯、水 操作步骤: 1、用手拿温度计的上部。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 3、等温度计内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 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 实验结论:温度计能准确的测量水温。 注意事项: 在测量之前要先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根据估计的温度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一定注意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最大测量值。 5、实验名称:水温的变化 (第7课水温的变化) 实验目的: 了解水温变化的规律 实验材料: 铁架台、烧杯、水温计、计时器。 实验步骤: 1、将温度计吊在铁架台上。 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摄氏度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3、等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记录下来。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实验15—20分钟。 实验现象: 热水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 热水降温的过程是先快后慢,降到一定温度(室内温度)不再下降。 注意事项: 1、0分钟的温度应该是液柱在最高点的数据,也就是液柱刚要回落时的温度。 2、在测量的过程中,要保持温度计与烧杯位置不变,不能将温度计拿出烧杯读数。 链接:水温变化规律形成的原因 水温的变化规律是先快后慢,这与温差有关。 给凉水加热时,热源是不变的,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热源释放的能量相同,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凉水的温度是应该均衡上升的。但由于水在加温的过程中与外界出现了温差,而且温差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大,因此水的蒸发和热传递加快,热水对外散失的热量呈直线上升状态,温度越高(低于沸点),单位时间内散失的热量越多。所以,在热源不变的情况下,水升温的规律就是先快后慢。 热水降温时,起初温差较大,单位时间内热水向散失的热量较多,降温的速度较快,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差逐渐变小,单位时间内热水向外界散失的热量也逐渐减少,降温的速度也随之减缓下来。 补充实验加快热水降温的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快速降温的方法。 实验材料:烧杯、筷子、扇子、冷水、热水、水槽等。实验步骤: 1、把五个烧杯分别编上号,倒上等量同温度的热水。 2、在1号杯子上方用扇子扇,2号杯子用筷子搅,3号 杯子放进冷水的水槽,4号杯子往另一个杯子来回倒,5号杯子静放在桌子上。 3、半分钟后同时测量五杯水的温度。

物体沉浮实验报告

物体沉浮实验报告 篇一:改变物体的沉浮实验报告单改变物体的沉浮实验报告单篇二:鸡蛋沉浮实验报告 鸡蛋沉浮实验报告图一白醋图二白水盐水图三 现象:图一和图三与图二对比,可以看出在盐水和白醋中的鸡蛋是上浮的,但在白开水中,鸡蛋是沉在底下原理:随着盐水,白醋,的密度增大而鸡蛋的密度不变,物体的浮沉与浸入液体密度大小的关系 浸入液体密度大于物体的密度——漂浮浸入液体密度等于物体的密度——悬浮 浸入液体密度小于物体的密度——下沉篇三: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实验报告单第一单元沉和浮 实验名称:1、观察物体的沉浮实验目的: 1、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测,展示他们对沉浮判断的初始概念。 2、观察不同物体的沉浮情况,并与预测进行对照,发现问题。 3、引发思维,初步讨论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沉浮。 实验器材: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空瓶、苹果、橡皮、水槽实验步骤: 1、预测七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并说明理。 2、依次把七种物体放入水中,观察记录。 3、把实验结果和预测情况进行对比,讨论影响沉浮的

因素。实验结果现象和结论: 沉的物体有小石块、回形针、橡皮,浮的物体有泡沫块、蜡烛、带盖空瓶、苹果。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同。 实验名称:2、观察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实验目的: 1、知道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实验器材:橡皮、苹果、回形针、小木块、小刀、胶带、水槽实验步骤: 1、把橡皮和苹果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态。 2、把橡皮和苹果分别按1/2、1/4、1/8、更小的要求切小,预测沉浮并说明理。 3、把回形针和小木块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态。 4、把几个回形针串在一起,把2个小木块粘在一起,预测沉浮并说明理。 5、观察记录,讨论实验发现。 现象和结论: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1、建议不要使用教材里安排的萝卜,因为萝卜各部分的密度不均匀,切割之后沉浮状态容易发生变化。 2、概括结论最好分三步,先从“橡皮和苹果的切割实验”得出减少同种物体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再从

物体沉浮实验报告doc

物体沉浮实验报告 篇一:物体沉浮实验报告 篇一:改变物体的沉浮实验报告单 改变物体的沉浮实验报告单 篇二:鸡蛋沉浮实验报告 鸡蛋沉浮实验报告图一白醋图二白水 盐水 图三 现象:图一和图三与图二对比,可以看出在盐水和白醋中的鸡蛋是上浮的,但在白开水中,鸡蛋是沉在底下原理:随着盐水,白醋,的密度增大而鸡蛋的密度不变,物体的浮沉与浸入液体密度大小的关系?? 浸入液体密度大于物体的密度——漂浮?? 浸入液体密度等于物体的密度——悬浮?? 浸入液体密度小于物体的密度——下沉篇三: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实验报告单 第一单元沉和浮 实验名称:1、观察物体的沉浮 实验目的: 1、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测,展示他们对沉浮判断的初始概念。 2、观察不同物体的沉浮情况,并与预测进行对照,发

现问题。 3、引发思维,初步讨论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沉浮。 实验器材: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空瓶、苹果、橡皮、水槽实验步骤: 1、预测七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并说明理由。 2、依次把七种物体放入水中,观察记录。 3、把实验结果和预测情况进行对比,讨论影响沉浮的因素。 实验结果 现象和结论: 沉的物体有小石块、回形针、橡皮,浮的物体有泡沫块、蜡烛、带盖空瓶、苹果。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同。 实验名称:2、观察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目的: 1、知道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实验器材:橡皮、苹果、回形针、小木块、小刀、胶带、水槽 实验步骤: 1、把橡皮和苹果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态。 2、把橡皮和苹果分别按1/2、1/4、1/8、更小的要求切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第一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 1、实验名称:减少空气阻力 (第3课科学在我们身边) 实验目的: 流线型的物体能减少空气阻力。 实验材料: 蜡烛、火柴、瓶子、木块、书本、文具盒、小漏斗。 实验步骤: 1、点燃蜡烛,固定在桌子上。 2、隔着这些形状不同的物体,吹点燃的蜡烛。 3、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用力吹气,蜡烛能吹灭吗? 4、反过来用漏斗的宽口用力吹气,蜡烛能吹灭吗? 实验现象: 1、隔着瓶子能吹灭蜡烛,隔着木块、文具盒、书本吹不灭蜡烛。 2、用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吹气时,火苗不容易吹灭。反之蜡烛将很容易吹灭。 实验结论:

流线型的物体能减少空气阻力。 注意事项: 1、瓶子、木块和漏斗与蜡烛的距离必须相等。 2、嘴与蜡烛的火焰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知道 3、实验名称:辨认物体 (第4课怎样认识物体) 实验目的: 学会辨认物体的方法。 实验材料: 矿泉水、酱油、白醋、盐水、白糖水、白酒筷子。 实验步骤: 1、用眼睛看,辨别出酱油。 2、用鼻子闻,可辨别出白酒、白醋。 3、用舌头尝,可辨别出白糖水、矿泉水、盐水。 实验结论: 辨别物体特征时,要遵循一看、二闻、三尝的实验顺序。 注意事项: 1、在用“闻”这种方法时,提醒学生不要直接靠近实验物体,

要用手扇动,使气体飘过来闻。 2、在用“尝”这种方法时,提醒学生要用筷子或玻璃棒蘸取少量的物品来尝。 4、实验名称:测量水温 (第6课哪杯水热) 实验目的: 学会使用温度计。 实验材料: 水温计、烧杯、水 操作步骤: 1、用手拿温度计的上部。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 3、等温度计内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 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 实验结论: 温度计能准确的测量水温。 注意事项: 在测量之前要先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根据估计的温度选用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沉和浮

第一单元沉和浮 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教材处理】: 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 (说明:本活动按“教师出示材料样本—学生预测和思考沉浮理由—小组实验观察”的顺序进行,因为观察前的预测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更是调动学生思维的必然条件。而且选择的7种物体是一组有结构的材料,既有容易判断沉浮的,也有难以直接判断沉浮的,比如胡萝卜、蜡烛头等,这样的设计都体现了用材料有效调控教学的目的。) 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说明:排除无关材料的干扰,用新材料新活动再次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并对小刀的安全使用作必要的说明,为避免划破桌面,建议垫一块小木板或硬纸板),引导思考: 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沉吗?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 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萝卜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浮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浮吗?推测把它们切得更小会怎样。 2.学生完成教材第3面的记录表“预测”、“理由”这两列。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土壤成分的探究课题了解土壤实验名称 班级指导教师实验时间 组次小组成员 探究土壤的成分实验目的 土壤、烧杯、水、搅拌棒、纸巾、蒸发皿、石棉瓦、实验材料三角架、酒精灯 实验步骤: 1、用餐巾纸包住刚从花圃里挖出的土块,然后用手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发现什么, 2、将刚才的土块放入水中,仔细观察土壤刚放进水里和过了一会儿的发现。 3、用玻璃棒沿着同一方向进行搅拌,边搅拌边观察,停止搅拌,耐心观察3—5分钟。 4、学生分组实验,用文字记录实验现象。 5、将石棉网放在三角架上,上面放上盛有土壤的蒸发皿,下面用酒精灯点燃加热。闻一闻发现了什么, 6、注意酒精灯使用:(1)使用前,酒精不超过瓶体的2/3。(2)打开灯帽,点燃火柴由下往右上方在灯芯上划过,使灯芯点燃。(3)用外焰加热。(4)熄灭酒精灯时,不要吹灭,用灯帽盖上灯芯,使火焰熄灭。 我们的发现: 1、餐巾纸会有明显的斑迹,说明土壤中含有。 2、土块中冒出,过一会土壤 ;表明土壤中含有。 3、停止搅拌,土壤出现 :大颗粒在,是 ;细小颗粒在是。

4、把土壤放在火上烧看到有冒出后,闻到的气味,说明土壤含有。 实验结论: 土壤的主要成分有。 星光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分组实验报告单NO:2 课题肥沃的土壤实验名称做 肥料袋班级指导教师实验时间组次小组成员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腐殖 质的形成过程,建立腐殖质概念。实验材料塑料袋、水、土、菜叶、泡过的茶 叶、线。实验步骤: 1、把水、土、菜叶、泡过的茶叶、等装进塑料袋扎紧。 2、抖动塑料袋让里面的材料拌匀。 3、把袋子放到黑暗的地方。 4、每周观察袋中发生的变化并记录。 我们的发现: 周次 1 2 3 4 5 袋里变化 实验结论: 我们生活中的植物类垃圾是可以制成的。 星光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分组实验报告单NO:3 课题果实和种子实验名称观 察种子的内部构造班级指导教师实验时间组次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认识种子的内部构造 实验材料蚕豆或菜豆等其他种子、水、烧杯、放大镜、捏子、小刀实验步骤: 1、把蚕豆种子放到烧杯中用水泡发。 2、用刀把泡发的蚕豆种皮去掉。 3、把种子剖开观察,用文字或图画描述。 我们的发现: 我观察的种子名称: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材料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1 实验名称物体的沉浮 实验目的观察物体的沉浮 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 实验过程实验一:取小石头、木块、橡皮、针等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把水槽放在展台上,从袋中取出泡沫、回形针、萝卜等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2、把小石块、橡皮、泡沫块、萝卜分别切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结论木块、塑料、泡沫在水中是浮的;小石头、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科学实验报告单2 实验名称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实验目的研究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材料水槽、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型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一套同体积不同重量的球、一套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小瓶子、潜水艇 实验过程实验 1.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实验2、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 实验结论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3 实验名称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目的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 实验过程实验一:找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用上面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改变它的形状,即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橡皮泥就能浮在水面上。 2、取一个量杯,装入200毫升的水,记录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结论实心橡皮泥质量不变,形状改变,体积也不变,橡皮泥的沉浮不会发生改变。 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实验__观察鸡蛋的结构

实验方案设计 班级:生科102 姓名:高璀 学号:1012014051 探究鸡卵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目标: 1、认识鸟卵的结构,明确每个结构的功能。 2、通过观察和讨论,能够说出鸟卵适于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3、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4、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关心大自然,爱护鸟类的情感。 材料用具: 新鲜鸡蛋(一生一熟为一组)、培养皿、镊子、牙签,烧杯、热水等。 实验过程: 一、方法步骤 1、看形状 鸡蛋呈现卵圆形,一头顿圆,一头顿尖。这样的结构有什么意义? 2、探卵壳 单手握鸡蛋,看看会不会轻易捏碎,思考是什么结构在起作用? 3.找气孔 将生鸡蛋轻轻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可以观察到什么?什么结构在起作用? (注意:小心使用热水,不要烫伤自己和同学) 4、观察鸡蛋的内部结构 ①用镊子后端将卵壳钝端轻轻敲出裂痕,用镊子剥开卵壳。观察白色的卵壳膜。剥开熟鸡蛋的蛋壳,仔细观察卵壳膜(几层)。 ②用镊子小心除去外层卵壳膜,可见一小室,这就是气室。 ③用镊子进一步扩大乱可得破口,将气室下面透明的一层薄膜剪破,将其内容物缓慢的倒入培养皿中,对照课本上的图仔细观察鸡蛋的卵白、卵黄、系带等各部分结构。

④观察卵黄上有没有小白点,思考:小白点是什么结构? ⑤用牙签先轻轻按压卵黄,再把卵黄刺破并拨出来,感受卵黄膜的存在。 二、分小组进行实验操作(体验—观察—思考) (注意:①敲打时用力要均匀②用镊子开出的口要比卵黄大,否则卵黄在倒出时会被划破③卵黄朝上的一面看不到小白点时,思考应该怎样做。) 三、合作交流,能力提升 1、对照课本鸟卵结构示意图,尝试画出鸟卵的结构图,并注明各部分的名称。 2、有人说,一个鸡蛋就是一个卵细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3、如果我们把鸡蛋放在桌上滚动,不管它怎么滚动,卵黄始终位于卵白的内部,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4、胚胎的发育离不开氧气和养料,这两类物质分别由什么提供? 5、刚才大家看到的气室容积大还是小?那么如何提供胚胎发育所需要的大量氧气呢?(提示:观察卵壳) 6、总结鸡蛋各部分的结构和作用,用线连起来。 卵壳保护作用 卵壳膜 气室悬挂卵黄,固定和减震,利于孵化 卵白保护作用,为胚胎发育提供养料和水分 系带是胚胎发育的部位,里面含有细胞核 卵黄膜 卵黄贮存空气,为胚胎发育时的呼吸提供氧气 胚盘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 7、思考:鸟卵的结构为什么要这么复杂?这与它周围的环境相适应吗?课堂练习: 1、鸟卵中的细胞核,位于以下哪一种结构内? A、卵白 B、卵黄 C、气室 D、胚盘 2、供给鸟类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来自鸟卵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