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县林业生态建设典型材料

县林业生态建设典型材料

县林业生态建设典型材料
县林业生态建设典型材料

县林业生态建设典型材料

金秋时节,地处湖北省西北部边陲的竹溪县稻熟菊黄,瓜果飘香。驱车沿着305省道县河至关垭段“百里长廊”一路行来,一辆辆车辆飞驰而过,赏心悦目的景致别有一番情趣:粉红色的紫薇花、鲜艳的月季、绿色的香樟,经过两年多的建设,百里绿色长廊已初显生机和活力。近年来,竹溪县紧紧围绕“生态立县”战略,坚持“依法治林、项目强林、科技兴林、改革活林”的基本思路,大力营造林,共绣山河美,谱写了一曲爱绿、护绿、共建绿色家园的新篇章。

廓清思路谋发展

竹溪县位于鄂、渝、陕三省交界的秦巴山区,西接陕西省平利、镇坪、旬阳三县,南交重庆市巫溪县,是湖北面向大西北、出入大西南的重要通道,是汉江最大支流堵河的源头、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区。县域总面积3310平方公里,下辖15个乡镇、302个村、15个农林特场,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

竹溪是一个发展优势和劣势都非常突出的山区县。从优势上讲,竹溪是全国500个资源富县之一,水电、林特、矿产等资源十分丰富。竹溪是全国林业百佳县和全国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县,现有森林面积288万亩,森林覆盖率%。有林特资源13大类、1200多种,其中食用药用植物500多个品

种,有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植物25种、动物48种,有全国最大的红豆杉群落,面积4100亩;竹溪是全省水电资源富县,水能蕴藏量120万千瓦,近期可开发60万千瓦;竹溪是矿产资源储量大县,其中煤储量6亿吨、板石11亿立方米、花岗大理石6亿立方米;竹溪是秦巴山区茶叶名县,茶叶面积达15万亩,茶叶远销日本、韩国、新马泰等国,是全省名优绿茶出口基地和生态有机茶示范基地,是“中国有机绿茶之乡”、“中国茶叶之乡”;竹溪是“中国魔芋之乡”,是全省魔芋产业核心种植区域,魔芋精粉远销韩国、日本等地。从劣势上讲,竹溪区位偏远,受交通、信息等制约非常突出,经济基础十分薄弱,是全国、全省扶贫开发重点县。

认识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面对“穷经济、富资源”的基本县情,我们广泛调查研究,反复比较论证,集思广益找出路,把保护生态环境,再造山川秀美新竹溪作为策应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脱贫致富,调整优化县域经济结构的根本点和切入点。竹溪既是全国资源富县之一,又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林地面积大,山场资源丰富,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特殊的立体气候,充沛的雨量,使得发展林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要实现农民脱贫致富,必须在山上做文章,实行林、果、药一起上,发挥林业综合效益,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森林资源具有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

多样性,发展潜力大,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不仅能够改善生态环境,而且也为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泛前景,拓宽了农民增收的空间。同时,建设自然环境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生活富裕的生态农业县,必须加快林业建设步伐,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基于上述认识,我们确立了“产业富县,生态立县”战略,把林业生态建设、产业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力建设这一惠及子孙的千秋伟业。通过广泛宣传动员,全县36万人民形成了建设林业大县的共识,并在长期的建设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和保护经验,为建设林业大县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立足县情,统一认识,面向发展,明确思路。我们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竹溪作为全国天然林保护工程县和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县的良好机遇,以生态建设为核心,以“山川秀美,人民富裕”为目标,结合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不断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大力进行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退耕还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生态移民、生态家园建设相结合,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规划,注重实效,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全面提高,努力把竹溪建设成为全省林业大县,确保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强化措施促发展

发展是主题,落实是关键。在推进“生态立县”战略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建管并重、合理开发、科学利用、永续发展”的方针,不断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步伐,切实巩固林业产业发展成果。

措施一:突出重点,强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突出生态环境保护,结合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和“百里生态长廊”建设,着力构建完备的生态体系、发达的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一是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XX年,竹溪县被列为全国174个、全省4个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县之一。止XX年底,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万亩(其中:坡耕地退耕还林万亩,荒山造林万亩,分别占省下达计划的100%和%),共涉及15个乡镇、10个国营农林场、261个村、40200农户。在整体思路上,把生态林、用材林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因地制宜,营造规模型经济林基地,既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又要经济效益。在具体工作中,坚持样板示范、典型引路的办法,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工程建设取得实效。针对群众不怕苦干,就怕白干的心理,一方面严把质量关,做到把山当田种,把林特当粮管,确保建一片成一片。另一方面,紧盯国内外市场,在适宜我县生长的数百个林特品种中,精心筛选,发展骨干产业,培植后续产业基地,确保“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退耕还林

的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明显提高。二是全力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后,我们从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完善措施入手,妥善安置分流富余人员,关闭、取缔木材加强企业,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实现了工程区内林木资源全面禁伐、商品材零控制的目标,森林植被得到良好恢复。在组织领导方面,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领导小组,县林业局成立管护总站和工程管理办公室,以乡镇、农林场为单位组建管护站、哨、卡,全县共设立24个管护站,5个管护哨,5个管护所和1个管护巡逻大队,择优录用管护员384人,分流安置富余人员561人,关闭、取缔木材加工企业67家。在实施措施上,一方面全面推行“绩效挂钩”责任制,将300万亩天然林划分为384个管护责任区,层层签订管护合同,建立完善管护工作制度,奖勤罚懒,激发了管护员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构建社会护林体系,加强护林联防。在全县范围内成立护林联防队、义务扑火队和防火突击队,各管护站与周边乡镇的管护站签订护林联防协议,加强协作,形成横向管护关系,实现纵向管理与横向联防的有机结合。同时,坚持依法治林,强化资源林政管理,全县林政、森林公安加强了林业案件的查处打击力度,使一个由林政、森林公安、林业工作站、木材检查站、天然林资源管护站等林业单位与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护林联防网络基本形成。其三,切实加强基

础设施建设,在重点交通要道口设立宣传碑(牌)等天保工程标志物510 块,刷写永久性宣传标语 1000 条(幅),新修、维修森林防火隔离带210 公里,新建防火了望哨5座,形成了完整的森林防火监测体系,保证了全县森林资源的安全。三是创造性地推进“百里生态长廊”建设。在XX年12月召开的县党代会和人代会上,县委、县政府决定用3年左右的时间,全力推进305省道县河至关垭“百里绿色长廊”建设。按照“路边樟、地边竹、河边柳、门前花、地中茶、坡上果、山上林、林中草,沿途岩石爬山虎”的建设目标,确立了第一排香樟、第二排紫薇、第三排竹子、悬崖裸体地段栽植爬山虎的绿化方案,集中精力抓好305省道沿线道路、集镇、村庄、庭院、河滩造林绿化工作。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绿色家园建设,引导沿线农户抓好房前屋后绿化、美化,使树、竹、花、果、茶合理搭配,相映成辉,常年有花,四季常青。通过去年春、秋两季和今年春季造林绿化,305省道沿线共栽植各类苗木万株,造林绿化任务基本完成,百里绿色长廊初显雏形,有效地改善了县域生态环境。

措施二:立足保护,强化森林资源管理。一是加强林木资源源头管理。从XX年开始,我们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县境内不再有木材流通出境。对农民自用材严格坚持限额采伐和林木采伐指标审批制度,实行伐前公示、伐中监督、代后验收,保证了林木采伐有序进行。二是加强林地

保护管理。县林业局成立林地管理办公室,完善林地管理机制,明确林地管理职能职责。围绕全县重点工程建设,强化管理与服务,加大林地清理和植被恢复力度,服务全县生态建设。三是加强木材流通管理。在运输、加工、市场和林业政策性规费征管等方面,坚持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加大执法力度,维护木材正常流通秩序。四是强化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实行区域管理,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责任制,提高整体防治水平。五是加大封山育林力度。近年来,已累计完成封山育林面积万亩,占计划120万亩的%,实现了预期目标。

措施三:培植基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把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百里长廊”建设与“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有机地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培植特色,形成规模。一是优先发展茶叶产业。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新发展茶叶12万亩,全县茶叶面积达到17万亩,基地面积跃居全省第一。XX年,全县茶叶综合收入达到亿元,全县农民人均增收700元。二是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近年来,全县新发展以杜仲、黄柏为主的木本药材基地30万亩,初步形成了以南部山区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带。三是培植壮大林特产业。以“百里长廊”为载体,新建木瓜、香橼基地5000亩。大力开展“绿色家园”创建活动,鼓励群众在房前屋后发展林特经济,全县林果基地达到20万亩以上。

措施四:深化改革,激活社会力量办林业。一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去年以来,我们按照“舆论先行,政策引路,先易后难,稳步推进”和“调查摸底,试点先行,形成方案,全面铺开”的总体思路,坚持“政府组织,乡村运作,部门服务,群众参与”的总体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围绕“均山、均股、均利到户,还山、还权、还利于民”这个核心,深入广泛地展开宣传工作,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林业网站、宣传栏等媒介和宣传形式,营造舆论氛围,使干部群众了解集体林权改革的精神,让他们了解、支持、积极参与林改。扎实开展调查摸底工作,严把方案制定关,严格操作程序,切实维护群众的权益。积极筹建“林地林木资源评估中心”和“林权交易中心”,搭建规范流转平台。截至目前,调查摸底工作已全面完成,确权到户万亩、万宗林地,占应确权面积的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明确了林木、林地经营者的责、权、利,理顺了林业生产关系,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的改革目标,激发了社会力量参与山林开发的积极性。二是深化林业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改进林业管理方式,着力把林业管理的重点放在宏观指导、依法行政和提供服务上,构建以管理、执法、服务三大职能为主体的林业管理新体制。加强林业保护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森林防火应急体系、森林病虫害防治服务体系,完善防止盗伐滥伐林木的组织体系。加

大林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力度,初步形成了以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为主、乡镇林业站为载体的林业科技推广网络。三是深化林业融资体制改革。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林业发展的精神,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见》,正确处理好兴林与富民、保护与利用、生态与产业的关系,加大对林业的扶持力度,深化林业融资体制改革,制定落实优惠政策,拓宽林业融资渠道,广泛吸纳社会资本进入林业发展领域,完善银企、科企、政企、农企对接平台,促进林产品自由流通,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增强林业发展活力。

健全机制保发展

发展林业,健全机制是基础,组织领导是关键。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工作,特别是XX年我县全面实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后,县委、县政府把林业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成立了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林业、计划、粮食、农发行、财政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退耕还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办公室负责处理“两大工程”建设的日常事务。县政府配备了专抓林业的副县长,各乡镇明确了专抓林业的副书记或副乡镇长,设立了林业工程建设相应机构。同时,建立了责任制,每年年初与乡镇签订责任书,明确年度林业建设任务和森林保护的内容,把完成林业生产任务情况与党政

一把手的政绩业绩挂钩,实行专项督办,对林业工作实行一季度一通报,确保督办落实到位,年终严格考核兑现。从而激发了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参与林业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林业建设新局面。

且持梦笔书奇景,绿染青山织锦绣。竹溪县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富县,不断加快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步伐,实现了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竹溪县先后被授予“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资源林政管理先进县”、“全国营造林先进单位”、“全省退耕还林工作先进县”、“全省天保工程优质县”等殊荣,生态环境明显改观,城乡经济迅猛发展,群众生活日新月异,竹溪林业畜势待发,正向着新的、更高目标迈进。

财政局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_工作总结

财政局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_工作总结 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年,我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生态县创建、文化县创建、文明县创建、低碳县创建、平安县创建、优美县创建“六大工程”,立足财政工作实际,优化支出结构,加大生态文明建设投入,奋力推进,全面完成了生态文明建设**年工作任务。现将我局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一、主要作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为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我局根据人员变动及时调整局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县财政局**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要点》,落实了工作责任、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并把该项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与财政业务工作同布署、同落实、同考核,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与财政工作有机结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发展。 (二)切实履行财政工作职责,保障生态文明建设资金落实到位1、全力加强财源建设,推进生态产业发展 为进一步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做大财政蛋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年**县大力调整支出结构,挖掘潜力,整合资源,大力压缩一般性开支,助力产业发展。一是安排1000万元生态工业发展资金,支持园区基础设施配套、生态农产品加工、矿产品深加工、

新型能源开发和承接产业转移。二是安排1000万元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资金,支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龙头企业培育、产业示范带建设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支农资金争取和整合力度,支持山珍食用菌、茶叶、干果油料林、水产、畜牧等为主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支持“银杏富民”工程和油橄榄规范管理,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三是安排42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210万元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14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四是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用于全县旅游项目前期工作、行业管理、考核奖励、人才培训、信息化建设、招商引资、资源保护、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维护、旅游市场开拓和旅游宣传促销。 2、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建设生态** 一是加快环境基础建设。结合灾后重建规划,我县投入5600万元在县城新建成日处理污水能力5000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1座以及管网配套工程,县城及乡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均达到67.8%以上,投资3200多万元新建成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1座;先后完成全县35个场镇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大力推进生活垃圾“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运行机制建设,建成乡镇生活垃圾填埋场(或中转站)35座,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二是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投资1200余万元,对县城及全县36个乡镇饮用水源保护进行了污染整治;三是加强垃圾处理。投入20xx多万元,实施城市生活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建议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建议为积极响应我国的建设生态文明目标,本文将在思想观念、行为、政策、管理等方面提出对策,以促进全体人们携手保护环境,推进生态建设,促使人们的美好生活。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建议,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的转变,为适应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现状,首要工作就是加快生态建设发展。为此,需建立林业发展的建设规划,从而加快林业发展,以实现保护林业生态环境。在林业环境的建设下受众多因素影响,例如森林资源、法律法规等。 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问题,并提出具体建议,以加强建设我国的林业生态环境。 为积极响应我国的建设生态文明目标,本文将在思想观念、行为、政策、管理等方面提出对策,以促进全体人们携手保护环境,推进生态建设,促使人们的美好生活。 1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意义 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是维护自然资源,保护地球的重要举措。林业资源是地球重要的生态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社会长期发展的保障,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们更加关注精神文

明,热衷于地球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工作。人类破坏自然而导致自然生态的恶化,例如:人们的乱砍乱伐、开山采矿、工厂排污流入河流、汽车尾气等,人类的各种索取、活动都直接加重了大自然的负担。所以,只有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珍爱环境,才能实现共赢,长久地生活发展下去。 2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具体建议 明确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基本观念 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上,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基本观念。(1)以人为本。加强资源供给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林区职工争取福利,以发展林业的生产和改善职工的生活条件,继而保障林区职工的生活经济状况。 在林业发展中,妥善处理好生产林业经营者的投资关系,切实维护林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使林业建设的开展。(2)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树立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生命,尽快做好林木恢复,以发展林业建设。(3)良好道德品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节约资源从我做起,在林业资源建设上努力维护,树立良好的保护环境思想品德,共同携手为人类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自然资源的枯竭是大自然对人们不节制的惩罚,

关于县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调查报告正式版_1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关于县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调查报告正式版

关于县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调查 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对林业的主要需求已经转变为生态需求,北京市把紧紧抓住举办奥运会、建设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做为重要的历史机遇,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延庆县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对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从林业整体的发展上看,对服务于总体功能定位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我县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

(一)森林资源现状 建国初期,全县的森林面积只有12667公顷,森林覆盖率不足7%,活立木蓄积量只有15.7万立方米。据森林资源第六次清查结果显示(XX年调查):全县土地面积199265公顷,其中林地面积151228公顷,占土地面积的75.9;其它土地4803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4.1。全县人均占有林业用地0.6公顷。 从蓄积看,全县活立木总蓄积180.9万立方米。全县人均占有林木蓄积6.7立方米。 由于森林面积的增长,灌木林面积的扩大,使全县林木绿化率从99年的55.4增加到现在的69,提高了13.6个百分点,

生态环保工作总结

生态环保工作总结 二零一三年,大漈乡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生态办的大力扶持下,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稳定区域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宗旨,进一步统一思想,紧紧围绕县生态办生态县建设目标任务,立足实际,巩固国家生态乡成果,坚持项目带动搞建设、多形式宣传发动、大投入整治提高、硬措施保障实施,有力地推进了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使生态环保各项工作任务达到预期目标。 一、严格落实加强监管 乡党委、政府将生态环保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经常性研究部署和检查落实生态环保工作,及时协调解决生态环保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冋题。建立和完善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将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和长期计划,使生态环保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轨道。乡党委、政府坚持把生态环保工作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做到生态力量、环保经费、依法实施三保证,并且将生态环保工作纳入干部考核和评优的重要内容,凡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造成后果的严肃追究责任人的责任。从而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创建工作有条不紊地扎实推进。 二、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大漈乡有着非常良好的生态系统,自古以来,这个地方的居民就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习惯,对古木山水有着崇敬之心,到处都是原始森林和参天古木。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环保力度的加强,野生动物被捕猎的现象逐渐减少,植被也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大漈的生态系统非常好的保持了其原有的完整性和

丰富性。大漈乡和大漈景区是景政合一”、村景合一”,大漈乡党委、政府对生态乡创建高度重视,结合实际,提出了生态立乡、特色兴乡、旅游活乡”的发展思路,把生态乡创建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分别召开乡班子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建立乡、村两级领导小组,并签定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形成乡党政一把手”亲自部署,村级主要负责人具体抓落实,形成乡、村上下互动的工作机制,制定和完善了《大漈乡环境集中整治实施方案》、《大漈乡生态乡建设规划》等工作方案,切实加强领导,确保生态环保工作的顺利实施。同时,进一步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各个协会的作用,积极倡导养鱼养竹,引导村民勤劳致富、整治卫生环境、树立社会新风,并成立护林小组和卫生监督组,保护生态公益林,督促森林保护公约和文明卫生公约等的实施,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积极引导,广泛宣传 生态环保工作要搞好,宣传教育很重要。我乡始终把强化宣传,增强全民创建热情,作为搞好全民创建巩固国家级生态乡镇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切实有效地促进了干部群众环境意识的提高。一是发挥乡村阵地作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乡村电影宣传主渠道作用,组织观看环保专题影片、领导专题讲话。并利用村公布栏、学校画廊刊登环保政策法规,普及环保知识。二是开展环保知识培训。要求党员干部开展环保政策法规培训,增强他们搞好环保工作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三是结合创建绿色学校等工作,在学校不定期举行环保知识讲座、让学生学习掌握环保理论,参与环保宣传教育,在学生中树立环境保护,从我做起、从小做起意识。四是抓好“〃65”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以一年一度的“〃65”世界环境日为契机,精心组织全乡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形成人人珍爱生活之园,珍惜生命之水,

分析人类与森林生态系统的关系

分析人类与森林生态系统的关系 答: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长足进步,生物学与生态学的深入探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理论逐渐被人们所关注,这是人类实践经验知识积累的结果,也是人们对森林认识深化的必然,更是生态文化历史发展的结晶。 森林在地理、历史和生长、繁殖等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它是自然界中能够再生产和能够扩大再生产的资源。只要人类热爱森林、合理利用森林,并严加管理和保护、促进,森林资源是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一部人类史,就是人与自然共同演化的历史。自然既是人类孕育的温床,又是人类社会赖以建立、生存的坚实基础。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它不仅为人类提供生活所需要的物质,更重要的是协调维护着自然生态平衡,保护与改善着人类的生存环境。 森林具有多种功能、多种效益,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保障,以林业建设为主体的生态建设已经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道安全防线。林业不仅是一个周期性长、投入大的公益性行业,而且是融入“社会?生态”这个复杂的巨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维护人类社会、生态系统和谐的主体之一。现代科学家认为,现代和谐林业应该是:其一,以人?地系统为对象;其二,和谐地协调人与人、人与环境、陆地生态系统诸因子间的关系,促进人的生理和心理平衡;其三,“人地共荣”为最高目标。因此,和谐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和谐发

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全社会参与协调“社会、生态”系统的探究和管理,采用生态化技术,协调人与人、人与环境、陆地生态系统诸因子间关系,倡导生态文化,维护人类心理系统与生理系统健康,实现人类社会与大自然和谐共荣。 显然,和谐林业理论之一旨在解决生态危机,并着力于从林业的角度去解决社会危机和人类心灵危机。也就是说,和谐林业的目标就是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为人类提供一个安全的生态环境;大力培育生态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文化基础,建设现代林业产业体系,满足人类对森林产品的需求。所以,林业是一个与工、农业有着不同公益性的产业部门。过去、现在、将来,人类社会都离不开森林。如今华夏大地的生态化和人居环境的园林化,与社会林业的生态系统经营,是现代化国家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森林为人类生活、生存环境与社会游憩事业,拓展了一个新的天地,创造了更为美好境界的未来。所以发展林业,有利于改善人类与地球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今天,人们只有正确认识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和农田、草原、荒漠、城市、河流和湖泊(陆地水源)等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学联系,才能真正掌握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的平衡机制,才能够充分发挥森林的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促进生态环境建设(新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促进生态环 境建设(新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促进生态环境建设(新 版) 【摘要】林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的“双增长”,森林覆盖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各项林业工作不断深入。林业既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公益事业,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产业,既有不可代替的生态效益,又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 一、突出抓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 一是在平原农区实施高标准农田林网绿化工程,提高农田防护功能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突出抓好退耕还林工程,使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得到遏制。落实和兑现补偿政策,加大造林地管理、管护投入,建立健全管护队伍,调整结构和开发特色产业,解决退

耕农民的长远生计问题;三是认真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重视集体林的管护,通过公益林建设、封山育林、飞播造林等措施,进一步保护、恢复和发展天然林资源。同时,开展多种经营,开发新产业,妥善安置富余职工,维护林区稳定。四是高度重视野生动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巩固提高现有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切实保护好各地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五是实施湿地保护工程,对湿地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湿地保护、恢复等措施,有效保护湿地资源。六是实施村庄绿化和坡塬丘陵困难地区林业富民工程,积极发挥林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帮助农民致富增收。 二、加快建设高效林业产业,实现兴林富民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林业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林业特色产业发展潜力很大。一定要处理好兴林与富民的关系,处理好生态与产业的关系,把发展林业和林农致富紧密结合起来,把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起来,在改善生态的同时,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一

生态林业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生态林业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要:当前时期,国家非常注重可持续发展。这种发展理念的重点内容是生态。作为生态体系的关键构成要素,森林的作用不容小觑。作者具体地分析了目前生态林创建过程中面对的各种不利现象,并且论述了具体的应对方法。 关建词:生态林业;建设;问题;措施 引言 林业是一种基础性非常强的产业,同时它具有较为明显的公益性特征,因此它存在的意义不单单是为了发展经济,同时还负担着保护环境的任务。它能够改善生态,能够增加就业岗位,还能够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在短时间内分析的话我们经常发现它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无法统一,但是站在长远的层面上来分析的话我们发现两者是高度统一的,不管是生态创建亦或是资源维护,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带动农村地区的前进。 1 当前生态林创建过程中面对的不利现象 第一,品质较低。比如当前的树木种类太少,过分地看中人工种植,而没有合理的封闭山林;树木种类搭配的不正确;单纯的种植一种植被。而且,治理方法不当,过分地重视种植而忽略了经营管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区域在选择

种类或是选取技术的时候不认真。上述这些要素的存在,导致植被的成活几率不高,无法发挥出生态意义。 第二,思想上有误区,没有形成正确的环境以及法制思想。当前林业的关键工作是积极的开展生态建设活动。不过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工作者单纯的将林业看成是一种产业,或是将其看成是常见的经济组织,没有关注它的生态的乐观价值,过分地看中短时间的利润,忽略了长远的发展,不合理的砍伐树木,导致生态不断的恶化。 第三,缺少良好的保证体系。一直以来,我们都没有合理的进行资金投入,尤其是没有做好新林的养护投入工作,因为资金较少,所以无法积极的养护,最终导致辛苦种植的植被无法成活。其次是政策方面的原因,无法切实发挥出社会力量开展工艺推广活动,导致造林工作的技术性不高,而且存在非常明显的资源浪费问题。 2 创建生态林的常用方法汇总 2.1 确保育苗系统合理,认真处理苗木单一的现象 具体来讲要从如下的四个层面入手。首先,要形成以国有苗田为基础,其他为补给的生态系统。确保绿化工作能够顺畅开展。第二,做好苗木培育工作。将科研和生产工作有序的融合到一起,切实的提升种植工作的技术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林业正常发展。积极推广地膜等优秀的培育工艺,做好新树种的引种工作,培育出适合所在区域特点的树种,

2021年县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调查报告

县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县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调查报告 随着 ___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对林业的主要需求已经转变为生态需求,北京市把紧紧抓住举办 ___会、建设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做为重要的历史机遇,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延庆县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对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从林业整体的发展上看,对服务于总体功能定位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森林资源现状 建国初期,全县的森林 ___只有12667公顷,森林覆盖率不足7%,活立木蓄积量只有15.7万立方米。据森林资源第六次清查结果显示(xx年调查):全县土地 ___199265公顷,其中林地 ___151228公顷,占土地 ___的75.9;其它土地48036公顷,占土地总 ___的24.1。全县人均占有林业用地0.6公顷。 从蓄积看,全县活立木总蓄积180.9万立方米。全县人均占有林木蓄积6.7立方米。

由于森林 ___的增长,灌木林 ___的扩大,使全县林木绿化率从99年的55.4增加到现在的69,提高了13.6个百分点,年平均递增1.9个百分点。 (二)城乡绿化 近年来,延庆县委、县 ___下大力气对县城区进行改造,整治河道,净化污水,处理垃圾,植树、种花、种草,先后建起了香水苑公园、妫川 ___、夏都公园、江水泉公园、妫水公园、三里河湿地公园、百泉公园等14处别具风格的大型公共绿地。目前,延庆县城的绿地 ___已达616.6公顷,人均公共绿地 ___48.7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9.6。 xx年以来,康庄、永宁、旧县、八达岭、千家店五个小城镇先后被列为北京市重点绿化小城镇,新增绿化 ___ 1500公顷,城镇绿化建设初具规模,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自1986年开展花园式单位建设以来,延庆已累计建成“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234个,实现绿化覆盖 ___700万 ___。 从xx年开始,我县结合 ___新农村建设推出了绿色村庄建设项目,三年来,推进重点绿化村庄72个,栽植油松、刺槐、连翘等

2020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3篇

2020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3篇 【篇一】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近年来,我旗着力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深入实施京津风沙源工程等生态建设项目,大力开展全年禁牧、春季休牧、划区轮牧工作,通过合理利用草牧场,加强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力度。经过不懈地努力,全旗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已得到初步遏制,生态环境实现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 一、生态建设取得的成效 XX年以来,我旗累计投入资金34961.7万元,治理面积1112.39万亩,其中飞播造林61万亩,封山育林70.56万亩,农田防护林0.5万亩,林木种苗1.01万亩,人工种草0.4万亩,人工造林31.03万亩,围栏封育656.53万亩,划区轮牧271.68万亩,基本草牧场1.31万亩,飞播牧草12.5万亩,暖棚16.67万平方米,饲料机械1700台,水源工程758处,节水灌溉489处,小流域治理5.87万亩,生态移民864户4130人;XX年开始认真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每年投入资金1亿元,在10个嘎查实施禁牧416万亩,在61个嘎查实施草畜平衡3709万亩,政策涉及全旗7个苏木镇、71个嘎查、5300个牧户1.8万余人;通过围栏封育、“三区四带五个基点”建设,全旗打草场面积达到732万亩,占可利用草场总面积的18%,正常年景打贮草总量超过2亿公斤;加强草牧场制度化管理力度,全旗围栏化草场面积达到3848万亩,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95%,其中实施划区轮牧面积达到2802万亩,占全旗可利用草场面积的69.1%,划区轮牧和季节性轮牧工作已成为我旗投入成本最低,保护成效的亮点工程。坚持不懈地抓好牧区“两项基本制度”的落实,着力改变传统草牧场利用方式,不断降低利用强度,有效推动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全旗放养牲畜总数由XX年的168万头只压减到146.6万头只,牛和马分别增加58%和52%,山羊和绵羊分别减少54%和15%;通过治理和合理利用,全旗林草植被盖度增加了30%—50%,其中:森林覆盖率由0.74%提高到 2.67%。全旗草牧场植被平均高度、盖度、产草量由XX 年的23.2厘米、41.7%、81.2公斤/亩提高到XX年的35.1厘米、54.7%、88.8公斤/亩,分别提高了11.9厘米、13%、7.6公斤/亩。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县林业生态建设典型材料

县林业生态建设典型材料 金秋时节,地处湖北省西北部边陲的竹溪县稻熟菊黄,瓜果飘香。驱车沿着305省道县河至关垭段“百里长廊”一路行来,一辆辆车辆飞驰而过,赏心悦目的景致别有一番情趣:粉红色的紫薇花、鲜艳的月季、绿色的香樟,经过两年多的建设,百里绿色长廊已初显生机和活力。近年来,竹溪县紧紧围绕“生态立县”战略,坚持“依法治林、项目强林、科技兴林、改革活林”的基本思路,大力营造林,共绣山河美,谱写了一曲爱绿、护绿、共建绿色家园的新篇章。 廓清思路谋发展 竹溪县位于鄂、渝、陕三省交界的秦巴山区,西接陕西省平利、镇坪、旬阳三县,南交重庆市巫溪县,是湖北面向大西北、出入大西南的重要通道,是汉江最大支流堵河的源头、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区。县域总面积3310平方公里,下辖15个乡镇、302个村、15个农林特场,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 竹溪是一个发展优势和劣势都非常突出的山区县。从优势上讲,竹溪是全国500个资源富县之一,水电、林特、矿产等资源十分丰富。竹溪是全国林业百佳县和全国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县,现有森林面积288万亩,森林覆盖率%。有林特资源13大类、1200多种,其中食用药用植物500多个品

种,有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植物25种、动物48种,有全国最大的红豆杉群落,面积4100亩;竹溪是全省水电资源富县,水能蕴藏量120万千瓦,近期可开发60万千瓦;竹溪是矿产资源储量大县,其中煤储量6亿吨、板石11亿立方米、花岗大理石6亿立方米;竹溪是秦巴山区茶叶名县,茶叶面积达15万亩,茶叶远销日本、韩国、新马泰等国,是全省名优绿茶出口基地和生态有机茶示范基地,是“中国有机绿茶之乡”、“中国茶叶之乡”;竹溪是“中国魔芋之乡”,是全省魔芋产业核心种植区域,魔芋精粉远销韩国、日本等地。从劣势上讲,竹溪区位偏远,受交通、信息等制约非常突出,经济基础十分薄弱,是全国、全省扶贫开发重点县。 认识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面对“穷经济、富资源”的基本县情,我们广泛调查研究,反复比较论证,集思广益找出路,把保护生态环境,再造山川秀美新竹溪作为策应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脱贫致富,调整优化县域经济结构的根本点和切入点。竹溪既是全国资源富县之一,又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林地面积大,山场资源丰富,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特殊的立体气候,充沛的雨量,使得发展林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要实现农民脱贫致富,必须在山上做文章,实行林、果、药一起上,发挥林业综合效益,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森林资源具有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多样性,发展潜力大,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不仅能够改

生态建设工作总结

生态建设工作总结 xxxx年,我局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生态保护等工程建设。同时,更加注重加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现将我局生态建设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生态建设工作 (一)强化领导,明确任务 为确保年度任务的完成,我局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生态建设工作,制定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各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建设工作领导组,专门负责生态建设项目的统筹、协调、实施工作,明确分工,为顺利完成任务奠定了基础。 召开全区水利项目建设汇报会,把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工作作为专题,布置了全区开发建设项目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工作,要求各乡镇开发建设项目须严格执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认真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和报告书。下发《xxxx年度各乡镇水利生态考核任务表》,分解了xxxx年度各乡镇水利生态考核任务。 (二)多措并举,加大宣传力度 我局专门召开职工会,学习座谈水法及“世界水日”和“中

国水周”的主题等内容,部署水法宣传月的工作;结合“世界水日”和“水法宣传月”大力宣传《水法》和《水土保持法》,并在城区设置了水法律、法规专栏;张贴、发放水利部制作、省水利厅印制的主题宣传画等宣传材料;在做好汛前河道安全检查的同时,积极向有关单位和个人宣传水法,确保安全生产和河道行洪安全。通过悬挂横幅(5条)、委托区科协制作水法宣传展板(1块)、在岩寺“上九”庙会和龙井超市门口发放水法律法规、水利服务政策资料(800多份)、发放张贴“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保护水资源”宣传画(20张)、发送手机短讯等形式开展宣传,按照和谐社会建设要求,倡导人与河流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宣传新时期生态治水思路,从保护生态资源出发建设生态水利。 (三)加强河道管理,确保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安全。一是多次组织开展了河道执法检查活动,规范审批和执法行为。针对河道管理范围内“三乱”、人为设障等现象没有得到彻底根治,河道管理秩序没有得到彻底改观等现象,从3月10日至5月底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河道管理秩序和砂场安全生产执法整治行动。共下发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5份,规范采砂点6处。二是主汛期(5月1日-7月31日)和全市经济观摩会期间对区内采砂场进行全面关闭,禁止采砂,确保河道行洪安全和河道整洁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

《中国主要栽培珍贵树种》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标准主要起草人及承担的工作) 《中国主要栽培珍贵树种》编制任务来源于国家林业局科学技术司。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为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协作单位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 工作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是前期准备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成立了标准编制组、根据《中国主要栽培珍贵树种》草案拟定了编制工作方案和编制技术方案;二是资料收集阶段:根据编制内容,广泛收集资料;三是调研阶段:根据编制内容中的重点问题,分组赴东北、中南、西南、华北等省份进行了调研;三是标准起草阶段:根据草案、资料和调研报告,首先编制完成了《中国主要栽培珍贵树种》(初稿),编制组集中开会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后形成了《中国主要栽培珍贵树种》(征求意见稿),将征求意见稿发送给有关专家征求意见,针对每位专家反馈的意见,编制组逐一进行细致的讨论、分析和商榷,修改后形成了《中国主要栽培珍贵树种》(送审稿)。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是唐小平、王恩苓、马国青、玉生、蒋三乃。 唐小平负责总协调、组织和标准编制组内标准的最后技术把关;马国青、王恩苓、蒋三乃负责标准总框架的起草;玉生和马国青负责具体内容的编制;马国青负责调研工作及专家意见汇总。

二、标准的编制原则和标准的主要内容(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论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修订标准时的新旧标准主要技术指标的对比情况 (一)编制原则 1、科学性原则。树种组分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同一树种组力求木材 硬度和栽培特点具有同质性。 2、系统性原则。为系统探索和总结我国珍贵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特点,本着同特点相归类的原则系统将我国的珍贵树种分成不同树种组。 3、全面性原则。尽可能包括全国所有珍贵树种,反应全国所有具有栽培 技术和具有栽培潜力的树种。 4、实践性原则。总结和收集全国所有珍贵用材树种,具有丰富栽培经验 的地区与栽培技术成熟的树种优先进行分类,力求所选择的树种栽培技术具 有实践性。 (二)主要内容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是按照木材硬度及常绿、落叶、针叶等特征作为指标,将我国珍贵树种分为7个类群,并对每个类群的划分条件、生物学特性、分 布范围和栽培范围进行了描述。具体如下: 1、常绿红木树种组。一般指常绿的紫檀属树种,包括紫檀和檀香紫檀2 个树种。 2、落叶红木树种组。一般是指落叶的黄檀属树种,包括黑黄檀、黄檀、降香黄檀和印度黄檀4个树种。 3、常绿阔叶软木树种组。木材硬度(端面)小于700kgf/厘米,材质具

生态林业建设实施方案(最新)

生态林业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市委、政府确定的“345”战略和自治区造林绿化总体安排部署,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造林与护林并重、生态林与经济林建设并举,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多赢发展,为打造绿色经济示范市,建设美丽x建设奠定坚实基础。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大和x届x中、x中、x中、x中全会精神和x来宁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紧紧围绕四大生态功能区建设,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着力深化林业改革,推进精准造林,提高绿化质量,提升产业效益,着力加强资源保护,推动林业生态建设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由传统发展模式向现代治理模式转变,深入持久地推进美丽x建设,绘就美丽x“x最美画卷”。 二、建设原则 (一)坚持统筹协调、属地建设、考核推进的原则; (二)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 (三)坚持生态林与经济林、乔灌与花草、造林与封育相结合的原则; (四)坚持政府引导、项目带动、社会投资、全民参与原则;

三、目标任务 (一)营造林任务。 1.新造林。全市营造林面积29.3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8.6万亩(乔木林2万亩,灌木林6.6万亩),封山(沙)育林10万亩,退化林分改造6.45万亩,退耕还林4.3万亩; 2.未成林地补植补造。全市完成未成林地补植补造8.2万亩; 3.造林成活率。全市新造林及补植补造成活率达到85%以上; 4.森林覆盖率。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5.18%。 (二)特色经济林建设。 1.新增苹果、红枣、枸杞等经济林1.5万亩。其中,苹果0.25万亩,红枣0.15万亩,枸杞0.85万亩,其他经济林0.25万亩; 2.新建酿酒葡萄基地4500亩,新建酒庄15个; 3.特色经济林平均成活率达到95%以上。 各县(市、区)特色经济林建设任务详见附件2。 (三)森林防火。 1.森林火灾受害率低于0.9‰; 2.不发生较大以上森林火灾和人员重伤、死亡事故; 3.森林火灾案件查处率达到100%。 各县(市、区)森林防火指标详见附件3。 (四)林业有害生物防控。 辖区内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6‰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

林业生态建设的工作计划

林业生态建设的工作计划 林业生态建设的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加快全镇林业生态建设步伐,持续提升林业生态建设水平,根据《**县xx年林业生产实施意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部署,紧紧围绕全县林业生态建设目标,坚持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并重、建设与管护并重,突出抓好苗木花卉产业建设、经济林产业建设、村庄绿化工程、通道绿化工程和荒山绿化工程,通过创新机制、强化措施、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全面提升生态质量,为推进“三晋示范镇”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围绕六大工程建设,完成120万株林木新植补植补造任务,苗木成活率达到95%以上,其中,经济林栽植面积250亩,生态造林350亩,新育苗木300亩,村镇绿化10个,通道绿化40公里,新建湿地公园一处,义务植树4万株。全镇林业生态建设进入全县林业建设先进乡(镇)行列。 (一)苗木花卉产业建设工程

继续坚持“科学规划、龙头带动、精品示范、片区带动、政策支撑、市场运作”的原则,强化辐射带动作用,全力打造以“春之晨”为主打品牌的苗木花卉基地。xx年重点完成“春之晨”生态园二期工程300亩,新育苗木15万株。 (二)经济林建设工程 按照项目工程化、建设规模化、质量标准化、苗木优质化、管理科学化的标准要求,xx年突出抓好**、**两村共250亩经济林建设工程,其中,**村完成核桃栽植100亩,**村完成核桃栽植150亩。 (三)生态廊道建设工程 **一级路和***公路(武安段)两条生态廊道建设。端润一级路升级改造工程坚持高标准、高档次、高品位,出精品、出亮点、出特色,对沿路两侧50米以内的林带进行修枝、除草等综合治理。**公路按照全方位立体化绿化模式,打造高品位“绿色走廊”。此外,着重抓好村村通道路补植改建工程,对断档地带进行补植,对生长不良、档次较低的树种进行更换。 (四)荒山绿化建设工程

某县林业生态建设情况汇报

某县林业生态建设情况汇报 **县地处江西省南部山区,是全省重点林业县,南方重点林区。全县辖18个乡镇,160个行政村,总人口万人。全县土地总面积356万亩(2375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面积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万亩),森林活立木蓄积量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 **县物产丰富,是一个特色鲜明的山区县。**是全国第一个无公害脐橙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县脐橙面积达万亩,脐橙产业覆盖了80%的农户。**文化底蕴深厚,是赣南采茶戏的发源地,是江西第一个“中国楹联之乡”,境内有中国最大的方形围屋东升围。 2016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比上年增长%。全县财政总收入7640万元,本级财政收入61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85元。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对林业生态建设给予高度重视,提出了“生态立县”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大力培植森林后备资源,加快森林生态体系建设,全县的森林生态得到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一、坚持以资源增长为目标,强化保护,推动森林生态体系建设

一直以来,我们坚持以资源增长为目标,强化保护管理措施,推动森林生态体系建设不断向前发展,为实现构建和谐新**的战略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林政资源管理。一是严格林木采伐管理。坚持以“限额采伐、全额管理”为重点,严把木材采伐许可的审批关,严禁超范围、超树种、超限额采伐,严禁在划定的生态公益林、珠防林、阔叶林保护区内设立伐区。加强伐区的检查监督,强化源头管理。改革集体林木采伐生产办法,取消集体林由林业公司独家经营的管理模式,坚决取缔乡、村买卖青山和个人承包生产木材的行为,减少资源浪费。二是强化木材流通管理。在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木材运输管理工作监督网络,加大对违法木材运输活动的查处力度,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章木材运输行为。三是规范木材加工管理。严把木材加工厂办证审批关,制定出一套符合实际的办证程序。坚决取缔生产规模小、加工工艺简陋、资源浪费严重的加工企业。严格按照省林业厅、省经贸委、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中小企业局《关于开展全省木材(加工)单位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精神,加强了木材经营(加工)企业监督管理,对经营加工单位实行全面监督,分片管理,统一印发加工台帐,制订生产计划,核定年度木材消耗量。使木材经营加工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四是积极开展“开源节流,改燃节能”工作。全面关闭柴炭市场,

学校生态文明建设年度工作总结

学校生态文明建设年度工作总结学校生态文明建设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是箭,去来迅疾,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相信你有很多感想吧,让我们好好总结下,并记录在工作总结里。你还在为写工作总结而苦恼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学校生态文明建设年度工作总结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近几年,新政中心学校根据县教育局的要求,不断加大投入,积极推进各级各类绿色学校的创建过程,广大师生环境意识不断提升。现将20xx年的上半年我校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深化理解,提高认识,建立健全我校生态文明建设领导机制 1.成立以龙仕川校长为组长,吉廷光、黄国理为副组长的学校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分解落实目标任务。 2.学校均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绿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把创建工作列入学校的年度工作中,制订工作计划,学校各个部门参与,层层抓落实,制订各部门、班的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 二、全面动员,责任到人,营造生态文明建设良好氛围 (一)召开新政中心学校绿色学校创建动员大会,全面启动

学校的创建工作,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为配合我县创建全国生态文明校园,进一步推进省、市绿色学校(幼儿园)的创建工作,创建工作要以提高师生的环境素养为目标,以创设绿色课程、实施绿色管理、实践绿色生活、建设绿色校园、倡导绿色文化为主要内容,全员参与,全面行动。 (二)学校校制订专门的环境管理制度,重视生态文明教育,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有生态文明教育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并能按计划、方案认真组织实施;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普及率达90%以上。有专、兼职生态文明教育工作人员和相应的生态文明教育师资队伍;设立青少年环保监督岗;校园环境整洁优美,有良好的生态文明教育氛围,有固定的学校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室、环境宣传板报、宣传栏或宣传橱窗,相应的环境保护配套设施。专题教育纳入课程、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专题教育。学年生态环境教育课时比例已经大于10%。 三、加强培训,转变观念,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生态文明教育师资队伍 学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强校本培训。与县教育局密切联系。特别加强对教师实施环境教育的基本技能训练,通过围绕环境教育的学科渗透、独立设课、课外活动等形式,提高教师制订教学和活动计划、调查和评价当地环境问题、开发和利

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

林业生态建设调研 报告

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 一、林业生态建设的主要成效 改革开放三十年是林业发展最快最好的三十年,全县上下以工程和西部大开发为契机,高举生态与产业两面大旗,以林业重点工程项目为依托,以发展保护为中心,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为重点,以加强林业自身建设为突破口,全力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均取得辉煌成绩。三十年来,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由78年的176.1万亩上升到现在的262万亩,净增85.9万亩;有林地面积由78年的88.3万亩上升到现在的178.4万亩,净增90.1万亩;活立木蓄积由78年的97.38万立方米上升到现在的418.8万立方米,净增321.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78年的25%上升到现在的49.6%,净增23.7个百分点;林业系统建筑总面积由78年1037平方米上升到现在104229平方米,净增10.3万平方米;国家对林业的投入由78年的不足5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近1个亿;全县林果收入由78年的万元增加到现在的近6个亿。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全县林业实现了四大转变,即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由纯发展型向发展与保护并重型转变;由速度型向速度效益型转变;由林业部门单打独斗向全社会齐抓共管转变。一个山清水秀、民富林强的新屈乡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一)工程建设成果丰硕。近二十年,全县先后启动实施了防护林、德援造林、世行贷款造林、生态环境保护、退耕还林、天然

林保护、库区湿地等一批重点工程,各项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防护林从89年开始启动,十年完成重点人工造林30.9万亩,封山育林3.65万亩,低效林改造15.1万亩,幼林抚育5.3万亩;德援项目从95年开始启动,六年完成人工造林13.94万亩,封山育林9.71万亩,灌草种植0.2万亩;世行贷款造林由95年开始启动,三年完成人工造林1.58万亩,封山育林1.41万亩;退耕还林从开始启动,截止全县共完成坡耕地造林22.3万亩,荒山造林12.7万亩;天保工程从开始启动,截止当前,全县落实森林管护面积181万亩,完成公益林人工造林4.17万亩,封山育林17.9万亩,飞播补植管理5万亩,安置森工企业富余人员333人。德援项目从建设初期到终期评估验收,一直被誉为全省的样板。退耕还林工程从开始连续三年被授予全省退耕还林先进单位,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退耕还林先进县。 (二)三防工作全面加强。一是森林防火工作得到加强。县乡两级防火机构进一步健全,防火设施进一步完善,防火措施进一步扎实,火警次数由70年代的每年20余起下降到现在的不足10起,实现连续31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好成绩,;二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得到加强。经过加强检疫与防治,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率由78年的30%上升到现在的85%以上,林木种苗及种子花卉检疫率由60%上升到95%以上,组建了市第一个县级森林病虫害检疫检验室和林业生物标本室;三是限额采伐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天保工程启动后,全县取消了商品材采伐计划,调减了农民自用

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工作总结

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工作总结 乡二0一四年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环保局的指导下,乡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创新务实,扎实有效地开展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工作,使20**年的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党委重视,组织健全 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工作,多次召开党委扩大会,研究落实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工作,成立了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和生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4月4日召开了各村书记、主任和乡直单位负责人会议,签订了环境保护工作目标责任书,对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由于党委高度重视,措施得力,为全乡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制定措施,注重落实 为使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工作真正取得实效,我们按照县委、县政府具体要求,结合本乡实际,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措施。为做好农业面源治理工作,下发了台政〔20**〕33号文件《关于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台政〔20**〕17号文件《关于建立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的实施方案》,制定了《关于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了环境预警机制,明确了具体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具体要求和奖惩措施。 三、抓住重点,以点带面 1、加强信访接待工作。每月的 2、12、22日为信访接待日,明确专人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和举报工作,妥善处理和解决好辖区内的各种环境污染纠纷,确保了无上访案件;

2、加大环保宣传工作力度。“6.5”世界环境日期间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了“绿色行动宣传周”活动。利用集市等渠道发放宣传单6000多份;6月6日在中心小学举办了环保教育公开课活动,邀请了老党员、老教师进行实际讲述。通过此次活动使中小学生的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使乡中小学校环保教育覆盖率达98%以上。 3、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力度。实行“猪-沼-菜”三位一体的养殖管理模式的养殖园区、养殖大户不断增加,粪便统一收集循环利用;加强了秸杆禁烧监督管理,秸秆青贮或粉碎加工用于养殖饲料,使秸杆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减少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积极倡导绿色无公害食品,减少农药、化肥、农摸的使用量。 4、加大村容村貌治理工作力度。有效地治理了“五乱”现象,清运垃圾2600多吨,栽植村庄绿化苗木18.16万株,公路两侧栽植绿化苗木3万株,新建垃圾池63个,垃圾集中堆放,集中掩埋。 四、强化责任,巩固成果 年初,乡政府与各村、各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目标分值记入村级年终综合考核目标之内。同时与每位包村领导和包村干部分别签订了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工作责任状,使工作责任更加明确,责任追究更加严格,最大限度的消除一切环境污染事件造成的信访隐患。 20**年我乡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一是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宣传工作还存在着死角。二是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长效机制发挥作用不充分。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与时俱进,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民环保及生态建设意识。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激励约束机制,开创我乡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工作新局面,使我乡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