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历史上的金锣桥

历史上的金锣桥

历史上的金锣桥
历史上的金锣桥

历史上的金锣桥

德阳市旌阳区双东通江场镇过去有一座颇为有名的桥梁——凯江金锣桥。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老街上场西边1公里处也有一座小河金锣桥。清代以来,两个金锣桥分别在凯江右岸小河口的原罗江、中江县界两侧,同为“上通绵(竹)德(阳),下达中(江)潼(川)”的古商道的必经地。

小河金锣桥。该桥位于今通江镇龙洞村二组的“石锣对石鼓”山嘴前的小河上,距河口原中罗县界1公里。现在凯江机械厂左侧,桥左岸路边,原有《功果碑记》石碑一处,因年代久远,碑文字迹剥蚀,始建年代无考,其建造年代最迟不晚于清代前期。桥为单礅双孔石板桥,净长约6米。两孔桥板,各用一块宽约1.4米、厚约33厘米、长3米余的石板搭建。

桥西南的四五十米处的“石锣对石鼓”山嘴,为旧时去德阳的山路。过去崖下道旁卧有一圆石,厚约0.7米,表面平,直径约4米,人称“石锣”;其上四五米高的山崖上露出一石,上下两端有平面,两侧匀称地向外凸出,酷似鼓状,人们常称之为“石鼓”。鼓上锣下,人称“石锣对石鼓”。本地有一种古老的说法,认为凡山、石,形状象某种物体,那里就有象那种物体的金子。那种物体状的金子,是常人看不见的有生命的“活宝”,要“跑”,不容易得到。有石锣石鼓,

那里自然就有“金鼓金锣”了。所以乡人传说:“石锣对石鼓,银子五万五。哪个捡到了,买齐成都府。”并传说,“金锣”滚到小河里的深水中去了,常有人在夜深人静时,听到桥下河中传来隐隐约约、似有似无的“铛——铛——铛——”的敲锣声。据说后来“金锣”被和尚盗走了,深夜再也听不到桥下小河里的锣声了。其实,小河金锣桥一段河道,河底几乎全为整石,坡降较大,又高低不平。桥下游两三米处的一小段为深潭,其右岸由于河水冲涮形成“岩屋”,上部石头有如房檐向前伸出而接近水面,下空,并向内凹进。曾有人在夏天下潭洗澡,游至岩屋附近,发觉水温特低,用竹竿伸到岩下探测岩屋的深度,探不到尽头。河水流到这里,上面河水冲激,下面潭水在岩屋中荡漾,故发出有节奏的“敲锣声”,特别在晚上夜深人静时,听来更为清晰真切,这一自然奇迹由清代金锣文人尹春仲称为“金锣夜鸣”,被列入“金锣八景”。民国时鼓楼寺住持僧增怀出资,在下游几十米处修建了拦河的“和尚堰”一座,能灌溉水田二十多亩。筑堰后,金锣桥下水位上升,原先外露的岩屋口被河水淹没,水的流速大减,故“金锣夜鸣”消失,“今则渺然”。由于桥下水中“有锣声”的传说,人们世代相传称这座石桥为金锣桥。至今,本地的老人们(包括前中江金锣籍人),均指认该桥为真正的金锣桥。有关金锣桥的传说,为金锣桥的得名添加了浓重的神奇色彩。旧时中江、三台一带过往此地众多的盐贩挑夫,无不知道这一传说,因而传说流传极广。周边

三县的县志,对该桥的位置、传说均有记载,其记载虽略有出入,但大同小异而已。

小河金锣桥处古商道的三岔路口。经“石锣对石鼓”上山,再经川主庙至原罗江、德阳交界处的山脊约1公里,向西南去德阳;过金锣桥沿小河上行,往西北去黄许、绵竹;东南至河口的中罗县界1公里,入中江境300米,至“金锣古渡”,渡江后沿凯江左岸下游方向,经永太分别去中江、三台。清嘉庆二十年《罗江县志》将小河金锣桥列入《关隘志〃市镇》记载:“金锣桥,县南四十里,昔土人掘金锣一面,故名。西南属德阳,东北属罗江,东南属中江。”其记载了小河金锣桥得名的由来,并准确记载了该桥周边环境的方位。桥为小河石桥,民国《德阳县志〃津梁》记载的“县东四十里,山溪水沟,长丈余”的金锣桥,即指该桥。

旧时,金锣桥侧仅临路店(腰店子)一。因为桥距界南中江“金锣古渡”(中江金锣桥)尚有1公里路程,该桥仅为商道上的一座过路桥,行商挑夫大多不在此处停留,要在界南中江“金锣古渡”歇息、“打尖”或住宿。在清代,小河金锣桥至河口县界1公里内,设有集市。清嘉庆二十年《罗江县志》称为“市镇”的金锣桥,当指界南中江金锣桥(场),因当时户口稀少,一些地方无法指出地名,故以相邻的界外某个著名地点为坐标记载,在旧时方志中也是常见现象。民国初年,始有人在小河金锣桥东南1公里处的河口界北紧接界南的中江金锣桥(场)的道旁建房经商。民国十年,罗江

县正式在该处置场收税,场名以境内的金锣桥而名,并将“金锣桥”三字刻在栅门子上方的过墙石上。不久,罗江县府改“金锣桥”场名为“通江场”,并将场口过墙石上的场名改刻为“通江场”。场处边境,上通罗江,下通中江(金锣场),故名通江。界北通江场与界南中江金锣桥(场)以凯江右岸小河口县界为界,两场相接成一弓形街道。由于通江场处河口右岸以上地段,再加地势略高,故人称“上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小河金锣桥左岸地带修建了一系列厂房。1994年开始,通江场小康街沿小河右岸的德通公路向上游方向发展。至2000年,小康街已延伸到小河金锣桥桥头右岸一带。由于公路交通的发展,乡镇企业和街道房屋的阻隔,小河金锣桥已不再使用。2001年9月19日,通江境内发生特大暴雨,山洪暴发,河水猛涨,小河金锣桥被冲毁,现已不复存在。

凯江金锣桥。该桥原属中江县所辖,1953年始划归罗江县通江乡。桥在小河口原中罗县界以下四五十米的凯江上。旧时此处有浅滩,每年冬季,凯江水位下降,次年五月末至六月初的栽秧时节为枯水季节,水深仅四五十厘米。清初即有连接两岸的多礅矮桥,桥宽约0.5米,距水面约0.4米。桥名金锣桥,始建年代久远不可考。江右靠岸一小段,桥面为石板;江心及靠江左大部为圆木架设,每年夏秋涨洪水时被水冲没,矮桥即不能使用,须待冬季水位下降,重架维修后方能使用。所以,立于清乾隆年间的“金锣古渡”碑对此

情况有所记载。该碑《序》由绵州双江书院儒学讲席帖茂文所撰,其写道:此处交通“夏秋以舟,春冬以桥”,年年如此。咸丰九年(1860年)金锣桥石板大桥建成。大桥共13孔,江中有礅12个;墩高7米,墩间中心距5.4米。桥面宽4米,净长约70米,用条石架设,未设扶栏。每孔由6块条石并列搭成,条石每块宽60厘米,厚约55厘米,长约5.3米。桥面每块条石下,各装有两根并列的直径25厘米的圆木。大桥竣工后,凯江发大洪水,大桥中部及靠左岸的桥面,常被洪水漂没冲毁,屡修屡毁,因而仍保留渡船以备用。光绪十三年(1887年),又在江左桥头建“镇江王爷楼”一座,上供镇江王爷,以求镇压水怪,免除水患,保护大桥。行人过往须从楼下经过,并可在此歇憩,观望江景。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大桥的江心江左部分被冲毁6孔,未再修复。1950年冬,中江县金锣乡将损毁部分修复,为木板大桥,并建有木扶拦,甚壮观。金锣桥划归罗江县通江乡仅一年的1954年夏,木大桥又被洪水冲走,此后18年间,未再重修,仍用渡船。1973年在德阳县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修建了现存的通江大桥,下游100米处的金锣残桥被拆除。

凯江右岸金锣桥桥头,为集市金锣场,场仍以桥名,民间习称金锣桥。上场口紧靠小河口的前中罗县界,下场口临“金锣古渡”江右渡口。场依渡口和火神庙形成,街市沿北去的道路而建。古时三台的盐、三台及中江北部永太一带的棉花、棉布、油料、辣椒等农副产品及豆豉、手工挂面等土

特产品,须经此地运往黄许、孝泉、绵竹等平坝地区,最远的运往茂县一带。茂县的药材,绵竹的酒、烟叶、药材,德阳的杂货、红糖、什邡烟叶,要经过此地运往中江永太、川北三台、射洪等地。三台等地往绵竹、德阳方向的道路,经金锣桥是一条近捷的路线。此场上至黄许、德阳,下至永太,路程均20公里。在交通落后步行肩挑的时代,恰为一天或大半天的路程。旧时行商旅人依例“未晚先投宿”,金锣桥是这条商路上的一个大站,是较理想的住宿点。故通过这里住宿的行商挑夫特别是盐贩最多。于是餐饮、住宿等服务行业应运而生,集市得以形成。

由于中江金锣桥(场)处要道古津,清代康乾年间即已发展为中罗两县交界处的著名农村集镇,集市贸易繁荣。清嘉庆二十年《罗江县志》即将其记为“市镇”。清道光六年(1826年),金锣桥置乡,为当时中江县十二乡之一,足见其交通地位和集市商贸发展的水平。清末,金锣桥街道已向北发展到小河口县界。民国时,金锣桥已有“故冲,繁”之称。民国十九年《中江县志》还将其列入古迹:“治北金锣场,昔人或夜见河内金锣一。每至严霜,锣自鸣有声,今则渺然。”民国十年,罗江县在小河口界北置场,场以境内小河金锣桥之名而名。中江金锣桥街道与罗江金锣桥(场)街道相连。中江金锣桥处河口以下的凯江右岸,地势略低,时称“下场”。

原中江金锣桥,本名“金龙桥”。桥头街巷口上方的过

墙石上,镌有“金龙桥”三个大字。该桥地处边境通衢要津,成集市时间要比原罗江县通江场早约200年,因而闻名遐迩,人多知有中江县金龙桥而少有人知界北小河金锣桥。由于中江金龙桥和界北小河金锣桥都地近县界,相距仅1公里,加之小河金锣桥的传说流传很广,“龙”“锣”又音近,不明就里的外地人甚至本地人都将“金龙桥”说成“金锣桥”。世代相沿成习,于是中江金龙桥取小河金锣桥之名而代之,中江“金锣桥”之名得以固定。该桥称谓不约而俗成的变化,成为既定事实。民国前期,罗江县在河口界北设场时,因境内有小河金锣桥,遂定场名为“金锣桥”。随之而来的却是管理的不便,及界南中江金锣桥官方的交涉。面对这一现实,罗江方面出于礼让,将场名“金锣桥”改为“通江场”,放弃了对“金锣桥”场名的使用,承认了中江“金锣桥”为其专有名称。

1953年,国家对边境地区的行政区划进行调整。中江县金锣乡将金锣桥(场)及其所在的鼓泉村,对岸的金锣桥村、玉石村划归罗江县通江乡,通江乡将金锣场并入通江场。至今,本地的老年人和许多外地人仍习称通江场为金锣桥。

附:小河金锣桥、凯江金锣桥示意图

(黄先义肖方春)

十五个著名的历史典故

十五个著名的历史典故

一、高山流水 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无论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伯牙在曲中每表现某一主题或意象时,钟子期必能领会其意。一日,伯牙与钟子期共游于泰山之阴,逢暴雨,二人止步于岩下。伯牙心情郁闷,于是弹奏了一会琴。 琴曲起初表现的是雨落山涧的情景,接着模拟山流暴涨和岩土崩塌之音。每段曲弹奏完毕,钟子期“辄穷其趣”,把曲中意象说的穷极通透。伯牙于是离开琴而叹道:“善哉,善哉,阁下能听出曲中志趣,君所思即是我所思啊,我哪里能隐藏的了我的音声呢?”于是二人成为人生知己。但《列子》中并无伯牙因钟子期离世而从此不再鼓琴的内容。”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

二、庄周梦蝶 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 唐李商隐名作《锦瑟》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诗中额联即用此典。

三、倾国倾城 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鸦鸿桥收费站廉政工作计划

鸦鸿桥收费站廉政工作计划收费站作为公路行业的重要服务窗口,不仅代表了公路交通部门的形象,还代表我们的文明程度,特别是收费人员工作在最前沿,与广大人民群众密切相关,他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关系到收费站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把收费站建设成窗口亮点已成为公路交通部门的重要工作,。 一、以人为本,开展各种载体活动,切实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收费站廉政文化包括职工的思想素养、文化素养、生活观念、价值取向、规章制度、行为习惯等,世界观、价值观作为廉政文化的核心,它渗透于行业管理的各个环节,支配着职工的思想和行动。因此,以人为本,开展用读书思廉、活动促廉、媒体传廉、典型树廉、制度管廉、监督保廉、案例警廉等各种切实有效的载体活动,建设健康的廉政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1、我们将坚持每天班前讲评。不但能使职工及时了解当班工作的一些具体要求,同时还能警钟常鸣,把廉政教育贯穿于日常工作的每时每刻,做到逢会必讲,逢事必讲,人人讲、天天讲,时时提醒,刻刻敲警钟,使职工上岗时就想到“廉洁”二字,把工作做在平时,防微杜渐。 2、读书、读报活动。在第一时间内及时组织大家学习一些重大新闻,使职工加强对国家及周边地区时事的了解。同时利用学习的机会与职工谈理想,谈人生,谈奉献光荣、贪污可耻,在职工头脑中形成并确立奉献光荣,贪污可耻的荣辱观,在金钱面

前泰然处之,不伸手。 3、召开职工例会。结合站中心工作,对职工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利用媒体曝光的贪污案例等反面教材,与职工论贪污一害国,二害家,三害已的危害,教育干部职工认真执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时刻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克已奉公,廉洁自律,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身体力行“三个代表”,不断提升公路收费站职工队伍的整体品位,从而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分别与各班室签订一份廉政责任状,时刻保廉洁思想到位。 二、增强自责意识,巩固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我们要教育职工增强自责意识。提倡“吾日三省吾身”,收费职工每天都零距离面对人民群众,权是人民赋予的责任,工作中要严格执法,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要用好手中权,时刻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对照检查,规范自已的言行,做到时时处处洁身自好,廉洁自律,拒腐蚀,永不沾,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三、加大建章立制力度,规范征收行为。 1、加强廉政建设,首先必须建立健全各项廉政建设的制度。突出标本兼治,着力发挥制度的保证作用,要靠制度选人、以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依制度问责、抓制度落实。把廉政建设、治“三乱”作为收费站的高压线、命根子,并认真学习收费

唐山市总体规划

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简介 2010年07月05日 10:33 一、编制过程 为适应京津唐地区新的发展形势和唐山城市长远发展需要,优化资源配置,协调城乡建设,实现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报经河北省人民政府同意,市政府决定对《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1994年—2010年)》进行修编。本次修编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唐山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共同进行编制。 规划编制期间,唐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建设部、河北省建设厅、唐山市有关专家对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初步方案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规划编制单位进行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和调研等工作,走访唐山市各县(市)、区,广泛听取了各级政府以及相关专业部门、各大企业、驻军各单位对本次规划的意见和建议。2004年4月,建设部组织了总体规划纲要专家审查会,原则同意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5年8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成果已经基本完成。 二、规划方案作简要介绍(一)城市规划区及有关称谓 1、市域:唐山市行政辖区,面积13472平方公里。 2、本次规划确定城市市区和滨海新区(海港开发区和曹妃甸工业区)为城市规划区,面积3958平方公里。 3、主城区:包括中心城区、丰润城区和古冶城区。 4、中心城区:包括路南区和路北区的城市建成区部分、丰南城区、开平城区。即由京沈高速、津唐高速、唐港高速和西外环高速共同构成的“O”型环城高速公路区域内的城市建成区。 (二)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确定为2003年~2020年。其中:近期2003年~2010年;远期2011年~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 (三)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到2020年,唐山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将比2000年翻三番,主要经济指标进入全省前列,建成产业结构合理、综合实力雄厚、城市功能完善、人居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裕的经济强市。城市性质:“河北省经济中心城市,环渤海地区以能源原材料工业和新兴工业为主的制造业基地”。(四)市域城镇发展战略1、创建区域开放的发展格局抓住机遇,依托京津,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2、实施向沿海推进的战略产业向沿海推进,建立由海港区(王滩)、曹妃甸工业区、南堡开发区组成的产业金三角。 3、实施点轴开发的发展模式唐山市的城镇地域结构就形成了一个城镇密集区、两条一级城镇发展轴和四条二级城镇发展轴的局面。 (1)一个城镇密集区:以唐山市中心区25公里为半径的地域,包括中心区、古冶区、丰润区、丰南区和一批小城镇。是唐山市经济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2)两条一级城镇发展轴: 102国道和京沈高速公路城镇发展轴,预计是未来唐山市发展较快的地区。 沿海公路发展轴,经过唐山市南部四个县区(乐亭、滦南、唐海、丰南)和一些重点镇,是唐山市实施向沿海推进战略的核心地区和未来唐山市发展的重点。(3)四条二级城镇发展轴:唐港高速公路和唐港公路城镇发展轴,是唐山市实施向沿海推进战略的最基本的条件和保证。

上海历史保护

上海历史保护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下面那种机制是上海当前历史建筑保护利用中较为主流的做法,并且是推动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重要支撑()。 A.居民自发改造的模式 B.市场主导的模式 C.政府主导的模式 D.社会文化延续主导的模式 用户答案:[C] 得分:6.00 2.上海在哪一年编制完成中心城12片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规划()。 A.2001 B.2003 C.2005 D.2010 用户答案:[C] 得分:6.00 3.上海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制度的内容不包括()。 A.针对地方特色,法律法规现行 B.规划、房管、文物协作,管理机制健全 C.点线面结合,保护体系完善 D.中西合璧,借鉴国外成功案例 用户答案:[D] 得分:6.00 4.下面哪一处的历史文化遗产特别丰富,是中心城优秀历史建筑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风貌区()。 A.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 B.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 C.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 D.人民广场历史文化风貌区 用户答案:[C] 得分:6.00 5.下面对于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创新保护利用模式说法正确的是()。 A.鼓励利用历史资源和地区旅游活动系统的有机结合 B.适度允许优秀历史建筑产权和使用权参与市场交易 C.在理清历史建筑产权的基础上,参考投资信托的模式

D.居住类的历史建筑整体置换,利用出租房屋以委托经营的方式引入专业的管理公司用户答案:[C] 得分:0.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上海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 A.建筑安全性低 B.缺乏统一规划 C.产权人和使用权人分立 D.定期大量的资金投入 E.缺乏对周边历史环境的保护 用户答案:[ACDE] 得分:8.00 2.下面属于近年上海市历史风貌保护重点聚焦的是()。 A.提高社会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 B.完善历史风貌保护体系 C.城市整体景观控制 D.挖掘历史风貌资源 E.研究保护与更新机制 用户答案:[BDE] 得分:8.00 3.上海先后编制的保护规划,分别从()方面体现了全面深入,科学合理的规划思路。 A.注重调研,注重中西合璧 B.明确原则、方法、框架以及内容作了规定 C.专项保护规划 D.风貌保护道路分级保护 E.形成“一图一表,图表合一”的管理文件 用户答案:[BCDE] 得分:8.00 4.下面符合外滩风貌区总体风貌特征描述的是()。 A.规模最大,优秀历史建筑数量最多 B.机具标志性的城市天际线 C.道路呈方格网布局,道路网密度较高,街坊狭小 D.优秀历史建筑最为集中 E.具有世界级知名度和影响力 用户答案:[BC] 得分:0.00

郑州十大历史故事

郑州十大历史故事 一座城市的成熟度,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城市对自身传统、历史文化的追寻、认同和承续。在大文化的架构里,历史故事作为一种口述体的历史经典,向人们描述的就是关于一个城市、一个区域的人文精神与文化传统。历史故事能够展示出岁月演进中渐次形成的城市个性和魅力。郑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她的性格由久远历史的沉淀和深厚的文化凝结而成,且又发扬光大,熠熠生辉。两年前,郑州市旅游局组织的“历史文化资源世纪盘点”工程中,专家与群众相结合,评出了“郑州十大历史故事”。这是一项惠及今人、泽被后人的历史文化工程。所评选出的历史故事,流传广泛,影响深远。 中国奴隶社会第一个朝代——夏,有大禹治水在嵩山一带。《史记》中说大禹治水“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老百姓盛赞大禹治水的献身精神。史书中记载的“禹都阳城”就在郑州登封阳城。 春秋战国时期,郑国、韩国先后定都于郑州的新郑,至今尚存绵延几十里的古城垣,仍然能让我们看到当年郑国强盛时号称中原小霸主的风采。《左传》中记载有郑庄公与母亲武姜黄泉相见的“掘地见母”故事。在郑州荥阳京襄城3公里处的一个叫阴司涧的地方,传说就是郑庄公与母亲相见的“黄泉”之地。 郑州地处中原要冲,当取天下之日,中原在所必争。“楚河汉界”说的是公元前202年刘邦、项羽对垒于郑州广武的故事。广武山古战场上的遗迹,有两军对峙之汉霸二王城,有“中分天下”之鸿沟。刘项对峙两年有余的鸿沟,后来演变成中国象棋中的“楚河”、“汉界”。 东汉末年,袁绍成为雄踞北方实力最强的诸侯。他自恃兵多粮足,于建安四年亲率步兵10万、骑兵2万,南下攻打许都。曹操被迫以两万的劣势兵力相拒于郑州中牟的官渡,最终以少胜多。“官渡之战”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战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先民们在郑州这块土地上争战杀伐,悲壮惨烈,已经融会进历史的长河中,叠藏在文典史籍里,也化作了口口相传的故事在民间演绎。 古代帝王登山朝拜大多去的是泰山,惟独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武则天封嵩山”的故事,记述了她和嵩山的难解之缘。她年近八旬时,又登嵩山,在那里向上苍投下除罪金简一通,祈求神灵宽恕自己的过错,流露出一位杰出而复杂的女人的敬畏。这通金简现在收藏在河南博物院。 元代的大科学家郭守敬,在3年里研制出13种天文仪器。“郭守敬测天”讲述的是他在郑州登封告成筑观星台测天象的故事。他制作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比罗马教皇格里高利颁布的“格里高利历”早三百年。郭守敬计算出的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的时间,与今天人类所知实际时间只差26秒。 “郑州十大历史故事”中还有几个以巨大生命力流传千百年的历史故事,如“汉武帝封将军柏”讲述的是两千多年前汉武帝在郑州登封的嵩阳书院封柏树为将军,现在还有两棵“阅世三千岁”的古柏活在嵩阳书院内;晋朝有美男子潘岳,是郑州中牟人,民间里巷千百年流传着这位郑州美男子的轶闻趣事;“达摩面壁”讲述了禅宗始祖达摩择嵩山而创立禅宗,面壁十年,至今达摩面壁的石洞仍在;在民间还流传有“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唐嵩岳少林寺碑”有专门记载,电影《少林寺》名扬海外,中国功夫走向世界,都得益于这段传奇。 郑州十大历史故事,是这座文明古城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十大历史故事中所蕴含的先民们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以及智慧、创造力,给我们平添了热情、勇敢、沉着、机智和自信,有利于古为今用,开掘文化资源,开发旅游产品,提高城市品位,树立名城形象,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开拓出更为广阔而深邃的发展空间。

上海市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上海市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2006-05-22 11:53:07 总则 1. 规划编制目的 为了加强对“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 (以下简称“本风貌区” )历史风貌的保护,促进风貌区城市更新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结合本风貌区的实际情况,编制《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以下简称“本规划” )。 本规划属于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为本风貌区内历史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风貌的整体性保护以及城市建设提供依据,并指导下一层面修建性详细规划和规划方案的编制。 本规划由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负责解释。 2. 主要规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 年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 年 (3) 、《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2003 年 (4) 、《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2003 年 (5) 、《上海市中心城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范围》,2003 年 3. 地位和作用

本规划是指导本风貌区保护与建设的法定性文件,为风貌保护、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提供依据。 本规划对本风貌区的土地使用、建筑保护与更新、建筑建造、道路交通、绿化与公共空间、市政基础设 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提出具体控制性规定,在本风貌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以及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 和各项专业规划时应当遵守本规划的要求。 4. 规划范围 本风貌区规划范围根据2003 年批准的《上海市中心城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范围划示》确定,为黄浦行 政区的人民路—中华路以内区域,总用地面积为199.72 公顷。本规划范围即为本风貌区的范围。 5. 风貌特征 本风貌区是上海中心城内整体性最好、规模最大的一处以上海传统地域文化为风貌特色的历史文化风貌区。留存有上海700 多年城市发展的历史痕迹,蕴藏着各个城市发展时期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的历史遗存,集中体现了清末民初以后上海的传统城市生活文化。风貌区边界明确、形态独特,区内街道交错密布、巷弄蜿延曲折、街巷景观多变、建筑类型众多,为典型的自然发展形成的城市格局。区内既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宗教建筑、民居和商业街市,也有近代中西合璧风格的各类建筑物。 6. 功能定位 本风貌区确定为以居住、商业、文化娱乐和旅游观光功能为主体、以上海传统地域文化为风貌特征的城市复合型历史中心地区。本规划着重于全面提升本风貌区的居住品质,强化旅游服务功能,充实商业和文化娱乐功能。 7. 保护原则

(整理)上海的旅游资源.

第一节上海自然旅游资源(四类) 一、山地类 1. 佘山:佘山境内,分东西两峰,清康熙帝南巡,品尝佘山竹笋后大为赞赏,曾赐名为“兰笋山”,著名景点有佘山天文台、佘山圣母大殿、佘山地震台、佘山修道院 2. 天马山:松江区境内,著名景点有护珠宝光塔(天马山佛光)、上清泉、古银杏树、天下第四泉(濯月泉)、二陆(陆机、陆云)草堂 3. 小昆山:松江区 4. 横云山:松江区 5. 凤凰山:松江区 6. 厍公山:松江区 7. 辰山:松江区,因“位于辰次(即在云间九峰的东南方)”辰山植物园是上海最大植物园 8. 薛山:松江区 9. 机山:松江区 10. 北竿山:松江区 11. 钟贾山:松江区 12. 秦望山:金山区 13. 查山:金山区 14. 淀山:青浦区 二、岛沙类 1.崇明岛:是我国第三大岛、第一大沙岛。上海北部长江口,是我国大陆海岸线

的中点 (南水道)隔长江口南支水道,与浦东新区、宝山区、江苏省太仓市、常熟市相望; (北水道)隔长江口北支水道与江苏省启东市、海门市相邻。 宋文天祥曾题“海上瀛洲”,明太祖曾赐“东海瀛洲”故又曾名瀛洲。著名景点有东滩湿地、东平森林 2.长兴岛:是上海第二大岛,北隔崇明岛,东与横沙岛并立,是柑橘生产地 3.横沙岛:是上海第三大岛,东濒东海,西邻长兴岛,南望浦东新区,北邻崇明岛。岛上圩堤纵横,河流密布,风光灿烂 4.大金山岛:上海南部杭州湾北缘小岛,为上海市第一高峰,有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的舟山新木姜子、三级保护植物红楠、天竺等。93年定为市级自然保护区 5. 小金山岛:上海南部杭州湾北缘 6. 浮山岛:上海南部杭州湾北缘,又俗称无龟山岛,岛体由火山岩组成 7. 佘山岛 8. 复兴岛:杨浦区东部,东南北三面临黄浦江,西是复兴岛运河 9. 崇明东滩:05年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0.九段沙:长江水道南北槽的分界,是长江口冲击型滨海岛屿,是长江口最靠外海的湿地。是中华绒鳖蟹的产卵场所,也是鳗鲡幼苗的重要洄游路径。九段沙有重要的科研价值、科普价值和生态旅游价值。05年被列为国家4A级自然保护区 11. 鸡骨礁:上海市最东段,设有信号台

著名历史人物故事

著名历史人物故事 历史长河里有太多激励人心的故事了,几百年前几千年前人们就已经懂得为追求幸福去努力了,下面这些是为大家推荐的几篇著名历史人物故事 著名历史人物故事凿壁偷光西汉匡衡凿壁偷光讲的是匡衡,西汉的著名学者匡衡,出身於农民家庭,生活十分贫困。他从小就很渴望读书,可是父母没有能力供他上学,甚至连书本也买不起,匡衡只好向别人借书来看。 某天晚上,匡衡很希望在睡前读一读书,但由於家中穷得连灯油也没有,根本没法点灯读书。正当匡衡发愁时,忽然发现丝丝的光线,正从墙壁的缝隙中透射过来,原来这是邻居的灯光。匡衡心生一计,便用凿子把那小缝挖大成一个小洞,然后捧着书,倚在墙边,利用那点微弱的光线阅读。从此,匡衡每晚就借邻居的灯光,埋首苦读,最后成为了著名的学者。 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其囊萤夜读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鼓舞后辈,永世垂范。他功名仕途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先后曾任:中书侍郎、待中、国子监博学、骠骑长史、太常、护军将军、丹阳尹、吏部尚书,两次进爵后,被朝廷封为关内侯与临湘候。职守功勋,颇极

一时之盛。 著名历史人物故事头悬梁锥刺股苏秦.苏秦,战国时期东周洛阳乘轩里人,字季子。苏秦是洛阳人,虽然出身寒门,却怀有一番大志。他跟随鬼谷子学习游说术多年后,看到自己的同窗庞涓、孙膑等都相继下山求取功名,于是也和张仪告别老师下山。张仪去了魏国,而苏秦在列国游历了好几年,但一事无成,只得狼狈地回到家里。 苏秦回到家中,他的哥哥、嫂子、弟弟、妹妹、妻子都讥笑他不务正业,只知道搬弄口舌。苏秦听了这些嘲笑他的话,心里感到十分惭愧,但他一直想游说天下,谋取功名,于是请求母亲变卖家产,然后再去周游列国。 苏秦的母亲劝阻说:“你不像咱当地人种庄稼去养家口,怎么竟想出去耍嘴皮子求富贵呢?那不是把实实在在的工作扔掉,去追求根本没有希望的东西吗?如果到头来你生计没有着落,不后悔么?”苏秦的哥哥、嫂嫂们更是嘲笑他死心不改。 苏秦知道自己这么多年来很对不起家人,既惭愧,又伤心,不觉泪如雨下。但苏秦扬名天下的雄心壮志仍然不改,于是闭门不出,取出师父临下山时赠送给他的礼物;;姜子牙的《阴符》,昼夜伏案攻读起来。 苏秦经常自勉说:“读书人已经决定走读书求取功名这条路,如果不能凭所学知识获取高贵荣耀的地位,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想到这些,苏秦更加忘我地学习起来。 为了抓紧时间学习,苏秦还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读书时,把头

鸦鸿桥市场建设的基本情况

鸦鸿桥市场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鸦鸿桥市场建设的历程、现状 鸦鸿桥始于唐宋,兴于明清。明成化年间(公元1484年)这里就建有水陆码头,凭借还乡河发达的水运交通,传统的商贸业逐渐形成,素有“京东第一大集”的美誉。清雍正四年在鸦鸿桥设县丞署,后建镇。“路传驼铃响,水送摇橹声”,就是对这座古镇商贾云集场景的生动记述。 改革开放促进了鸦鸿桥商贸业的迅猛发展,2001年鸦鸿桥镇小商品市场入选中国十大小商品市场。2002年市场成交额达到38亿元,跻身河北十大集贸市场。目前市场占地面积发展到1500亩,形成了由小商品城、昌升商贸物流广场、日杂市场、针织市场、厨灶具市场、废旧物资市场、物流市场、新城市场、五洲商城、兴旺商城及众多沿街门店组成的市场体系,2011年市场成交额达到120亿元。目前鸦鸿桥可见商户2330家,集中于镇区通往高速路的主路东侧。现存商户的经营门类以五金、日杂、针织、鞋类为主。其中经营鞋类的商户560家,经营五金电料的商户424家,经营日杂的商户365家,经营服装针织类的商户318家,经营小商品的商户188家,经营家居家纺类的商户82家,经营电器的商户47家,经营日化的商户94家,经营箱包皮具类的商户48家,经营车业的商户28家,经营陶瓷的商户16家,经营农机的商户7家,经营婚庆用品的商户15家,经营灯具的商户12家,经营玩具的商户9家,经营其他生活配套的

商户67家。鸦鸿桥市场凭借小(商品小)、多(品种多)、廉(价格低)、快(信息快)、广(经销广)的经营特色,以及明显的区位交通优势和相对畅达的物流体系,成为连接省会、沟通京津、吸纳江南、辐射三北的中国北方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二、市场发展优势 一是区位优势名显:鸦鸿桥镇位于河北省玉田县东南部,地处京津唐三角腹地,东南距唐山市35公里,西北距玉田县城17公里,西距北京120公里,西南距天津100公里。京沈高速公路从镇内穿过,并在镇区北部设有出入口,新宝、鸦丰、鸦板三条县级公路在镇区交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二是商品多:鸦鸿桥市场凭借小(商品小)、多(品种多)、廉(价格低)、快(信息快)、广(经销广)的经营特色,以及明显的区位交通优势和相对畅达的物流体系,成为连接省会、沟通京津、吸纳江南、辐射三北的中国北方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三是市场起步早,影响大。据记载1848年因疏浚还乡河,河道得以通航,依借便利的水陆交通,传统的商贸业得以形成。有碑文记载鸦鸿桥集市使于公元1627年,公元1828年鸦鸿桥就有古店铺,古商号74家。传统的集日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三、差距和不足 一是市场建设的问题。受各方面的制约,无论横比、纵比,在市场建设上、专业程度上、商品流通空间的打造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缺乏品味。二是市场软硬环境建设差。由于资金投入和

上海市南翔双塔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上海市南翔双塔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2006-11-14 (一)规划范围: 本风貌区范围为由民主街-沪宜公路-德华路-规划道路东侧所围合的区域,总面积为20.40公顷。本规划范围即为本风貌区的范围。 (二)规划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 3、《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2003年 4、《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2003年 5、《上海市郊区及浦东新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范围》,2005年 (三)规划目标: (1)保护历史建筑与传统街道风貌,梳理空间结构,挖掘文化内涵,强化老街地区的历史风貌与特色。 (2)通过对风貌区的土地使用进行调整,使城镇的功能布局趋于合理,使双塔地区的区位价值得以发挥出其应有的经济效应。 (3)通过对该地区建筑环境的利用与整治,改变建筑景观不协调、建筑品质不高的现状,并结合云翔寺及其周边地区的已完成的改造,复兴南翔城镇传统商业中心区。 (四)功能定位: 本风貌区确定为以宗教活动、文化休闲、旅游观光以及商业和服务业有机结合的城镇传统服务地区。 本规划着重对本风貌区全面提升文化品质和环境品质,同时保留部分居住功能,优化拓展商业服务功能,复兴城镇传统中心。 (五)风貌特征: 上海市南翔双塔历史文化风貌区是嘉定区南翔镇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城区。本风貌区以始建于五代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南翔双塔及近期恢复的云翔寺等宗教建构筑物为中心,横沥河、走马塘两河道穿越基地而过,两岸风貌具有江南水乡的典型特征,沿共

和街、人民街、胜利街等街巷及河岸保存有一定数量清代至民国时期传统建筑群,传统建筑包括民居及商业店铺等建筑类型。本风貌区集中反映了上海郊区以重要宗教场所和商业街市结合形成城镇中心的传统江南城镇风貌特点。 (六)主要规划控制指标: 1、建筑保护与更新规划控制 本次规划将风貌区内的建筑按保护与更新类别确定为五大类,分别为:保护建筑、保留历史建筑、一般历史建筑(1975年以前建造)、必须拆除的建筑、其他建筑(1975 年以后建造)。一般历史建筑根据其风貌特点分为两类:甲等一般历史建筑和乙等一般历史建筑。其它建筑在本风貌区内大致可分三种情况进行规划引导:保留引导,整治引导,拆除引导。 2、对建筑高度的规划控制规定 本规划的高度控制指标是仅针对历史文化风貌区内的新建、改建、扩建等建设行为的规划高度控制要求。 本风貌区建筑高度控制包括“建筑高度一般控制规定”和“建筑高度具体控制规定”两个方面。“建筑高度一般控制规定”包括“沿街(沿河)建筑高度一般控制规定”、“非沿街(沿河)建筑高度一般控制规定”、“相邻建筑高度一般控制规定”和“住宅建筑高度一般控制规定”。“建筑高度具体控制规定”是在“建筑高度一般控制规定”框架的指导下,通过“建筑高度控制规划图”和“街坊规划控制图则”对具体地块内和路段上建筑物的高度作出的具体控制要求。确因特殊情况确需要调整的,应当经过历史文化风貌区规划管理特别论证。 3、对建筑容量的规划控制规定 1.核心保护范围内各地块新建、扩建、改建后地上部分的建筑面积总量不得超过现有地上部分的建筑面积总量。 2.建设控制范围内规划各地块建筑面积的确定依据街坊空间尺度保护及建筑高度控制的要求,除“需要改造的范围”和“街坊规划控制图则”中的特殊规定外,各地块的规划建筑面积(地上部分)不得超过本地块现状建筑面积(地上部分)。 3.现状建筑面积按已批准的规划设计条件、已颁发的房产证、或以实测的建筑面积为准。 4.“需要改造的范围”的规划建筑面积按照本规划“街坊规划控制图则”中的要求进行控制。 5.确需调整规划建筑面积指标的,需经过历史文化风貌区规划管理特别论证制度。

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笔记

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 范围:大致相当于昔日上海法租界1914年的扩展部分(所谓法新租界)。 占地面积共775公顷,占12个历史文化风貌区(27平方千米)的29%, 拥有近2000幢历史建筑,约占全市历史建筑的40%。 涉及徐汇、卢湾、静安、长宁四个区, 东界:重庆中路-重庆南路-太仓路-黄陂南路—合肥路-重庆南路; 南界:建国中路-建国西路-嘉善路-肇嘉浜路; 西界:天平路-广元路-华山路-江苏路; 北界:昭化东路-镇宁路-延安西路-延安中路-陕西南路-长乐路。 特点:以花园住宅著称 复兴路、衡山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内道路为放射状与方格网相叠加的形式, 有利于建筑布置、交通疏散和确定方位,又使城市空间和景观富有趣味,街道尺度 宜人,道路沿线建筑高度与道路宽度比例适当,一般不超过1:1。 复兴路、衡山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绿化覆盖率高,环境优美,90%以上的道路两侧种 植有浓荫避空的法国梧桐树,大量的花园住宅与里弄住宅保留着良好的庭院绿化,其中包括丁香花园、蕊园等精致生动的上海名园。

一、衡复现状——优点 由于衡复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范围基本就等同于原本法新租界的范围,主要为高级住宅区,故其中主要的建筑类型为风格各异、质量较好、环境优美的花园住宅,兼有相当数量和艺术价值的公寓建筑、新式里弄以及许多有历史文化景观价值的公共建筑,构成了独特的城市肌理和空间形态。其中花园住宅汇集了西班牙、英国、法国、挪威、德国等传统以及西方现代手法的多种风格, 造型优美、布置灵活、庭院幽深, 是中心城花园住宅分布最集中的地区。由于保留的历史建筑较多,整个区域内风格较为统一突出。 公共建筑涉及商业办公、文化娱乐、医疗、教育科研、宗教等领域, 气势宏大、精致美观、环境舒展幽雅。这个地区对于公共空间的处理也较有特色,既有欧洲注重街道、建筑立面的特点,但也有符合上海人生活习惯的里弄空间。 在这种情况下,衡复地区形成了较有特色的空间肌理。肌理,放在城市规划语境下可以理解为“已成为一种序列”的空间秩序。20世纪30至40年代是本风貌保护区空间肌理逐步完善的时期,从道路网格上来看,60年问该地区的骨架结构未有大变动,而改革开放后上海的大发展使建筑的密度、类型有了一定的变化。在这个区域主要形成了四种秩序:街区A——花园住宅空间肌理;街区B——里弄空间肌理;街区C——混合空间肌理;街区D——“大体量”空间肌理。其中前两者主要为历史建筑所形成的,而后两张主要是由于一些现代化的建筑介入所形成的。本风貌区的巷弄空间基本为“总弄一支弄一房屋前后弄堂”垂直布局的鱼骨状结构,低多层建筑和低密度的空间分布较为广泛,安全静谧,特点突出。 二、衡复现状——缺点 虽然在该区域内的历史建筑原本多为高档住宅,相对保护较好,但毕竟建造年代久远,虽然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大修、中修,但大部分建筑出现结构性损坏。 再加上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对于当下的居民来说,这个区域的基础设施匮乏,甚至超负荷使用和结构性破坏;再加上年久失修、多户合住或多次改变建筑用途、新老建筑混杂、违章搭建等种种因素,对这些建筑进行整体性的修复改建十分具有必要性。 同时,随着人口的增加,从建筑格局上来看.建筑密度也成倍增加,同时原有的建筑也一直再被超负荷使用。 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于历史建筑价值的认识不断提高,老房子买卖吸引了一批房产中介进驻风貌区,一些易主的老房子改造后与相邻地块的破败形成反差的情况也很常见。

有名的历史人物故事

有名的历史人物故事 历史故事以生动的语言描述、曲折的故事情节还原历史的真实情景,揭露历史的动态过程,描述历史人物的内心活动,丰富历史事件的内容,这对于改变历史课程的枯燥性,促进历史理论教学的深入浅出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为您整理的有名的历史人物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有名的历史人物故事篇一:屈原其实用大器晚成来形容屈原可能不太合适,但我认为屈原在文学上成就的顶峰确实是比较晚的时候。这于他一身坎坷的经历是有关的。早年的屈原一心想做忠君报国的忠臣可能在文学上不能投入太多的精力,而在政坛遭到排挤,被放逐后伟大的《离骚》才横空而出。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楚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楚襄王二十一年(62岁),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汩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诗人写作《离骚》时已经度过了大半生。他为了实现政治理想,不断遭到腐朽的贵族集团的排挤和打击,这时已经再被放逐,到了救国无路的地步;而楚国也由一个颇有希望的国家,被弄到了濒临危亡的绝境。诗人瞻前顾后,感慨万分,他把坚持奋斗而不能实现爱国理想的沉

痛感情,熔成了这篇激动人心的诗歌。《离骚》通过诗人一生不懈的斗争和身殉理想的坚贞行动,表现了诗人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祖国的战斗精神;表现了与祖国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挚的爱国主义感情;也表现了他的热爱进步、憎恶黑暗的光辉峻洁的人格。 有名的历史人物故事篇二:吴承恩吴承恩其实从小在家乡就小有名气,他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法贴。少年时代他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然而他的成名作《西游记》却成书很晚。 他生于一个有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30岁后,他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了,并且有了创作的打算。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正式《西游记》的创作。一生穷困的吴承恩,奋尽全力完成中外闻名的《西游记》后,带着悲喜交加的心情,约于万历十年(82岁)离开了人世。据说吴承恩正式写《西游记》已经是72岁的高龄。 有名的历史人物故事篇三:姜尚因为年代太久远,姜尚的生卒年不可靠。传说他活了100岁,这毕竟是传说。不过说姜太公大器晚成那是肯定没问题的。很有代表性,也很有传奇性,不过可能没几个人有

玉田县的一个历史上很有名的人物

玉田县的一个历史上很有名的人物-王清任王清任(1768~1831) 字勋臣。玉田县鸦鸿桥河东村人。清任自幼习武,曾为武庠生,捐过千总衔。乾隆、嘉庆年间,王之故乡还乡河上,仅有渡桥,因“官桥官渡”进行勒索,还是“善桥善渡”以行善引起讼端。王清任力主“善桥善渡”。开庭审理时,知县几次摘去凉帽,清任几次站诉不屈,并义正辞严:“我跪的是大清法制‘顶戴花翎’,不是为你下跪”,而触怒县官。他平时还多用文言、辞令蔑视封建统治者的衙门。久之,县衙与当地豪绅合流对其进行迫害。王清任不得不离乡出走,辗转去滦县稻地镇(今属丰南区),东北奉天(今沈阳)等地行医。 王清任受祖上行医影响,20岁便弃武习医,几年间已誉满玉田;30多岁时,到北京设立医馆“知一堂”,为京师名医。他医病不为前人所困,用药独到,治愈不少疑难病症。据清光绪十年《玉田县志》载,有1人夜寝,须用物压在胸上始能成眠;另1人仰卧就寝,只要胸间稍盖被便不能交睫,王则用1张药方,治愈两症。 王清任一生读了大量医书,曾说:“尝阅古人脏腑论及所绘之图,立言处处自相矛盾”。在临床实践中,就感到中医解剖学知识不足,提出“夫业医诊病,当先明脏腑”的论点。王认为“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从此,王冲破封建礼教束缚,进行近30年的解剖学研究活动。 嘉庆二年(1797),王清任至滦县稻地镇行医时,适逢流行“温

疹痢症”,每日死小儿百余,王冒染病之险,一连10多天,详细对照研究了30多具尸体内脏。他与古医书所绘的“脏腑图”相比较,发现古书中的记载多不相合。王为解除对古医书中说的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的怀疑,嘉庆四年(1799)六月,在奉天行医时,闻听有1女犯将被判处剐刑(肢体割碎),他赶赴刑场,仔细观察,发现成人与小儿的脏腑结构大致相同。后又去北京、奉天等地多次观察尸体。并向恒敬(道光年间领兵官员,见过死人颇多)求教,明确了横隔膜是人体内脏上下的分界线。 王清任也曾多次做过“以畜较之,遂喂遂杀”的动物解剖实验。经过几十年的钻研,本着“非欲后人知我,亦不避后人罪我”,“唯愿医林中人,……临症有所遵循,不致南辕北辙”的愿望和态度,于道光十年(1830)即他逝世的前1年,著成《医林改错》一书(两卷),刊行于世。梁启超评论“王勋臣……诚中国医界极大胆革命论者,其人之学术,亦饶有科学的精神”。范行准所著《中国医学史略》评价王清任:“就他伟大实践精神而言,已觉难能可贵,绝不逊于修制《本草纲目》的李时珍”。唐宗海《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云:“中国《医林改错》中,剖视脏腑与西医所言略同,因采其图以为印证。”]50多年来,此书已多次重版刊印。1949年后全国各地介绍王清任,研究《医林改错》的论文、评注,已不下50余篇(册)。

松江古城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松江古城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和《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的精神,我区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得到区四套班子领导的充分重视,得到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普遍关注。感奋之余,抒发一孔之见。 一、划定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意义 在本区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工作中,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松江历史文化风貌区蕴含着上海之根特有的精神财富;历史文化风貌区中的文化遗产,是千秋万代松江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文明瑰宝。作为城市记忆、城市生命符号的历史文化风貌区,具有历史文化传承、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功能,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韩正市长指出,建设是发展,保护也是发展。这是一种科学的发展观。上海城市规划局对来上海的外国友人作过调查,外国朋友对上海记忆犹新的地方有三处:一是豫园,二是外滩,三是新天地。上海数以万计的高楼没有给人留下深刻记忆,而这三处作为城市文化的生命符号,谱写出史诗般的城市经典乐章。在大拆大建之后,划定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意义显而易见。 二、松江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基本概况 2005年10月2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上海市郊区及浦东新区历史文化风貌区范围》,其中松江历史文化风貌区共有三处:一是占地面积66公顷的松江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二是占地面积30.7公顷的松江府城历史文化风貌区;三是占地面积13.2公顷的泗泾下塘历史文化风貌区,三处共计占地面积为109.9公顷,1648.5亩土地面积,约1.1平方公里。 从目前情形来看,上述三处,以松江仓城和泗泾古镇二处相对原汁原味;以历史的、文化的、原始风貌的标准来考量,又以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地理位置、文化积淀、文物资源、社会影响为先,该区域之中的文物古建筑数量占据松江半壁江山,有一百多处,其中不可移动文物登记保护单位81处,标志性的古建筑有颐园、

STEAM 科学实验 斜拉桥

斜拉桥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桥梁的拉力、压力及相互作用,了解桥的一些历史知识 2.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总结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压力和拉力的知识 教学难点:理解斜拉桥的实验原理 三、教学准备 教师用学生用/每组备注 器材斜拉桥套件、弹簧、剪刀斜拉桥套件、弹簧、剪刀 试剂无无 注:试剂和器材多备2组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 回顾上次课所学知识,(1-2个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情境引入 桥,大家应该都不陌生,那你见过有哪些种类的桥呢?桥一般在哪些地方会用到呢?学生思考回答。桥主要是为了联通公路连通不了的地方,比如海、河、山或者现在交通中的高架桥、立交桥等。桥的承受力和稳定性是最重要的,那大家知道建造师一般通过哪些方法来增加桥等稳定性吗?学生思考回答。(增加桥墩、拱形桥)

去年我们国家刚刚建造完成了一座超大规模的举世闻名的大桥,大家知道是什么桥吗?(港珠澳大桥)有没有哪位同学了解港珠澳大桥的?跟大家分享分享。学生分享。展示高珠澳大桥的图片,大家仔细观察,有没有发现这座伟大的桥跟之前我们看到的桥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那些不同的地方?想一想这座跨度这么长建在海上的桥是利用什么来增加其稳定性的?学生观察回答。(有桥墩、有绳索) 这种用绳索来增加桥身的稳定性的桥就叫做斜拉桥,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探究斜拉桥的结构和特性。

(三)实验过程 1.斜拉桥结构分解 斜拉桥又称斜张桥,是将主梁用许多拉索直接拉在桥塔上的一种桥梁,是由承压的塔、受拉的索和承弯的梁体组合起来的一种结构体系。斜拉桥比梁式桥的跨越能力更大,是大跨度桥梁的最主要桥型。索塔型式有A型、倒Y型、H型、独柱,材料有钢和混凝土的。斜拉索布置有单索面、平行双索面、斜索面等。 2.拉力和压力验证 在我们生活中存在很多的力,大家知道的有哪些力呢?学生思考回答,最常见的重力、摩擦力,当然也有拉力和压力等,桥在运营过程中想要保持足够的稳定,就要确保其受到的各方的力要达到平衡。今天我们先来感受下拉力和压力大概念。 学生通过拉伸和压缩弹簧来感受拉力和压力大概念。 我们把弹簧伸长的力称为拉力。弹簧变长就是因为我在拉弹簧,对弹簧施加了拉力。弹簧变短是因为老师用手压紧弹簧,给弹簧施加了一个压力。我们把使弹簧 缩短的力称为压力。 所有的桥梁都会受到压力和拉力的作用。当压力超过桥面的承受能力时桥面就 会发生弯曲,当拉力超过承受能力时就会造成桥面被拉断。 3.斜拉桥原理探究 学生探究斜拉桥大稳定性与有无绳索之间的关系

上海提篮桥监狱历经百年沧桑

一则即将被关闭的消息,令“远东第一监狱”――上海提篮桥监狱受到空前关注。这座有着百年历史、至今仍在使用的监狱,曾关押过许多赫赫有名的囚犯。百年历史,百年沧桑,当初地处边缘地区的提篮桥如今变成了上海的市中心。 左手繁华,右手肃静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上海地区流行着这样一句俗语“购物八仙桥,枪毙提篮桥”,其中的“提篮桥”说的就是如今位于上海市虹口区长阳路147号的提篮桥监狱。 与相差仅仅几公里、人潮涌动的外滩和隔岸的金融中心陆家嘴相比,虹口区这个叫做北外滩的地方,多少显得有些落寞,唯有隔江相望的东方明珠塔标示着它地处市中心的身份。 提篮桥监狱与犹太难民曾经居住过的欧式建筑、舟山路菜场、昆明路和保定路的民居为邻,多年来少有变化。顺着舟山路进入一条五六米宽的小巷子,一大片瓦片顶、木窗棱的老房子透露出掩不住的破败,透过窄窄的木门,临时搭在过道里的厨房也大都已经使用了几十年。 杂乱的街道上,小餐馆、杂货铺、菜摊和各色店铺让这条小街又多了几分嘈杂。与监狱周围肃穆、安静的环境格格不入。餐厅晚上摆排档的桌椅随意地堆在监狱的高墙下,而炒菜的味道充满整个街道,直传到一墙之隔的监狱里。 监狱周围的居民多是居住了几十年的老上海人,早已习惯了左手繁华、右手肃静的生活。随便一个人都能说出这座老监狱的来龙去脉。“这个啊,有100多年了,当时英国人造的。”这是每个人的常规开头。 作为一座有着百余年历史的老监狱,提篮桥监狱曾囚禁过不少中国近现代的著名人物。其中有一生曾7次被通缉、3次入狱的章太炎;谦称“马前卒”、写下《革命军》的邹容;中共早期马列主义理论家杨匏安;皖东北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江上青;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任弼时等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这里是中国境内最早审判日本战犯的军事法庭所在地,先后有数百名日本战犯关押在狱中,其中还包括日本驻台湾总督安藤利吉大将、香港总督田中久一中将等人,甚至还有20多名德国纳粹战犯。 解放前夕,监狱的地下党也曾成功保护了关押在狱中的50多名革命人士。 提篮桥监狱周边地区曾是解放前上海公共租界东区最繁华地段,舟山路等地是当年上海人接纳“二战”期间犹太人的主要地区,被犹太人称为“诺亚方舟”。这些历史遗迹成为上海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一区域也成为上海一张含金量很高的“文化名片”。2008年,该地区被列为上海首批12个历史风貌保护区之一。 多年前这里也曾因为纺织厂、丝绸厂等产业的聚集而繁华一时,然而随着这些行业的没落和搬出,这一地区也日渐萧条。 在虹口区文化单位负责人看来,由于受到提篮桥监狱的特殊功能限制,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一直难以进行较大规模的开发挖掘,它所蕴藏的文化价值也难以充分体现。 同时,生活在这周围的居民,同样关心着这座监狱何时搬走,期待着借此改善一下自己的住房条件。 50多岁的支佩琴现在住在监狱对门的犹太人住过的3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里,原本两层的房子被加盖成了四层。而每三四户人家公用的厕所就在楼梯的拐角处。狭长的过道里,摆满了住户的杂物,稍不注意就会伤了谁家的家当。 “这里的房子现在每平方米也有三四万元,支佩琴说,这片老地方年轻人都不怎么愿意住, 以后如果拆迁重建可能每平米有10万元。”她这么期盼着。 “之前有不少人对提篮桥监狱和周围的老建筑感兴趣,拍照片、拍录像,他们就是为了好玩。”赵东黎老人说,他后来对这些拍客们有一些反感,原因很简单,“如果你要拍,就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