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反映及解释

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反映及解释

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反映及解释
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反映及解释

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反映及解释

论文提要

断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较复杂的地质现象,我国华北、苏北、江汉、南海北部湾盆地等地区断层都相当发育,断层对于油气的运移聚集起着很重要的控制作用,与油气形成、分布、富集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正确解释断层就成为地震资料解释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下面我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正文

断层在时间剖面上的主要特征:

1.反射波同相轴错断,由于断层规模不同可表现为反射标准层错断和波阻系的错断,在断层两侧波阻关系稳定,波阻特征稳定,这一般是小型断层的反映,其特点是是断距不大,延伸较短,破碎带较窄。

2.反射同相轴数目突然增减或消失,波阻间隔突然变化,在断层的下降盘地层变厚,而上升盘地层变薄甚至缺失,这种情况往往是基底大断层裂的反映,其特点是断距大,延伸破碎带宽,这种断层对地层厚度起着控制作用,一般是划分区域构造单元的分界线。

3.反射波同相轴形状突变,反射零乱或出现空白带,这是由于断层错动引起的两侧地层产状突变,或是断层面的屏蔽作用和对射线的畸变造成的。

4.标准反射波同相轴发生分叉、合并、扭曲、强相位转换等现象,一般这是小断层的反映,但应注意这类变化有时可能是由于地表条件变化或地层岩性变化以及波的干涉等引起,区别他们要综合考虑上下波阻关系进行分析,对于地表条件引起的同相轴扭曲常表现为对不同深度的同相轴都是一样的影响。

5.异常波的出现这是识别断层的主要标志,在时间剖面上反射层中断处往往伴随出现一些异常波如绕射波,断面反射波它们一方面使记录复杂化另一方面成为确定断层的重要依据

一、断层模型的剖面特征

(一)水平地层中的断层

图一所示是水平地层中直立断层、倾斜正断层、倾斜逆断层的断层模型和叠加剖面上的反射同相轴形态,从图中可以看出地震反射剖面特征与实际模型基本一致,断层棱点处出现绕射波。

(二)倾斜地层中的断层

当断面倾斜时,断面反射波向其下倾方向偏移有以下几种情况:

正向断层和反向断层上下盘地层倾向与断面倾向一致称为正向断层,上下盘地层倾向与断面倾向相反称为反向断层,在水平叠加剖面上,正向断层的两盘的反射和断面波都向下倾方向偏移,反向断层的两盘反射向断面波相反方向偏移,(图一)绕射波的极小点对应真实地层断点位置,断盘反射波在断点处与绕射波向切,断面反射相对地下真实地层的断面位置总是向下倾方向偏移。

屋脊断层上下盘地层倾向相反,形成上凸状屋脊型,称为屋脊断层(图二)。在水平叠加剖面上,屋脊断层上下盘断点距离大于实际断点距离,屋脊断层上下两盘的反射波断点间空开,但各有绕射波相连,由于两断点间处无反射、绕射尾巴不受干涉。

反屋脊断层上下盘地层倾向相反,形成下凹状屋脊断层,称为反屋脊断层(图二)。在水平叠加剖面上,反屋脊断层上下盘断点距离小于实际断点距离,上下盘地层发生交叉或重叠,如果以上下盘反射断点连线做断面,会错误的改变断层性质,造成断面反向。

(三)断层的牵引现象

断层的牵引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断层的牵引作用在断层附近形成曲界面有凹界面和凸界面,由断层牵引作用形成的凹凸界面产生的反射波和回转波往往与绕射波混在一起,这些不同性质的地质现象产生的波相互干扰,形成比较复杂的地震反射。

一般情况,凹界面反射波拉宽近似绕射波,当断层棱点的绕射波接近,曲率相同时则叠加在一起,能量增强形成强波,凹界面的回转波能量交强,且均匀,绕射波则衰减较快,回转波比绕射波弯曲程度大,用绕射波量板对不上,凸界面反射波容易与绕射波

混淆,因为途界面反射波的曲率半径与绕射波曲率半径相近,这样容易把凸界面反射波当作侧线与断层斜交的绕射波,但凸界面反射波的弯曲程度小于绕射波正断层与逆牵引为正断层与逆牵引构造的地质模型图,为正断层与逆牵引构造的地震响应,逆牵引背斜上下形态相近,较实际背斜开阔宽缓,断面波分几段出现在背斜核部,上下盘反射出现交叉。

逆断层与挤压褶皱为逆断层与挤压褶皱构造的地质模型为逆断层与相应褶皱的地震响应,可以看出,地震剖面的形态复杂得多,断面波偏向下倾方向与上盘反射相交,上盘地层由于散射仅在处显示微弱倾斜反射,断层棱点处的绕射波与凸界面反射波重叠形成较强反射,下盘受断层牵引曲率加大出现回转波。

二、断层产生的断面反射波和绕射波

(一)断面反射波的主要特点:

当断面落差较大断面两册具有不同岩性的地层直接接触时,断层面成为一个较明显的波阻抗分界面,产生断面反射波。

在地震勘探中,要能够接受到断面反射波,还要求断面倾角不能太大,否则不易接收到延续较长的断面波。为了有利于接收断面反射波,应采取较长的排列,在断面下倾方向激发,上倾方向接收。

1.断面反射波往往是大倾角反射波,它的倾角比一般反射波大得多,所以它的同相轴常与一般地层反射波交叉,产生干涉。随着侧线与断层走向的夹角变化,断面波在时间剖面上的角度也随之变化,当侧线与断层走向正交时,断面波倾角最陡,即为断面的真倾角。

2.端面反射波能量强弱变化大,常断续出现。这一方面是由于断层面两侧岩性不稳定,造成反射系数不稳定,加上断面光滑程度也不同,例如泥沙岩互层地区当断层落差较小时,断面反射系数曲线忽正忽负,正负相同,每个差异段很短,着样的断面只能产生散射;当落差继续增大时,断面反射波成为较长的反射段,偏移后界面的位置和倾角可以反映断面的位置和状态。实践中凡观测到的断面反射波的都是一些大断层(落差数百米甚至上千米),而且接受到清晰较长的断面反射波的地段通常都是基岩与沉积岩的分界面,或大套泥沙岩与砂岩或灰岩的接触地段。

3.断面波可以在相交侧线上相互闭合。在断层落差较大,延伸较长,断面波教强的地区,来自同一断面的波可在相交的多条侧线上观测到,且能相互闭合,作出反映断面形态的断面深度图。

(二)绕射波

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地层岩性的突变点(如断层的断棱,不整和面的突起点等)这些突变点就会成为新震源再次出现球面波向四周传播,这种波在地震勘探中称为绕射波。最常见的是断棱绕射和不整和面上的突起点绕射。

三、断层在不同测线方向上的反映

同一断层在不同方向的测线上,断面的走向和视倾角反映是不一样的;这主要受断层走向和测线夹角的影响。图四是反映视倾角α与真倾角β之间的关系的图。BAC与B′AC′在地面的交角θ以及断面视倾角α之间的关系为tgα=tgβ·cosθ。当测线由平行于断层面(AB′∥AP)转到与断层面正交时(AB′与AB重合)断面视倾角α由0°增至真倾角β,断面倾角在测线上的表现就不同。例如当断层走向和测线夹角在60°~0°时,视倾角逐渐变小,直到剖面上出现水平的断层;而当测线和断层走向成弧形相交时,断面是一个弧形曲面,剖面图上会出现“锅底”或“反锅底”状断层。图五分别表示的是测线穿过弧形断层上下盘地层的可能出现的断层剖面特征。

值,深度闭合的方法,即从已解释有断层的一系列剖面上,用相交测线的断面t

相应标在未解释的测线上,然后把各断点连线,即为断层面。用这种断面深度闭合的方

法,需要有足够密度的剖面。

四、断层面的确定

(一)将剖面上浅、中、深反射同相轴的中断点,即断层棱点连接起来就是断层面。在确定断层棱点处反射同相轴的中断点时,要与回转波、断面波干涉造成的假断点区别开。有时由于受层的屏蔽作用,在断层下盘往往出现产状畸变、反射杂乱带和三角形空白带等,断层下盘的射层中断点或产状突变点位置不能准确地反映断层面位置;对于这种情况不宜用下盘地层反射中断点来确定断层,而应用上盘地层反射中断点来确定断点位置,然后根据波组特征和倾斜度推测下盘地层断点。

利用与断层有关的特殊波确定断层面。当时间剖面上存在明显的绕射波时,可将上下盘反射层断点处绕射波极小点连起来,为实际断面的位置。在偏移剖面上,如果处理参数适当,断面波即代表断层面。在确定断层时要注意:

1.断面不能穿过可靠的反射波同相轴;

2.断层造成牵引现象要与绕射“尾巴”的弯曲以及挠曲地层反射加以区别;

3.在相邻的平行剖面上,同一断层面的形态、倾角大小及断开层位和断层性质基本一致;对不同方向测线,同一断面倾角大小不同,与断层走向垂直的断面倾角最大。(二)断层要素的确定

断层面确定之后,断层上、下盘及落差应根据标准层在两盘的关系来确定。一般来说,断层两边反射层断点上相对应的时差(Δt),就是断层的垂直落差(图六)。如果断层下盘由于屏蔽作用而引起反射剖面某段发生畸变,则不能利用畸变处的产状计算落差。断层面的倾角,当测线与断层面走向垂直时,剖面上断层的倾角为断层面的真倾角;当测线与断层面斜交时,剖面上断层面的倾角为视倾角。视倾角的大小可以从剖面上直接量取。断层走向、延伸长度要在断点平面组合后才能确定。

从地震剖面上判别断层位置,既要考虑测线方向与断层走向之间的空间几何关系,同时又要注意时间剖面偏移对断层位置和断层面产状所造成的影响。简要的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当地层倾斜,时间剖面上的断点都向地层下倾方向偏移,偏移距和倾角大小与埋藏深度成正比。

2.当断层两侧地层倾向一致,倾角相近时,其断点间距变化较小;但当两侧倾角相差较大时,断点间距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

3.当断层两侧地层倾向相背时,时间剖面上断点间的水平距离明显变大,当两侧地层倾向相向时,断点间水平距离变小,甚至叠覆。

4.当地层倾角大于20°时,偏移距较大,应进行空间校正后才能确定真实的断点位置。

五、断层组合的一般规律

在时间剖面上解释出断层之后,需要把各条剖面上属于同一断层的断点在平面上组合起来,绘制出断裂系统图。因此,断点的平面组合是作构造图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构造图的精度和解释成果的正确与否。如果断点组合不合适,将会作出完全错误的构造图,歪曲地下地质构造形态。同一张图采用不同的断点组合方案,所作的断裂体系截然不同。如图七所示,在4条剖面上确定有5个特点相似的、没有特殊标志的将其区别开的断点,在这种情况下就可能存在多种断层组合方案,图中仅显示其中三种组合方案。实际上,随着勘探程度的深入,人们对断裂系统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特别是对分支和小断层的识别,勘探后期的断裂系统解释和组合与早期勘探有很大的差异,有时甚至可能完全不同。由此可见,断点的组合应符合地质规律,一般来说,在区域拉张应力条件下不可能出现逆断层;在挤压应力条件下,以逆冲或逆断层为主,但也发育有正断层;在剪切应力作用下,既可能出现逆断层,又可能出现正断层和平移断层。断层的这些规律性要参考构造地质学等有关文献。下面仅讨论在时间剖面上的一些规律。

1.先主后次:断点组合应先组合断裂特征明显、断层规模较大的区域控盆和控制次级构造单元的大断层。区域大断层一般平行区域构造走向延伸,断层两侧波组有明显差异,对盆地和凹陷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同时在重力等值线图中也表现为等值线密集带,磁力异常图中表现为密集带或串球状磁力正异常。

2.先简单后复杂:断点组合应先从上而下进行,其理由是:上部地震剖面特征明显,断点较落实,受构造运动影响较少,断裂系统较中下部地层简单,便于组合。

3.同一断层在平行的时间剖面上性质相同,断层面、断盘产状相似,断开的地层层位一致,或有规律地变化;靠近确定的断点位置,相邻剖面断距相近,或沿断层走向有规律地增加或减少。

4.同一断块内,地层产状的变化应有规律。

5.断层两侧波组具明显特征,且在平行测线方向数十千米范围内特点相似。

6.断点组合要遵循断裂力学机制的规律,对岩石的力学性质,受力方式所产生的断裂系统要充分理解。例如,在水平挤压应力条件下的纵弯褶皱可能在背斜顶部出现平行构造轴向的纵张断裂和次一级的横张断裂,翼部则可能出现与地层产状斜交的追踪张性断层和次级平移性质的调节断层。

7.要尽可能弄清控制断层的构造性质和成因机制。不同成因类型的构造其产生的断裂系统变化是很大的,断块构造一般以短的张性断层为主,挤压褶皱一般以延伸较长的平行断裂系为主,剪性或扭性构造一般具雁行排列的断裂系统,底辟构造上则多发育放射性断层系等等。认识这些构造规律在断裂系统组合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

8.断点的组合有一个认识—修改—再认识的过程。

地质历史过程中断层的形成是复杂过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人们不可能在勘探初期把这样复杂的问题一次弄清楚随着勘探程度的深入,资料的积累,以往所建立的断裂系统要不断修改,逐步完善。总之,断层解释工作难度较大,需要根据地区的地质规律、结合地震剖面特征进行仔细的分析,并不断通过钻井检验,方能积累经验,提高断层解释水平。

参考文献

地震勘探原理下册陆孟基石油大学出版社

①戴相龙.中国金融业在改革中发展[J].中国金融,2001,10:4-5

地震资料解释

地震资料解释期末复习(王松版) 1地震资料解释——以地质理论和规律为指导,运用地震波传播理论和地震勘探方法原理,综合地质、测井、钻井和其它物探资料,对地震数据进行深入研究、综合分析的过程。 2地震子波(wavelet):地震勘探过程中,爆炸产生的尖脉冲传播到一定距离时波形逐渐稳定。 3褶积模型的应用: 已知r(t)和w(t),求s(t):正演问题 已知w(t) 和s(t) ,求r(t) :反演问题 已知s(t) 和r(t),求w(t):子波处理 4同相轴:指地震时间剖面上相同相位的连接线 5极性判断 6有效波的识别标志 1)强振幅: 叠后资料往往经提高信噪处理,反射波能量大于干扰波能量 2)波形相似性: 子波相同、同一界面反射波传播路径相近,传播过程影响因素相近,相邻地震道上的波形特征(主周期、相位数、振幅包络形状等)是相似的。 3)同相性: 同一个反射波的相同相位,在相邻地震道上的到达时间也是相近的,每道记录下来的振动图是相似的,形成一条平滑的、有一定长度的同相轴,也称相干性。 4)时差变化规律: 在共炮点道集上,直达波、折射波是直线,反射波、绕射波、多次波等为曲线。在动校正后的剖面上,原来直线的同相轴被校正成曲线,一次反射波成为直线,多次波、绕射波为曲线。 1、2用于识别波的出现; 3、4用于识别波的类型、特征及地层界面特征的判断。 7水平叠加剖面的特点 (1)在测线上同一点,根据钻井资料得到的地质剖面上的地层分界面,与时间剖面上的反射波同相轴在数量上、出现位置上,常常不是一一对应的。 (2)时间剖面的纵坐标是双程旅行时t0 ,而地质剖面或测井资料是以铅垂深度表示的,两者需经时深转换,其媒介就是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它通常随深度或空间而变化。 (3)反射波振幅、同相轴及波形本身包含了地下地层的构造和岩性信息,如振幅的强弱与地层结构、介质参数密切相关。但是反射波同相轴是与地下的分界面相对应,同相轴与界面两侧的地层、岩性有关。必须经过一些特殊处理(如声阻抗反演技术等)才能把反射波所包含的“界面”的信息转换成为与“层”有关的信息后,才能与地质和钻井资料进行直接地对比。 (4)地震剖面上的反射波是由多个地层分界面上振幅有大有小、极性有正有负、

论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工作

论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工作 论文提要 利用地下介质弹性和密度的差异,通过观测和分析大地对人工激发地震波的响应,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叫作地震勘探。地震勘探自20世纪20年代问世以来,已成为钻探前勘测石油与天然气资源的重要手段。 地震勘探过程由地震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地震资料解释三个阶段组成,其中地震资料解释工作是地震勘探的重要环节。 地震资料解释是把经过处理的地震信息变成地质成果的过程,包括运用波动理论和地质知识,综合地质、钻井、测井等各项资料,做出构造解释、地层解释,岩性和烃类检测解释及综合解释,绘出有关的成果图件,对测区作出含油气评价,提出钻井位置等。 近十几年来,地震资料解释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以计算机及相关人员为支撑的人机联作地震解释工作站的普遍使用,不但减轻了解释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尤其是由于三维解释和可视化技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解释精度,是地震解释工作上升到一个新的更高水平。 从世界油气勘探发展历程看,地震解释随地震技术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地震构造解释阶段;地震沉积解释阶段(包括地震地层,层序地层和地震岩性解释)及地震地质综合解释阶段。 正文 一、地震构造解释概论 (一)构造解释流程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核心就是通过地震勘探提供时间剖面和其他物探,重力,磁法,资料以及钻井地质资料结合盆地构造地质学的基本规律,包括区域的,局部的各种构造地质模型,解决盆地内有关构造地质方面的问题。 地震构造解释的流程一般可分为资料准备,剖面解释,空间解释和综合解释四个主要阶段如图一 其具体任务是确定反射标准层的构造,地层属性,接触关系,不整合面性质,并划分构造层,确定盆地类型,盆地内构造基本特征和构造样式,空间位置与形态以及火成岩体,盆,逆,岩体,礁体等地质体的识别,确定并分析盆地内断裂的活动历史,断层性质,识别断层产状,进行断层平面组合,分析盆地的演化历史,地层展布格架及其与够早的配置关系,确定盆地的基本类型,划分各级构造单元,汇编各种比例的区域和局部构造图件,最后结合其他物探,重力,磁法和地质资料对盆地内区带和局部构造进行含油气综合评价,为勘探部署提供决策依据。

地震数据处理方法(DOC)

安徽理工大学 一、名词解释(20分) 1、、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就是利用数字计算机对野外地震勘探所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改进,以期得到高质量的、可靠的地震信息,为下一步资料解释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有关的地质信息。 2、数字滤波:用电子计算机整理地震勘探资料时,通过褶积的数学处理过程,在时间域内实现对地震信号的滤波作用,称为数字滤波。(对离散化后的信号进行的滤波,输入输出都是离散信号) 3、模拟信号:随时间连续变化的信号。 4、数字信号:模拟数据经量化后得到的离散的值。 5、尼奎斯特频率:使离散时间序列x(nΔt)能够确定时间函数x(t)所对应的两倍采样间隔的倒数,即f=1/2Δt. 6、采样定理: 7、吉卜斯现象:由于频率响应不连续,而时域滤波因子取有限长,造成频率特性曲线倾斜和波动的现象。 8、假频:抽样数据产生的频率上的混淆。某一频率的输入信号每个周期的抽样数少于两个时,在系统的的输出端就会被看作是另一频率信号的抽样。抽样频率的一半叫作褶叠频率或尼奎斯特频率fN;大于尼奎斯特频率的频率fN+Y,会被看作小于它的频率fN-Y。这两个频率fN+Y和fN-Y相互成为假频。 9、伪门:对连续的滤波因子h(t)用时间采样间隔Δt离散采样后得到h (nΔt)。如果再按h (nΔt)计算出与它相应的滤波器的频率特性,这时在频率特性图形上,除了有同原来的H (ω)对应的'门'外,还会周期性地重复出现许多门,这些门称为伪门。产生伪门的原因就是由于对h(t)离散采样造成的。 10、地震子波:由于大地滤波作用,使震源发出的尖脉冲经过地层后,变成一个具有一定时间延续的波形w(t)。 11、道平衡:指在不同的地震记录道间和同一地震记录道德不同层位中建立振幅平衡,前者称为道间均衡,后者称为道内均衡。 12、几何扩散校正:球面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于波前面不断扩大,使振幅随距离呈反比衰减,即Ar=A0/r,是一种几何原因造成的某处能量的减小,与介质无关,叫几何扩散,又叫球面扩散。为了消除球面扩散的影响,只需A0=Ar*r即可,此即为几何扩散校正, 13、反滤波(又称反褶积):为了从与干扰混杂的地震讯息中把有效波提取出来,则必须设法消除由于水层、地层等所形成的滤波作用,按照这种思路所提出的消除干扰的办法称为反滤波,即把有效波在传播过程中所经受的种种我们不希望的滤波作用消除掉。 14、校正不足或欠校正:如果动校正采用的速度高于正确速度,计算得到的动校正量偏小,动校正后的同相轴下拉。反之称为校正过量或过校正。 15、动校正:消除由于接受点偏离炮点所引起的时差的过程,又叫正常时差校正。 16、剩余时差:当采用一次波的正常时差公式进行动校正之后,除了一次反射波之外,其他类型的波仍存在一定量的时差,我们将这种进过动校正后残留的时差叫做剩余时差。

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反映及解释

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反映及解释 论文提要 断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较复杂的地质现象,我国华北、苏北、江汉、南海北部湾盆地等地区断层都相当发育,断层对于油气的运移聚集起着很重要的控制作用,与油气形成、分布、富集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正确解释断层就成为地震资料解释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下面我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正文 断层在时间剖面上的主要特征: 1.反射波同相轴错断,由于断层规模不同可表现为反射标准层错断和波阻系的错断,在断层两侧波阻关系稳定,波阻特征稳定,这一般是小型断层的反映,其特点是是断距不大,延伸较短,破碎带较窄。 2.反射同相轴数目突然增减或消失,波阻间隔突然变化,在断层的下降盘地层变厚,而上升盘地层变薄甚至缺失,这种情况往往是基底大断层裂的反映,其特点是断距大,延伸破碎带宽,这种断层对地层厚度起着控制作用,一般是划分区域构造单元的分界线。 3.反射波同相轴形状突变,反射零乱或出现空白带,这是由于断层错动引起的两侧地层产状突变,或是断层面的屏蔽作用和对射线的畸变造成的。 4.标准反射波同相轴发生分叉、合并、扭曲、强相位转换等现象,一般这是小断层的反映,但应注意这类变化有时可能是由于地表条件变化或地层岩性变化以及波的干涉等引起,区别他们要综合考虑上下波阻关系进行分析,对于地表条件引起的同相轴扭曲常表现为对不同深度的同相轴都是一样的影响。 5.异常波的出现这是识别断层的主要标志,在时间剖面上反射层中断处往往伴随出现一些异常波如绕射波,断面反射波它们一方面使记录复杂化另一方面成为确定断层的重要依据 一、断层模型的剖面特征 (一)水平地层中的断层 图一所示是水平地层中直立断层、倾斜正断层、倾斜逆断层的断层模型和叠加剖面上的反射同相轴形态,从图中可以看出地震反射剖面特征与实际模型基本一致,断层棱点处出现绕射波。 (二)倾斜地层中的断层 当断面倾斜时,断面反射波向其下倾方向偏移有以下几种情况: 正向断层和反向断层上下盘地层倾向与断面倾向一致称为正向断层,上下盘地层倾向与断面倾向相反称为反向断层,在水平叠加剖面上,正向断层的两盘的反射和断面波都向下倾方向偏移,反向断层的两盘反射向断面波相反方向偏移,(图一)绕射波的极小点对应真实地层断点位置,断盘反射波在断点处与绕射波向切,断面反射相对地下真实地层的断面位置总是向下倾方向偏移。

地震资料处理解释质量控制系统new

地震资料处理解释生产管理系统方案 杨永泉朱军红唐明根蒋丽 (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西安710021 ) 摘要 本文以东方公司长庆分院地震资料处理解释生产管理系统建设实践出发,介绍了系统的组成及系统物理设计中需要注意的环节,供建立类似系统的人员交流。 1地震资料处理解释生产管理系统需求 长庆分院以地震资料处理解释研究为生产主业,承接中石油内外及国际油气勘探资料处理及解释项目。承接项目以合同形式确定,项目有多条二维测线或几个三维区块构成,在承担项目后,由生产管理部门下达生产任务,生产任务下达时已经确定了项目承接部门、项目组负责人、项目组成员、项目涉及测线的相关信息及项目要求。项目实施部门接到生产任务书后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进行项目设计,项目设计分为项目工作流程设计及质量控制设计与工作进度三个方面。地震资料处理及解释工作都具有不同工作流程顺序。具体一个项目应该应用哪些流程都应该有项目实施人员进行设计。项目设计经过审批后项目方可实施。为了确保处理解释工作质量,在关键的工作流程上设置有质量检查点。根据工作步骤的重要性质量检查点又设置为项目级、部室级与分院级三级。在项目检查时项目级的质量检查人员只能对自己负责的项目进行检查。部室级的质量检查人员只能对本部室的项目进行质量检查。分院级的项目检查人员可对单位所有项目进行质量检

查。系统需要支持以上业务需求,在业务执行人申请质量检查后系统能够通知质检人员进行质检。质检人员的质检情况可及时的通知反馈给申请人员。通过质量控制能够建立起生产运行动态表。从生产运行表上可以查询项目的成员、任务执行、质检执行的具体情况。 2系统设计 2.1 合同管理 为了便于相关合同信息传递查阅和管理,系统具有合同管理的功能,用合同信息表与合同文件信息表两个数据表存放。合同文件信息表存放合同上传文件的目录信息,合同文件存放在系统指定的文件夹中。合同文件的命名由系统自动命名,文件的原有的名称可以放在备注中。合同信息表与合同文件信息表中的状态字段都具有编辑、发布两种状态,编辑状态的记录,编辑人员本人可修改。发布后的信息只有管理员可以修改。其他人不得修改。合同管理在项目管理与任务发布中都将使用。 2.2 项目管理 在具有合同的情况下可以进行项目管理。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项目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为此在项目信息表中具有项目类别、项目类型、项目管理类型三种分类方法。管理类型分为油田重点项目、公司重点、集团重点及分院项目。项目类别分为解释项目、处理项目、一体化项目、其他研究项目。项目状态具有编辑、实施、关闭三种状态,处于编辑状态的项目项目管理者本人可以删除、可以发布及提交、或在项目结束时关闭项目。修改关闭后的项目,删除执行或关闭后的项目需要特殊的系统权限。项目管理存放项目的一般信息。根据项目可以查

时间剖面上断层的解释

(五)、时间剖面上断层的解释 在构造解释中,关键是对比同一个界面的反射波。对比正确,构造形态就正确。 在对比过程中,正确地识别断层,正确地识别断层两盘同一界面的反射波,构造形态就正确。否则,对比结果“串层”,构造形态就错误。 解释人员都认为:断层是最令人头痛的事,导致对比反复的是断层,使人犹豫不知向哪对比的是断层,使构造图难勾的是断层,最难解释的是断层,最容易出错的也是断层。 地质模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DP剖面示意 1.断层在时间剖面上的特征 (1)反射同相轴数目突增突减或消失大断层 P188图6.5-7 一般是基底大断裂的表现,常常为正断层,下降盘一侧沉积增厚,反射层明显增多,上升盘变薄甚至缺失。 这类断层断距大,规模大,延伸长,破碎带宽,常为区域构造或一级构造单元的分界线。 这类断层一般是区域大断层,对沉积起控制作用,走向应平行于区域构造走向。 (2)反射波组错断中等断层北海模型 断层两侧波组对应关系基本稳定,特征清楚,一般为中等断层。这类断层

断距不大,延伸较短,破碎带较窄。 (3)反射同相轴产状突变,反射零乱或出现“空白带”。GrisysP23 P24(4)反射同相轴强弱相位转换或扭曲小断层 可能反映小断层,也可能反映岩性横向变化。 (5)出现断面波和绕射波 2.断层要素的确定 (1)断面的确定 将剖面上浅、中、深断点连起来,即为剖面上断面的位置。 (2)断层升降盘及落差的确定 升降盘:由断面两侧反射层位的升降关系确定。 垂直落差:同一反射层上下两盘在断点处的t 差值。 水平落差:同一反射层上下两盘在断点处的水平距离。 (3)断面倾角的确定(与确定地层倾角的方法相同,以后介绍) 3.断裂系统图的绘制 ╡上盘,│下盘,→下降,←│或╡│正断层,╡→逆断层。 2 4 6 5

地震资料处理解释大作业(处理部分)

地震资料处理/解释大作业 (处理部分) 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 班级:12-4 姓名:封辉、孙运庆、何瑞川 学号:2012011236、2012011249、2012011239 2016年 1 月 15 日 评分标准:第三章和第四章各20分,其余各章10分

目录 第一章数据加载和观测系统定义 (2) 第二章道编辑和真振幅恢复 (4) 第三章反褶积 (6) 第四章速度分析 (7) 第五章动校正和水平叠加 (8) 第六章静校正 (10) 第七章偏移 (12) 第八章总结和体会 (13)

第一章数据加载和观测系统定义 地震资料处理流程第一步为数据输入和预处理。预处理是地震数据处理前的准备工作,将地震数据正确加载到地震资料处理系统,进行观测系统定义,并对数据进行编辑和校正。原数据是SGY格式的地震记录文件,用Promax对其进行处理需要格式转换,将其格式转换成软件定义的格式。 图1.1是原始数据炮集。格式转换后可对数据进行加载与处理,但是处理需要的各种测网信息需要进行定义,所以我们做观测系统定义,用FFID(野外文件号)和CHAN(记录道号)为索引将测网的各检波器与炮点坐标、高程、CDP 号等信息与数据的各道联系起来。观测系统定义分为炮点定义,检波点定义与炮检关系定义。图1.3是CDP覆盖次数。 图1.1 原始数据炮集

图1.2a 炮点与检波点信息 图1.2b 炮点与检波点信息

图1.3 多次覆盖次数 第二章道编辑和真振幅恢复 通常的地震采集中,由于检波器数量很多、野外干扰因素复杂等原因,不是每一道都能很好的反应地下反射界面带回来的信息,最基础的我们需要挑出其中坏检波器采集的道与极性不正常的道,称为道编辑(如图2.1)。 在记录图中使用picking进行编辑。点击picking,有编辑错道和编辑极性翻转道。拾取所有的错道和翻转道集后,分别放在两个文件里面。由震源引发的地震波,会随着波前面变大,底层吸收衰减等因素而能量减小,而我们需要的通常是深部的地层信息,所以我们需要对地震波进行振幅恢复(如图 2.2),经过真振幅恢复以后,深层反射波能量相对增强了,反射界面变得清晰,但面波等 干扰波也增强了。

地震勘察处理与解释

地震勘探资料处理 (习题) 1.地震资料处理中所谓的“三高”处理是指什么? 2.为什么要进行真振幅恢复? 3.预处理包括哪些内容? 4.吉普斯现象产生原因是什么?如何克服? 5.伪门现象产生原因是什么?如何克服?? 6.为什么低通滤波、带通滤波器都要求相位谱为零? 7.简述最小平方反滤波的实现步骤。 8.简述频率域滤波的实现步骤。 9.已知有效波的频带为20~40Hz,干扰波的频率范围为0~18 Hz、45~125Hz,请问,为消除干扰波,应采用什么滤波器?并写出滤波器的数学表达式。10.请说明b(n)={6,-7,2}是什么相位性质的子波? 11.如图所示:O点激发(O*为爆炸点),S i接收。 h s ①地形线;②基准面;③基岩界面;④反射界面;O—炮点;S i—接收点试计算该道的野外静校正量 12.已知地震记录中存在声波、面波、折射波和高频干扰及静校正量。问用下列流程能否得到较好的水平叠加剖面?请写出你改造后的处理流程。 预处理→野外校正→剩余校正→水平叠加→动校正→速度谱→一维滤波→二维滤波→道间均衡→道内动均衡→显示。 13.动静校正在实现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14.在时间剖面上怎样判断动校正过量或不足,这种现象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15.计算短波长剩余静教正量的基本假设和基本思想是什么? 16.动校正后,深、浅层的拉伸情况是否相同,为什么? 17.有限差分法偏移、频率波数域波动方程偏移、克希霍夫积分偏移三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18.为什么向下延拓能达到偏移归位的目的?。 19.下图是某自激自收剖面,试绘出它对应的地质空间。 20.波动方程偏移成像原理有哪些?各自的使用范围如何? 21.近年来地震资料数字处理有哪些新进展? 22.由二维波动方程012222222=??-??+??t u V z u x u 出发,试推导频率波数域波动方程偏移的数学模型。 23.克希霍夫积分偏移与绕射扫描叠加有何区别? 24.在地震勘探中,提高地震记录的纵向分辨率和横向分辨率应分别采用怎样的处理? 25.简述预测反滤波的原理。 26.在什么条件下才可以用 (0),()(0)(0)()(0)()()xx xx zx xx xx zx r r m a r r m r a m r m ????????????=?????????????????? L M M M M M L 来代替 (0),()(0)1()(0)()0bb bb bb bb r r m a r m r a m ????????????=?????????????????? L M M M M M L 计算最佳反滤波因子()a t ?请写出()()xx bb r r ττ=的证明过程。 27.为什么要对地震记录作道内平衡和道间均衡处理处理? 28.简述地层反滤波的步骤。 x d 0 x t V=常数

解释及分析地震数据体一般步骤

解释及分析地震数据体一般步骤: 1、合成人工记录和层位标定 2、追层位,注意闭合 3、解释断层 3、平面成图 在解释过程中可能用到的五种技术方法: 1.层位标定技术 2.三维体构造精细解释技术 3.相干数据体分析技术 4.低序级断层识别技术 5.断点组合技术 其中各项技术的具体用法自己去查资料 若遇到潜山和特殊岩性体时,在成图前增加1项,速度场分析即第6项技术变速成图技术;若有储层描述部分,还需增加反演处理。 1、反演工区建立 2、地震子波提取 3、井地标定 4、初始模型建立 5、反演参数选取 6、反演处理 7、砂体追踪描述 8、成图 在三维地震构造解释的基础上,对有井斜资料的井,分层段进行了井深校正,将测井井深校正为垂直井深。通过钻井资料的校正,利用校正数据表的数据,对断层的断点位置和断距进行归一化处理,对三维地震所做的构造图与钻井数据相矛盾的地方进行反复推敲,分析油藏油水关系,对一些四、五级断层进行组合、修正,反复修改构造,最后编制研究区构造图。静校正statics:地震勘探解释的理论都假定激发点与接收点是在一个水平面上,并且地层速度是均匀的。但实际上地面常常不平坦,各个激发点深度也可能不同,低速带中的波速与地层中的波速又相差悬殊,所以必将影响实测的时距曲线形状。为了消除这些影响,对原始地震数据要进行地形校正、激发深度校正、低速带校正等,这些校正对同一观测点的不同地震界面都是不变的,因此统称静校正。广义的静校正还包括相位校正及对仪器因素影响的校正。随着数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已有多种自动静校正的方法和程序。 [深度剖面]depth record section;据磁带地震记录的时间剖面或普通光点记录,用一般方法所作出的地震剖面只是表示界面的法线深度,而不是真正的铅垂深度。经过偏移校正和深度校正之后,得到界面的铅垂深度剖面才叫做深度剖面,它是地质解释的重要资料。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处理磁带地震记录,能自动得出深度剖面 [同相轴]lineups;地震记录上各道振动相位相同的极值(俗称波峰成波谷)的连线称为同相轴。在解释地震勘探资料时,常常根据地震记录上有规律地出现的形状相似的振动画出不同的同相轴,它们表示不同层次的地震波。 [速度界面]velocity interface;是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不同的、相邻的两层介质的公共接触面。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信噪比有多种定义。通常将地震仪器的输出端上,有效信号的功率与噪声(干扰)的功率之比称为信噪比。信噪比既与输入信号本身有关,更决定于仪器的特性,它也被用来衡量资料处理的效果。因此,提高信噪比是提高地震工作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信噪比愈大愈好,可以通过改进仪器性能或选择工作方法提高信噪比。 子波wavelet:从震源发出的原始地震脉冲在介质中传播时,由于介质对地震脉冲有滤波作用,并且地层界面使波产生反射和折射,因此,自距震源一定距离起,脉冲波形便发生变化而与原始波形不同,但在一定传播范围内其形状甚本保持不变,这时的地震脉冲便称为子波。子波的形状决定于震源和介质的滤波性质,其频率随传播距离的增大而有所降低,振幅也逐渐减小。不同的界面各自的子波不同,每一道的地震记录可以认为是由一系列的子波构成的。子波不仅用于制作理论地震记录,而且在断层对比和反褶积处理等方面都需要它。 [有效速度] effective velocity; 把覆盖层看作均匀介质而从实际观测所得的反射波或从折射波时距曲线求得的波速,统称为有效速度。由于在层状地层中存在层理,介质并不真正是均匀的,再加上界面的弯曲,使有效速度不同于平均速度,往往是比平均速度大的一种近似速度,但在各层速度的差别不很大和界面弯曲不大时,两者的差别很小。 [有效波]effective wave; 指能用来解决某些地质问题的人工激发的地震波。有效波是个相对的

地震资料解释

第五章:地震资料解释 用地震资料解释地下的地质问题,是地震勘探的最终目的。 §5.1地震反射信息的构造解释 序:构造油气藏的类型见P183,构造解释就是用地震资料识别解释构造油气藏。 一、地震时间剖面与地质剖面的对应关系 1.地震反射界面与地质界面的对应关系 (1)二者往往一致 只要有波阻抗,就有反射,所以地质上的层面,断层面,侵入接触面,不整合面,流体分界面,都有地震反射同相轴与之对应。 (2)二者不完全一致 例1:古老的地层,长期的构造运动和地层压力作用,使相邻的两套地层可能有相近的波阻扰,这种地质层面没有反射。 例2:有些地层界面,虽然两侧物性差异很大,但界面太短或太粗糙,地震上没有明显的反射,如珊瑚礁只有零星反射。 例3:同一岩性的地层,无层面又无岩性面,但由于含流体成份不同而形成反射界面产生反射波,但却不是地质界面。 例4:声波、面波、干扰波没有对应的地质界面。 2.地震的反射同相轴有地质年代意义 地质上主要以不整合面划分地质年代,这样的不整合面、层面有对应的反射同相轴,所以同相轴也就有了年代意义:上新下老。(北海模型)3.地震反射同相轴形状与地质构造的关系(熊粉书P52) 一般情况下反射同相轴的形状反映构造的形态,但有速度陷阱。 R 012

下拉 021021 4.地震反射与岩性有关 介质的岩性、反射系数、速度、密度、吸收等对地震波的波形有影响,对振幅、频率影响较大。反过来说不同的波形、不同的振幅、不同的频率反映不同的岩性。 总之: 现代的地震剖面与地质剖面极相似,因为地震剖面是地质剖面对地震波的响应。地下的构造特点,岩性特点决定了地震时间剖面的特点,二者有联系但又不完全一一对应,必须去伪存真,找出地质上有用的东西,这就要进行解释。 二、时间剖面的对比 (一)反射波的识别标志(北海模型) 1.波的对比 在时间剖面上,反射层是以同相轴的形式出现的,追踪反射层就变成 了对同相轴的追踪,只有同一个界面的反射波才能反映构造的形态,追踪 .. 同一个界面的反射波的同相轴叫做波的对比 ...................。 2.波形相似 同一界面的反射波,其上覆层的性质、深度、岩性、产状等,在一定 的范围内变化不大,在相邻的记录道上有相似性,因而导致同一个界面的 ...... 反射波相似 .....。主要有三个相似特点,也叫反射波对比的三大标志。 3.反射波对比的三大标志 (1)强振幅标志 反射波振幅比干扰波振幅明显强 ..............,因为各种野外方法、处理方法都在加强一次波。

地震资料综合解释资料

名词解释: 1.褶积模型:地震记录的褶积模型是当今地震勘探中三大环节的主要理论基础之一,其应用十分广泛,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正演、反演和子波处理。层状介质的一次反射波通常用线性褶积模型表示,即:式中:w(t)为系统子波;r(t)为反射系数函数,符号“*”表示褶积运算。 2.分辨率:分辨能力是指区分两个靠近物体的能力。度量分辨能力强弱的两种表示:一是距离表示,分辨的垂向距离或横向范围越小,则分辨能力越强;二是时间表示,在地震时间剖面上,相邻地层时间间隔dt 越小,则分辨能力越强。时间间隔dt 的倒数为分辨率。垂向分辨率是指沿地层垂直方向所能分辨的最薄地层厚度。横向分辨率是指横向上所能分辨的最小地质体宽度。 3.薄层解释原理:Dt

对断层解释的研究

对断层解释的研究 论问提要 断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地质现象,对于油气的运移和聚集起重要的控制作用,因此,对断层的解释是地震解释的重要内容。实际对比中,由于断层附近地层产状的变化,形成不同类型的断层,在断层附近地震反射波错断特征变的十分复杂,因而,做好断层解释是时间剖面构造解释的关健,也是解释工作中最难以掌握的工作。 断层对人类既有利又有害。认识各中断层,研究它的性质、分布规律、活动特点和成因,有助于利用它有利于人类的一面,避开它不利于人类的一面。断层除了找矿物勘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有密切关系外,和石油地质也有紧密的联系,它的一方面可以起到聚集油气的作用,另一方面又会破坏已经形成的油气藏。 正文 一、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一般标志 (一)反射波发生错断。 断层两侧同向轴发生错断,但反射波特征清楚,波组或波系之间关系稳定,这一般为中小型断层反映。 (二)反射波同相轴数目突然增加、减少或消失。 表现为:下降盘同向轴数目逐渐增多,上升盘同向轴数目突然减少。 (三)反射同相轴形状突变、反射零乱并出现空白反射。 边界同生大断层,这主要由断层上盘长期隆升剥蚀为基底变质岩,火成岩或其他褶皱岩系组成,不具备形成层状地震反射条件。 特点:断距大,延伸长,控制盆地边界或二级构造单元。 (四)反射波同相轴发生分叉、合并、扭曲和强相位转换等,一般是小断层的反映。 (五)异常波出现,是识别断层的重要标志。 二、断层模型的剖面特征 (一)水平地层中的断层 剖面反射特征与实际模型基本一致,断层棱点间出现绕射波。 (二)倾斜地层中的断层 1、正向断层和反向断层:上下盘地层倾向与断面倾向一致称为正向断层;上下盘地层倾向与断面倾向相反称为反向断层。在水平选加剖面上,正向断层的两盘反射和断面波都向下倾方向偏移;反向断层的两盘反射向断面波相反方向偏移。 2、屋脊断层:上下盘地层倾向相反,形成上凸状屋脊形称为屋脊断层。屋脊断层上下盘断点距离大于实际断点的距离。屋脊断层上下两盘的反射波中断点间应空开,绕射尾巴不受干涉。 3、反屋脊断层:上下盘地层倾向相反,形成上凹状屋脊形称为反屋脊断层。反屋

常用地震处理解释软件大全

常用地震处理解释软件大全 常用地震处理解释软件大全 一、地震处理 1. ProMax 简介LandMark 的地震处理软件 2. Focus Paradigm 的地震处理软件系统,配合 EPOS3 TE(Third Edit on)的版本。 3. CGG 地震处理软件系统 4.0mega 地震处理软件系统。 5. TomoxPro 井间地震处理软件 井间地震全套的综合处理分析软件系统,它包括以下主要功能: 1 )设计与模拟井间地震勘探实验 2)计算全波场的井间地震人工合成图 3)拾取井间地震波的初至走时 4)初至波非线性层析成像 5)井间地震波预处理,包括波场分离 6)波动方程的全波场偏移

7)上行波与下行波的CDP叠加 8)偏移后处理与叠后校长量分析与应用 该软件系统共包括14个模块,提供大量的质量监控与图形显示功能。 6. U nivers VSP 垂直地震处理 垂直地震处理VSP 7. GreenMountain 绿山 Mesa 野外施工设计、高精度折射静校正微机版 8.0m ni Workshop 最新的三维地震勘测设计工具集,自动生成的开放式数据库支持设计、执行和分析各个阶段的数据访问。 9. Vista Win dow 2D/3D 10. GeoCT-l二维野外小折射自动层析成像软件GeoTomo 公司开发的二维野外小折射自动层析成像软件系统。该系统适用于现场处理野外小折射地震资料。 11. 克浪 KeLang 地震采集工程软件、采集论证 12. TestifiLand for Windows 仪器、源、接收器测试分析软件,它产生代表读到的原始带数据的统计图表。 13.SPS_QC地震辅助数据生成与质控系统 二、地震解释 14. LandMark 地震综合解释软件包 R2003,工作站版15CD Lan dMark 的大型地震综合解释软件,包括地震资料解释,三维自动层位追踪,合成地震记录制作,三维可视化解释、地质解释与地层对比、迭后处理,数据体相干分析,地震属性提取属性分析、地址建模、断层封堵分析做图。层面与断层模型,出量计算、测井解释,精细目标分析,井位设计等。

地震剖面的地质解释-最新资料

地震剖面的地质解释 l地震剖面地质解释的主要任务 1.1剖面地质解释的前期工作 对地震剖面进行地质解释所依据的地质资料并非仅仅只是 地震剖面。进行剖面地质解释前,应尽量收集前人的资料,做好对本工区有关情况的调查研究工作。这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这些资料包括:以往的地质、地球物理、钻井等勘探成果,尤其区域地质概况如地层、构造、构造发展史;断层类型及其在纵向横向上分布规律;钻井地质柱状剖面图及地震波速度资料;地震反射波波组特征及其与地质层位的对应关系;异常波的情况等。 1.2 剖面地质解释的主要任务 剖面地质解释的主要任务包括:第一,确定标准层及其相当的地质层位,搞清楚地层厚度的变化及其接触关系。第二,了解构造形态及其特征。第三,确定断层的性质、落差及断面的产状。第四,了解基底埋藏深度即沉积厚度。第五,划分构造带。 2 剖面标准层的确定 2.1构成标准层的条件 在剖面地质解释的任务中,以确定标准层、正确追踪标准层最为重要。标准层问题解决了,其它问题就迎刃而解。时间剖面上存在许多反射层次,那么选择什么层作为标准层呢?一般来说标准层应具备以下条件:反射层的特征明显,而且比较稳定;分

布范围广,能在较大范围内连续追踪;反射层能反映地下浅、中、深层的起伏情况,最好在含油层系附近。 2.2标准层的确定方法 在时间剖面上确定标准层及其相应的地质层位时,必须与地质解释,尤其是钻井资料解释联系起来。具体做法有三种`:第一种,如工区内有井(特别是深井),则一定要做连井测线,利用钻井的地址分层和岩性资料、速度资料,将标准层的相应地质层位及目的层引到时间剖面上(这里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只有在界面倾角不大时,可以直接引用钻井分层数据;当界面倾角较大时,分层数据应经过适当的校正后才可用到剖面上)。第二种,如工区内没有钻井,但邻区有钻井,则要在邻区内做连井测线,定出反射层及其相应的地质层位,然后再把它引到本工区来。第三种,当本工区和邻区都没有钻井时,须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和构造发展史资料,结合本工区各构造层的特点和其接触关系,与时间剖面上构造特点和波组特性来确定层次。 3标准层的准确追踪 3.1选择基干剖面 标准层的准确追踪是对比工作的主要内容,在进行标准层追踪时,选好基干剖面和做好剖面闭合是两点重要措施。选好标准层后。要在全区测网中选出质量好的作为基干剖面,包括主测线和联络测线构成基干剖面网。对基干剖面的要求是反射标准层特征明显,最易连续追踪。剖面构造简单,断层少;在工区内均匀

常用地震处理解释软件大全

常用地震处理解释软件大全

常用地震处理解释软件大全 一、地震处理 1.ProMax 简介LandMark的地震处理软件 2.Focus Paradigm的地震处理软件系统,配合EPOS3 TE(Third Editon)的版本。 3.CGG 地震处理软件系统 4.Omega 地震处理软件系统。 5.TomoxPro 井间地震处理软件 井间地震全套的综合处理分析软件系统,它包括以下主要功能: 1)设计与模拟井间地震勘探实验 2)计算全波场的井间地震人工合成图 3)拾取井间地震波的初至走时 4)初至波非线性层析成像 5)井间地震波预处理,包括波场分离 6)波动方程的全波场偏移 7)上行波与下行波的CDP叠加 8)偏移后处理与叠后校长量分析与应用 该软件系统共包括14个模块,提供大量的质量监控与图形显示功能。 6.Univers VSP 垂直地震处理 垂直地震处理VSP 7.GreenMountain 绿山Mesa 野外施工设计、高精度折射静校正微机版 8.Omni Workshop 最新的三维地震勘测设计工具集,自动生成的开放式数据库支持设计、执行和分析各个阶段的数据访问。 9.Vista Window 2D/3D

10.GeoCT-I 二维野外小折射自动层析成像软件 GeoTomo公司开发的二维野外小折射自动层析成像软件系统。该系统适用于现场处理野外小折射地震资料。 11.克浪KeLang 地震采集工程软件、采集论证 12.TestifiLand for Windows 仪器、源、接收器测试分析软件,它产生代表读到的原始带数据的统计图表。 13.SPS_QC 地震辅助数据生成与质控系统 二、地震解释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97037351.html,ndMark地震综合解释软件包R2003,工作站版15CD LandMark的大型地震综合解释软件,包括地震资料解释,三维自动层位追踪,合成地震记录制作,三维可视化解释、地质解释与地层对比、迭后处理,数据体相干分析,地震属性提取属性分析、地址建模、断层封堵分析做图。层面与断层模型,出量计算、测井解释,精细目标分析,井位设计等。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97037351.html,ndMark R2003.4软件全套,55CD 包括全套解释系统和一些辅助工具、教程,共55CD,包括工作站系统全套、Linux全套和部分Windows版本的软件(软件清单另列)。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97037351.html,ndMark R2003.12软件全套,46CD 包括全套解释系统和一些辅助工具、教程,共46CD。 17.Discovery Discovery--微机一体化油藏描述软件,是美国Landmark公司在Windows环境下开发的产品,无论地质情况简单还是复杂,Discovery都将为您提供一整套非常有效的工具,把地质研究、地震解释、测井分析、开发生产动态管理集

地震资料解释规程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陆上二维、三维地震勘探资料解释的技术和质量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石油天然气二维、三维地震勘探资料解释。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SY/T5481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SY/T 5933-2000 地震反射层地震地质层位代号确定原则 SY/T 5934-2000 地震勘探构造成果钻井符合性检验 SY/T 5938-2000 地震反射层地质层位标定 3 基础工作 3.1收集的基础资料 所收集的各项基础资料应该是正式成果,如果是中间成果则只能作参考,应用时要注明。3.1.1二维地震资料解释所需资料 a)地质、重力、磁力、电法、化探、放射性等资料; b)地形图、地质图、地貌图; c)钻井、测井、试油、试采、分析化验等资料; d)必要时应收集表层及静校正资料;地表高程、浮动基准面高程; e)地震测线位置图、测量成果、交点桩号、井位坐标及井轨迹资料等; f)地震测井、VSP资料及其它各种速度资料; g)用于解释的地震剖面、特殊处理剖面、处理流程及参数等; h)卫星照片资料及遥感资料; i)前人研究成果、报告、图件等; j)使用解释系统解释,应收集二维地震资料的纯波磁带、成果磁带及剖面上CMP号与测线桩号的对应关系。 3.1.2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所需资料 除收集3.1.1中规定的b、d、f、g、i等项外,还需收集: a)三维偏移的纯波磁带及成果磁带;

断层解释

断层解释: 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标志是: (1)反射波同相轴错断,由于断层大小不同,可表现为反射波的波组与波系的错断。 (2)标准反射同相轴发生分叉、合并、扭曲、强相位转换等现象,这一般是小断层的反映。 (3)反射同相轴突然增减或消失,波组间隔突然变化,这往往是大断层的反映。 (4)反射同相轴产状突变,反射零乱或出现空白带。这是由于断层错动,引起两侧地层产状突变,以及由于断层的屏蔽作用,引起断面下反射波射线畸变等原因造成的。 (5)特殊波的出现是识别断层的重要标志,在反射层错断处,往往伴随出现断面波、绕射波等。 断层解释的另一个工作环节是确定断层要素,包括: (1)断层面的确定:断层面的合理确定,最理想的情况是浅、中、深层都有断点控制,这些点的连线就是断面。有时可利用特殊波来确定断面,当浅、中、深层都有绕射波出现时,那么各层绕射波极小点的连线就是断面。如果有断面波出现,在偏移剖面上它能正确归位,从而反映出断面的准确位置。 (2)断层升降盘及落差的确定:根据反射层位在断层两盘的升降点来确定升降盘,两盘的垂直深度差就是断层的落差。 (3)断面倾角的确定:当测线与断层走向垂直时,地震剖面上断层的倾角为真倾角,当测线与断层面斜交时,可得断层面的视倾角。 不整合面是地壳升降运动引起的沉积间断。 它与油气聚集有着密切关系,例如不整合遮挡圈闭就是一种地层圈闭油气藏。(1)平行不整合其特点是:上、下构造层之间存在侵蚀面,但产状一致,这种不整合不易识别。但是由于不整合面受长期风化剥蚀而凹凸不平,在水平叠加剖面上往往产生一些弯曲界面反射波或绕射波。又因不整合面上下波阻抗差较大,产生的反射波振幅较强。这些特点可用来识别平行不整合。 (2)角度不整合表现为两组或两组以上视速度有明显差异的反射波同时存在。这些波沿水平方向逐渐靠拢合并。不整合面以下的反射波相位依次被不整合面以上的反射波相位代替,以致形成不整合面下的地层尖灭。 超覆和退覆(如图4-1-7所示)发育于盆地边缘或斜坡带。 超覆是海侵发生时新地层依次超越下面老地层、沉积范围扩大所形成; 退覆则是海退时新地层的沉积范围依次缩小而形成。 在时间剖面上它们都是同时存在几组互相不平行而逐渐靠拢合并和相互干涉的反射波同相轴。所不同的是超覆时不整合面之上的地层反射波相位依次被不整合面的反射波相位代替;而退覆则是不整合面以上的上覆地层内部,较新地层的反射波依次被下伏的较老地层反射波所代替。时间剖面上超覆和退覆点附近常有同相轴分叉、合并现象。 尖灭就是岩层的沉积厚度逐渐变薄以至消失。一般可分为岩性尖灭、超覆尖灭、退覆尖灭、不整合、地层尖灭等。在时间剖面上总的表现形式也是同相轴的合并靠拢、相位减少。 断层:是一种普遍存在较复杂的地质现象,南海海域各盆地断层很发育。断层对油气运移和聚集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与油气藏的形成、分布、聚散有很密切的关系。因此,正确解释断层就成为地震资料解释中一个很重要内容。

地震相解释和构造解释

设计的内容为地震资料构造解释和地震相解释。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主要内容包括在剖面上识别断层并标识断层,在平面上利用相干体进行断层的组合,并且进行地层对比追踪,最后根据解释的断层和层位做等T0构造图。地震相解释主要内容是在剖面上识别水道的形状,在平面上识别水道的空间展布情况,利用剖面上的地震反射构型、地震反射结构投影到平面上做出平面地震相图。 实验一、地震构造解释 一、实验目的 学会Discovery软件的安装、建立工区、三维数据加载、剖面显示地震记录。进行层位对比追踪和断层解释,利用相干体进行断层的平面组合,以及根据解释的层位和断层做出等时构造图。结合剖面图会分析地质意义和盆地内生储盖组合。 二实验内容 本实验以Discovery软件为解释平台进行以下实验: 1 利用Discovery 中模块建立中国的工区和Seisvision模块加载数据。 2断层的剖面解释并结合相干体切片进行断层的平面组合。 根据断层的识别标志进行断层的识别,并结合相干体提高断层识别准度 (期间常见的问题:主测线和联络测线方向断层往往不闭合,解决办法是要根据两个方向综合判断断层。) 3 不整一地震反射界面的识别及追踪对比。 4 等T0构造图的绘制。。 (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一般标志) (1)同相轴错断、波组波系错断(中小断层); (2)同相轴数目突然增减或消失(同生断层); (3)地层产状突变、地震相特征突变(边界断层); (4)同相轴分叉、合并、扭曲及强相位转换(小断层); (5)断面波、绕射波。 (地震反射界面的追踪对比方法) (1)单一同相轴的基本追踪对比方法

★反射波同相轴具线状廷伸特征,相邻记录道的同一同相轴应为一连续的曲线,相邻界面的同相轴应大体平行。 ★相邻记录道同一界面反射波同相轴波形特征相似,即振幅、周期、相位数等相似,它们在空间上是逐渐地变化的。 (2)根据波组或波系进行地震反射界面对比 ★波组是相邻若干个界面形成的多个强反射同相轴的组合。波组之间是一些振幅比较弱的同相轴, ★多个波组组成一个波系。不同波组的相位数多少、振幅强弱、波的疏密程度往往不同,而不同波系所包含的波组个数,各波组间的间隔关系等往往不一样。(3)根据振幅包络线进行对比 ★由于角度不整合面上下相接触的地层层位横向上变化很大,从而界面反射系数的大小甚至于极性变化很大,这使得角度不整合面的反射波特征很不稳定。当进行同相轴对比时,往往很困难。这时应当根据地震反射波的包络线进行对比,即对比界面可以穿相位。 ★在对比基底界面时,根据反射波的包络线进行对比更是常用的方法。因为基底反射波在埋深较大的情况下,振幅一般较弱,对比时要注意沉积岩盖层与基底在宏观反射特征上的差别。 (4)通过剖面闭合检查地震反射界面对比 ★单条剖面的对比完成后,需要与正交剖面进行闭合检查,若在一个环形闭合圈中同相轴不能闭合,则说明对比有误。 ★剖面闭合了,是否解释就肯定正确? 不一定。剖面闭合只说明地震反射界面从几何学的角度上是正确的了,至于其地质意义是否正确还要根据更多的地质资料深入分析。因此剖面闭合是地质解释正确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四、过程分析及成图解释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