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部编人教版(推荐)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树和喜鹊》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推荐)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树和喜鹊》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推荐)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树和喜鹊》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推荐)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树和喜鹊》教学设计

《树和喜鹊》教学设计

—、文本教学解读

《树和喜鹊》是一篇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树和喜鹊都很孤单。后来,那里种了很多树,来了很多喜鹊,树和喜鹊都有了邻居,它们都感到很快乐。借助本文,学习联系上下文语境理解词语,并根据课文内容推论树和喜鹊后来都很快乐的原因。

1.识写生字。

课文要求会读12个生字,其中“只、种、乐”3个是多音字,“孤单、邻居、招呼”这6个是以词汇形式呈现的生字。要求会写6个生字。

“孤、单”是带新偏旁的生字,应作为本课识字教学的重点。认读时,可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再结合课文第一幅插图中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等事物,初步了解“孤单”的意思,联系课文中的3个“只有”,再次感受“孤单”,最后回到字形,识记生字,结合学习新偏旁“子字旁”和“倒八”。

“邻、居、招、呼”4个字,组成2个词语,宜整体教学。联系语境和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识记生字。如“邻居”,可先认读词语,再用“拆合法”记一记“邻、居”的字形,“邻”是“令”加“双耳旁”,“居”是“尸字旁”加“古”,“邻居”就是家或住处与另一人的家或住处靠紧或邻近的人,也可理解为住在隔壁或附近的人。

“窝”指禽兽或其他动物的巢穴。“都”的教学,宜借助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结合语境了解字义,再通过拆分法识记字形。

“只、种、乐”3个多音字要结合语境认读,体现多音字“据词定音”的特点。如“种了好多好多的树”的“种”是行为动词,应读第四声。

“单、居、招、呼、快、乐”6个要书写的字中“招、呼、快”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单、居”都是“上小下大”,且横画之间都是等距的,这两字可以组成一组;“乐”是独体字,注意下面的“小”与上面部分的穿插。

2.朗读课文。

学生首先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再识记、了解生字词,把课文读流畅。

指导朗读时,可从具体的语词着手,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文字表达

的情感,再联结自己的生活感受,带着自己的体验感情朗读。同时,注意指导学生体会课文中从前的“孤单”与后来的“快乐”在情感上所形成的鲜明对比。

如指导“从前”时,首先找出“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让学生想象画面,初步感受“孤单”;然后圈画出三个“只有”反反复复地朗读,进一步体会“孤单”;接着,请学生回忆自己孤单的生活经历,让课文中的文字和学生独特的体验产生联结,唤醒对“孤单”的情感记忆,进而朗读课文。

3.背诵积累。

课文采用三段式结构来写。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从前、喜鹊、孤单”“后来邻居、快乐”这两组词语讲述故事。

课后练习还要求说几个AABB结构的叠词。教师可先借助句子情境,指导学生体会叠词的作用,即用以表现程度上的深入。再让学生积累运用相关叠词,如“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清清楚楚”等。

4.迁移运用。

《树和喜鹊》最典型的语句就是“树怎么样,喜鹊也怎么样”。可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哪两样事物在一起,也有相同的特点或变化,再用上“什么怎么样,什么也怎么样”说一说。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这样的句式自由说话。

二、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读9个生字,读准“只、种、乐”3个多音字,认识“子字旁、倒八”2个新偏旁,会写“单、居”等6个字。

2.初步学习联系上文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了解“孤单”的意思,积累词语。

3.正确朗读课文,想象故事画面,体会有朋友的快乐。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归类呈现,认读生字

1.认识“窝”。

(1)图文对应,认识“窝”:借助图片,认识“鸟窝”,识记字形。

(2)游戏“学样子”:根据“鸟窝”的构词特点说新词。

如:狗的窝就叫(狗窝);狼的窝就叫(狼窝);蜜蜂的窝就叫(蜂窝)。

2.识记“孤单、都”。

(1)借助拼音,读一读“孤单”。

(2)出示课文中带“孤单”词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树和喜鹊都很孤单。

提示:三个“只有”和三个“一”,即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

(3)看字形识记“孤单”。

提示:“孤”,左边的“子”表义,指幼儿,右边的“瓜”表音,“孤”表示单独无伴的孩子,通常指丧父、丧母或父母俱亡的孩子。“单”,指的是独一的、独个的、一个的。

(4)认识“都”:“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这两句话连在一起,就是“树和喜鹊都很孤单”。

提示:“都”,表示提到的事物全部包括在里面。

3.识记“邻居、招呼”。

(1)读准“邻居”,识记字形,初步了解词义。

提示:“邻居”就是比邻而居,住得很近的意思,“邻居”均可用拆分法识记。

(2)找出文中带“邻居”的句子,读一读。

(3)读准“招呼”:有了邻居,进进出出都要和邻居打“招呼”,读一读这个词。

(4)动作演示理解、识记“招呼”。

提示:教师可示范打招呼、如边做动作边叫“某某,你好!”也可结合生活实际打招呼。如:“回来了。”“饭吃过没?”等。在此基础上用形声字规律识记“招呼”。

4.读准多音字“只、种、乐”。

提示:给出语境或结合词义,来确定多音字读音。

板块二细读品悟,感受“孤单”

1.聚焦“从前”,感知“孤单”。

提示:抓住三个“只有”和三个“一”,读课文第1自然段。

2.合作讲述,感受“孤单”。

提示:合作讲述的方法有两种。

(1)教师讲述其他部分,把“只有”和三个“一”的词汇让学生来接读。

(2)修改讲述: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孤零零就一棵,很孤单;树上(只有一个鸟窝),没有其他鸟窝很孤单;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没有第二只喜鹊了,很孤单。

(3)形成初步概念:“孤单”就是除了自己,再也没有别人了。

3.联结自我,了解“孤单”。

借助语言或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把自己生活中的“孤单”情境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如出示“一个小朋友躺在病床上”,学生就可以说:“生病了,我一个人躺在病床上,真孤单啊!”

4.角色扮演,展开对话。

步骤一:请同桌两位学生分别选择“树”或“喜鹊”的角色。

步骤二:想象孤单的树会和孤单的喜鹊说些什么。

如树:“我一个人站在这里,真无聊啊!”喜鹊:“是啊,要是有朋友陪伴。该多好啊!”

提示:此处让学生尽情想象说,只要符合语境,都可以。

步骤三:同桌对演,互相修正。

步骤四:班级展示,评价修改。

5.移情朗读:你喜欢孤单的感觉吗?请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板块三对比阅读,感受“快乐”

1.聚焦“后来”,寻找“变化”。

提示:与“从前”段对比,“后来”这里发生了哪些变化,画出相关的词语——好多好多树、都有鸟窝、都有喜鹊。

2.朗读想象,感受“变化”。

(1)师生合作朗读:后来,这里种了(好多好多树),树和树住在一起,树有了(邻居);每棵树上(都有鸟窝);每个鸟窝里(都有喜鹊),喜鹊和喜鹊住在一起。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2)想象说话:此时树和喜鹊又会说些什么?

提示:根据“快乐”展开想象说话。

(3)根据交流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第4自然段。

3.对比阅读,感受“快乐”。

(1)自由朗读第5、第6自然段:有了邻居后的树和喜鹊,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提示:天亮一起飞出去玩耍觅食;天黑一起飞回窝睡觉。

(2)发现“叽叽喳喳、安安静静”词语表情达意的特点,积累相关词汇。

步骤一:通过与“叽喳、安静”比较,发现叠词在情感表达上程度更深。

步骤二:出示“快乐、孤单”等课文中的词汇,让学生说一说比“快乐”更快乐、比“孤单”更孤单,应该怎么说?

步骤三:让学生自己想一想,说一说。

(3)抓住“叽叽喳喳、安安静静”,指导读好课文。

4.思考:树和喜鹊后来为什么很快乐?

提示:树和喜鹊有了邻居,有了伙伴,出去有人相伴,回来有人相依,不再孤单了,所以它们都很快乐。

板块四观察发现,写好生字

1.游戏:给生字找邻居。

(1)把“孤单、鸟窝、邻居、都有”四个词语中的汉字打乱,指名学生上台把黑板上的字卡重新排列,找找“邻居”。(教师示范“鸟窝”)(2)读一读排列好的词语。

2.指导书写:“单、居”。

(1)比较观察,发现共同特点:上小下大,横画等距。

(2)指导书写“单”:“倒八”要点小撇长,四横间隔一样,第三横在横中线上,第四横伸长。

(3)指导书写“居”:半包围结构,用画辅助线的方法把握结构特点;左上部分撇要舒展,下面部分“古”的横要长。

3.指导书写“招、呼、快”。

(1)观察三个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发现共同点:左窄右宽。

(2)教师范写班级学生认为最难写的一个,其他两个迁移书写。

4.指导书写“乐”。

提示:左右基本对称,“小”的竖勾不能与上面的撇相连。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