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三章 中学教学

第三章 中学教学

第三章 中学教学
第三章 中学教学

第三章中学教学

内容简介

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学教学的基本知识,本章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辨析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需理解教学的意义,了解有关教学过程的各种本质观。熟悉和运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分析和解决中学教学实际中的问题。掌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要求;掌握和运用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内容及要求;

了解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与趋势。

第一节教学概述

【名师视频讲解本节考点出题】

高频考点提要

1.教学的含义与特点;2.教学的意义;3.教学的任务。

高频考点速记

一、教学的内涵

(一)教学的定义

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二)教学的特点

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两方面活动的统一。其特点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第二,教学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第三,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二、教学的意义

(一)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二)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

(三)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三、教学的任务

(一)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

形式教育形成于17世纪,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形式教育论者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

实质教育是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出现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和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是其主要代表。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

(二)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

(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二节教学过程

【名师视频讲解本节考点出题】

高频考点提要

1.教学过程的本质;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3.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高频考点速记

一、教学过程的本质

(一)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

(二)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1.认识的间接性

2.认识的交往性

3.认识的教育性

4.有领导的认识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教学规律,指教学现象中客观存在的,具有必然性、稳定性、普遍性的联系,对教学活动具有制约、指导作用。

(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1.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

2.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三)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思维方式、情感意志、价值观等制约,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的独立性、创造性。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四)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

3.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关于教学过程阶段的划分,教育史上曾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和见解,具体归纳见下表:

目前,我国教育界对教学过程阶段的划分,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教学过程大致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一)激发学习动机

(二)领会知识

这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

(三)巩固知识

(四)运用知识

(五)检查知识

第三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名师视频讲解本节考点出题】

高频考点提要

1.备课;2.上课;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高频考点速记

教师教学工作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一、备课

(一)备课的含义

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二)备课的要求

1.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1)钻研教材

(2)了解学生

(3)设计教法

2.写好三个计划

(1)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2)课题计划

(3)课时计划

二、上课

上课是教学工作诸环节中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要上好一节课的基本标准是:一要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二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三要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四要能够使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一)课的类型与结构

1.课的类型

根据教学的任务可分为传授新知识课(新授课)、巩固新知识课(巩固课)、培养技能技巧课(技能课)、检查知识课(检查课);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数,又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可分为讲授课、演示课(演示实验或放映幻灯、录像)、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

2.课的结构

课的结构是指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

(二)上课的具体要求

1.目标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

4.表达清晰

5.组织严密

6.气氛热烈

三、课外作业的布置与反馈

四、课外辅导

五、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价

学生学业评价的方法主要有:

1.观察法

观察法是直接认知被评价者的最好方法。

2.测验法

测验主要以笔试进行,是考核、测定学生成绩的最基本的方法。

(2)测验的质量指标

测验的质量指标主要有信度、效度、难度与区分度。

①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即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到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

②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③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

④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

第四节教学原则

【名师视频讲解本节考点出题】

高频考点提要

1.教学原则的含义;2.我国中学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量力性原则。

高频考点速记

一、教学原则的含义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

二、我国中学教学原则

(一)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

直观手段种类繁多,一般分为三大类: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

(二)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

(四)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

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六)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七)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又称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八)量力性原则

量力性原则又叫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

《学记》常考的教学原则汇总

续表

第五节教学方法

【名师视频讲解本节考点出题】

高频考点提要

1.教学方法的含义;2.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实验法、讨论法等;3.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高频考点速记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二、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国外常用的教学方法

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上所出现的教学方法有:

1.探究—研讨法:兰本达提出。

2.纲要图式教学法:沙塔洛夫提出。

3.暗示教学法

暗示教学法(又称启发教学法)是由乔治?洛扎诺夫(也叫格奥尔基?洛扎诺夫)于60年代未70年代初首创的,被称为是一种“开发人类智能,加速学习进程”的教学方法。

4.非指导教学法:罗杰斯提出。

(二)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主要有讲述、讲解、讲读、讲演四种方式。

(2)谈话法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谈话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

(3)讨论法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

(4)读书指导法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教师通过读书指导法,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组织学生交流心得,让他们学会自己按照方法来读懂课文,感受语言。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1)演示法

演示的手段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实物或模型、标本、图片、挂图的演示。

二是用连续成套的模型、标本、挂图、图片或幻灯、电影等,进行序列性演示。

三是音乐、体育、劳动课上教师的示范性动作或操作等。

(2)参观法

参观法可以分为三类:准备性参观;并行参观;总结性参观。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1)练习法

(2)实验法

(3)实习作业法

(4)实践活动法

4.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1)欣赏教学法

(2)情景教学法

这种方法在自然学科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数学课的测量练习、生物课的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等。

5.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以探究为主的教育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的探索和研究活动而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潜力、形成研究意识和探究精神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

1.依据学科特点和学习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2.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3.依据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4.依据现有的教学媒体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第六节教学组织形式

【名师视频讲解本节考点出题】

高频考点提要

1.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2.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特朗普制。

高频考点速记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二、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

在教育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其中班级授课制是我国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

(一)个别教学制

个别教学制最显著的优点在于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二)班级授课制

1.概念及其发展

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授课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首次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论述。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2.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班、课、时。

3.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1)优越性

第一,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第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三,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第四,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2)局限性

第一,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第二,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动手机会少,不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三,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强调的是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第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

4.班级授课的辅助形式——个别辅导与现场教学

(1)个别辅导

个别辅导,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的教学组织形式。

(2)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的补充,而且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发展。

5.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复式教学

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

教学的组织形式。

(三)分组教学

分组教学是按学生能力或学生成绩把他们分成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

外部分组是指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外部分组主要有两种形式:学科能力分组和跨学科能力分组。

内部分组是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组。

(四)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

设计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克伯屈创立的。

道尔顿制是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提出的。

(五)特朗普制

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它是美国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提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这种教学形式把大班上课、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

第七节教学评价

【名师视频讲解本节考点出题】

高频考点提要

1.教学评价的概念;2.教学评价的种类;教学评价的原则。

高频考点速记

一、教学评价的概念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教学评价有诊断作用、激励作用、调节作用。

二、教学评价的种类

(一)根据实施功能,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

2.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3.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称为终结性评价。

(二)根据运用的标准,可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1.相对性评价

相对性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它主要依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的优劣。

2.绝对性评价

绝对性评价又称为目标参照性评价,是运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它主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试题来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判断学生是否达

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3.个体内差异评价

这种评价是对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或将评价对象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

(三)根据评价主体,可分为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

1.外部评价

外部评价是被评价者之外的专业人员对评价对象进行明显的(看得见的、众所周知的)统计分析或文字描述。

2.内部评价

内部评价也就是自我评价,指由课程设计者或使用者自己实施的评价。

三、教学评价的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二)发展性原则

(三)整体性原则

(四)指导性原则

第八节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与趋势

【名师视频讲解本节考点出题】

高频考点提要

1.新课程中的教学观;2.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理念的重建。

高频考点速记

一、新课程中的教学观

(一)全面发展的教学观

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结论与过程的统一

2.认知与情意的统一

(二)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

(三)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

二、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理念的重建

(一)新课程背景下教学与课程的关系

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是一种动态的、生成性的、互相促进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二)新课程背景下教与学的关系

在新课程下的教与学的关系是一种交流的、互动的和融合的关系。

(三)新课程背景下学科与学生的关系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是一种学生本位论。

(四)新课程背景下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的动态的、平等的对话关系。

(五)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目标

新课程要求建立新的教学目标体系,必须要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

1.情意性。

2.过程性。

3.个性化。

(六)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包括人文环境和物理环境两种。

1.人文环境的开放主要表现在打破教与学的界限,打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那种束缚与被束缚的关系,解放学生的学习等方面。

2.所谓教学的物理环境指的就是教室。

(七)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组织形式

1.多样化。

2.综合化。

3.社会化。

(八)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评价

1.由甄别走向发展。

2.由单一走向多元。

3.由重结果走向重过程。

(九)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下的教学改革要达到的效果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提高质量,另一方面是个陛化的教学。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65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是语文教师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价值定向在语文课堂教学 领域中的结晶,是一个教师在长期课堂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教学技能”、“教 学技艺”发展的高级阶段和理想境界。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特点,富于创造性地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安排精巧的教学过程,运用新颖的 教学手段,都属于教学艺术应用的范畴。 教者的灵活性、创造性,这种讲求灵活而多变的教学方法,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教学艺术。 教学法一方面要以科学做基础,一方面又不能不用艺术做方法。教学艺术是一种艺术化的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理论指导下的科学再现与艺术表现完美统一的优化教学。教学艺术本质可 从三个方面理解:一是科学性与艺术性,二是师生优化发展,三是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魅力的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教师必须善于解读文本,善于 发掘语文教材本身的魅力。与其它学科的教材相比,语文教材有其独特的魅力。语文课本中 每篇课文都是经过编者精心选编的,这些文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生活,那些古代名篇,也都有其现实的教育意义或欣赏价值。一篇好文章总是以它美好而真挚的情感来打动读者, 从而激发读者心灵深处最闪光的东西,使读者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一起共鸣并得以升华,从 而变得更加纯洁和高尚。作为语文老师,如果在教学时既能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 又能感悟文章所蕴涵的情感,去挖掘文章的魅力所在,充分把握教材中的这些情感因素,用 美好的情感来教育学生,将使学生在美好的情感熏陶下,自然而然地激发起对语文学科的学 习兴趣。 作者往往会通过在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自然景物,来再现客观存在的自然美,并借以表达作 者独特的审美观点。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郦道元的《三峡》等犹如 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生动地再现了祖国河山的壮丽,雄伟。祖国春天的万物复苏、鸟语 花香、生机勃勃,济南冬天的薄雪和温情,黄山山峰的奇险高峻,三峡中那“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湍急的激流等画面,各以其优美奇特的丰姿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读来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这类写景作品学生易于理解,也十分爱读,能够激发起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之情。 作者总是采用他认为最美的艺术形式来塑造艺术形象,在描写自然、反映社会生活时,把客 观存在的美和作者审美情趣融为一体,给人以美好的享受。因而艺术美最容易唤起读者的美感,使读者在艺术美的熏陶中加深对文学美学价值的认识。这类文学作品在语文教材中也比 比皆是,如朱自清的《背影》,小说运用朴实的语言,简洁的人物对话,最具感染力的肖像 描写、动作描写,点出背影,刻画背影,惜别背影,思念背影。尤其是对车站惜别时父亲为 我买橘子的背影的刻画,运用特写的镜头,细膩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朴实却真挚的 语言,普通却高大的背影,平凡而伟大的父亲,这一切的一切,将父子深情描写得淋漓尽致、真实感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背影》的艺术美,理解感悟“背影”所蕴涵的亲情美;还可以设计语文活动,如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写一个片段,以诉说的形式感受亲情,感受如 山的父爱和如水的母爱,从而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理解和深爱。这样既锻炼了写作技巧,又是 一次情感的洗礼,学生在学习中会主动去领略、去反思,从而更加珍惜亲情。 不仅是散文,议论文、说明文有时也不例外。如叶圣陶的《苏州园林》、竺可桢的《大自然 的语言》中那令人神往的景物介绍,正是作者对祖国河山的挚爱之情的具体表现。作为语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教材本身所蕴含的魅力,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学生就会 被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健康美好的情感所触动、所吸引,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而喜欢上语文课。 当然,语文教学还必须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传统的语文教学,基本上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学模式单一,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够,课堂气氛比较枯 燥沉闷。加之使用这种最原始的教学手段来传递信启,传递的教学内容信息量小,传递速度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交流(多篇)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交流 目录 第一篇:初中语文教学经验交流 第二篇:初中语文教学经验交流 第三篇:初中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第四篇:初中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第五篇: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正文 第一篇:初中语文教学经验交流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交流 交流者:张湘满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你们好,今天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共同交流,我十分荣幸,过去的几年中,在领导的支持和老师们的帮助下取得了点滴的进步,下面我就将自己在工作中的点滴做法进行汇报: 一、加强修养,塑造良好“师德”形象。 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我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坚持给学生一个好的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一定做到,答应学生的事也一定会落实。在教学中,我坚持以自己的一颗爱心去教育学生,学生一时成绩的好坏并不能决定他们的一生,我们常说的后进生,到了社会上反而适应能力更强,有很

多我(内容来源好 )们认为是差生的,毕业后却做出了很大的成绩,所以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爱护学生,自然会得到学生的爱戴,只要学生喜欢这个老师了,那么即使这个老师课讲得并不好,学生也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也会取得较好的成绩。要做到这点并不难,教师的一次奖励、一个眼神、一丝微笑、一番谈心,甚至一句温馨的话语,都可以传递友好的信息,使学生受到激励和鼓舞并保持心境愉快。 二、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知识功底,尤其是语文老师,知识的涉及面要更广,因此必须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我平时经常读一些教学刊物和各类文学作品,来提高自己,通过学习,在丰富知识的同时,教学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比如在文言文教学时,由于自己在参加成人高考时曾对古代汉语下了一番功夫,所以对于文言文中的一些字、词、句,能够准确的给予解释,语法现象能够熟悉,一些课外文言文便可以较通顺的翻译出来。在任教的八年中,小学四年级到初中九年级的课程我都接触过。刚熟悉完一套教材,又要熟悉新的教材,这也是一种挑战,因为陌生,所以谨慎。每上一堂新课,我都要先通读一遍课文,明确文体及内容,然后设计教学思路,再与教学参考书进行比对,寻找差距,弥补不足,长期以来,我在课文重难点把握与突破上有了一点感悟。 三、研究考试动向,力争做到有的放矢

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

坚持“做中学做中教”加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温家宝大连视察时指出,职业教育应在“做中学做中教”,只有在做中教才是真正的教,只有在做中学才是真正的学。总理这一提法是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的高度概括和对教学模式的重大突破。实践证明,“做中学做中教”是适合职业教育的特殊性,是适应职业学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的挑战,有利于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做中学做中教”这一理念的实施,必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角色,必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所有学生的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践相互交流评价过程的过程中愉快地学习,获取对自然及其规律的认识和感受,体验并学习、把握知识。实现“做中学做中教”的最效途径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它更能凸显职业教育必须“联系实际”的实践性本质,更加强调了职业教育必须与企业相结合的社会性特征,更加深刻地反映出职业教育的“做中教、做中学”的基本规律。 温家宝总理在大连轻工业学校视察时指出,职业教育应在“做中学做中教”,只有在做中教才是真正的教,只有在做中学才是真正的学。总理的这一提法是对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的高度概括和进一步发展,是对传统职教理念的、教学模式的重大突破,是对当前职教改革成果(行动导向、项目教学、任务引领等职业教育教学特色)的经典点评,对职业教育进一步改革教学模式,突出自身特点指明了方向,

对职业学校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认真学习和实践本人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职业教育的特殊性适合“做中学做中教” 中职学生普遍文化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自信心、学习耐力和学习注意力相对于普通高中学生来说较差,如果按传统学科式教学是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采取“做中学、做中教”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耐力和注意力,学生能感到有成就感,从而大大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和学习效果。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学实施方案、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教师特长情况看,其教育教学模式更加适合“做中学做中教学”。通过“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更能被学生接受,从而能使学生学得会、学得懂、愿意学。否则,将会大大降低中职的教学效果。如我校汽车维修专业实行小班化理实统一的教学模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汽车专业学生在我校与其它专业学生比较是基础最差,最难管理,上课最不好组织的学生,如果按传统的学科式授课方式,课堂是很难组织,而且也不会有好的效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一个班级学生划分三个小组,每堂课搬到实习教室,分别由三位教师在不同的实习室进行理实统一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理论知识和过程性知识。因此,教学效果非常好,不仅学生巩固率高,而且定级考试(中级),100%通过,学 生到社会直接能够对接,我校学生连续三届代表大连市参加辽宁省汽车技能大赛,取得团体和个人冠军的好成绩,被大连市授予三连冠功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成绩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成绩 多年来,语文难教,成绩难提高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中学语文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他们不知熬过多少夜晚,撒下多少汗水,费尽多少心机。然而,得到的回报却往往不如人意。可以说,语文教学效率低,差不多已成为公认的事实。更新教学方法,已成为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也是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成绩的关键所在。下面笔者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现行的中学语文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提高学生素质和成绩的需要,改革已迫在眉睫。 1.现在的中学语文教学模式陈旧、繁复、效率低,已不适应形势需要。 我国语文教学法领域一直沿着前苏联凯洛夫模式,教师讲授一篇课文的程序是:析题作家作品时代背景划分层次归纳大意总结写作特点布置作业,并且还将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截然分开。 作文教学呢,也是几十年的老面孔:教师命题简单讲解学生两节课写好教师两星期内批改完教师一节课讲评作文。 这种教学模式,结构陈旧,速度慢,效率低,运行程序繁复,学生一直处于被动位置,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的发育特点也要求改革现行的语文教学模式。 社会已经进入了21世纪,人类处于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换代快,信息传播快。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青少年的成长发育和以前有明显不同。他们活泼好动,求知欲强,接受能力强,信息来源广而快。他们不愿意再象上辈人那样,象机器木偶一样坐在教室里,等待老师象喂奶似的去灌输知识,也不愿意听老师花费很长时间才讲清楚的那个问题。只有不断变化

的活动才能吸引他们的心。 3.和世界一些教育、科技比较发达的国家相比,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必须改革。 象日本、美国等,他们很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各种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学生活动多,发言积极,并且教师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与从不同的观点,气氛相当活跃,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改革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已到了不改就难以提高成绩,不改就没有出路的地步。 二、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的内容和方向。 影响中学语文教学成绩的关键是课堂和课外两个环节。因此,要想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成绩,也应在这两个环节上下功夫。 1.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要改过去少散慢差的教学模式为以大容量、紧结构、快速度、高效率为特点的新样式。课堂上要按照教学规律,遵循三主方针,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象全国特级教师于漪、魏书生、钱梦龙等,无不如此。目前影响较大的双快教学法,即快速阅读、快速作文,也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典型。教师规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一节课),快速阅读课文,完成有关练习,快速讲解,快速作文,快速讲评。这种方法,充分体现了三主方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还将作文教学与课文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读,写能力(这也正是教学大纲中所着力要求的),从而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2.课外即课外活动的改革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doc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从教已有两年多,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所带来的变化。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一直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学习新课程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通过课堂实践,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有了对课堂教学艺术的一些心得。现将行动研究过程及成果小结如下: 一、研究背景: 新课程的改革正在不断地深入、深化,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很严峻的话题。要想让学生主动探索,成为学习的主人,乐于学习,培养创新能力,教师的课堂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成功应在课堂上实现,优化课堂,让语文课堂亮起来、动起来,让学生在民主平等中探讨语文的精髓,感受语文的魅力。改变传统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语文的快乐。改变传统课堂学习,让课堂在快乐民主、平等对话的气氛中进行。课堂的艺术或技巧在课堂中的运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研究目的 语文课堂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渠道和主阵地。语文学习功夫在课外,强调了语文的生活化和积累的重要性,而课外的“大语文”则是语文课堂的延伸和迁移,只有通过有序的、科学的语文课堂学习,学生才能把生活当做语文,处处有语文,有法可学,有知可用。如何把语文课堂艺术系统化、具体化,整体推进语文教学,把课堂教学的时间还给学生,教师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灵活机智地带领学生在语文课堂遨游,成为了我们迫切要研究的课题,这就迫切地需要理论的指导和实践的研究。 三、研究的理论论据 1、知识的充实 在日常教学中,部分学生,甚至个别老师对知识的学习,在认识上往往存在 着两个误区:一是偏面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以知识为学习目的,把知识作为穷究的对象;二是偏面强调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轻视知识的学习。我们认为,知识

初中语文教案大全

初中语文教案大全 【篇一: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 2 3 4 【篇二:优秀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优秀初中语文教学设计--《风筝》 涞水四中孙建英 一、教学内容分析: 《风筝》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 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亲情是人世间最真挚最纯美的感情,鲁 迅的《风筝》就是在温馨与和美中,在矛盾与冲突中展现浓浓的兄弟之情。它讲述的 是“我”童年时因为风筝与弟弟发生了一次无法补过的误解和冲突,内心充满了深深 的愧疚。细读作品,作者的立意既有鲁迅的兄弟之情,也有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有 鲁迅的自省精神,更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所以本文的 重点难点定为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二、学生学情分析: 《风筝》面对的是一群成长在无忧无虑的20世纪九十年代的少男少女,在他们 认为亲情就是温柔的话语,是细心的呵护,是鼓励与支持,是牵挂与思念;再说,这 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所以受经历与知识

积累水平所限,对这篇通过矛盾与冲突展现亲情的文章要达到深层 理解必然有一定难 度。另外,还考虑到刚进初中的学生对难学课文学习注意力容易分散,产生学习疲劳, 且按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区分又有几个不同的层次,所以教师必须 做到兼顾全体,合 理设置教学目标,灵活安排教学过程。 三、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学习必须 强调和协调知 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因而我从三方面 拟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按圈点勾画的读书方法,积累“虐杀、苦心孤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浓浓亲情。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自主、合作、探究式地探讨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悟亲情的含义,感受文中浓浓的手足之情;学习鲁迅严于自省、 知错必改的情 操与美德;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2.教学重难点 本文的重点放在对“精神虐杀”一幕的理解以及多角度体验文章主旨上;将有创 意地理解作品中作者的“悲哀”之情作为教学的难点。 3.课时安排及目标内容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思想的深邃,选材的精巧,结构的别致,加上语言 运用的高超艺术功力,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我在教学上安排两 节课的时间,第一 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积累文中重点词语,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提出疑难问题;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流程图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流程 阅读教学课 一、课前预习 1.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明确各种文体的预习要求,也可以采用学案的形式,组织学生自主预习。学案重在引导学生正确活动,要明确任务要求以及活动方式。 2.学生课前根据预习要求或学案中的内容,阅读教材并查阅相关材料,落实学案内容。 3.根据学情,教师安排学生分层次进行主题学习的阅读,其内容分为必读和选读两部分,搜集与教材相关、相似、相近的文章,并做好相应的读书笔记。 二、课内探究 1.自主探索 ①根据学情,允许学生采用适当的方式自读课文,积累、巩固生字、词、注意读音、字形、含义。 ②感知课文内容,从“文章写了什么”“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你读后的感受或收获是什么” 四个大方面初步认识文章,形成自己独到的认识和体验。 ③梳理预习中的认识和疑问,将遇到的疑问形成简要的问题。 2.互助合作 ①组内同学一对一结对,交流所作的勾画和批注。包括基础知识和问题疑问。结对相对固定,但可根据情况临时调整。不同问题可以寻找不同的互助伙伴,不能解决再找另一同学,也可到其他组寻求解决。

②小组交流,确定重点问题。由组长主持,组内同学分别提出自己认为最重要、或最有价值的问题或尚未解决的疑难,大家合作探究。组长组织确定小组问题的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留待提交班级进行讨论、探究。 3.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①有层次、有梯度地深入揣摩、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归纳、整理文章写作方法。对于语言的揣摩和品味,可以重点从方法的分析、关键词语的把握、准确的诵读指导、联系时代背景及作者经历等方面探究语言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蕴。 ②引导学生将课外材料引入课内,用课外语言材料丰富、补充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文章情感的体验以及对文章语言的感悟。 ③在局部探究的基础上,教师精讲点拨,结合对关键问题或关涉文章重点的问题深入探究,探究文章主题、情感、思想等,感悟文章的深刻主题。 4.把握重点,有效训练 ①在梳理重点内容的基础上,在文章主题上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及自身感悟解读课文,使语文生活化; ②在写作方法上适当归纳,总结规律,设置适量练习进行有效训练; ③进行课堂教学重点检测,及时反馈检测,查漏补缺。 三、课后拓展延伸 1.完成与文章有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2.根据文章主题及重点,阅读主题学习相应的文章。 写作教学课 一、课前准备

结合实际谈一谈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1

结合实际谈一谈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战场在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使新课程改革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开展多种形式的听课、评课活动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传统的听评课制度多带有甄别和奖惩的功能,听评课的结果多与评先表优、提职、晋级等联系起来。因此,参与听评课的人多把目光集中在教师身上。看教师的导语设计,看教师的讲授、提问,看教师的教学流程,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堂组织能力……而学生的表现则常常被忽视。现在,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我们听评课时关注的重点也要改变。、 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学论教”是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因此,在听评课时应从重点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学情,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几种状态作为评定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听评课时应重点关注学生的以下几种状态。学生的情绪状态。观察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能否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之中,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否保持较长的注意,是否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在听课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上课教师自己讲得激情洋溢、如痴如醉,而讲台下学生却昏昏欲睡,这样的课不是关注学生学习的课,不是好课。关注学生是否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活动。有经验的教师从不把学生看作

容器,而是看作期待点燃的火把。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许多教师都意识到课堂上不能再一味地包办代替,不能再唱独角戏了,要想法为学生的参与提供时间和空间。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用起来了。可在听课中我们发现,有些课还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的热热闹闹,教学活动设计有温度、无深度,学生思维缺乏深度和广度,多数学生人云亦云,缺少独到的见解和精彩的生成。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就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关注学生的交往状态。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因此听评课时要关注教师能否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是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是否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否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好课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新课程改革提倡课堂教学目标要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真正统一起来,使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因此,在听评课时,听课者要关注教师能否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

新课改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反思 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都能有意识地渗透二期课改的先进教学理念:多媒体技术得到广泛有效地运用;课堂教学环节中注重学生的小组讨论交流,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同时还将拓展设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举一反三;教师在整个教学中对学生的课堂反馈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但有些课堂,虽然授课教师也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也试图在课堂中进行教学改革,但还留有一定的遗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其原因。 一、多媒体的运用:幻灯片上的内容等同于板书? 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为语文教学改革增添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由于其视听结合、眼耳并用等特点,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优化了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无疑给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如学习《苏州园林》一课时,教师展示音像资料,学生们可以边欣赏园林实景,边聆听课文范读,耳闻目睹,美妙自得。在此基础上,老师接下来讲解课文,学生当然会听得津津有味,可以说是如鱼得水,轻松自如。聪明的教师与学生共同制作一个课件,鼓励学生们进一步结合课文制作解说词,配合课件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苏州园林。学生站在大屏幕前介绍,颇有新鲜感、成就感。教《变色龙》时,如果将描写奥楚蔑洛夫的神态的文字变为一张张图

片,将描写他的一系列动作的文字制作成一个个动画,学生就能在图片和动画的观察中更深刻地理解“变色龙”多变的性格。《活板》是一篇说明文,课文对活板的制作过程进行了一步步详尽的解释、说明。但学生没有见过,因此对课文内容缺乏感性认识,对此,在教学中就运用了多媒体手段。在多媒体教室播放了该课的多媒体影音资料。课文中原本生涩的科学术语变成了具体、形象的多媒体信息,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力。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对大多数内容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影响了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若利用多媒体手段,则可突破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将事物情景真实、生动的展示给学生,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在讲解《安塞腰鼓》等课文的时候,可以通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与课文有关的内容,可以让学生通过视频亲身感受一下安塞腰鼓的气势磅礴,而且还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回想当时上课的情景还是历历在目。 教师在教学中成功地运用多媒体,确实拓展了教学空间,提高了教学效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改变了过去教师一味仅靠书本、教鞭、粉笔传道授业的套路,无疑给学生提供了全方位、多渠道、最直接的听觉、视觉感受,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许多老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喜欢不加选择地使用多媒体,以为这才是现代教育,这才是课程改革。有些人上语文课,往往把有关作家简介、写作背景等文字资料制成幻灯片,放映到屏幕上,一般说来,这些资料文字比较多,密密麻麻,坐在后面的学生往往看不清楚。因此,还不如老师讲,学生听,这样还能培养学生的听力;并且学生还能边听边作笔记。只有那些有关作家生平、写作背景的图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 廖 虹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廖虹 一直以来,在课堂上学生或埋头品读、或奋笔疾书、或掩卷沉思;而教师或循循善诱、或春风化雨、或激扬文字。学生求知的眼睛,盯着讲台上侃侃而谈的教师。这似乎成了一种理想的课堂模式。然而,通过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体会,我逐渐明白: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不是一个僵化的模式,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源头活水。 一、课堂的探究艺术。 就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而言,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倡导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设问题情境是关键,探究是过程,也是目的。让每位学生都能独立思考,并形成独特的感受与体验。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经过刚才激烈的讨论,同学们的思路都打开了。我接着说:“现在我们就研究一下,我们将怎样学习这篇课文。”有的学生说:“这篇课文中出现了许多数字,我想把它变成一节数学课。” 有的学生说:“这篇课文描述很美,可以把它上成一节有关‘桥’的美术课。” 有的学生说:“文中涉及到的桥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而不衰,一定符合力学的原理,应该把它看成一节物理课。”面对如此多的设想我惊呆了,这就是我们的中学生,他们就是天才。我深感到自己才疏学浅,简直有些招架不住。抓住这个时机我说:“大家能注意到学科之间的融合,说明你们的思路很开阔,有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也说明课文中的某些部分吸引了你,这就是我们学习的良好开端。” 二、课堂的展示艺术。 有人说,课堂展示就是“摆样子、花架子”。就是把学生课前寻找的冗长的资料,或提前画好的画,拿到课堂上学生针锋相对,唇枪舌剑一番,而老师则毫无原则的一律称“好”。根本收不到好的学习效果。而我却认为课堂展示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有利于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构建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关系、学习伙伴关系。记得在《雷电颂》一课的课本剧表演时,学生们把我们在七年级时一次“综合性学习”用过的“京剧脸谱面具”也派上了用场。使“东皇太一庙”大殿内的各路神仙粉墨登场,把演出推向了高潮。语文课是一门语言艺术的课,它能够综合许多研究领域的知识,同时也是其他学科所无法取代的。学生的大胆想象、适时展示,可以使语文课上得更加有声有色。这就是艺术的所在。艺术就在我们身边。要想激发学生的展示欲,教师就要有一整套科学、民主、独具个性的语文展示艺术。课堂上,即使学生的展示肤浅,甚至可笑,教师也应当热情地鼓励、引导。这样,教师不仅在教学生学,而且向学生展示了一种虚心诚恳、民主宽容的人格风范。这对学生的影响将是深远的、终身的。 三、课堂的交流艺术。 在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交流,哪怕是一个赏识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善意的暗示。也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从每个人的心理上讲,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激励和赞赏。对于中学生更是如此。一次我在课堂上对一位不爱发言的学生说:“你上课的状态很好,老师能从你的眼神中看出来,你是一个很有思想的学生,这一点是很难得的。你应该把你的思想展示出来。”这位学生从此积极发言,并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记得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我先是设计了一节开放的语文课:带领学生踏春赏春,让他们充分交流。我校地处城乡交界处,离学校不远就有一处“北山公园”。山上有各种果树,到了春天就开满了各色的花,与朱自清笔下的“春花图”有异曲同工之美,学生置身于春天的气息中,呼吸着香甜的花香;领受着春风的爱抚;品味着人生的春季;感受着时代的春天……真有点“乐不思蜀”。第二节课是在多媒体教室上的,我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些春天的美景,并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几幅“春之图”,同时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诵。学生在直观地欣赏优美的画面的同时,感受语言的美妙,一下子就被课文的内容所吸引。之后,我又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一次集体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到黑板上共同完成“春之图”。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拿起彩色粉笔到前面展示自己,课堂

论英国中学语言教学的游戏精神

论英国中学语言教学的游戏精神 【摘要】英国语言教学包括英语教学和外语教学。游戏精神是一种自由自愿,合作互动的精神,是一种愉悦尝试,快乐体验的精神,是一种激发想象,实现创造的精神;这种精神具有合作性、体验性及创造性的特点。英国中学语言教学张扬游戏精神:合作互动,师生互通;快乐体验,学习无限;想象创造,体现个性。我们的英语教学可借鉴游戏精神:敢于创新,鼓励“游戏”之举;有效训练,培养“游戏”之能;多种尝试,激发“游戏”之趣。 【关键词】语言教学游戏精神英语教学 1. 英国中学课程基本特点 中学课程分成两个等级:GCSE—the 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中级普通教育证书课程)和A-Level:Advanced level (高级普通教育证书课程)。7-9年级是中级普通教育,相当于我们的初中。10-11年级为高级普通教育,类似于中国的高一高二。12-13年级被称为Sixth Form。12年级相当于我们的高三,而13年级则相当于大学预科。11年级结束时学生需参加GCSE考试,相当于我们的毕业会考。这种考试内容较浅,而且每一门课的成绩都有从A到G共7个等级,因此,一般来说很少有人考试不及格。取得GCSE证书者可以被认为达到了社会招工的最低文化标准。12年级结束后参加A-Level考试,为上大学做准备。 GCSE课程科目很多,分为核心课程、基础课程以及一些短期课程: 核心课程包括英语、数学、科学。 基础课程包括技术、历史、地理、音乐、艺术、体育、外语(非英语类语言课程)。 学校还在不同年级开设健康教育、宗教、政治、企业策划、设计、食品烹饪、戏剧、升学指导及心理辅导等课程。学生有较大的选择自由,一般是根据将来就业或学习大学专业的需要来选择科目。 语言课程:英语是必修科目,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一门语言课,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拉丁语和中文,但选修尚未列入GCSE课程。 2. 游戏精神的内涵与特征 就其一般涵义而言,游戏是一种自由的让人愉快的活动。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随意性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随意性 摘要:新形势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要走教学和科研并行的路子。任何一个语文教师都应是教学的骨干,科研的能手。只有如此,语文教学的“随意”境界才会洞开,才能产生语文课堂教学的勃勃生机。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随意性 众所周知,语文作为一种基础的交际工具,主要有听说读写四大领域,所谓的语文能力就是用语言文字进行的理解和表达的双向交流能力。课堂是实施课改的主阵地,它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与学生素养的提高。在课改拉开帷幕几年之后的今天,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依然如故,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一、“随意”及其表现 随意,即凭自己的意愿来教,来做,这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崭新的境界。过去,我们认识评价教学工作一贯只注重了教学的常规性特点。领导检查备课,要看教学步骤的设计是否齐全,听教师讲课,要看是否紧扣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只看重了教材各方面的知识点(字词、结构、主题、特点等),面面俱到;在练习、考试中,只注重了题目的标准答案。总之,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太强调了

条条框框,而忽略了最能体现教师智慧和能力以及最能考查学生智力水平的“随意性”问题。这是对语文教学的片面理解,是不符合语文学科的独特教学规律的。 其实,认真分析语文教师的教学过程,就不难看出,他们在注意教学常规要求的同时,都有很多“随意性”的闪光处。每个语文教师的阅历、知识水平以及对教材的认识不同,这就决定了他们的教学过程多具有“随意性”的特点。 1.首先,教学语言的“随意性”。有的教师沉着老练,四平八稳;有的教师富于激情,豪爽正直;有的教师处事圆满,兼及各个方面。他们选择的教学语言,当然也就风格边异。上海的于漪老师阅历丰富,知识面广,教学语言风趣幽默,有力度;原泰安一中宋遂良老师,教学语言极富感染力,听他讲《出师表》,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流泪;魏书生老师上课紧扣教材,语言简洁明快,极为凝炼。 他们在“传道、授业、解惑”时,所运用的教学语言随意而为,各有机智,令人赞叹不已。 2.处理教材的“随意性”。因为每个教师对教材的认识不同,面对的学生情况不同,对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不同,在处理教材时,也就各有侧重。同样讲朱自清的《春》,有的老师侧重于思想内容的分析,有的老师侧重于艺术特点的探讨,有的老师注重通过字词的分析带动课文的讲析,各自都具有极强的“随意性”。因此,每个教师尽可根据自己

中学教学实践总结

中学教学实践总结 中学教学实践总结 很幸运,这次实习的学校是我的母校——xx中学,带着兴奋激动的心情,三年后我再次踏入xx中学了,而这次扮演的角色不再是学生,而是生物实习老师。在实习期间,我主要是在教学工作、班级管理、教育调研这三方面学习。 在教学工作中,我的指导老师是邓老师和窦老师,而我负责的班级是高一(14)——(16)班,担任高一(16)班的副班主任。在实习过程中,我上了核酸、细胞中糖类与脂质、细胞核3节新课,重复课15节;检测细胞中糖类、脂质、蛋白质实验,2节重复课;评讲月底模拟考试卷,5次重复课;课外活动3节,制作叶脉书签;监考物理、数学、英语、生物4门学科。 在上课中,每一次我要准备好教案、教学课件,然后请指导老师指导课件并进行试讲。试讲过后根据指导老师的意见进行修改,接着进入真正的课堂。每次上课的时候,指导老师都会坐在课室后面,做评课笔录,下课后马上给我建议进行修改。长期的这样训练,我不再对上课产生恐惧感觉,反而更喜欢上课。这次的实习中,教学中我学习最深的有四点: 1、需要通过教师用书、教材、练习册详细分析教材,确定重难点、教学目标; 2、讲课时,语言要有针对性,简明通俗,可联系生活中例子;

3、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可通过提问、练习; 4、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从提问入手。 在实验课中,进行预实验是非常必须的。在检测细胞中糖类、脂质、蛋白质实验中,将糖类与蛋白质实验原理讲清楚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学生也经常混淆这两种有机物鉴定的步骤。在实验过程中,有些学生的试验结果并不是所想的一样,那就需要我们老师提前做好准备。 评讲试卷是我第一次的经历,本来以为评讲试卷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事情并非如此。由于试卷是比较简单的,所以只需要用一节课的时间就要把试讲评讲完毕。评讲试卷前,我先需要查看每个班每选择题的正确率,正确率一般低于70%就需要评讲,但有时也需要结合题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对于非选择题,就需要查看每个同学每一道题目的得分,将得分较低的题目进行详细评讲。但是在评讲试卷的时候,却不是这样的,我却语言比较啰嗦,没有一针见血把问题说出来,导致时间不够,经过第一次的教训,我之后的4个班评讲试卷都有很大的进步。 课外活动中,主要是负责教学生制作叶脉书签。由于这是需要动手的,而且新奇,同学们都非常感兴趣。我向他们展示了制作的`过程,指导他们制作叶脉书签,并进行装饰。从这里感觉高中生还是非常喜欢亲自动手制作作品,以后可多举办这些活动。 在这次实习中,我也带领学生参与南海区“詹天佑”杯比赛。我们是以垃圾分类为主题,在学校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环保作品大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录点评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浪之歌 执教人:点评: 第一环节:明确目标 师:上课。今天咱们阅读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散文诗——《浪之歌》。通过本单元上几篇散文诗的阅读,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一课我们用什么形式的阅读才能把它读好? 学生考虑了一下,然后纷纷举手。 生1:根据前几课阅读的体会,我觉得首先要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生2:还要读出重音,读出语气。 生3:默读。 生4:大声地读。 师:刚才同学们谈了自己的阅读方法。老师觉得一篇文章阅读方法的选用一定要符合文本的特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量体裁衣”。从同学们刚才说的这些阅读方法中,哪些阅读方法适合这篇文章? 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读出感情;读出重音;读出语气。 师:对。要读出感情,读出重音,读出语气。老师觉得还有一种阅读方法适合这篇文章,那就是还要读出联想和想象,它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不妨把它们的顺序调整一下。 教师出示阅读方法: 1、读出重音,读出语气。 2、读出联想和想象。

3、读出感情。 第二环节:个性阅读 (一)自主阅读 师:老师先示范一下。老师读“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一句。 学生认真听。 师:老师在读这一句的时候,把重音放在“海岸”和“情人”上,因为老师在读的时候仿佛置身海边,把自己当做海浪,向海岸倾诉衷肠,语气是委婉的,感情是深沉的。好,同学们按照我们总结的阅读方法和老师刚才的示范,朗读课文。用圆心实点标出重音,并在课文的边上写出自己的理解,然后小组交流。 学生阅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 (二)小组阅读交流评价 好。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咱们现在进行小组阅读交流评价。一个同学读,其他人进行点评。点评的依据就是那三个阅读方法。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小组阅读交流。老师巡视参与。 第三环节:展示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阅读,同学们把课文读通了。现在请大家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哪一个同学先来? 生:我最喜欢的句子是第一段的“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这个句子前后半句形式相近,后比前多一个“却”字,前面一句是甜蜜蜜的,令人向往的;而后半句却稍显低沉。一个“却”

中学教学成绩计算办法

中学教学成绩计算办法 为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依据新教字【2014】5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考评细则。 一、计分人数: 各年级各班计分人数取本级最少学生数班级的人数作基数。A班取全班人数。 二、考评项目 1.任课教师三率一分成绩 2.学科组奖励成绩 3.综合成绩增值发展奖 4.接班教师进步奖 二、计算办法 1、任课教师三率一分成绩 (1): 三率成绩计算办法 学业考试优秀率班级得分:该班优秀率/全级该学科优秀率*10。 学业考试良好率班级得分:该班良好率/全级该学科良好率*20。 学业考试及格率班级得分:该班及格率/全级该学科及格率*30。(优秀:总分×85﹪,良好:总分×75﹪,及格:总分×60﹪)(2):平均分计算办法 各班所取学生各学科原始成绩为参数,求其平均分。 学业考试平均分班级得分:该班平均分/全级该学科平均分*40。 上述三率一分的成绩为所教班级的成绩,然后四者相加为任课教师该班的原始成绩。

(3):计算教师教学成绩时,本项按学科组进行二次量化,最高者计100分,其他班级教师的成绩=个人成绩/最高成绩*100按此公式计算出任课教师的成绩计入教学成绩折合分。(A班全级比较;B班单独另行比较)。 (4) 教师成绩:取教师所任教班级教学成绩折合分的平均分作为教师的成绩。 2、学科组奖励成绩 学科组奖励成绩分的计算办法 若市教研室提供分析数据时,全校各年级各学科的学科组在全市范围内相比较。具体办法为根据我校学科组的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在全市的位次计分,三者相加即为该学科组的超越奖。具体赋分标准见下表: 若无法取得市教研室分析数据时,该项不加分。 3、班级综合成绩增值发展奖 (1)根据所教班级期中(期末/学业)考试综合成绩的四线人数(综合优秀、综合良好、综合及格、及格线下20分)的增值发展,计算任课教师的综合成绩增值发展奖。所教班级综合优秀每提升1人,计2分;综合良好每提升1人,计1.5分;综合及格每提升1人,计1.2分;及格线下20分每提升1人,计1分。五者累计之和最高班级计10分,其他班级得分=本班各段得分/年级内累计之和最高分*10.

中小学语文课堂论文:中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导入艺术

中小学语文课堂论文:中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导入艺术 一堂课的导入,也叫“课引子”。指的是教师在上课初始那短短的三五分钟内,以某种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它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整堂课的顺利展开及教学效果。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那么中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导入更是艺术中的艺术。 精彩的导入,就像一部电影或戏剧的序幕。它能让观众初步感知这部戏的某些重要信息,并使观众对这部戏充满期待,迫不及待想看下去,一探究竟。语文课堂中的导入,则是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安定学生的情绪,诱发学生与课文学习相应的情感,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孜孜以求的心理状态进入学习情境中来。 一在语文课堂中导入所起的作用 1.导入对整堂课有“定向”的作用 一堂课的开讲,就如小提琴演奏,弓一上弦,第一个音符就定下了乐曲的基调。语文课的导入,可先入为主地令学生迅速了解本堂课的主要学习方向,从而启动学生思想的“机器”。 2.导入还起着统领全篇、辉映全堂的作用 就如“理丝”吧,如果“头”找乱了,这根丝抽拉一下,

那根丝抽拉一下,整团丝就会杂乱无章,难以理清了。相反,只要找准了“头”,丝缕便能长抽不断。导入的设计应基于对全篇课文以及整个课堂教学的通盘考虑和周密安排。 二设计导入方式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导入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能准确切入本堂课的教学。(2)导入要有启发性,能调动学生的思维。(3)导入要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导入要有概括性。导入语言要简练精当。 三八种常见的导入方法 1.从“题”导入 “题”的本意为“额”,是人的头部的重要部分,“题”相对于全篇课文来讲,也是课文的“额”。透过文题,往往可以窥探文章的主旨。弄清题意就是理解文章的一个“突破口”。由题质疑导入,激发兴趣;或释题导入,帮助学生识题。 例如:在教学《盗火英雄》时,我是这么导入的—— “盗”这个字,在我们看来,可以说是罪恶的代名词。但是,这里有“盗”的举动的人怎么反而成了“英雄”呢?他为什么要去“盗”呢?同学们从课文中来寻求答案吧。 这就是质疑导入,引学生去思考,并调起了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最新中学教学论笔记

化学教学论笔记 学习内容:教师: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 学生:学什么?怎样学?为什么这样学? 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 学习方法:边学边练、以学带练、以练促学 教材处理:有详有略 化学师范生要努力达到的目标:“五四三二一” 学习“五大基本功”:知识技能基本功、语言基本功、板书基本功、组织教学基本功、现代教育技术基本功。 达到“四个会”:备课、上课、评课、说课 贯彻“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掌握“二种方法”: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实现“一个宗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结:一条主线:化学新课程;两个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互动;三种形式:讲练结合、示范引导、主题带动。 第一讲化学教师“五大基本功” 一、知识技能基本功 本专业:初、高中课程;大学课程 相关学科:心理学、教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启示:站高看远,举重若轻。 二、语言基本功 教学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途径。 教学语言在课堂上占60%以上的时间。(新课程?) 教学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基本功和职业修养。教学语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尴尬: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 做到:既有内才,又有外才(表现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等) 三、板书基本功 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书面语言),是教学语言的再现和补充。 好的板书:让人赏心悦目,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形象清晰,印象深刻,既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又有利于笔记和记忆。同时对于树立教师的印象有良好的效果。(字是门风) 不好的板书:视觉紊乱,不利于学生的笔记,感觉不舒服。 板书设计要注意:1、准确性2、精炼性:提炼出最主要、最本质的内容,体现“简处求丰”。3、整体性:不是简单的“堆积”、“拼凑”,而是纲目清楚,层次分明。4、实用性:补充、再现;既“中看”有“中用”。5、形式美:结构:正(左)、副(右)板书得当;文字:工整、规范,行楷为主;色彩:重点—红色,难点—黄色,一般—白色;6、图视美:不能“画圆不圆,画线不直”。 试讲的初级要求:教态要自然、大方;语言要清晰、流利(轻、重、缓、急);内容要清楚、条理;板书要简洁、概括。 努力方向:像个老师的样子! 范本:选好字帖;练习:持之以恒;提倡:行楷板书 四、组织教学基本功 教师控制课堂秩序,调节课堂气氛,使教与学保持和谐同步的过程。如教学语言的语调、语速恰当;教学内容--深广度、语速、板书等。 课堂的驾驭能力。 教师既要当好“演员”,更要当好“导演”。 案例1:当你课讲得很顺利的时候,正好有两个学生在交头接语,你该怎么办? 案例2:有一个平时表现比较好学的学生,这堂课他趴在书桌上,好像在睡觉。你该怎么办? 五、现代教学技术基本功:1、利用电脑书写教案、制作化学课件。2、在电脑中建立习题库、资料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