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科学_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光的行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_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光的行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_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光的行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_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光的行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光的行进》教案

一、认识光源及其分类

(一)认识光源

播放绚丽的和光有关的视频,学生欣赏。

师:同学们,是不是很美啊!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生答。(预设“光”,板书“光”)

师:光不但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绚丽还产生了很多有趣又神秘的现象。你知道有趣的手影是怎样形成的吗?(PPT图片)彩虹为什么有七种颜色?(PPT图片)神奇的海市蜃楼又是怎样出现的呢?(PPT图片)对于光,你肯定还有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对光进行初步探究,了解一些基本的光现象。

师:光是从哪里来的呢?(贴上自制卡纸箭头)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找一找你所理解的光源,你带来了什么?生答。(预设:手电筒、蜡烛、发光玩具……师:打开来给大家看看)

师:你为什么认为它们是光源啊?说说你的理由。生答(预设:因为它们能发光)。

师:自身能发光的物体是光源。(板书:光源)

师:(拿出手电筒)刚才大家也说到了手电筒是光源。老师这个手电筒现在坏掉的,没有电了还是光源吗?生答。(预设:可能有的学生认为是,有的学生认为不是,师可继续追问:现在这个手电筒还能发光吗?以此引导现在手电筒不是光源了)

师追问:我们能不能直接说“手电筒”就是光源?怎样表达更准确?生答。(预设:正常发光的手电筒。师引导:还可以怎么说?)师:正在发光的手电筒,现在我们看光源的准确定义:

师ppt展示:自身能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师:你还知道哪些物体是光源?生答。(预设:学生可能还是出现不准

确表达如手机是光源,教师要及时纠正或由学生来纠错)

(二)光源的分类

师: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光源,下面我们来给它们分分类吧!(出示

ppt部分光源图片)(可根据教师给出的光源,也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光源进行

分类)

但注意要有一定的分类标准。把分类结果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学生活动,师观察并把学生不同的分类方法拍照。

师:我们来看大家的分类结果。(同屏展示)请组来介绍。小组介绍本组是怎样分类的。

师总结评价: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同学们这些分类方法都是合理的,在科学上我们一般情况下把光源分为两类:自然光源、人造光源。(ppt展示分类)

二、认识光的行进规律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光源,请同学们继续思考,光源发出光后是怎样行进的?(师板书标题“光的行进”)生答(预设:直线)

师:什么是直线?生答(预设:没有弯曲的)

师:你能不能在黑板上画出来?

师:现在你有没有准确的证据证明光是沿直线行进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怎么做?

师:通过实验探究收集证据。既然实验首先要有实验材料,下面请每个小组先选取实验材料,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设计出实验方案,并

做好记录。

学生讨论交流设计方案。

师参与讨论,解决学生疑问。

师:你们小组是怎样设想的?我们一起来交流。

小组站起来说说本小组的想法,无需上台演示。

师:你觉得合理吗?有问题或建议吗?其他小组提出建议,完善方案。再找第二个小组介绍。

师:我们只看了两个组的方案,如果还有问题可以在实验过程中随时询问。实验之前老师再给大家提几点注意事项。请看,(PPT:1、小组分工要明确,合作完成。2、注意仔细观察现象,思考你观察到的现象能不能支持你得出结论。3、实验中注意安全!如果使用激光灯请不要照射眼睛。)

学生小组实验,师观察解疑。

师:实践出真知。我们来看大家的实验结果,哪个小组想来说一说?小组汇报。(师注意引导汇报:你们的实验结论是……,怎样得出的结论?有哪些现象或证据证明呢?)

师:谁想来评价一下他们小组?

师:这个小组实验证明光在哪里是沿直线行进的?生答。师板书“沿直线行进”,贴上“气体”。

下一组汇报。

师:我们发现光在气体和液体中是沿直线行进的,那固体中呢?我们再请组来说一说。

小组汇报。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光在气体、固体、液体中都是沿直线行进的,

这个结论准确吗?有没有前提条件呢?想一想

师:大家看这里,(光的折射实验演示:观察光从空气中行进到水中再行进到空气中的路线)

师:现在光还是沿直线行进的吗?生答(不是)现在激光笔的光线从哪里行进到哪里?还是不是在同一种物质中行进?请你来完善我们的结论。生答(预设: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行进)

师:再来思考光在所有的固体气体液体中都能行进吗?生答。(预设:光在不透明的物体中不能行进)师:举个例子,比如……

师:能够使光在其中行进的物质叫做介质。

师总结: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沿直线行进。(PPT出示结论)看来我们需要谨慎下结论。

三、生活中光的直线行进现象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看手影。影子为什么在后面产生呢?那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行进产生的?

生答。(预设:学生能想到的一般是车灯,手电筒的灯光,课前需要再让学生查阅资料,多去了解)

师:学以致用。光沿直线行进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师:(出示ppt)指引航向的灯塔;建筑中激光准直;舞台的灯光。师:仔细观察生活中有很多科学道理。

(想到的生活中的例子:

1、光沿直线行进带来的困扰:马路上夜间前方来车时看不清路;在路的转角看不到旁边是否有车或行人;

电影院里的座位都是后排比前排高。

2、应用:望远镜、瞄准射击、舞台上直射产生的光圈,排队时如何对齐)

(这个问题还需让学生继续查阅资料多了解了解还有哪些生活中的应用或现象)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科学知识?生答。

师:我们还进行了实验探究,通过实验带给你什么感想呢?生答。(师随时评价)

师:希望同学们把你的收获应用到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去。科学是有趣的更是严谨的,希望同学们能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最后请每个小组投票选出你认为表现最好的两个小组。小组长上台投票。

师:得票最高的是组,老师来采访一下,谁投了组?你为什么投组?非常好,大家可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光的行进》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光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知道有些物体能发光,有些物体不能发光,但是对于什么是真正的光源还缺乏准确的判断,对于光的传播路径难以准确概括,因此有必要通过教师的指导,实际的观察来认识光源及光的传播路径。

这堂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来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在学生既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探究加深对光现象的理解。

《光的行进》效果分析

及时的教学小结与反思是对自己的工作的一种归纳与总结;是对

自己成长的深刻认识;更是积累有效经验,摒弃无用功的最为奏效的方法。

本节课“光的行进”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的内容。在教学活动方案设计时,我主要从以下三个环节来完成的。

第一步主要是认识和理解“光源”的概念,并让学生举出一些光源的实例,以这些实例来把为光源分类,重点让学生知道光源可分为自然光和人造光,并让学生了解其他分法,如:还可根据光源在发光时是否发热把光源分为冷光源和热光源;也可根据光源是否有生命来分一分。在教学中,学生对于这段内容掌握的还算可以,能够理解只有“自身会发光的物体”才能称为“光源”。并能准确的给这些光源分类,学生是鲜活的个体,是有自己的意识形态的,这就使得每一个课堂都是灵活多变的。

第二步主要是通过收集证据来验证猜测是否正确。这里的“收集证据”,我设计了三种方法:1、对比实验验证法,2、观察实验验证法,3、从生活中寻找光沿直线行进的实例。

在此环节的实验操作中,学生实验方法的设计颇具可操作性,而且实验的结果也十分明显,大家能在实验中体会到了光的直线行进。

最后,以“从生活中寻找光沿直线行进的实例”作为补充证据。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生活中光直线行进的例子,我再通过幻灯片展示一些生活中光沿直线行进的图片,让学生能有更直观的认识,加深了对“光在空气中沿直线行进的”理解。

因本节课的内容较多,所以安排上较满。我选择了在课堂上学生

能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动眼,动口,来了解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并运用知识,做到科学课中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探究和发现知识为主,让学生去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做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从科学探究过程中获得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形成科学能力。

《光的行进》教材分析

本课是《光与色彩》单元的第一课,教材主要让学生在认识光源的基础上,探究光的传播路径。五年级学生对光源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学生很少会去关注、探究光的传播路径。通过本课的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关注更多的光现象,去观察、思考,甚至自己去探究在教学过程方面,围绕认识光源,根据光现象猜想光是怎样行进的,通过搜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交流,这样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了解、体验到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为以后更好的学习理解光的反射、折射奠定基础。再通过制作并玩一玩小孔成像仪,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孔成像的认识,满足学生喜爱"动手做"的愿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使用举例、观察、实验等方法搜集证据证实“光沿直线行进”的,并能够解释相关现象。

难点:设计证实“光沿直线行进”的对比实验。

《光的行进》评测练习

填空

1、光源一般是指()的物体,生物光源的代表是()。

2、()、()是自然光源,

()、()是人造光源。

3、光在空气和水中都是沿()行进的,光在同一介质中,也是沿()传播的。

4、()、()、()都是光的直线行进的结果。

《光的行进》教学研讨反思

一、围绕学生组织课堂教学

教育的对象就是学生,科学教学的一切活动也都是应该围绕学生展开,但我发现自己的教学从学生角度思考的时候很少,只有发现学生有疑惑时才想到学生是怎么想的呢,这样就是被动地教学。以《光的行进》一课为例,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课堂导入以学情导入

传统的课堂导入方式很多,本课我也是用学生感兴趣的手影视频方式导入,意在激发学生兴趣,引出主题,然而有趣却不实用。没有真正围绕学生导入课堂。科学课不同于其他学科,了解学生会不会,哪些会,哪些不会很重要。所以可以从学情导入,让学生提前在家拍几段手影视频或图片,课堂展示让学生说一说影子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了解学生对光的一些认识,同时提出问题“拍摄手影时用到了什么发光的物体?”,以此引发对“光源”概念的思考。

2、围绕学生创设问题

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能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能让学生知道问题所在,能促进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融合,也能更好地围绕学生展开教学。在本节课中我提出的问题虽明确,但简单粗浅,是从教师的角度提出的问题。如何以学生为主提出问题,我认为首先课前要有和学生充分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前知识,如让学生课前

寻找身边的光源,了解学生对光源的理解;其次,在课上,增加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质疑评价,如在实验探究环节,让其他小组向展示的小组提出疑问;最后,多使用追问和反问的方式启发引导。

3、让学生做探究活动的主人

本课在对光源的分类活动中,我是已经分好后让学生辨别,这样学生就是被动接受,没有体现他们自己的思考,应该让学生充分表达想法,如果有问题有错误老师再解疑纠正。还有科学实验环节,教师不能固定实验材料,应该让学生自选,亲自经历预测、选材、设计实验方案、收集证据、得出结论、检验结果的过程。展示汇报也不能是简单的走流程,而应该让其他小组补充、发问、纠错,完善每一组探究活动。

二、如何促进学生深层学习

我在科学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课堂内容不深入,学生的学习停留在表面,科学探究能力没有提升。通过研讨思考,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要高屋建瓴,有丰厚的科学底蕴,不但要懂,还应该明确哪个学段的学生应该掌握哪种程度的知识内容。不但能教会,还应该让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逐步提升。我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科学教学理论书籍看得太少,自己的教学思想不成体系,而且对小学科学知识的延伸内容缺乏研究。

2、让学生提出疑惑

学生的深层学习简单理解就是学生主动深层思考,有疑惑才有思考。所以,课上应该让学生多表达,多提出问题,教师抓住关键问题纠正补充。本课可以在光源的概念处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在对“直线”的理解处作深入思考,在实验展示时质疑。

3、教师的问题设计与引导

也不能完全让学生漫无目的的思考质疑。教师的引导很重要。

计划问题设计:你认为什么是光源?没电的手电筒是不是光源?你是依据什么标准给光源分类的?现场手影表演后提问:光是怎样行进的?你们是怎样设计实验方案的?如何证明这是沿直线行进?生活中哪些现象证明光沿直线行进?你有过哪些体验?……

4、抓住关键点,反复研究一个问题。本课应抓住“光沿直线行进的”科学

探究过程,深入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

三、要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

1、基本科学概念要弄清楚。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及教参,人云亦云,应该多参考网上信息,关键词语要查透。如本课的“光源”概念,“直线”的定义,“行进”的理解,而且用词要严谨规范,学生表述如果出现知识性错误时要及时纠正。

2、多用术语表达

教师多用术语表达不但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还能逐步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多使用诸如“获得了哪些事实?有哪些证据来支持?你有什么启发?想证明什么?”一类的专业语句。还要使用有逻辑的启发性语言。

这次研讨让我对科学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懂得了以不变应万变的道理。不变的是“为促进学生思考而进行教学”,以此为标准,为基础才是真正的科学课。但要实现促进学生思考,让学生深层学习非一日之功,长路漫漫,我还需坚持上下求索。

《光的行进》课标分析

《光的行进》一课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物质世界板块中“光的传播”部分—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力图使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让学生更多地关注生活中的现象,开展科学研究活动。

涉及到课标中的具体内容有:

科学探究: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能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

《光的行进》一课,引领学生通过推测、实验,认识光的直线传

播现象,并通过画图解释小孔成像和制作并观察小孔成像盒等探究活动,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有更深切的认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