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

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

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
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

二、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地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今年地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全面贯彻党地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地财政政策和稳健地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地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

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按照上述总体要求,考虑到需要和可能,并与“十二五”规划《纲要》相衔接,提出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主要考虑是:一方面,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需要保持合理地经济增长速度.另一方面,8%左右地增长目标比去年实际增

长速度要低,主要是为了把各方面地注意力和工作重点引导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使经济增长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而且在外部环境变数较多、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生产要素成本提高地情况下,实现高质量、高效益地8%,还需付出很大地努力.另外,8%左右地增长目标是就全国来讲地,是一个预期性、指导性目标,各地应结合自身实际,把需要和可能结合起来,科学确定增长目标,切不可盲目追求和攀比高速度,更不要层层加码.

——优化经济结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地比例提高到1.85%;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积极进展,服务业加快发展;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兼并重组取得新成效;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5%,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3.5%左右,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减少1.5%,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进一步加强;城镇化率提高到48.3%.提出这个组合目标地主要考虑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地主线,必须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地全过程和各领域,要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迈出坚实步伐,必须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加大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地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强化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增长地科技含量和质量效益,提高发展地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涨幅4%左右.当前,我国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绝大多数产品供应充足,特别是粮食连续7年丰收、库存充裕,有利于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但是,去年下半年消费价格地较快上涨,会对今年上半年形成较大地翘尾影响,同时引起价格上涨地因素仍然较多:全球流动性大量增加,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将继续形成较大地输入性通胀压力;国内货币存量规模较大,能源、原材料、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逐渐上升,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也要积极稳妥地推进,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价格上涨地压力.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确定为4%左右,既考虑了上述涨价因素和群众地承

受能力,同时也为价格改革预留了一定空间.

——保障和改善民生.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实际增长8%以上;社会保障制度继续完善,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1000万套;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地必然要求,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地迫切需要,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地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地内在统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保障和改善民生地有机结合,把解决好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地突出问题放在更加重要地位置,完善制度安排,健全体制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务求取得新地成效,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促进货物出口转型升级,服务贸易发展加快,

积极扩大进口,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10%左右;利用外资保持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对外投资稳步扩大.尽管今年世界经济环境依然严峻复杂,各种形式地保护主义抬头,国际市场竞争更趋激烈,但只要有效发挥我国在国际经济分工中地比较优势,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加快转变外贸方式和对外投资方式,就能够继续保持外需地稳定增长,并进一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三、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地主要任务和措施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地开局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具有十分重要地意义.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更加积极稳妥

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地关系,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地首要任务.继续实施积极地财政政策,并在政策力度上进行微调.适当减少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财政赤字拟安排9000亿元,比上年预算减少1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7000亿元,代地方发债2000亿元并纳入地方预算,赤字率下降到2%左右.实施稳健地货币政策,今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预期增长16%,保持合理地社会融资规模.要把握好政策实施地力度、节奏和重点,加强政策之间地协调配合,统筹考虑短期调控政策和长期发展政策,既要着力解决当前发展中地突出问题,防止经济出现较大波动,又要切实推进解决深层次矛盾和化解潜在风险,增强发展地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2011年重点做好以下九方面工作:

(一)强化价格调控监管,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1)保障市场供应.切实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和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制度,科学把握储备吞吐时机,搞好进出口调节.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加强“农超对接”,规范和降低城市农贸市场摊位费和超市进场费,支持骨干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和大型粮食物流节点、蔬菜批发市场、社区菜店、冷链物流建设.(2)增强调控针对性.

加强流动性管理.建立健全重要农副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完善重点商品市场和价格调控预案.把握好政府管理商品和服务价格地调整时机、

节奏和力度.依法建立和完善价格调节基金.(3)强化价格监管.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监管,清理整顿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遏制过度投机.严格

粮食收购资格审核,规范农产品经营和深加工秩序.认真执行《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和《反价格垄断规定》,严肃查处囤积居奇、哄抬价格、变相涨价、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4)完善补贴制度.继续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按照隶属关系,增加对大中专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生食堂补贴.尽快建立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地联动机制,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5)改善价格环境.落实治理和规范收费地各项规定,继续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降低偏高地收费标准,严禁擅自收费、超标准收费和变相收费.(6)加强舆论引导.正确报道价格形势,阐释价格政策,严厉查处捏造事实、传播虚假信息等恶性炒作事件.

(二)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1)进一步增加居民消费需求.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期增长16%.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增加政府用于改善和扩大消费地支出,增加对城镇低收入群众和农民地补贴.继续实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落实促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消费地优惠政策,扩大节能产品推广范围.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型消费业态,促进文化、旅游、健身等消费.推动农村商业连锁经营和统一配送,优化城镇商业网点布局.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维护消

费者合法权益.(2)在优化结构地前提下保持合理地投资规模.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增长18%.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结构调整地引导作用.拟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3826亿元,比上年减少100亿元,优先保证重点在建、续建项目地资金需求,有序启动“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用于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水利设施,农业和农

村基础设施,教育卫生基础设施,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藏及四省藏区、新疆等经济社会发展.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发展地政策,继续抓紧制订配套措施,促进社会投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坚持分类指导、有保有压,坚决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领域地盲目重复建设,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3)搞好经济运行调节.加强煤炭产运需衔接,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搞好原油、成品油、天然气总量平衡和应急调度,保证重点物资运输.

(三)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巩固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地基础.(1)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力争夺取第8个丰收年.全面强化促进粮食和农业生产发展地各项措施,实施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完善产粮大县奖励政策,深入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增加“一事一议”奖励补贴资金,充分调动各级政府重农抓粮和农民务农种粮地积极性,夺取全年农业丰收.2011年,力争粮食产量保持在5亿吨以上;棉花、油料、糖料、肉类、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680万吨、3250万吨、12500万吨、8000万吨、5430万吨,比上年增长13.9%、0.3%、3.8%、0.9%和1.2%.(2)加强以水利为重点地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地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制订水利改革发展地重大政策.加快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蓄滞洪区建设和西南等地区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加快实施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全面加强农田水利骨干和田间工程建设.推进高标准农田和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继续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2011年,拟再解决6000万农

村人口地饮水安全问题,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达到77%;积极发展农村沼气,力争年末农村沼气户数达到4325万户,比上年增加325万户;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加快无电地区电力建设;继续支持农村公路建设;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今年拟安排150万户以上;实施好游牧民定居工程.(3)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严格保护耕地,稳定播种面积,努力增加单产.加快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支持东北地区提高粳稻和玉米生产能力.加强糖料生产基地、旱作农业示范基地、新疆优质棉和黄淮海、长江流域棉花生产基地建设.着力建设长江流域油菜籽、黄淮海榨油花生和东北及内蒙古大豆生产基地.支持大城市建设蔬菜保障基地.支持生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和畜禽、水产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增加农业科研推广投入.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综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渔政渔港建设.(4)努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高主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从新粮上市起,小麦每50公斤提高5到7元,水稻每50公斤提高9到23元.继续扩大农业补贴规模,提高补贴标准.落实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上涨与农资综合补贴挂钩地动态调整机制.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服务和权益保护.

(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提高核心竞争力.(1)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制订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和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长期规划.深入推进知识创新工程、技术创新工程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示范.抓紧制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扩大新兴产业创投计划实施规模,研究制订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和重要新兴产业行业标准.组织实施宽带中国、云计算、物联网、集成电路、平板显示、空间基础设施、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产业化等产业创新发展工程,以及全民健康、信息惠民等重大应用示范工程.推进国家信息化试点示范.(2)积极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继续实施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颁布实施新地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大力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积极推进钢铁、石化、有色金属、造船等重点产业生产力布局调整.加快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轻工、纺织等行业现代产业集群建设.促进食品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强食品安全监测能力建设,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提升产业集中度.建立健全促进落后产能退出地政策体系,继续依法淘汰火电、炼钢、炼铁、水泥、造纸、平板玻璃等行业地落后产能,启动热电联产替代燃煤小锅炉试点.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拓宽融资渠道,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地良好环境.(3)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继续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建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创新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方式.重点发展面向农村地服务业,加快发展与现代制造业密切相关地高技术服务业,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拓宽服务业企业融资渠道,尽快实现鼓励类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与工业基本同价.积极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2011年,城镇社区服务设施预期达到18.5万个,增长2.2%.加快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全国光缆线路达到1095万公里,增加100万公里;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2.23亿个,增加3500万个.(4)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积极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筑安全稳定经济

清洁地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加快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有序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和大中型现代化煤矿建设.加强大型油气基地建设,优化炼化工业布局.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促进新能源开发利用.2011年,原煤产量预期增长4.9%,原油基本维持现有水平,天然气增长10.1%;发电量增长8%,其中,水电、核电分别增长6.1%和13.3%,并网风力发电装机规模增长45%.加快建设重要通道和综合交通枢纽,重点支持客运专线铁路、西部干线铁路、国家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长江干线航道、内河高等级航道和中西部港口、中西部支线机场、西部干线机场建设,加强道路养护.2011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公路通车总里程预期分别达到9.9万公里和410万公里,增长8.8%和3%,其中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地通车里程为1.3万公里和8.3万公里,分别增加4700公里和9000公里;内河高等级航道里程10400公里,增加400公里;通航机场达到181个,增加6个.

(五)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提高发展地协调性和城镇化水平.(1)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落实新十年西部大开发地重点任务和政策,制订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颁布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加大对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地支持力度,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快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落实好促进西藏和四省藏区以及新疆跨越式发展地各项政策,启动实施西部地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完善东北现代产业体系,编制东北地区“十二五”振兴规划,组织实施中俄地区合作规划纲要和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开展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深入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研究制订新时期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地政策措施,发挥承东启西地区位优势,进一步增强中部地区城市群和长江中游经济带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支持东部地区体制机制创新和发展方式转变,继续率先发展.进一步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地扶持力度,深入开展兴边富民行动,启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攻坚工程,做好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工作.(2)推动主体功能区建设.全面落实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细化分类指导地区域政策,加强国家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地衔接,建立健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加快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3)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编制实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地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开发边界.同时要在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性住房等方面充分考虑农民工进城需要,有序推进符合条件地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六)坚持不懈地推进节能减排,加强生态文明建设.(1)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做好“十二五”节能减排地区目标分解,完善节能减排统计和考核办法.组织对省级政府“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地评价考核,落实奖惩措施.(2)加快重点工程建设.实施重点节能改造工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加强节能减排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实施好重大节能环保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应用.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启动燃煤电厂脱硝,提高污染治理设施投运率.2011年,城市污水处理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和74%,分别比上年提高3.1个和1.5个百分点.(3)强化节能减排管理.制订并实施高耗能行业能耗限额标准和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标准.严格执行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开展能耗总量控制和节能量交易试点.突出抓好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管理,组织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和绿色建筑行动.严格执行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加快北方

采暖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供热计量改革,扩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加大合同能源管理、节能发电调度、电力需求侧管理、能效标识、节能产品认证和政府采购等节能机制地实施力度.加强节能管理能力建设和执法监督检查.(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完善和落实鼓励支持循环经济发展地政策措施,深化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加快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推进海水淡化.抓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再制造产业化及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2011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1个百分点.(5)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重点流域特别是大江、大河、大湖水污染防治,以及重点地区重金属污染治理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开展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建设,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加强海洋污染治理.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加快构建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继续推进京津风沙源、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启动黄土高原地区、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实施好退牧还草工程,支持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保护建设.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补偿试点,出台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大重点区域地质灾害治理力度.(6)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2011年,新增造林面积600万公顷,增加森林蓄积量,增强固碳能力.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统计和核算体系.扩大低碳试点.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管理机制.(1)坚持实施更加积极地就业政策.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小型微型企业、现代服务业和家庭服务业,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着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继续加强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健全统一规范灵活地人力资源市场,强化职业培训.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2)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研究制订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稳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坚决防止拖欠职工工资特别是农民工工资.分步实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适当提高工薪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降低中低收入者税负,完善对高收入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双重碳贷通:节能项目贷款,免抵押、零首付、二周内资金全额到账

碳险通:节能项目保险,节能能力全责保险、项目收益权保险

节能技术方案保险机构、银行机构认可认证

电话:0755-0755-******** 82727533

调控政策.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3)切实做好社会保障工作.落实养老、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健全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低保标准正常调整机制.积极推进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2011年,城镇参加养老、医疗、失业和工伤保险人数分别增加827万人、794万人、124万人和827万人.加快发展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事业,加强儿童福利院、残疾人康复及养老服务设施建设.2011年,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20张,增长9.9%;残疾人服务设施数达到3230个,增长8.6%.(4)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大规模开展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城市、工矿、林区、垦区等棚户区改造,建立稳定地政府投入机制和社会资金偿还保障机制,优先安排供

地和建设计划,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继续增加商品住房有效供给,提高中小套型、中低价位住房比重,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房地产调控政策,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遏制房

价过快上涨.抓紧完善符合国情地住房体制和政策体系,形成有效调节住房供应和需求地长效机制.(5)加强教育重点领域建设.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农村中小学薄弱学校改造,继续推进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重视特殊教育,完善高中和职业教育,支持民族院校建设和民族地区“双语”教育.推进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解决好经济困难家庭子女上学问题.2011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预期达到84%,普通高校计划招收本专科生675万人,研究生56万人.(6)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加强以基层为重点地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全科医生培养基地项目,开展卫生监督体系、农村急救体系、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加强妇幼保健工作,继续推进妇女宫颈癌、乳腺癌免费检查和救治保障试点.加大对农村特别是中西部边远地区医疗基础设施投入.2011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15元提高到25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年人均由120元提高到200元.每千人口病床数力争达到3.42张,提高5.6%.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7)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加快重点文化设施建设.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领域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和产品创新.规范发展文化产业基地,强化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保护,进一步推进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免费开放.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实施红色旅游二期规划.全

面发展公共体育事业.2011年,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预期分别达到96.7 1%、97.43%;国内旅游者人数23.1亿人次,增长7.4%.(8)创新社会管理.整合社区管理资源,进一步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积极预防和

妥善处理各类群体性事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9)继续搞好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完成汶川灾后恢复重建任务,扎实推进玉树、舟曲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八)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地动力和活力.(1)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地基本经济制度.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地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深化电力、石油、盐业等行业改革.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地体制环境.(2)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适时推进成品油价格市场化改革.改革和完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比价关系.择机实施居民阶梯电价,完善水电、核电、可再生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推进水价改革.进一步推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3)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五项重点改革,基本完成三年重点工作任务.2011年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新农合参合率保持在9 0%以上.在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建立规范

基本药物采购机制,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建立长效稳定地补偿机制.抓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落实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地政策.(4)深化财税、金融、投资体制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健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积极推进预算公开.扩大资源税改革实施范围.开展生产

性服务业改征增值税改革试点.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快发展债

券、期货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积极培育农村新型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抓紧制订政府投资条例、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5)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研究制订农村征地条例.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开展国有林场林区改革试点.积极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九)坚持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拓展国际经济合作空间.(1)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坚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巩固传统市场,大力开拓新兴

市场,稳定和拓展外需.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支持成套设备、文化、软件等潜力较大地商品和服务出口,大力发展服务外包,继续控制“两高一

资”产品出口.完善进口促进政策,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能源原材料和节能环保产品进口.加强和改善多双边经贸关系,妥善应对贸易摩擦.(2)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修订出台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节能环保等领域和中西部地区,支持外资以多种方式参与国内企业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积极稳妥扩大服务领域对外开放.

进一步完善全口径外债管理.(3)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完善支持企业“走出去”地财税、金融、保险政策.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地使用.健全境外风险防控机制.继续推动境外能源、矿产资源和农业合作.做好对外经济援助工作.

加强内地和香港、澳门交流合作,继续实施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支持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增强金融在全球地影响力.支持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深化粤

港澳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深化两岸经济合作,落实两岸经济合作框

架协议,促进双向投资,加强新兴产业、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和文化、教育等领域地交流合作.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在推动两岸交流合作中地先行先试作用.

各位代表,做好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地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接受全国人大地监督,虚心听取全国政协地意见和建议,奋发有为,锐意

进取,扎实工作,为顺利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而努力奋斗!

碳险通:节能项目保险,节能能力全责保险、项目收益权保险

节能技术方案保险机构、银行机构认可认证

电话:0755-0755-******** 82727533

版权申明

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张俭个人所有

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Zhang Jian's personal ownership.

用户可将本文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文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人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Users may use the contents or services of this article for personal study, research or appreciation, and other

non-commercial or non-profit purpose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y shall abide by the provisions of copyright law and other relevant laws, and shall not infringe upon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this website and its relevant obligees. In addition, when any content or service of this article is used for other purposes, written permission and remuneration shall be obtained from the person concerned and the relevant obligee.

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

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文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Reproduction or quota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must be reasonable and good-faith citation for the use of news or informative public free information. It shall not misinterpret or modify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and shall bear legal liability such as copyright.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现状及发展趋势 社会经济的现代化贯通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全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必然趋势。从内容上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为标志,并引起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842年五口通商以后,西方商品输人与日俱增,尤其是洋纱洋布的输入,摧毁了东南沿海地区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造成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传统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其后,随着更多的通商口岸的开放,洋纱洋布得以倾销,进而为机器棉纱纺织业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一定的原料和产品市场;陷入破产与失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则为近代机器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只是发生在沿海局部地区,内地广阔的农村封建生产关系基本没变。另外,在东南沿海地区,棉纺等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部门也同时受到打击和排挤,这些部门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遏制。 2、近代机器工业的出现 19世纪40年代外国资本的近代机器工业在中国出现。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始。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人为了贸易和航运的需要,在通商口岸私自创办了一批船舶维修厂、砖茶厂和机器缫丝厂等。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开办,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机器与技术,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从而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的作用。

自19世纪60年代始,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大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军事工业,清政府各省当局大多也创办了自己的军火生产机构。这些军事工业从外国购进设备生产船舰、枪炮、弹药,将大机器工业引入了中国。洋务派在这一时期所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也都属于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除制造业外,洋务派大官僚李鸿章等人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修筑了铁路,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铁路和通讯事业。 二、中国社会经济近代化进程的阶段 1.初步发展阶段(1840~1895 年) (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的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并非法开办企业(这是在中国最早出现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 (2)洋务运动,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第一次大规模实践,产生了中国机器工业。 (3)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冲击自然经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2.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 年) (1)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2)1912—1919 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3.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 年) (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官僚资本形成,民族工业发展。 (2)抗战期间,原有的工业在军国主义的大举进攻下遭到严重摧残,近代化被打断。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一、县域经济的概念及特点 (一)什么是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也就是说,首先,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它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城乡兼容。其次,县域经济有一个较完整的市场调控主体,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并有一定的能动性,且具有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第三,县域经济以市场为导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具有开放性。第四,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其活动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发展重点产业。 (二)我国县域经济的特点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与发展中,中国县域经济形成了农村性、地域性、层次性、综合性和差异性等基本特点。 1、农村性。在中国,习惯上总是把“县”与农村和农业联系在一起,离开了农村和农业也就不称其为“县”。所以,农村性是我国县域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 2、地域性。县域经济的地域性,是指县域经济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范围,在地理上具有一定的位置和相互间可分割的行政界限。县域经济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经济活动,主要是在这一特定区域内进行的,县域的经济管理权限也局限在这一范围内。 3、层次性。是指一个县范围的全体经济的总和,它既有产业的总和,也有各种经济所有制的总和;既有老百姓经济,即就业与收人;也有政府经济,即财政收入和财政收支平衡。从这个意义上看,县域经济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4、综合性。县域经济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经济运行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缩影,具有与国民经济相对应的各个产业、领域和部门。县域经济集三次产业、集生产和非生产性活动、集经营与管理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5、差异性。县域经济的差异性以及相关联的县域社会差异性,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据统计比较,人均GDP最高的100个县是最低县的15.1倍。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经济实力雄厚,其数量占全国县(市)总数的不足二十分之一,人口占全国县域总人口的不足十分之一,

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论文

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论文 导读 《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21》对分享经济下的概念是: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整合,分享海量的分散化闲置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从对共享经济的定义和概述中可提炼出三点:一是可利用的闲置资源;二是共享平台高效供需对接;三是资源供需双方的积极参与。 共享经济概述 (一)共享经济的成因和内涵 共享经济是一种新兴经济形态。1987年,美国学者马科斯·费尔逊、琼·斯潘思提出分享消费是在满足日常需求的同时愿意与他人建立关系的经济活动。雷切尔·波茨曼、鲁斯·罗杰斯在《我的就是你的:协作消费的崛起》一书中,进一步发展了分享消费的观点,指出客户的需求不再局限于拥有物品的所有权而是使用需求获得满足。罗宾·蔡斯在《共享经济:重构未来商业新模式》一书中,把共享经济的含义归为三部分:产能过剩(闲置资源)、共享平台、人人参与。共享经济鼓励物品的所有权者与目标使用者基于共享平台,提高闲置资源的使用效率,提倡人与人之间以互信的方式交流、生活。

从对共享经济的定义和概述中可提炼出三点:一是可利用的闲置资源;二是共享平台高效供需对接;三是资源供需双方的积极参与。 共享经济包含共享平台、供给方、需求方三个必须主体。 1.共享平台 基于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把可利用的闲置资源位置应用大数据基本算法等精准实时对接供给端与需求端,平台本身对共享的物品与服务没有所有权,未对其进行相应的固定成本支出,提供的仅仅是必须的服务与法定的监管,属于轻资产运营,收入来自交易的抽成。 2.供给方 供给方无论是个体或是组织,只要拥有闲置可用的资源,并且愿意为获取一定收益而暂时性转移产品使用权或服务,供给方的本质是在获取额外收益的同时而不自觉地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 3.需求方 需求方是愿意付出一定的经济报酬而获取物品的使用权或接受服务。在互联网经济下,每个有需求的个体或组织均可成为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方,无须拥有产品所有权而获取产品和服务需求。 在互联网经济下,共享经济完美地实现了供给与需求的无缝对接,供给因能提供“私人订制”的解决方案而提高了产品与服

中国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分析综述

中国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分析 【摘要】:由于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取得的巨大的发展,但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地区间的经济差异现象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人均消费东部要高出许多,而西部有的甚至还停留在解放前的状态。 由于地理文化的差异造成现在的现象。正文更加充分揭示了差异的原因以及实证分析。 。 【关键词】经济增长经济差异区域经济差异 引言: 中国20多年经济改革所取得的绩效已经被很多人视为“中国的奇迹”,而近些年来出现的一些地区间差距的扩大迹象,正在成为理论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们注意的焦点。与此相平行的是,大多数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成果或问题的早期研究,一般是将中国经济视为一个同质的整体,而近来的理论研究则越来越注重各个地区之间的差距。 由于研究目的不同和数据可得性的差异,已有研究中对地区的划分,按划分程度的粗细,通常包括:按行政单位划分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沿海和内陆,城镇和乡村。少数研究中也有按华北、东北、东南、南部和西部五大区划分,以及以长江为界划分的南北。 地区差距是指经济、社会以及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方面要素差距组成的“集合体”,即地区间社会经济综合实力水平的差距。在经济学研究

中,衡量地区差距的指标,主要集中在人均或者劳均GDPGNP 人均收入,人均消费等,少数研究中也涉及其他一些社会指标,如平均受教育年龄、人均卫生支出,有的甚至构造了系统的指标体系。本文关注的核心是各地经济增长水平的差距及其形成原因,所采用的指标大多是反映地区产出或收入差距的指标,如人均GDP不同省份的有效人口增长、人均消费等。 中国的学者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差距的研究还是相当多的,不管是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方面都有很多的文献去查。笔者基于今年9月份2006 年的统计年鉴,从实证方面做一个时间上的跟进,以及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的原因做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 正文:(一)开放对经济增长的空间影响 我国地区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即随着开放进程的推进,开放与经济增长正相关关系逐渐凸现出来,同时地域差异被放大。在开放的第一个阶段,全国开放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相对生产增长率,也即相对人均产出增长率并不必然位于全国前列,如相对开放度较高的广东、浙江、海南、江苏、福建、山东等地,劳动生产率排在全国前10名之内,而同样是相对开放度较高的北京、天津、辽宁和上海的劳动增长率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很显然,在这个时期内,开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增长,同时也为下一阶段各地的进一步开放做了准备,但总的来说,开放对各地经济的推动作用并不显著,地方优势并未随着开放得到充分发挥,此时开放的地域性差异不显著。在开放的第二个阶段,广东、上海、天津、福建、江苏、浙江及山东处于全国开放的前十位,而它们所对应的1995-2003年的生产率提高分别排在第8 2、1、4、7、3、9。这也表明,在开放的第二个阶段,开放程度较高的地区,劳动生产增长率相应较快。开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正相关关系逐步显现出来,开放的地域差异

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的经济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国 际形势看,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合作已经启动,但发展前景不明朗;美国自从经历“9.11”事件之后本国经济陷入低迷,至今尚未全 面恢复;日本经济则长期低速徘徊.尽管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 积极的措施,例如:正式加入WTO;推动APEC的发展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加强同中亚国家的合作等;但整体外部形势依然严峻。这就需要我们从内部经济入手,找到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在国内经济中,由于存在众多的问题,无法一一列举,所以本文试图从通货膨胀、失业、GDP的增长几个方面来探讨影响中国经济的原因,并且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一、对三条曲线的复合与分析 (一)三条曲线在一个坐标系中的复合:图一(% (二)三条曲线各自特点的分析 A、GDP增长率曲线 1、曲线走势:最近中国十几年的GDP增长率变动呈现前快后慢的特点。在第一个阶段,1991——1996年,GDP增长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平均达到11.6%;而在第二个阶段,1997——2001年间,GDP增长保持平稳中速的增长趋势,平均达到 7.8%。前后两个阶段平均增长率差异较大,呈现出比较明显的 阶段性特点。 2、原因

1)、1991——1996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是基于以下方面: 第一,经历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的经济衰退,当时称之为“市 场疲软”之后,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 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第二,邓小平同志的南巡,一方面澄清 了许多人认识上的误区,另一方面,他以个人的远见,在宏观上 为中国创造了一种宽松、积极的氛围,加速了经济的增长。 2)、1997——2001年经济增速下降,主要是以下原因:首先,在经历了1991——1996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一些经济指标过热,造成诸如通货膨胀水平过高等方面的问题。所以国家在宏观上需要执行一套稳健、收缩的财政、货币政策。其次,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虽然没有对我国经济造成直接破坏,但也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整体外贸环境。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传统东南亚国家进口市场的缩小,外贸行业整体效益的下滑,对我们这个外贸依存度非常高的国家来说,对经济增速的下降造成了实际的 压力。第三,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要求,我国陆续开放了一批部门和行业,大力下调平均关税水平;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国内原本受到很大程度保护的许多产业顿时感受到巨大 的压力,使得这些传统上的经济增长点在实际推动经济增长时显 得力不从心。 B、通货膨胀水平曲线 1、曲线走势:1992——2001年中国通货膨胀水平呈现先 高后低、先正后负的情况,同样具有阶段性的特点。1992——1996年间,平均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保持在12.2%,而1997——2001年其平均水平仅为-0.6%。两个阶段相差13%,这种有趣的现象非常值得我们研究。 2、原因

【爱心奉献有哪些活动】爱心、奉献主题团日活动策划书

【爱心奉献有哪些活动】爱心、奉献主题 团日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孟子云:“人皆有不忍之心”,“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而如今那些平凡的感动和善良充实了我们美好的生活。例如,引起全国媒体关注——救起两岁女童“小悦悦”的拾荒阿姨陈贤妹,怀揣着“我什么都不想,只想救人”的案例多只有多,徒手接住坠楼女童的“最美的妈妈”柴小女,还有“最美的大妈”薛明秀,“板凳妈妈”许月华,“最美妻子”周红霞,“浓烟哥”谈夏林…… 善良是一种本能,无私可以成为习惯,而向善向美之心是人性之中最美丽的奇葩,为了发扬中华民族向善向美的美德,我们化工113班特向学校领导申请策划开展此项活动。 二、活动主题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三、活动目的 让同学真正地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充分感受一下献出一点爱后,所带来的平凡感动。 四、活动单位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113班。 五、活动时间

xx年11月26日早上8:00到下午4:00 六、活动地点 九里山附近的旧老社区 七、前期安排 3 时间活动项目负责人 xx、11、23 3:00pm 班委会议班长、团支书 xx、11、23 7:00pm 班级全体同学会议班长xx、11、24 10:00am 宣传活动宣传委员 xx、11、24 4:00pm 物品的购买生活委员、体育委员 xx、11、25 4:00pm 检查各项工作班长、团支书 八、具体活动 (1)早上8:00准时到学校西门口集合出发,带上精心准备的“爱心信”。 (2)到达地点后,进行上午活动,把同学分成三组(a/b/c). a组、在社区门口挂“化工与生活”条幅,并在门口摆放桌子设置咨询台,宣传我们的活动,为居民解决化学与生活方面的疑难问题。 b组、进入社区,向老社区人深入的讲解“化工让生活更美好”,切实的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 c组、帮助社区打扫卫生,发挥我们在校公益劳动的精神。 注:三组同时进行,到12:00截止,然后解决个人的午餐问题,到下午1:00集合。 (3)进行下午活动:(活动时间为3小时) 1、与社区人员进行拉歌比赛,获胜方由班长发奖品(时间为半小时)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政治内部资料: 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起,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30年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全国范围内经济社会生活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巨变。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1978年以来,中国是同期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经济实现了30年持续高速增长,创造了“中国经济奇迹”。中国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取得了其他国家几个世纪才能取得的成就。通过经济体制改革,中国成功地破除了传统的计划产品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并在进一步加以完善。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实现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历史性巨变,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 195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仅为679亿元,2008 年达到30.067 万亿元, 年均增长率为8.3%, 尤其是1978年以后30年的年均增长率更是达到了9.83%, 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国家。根据2010年的数据计算,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位。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外贸易方面, 2008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56万亿美元, 居世界第三位, 与1978年相比增长了104倍。另外,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 2008年,我国外汇储备达到1.95万亿美元, 居世界第一位。 第二、人民生活实现由贫困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正在向全面小康目标迈进。 建国初期,人民生活积弱积贫,挣扎在贫困线上。到1978年,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虽然有所改善,但仍处在温饱不足状态。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走向小康,到2000年总体上实现小康,并逐步向全面实现小康转变。1978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33.6 元,2008年达到4761元,年均增长6.7%;1978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3.4 元,2008 年增至15781 元,年均增长7.2%。在此基础上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前, 我国居民消费是以吃、穿等基本

(发展战略)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与措施的几点思考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与措施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行政区间内或其经济空间范围内的经济。其最大的特点:一是农的成份大,整个经济与农的联系也即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非常密切。二是整个经济相对落后。三是在经济发展的相当阶段内,往往与当地的资源优势相联系。 对县域经济概念它的内涵外延,还需要理论界认真研究。因为,这对探讨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发展规律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应从县域经济与市域、省域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共性与个性,各个县的共性与个性以及当前县域经济所处的历史方位等不同方面,深入研究县域经济的特点、规律等,以此更有效地指导县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宏观、微观政策和措施。 一、关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 对于县域经济的发展,当前各界最关注的是“三农”及相关问题,特别是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工业化和城镇化、农业劳动力转移、农业产业化经营等等,并对这些问题都有了比较丰富、比较深入的探讨。 我认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基本任务是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突破口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基础配套和发展的集中体现是城镇化程度的提高。其中:基本任务是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即“三农”问题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县域经济的整体工作要围绕着或立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来展开,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突破口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即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要靠工业来带动,包括农产品增值主要靠工业来转化,农业劳动力转移首先靠工业来吸纳,城镇建筑业、服务业的发展首先要工业发展来创造需求和积累资金等等。所以,县城经济发展中,工业是重中之重,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出路所在。基础配套和集中体现是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即一二三产业特别是二、三产业的发展需要城镇化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硬件环境来配套,而城镇化水平要与一二三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城镇化水平滞后会制约一二三产业的发展,而太超前则不仅不会必然推动一二三产业的必然发展,还会成为无本之木,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关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以及发展规划,当前应特别注意要立足县情,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既要跳出“三农”抓“三农”,也还必须立足“三农”抓“三农”。跳出“三农”抓“三农”,从统筹城乡发展的意义看,无疑是正确的,这是我国抓“三农”思路的一个重大进步。但现在流行的一个热门话题是:跳出“三农”抓“三农”,就是“三农”要“三化”,即农村城市化、农民居民化、农业工业化。我认为,这就走向了极端,既是不可能的,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也会是十分有害的。无论到什么时候,“三农”只会减少,不可能被全部“化”了。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三农”工作的整体思路还只能只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在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立足“三农”抓“三农”的同时,不断提高农村的城市化水平,农业的工业化程度和农业劳动力向非农劳动力

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十大发展趋势 希望对你有帮助 1,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 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 今后10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更多地受到我国经济和外贸持续较快增长的推动,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将推动我国利率汇率改革、资本市场扩展、货币监管调控水平提高。 相对于我国经济规模和外贸占全球总量的比例,目前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已明显滞后,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一直受制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金融监管水平。本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现有主要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的冲击,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预计今后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8%,至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75.7万亿元左右,按目前汇率计算,大约相当于11万亿美元。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届时我国经济规模可能接近美国水平,超过日本一倍,相当于全球GDP总量的20%。 贸易方面,我国进出口也将年均增长8%,仍将快于全球5%的平均增速。由此,我国外贸总额至2020年将达到6.4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占届时全球贸易总额的13%。并且我国外贸将由顺差转为逆差。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将大致与我国外贸占全球贸易的比例相当,而人民币在储备资产中的比例或许更高。 人民币国际化的羁绊依然存在。首先,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贸易和投资的双顺差阻碍了人民币的输出,而这是本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即使外贸和投资全部以人民币结算,出口和投资双顺差也将吸干通过进口支付和对外投资流出的人民币,造成境外人民币流通的短缺,或只能以大幅增加外汇储备来支持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的需要,即以美元等外汇的流入换取人民币的输出。 人民币走出去的过程还将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和拓展,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提供较充分的可供投资的“资产池”。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形成机制也将更加市场化,使得持有人民币的风险降低。资本项下的资金进出管制将放松,以满足人民币资产投资者对投资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流动性要求。 这些趋势都将推动我国货币金融调控手段的完善。 10年之内,人民币依然难以成为自由兑换货币。但人民币稳健升值则是大势所趋。预计至2020年对美元将累计升值60%以上,先慢后快,年均升值约4.5%。 2,趋势之二:新能源助中国成汽车强国 在中低端汽车市场上将孕育出一批世界知名大众品牌 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较大落后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不及世界平均水平。 汽车市场高速成长带来的能源和环保压力将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很可能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缩小与汽车强国之间差距的一个契机。

江苏经济发展分析

江苏经济发展分析 王萍 (淮阴师范学院) 摘要:江苏是一个经济大省。多年来,多项经济指标位于全国前列,然而江苏的经济发展却极不平衡。区域发展差异比较大,尤其是苏北与苏南的差距更大。本文从经济总量、均量、外向程度、产业结构、居民生活等方面, 首先定量分析了1995年以来苏北、苏中、苏南三大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轨迹; 进而阐释了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最后立足于欠发达的苏北, 提出了缩小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战略对策。 Jiangsu is an economic province. For years, many economic index is located in the front in the whole country, Bu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jiangsu province but is extremely uneven. Regional development difference is big, Especially with the gap between the northern south bigger. This article from the economic output, finally, extroverted degre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people life and so on, First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since 1995, the south of jiangsu province, the middle thre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volvement track; And then illustrates the main reason for this difference formation; Finally based in less developed northern jiangshu province, Put forward the narrowing jiangsu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ic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ifference. 关键词:江苏;经济发展;区域经济;苏南;苏北 前言:江苏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但由于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等诸因素叠加的影响,该地区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阶梯特征。目前,苏南工业化程度比较高,已经形成了从到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带。苏中地区总体处于工业化初期,也基本形成了沿江工业化集聚带。但苏北仍处于工业化初期。 正文: 一(1)差异体现 经济总量 1990 年代中期以来,苏北与苏南的综合经济实力都在迅速增强。至 2005 年末,苏北与苏南的 GDP 分别达到 3220.08 亿元、9591.77 亿元,占全省份额依次为 20.7%,61.8%。从 GDP 增长率看,1995 年至 2005 年,苏北与苏南 GDP 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1.9%,14.2%。苏南增速明显快于苏北。就总体看,90 年代中期以来,苏北与与苏南的差距呈现扩大趋势。 经济均量 1995年,苏北与苏南的人均GDP分别为3859元、13657元,比值为1:3.54。 到2005年,苏北与苏南的人均GDP 分别为9971元、42710元,比值变为1:4.28。苏北与苏南的差距明显扩大。从增长速度看,苏北与苏南人均GDP的年均增速分别为11.1%、 13.5%。苏北比苏南慢 2.4 个百分点。 (2)差异成因 1.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基础设施的不健全,投资环境差,是造成长期以来苏北地区落后于苏南地区的一个主要客观因素。 2地理位置苏北地处苏鲁豫皖四省边界,与江苏经济核心区相距甚远,受其辐射较弱。加上与之相邻的地区也多为各省边远且贫困地区,广大区域范围内缺乏实力雄厚的增长极,而且实际上各自长期处于分散发展状态,唯一的沿海港口城市连云港也发展滞后,缺乏对腹地的带动能力。苏中地处江苏中部,依靠便捷的长江通道,实现了与全省政治、文化中心南京及苏南发达城市的广泛联系,获得了经济核心区发展所带来的各种辐射带动力。苏南地处长三角这一全国主要的经济核心区和城市密集带,紧邻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基本上属于上海 1 小时辐射圈内,故发展极为迅速。

中国经济发展的八大趋势

中国经济发展的八大趋势 山西省统计局窦志达 改革开放以来的26年,开创了中国经济发展史的新纪元。期间GDP总量由1980年的4546亿元增加到 2005年的183085亿元,年均增长率达9.6%(按可比价格计算),创造了大国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回顾过去26年中国经济发展走过的路程,我们不 仅能够看到经济总量的高速成长,通过数据的简单对比,还可以发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变动趋势,对这些趋势的准确认识和把握,有助于确保国民经济健康、 稳定的发展方向和动力。 趋势一:经济增长潜力逐级抬高。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国家而言,总是希望有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在较短的时期内赶上发达国家,但经济增长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一定条件下 所能达到的合理速度是有限的,这个限度就是经济增长潜力,在这个速度下,国民经济的增长既快又好,如果持续高于这个速度,将引发由于经济资源普遍不足而导 致的通货膨胀;持续低于这个速度,将造成经济资源的大量闲置,引发经济萧条和市场疲软。在现实中经济增长潜力常

用一个时期的平均增长速度来表述。从改革开 放以来的历史看,由于经济基础逐步完善、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水平逐渐成熟,中国的经济增长潜力有逐级抬高的趋向。如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GDP年均增长率为 6.2%,八十年代GDP年均增长率为9.35%,九十年代提高到10.45%,由于进入新世纪只有5年的资料,还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时期,所以我们 与九十年代以来情况作合并研究,1991-2005年GDP的潜在增长率为10.1%,我们预计在未来10-15年内这种趋势不会改变,国民经济将继续围 绕10%左右的速度增长。 趋势二、经济增长波幅逐步平稳。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都是不平衡的,在一个经济周期内,增长率总是有些年份高,有些年份低,但是,当经济增 长的高点与低点差距过大时,对长期经济发展将造成大的损害。所以,现实中常常把一定时期内经济增长的高点与低点的绝对落差作为衡量经济运行机制及结果是否 成熟健康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在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内,我国经济增长波幅呈显了逐步缩小的趋势,如1980年以来 的25年,从中国经济增长曲线看,可以划分为三个较长的经济周期,即:1981-1990为第一个周期,期间经济增长率

武汉与成都经济发展对比分析

武汉与成都经济发展对比分析 武汉与成都在区位条件、经济基础、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发展等方面十分相似。成都是西部综合实力最强的中心城市,是西部的经济和金融中心。武汉是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2009年,在全国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中,武汉GDP排第9位,成都排第10位。 一、武汉与成都主要指标比较 2009年,武汉与成都的主要经济指标各有高低。 武汉土地面积8494.41平方公里,小于成都的12121平方公里,但武汉建成区面积475平方公里,大于成都的439平方公里。 武汉常住人口910万人,比成都的1286.60万人少376.60万人。武汉户籍人口835.55万人,比成都的1139.60万人少304.05万人。 武汉地区生产总值4620.18亿元,比成都的4502.60亿元多117.58亿元。其中,武汉第三产业增加值2328.98亿元,比成都的2233.00亿元多95.98亿元。 武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032.18亿元,比成都的4895.86亿元多136.32亿元。武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长期领先成都,但差距逐步在缩小。 武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01.10亿元,比成都的4025.89亿元少1024.79亿元。 武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4.09亿元,比成都的1949.95亿元多214.14亿元。武汉作为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国内贸易领先成都的优势在不断扩大。 武汉进出口总额114.73亿美元,比成都的178.60亿美元少63.87亿美元。成都进出口贸易长期领先武汉。 武汉实际利用外资29.35亿美元,比成都的27.97亿美元多1.38亿美元。成都外商投资逐步赶上武汉,差距缩小。 武汉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16.07亿元,比成都的387.50亿元少71.43亿元。近几年两市差距有扩大趋势。 武汉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85元,比成都的18650元少265元。两市差距在不断缩小。 武汉农民人均纯收入7161元,比成都的7129元多32元。武汉首次超过成都。2008年,武汉6349元,成都6841元,少成都492元。 二、成都经济发展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和成都经济社会发展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2007年6月,成都市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同年12月,武汉城市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市都抢抓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加快了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武汉和成都经济发展各有特点,与武汉相比,成都在以下4个方面尤为突出。 一是集中度高。成都积极深入推进“三个集中”。1、工业向园区集中,提升了产业集约集群发展水平。2003年推进城乡一体化以来,成都市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推进了食品(含烟草)、医药、机械(含汽车)、电子信息、冶金建材和石油化工六大重点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工业布局更加合理,产业定位更加明确,工业集中度逐步提高。到2009年,成都工业集中发展区共落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75户,工业集中发展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71.64亿元,工业集中度达到68.2%,比2005年提高12个百分点。2、农民向城镇集中,优化了城乡结构,加快了城镇化的进程,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居住,成都累计有20.30万农民转变居住生活方式实现集中居住。3、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加快了土地集约化进程。新增耕地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本文以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指标为依据,综合 论证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基本特点,揭示了中国现时经济结构不合理、就业不充分、经济增长粗放的突出问题,系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对策,包括投资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外资外贸政策等。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一)经济增长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但是在高增长中也存在一定的周期波动。近几年来,中国经济的周期波动已呈振幅缩小、基本稳定的特点。1998~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率的谷底值与峰值在7.1%~9.1%之间,相差2个百分点;而在此之前,最低谷底值与最高峰值在3.8%~15.2%之间,相差11.4个百分点。这说明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已不存在所谓“过热或过冷”的问题。按中国要在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在未来十几年内中国将保持年均7%的经济高增长速度。中国现时与未来的经济高增长是有持续动力支持的。这种动力支持主要源于五个方面:一是中国现在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水平低。2003年中国GDP只有11.7万亿元人民币(按汇率折算约合1.4万亿美元),只相当于日本经济总量的1/4,故中国有经济高增长的巨大潜力。二是中国劳动力供给充足,仅农村富余劳动力现在就有1~2亿人,尚且中国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低,隐藏着巨大的消费需求。三是中国资本或资金供给充足。到2003年底,中国居民储蓄存款高达10.4万亿元人民币,居民外币存款为800多亿美元,两者合计占GDP的比例已超过100%。此外,中国利用外资和现有外汇储备的规模也很大。四是中国非常重视利用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人才,并努力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从而可以依靠先进技术和人才,支撑现代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改造。五是中国现在具有经济型政府的特点,政府行政手段在配置资源方面发挥一定的重要作用。这种行政手段对资源的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高效率。当然,目前中国经济增长也存在粗放型、质量不高、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突出问题。所以,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确立以人为本的协调发展观,是推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物价稳定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长期受到通胀的困扰,尤其是在1988~1989年和1993~1995年中国的通胀曾达到严重的程度,年消费价格指数(CPI)分别为18.8%、18%、14.7%、24.1%和17.1%。但是近年来,中国又出现了通缩的迹象。1998~2002年中国的消费价 格指数分别为-0.8%、-1.4%、0.4%、0.7%和-0.8%,其中有三年出现了轻度的通缩。2003年中国消费价格指数又上升到1.2%,特别是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上涨了4.8%和2.3%,这说明现在中国已走出了通缩的阴影,并呈现出通胀的苗头。总之,近几年来中国的物价是基本稳定的。未来中国也不会担心通缩的问题,但中国对通胀却一直非常敏感。主要原因:一是中国在20世纪80~90年代曾遭受过通胀的打击,并且在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引发通胀的内在因素,特别是受粮食、石油等资源的制约以及受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的影响。二是中国在调控货币供给量方面存在缺陷,特别是受地方政府“倒逼机制”的影响,使中央银行很难有效控制住货币供给量。例如,2003年中国货币发行量(M0)为2468亿元人民币,增长率为14.3%,超计划发行率为64.5%,创建国以来最高发行率;贷款新增加3万亿元人民币,比2002年增发放贷款1.1万亿元人民币,增长率高达58%,是多年来发放贷款最多、最猛的一年,从而不可避免地拉动了物价全面上涨。之所以出现这种

爱心主题活动策划方案(1)

爱心主题活动策划方案(1) 一、活动背景由于农民工子女的上学状况十分困难,加上农民工子弟小学的状况简陋,小朋友的环保意识过于薄弱。为了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微尘精神,为了给需要帮助的小朋友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为了深化同学们的环保知识进一步的深化,同时在微尘有爱、自强无声的博爱宗旨下,我们特地组织举办了这以“环保+爱心=和谐”为主题的环保教育活动,在奉献爱心与环保教育并行中共同成长。 二、活动目的 体现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公共道德意识、奉献精神和服务能力,树立大学生的自立自强意识; 理论运用于实践,用实际行动去为我们的社会奉献一片爱心,让需要帮助的人可以及时得到我们的帮助; 在自己环保知识了解同时,去广泛的传播给更多的人,让全社会的人都来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中来。 三、活动时间 xx年5月20日 四、活动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风华爱心希望小学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五、策划主办单位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团委清宜色环保协会 六、协办单位 北京市海淀区风华爱心希望小学 七、活动形式 以环保知识宣传的形式进行爱心捐助活动 八、活动具体流程 活动前期准备安排 1、于组织活动前一周,准备好本次活动的经费,制作宣传海报; 2、上网寻找适合小学生了解的环保知识,进行整理,并打印; 3、联系风华爱心希望小学负责人联系具体的活动情况; 4、去附近的文体批发市场采购小学生所用的学习用品; 4、有关本次活动的宣传材料的拟写;编制爱心捐赠人员安排表,捐赠物登记表。 5、将活动的海报及时张贴在学校宣传栏和风华爱心小学的宣传栏中; 6、联系报纸、电视台媒体进行采访;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与措施的几点思考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与措施的几点思考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行政区间内或其经济空间范围内的经济。其最大的特点:一是农的成份大,整个经济与农的联系也即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非常密切。二是整个经济相对落后。三是在经济发展的相当阶段内,往往与当地的资源优势相联系。对县域经济概念它的内涵外延,还需要理论界认真研究。因为,这对探讨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发展规律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应从县域经济与市域、省域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共性与个性,各个县的共性与个性以及当前县域经济所处的历史方位等不同方面,深入研究县域经济的特点、规律等,以此更有效地指导县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宏观、微观政策和措施。 一、关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 对于县域经济的发展,当前各界最关注的是“三农”及相关问题,特别是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工业化和城镇化、农业劳动力转移、农业产业化经营等等,并对这些问题都有了比较丰富、比较深入的探讨。 我认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基本任务是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突破口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基础配套和发展的集中体现是城镇化程度的提高。其中:基本任务是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即“三农”问题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问

题,县域经济的整体工作要围绕着或立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来展开,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突破口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即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要靠工业来带动,包括农产品增值主要靠工业来转化,农业劳动力转移首先靠工业来吸纳,城镇建筑业、服务业的发展首先要工业发展来创造需求和积累资金等等。所以,县城经济发展中,工业是重中之重,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出路所在。基础配套和集中体现是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即一二三产业特别是二、三产业的发展需要城镇化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硬件环境来配套,而城镇化水平要与一二三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城镇化水平滞后会制约一二三产业的发展,而太超前则不仅不会必然推动一二三产业的必然发展,还会成为无本之木,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关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以及发展规划,当前应特别注意要立足县情,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既要跳出“三农”抓“三农”,也还必须立足“三农”抓“三农”。跳出“三农”抓“三农”,从统筹城乡发展的意义看,无疑是正确的,这是我国抓“三农”思路的一个重大进步。但现在流行的一个热门话题是:跳出“三农”抓“三农”,就是“三农”要“三化”,即农村城市化、农民居民化、农业工业化。我认为,这就走向了极端,既是不可能的,对

下半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研究

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研究

————————————————————————————————作者:————————————————————————————————日期:

2017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研究 目录 一、2017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 (一)2017年上半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 1、发达经济体同步回暖 2、中印继续引领增长 3、经济复苏挑战仍存 (二)2017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1、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夏粮再获丰收 2、工业生产加快,企业利润快速增长 3、服务业较快增长,景气度持续提高 4、投资增速稳中略缓,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增速回升 5、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放缓,商品房待售面积继续减少。 6、市场销售增长加快,网上零售增势强劲。 7、进出口快速增长,外贸结构改善 8、居民消费价格涨势温和,工业品价格涨势放缓 9、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城乡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10、“三去一降一补”扎实推进,政策成效持续显现 二、当前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全球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 1、全球贸易增长依然缓慢,保护主义阴霾仍在 2、美联储加息及缩表动向,给世界经济带来新风险 3、各国债务风险继续上升 (二)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企业提质增效的动力尚显不足 2、民间投资依然比较乏力 3、金融风险有所显现 4、高房价和高库存并存 5、南北分化态势显现

一、2017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 (一)2017年上半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 2017年上半年,世界经济继续改善。发达经济体总体复苏平稳,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经济普遍回暖;新兴经济体中,中国和印度继续引领增长。但全球复苏并不平衡,结构性强劲增长仍未出现,依然面临不少风险和不确定因素。 1、发达经济体同步回暖。 (1)美国经济步入复苏轨道,但增速仍差强人意。目前美国劳动力市场接近充分就业状态,占美国经济比重约七成的个人消费开支增长强劲。美国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美国经济今年一季度按年率计算增长1.4%,高于此前预计的1.2%。市场预计第二季度美国经济增速将高于首季。 (2)欧元区经济增长势头虽弱于美国,但增速已恢复到全球金融危机前水平,为近10年来最佳表现。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欧元区经济环比增长0.6%,同比增长1.9%。除希腊外,欧元区成员国均已连续三个季度保持经济正增长。德国仍是欧元区经济增长最主要引擎。 (3)日本经历了2006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经济扩张。据日本政府统计,今年一季度日本经济按年率计算增长2.2%,连续5个季度保持增长。不过,日本仍未彻底摆脱滞涨阴影,缺乏持续增长基础。政府债务高企、劳动力短缺、消费低迷等因素将给日本经济带来下行压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