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旨在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观察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是根本,教师的教应该起到辅助的作用。本文结合自身经验,探讨了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建议。

【关键词】课程改革高中地理地理教学高中课程

一、课改后的高中地理教材

课改后的高中地理教材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其教材内容的表达方式变得更加简洁与生动,加入了大量的图片,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和课改前的教材内容相比,新课程减少了许多名词概念,结论性的叙述变得更加简洁,多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使得学生课堂互动与自主学习的比例加大。文字篇幅明显减少,图幅数量增多,甚至许多地方采用以图代文,使图像成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变化赋予了教师更大的自主发挥的空间,同时新课程在整体内容的设计上也更加偏向于对学生思维的启发,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尽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凸显新课程理念。新教材较为重视地理学科信息资源与现实技术的应用。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开展阅读、观察、实践和探究活动。教材包含的大量地理信息资源给教师提供了较大创造性发展空间,利于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二、课改后教师面临的新挑战

在新教材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调节自身的教学方法,让新课程改革的各种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有收获,同样也面临这新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教材正文的篇幅小,内容简短,概括性比较强,许多知识点都是点到为止,教师发挥的空间比较大。第二,新课程地理教材提倡探究式学习,要求从以前的以教师为主体变为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

积极参与,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由于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宽广,学生对新内容的接收能力各不相同,重点较难把握,出现地理教学任务重、课时不足的现象。第三,教师对新教材难易程度不好把控。如新教材中的部分内容高度概括、浓缩,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的探究形式多,同时新教材内容比较突出时代信息,与前沿科技联系较为紧密,而教师现有知识相对陈旧,拓展实践空间

有限,新教材知识体系虽不如旧教材系统,但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对待案例的教学,教案和教师用书都没有详尽解释和说明,而且对大多数学生来讲难度也很大,对于这些内容,究竟要处理到何种程度才算适宜,大多数基层教师心中也没有底。

三、教师面对新挑战的具体措施

(一)明确教学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地理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高度关注学生科学素质与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处理好地理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以往地理课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承倾向,要求地理课程目标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结合起来。使

学生不仅知道重要的地理概念、原理、方法和结论,而且要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领会地理学的精神实质和思想与方法,受到一定的人文精神的熏陶。

(二)调整教学方法

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学生状况、学校情况,选择一种或者多种适合课堂教学的方法,优化整合,便于学生更好开展活动,更有利师生互动,更灵活地处理知识点,完成教学目标。必修ⅰ中,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法方面我设计一个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运动:手持地球仪,保持始终指向一个方向,在教室的行道按逆时针方向走动,以中间学生的目光为太阳直射光线,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地球在不同位置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有何变化。这样,学生很快就得出在南北半球的回归线之间运动。然后让学生模拟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特点,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地球公转的特点。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发挥多媒体计算机作用,力图展现地理信息的多样性。如在讲山地形成这部分时,用动画形式展示地球板块是在不断运动的,岩

层因受到地壳挤压力形成波状弯曲称之为褶皱,由褶皱岩层所组成的山体称为褶皱山, 岩层断裂并出现明显位移就形成断块山等。山地生成过程的教学变得很形象生动容易理解,并进一步明确了岩层的新老关系,把原本单调枯燥的叙述地理事物变得更充实,更形象,具有吸引力。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完整版)高中高考地理知识必考知识点归纳

高中高考地理知识必考知识点归纳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纬线都是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6.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 为西半球。 7.高中低纬的划分南北纬30°之间为低纬度,30°-60°之间为中纬度,60°-90°间为高纬度。 8.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9.地图上方向的确定 ①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③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0.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同一幅地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 11.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由脊。 12.不同日期的分界线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昨天”。 13.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其它行星系其它恒星系河外星系 14.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①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②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温度适宜,存在液态水;③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有足够引力吸引大量气体,形成大气层。

15.月相的变化 ①新月(农历初一、彻夜不见);②上弦月(初七、初八、上半夜西方天空); ③满月(十五、十六、通宵可见);④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下半夜东方天空)。 16.地球的自转 ①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②周期(1恒星日,即23时56分4秒);③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其它各点均为15°/时;线速度:1670COSФ km/h);④地理意义(a.昼夜更替,周期为1太阳日,即24小时。b.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越向东,地方时越早,c.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17.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与当地纬度的关系北半球观测,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与当地纬度相等。 18.地球的公转 ① 轨道(椭圆轨道1月初近日点,7月初远日点);②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③周期(1恒星年,即365日 6时9分10秒;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④速度(角速度为1°/d,线速度约为30km/s;近日点快,远日点慢);⑤地理意义(a.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b.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19.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以北半球为例) 从冬至到第二年夏至,太阳直射点自23°26ˊS向北移动,经过赤道(春分时),到达23°26ˊN;从夏至到冬至,太阳直射点自23°26ˊN向南移动,经过赤道(秋分时),到达23°26ˊS。其周期为1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 20.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由太阳直射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向南北两侧依次递减;由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为90°)向四周依次递减;昼半球>0°,夜半球<0°;晨昏线上为0° 21.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夏半年,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为极昼,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极圈以内为极昼;冬半年,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为极夜,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极圈以内为极夜。春秋二分,全球各地昼夜平分;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 22.四季的划分

高中地理教学优秀论文

高中地理教学优秀论文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反映了中国现代地理教学鲜明的时代感和使 命感,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面对新的教改要求,高中地理教师也 要不断地进行探索,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高中地理教师应转 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适应新教改的高标准和新要求,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出高素质的高中人才。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地理;研究 1.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育要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突出时 代感,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的教育观念要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教 师要以人为本。人是各具个性的,正是丰富多彩的人构成了生动活泼的社会,因此只有关 注人,信任人,才能用真诚去影响和改变人。地理教师与其他各学科教师一样,首先应树 立新时期的地理教育观,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统一起来,教学中要尊重学 生的人格,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和思考的时间,不 仅要传授有关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能力,而且要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及与当今社会联系比较密切的环境意识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思 想教育。 2.抓住学生心理特点,以学生为主体 有研究表明,“目的性行为的效率明显地高于无目的性行为。目的在教学信息的传输 过程中具有启动、导向、激励、调节等心理功能。”笔者从和学生的交流中发现,无论是 对地理学习有兴趣的还是没有兴趣的大家都认为“地理学习目的”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即有兴趣的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地理对将来的工作和生活都有用,无兴趣的大部分学生认 为学习地理没有用。这对地理教学是一个启示,既怎样才能做到既让本来有兴趣的学生保 持热情,又让那些没兴趣的学生激发出兴趣,这是我们地理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①要求 学生自行探究、上台讲解,增强学习活跃度。高中地理教学中如果能够给予学生自主探究 的机会,尤其是上台讲解的机会,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新鲜度、好奇感,这也是推动教学 开展的重要抓手。②指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辨析,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高中生在 地理教学中已经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他们要求积极研究,有效融入。③引导学生关注焦点,深入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与 学生生活、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关注与地理相关的热点,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构建最优的课堂教学方法体系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只有科学、有效地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教学目标。由于地理教学内容具有广泛性、实践性和现实性的特点,教师必须根据地理学科特点,在 教学实践中对地理教学的方法予以高度重视和不断探索创新。可用于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优化初中地理课堂之我见 摘要:借鉴其他学科的一些特色,有效地融入地理课堂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地理课堂教学中来。1.进一步挖掘视听素材,提高地理课的艺术欣赏价值2.借鉴语外史政等课的活动经验。3.把表演引入地理课堂通过摄影照地理、美术画地理,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及观察能力。4.通过竞争激烈机制,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表现欲望。 关键词:挖掘借鉴表演竞争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升华”。没有知识的积累,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能力,知识就成了死水枯木。能力的高低,归根结蒂在于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这就要求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要夯实,对各知识点的学习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必须改变以往为教知识而教知识的做法,切不可再搞死记硬背。为此,我借鉴其他学科的一些特色,有效地融入地理课堂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地理课堂教学中来。 一、进一步挖掘视听素材,提高地理课的艺术欣赏价值 由于初中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课的过程中讲解讨论理的时间不宜过长,难度过大,否则会造成老师领着几个学生在动,大多数学生不是不动就是乱动。可适当精选一些优美的民族音乐和风光片作为欣赏和调剂很有必要。比方讲亚洲地形时,选择播放刘欢和韦唯演唱的1990年亚运会主题曲《亚洲雄风》,并把歌词打在投影片上,让大家一起跟着唱,唱过后乘着学生的兴奋点马上利用歌词来和学生一道分析亚洲地形的主要特色。 总之在选材的过程中要力求有鲜明特色,画面优美,解说风趣,学生喜闻乐见。太正统古板的介绍片一般不宜选播,否则既费时间,效果又不佳。另外在看之前一定要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写在黑板上或投影片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收听收看,另外时间最好控制在15分钟以内,否则有学生就会坐不住,注意力分散。再则音乐、片源可以是来自学校的电化教室、教师自己搜集,也可发动学生一道来搜集,扩大资料来源,还可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研读心得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研读心得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研读心得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在国际竞争加剧的同时,国际之间的合作也得到了加强。面对国际国内经济、文化、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现代公民的要求体现出了新的时代特征。党的十九大强调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随着地理科学的持续发展,新的理论与研究给高中地理课程带来新的学科资源与发展活力。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风向标、主基调,素养导向的教学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课程相衔接的基础学科课程,体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涵盖四个方面:人地协调观(一种重要的自然观和发展观)、综合思维(一种认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区域认知(一种认识地球表面复杂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地理实践力(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新理念、新实践、新思维在地理课堂中不断涌现,地理课堂的教学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因此,各具特色,兼具别样优势的方法使地课堂精彩纷呈。不论什么样的形式,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在课堂的参与程度。研读新课程标准,回归课堂,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我们有更加清晰准确的学习的方法与教学策略。 第一,精心研究、明确方向。“方向比努力更重要”,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任务量大,而时间较为紧张。研读新课程标准,理解课程目标从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转变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现教学由“教书”到“育人”的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我们只有对这些内容研究透彻,在指导学生学习及复习备考的环节中,才能做到明确思路,做到知识无遗漏,能力有侧重,避免简单教教材,使有效资源最大化。 第二,素养导向,课堂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概念,如何与学科知识结合,这是实践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教学活动离不开学科知识,但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不止于知识。学科知识是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知识的学习提升、转化为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我们需合理优化课堂内容,丰富教学资源,源于课本而不限于课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旨在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观察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是根本,教师的教应该起到辅助的作用。本文结合自身经验,探讨了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建议。 【关键词】课程改革高中地理地理教学高中课程 一、课改后的高中地理教材 课改后的高中地理教材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其教材内容的表达方式变得更加简洁与生动,加入了大量的图片,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和课改前的教材内容相比,新课程减少了许多名词概念,结论性的叙述变得更加简洁,多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使得学生课堂互动与自主学习的比例加大。文字篇幅明显减少,图幅数量增多,甚至许多地方采用以图代文,使图像成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变化赋予了教师更大的自主发挥的空间,同时新课程在整体内容的设计上也更加偏向于对学生思维的启发,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尽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凸显新课程理念。新教材较为重视地理学科信息资源与现实技术的应用。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开展阅读、观察、实践和探究活动。教材包含的大量地理信息资源给教师提供了较大创造性发展空间,利于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二、课改后教师面临的新挑战

在新教材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调节自身的教学方法,让新课程改革的各种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有收获,同样也面临这新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教材正文的篇幅小,内容简短,概括性比较强,许多知识点都是点到为止,教师发挥的空间比较大。第二,新课程地理教材提倡探究式学习,要求从以前的以教师为主体变为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 积极参与,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由于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宽广,学生对新内容的接收能力各不相同,重点较难把握,出现地理教学任务重、课时不足的现象。第三,教师对新教材难易程度不好把控。如新教材中的部分内容高度概括、浓缩,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的探究形式多,同时新教材内容比较突出时代信息,与前沿科技联系较为紧密,而教师现有知识相对陈旧,拓展实践空间 有限,新教材知识体系虽不如旧教材系统,但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对待案例的教学,教案和教师用书都没有详尽解释和说明,而且对大多数学生来讲难度也很大,对于这些内容,究竟要处理到何种程度才算适宜,大多数基层教师心中也没有底。 三、教师面对新挑战的具体措施 (一)明确教学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地理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高度关注学生科学素质与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处理好地理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以往地理课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承倾向,要求地理课程目标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结合起来。使

高中地理必备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备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备的知识点总结 想学好高中地理,可以多看看书本,对地理知识进行梳理,一 章一节的重点好,从而使得自己可以从容把握地理的整体性和框架性。下面是为大家的高中地理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城市化 1.城市化的标志 ①城市人口增加 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 的百分比。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城市化特点 ①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小城市;

②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多; ③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发展快。——大城市化趋势 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 ①特点: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②逆城市化的原因: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4.发展中国家城市化 ①特点: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大城市化趋势明显。 ②我国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 ③城市发展不合理: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人口集聚于少数大城市。 5.城市化的一般规律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二、城市化对自然环境 ___ 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 ___ (1)对气候 ___:热岛效应、大气污染严重 (2)对水文 ___:对地下水——下渗量减少、地下水漏斗区范围和深度增大。 对河流水——坡面流水的流速加快,河流汇水时间缩短,更易形成洪峰。 对水质——城市工业废水、污水造成城市水源的污染。 (3)对生物 ___:草坪和人工林品种单一;破坏生物栖息地,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生态城市”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分散城市职能。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自然地理学发展及其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自然地理学发展及其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1.自然地理学的发展 当今自然地理学的前沿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内容涉及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的状况及其历史变迁,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的驱动因子分析。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与耕地、粮食、土地退化等可持续发展重点问题的相互关系,现有土地利用方式的可持续性及其调控途径等。 (2)自然地域系统的综合研究:从全球环境变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需要出发,研究世界自然区域系统划分方案,是地域分异研究进入全球的重要领域之一。以地域单元作为重要层次从整体上进行自然与人文的综合研究,可以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作用以及自然界对人为影响的反馈,也是地理学探讨和协调人地关系的必要途径。自然地域系统的综合研究,要求在自然界平衡原理的指导下,揭示地域分异规律及其物质能量基础。将区域单元作为资源与环境的整体,研究其土地自然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载力,.探讨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变化方向,加强诊断分析和预测预报。 (3)全新世环境演变:全新世地理环境是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舞台,需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环境动态,总结演变规律,区分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在空间上主要选择敏感地域,时间上选择特征时期开展研究。从全球环境变化领域看,过去2000年环境变化踪迹是研究的重点。从技术上看,不同类型的高分辨率古环境代用资料的分析与校准是古环境重建的关键。 (4)自然地理界面过程:自然地理过程的研究正在朝微观深化和宏观综合两个方向发展,主要内容包括坡地侵蚀发育过程与坡地的改良利用、水文循环过程与水量转化、土地退化过程及其逆转机制、土壤——植物——大气连续系统、多界面过程的复杂耦合理论与模型等。 结合中国的实际,国内自然地理学的优先发展领域主要有:①区域地表过程及其资源环境效应,包括荒漠化发生机制与调控,青藏高原冰冻圈变化及动态监测,江河源区环境退化机理及调控机制。湿地水陆作用过程与调控,湖泊及其集水域物质输移过程与耦合关系,华北平原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地资源可持续性的影响,喀斯特地区地球化学过程及其资源环境效应;②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包括过去2000年中国环境变化综合研究,西北干旱区环境演变与调控研究,西南季风区近2000年气候变化与资源效应,东亚地区湖泊环境对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研究,南极辐合带环境变化研究;③水循环与水资源,包括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水循环过程与时空变化规律,黄河水资源演化规律与可再生性维持机理;西北干旱区水分平衡、循环过程及其调控;④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包括泥石流形成机理与预测预警,沙尘暴过程及其环境效应,复杂地质地貌环境工程建设中重大灾害共生与演化规律及其防治,长江洪水的流域孕灾环境、致灾机理与防治对策;⑤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理论、技术与应用,包括国土资源环境时空信息系统及其应用,“地理信息挖掘方法及目标特性参数数据库,全球叶绿素含量与初级生产力变化的遥感估算与测报,地理信息技术新产品研究及其产业化。 2.自然地理学在地理教育中的作用 中学地理课程不可能也不必要照搬自然地理学科学体系,关键是要完整地展示自然地理学的核心观念,使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本质特征有所认识,在了解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地球观念、自然观念、人地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即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地理观念的完整性远比地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更为重要。因此地理课程应适当选择与反映以下方面的内容: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和地域性特征;②自然环境演变的规律以及在人类活动影响下自然环境的响应与反馈过程;③自然地理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与循环过程以及由此形成的各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自然地理 ?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 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统)——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外部: (1)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 (2)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自身: (3)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周期11年 (2)影响:发出电磁波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发出高能带电粒子——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 影响地球气候、灾害——水旱灾害,诱发地震 4.自转、公转的特点 5.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2)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3)地转偏向力: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6.昼夜长短的变化 (1)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夏至到秋分,秋分到冬至,北半球昼逐渐变短,夜逐渐变长。 (2)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3)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4)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7.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3)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4)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5)直射问题:一年之中,有两次直射的是南北纬回归线之间,有一次直射是南北纬回归线。没有直射的是南北纬回归线分别到达南北极的纬度。 (6)日出日落:昼夜长短。日出变早,日落同程度变晚。 (7)影子问题:太阳高度角变小,影子变长。 8.四季的变化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9.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 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顶部软流层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岩石的三大类 (1)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 (2)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 (3)变质岩(变质作用)。 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三大类岩石转化图)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

2021年地理教学论文(10篇)

地理教学论文(10篇) 温馨提示:本文是笔者精心整理编制而成,有很强的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 编辑,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套用。 地理教学论文(第一篇: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教师依据教学目标与教学资料有目的的将学生引入到自我精心设计的环境中, 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到达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教师能够提出一个巧妙的地理问题来吸引学生的关注, 也可带给一个解题思路参考资料, 将学生引入精彩的情境, 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自我正面临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激起学生困惑、惊奇的心理, 从而产生用心探究的欲望, 用心思考。如, 在学习地球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 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为何交通灯要以红色灯表示禁止、停止, 而用绿色灯表示安全通行, 以黄色灯表示有危险呢?进而透过学习大气对不一样光谱的散射与折射, 从而逐渐解答问题, 学习知识。 二、巧用诗词,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领土广阔, 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众多, 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留下了超多的名句, 地理教师在教学时, 如果能将课本上的地理知识与名诗、名词相结合, 必定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 在学习气候时, 用不一样的诗句来描述不一样的季节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在讲述气候的垂直分异规律时, 用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在讲述地球的自转与

公转时, 用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天河、醉时不觉乾坤转, 醒来才知星斗移。 三、巧用民谣谚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民谣谚语通俗易懂, 朗朗上口, 如果在地理教学中能恰当的运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 能有效的加深学生对相关系列知识的理解掌握。如在讲述我国内陆地区气候温差大时, 可借用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 围着火炉吃西瓜, 既生动形象, 又富有感染力。在讲述生态平衡能量逐级递减的特点时, 可借用谚语一山不容二虎, 不仅仅言简意赅, 且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在讲授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征时, 可引用抢季节、不违农时等谚语。在讲述草原地区的地理特征时, 可利用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白云下方马儿跑, 让学生理解到草原的壮丽与辽阔。 四、穿插趣味故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教师在教学时, 可穿插一些搞笑的故事, 既能活跃课堂氛围, 又能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地球在宇宙中一课时, 学生常常对宇宙的概念很难理解, 这时, 教师可透过一些趣味故事, 如孙悟空能一个筋斗十_大的概念。 五、利用爱国情结,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 地理教学应透过更加宽泛的概念向说学生说明我国领土、领海管辖区域, 地理教学要承担起让学生熟知我国的领土、领海、领空、专属经济区、毗连区、专属探矿区大陆架等, 从而使学生更加爱国, 自觉承担起建设国家的重任。

(完整版)高中地理听课心得体会

高中地理听课心得体会 篇一:地理课听课心得体会 地理课听课心得体会 2015年11月19日 2015年11月19日在泰安六中听完王霞老师的《巴西》课,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通过比较,深刻认识到自己在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现将我个人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杨老师从观察图片入手,并配以适当的音乐,让学生在优美的意境中自己发现问题并思考问题,从而引出课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充分体现了自主教学。而王老师通过区域地理的学习导入新课后,在整节课的设计上,她把自主权充分交给了学生,引

导学习积极认知。她将整个教学过程分成不同的版块,每个版块都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动脑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培养,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听变成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解疑,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教具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出学生的兴趣,才 能充分调动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杨老师课前准备了大量丰富的资料,通过课件展示出来,并将地理知识与人文知识有机结合,使整个教学过程顺利流畅,不生硬,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开拓了视野。王老师结合课堂内容准备的地图使用时机合适,达到锦上添花的功效,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贴近生活是地理教学的最终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

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地理知识开始,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明显提高。两节课优点很多,给我的启示也很大,但两节课也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注重了新知识的传授,但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识记,且缺乏相应的练习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篇二:地理优质课听课心得 吉安市中学地理优质课听课心得体会 戴志婴 本次有幸参加了吉安市在吉安三中举办的中学地理优质课的听课活动,我的感触颇深。听了来自我市不同学校的优秀地理教师的16节不同内容的优质课之后,我的心就久久不能平静。我从16名教师的实际课堂教学中深深体会到了教学的意义所在,下面是我在本次活动后的教学收获和自我反思。 (一)教学收获 本次观摩的16节课各有千秋。可以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超全 完整版

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 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大气层)太阳活动影响 外日冕太阳风磁暴、极光 内 色球耀斑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日珥 光球太阳黑子对地球上气候的影响 1.3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 公转自转 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 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 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周期恒星年(365d6h9m10s)恒星日(23时56分4秒)一真正周期 角速度平均1o/日近日点(1月初) 一最快 远日点(7月初) 一最慢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 线速度平均30千米 /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相同,线速度大小相同; 赤道1670Km\h,两极为0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约为23.5o。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 昼夜长短的变化: 1) 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2) 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初中地理教学论文:浅谈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 [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建立与课堂教学相配套的教学模式,把阅读作为地理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来抓,从而达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创新 1、前言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常常存在学生观察、分析、想象活动停留在肤浅阶段,难以深入;在讨论问题时,往往启而不发,进展缓慢。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很多,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未能很好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教学模式较陈旧。要使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活动中去,培养他们取得独立、主动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教师应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帮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2、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创新的对策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应向学生讲解阅读的重要意义,强调形成良好的习惯对获取知识、增强能力、提高成绩的巨大作用。让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阅读,选择适当的阅读方法,遵循学生阅读与教师讲授紧密联系的原则,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根据课本知识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水平,选择简便易行、灵活多样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做起来难度不大而有趣,费时不多而收获大。在学生阅读地理知识以后,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即时组织学生讲解,肯定学生的阅读成绩,总结经验,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确使自己处在课堂教学

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赢得主动权,并有利于自己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习成绩的进步。这样会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逐步形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语意阅读法。这种阅读方法就是让学生用类似学习语文的方法去阅读地理课文。语意阅读法主要适合于课本篇幅较长,但知识点不多,层次比较清楚的章节或段落,如高中地理下册的一些章节。使用这种方法时,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逐段、逐句、逐字地通读,先找出知识点,排一排知识层次,再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归纳概括,然后做好读书笔记。对重要的要领可做句子成份分析,找出关键词,对看不懂的疑难问题作上标记。教师在课堂上要提出一些问题对学生课前阅读进行考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讲解。对于知识简单的课本内容,采取语意阅读法让学生可以节省时间,避免教师讲解过多而使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 提纲阅读法。对理论性强,阅读理解难度较大,学生一时难以把握的教材,为降低难度,便于学生掌握,可建议学生采用提纲阅读法。这就是教师在课前就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好读书提纲,理出主要知识点,为学生阅读指出思路,从而达到降低学习难度的目的。采用提纲式阅读法,学生依据提纲,带着问题去看书、读图,并完成一定的要求,然后让学生提出各自的见解,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归纳意见,得出正确结论。这样,课堂气氛生动、活跃,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

关于初中中学地理教学论文《如何进行地图教学》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如何进行地图教学》 地图是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它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地图中包藏了众多的知识点,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这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它有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特殊功能。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广泛,最实用的教具。如果教学中地图运用得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地理教学中如何进行地图教学?,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地图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地图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但是学生的兴趣不是天生的。在学习地理课以前,学生对地图有一些的认识和了解。七年级学生对地图很好奇,如果不加以引导就很快消失了。老师要引导他们,促使他们喜爱地图,对地图产生兴趣,因此老师应适时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阅读地图兴趣的问题。在讲地图时老师注意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读图知识讨论如何看地图,学生发言很积极,各抒己见;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指出不足,讲解地图和一般图画的区别,适时提出地图上的比例尺、图例、注记三个基本要素,并逐一讲解,打好基础。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此外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郊游,促使学生把地图和地理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地图对我们生活的实用性,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有利工具,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得力助手。把地图和地理知识结合起来,也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之一。兴趣的源泉在于知识的应用,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没有成就感的兴趣只是好奇,不易持久,所学知识成功的运用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兴趣十足。 二.教会学生读地图的方法,会读不同类型的地图 学生面对一幅地图,到底怎样去读?首先要使学生熟悉地图的图例。地图图例是千变万化的地理事物的图形符号,它表示的是各种地理事物。学生只有掌握了图例符号,才能识别各种地理事物。图例符号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界线符号(如洲界、国界、未定国界、地区界、省界等)、自然地理要素符号(如河流、湖泊、山峰等)、人文地理要素符号(如公路、铁路、航线、水库等)、矿产符号、专题地图的符号(如工业图、农业图等图上的符号)、常见天气符号等。因此应教会学生养成读图先读图例的习惯。其次读图时要注意地图的图名,从而确定地图的类型。根据地图的类型,对地理图像进行全面的分析,提取相关的地理信息,得出正确的结论。对于不同类型的地图,阅读方法和技巧是有区别的。常见地图的类型大致分为: 1.地理图表

(完整)学习高中地理新课标的心得).docx

学习高中地理新课标的心得 今年学校印发了高中地理新课标,通过学习,我深刻感受到了新课标 带来的冲击,对新课标也有了新的认识。 一、高中地理课程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理念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 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 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 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 善待环境”。“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 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 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二、高中地理课程重视探究,注重过程与结果评价的结合 高中地理课程又提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 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不仅是地理课程而且 是这次新一轮课程总体改革的重要理念。 传统的地理教学“以本为本、以纲为纲”长期以来成为教师教学 的基本依据,因而形成了“教师教课本,学生记课本,考试考课本”的教 学,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大纲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教学结果过分 强调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心理品质。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给学

生造更多的机会体主学和探索的“ 程”和“ ”。 高中地理程准中“重地理的探究” 一条基本理念,除了“倡 自主学、合作学和探究学”以外,“开展地 理、地理考察、地理、地理和地理研究等践活”。是因,无是开展野 外察、野外考察、社会等室外,或者是开展做、制作学具等室内操作,都主要是学生自己察、操作、、、搜、思索、判断、分析??。既可提高 地理学 学生的吸引力,能培养学生的践能力,更能在践程中, 而在解决的程中激学生的潜能和造力,有利于学生素的全面提高。 高中地理程基本理念“注重学程价和学果价的 合。重反映学生展状况的程性价,价目多元化、价手段多化,形成 性价与性价相合、定性价与定量价相合、反思性价与鼓励性价相合”。 三、信息技的用 高中地理程准理念“ 信息技在地理学中的用。充分考信息技地理教学的影响,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和 能力的教学境”。次程改革的指思想之一是要突出代性,地理程要突出 代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关注代信息技地理 程的影响,包括在地理程内容、地理教学方法运用和地理教学价中,都 要充分考代信息技的用。 当今世界,信息技速展,地理信息技源与境可

高中地理小论文

高中地理小论文 高中地理小论文 摘要本文对**地区土地资源的特点作了简单评价,对土地利用现状及其产生的环境效应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四点建议。 关键词土地资源环境效应生态系统经济系统 土地资源属于再生资源,其再生速度受当地自然条件制约,在人类开发利用的情况下,其再生状况与人类利用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如果是掠夺性的开发,就会破坏其再生机制,使其遭到破坏,甚至消失。近几十年来,**地区人口迅速增长,再加上人口素质低,生产力水平低下等原因,掠夺性的土地利用已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迅速发展的小煤窑、小矿窑等乡镇企业,由于技术落后,环境污染不断加剧。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影响,已使我区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结构和功能失调。因此,研究我区土地资源的利用所产生的环境效应,对于探讨我区生态环境优化和振兴我区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地区土地资源的特点 土地是我区各族人民赖以生活和生产的重要自然资源,也是财富的源泉,土地的性质及其利用状况极大地影响着当地的生态环境。我区地处**高原向**丘陵的过渡地带,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二者占全区总面积的93%,全区四分之三的地面海拔在1200—2200米之间,海拔800米以下的地区仅占0.6%,平均海拔在1400米左右,境内山高坡陡,峰峦重叠,岩溶地貌分布广泛。垂直差异显著和类型多样的地形条件,使我区土地资源形成如下特点:①自然条件复杂,土地类型多样;②坡耕地面积大,适宜性差,限制性强;③喀斯特面积广,土壤瘠薄,肥力低下。 二、土地利用现状及其环境效应 我区人口密度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土地的人口负荷按国际标准已达到或超过极限,为了养活不断增加的人口,大量毁林毁草盲目开荒,增加的耕地几乎全都是25°以上的坡耕地,在威宁县一些山区,35°以上的坡耕地随处可见。我区有草山草坡747万亩,居全省首位,但利用也不合理,越近村寨过度放牧情况越严重,使草场质量变坏,甚至使一些草场不能自然更新,尤其是草坡被过度放牧破坏后,加剧了土壤的侵蚀。 土地利用的不合理,造成了恶劣的环境效应,由于坡地上的自然土层很薄,尤其是喀斯特地区被开垦为耕地后,加速了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使农用地减少,使表层耕作土壤中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元素被冲走,土壤沙化,肥力下降。同时,因大量泥沙流失,使河床增高,溪流变小,山塘、水库淤积,给浇灌、防洪、发电带来危害。

高中地理详细笔记和总结知识点.

高中地理知识总结 必修1(自然地理)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 (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