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品牌危机案例分析报告

品牌危机案例分析报告

品牌危机案例分析报告
品牌危机案例分析报告

品牌危机案例分析

撰写人:陈艳方

专业:08市场营销

学号:0811020373

指导老师:胡礼文

前言

在瞬息万变的产品竞技场上,我们的企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注重品牌效应。然而,市场的变幻莫测又使得企业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那就是对品牌危机的处理。本文主要介绍了品牌危机的概念、成因和应对危机的措施,以及对危机的利用等。

品牌危机是品牌生命历程中无可回避的一种现象,国内外知名品牌在其成长过程中也大都经历过。危机并不可怕,关键的是如何利用危机,化“危”为“机”。总之,“创品牌难,保品牌更难。谁不珍惜品牌,最后只能倒牌”。品牌危机管理的本质就是品牌信任的重新恢复,希望企业能在危机中抓住契机,实现涅磐。

品牌危机是品牌生命历程中无可回避的一种现象,国内外知名品牌在其成长过程中也大都经历过。成功的品牌危机管理,不仅能使品牌度过危机,甚至还能进一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充分展示品牌对消费者的承诺,使品牌声誉更

目录

一、什么是品牌危机..................................................................... 4

二、品牌危机的成因..................................................................... 5

三、品牌危机的内容..................................................................... 5

(一)危机预防 (5)

(二)危机处理 (5)

(三)危机利用 (6)

四、危机总结................................................................................. 9

五、案例分析................................................................................. 9

(一)案例一:失败的危机处理——SK—II(官司虽胜,市场犹败) (7)

(二)案例二:成功的危机处理—创维勇闯”虎山行” (10)

一、什么是品牌危机

品牌危机是指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企业自身的失职、失误,或者内部管理工作中出现缺漏等等,从而引发的突发性品牌被市场吞噬、毁掉直至销声匿迹,公众对该品牌的不信任感增加,销售量急剧下降,品牌美誉度遭受严重打

击等现象。

二、品牌危机的成因

我觉得品牌危机根源在于企业管理上的漏洞。具体成因有以下几点:

企业缺少整体发展战略:如果企业有一套好的、完善的整体发展战略就可以减少品牌危机触发的可能。

管理机制不健全:这主要表现为企业缺乏危机监控系统或者是危机管理制度不健全。

缺乏品牌危机意识:有的企业缺乏预警机制和监督机制,针对品牌危机缺少应变措施。

假冒产品对名品及企业的冲击:这就要求企业健全监察机制,不断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产品本身的质量出现问题:这个是企业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同时这种原因造成的品牌危机也是非常严重的。

国外名牌冲击:国外名牌的竞争也会对企业品牌造成冲击。

企业商标意识不强:因企业商标不到位而使品牌产生危机的现象时有发生。

产品缺乏创新:如果企业管理观念落后、不注重市场变化,也会慢慢地滋生品牌危机。

企业品牌延伸不当。

三、品牌危机的内容

谈到如何解决品牌危机,我想很多人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措施。但我觉

得企业不能总是被动地面对品牌危机,应该做到防微杜渐。关于品牌危机的管理,我觉得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即危机预防、危机处理和危机的利用。(一)危机预防

1、要建立企业全员的危机意识

超前的、全员和全面的品牌危机意识才是品牌危机防范中最坚固的防线。企业应在内部树立一种“危机”理念,使企业经营者和所有员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充满危机感,理解企业有危机,产品有危机,品牌有危机。

2、要做好企业生产经营的各项工作

企业要尽最大可能地减少失误和漏洞,将可能出现的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此外还要加强外部公关,建立与社会团体及消费者良好的关系,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等。

3、要建立危机预警系统

危机预警系统就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变数进行分析及在可能发生危机的警源上设置警情指标,及时捕捉警讯,随时对企业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对危害自身生存、发展的问题进行事先预测和分析,以达到防止和控制危机爆发的目的。

(二)危机处理

1、危机处理的基本原则

(1)快速反应原则

(2)公开坦诚原则

(3)把公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4)各个部门协同一致

(5)全员参与原则

2、品牌危机处理的基本程序

(1)调查情况,掌握事实。立即调查情况、制定计划以控制事态的发展,这是危机处理中最为关键的第一步。

(2)以最快的速度启动危机处理计划。争取第一时间、果断采取措施是战胜品牌危机的关键因素。

(3)成立危机处理小组。遇到危机,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尤其是专家参与成立危机处理小组,调查情况、对危机的影响做出评估,以制定相应计划控制事态的发展。

(4)对危机进行确认和评估。管理层应听取企业各级人员的看法,并与自己的看法相互印证,找出危机的根源并估计危机的危害程度。

(5)开辟高效的信息传播渠道。企业要采取真诚、坦率的态度以赢得公众和新闻媒介的信任,掌握舆论的主导权。

(6)实施适当的危机处理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

危机隔离策略:当某一危机产生之后,企业应迅速采取措施,切断这一危机对企业其它经营方面的联系,及时将爆发的危机予以隔离,以防扩散造成更大的损失。

危机中止策略:要根据危机发展趋势,主动承担危机造成的损失。

危机消除策略:企业根据既定的危机处理措施,迅速、有效地消除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危机利用策略:变“危机”为“生机”的重要一环,越是在危急时刻,越能昭示出一个优秀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

(7)充分发挥公证或权威性的机构对解决危机的作用。在处理危机时,最好邀请公证机构或权威人士辅助调查,以赢得公众的信任,利用权威机构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往往对品牌危机的处理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8)做好善后处理工作,维护企业形象。出现危机时,企业的一切举动和言论必须做到一个“诚”字。危机过后尽最大努力恢复企业形象。

谈到了面对品牌危机应坚持的原则和处理危机的程序,我觉得就没有必要再一点一点的列出针对危机应采取的措施了。因为处理危机的每一步程序就是最好的措施,而面对危机应坚持的原则也是处理品牌危机的根本。

(三)危机的利用

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企业出现品牌危机,并不意味着企业就一定会倒下。可能在某些方面会受到创伤,但是它可以警醒企业时刻保持危机意识,有利于企业进一步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个时候对危机的利用就很重要。我觉得对危机的利用关键在于化“危”为“机”。下面我就如何利用危机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及时沟通

(1)不断地与企业内部成员沟通;

(2)要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

(3)可以利用媒体进行传播沟通。

2、做好危机后品牌形象的调研、分析和评价

(1)了解危机给品牌形象造成了多大的影响;

(2)把危机来源及危机处理过程加以总结归纳。

3、加大力度,重塑品牌新形象。

四、危机总结

应对品牌危机管理进行认真而系统的总结:

1、调查分析:对引发危机的成因、预防和处理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

2、评价:包括对预警系统的组织和工作程序、危机处理计划、危机决策等各方面的评价,要详尽列出危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3、修正:对危机涉及的各种问题综合归类,分别提出修正措施。

4、前瞻:危机不等同于企业失败,危急之中往往孕育着转机,要善于发现机会。

五、案例分析

案例一:失败的危机处理——SK—II(官司虽胜,市场犹败)

(1)案例回顾:

2005年3月7日,江西南昌消费者吕女士状告宝洁SK-II。起诉理由有两点:

1.虚假广告:SK-I的广告册上宣称“使用4周后,肌肤年轻12年,细纹减少47%”,然而使用后吕女士不但并未如广告中所说的那样变得年轻12岁,反而出现皮肤搔痒和部分灼痛的情况。广告涉嫌欺诈。

2.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在吕女士和其委托人唐先生撕去了该款产品瓶身上贴着的不干胶中文说明后,发现瓶身原本印有产品成分的日文说明。日文标示的产品成分表明,这款SK-II紧肤抗皱精华乳的成分包括氢氧化钠等化学材料,其中氢氧化钠俗称“烧碱”,具有较强的腐蚀性。由此吕女士和唐先生认为,

不在产品包装上用中文予以相关成分警示,侵犯了中国消费者的知情权。

3月9日,代言SK-II紧肤抗皱精华乳的香港明星刘嘉玲发电子邮件表示声援,称“我很高兴继续支持SK-II。”

随后宝洁公司草草地发布声明,称“自已的产品有双重保险保证其安全性”,并强调“产品手册中对产品的宣传有实验数据支持。”,但可笑的是,其数据是来自机器人!同时,宝洁公司指责“此事后面有利益集团在操纵”。

紧接着,宝洁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推出公益品牌——“生活、学习和成长”,向中国公益事业第一品牌——希望工程捐献400万元。

3月21日,河南〈今日安报〉批露,一郑州消费者由于担心SK-II质量有问题,要求退货被拒绝,决定起诉宝洁公司。重多媒体转载了这条新闻,并对SK-II的安全再次质疑。

3月25日,宝洁公司发布“致媒体公开信”。宝洁公司称,对SK-II紧肤抗皱精华乳的检测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要求,不存在质量问题。

4月1日,宝洁公司到南昌市工商局签字认罚,南昌市工商局依据规定,对宝洁公司作出罚款20万元的决定。但宝洁仍然对外界吱唔其词,含含糊糊。

4月7日,王海向国家工商总局举报宝洁SK-II广告欺诈消费者。王海在举报材料中称,宝洁刊登的SKII护肤精华露的广告“能放大抗老功效2倍,放大美白功效3倍,放大保湿功效4倍”,所引用的各种数据未表明出处、且明显没有事实依据,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十条的规定。

8月24日下午,北京,宝洁公司临时召开SK-Ⅱ媒体沟通会。宝洁公司SK-Ⅱ中国区公关经理冯佳路向记者宣读了一份来自南昌的法院判决,该判决驳回了原告吕萍的诉讼请求;本案受理费120元由原告承担。但消费者表示坚

决上诉。

(2)案例点评:

1、违背了承担责任原则:由于服务人员的傲慢与偏见,使顺风顺水的宝洁公司遭此一劫。而在消费者起诉之后,宝洁的傲慢与偏见似乎更甚。宝洁并没有去安抚消费者,而是将自已表演成一个“阴谋”的受害者,对事件定性为“恶意炒作”,甚至指称背后有利益集团的指使。

2、违背了真诚沟通原则:宝洁没有本着诚信的态度与当事人、公众及政府主管部门沟通。甚至被工商局罚款20万都作出掩耳盗铃之举,拒绝证实。

3、违背速度第一原则:虽然事发两天内,刘嘉玲作为形象代言人即展开声援,但宝洁公司四天后才草草发布声明。显然错过了最佳灭火时机。

4、符合系统运作原则:在这方面宝洁公司做得还是不错的。又是积极应诉,又是明星代言人声援,又是大搞公益活动,又是抛出实验数据等等。

5、违背权威证实原则:自始至终都是宝洁公司自已跳独舞,没有任何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来帮宝洁说说话,当然,所有的口水就吐向了宝洁公司。

不难想象的是,由于消费者对SK-II品牌管理者的失望和厌恶,SK-II重回中国市场的可能将微乎其微。从频繁暴露的公关危机事件中,我们逐渐能够看清问题企业的商业道德与社会责任,而那些成熟的企业则能够在公关危机事件中展现一种企业公民形象。

(三)建议:

1、建立良好的商业伦理与商业哲学:社会商业伦理是现代商业之魂,是企业永续发展的原动力。建立正义、公平、合理的商业秩序,使商业活动在充满生机的同时又有利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SK-II,作为国际品牌,完全可以通

过自我检查或比对最佳产品,以将其瑕疵(尤其是那些损害消费者身体健康和其它利益的地方),尽量控制在无害的质量境地。根据消费者的真实需要和市场的实际要求来改进产品的质量。

2、平等沟通社会顾客:一个企业的长久发展,不因产品和服务的属性来界定客户的范畴,而应将整个社会当成自己的顾客群,视所有人为公司和品牌的客户系统中平等的一员,树立良好的“社会公民”形象,而非只是以一个“经济人”形象出现。

3、平时注重公关,维护品牌形象:公关主要是从事组织机构信息传播,关系协调与形象管理事务的咨询、策划、实施和服务的管理职能,目的是在一个组织和决定该组织成败的所有公众之间建立和维持相互受益的关系。公关是维护企业和品牌形象的的工具,是处理危机的有力武器,企业的公关更像做人,做诚信的人。SK-II若在此块做好一个有诚信,有爱心,负责任的“社会公民”,处理这种问题自然也就不会如此棘手了。

案例二:成功的危机处理—创维勇闯”虎山行”

(一)案例回顾:

2004年11月30日,香港廉政公署在代号为“虎山行”的行动中,拘捕了“涉嫌盗取公司资金”的创维董事局主席黄宏生。

当日,创维数码在香港被停牌,创维董事局副主席张学斌及公司多名高管当晚即召开紧急会议,商议对策,并在深圳创维大厦紧急约见媒体。

12月1日,国美、苏宁、永乐、大中四家家电连锁巨头发出声明力挺创维。

12月2日黄宏生以百万港元保释。

12月2日北京松下、彩虹、三星等八大国内彩管企业发表声明,表示将优先保证创维的原材料供应。

12月3日深圳7家银行分行行长聚集深圳创维大厦,表示将鼎力支持创维。而在公司内部,全体员工更是齐心协力共渡危机。

12月5日创维高管在京召开新闻通报会。创维自始至终都在强调两件事:一是创维方面会积极配合香港廉政公署的调查;二是整个集团的各项事务一切运转正常,不会因此受到不良影响。

12月中旬深圳市副市长到创维表态:创维本部发展非常稳定,市政府全力支持。

2005年1月1日创维CEO王殿甫的“促销”秀也是在京城开演。

2005年2月4日创维PDP/LCD技改项目正式获得深圳市政府财政贴息,从侧面向公众告知了政府对创维公司的信赖。如此一来,自然说服力强,公众自然信服。

2005年3月2日, 黄宏生案复审。黄宏生向法院方面提出要求,由于全国政协委员黄宏生要参加近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政协十届三中全会,因此希望法院方面能够允许黄宏生短暂离开香港前往北京参会,并获批准。据创维品牌宣传部总监孙伟忠透露,由于两人已经不在创维数码担任行政职务,公司运作正常。

8月26日,创维数码(0751.HK)在香港发布年报,显示上一个财务年度营业额再创历史性新高,为104.66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3.6%;纯利为4.03亿港元,增长17.8%,成倍的利润增长远远高过同行。

黄宏生案件正式确定在明年的1月21日在湾仔法院开堂审理。

创维不仅实现了销售和回款的双增长,还实现了从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的“革命”。黄宏生打破了企业家涉案被捕后企业“树倒猢狲散”的宿命。

(二)案例点评

创维则环环相扣,打出了一系列漂亮的组合拳。

一、符合承担责任原则。对于廉政公署的“打虎行动”,创维公司并未去隐瞒或辩解,而是不断强化公众“黄宏生≠创维”的观念,并通过媒体向外传达黄宏生并不参与创维日常管理的信息。而后创维更是果断“丢车保帅”,让黄宏生承担起责任,黄氏家族成员集体撤离创维管理层,聘请有政府背景的王殿甫出任公司CEO。

二、符合真诚沟通原则。在整个事件中,创维都及时召开媒体见面会或新闻发布会,将真相及事件进展状况告知公众,从而最大限度地遏制了谣言。

三、符合速度第一原则。创维数码在香港被停牌,黄宏生及多名公司高管被捕当日,创维董事局副主席张学斌及公司多名高管当晚即召开紧急会议,商议对策,并在深圳创维大厦紧急约见媒体,答疑解惑,稳住大局。

四、符合系统运行原则。难能可贵的是,创维公司在十面埋伏之中,没有顾此失彼,而是四面出击,争取到了各方的支持。主要的经销商、供应商、银行都力挺创维,而公司内部更是众志成城。

五.符合权威证实原则。创维不仅积极向政府解释,获得政府支持,出面发话支持的供应商、经销商和银行,也都是业界响当当的。同时,深知北京在全国的影响力,创维的新闻发布会不仅媒体规格颇高,还特意定在北京举行。

借助于危机事件中的坦诚沟通和积极公关,在危机时刻,创维获得了从经

销商到供应商,从金融机构到政府部门的一致支持,有效避免了以往国内爱多公司、金正公司等企业在危机事件中遭遇经销商、供应商和投资者联合发难逼债崩盘的悲惨局面。创维在黄宏生事件中与各利益相关者的精彩公关,堪称中国企业危机沟通的典范。

风险管理雷曼兄弟案例分析报告

目录 1.雷曼兄弟简介 (1) 2.雷曼兄弟破产过程 (1) 3.雷曼兄弟破产原因分析 (3) 3.1 自身原因 (3) 3.2 外部原因 (6) 4.应对措施及建议 (8)

1.雷曼兄弟简介 雷曼兄弟控股公司是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作为一家全球性的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具有158年的历史。其雄厚的财务实力,以及“全球最具实力股票债券承销交易商”的名号可以追述到一个世纪前。 雷曼公司的业务能力一直受到众多世界知名公司的广泛认可。它不仅担任这些跨国公司和政府的重要财务顾问,同时拥有多名业界公认的国际最佳分析师。由此,它在很多业务领域都居于全球领先地位,包括股票、固定收益、交易和研究、投资银行业务、私人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以及风险投资。这一切都有助于雷曼兄弟稳固其在业务领域的领导地位。《商业周刊》评选雷曼兄弟公司为2000年最佳投资银行,《国际融资评论》授予其2002年度最佳投资银行称号,其整体调研实力也高居《机构投资者》排名榜榜首。 这样一家信誉名声都响彻业界的全球性多元化投资银行,于北京时间2008年9月15日,在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加剧的形势下,丢盔弃甲。根据美国破产法,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向美国联邦破产法庭递交破产保护申请。以资产衡量,这是美国金融业最大的一宗公司破产案。 2.雷曼兄弟破产过程 表1罗列了自2007年夏天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以来,金融市场上所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和雷曼兄弟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破产的。 表1 雷曼兄弟破产过程

3.1自身原因 1. 进入不熟悉的业务,且发展太快,业务过于集中。 作为一家顶级的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注重于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证券发行承销,兼并收购顾问等)。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固定收益产品、金融衍生品的流行和交易的飞速发展,雷曼兄弟也大力拓展了这些领域的业务,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称为华尔街上的“债券之王”。 在2000年后房地产和信贷这些非传统的业务蓬勃发展之后,雷曼兄弟和其它华尔街上的银行一样,开始涉足此类业务。这本无可厚非,但雷曼的扩张速度太快(美林、贝尔斯登、摩根士丹利等也存在相同的问题)。雷曼兄弟破产前的几年一直是住宅抵押债券和商业地产债券的顶级承销商和账簿管理人。即使是在房地产市场下滑的2007年,雷曼兄弟的商业地产债券业务仍然增长了约13%。这样一来,雷曼兄弟面临的系统性风险非常大。在市场情况好的年份,整个市场都在向上,市场流动性泛滥,投资者被乐观情绪所蒙蔽,巨大的系统性风险给雷曼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可是当市场崩溃的时候,如此大的系统风险必然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2. 财务结构不合理,自身资本太少,杠杆率太高且过度依赖短期融资。 以雷曼为代表的投资银行与花旗、摩根大通、美洲银行等综合性银行不同,它们的自有资本太少,资本充足率太低。为了筹集资金来扩大业务,它们只好依赖债券市场和银行间拆借市场,在债券市场发债来满足中长期资金的需求,在银

危机管理案例分析-危机处理程序案例分析

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肯德基冰块事件的危机管理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度发展以及国内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所面临的情况也越来越复杂,大到国际国内背景、行业状况、技术升级等,小到一篇负面报道、一纸诉状都可能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发展,严重者足以导致其破产。这就使得企业的领导集团要时刻把握自身发展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好可能面对的危机问题,培养企业面对突发状况的应急能力,从而真正提高自身的危机管理水平. 不得不说,在危机管理方面,中国的企业乃至学术界虽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研究,但相对于世界上尤其是西方的大型跨国企业而言,国内企业的认识还远远不够。本案例将会就今年肯德基冰块菌落总数超标事件展开,运用危机管理相关理论,分析肯德基在面对危机时采取的种种措施的利弊,从而启发我们加深对于危机管理的理解。 企业简介及其危机管理能力分析 肯德基隶属于世界上最大的餐饮集团百胜餐饮集团,作为世界第二大速食及最大炸鸡连锁企业,肯德基凭借其独特的神秘配方和经营理念征服了一个又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消费者,尤其在中国市场,更是领先于其国际市场上的宿敌麦当劳,成为中国快餐连锁业最成功的模范。 肯德基(中国)公司危机管理的SWOT分析: 优势(Strength): 1、机制优势。一方面,肯德基作为连锁餐饮业的经营者, 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具有很大的弹性和适应性,各个门店独立经营, 较小型的危机事件可迅速自行解决;遇到较大型的危机事件,才由公司总部出面处理. 另一方面,肯德基有专门的危机管理制度程序, 有利于高效率的应对危机事件; 2、公信优势.肯德基是著名的跨国企业,数十年来的成功为企业积攒了良好的口碑和公信力,当企业面对危机时,容易得到消费者的谅解和信任; 3、观念优势.肯德基在中国市场上经历了多次风波洗礼,危机管理意识深入人心,甚至为员工准备有专门的危机管理手册,力求把每一次危机都转化成为KFC的良机。 劣势(Weakness): 1、小型危机事件对基层管理者要求高.基层管理者直接面对消费者,一些较小型危机的走向往往取决于基层管理者的处理,这不但需要相关培训到位,更需要灵活的授权; 2、企业门店众多,而且作为对食品安全问题较为敏感的餐饮业,肯德基会经常面对大大小小的各种危机。无论是基层员工操作失误等小问题,或是食品安全等

品牌危机案例分析报告

品牌危机案例分析

撰写人:陈艳方 专业:08市场营销 学号:0811020373 指导老师:胡礼文 前言 在瞬息万变的产品竞技场上,我们的企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注重品牌效应。然而,市场的变幻莫测又使得企业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那就是对品牌危机的处理。本文主要介绍了品牌危机的概念、成因和应对危机的措施,以及对危机的利用等。 品牌危机是品牌生命历程中无可回避的一种现象,国内外知名品牌在其成长过程中也大都经历过。危机并不可怕,关键的是如何利用危机,化“危”为“机”。总之,“创品牌难,保品牌更难。谁不珍惜品牌,最后只能倒牌”。品牌危机管理的本质就是品牌信任的重新恢复,希望企业能在危机中抓住契机,实现涅磐。 品牌危机是品牌生命历程中无可回避的一种现象,国内外知名品牌在其成长过程中也大都经历过。成功的品牌危机管理,不仅能使品牌度过危机,甚至还能进一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充分展示品牌对消费者的承诺,使品牌声誉更

隆 目录 一、什么是品牌危机..................................................................... 4 二、品牌危机的成因..................................................................... 5 三、品牌危机的内容..................................................................... 5

(一)危机预防 (5) (二)危机处理 (5) (三)危机利用 (6) 四、危机总结................................................................................. 9 五、案例分析................................................................................. 9 (一)案例一:失败的危机处理——SK—II(官司虽胜,市场犹败) (7) (二)案例二:成功的危机处理—创维勇闯”虎山行” (10) 一、什么是品牌危机 品牌危机是指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企业自身的失职、失误,或者内部管理工作中出现缺漏等等,从而引发的突发性品牌被市场吞噬、毁掉直至销声匿迹,公众对该品牌的不信任感增加,销售量急剧下降,品牌美誉度遭受严重打

十二大品牌危机公关案例之九

2011年十二大品牌危机公关案例之九——达芬奇造假之谜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传播研究所、游昌乔 案例主角: 达芬奇家具是一些国际高端品牌家俱的经销商,1994 年,达芬奇家具在新加坡开设了首家零售店,迄今为止,达芬奇家具已扩展到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及中国主要城市(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成都、重庆、中国香港),透过与经销商的合作连续开设了7 家超级商店。 案例回放: 2011年7月10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达芬奇天价家具“洋品牌”身份被指造假》节目,指出记者经过了长达半年多的调查后发现,达芬奇公司销售的这些天价家具有相当一部分根本就不是意大利生产的,所用的原料也不是达芬奇公司宣称的名贵实木,旗下部分家具却是从广东东莞加工贴牌生产的,质量并不过关,产品涉嫌伪造产地,经过检测,消费者购买的达芬奇家具甚至被判定为不合格产品。据《每周质量报告》报道,有关东莞长丰家具与达芬奇公司的多项指控,均来自长丰公司“总经理”彭杰。 7月11日,达芬奇家居官方微博对外发表声明,称在国内销售的意大利品牌家具均为在意大利生产并原装进口至国内。同时,声明表示,达芬奇将计划于本周内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达芬奇在国内的运营以及销售情况。但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达芬奇部分销售主管却改口称,代理的部分品牌家具是在国内生产的。 7月12日,质检总局要求沪深两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达芬奇家具近两年的进出口情况进行调查,执法人员在位于上海青浦的仓库内查获了部分涉嫌伪造产地的家具产品。东莞市成立由工商、质监、检验检疫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对东莞市长丰家具有限公司的产品质量及产销情况进行进一步调查。广州市工商局出动执法人员检查发现,广州达芬奇家具店出售的部分进口家具目前尚不能提供合法来源手续。 7月12日,记者回访涉事的东莞长丰家具有限公司,发现工厂已经停产,一名黄姓负责人称,长丰家具厂并未给达芬奇家具公司供货。 7月13日,达芬奇家居情况介绍会在北京柏悦酒店举行。达芬奇家居总经理潘庄秀华以及其代理的意大利、美国品牌的20位负责人都悉数到场。在发布会进行中,消费者现场指控达芬奇产品造假,并大声谴责达芬奇发布会不具备可信度;总经理潘庄秀华则含泪讲述与长丰的“冤缘”关系与创业经历,多次声称自己压力大,愿意接受消费者的退货要求,并因情绪失控中途离场。 发布会现场有四个事实得到确认。第一,达芬奇的产品并非全部是纯实木;第二,达芬奇家居确有与包括东莞长丰在内的中国工厂有合作;第三,自2002年,达芬奇与超过13家中国工厂合作生产弗勒登系列家具;第四,达芬奇代理的意大利家具都属于原装进口,但代理的美国品牌则并非完全产于美国,产地包括印尼,中国等等。但对于产品质量一事,总经理潘庄秀华没有给出直接回应。 7月14日,上海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公布了对达芬奇家具的初步调查结果:今年上半年,达芬奇家具共有11批木制品和木制家具,是从国内的家具企业采购的。采购的方式更是让人大跌眼镜:先是出口到上海保税物流区,又再进口到达芬奇上海仓库。换句话说,家具都没有运到国外,只是在上海的保税区兜了个圈子,就成了进口的产品,被媒体戏称为保税区“一日游”。上海工商局表示. 初步认定达芬

乳业危机公关案例分析实施报告

乳业是中国的一个产业,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强劲的成长速度,以伊利为首的第一阵营,坚持国际品质的发展理念,在精耕细作于本土市场的基础上,迅速向世界级的食品品牌靠拢,目前已经可以和世界级的食品品牌相媲美。 中国乳业在迅速发展和坚持打造品牌的同时,几乎所有的乳品企业都注意到了公关对打造品牌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不少乳品企业也都设有自己的公共事务部,但是大多数乳品企业对公关的理解都有失偏颇,这是造成乳品行业出现危机公关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近几年来,关于乳品企业危机公关的事件层出不穷,伊利股份的高管出事,蒙牛乳业的套现受到质疑,雀巢奶粉碘超标,光明牛奶回收过期奶等,危机公关仿佛成了这几年中国乳业的必修课。笔者在这几年做中国乳业的危机公关的实践中,哀叹企业出现危机的同时,冷静思考,使问题较为清晰地展现出来,并期求对乳品行业应对危机有所裨益和借鉴。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先来回顾近几年在中国乳品行业出现的几个曾经造成很大影响的危机公关案例。 案例一:奶粉事件

2003年7月,工商部门就陆续接到因食用劣质奶粉导致婴儿营养不良投诉。 北京2004年4月30日,新华网披露:在省市,由于被喂食几乎完全没有营养的劣质奶粉,13名婴儿夭折,近200名婴儿患上重营养不良症。 一段时间里,群众对奶粉的反应达到“谈粉色变”的地步,人们几乎不信任任奶粉,他们害怕受骗,对奶粉行业产生怀疑。2005年5月25日,省工商局公布了近期该省市场儿童食品质量抽检报告,其中双城雀巢有限公司生产的“雀巢”牌金牌成长3+奶粉赫然被列入碘超标食品目录。 26日,雀巢中国公司迅速反应,给媒体发布声明称,雀巢碘检测结果符合《国际幼儿奶粉食品标准》。并称碘超标是由于牛奶原料天然含有的碘含量存在波动而引起的,并且该成分的含量甚微,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是安全的。 27日,雀巢称中国营养学会公布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儿童碘摄入量的安全上限为每日800微克。因此,上述检测中所提及的碘含量不会带来任安全和健康问题。但是业有关专家指出,中国营养学会公布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只是公

王老吉品牌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河南工业大学选修课《企业危机管理》课程作业 王老吉企业危机管理 案例分析

商标权争夺大战具体过程 仪的致力于海内外王老吉统一的过程中,王老吉却逐步的趋于了分

裂,这场旷日持久的商标争夺战将何去何从?中国的民族品牌能否合力推向世界? 1995年,活动于粤港两地的东莞籍贸易批发商陈鸿道,与王健仪进行了接触,并获得红罐装王老吉凉茶的配方,但由于王健仪仅拥有香港及海外的商标所有权,欲在内地经营王老吉凉茶饮料的陈鸿道,便转而与广州羊城药业寻求合作。 1997年,广药集团资产重组,成立广州药业(19.73,0.08,0.41%)股份有限公司赴港上市。在此次重组中,王老吉进入了广州药业。同年2月,广药与香港鸿道集团签订了“王老吉商标许可使用合同”。而在拿到配方和商标使用权后,陈鸿道开始以加多宝集团为平台,在内地投资红罐王老吉凉茶业务。 此后2002年11月,广药集团亦从王健仪手中获得了10年的“海外商标使用权”,使得广药集团的“王老吉”产品得以打通海内外市场。由此,广药集团、王老吉家族和加多宝三方正式形成三角业务关系。 2004年之后,两个“王老吉”开始了“统一经营”的努力。 当年3月,羊城药业改名为“王老吉药业”,恢复老字号品牌,并通过增资扩股,引入香港同兴药业为王老吉药业的战略合作伙伴。据称,鸿道集团便是同兴药业背后的实际控制人。 2005年2月1日,中外合资企业“王老吉药业”正式成立,广药与同兴药业各持股48.0465%,并列第一大股东。广药和同兴药业还约定,要把海内外的王老吉商标转入到王老吉药业,打造一个世界

性的民族品牌。 然而,2010年11月,广药集团力推的“大健康产业战略”,最终让潜伏的矛盾浮出水面。 2011年3月,获得广药集团授权的广粮实业,推出了两款王老吉品牌的新产品“固元粥”和“莲子绿豆爽”养生粥,前者也采用红色作为主色调的易拉罐包装,商标“王老吉”字样为黄色,与加多宝生产的红罐王老吉凉茶外包装颇为相似。 4月11日,加多宝新闻发言人田威称,“当天,加多宝立即向成都市工商局商标科和执法处以‘王老吉知名商品特有的包装、装潢权被侵犯’等为由进行了投诉”,“加多宝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而加多宝集团副总经理阳爱星则明确表示,“广药集团授权广粮实业使用王老吉商标的行为违反了法律关于诚实信用原则,误导商标被许可人(广粮),误导消费者;其行为有违诚实、信用的商业道德和法律原则。” 不过,广药集团则对外表示,其授权加多宝独家使用和经营“王老吉”品牌商标已于2010年5月到期,且其已向加多宝方面发出律师函,拟收回独家授权。而加多宝方面则称“没见到过广药的律师函”。 而在广药集团坚持收回对加多宝的授权之时,其亦有可能失去在海外使用王老吉商标的权力。 王健仪表示,2012年合同到期后,其或将不会与广药集团续约“海

中国十大企业危机公关案例

中国十大企业危机公关案例

————————————————————————————————作者:————————————————————————————————日期:

2007中国十大企业危机公关案例 来源:中国管理传播网 岁末年初,如果让我们回顾2007年中国企业危机公关事件的话,就不难发现:与前几年相比,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更多的企业经历了危机公关之痛。从手机、汽车、IT到食品、服饰、超市等行业,众多企业经历了各式各样的公关危机。接下来,就让我们从诸多危机公关案例事件中筛选十大具有代表意义的典型案例,以全面还原2007年中国企业的危机公关现状。(以事件发生先后为序) 1、LG翻新事件 LG翻新事件起源于2006年,在2007年上半年愈演愈烈。2007年1月,在地下翻新工厂遭曝光后,LG声称背后有人敲诈;2月份又有媒体曝光工商局封存5台LG疑似翻新空调,随后LG承认更换部分产品包装;3月,湖南省消费者张洪峰披露了湖南省质量检验协会的鉴定结果,确认“其购买的五台LG空调都是翻新机器”,5月份张洪峰通过博客再次披露了LG空调的质量问题。LG翻新事件随着全国媒体的不断报道,从LG冰箱翻新、LG空调翻新到LG彩电翻新,不断有新的猛料被曝光,LG品牌一时陷入了空前的品牌危机。 点评:在系列产品的翻新事件被曝光之后,LG方面躲躲闪闪,没有承认自己的错误,未能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再加上广大网友在网络上对LG翻新行为的声讨,其品牌形象与企业声誉大打折扣。由此我们也看出了,作为国际知名品牌的LG在危机公关方面的无知与短视。 2、摩托罗拉手机爆炸事件 2007年6月19日在甘肃金塔县发生了全国首例手机电池爆炸致死事件,作为问题手机的制造商——摩托罗拉未能在第一时间内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在事发大约10天之后,以推卸事件责任为出发点,将这起爆炸事件的责任

最新十大经典危机公关案例分析整理

十大经典危机公关案例分析 更新时间:2012-7-19 1、UT斯达康行贿事件 2、乳业三聚氰胺“死灰复燃” 3、恒源祥商标侵权风波 4、蒋海松“吻别门”事件 5、百度被黑事件 6、谷歌“关闭门” 7、茅台乔洪受贿事件: 8、雪碧“汞毒门” 9、强生召回与商业贿赂案 10、丰田汽车召回案 1、UT斯达康行贿事件: 2009年12月31日,美国司法部和证券交易委员会发布消息称,电信设备制造商UT斯达康公司将支付300万美元罚金来和解其贿赂中国国有电信公司官员一案。据称,UT斯达康为了商业利益,花重金邀请中国电信有关公司官员出国旅游,所到之地包括纽约、拉斯韦加斯和夏威夷,UT斯达康将官员在这些城市的旅游花销作为培训费用入账。 至今,UT斯达康方面尚没有就“行贿事件”做出正面回应。 事件点评: 借助行贿的非正常手段来开展商业活动,UT斯达康的作法既违反了有关法律,也触犯了有关商业道德的底限,受到有关方面的惩罚是很自然的。从危机公关应对的角度来看,作为纳斯达克上市公司,UT斯达康方面至少有正视问题、做出正面事件回应的勇气,以此来承担事件责任,争取获得广大公众的谅解,度过行贿事件给企业带来的难关。 2、乳业三聚氰胺“死灰复燃”: 2008年“三鹿事件”的罪魁祸首——三聚氰胺引发了国内乳业大地震,直接重创了国内乳制品产业的健康发展。2010年初,消失一年多的“三聚氰胺”阴影再次笼罩国内乳品市场。近日,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曝光上海熊猫乳业有限公司、陕西金桥乳业有限公司等5家乳制品企业相关产品三聚氰胺超标。 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对于问题产品发出紧急“通缉令”,并在第一时间内收回并销毁了问题奶粉,但却让消费者敏感的神经再度绷紧。 事件点评:

旅游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旅游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篇一: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以三鹿为例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的情况越来越复杂,外部宏观环境如国际背景,国家 政策,行业状况,社会条件,技术升级等会影响到企业的总体走势,而企业自身条件也是复杂多样的,这就要求企业的领导集团要时刻把握宏观走势并根据 自 我状况为企业的发展制定合适的战略以赢得竞争。但是人毕竟是有限理性的, 在 企业面临危机时,企业的领导层应该如何果断而有针对性的做出正确的决策呢, 应该采取何种方法转危为机呢,这就要求有一套完善的危机应对机制。但是普 观 中国的企业及社会大众,我们发现至今危机管理的意识在中国人的头脑中还是 很淡薄,尽管自非典以来,中国的学术界和企业对危机管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相对而言,企业的认识明显不够。本案例将会以三鹿 1 集团为蓝本,运用目前 的危机管理的相关理论,通过剖析其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所采取的种种措施, 指 出其弊病,并适当给予自己的见解。本案例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三 鹿

集团,第二部分是本案例的中心部分,即对三鹿集团危机应对过程进行分析,第 三部分是对本文的总结,并用一点笔墨对当前的危机管理理论提出一点自己的看 法。 第一部分三鹿简介 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三鹿集团)是一家位于中国河北石家庄的中外合资企业,主要业务为奶牛饲养、乳品加工生产,主要经营产品为奶粉,其控股方是是持股56%的石家庄三鹿有限公司,合资方为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持 股43%。三鹿集团的前身是1956年2月16日成立的“幸福乳业生产合作社”,一 度成为中国最大奶粉制造商之一,其奶粉产销量连续15年全中国第一。2008年 8月其产品爆发三聚氰胺污染事件,企业声誉急剧下降。2008年12月24日,三 2 鹿集团被法庭颁令破产。2009年02月12日,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宣布三鹿集团破产。 第二部分三鹿集团危机处理过程分析 三鹿应对危机的过程回顾 三鹿领导集团总经理:田文华副总经理:王良玉杭志奇 1、2007年12月以来,三鹿集团陆续接到消费者投诉。 2、2008年5月17日,客服部书面向领导集团报告情况。

乳业危机公关案例分析实施报告

乳业是中国的一个朝阳产业,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强劲的成长速度,以伊利为首的第一阵营,坚持国际品质的发展理念,在精耕细作于本土市场的基础上,迅速向世界级的食品品牌靠拢,目前已经可以和世界级的食品品牌相媲美。 中国乳业在迅速发展和坚持打造品牌的同时,几乎所有的乳品企业都注意到了公关对打造品牌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不少乳品企业也都设有自己的公共事务部,但是大多数乳品企业对公关的理解都有失偏颇,这是造成乳品行业出现危机公关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近几年来,关于乳品企业危机公关的事件层出不穷,伊利股份的高管出事,蒙牛乳业的香港套现受到质疑,雀巢奶粉碘超标,光明牛奶回收过期奶等,危机公关仿佛成了这几年中国乳业的必修课。笔者在这几年做中国乳业的危机公关的实践中,哀叹企业出现危机的同时,冷静思考,使问题较为清晰地展现出来,并期求对乳品行业应对危机有所裨益和借鉴。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先来回顾近几年在中国乳品行业出现的几个曾经造成很大影响的危机公关案例。 案例一:阜阳奶粉事件

2003年7月,阜阳工商部门就陆续接到因食用劣质奶粉导致婴儿营养不良投诉。 北京2004年4月30日,新华网披露:在安徽省阜阳市,由于被喂食几乎完全没有营养的劣质奶粉,13名婴儿夭折,近200名婴儿患上严重营养不良症。 一段时间里,阜阳群众对奶粉的反应达到“谈粉色变”的地步,人们几乎不信任任何奶粉,他们害怕受骗,对奶粉行业产生怀疑。2005年5月25日,浙江省工商局公布了近期该省市场儿童食品质量抽检报告,其中黑龙江双城雀巢有限公司生产的“雀巢”牌金牌成长3+奶粉赫然被列入碘超标食品目录。 26日,雀巢中国公司迅速反应,给媒体发布声明称,雀巢碘检测结果符合《国际幼儿奶粉食品标准》。并称碘超标是由于牛奶原料天然含有的碘含量存在波动而引起的,并且该成分的含量甚微,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是安全的。 27日,雀巢称中国营养学会公布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儿童碘摄入量的安全上限为每日800微克。因此,上述检测中所提及的碘含量不会带来任何安全和健康问题。但是业内有关专家指出,中国营养学会公布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只

危机管理案例及分析

危机管理案例及讨论阐述 案例: 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当天,万科曾宣布捐款220万元。但在全国人民爱心涌动,全国企业界动辄千万、上亿元的捐款面前,这笔捐款数额以及之后万科董事长王石的表态迅速给万科带来了近年来最大的一次公共信任危机。去年,万科销售额排名内地房地产企业第一,超过523亿元,净利超过48亿元,此次捐赠的善款不足其净利润的万分之四。在捐出款项的同时,万科就引发了网友对于捐款数额过低的质疑。 与此同时,万科董事长王石,这位在中国知名度极高的企业家却对捐款作出了一番“惊人”的解释。地震三天后的5月15日,王石写下一篇名为《毕竟,生命是第一位的(答网友56)》的博客文章,王石在文章中称,“200万是个适当的数额。中国是个灾害频发的国家,赈灾慈善活动是个常态,企业的捐赠活动应该可持续,而不应成为负担。每次募捐,普通员工的捐款以10元为限。”一石激起千层浪。王石表态很快为公司以及他本人带来更多铺天盖地的指责甚至漫骂。很多人表示,“万科在我们心中一落千丈。”更有网友指出,万科8.2级的”地震”从此开始。 分析: 一、万科公关危机的原因 1、不合时宜的言论触犯了社会公众的道德 国难在前,公众的民族意识空前强烈,道德的标尺被放在衡量一个企业优不优秀的首要地位。万科稳坐国内地产业首席的地位,区区200万元的捐款在此时便显得极其吝啬。 2、企业领导人的道德缺失 我们不便评价王石作为一个商人的道德水平,但一个企业却会因一个领导者的形象受人唾弃。王石是万科集团的董事长,身上的责任与负担便与他的名利成正比了。 3、遭受网民的舆论炮火

王石在博客中与网友发生争执而触犯众怒。王石的个人言论迅速传播放大,扩大成了一个巨大群体的不满,谴责和抵制对万科的企业形象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由网民所创造的舆论压力更是可以左右一个企业的生命。 4、与新闻媒介的沟通断裂 新闻媒介的舆论报道对企业形象的渲染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一开始万科就没有关注到整个社会的舆论导向并和新闻媒介保持紧密的联系。在灾难面前,需要的是每个人良知的觉醒与深厚的社会责任感。万科危机的产生,与媒体沟通断裂是紧密相关的。 5、企业公关理念淡薄,没有危机管理和防范意识 万科在国难面前毫无社会责任感,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置天下之大事而不顾。万科不仅缺乏新闻发言人制度,而且也没有建立高管人员对外言论的管理机制,企业缺乏危机传播管理的意识、管理者没有正确的公关理念。同时,万科还没有建立危机防范机制,这样就不能有效监控并在危机到来之前成功避免危机的发生,结果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二、万科的危机公关策略 1、统一信息发布渠道 2、诚挚的道歉以求原谅 3、与公众媒体重新建立沟通 4、将设新闻发言人制度 5、保持媒介沟通利用传媒引导公众 6、坦然面对危机重塑品牌形象

年度跨国公司在华十大公关危机案例

2005年度跨国公司在华十大公关危机案例 2005年,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集体遭遇危机:广本、亨氏、宝洁、卡夫、肯德基、强生、索尼等等,被神化了的跨国公司优秀管理水平似乎在顷刻间化为乌有。跨国公司怎么会这样,究竟是什么因素使然? 卓跃咨询认为,变化的不是这些跨国公司,变化的是中国当前的市场环境和中国消费习惯,以及媒体整体的理性并承担起“第三方公信力”的角色,成为跨国公司和中国企业研究的命题。根据卓跃咨询的判断,因为危机事件,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的损失至少在50亿人民币。套用一句话,幸福的企业看起来是类似的,不幸的企业却各有各的不幸。危机事件处理优秀的公司都是类似的,那就是遵从了“5P”原则,而如果缺失其中的一个“P”或者几“P”,那么企业就有可能遭遇危机和不幸。借鉴是一种智慧。这是我们重新将这些遭遇危机的企业案例呈现出来的目的,也许当事企业或者第三方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启迪。 在本文中,卓跃咨询推出“5P研究模型”,以对这些危机事件做出评估: 1、端正态度(Perception):态度决定一切。 2、防范发生(Prevention):优秀的危机管理企业都有良好的危机预案和危机预警机制。 3、时刻准备(Preparation):面对可能出现的危机事件和危机事件爆发后出现的可能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出各种准备策略。

4、积极参与(Participation):危机爆发后,企业应该本着一种积极态度处理危机事件,而不是逃避责任或者推委。 5、危中找机(Progression):危机处理的最高境界是能把“危”变成“机”,从中获利或者得以提升。 案例一:索尼“问题相机”危机 品牌:索尼 危机性质:产品质量 危机指数:6 案例描述: 12月上旬,浙江方面抽检发现,索尼6个型号30个批次的数码相机存在包括自动白平衡失效、成像均匀度不好、液晶屏亮度不够、自动曝光不准确等问题,被定性为“不合格”。当浙江省工商局的消息传到索尼中国负责数码相机业务的公关部经理耳中时,对方“感到惊讶”,并间接质疑浙江方面的评测结果:“这些相机都是在市场销售了一段时间的产品了,此前也经过媒体多次评测。” 与此同时,索尼的公关也在紧张进行中:一面质疑检测标准,一面抵达浙江沟通;一面对媒体矢口否认相机“存在问题”,一面又对媒体“恩威并用”,以订阅报纸换下稿件,或者以撤销广告威胁媒体放弃报道。

宝洁公司SKII危机沟通案例分析

宝洁公司SK-II危机沟通案例分析 专业:工商管理班级: 0902 姓名:李丹阳学号:09100018 写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60分以下:全文抄袭,或未按时交卷,或与上述内容毫不相关; 60至70分:有整段内容抄袭,或与上述内容有关,但论说浅显; 70至80分:有自己的观察与思考,有启发; 80分到90分:真正理会课程核心精神,论说内容深入,有明确的个人独立观察与思考; 90分至100分:有深入的思考,有独到的见解,有质疑精神,有批判意识,体现了一定的学术研究的潜质。 总评成绩: 一、危机沟通的概念 危机沟通是指以沟通为手段、解决危机为目的所进行的一连串化解危机与避免危机的行为和过程。危机沟通可以降低企业危机的冲击,并存在化危机为转机甚至商机的可能。如果不进行危机沟通,则小危机则可能变成大危机,对组织造成重创,甚至使组织就此消亡。危机沟通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可以取得危机内涵中的机会部分,降低危机中的危险成分。企业沟通的对象大概涵盖四大方面:被危机所影响的群众和组织、影响公司运营的单位、被卷入在危机里的群众或组织、必须被告知的群众和组织。依据此种划分,企业的危机沟通对象其实也就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即投资者、企业员工、工会、政府及社会中介组织、媒体、顾客、供应商、经销商、竞争者等。企业如果不能够与它们进行很好的沟通,必然会产生不同类型

二、宝洁公司SK-II案件分析 在今天激烈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企业面对的内外部环境日益复杂,这种复杂的环境给企业带来了诸多的风险,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浪潮的加速推进,在推动全球整体性发展的同时也诱发了不稳定因素的急剧增长。良好的危机管理信息沟通机制可以防止信息的误传;可以灵敏地启动预警系统,在短时间内控制事态;可以对危机潜伏期的情报及时处理,为准确分析危机发生的概率以及危机后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提供数据支持。有效地沟通可以降低企业危机的冲突,并存在化危机为转机甚至商机的可能,如果不能进行有效地危机沟通,则小危机可能变成大危机,对企业造成重创。 2006年9月14日, 国内媒体报道了来自国家质检总局的消息: 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从来自日本宝洁株式会社制造的SK-Ⅱ品牌化妆品中检出(我国化妆品卫生标准规定的)禁用物质铬和钕。其中, 重点净白素肌粉饼的钕含量高达4.5mg/kg, 清透防晒乳液等八种产品的铬含量为0.77mg/kg至2.0mg/kg。报道另称: 据专家介绍,铬为皮肤变态反应原,可引起过敏性皮炎或湿疹。钕对眼睛和粘膜有很强的刺激性,对皮肤有中度刺激性,吸入还可导致肺栓塞和肝损害。 9月14日, 宝洁公司声明: 安全和质量对于SK-II至关重要。SK-II所有产品上市前都经过了公司内部严谨的安全评估,并且在进入中国市场前都经过卫生部严格检验和注册,产品的安全和质量有充分的保障。SK-II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并未添加文中所涉及的成分。……对于铬的限量,中国食品卫生标准指出粮食、乳粉中允许铬残留量分别为1ppm和2ppm。而对于化妆品,技术上的理解仍需进一步澄清。事实上,铬是一种在自然中广泛存在的物质,如水和各种食品中。对于本进口批次产品中发现的问题,宝洁公司将全力配合政府部门,使之得以顺利解决。 9月16日起, 国内SK-II问题产品的消费者要求退货, 商场作出停售决定。宝洁公司表示

危机公关处理案例分析

危机公关处理案例分析—— 麦当劳、家乐福和中国电信之信任危机处理 今年的3?15晚会又再次曝光了一些企业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其中一部分像麦当劳、家乐福以及中国电信等知名企业也不免涉及其中,再次使得人们的目光聚焦到企业的诚信问题,引起了消费者们一片的质疑声和问责声。当这些企业面临信任危机时,他们都采取了什么样的手段来化解危机呢?本文从危机公关处理理论来探讨这三家企业是如何进行信任危机处理的。 首先来了解这三家企业的违信行为: 麦当劳——据报道,北京麦当劳三里屯餐厅不遵循麦当劳运营标准,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如牛肉饼掉在地上不经任何处理接着二次销售、过期的甜品更改包装接着卖、保存期只有30分钟的吉士片在4个小时之后依然可以用。 家乐福——据调查家乐福超市郑州花园店用三黄鸡冒充柴鸡以次充好以及销售过期食品,欺骗消费者。 中国电信——央视315曝光东莞电信、广州电信、上海电信、随州电信等中国电信省公司为了增加收入,都在为垃圾短信的发送提供各种便利。 再来看看这三家企业为处理危机所采取的种种措施: 麦当劳——(1)公开声明道歉:在3月15日当天晚上9点50分的官方微博上,麦当劳(中国)发表声明称:我们将就这一个别事件立即进行调查,坚决严肃处理,以实际行动向消费者表示歉意。 (2)相关调查处理:第二天的上午,麦当劳中国公关部经理告诉媒体记者:麦当劳已在昨天第一时间对三里屯门店进行了停业整顿和全面整改,并对涉及整个事件的员工做了详细调查。 (3)信用保证:麦当劳(中国)将以此为戒,深化管理,切实保证运营标准在各个餐厅的严格执行,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以实际行为维护消费者利益。 (4)接受监督:欢迎政府相关部门、媒体以及消费者对麦当劳的监督。 家乐福——(1)公开声明道歉:在曝光后第一时间回应,称对央视315晚会所报道的河南花园店严重违规操作生鲜类产品问题高度重视,在此向消费者表示最诚挚的歉意。 (2)相关调查处理:家乐福公司对外通报称,公司将立即展开调查,并将严肃处理,家乐福郑州花园路店店长已被留职查看,相关责任人也已被停职处理;家乐福(中国)相关负责人表示:“17日下午,郑州家乐福花园路店接到了当地工商部门的停业整顿通知,家乐福方面将积极配合工商局的行动,另外凡是购买到“问题产品”的顾客,均可凭购物凭证退货,家乐福将依据国家法律规定予以赔偿。” (3)信用保证:家乐福中西区副总经理张震表示家乐福也会以此为戒,在工商部门的要求之下进行认真地整改,欢迎广大消费者进行监督。我们会加强内部的管理,加强对员工的培训,通过内外监督机制,保证我们所有规章制度能合理实施,我们希望用实际行动赢得广大消费者对家乐福的信任。 (4)接受监督:家乐福(中国)中西区副总经理张震表示,今后将成立专门团队,每日五次对门店内所售所有食品尤其是生鲜类食品的质量进行巡查,并面向广大消费者聘请社会监督员等具体举措来杜绝此类问题再次发生。 中国电信——中国电信集团公司3月15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声明称,对央视315晚会曝光的垃圾短信问题高度重视,已成立专门小组对曝光涉及的违反集团公司相关规定的基层企业进行认真调查处理。

加多宝危机公关案例分析--

加多宝危机公关案例 组长:刘晓冰 小组成员:刘晓冰、李杰、岁诗琪、赵雨菲、 张凯琳、吴玛瑞雪

1.事件背景 1.1.王老吉和加多宝 王老吉凉茶由王泽邦始创于清道光八年,至今已有184年历史。在动荡的社会中几经周折依然维持着经营。1949年之后,王老吉凉茶分成了两支:一支被收归国有,后更名为“羊城药业”,隶属于广药集团。另一支由王氏后人带到了香港,经营王老吉香港及海外业务,即“香港王老吉国际”,1993年,王氏后人王健仪出任该公司执行董事。 按理说,王老吉分家后隶属不同主人,本应互不相干,怎又牵扯出这么大一桩品牌诉讼案件?这要从一名东莞籍商人陈鸿道说起。 陈鸿道是一名活跃于粤港两地的贸易批发商,1995年,有意在内地经营凉茶产业的他与王氏后人王健仪进行了接触,并获得红罐装王老吉凉茶的配方。然而,王氏后人仅拥有香港及海外的商标所有权,欲在内地经营王老吉凉茶饮料的陈鸿道,便转而与广州羊城药业寻求合作。 1.2.合作和共赢 1997年2月13日,广州羊城药业王老吉食品饮料分公司(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与陈鸿道的香港鸿道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商标许可使用合同,合同规定鸿道集团自1997年取得“王老吉”商标生产销售红色纸包装及红色铁罐装凉茶饮料的独家使用权,合同有效期至2011年12月31日止,有效期为15年,后双方又于2001年续签合同,有效期共计20年。为了王老吉凉茶的发展,鸿道集团投资成立了香港加多宝(广东)股份公司,由香港王老吉集团提供配方,经广州王老吉药业特许在中国内地独家生产,专门负责“红罐”王老吉凉茶的生产和销售,加多宝集团在内地先后设立了四个加工厂,把广药集团授权的王老吉凉茶品牌运作的风生水起。 从1997年广药集团将红罐王老吉商标授权给鸿道集团后,加多宝就开始了对王老吉品牌的苦心经营,然而在2002年以前,王老吉凉茶只是一个区域品牌,销售业绩连续数年维持在1亿元左右,无法走出广东和浙南一带。为此,陈鸿道聘请成美公司对“王老吉”进行了重新定位——明确了红罐王老吉是在“饮料”行业中竞争,竞争对手应是其他饮料;品牌定位为“预防上火的饮料”,独特的价值在于——喝红罐王老吉能预防上火。 加多宝对王老吉的重新的定位,为王老吉凉茶走向全国扫清了障碍。此后几年间,加多宝集团投资十多亿元,强化广告宣传,扩建生产基地,拓宽销售渠道,甚至拍摄了一部讲述王老吉凉茶创始人行医的电视剧《岭南药侠》。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捐款1亿元的高调慈善,

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以三鹿为例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的情况越来越复杂,外部宏观环境如国际背景,国家政策,行业状况,社会条件,技术升级等会影响到企业的总体走势,而企业自身条件也是复杂多样的,这就要求企业的领导集团要时刻把握宏观走势并根据自我状况为企业的发展制定合适的战略以赢得竞争。但是人毕竟是有限理性的,在企业面临危机时,企业的领导层应该如何果断而有针对性的做出正确的决策呢?应该采取何种方法转危为机呢?这就要求有一套完善的危机应对机制。但是普观中国的企业及社会大众,我们发现至今危机管理的意识在中国人的头脑中还是很淡薄,尽管自非典以来,中国的学术界和企业对危机管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相对而言,企业的认识明显不够。本案例将会以三鹿集团为蓝本,运用目前的危机管理的相关理论,通过剖析其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所采取的种种措施,指出其弊病,并适当给予自己的见解。本案例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三鹿集团,第二部分是本案例的中心部分,即对三鹿集团危机应对过程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是对本文的总结,并用一点笔墨对当前的危机管理理论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 第一部分三鹿简介 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三鹿集团)是一家位于中国河北石家庄的中外合资企业,主要业务为奶牛饲养、乳品加工生产,主要经营产品为奶粉,其控股方是是持股56%的石家庄三鹿有限公司,合资方为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持股43%。三鹿集团的前身是1956年2月16日成立的“幸福乳业生产合作社”,一度成为中国最大奶粉制造商之一,其奶粉产销量连续15年全中国第一。2008年8月其产品爆发三聚氰胺污染事件,企业声誉急剧下降。2008年12月24日,三鹿集团被法庭颁令破产。2009年02月12日,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宣布三鹿集团破产。 第二部分三鹿集团危机处理过程分析 三鹿应对危机的过程回顾 三鹿领导集团总经理:田文华副总经理:王良玉杭志奇

最新十大经典危机公关案例分析整理(同名15197)

最新十大经典危机公关案例分析整理(同名15197)

十大经典危机公关案例分析 1、UT斯达康行贿事件: 2009年12月31日,美国司法部和证券交易委员会发布消息称,电信设备制造商UT斯达康公司将支付300万美元罚金来和解其贿赂中国国有电信公司官员一案。据称,UT斯达康为了商业利益,花重金邀请中国电信有关公司官员出国旅游,所到之地包括纽约、拉斯韦加斯和夏威夷,UT斯达康将官员在这些城市的旅游花销作为培训费用入账。 至今,UT斯达康方面尚没有就“行贿事件”做出正面回应。 事件点评: 借助行贿的非正常手段来开展商业活动,UT斯达康的作法既违反了有关法律,也触犯了有关商业道德的底限,受到有关方面的惩罚是很自然的。从危机公关应对的角度来看,作为纳斯达克上市公司,UT斯达康方面至少有正视问题、做出正面事件回应的勇气,以此来承担事

件责任,争取获得广大公众的谅解,度过行贿事件给企业带来的难关。 2、乳业三聚氰胺“死灰复燃”: 2008年“三鹿事件”的罪魁祸首——三聚氰胺引发了国内乳业大地震,直接重创了国内乳制品产业的健康发展。2010年初,消失一年多的“三聚氰胺”阴影再次笼罩国内乳品市场。近日,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曝光上海熊猫乳业有限公司、陕西金桥乳业有限公司等5家乳制品企业相关产品三聚氰胺超标。 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对于问题产品发出紧急“通缉令”,并在第一时间内收回并销毁了问题奶粉,但却让消费者敏感的神经再度绷紧。 事件点评: 受08年行业事件的影响,现在网上洋奶粉热销,而中国乳业复苏难,谁知眼下,曾经影响众多孩子健康的三聚氰胺却又死灰复燃,这种现象不得不引发企业的深思。中国乳业正处在复苏阶段,“毒奶粉”却重出江湖。企业为了盲目追求利润,不顾社会责任,拿孩子的健康乃至性

《品牌管理》案例分析作业

案例分析(注意要点、分析简要) 一、(新浪财经)每经记者赵春燕发自北京 继运动品牌、户外服饰品牌之后,来自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国际(以下简称绿色和平)最新的一项调查发现,全球20家时尚品牌的服装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有毒有害物质。此20家品牌中既包含Armani(阿玛尼)、Victoria’sSecret(维多利亚的秘密)、CalvinKlein等国际大牌,也包含内地的Vancl(凡客诚品[微博])等品牌。所检测出的有毒物质涉及壬基酚聚氧乙烯醚、邻苯二甲酸酯以及偶氮染料释放出的致癌芳香胺。 该项调查表明,有毒有害物质可以在生命周期的任何一个阶段被释放,并最终进入江河湖海,“随着‘快时尚’的兴起,大量的服装被生产和销售,对于环境的影响又被放大了,尤其是源于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 绿色和平在该项《全球时尚品牌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调查》中呼吁,大品牌服装公司应该做出可信的“去毒”承诺,承诺的内容包括在2020年1月1日前,在其全球的供应链及所有产品上,淘汰所有的有毒有害物质。 假如你是Armani(阿玛尼)的董事长,那么,在遇到上述突发事件时: 1.你如何面对公众危机(如何恢复公众的信心)? 答:第一及时道歉承认错误。 第二成立专项调查小组,找到有害物质的来源。 第三设计方案,优化生产,防止类似情况发生。 第四及时将上述情况通报给大众。 2.你将如何调整贵公司的营销策略(包括产品、价格、分销和促销策略)? 答:第一步是将检查出的含有毒物质的产品立即召回,防止在市场上流通; 第二步快速设计、生产出不含有毒物质的产品,做好前期的推广和广告; 第三步做一个关于健康方面的活动或行动,倡导健康穿衣,发放本公司的产品, 以此打开销路。 3.请列举至少一家中国企业的实例加以详细论述。 答:《企业危机公关成功案例--大白兔成功突围甲醛门》 大白兔奶糖在突然遭遇“甲醛门”事件后,冠生园公司积极应对,在4天时间内便成功“突围”,从此次危机事件的处理给了我们四点启示:应对危机公关必须主动、及时、统一、权威。 1.主动:3日内完成沟通、检测、媒体公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