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口社会学》第四版 复习材料

《人口社会学》第四版 复习材料

《人口社会学》第四版 复习材料
《人口社会学》第四版 复习材料

人口:具有一定数量、质量,生活在一定社会、地域中的人的群体。

本质属性:社会属性。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和分析人口结构、人口过程和人口变迁,以及它们与各种社会力量(文化、经济和政治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

《人口原理》的主要内容

两个级数:人口是以几何级数增长、生活资料只能以算术级数增长

三个抑制:积极性抑制:战争、瘟疫、饥荒等;预防性抑制:晚婚、避孕、流产、杀婴和节育;道德性抑制

三个命题:人口增加必然地要受到生活资料的限制;当生活资料增加的时候,人口总是增加;抑制人口增长的力量使现实人口与生活资料相平衡

马克思、恩格斯的人口理论

1、资本主义的“相对过剩人口”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2、“两种生产”的原理

3、人口的阶级观

其他:斯宾塞、杜蒙特、涂尔干

中国人口思想史

(一)传统人口思想

1、增殖人口观(农业社会)(儒家):孔子、孟子、墨子

2、适度人口思想(法家):商鞅、韩非

3、限制人口思想:

杜佑(唐朝):《户口人丁论》,力劝朝廷吸取晋隋的经验,不可盲目增加人口,特别指出统治者的行为影响人口的多寡。开明的统治者应该扶植人民的经济实力,不可横征暴敛。

中国的马尔萨斯——洪亮吉、汪士铎

洪亮吉(清):比马尔萨斯早五年揭示了中国所面临的人口压力和人口与生活资料按两种级数增长的观点。是第一个明确提出要注意人口增殖的学者。

汪士铎(清):人口增长的两大危害:社会动乱、素质下降

马寅初的《新人口论》

《新人口论》基本思想:中国人口繁殖太快,人口多,资金少,影响工业化的进程,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应该控制人口。明确地把中国人口增长与工业化进程联系在一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的思想。

主要观点:

1.掌握人口数据是制定政策的关键

《新人口论》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要求客观地估计中国人口增长的情况

2.人口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五大矛盾:

人口与加速资金积累之间的矛盾

人口与提高劳动生产率之间的矛盾

人口与工业原料方面的矛盾

人口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之间的矛盾

人口与科学事业发展之间的矛盾

3.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建议

1)积极发展生产

2)控制人口数量:人口普查,建立人口动态统计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宣传工作,提倡晚婚晚育(男25,女23),经济手段推行计划生育,行政手段控制人口,避孕以达到降低人口

出生率的目的

3)提高人口质量

生育:一是生物学上的生育力,是有关人类在生产的能力;二是社会学上的生育率,是指人类现实的生育水平。

生育力:是指妇女生育能力和潜能

生育率:是指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妇女或育龄妇女的实际生育水平或生育子女的数量。

生育率计算是生育测量的主要指标,目的是描述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整体生育水平。

前提:1、生育行为只与妇女有关。2、以活产数为生育的基数

生育测量指标:1、出生人口数。2、人口出生率。3、人口再生产。

粗出生率(一般出生率):某地某年平均每千人口中出生(活产)人数。一般以千分之30的出生率作为分界线。

一般生育率:也称总生育率,表示一年内每千名育龄妇女(15-49岁)所生育的孩子数,反映了育龄妇女的综合生育水平。

总和生育率

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年龄别生育率之和,是指一名妇女如果像统计年那样度过她的生育期,她一生可能生育的子女数。

孩次别生育率:指婴儿属于母亲的第几次活产数

生育模式:是指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文化经济条件下存在的、具有明显差异的生育类型。发展中国家生育模式的特点

1.发展中国家的生育模式表现死亡率和出生率之间非同步化。

2.20世纪60年代后,发展中国家的生育率稳定下来,一些国家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

3.与传统高生育率相关的文化、经济和政治因素依然存在,成为生育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4.发展中国家对高生育率的控制主要依赖于政府行政力量的作用。

生育制度:是与人类生育过程相关的生育观念、行为规范和物质文化设备等一整套规范和文化。

1956年,戴维斯和布莱克《分析框架:社会结构与生育率》11个影响生育率的中间变量。邦加兹认为4个最有意义:已婚妇女比、避孕、人工流产、产后不育期。

TFR=Cm·Cc·Ca·Ci·Tf(总和生育率、婚姻系数、避孕系数、人流系数、哺乳不育期系数、假定的生育力15.3)

生育意愿:1、目的。2、数量的看法。3、性别的看法。

最早把死亡率研究视为一种社会制度现象的学着:英国人格兰特。《死亡册的自然与政治诠释》

死亡率申报制度:属地原则和属人(属藉)原则

粗死亡率(总死亡率或死亡率):指在一定地区内特定时期(一般为一年)每千人口中的死亡人数。以千分之20为分界线。

婴儿死亡率(IMR)是指一定地区在某年内未满周岁的婴儿死亡人数与活产婴儿数的比率。新生儿死亡率(NMR)是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出生后28天以内或一个月以内的死亡婴儿数占同期出生婴儿总数的比例

死亡模式是指不同社会经济文化条件下具有明显差异的死亡类型。(死亡率和预期寿命)

平均预期寿命

表示同批人出生后平均每人一生可存活的年数。

死因分析是指引起死亡的原因分析。

人口迁移:人口居住地(空间位置)永久性(半年或一年以上)的改变,包括国际人口迁移

和国内人口迁移。

测量人口迁移的指标有迁移的数方向、距离三个层次。

人口迁移理论主要从迁移者、迁移动机、迁移过程和迁移结果等进行研究。

国际人口迁移的结构性特征(生存型和发展型)

第一,国际人口迁移具有地区性结构特征

第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决定了国际人口迁移的原因具有明显的经济性结构特征

第三,当代国际人口迁移具有政治性结构特征

第四,难民和非法移民人口增加

第五,女性移民人口有增多趋势

第六,高素质移民在增加

中国人口迁移历史分为哪几个时期?

1.公元前221年前,低水平的生存型迁移

2.公元前221—公元1376年,强制型和自发型相结合的人口迁移

3.从1368—1840年(明初至清朝鸦片战争前),开发型人口迁移

4.1840—1949年(鸦片战争始至新中国),带有半封建半殖民地式的人口迁移特征

5.1949—20世纪80年代初期,人口迁移具有计划经济的特点

6.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人口迁移呈现出相对开放的态势

四、我国当代人口迁移的主要特征:具有转型社会的特点反映计划体制和市场体制的双重作用

1、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并存

2、人口迁移规模有所增加,但相对凝固性并未根本改变

3、以发展性为主的人口迁移模式

4、迅速增长的国际人口迁移和流动

推拉理论

推力:居住地存在着推动人口迁移的力量

?生存环境:自然环境、自然资源

?人为因素:政治动荡、宗教、种族冲突、人口过剩

拉力:迁入地存在着吸引人口迁移的力量

?迁入地的劳动力需求和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的差距

人口转变(诺特斯坦)

人口转变指人口再生产模式由高水平的人口均衡向低水平的人口均衡的转变,即人口由很高的出生率死亡率转变为很低的水平的这种过程。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存在的难题

一,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很低,城市人口增长的幅度常常超过工业增长的速度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不高

三,教育的普及率还有待提高

四,较高的婴儿死亡率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存在的特点(结合理解)

第一,起步晚。欧洲在18-19世纪发生了第一次人口转变,而发展中国家的高死亡率在19世纪后半叶-20世纪上半叶开始陆续下降。

第二,在死亡率下降的同时,出生率直至20世纪70年代仍然保持高水平,人口迅速增长。人口爆炸给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带来严重威胁。

第三,70年代,生育率下降,但与死亡率相比下降的速度不明显。

第四,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具有较强的认为痕迹。

第五,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道路各有千秋,缓慢各异。

人口年龄结构是一定时点、一定地区各年龄组人口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通常用%表示。年龄分组:1、年代学年龄2、生物学年龄3、心理学年龄4、社会学年龄

抚养系数=(0—14岁以上人口数+ 65岁及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

1、年龄分层

年龄角色:与年龄有关的一整套权利、责任、社会关系体现。

(1)年龄的社会分层理论强调年龄所具有的社会意义

(2)年龄分层是一个动态变量

(3)年龄分层中内涵着社会性时间

2、同期群:同一年代出生的人。

同期群效应:一个同期群的人口规模能构建一个时期。

人口老龄化

含义:是某一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65岁以上)的比重逐渐增加的过程,特别是指在年龄结构类型已属年老型的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继续上升的趋势。

特点:

(1)度量指标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它所反映的是老年人口数量变化相应地与人口数量变化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实际上反映了总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2)人口老龄化反映的是人口变化过程中,必须从动态角度去考察。

中国人口老龄化

特点:

老龄化速度快于全国总人口增长速度

我国老龄化速度快于世界老龄化速度

我国老龄化速度快于经济发展速度,呈现了“未富先老”的特征

经济发达地区率先进入老龄化

问题:

老龄化速度过快、社会养老压力加大

城乡老人收入水平较低,增长慢

空巢老人、高龄老人增长较快,老人服务和养老方式面临挑战

医疗保险覆盖率低,农村缺医少药

对策:

老年人应分享社会发展成果,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老有所医,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

建立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福利服务体系

开发老年消费产业,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

充分利用老年人才,让老年人才参与发展做贡献

人口的性别结构:一定时点、一定地区、男女两性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用百分比表示。性别比是同年龄组内每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

女性生存优势:女性比男性有更长的预期寿命。

影响人口性别结构的因素:人口过程、文化、社会经济、政治。

社会分层: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口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表现为人与人、集团与集团

之间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和不平等状况。

社会分层的测量:收入分化测量(基尼系数、工资报酬水平法、五分位法),贫困人口的测量(市场菜篮法、恩格尔系数法、国际贫困线标准或收入比例法)

社会分层影响人口的生产、再生产和人口过程;人口规模、质量和人口再生产对社会分层产生影响。

社会分层理论:

马克思:阶级分层理论

韦伯:三位一体理论(阶级、权力、身份认同)

功能主义分层理论

社会流动理论

贫困分为:绝对贫困(缺少基本的生活必需品)、相对贫困(低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主观贫困(自我感觉贫困)

根据发展角度将贫困人口分为:生存型、温饱型、发展型

致贫原因上将贫困人口分为:根本性、诱发性、意外灾难性

贫困人口的结构性特征

第一、绝对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第二、从城乡结构看,城乡有不同类型的贫困人口,但贫困人口主要集中于农村。

第三、从就业结构看,失业人口比就业人口更易于成为贫困人口。

第四、从家庭结构看,单亲家庭,尤其是单亲母亲家庭易于成为贫困人口。

第五、从教育结构看,文盲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易于成为贫困人口。

贫困的原因分析

人口因素:(人口挤压论、人口陷阱论、资源匮乏论)来源于马尔萨斯,强调人口增长和食物生产之间无法克服的矛盾

非人口因素:社会制度、文化。马克思:资本和劳动的对立、不平等的按资分配制度。冲突论:资源分配的不平等。达伦多夫:统治VS非统治,权力结构本身使被统治者制度化地处于贫困或相对贫困的状态。

反贫困战略:

1、反贫困斗争需要建立公平的社会分配机制,实现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2、反贫困斗争需要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由此增加社会综合经济实力和反贫困斗争所需的大量资金。

3、反贫困斗争是艰巨的工作。当贫困人口总数占该国的10%以下,就进入斗争的艰难时期。

4、反贫困斗争的关键是解决发展和资源间的矛盾。

5、反贫困战略的关键是增加贫困人口的能力。

中国反贫困制度的建设:提供经济机会、提供社会服务、社保制度婚姻:是男女两性依据一定的法律、伦理、风俗规定建立的夫妇关系。它是家庭成立的标志和基础。

婚姻的统计指标:婚姻的测量

1、结婚率

2、离婚率

3、不婚率

4、离婚比

5、平均初婚年龄

婚姻挤压(marriage squeeze)

是指在适婚年龄的男女两性同期群中出现的数量不平等现象,表现为男性相对不足或女性相对不足的现象。

人口分布是一定时间内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结构

人口密度:某一时点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以每平方公里常住的人口数表示,为口总数/总面积。倒数为面积指数。

城市化水平数:某地区省市人口数/该地区总人口数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环境: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状况决定了人口分布的基本轮廓

(2)社会历史因素:人口分布状况是历史积淀的结果,任何现有的人口分布似乎都可以找到它历史发展的轨迹和生动的历史故事。

(3)经济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人口分布

(4)人口过程的方方面面都影响人口分布

(5)经济和制度因素综合性地影响人口分布

(6)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人口分布

城市:是一个由非农业活动人口组成的、占有一定空间的人口聚集地

特征:具有相对庞大的人口规模;大量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多功能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聚集体;多为行政中心

城市化的基本概念:

动态角度: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过程。

静态角度:一个国家、地区生活在城市的人口比例。

结构角度:不同规模、类型的城市人口的分布。

城市化的基本理论:

1、动力学理论:人口增长压力带来的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是推动城市化的本质力量;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前提;工业化与城市化互为因果;科学技术是城市化得以延续的内在力量;教育在城市化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2、发展规律理论

3、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刘易斯“二元结构发展模式”;费-拉尼斯模式;托达罗农业人口向城市的迁移模式;帕克、沃斯、伯吉斯城市社会学理论;马恩城市政治学、列菲弗尔城市空间的政治经济学;克鲁格曼新经济地理学“中心-边缘模式”

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人口密度高、人口分布不均、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

中国城镇化的特点

1、多种模式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2、不平衡的城市发展:一方面,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迅速发展,中小城市发展相对缓慢,功能不足。另一方面,沿海城市发展迅速,内地城市、尤其是中西部城市发展缓慢。

3、城市化发展的行政色彩与制度不平衡:户籍制度长期影响城市化进程,成为农民城市化的重要制约力量。

4、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成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注入式、自发式、混合式

社会变迁:社会经济、文化、政治、技术所引发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的变迁,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和最本质部分的改变。

人口数量与社会变迁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发明拉力假说:齐波拉、契尔德《世界人口经济史》

人口推力假说:亚当·斯密,博斯鲁普《人口和技术变化》

冲突理论:马恩。

制度理论:涂尔干、汤因比《历史研究》

结构理论:英国当代社会学家吉登斯

未来人口与发展战略

对未来人口预测的几点结论

1、未来世界不同地区的人口生育将以波动的方式向人口更替水平逼近,总和生育率将保持

在2.1左右;

2、人类死亡率水平将会沿着过去的死亡率不断下降的趋势而下降;

3、人口的地区分布将发生变化。世界人口增长的绝大部分将发生在发展

中国家和地区。

人口发展未来观:

一、悲观主义理论

人口的无限增长使有限的自然资源面临枯竭,人口不仅处于饥饿状态,还将窒息在自身排出的烟雾之中。人类社会终将处于无法预知的悲惨境地。

代表:马尔萨斯:《人口原理》、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布朗:《谁来养活中国》

人口发展战略:

立刻控制人口增长,并有计划地调整人口需求与资源供应之间的关系

重新反思发展战略,要有节制地发展;

在发展战略中应该考虑一些新的变量。如:通过对农作物增施额外肥料以提高产量的做法已几乎失去作用。

二、乐观主义理论

谨慎的乐观主义与纯粹的乐观主义

代表人物:科尔曼?康恩、博斯鲁普,等。

易富贤:《大国空巢》

人口增长的同时,许多资源正变得更便宜和更丰富,更多的人比人类历史的任何时候都活的更好、更健康、更长寿。

人类有能力解决污染问题。

三、适度人口理论

代表人物:坎狄伦、曼弗里德?纽曼

观点:

适度人口是人类追求的人口与资源关系的理想状态。其标志是人口充分就业、平均生活水平高、均衡的人口构成和丰富的资源。

适度人口是个弹性概念。强调人口与资源的关系之间的可变性,即在不同的技术水平下有不同的适度人口。

适度人口是个相对概念,它相对于人们的生活水平。

中国的资源问题表现:

1、土地退化、耕地被占、土地资源紧缺

2、水资源稀缺,水质污染

3、污染严重

4、森林减少和水土流失

5、人口众多与自然资源紧缺

1、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战略思想,其核心是人口可持续地发展

2、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代际间的关系,强调满足当代人要求的同时着眼于下一代人。当地人的需求和满足不能危害到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

3、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两条腿走路,既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又要减缓人口增长。

4、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人口质量与经济技术进步。

5、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协调发展;

6、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社会公平、公正的制度建设,建立消除贫困与公平分配的制度,消除财富的过分集中和贫困人口。

新生态范式:人口、社会组织、环境和技术之间是互动关系,也可称为“生态复合体”。在这个“生态复合体”内,环境是空间变量,是生物物理环境,它影响人类行为同时又被人类行为所影响。新生态范式强调自然环境影响社会发展,强调人类作为高级物种同样不能摆脱统治低等物种的生态法则的影响。

人口政策:由政府颁布。目的在于影响人口增减、过程、规模、结构或分布。(法律、法规、措施)

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内容

1.提倡晚婚晚育

2.提倡少生优生

3.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照顾到农村中某些群众的实际困难,允许农村女儿户间隔几年后生第二个孩子

4.为了少数民族的繁荣昌盛,根据这些民族自己的意愿可以实行计划生育,具体的要求和做法与汉族的办法不同,由所在自治区和省政府根据各民族的人口、经济、资源、文化、习俗等具体情况自行决定

5.考虑到地区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差异,允许计划生育政策存在地区差别

《博物馆学》复习提纲

北大考古系研究生班复习题------博物馆学 名词解释: 1、博物馆——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性(常见性)机构,向 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 2、艺术博物馆——为展示人类艺术创造力和审美情趣,提供欣赏、提高的条件,培养观众 的审美情趣,满足民众的文化需求和自我充实、完善的愿望而建立的博物馆。研究对象:艺术创作,艺术家,艺术史,艺术批评。收藏标准:艺术价值,审美价值,欣赏价值。 3、科技博物馆——为传播科学观念,科学方法,科学知识,人与科学,人与自然而建立的 博物馆。研究对象:科技史,专题研究藏品:科学史料。 4、历史博物馆——从历史角度收藏、研究、展示和组织教育活动的博物馆。历史学研究, 古器物研究,通过历史遗留的实物阐释历史发展,使观众了解历史(知识、过程及发展规律),了解历史与现实、未来的联系。研究对象:揭示藏品的历史内涵,运用古代遗物研究历史发展。证史,正史,补史。收藏标准:历史价值,社会人文价值。 5、儿童博物馆——19世纪出现。它专为儿童的教育服务,它总体设计和展品的陈列都尽量 做到了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6、阿什摩林博物馆——牛津大学四个博物馆之一。世界博物馆史上第一个正式对公众开放 的但收费的博物馆。1963年开放。藏品原约翰?崔生的收藏,1678年藏品归阿什摩林所有。不久,阿什摩林将他本人的收藏全部捐赠给牛津大学。以此藏品为基础建立了阿什摩林博物馆。 7、大英博物馆——为英国的国立博物馆。1759年,英国议会以建立博物馆为条件接受了斯 隆爵士的8万余件收藏,1759年建馆向公众开放,之后,藏品不断增加。该馆收藏有世界各国的精美艺术品,设有100多间陈列室,分为埃及、希腊、罗马、东方、西亚古器物等10多个门类展出。大英博物馆是第一家国立博物馆,标志着真正国家行为的开始。 收藏成为社会的财富,促进了欧洲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8、卢浮宫博物馆——世界著名的艺术博物馆。成为真正对公众开放的博物馆,有着积极的 民族、政治意义,推动各国博物馆的发展。1793年,法国国民议会决定将卢浮宫改为法国国立艺术博物馆向公众开放。之后,藏品不断增加,包括绘画,雕塑,和其他艺术品。 9、斯坎森露天博物馆——世界第一所露天博物馆。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吉尔卡登岛。1891年建成。是世界博物馆史上的创举。穿着当时民族传统服装的工作人员“生活” 在这特定环境中。真实的反映了各个时期的社会和建筑面貌。但是建馆的观念上的倒退,不是展出最新的事物,而是建立在怀旧的思想基础上。 9、上海博物馆——是由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1874年创立的。该会总部在伦敦。中国支会 的目的是调查中国及邻近国家的情况,创立博物馆是其实现这一目的的计划之一。博物

牛津大学人类学和博物馆人种学硕士申请条件

牛津大学人类学和博物馆人种学硕士申请条件 人类学和博物馆人种学学院以其对人类学理论的贡献,对长期人种学实地工作的承诺以及与皮特河博物馆的联系而闻名。那么牛津大学人类学和博物馆人种学硕士申请条件是怎样的呢?跟着出guo 来一起看看吧,欢迎阅读。 该学院拥有40多名学术人员、100多名博士生、8个硕士课程和2个本科学位、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教学和研究中心之一。学校分为多个单元。社会和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是英国和世界人类学教学和研究的领先中心。皮特河博物馆拥有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志收藏品之一。牛津大学认知与进化人类学研究所汇集了进化人类学和进化心理学旨在为人类学开发令人兴奋的新维度。科学、创新和社会研究所研究和通报对21世纪及以后的商业、政府和 * 至关重要的社会和技术创新的关键过程。移民、政策和社会中心提供战略。 牛津大学认知与进化人类学研究所提供为期一年的认知和进化人类学硕士学位。学位课程从进化和认知科学的角度探索人类思想、行为和文化。智人拥有非凡的语言、文化和宗教能力。我们以沟通、信仰、仪式和表现以及我们的智慧而著称。这些特征的进化基础是什么?它们真的像我们所认为的那样独特吗?什么是我们的进化和我 们由此产生的认知设备使我们成为人类? 认知和进化人类学理学硕士从进化和认知科学的角度探索人类思想,行为和文化。在第一学期,您将学习生物进化和认知研究课程以及定量方法课程(包括统计学和研究设计)。在你的第二学期,你

将学习人类行为的演变过程,包括生物学、认知学、心理学和比较学的观点、以及思维和文化课程,它研究人类概念结构如何通知和约束文化表达。您将在第三学期通过课程作业和三个三小时的笔试来评估。理学硕士最后将在夏季完成一篇15,000字的研究论文,该论文将于8月底提交并审核。该学位本身构成一个学习计划,并作为希望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培训学位。 许多毕业生进入教学和研究,虽然这通常需要博士学位。公共 机构、大型私营公司、发展机构、非政府组织等都有一些招聘。 相关课程:医学人类学硕士、社会人类学硕士、视觉,材料和 博物馆人类学硕士。 任何硕士学位的申请人可以(但没有义务)与学术人员进行事 先和直接联系,以讨论可能的监督或其他合作。 你的成绩单应该提供迄今为止在你的大学学历资格中获得的个 人成绩的详细信息。您只应上传您所在机构签发的官方文件,任何非英文成绩单都应附有经过认证的翻译件。 简历大多数申请人选择提交一到两页的文件,申请人的建立应 该突出他们的学术成就和任何相关的专业经验。 大约两页,你的陈述应该用英文写成,并解释你申请牛津课程 的动机,你的相关经验和教育,以及你感兴趣和/或你打算专攻的特 定领域。这将根据您的申请理由、学位期望、先前的学术背景和兴趣,以及对认知和/或进化人类学领域的理解进行评估。

国际金融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

第七章作业 1.为什么国际直接投资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合资与独资方式各有什 么利弊? 答:由于世界各国的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程度、政体和管理体制存在差异,企业组织形式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不同性质的企业,在企业设立、登记、组织机构、经营管理、并购以及缴纳赋税等方面相差甚远。因此,企业在做出对外直接投资决策前,首先应该明确直接投资方式。根据不同国家、不同企业形式的法律特点和跨国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最合适的直接投资方式。 合资方式主要有两种:股权式合营和契约式合营。股权式合营有限责任,投资风险较小;东道国给予一定的保护;能利用东道国的资金,开广筹资渠道;利用合作伙伴的优势,获得有比较优势的人力资源、紧缺的原材料;轻易突破东道国的贸易壁垒,进入东道国的市场;企业的组建、审批程序相对复杂,费用较高;公司股东多,需要定期公布公司经营状况等信息,保密性差;投资者赋税较重。契约式合营设立简单;实现合伙人的优势互补;许多国家不对合伙企业单独征税。承担无限连带责任,风险大;采取所有权和管理权相一致的管理原则,影响决策效率。存续期不够稳定。 独资企业受政府控制少;经营管理灵活主动;容易保守企业秘密,不必定期向股东汇报;容易通过转移定价避税;充分使用投资者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保证产品质量和效益;风险较大,对企业全部负债承担无限责任;发展受到限制,资金来源受到限制;没有现成的生产基地,缺乏合作伙伴难以与有影响的政府机构发展联系。 2.不同的东道国政府对待直接投资的态度会何会有差异? 答:一旦接受跨国直接投资,东道国的诸多经济资源将不得不与国外投资者分享,东道国将于投资国建立更加紧密的经济乃至政治联系。这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传统文化、民族工业和国际竞争力都有直接和深远的影响,因此各国对国际直接投资的态度迥然不同。有的大力鼓励,有的严格限制,有的加以部分限制,有的根据国情在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鼓励或限制政策。 3.发达国家对直接投资一般没有限制。这一观点对吗?请简要论证。 答:不对。 对于国际直接投资,实际中很少有那个国家的政府会采取放任自由的态度。多数东道国政府都通过制定一系列合营(资)法律或法规来设置外资进入的门槛,规范外资企业的行为,保护本国的民族工业和特定的经济利益。即使是宣称对资本流动不加管制的美国、日本等最发达国家,对外国的直接投资者也以各种名目设立了不少障碍。例如,美国担心高新技术流入中国,担心中国成为其市场上强

《材料力学性能》教学大纲

《材料力学性能》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材料力学性能(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课程编号:012009 总学时数:48学时(其中含实验 8 学时) 学分:3学分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指定必修课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工程化学、工程力学、材料科学基础 教材:《工程材料力学性能》(机械工业出版社、束德林主编,2005年)参考书目:[1] 王从曾编著,《材料性能学》,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 [2] Thomas H.Courtney(美)著,材料力学行为(英文版),机械工业 出版社,2004年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测试方法,主要内容有金属在静载荷(单向拉伸、压缩、扭转、弯曲)和冲击载荷下的力学性能、金属的断裂韧度、金属的疲劳、金属的应力腐蚀和氢脆断裂、金属的磨损和接触疲劳、金属的高温力学性能。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生金属材料工程方向指定必修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讨论工程材料的静载力学性能、冲击韧性及低温脆性、断裂韧性、疲劳性能、磨损性能以及高温力学性能的基本理论与性能测试方法,使学生掌握材料力学性能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测试材料力学性能的基本方法,探讨改善材料力学性能的基本途径,提高分析材料力学性能的思维能力与测试材料力学性能的能力,为研究开发和应用工程材料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 《材料力学性能》授课课时分配表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八章。 第一章:金属在单项静拉伸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6学时 主要内容:载荷—伸长曲线和应力—应变曲线;塑性变形及性能指标;断裂 重点、难点:塑性变形机理,应变硬化机理,裂纹形核的位错模型,断裂强度的裂纹理论,断口形貌。 第二章:金属在其它静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6学时 主要内容是:缺口试样的静拉伸及静弯曲性能;材料缺口敏感度及其影响因素;扭转、弯曲与压缩的力学性能;硬度试验方法。 重点、难点:缺口处的应力分布特点及缺口效应 第三章:金属在冲击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4学时 主要内容:冲击弯曲试验与冲击韧性;低温脆性;韧脆转化温度及其评价方法;影响材料低温脆性的因素。 重点、难点:韧脆转化 第四章:金属的断裂韧度 7学时 主要内容:裂纹扩展的基本方式;应力场强度因子;断裂韧性和断裂k判据;断裂韧度在工程上的应用;J积分的概念;影响材料断裂韧度的因素。 重点、难点:断裂韧性。 第五章:金属的疲劳 5学时 主要内容:疲劳破坏的一般规律;疲劳破坏的机理;疲劳抗力指标;影响材料及机件疲劳强度的因素。 重点、难点:疲劳破坏的机理。 第六章:金属的应力腐蚀和氢脆断裂 5学时 主要内容:应力腐蚀;氢脆 重点、难点:应力腐蚀和氢脆的机理 第七章:金属磨损和接触疲劳 6学时 主要内容:粘着磨损;磨粒磨损;接触疲劳;材料的耐磨性;减轻粘者磨损的主要措施;减轻磨粒磨损的主要措施;提高接触疲劳的措施。 重点、难点:磨损机理 第八章:金属高温力学性能 5学时

《博物馆学概论》总复习

第一部分博物馆的基本理论和历史 概念:博物馆博物馆学“三性二务”南通博物院故宫博物院 史密松学院大英博物馆虚拟博物馆 问题类: 1、中国与国际通行的博物馆概念有哪些不同? 2、构成博物馆的要素有哪些? 3、博物馆有哪些特征? 4、中外博物馆在功能方面有什么不同? 5 、博物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什么作用? 6 、国际博物馆常用的分类标准及分类情况。 7、博物馆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8 、比较中外博物馆产生的原因。 9、中国博物馆发展阶段的划分。 第二部分博物馆的专业工作 名词类:藏品藏品编目博物馆陈列复原陈列陈列总体设计 陈列内容设计陈列艺术设计 问题类: 1、博物馆藏品征集的原则和途径有哪些? 2、藏品保护的原则是什么? 3、藏品鉴定的内容有哪些?

4、博物馆陈列内容的分类及特点? 5、博物馆陈列设计的分类及其关系? 6、博物馆陈列方案的内容以及编写方法。 7、展品说明有哪几种? 8、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有什么不同? 9、博物馆科研的内容以及体现? 10、博物馆管理的任务和原则是什么? 第一部分 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博物馆学:是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博物馆理论和博物馆实际、研究博物馆发展历史的学科 “三性二务”:即博物馆的三重基本性质和两项基本任务。最早在1956年北京全国博物馆工作会议上提出,即:博物馆是科学研究机关、文化教育机关、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存或自然标本的主要收藏所的三重性质和博物馆应为科学研究服务、为广大人民服务的两项基本任务。 1979年安徽全国博物馆工作会上,“二务”没变,“三性”的表述与已往有所不同,强调了博物馆保存实物的特征。即: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通博物苑:是 1905年张謇在南通创办的中国第一座私人博物馆,是中国人办的最早最有特色的近代意义的博物馆。藏品分天然、历史、

博物馆基础知识-文档复习课程

博物馆基本知识 1、什么是博物馆: 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见证物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 博物馆的社会职能: 1.收集、保藏文物标本和其它实物资料 2.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3.进行爱国主义思想道德教育 4.科学研究 5.丰富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生活 博物馆的特征 以实物为基础,组织形象的陈列,进行直观的宣传教育。实物性、直观性同学术性的相互结合构成博物馆的显著特征。 博物馆的类型(共分为5大类):

历史博物馆、纪念博物馆、文化艺术博物馆、自然科学博物馆、综合性博物馆 2、从某种角度上说,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是从博物馆开始的。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从小里说,这是源远流长的地方历史的重要见证;从大里说,这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博物馆不单纯是一个市民文化补习的地方,更重要的,它应该成为市民休闲的主要场所之一,获得多少知识是次要的,享受一下难得的静谧、幽雅气氛,并在这个气氛中放松在工作、学习中绷紧的心弦成为来博物馆的主要目的。博物馆的文物是靠陈列、展出、宣传、服务等,达到历史与现在人的对话,它已成为城市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对人类文化遗存、自然遗存管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历史发展】 博物馆现象最初萌发于人们的收藏意识。在4000多年前,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统治者就注意寻找保藏珍品奇物。 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在建立地跨欧亚非大帝国的军事行动中,把搜集和掠夺来的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和稀有古物交给他的教师亚里士多德整理研究,亚里士多德曾利用这些文化遗产进行教学,传播知识。亚历山大去世后,他的部下托勒密·索托建立了新的王朝,继续南征北战,收集来更多的艺术品。公元前三世纪托勒密·索托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创建了一座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神庙。这座“缪斯神庙”,被公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博物馆一词,也就由希腊文的“缪斯”演变而来。 与我们今天见到的博物馆不同,缪斯神庙其实是一个专门的研究机构,里面设大厅研究室,陈列天文、医学和文化艺术藏品,学者们聚集在这里,从事研究工作。传说在洗澡时发现了浮力定律的著名物理学家阿基米德以及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德都是在这里从事研究工作的。

《人口社会学(专科必修)》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

《人口社会学》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中国生育模式转变的特点。 2.简述当代中国婚姻结构的特征。 3.简述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原因。 4.简述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 5.简述中国出生人口质量干预的途径。 二、论述题(共20分) 6.什么是死亡模式,结合实际论述我国死亡模式演变的过程。 三、分析题(共30分) 7.资料:搜狐网站载,轰轰烈烈的“春运”目前已经结束。据开始时预测,这次为期40天 的春运旅客运量将达到16.6亿人次;若以往返折合8.4亿人次,就相当予全国三分之二的人 都挟裹进去,出门打了个来回。而在民工、学生、探亲、旅游“四大潮”中,以民工潮最大。1月 31日广州两大火车站的到达客流约33万人,其中南下淘金的民工占了总客流的95%以上。2月2日消息:据广东省劳动厅掌握的资料,从1月27日至30日,从铁路、公路、水路和民航进 入广东的共有317万人,其中外地民工就占了300万人,占95%以上;“数十万新民工和超过 300万的返程民工给广东省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2月5日,“火车南下抵穗的人数跌至23.2 万,比节后春运最高峰减少了近一半”;“广州东站到达客流7.2万人次,南下广州的民工人数 充其量只有5万多。”这还占到了80%以上。 请根据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民工潮算是人口迁移吗?(4分) (2)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加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3)农民进城给城市带来的影响,试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缓解春运民工潮高峰压力的看法。(20分)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筒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答;无论从人口生育率变化的历史过程和趋势,还是国际比较来看,中国生育模式转变过程具有显著的特征。(2分) (1)中国生育率的转变具有一定的滞后性。(2分)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材料性能学(山东联盟)》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绪论单元测试 1 【单选题】(10分) 钢丝在室温下反复弯折,会越弯越硬,直到断裂,而铅丝在室温下反复弯折,则始终处于软态,其原因是() A. Fe发生加工硬化,发生再结晶,Pb发生加工硬化,不发生再结晶 B. Pb发生加工硬化,发生再结晶,Fe发生加工硬化,不发生再结晶 C. Fe不发生加工硬化,不发生再结晶,Pb发生加工硬化,不发生再结晶 D. Pb不发生加工硬化,不发生再结晶,Fe发生加工硬化,不发生再结晶 2 【单选题】(10分) 冷变形的金属,随着变形量的增加() A. 强度降低,塑性降低 B. 强度增加,韧性降低 C. 强度增加,塑性增加 D. 强度降低,塑性增加

3 【单选题】(10分) 金属的塑性变形主要是通过下列哪种方式进行的() A. 位错类型的改变 B. 晶粒的相对滑动 C. 位错的滑移 D. 晶格的扭折 4 【单选题】(10分) 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影响下,面心立方晶体的滑移系个数为() A. 12 B. 8 C.

6 D. 16 5 【单选题】(10分) 下列对再结晶的描述的是() A. 再结晶后的晶粒大小主要决定于变形程度 B. 原始晶粒越细,再结晶温度越高 C. 发生再结晶需要一个最小变形量,称为临界变形度。低于此变形度,不能再结晶 D. 变形度越小,开始再结晶的温度就越高 6 【单选题】(10分) 冷加工金属经再结晶退火后,下列说法的是() A. 其机械性能会发生改变

B. 其晶粒大小会发生改变 C. 其晶粒形状会改变 D. 其晶格类型会发生改变 7 【单选题】(10分) 加工硬化使金属的() A. 强度减小、塑性增大 B. 强度增大、塑性增大 C. 强度减小、塑性降低 D. 强度增大、塑性降低 8

博物馆学复习题(推荐文档)

一、博物馆学的定义 博物馆学是一种对博物馆的历史和背景、博物馆在社会中的作用,博物馆的研究、保护、教育和组织,博物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对不同博物馆进行分类的研究。是研究博物馆的性质、特征、社会功能、实现方法、组织管理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博物馆的定义 1、国际博物馆学会: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 2、中国: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博物馆的功能 收藏、研究、教育,是中国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反映了博物馆工作的主要内容。(1)任何—个博物馆都必须收集保藏文物和自然标本。因为藏品是博物馆全部活动的物质基础。没有藏品,就不称其为博物馆。所以,从博物馆的内部关系来说,收藏文物标本是博物馆的首要功能。 (2)大量藏品,必须进行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工作。只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工作才有可能对藏品进行科学的整理和保管;只有研究工作才能揭示藏品所具有的科学、历史以及艺术价值。从而为充分利用提供前提条件,实现博物馆的社会效益目标。如果说,藏品是博物馆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那么科学研究是博物馆一切活动的工作基础,发挥着“物”与“人”之间的中介作用。 (3)博物馆教育是在藏品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展开的。一个博物馆存在的价值就在于有效地使收藏品及其研究成果为社会公众服务。 四、博物馆的特征 (1)实物性 博物馆必须具备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藏品,即实物。这些“物”是具有典型性和重要性的,负载着关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变迁的各种信息,是对某种事物的实物见证。没有这样的“物”就不能成为博物馆。 博物馆作为一种事物的运动形式,可以说自始至终是围绕着“物”进行的: 第一,是对“物”的收集和保存。收集保存文物标本是博物馆的首要任务。 第二,是对“物”的研究。通过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工作揭示藏品的内涵,展现其蕴藏的各种有用信息,从而判定它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或艺术价值。 第三,是对“物”的利用。即利用博物馆的藏品,以各种工作方式和方法,为社会教育和有关学科研究服务。 (2)直观性 与博物馆的实物性紧密联系的另一特征是直观性。博物馆以大量实物组织陈列展览,以实物例证向观众的各种感官多渠道的输送信息。实践证明,把实物例证直接展现在观众面前,比其它文字资料或图象资料有强烈的感染力,更容易使观众得到生动、具体的深刻印象,因而更有助于加强观众的记忆,促进观众的思维和认识。

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简介

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简介 一.基本概况 和政县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位于临夏盆地南部,古称“宁河”。据古生物学家考证,在距今2400——520万年的中新世时,临夏盆地曾属亚热带——暖温带气候,盆地内湖泊星罗棋布,河流蜿蜒纵横,草原上草木茂盛,是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在4000年以前,和政这块土地就有人类生息繁衍。自上世纪50年代,境内发掘出土了大量的远古时代的古动物化石:有距今约2000万年的爬行纲陆龟类化石;有距今约1300万年的剑齿虎、巨鬣狗等食肉类动物化石及同时期的铲齿象、犀牛、长颈鹿、羚羊等食草类动物化石。 二.已发现的化石种类及价值 迄今为止,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存放的古动物化石有30000多件。1998年11月,由著名古哺乳动物学家邱占祥先生等一批文物专家,对馆藏化石标本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鉴定,经专家鉴定:这批馆藏化石分属新生代晚期的4个不同哺乳动物群,分别埋藏于和政地区四种岩性不同的地质层中:底部红色砂砾岩中埋藏着距今3000万年的巨犀动物群;下部河湖相地层中,埋藏着距今1300万年前的铲齿象动物群;中部以红土为主,埋藏着距今1000万年左

右的三趾马动物群;上部的黄土堆积中埋藏着200万年前的真马动物群。占据了六项世界之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和政羊;世界上最大的三趾马化石产地;世界上最丰富的铲齿象化石——铲齿象头骨个体发育系列史;世界上最早的披毛犀头骨化石;世界上最大的真马——埃氏马;世界上最大的鬣狗——巨鬣狗。其中一级品50多件,二级品180多件,三级品350多件,同时专家确认:“和政发掘的化石,是举世罕见的铲齿象和三趾马动物群化石,其数量远远大于整个欧亚大陆已知同时代的任何一个地点的采集数量,在全世界是少有的”,具有极高的科研、珍藏和展览价值。 1.科研价值生活在1300万年——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一直深受中外地质古生物学家的密切关注。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科学院、省博物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等许多科研单位,以及美国、日本、瑞士等国的学者多次来临夏考察,进行地质古生物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积极成果。确认我县收藏的这批种类繁多、保存完好的化石标本,将对临夏地区晚第三纪时的古地理、古气候、古生态环境和古动物群演化变迁,以及青藏高原的隆升历史提供了重要的新信息。“我们认为和政征集的古动物化石标本,其中不乏极其珍贵、有极高科学研究价值的标本,有些标本不仅在国内可称为精品,而且在国际上也属不可多得

人口社会学

人口社会学 一、人口社会学简介 1、人口的概念 人口是指生活在特定制度、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是一个社会各种文化、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基础。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和分析人口结构、人口过程和人口变迁,以及它们的各种社会力量--文化、经济和政治要素之间的关系。 2、人口的双重属性 人口的生物属性也成为人口的自然属性,是人类个体的出生、成长、繁殖、衰老和死亡的生命历程。 人口的社会属性表现为:第一,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第二,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中进行的;第三,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进行的。 3、社会学的想象力 1959年,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提出“社会学的想象力”:就是掌握我们的个人生活和更大的、作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社会力量之间关系的能力。 4、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内容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人口变迁。 (1)认识和分析人口过程 人口过程是人口的生育过程、死亡过程和迁移过程的总称。 人口过程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条件下进行的,受到各种社会力量的影响。(2)认识和分析人口结构 人口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各种自然的和社会的人口特征的分布状况,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 人口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关系 人口结构是社会结构的一部分,社会结构是社会各要素之间的组织模式和相互关系。第一,人口的自然结构是社会结构的基础,人口的空间结构和人口的社会结构是社会结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第二,一定的人口结构受到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内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文化观念和社会控制力量的影响的制约;第三,透过对人口结构的研究还可以透视各种社会力量的变化,因为人口结构与各种社会力量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人口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各种社会力量的变化。 (3)认识和分析人口变迁 人口变迁是人口过程和人口结构在时间向度上的变化,它既是社会变迁的一部分,形塑着社会变迁,又深深地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 结构性变迁:新体制逐步取代旧体制的变迁过程。 突发性变迁:原有体制的突然中断,并产生一在全新的体制,是一种革命。 二、中外人口社会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 马尔萨斯(1766-1834)英国经济学家,发表《人口论》,提出人口的增长快于生活资料的生长,主张采取各种措施限制人口繁殖。

西工大——材料性能学期末考试总结

材料性能学 第一章材料单向静拉伸的力学性能 一、名词解释。 1.工程应力:载荷除以试件的原始截面积即得工程应力σ,σ=F/A0。 2.工程应变:伸长量除以原始标距长度即得工程应变ε,ε=Δl/l0。 3.弹性模数:产生100%弹性变形所需的应力。 4.比弹性模数(比模数、比刚度):指材料的弹性模数与其单位体积质量的比值。(一般适用于航空业) 5.比例极限σp:保证材料的弹性变形按正比关系变化的最大应力,即在拉伸应力—应变曲线上开始偏离直线时的应力值。 6.弹性极限σe:弹性变形过渡到弹-塑性变形(屈服变形)时的应力。 7.规定非比例伸长应力σp:即试验时非比例伸长达到原始标距长度(L0)规定的百分比时的应力。 8.弹性比功(弹性比能或应变比能) a e: 弹性变形过程中吸收变形功的能力,一般用材料弹性变形达到弹性极限时单位体积吸收的弹性变形功来表示。 9.滞弹性:是指材料在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的延长而产生的附加弹性应变的性能。 10.粘弹性: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弹性和粘性两种变形机理同时存在的力学行为。 11.伪弹性:是指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当应力达到一定水平后,金属或合金将产生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伴随应力诱发相变产生大幅的弹性变形的现象。 12.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1-4%),然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13.内耗:弹性滞后使加载时材料吸收的弹性变形能大于卸载时所释放的弹性变形能,即部分能量被材料吸收。(弹性滞后环的面积) 14.滑移:金属材料在切应力作用下,正应力在某面上的切应力达到临界切应力产生的塑变,即沿一定的晶面和晶向进行的切变。 15.孪生:晶体受切应力作用后,沿一定的晶面(孪生面)和晶向(孪生方向)在一个区域内连续性的顺序切变,使晶体仿佛产生扭折现象。 16.塑性:是指材料断裂前产生塑性变形的能力。 17.超塑性:在一定条件下,呈现非常大的伸长率(约1000%),而不发生缩颈和断裂的现象。 18.韧性断裂:材料断裂前及断裂过程中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的断裂过程。 19.脆性断裂:材料断裂前基本上不产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没有明显预兆,往往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快速断裂过程。 20.剪切断裂:材料在切应力的作用下沿滑移面滑移分离而造成的断裂。 21.解理断裂:在正应力的作用下,由于原子间结合键的破坏引起的沿特定晶面发生的脆性穿晶断裂。 22.韧性:是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 23.银纹:聚合物材料在张应力作用下表面或内部出现的垂直于应力方向的裂隙。当光线照射到裂隙面的入射角超过临界角时,裂隙因全反射而呈银色。 24.河流花样:在电子显微镜中解理台阶呈现出形似地球上的河流状形貌,故名河流状花样。 25.解理台阶:解理断裂断口形貌中不同高度的解理面之间存在台阶称为解理台阶。 26.韧窝:微孔聚集形断裂后的微观断口。 27.理论断裂强度:在外加正应力作用下,将晶体中的两个原子面沿着垂直于外力方向拉断所需的应力称为理论断裂强度。 28.真实断裂强度:用单向静拉伸时的实际断裂拉伸力Fk除以试样最终断裂截面积Ak所得应力值。 29.静力韧度:通常将静拉伸的σ——ε曲线下所包围的面积减去试样断裂前吸收的弹性能。 二、填空题。 1. 整个拉伸过程的变形可分为弹性变形,屈服变形,均匀塑性变形,不均匀集中塑性变形四个阶段。 2. 材料产生弹性变形的本质是由于构成材料原子(离子)或分子自平衡位置产生可逆位移的反应。 3. 在工程中弹性模数是表征材料对弹性变形的抗力,即材料的刚度,其值越大,则在相同应力下产生的弹性变形就越小。

黄达金融学精编版(第二版)货币银行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1)

100 00097 645129.65%97 6453r -= ?= 210%(1)110.25%2r =+-= 2 1 000(1+3.5%)18.98%960r ?=-= 10 1011 000 3.5% 1 000960(1)(1)22t t r r =?=+++∑ 611 000 3.5%992960(1)(1)22t r r =?=+++∑ 1d t D K K c r t r e ?==?++?+ )d b m =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策操作工具。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通过货币乘数影响货币供给,准备金率很小幅度的调整会引起货币 供应量的巨大波动。由于调整效果强烈,不适合作为日常的货币政 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 但运用起来比较被动,而且利率高低也是有限度的,频繁调整也会 决策,利率变动一定程度反映了央行的政策意向,有一种告示效应。再贴现政策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和超额准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融资

公开市场业务通过影响商业银行准备金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运用起来较为主 的配合。 有发达的金融市场、规模较大的短期国库券数量以及其他政策工具 动、灵活,可以随时根据市场变化对公币供应量进行微调。但需要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通货膨胀时期能起到抑制消费需求和物价上涨的作用。 消费者信用控制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在证券市场的信用控制中央银行对有关证券交易的各种贷款进行限制,目的在于抑制证券 市场上的过度的投机。 的过度投机。 不动产信用控制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在房地产方面的放款予以限制,以抑制房地产 规定较低贷款利率以支持其发展。 优惠利率中央银行对国家根据产业政策的要求重点发展的经济部门或产业,预缴进口保证金中央银行要求进口商预缴相当于进口商品总值一定比例的存款,以 抑制进口的过快增长。 其它货币政策工具主要作用特点 预有时能够损害市场效率。 和直接干预等。直接信用控制手段针对性强、见效快,但是行政干 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包括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流动性比率直接信用控制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直接控制金融机构尤其 地位、较高的威望和拥有控制信用的足够的法律权利和手段。 间接信用控制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 创造。优点是较为灵活,但前提是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中有较强的

博物馆学考研试题

博物馆学考研试题 考研是中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是在中国进入研究生学习必须进行的考试,那么你知道博物馆学考研试题吗?下面由为大家整理的博物馆学考研试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博物馆学考研试题一一、名词解释 南通博物苑 三性二务 文物修复 博物馆 相对年代 列鼎制度 里耶秦简 司马金龙墓 二、简答(123中任选2,456中任选2) 1.当代世界博物馆发展现状和趋势 2.博物馆陈列与公众教育关系 3.博物馆藏品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关系 4.郑州商城的时代和布局 5.汉代铁官制 6.夏鼐的考古学学术贡献

博物馆学考研试题二一、名词解释(5分一题,6题) 1、博物馆藏品 2、博物馆定义 3、博物馆建筑 4、陈列语言 5、国际博物馆日 6、史密松学会 二、论述(1为必选,23任选一) 1.论述博物馆学 2.汉代画像石墓 3.宋代著名的瓷窑 博物馆学考研试题三一、简答(20分一题,6题) 1、博物馆学的研究内容 2、万国博览会(貌似) 3、辅助展品 4、博物馆的基本功能 5、法定博物馆的基本条件 6、例举博物馆的四大功能区和三条功能线 二、论述题(四选三,每题50分) 1、数字博物馆 2、博物馆陈列展览 3、貌似是博物馆建筑的设计什么的

4、陈列展览的学术支撑 博物馆学考研试题四1、如何用考古学的研究方法研究艺术品的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结合玉器进行说明。 2、明代景德镇陶瓷发现的特点。 3、什么是博物馆陈列?博物馆内容研究与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请具体说明。 4、博物馆的教育和服务有什么?请为中小学生设计一种“第二课堂”方案。 5、文物保护和文物修复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并进行说明。故宫参观人越来越多,文物受侵害严重,就民众需求和文物保护的冲突,谈谈你的看法和建议。 6、纸质文物的“染璜”是什么,对纸质文物保护有何意义。 7、商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铜器发展的特点。 8、考古学的“相关性”是什么。说考古学相关性研究和考古研究的重要性相当,请说明理由。然后是一段材料,说何地楚墓出土了《老子》等简牍,认为它们反映了什么什么。之后香港等地涌现了不知出土地点的类似简牍,反映了同样内容,却受到专家质疑,用上述观点进行分析,说明专家质疑的理由。

人口社会学

名词解释: 人口社会学:是对社会上的人口事件进行社会学分析的一门学科,它通过对纷繁的人口现象和人口问题的社会学分析来认识和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居住地(空间位置)永久性(半年或一年以上)的改变,包括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人口再生产模式:是指某一特定时期,由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所构成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稳定状况。人口再生产有原始传统型、过渡型、和现代型。 性别的社会差异:是指两性的生物差别经由社会制度化力量的作用表现出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和社会角色以及性别分层和性别不平等。 社会分层: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口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表现为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和不平等状况。 家庭结构:是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模式。家庭结构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家庭人口要素。即家庭规模大小,由多少成员组成;二是家庭模式要素,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 婚姻挤压:是指在适婚年龄的男女两性同期群中出现数量不平衡现象,表现为男性相对不足或女性相对不足现象。 社会变迁:是指经济、文化、政治、技术所引发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的变迁,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和最本质部分的改变。 新生态范式:简称NEP。“新生态范式”认为,首先,人类是生态系统中彼此相互依赖的许多物种之中的一种。其次,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事务不仅受社会、文化和技术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自然界中彼此内在联系的原因、结果与反馈的影响,因此有目的的人类行为会产生非预期的结果。再次,人类生活依赖与自然环境,同时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具有潜在的限制。再再次,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观点,强调尽管人类发明及其从中获得的能力可能一时扩大地球承载力的限度,但人类不可能摆脱生态法则的制约。 家庭计划:也称家庭生育计划,是指以家庭为单位各自考虑其经济条件和妻子的健康状况而有意识地安排生育数量和生育间隔的措施。家庭计划的核心是节制生育。 人口质量:从微观角度看,人口质量是个体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是指个体的素质;从宏观角度看,人口质量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人口综合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认识社会、改造社会以及认识人类自身和改造人类自身的条件和能力。 简答题: 1、简述人口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答:人口社会学研究内容主要是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人口变迁。(1)认识和分析人口过程。人口过程是人口的生育过程、死亡过程和迁移过程的总称。 对人口过程以及它们与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是人口社会学的 研究对象。 (2)认识和分析人口结构。人口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各种自然的和社会的人口特征的分布状况,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 (3)认识和分析人口变迁。人口变迁是人口过程和人口结构在时间向度上的变化,它既是社会变迁的一部分,形塑着社会变迁,又深深地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认识和分 析人口变迁以及人口变迁之间与其他社会变迁之间的互动关系是人口社会学研究的 基本内容。 2、论述马寅初人口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1)掌握人口数据是制定政策的关键。《新人口论》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要求客观地估

金融学精编版(第二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3.货币种种形态的演进有何内在规律?流通了几千年的金属货币被钞票和存款货币所取代,为什么是历史的必然? 答:(1)当货币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加强时,一般说来,作为货币的商品就要求具有如下四个特征:一是价值比较高,这样可用较少的媒介完成较大量的交易;二是易于分割,即分割之后不会减少它的价值,以便于同价值高低不等的商品交换;三是易于保存,即在保存过程中不会损失价值,无须支付费用等;四是便于携带,以利于在广大地区之间进行交易。事实上,最早出现的货币就在不同程度上具备这样的特征。 随着交换的发展,对以上四个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使得世界各地历史上比较发达的民族,先后都走上用金属充当货币之路。充当货币的金属主要是金、银、铜,而铁作为货币的情况较少。金属货币流通及其以前货币形态的演变基本上遵循了上述四个特征的要求,随着商品交换深度和广度的发展,其形态越来越先进。 (2)金属货币与实物货币相比,有很多优点,但最终还是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信用货币,之所以说这是历史的必然是因为: ①金属货币的产量跟不上经济的发展,币材的日益匮乏使人们开始寻找可以适应成倍增长的经济量的货币形式。 ②金银的国际分布极不平衡,动摇了自由铸造、自由输出入和自由兑换等贵金属流通的基础。 ③在金银复本位条件下,金贵银贱引起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这极大地撼动了复合金本位的根基,随后的金本位制虽然克服了“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后果,但因银退出了主币行列,所以使得原来就不足的货币金属量更显匮乏。 ④货币信用理论的发展和奥匈帝国打破“黄金桎梏”的实践使各国商业银行开始大量发行银行券,公众则因金属货币流通、携带及保存的不方便而逐渐接受了银行券。同时各国都意识到金属货币在流通中不断磨损是一种社会财富的浪费,也鼓励和支持银行券的流通。 ⑤经济危机使各国在贸易、金融等方面纷纷树起了壁垒。尤其是在古典重商主义的影响下,人们认为金银即国家财富,因此,各国都把金银作为战略物资管制起来。另外,连绵不断的战争和财政赤字使各国进一步管制黄金并大量发行不兑换银行券和纸币。 4.就你在生活中的体验,说明货币的各种职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高度地概括,你认为货币职能最少不能少于几个? 答:(1)按照马克思的货币职能观,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在生活中,当货币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时,就执行着价值尺度职能;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发挥媒介作用时,便执行流通手段职能;货币退出流通,贮藏起来,就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货币作为交换价值而独立存在,非伴随着商品运动而作单方面的转移,其执行着支付手段职能;当货币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便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五种职能并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每一个职能都是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的反映。其中,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是两个最基本的职能,其他职能是在这两个职能的基础上产生的。所有商品首先要借助于货币的价值尺度来表现其价格,然后才通过流通手段实现其价值。正因为货币具有流通手段职能,随时可购买商品,货币能作为交换价值独立存在,可用于各种支付,所以人们才贮藏货币,货币才能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支付手段职能是以贮藏手段职能的存在为前提的。世界货币职能则是其他各个职能在国际市场上的延伸和发展。从历史和逻辑上讲,货币的各个职能都是按顺序随着商品流通及其内在矛盾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从而反映了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历史发展进程。

材料性能学重点(完整版)

第一章 1、 力—伸长曲线和应力—应变曲线,真应力—真应变曲线 在整个拉伸过程中的变形可分为弹性变形、屈服变形、均匀塑性变形及不均匀集中塑性变形4个阶段 将力—伸长曲线的纵,横坐标分别用拉伸试样的标距处的原始截面积Ao 和原始标距长度Lo 相除,则得到与力—伸长曲线形状相似的应力(σ=F/Ao )—应变(ε=ΔL/Lo )曲线 比例极限σp , 弹性极限σe , 屈服点σs , 抗拉强度σb 如果以瞬时截面积A 除其相应的拉伸力F ,则可得到瞬时的真应力S (S =F/A)。同样,当拉伸力F 有一增量dF 时,试样瞬时长度L 的基础上变为L +dL ,于是应变的微分增量应是de =dL / L ,则试棒自L 0伸长至L 后,总的应变量为: 式中的e 为真应变。于是,工程应变和真应变之间的关系为 2、 弹性模数 在应力应变关系的意义上,当应变为一个单位时,弹性模数在数值上等于弹性应力,即弹性模数是产生100%弹性变形所需的应力。在工程中弹性模数是表征材料对弹性变形的抗力,即材料的刚度,其值越大,则在相同应力下产生的弹性变形就越小。 比弹性模数是指材料的弹性模数与其单位体积质量(密度)的比值,也称为比模数或比刚度 3、 影响弹性模数的因素①键合方式和原子结构(不大)②晶体结构(较大)③ 化学成分 (间隙大于固溶)④微观组织(不大)⑤温度(很大)⑥加载条件和负荷持续时间(不大) 4、 比例极限和弹性极限 比例极限σp 是保证材料的弹性变形按正比关系变化的最大应力,即在拉伸应力-应变曲线上开始偏离直线时的应力值。 弹性极限σe 试样加载后再卸载,以不出现残留的永久变形为标准,材料能够完全弹性恢复的最高应力值 5、 弹性比功又称为弹性比能或应变比能,用a e 表示,是材料在弹性变形过程中吸收变形功 的能力。一般可用材料弹性变形达到弹性极限时单位体积吸收的弹性变形功表示。 6、 根据材料在弹性变形过程中应力和应变的响应特点,弹性可以分为理想弹性(完全弹 性)和非理想弹性(弹性不完整性)两类。 对于理想弹性材料,在外载荷作用下,应力和应变服从虎克定律σ=M ε,并同时满足3个条件,即:应变对于应力的响应是线性的;应力和应变同相位;应变是应力的单值函数。 材料的非理想弹性行为大致可以分为滞弹性、粘弹性、伪弹性及包申格效应等类型。 00ln 0L L L dL de e L e L ===??)1ln(ln 0ε+==L L e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