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摄影技术基础与艺术表现

摄影技术基础与艺术表现

摄影技术基础与艺术表现
摄影技术基础与艺术表现

1.摄影技术基础与艺术表现

摄影的功能

认识功能摄影记录自然和社会现象,使人们能超越时空的限制认识客观自然和人类社会。教育功能摄影不仅客观地记录现实,同时能记录其中传达的思想情感,通过摄影留下的瞬间画面或与画面相配的文字来表达,反映拍摄者对自然对人生的评价和态度,对观赏者起教育作用。

审美功能优秀的照片符合美的规律和人们的审美要求,能激发人的美感,提高人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

摄影发展简史

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古代的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墨翟就发现了小孔成像的现象,并成功地解释了光的直线传播。

直到16世纪的后半页,欧洲人在墙壁上打孔并装上凸透镜,从另一侧的墙壁上观看室外的彩色图像。称为“暗室”。

17世纪初,装有凸透镜的小型“暗箱”开始出现,用来作为绘画的工具。但300多年来始终没有办法把画面固定下来。

19世纪初,英国人韦奇五德用皮子作画“阳光画”最终失败了。

摄影的诞生和发展有其历史根源,也有现实需要。

摄影术诞生和发展依赖于两个因素:

一是人们对影像信息记录和传播的需求,二是物理学、化学、电子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摄影——人类视觉的延伸

“千里眼”“顺风耳”的神话传说

望远镜和电话从空间上扩展了人们的视听范围,摄影术让时间也得以留存。

光学成像原理简介

·视场:能够在显示器上看到的物体上的部分

·分辨率:能够最小分辨的物体上两点间的距离

·景深:成像系统能够保持聚焦清晰的最近和最远的距离之差

·工作距离:观察物体时,镜头最后一面透镜顶点到被观察物体的距离

·畸变:由镜头所引起的光学误差,使得像面上各点的放大倍数不同,导致变形

·视差:是由传统镜头引起的,在最佳聚焦点外物体上各点的变化,远心镜头可以解决此难题。

·图像传感器尺寸:图像传感器(一般是CCD 或CMOS )有效的工作区域,一般指的是水平尺寸。对所希望的视场来说,这个参数对决定预先放大倍数(PMAG )是很重要的。多数图像传感器的长度与宽度之比是4:3 ,如下图所示。

·预放大倍数:是指视场与图像传感器尺寸的比值,这个过程是由镜头来完成的

·系统放大倍数:是指显示器上的图像与实际物体大小的比值,也就是整个系统的放大倍数。它也可以写成预放大倍数与电子放大倍数的乘积,而电子放大倍数则是显示器尺寸与图像传感器尺寸的比值。

·分辨率:分辨率的大小表征了对物体上细节的辨别能力,下图简单的说明了物体上的两

个方块区域成像到CMOS/CCD相机上。可以看出,因为图像传感器上像素间的距离已经确定,如果想要区分物体上很近的两点,它们之间必须隔开一定的距离。

与分辨率相关的术语有以下几个:

·每毫米对线(lp/mm ):如上图所示,一对线是指一个红色的区域和一个空白的区域。分辨率就是用每毫米上对线的数量来表示,因此分辨率常常被看作是空间频率。

这个频率的倒数是指最小可分辨的物体上两点间的距离,用毫米来表示。这个参数可以用来表征镜头或者相机的分辨率。

·像素数:数码相机的分辨率也可以用图像传感器的像素数来表示。一对线与两个像素相对应,换句话说,如果要使两个红色区域分开,就必须一个像素贡献于红色区域,一个像素贡献于红色区域间的空白。

·TV 线:在模拟制式CCD 相机中,用成像后可分辨的黑白线的数目来表示。这个值是没有单位的,不能够与每毫米对线相混淆。

·C/CS 接口:这是工业界CCD 和CMOS 相机普遍使用的螺纹标准,螺纹规格是32 TPI ,即每英寸32线。如下图所示,对C接口,从后凸沿到像平面的距离是17.526mm;而对CS 接口,从后凸沿到像平面的距离是12.5mm 。一个 C 接口的镜头可以通过一个5mm 的接圈接到CS 接口的相机上。

光学镜头相关知识

·焦点与焦距:焦点是指一簇平行于光轴的平行光经过透镜以后,汇聚成的一点。而焦距则是镜头的主平面到焦点之间的距离,由于镜头一般有数片凸透镜和凹透镜组成,所以无法直接判别主平面的位置但通过严格的计算可以得出。要注意后焦面与焦平面的区别,后焦面是指镜头的最后一片透镜到成像面的距离

·光圈系数(f/# ):光圈是用来控制镜头进光量的大小,在光学上称作孔径光阑。对于不同的镜头而言,光阑的位置不同,焦距不同,入射瞳直径也不相同,用孔径来描述镜头的通光能力,无法实现不同镜头的比较。所以一般采用相对孔径的方法来表示,即相对孔径= [ 镜头焦距] / [ 入射瞳直径] = f/d 在成像系统中,对光圈的调节是很重要的,它可以控制进光量,调节曝光;同时,减小光圈能够提高系统的景深,并提高成像的质量。

摄影感光成像原理

通过镜头形成的影像,必须固定和显示出来,这就有开照相机内的感光元件来记录、存储影像。照相机的类型不同,主要是其感受和纪录影像的元件不同,如目前最常用的数码相机采用的光电传感器,而传统相机采用的是感光胶片。不过这两种器材的感光成像原理是一样的,它们对光、色的接收和反应过程也大体相似。不过数码载体在工作中更方便,受限制更少一些。

1光是感光元件记录影像的前提,没有光就没有影像

2 感光元件与人眼的视觉感受有很大不同

(1)人眼可以在明暗差距极大的范围内工作,并能迅速调整获得合适的视觉影像。

(2)光色及其冷暖变化由发光体的波长决定。

3 特殊影像效果需要选择使用相应的感光元件

数码相机常用分类与专业分类

常用分类轻巧傻瓜机高档消费机专业单反机

在摄影界,则是根据照相机的主要部件和功能的不同,进行相关分类,并按照不同类型和需要进行分析研究。

根据相机的取景方式:

液晶显示屏电子影像显示屏,直接显示相机所见到和已经拍摄的影像。让取景拍摄真正的方便和直观,已经成为当前所有数码相机必备的取景方式。缺点是精度不够高,比实际拍摄的影像质量差,其次是容易受到强烈光线和直射光线的干扰而模糊不清。比较耗电。

单镜头反光特点:1摄影镜头兼作取景镜头,拍摄时不会产生取景视差,取景时看到的景象与镜头实拍的完全相符。2 可以方便地更换不同焦距的镜头,一机多用,应对各种拍摄任务。大多数专业摄影师和高级影友的主要配备。主要包括135型和120型。

平视取景相机取景器与摄影镜头不在一起,取景器一般位于摄影镜头的上方,由于取景器看到的画面不是通过镜头取得到,拍摄的画面常常与取景器看到的画面不一致,总有一定的视差,拍摄远的景物视差较小,被摄对象越近视差越大。优点是结构简易、机震小和有利现场抓拍的优点。

根据相机画幅:

轻便型相机特点是品种多样,结构轻巧紧密,操作十分方便。画幅尺寸小,像素低

135相机建立在传统135胶卷的平台上,分使用数码感光器件的数码相机和是用135胶片的传统相机两类,但是整体结构和工作模式基本一致,自动化程度高,专业功能齐全。主要是全画幅数码芯片,其感光面积相同于135胶片的尺寸,感光面积相同于135胶片的尺寸,像素超越1000万以上。

120相机这类相机体积比135型稍大,重量也不轻,携带不方便,自动化程度不高而不够灵活。优点是拍摄的画面尺寸大,可以制作影像清晰的大画幅照片。主要用于照相馆人像摄影、广告摄影和高级影友使用。价格较为昂贵。

大画幅相机特点是图像清晰度极高,细部层次非常好。缺点是体积大而且笨重,操作繁杂,携带型差

根据相机的专门用途:

全景相机拍摄画幅非常宽广,适合于拍摄团体合影照和大场面风景片

水下相机平视取景,装有专门设计的防水金属机身和防水镜头

立体相机平行装有两个或多个镜头,拍摄同一景物,得到多个不同视点的画面。

航空

显微等类型

镜头焦距及成像特点

镜头焦距类型有固定焦距的定焦镜头,也有可灵活变动焦距的变焦镜头。镜头焦距可短之几毫米、长到几千毫米不等,主要分为长焦距、标准焦距、短焦距三大类型。

标准镜头把与人眼视角大致相同的镜头称为标准镜头。标准镜头的焦距长度与相机画幅对角线长度相近,由于不同相机的画幅大小是不一样的,因此所对应的标准镜头的焦距是不同的。正常效果,在真实性要求较高的纪录类题材用得很多。

广角镜头焦距短、视角广于标准镜头的镜头为广角镜头。缺点是被摄物体的成像具有较大的透视变形作用,造成一定的扭曲失真。

长焦距镜头焦距长、视角小于标准镜头的镜头为长焦距镜头。长焦镜头拍摄远距离景物时能把景物拉近,获得较大的影像。这类镜头在远处拍摄时不会惊动被摄对象,比较容易抓拍到自然生动的画面。

微距镜头近距离拍摄,对表现物体的细节和保证影像的质量,都具有特别的有事。

相机的主要装置和功能

1 机身一个相机的骨架,决定着其大小、厚薄和坚固程度,也左右着相机的功能分配、操作舒适和便捷性等。重要的功能就是供摄影者握持。

2 感光元件负责接受镜头获取的光学影像、转换固定并保存下来,以便观看和加工制作。

分辨率与影像质量

图像分辨率原理

数码图像有两大类,一类是矢量图,也叫向量图;另一类是点阵图,也叫位图。矢量图比较简单,它是由大量数学方程式创建的,其图形是由线条和填充颜色的块面构成的,而不是由像素组成的,对这种图形进行放大和缩小,不会引起图形失真。

点阵图很复杂,是通过摄像机、数码相机和扫描仪等设备,利用扫描的方法获得,由像素组成的,是以每英寸的像素数(PPI)来衡量。点阵图具有精细的图像结构、丰富的灰度层次和广阔的颜色阶调。当然,矢量图经过图像软件的处理,也可以转换成点阵图。

图像分辨率的表达方式也为“水平像素数×垂直像素数”,也可以用规格代号来表示。

图像质量的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图像的逼真度和图像的可懂度。图像质量直接取决于成像装备的光学性能、图像对比度、仪器噪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质量评价可以对影像的获取、处理等各环节提供监控手段。

照相机调控键盘与菜单

在机身上我们常能看到各种按钮键和调控盘,用于启动和选择有关的拍摄任务。其中有专门的圆形功能盘,是最主要的调控集合装置,上面分布有各种工作模式的符号,通过旋转调整功能盘,可以选择想要的某一项模式。知晓功能盘的具体设置,就能根据拍照的需要,调整或旋转功能盘来确定工作模式。

菜单与功能设置

数码相机的自动化功能和数字化任务等工作设置,都是由相机内部一个微型电脑所控制,而这些设置又是通过主菜单来决定的。菜单是通过相机的电子显示屏来展示的,并可以在电子显示屏中分级分层选择和设置菜单中的目标任务。每个数码相机出厂时都有专门设计的工作菜单,供使用者自由抉择。除了一些基本的指标设置只能在菜单中调整,常用的主要的功能和模式,在菜单和功能盘上都可以实现设置与调整。而且功能盘调整属于快捷方式,操作起来更方便,所以大多数功能和模式用不着从菜单分级栏目进入来调整,直接通过功能盘进入目标调整即可。

图像格式的特点与设置

图像格式是决定照片影像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数码相机上会设置不同的图像格式标准(类型与大小),由摄影者根据需要选择具体档位来拍照。

1)图像格式

目前数码相机中通用的图像格式主要有JPEG、TIFF和RAW三种。

JPEG——是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联合图像专家组)的缩写,文件后辍名“.jpg”或“.jpeg”,是一种最常用的有损压缩图像格式,能够使图像压缩在很小的存储空间,图像中重复或不重要的数据会被合并,图像数据有损失,质量也会明显下降。

JPEG格式的应用非常广泛,是数码相机中最常用的图像格式,各类浏览器(如各种pc 系统查看和网络传输)均支持JPEG图像格式。

TIFF——是Tagged Image File Format(标记图像文件格式)的缩写,文件后缀为“.tif”用于保存高分辨率图像。TIFF也是一种常见的图像处理格式,是一种非压缩式照片格式,存储的图像细微层次的信息非常多,图像没有损失而质量很高,通用性较好,但需要占用大量的储

存空间

RAW——是既未经处理也未经压缩的数码相机专用图像格式,是一种“无损失”的原始数据格式。

RAW格式将没有经过饱和度、对比度和白平衡调节的原始文件直接存储,后期利用相关软件进行各种调节,制作出高质量图像。RAW与TIFF格式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在保持同等质量的前提下而文件尺寸相对较小,缺点是与大多数图像编辑软件不兼容,必须使用专门软件才能浏览、修改图像。

2)图像大小

数码相机上的图像多分为大、中、小三个档位,每档中又划分有特精细、精细、普通等小档。大和精细的图像文件质量好,需要的存储空间就大,可以制作较大的照片,反之质量差、存储空间小。如图50所示,虽然都是jpg压缩格式的图像文件,大、中、小三个档次的区别带来了图像质量的明显差异(清晰度和细节)。

自动对焦原理与方式

自动调焦以侦测被摄对象的反差和模拟再现为工作原理。其中对物体表面明暗差异的侦测和接收是关键,可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工作类型。

A.主动式自动调焦,相机主动发射一束红外线侦测光,并接收物体表面受到光照后的明暗状态,计算后驱使微型马达完成对准焦点——取景屏上影像清晰。多用于中低档数码相机。

B.被动式自动调焦,相机本身不主动发射侦测光,而直接采纳外界景物自身反射来的表面明暗状况,并根据相位差原理计算出拍摄目标的距离,再驱使微型马达对焦和调节取景屏上影像的清晰程度。

自动对焦工作也有局限性。当拍摄目标本身缺乏明暗对比、反差微弱,如云雾、暮色、单色平面等,便无法正常工作。这时,摄影者应关闭自动档改为手动控制对焦

数码相机闪光灯的主要功能

(1)防红眼功能

暗弱光线下用闪光灯拍摄人物正视镜头的画面时,由于人眼视网膜后血管对闪光的反射,瞳孔呈红色,被称为“红眼现象”。为防止这一现象,闪光灯会发出约一秒钟的光亮,使人眼的瞳孔缩小,然后再发出强烈闪光,消减红眼现象。

2)变焦闪光功能

为了使闪光灯配合变焦镜头在不同焦距时闪光拍摄,又不致出现画面四角黑暗的现象,许多独立闪光灯的灯头可以伸缩,以改变闪光灯的闪光角度。自动变焦闪光灯,能根据所使用的镜头焦距自动地变换到相应的焦距处。常见的这类闪光灯能自动地与焦距在24-85或24-105mm范围内的变焦镜头匹配。

3)前、后帘同步闪光

使用慢速度快门拍摄时,可以选择在快门开启的前端或后端进行闪光触发。通常的闪光同步是在相机快门开启的前端闪亮,这时用慢门拍摄动体,闪光照亮的主体实像在先,后是主体模糊的拖影。“后帘同步闪光”则是在快门开启的后端、曝光即将结束的瞬间闪亮,画面上先纪录主体模糊虚像,然后再闪光纪录主体实像。

(4)频闪闪光功能

频闪闪光即闪光灯可以在1秒钟内连续闪光数次甚至几十次,在一个画面中拍摄几个或几十个连续的动作,带来奇特效果,成为组合动作画面。

常用摄影滤光镜与功能

滤光镜是一种专门安装在镜头上,用来改变照片影像效果的光学附件。其原理是通过滤掉某些光线成分而起作用的,即改变了投射到相机感光元件上的光线。滤光镜的种类很多,但材质不外乎玻璃和塑料两种,都具有小巧便携、价格低廉、效果明显、装卸简便等特点。紫外线滤光镜(uv)是一块透明无色玻璃镜片,安装在镜头前面(见图74)。我们知道,光的照射让摄影得以完成,也就是说不同性质的光线产生不同效果的画面。滤光镜改变了光线的成分——改变了光线的性质,也就使拍摄的影像有了某些明显变化。而且滤光镜对光线的过滤是科学而标准的,不会像人眼有时敏感有时迟钝。例如,人眼觉得云雾天与晴天的光线是一样的,可是对于相机感光元件来说,这两类光线是不同的,云雾天比晴天的光线偏蓝色和透明度低,因为其色温更高、水汽粉尘多、紫外线更多。

偏振镜也叫偏光镜,可以阻挡偏振光造成的无序杂光,从而消除或减弱物体(如玻璃)表面的亮斑或反光,清晰地表现出被摄物的细节,提高影像的清晰度.

运用偏振镜减弱或消除偏振光后,还可以改善物体的色彩饱和度,使画面色彩更加鲜艳;若用来拍摄天空景物,能排除天空中漫反射的部分杂光,使蓝天色彩饱和鲜艳。使用偏振镜拍摄天空,在操作上还有一定规矩。一是以南、北方向的天空为拍摄对象。东西方向有太阳,没有多少偏振光可阻截,因而无法加深蓝天的色彩。二是加上偏振镜后,必须通过取景框旋转镜片观察实效。旋转镜片到最佳效果时,方可拍摄。

正确持握照相机

拍摄时如何持拿相机是第一个需要知道的,不正确的拍摄姿势容易造成照相机的抖动,影响成像的清晰。持握相机的原则是“稳”字。由于相机大小的差异,在相机的握持拿用上就有所不同,如专业单反机适合双手握持拍照,而轻便傻瓜机就可以单手拿着轻松自由的多角度拍照。

(一)单反专业机、高档机的握持持机

拍摄可以平握、竖握,可以立姿、蹲姿、跪姿和卧姿。如果没有经过基本功训练,最好不要单手悬空拍摄。但都要做到:

1.首要是平稳,防止拍摄抖动。应尽量利用墙、树杆、栏杆等固定物体进行依靠拍摄。

2.双手分工明确,各行其职。右手管快门(兼控制对焦及操作功能盘);左手托住照相机保持稳定(兼调整变焦)。竖拍时将左手紧贴胸口托住机器,防止拍摄抖动。

3.左右眼互相配合。右眼集中精力进行取景,左眼要用余光观察取景框外的景物,发现新的拍摄目标

(二)轻便傻瓜机的握持

可以单手握持相机。从灵活性和自由度上看,单手握持相机有许多的优势,是单反专业机所没法子能比的。如举过头顶和贴近地面两种拍摄角度,轻便机就能轻松地实现,而其它机型因相机重且大,单手控制就很不方便。

1.持机拍摄可以平握、竖握,可以立姿、蹲姿、跪姿和卧姿。如果没有经过基本功训练,最好不要单手悬空拍摄。但都要做到:

1.首要是平稳,防止拍摄抖动。应尽量利用墙、树杆、栏杆等固定物体进行依靠拍摄。

2.双手分工明确,各行其职。右手管快门(兼控制对焦及操作功能盘);左手托住照相机保持稳定(兼调整变焦)。竖拍时将左手紧贴胸口托住机器,防止拍摄抖动。

3.左右眼互相配合。右眼集中精力进行取景,左眼要用余光观察取景框外的景物,发现新的拍摄目标以在拍照中要保持相机的水平和垂直(见图2)。

3.轻便数码机大多是用LCD液晶屏来观察取景,所以拍照时两眼应集中在LCD屏上,这时需要统一视线快速决定。若是寻找景物和对象应直接用眼灵活观察;而不要用取景屏观察,既安全又省电。

拍照工作流程

1-开机,装上电源和存储卡,选择on开机。

2-设置图像模式(从功能盘或菜单中),选择文件格式和大小。

3-设定感光度(从功能盘或菜单中),有自动和手动两种模式,首选自动感光度模式。

4-取景观察(光学取景窗和lcd显示屏),选定被摄对象。

5-调对焦点(自动对焦或手动对焦),实现主体清晰。

6-变焦构图,变换镜头焦距(选择广角标准长焦),选择画面的大小景物和宽广范围。

7-调整白平衡,有自动和手动两种模式,保证景物色彩的正常再现,首选自动白平衡模式。8-光圈和快门选择,考虑光圈优先(景深大小)或快门优先(动体虚实)而定,选择曝光补偿的正负级数。

9-测光曝光,测量分析景物亮度并控制确定画面曝光效果。

10-防抖功能选择,当相机快门速度低于1/30秒时就应启动,防止过慢速度而导致的影像模糊。

12-闪光灯使用,光照不良时考虑启用闪光灯。

13-遮光罩、三脚架等辅助器材的使用。

14-传输照片文件到电脑、网络、打印机。

数码相机对焦两种模式

前面已经介绍了对焦有手动(MF)和自动(AF)两种模式,对于数码相机来说,常用而主要的是自动对焦模式

(一)自动对焦区域的选择

自动对焦都有对焦点的分别与选择,最常见的是五点自动对焦分布,即画面的中心、上、下、左、右各设置了一个对焦点。拍照时,相机会根据工作设定,从画面中的五个焦点区域中自动挑选一个对焦点,自动对好焦点使被摄对象清晰。

1.中心对焦

在实际拍摄中,中心点对焦因为直接方便,使用最多,也因此成为大多数中低档数码相机主要或者是唯一的方式。这种对焦方式只要将被摄主体放在画面的中心位置,进行对焦后拍摄,就可以得到主体清晰的影像。

2.非中心对焦

如果被摄主体不在中央位置,就容易出现中间空位背景清晰而主体虚糊跑焦。这时可以先移动相机将主体放在中心位置,然后半按快门对焦后保持半按不放,再调整构图后完全按下快门拍摄。当然更合适的做法是,根据主体对象在画面的上、下、左、右位置,将对焦点从中心焦点移动到上、下、左、右四个对焦点中的一个,然后直接用此点对焦。如人头在中心点上方的位置,就可以将对焦点移到上方对焦点,直接对焦完成拍摄。

运动连拍与自动对焦

2.连拍与聚焦

连拍模式是指拍摄中按下快门按钮不松手,相机自动一次连续拍摄多张照片。连拍主要用在运动中的对象,以张为单位,每秒能捕捉的张数越多就说明连拍功能越强。目前,数码相机中连拍速度一般为5张/秒左右(大容量图像文件格式)。

连拍是将拍摄数据暂时存在相机高速缓存内、而不是直接传输到存储卡,由于数码相机拍摄要经过光电转换、加上高速缓存的工作容量也决定了连拍速度与数量,这都需要花费时间,所以数码相机的连拍速度与反映总是受到一定限制,不能完全与快门实拍动作同步。

从作用上看,连拍具有高速抓拍、多拍选优、纪录连续动作等明显的优点,所以已经成为数码相机上实用性很强的功能。如图9所示,拍摄马术比赛时运用了连拍模式,按下快门不松开就可以获得一秒钟五张的连续画面,纪录了不同的运动瞬间,从中我们可以选择一张最精彩的动作画面。

连拍时若要保证被摄对象的清晰度,就有一个对焦合实的问题。静止对象焦点不会跑掉,怎么连拍、连拍多少张都没有问题。容易出问题的是运动对象,如果只对焦一次就不变,连拍的多幅照片中就只有一张清楚,其它会模糊。所以,连拍自动对焦就非常重要,这也正是伺服对焦模式的由来。

摄影曝光的概念

摄影曝光,是指根据不同的被摄对象,恰当运用光圈和快门的配合,控制通过镜头到达感光元件上的光线强度——曝光量,获得影像画面的工作过程。

摄影曝光效果的评价

摄影专业中通常把拍摄的画面简化为三种曝光结果,即曝光正确、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曝光正确是摄影者每一次拍摄的目标,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则是我们要避免和杜绝的结果。只有摄影曝光正确——也就是给被摄对象一个精准的曝光量,才能得到一个影像质量好的画面——影调明暗适中、色彩真实还原、影像清晰、层次丰富,只有曝光正确的画面放大后的局部影像,质量才是最好的

感光度的作用

感光度(标示ISO)是指感光元件对光线的敏感程度,它是摄影中确定正确曝光组合、获得优质影像质量的基本条件之一。国际组织感光度标准里采用ISO制,常见的有ISO50/100/200/400/800/1600等级数。ISO的数值相差1倍就表示感光度相差1倍,即ISO200的感光度是ISO100感光度的一倍。所以在同样的光圈和快门组合下,不同的感光度画面所得到的曝光量是不一样的。

不同感光度的不同特性

不同的感光度具有不同的特性,摄影专业中把ISO100/200称为中速感光度,把ISO400及其之上称为高速感光度,把ISO50及其之下称为低速感光度。

高感光度对光线极为敏感,微弱的光线就可感光成像,其优点是工作范围广、适应各种光照条件下拍照,缺点是所拍摄影像的颗粒粗大且清晰度损失。

低感光度对光线敏感性差,需要强烈的光照才能感光成像,其优点是可获得颗粒度、清晰度和色彩都最佳的影像质量,缺点是必须有充足的光照或器材等条件。

与传统胶片相机使用单一感光度胶片相比,数码相机上的感光度ISO是可变的,一般设置有ISO80/100/200/400/800/1600/3200等档位,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大优点。感光度是数码相机一个很重要的性能指标,相机上感光度的档位设置越多,意味着工作范围越大。拍摄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个合适的感光度设置。

光圈的定义与设置

光圈是镜头内由若干金属薄片构成的一个可调节大小的圆孔,就像可变化的一扇窗户,用来控制通过镜头时光线数量(面积)的大小。光圈的大小用光圈系数F表示,F值数字越小,表示光孔越大,通过镜头的光线就越多;F值数字越大,表示光孔越小,通过镜头的光

线就越少。

光圈的设置光圈的排列与变化。传统相机的光圈排列为2、2.8、4、5.6、8、11、16、22等数字,每一档光圈刻度之间相差一倍曝光量。数码相机的电子光圈值在显示屏和取景器内,是以1/3档的级差排列,如5.6、6.3、7.1、8、9、10、11、13、14、16、18、20、22、25、29、32……等,所以比传统相机更为精细准确。

光圈的作用

光圈主要有三个作用:

控制进光量,使摄影曝光合适;

控制进光量。从F11开大到F8,就增加了一档光圈(一倍曝光量);而缩小到F16就减少一档光圈也减少了一半曝光。知道了每档光圈进光量差异,拍摄时如何增加或减少曝光,就可以心中有数。

B、调节景深,控制影像虚实;

调节景深。光圈大小的变化不仅影响曝光量,而且还可以增大或缩小被摄景物在画面中的清晰范围。简单地说,景深就是拍摄景物后,获得的影像清晰范围。如图用不同光圈纵向拍摄排成一列的五个熊猫,可清楚看出光圈与景深的关系。使用小光圈拍摄,影像清晰纵深距离相对较长,称为景深大,一般利用它来拍风光建筑及情景交融的纪念照。使用大光圈拍摄,影像清晰的纵深距离较短,称为景深小。一般利用它拍摄人物、花卉,有利于突出被摄主体。

C、掌握最佳孔径,降低镜头的像差和色差。

最佳光圈。在一组光圈中,通常有一档光圈在成像(像差和色差都最小)上优于其它档位光圈,即最佳光圈。根据设计不同,最佳光圈的位置不同,一般位于该镜头光圈级数的中间位置,如f5.6、f8、f11。有经验的摄影家为了获得最佳影像质量,大多会主动选用最佳光圈拍照,如图21就是采用f8最佳光圈拍摄的,使建筑物的层次细节和色彩面貌都得到了非常好的表现。

快门的定义与设置

快门是一个从开启到关闭的闸门装置,就像一个水龙头闸门,用来控制照相机接受曝光时间的长短。快门的大小标记为时间的倒数(见图17),分母数值越大表示速度越快、到达感光元件的光线越少。

快门的设置

一般照相机的快门设置如下:B门、1秒、1/2秒、1/4秒、1/8秒、1/15秒、1/30秒、1/60秒、1/125秒、1/250秒、1/500秒、1/1000秒等。高级照相机可达到1/4000秒,1/8000秒。每档快门速度之间相差一倍曝光量。曝光时间快于1/500秒的快门称为高速快门,曝光时间长的快门(1秒以上)称为慢门。慢门有一个好处是可以缩小光圈,使画面获得很大的景深,表现出良好的纵深空间。B门是专用的手控快门,按下钮即开片门,松手即关片门,可以长时间曝光拍摄,它为拍摄夜景、室内现场提供了方便。

快门装置分为中心快门与焦平面快门两大类。数码相机的快门为电子快门(工作类似焦平面快门),是以图像传感器扫描读取数据的时间为曝光时间,其快门速度的提高或降低,就是加快或减慢电子扫描速度。因而比传统相机快门更多更细密(如同电子光圈也是1/3级差变化),更为实用。

快门的作用

快门的作用主要有两个:

一是控制光线投射到感光材料的时间

快门控制光线进入到相机内,是通过开放闸门时间长短来实现的。快门开放时间越长,进光越多;开放时间越短,进光越少。在摄影曝光中,与光圈配合完成曝光过程。同时,快门在关闭时能安全可靠地防止漏光。

二是清晰地记录运动体的动态。

不同的快门速度,面对各种对象时——从缓慢的蜗牛爬行到迅猛的火箭升腾,都能利用合适的快门速度将它们清晰的拍摄下来。生活里有许多快速运动的物体稍纵即逝,人眼是很难看清的。如跑马,历史上曾争论它们的前后腿究竟是如何奔跑的,有了照相机后,1877年美国人麦克里奇采用高速快门摄影,使人们真正看清了马的运动状态。更为典型地是子弹击穿苹果,只有在超高速快门下,这一瞬间才能记录并显示于大众眼前。

曝光组合的概念

曝光主要靠光圈和快门的调节配合来完成,其中,光圈和快门的任一变化都会影响曝光量。光圈和快门相互依托和变化,形成合理的组合,得到合适的曝光量,这就是曝光组合。

光圈优先曝光模式

又叫光圈先决,标示符号“A/Av”,是一种半自动模式。就是摄影者根据需要先手动选择光圈的大小数值,拍照时照相机微电脑根据光线明暗的变化,自动调节快门速度来匹配曝光组合,获得曝光正确的效果。

其特点是优先考虑光圈的设置和作用,可以很好地控制画面中景深区域的大小。在拍摄人像、风景等题材时,操作简便实用。根据景深需要调好小光圈后,相机自动配上合适的快门速度,保证了曝光正确、影像漂亮。

快门优先曝光模式

又叫快门先决,标示符号“S/Tv”,是一种半自动模式。就是摄影师根据需要先手动选择快门的速度值,拍照时照相机微电脑根据光线明暗的变化,自动调节光圈孔径来匹配曝光组合,获得曝光正确的效果。

其特点是优先考虑快门速度的设置和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运动物体的清晰度,在拍摄体育、新闻等题材时十分有用。

曝光补偿的概念与设置

不管是P 模式或是A/Av 、S/Tv 曝光模式,因为具有自动化操作的优点,但这几种自动和半自动曝光模式在面对浅亮、深暗和明暗不均的被摄对象时,都可能出现失误,导致曝光过度或曝光不足,因此需要进行曝光调整。为了快速解决自动化曝光模式的误差,相机上专门设计有补救装置--曝光补偿,可以在+-3级左右的范围内增减曝光量,获得精确满意的影像效果。

曝光补偿的设置

曝光补偿是一种对感光元件所接受的总曝光量进行修改的自动化功能。曝光补偿的数值用ev值表示,通常排列为-3、-2.5、-2、-1.5、-1、-0.5、0、+0.5、+1、+1.5、+2、+2.5、+3等级数。每级数值之间的差,就意味着曝光量的增减倍差,比如+1就是增加一倍的曝光,也就是光圈放大一档或快门降低一档(如快门优先时、光圈f11变为f8);而-1就是减少了一半的曝光,也就是光圈缩小一档或快门提高一档(如光圈优先时、快门1/250秒变为1/125秒)。

曝光补偿只适用于全自动和半自动控制下的光圈优先、快门优先和各种程序曝光等模式,在手动曝光模式下不能使用也没有意义。因此在常用这些模式拍照时,应注意曝光补偿;尤其是面对特别明亮或过于深暗的对象时,更需要利用这一功能来控制和改善曝光效果,化被动为主动。

曝光补偿的原则

曝光补偿的原则是--白加黑减、亮加暗减。即在采用自动和半自动曝光模式拍照时,根据被摄对象的明暗程度,对曝光量适当增加和减少。

摄影测光的概念

为了主动和精确地控制曝光,现代照相机装有专门的光线亮度自动化侦测装置(测光表),可在拍照时侦测和判断各种光照条件下被摄物体的亮度变化,供摄影者参考抉择,这就是测光。

数码相机的侧光模式

1.区域测光

又叫评价测光、距阵测光。是把取景范围分为若干个区域(少的五区、多的几十区),同时对这些区域里景物的亮度进行测量,由照相机进行智能分析和综合计算,得到一个对于画面主体曝光正确更接近的数值,作为曝光依据。

其特点是将测光整体化大为小,同时智能化分析评价画面中不同区域的明暗状况,并参相机中储存的成功作品范例来自动修正现场景物的明暗特殊变化,具有曝光误差小和智能快捷的优点。它常与自动曝光合成智能曝光系统,目前已成为数码相机测光的首选模式。

2.中央重点测光

就是测取取景范围内的全部景物亮度,但以画面中心部位(70%比重)的对象亮度为主、其余部位景物(30%比重)亮度为辅的综合值,作为曝光依据。

其特点是以中心区对象亮度为重点测光取值,降低了周围环境背景的比重,这充分考虑到一般拍摄中主体居于画面中央位置的特点,具有主次兼顾和简易方便的优点,所以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也存在着不够精确和易受周围环境亮度干扰的缺点,尤其是当被摄主体不在画面正中位置时,常会出现曝光偏差。

3.点测光

就是只对取景范围中心很小区域(5%左右)的对象亮度测量取值(忽略其他的大面积景物亮度),作为曝光依据。

其特点是测量极小区域里物体的亮度,排除了其它物体亮度干扰,具有分析复杂光线和远距离定点测量物体亮度的优势。点测光能准确细微地测知最重要区域的物体亮度。

镜头的特性与运用

标准镜头是最先发明和应用、也是制造最完美的镜头类型。用标准镜头拍摄的人物,造型效果与人眼所见到的相同,没有透视夸张带来的扭曲变形,成像质量优异,而且价格往往都很低廉。标准镜头再现真实原貌,使用轻巧便利,尤其是相对大的光圈优势,可以在低照度环境下可利用自然光拍摄等,成为纪实摄影最有力的技术保证。

广角镜头拍摄的画面,不仅视野宽阔,而且能夸大空间的纵深度,对画面空间的表现有很大的优势。但要注意的是,广角镜头成像有明显的透视变形,常造成形象扭曲失真。鱼眼镜头较一般广角镜头视野更宽阔、景深更大,夸张地改变透视关系。对此使用恰当,可以强化造型,突出画面冲击力;使用不当,会丑化歪曲对象,特别是人像摄影中要慎用。

长焦镜头具有视角窄小、远距离观看、放大成象、景深小的特点。这类镜头在远处拍摄时不会惊动被摄对象,在拍摄人物时比较容易抓拍到自然的表情,还能强烈虚化背景来突出主体对象。

数码相机自动档白平衡的操作

白平衡就是使相机拍摄的图像色彩正确还原的一种功能设置。

在相机设置为JPEG何TIFF文件格式时,为了让不同色温的光源下的景物还原为人脑中正常的颜色,我们队白平衡进行设置,调整白平衡到符合光源色温的模式,使相机内部的色彩还原机制把不同色温的光线条件下的颜色得到真实准确的还原。在使用RAW文件格式,则不需要这样的设置。

白平衡的选择运用

具体应用中,数码相机“白平衡”有两种做法:一个是准确真实地再现被摄对象在色彩上的整体趋势和细部色彩,这是科学的标准的应用;另一个是创造性的表现某种色彩效果,可以是整体也可以是局部的景物,这便是自由的艺术的做法。所以,白平衡模式调整可以根据现场光源的实际情况来定,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运用白平衡模式。

自动约3500—8000k 相机自动调节色温,一般冷、暖色光都基本可以适应。

钨丝灯约3000k 适用于钨丝灯下拍摄

荧光灯约4200k 适用于荧光灯下拍摄

晴天约5500k 适用于晴天顺光下拍摄

闪光灯约5400k 适用于闪光灯下拍摄

阴天约10000k左右适用于阴天拍摄

晴天背光约8000k左右适用于晴天背光拍摄

数码相机的白平衡操作分自动档和预设手动档。自动档较为方便,一般的数码照片设定在自动档上就可以获得合适的色彩,但不够精准。手动调整更为精确,可以更符合当时光照的实际色温。

数字图像的调整与修饰

数码相机获得的影像,往往只是下一步影像加工处理的原始素材。因为我们的前期拍摄受到各种限制,不能十全十美,总是有这样那样的缺陷或偏差,比如色彩偏差、清晰度不佳、明暗分布不好等等。这都可以通过后期制作来弥补不足、修复缺陷、校正偏差,以得到完美理想的画面。

目前摄影后期加工最常用的影像处理软件是Photoshop,这是Adobe公司开发的图像处理软件,功能极为强大

图像处理制作的原则与重点当我们对一幅影像画面进行后期加工时,可能有许多地方需要处理,而其中的重点主要是影像的反差、色彩和清晰度三个方面。

光的性质与摄影造型

在摄影中,光是最主要的造型手段,通过对光的选择、调度、控制,可以逼真地再现被摄物体的形状、质感、色彩和空间立体感;通过特定光线的运用,可以有选择地强调、突出被摄体的某些侧面,而同时掩饰某些表面细节,引导观众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

光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强、弱、硬、软之分,有正、侧、逆的变化,有高、低、平的区别,还有冷暖的不同,等等。这些不同的形态中间,隐含着光的基本特性。

直射与散射阳光的特点

直射阳光的特点:没有被云雾遮挡的太阳光是典型的直射光,亮度高,光质硬,能使被摄体形成明显的受光面、背光面和投影。典型的阳光天气,根据其光线变化,可分为以下四个主要时间段:日出和日落时刻、上午和下午时刻、中午时刻、清晨和黄昏时刻。

散射阳光的特点:照射面积大但亮度弱,光线均匀而没有明显的方向性,物体明暗反差小,质感和色彩感都不明显。拍摄的画面,影像的色彩、立体感、清晰度都比较差,调子平淡柔和。散射光依天气状况和具体环境的不同,其亮度、反差、色温也不同,主要有清晨、黄昏、多云天气、阴天、晴天阴影处等类型,它们虽然大体上相似,但在散射原因和形态上各有不同。

夜景光线特点与运用

首先是认清夜景光线特点,夜景光线主要是现场人工光和天光。如城市街景、建筑、橱窗广告,还有山川河流、乡村农舍等,都是借助于灯光、火光和天空光的照明下,被我们感觉和辨认。在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还会燃放烟花和节日灯饰,构成特有的夜间景观。总的看夜间光线,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光源小而多,明暗悬殊大,亮度随距离远近急剧衰减;二是灯光多类型带来的景物色彩多样,红橙色和蓝紫色相互交织。

夜间摄影一是要注意现场固有光的利用和平衡。不要动不动就用闪光灯,破坏现场固有光效,即使启用闪光灯也要考虑和现场环境光的平衡关系。二是照片色彩表现要根据人和景物的区别来控制。

人工光灯具与特点

由于自然光变化多端且不能随意使用(如日出日落的稍纵即逝),给我们的拍摄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因而,摄影人又发明了用人工光源替代自然光源,既可控制光线的性质及其变化,又能稳定而持久地工作,获得完美的照明效果。

人工照明灯具根据灯具的大小便携程度,可分为大型照明灯具和轻便型照明灯具。大型灯具主要用于室内的专业摄影和影视摄影,小型灯具则适用于各种场合。根据光源发出的光线性质,可分为聚光灯具和散光灯具。聚光灯发出的光线属于硬光,散光灯发出的光线属于软光,在造型表现上具有不同的效果。根据照明光线的连续与否,可分以闪光灯为代表的瞬间光灯具和以石英卤钨灯为代表的连续光灯具。在室内专业摄影中,最常见的是将人工照明灯具分为闪光灯具和连续光灯具。

人工布光造型基础

根据一百多年来许多摄影家的探索和总结,最基础的室内人工灯光运用方法是:按照光线的造型效果,将光线划分为主光、辅光、轮廓光、背景光、修饰光等五种光型,各司其职又合作统一

主光是表现主体造型的光线,用来照亮被摄体最有特点的部位,塑造被摄体的基本形态和外形结构,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其它光的配置都是在主光的基础上进行的,主光不一定是最强的光,但起着主导作用,突出了物体的主要特征。

主光灯的左右位置及其高低远近,会使被摄体的形态各不相同。从顺光位到侧光位或侧逆光位均可用作主光,拍摄中根据被摄体的轮廓、质感、立体感和画面明暗影调的表现需要来决定。通常主光置放在前侧光的位置上。

辅光又称副光,用来补助主光照明的不足,提高暗部的亮度和减弱被摄体的明暗反差,产生细腻丰富的中间层次和质感,起辅助造型的作用。辅光的强弱变化可以改变影像的反差,

形成不同的气氛。一般主光和辅光的亮度差(光比)为3:1~4:1。

辅光灯一般放在照相机旁,亮度应低于主光,从正面辅助助照明被摄体。如果它超过主光的亮度或与主光亮度相等,就会破坏画面主光的造型效果,导致被摄体表面出现双影、或缺乏立体感。

轮廓光一般采用硬朗的直射光,从侧逆光或逆光方向照射被摄体,形成明亮的边缘和轮廓形状,将物体与物体之间、物体与背景之间分开,并增强画面的空间深度。轮廓光通常是画面中最亮的光,要防止它射到镜头上出现眩光,使画面质量下降。

背景光是照亮被摄体背景的光线,它可以消除被摄体在背景上的投影,使主体与背景分开,描绘出环境气氛和背景深度。背景光的亮度决定了画面的基调,暗背景使画面产生肃穆、沉静、阴郁的气氛;亮背景使画面产生平和、轻松、明朗的气氛。

装饰光也称修饰光。用来弥补有关照明缺陷,突出被摄体细部造型和质感,如眼神光,发光和局部死角照明光等,以达到造型上的完美。使用修饰光应精确恰当、合情合理,与整体环境协调吻合。

摄影构图的概念与特点

构图,是创作者为了表现某一主题思想和美感,在一个画面中对拍摄对象进行结构布局和造型处理,使个别的、杂乱的、局部的元素组成统一的、艺术的、精彩的整体。概括地说,构图的主要任务是:采用一定的形式构成安排,准确、鲜明、生动地表现被摄景物,并在其中展示某种艺术追求。

摄影的成长吸收了绘画的营养,在构图上两者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都在一个画框平面里安排、平面构成等传统造型法则。但因为摄影自身的器材和技法,又形成一些特有的表现方法和构图原则。

1.取景和构图现场一次完成

摄影是现场取景,必须在客观存在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这是摄影纪实本性所决定的。所以摄影处理构图的思维方式和画家不同,不能随心所欲,主要靠现场发现、提炼和取舍,不能像绘画一样先设计安排草图,再对号入座。

2.器材对影像作用非常明显

高科技的镜头、相机与绘画的简单工具不同,对画面中的各中影像都会带来直接的影响,如广角镜头的夸张变形和大景深效果,还有快门速度不同造成的虚实现象,等等。这些在构图上的作用非常明显,使我们对突出主体和减弱陪体及丰富主陪体之间的关系,有了全新的思考和安排,以便更加强调人物特征,使主题思想更鲜明。

有一点需要说明,当前图像后期合成的影像越来越多,这些合成影像已经超过摄影的范畴了,而属于多媒体平面设计图像类型。就是说那些摄影照片只是多媒体图像的“素材”,各种素材图形拼接组合成全新的图像,虽然也很“逼真”,但它们都不是在现场拍摄的客观真实影像。所以其构图是按照绘画设计的法则来处理的,

画面的构图要素——景别、方向、高度

景别就是被摄景物在画面中的大小比例,也就是拍摄范围的大小。一般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等五个景别。

(一)远景

远距离拍摄对象,画面视野广阔,包括的景物范围大,主要用来表现景物的整体气势和总体氛围。如山川河流,原野草原等自然景物和场面。

(二)全景

以表现被摄对象的全貌和大环境面貌为目的,可以是高山,也可是建筑、人物或植物,无论拍摄什么,只要是表现被摄对象的整体感和它全身的行为动作、及其与环境的关系都可以称为全景。

(三)中景

只包容被摄对象或某一局部范围,如人物就是人的半身像。中景善于表现人物之间的交流、事件的矛盾冲突,大多用于表现情节和动作,环境表现相对弱化。

(四)近景

通常近景的范围很小,主要表现人物或物体的局部,如人的胸像。它能突出表现人物表情,并将有关细节和质感特征交代清楚,但环境所占分量很弱了。

(五)特写

拍摄范围比近景更小,通常只有被摄对象的很小局部,如人的头脸、眼睛或手。特写中景物比较单一,但表现力很强,可用来表现重点细节。

任何一个物体都是立体的,有高度、宽度和长度(纵深),不同的面向具有不同的造型特点。

方向

正面拍摄相机正对并拍摄景物正面。正面拍摄的优点是结构和谐对称,不足是容易呆板。侧面拍摄相机侧对并拍摄景物侧面。侧面形态具有轮廓分明、空间感明显和外形变化多样的特点,这种方向常常可以获得富有形态特征魅力的画面。

背面拍摄相机从景物背后拍摄。不要以为景物背面不值得拍,有时背面会有令人意外的细节,并隐蔽多余东西,产生含蓄或间接的表现效果。

高度

高角度拍摄就是从高处向低俯拍,拍摄点高于被摄对象。向低俯拍可以更好地显示景物的空间环境,对周围环境做铺陈,交待环境气氛,还能很好地增加前后景物之间的纵深感,并躲开前景中的有碍物体。

平角度拍摄就是正常高度平拍,拍摄点与被摄对象在同一水平线上。这是最常用的拍摄高度,与人眼视觉感相同,给人一种亲切自然的感受,所以这个角度对景物的正常表现非常有利。低角度拍摄就是从低处向高仰拍,拍摄点低于被摄对象。若拍摄高大的建筑或人物,向上仰拍带来的透视变形会产生夸张的视觉现象、增添画面的张力,也有利与突出人物的性格,带来一种崇高、敬畏的视觉效果。

画面的主次分配

主体是摄影画面中的主角,用来表达主题思想和揭示事物本质的形象。主体形象是画面里最主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选择画面的主体,首先要考虑主题思想的需要,寻找典型代表和富有表现力的被摄体。在进行画面构图的处理时,主体是重点刻划的对象,所有的构图(不论是人还是物)安排都应围绕它进行。

陪体是摄影画面中的配角,主要是对主体起烘托、陪衬、美化、补充的作用,使主体的表现更为充分,它也是画面构成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陪体实际上范围很广,可大可小,除了主体以外的一切有价值的对象都可以叫陪体,也包括周围环境(前景和背景)。但通常将环境另外作为一个部分进行讨论。

主体在构图中统帅全局,与陪体和环境组合共同完成画面。具体在画面中,主体的美化突出与陪体的呼应协调,是通过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和方法来实现的,但是归纳起来看,可以分为直接突出和对比衬托两种方法。

1.直接突出主体

这种做法就是给予被摄主体最突出的地位,如最大的面积、最好的位置、最好的形状,使主体的形态质感都得到最好的表现,因而在画面中具有最强的视觉冲击力,能够得到观众的最大关注。

2、对比烘托主体。

将主体、陪体和环境等因素综合起来安排,使主体与其他元素形成各种对比关系,如面积大小、形状各异、影调深浅、色彩冷暖……等,从而来突出主体,加深观众印象。

摄影构图的整体安排

在构图处理中,我们不仅要从具体的造型效果入手,研究可以调对和控制的构成元素;还要站在宏观全局的高度分析,以更好地抓住摄影的主要问题,建立富有特色的画面风格。

构图的总体要求

(一)多样统一

摄影人常有两难的选择,想让景物在画面里成为有机统一的整体,但景物有序排列后往往又会死板和僵化。这就涉及到多样统一的法则,即在保证集中统一的前提下实现丰富多彩。(二)均衡稳定

自然生活中,常见到严格对称的物体,人们也习惯了对称的物体。如房屋、家具、人体和飞机,给人感到稳定、安全。这些现象和心理感受反映到绘画、摄影中来,就是画面构成上应该遵从的重要法则——均衡。分为对称式和不对称式。

人像摄影的主要类型

在人像摄影中,从行业和用途上可以分为商业人像、新闻人像、艺术人像,这是一个社会影响很大的分类形式,对我们的拍摄具有明确的指导作用。这里有表现周恩来总理的三幅照片——证件照、新闻照、艺术人像,分别是不同职业的摄影家所拍,目的和用途很明确。另外,从光照现场可分为外景人像和室内人像,从景别大小上可分为全景人像、中景人像、近景人像等。

人像常用布光方法

拍摄人像有很多种布光方法,都是在传统的五灯布光方法的基础上简化而来,也就是将多种光型简化为主光和辅助光两大块,结合光照的方向角度布置,但操作更加简便和明确了。当然,这也得益于现代科技制造带来的灯具新型、高效和多样化等优点。

光照方位与光比

在人像的照明布光中,同一个人,因为光的方向角度不同会使其造型上出现明显的差异。顺光照明下,脸部均匀受光,人物显得丰满圆润;侧光照明下,脸部有明暗立体变化,人物明显瘦削;侧逆光照明下,脸部轮廓受光,人物正面五官不清晰。

光的方向变化对人像的作用

顺光——光源从照相机方向照明被摄对象。人物正面绝大部分均匀地接受光线,适宜表现光滑细腻的皮肤,色彩再现好;明暗对比弱,立体感和空间结构感不强。

前侧光——光源与照相机镜头轴线成45°左右的夹角。人物脸面大部分受光,小部分不受光;有明显的明暗面,并形成从亮部到中灰部到暗部的层次结构,立体感较强,色彩再现好。

正侧光——光源与照相机镜头成90°左右的夹角,脸部亮面和暗面各占一半。明暗反差很大,易出现阴阳脸效果,立体感强,形体变化明显,皮肤质感和色彩再现较好。

侧逆光——光源从被摄对象背后一侧照射,人物受光面很小,绝大部分处于背光阴影中。

人物局部轮廓受光处突出,明暗对比强,立体感弱,质感和色彩的表现不好。

逆光——光源从照相机正前方、被摄对象背后照射,人物边缘受光,正面处于暗部阴影之中。立体感、层次、质感和色彩都不好,暗背景下,轮廓会产生明亮边线,如果是亮背景,会形成剪影效果。

光的高度变化对人像的作用

脚光——光源从被摄对象的下方向上照射,就像炉火的光照,人物向下的平面受光发亮,向上的平面黑暗。可以说是一种反常的光线,阴影都是向上的投射,光比大,影像反差大,会形成一种神秘阴险的视觉效果。

正常高位光——光源从高于被摄对象60°的角度斜向照射,就像上、下午的阳光,人物向上的面或者水平面受光发亮,向下的面背光深暗,光照正常。可以获得正常良好的人物形象。

顶光——光源从人物头顶上方向下照射,向上的平面受到光照,向下的面黑暗。人的眼窝、鼻唇沟和下巴颏会出现深黑色阴影,对正常表现人物形象不利。

光比是人物主要亮部和暗部的受光量差别,如脸部的亮面和阴影面之间的亮度比(亮度差)作为光比。具体拍摄中,人像的明暗光比一般安排为3:1左右。光比影响着画面的明暗反差、层次和色彩再现。

三角光布光

这是一种经典的传统人像用光。主光灯从略高处侧射到人物脸上,由于鼻梁的遮挡,在被摄者的一边脸上出现三角形的亮斑。三角光布光法:用一盏主光灯,在人物侧方45°左右向下照射脸部,脸上亮部面积为70%左右。辅助光从人物正面照射并冲淡人物脸部的阴影,使影调层次丰富。然后用轮廓光侧逆照射人物头发,使其与背景分离。“三角光”可使人物的立体结构和层次细节都得到良好的再现,在商业人像中用处较广,许多人物肖像大多是采用这种布光方法。

单灯布光

用一盏灯光照明主体的用光方法。通常有两种做法:一是单灯直接照射被摄对象整体,使人物与环境背景拉开反差,产生明显的投影。二是单灯聚光照明人脸部五官等局部,用来突出某种神态特征,在表现性格、情绪上具有独特的效果。

蝴蝶影布光

其特点是主光灯在被摄人物脸部的正前上方向下照明,在被摄人物鼻子下方投射出一个蝴蝶状的阴影。其实,蝴蝶光是正面顺光的一种,脸部受光面积大,仅鼻子下和两腮下部有些阴影,人物脸部圆润、亮丽,线条正直,一般椭圆形脸型均可采用,尤其是年轻女性更为适宜。蝴蝶光可以用单灯照明来完成,也可配置轮廓光,轮廓灯放在人的后侧,勾画人脸的外部轮廓和头发,以增加立体感和空间变化。

影楼流行布光

在商业影楼中,为了简捷高效,一些更简便、更实用的布光方法不断出现,并很快成为人像用光主流模式。大平光布光法就是最主要的商业用光法,具有多种变化。一般是用柔光灯箱,放置在相机正后方投向被摄体,根据灯的多少来摆放,原则是保证投射出均匀柔和的正面顺光。大平光柔和且照明范围大,使被摄体大部分都受到正面光照,阴影面积小,拍摄

的画面影调明朗、层次丰富、色彩真实,在此基础上又形成多种变化。

(1)八字形布光

也叫平光照明,两盏灯分别放在机位左右两侧45°位置照射人物,形成大平光,可使被摄人物显得年轻。八字形布光方法非常简便,适合拍摄一些温馨的相片。

(2)V字形布光

布光简便灵活,工作效率高,是近两年影楼普遍使用的布光方法。它是在八字形布光的基础上,地面增加一盏灯从正前方照明人物,三盏灯好像一个倒三角形的“V”字,故简称V字形光。V字形灯光照明下,人物脸部皱纹和脖子阴影被消除了,眼睛明亮晶莹。若是双人合影,两个人身体之间的暗影可得到清除,显得干净明快,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喜爱。

在上面两种布光方法基础上,可以增减灯光或者变换灯光的位置,就会形成新的布光变化,获得不同效果的人像照片。

人像摄影的景别与角度

景别是人物在画面中的大小安排。选择和确定景别是我们拍摄人像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景别一般划分为特写、近景、中景、全景。

特写画面范围只有人物头脸部位,甚至只有眼睛、嘴唇等局部,几乎没有环境和背景。一般采用中长焦距的镜头拍摄,可使人物形象真实再现;同时也可拉开距离消除对象的紧张。

近景画面范围从头部到胸部,以人物脸部形象为主,可以有少量的背景。拍摄近景画面,可用标准镜头,也可用中长焦镜头。

中景画面范围从头部到腰部或膝盖,俗称半身像。头部所占面积较小,但脸部依然是重点。中景画面里背景更多,可以清晰地展现有关环境;同时,手的动作也成为表现人物神态的重要元素。

全景画面范围是人物从头到脚的整个身体,俗称全身像。更多地是表现人和周围事物的关系、氛围,要注意身体姿势和构图上的多样变化。镜头以标准镜头较为方便,其他焦距段的镜头也可以使用。

角度与造型

同一个人,从不同的角度拍摄会有不同的视觉效果。拍摄角度包括拍摄高度和拍摄方向两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就是平拍、仰拍、俯拍,和正面、侧面、背面等内容。

拍摄高度

平摄时镜头与人物在同一水平线上,视觉效果与人们正常观看事物的感受相同,自然、客观、平等。正常情况下,拍摄全身像时照相机高度等同于被摄对象的腰部,半身像时照相机高度等同于被摄对象的胸部,特写时照相机高度等同于被摄对象的眼睛。

俯摄时镜头高于人物的视平线,从上向下拍摄,被摄人物显得低矮且身体压缩。近景头像会出现额头宽大而下巴窄小,给人压抑、蔑视的视觉感。

仰摄时镜头低于人物的视平线,从下往上拍摄,被摄人物显得高大且身体拉长。近景头像会出现下巴两腮肥大而额头窄小,给人雄伟、崇高的视觉印象。

拍摄方向

正面人像是从被摄对象的正面拍摄,有利于表现正面特征,适宜于表现脸型匀称、五官端正的形象。

七分面人像是从相机位置看被摄对象,脸部的正脸部分比侧面大。七分面人像造型立体感较强,人物显得生动而有变化。

三分面人像是从相机位置看被摄对象,脸部的侧脸部分比正面大。三分面人像具有轮廓线条突出抢眼,鼻梁的高低也很明显。

侧面人像是从被摄对象的正侧面拍摄。有利于表现人物侧面结构如额头、鼻子、下巴等轮廓线条,尤其是鼻子非常醒目。

常用人像证件照的拍摄要求与要点

证件照是验证个人真实相貌的图像档案,主要用于身份证、护照、驾驶证和学历职称证件等,人人都离不了。

证件照的一般要求

近期正面免冠彩色人像,被摄者姿态端庄稳重,正面对着相机,镜头中心与被摄者的眼睛平行,耳朵和双肩齐全,人像在画面中线,头顶距画框上边约7毫米,画框下边缘以露出锁骨者衣领尖为准,白色背景。画面影像清晰,反差正常,层次丰富,色彩真实。

证件照尺寸主要用途

1寸照(2.8×3.8厘米)用于毕业证、司机证、身份证等。

2寸照(4.5×4厘米)用于结婚证、职称证、学生证等。

小方2寸照(4.5×3.3厘米)主要用于出国护照等。

大方2寸照(6×6厘米)主要用于出国官员证等。

证件照拍摄要点

首先是相机的选用,由于证件照尺寸不大,500万像素的相机或中小图像文件格式就已经足够。

大多数证件照采用室内灯光拍摄,采用柔光箱顺光和前侧光为主光,主辅光比控制在1:1.5的范围内,形成明亮的影调,背景光不能太亮,白色背景时曝光过度一档更纯白。室外自然光下拍摄证件照,首先是选择柔和的光线,如多云天、阴天或房屋背阴处,同时要注意背景的干净统一,或者用白布灰布作背景,曝光可稍微过度一些。需要强调的是,证件照虽然是“小照片”,但不符合证件照要求的照片,有关部门将不予接受。

外景纪念照与合影照的拍摄要点

拍摄外景纪念照,适宜用顺光和前侧光,尤其是多云天的柔和光线效果最好。这类光线可以使人物大部分接受照明,在色彩再现、层次细节等表现等方面都比较好,而且环境背景的交代也很清楚。

室外逆光、顶光下和头带帽子时拍摄纪念照,脸上会出现黑脸、黑眼窝、黑鼻影等不良后果,只要处理得当也可获得好的效果。

合影的拍摄要点

拍摄合影照片,三人和双人的组合结构要协调,高低比例适中,通常男高女低,男左女右。一般用标准镜头拍摄,采用前侧光为好,被摄者的亮度要大体一致。光比在1:2左右,背景应干净整洁。两三个人合影要注意相互依靠,也就是有意识向中心倾靠,可以使画面很容易就获得协调统一

个人肖像的艺术表现与修饰

(一)名片肖像

这类肖像一般用于个人代表形象的宣传介绍,如正式场合资料、海报和各种出版物上,就像是交往中所用到的名片一样。拍摄时追求庄重大气或亲切和蔼的风格,在造型和表现形式上都比较传统和固定,如图18、19所示。

名片肖像的主要特点是:

在光比和灯光运用上十分考究,多用立体布光法,整体注重影调层次的变化及明暗过渡。主光为前侧光,用光精细丰富,注重人物的质感、层次的表现,尤其强调眼神光的突出。

一般使用中焦以上镜头拍摄,正面平拍角度,高低俯仰变化少,景别多为胸像画面构图饱满,人物造型多为静态的稳定结构。

道具和背景比较简洁,多用单色或单一物体注重人物神采的捕捉以表现人物性格、职业和气质等为目的。

(二)艺术写真

以表现人物的魅力美感为主的人像画面,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特殊效果,不受一般商业人像摄影固定套路的限制,因而被那些个性张扬和追慕新潮的顾客所青睐。

在尽量展现人物真善美的同时,艺术写真更追求生活中的时尚和新奇,与时代的新思潮和新事物有着较多的关联,画面也经常起着引导更多的人理解和喜爱的作用。

新闻摄影的基本特性

(一)新闻性

新闻摄影的对象,首先是有新闻价值的事物。也就是说,新闻价值是新闻摄影的第一价值取向,新闻摄影报道应当最大限度地追求新闻信息含量。

(二)真实性

在新闻行业中人们公认“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因此新闻摄影的真实与否,自然也是其生存的关键。但是,从新闻摄影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存在着真实可信与虚假失实的矛盾,尤其在电脑、数码相机和数字化图像处理的今天,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就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三)形象性

新闻摄影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直观的视觉形象。用形象说话是新闻照片的外在形式,即用视觉形象去表现新闻事件的情节、内容和新闻的意义,而不是文字绘画等其他方式。

新闻摄影的社会功能

可视性使得新闻照片具有大众性和易读性,成为直观生动、又简洁有力的视觉证明,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引导重大决策

新闻摄影真实、生动又直观可见,用来赞扬先进或批评落后,都能作到一图胜千言,在最广大的范围内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法律决定。

(二)推进文明建设

用大量的新闻摄影图片来介绍某个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发展成就,一直是各国新闻媒体的主要任务。事实上,新闻照片对社会文明建设的促进推动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只不过大多是以一种潜在渐进的方式体现,所以不被人们所清楚。

(三)进行舆论监督

批评不良现象、实行舆论监督,既是新闻摄影不可推卸的职责,也是最有力度的监督形式。权钱交易、滥用权力、贪污腐败等社会现象,用文字方式谴责就不如图片的力量。河南省艾滋病村的案件,一直得不到重视。正是新闻照片的揭露,引起国家的注意而解决。

(四)审美教育功能

新闻摄影是用图像说话的,其中不少照片也常常具有审美功能。因为它们也有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和优美的结构形式,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只是这种审美功能在新闻照片中居于附属地位,而不能超越新闻价值。

风景摄影的分类与特点

风景摄影分类

风景摄影一般分纪实风景和艺术风景两大类。

纪实风景以拍摄和再现风景景观特征为主要目的,又称自然景观摄影。艺术风景以自然

摄影构图技巧好好学一下不会错的

摄影构图技巧 提到摄影,可能大多数朋友都会认为:就是选一处景色美的地方,人往镜头前一站,按下快门不就OK了吗!如果你能静下心来看完这篇日志,很有可能会颠覆你的这一观点。 前言: 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摄影师”随处可见,我也算是其中的一个吧。内行戏称我们这些业余“摄影师”是:一个傻瓜(一点摄影知识都不懂),拿着傻瓜相机(全自动相机),照镜头前面的傻瓜(傻傻地站在镜头前面)。 我学习的目的并不是准备当摄影师,我和我的相机也拍不出什么“艺术”来,只是不想让人笑话我是“老外”。我写这个系列的日志更不是想当什么“老师”,这对我没吸引力,就当成我的学习笔记,把学习所得与朋友们分享、交流吧。如果你是“高人”,期待您的指点! 下面这张照片就是菜鸟的最爱:拍摄的主体(人物)站在画面正中,景物不知放到哪儿好,其目的是为了“突出主体”。结果是,过于中心的构图,只会让画面变得缺乏层次感和变化,很容易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得到的是构图呆板、毫无生气和美感。 “黄金分割”与“三分法则” “黄金分割”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现象,简单的说就是将摄影主体放在位于画面大约三分之一处,让人觉得画面和谐充满美感。“黄金分割法”又称“三分法则”,“三分法则”就是将整个画面在横、竖方向各用两条直线分割成等份的三部分,我们将拍摄的主体放置在任意一条直线或直线的交点上这样比较符合人类的视觉习惯。拍摄时可直接调出相机的“井”字辅助线,将拍摄主体放在4个交叉点上,这样画面立刻就活了起来。

游船在画面中心画面整体显得十分呆板游船放到画面偏左1/3的位置后效果变协调了 对于对焦点位于中心的相机,可以先对准拍摄主体半按快门对焦,然后重新构图,过程要注意不要松开,要保持半按快门状态,并且不能前后移动相机和变焦。

艺术观念与艺术表现

摘要:在现代主义之后,艺术不再是拥有高超的绘画技能的代名词,西方教育界普遍将其定义成“视觉艺术”,使艺术外延到一切可使用的艺术手段和材料,艺术家充当思想家和科学家的角色得到延续。自从1964年4月安迪沃霍尔在纽约首次举办的雕塑展上展出了他的著名作品“布里洛包装盒”后,在美国著名艺术评论家阿瑟丹托的内心产生巨大的震动,在他的笔下,“布里洛包装盒”跨越时间、历史、地域的界限,成为推动艺术发展史进程的象征物,并发出“艺术终结了”的呼喊。这种观念不断引发人们对艺术的定义及其本质的重新思考,如何平衡艺术品中的观念与技术成为艺术家们开始探索的新课题。 关键词:观念;艺术表现;时代语境;同一性 促使我写这篇论文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笔者发现,在学习油画的过程中学生提问最多的问题就是油画的技法是什么?二是大多数人在看过越来越多的现当代艺术品后都会质疑,看似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艺术作品何以有如此成就?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始查阅资料,从出现在现当代艺术转折点上的艺术品开始研究这个问题。 在过去7年的学院式教育环境成长过程中,我们更多接触到的是19世纪以前,更确切地说是梵高以前的艺术,对于梵高之后知之甚少,学院教育索性很少提及这段历史,学艺术的学生敏感一些的或多或少都能感受到这种空白感。为了在艺术这条路上更好、更稳地走下去,我们不能跨越任何空白,这个空白或许会成为艺术道路上的阻碍。因为20世纪的艺术完全打破了旧有的绘画模式,观念艺术的范围除了绘画还延伸到雕塑、摄影、装置艺术、环境艺术、大地艺术、行为艺术等等。笔者希望可以通过对20世纪部分艺术的研究,解答艺术家是如何平衡艺术品的观念与技术,并达到一定艺术高度的问题。 在阿瑟丹托看来,艺术存在两种观念:其一,把艺术当做认知世界的手段,绘画主要就是描绘出真实客观的相等物;其二,艺术又可被看做是艺术家的主观心理经验的表现,倘若真是这样,艺术就会因人的个别心态而个性化地呈现出来。从这两方面来看,艺术品能更全面地理解形成艺术风格的精神因素及社会因素,这是看懂艺术品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要欣赏一件艺术品,了解这件作品的技术是基本条件,研究它的观念才能算是真正看懂一件作品。观念与技术在艺术品中同样重要,二者的关系相辅相成。 在印象主义之前的艺术是经验艺术,制作技术一脉相承,同一时期的艺术家并不存在技术上的创新,只存在个人风格的差异。印象主义之后转变为观念艺术,然而技术也成了支撑理念的关键所在。技术的创新对观念艺术而言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构思想要创作的内容,这个与经验艺术一样。二是如何去体现这个构思,这点与经验艺术截然不同。 作为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安迪?沃霍尔对后世的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阅读过《安迪?沃霍尔的哲学:波普启示录》的人无不为他那种真诚、自由、语无伦次但异常细腻的独白所震撼,他告知人们消费时代种种人性的可能。他认为思考就会产生错误,只有不断地做事才能获得报酬。生活在消费理念和超市文化浓厚的美国,这种理念在他的内心根深蒂固也变得不难理解了。他对自己作画的过程是这样描述的:盯着画布然后开始构图,大脑进发的某一闪光点就成为既定的构图模式,再看一眼,发现某个角落的空间里需要一点蓝色,于是他就把蓝色放上去,然后看着另一边,也需要一点蓝色,再拿起绿色的画笔画上几笔绿色,退后几步看画面的空间构图是否对味,不对味的地方再加上一点绿色,如果构图适宜,他便不再做改动。 当技术物品本身的功能变得复杂起来的时候,它不仅仅停留在工业时代的物欲满足层面上,进而也包含了一些游戏、个性、情感等因素,于是技术物品成为人们审美观念的呈现物。反之,当构成我们生活世界的技术物品带上艺术的光环时,我们的日常生活便成为审美情感实现的场所。 艺术家通常会在现实生活或自然形态中发现某种可以表达观念的契合点,从而拓展绘画

当代艺术的概念

当代艺术的概念 艺术与前现代东方艺术相交汇的切入点。介绍许多西方艺术家受到东方哲学思想影响的案例,来说明在当今西方博物馆的收藏中随处可见的东方艺术作品、特别是中国的传统书法艺术对西方许多画家创作抽象形式的作品所提供的思想借鉴,这种借鉴以及由此而来的具有东方色彩的艺术作品为西方世界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于西方的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形象。同时亚裔艺术家及中国文化诠释者在美国的持续努力也促进了这种交汇。 即艺术批评 指艺术批评家在艺术欣赏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观点和批评标准,对艺术现象所作的科学分析和评价。艺术批评的对象包括一切艺术现象,诸如艺术作品、艺术运动、艺术思潮、艺术流派、艺术风格、艺术家的创作以及艺术批评本身等。其中心是艺术作品。艺术批评既可以指一种活动,也可以指这种活动的结果。艺术批评离不开艺术鉴赏,但二者有根本的区别。 艺术鉴赏带有更多的感性活动的特点,艺术批评则是以理性活动为特征的科学分析、论断活动。艺术批评是艺术界的主要斗争方法之一,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在艺术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开展正确的艺术批评,可以帮助艺术家总结创作经验,提高创作水平;可以帮助艺术鉴赏者提高鉴赏能力,正确地鉴赏艺术作品;还可以使各种艺术思想、创作主张、艺术流派、艺术风格相互交

流和争论。由于艺术批评者总是根据一定的世界观、审美观和艺术观对艺术现象作出分析和评价,因而带有很强的主观意识成分。 艺术批评应尽可能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对艺术现象作出合乎实际、恰如其分的分析和阐释,以推动社会主义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真正的艺术批评是指有独立思考、有判断评价的一种写作活动,其主观性大于客观性,体现了写作者个人的强烈个性和态度。越是具有独立态度和观点的批评,越是具有批评的价值和可读性,那种四平八稳、八面玲珑的批评并不是批评。

摄影构图的目的

摄影构图的目的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摄影构图的基本概念,了解摄影构图与其他造型艺术构图的关联和差异,了解在摄影构图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般艺术规律,了解评价画面优劣的一般标准,了解不同形式的画幅对于摄影构图的作用,从而建立起关于摄影构图的基本美学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摄影画面的特点(重点) 2、摄影创作与其他艺术的关系(难点) 三、教学手段 1、观摩优秀摄影作品 2、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课堂提问相结合 五、思考练习题 1、摄影画面的特点是什么? 2、为什么说认识和再现生活是摄影画面的本质? 3、评价画面优劣的标准有哪些? 4、摄影艺术与绘画、文学、音乐艺术的关系是什么?摄影创作与其他艺术的区别有哪些? 5、摄影构图的目的是什么? 六、参考资料 《摄影构图艺术》第一章摄影的本源与艺术特征 七、授课内容与教学设计 摄影构图,就是画面的结构和布局。 一、构图要具有审美性。每一个题材,不论它平淡还是宏伟,重大还是普通,都包含着视觉美点。正象罗丹所说的“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 作为一个摄影者,需要善于用眼睛观察大自然并把这种视觉感受移于是画面上。即运用各种造型手段,在画面上生动、鲜明地表现出被摄物的形状、色彩、质感、立体感、动感和空间关系,使之符合人们的视觉规律,让观赏者取得满意的视觉效果。 二、构图的目的是:把构思中典型化了的人或景物加以强调、突出,从而舍弃那些一般的、表面的、繁琐的、次要的东西,并恰当地安排陪体,选择环境,使作品比现实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完善、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以增强艺术效果。 总的来说,就是把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传递别人,最大的可能阐明艺术家的构思。

艺术与审美复习卷

艺术和审美题目周超琼 绪论人生境界和加强审美教育 1.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人所讲的人的精神境界的内在心理状态表现?(单选题) A:胸次 B:格局 C:胸襟 D:怀抱 2.以下哪一种说法不妥当? (单选题) A:大多数人,从来不想尝试超越自己可能性的局限,很多人是以低于自己一倍的效率在生活; B: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一定有可能比现实中的自己更伟大,我们都有未被利用或发展不充分的潜力; C:只有那些已经走到自己力所能及高度的人才是自我实现的人; D:创造性的人几乎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 3.加强美育教育是培育创新人才的迫切要求,以下哪些项论述是正确的?(多选题)全部A:在科学发明活动中,科学家常常因为追求美的形式而走向真理; B: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 C:在科学研究中,美感对于发现新的规律、创建新的理论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美感要靠美育来培养; D:一个人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大学问,除了要有创造性之外,还要有一个宽阔、平和的胸襟,而这正有赖于美育。 4.以下关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经济发展趋势的描述,哪些正确?(多选题)所有 A: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发达国家的重要的支柱产业; B: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成为最有发展前途的产业,说明我们已进入了一个创意的时代;C: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是21世纪世界上最大的产业之一; D:商品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逐渐超过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而成为主导价值。 5.“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带给我们众多启示,其中最核心的启示是?(单选题) A:商品必须有醒目的设计风格,否则难以在市场上获得成功; B:只有多学科教育背景的研究团队才能研发出畅销的产品; C:最永久的发明创造都是艺术和科学的嫁接; D:最简洁的产品设计才是最好的产品设计。 绪论章测试 1 【单选题】(20分) 下面哪一项关于人生境界的说法不正确? A. 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当然最能反映他的人生境界,最能反映他的胸襟和气象; B. 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审美追求,从他的艺术爱好,一直到他的穿着打扮,都体现一个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追求; C. 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包括一些生活细节,都能反映他的精神境界,反映他的生存心态、生活风格和文化品位; D. 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只会反映在超功利的人生层面上。 2

(完整版)中职公共美术《第二单元第2节空间表现》教学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抛出课题,引导讨论 谈话导入 大家外出旅游时,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是哪?这个地方的 的名胜古迹有哪些? 对学生说出的名胜古迹进行补充并总结分类,揭示 课题:空间表现---雕塑、建筑、景观、工艺品等 一、图片赏析,认识雕塑 (一)学生按教师口令做出指定动作,初步认识 雕塑 (二)欣赏几件中外优秀雕塑作品,明确雕塑 畅所欲言 了解课题 教师指令 学做动作 合作探究的两种表现形式 圆雕浮雕 导游是怎样为你介绍旅游地的雕塑的? 欣赏图片 思考回答 学习新知 (三)出示两例中西优秀的雕塑 作品,感受中西雕塑之美,初步掌握 雕塑欣赏角度 (《卢舍那大佛》唐)(《掷铁饼者》古希腊?米 隆) 总结:◎雕塑材料◎雕塑题材 ◎塑像刻画◎雕塑本身的形象和神态之美 二、再次谈论 在旅游中你印象最深的雕塑作品是什么? 对比欣赏 掌握角度 说一说 引导学生结合 自身所见明确 学习内容,激 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通过欣赏、讨 论、讲述、比 较中西代表性 雕塑作品,了 解中西雕塑的 差异,感受中 西雕塑艺术的 艺术魅力,落 实知 1

识目标和情感 目标。 落实能力目 标 拓展 雕塑的发展 种类名 称,如 宫殿建 ?思考:如何来欣赏建筑艺术?建筑的人文内涵 带着问题 欣赏讨论 又如何理解? 、分组欣赏讨论 1、将本班学生分成宫殿建筑组、陵墓建筑组、 小组讨论 对比欣赏 欣赏感受 雕塑发展 、欣赏世界著名建筑,明确建筑种类 连一连 建筑名 称,如 故宫、 连一连 分一分 三、出示现代雕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感受时代的 发展,领略现代艺术气息 2

庙堂建筑组、民居建筑组四个组,根据分发的资料, 分别针对资料中两处中西经典代表建筑进行 采取连线的 第 站 建筑欣赏讨论,并从旁指导。 ◎宫殿建筑组:故宫与凡尔赛宫 ◎陵墓建筑组:十三陵、金字塔 ◎庙堂建筑组:天坛、帕特农神庙 ◎民居建筑组:中国民居(不同地域) 2、小组展示,教师作补充,感受中西建筑异同, 共同总结建筑的欣赏角度 ◎从历史角度:历史价值 ◎从视觉角度:正立面、侧立面、建筑结构、视觉美感 ◎从建筑细节:技术的先进性 ◎从人文角度:东西方的欣赏角度 、欣赏不同国家、地域的图例,认识景观艺术 对比欣赏,了解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差异: 高度人工化 二、以《上海新天地》城市景观为例,讲解城市 景观的自然生态与文化内涵 感受差异 总结方法 欣赏景观 聆听感受 文化内涵 选一选 说一说 扩展想像 形式认识建 筑的不同分 类 采取小组讨论 的形式,引导学 生自主学习,在 轻松自由的氛 3

环境艺术设计《透视与表现技法》课程标准

《透视与表现技法》课程教学标准 一、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透视与表现技法》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又是一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和设计创造能力的实践课程。是研究在平面上立体造型透视规律的一门科学,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和画法,如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曲线透视、光影透视等;通过透视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的锻炼,明确透视学的本质是造型艺术的工具,是画面造型的重要工具和表现手段。从而掌握透视学法则在绘画和设计表现中的运用。来培养学生对空间的感受和想象,对设计思维的前期训练有着重要作用。 二、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在平面上研究如何把看到的物象投影成形的原理法则的科学。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原理和法则,掌握基本的透视画法,理解透视形变化的规律,在绘画和设计实践中,能有效地观察和分析物体的形象,准确而艺术地表现物象,表达其创作和设计意图,并能适应艺术教育工作的需要。 本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为学习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的基本知识,并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能够合理做出方案设计打下基础。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有关透视的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本理论,并获得独立完成设计图纸的基本技能训练。 三、课程教学目的要求 (一)知识目标 (1)掌握透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术语和构图方式; (2)掌握绘制的物体空间的尺寸,为绘制透视图的比例打下基础;

(3)掌握特定环境的透视变化因素;(4)掌握几种透视图的制图方法。 (5)根据实践案例、项目能独立完成设计(二)能力目标 (1)初步具有徒手作图能力; (2)具有根据不同条件完成透视图的能力; (3)具有灵活运用所学透视技法的能力。(三)素质目标 (1)具有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的品德;(2)具有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3)具有严谨务实、团队合作的意识。(4)具有质量责任、安全及环境保护意识。(5)具有身体健康、有创新创业的能力。

环境艺术设计介绍

【关于环境艺术】 环境艺术(Environment ART)有着宽广的内涵,除了包括为美化环境而设计的“艺术品”外,还应包括“偶发艺术(Happening ART)”、“地景艺术(Land ART)”以及建筑界所称的“景观艺术(Landscape)”等。也就是说人们所耳闻目睹的一切事物都是环境构成的要素。如:自然界的山、水、草、木,人工创造的建筑、市政设施、招贴广告,甚至人们自身的日常行为,如服饰、购物、休闲、运动等都是环境中的景致。 “环境艺术”是一个大的范畴,综合性很强,是指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规划,艺术构想方案的综合计划,其中包括了环境与设施计划、空间与装饰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材料与色彩计划、采光与布光计划、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2]其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著名的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Richard P?Dober)解释道:环境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这是一种爱管闲事的艺术,无所不包的艺术,早已被传统所瞩目的艺术,环境艺术的实践与影响环境的能力,赋予环境视觉上秩序的能力,以及提高、装饰人存在领域的能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二战后在欧美逐渐受到重视的,它是二十世纪工业与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中,科学、经济和艺术结合的产物。它一步到位地把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作为有机的整体统一起来。 [编辑本段] 【环境艺术的理解】 设计师们认为艺术设计是艺术和技术完美结合的创造性活动。正因为这一特性,使设计师在长期的设计工作中,培养了对技术发展前沿的关注,以及对探索和创造的兴趣。无论是建筑设计师、工程师、雕塑家、画家、音乐家、灯光师、园艺家、工艺匠师等,都可把环境艺术视为己任,并且基于各自的专长,从不同角度理解“环境艺术”,共识之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编辑本段] 大自然是天然环境 大自然是天然环境,即第一环境;城乡建筑及其建筑的室内空间是人造环境,即第二环境;园林、农场、水库之类是利用自然,略施人工的第三环境。一般意义上的环境艺术是指人造环境。 [编辑本段]

西方当代艺术观念对当代建筑思潮的影响

西方当代艺术观念对当代建筑思潮的影响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衍生出的其他的艺术形式,尽管形式各有不同,但它们却是相通的,互相渗透,互相表达,经过被艺术家整合归纳,又共同服务于为人类的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而当代建筑思潮又深刻地受到西方当代艺术观念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介绍波普艺术、极少主义与观念主义三个西方重要的艺术流派,分析这三种艺术思潮在发展过程中带给当代建筑设计思潮的启发和发展,分析当代建筑思潮的特点,寻求当代建筑设计的完善和创新,努力建构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设计理论体系。 随着当代艺术不断发展,各种艺术形式蓬勃出现,建筑设计这一庞大的分支更是深受艺术观念的影响,社会上流行的各种艺术形式都会影响着建筑思潮的走向,建筑师在进行建筑的设计时都会借鉴当时艺术的主要形式,但是有些建筑师却走不出流行艺术的桎梏,简单模仿,没有创新,没有融合,而丢失了自己独特的地方,本文将论述当代艺术观念带给当代建筑思潮的思考和借鉴,希望可以给本民族的建筑师以启发,帮助建筑师更好的实现建筑设计与当代艺术、民族特色完美的结合。 当代艺术的重要流派 1.波普艺术 波普艺术,又被称为新达达主义,因其延续达达主义的艺术追求,大多数作品体现的是一种拼合组织艺术。波普艺术产生于商业文化背景下,是一种更贴近大众,因此更为大众喜欢的艺术形式,它们都努力尝试去推翻抽象艺术,将其转化为表现强烈的符号、商标等。其灵感是来自我国的特色画种“锦灰堆”,即一种层层叠叠看似杂乱无章,其蕴含高深文化内涵的组合艺术,对当代艺术发展和建筑设计

影响深远。 2.极少主义艺术 极少主义,顾名思义是一种追求简约的艺术流派。它表现在绘画方面,用极少的色彩和形象去画画来表现色与形的关系,简化一切与表现主体无关的东西,它高度概括事物的本质,简约大方的设计手法却可以保证本质完全的贯彻,因此,建筑设计运用极简主义,可以形成一种简单明快的视觉感觉,给人以整体感,几乎全部的设计师都会受到极简主义的影响,而建筑师的意识形态,又会表现在建筑设计上,作用到建筑的形式感上。 3.观念艺术 观念艺术,即思想艺术,是一种出现在西方美术界的艺术风格,具有写意性的特点,其创作灵感和意图可以清楚的反映出社会上一个时期人民的生活发展状况。观念艺术表现手段多样,主要是决定于艺术家自己的看法,即只要作者认为自己表现出的是艺术,他便会陈列出自己的作品,因此观念艺术家们摒弃艺术创作所需要的实体物质,而直接使用照片或者语言等其他方法来表现人的观念和精神状态。 当代建筑的艺术思潮 当代建筑艺术曾倒退到旧时代风格,那是因为法西斯主义控制欧洲时,热衷复古造成的,这一时期使得建筑设计难以突破复古倒退的方向,但由于对艺术的热爱,视艺术为生命的艺术家们还是坚持追求进步,按照先进的审美标准去进行自己的艺术创作,他们特别注意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且经常与其他领域的艺术家进行密切的交流,广泛对比思考不同的设计思维,精确的设计建筑物。 建筑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还注意多元化的设计,融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底蕴,结合吸收当地的风俗习惯,紧密结合民族独有的文化,深入了解挖掘当代的特色,了解人们的需要,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和人们的思想、情感需求等多方位的需求,

《艺术与审美》每章答案

《艺术与审美》每章答案 绪论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20分) 下面哪一项关于人生境界的说法不正确? D.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只会反映在超功利的人生层面上。 解析: 一个人的人生境界会体现在日常生活、工作、审美等层面上,其中,前两者都是功利层面,只有最后一种是超功利层面。 2【单选题】(20分)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人物与其评语匹配错误? C.柳比歇夫——把科研成果进行商业开发的天才; 3【单选题】(20分) 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 C.不仅智育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美育亦是; 解析: 智育一般都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而美育则培养想象力和直观洞察力。 4【多选题】(20分) 科学研究中新的发现不是靠逻辑推论,而是靠一种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些言论能够证明这一点? B.爱因斯坦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C.xx说: “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 5【多选题】(20分) 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趋势。这些新的特点和新趋势,要求我们的生产部门、流通部门、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各级政府官员要有: A.经济的头脑; B.技术的眼光; C.文化的头脑; D.美学的眼光。 第一章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10分)《艺术与错觉》一书的作者是? C.恩斯特·贡布里希 解析: 《艺术与错觉》的作者是英国艺术理论家恩斯特·贡布里希(学生如只回答贡布里希或冈布里奇,也算对),出版于1960年。该书是西方艺术理论界的名著之一。 2【单选题】(10分) 符合西方历史上的艺术理念论所主张的观念是? C.艺术呈现客观精神 解析:

浅谈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d14429036.html, 浅谈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 作者:赵尊恒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9年第07期 摘要:何为“当代艺术”?从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今天的艺术,一种体现当下社会环境、时代特征并具有时代精神的艺术。在艺术发展的潮流中,当代艺术从其产生以来一直饱受争议,评价亦是良莠不齐。马塞尔.杜尚作为代表人物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了解杜尚是了解当 代艺术的关键。本文以杜尚的代表作品《泉》为例,结合相关艺术作品,对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展开剖析。 关键词:当代;艺术;思想;时代特征;表现形式 何为“当代艺术”?从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今天的艺术,一种体现当下社会环境、时代特征并具有时代精神的艺术。当代艺术又有着比较广义的范畴,例如我们所熟知的现代艺术、波普艺术、抽象表现主义、后现代艺术、达达艺术、观念艺术等等诸多艺术流派。 当代艺术的代表人物是马塞尔.杜尚,他的当代艺术代表作《泉》完全颠覆了人们心目中 对于“艺术”一词的理解。那时的人们在大众审美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似乎已经习惯了现代派艺术,但是当一个小便池以它原本的模样展现在人们面前时,人们会评价?难道还会说这件作品很“像”?或者说这件作品很“好看”?当然都不会。人们只会觉得既尴尬又哭笑不得。1917年,杜尚将一件“现成品”以艺术品的名义呈现在了全世界的人们面前,在人们的震惊和讥笑中展现着与以往不同的艺术特色,谁又能料想到那件看似闹剧般的小便池后来成为了西方现代艺术的里程碑。迄今为止,在现代艺术史中,杜尚的《泉》仍然是不可替代的一部分,也经常性的代表着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突破。的确,杜尚的这一作品有些略显怪异,更多引人发笑,他使得艺术从表面形式上变得不像“艺术”。在大众的眼中,这件小便池已然脱离了艺术的轨迹,但不得不说杜尚使用了这样一件生活中的现成品,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思想,发挥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使这件看似平常的生活用品成为了一件艺术品,附加在艺术品之外的意义变成了最重要的东西,换句话讲,重要的不是作品本身,而是意義。百年来人们对于这一作品的各种理解、赞扬、批判、评述良莠不齐,欣赏这些观点中的反差也许会比走进美术馆欣赏那件作品有趣的多。 然而杜尚的《泉》的特殊之处不仅在于此,杜尚本人否认那座小便池具有所谓的“价值”,以往那些和古典主义艺术作品相比肩的所谓的“价值”并不是杜尚所追求的,在我看来他似乎在否定以往一切传统的艺术准则,更多的在于发挥自我价值,要在自己的一切艺术行为和传统的艺术之间划清界限。《泉》这一作品的出现绝不是为了与传统艺术比肩取悦观众,而是想彻底推翻以往的一切传统艺术观念,不论是题材、构思、技法甚至表达方式。现如今,杜尚作为当代艺术的代表人物在受到人们赞美的同时似乎也遭受着指责,但无论我们如何去评价杜尚,提起当代艺术,都无法无视《泉》的存在,即便《泉》这一作品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中显的那样的突兀,但杜尚最独特的地方在于给所有艺术家出了个巨大的难题——既然连小便池都可以是艺

弗莱明《艺术与观念》

弗莱明《艺术与观念》 在艺术家们寻找表现他们的理想的过程中,某些主题反复出现在希腊风格时期的不同艺术领域,在这些主题中,形成了三种主要思想,这就是人本主义、理想主义、理性主义。这些思想反复而且持续出现在雅典人的观念和行为中,成为这一时期的时代精神。 人本主义 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一切事物的尺度”。这种思想的实质就是人本主义。在把人看作是一切事物的尺度的情况下,古代希腊人也把他们敬奉的众神视为理想化的存在。众神是永生的和体现完美的,但众神同他们自己一样,有人的情感和欲望。众神是人类理想的化身。由于雅典人想象中对众神的认同,同时也提升了他们自己的自尊意识,就像一句谚语说的那样,众神越是像人,人就更加高尚。 希腊人主要关心的是人类自身——他们的社会关系,他们在大自然中的地位和他们在宇宙间各种事物体系中的命运。雅典公民的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基础建立在贵族保守主义和自由的个人主义两种力量之间的平衡之上,这种平衡由这个社会中的民主传统予以维系和保持,而雅典人的艺术则发挥着这种贵族传统与富有生气的新兴自由主义之间的一种维系力量的作用。帕特农神庙及其雕刻作品就是这种中庸之道的成果。 人本主义还表达了一种人同自然界之间的亲和关系。通过对自然界中一切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事物的人格化,希腊人企望同不可预见的自然现象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并试图去解释那些不可理喻的现象。这些人格化的神灵和把众神作为理想化的人类这种观念为艺术创作创造了适宜的环境和条件。在提高他们对自然界多方面的理解和认识的同时,希腊人也提升了自己的人道主义理念。 创造一个想象中的世界,也是真实世界的诗的意象世界,始终是艺术家们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希腊人把艺术看作是对大自然的摹仿或再现。由于这种艺术摹仿和再现包含着人性和人的情感,因此,不同的艺术媒体也是对人类现实生活的再创造。 这种人本主义的思想模式尤其体现在雕刻艺术上。希腊宗教的人格化特征体现在将众神作为理想的人这一观念之中,但是这种理想的人的形象却排除了普通人所具有的局限性。 古希腊人完全安于物质世界的生活。希腊人非常羡慕处于生长盛期敏捷而机警的人体之美。古代希腊的男性青年除了学习文学和音乐外,他们还从童年起在雅典和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接受具有高度竞争力的训练。女人也被允许参加这种训练,但她们不能进入竞赛。只有躯体达到完美的状态,人类才能接近众神的境界。所以,对身体的锻炼既是一种躯体的活动,又是对精神的陶冶。 一切人本主义的观点都认为,此时此地的生活是美好的,应该充分地去享受生活。古代希腊人的精神王国完全是人生世界。希腊人没有产生重要的宗教预言家,没有强加于他们的宗教信条,没有有关宗教事务的神职人员。 希腊人关于众神的知识来自荷马的史诗和赫西俄德的《神谱》。但是,对这些神灵的性格和行为可以有多种多样的解释。这些不同的解释表明,关于宇宙的解释可以有很大的自由度。这样,希腊人必须努力去探索神的心灵和解释人类社会中各种事物的意义。最终,希腊人的伦理原则体现在四种德性中:勇气,意味着行为和道德上的勇敢;节制,意思是凡事不要过分;公正,即给予每个人他应得到的;智慧,即对真理的追求。 希腊的几何学用以度量静态中的物体,而不是度量动态中的物体;他们的视觉艺术也是强调处理平衡和静止状态中事物的持久不变的特征。希腊建筑将人类对空间的体验予以人格化,因而这些建筑并不显得太庞杂或太宏伟而使人类心灵无法把握它们。

艺术与审美答案

第一章 【单选题】(10分) 《艺术与错觉》一书的作者是?(C) A. 克莱夫·贝尔 B. 汉斯-格奥尔格·伽德默尔 C. 恩斯特·贡布里希 D. 阿瑟·丹托正确 《艺术与错觉》的作者是英国艺术理论家恩斯特·贡布里希(学生如只回答贡布里希或冈布里奇,也算对),出版于1960年。该书是西方艺术理论界的名著之一。收起答案解析 10分 2 【单选题】(10分) 符合西方历史上的艺术理念论所主张的观念是? c A. 艺术表现主观理想 B. 艺术表达个体情感 C. 艺术呈现客观精神 D. 艺术传达主体想象正确 艺术理念论主张艺术来自对客观的理念或精神的表达,故符合此观念的表述只有C,而A、B、D三项由于都指向主观的因素的表达,因而都是错误的。收起答案解析 10分 3 【单选题】(10分) 以下符合黄休复《益州名画记》原意的表述顺序是?D A. 妙格、逸格、能格、神格 B. 神格、能格、逸格、妙格 C. 能格、妙格、神格、逸格 D. 逸格、神格、妙格、能格正确 黄休复《益州名画记》所论述的具体等级顺序便是逸格、神格、妙格、能格,故只有D符合原意。收起答案解析 10分 4 【单选题】(10分) 中国历史上的道艺论所主张的艺术观念是?B A. 艺术为道之本 B. 艺术为道之文 C. 艺术为道之根 D. 艺术为道之心正确 根据刘勰《文心雕龙》的论述,只有B才符合道艺论的意思,而ACD都是错的。收起答案解析 10分 5 【单选题】(10分) 西方历史上的艺术形式论所主张的艺术观念是?A A. 形式为艺术的根本 B. 形式表达思想 C. 形式从属于内容 D. 形式是思想的结果正确 只有A才是西方历史上的艺术形式论所标举的观点,而BCD则是其反对的传统观点,故只能选A。 收起答案解析 10分 6 【单选题】(10分) 中国历史上的心声心画论所主张的艺术观念是?D A. 艺术为宇宙的心声 B. 艺术反映大自然的真相 C. 艺术描摹客观精神 D. 艺术表达人的心灵正确 只有D才符合心声心画论的观念,而ABC分别指向了“宇宙”、“大自然”和“客观精神”,都不符合其观念。收起答案解析 10分 7 【单选题】(10分) 中国历史上的艺术感兴论是在下列时期成为普遍性的艺术观念的?B A. 先秦两汉时期 B. 魏晋至唐代 C. 宋元之际 D. 明清之际正确 B才符合,其它三项都符合。收起答案解析 10分 8 【单选题】(10分) 在艺术定义问题上,西方经历了如下演变过程:A A. 艺术的定义——艺术不可定义——艺

空间形式在空间艺术

空间形式在空间艺术 由这里可知,时间形式有极强的时间性,感觉能力对时间形式的感受是强烈的,这正如我们每一个人几乎与象(但日、月、钟表终不能等同时间),推衍开来,时间形式的无形与神秘就更容易刺激人的想象力。在音乐与文学的欣赏中,人的审美想象力较其他艺术更为活跃丰富,就不是偶然的了。文学通过语言符号可以极度细腻地描绘微妙复杂的情感状态、表达那颇为深奥的哲理和逻辑文字层面,烘染营造出某种艺术“意境”和审美“氛围”,这实际上都可视为文学对时间形式“形”的不明晰的克服和补充。而音乐,这种克服和补充集中体现在乐曲中的基本技法:节奏的重复变奏和旋律的重复变奏等重复之中。 空间形式在空间艺术中表现最突出,最具代表性的空间艺术是绘画、雕塑。在现实中,空间往往让人感到容易把握一些,因为它以具体的有形的(即占有某些空间)物体的出现而具体化了。如果离开此而让人去思考“空无一物”的整体空间,其困难之大并不亚于思考时间,因为对空无一物的空间整体,人的视觉将无能为力。当夜晚我们仰了某个空间,但人的思维能力总要想超越那划定的边界去感受那更深邃的空间存在。 空间艺术中的空间形式与实际生活中的空间不同,那是人工创造的被美学家称为“虚幻的空间”。绘画中的画框常常就是这种现实空间与艺术虚幻空间的界限。 空间形式的特征之一在于对象具有清晰稳定的“形”,该“形”在空间整体中占据属于它的那一部分,令人的视觉可以准确把握其边界。苏珊?朗格特别强调空间的视觉性质:“构图的各种因素,色彩和形状的每一种运用,都用来创造、支配和发展这种单独为视觉存在的图画空间。”虽然对空间的感受也可以不依靠视觉器官(例如可以用手触摸),但靠触摸去把握空间形式将大受局限,这涉及空间形式的第二个特征:即其形式的整体性。这种整体性显示于审美活动中,则是主体能在一瞬间把握对象的空间形式,而无须在一个长时间的时段内去慢慢部分地触摸。 这个特征有的学者用符号或模仿媒介只能在空间中配合,就必须完全抛开时间。所以持续的动作,正因为它是持续的,就不能成为绘画的题材。”如果我们分析那些优秀的空间艺术作品,就会发现艺术家所寻求的正是对象那极富于表现力的一瞬间空间形式。枟蒙娜丽莎枠中那位女性的“神秘的笑”正在于其似笑非笑之际;枟最后的晚餐枠选择的是耶稣面对十二弟子说出那句“你们中有一人出卖了我”后的一刹那。西方绘画中的定点透视,由于突出强调了欣赏者对画的观赏视点,因而更突出了这种空间凝固状态的时间瞬间。 不过,比较之下,中国古典绘画这种空间艺术却更巧妙地融入了时间的流动性,形成时空整一状态。欣赏中国古典画,由于时间随观者而行,则空间形式也随之“运动”起来(表现为散点透视),如宋代张择端的枟清明上河图枠画幅横长525cm(厘米),高25.5cm,画面空间由汴梁京城郊外、汴河码头、拱桥、街市及人物,都细致描绘。对这种画的欣赏所以难以一眼观尽,就在于其空间形式中有浓厚的时间意识所致,在那若干的散点透视空间中,在那横向舒展的长卷中,都能处处感受到那空间中的时间和时间中的空间存在。这是中国古典绘画的精华所在。

中国当代艺术价值观

中国当代艺术价值观 中国当代艺术“价值观”: 一个既然提出就必须讨论清楚的问题 高岭 2009年7月6日—8月9日我在去年底《今天我们为什么依然要喜爱当代艺术——也谈建构当代中国艺术的核心价值观问题》[①]一文中,首次对近一年来国内艺术界一些学者在访谈或着述中每每提及的中国当代艺术在价值观和内容上的特征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担忧。为此,我在该文中专门用一定的篇幅探讨了“中国当代艺术”作为一个名词概念和一种艺术实践,在中国最近二十年来生成和发展的实际情境,指出描述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观和内容特征,不能不首先考虑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事实和语境,任何艺术批评不能脱离艺术实践的历史语境,任何价值观的梳理不能不面对既有的事实实践。在最近完成的为2009年第四届成都双年展图录撰写的《中国当代艺术:走向多元化叙事方式》论文中[②],我又具体从话语叙事方式的角度,阐述了中国当代艺术中写实风格的现实主义叙事手法和抽象观念风格的形式主义叙事手法,都是艺术家主体在意识和观念的层面上建构自己与现实生存环境的想象性关系的努力。我特别在论文的结尾部分强调:“对艺术叙事方式和方法的研究和探讨,与这种工作在中国具体社会背景下被理解和

被使用的方式是存在着重要区别的,因为一旦我们从包括艺术叙事在内的艺术象征形式进入到它的社会运用,那么,我们就必须面临它在中国社会背景下被用于建立特定价值观和规范化的社会共识的复杂性。”[③] 现在,我将对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观问题在进入社会运用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实和理论困惑与争议,做进一步广泛和深入的讨论,以期比较全面和准确地描述出这个问题的复杂性的全貌,从而表明任何学术命题的提出决非主观愿望和情绪所能左右,必须首先明确该命题的逻辑自恰性。 价值观问题提出的背景分析 正像上面提到的,价值观问题只有在艺术作为一种象征形式被带入到社会运用领域里的时候,才会显露出来。换句话说,价值观问题只有在对同一社会内部的不同艺术象征形式之间或者不同社会的艺术象征形式之间进行比较和分析的时候,才会突现出来。单一的艺术象征形式,即单一的艺术作品的视觉符号,其本身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尚未上升到思想观念和原则规范的层面。因此,价值观总是在具体社会这样的背景和语境的运用中形成的。 那么,中国当代艺术价值观问题是如何被带入到中国的社会背景中的呢? 一.现实背景分析 这首先与改革开放30年中国成为了发展中国家的最大经济体有关。最近据预测,中国的经济今年年底有可能超过日本,成为世

浅谈室内空间设计的表现形式

浅谈室内空间设计的表现形式 摘要:室内空间设计是设计三大体系当中空间、环境体系里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室内,空间设计,表现形式 室内设计不仅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同时还能美化人们的内心世界。优秀的室内设计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室内装饰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室内空间设计是设计三大体系当中空间、环境体系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室内设计乃是从建筑内部把握空间,根据空间的使用和所处环境运用物质技术及艺术手段,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美观、符合人的心里要求、使人们心情愉悦、便于生活、工作、学习的理想场所的内部空间环境设计。加拿大建筑师阿瑟.埃克森曾提出“空间环境意识就是一种现代意识”,可见空间设计的重要性。 室内空间设计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是基于人们对丰富多彩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在这里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四种大类的表现形式,即①不同的室内空间有不同的空间设计表现形式;②不同的室内空间分隔方式有不同的设计表现形式;③对室内空间界面的艺术处理;④室内空间感的调节。下面我们对这四点来加以逐一论述。 第一,室内空间我们通常可分为:结构空间、开敞空间、封闭空间、悬浮空间、静态空间、流动空间、虚拟空间、共享空间、母子空间、不定空间、交错空间、外凹空间、下沉空间、地台空间和迷幻空间等。每一类室内空间的类型,在一定程度上讲,它就是室内空间设计表现形式的一种。我们可抽出部分有代表意义的几个加以论述。 结构空间顾名思义,它是通过结构外露部分的观赏,来领悟结构构思及营造技艺所形成的空间美的表现形式,这种空间设计的表现形式使人们对结构的精巧构思和高超技艺有所了解,引起赞赏,从而更加增强室内空间艺术的表现力与感染力,这已成为现代空间艺术审美中极为重要的倾向。作为一名室内设计师应充分利用合适的结构本身为视觉空间艺术创造所提供的潜在的条件。优秀的空间结构所具有的现代感、力度感、科技感和安全感,是真、善、美的体现,使之繁琐的和虚假的装饰,更具有震撼人心的魅力。我们来研究一下封闭空间这种空间的表现形式。封闭空间是和限定性比较高的围护实体(承重墙、轻体隔墙等)包围起来的无论是视、听觉、小气候等都有很强的领域感、安全感和私密感,这同开敞空间刚好相反。当然在不影响特定封闭机能的原则下,为了打破封闭的沉寂感,常采用灯窗、人造景窗、镜面等来扩大空间感和增加空间的层次。而开敞空间经常作为室内外的过渡空间,有一定的流动性和很高的趣味性,是开放心里环境中的反映。 动态、静态空间,又是怎样的呢?动态空间引发人们从“动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把人们带到一个由空间和时间相结合的“第四空间”,它有许多的特色,它利用机械、电气、自动化设施等各种动态设施,再加上人的各种活动,就形成一个丰富的动势空间表现;利用对强烈的图案和动感的线型,光怪陆离的光彩,生动的背景音乐,引进自然景物,如瀑布、花木、小溪、阳光乃至禽鸟,利用匾额、楹联等启发人们对动态的联想。人们热衷于创造动态空间,但不能排除对静态空间的需要,静态空间的表现形式,空间限定度强,多为尽端空间和对称空间,其次空间内的陈设比例、尺度协调、色调淡雅、和谐、装饰简洁,视线的转换也比较平和,使人感到整个空间有凝固感、庄重感、古朴感。那么流动空间和虚拟空间在空间表现形式上又是怎样的呢?所谓流动空间的主旨是不把空间作为一种消极静止的存在,而是把它看作一种生动的力量,如在一个小住宅有几个功能不同的功能空间,我们如果采用地面高差和屏风等象征性的分隔,既有各自的独立性,又保持视觉和交通的极大的流动性,作用方便,气氛融洽。试想我们如采用其它的

环境艺术设计手绘表现技法研究

环境艺术设计手绘表现技法研究 手绘表现是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师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它贯穿于每套方案的始终,因此,手绘表现技法的培养尤为重要。通过对手绘表现的基本概况和表现技法进行了分析论述,围绕手绘草图表现和手绘效果图表现两大类进行对比分析,最后用八点衡量标准对手绘表现技法进行剖析,来体现手绘表现技法在设计领域的重要地位。 标签:环境艺术设计;设计师;手绘表现技法 1引言 随着当今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度文明的人类社会对环境艺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核心课程的手绘表现也就备受关注了,手绘是设计师表达自己设计思想最为直接的独特方式,拥有精湛的手绘表现能力就可以轻松快速地将自己的设计思路展现在图纸上,从而方便设计师与客户、施工工人进行有效的沟通,所以,对于设计师和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手绘表现尤为重要。 2手绘表现技法的基本概况 手绘表现是设计师表达设计理念以及表达设计方案最为直接的“视觉语言”。手绘表现活跃在各行各业,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里,通常把手绘表现分为两种,一种是对前期性构思方案进行设计的设计手绘表现图也被称为草图,另外一种是最终形成的后期方案图即效果图。 2.1手绘草图 手绘草图是每一个设计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在设计创意的阶段,手绘草图能够直接反映出设计师构思时的灵光闪现,这种没有预兆的灵光闪现所带来的效能往往是不可估量的,也是设计师原创设计思路的发源地,草图可以帮助设计师的一些设计思维产生有趣的灵感火花,很多著名的建筑都始于那一张张看似粗略的草图。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位当代著名的解构主义建筑师弗兰克·盖里,画笔在盖里的手里思考,在他的手里生花,也在他扭曲的、蜿蜒的、有节制的、颤动的草图中产生了闻名于世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2.2手绘效果图 手绘效果图是设计师设计素养和手绘基础综合能力的展示,一张合格的、优秀的手绘效果图需要设计师尽行长期的训练和积累,不能速成,需要掌握很多方面的手绘技法。而衡量一张效果图的标准可以分为八点:构图、造型、透视、线条、比例、色彩、光影和材质。构图的技巧是设计师主观愿望和实际有效方法的结合,好的构图可以使观者为之感动,设计师在进行构图时还要遵循两点重要原则:其一是要在对比中求和谐、调和中求对比、展现均衡的对比美;其二是要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