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公元前2000年:中原大变局的考古学观察

公元前2000年:中原大变局的考古学观察

公元前2000年:中原大变局的考古学观察
公元前2000年:中原大变局的考古学观察

公元前2000年:中原大变局的考古学观察

一引言

自李济先生1926年发掘山西夏县西阴村,两年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发掘河南安阳殷墟,中国考古学参与古史建构的历史已近百年。通观上个世纪学术界对中国早期文明史的探索历程,由于丰富的文献材料及由此产生的史学传统,这一探索理所当然地以对具体国族、王朝的确认为中心。“证经补史”情结与研究取向,基本上贯穿学术史的始终[1]。

在超脱了“证经补史”的理念和话语系统之后,古史建构仍被考古学者引为己任,这里的“史”开始被看作是囊括整个社会文化发展进程的大历史。作为兄弟学科的文献史学和考古学,则更多的可以看作是建构这一大的历史框架的途径和手段。解读文字诞生前后“文献不足徵”时代的无字地书,进而构建出东亚大陆早期文明史的框架,考古学的作用无可替代,已是不争的事实。考古人参与写史势所必然,但话语系统的转换却并非易事。本文就是这一路向上的一个尝试,试图夹叙夹议地勾画出那个时代的轮廓。

只能勾画一个轮廓,这主要是由考古学的学科特点决定的。那就是,考古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以长时段的、历史与文化发展进程的宏观考察见长,而拙于对精确年代和具体历史事件的把握[2]。受这些特性的影响,考古学角度的叙述与历史时期相比肯定还是粗线条的。由是,可以理解的是,公元前2000年这一时间点,上下浮动数十乃至上百年都是可能的。这个绝对年代只是一个约数,考古学观察到的与这个年代相关的现象只是考古学和年代学目前的认识。以耶稣诞辰为计数起点的这个时间整数,本不具备太多的历史意义。在本文中,它只是我们探究中国早期文明进程的一个切入点而已。

话虽如此,它又是一个颇具兴味的切入点。

按古典文献的说法,夏王朝是中国最早的王朝,是破坏了原始民主制的世袭“家天下”的开端。一般认为,夏王朝始建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夏商周断代工程”把夏王朝建立的年代估定为公元前2070年左右[3],也有学者推算夏王朝始年不早于公元前2000年。总之,在以传世文献为本位的夏王朝始年的推定上,公元前2000年是一个便于记忆的年数。

但文献中的这些记述,却不易与具体的考古学现象相对应。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无法在缺乏当时文字材料的情况下,确证尧舜禹乃至夏王朝的真实存在、确认哪类考古学遗存属于这些国族或王朝。狭义的王统的话语系统和视角,也不足以勾勒涵盖这段历史的波澜壮阔。在考古学上,那时仍处于“龙山时代”[4],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一二百年的时间里,也即在所谓的夏王朝前期,考古学上看不到与传世文献相对应的“王朝气象”。依考古学的观察,这段历史还有重新叙述的必要。

但纷乱中又孕育着新的动向。大体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大河以东晋南地区辉煌一时的陶寺文化由盛转衰;几乎与此同时,大河之南的嵩山一带,在“逐鹿中原”的躁动中逐渐显现出区域整合的迹象,新砦集团开始崭露头角。显然,它的崛起,为随后以二里头为先导的中原广域王权国家的飞跃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地缘政治上,地处中原腹地的郑州—洛阳地区成为中原王朝文明的发祥地。

鉴于此,公元前2000年,是中原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捩点。

二、陶寺的兴衰

由龙山时代晚期黄河中下游聚落群的分布图(图1)[5]上可以看出,地处晋南的陶寺聚落群几乎是其中最小的一群,但其聚落和墓葬形态及所显现的社会结构又是最令人瞩目的。

图1 黄河中下游龙山时代聚落群分布(依刘莉2007图6.8改绘)

存在了大约400年的陶寺文化,被分为早期(公元前2300~前2100年)、中期(公元前2100~前2000年)、晚期(公元前2000~前1900年)三个阶段[6]。公元前2000年,正值这个社会的中、晚期之交。

考古学资料表明,恰恰在此期,作为该集团权力中心的陶寺聚落充斥着暴力的迹象:原来的宫殿区被从事石器和骨器加工的普通手工业者所占据。一条倾倒石器、骨器废料的大沟里,30多个人头骨杂乱重叠,头骨多被砍切;数十个个体的散乱人骨与兽骨混杂在一起;大沟的底部一具30多岁的女性颈部扭折,嘴大张呈惊恐状,阴部竟被插入一根牛角。联系到曾高耸于地面的夯土城墙到这时已经废弃,多处被陶寺晚期的遗存所叠压或打破,发掘者推测这里曾发生过大规模人为毁坏建筑的群体报复行为[7]。

包括“王墓”在内的贵族大中型墓,往往都有这个时期的“扰坑”直捣墓坑中央的棺室,扰坑内还有随意抛弃的人头骨、碎骨和玉器等随葬品。这些墓同时被掘又一并回填,掘墓者似乎只为出气而毁墓虐尸,并不全力搜求宝物[8]。

发掘者从日用品的风格分析,延绵数百年的陶寺文化大体是连续发展的。也即,报复者与生前显赫的被报复者,应当属于同一群团,这场破坏活动应是陶寺社会底层对上层的暴力行动而非外来族群的攻掠。无论如何,它摧毁了陶寺社会的贵族秩序和精英文化,陶寺大邑自此由盛转衰。

在此之前,以陶寺大型城址为中心聚落的陶寺文化聚落群已经历了二三百年的辉煌。其所在的公元前三千纪后半,即考古学上的龙山时代晚期,在素有“东亚大两河流域”之称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城圈形成那个时代最显著的人文景观。矗立在黄河两岸的一座座夯土城址,是这一地区迈向文明时代处理人地关系和人际关系的杰作。陶寺文化中期陶寺城址圈围起的面积达280万平方米[9],是黄河流域最大的城址。城墙建筑的用工量所显示的社会动员力,庞大的城区中生活的人口数,都是后续研究的重要课题。

如果我们把视野再放宽些,可知与陶寺所在的晋南隔黄河相望,此后要在中国文明史上大放异彩的中原腹地河南,这时也是城址林立,但与陶寺的气派相比则不可同日而语。最大的城址也仅30多万平方米,其他城址的面积则大多仅有10余万甚至数万平方米(详后)。与中原相映生辉的海岱(山东)地区,此时最大的城址面积也只有30多万平方米[10]。

城址内已有初步的功能分区。其中陶寺墓地已发掘的上千座墓葬所显现的金字塔式的社会等级结构[11],已为学界所熟知。占墓葬总数不足1%的大墓的随葬品一般都有一二百件,

包括由彩绘(漆)木器、彩绘陶器及玉石器组成的各类礼器、生活用具以及以猪为主的牲体,等等。随葬的礼乐器中又以蟠龙纹陶盘、鼍鼓和特磬最引人注目。可知后来商周贵族使用的礼、乐器,有不少在陶寺大邑已经现身。有学者推断陶寺墓地已存在某种约定俗成的、严格按照等级次序使用礼器的规制[12]。

但与二里头至殷墟王朝相比,陶寺礼器群又有较显著的特点。首先,这些礼器都不是用青铜来制作的,因此有学者称其为“前铜礼器”[13]。其次,礼器组合种类齐全,存在着以量取胜的倾向,这也迥异于与二里头至殷墟王朝以酒器为主的“酒文化”礼器组合。此外,独木船棺、有棺无椁的特殊而简单的葬具,到了早期王朝时期也被复杂的成套棺椁所取代。由于陶寺晚期社会“金字塔”塔尖的折断和贵族传统的中断,中原王朝诞生前后向其汲取养分的程度或许也受到了影响。

陶寺遗址目前已发现了4件小铜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1件红铜铃和1件含砷的铜容器(盆?)残片[14]。陶寺文化所处的龙山时代,一般认为属“铜石并用时代”[15],在时间上正处于以礼容器为特征的中国青铜时代的前夜;空间上,黄河与太行山之间的山西,历来是中原与欧亚大陆内陆交流的重要孔道,而陶寺所处的晋西南,本身就是大中原的组成部分。因此有理由相信,陶寺应该在中原青铜文明的崛起中扮演过重要的角色。

众所周知,在陶寺文化消亡一二百年后,坐落于中原腹地洛阳盆地的二里头都邑,出现了迄今所知东亚地区最早的青铜礼乐器群。以复合陶范铸造青铜礼乐器,成为中国青铜文明的标志性工艺。而陶寺铜铃则是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完整的复合范铜器和第一件金属乐器。红铜铃和铜容器残片的出现,应该为其后青铜礼器群的问世准备了技术条件。

但这些铜器是否就是陶寺人的本土产品,学界对此还不能做出明确的回答。从几件铜器的出土环境看,它们都不是贵族墓的随葬品,这似乎表明复合范铸铜技术在出现之初并未被用来制作表现身份地位的礼器、并未在该集团的政治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如是,这就与以二里头为先导的早期青铜文明的礼器传统形成鲜明的对比。此外,陶寺也还没有发现相应的铸铜作坊。从简单的比照中,可以看出陶寺铜器的出现,似乎较为突兀,并不是当地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求的产物,换言之,这一集团似乎缺乏制造和使用铜器的原动力。鉴于此,陶寺遗址出土的铜器,不排除外地输入或外来工匠在当地生产的可能,它们是否催生出了当地的铜器生产是需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陶寺遗址另一项令人瞩目的发现是朱书陶文[16],已为学界所熟知,但对这些刻符的释义则异见纷呈。数年前在陶寺遗址建筑区又出土了一件朱书陶扁壶残片,证明陶寺文化晚期扁壶的朱书“文字”并非孤例[17]。

从陶寺遗址的聚落形态上看,尽管社会阶层分化严重,但各等级的墓又都同处于一处墓地,并不见殷墟那样独立的王陵区。甚至,几乎所有居民都被囊括进一个大的城圈。这种“全民性”,使我们对陶寺社会的进化程度无法作过高的估计。与早期王朝相比,这些现象或者是原始性的显现,或者是区域和不同族群间文化特征的差异。

与陶寺城址显现出的庞大气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其为中心的陶寺聚落群的分布范围却并不大。

考古调查表明,陶寺文化聚落的分布,基本上限于陶寺遗址所在的临汾盆地。盆地位于汾河下游,迄今已发现上百处同时期的遗址。从面积和内涵上看,遗址可以分成不同的等级,形成以陶寺遗址为中心的多层次的聚落群[18]。“从考古发现看,在同时期各区系中,陶寺文化的发展水平最高,但它的覆盖面大致未超出临汾盆地的范围;它同周邻文化的关系,则表现为重吸纳而少放射。若同二里头文化比较,可明显看到陶寺文化的局限性,说明陶寺尚未形成像二里头那样的具全国意义的文化中心”[19]。

回观陶寺遗址的探索历程,我们知道这处大邑的发现本身就是有目的地寻找夏文化的结果。

循着文献提供的线索寻找夏王朝的遗迹,是被誉为“中国考古学之父”的李济博士在晋南考察与发掘的动机之一[20]。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队于1950~1960年代在晋南开展的大规模考古调查,是“围绕着探索夏文化的学术任务”[21]。前述陶寺遗址的重大发现,令学界兴奋不已。当时占主流的假说是二里头和东下冯类型属于商文化,而按当时的碳素测年认识,陶寺文化的年代概算为公元前2500~前1900年。发掘者在前后可摇摆数百年的夏代纪年中,选取了最早的极端值——公元前24世纪~前18世纪。据此认为陶寺中晚期已进入夏纪年,陶寺遗址和墓地很可能就是夏人的遗存[22]。

在陶寺遗址的材料公布不久,即有学者提出了与发掘者不同的认识,认为“陶寺的许多发掘资料与文献中所说的尧舜时期的情况,实在可以相互对照”[23]。后来,发掘者也接受了“二里头夏文化说”,认为将陶寺集团的族属推断为陶唐氏更为合理[24]。

我们注意到,上述假说的提出以及放弃,都是建立在另外的假说及其变化的基础上的。而包括“二里头夏文化说”在内,诸假说都没有当时的“内证性”文字材料的支持,论辩各方也都没有充分的理由彻底否定他方提出的可能性。显然,在当时的有足够历史信息的文书类资料出土之前,这一思路的探究注定不可能有实质性的进展。

无论如何,随着陶寺这个高度发达但却“不称霸”因而并不“广域”的早期文明退出历史舞台,其所在的大中原区域内的晋南地区数千年来自主发展的历程也宣告终结。从随后的二里头时代起,这一地区开始接受来自大河之南中原腹地的一轮轮文明输出的冲击波,最终被纳入王朝体系。这样的命运,也是东亚大陆众多区域文明化或“被文明化”的一个缩影[25]。陶寺的文明成就,使其当之无愧地成为那个时代的顶峰和绝响,同时,它的衰落与退出历史舞台也昭示了一个新纪元的到来。

(待续)

[1]许宏:《方法论视角下的夏商分界研究》,《三代考古》(三),科学出版社,2009年。

[2]许宏:《方法论视角下的夏商分界研究》,《三代考古》(三),科学出版社,2009年。

[3]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年。

[4]严文明:《龙山文化和龙山时代》,《文物》1981年第6期。严文明:《龙山时代考古新发现的思考》,《纪念城子崖遗址发掘6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齐鲁书社,1993年。根据最新的考古学和年代学研究成果,这一时代的下限或可下延至公元前1800年左右,与二里头文化相衔接。

[5]刘莉著、陈星灿等译:《中国新石器时代:迈向早期国家之路》,文物出版社,2007年。

[6]何驽:《陶寺文化谱系研究综论》,《古代文明》第3卷,文物出版社,2004年。

[7]何驽、严志斌、宋建忠:《襄汾陶寺城址发掘显现暴力色彩》,《中国文物报》2003年1月3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文物局:《山西襄汾陶寺城址2002年发掘报告》,《考古学报》2005年第3期。

[8]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队、临汾地区文化局:《1978~1980年山西襄汾陶寺墓地发掘简报》,《考古》1983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文物局:《陶寺城址发现陶寺文化中期墓葬》,《考古》2003年第9期。

[9]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文物局:《山西襄汾陶寺城址2002年发掘报告》,《考古学报》2005年第3期。

[10]栾丰实:《关于海岱地区史前城址的几个问题》,《东方考古》第3集,科学出版社,2006年。

[1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队、临汾地区文化局:《1978~1980年山西襄汾陶寺墓地发掘简报》,《考古》1983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文物局:《陶寺城址发现陶寺文化中期墓葬》,《考古》2003年第9期。高炜、高天麟、张岱海:《关于陶寺墓地的几个问题》,《考古》1983年第6期。

[12]高炜:《龙山时代的礼制》,《庆祝苏秉琦考古五十五年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9年。

[13]高炜:《龙山时代的礼制》,《庆祝苏秉琦考古五十五年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9年。

[1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队、临汾地区文化局:《山西襄汾陶寺遗址首次发现铜器》,《考古》1984年第12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文物局:《山西襄汾县陶寺城址发现陶寺文化中期大型夯土建筑基址》,《考古》2008年第3期。

[15]严文明:《论中国的铜石并用时代》,《史前研究》1984年第1期。

[16]李健民:《陶寺遗址出土的朱书‘文’字扁壶》,《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第1期,2001年。高炜:《陶寺出土文字二三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第3期,2002年。

[17]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文物局:《山西襄汾县陶寺城址发现陶寺文化中期大型夯土建筑基址》,《考古》2008年第3期。

[18]高炜:《晋西南与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汾河湾──丁村文化与晋文化考古学术研讨会文集》,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6年。何驽:《2010年陶寺遗址群聚落形态考古新进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第21期,2011年。

[19]高炜:《晋西南与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汾河湾──丁村文化与晋文化考古学术研讨会文集》,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6年。

[20]李济:《山西南部汾河流域考古调查》,《考古》1983年第8期;原载美国《史密森研究院各科论文集刊》第78卷第7期,1927年。《西阴村史前的遗存》,清华学校研究院丛书第三种,1927年。

[21]高炜:《陶寺,一个永远的话题》,《襄汾陶寺遗址研究》,科学出版社,2007年。

[22]高炜、高天麟、张岱海:《关于陶寺墓地的几个问题》,《考古》1983年第6期。

[23]李民:《尧舜时代与陶寺遗址》,《史前研究》1985年第4期。

[2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夏商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25]许宏:《“连续”中的“断裂”——关于中国文明与早期国家形成过程的思考》,《文物》2001年第2期。

(《东方考古》第9集,科学出版社,2012年)

三、嵩山周围的动向

从海拔500~400米的陶寺大邑,向东南过黄河,山地丘陵连绵起伏,其间的河谷盆地降至海拔300~100米。这就是以中岳嵩山为中心的中原腹地。地处东亚大陆山地高原和平原丘陵区交界处的嵩山一带,属于生态环境边缘地带,这样的区位一般也是文化板块的碰撞交汇处。有学者将其称之为“嵩山文化圈”[1]。高度发达的文明,往往就是这种碰撞交汇的结晶。

到了约公元前2400年以后的龙山时代晚期,中原腹地的考古学文化一般被称为“王湾三期文化”[2]。其下又多以嵩山为界,将嵩山以北以东的郑洛地区及山南的颍河、汝河流域有地域差别的文化分为两大类型,称为“王湾类型”和“煤山类型”(或“王城岗类型”、“郝家台类型”)[3]。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嵩山南北两大文化板块的差异,已到了可以划分为两大考古学文化的程度[4]。饶有兴味的是,这种考古学本位的、基于文化面貌的划分方案,恰好与中原腹地黄河水系和淮河水系的划分是一致的。

一般认为嵩山南北这两个区域集团文化面貌上的最大不同在于炊器。即山北山东的王湾类型以深腹罐为主同时有鬲,而山南的煤山类型则以鼎为主。从接受周边地区不同文化影响的程度上,也能看出嵩山南北两大文化类型的地域差别。

总体上看,龙山时代中原腹地接受的周边地区文化因素可以分为三大类,即泛东方文化系统(含主要分布于豫北、豫东及更东的后岗二期文化、造律台文化或称王油坊类型,以及海岱龙山文化)、南方文化系统(主要是长江中游的石家河文化)和泛西北文化系统(含晋陕高原的各支龙山文化和甘青地区的齐家文化)[5]。从考古学现象上,可以窥见周边地区的人群通过不同的途径施加各自的影响,从而参与到“逐鹿中原”的过程中来。

考古学文化和类型的划分当然是一种极粗线条的归纳和概括。从聚落形态的角度,还可以观察到分布于众多小流域和盆地中一簇簇的聚落群,显然是众多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小集团的遗存。它们大致以各自所在的地理单元为区隔。各聚落群都由一处较大的聚落和若干中型、大量小型聚落组成。

在嵩山东南的豫中地区,以嵩山、伏牛山和黄河故道相隔,是淮河水系的颍河、双洎河和沙河、汝河流域,这一带共发现300余处龙山文化遗址。其中错落分布着20余处大中型聚落,应是各小区域的中心聚落。这些中心聚落中又有6处围以夯土墙或壕沟。每个聚落群都由一、二级中心聚落(面积在10万和20万平方米以上)和若干小型聚落(面积在数千至数万平方米)组成。所有中心聚落都位于河流附近,它们之间的距离在25~63公里之间,平均距离40公里,平均控制区域面积1200多平方公里。聚落群之间往往有遗址分布稀疏的地带,表明这些共存的政治实体似乎有一定的疆域限制。大致等距分布的中心聚落和防御性设施的存在,显示这些政治实体具有分散性和竞争性(图2)[6]。

图2 豫中地区龙山时代聚落分布(刘莉2007,图6.16)

嵩山西北的洛阳盆地及周边区域的聚落状况也由于新世纪以来开展的区域系统调查而不断明晰起来。研究者将盆地中东部区域系统调查区域内发现的95处龙山文化遗址分为3

群,即邙山聚落群、嵩山聚落群以及夹河平原聚落群。各群分别包括19处、61处和15处龙山文化时期的聚落,最大的遗址面积达60余万平方米,而1~20万平方米的中小型遗址占半数以上。各聚落群之间在大中小型聚落比例、聚落结构和分化态势等方面都有较明显的差别[7]。位于嵩山北麓、伊洛河下游支流的坞罗河和干沟河流域也显现出与洛阳盆地中“嵩山聚落群”相近的聚落结构。坞罗河流域龙山文化时期出现20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聚落引人注目[8]。

总体上看,龙山时代晚期阶段以各小流域为单元的聚落群广泛分布于中原各地,它们多为一个中心聚落所控制,内部等级分化明显,从而形成了一种“邦国林立”的局面。考古学文化谱系的研究表明,这些聚落群分别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传统,而大量的杀殉现象、武器的增多和一系列城址的发现(详后)又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张的关系,冲突频繁地发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区域间的交流和融合也不断得以加强,并最终促成了二里头广域王权国家的形成。

在林林总总的中原大小聚落群中,最令人瞩目的要算是迄今已发现的十几座城址了(表1)。

表1 河南地区龙山时代城址一览

城址名城址面积

(万平方米)

聚落面积

(万平方米)

文化类型备注

登封王城岗[9]30余35~40王湾三期文化煤山类型2座小城,

早于大城新密古城寨[10]17.7(城内11)28同上

新密新砦[11]70同上环壕?

禹州瓦店[12]40+5050+56同上环壕

平顶山蒲城店

[13]

4.1(城内2.7)同上

郾城郝家台[14] 3.3 6.5同上

温县徐堡[15]2040王湾三期文化王湾类型

博爱西金城[16]30.8(城内25.8)同上

安阳后岗[17]——后岗二期文化

辉县孟庄[18]城内12.7同上

濮阳戚城[19]近16同上

淮阳平粮台[20]5(城内3.4)5造律台文化

这类围以夯土城墙的聚落,其军事防御色彩无可置疑,即它的主要功能是防人,充分显现了地区局势的紧张。功能问题较为复杂,“如果遗址面积也是衡量居住其中的集体实力的一个指标的话,各城址的情况也不一致”。因此,“将这些城址一概而论是危险的”[21]。

这些城址究竟是群团内部“阶级斗争”抑或是大敌当前一致对外的产物,如系后者,所谓外敌,究竟是中原集团内部邻人聚落、聚落群或更大的集团,还是中原文化区以外的另一系统的大集团?围绕这类问题,有多种假说。

其中之一可以概括为大集团间或文化间冲突说。该说针对龙山时代晚期中原城址大体由北向南蜿蜒分布于中原地区东缘,主要存在时间集中在公元前2100年~前2000年前后,城址的出土遗物中较集中地出现了海岱龙山文化和江汉地区石家河文化因素的现象,认为出于抵御来自其他集团尤其是东夷集团侵袭的考虑,正在崛起的华夏集团的东部一带一定区域内

的中心聚落或重要聚落筑城自卫,或许就是上述城址大体同时出现的具体背景,应与夏代早期的夷夏交争相关联[22]。

但问题仍较复杂。首先,“共时性”的确认就很困难。由于考古学上的一期可逾百年甚至更长,所以同属一期的遗存并不一定具有“共时性”。这些使用期短暂的城址,究竟是否同时存在过,颇难敲定。随着年代学的长足进展,仰韶—龙山时代遗存的碳素测定年代有趋晚趋短的倾向,既往的推定与最新的数据可以相差200年左右。种种因素的限制,使得各城址的标本采取和测定难以统一实施从而放到同一平台上来比较。

登封王城岗遗址发掘主持人方燕明研究员,就排定其中4座城址使用时期的相对顺序[23]如下:

王城岗小城(2165~2077.5BC,两个数据取中间值,下同)

→王城岗大城(2102.5~1860BC)

→瓦店(2105~1755BC)

→古城寨(2017.5~1997BC)

→新砦(1870~1720BC)

至于郾城郝家台城址,则较王城岗还要早些,殆无异议。

另外,尽管遍布中原各地的聚落群在日用陶器等方面有若干共性,但同时又表现出很强的地域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在整个中原地区并没有发现超大规模的、具有跨区域影响力的中心聚落,没有显著的区域整合的迹象。由是,也就难以想像整个中原集团在其东部“边境”一带会组织起统一有效的防御系统。

已有学者指出没有发现城邑的洛阳盆地,其社会分化程度也不似嵩山东南的颍河中上游高。后者的聚落群在龙山文化晚期时规模急剧扩大,而其他地区则基本保持稳定。从仰韶时代到二里头时代,“中原腹地区域聚落群的发展重心逐步由洛河中游地区、颍河中上游地区等中原的‘边缘’区域转移到作为中原腹地中心的洛阳盆地”[24]。的确,二里头都邑在洛阳盆地的出现具有突发性,缺乏源自当地的聚落发展的基础,应当不是洛阳盆地龙山文化社会自然发展的结果[25]。

也就是说,如果把城址集中出现的中原东部地区看作是一个大集团的“前线”,那么其后方的中原腹地的中心区域迄今并没有发现一个足以统御全境并必须拼死保卫的中心。

上述城址的忽兴忽废,一般被解读为当时各聚落群背后的集团之间军事冲突的存在。城址的存在时间都很短,与山东、长江中下游史前城址多长期沿用的状况有很大的不同。不少学者认为这种现象的存在反映了各集团之间矛盾的激化和战争的频繁,表明这一时期社会处于急剧的动荡状态。

赵辉教授的解读是,“危险首先出现在规模和城址相当乃至更大,且内部结构大致相同、却无城垣建筑的附近村落之间的可能性甚大,而未必从一开始就来自距离更远的集团。只是随着在一系列冲突中某个聚落,譬如平粮台或古城寨最终取得了在整个聚落群中的支配地位后,越来越多的紧张关系才逐渐转移到更大的群体之间来了。这似乎是目前资料所见有关中原早期国家形成的方式”[26]。

四、王城岗·瓦店·古城寨

嵩山东、南麓集中出现的城邑,以颍河中上游的王城岗、瓦店和双洎河流域的古城寨最具代表性。一叶知秋,我们不妨来剖析一下这三座城邑。

位于颍河上游的登封王城岗遗址,最先发现的城垣建筑是遗址东北边缘的两座小型城堡[27]。两座小城东西并列,西城保存较好,面积不足1万平方米,东城大部分被河流冲毁。进入新世纪以来,又发现了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的大型城址,确认大城是在小城废毁后建成的。大城城墙外有壕沟,城圈基本上圈围起了龙山时代的整个遗址[28]。据分析,小城之

西城先是被作为仓窖区使用,后又改建为大型夯土建筑区并修筑了城墙。但不久,随着大城的兴建,大型建筑区可能移到大城以内,小城西城又重新作为仓窖区使用,直到龙山文化最末期[29]。

除了大型夯土建筑的线索,王城岗的小城和大城内都发现了若干“奠基坑”。这些“奠基坑”系将废弃的灰坑用夯土填实,西城不足1万平方米的小城内,曾发现埋有人骨的奠基坑13座,坑内人数不一。一个奠基坑的夯土层内有7具完整的人骨架,显然系非正常死亡。有的坑中则埋有被肢解下来的人头骨、肢骨或盆骨。这些死者中既有成年男女,又有儿童,很可能是在集团冲突中掳掠来的战俘。

在王城岗遗址小城之西城内的灰坑中发现了一片青铜器残片。该灰坑的时代属王城岗龙山文化晚期(第四期),绝对年代为公元前2050年~前1994年之间[30]。铜片只有5、6

厘米见方,发掘者比照王城岗出土龙山文化陶鬶的形制,推测应为铜鬶的腹与袋状足的残片。经冶金史专家分析检测,可知该铜片系由锡铅青铜铸造而成[31]。

此外,王城岗遗址还出土有玉器(琮等)、绿松石器和白陶器等特殊的手工业制品。这些仅见于大中型聚落的高等级器物,由于原料不易获得或制作技术复杂,其生产、流通和使用应为社会上层所垄断。

王城岗遗址所处的颍河上游的登封盆地,迄今已发现了12处与其同时期的遗址,构成一个小聚落群,大中小型聚落呈金字塔式分布,其中1万平方米以下的聚落占绝大多数。因此,规模较大、规格较高的王城岗遗址属于一定区域内的中心聚落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它究竟是多大地域内的中心。

这一带历来是盛产传说的地方。由于附近发现了战国时代的阳城遗址,学界从王城岗小城堡一发现,就开始把它和“禹都阳城”或大禹之父“鲧作城”挂上了钩。目前最新的解读是,王城岗小城有可能为“鲧作城”,而大城才是“禹都阳城”[32]。考古与上古史探索就是这样经历着发现——推想,再发现——再推想的过程。

据发掘者模拟实验和估算的结果,如调动1000人以当时的生产工具完成王城岗城墙的修建,需要1年零2个月的时间。如果根据当地现代农村的经验,按照一个村落能够常年提供50~100个青壮年劳力计算,要1年完成这个工程,需要征集10~20个聚落的劳力。这与前述田野调查发现的登封地区龙山文化晚期聚落的数量基本符合。很可能王城岗城址的建设工程,是动员了以王城岗为中心的整个聚落群的力量来共同完成的[33]。

这说明,即便像王城岗这样面积达30余万平方米的大邑,其筑城工程也只需十几个聚落组成的小聚落集团即可完成。因此,认为这类城邑如不具有广大地域的社会动员能力则无以为之的推论,以及由此断定它们应属夏王朝都城的思路,都有重新审视的必要。

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宽到整个颍河中上游,就会对王城岗这类中心聚落的定位有更清晰的认识。

颍河中上游谷地以海拔200米等高线为界,可以分为登封和禹州两个自然区域,河流落差在禹州地段急剧变缓。由上游的王城岗顺河而下就是地处中游的另一处大邑——禹州瓦店遗址[34],二者的直线距离约37.6公里。

从两个聚落群所处的自然环境看,登封盆地地势局促,水流落差大,可耕地范围相对狭小,但丰富的动植物和石料资源都处于聚落群的可控范围内。而禹州境内河道宽阔,地形呈半开放状态,可耕地相对较多。但与登封聚落群相比,某些资源尤其是日用石器的石料资源获取需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劳力,因此聚落群内外的交流都较密切,整个聚落群的发展趋于开放。

以瓦店遗址为中心的禹州聚落群,目前共发现同时期的遗址14处,基本上沿河分布。中型聚落的规模较大,比例也高于以王城岗遗址为中心的登封聚落群。研究表明,这一时期的登封聚落群与禹州聚落群的文化面貌存在差异。总体上看,登封聚落群基本不见外来文化

因素,而禹州聚落群,除了本地的王湾三期文化因素之外,还掺杂了大量来自东方海岱龙山文化和南方文化石家河文化的因素[35]。

最新的考古收获表明,瓦店遗址所在的两个台地都有环壕连接颍河形成封闭的空间,面积分别在40万、50万平方米(前者年代已确认,后者不晚于汉代),整个遗址的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36]。

瓦店遗址的文化内涵也颇令人瞩目。遗址西北台地有由数条围沟组成的回字形大型夯土建筑,每边约30米,建筑基址或沟内发现了数具用于奠基或祭祀的身首分离的人牲遗骸和动物骨骼。另有长方形和圆形夯土建筑,建筑基址的铺垫层中也发现了人头骨。发掘者推测应是与祭祀活动有关的遗迹。东南台地灰坑和一般房基较多,出土了大量器物,两个台地可能存在着功能上的差别。

聚落中已用牛和羊的肩胛骨作为占卜用器。出土的玉器则有铲、璧和鸟形器等。玉鸟形器与长江中游石家河文化流行的“鹰首玉笄”相类,二者间应有交流关系。已发现的玉料中也有非本地出产者,或系由外地输入。遗址中出土的以觚、壶、杯、盉、鬶为代表的精制磨光黑陶、蛋壳陶和白陶酒器,一般认为应属贵族用礼器。形制相近大小不同的一组磨光黑灰陶觚形器,被称为“列觚”,学者们认为可能是测定容积的量器[37]。

从年代学研究成果看,王城岗和瓦店两个聚落的兴盛期大体一致,已如前述。总体上看,瓦店遗址的“级别”似乎不在王城岗之下,至少二者在社会集团中是同一个等次的。王城岗从属于瓦店,以及二者相互对峙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

禹州也是一处盛产关于夏传说的地方。尽管把“禹都阳翟”、禹之子“夏启有钧台之享”落实到禹州一带的说法,最早见于2000多年之后的东汉至西晋时期(《汉书·地理志》班固自注,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等),仍不妨碍人们把瓦店遗址与“禹都阳翟”等联系起来的历史复原热情。但从考古学上看,“各聚落群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和相互抗衡性,以及各种迹象所体现出的暴力冲突现象的存在,似乎表明当时的嵩山南北尚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政治秩序,以规范和协调各部族之间的行为”[38]。这也正是我们认为王朝诞生传说地并无王朝气象的缘由之所在。

王城岗和瓦店两座城邑,一般被归为王湾三期文化的“煤山类型”,新密古城寨则属于考古学上的“王湾类型”。

古城寨城址平面呈长方形,除了西城墙被河流冲毁外,其余三面城墙保存完好,城墙最高处距现地表尚存16米余。城墙用小版筑法错缝垒砌,故墙基宽达40多米甚至更宽[39]。其城址面积有17万平方米多,而城内可使用的面积仅11万多平方米。

城址南北两墙的中部偏西有相对的两个缺口,可能是龙山时代当时的城门,东墙则一线贯通,不设城门。城外有护城河,引城西河水流入。城北和城东还有人居住活动,城内外是否有功能分区上的意义,居民是否有身份差别,都有待探究。整个遗址的面积近30万平方米。

城中部略偏东北,已发掘出一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基址坐西朝东,南、北、东三面都有回廊,总面积应在2000平方米以上。其主殿的规模与二里头遗址1、2号基址的主殿相仿,达300余平方米。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明确的二里头大型宫殿基址的“前身”。城内出土的陶器大多形制规范,做工精细,还出现了施釉陶器,另外还发现有卜骨、玉环和刻符陶器等。

这一带有关于黄帝的传说,所以古城寨一经发现即分别被指认为黄帝轩辕丘或“祝融之墟”,或黄帝集团中大隗氏的居所等等,不一而足。因其仅早于新砦和二里头,考古学者推定其与王城岗、瓦店、新砦一道,属于“进入夏纪年的夏代早期重要城址之一”[40]。

从聚落形态上看,与王城岗相距约40公里的古城寨城址,周围也分布着10余处同时期的聚落。王城岗、瓦店和古城寨三座设防聚落均居于其所属聚落集团的中心位置,以它们为

中心形成的三个聚落集团之间,都有较为明显的空白区域作为隔离地带。据分析,至少王城岗和古城寨两个聚落集团是东西对峙的(图3)[41]。

图3 嵩山东南麓地区龙山时代末期的聚落形势(李宏飞2011,图一)

(待续)

[1]周昆叔、张松林、张震宇、杨瑞霞、蔡全法、宋国定、宋豫秦、莫多闻、王辉、鲁鹏、郝利民、王超:《论嵩山文化圈》,《中原文物》2005年第1期。

[2]严文明:《龙山文化和龙山时代》,《文物》1981年第6期。

[3]韩建业、杨新改:《王湾三期文化研究》,《考古学报》1997年第1期。董琦:《虞夏时期的中原》,科学出版社,2000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河南考古四十年(1952—1992)》,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

[4]冰白:《从龙山晚期的中原态势看二里头文化的形成──兼谈早期夏文化的几个问题》,《中国考古学的跨世纪反思》,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王立新:《从嵩山南北的文化整合看夏王朝的出现》,《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文化研究:中国·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6年。

[5]张海:《公元前4000至前1500年中原腹地的文化演讲与社会复杂化》,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7年。

[6]刘莉著、陈星灿等译:《中国新石器时代:迈向早期国家之路》,文物出版社,2007年。

[7]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河南洛阳盆地2001~2003年考古调查简报》,《考古》2005年第5期。张海:《公元前4000至前1500年中原腹地的文化演讲与社会复杂化》,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7年。

[8]陈星灿、刘莉、李润权、华翰维、艾琳:《中国文明腹地的社会复杂化进程——伊洛河地区的聚落形态研究》,《考古学报》2003年第2期。

[9]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登封王城岗考古发现与研究(2002~2005)》,大象出版社,2007年。

[10]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密市炎黄历史文化研究会:《河南新密市古城寨龙山文化城址发掘简报》,《华夏考古》2002年2期。

[11]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新密新砦——1999~2000年田野考古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8年。

[12]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禹州瓦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4年。方燕明:《河南禹州瓦店龙山文化遗址2007~2010年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收获》,《中国文物报》2011年1月21日。

[13]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平顶山市文物局:《河南平顶山蒲城店遗址发掘简报》,《文物》2008年第5期。

[14]河南省文物研究所、郾城县许慎纪念馆:《郾城郝家台遗址的发掘》,《华夏考古》1992年第3期。

[15]毋建庄、邢心田、韩长松、张丽芳:《河南焦作徐堡发现龙山文化城址》,《中国文物报》2007年2月2日。

[16]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山东大学考古系:《河南博爱县西金城龙山文化城址发掘简报》,《考古》2010年第6期。

[17]石璋如:《河南安阳后冈的殷墓》,《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3本,1948年。

[18]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辉县孟庄》,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

[19]赵新平、李一丕:《濮阳县戚城新石器时代和东周城址》,《中国考古学年鉴(2009)》,文物出版社,2010年。

[20]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周口地区文化局文物科:《河南淮阳平粮台龙山文化城址试掘简报》,《文物》1983年第3期。

[21]赵辉、魏峻:《中国新石器时代城址的发现与研究》,《古代文明》第1卷,文物出版社,2002年。

[22]魏兴涛:《中原龙山城址的年代与兴废原因探讨》,《华夏考古》2010年第1期。

[23]方燕明:《夏代前期城址的考古学观察》,《新果集——庆祝林沄先生七十华诞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9年。

[24]张海:《公元前4000至前1500年中原腹地的文化演讲与社会复杂化》,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7年。

[25]许宏:《“连续”中的“断裂”——关于中国文明与早期国家形成过程的思考》,《文物》2001年第2期。

[26]赵辉、魏峻:《中国新石器时代城址的发现与研究》,《古代文明》第1卷,文物出版社,2002年。

[27]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登封王城岗与阳城》,文物出版社,1992年。

[28]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登封王城岗考古发现与研究(2002~2005)》,大象出版社,2007年。

[29]张海:《公元前4000至前1500年中原腹地的文化演讲与社会复杂化》,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7年。

[30]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年。

[31]李先登:《王城岗遗址出土的铜器残片及其他》,《文物》1984年第11期。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登封王城岗与阳城》,文物出版社,1992年。

[32]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登封王城岗考古发现与研究(2002~2005)》,大象出版社,2007年。

[33]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登封王城岗考古发现与研究(2002~

2005)》,大象出版社,2007年。

[34]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登封王城岗考古发现与研究(2002~

2005)》,大象出版社,2007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禹州瓦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4年。

[35]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登封王城岗考古发现与研究(2002~

2005)》,大象出版社,2007年。

[36]方燕明:《河南禹州瓦店龙山文化遗址2007~2010年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收获》,《中国文物报》2011

年1月21日。

[37]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登封王城岗考古发现与研究(2002~

2005)》,大象出版社,2007年。

[38]王立新:《从嵩山南北的文化整合看夏王朝的出现》,《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文化研究:

中国·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6年。

[39]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密市炎黄历史文化研究会:《河南新密市古城寨龙山文化城址

发掘简报》,《华夏考古》2002年第2期。

[40]方燕明:《夏代前期城址的考古学观察》,《新果集——庆祝林沄先生七十华诞论文集》,科学出

版社,2009年。

[41]李宏飞:《关于中国广域王权国家形成年代的思考》,《三代考古》(四),科学出版社,2011年。

(《东方考古》第9集,科学出版社,2012年)分享:

4

喜欢

赠金笔

阅读(1244)┊评论(1)┊收藏(4)┊转载(7)┊喜欢▼┊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排行榜

前一篇:公元前2000年:中原大变局的考古学观察(1)

后一篇:公元前2000年:中原大变局的考古学观察(3)

评论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

[发评论]

?

高国赓

?

目前最新的解读是,王城岗小城有可能为“鲧作城”,而大城才是“禹都阳城”[32]。考古与上古史探索就是这样经历着发现——推想,再发现——再推想的过程。

?

五、新砦的发轫

在王城岗、瓦店、古城寨三座大型聚落相继衰落甚至废毁的同时,距离古城寨仅7.5公里之遥的新砦大邑兴盛起来,成为涵盖三个聚落集团在内的更大范围的中心聚落。

新砦之所以重要,首先是它的时空位置。从时代上看,它初兴于龙山时代末期,兴盛于向二里头时代过渡的所谓“新砦期”,这两个阶段供参考的绝对年代分别是公元前2050年~前1900年,公元前1850年~前1750年[1]。

在群雄竞起的龙山时代末期,曾经光灿一时的各区域文化先后走向衰败或停滞,与其后高度繁荣的二里头文化形成了较为强烈的反差。我们称其为中国早期文明“连续”发展过程中的“断裂”现象[2]。我们注意到,这一“断裂”现象在嵩山周围虽也存在但不甚明显,二里头文化恰恰是在这一地区孕育发展,最后以全新的面貌横空出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核心文化的。身处这一演进过程中的新砦大邑及以其为代表的“新砦类遗存”,以及它们背后的新砦集团(不少学者认为应是早期夏文化),无疑是解开二里头文化崛起之谜的一把钥匙。一个送走了风云激荡的龙山时代并孕育着此后辉煌的二里头时代的存在,其意义当然非同小可。

其次,其地位之重要还在于这一大邑的规格和内涵。70万平方米的设防聚落规模,在龙山时代末期的中原腹地独一无二。大概到了“新砦期”,三面临河的、半岛状的聚落北缘又有人工开挖的壕沟连通河流和自然冲沟,形成面积达100万平方米的封闭空间。外壕内有中壕,中壕内地势较高的西南部又有内壕,圈围起约6万平方米的封闭空间,应是聚落的中心区。这一区域分布有大型建筑,发现了铜容器残片、刻纹酷似二里头绿松石龙首图案的陶器盖等重要遗物,令人瞩目。

我们把与新砦遗址“新砦期”遗存相类的一群遗存称为“新砦类遗存”。这类遗存空间分布范围并不大,一般认为主要分布于嵩山周围尤其是嵩山地区的东半部[3]。这样一个龙山文化汪洋大海中的“异质斑块”,却是处于整个东亚大陆文化发展低潮期的中原文明,接续既有文化传统和生发新的文明因素的重要纽带。

它的文化特征虽有一定的个性,但更让人感觉是龙山文化因素、二里头文化因素以及形形色色或多或少的外来因素的汇聚。有的学者强调这类遗存在中原地域社会巨变中的整合作用:“所谓的新砦期遗存正是煤山文化与王湾三期文化二者大规模整合阶段的遗存”[4]。有的学者注重这类遗存的外来色彩,认为其“主要是在继承本地王湾三期文化(即龙山文化晚期遗存)的基础上,大量吸收了泛东方文化系统的因素和部分泛西北文化系统和南方文化系统的因素而发展起来的”[5]。有的则指出“正是来自(东方文化系统的)造律台和后岗二期的传统文化因素,才引起了新砦期在王湾三期文化基础上的兴起”[6]。

比较一下新砦与既往龙山城邑的聚落形态,差异立现。首先,在大河以南的中原腹地,100万平方米的大型聚落还是首此登场。其次,它抛却了像淮阳平粮台、新密古城寨那样方正的城垣规制,而以并不规则的壕沟连通自然河道、冲沟形成防御体系。其中中壕内缘的若干处地点还发现了宽10米左右的带状夯土遗存,发掘者推定为城墙[7]。但从夯土全部位于沟内,远远低于当时的地面,夯层多向外倾斜的情况看,这应是为防止壕沟壁坍塌所实施的加固处理措施[8]。迄今为止,还没有证据表明新砦遗址有高出地面的城墙存在。就现有的材料看,当时的新砦遗址应是一处大型环壕聚落。

无独有偶,“新砦类遗存”的另一处重要聚落巩义花地嘴,也有内外两重(四条)环壕,与伊洛河及其支流共同构成防御体系[9]。这类多重防御设施划分出的多重空间,一般被解读为“同一聚落内不同安全等级的空间区域”,居住在不同区域的“社会成员很可能分别具有不同的社会等级地位,聚落内部的分化较为明显”,当然也有可能“不同壕沟之间为聚落不同性质的功能区划”[10]。

已有学者指出二里头广域王权国家流行以环壕作为聚落的主要防御设施,与龙山时代城址林立的局面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这一传统最早见于新砦遗址,而追根溯源的话,瓦店遗址应是该传统的最初来源[11]。

新砦聚落内壕以内发现的所谓“大型建筑”,实际上是一处长条形的浅穴式露天活动场所,现存长度近百米,宽10余米。类似的浅穴式遗迹在二里头遗址宫殿区以北的祭祀遗存区也曾有发现,只是规模较小。两处遗址的发掘者都推测这类建筑很可能就是《礼记》、《尚书》等书中所载“墠”或“坎”之类的祭祀活动场所[12]。

新砦聚落的发掘与研究还刚刚起步,像古城寨和二里头那样高出地面、显现政治威势的大型宫室类夯土建筑尚未发现,已揭露的新砦浅穴式建筑并不是这一系统中的链条之一。因此,认为其“面积比二里头遗址1号宫殿的殿堂还要大,很可能是一座宗庙建筑”,并据此推测“新砦城址很可能就是夏启之居所在地”的观点[13],还缺乏考古学材料的支持。

无论如何,关于“新砦类遗存”学界还是取得了不少共识。它们包括:嵩山南北两大集团开始整合,外来因素进一步渗透,文化进一步杂交,新砦开始独大。如果说二里头是“最早的中国”——东亚大陆最早出现的核心文化和广域王权国家[14],那么新砦显然已是曙光初现。可以说,新砦大型设防聚落的出现,破坏了龙山晚期地域集团共存的旧秩序,给数百年来中原地区城邑林立的争斗史划上了一个句号。

前已述及1980年代在王城岗遗址发现了一片可能为青铜容器的残片。龙山时代能够铸造出铜容器,还是超出了当时学界的认知范围。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也没有龙山时代的铜容器哪怕是残片出土。但多数学者认为,王城岗出土铜器残片是中原地区迄今发现最早的用复合范法铸造的容器之一。“它不可能是青铜铸造业刚刚产生时期的制品,而是青铜铸造业经过了一段长时间的发展后,趋于成熟的标志”[15]。

直到20年后的2000年,新密新砦遗址又有了新的发现。在内壕以内的“新砦期”地层中,发现了一件残长8厘米多的铜片,应是鬶或盉类酒器的流部残片。经分析测试,这件铜器系红铜铸造而成[16]。

这样,依据当前的年代学认识,试排列东亚地区最早的几件复合范铜铸件的年代如下:陶寺遗址陶寺中期砷铜容器(盆?)残片——公元前2100~前2000年;

陶寺遗址陶寺晚期红铜铃——公元前2000~前1900年;

王城岗遗址龙山后期锡铅青铜容器(鬶?)——公元前2050年~前1994年;

新砦遗址“新砦期”红铜容器(鬶、盉?)——公元前1850年~前1750年。

后二者都可判定为酒器,是当时陶质酒礼器的仿制品,同时与其后二里头文化以酒器为中心的青铜礼器群一脉相承。

与全球其他青铜文明大多首先把青铜铸造这一全新的技术应用于生产或日常生活不同,以嵩山为中心的黄河中游地区贵族阶层优先用这种贵金属制造出了用于祭祀的礼器和近战的兵器。也就是说,他们是把青铜这种新技术新产品首先用来处理人与人的关系而不是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或提高日常生活品质的。意识形态上提高凝聚力和掌握绝对的打击能力,被放到了至关重要的位置。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确切地道出了中原早期国家之命脉所在。青铜器在当时国家权力运作中的重要地位,由此也可见一斑。

六、余论

由公元前2000年向后望,约200年后的公元前1800年或稍晚,二里头都邑及二里头文化崛起于中原腹地。它的出现最终结束了前述数百年“满天星斗”小国林立的政治图景。作为“国上之国”的广域王权国家,东亚大陆首次出现了以高度发达和强力辐射为特征的核心文化。至此,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李峰教授在《西周的政体:中国早期的官僚制度和国家》“中文版序”中指出:“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对西周国家的认识基本上可以在西周当代的史料(Contemporaneous Historical Sources)也就是青铜器铭文上建立起来,可以相对较少的受到后代文献史料价值观的困扰。”“如果我们从后世文献譬如说《周礼》这本书出发,我们将搞不清这些文献中记载的哪些是西周真正的制度,哪些是后世的创造。我想对于重视史料价值的史学研究者来讲,这一点是很好理解的。因此,在西周政府的研究中我是不主张用,至少是不首先用《周礼》的。这不是‘二重证据法’所能解决的问题,而是我们有关西周历史的研究真正的立足点究竟在哪里的问题”[17]。

与李峰出于同样的考虑,我们“描述”这段历史的出发点也没有放在后世的文献上。虽然没有甲骨文、金文那样直接的文字材料,但相比之下,不会说话的考古材料本身还是具有很强的质朴性的。我们只要充分地意识到考古学材料和学科手段的局限性,注意过度解释的危险,避开它回答不了的具体族属国别等问题,考古学还是可以提供丰富的历史线索的。

对中原腹地文化态势和集团动向哪怕是粗线条的勾勒,正是中国考古学在历史建构上的重大贡献。公元前2000年左右中原腹地的考古景观,导致源自后世文献的统一强势的早期“夏王朝”可能被解构,已如上述。要强调的是,整个学科意欲逐渐摆脱“证经补史”的取向,意识到必须用自己特有的“语言”才能做出历史性的贡献,也只有十几年的时间。这使我们有理由对考古学参与古史建构的能力和前景感到乐观。

[1]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新密新砦——1999~2000年田野考古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8年。赵春青:《新砦聚落考古的实践与方法》,《考古》2009年第2期。

[2]许宏:《“连续”中的“断裂”——关于中国文明与早期国家形成过程的思考》,《文物》2001年第2期。

[3]赵春青:《关于新砦期与二里头一期的若干问题》,《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文化研究:中国·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6年。

[4]王立新:《从嵩山南北的文化整合看夏王朝的出现》,《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文化研究:中国·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6年。

[5]张海:《公元前4000至前1500年中原腹地的文化演讲与社会复杂化》,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7年。

[6]赵春青:《关于新砦期与二里头一期的若干问题》,《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文化研究:中国·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6年。

[7]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新砦队、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新密市新砦遗址2002年发掘简报》,《考古》2009年2期。

[8]许宏:《21世纪初中国考古学的新发现及其学术意义》,《燕京学报》新十八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张海:《公元前4000至前1500年中原腹地的文化演讲与社会复杂化》,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7年。

[9]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河南巩义市花地嘴遗址“新砦期”遗存》,《考古》2005年第6期。

[10]张海:《公元前4000至前1500年中原腹地的文化演讲与社会复杂化》,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7年。

[11]李宏飞:《关于中国广域王权国家形成年代的思考》,《三代考古》(四),科学出版社,2011年。

[1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夏商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新砦队、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新密市新砦遗址2002年发掘简报》,《考古》2009年第2期。

[13]赵春青:《新密新砦城址与夏启之居》,《中原文物》2004年第3期。

[14]许宏:《最早的中国》,科学出版社,2009年。

[15]朱凤瀚:《中国青铜器综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16]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新密新砦——1999~2000年田野考古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8年。

[17]李峰:《西周的政体:中国早期的官僚制度与国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

(《东方考古》第9集,科学出版社,2012年)

二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检测卷 班级: 姓名: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下列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4分) A.荆棘(jīnɡ jí) 吆喝(yāo hē) 蜈蚣(wū gōng ) B.竹竿(zhú gǎn ) 饲养(sī yǎnɡ) 炎热(yán rè) C.仿佛(fǎnɡ fú) 滋味(zī wèi ) 抹布(mā bù) D.粗糙(cāo zào ) 损坏(sǔn yǔn ) 绚丽(xuàn lì) 二、读拼音,写字词。(12分) 三、加上不同偏旁,写出新字,再组词。 (16分) 心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四、量词巧填空。(6分) 一( )马 一( )牛 一( )松鼠 一( )彩虹 一( )泪珠 一( )大山 五、在括号里填上加点词语的反义词。(10分) 1.夏天天气炎热..,冬天天气( )。 2.太阳驱走了黑暗..,带来了( )。 3.大象的耳朵很大. ,老鼠的耳朵很( )。 4.这处河水很浅.,很安全..,不像那处河水,很( ),很( )。 六、按要求写句子。(6分) 1.照例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他在田边转来转去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她趴在书桌上写作业。 2.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唱歌,一会儿...教他们做游戏,一会..儿. 教他们学自己发明的拼音字母……(用上加点词,把句子补充完整) 我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 3.把下面顺序错乱的词语排列成一句通顺的话,注意写上标点符号。 你 大自然的 会 方向 帮助 指南针 辨别 七、按课文内容填空。(16分) 1.诗句我来写。

名校学术联盟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信息卷(押题卷)理科综合试题七(化学部分) (附答案)

名校学术联盟高考模拟信息卷押题卷 理科综合(七)(化学部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K-39 Ni-59 Cu-64 I-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新修草》是药圣李时珍《本草纲目》修订本,记载药物844种,其中有关“青矾”的描述为:“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琉璃……烧之赤色……”,据此推测,“青矾”的主要成分及涉及的主要化学性质是 8.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透明溶液中:Al3+、Fe3+、AlO2-、NO3- B.能使甲基橙变黄色的溶液中:K+、Na、S203-、CO C在AG==0的NH4Cl和NH3·H2O的混合溶液中:B2+、M2+、NO3-、Cl- D.在0.1mol·L-1Fe(NO3)2溶液中:NH4+、H+、SO42-、NO3- 9.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足分子中的碳原子数都为5的数倍。几种开链单萜化合物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三种有机物有一种相同的官能团 B.用酸性髙锰酸钾溶液可检验香叶醇中碳碳双键 C.香叶醛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叮能共平面 D.橙花醇能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10.某研究小组探究石蜡油裂解产物,设计如图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实验能证明其产物含有碳碳不饱和键 B.两支试管中发生的反应类型相同 C.可观察到B和C试管中液体褪色和分层 D.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后拆导管 11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总和等于Z的原子序数,由这四种元素组成一种化合物M具有如下性质: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Z>Y>X>W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Y>X C.W、Y、Z组成的化合物只含共价键 D.W分别与X、Y、Z组成的二元化合物都易溶于水 12.HIO3是强酸,其水溶液是强氧化剂。工业上,以KIO3为原料可制备HIO3。某学习小组拟用如图装置制备碘酸。M、N为惰性电极,ab、cd为交换膜。 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二年级期末小学语文试题 (时间:60分钟) 一、看拼音.写词语。 lì sh? yǐjīng jiào shìz? xì qí zhì y? zhòu yōng bào dào yǐng xìng fú róng yì 二、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豌(wān wǎn)豆首都(dōu dū)嫦娥奔(bèn bēn)月 粗糙(zào cāo)弯曲(qǔ qū)扎(zhā zā)风筝 三、比一比.再组词。 吸()味()杨()颗() 极()妹()扬()棵() 四、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高()淡()()为家坐()观() 自()自()取()()短()流不() 五、照样子填空。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反义词.再把它们写下来。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 2.例:机灵的(小鸟) 翠绿的()遥远的()健康的() 3.例:(飞快)地跑 ()地唱()地说()地写 4.例:一(片)叶子 一()树一()鱼一()手一()镜子

六、按要求写句子。 1.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 . 。?! (1)我多想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啊() (2)大熊猫为什么没有灭绝() 2.照样子根据问题把句子写具体。 例:夜空中有星星。(什么样的星星?) 夜空中有明亮的一闪一闪的星星。 河里有小鱼。(什么样的河和小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气球上画着一张可爱的笑脸。 可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嫦娥奔月是神话故事.女娲补天也是神话故事。 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5.湖水像一面镜子。 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照样子写句子 例:李明是我们班的学习委员。我们班的学习委员是李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按原文填空。 1.我神州.称华夏.().()。 2.远上寒山石径斜.()。 3.().百花齐放春满园。 4.儿童相见不相识.()。 八、看图读句子.想想哪句在前.哪句在后.再按顺序排列。 ()驴子累死了。 ()驴子受不了啦.可是马不肯帮忙。

中原文化和中原崛起 汉英翻译

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 解读中原文化,我们不难看出,历史上的河南之所以能够长期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中华崛起的高地,与根深叶茂的繁荣文化是分不开的。当历史的车轮进入21世纪后,我们要实现中原崛起,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开发我们的文化,发展我们的文化,创新我们的文化,要把我们丰富的文化资源变为强大的文化力量,促进又好又快发展,推动中原崛起。所以省第八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实现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这两个跨越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特别是随着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一体化时代的到来,我们只有把这两大跨越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加快中原崛起的进程。这次我们举办“中原文化香港行和2007年豫港贸易洽谈会”,实际上就是要充分展示中原文化的魅力,发挥中原文化的潜力、增强中原文化的吸引力,形成推动中原崛起的新动力。为此,我们将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坚持用科学理论引领中原崛起,用人文精神凝聚中原崛起,以文化产业支撑中原崛起,以人才智力支持中原崛起,以创新文化推动中原崛起,全面提升中原文化的引领能力、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实现中原崛起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智力支持和不竭动力。现阶段,我们首先要把家底摸清,弄清到底有多少文化的“金矿”、“银矿”、“铜矿”、“铁矿”。这项工作,目前已经全面启动,在全省范围内展开了文化资源的普查,一旦普查结束我们就制定开发利用的规划。从当前掌握的情况看,我们至少有以下八大产业可以很好地发展,这就是传

媒出版、文博会展、文化旅游、功夫娱乐、影视动漫、戏曲演艺、书法绘画、网络创意等八大产业。我省的这八大产业都是省委、省政府下一步将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无论从资源禀赋看,还是市场潜力看,都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可期待的经济效益。比如书法绘画,我们商丘市有一个王公庄村,家家户户画老虎,一年卖画四百万。我们的开封市多数成年人都是书法爱好者或者是各级书协会员。书法绘画在河南不仅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有全国领军人物,现任的中国美协主席和中国书协主席都是我们河南人。再如功夫产业,少林功夫影响已经波及世界,来自国内外学习武术的学员仅登封一地就有10万多人,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中国时专程拜访少林寺。陈氏太极拳也已经走出国门,开始在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设馆收徒,吸引了大量国外的年轻人。河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由此可见一斑。在此,我真诚的欢迎香港的企业家和有识之士到河南去看一看,也欢迎大家积极参与到河南文化产业的开发中来。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措施有力,有9800万勤劳智慧的中原儿女的奋发进取,有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海内外朋友的热情参与,中原文化就一定能够迎来发展的春天,就一定能够放射出更加瑰丽的光彩,成为推动中原崛起的强大动力。 The Culture and the Resurrection of Central China Interpreting the culture of Central China, we can easily see that the

中原工学院计算机组成原理试卷

本试卷共2页,此页为B 卷第1页(注:参加重修考试者请在重修标识框内打钩)中原工学院2008~2009学年第1学期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期末试卷一、填空:(19分)1、[x]补=1.01011,则x 的真值为,[-x]补=,[x/2]补 =。 2、动态存储器的刷新是按方式进行刷新的,常用的刷新方式 有,,。 3、一个组相联映射的Cache ,有128块,每组4块,主存共有16384块, 每块64个字,则主存地址共位,其中主存字块标记应为位, 组地址应为__位,Cache 地址共位。 4、CPU 从主存取出一条指令并执行该指令的时间叫,它通常包 含若干个,而后者又包含若干个。 5、微命令编码方法通常有,, 三种方法。6、实现n ×n 位运算的不带符号阵列乘法器需要__________个全加器和__________与门。二、选择:(10分) 1、使用74LS181这种器件来构成一个16位的ALU ,需要使用() 片74LS181。 A 、2 B 、4 C 、8 D 、162、主存储器与CPU 之间增加Cache 的目的是()A 、解决CPU 与主存之间的速度匹配问题。B 、扩大主存储器的容量。C 、扩大CPU 中通用寄存器的数量。D 、降低主存储器的成本。3、下列因素中,与Cache 的命中率无关的是()A 、主存的存取时间。B 、块的大小。C 、地址映射方式。D 、Cache 的容量。4、某机器字长32位,存储容量是1MB ,若字编址,其寻址范围是()A 、0~1M B、0~512KB C、0~256K D、0~256KB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5、微程序控制器中,机器指令与微指令的关系是 () A、一条机器指令是由一条微指令来解释执行。 B、一条机器指令是由一段用微指令编成的微程 序来解释执行。 C、一段机器指令组成的程序是由一条微指令来解释执行。 D、一条微指令是由若干条机器指令组成。 三、名词解释:(10分) 1、(5分)DMA : 2、(5分)虚拟存储器: 四、简答:(24分) 1、(8分)提高主存速度有哪些具体措施?试简述之。 2、(8分)试述后续微地址的形成方法并指出其优缺 点。 B 卷√ A 卷重修标识

二年级语文期末检测卷及答案

期末检测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训练营(55分) 1.读句子,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10分) (1)爷爷一直难.(nán nàn)以忘记他年轻时的患难.(nán nàn)之交。 (2)宋金把得来的花种.(zhǒnɡzhònɡ)种.(zhǒnɡzhònɡ)在了花盆里。 (3)小红兴.(xīnɡxìnɡ)奋地跑到小明面前,说:“小明,再次见到你实在是太高兴.(xīnɡxìnɡ)了。” (4)我们都.(dōu dū)去过首都.(dōu dū)北京看升旗仪式。 (5)学校里好.(hǎo hào)多同学都爱好.(hǎo hào)读书。 2.读拼音,写汉字。(11分) 晚,我和妈妈去公园,小的边是一片 树林,林中可热闹啦!鸟儿叽叽喳喳,好像一群可爱 的子在。 3.按要求填空。(12分) (1)“皮”字的笔顺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共________画。 (2)“桐”字的部首是______,带有这个部首的字还有______和 ______。 (3)“烟”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再查音节______,可

以组词:________和________。 (4)“毛”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____,第四笔是 __________,组词__________。 4.按要求完成练习。(11分) (1)选字填空。(5分) 练捏弹下唱 休息的时候,同学们的活动丰富多彩,有()京戏的,有()钢琴的,有()围棋的,有()泥人的,还有()舞蹈的。(2)照样子,写词语。(6分) 水汪汪冷得像冰窖很轻很轻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5.句子练习。(11分) (1)把句子说具体。(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的柳条随着风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的海面上行驶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树上的鸟儿在叫。(改写为拟人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标点。(4分) ①快看多漂亮的花儿呀 ②妈妈你怎么还不休息啊 二、综合展示厅(6分) 6.古往今来,李白的诗一直广为流传,请用学过的诗句填空。

中原文化

中原是一个以河南为主体的相对区域概念,一是泛指的大概念,包括整个黄河的中下游地区;二是中概念,主要指黄河的中游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湖北甚至山东的一小部分;三是小概念,仅指河南省。这里所讲的中原文化,从地域上主要是一个中概念。 一、史前文化。河南史前文化的特点一是时间久远,二是内容丰富,三是领域广泛。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以及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成为河南史前文明的主要代表,充分说明中原大地是中华民族文明最早起步的地方。 二、政治文化。黄帝创立了治国理政的雏形。随着氏族部落的发展演变,中原地域出现一批大大小小的国家。进入文明社会以后,从夏朝到元代3400多年间,河南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先后有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中国有八大古都,河南就有开封、洛阳、安阳、郑州四个。历史上难以数计的重大政治事件都发生在这里,演绎了丰富多彩的政治文化。 三、圣贤文化。河南作为中原文化主要发祥地,涌现出了很多的圣贤。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人非常崇尚圣贤。历史上河南的圣贤很多,而且涉及很多领域。如谋圣姜太公、道圣老子、墨圣墨子、商圣范蠡、医圣张仲景、科圣张衡、字圣许慎、诗圣杜甫、画圣吴道子、律圣朱载等。这些圣贤不但以他们高洁的人格赢得了人们的敬仰,而且以深邃的思想,为我们留下了大批宝贵的精神财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四、思想文化。这些圣贤创造的杰出的思想成果,构成了中华文明的基本思想形态。百家集中原,其中儒、道、法、佛是思想文化的四大支柱,都与河南有深厚的渊源。儒学的元圣是周公,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立者,他的祖籍在河南,他周游列国游说讲学,主要是在中原地区;道家的创立者老子是河南鹿邑人,《道德经》是他在河南灵宝函谷关所作;法家的创始者韩非子是河南人;把佛教引入中国的唐玄奘也是河南人。 五、名流文化。中原历史上名人辈出,二十四史上立传的名人有5700多人,其中河南籍的有912人,占总数的15.8%。唐代留名的2000多位名人中,20%是河南人。 六、英雄文化。中国人崇拜英雄,中原大地也造就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这是一种很不寻常的文化现象。中原文化中既有女娲造人、后羿射日、夸父追日、大禹治水等神话传说英雄,也有史册记载的英雄,如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首领陈胜,替父从军的花木兰,爱国将领岳飞等等。 七、农耕文化。农耕文化最早的起源是在中原地区,裴李岗文化中就有很多新石器时代的农业生产工具,三皇五帝中,伏羲氏教人们结网捕鱼,神农氏教人们播种,大禹治水推动了农田水利事业发展。农耕文化是随着农业生产在中原地区兴起并不断发展的。 八、商业文化。河南是中国的商人、商业、商文化的发源地,中国最早出现的职业商人和最早的税收制度都诞生于河南。王亥是商业鼻祖,子贡是最早的儒商,此外还有第一个爱国商人玄高等等。我国最早的大规模的商业城市开封,1500年前人口有150多万人,是国际性大都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当时市场繁荣的真实场景,而当时的伦敦只有5万人。商业文化在中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中原工学院2006至2007学年第二学期机械原理课程期末考试试题

中原工学院2006至2007学年第二学期机械原理课程期末考试试题 中原工学院 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机械原理课程期末试卷专业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大题一二三四五成绩 成绩 一、是非题(用“Y”表示正确,“N”表示错误填在题末的括号中)。(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总计10分) 1.构件是机构或机器中独立运动的单元体,也是机械原理研究的对象。( ) 2.机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条件为:其的自由度 0。( ) =0 3.在摆动导杆机构中,若取曲柄为原动件时,机构的最小传动角γ min =90o。( ) o;而取导杆为原动件时,则机构的最小传动角γ min 4.机构当出现死点时,对运动传递是不利的,因此应设法避免;而在夹具设计时,却需要利用机构的死点性质。( ) 5.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凸轮的基圆半径越大,则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就越小,机构传力效果越好。( ) 6.在蜗杆传动中,蜗杆的升角等于蜗轮的螺旋角,且蜗杆与蜗轮的螺旋线旋向相同。( ) 7.渐开线直齿圆锥齿轮的标准参数取在大端上。( ) 8.为了减小飞轮的尺寸,在机器的低速轴上安装飞轮后,可以较好地降低机器的速度波动。( ) 9.机器等效动力学模型中的等效质量(或转动惯量)是一个假想质量(或转动惯量),它不是原机器中各运动构件的质量(或转动惯量)之和,而是根据动能相等的原则转化后计算得出的。( ) 10.不论刚性回转体上有多少个不平衡质量,也不论它们如何分布,只需要在任意选定两个平面内,分别适当地加平衡质量即可达到动平 衡。( ) 二、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方空格处)。 (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总计10分)

名校学术联盟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信息卷(押题卷)生物含答案7

名校学术联盟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信息卷(押题卷) 生物试题7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试室号和座位号。用2B 型铅笔把答题卡上试室号、座位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 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 1.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死亡率极高的疾病。非洲猪瘟病毒对人不具有致病性,其呈双链 结构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产物是脱氧核糖、磷酸和四种含氮碱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病毒与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都是双链DNA B.非洲猪瘟是一种烈性传染病,但不属于遗传病 C. 该病毒能识别猪的细胞,但不能侵入人的细胞 D.猪感染该病毒后,猪的免疫细胞都能识别该病毒 2.筛管细胞没有细胞核、液泡膜、微丝、微管、高尔基体和核糖体,有细胞膜、线粒体、质体、光面内质网和 叶绿体等结构,但成熟的筛管细胞却能活好几年。下列描述的生命活动能在成熟筛管细胞内进行的是 A.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腺嘌呤与尿嘧啶的配对 B.既进行有氧吸,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C.在高浓度溶液中该细胞的液泡体积会逐渐缩小 D.该细胞内合成的ATP均可用于各种吸能反应 3.实验是探究生物奥秘的常用手段,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运用了荧光标记法 B.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有氧组为对照组,无氧组为实验组 C. 探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无须考虑重力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能随意设置3个不同的温度 4.如图所示为某动物(2n=4)体内一个分裂细胞的局部图像,其中另一极的情况未绘出。已知该动物的基因型为 GgX E Y,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细胞应进行均等分裂,细胞内有2组中心粒 B.图示未绘出的一极一定有G和g基因、Y染色体 C.图示细胞最终能得到4种配子,即GX E、gX E GY gY D.图示完整细胞内应有6条染色单体、4条染色体 5.某科研人员对一池塘内鲤鱼种群数量进行调查,E是第一次调查结果,F、G、H是后续若干次调查中的三次 调查结果。m 1与m3的比值为1:2。下列相关叙述或推断不合理的是 A. E点该池塘内鯉鱼种群的增长速率较快 B. E F段捕捞适量的鲤鱼,有利于获得较大经济效益 C.去除部分其他鱼类,鲤鱼的k值不会大于m3 D.该池塘内鲤鱼种群的增长速率在E点前逐渐增大 6.利用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亲本植株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下列所采用育种方法合适且对应缺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二年级语文试题(卷) 一、读拼音,写词语。(12分) yàn huǒlùdìzhuīzhúān jìnɡ ( ) ( ) ( ) ( ) tónɡnián shíyàn pán xuán huòzhě ( ) ( ) ( ) ( ) línɡhuóyōu xìu dài lǐnɡwán shuǎ ( ) ( ) ( ) ( ) 二、写出带有下列部首的字。(12分) 火:()()()心:()()() * 纟:()()()车:()()() 三、多音字组词。(6分) méi( ) bēi( ) dào( ) 没背倒 mò( ) bèi( ) dǎo( ) zhǎnɡ( ) ɡān( ) qū( ) 长干曲 chánɡ( ) ɡàn( ) qǔ( ) 四、写出反义词。(9分) 生----()单----()紧----() · 坏----()沉----()慢----() 安静---()干净---()上涨---() 五、填上合适的词。(10分) ()的霞光()的羽毛()的发现 ()的故事()的洪水()的作用 ()的小羊()的小花()的光芒 ()的月光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8分) 1、《静夜思》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写的,表达了诗人对()的思念。 2、他常常()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水底游动的鱼儿。 \ 3、水乡什么多()。千首曲,万首歌,()一箩又一箩,唱()水乡新生活。 4、蓝蓝的天空(),几朵白云有的像(),有的像()。 七、把词语排列成句子。(12分) 1、奶奶我带着和去爷爷看落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届高考名校模拟作文试题1

2019届高考名校模拟作文试题1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青年》杂志联合中国青年报开展“强国一代,青年之问”收集活动,统计了当代青年最为关注的前20个“强国之问”,其中包括: ①乡村儿童、老人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 ②强国一代科技人才具备什么素养? ③年青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时代使命? ④明星如何用行动传递社会正能量? ⑤放眼全球,中国青年的自信源自哪里? ⑥个人的小梦想,如何融入到伟大中国梦? ⑦什么是真正的善良? ⑧怎样辨别一个人能否成为终生挚友? 假如你己步入大学,参加“强国之问”的演讲大赛,请选择其中两三问,使之形成有机关联,写一篇演讲稿。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各位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我今天给大家演讲的主题是:当代青少年的历史使命。 当代青少年的历史使命是什么?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使社会主义中国在21世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强国,这是当代中国青年学生的又一庄严历史使命。 同学们,我们学习历史和经常关心国际新闻都知道,当前国际政治格局风云变幻,旧的格局不断打破,新格局尚未明朗,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了当今世界的主导潮流。要想让我国在新格局形成之时,在世界民族之林占有一个重要地位,就要抓住当前国际相对稳定的有利环境和时机,大力增加国家的实力,让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强国,青年学生是祖国建设的生力军,因此,这一使命落在了我们的身上。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伟大民族。在历史上,中华民族曾以其灿烂的文化享誉世界。只是事过境迁,在明代后期以后,由于封建王统治的腐朽性、狭隘性和封闭性,才使中国未能跟上历史的潮流而逐渐落后。清朝后期,又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科技发展更是一蹶不振,处于任人欺凌、任人宰割的悲惨境地。是中国

河洛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河洛文化之河洛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河洛文化之河洛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作为地域文化,中原文化与河洛文化是两个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文化。区别在于地域范围、文化内涵、存在时间都表现出各自的不同。因为河洛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存在时间在北宋以前部分重叠、地域范围也有重合之处,导致其文化内涵有相似之处,因此河洛文化在某个时段是中原文化的核心。 众所周知,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人文现象经历了长期的历史积淀之后而形成的,是一个地区所独有的,因而文化有地域的差异;文化还渗透在一个地域社会群体的行为系统之中,并支配着社会群体的价值体系和观念体系,所以不同的地域文化有精神内涵的差异。弄清了文化的基本特征之后,对于我们分析中原文化和河洛文化的区别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中原文化和河洛文化的区别首先在地域范围上。作为地域文化,中原文化与河洛文化有着各自不同的地域范围,不同地域范围内所产生的文化因地域范围的大小不同而有所差异。所以,对这两种文化的理解的前提,就是要首先弄清中原地区与河洛地区的地域范围的区别,只有弄清了两种文化的地域范围,才能够真正地了解两种文化因地域范围的不同而产生的文化内涵的差异。据了解河洛地区是指以洛阳为中心,东至郑州、中牟一线,西抵潼关、华阴,南以汝河、颍河上游的伏牛山脉为界,北跨黄河以汾水以南的济源、焦作、沁阳一线为界。这属于两种文化在地域范围的区别,已经得到学术界的大多数人认可。而且,河洛地区的地理概念从司马迁以后就基本形成定论的。 其次,中原文化与河洛文化因为存在时间的部分相同,也使我们能够总结出两者的相同之处。如果从先秦时期算起,中间经历了秦汉魏晋南北朝和隋唐王朝,到北宋时期,两种文化的发展发展所经过的时间也是一致的。这种时间的一致性,使两种文化在同一地域必然会产生彼此联系和相互一致性。再加上上述地域范围的重叠,两种地域文化在某些方面的一致性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也是部分学者认为河洛文化就是中原文化的重要原因。究其实,两种文化之间因为部分时段和地域的相同,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其共性多于差异性,从而导致人们的这种认识。 其三,从文化发展的内涵来看,河洛文化是中原文化中的精华和典型代表。学者在论及中原文化和河洛文化的内涵时都提到了两种地域文化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性,即因所处的天下之中的特殊地理位置,成为各种文化交融、汇合的中心。河洛文化也有自己的特点,与周围的诸文化各不相同,而是吸收各文化的长处,萃取百家之长,而最后形成统一的文化体系并形成中心,表现出自己明显的正统性和稳定性,而且反过来又向四周辐射发展,最后融合于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复合之中。这就是说河洛文化是吸取百家之长而形成的,反过来又影响到周边地区的文化。 中国河洛文化研究院致力于研究河洛文化及中原文化,中原文化和河洛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获得了再度复兴的历史机遇。这既有社会客观条件的良好环境,也有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品格的因素使然。所以两种文化在我国文化发展历史上有着重要性。还有就是河洛文化的每一个文化摆件也都体现了河洛文化的历史意义。

2019届高考名校模拟作文试题

2019届高考名校模拟作文试题 2019届高考名校模拟作文试题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青年》杂志联合*开展“强国一代,青年之问”收集活动,统计了当代青年最 为关注的前20个“强国之问”,其中包括: ①乡村儿童、老人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 ②强国一代科技人才具备什么素养? ③年青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时代使命? ④明星如何用行动传递社会正能量? ⑤放眼全球,中国青年的自信源自哪里? ⑥个人的小梦想,如何融入到伟大中国梦? ⑦什么是真正的善良? ⑧怎样辨别一个人能否成为终生挚友? 假如你己步入大学,参加“强国之问”的演讲大赛,请选择其中两三问,使之形成有机关联,写一篇演讲稿。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各位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我今天给大家演讲的主题是:当代青少年的历史使命。 当代青少年的历史使命是什么?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使社会主义中国在21世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强国,这是当代中国青年学生的又一庄严历史使命。 同学们,我们学习历史和经常关心国际新闻都知道,当前国际政治格局风云变幻,旧的格局不断打破,新格局尚未明朗,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了当今世界的主导潮流。要想让我国在新格局形成之时,在世界民族之林占有一个重要地位,就要抓住当前国际相对稳定的有利环境和时机,大力增加国家的实力,让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强国,青年学生是祖国建设的生力军,因此,这一使命落在了我们的身上。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伟大民族。在历,中华民族曾以其灿烂的文化享誉世界。只是事过境迁,在明代后期以后,由于封建王统治的腐朽性、狭隘性和封闭性,才使中国未能跟上历史的潮流而逐渐落后。清朝后期,又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科技发展更是一蹶不振,处于任人欺凌、任人宰割的悲惨境地。是中国*领导人民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为中国的发展赢得了光明的前途,新 中国建设近60多年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我国走向世界强国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不足和一些“左”倾错误的影响,使中国又失去了几次发展的历史机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的国家把发展经济作为重心,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才让中国又重新崛起奠定了新的基础。 21世纪是中国走向世界强国的世纪,国承竞争也将越来越激烈,在当代国际竞争环 境中,不进则退。所以我们当代青年学生应该有紧迫感、危机感,有志气、有决心,用自己的双手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使社会主义中国成为国际竞争舞台上的强国。 同学们,加油吧!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二年级语文 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2018--2019学年度二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一,我会读,还会写。(12分,每空1分。) chu án r ǎn b ái c ài q īng cu ì xi à ti ān j ù li l ǐu y è ( ) ( ) ( ) ( ) ( ) ( ) j ì x ù q ī fu m ào sh èng g ē bo hu ī hu áng xi óng w ěi ( ) ( ) ( ) ( ) ( ) ( ) 二、组词。(16分) (1)、同音字组词。 ( ) ( ) ( ) ( ) Y ǎn g òu f ù zh ū ( ) ( ) ( ) ( ) (2)、多音字组词。 zhu àn ( ) d īng ( ) zh òng( ) ji ān ( ) 转 钉 重 间 zhu ǎn( ) d ì ng( ) ch ó ng( ) ji àn( ) 三、花儿朵朵。(17分) 1、 2、照样子,写一写。 白(白色) 皇( ) 发( ) 军( ) ↓ ↓ ↓ ↓ (柏)(柏树) ( )( ) ( )( ) ( )( ) 四、我会读词语,还会写句子。(5分) 四面八方 五颜六色 三心二意 七嘴八舌 你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我也会写这样的词语 五、我会填词。(6分)

产生发生果然居然发明发现 (1)、小猫在我们家生活了两年,我跟它()了浓浓的感情。 无论()什么事情,爸爸总会和我在一起。 (2)、列宁跟着蜜蜂()找到了养蜂人的家。 没有想到,我()能得到一等奖。 (3)、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之一。 春天来了,我()迎春花开了。 六、照样子写句子。(5分) (1)、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 我要给。 (2)、把你的书借给我看一下,行吗? ,行吗? (3)、他好象在叫我。 好像。 (40、谁说孔雀的尾巴不漂亮? 。(意思不变) 七、积累词语。(10分) (1)、古诗中有描写一年四季不同景色的诗句,读一读,看看他们都是什么季节。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之。(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你能写出那个季节的诗句吗? (2)、写出反义词。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快乐。快乐→() 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要约几位朋友来看看。开放→() 自信会让你成功。成功→() 笨重的铁牛陷在了河底。底→()

机械设计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 原 工 学 院 2003~2004学年 第一学期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 机械设计课程期末试卷(答案) 一、是非题(用“√”表示正确,“×”表示错误填在题末的括号中)。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总计10分) 1、受静载荷作用的零件只能产生静应力,受变载荷作用的零件才能产生变应力。 ( × ) 2、受交变横向载荷作用的普通螺栓联接,在正常工作时螺栓杆所受到的拉力不变。 ( √ ) 3、为了使V 带的工作侧面能与V 带轮轮槽的工作侧面紧紧贴合,因为V 带的剖面楔角为40o,因而V 带轮轮槽角也相应为40o 。 ( × ) 4、为了避免带打滑,可将带轮上与带接触的表面加工得粗糙些以增大摩擦。 ( × ) 5、对轮齿沿齿宽作适当的修形(鼓形齿),可以大大改善载荷沿接触线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 √ ) 6、齿面点蚀是润滑良好的软齿面闭式齿轮传动常见的失效形式。 ( √ ) 7、直齿圆锥齿轮的强度计算中,通常近似地以大端分度圆处的当量圆柱齿轮来代替圆锥齿轮进行强度计算。 ( × ) 8、与齿轮传动的变位方法相类似,不仅可以对蜗杆进行变位加工,而且也可以对蜗轮进行变位加工。 ( × ) 9、某45钢轴的刚度不足,可以采取改用40Cr 合金钢措施来提高其刚度。 ( × ) 10、滚动轴承的基本额定寿命是指一组轴承中10%的轴承发生疲劳破坏,而90%的轴承不发生疲劳破坏前的转数(以106为单位)或工作小时数。 ( √ ) 二、选择题(将正确的代码A 、B 、C 、D 填入横线上方的空格处)。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总计15分) 1.零件的截面形状一定,当截面尺寸增大时,其疲劳极限值将随之__ B __。 A. 增高 B. 降低 C. 不变 D. 有时增高,有时降低 2.对于联接用螺纹,主要要求联接可靠,自锁性能好,故常选用__ A __。 A .升角小,单线三角形螺纹 B .升角大,双线三角形螺纹 C. 升角小,单线梯形螺纹 D .升角大,双线矩形螺纹 3. 设计键联接时,有以下主要内容:①按使用要求选择键的类型;②对键联接进行必要的强度校核计算;③按轴径选择键的剖面尺寸;④按轮毂宽度选择键的长度。在具体设计时,一般的顺序为 C 。 A. ③→④→②→①; B.①→③→②→④; C. ①→③→④→②; D. ①→④→②→③ 4.选取V 带型号,主要取决于____ D ____。 A .带的松边拉力 B .带的线速度 C. 带的紧边拉力 D .带传递的功率和小带轮转速 5.带传动不能保证准确的传动比,其原因是____B ____。 A.带容易变形和磨损 B.带传动工作时由拉力的变化而引起的弹性滑动 C.带在带轮上出现打滑 D.带的弹性变形不符合虎克定律 6. 轮齿弯曲强度计算中的齿形系数Fa Y 与 C 无关。 A .齿数z B .变位系数x C .模数m D .斜齿轮的螺旋角β 7. 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公式: []3 2112? ??? ??≥F Sa Fa d Y Y z KT m σφmm 计算齿轮传动的模数时,其公式中 []? ??? ? ?F Sa Fa Y Y σ应代入: B 。

二年级上语文期末试卷

高新区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二年级语文学科期末质量检测 (时间:60分钟) 寄语:亲爱的同学们,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相信大家一定有不少的收获,今天就来展示一下吧。请记住:认真书写,卷面整洁才是最棒的,加油啊! 基础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一、填汉字。(看拼音,读语段,在田字格里把字写端正) chànggēhuàhuà (1)音乐课上,老师教我们;美术课,我们, Shénqìhuóxiànzuòjǐnɡɡuāntiān 语文课上,老师说,是成语,《》 xiěxià 是寓言故事。我拿起笔,这些有趣的词语。 sōnɡbǎishuǐshānmùmián(2)这学期,我认识了许多树木,有、、; xiónɡmāo 知道了许多动物,有雄鹰、孔雀、;知道了人和动物是 pénɡyou ……,在语文课上,我学到了许许多多的知识,我爱语文课。 二、选读音。(用“√”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好(hǎohào)客纳闷(mènmēn) 水分(fēnfèn)奔(bènbēn)跑 耕(ɡēnɡɡēn)田幸(xìnxìnɡ)福 泼(pō bō)水苍茫(mánmánɡ) 三、我会查字典。 四、这学期我们学了不少精彩的词语呢!(请把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飞()舞()风()雨()张()望 ()鸣()吠风()浪()()信()疑 五、课文中的句子很美妙!(按原文填空) (1)窗外,小鸟在,风儿在树叶间,发出沙沙的响声,可是妈妈全听不到。 (2)平常我在里睡觉,在小溪里,在里奔跑,在 里跳舞、唱歌、。 (3)有志。——《传家宝》 (4)默写古诗《夜宿山寺》。 六、按要求写句子。 (1)用标线的词语写一句话。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论河洛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收稿日期]2005-12-20 [作者简介]薛瑞泽(1962) ),男,河南省灵宝市人,河南科技大学河洛文化研究所、郑州大学中原文化资源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历史学博 士,5河南科技大学学报6主编。 2006年3月第22卷 第3期 学习论坛TR I BUNE O F STUDY M ar 12006V o l 122 N o 13 论河洛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薛瑞泽 (河南科技大学河洛文化研究所,河南洛阳471003) [摘 要]作为地域文化,河洛文化与中原文化是两个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文化。其区别从地域范围、文化内涵、存在时间都表现出各自的不同。因为两种文化存在的时间在北宋以前部分重叠,地域范围也有重合之处,导致其文化内涵有相似之处,河洛文化在某个时段是中原文化的核心。 [关键词]中原文化;河洛文化;地域范围;内涵 [中图分类号]G 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608(2006)03-0052-03 近年来,河南乃至全国学术界研究和宣传中原文化与河洛文化的学者颇多,两种文化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是否是一种文化的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或者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学术界虽然有人提出了这一问题并做过回答,但是,并未完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根据近年所从事的研究,笔者认为河洛文化与中原文化是两种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文化。 众所周知,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人文现象经历了长期的历史积淀之后而形成的,是一个地区所独有的,因而文化有地域的差异;文化还渗透在一个地域社会群体的行为系统之中,并支配着社会群体的价值体系和观念体系,不同的地域文化有精神内涵的差异。弄清文化的基本特征,对于我们分析河洛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区别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河洛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区别首先在地域范围上。作为地域文化,河洛文化与中原文化有着各自不同的地域范围,不同地域范围内所产生的文化因地域范围的大小不同而有所差异。所以,对这两种文化理解的前提,就是要首先弄清河洛地区与中原地区的地域范围的区别,只有弄清了两种文化的地域范围,才能够真正地了解两种文化因地域范围的不同而产生的文化内涵的差异。 大凡学术界或者普通的文化传媒,对于中原文化的 地域范围并没有人做过论证,那么,中原地区的地理范围到底有多大,为了弄清这一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引用学术界相对权威的/中原0概念的解释。/中原0一词5辞海6中有两种解释,其一是指平原之地;其二/谓中国也,别于边疆而言0,/古称河南及其附近之地为中原,至东晋南宋亦有统指黄河下游为中原者0[1] 。5辞源6在解释作为地域名的/中原0时,也说:/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0[2] 两部权威的辞书对中原文化地域的解释,在中国古代史籍中也得到印证。汉景帝时期所发生的七国之乱,主父偃评价说:/然不能西攘尺寸之地而身为禽于中原者0,是因为/先帝之德泽未衰而安土乐俗之民众,故诸侯无境外之助0[3] 。这里的中原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陆游的5示儿6诗中所说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0,这里说的/中原0显然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我们所论及的中原地区主要是以此种解释为主。这样看来,在中国历史上,关于中原地区的地理范围也大小有别,并随着中心地区影响的变化或扩大或缩小。这就说明中原地区的地理范围包括了今天河南省和周边一些省份的一部分,甚至扩展到黄河中下游地区。这就是说,中原地区的大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有所变化。 河洛文化的地域范围近年来学术界论述的比较多,据笔者研究,河洛地区是指以洛阳为中心,东至郑州、中 # 52#

2019届高考名校模拟作文试题2

2019届高考名校模拟作文试题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谁是英雄?今天,我们一起寻找”,众多媒体共同发起的“崇尚英雄精忠报国”大型网络互动活动点燃了亿万网民的英雄情结,“怎样的人称得上英雄”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为此,班上拟召开“怎样的人称得上英雄”的主题班会,请你写一篇文章参与讨论。 要求:根据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我心中的英雄 昔有曹操、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如今我们也来议议,究竟何为英雄。 在我看来,生死关头选择“义”的人是英雄。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坚守道义,多次严词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临刑前,监斩官再次问他是否愿意改变主意,文天祥怒喝到:“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文天祥面向南方慨慷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道憾人心弦的《正气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试想,为了“义”,宁愿死,这种大丈夫难道不是英雄吗? 遇到挫折,不轻言放弃的人是英雄。 李白明知“多歧路”,“行路难”,却一直朝前走。走着辞别故友,笑对红尘,洒脱自在。一壶浊酒,“举杯邀明月”;一束月光,“欲上青天览明月”;一叶扁舟,“惟见长江天际流”。上苍嫉妒他,并没有让他的路走得那么平坦明朗,他却泰然面对。翰林遭贬,他“仰天长叹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如一块宝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来折去,却容不得半点玷污和磨损!试想,遇到挫折,不轻言放弃,坚守自我,笑对人生,在所有人退缩之际仍旧毅然前行的人难道不是英雄吗? 真诚爱国,宽容平和的人也是英雄。 今年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有记者问到台湾问题,温总理这样回答:“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我真心希望能有机会到台湾去走一走、看一看。我想到阿里山,想到日月潭,想到台湾各地走走,去接触台湾同胞。虽然我今年已经67岁了,但是如果有这种可能,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