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勘探方法整理

勘探方法整理

勘探方法整理
勘探方法整理

勘探方法整理

1.煤炭地质勘查的目的

(1)为煤炭建设远景规划、矿区总体发展规划、矿井(露天)初步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保证煤炭资源合理而顺利开发。

(2)勘查成果也可作为矿产勘查开发项目公开发行股票及其他方式筹资或融资时以及探矿权或采矿权转让时有关资源储量评审备案的依据。

2.煤炭地质勘查的任务

运用各种地质理论,选择相适应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经过一定阶段的工作,查明勘查区内的地层、构造、煤层、煤质、水文地质、岩浆岩、煤炭资源储量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并结合当前我国技术经济政策,对煤矿床做出正确的工业评价。

包括四个方面:

(1)查明煤层赋存状态;

(2)探明煤炭资源储量;

(3)查明煤炭质量;

(4)研究和评价煤炭开采技术条件。

3.煤炭地质勘查的研究内容

(1)勘查地质基础理论的研究

地层、构造、煤层、煤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

(2)勘查方法与技术手段研究

勘查阶段划分、勘查手段选择、勘查类型、勘查工程布置、工程密度、勘查程度等

(3)勘查经济与管理研究

可行性研究、工业评价、经济效益、管理方式等

4.煤类煤质

煤类:

煤质:是煤炭质量的简称,包括煤中灰分、挥发分、发热量、硫分、粘结性、结焦性、粒度等指标,是衡量煤质好坏的标准

5.煤炭资源储量的概念

煤炭资源储量:煤田内蕴藏的具有一定工业价值与一定研究程度的煤炭资源的数量。

煤炭资源量:可开发利用或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煤炭埋藏量。

煤炭储量:指蕴藏于地下、经过一定地质勘查工作确定符合储量计算标准、具有一定工业开发利用价值的煤炭资源量。

6.煤炭储量的划分

(1)1999年以前煤炭储量划分

第一类:能利用储量(表内储量)

第二类:暂不能利用储量(表外储量)

(2)分级

根据勘探和研究程度,将煤的资源储量分为三类四级。

Ⅰ工业储量 1.A级高级储量(AB)

2.B级

3.C级探明储量(ABCD)

Ⅱ远景储量 4.D级

Ⅲ预测储量(地质储量)

(3)储量级别的定级条件

?7.煤炭资源储量分类依据

(1)经济意义

①经济的(1):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其数量和质量是依据符合市场价格的生产指标确定的。每年开采矿产品的平均收益能满足投资回报的要求,或在政府补贴和(或)其他扶持条件下,开发是可能的。

通常把年平均内部收益率大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10%、净现值大于零的煤炭资源划为经济的。

②边际经济的(2M):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于盈亏边界,只有在将来出于技术、经济、环境等条件的改善或政府给予其他扶持的条件下才可变成经济的。

通常把年平均内部收益率大于零而低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10%、净现值等于零或接近于零的煤炭资源划为边际经济的。

③次边际经济的(2S):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或技术上不可行,需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技术进步,使成本降低后方能变为经济的。

通常把年平均内部收益率和净现值小于零的煤炭资源划为次边际经济的。

④内蕴经济的(3):仅通过概略研究做了相应的投资机会评价,未做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由于不确定因素多,无法区分是经济的、边际经济的还是次边际经济的。

(2)可行性研究

①可行性研究(1):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详细评价。主要依据探明的矿产资源数量及相应的加工选冶性能试验结果,所采用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参数应是当时的市场价格,并充分考虑了地质、工程、环境、法律和政府的经济政策等各种因索对项目的影响。一般用内部收益率、净现值、动态的投资回收期等经济评价指标,进行动态的企业经济评价。

②预可行性研究(2):对矿床经济意义的初步评价。主要依据控制的或探明的矿产资源数量,实验室规模的加工选冶性能试验资料,以及通过价目表或类似矿山开采对比所获得的技术经济参数。一般采用内部收益率、净现值和动态的投资回收期等经济评价指标,进行动态的经济评价。

③概略研究(3):指对矿床经济意义的概略评价。圈定矿体的指标和其他技术经济参数通常是同类矿床的经验数据。一般采用总利润、投资利润率、投资收益率和投资回收期等经济评价指标,进行静态的经济评价,其目的是确定投资机会。所评价的资源量只具内蕴经济意义。

(3)地质可靠程度

①探明的(1):指在矿区的勘探范围依照勘探的精度详细查明了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的形

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等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已经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详尽,可信度高。

②控制的(2):是指对矿区的一定范围依照详查的精度基本查明了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基本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较多,可信度较高。

③推断的(3):是指对普查区按照普查的精度大致查明矿产的地质特征以及矿体(矿点)的展布特征、品位、质量,也包括那些有地质可靠程度较高的基础储量或资源量外推的部分。由于信息有限,不确定因素多,矿体(点)的连续性是推断的,矿产资源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有限,可信度较低。

④预测的(4):指对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经过预查得出的结果。当有足够的数据并能与地质特征相似的矿床类比时,可以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为潜在矿产资源。

8.煤炭资源储量分类(现行 99年后)课本P54

9、一些概念

(1)开采技术条件:广义:指影响煤矿建设、生产与安全的各种地质因素,包括:煤层的厚度、结构、煤的物理性质;煤层的产状及其变化;煤层顶底板及工程技术条件;水文地质,以及瓦斯、煤尘、煤的自燃性;地温等。

狭义:指煤层的厚度、结构、煤的物理性质;煤层的产状及其变化;煤层顶底板及工程技术条件;以及瓦斯、煤尘、煤的自燃性;地温等。(即地质报告中的开采技术条件一章)(2)工程地质条件:指地形地貌、岩石与土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以及物理地质作用有关的地质条件的总和。对工程施工方法和施工效果有明显影响的重要方面取决于表土和基岩的性质。

(3)瓦斯:矿井瓦斯指井下煤体和围岩中涌出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害气体的总称。(4)煤尘:矿井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煤的微粒。

(5)煤的自燃倾向性:煤由于氧化放热而导致温度逐渐升高,至70~80℃以后温度升高骤然加快,达到煤的着火点(300~350℃),从而引起燃烧。

10. 资源勘查工作分阶段进行的原因

(1)对客观地质体认识上的阶段性

大范围的概略了解→小面积的详细研究

即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的过程

(2)煤炭工业建设过程的阶段

远景规划:依据普查资料,选择工业基地,划分矿区

矿区总体发展规划:依据详查资料,确定矿区内矿井的统一布局,确定开发规划

矿井设计:依据精查资料,解决矿井开拓布置问题

11.勘查阶段的划分以及各阶段任务

(1)预查(找煤、初步普查):寻找煤炭资源;并对工作区有无进一步工作价值作出评价。(2)普查(详细普查):对工作地区有无开发建设的工业价值作出评价;为煤炭工业的远景规划和下一阶段的勘探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料。

(3)详查(初步勘探):为矿区建设开发总体设计提供地质资料;对影响矿区开发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其他开采技术条件作出评价。

(4)勘探(精查、详细勘探):为矿井建设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提供地质资料。

12.各阶段的工作程度(了解)

13.详终勘探和普终勘探定义(什么情况下详终/普终?区别?)

(1)详查最终勘探(简称详终勘探):对于一些构造复杂,煤层不稳定,虽用最小的线距(一般为250m)也不能取得探明的或控制的资源储量的地区,可在详查或普查以后不再进行进一步勘查,提交详查或普查资料作为建井依据,能获得控制的+推断的+预测的资源储量。

(2)普查最终勘探(简称普终勘探):只能获得推断和预测的资源储量的。

14.补充勘查

补充勘查并非是独立的勘查阶段,而是某一勘查阶段地质工作的延续。

(1)地质问题的研究或控制程度不能满足矿井设计需要而要补充一定的勘查工作量;(2)已有生产矿井的扩大部分,由于地质资料不足,不满足扩建设计的要求。

15.专门水文地质勘探

当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且涌水量>10万m3/日的矿井属于下列情况者,可进行专门水文地质勘探。

(1)按勘探阶段要求的工作量进行水文地质工作,不能满足矿井设计的需要;

(2)各井田之间水力联系密切,单就一个井田难以查明水文地质条件,需在矿区或几个井田内进行水文地质工作。

16.勘查技术手段及其适用条件

(1)遥感地质调查课本P100

主要用于地表地质研究和浅层地质研究。为中小比例尺地质制图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2)地质填图(地质测量)

运用地质理论,在实地观察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或在航空像片地质解释并结合地面调查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比例尺,将各种地质体及有关地质现象填绘于地形底图之上而构成地质图的工作过程,称为地质填图(地质测量)

煤田勘查最重要、最基本的技术手段

适应于暴露式煤田或覆盖厚度不大的煤田

(3)山地工程:用于暴露区及半暴露区

①探槽:垂直地层走向或构造线方向挖掘的深度较浅的槽状剥土工程。适用于表土厚度小于3m,表土坚硬且含水不多,岩层倾角较陡的地段。

②探井:从地面垂直向下挖掘的勘探工程。表土层厚度大于3m,且底层产状平缓的地段,不宜使用探槽时,可以选用探井。

③探硐:以探煤为目的,从地表或地下挖掘的井硐。

1)斜井:从地表沿煤层倾向向深部掘进的倾斜巷道。适于表土厚度<5m,煤层露头比较清楚,地层倾斜中等的地区。布置在地势较高,构造较简单的地段。垂直岩层走向或构造线延伸方向,布置在坡向与岩层倾向相反且地形切割强烈的地段

2)平硐:从地表垂直地层走向或沿煤层走向掘进的水平勘探工程。适用于地形切割强烈的沟谷地段,地层倾角较大的地区,布置在地形适宜,地表最高洪水位以上。

(4)钻探工程

钻探工程是通过机械回转钻进或冲击钻进,向地下钻成直径小而深度大的圆孔,称为钻孔,并从孔内取出煤心、岩心,进行观测和研究,从而获得各种地质资料,是煤炭地质勘查的主要勘探手段和获得地质资料的主要来源。

(5)地球物理勘探

地球物理勘探(物探):利用岩石、矿体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磁性、电性、弹性和放射性等)对地球物理场产生的异常,通过仪器测得物理场的变化,完成找矿与解决地质问题的一种技术手段。

17.钻孔8种课本

(1)根据深度分类:浅孔、深孔

(2)根据钻进方位与铅直线的关系:直孔、定向斜孔、水平孔

(3)根据地质任务分:探煤孔、构造孔、水文孔、水源孔、取样孔、井筒检查孔、定位孔、验证孔

18.煤炭资源预查

(1)地质基础

①地层:依据含煤地层区域分布规律找煤;根据地层层序规律找煤;

根据含煤地层内主要含煤层位的迁移规律找煤;

②岩性岩相:根据岩性岩相组合规律找煤;根据沉积体系与演化规律找煤

③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控制聚煤盆地形成与演化;盆地内低级别构造控制富煤带的展布;地质构造控制煤系后期保存;根据地质构造发育规律找煤

④地貌形态:正负相间地形;盆形地貌

(2)找煤标志(凡能直接或间接地指示煤层存在的标志,称为找煤标志。)

①直接找煤标志

煤层露头、煤屑、煤的风化产物(如煤泥、煤华),或煤层因自燃发火围岩被烘烤熔融而形成的烧变岩,以及老窑遗迹、动物活动痕迹等。

②间接找煤标志

地貌标志:不同岩层和煤层交替出现的含煤岩系中,由于差异性风化,形成凹凸相间的微地貌,其凹陷部位指示煤层

植物标志:煤层附近植物生长茂盛

地名:如煤山、焦作

19.普查(了解特点)

根据基岩被覆盖程度,煤田可分为三类:暴露式煤田、掩盖式煤田和半掩盖式煤田。(1)暴露式煤田普查方法的特点

以地质填图为主,配合山地工程和老窑调查,做好地表地质工作;结合钻探工程,进一步了解中、深部含煤地层分布区的构造情况及煤层赋存情况

(2)半掩盖式(或半暴露式)煤田普查方法的特点

在露头良好或覆盖浅的山区,可运用暴露式煤田普查的方法和手段;在平原掩盖区,可运用掩盖式煤田的普查方法和手段。

(3)全掩盖式煤田普查方法的特点

物探与钻探相结合。

20.勘探工程布置系统

(1)勘查线系统

(2)勘查网系统

(3)叠合勘查系统

21、勘查线的布置方式

(1)当地层产状明显且沿一定方向变化不大,为简单的单斜时,勘查线垂直地层走向成平行排列的方式布置。

(2)当地层褶皱紧密,两翼走向虽有一定变化,但基本与褶皱轴向一致,且为线状褶皱时,勘查线垂直褶皱轴成平行排列布置。

(3)当地层走向变化大,且主要呈弧状时,勘查线可不平行,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勘查线可在其延长方向上相交。

(4)当地质构造为盆地或穹窿时,勘查线呈放射状布置。

(5)当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地层产状在勘查区内变化大且规律性不强时,则勘查线可采用平行、斜交或放射状等综合布置方式。

22、勘查线布置的基本要求

(1)在勘查区内布置勘查线时,首先要根据岩层产状与地质构造特点,选择合适的布置方式布置勘查线,之后再在勘查线上布置勘查工程。

(2)勘查线应尽量垂直地层基本走向和主要构造线方向,两者夹角应大于75°。

(3)勘查线的布置应尽量利用原有的地质成果,如实测剖面、探槽、物探线等,以便进行检查对比。

(4)主导勘查线一般应在井田中央或井筒附近以及区内地质构造具有代表性地段,以获得完整的煤系剖面和控制构造形态。

(5)勘查线的布置应尽量避开不利于施工的地段。

23.影响勘查工程布置的地质因素

(1)构造因素

①煤层产状变化:

走向变化影响勘查线的布置方式;

倾角变化影响勘查线上勘查工程的疏密和工程类型(直孔或斜孔)。

②构造发育程度:影响勘查难度和勘查工程疏。

③岩浆岩破坏程度:影响勘查难度和勘查工程疏密。

(2)含煤特征因素

①煤层的稳定程度:影响勘查工程的密度。

②煤层层数及主要可采煤层在剖面上的分布。

③煤层对比的难易程度。

(3)地貌因素

①掩盖程度:影响勘查手段选择和工程的密度。

②地形特征:勘查手段、施工难易。

24.勘查工程布置的基本原则

①首先划分勘查区的勘查类型,根据勘查类型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布置;

②不同勘查阶段,地质任务不同,勘查工程布置重点不同;

③勘查工程应布置成线,特殊的地质目的可线间加密;

④在暴露区和半掩盖区,应尽量运用地表地质资料;

⑤在保证勘查质量和地质任务的情况下,可使用部分无岩心钻孔。

25.勘查工程的布置方法

(1)勘查线剖面法

(1)勘查线上工程点的位置应落实在勘查线上,以保证做出完整的勘查线剖面。

(2)勘查线上工程点水平间距(孔距)与煤层倾角有关,一般应小于线距。

(3)主要煤层在勘查线上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工程点揭露,以便连接煤层,控制煤层产

状,保证资源储量估算的可靠性

(4)在构造复杂的地段,勘探工程要在每一个主要构造单元(褶皱的一翼或断层的一盘)上至少有两个钻孔控制。

(5)当向斜轴部煤层埋藏较深且两翼地层倾角较大时,应在勘查线上对褶曲两翼布置斜孔控制,对其轴部可施工构造孔控制上部地层层位,以便推断深部构造;当轴部不太深时,应直接打钻控制。

(6)在勘查线剖面上,为了控制断层的确切位置,钻孔最好能穿过断层面,同时两盘的煤层也应有钻孔控制。

(7)在多煤层地区,首先要保证各煤层的浅部有工程控制,并尽量使各主要可采煤层勘查深度一致,控制程度较均匀。如煤层间距大且按煤组划分井田时,则应分别控制。

(8)主要可采煤层位于煤系剖面下部时,在控制深部煤层的基础上,布置部分浅孔提高上部次要煤层的勘查程度,以保证先期开采的需要;但当主要煤层位于剖面上部时,对下部次要煤层适当控制。

(9)在掩盖区,用深孔代替浅孔控制煤层露头和深部构造。

(10)主导勘查线上的地质构造形态和含煤地层应完全揭露,不能有推断的地段。

(11)勘查工程布置要考虑资源储量的合理分布,中浅部研究程度要高。

(12)选择有利地形布孔,以利于施工和减少非煤系地层进尺。

(2)煤层露头和底板等高线追索法

①煤层露头追索法:沿走向追索煤层或标志层露头位置:暴露区短槽,掩盖区浅钻。

②沿煤层底板等高线追索法:控制水平大巷位置。

(3)解决专门地质问题的勘查工程布置

①查明可采边界和煤质变化界限的工程布置。

②煤层底板等高线畸变部位的工程布置—加密钻孔呈丁字型排列

③控制岩浆岩破坏地段的工程布置—加密钻孔呈十字型排列

④其他地质问题:如为采取工艺煤样、研究煤层及其顶底板物理性质、瓦斯取样等布置专门钻孔。

26.(1)构造复杂程度

27.勘查工程基本线距的规定

(1)不同构造、煤层类别的基本线距的确定

构造复杂程度类型钻探工程基本线距表

中 等

简 单

构造复杂程度

500-1000

1000-2000各种查明程度对构造控制的基本线距(m)控 制 的250-500500-1000

煤层稳定程度类型钻探工程基本线距表

(2(3(4

28.勘查类型的确定及(1)按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中较复杂的一个选择线距。 (2)构造复杂程度,原则上以井田为单位,不同地段有显著差异时,根据实际情况区分。

(3)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稳定煤层类别时,应按厚度或储量占优势的那一部分,选择线距。

(4)地面物探满足构造控制要求的井田,钻探工程基本线距应根据煤层类别选择。

(5)在暴露区或半暴露区,钻探工程基本线距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地质填图的成果。

(6)以线性构造为主的地区,基本线距可依据构造特点适当放稀。

(7)对极复杂构造、极不稳定煤层的井田(勘查区)只适宜边采边探,线距不作具体规定。

29、勘查程度:指勘查区(井田)在建井设计以前对煤炭资源的地质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的研究和查明程度 。用探明的和控制的资源储量比例表示

勘查深度:指勘查区的深部边界,即勘查区储量计算和评价的深度。

30、勘查阶段先期开采地段资源储量比例表(新)

31.煤层取样的概念以及目的、基本要求

概念:取样是从煤层中采取一小部分,作为化验和试验样品,这一工作过程成为取样。

取样目的:研究煤的物质成分、性质、技术加工特性和它们的变化规律及其在工业上的利用价值。

取样的基本要求:

(1)数量、质量要有代表性(2)煤样的采集、缩制、包装、送验应合乎规定。

P.S.注意问题:(1)各勘探阶段编制设计时,应有取样设计

(2)依据《煤炭资源勘探煤样采取规程》

32.煤层取样种类

(1)化学取样

用于进行煤的化学分析或试验而采取的煤样

目的:确定煤的物质成分和特征,确定煤的类别和工业用途

(2)工艺取样

用于进行煤的工艺试验而采取的煤样

目的:进行实验室试验、工业、半工业性试验,研究煤的可选性、炼焦性、燃烧和气化性能

(3)煤岩-孢粉取样

煤岩取样的目的是用煤的岩石学特征,研究煤的形成条件与环境,煤的变质程度等。

孢粉取样目的主要解决煤层对比和确定煤层形成的年代(孢粉取样)。

(4)技术取样

用于研究煤的视密度(原称容重)、煤的瓦斯成分与含量、煤尘爆炸性、煤的抗碎程度及其它特殊试验煤样等。

第八章没写

33、勘查工程的施工依据

(1)勘查设计

(2)施工中所获得的资料

34、勘查工程的施工顺序

包括各种勘查技术手段的施工顺序和勘查设计中钻探工程的施工顺序

(1)勘查手段的施工顺序:先地表,后地下;先物探,后钻探

(2)勘查线施工顺序:先主导勘查线开始,再基本勘查线,最后施工辅助线。

(3)勘查工程施工顺序:先参数孔、基准孔和构造孔,后探煤孔、采样孔、水文地质孔,最后加密孔和追索孔;先施工中深部钻孔,再浅部孔,后施工深部钻孔。

35、“三边”工作:边勘查施工,边分析研究资料,边调整修改勘查设计

36、钻探工程的施工管理

(1)开孔前的准备工作

①熟悉地质情况②孔位踏勘③编制钻孔地质指示书④开孔验收

(2)钻进过程中的地质管理工作

①检查原始记录:钻具全长、回次进尺、累计孔深。

②钻探取心与记录:回次岩芯采取率、煤岩心记录的检查、岩心长度、残留岩心、岩心整理和编号。

③简易水文观测:回次水位观测、冲洗液消耗量观测。

④孔深误差及平差:钻具全长、回次进尺、累计孔深、平差方法。

⑤钻孔偏斜:Ⅰ、原因:a.地质上:倾斜岩层软硬差异b.技术上:钻塔、钻机安装;立轴角度;天轮、立轴、孔口不在一条线上;弯曲钻具;钻具组合稳定性差等。

Ⅱ、钻孔偏斜的测量方法与要求:测量方法:钻孔测斜仪、电测井测斜仪

要求:孔深大于100m,孔斜超过5度时必须测量。

⑥见煤前后的地质管理工作:a.下达见煤预告书b.坚持现场守煤c.填写取煤报告和采取煤样

(3)终孔后的地质管理工作

①下达停钻通知书②测井工作③终孔验收④封孔:提出封孔设计⑤岩心处理

⑥钻孔资料的整理归档

★岩心采取率的计算(分层厚度、换层深度、采取率)37、原始地质编录:指对勘探工程所揭露或通过坑探工程及钻探、物探手段所获得的地质现象描述和记录下来,并经整理成原始图件、数据和文字表格等

内容:①文字资料:记录卡片、表格;②图表资料:素描图、柱状图、实测剖面图、岩芯鉴定表、化验成果表;③实物资料:各种样品。

要求:及时、真实、统一、系统、全面

38、综合地质编录的基础地质图件:地形地质图(附勘探工程布置图)、地层综合柱状图、煤岩层对比图、勘探线剖面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及储量估算图等

39、煤层底板等高线图:是利用煤层底板等高线来表示煤层在空间的起伏及被断裂的情况的图件。

性质与表现:

(1)性质:①同一等高线任一点高程相同;

②不同标高等高线不能相交;

③等高线为一圆滑或封闭曲线,曲率最大点与构造轴正交;

④煤层遇断层、煤层露头、采空区、岩溶陷落柱及煤层尖灭时,等高线中断;

⑤煤层分叉时,等高线出现分叉;

⑥煤层倒转时,等高线往往产生分叉。

(2)褶皱和断层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的表现:

①倾角不变时,等高线平行等距;倾角变化,等高线间距变化;煤层走向变化,等高线为一组曲线;

②向斜构造:呈一组曲线或封闭曲线,向斜轴两侧等高线对应出现,近轴标高低。等高线封闭时为煤盆构造,不封闭时为倾伏向斜;

③背斜构造:性质同向斜,只是等高线近轴部位高,短轴背斜:曲线长圆形封闭;穹隆构造:曲线最近圆形;

④断层:煤层遇断层,等高线中断,正断层上下盘煤交线间无等高线,表示煤层缺失,逆断层等高线重造(当断层倾角大于煤层倾角时);

⑤褶皱构造遇断层;a.向斜遇正断层:上、下盘断煤交线同名等高线平距上盘大; 向斜遇逆断层:上、下盘断煤交线同名等高线平距下盘大b.背斜情况相反;

⑥断层遇断层。

★煤层底板等高线图求落差、断失翼煤层寻找

40、资源储量估算的概念

资源储量估算:是在充分研究和分析煤炭地质勘查资料的基础上,估算地下埋藏的具有工业价值的煤炭资源数量。

煤炭资源储量:地下埋藏的具有工业价值和一定研究程度的煤炭数量。

41、资源储量估算的基本规定一般要求

(1)预查、普查阶段估算的垂深,一般为1000m,最大不超过1200m;只适于建小型井的地区一般为600m,最大不超过1000m。详查和勘探阶段资源储量估算的范围,应与所规定的勘查区或井田的范围一致

(2)煤类或煤的工业用途不同时应分别估算。如硫分、灰分变化大时应按硫分、灰分含量级别分别估算;煤层的凤氧化带要圈出,但一般不予估算,但若风化煤中总腐殖酸含量大于20%时,应估算其资源储量;炼焦用煤还应圈出其氧化带,并单独估算其资源储量。详查和勘探阶段是否估算风化带和氧化带的资源储量,应与探矿权人商定。

(3)资源储量估算中所利用的各项勘查工程(工作)成果和基础资料的质量应当可靠。(4)煤层倾角小于60°时,在平面投影图上估算资源储量;当倾角等于或大于60°时,则应在立面投影图或立面展开图上估算资源储量。

(5)煤层倾角小于15°时,可以利用煤层的伪厚度和水平投影面积估算资源储量;煤层倾角等于或大于15 °时,则必须以煤层的真厚度和斜面积进行估算。

(6)对煤层厚度的特厚点、变薄点或不可采点,均应分析其原因,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处理。

(7)资源储量的估算方法和各项估算参数,都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确定。尽可能推广和使用国内外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全方位地实现计算的微机化处理。资源储量估算的结果以万吨为单位,不保留小数。

42、煤炭资源/储量的估算指标:面积、厚度、体重

43、边界线的确定:

(1)井田边界线:井田边界各点的连线。

(2)内边界线:凡煤层厚度、煤质符合工业要求的最边缘钻孔的连线。

(3)外边界线:内边界线以外的所有边界线。包括零点边界线和最低可采边界线。

零点边界线:煤层尖灭点(零点)的连线。

(4)最低可采边界线:煤层最低可采厚度点的连线。

44、煤层厚度的确定

(1)可采厚度的确定

(1)煤层中单层厚度小于0.05m的夹矸,可与煤分层合并计算采用厚度,但并入夹矸以后全层的灰分(或发热量)、硫分应符合估算指标的规定。

(2)煤层中夹矸厚度等于或大于煤层最低可采厚度(0.6m或0.7m)时,煤分层应分别视为独立煤层,分别估算(或不估算)资源储量;夹矸厚度小于煤层的最低可采厚度,且煤分层厚度均等于或大于夹矸厚度时,可将上下煤分层厚度相加,作为采用厚度。

(3)结构复杂煤层和无法进行煤分层对比的复煤层,当夹矸的总厚度不大于煤分层总厚度的1/2时,以各煤分层的总厚度作为煤层的采用厚度;当夹矸的总厚度大于煤分层总厚度的1/2时,按以上两条处理。

注意事项:

在巷道中,煤层厚度与可采厚度可直接测定。 ●

露头上的煤层厚度一般不能采用,可作为参考。 ● 钻孔中,当煤层顶、底板岩、煤采取率(煤芯>90% 时,岩芯>75%)较高时,一般

采用钻探的厚度。

● 当钻探采取率不高时,用测井资料;当测井厚度与钻探厚度相差很大时,用测井资料。

(2)煤层真厚度的计算 (1)平均值法

(2)加权平均值法

45、倾角的确定:当倾角变化不大,并有勘查线剖面控制时,可在勘查线剖面上量出倾角,当倾角变化大时,仅靠勘查线剖面控制时,据等高线计算。

46、含煤率:是指勘查区内可采煤厚的钻孔数与见煤层位的钻孔数的比值,或沿走向或倾向巷道内开采煤体总长(或总面积,或总体积)与巷道含煤位的总长度(或总面积,或总体积)的比值。

47、资源储量的估算方法

(1)算术平均法

1)把复杂形状的煤层简化为理想的简单形状、厚度不变的板块体。Q=S*M*P

2)适用:普查阶段,一般在地质构造简单、煤层产状平缓、厚度变化不大,勘查工程分布均匀的地区

3)优点:方法简单 计算迅速

4)缺点:不能真实反映煤层产状、煤厚、煤质等变化情况,不能分水平、分块估算储量,不利于煤矿设计与生产部门使用

(2)地质块段法

方法:井田内按不同地质条件划分成不同地质块段,在每一个块段内采用算术平均法估算资源储量

各块段资源储量计算公式:

总资源储量计算公式 : 适用:任何勘查阶段,任何形状及变化的煤层,产状平缓或倾斜煤层,要求同一块段内倾

角变化均匀,尤其适合在勘查工程多呈均匀分布的条件

优点:具有算术平均法的一切优点,适用范围广,可按不同地质因素划分块段,有利于矿井设计和生产部门应用

(3)等高线法(包曼法)

方法:利用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按划分好的水平确定真面积,乘以煤厚和煤的体重来求煤层的储量。 两条等高线间的煤层斜面积的计算公式为:

适用:煤厚度变化不大,产状有明显变化的倾斜煤层。 优点:可计算不同水平煤层的储量,便于应用。

缺点:必须在产状明显变化,煤厚稳定或较稳定的情况下才适合,且计算复杂。

(4)地质块段—等高线法

方法:按地质条件划分块段,在块段内用等高线计算,然后相加

计算公式为: n m m m M n cp +??????++=21

n n n x l l l l m l m l m M ??????++??????++=21221

1i i i i M S Q ρ=∑==n i i

Q Q 1n

Q Q Q Q ??????++=2121211111h a l b l S +==11212111ρM h a l Q +=ρ

ρij ij ij ij ij ij M h a l M S Q 22+==

适用:任何阶段,任何地层产状

优点:具有地质块段法和等高线法的一切优点

缺点:工作量大

(5)断面法

方法:利用勘查线剖面或水平切面,把井田分为若干块段,先计算出断面上的煤层面积,再求出煤层体积

有两种断面法:垂直断面法和水平断面法

垂直断面法

根据地质剖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又分为平行断面法和不平行断面法

(1)平行断面法(勘查线平行)

不平行断面法(勘查线不平行)

方法:辅助线法

计算公式

2)水平断面法

较适用于露天煤矿,断面为平行 公式: 适用:断面法适用于计算露天煤矿储量

优点:不需编制专门的储量计算图,方法简单、迅速

缺点:精度较差

48、资源储量估算的一般步骤

1.研究和审核勘查资料

2.圈定资源储量估算边界线

3.划分各类资源储量块段

1)划分各类型块段,原则上以达到相应控制程度的勘查线、煤层底板等高线或主要构造线为边界。相应的控制程度,是指相应密度的勘查工程见煤点连线以内和连线以外以本种基本线距(钻孔间距)的1/4~1/2的距离所规定的全部范围。

2)跨越断层划定探明的和控制的块段时,均应在断层的两侧各划出30m~50m 的范围作为推断的块段。断层密集时,不允许跨越断层划定探明的或控制的块段。

3)小构造或陷落柱发育的地段,不应划分探明的和控制的块段。探明的和控制的块段不得直接以推定的老窑采空区边界、风化带边界或插入划定的煤层可采边界为边界。

4)露天勘查各级别块段的划分,不受初期采区内平行等距剖面加密的影响。

49、勘查设计的内容

包括文字说明、附图、附表、附件

(1)文字说明

①概况:目的任务,位置交通范围、以往地质工作等

②勘查区地质:地层、构造、煤层、煤质、水文地质、其他有益矿产等

③勘查工作:主要地质任务;勘查工程布置原则,勘查类型,勘查工程密度;勘查技术手段,数量、要求、施工顺序;水工环工作及要求;样品采集;综合勘探要求; ρV Q =ρh S S Q 2

2

1+=

④资源/储量预算:边界和工业指标;预算方法和采用的参数;预算结果,各级资源/储量比例。

⑤生产技术及其他:施工力量、组织;修路、平场;供水供电,质量保证措施等

(2)附图:交通位置图;地形地质及勘查工程布置图;地层综合柱状图或代表性综合柱状图;勘探线预想剖面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预算图;综合水文地质图;物探有关图纸;其他图件。

(3)附表

以往勘查工程一览表;见煤综合确定成果表;煤质成果表;钻孔设计一览表;生产矿井和小窑调查表;其他附表。

(4)附件

勘查任务来源文件;项目立项书或委托合同;勘查许可证;勘查设计审批意见。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不同方法整理数据

数据的收集整理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数据收集整理——讲故事大赛》是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中第二课时的内容,主要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认数、计算以及把一些物体简单分类整理的基础上学习的,让学生经历一些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 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 与概率领域的内容打好基础。 教材中的主题图是让学生感性体会统计的价值, 分为两个层 次进行编排,例 L,是以生活中常见的 “定做校服” 的实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统 计的价值; 例 2,是对调查结果进行记录, 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初步认识单式 统计表, 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 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初步了 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会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数据, 并体会用 “正” 字记录数据的优点。 并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2、技能目标:通过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感受数据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体会统 计在决策、预测中的作用,感受统计的价值,初步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经历统计的过程,积累基本的统计经验,同时体会到严谨、科学、求实的态度以及 学会与他人合作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用“正”字记录数据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统计表。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突破重难点设想: 尽管学生已经有了例 1,的知识基础,但是在教学中还应尽可能的 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和操作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调查、 数据整理、 讨论、交流等探究活 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操作、探究、体验、经历,感悟统计,理解统计,应用统计,为认识、分析统计表积累丰富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揭示主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数据统计中收集数据以及简单的统计表的知识,知道在收集数据中要先收集数据,那么你能说一说数据收集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学习数据收集的方法。 二,质疑目标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三,探究统计的方法 我们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非两人中选一人按参加故事大赛,我们班如何选择?动手操作投票 动手操作,体会统计数据的过程 该如何记录呢? 可以用写正字,还可以画勾,打圈,画x等等 用什么方法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但是有一点要注意,每一票只能记录一次。 把票整理完整,就可以判断选谁去参赛。 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石油勘探概念大全(DOC)

石油地质名词 油田Oil Field------由单一构造控制下的同一面积范围内的一组油藏的组合。 气田Gas Field------单一构造控制几个或十几个汽藏的总和。 石油Petroleum------具有不同结构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和物为主要成份的一种褐色。暗绿色或黑色液体。 天燃气Natural Gas----以碳氢化合物为主的各种汽体组成的可燃混和气体。 生油层----在古代曾经生成过石油的岩层。 油气运移--在压力差和浓度差存在的条件下,石油和天然气在地壳内任意移动的过程。 垂直运移--即油气运移的方向与地层层面近于垂直的上下移动。 测向运移---即油气运移的方向与地层层面近于平行的横向移动。 储集层-----能使石油和天然气在其孔隙和裂缝中流动,聚集和储存的岩层。 含油层-----含有油气的储集层。 圈闭----凡是能够阻止石油和天然气在储集层中流动并将其聚集起来的场所。 盖层----紧邻储集层上下阻止油气扩散的不渗透岩层。 隔层----夹在两个相邻储集层之间阻隔二者串通的不渗透岩层。 遮挡----阻止油气运移的条件或物体。 含油面积----由含油内边界所圈闭的面积。

油水边界Oil Water Contact----石油和水的接触边界。 储油面积-----储油构造中,含油边界以内的平面面积。 工业油气藏-----在目前枝术条件下,有开采价值的油气藏。 构造油气藏-----由与构造运动使岩层发生变形和移位而形成的圈闭。 地层油气藏-----由地层因素造成的遮挡条件的圈闭。 岩性油气藏-----由于储集层岩性改变而造成圈闭。 储油构造-----凡是能够聚集油,气的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地壳中的岩层地壳运动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 沉积相----指在一定的沉积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特征的总和。 沉积环境-----指岩石在沉积和成岩过程中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状况、生物发育状况、沉积介质的物理的化学性质和地球化学要条件。 单纯介质-----只存在一种孔隙结构的介质称为单纯介质。如孔隙介质、裂缝介质等。 多重介质Dual Porosity ---- 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孔隙结构的介质称为多重介质。 均质油藏Homogeneous Reservoir----- 整个油藏具有相同的性质。 非均质油藏Heterogeneous Reservoir -----具有不同性质的油藏,包括双重介质油藏;裂缝西个油藏;多层油藏 弹性趋动-----油井开井后压力下降,油层中液体会发生弹性膨账,体积增大,而把原油推向井底。

井下物探管理办法

井下物探管理办法

文档仅供参考 附件7: 矿井物探管理办法 为规范矿井物探工作,提高地质、水文地质预测预报准确率,全面落实“物探先行,钻探跟进”的防治水要求,制定本办 法。 一、适用范围 各区域公司及矿井公司、各生产(基建)矿井。 二、地面物探管理 1、矿井地面物探工程立项、方法选择、观测系统确定必须参 考《汾西矿区地面物探总体规划》。 2、地面物探工程计划必须上报集团公司审查同意。 3、地面物探项目的招投标必须符合集团公司相关规定,参加 招标的单位必须具有乙级(含乙级)以上物探资质。 4、地面物探项目招标前必须编制工程设计并报集团公司组织 审查,未经集团公司审查不予审查报告。审查后确定的设计做为 招投标和施工的技术依据,设计变更必须经建设方、监理方同 意。 5、大中型物探项目(2km2及以上)必须聘请具有物探监理 资质的单位进行监理。小型物探项目,矿井必须参与项目开工、 试验、竣工验收全过程监督管理,并有详细的监管工作日志。 6、集团公司负责物探工程设计、报告的审查并批复。 7、地面物探项目设计、施工方法、质量管理、报告编制等必 须符合国家相关规程、规范要求。

三、井下物探管理 1、各矿井必须成立3人以上(包括3人)的物探技术小组,指定专职的物探技术人员,确保物探工作正常开展。同时按照集团公司要求派出物探技术人员学习培训,并按周积极开展内部自主培训,不断提高矿井的物探技术水平。 2、各矿井必须配备超前探测水情和构造的物探仪器,以及探测回采工作面地质异常的无线电波透视仪。 3、区域公司可根据实际情况以公司组建物探队伍,保证所属矿井物探工作正常开展。 4、各区域公司、矿井应制定物探仪器保管、维护、使用和交接管理制度,定期对物探仪器进行维护,仪器每两年须送到厂家对技术指标检校或大修。 5、所有开拓、掘进工作面必须使用电法仪器循环探测,要求探测全覆盖。物探范围内如过空巷,应重新探测。 6、为实现物探与钻探相匹配,使用大功率瞬变电磁仪,相邻两次探测间距不大于100米;使用小功率瞬变电磁仪的矿井,相邻两次探测间距不大于75米。 对可能存在地质构造的区段应使用地震类物探仪器探测。 7、受小窑采空区积水及富水构造影响严重矿井(柳湾、水峪、高阳、正文、正旺、正帮、正佳、正珠等)的采掘工作面,应采用瞬变电磁法、直流电法、地质探测仪法多种手段综合验证探查小窑采空区范围及其赋水性。

物探方法原理

第三章测线布置、物探方法及质量评价 第一节测线布置目的及精度 一、测线布置总体规则 (一)、测网布置应根据任务要求、探测方法、被探测对象规模、埋深等因素综合确定。测网和工作比例尺应能观测被探测的目的体,并可在平面图上清楚反映探测对象的规模、走向。 (二)、测线方向宜垂直于地层、构造和主要探测对象的走向,应沿地形起伏较小和表层介质较为均匀的地段布置测线,测线应与地质勘探线和其它物探方法的测线一致,避开干扰源。 (三)、当测区边界附近发现重要异常时,应将测线适当延长至测区外,以追踪异常。 (四)、在地质构造复杂地区,应适当加密测线和测点。 (五)、测线端点、转折点、物探观测点、观测基点应进行测量。 二、各测线方位、长度及物探方法布置 根据任务设计书,本课题测线、测点采用网格状布置,分别对测网内每个点进行高密度电法、主动源面波法和微动法测量。其中高密度电法测线垂直于构造布置以某一方位布置一条约290m-590m长的测线,主动源面波法以测点为中心以某一个方位(根据实际场地条件而定)布置一条40m-50m长的测线,微动法则对该中心点进行单点测量,并用手持GPS记录该中心点的位置,设计的测点坐标是根据湖南怀化盆地岩溶塌陷1:5万环境地质调查工作部署图选定的并计算的,精度达到经纬度小数点后6位数字,精度达到15m以内,达到了设计精度要求。

第二节 物探方法、参数及技术指标 物探方法、参数及质量评价,严格按照相关物探规范、规程设计、执行,对已有规范、规程不适应岩溶塌陷调查的部分,参照相应的规范、规程修改执行。本章主要叙述与该项目有关的物探方法。主要有地面物探:高密度电法、主动源面波法和微动法。 一、高密度电法 (一)、高密度视电阻率联合剖面法: 高密度视电阻率联合剖面法原理:测线垂直构造走向或地下水流向,在测线上顺序布置供电电极A 、测量电极M 、N 和供电电极B ,在测线的中垂线方向上布置“无穷远”极C ,距离一般大于AB/2距的5倍以上,A 或B 分别与C 组合,分别供电测量获得视电阻率 和 。这样的视电阻率曲线是在固定A 、M 、N 、B 间距下获得,沿水平向测量可获得一定深度范围内的电性分布信息,其中 、 的曲线形态(正交点、反交点、同步起伏等),可用于评价地下地质体的导电性;曲线在交点附近的变化形态(对称、倾斜),可推测地下地质体的产状;对比不同极距的联合剖面曲线,可推测地下异常体的空间形态;通过曲线异常段与背景值的相对大小、变化剧烈程度可估算地下地质体的位置和宽度。该方法是追索直立或陡立脉状低阻体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1)仪器:WDJD-3 (2)测量参数:电位,供电电流 (3)利用参数:视电阻率 (4)布置方式:剖面 (5)技术指标: 高密度联合剖面法和高密度电测深法采用重庆奔腾数控技术研究所生产的WDJD-3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为控制主机,配以WDZJ-3多路电极转换器构成高密度电阻率测量系统。在野外通过重复测量、检查试验来判断仪器是否工作正常。 ①仪器技术指标、装备技术指标满足(DZ/T0073-1993表4及)的规定。 ②曲线具有极值类型的异常值Y 估计表达式为: 00()/a Y ρρρ=- 3-1 0ρ为正常背景值。 ③ 曲线具有阶梯状类型的异常值Y 估计表示为: 2121 2()/()a a a a Y ρρρρ=-+ 3-2 2a ρ、1 a ρ分别为阶梯两侧的视电阻率值。

常用数据处理方法

常用数据分析方法: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对应分析、回归分析、方差分析; 问卷调查常用数据分析方法:描述性统计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Cronbach’a信度系数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分析(structural equations modeling) 。 数据分析常用的图表方法:柏拉图(排列图)、直方图(Histogram)、散点图(scatter diagram)、鱼骨图(Ishikawa)、FMEA、点图、柱状图、雷达图、趋势图。 数据分析统计工具:SPSS、minitab、JMP。 常用数据分析方法: 1、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 聚类分析指将物理或抽象对象的集合分组成为由类似的对象组成的多个类的分析过程。聚类是将数据分类到不同的类或者簇这样的一个过程,所以同一个簇中的对象有很大的相似性,而不同簇间的对象有很大的相异性。聚类分析是一种探索性的分析,在分类的过程中,人们不必事先给出一个分类的标准,聚类分析能够从样本数据出发,自动进行分类。聚类分析所使用方法的不同,常常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不同研究者对于同一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所得到的聚类数未必一致。 2、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 因子分析是指研究从变量群中提取共性因子的统计技术。因子分析就是从大量的数据中寻找内在的联系,减少决策的困难。 因子分析的方法约有10多种,如重心法、影像分析法,最大似然解、最小平方法、阿尔发抽因法、拉奥典型抽因法等等。这些方法本质上大都属近似方法,是以相关系数矩阵为基础的,所不同的是相关系数矩阵对角线上的值,采用不同的共同性□2估值。在社会学研究中,因子分析常采用以主成分分析为基础的反覆法。 3、相关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 相关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相关分析是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并对具体有依存关系的现象探讨其相关方向以及相关程度。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性的关系,例如,以X和Y分别记一个人的身高和体重,或分别记每公顷施肥量与每公顷小麦产量,则X与Y显然有关系,而又没有确切到可由其中的一个去精确地决定另一个的程度,这就是相关关系。 4、对应分析(Correspondence Analysis) 对应分析(Correspondence analysis)也称关联分析、R-Q型因子分析,通过分析由定性变量构成的交互汇总表来揭示变量间的联系。可以揭示

石油勘探方法探讨

石油勘探方法探讨 石油勘探开发的方法不同,得到的油气的产能也不同,通过对石油勘探方法的优选,确定合理的石油勘探开发方式,以获取最佳的油气产量为基础,并不断降低油田开发的成本,提高油田生产的经济效益,达到油田开发的技术要求,实现油田长期稳定地产能目标。 标签:石油;勘探;方法;研究 1 石油勘探概述 石油勘探就是为了寻找油气田,查明油气资源储量的方法措施。利用各种勘探技术手段和措施,了解地下储层的地质状况,认识生油层、储油层、油气的运移和聚集等情况,综合评价含油气的开发远景,经过地质勘探技术措施,探明油气田的地质储量,确定油气层的地质参数,为合理开发油气田奠定基础。 石油勘探的方法比较多,依据不同的油气藏类型,采取新的石油勘探技术措施,有效地探明地质储量,达到油气田开发的目标。石油勘探的过程中,应用物理勘探及化学勘探的方法,解决石油勘探的问题,达到油气田开发的经济指标。 石油勘探就是借助一切可以利用的方法,对油田的地质情况进行收集和分析的过程,经过石油勘探,找到油气田的位置,为合理开发石油和天然气提供基础。石油勘探的过程基本可以概括为:确定需要开发的油气盆地,查找地层凹陷区域,寻找圈闭结构,最后是探明油气储量。 石油勘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大的区域勘探,到小范围的圈闭的勘探,最后到油气藏的评价,确定具有工业开采价值,才能投入开发生产。对油田实施石油勘探技术措施,必须进行地质调查,通过对各种地质数据的分析和解释,掌握储层的参数和流体特性,为合理开发油气田提供依据。 2 石油勘探方法 石油勘探的基本方法有地质法、地球物理法、地球化学法以及钻探法,每种石油勘探方法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在石油勘探现场,可以结合油气藏的基本情况,优选合适的石油勘探方法,取得最佳的勘探效果。 2.1 地质法 石油地质勘探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勘探的难度不断增加,给石油勘探带来新的挑战。地质法是利用各种地质信息资料,寻找油气田的方法,主要通过地面的信息,分析和解释井下的情况,通过地面岩石的结构及物性,判断井下的油气显示,找到油气聚集,为开采油气奠定基础。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地球物理探矿法 一、地球物理探矿法的基本原理 物探的基本特点是研究地球物理场或某些物理现象。如地磁场、地电场、放射性场等,而不是直接研究岩石或矿石,它与地质学方法有着本质上的不同。通过场的研究可以了解掩盖区的地质构造和产状。它的理论基础是物理学或地球物理学,系把物理学上的理论(地电学、地磁学等)应用于地质找矿。因此具有下列特点和工作前提: (一)物探的特点 1.必须实行两个转化才能完成找矿任务。先将地质问题转化成地球物理探矿的问题,才能使用物探方法去观测。在观测取得数据之后(所得异常),只能推断具有某种或某些物理性质的地质体,然后通过综合研究,并根据地质体与物理现象间存在的特定关系,把物探的结果转化为地质的语言和图示,从而去推断矿产的埋藏情况与成矿有关的地质问题,最后通过探矿工程验证,肯定其地质效果。 2.物探异常具有多解性。产生物探异常的原因,往往是多种多样的。这是由于不同的地质体可以有相同的物理场,故造成物探异常推断的多解性。如磁铁矿、磁黄铁矿、超基性岩,都可以引起磁异常。所以工作中采用单一的物探方法,往往不易得到较肯定的地质结论。一般情况应合理地综合运用几种物探方法,并与地质研究紧密结合,才能得到较为肯定的结论。 3.每种物探方法都有要求严格的应用条件和使用范围。因为矿床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自然地理条件因地而异,从而影响物探方法的有效性。 (二)物探工作的前提 在确定物探任务时,除地质研究的需要外,还必须具备物探工作前提,才能达

到预期的目的。物探工作的前提主要有下列几方面: 1.物性差异,即被调查研究的地质体与周围地质体之间,要有某种物理性质上的差异。 2.被调查的地质体要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合适的深度,用现有的技术方法能发现它所 引起的异常。若规模很小、埋藏又深的矿体,则不能发现其异常;有时虽然地质体埋藏较深,但规模很大,也可能发现异常。故找矿效果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3.能区分异常,即从各种干扰因素的异常中,区分所调查的地质体的异常。如铬铁矿和纯橄榄岩都可引起重力异常,蛇纹石化等岩性变化也可引起异常,能否从干扰异常中找出矿异常,是方法应用的重要条件之一。 二、地球物理探矿法的应用及其地质效果 (一)应用物探找矿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1.物探找矿有利条件:地形平坦,因物理场是以水平面做基面,越平坦越好;矿体形态规则;具有相当的规模,矿物成分较稳定;干扰因素少;有较详细的地质资料。最好附近有勘探矿区或开采矿山,有已知的地质资料便于对比。 2.物探找矿的不利条件:物性差异不明显或物理性质不稳定的地质体;寻找的地质体或矿体过小过深,地质条件复杂;干扰因素多,不易区分矿与非矿异常等。 (二)物探方法的种类、应用条件及地质效果简要列于表4—5。 物探方法的选择,一般是依据工作区的下列三方面情况,结合各种物探方法的特点进行选择:一是地质特点,即矿体产出部位、矿石类型(是决定物探方法的依据)、矿体的形态和产状(是确定测网大小、测线方向、电极距离大小与排列方式等决定因素);二是地球物理特性,即岩矿物性参数,利用物性统计参数分析地质构

地层微动勘探的影响因素分析

83 油气勘察 上调4井次,下调3井次,针对欠注井洗井16井次,挤水2井次,不动管增注1井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油井出液情况,但整体效果一般。 3.针对杆卡井 根据油井的生产情况,采取大吊解卡和热洗解卡两种方式,对油井实施解卡,2018年共实施4井次,成功1井次。 经过以上治理,北区开井数逐月提升。根据2018年9月清河采油厂工艺所审核下发的报表数据,采油管理二区的开井数为279口,上升了14口,治理取得了较好效果。 五、下步打算 提高开井数是需要长期坚持并开展的工作。我们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下步将继续总结经验,开展治理。今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建立《低效井分析台帐》,及时对每口低效井分析低效原因,并制定相应措施,记录实施效果。提高注采对应率是提高储量动用程度的最有效手段。 2.加大注水。 北区目前配注水井25口,日均注水量2500方;主力油层主要以边外注水为主,注水井距320米;非主力层多为腰部 注水,平均注水井距290米。注采比仅为0.34,有必要扩大注水。 从目前注水效果看: ①、非主力砂体注水井组17个,其中见效9个,未见效8个,由于注水时间短,累计注水少。 非主力砂体下步注水思路:利用现有井网,对低部位油井进行转注,增加注水井点,同时对现有水井通过措施改造提高注水能力。如莱5块的S3上34,砂体物性差,边水不活跃,采油井均表现低产低液,目前仅1口井生产。建议老井L5转注,为后期老井补孔调层提供能量。下步提出水井工作7井次。 目前莱10、广10目前有采无注,油井能量差,由于地面因素,无法实施注水。②、主力砂体目前有9口注水井,均为边外注水,平均注采井距400米,从效果看,注水后油井通过措施改造获得较好效果,且液面长期稳定,如J5-X18井组。 主力砂体下步注水思路:借鉴油藏强边外注水的实践,对砂体实施强边外注水,达到有效补充地层能量、提高剩余油的驱油效果。 目前45个主力砂体中仅有8个砂体有注水井,下步需增加强边外注水井数。具体意见:利用老井转注、侧钻、补孔、长停井恢复等方式增加注水井数。如角5-23块S3上51,可选择J5-X111进行注水,下步共提出工作量6井次。 3.精细地质分析、重认识 随着油藏开发的不断深入,会有部分井的生产情况与原先的认识不一致,会产生“矛盾”,这给我们提供一些新的思路,有以下几点“矛盾”:注采关系矛盾、邻井生产矛盾、水淹规律矛盾、测井解释矛盾等。 下步,我们将继续围绕这些“矛盾”找到潜力,寻找新的方法思路。 一、地层微动勘测技术介绍 1. 地层微动勘测技术简介 地球的表面无论在什么时候,也无论是在哪个地方,都存在着一种天然的微震动,这种现象称作“微动”,产生微动的原因很多,气压高低的变化、风速流动的快慢,行驶车辆的数量甚至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都会造成微动。波动理论中明确指出,微动信号有两部分组成,分别是面波和体波,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微动的震源集中在海底或者是地表,所以说在微动信号中面波的成分相对于体波是比较大的。微动探测技术是一种物理探测方法,在圆形台阵中采集地面微动信号,并且利用空间自相关法将面波的频散曲线提取出来,反复进行提取以获得位于台阵下方的S波速。 2.地层微动勘测技术优势 地层微动勘测技术在推断地下结构的时候利用的是人类生产活动和自然界所产生的震动,这样做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施工造成的造成污染,也降低了因为施工而产生的各种不便。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区域或者是交通比较发达的地区有着积极作用。它可以避免人工刻意激发震源,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只需要进行比较短时间的交通管制就可以完成工程,方便可行,也对生态环境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在推断地层横波速度结构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分辨率较高且速度小的面波频散曲 地层微动勘探的影响因素分析 陈 强 柳 震 黑龙江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 【摘 要】微动勘探在地层勘测过程中相比较于传统的方式,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使用微动勘探技术勘测地层不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影响,也可以比较简单地对数据做出处理。如今的工程勘测面对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微动勘测技术则为地层勘测提供良好的解决方案。本文主要分析影响地层勘探的关键因素,为研究者提供部分参考。 【关键词】微动勘探;地层勘测;影响因素; 线,更能得到准确的数据信息。 二、微动勘探工程受台阵中台站的数量影响 1. 圆形台阵的影响 国外研究者Okada H等人和国内研究者李传金对台站的布置和台阵的数量做出研究,他们发现当在圆周上面只布设一个台站的时候,空间自相关系数是不能够得到精准数据的,提升数据结果精确度必须要在比较安静的场地环境下,需要勘探的场地微动波长要到达微动震源在不同方向上的均匀分布的要求,这样的出来的结果才相对比较真实可靠。空间自相关数准确性还受到勘测场地波场影响,不同方向的波场之间的特征存在很大区别的时候,也是很难得到准确的数据。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博士导师介绍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李德生,男,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毕业,中国科学院院士,曾获AAPG国际石油地质学杰出成就奖章。研究方向为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学。 ——翟光明,男,北京大学毕业,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咨询中心勘探部主任。研究方向为区域构造和含油气沉积盆地。 ——王涛,男,莫斯科古勃金石油大学毕业,研究方向为成藏条件及分布规律。 ——胡见义,男,莫斯科石油学院硕士毕业,中国工程院院士,曾获全国科学大会个人突出贡献奖、孙越琦能源大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研究方向为石油地质与勘探,油气藏形成分布与分布理论。 ——戴金星,男,南京大学毕业,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方向为石油天然气地质学与地球化学。 ——邱中建,男,重庆大学毕业,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方向为石油及天然气成藏,石油勘探战略问题。 ——贾承造,男,南京大学博士毕业,中国科学院院士,曾获孙越琦能源大奖、国家“九五”攻关先进个人,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研究方向为盆地构造地质与油气勘探。 ——童晓光,男,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中国工程院院士,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孙越崎能源大奖,“国家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称号。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技术顾问。研究方向为为石油地质与勘探。 ——赵文智,男,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博士毕业,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现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天然气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研究方向为石油地质综合研究与含油气系统评价。 ——顾家裕,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研究方向为石油地质学和沉积储层。 ——靳久强,男,德国国宾根大学博士毕业,现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研究生部主任,研究方向为板块构造与含油气盆地研究,石油地质综合研究,盆地动力学分析与模拟和区域层序地层学与油气勘探。 ——薛良清,男,美国奥斯汀德克萨斯大学博士毕业,现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公司非洲地区勘探项目组主任。研究方向为沉积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和层序地层学与沉积体系分析。——宋岩,女,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所博士毕业,现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煤层气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实验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天然气地质地球化学,天然气藏形成条件和煤层气成藏与富集规律。 ——张水昌,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毕业,现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实验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油气生成及成藏过程中的动力学行为,海相碳酸盐岩有效烃源岩评价和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的地质应用。 ——赵政璋,男,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硕士毕业,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总经理。研究方向为砂体成因与沉积环境,油气勘探目标评价与优选和地

《不同方法整理数据》教学设计 马艳

《讲故事大赛》——数据的收集整理例2教学设计责任学校:浦贝乡中心小学责任教师:马艳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页例2及相应练习的内容。 【教材分析】 《数据收集整理——讲故事大赛》是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中第二课时的内容,主要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认数、计算以及把一些物体简单分类整理的基础上学习的,让学生经历一些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打好基础。教材中的主题图是让学生感性体会统计的价值,分为两个层次进行编排,例l是以生活中常见的“定做校服”的实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统计的价值;例2是对调查结果进行记录,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单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会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数据,并体会用“正”字记录数据的优点。并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2、技能目标:通过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感受数据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体会统计在决策、预测中的作用,感受统计的价值,初步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经历统计的过程,积累基本的统计经验,同时体会到严谨、科学、求实的态度以及学会与他人合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用“正”字记录数据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统计表。 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突破重难点设想:尽管学生已经有了例1的知识基础,但是在教学中还应尽可能的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和操作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调查、数据整理、讨论、交流等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操作、探究、体验、经历,感悟统计,理解统计,应用统计,为认识、分析统计表积累丰富的知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纸条 【教学过程】

地球物理勘探部分知识点

????????????????? ????????????????????????????????????????????????????????????????????????????????????????????梯度法电位法充电法激电测深法各类剖面法激发极化法多级测深法偶极测深三级测深法对称四级测深法电测深偶极剖面法复合对称四级剖面法对称四级剖面法联合剖面法电剖面电阻率法充电法电位法天然场法直流电法法)无线电波透视法(阴影变频法(交流激电法)甚低频法(长波法)电磁法低频点测法 天然场法交流电法电法勘探???????????声波法横波法纵波法面波法反射波法 折射波法地震勘探 测量均匀大地的电阻率,原则上可以采用任意形式的电极排列来进行,即在地表任意两点(A 、B)供电,然后在任意两点(M 、N)测量其间的电位差,根据 (5.2.10)式便可求出M 、N 两点的电位. AB 在MN 间产生的电位差由上式解出大地电阻率,大地电阻率的 计算公式为 上式即为在均匀大地的地表采用任意电极装置(或电极排列)测量电阻率的基本公式。 其中K 为电极装置系数。 电法勘探的基本概念 电法勘探是以研究地壳中各种岩石、矿石电学性质之间的差异为基础,利用电场或电磁场(天然或人工)空间和时间分布规律来解决地质构造或寻找有用矿产的)11(2BM AM I U M -=πρ)11(2BN AN I U N -=πρ)1111(2BN BM AN AM I U MN +--=?πρI U K MN ?=ρBN BM AN AM K 11112+--=π

一类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通称为电法。 场源 稳定电流场:点电源电场、两异极性点电源电场、偶极子源电场。 变化电流场:电磁场 装置类型:对称四极、三极、偶极 视电阻率均匀介质电阻率计算公式 实际上大地介质常不满足均匀介质条件,地形往往起伏不平,地下介质也不均匀,各种岩石相互重叠,断层裂隙纵横交错,或者有矿体充填其中,这时由上式得到的电阻率值在一般情况下既不是围岩电阻率,也不是矿体电阻率,我们称之为视电阻率。用ρs 表示 视电阻率与真电阻率在概念上有本质的不同,决定视电阻率值大小的因素有: 1) 不均匀体的电阻率及围岩电阻率; 2) 不均匀地质体的分布状态(形状大小、深浅及产状等); 3) 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间的相互位置; 4) 工作装置和地质体的相对位置 电测深 电测深法是根据岩石和矿石导电性的差异,在地面上不断改变供电电极和测置电极的位置,观测和研究所供直流电场在地下介质中的分布,了解测点电阻率I U K MN ?= ρ

世界石油探明储量及中国勘探现状

世界石油探明储量及中国勘探现状 一、世界石油探明储量 图1 世界石油探明储量 注:加拿大油砂属于“剩余探明储量”,处于“积极开发状态”的储量较少(数据始于1999年)。 数据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 二、储量接替率与开采成本 储量接替率是指年度全部新增净储量除以当年油气总产量之值,储量接替率大于1 意味着公司不需动用原有储量,只要靠新增储量就能满足开采,这样公司的总储量越滚越大,总开采年限变得非常长,因此国际市场一般会给储量接替率大于1 的公司较高的估值。 图2 世界石油公司储量接替率比较

数据来源:国际能源署 图3 全球石油公司总储量排名 数据来源:国际能源署 图4 世界石油公司开采成本比较 数据来源:国际能源署 三、中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情况 1、技术进步和理论创新促使油气勘探空间广阔最近几年中国石油工业在勘探开发技术

上均获得了显著的进步。在物探技术上,高分辨率地震技术、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四维地震监测技术等获得了应用,如西气东送的主力气田-克拉2 气田,其勘探的发现主要得益于高分辨率的山地地震技术的突破;在测井技术上,成像测井技术,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套管井测井技术等获得了应用;在钻井技术上,欠平衡钻井技术,多分支井,大位移井等获得了应用。南堡就是中国油气勘探技术进步的典范,我国对冀东滩海地区的油气勘探始于1988 年,但在其后14 年间的自营勘探和合作勘探中,一直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从2002 年开始,中石油调整部署,转变勘探思路,强化精细三维地震勘探,配套应用大位移斜井和水平井钻井技术等一系列先进技术,才最终得以克服了众多地质勘探和工程施工方面的难题,将这一世界级油气田挖掘出世。理论创新在中国的油气勘探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沉积盆地很复杂,具有如下特征:一是盆地一般都具有多构造层系;二是多次构造活动,不同类型盆地叠加;三是成藏条件一般有三多一大:生烃层系和储集层系多、运移聚集期多、断层多,陆相岩性变化大。这就决定了油气勘探的历程会相对漫长。一套层系、一种类型或一个领域所取得的认识,不能完全用来指导新层系、新类型和新领域的勘探,需要勘探家不断认识、不断探索。 2、中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潜力还很大目前中国的石油资源探明程度为42%,尚有58%的石油可采资源有待探明,按照国际通用的划分标准,探明程度在30%~60%为勘探中等成熟阶段,是储量高基值的发展期。因此,我国石油勘探潜力还很大,储量的增长正处于高基值发展期。天然气勘探正处在早期勘探阶段,探明程度低,只有23.3%,潜力大,发现大气田的几率大。如十五期间,发现和探明了8个1000 亿立方米以上储量规模的大气田,其中2000 亿立方米以上的有5 个。其中中国的海相地层探明率尤其低。所谓海相和陆相的区别,陆相是由河流和湖泊沉积而成,而海相则是由海洋沉积而成。世界上大部分油气田发现在海相地层,而中国的海相,由于其5 个特殊的原因-时代老,有机质丰富低,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高,勘探目的层埋藏深,油气藏保存条件差-使得国内海相地层的勘探一直处于停滞状态,但根据全国第三轮油气勘探的数据,海相地层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其中有石油资源量92 亿吨,天然气资源量超过17 万亿立方米;石油资源探明程度约4. 3 %,天然气资源探明程度约5.5%。

实验数据处理的几种方法

实验数据处理的几种方法 物理实验中测量得到的许多数据需要处理后才能表示测量的最终结果。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整理、计算、分析、拟合等,从中获得实验结果和寻找物理量变化规律或经验公式的过程就是数据处理。它是实验方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验课的基本训练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列表法、作图法、图解法、逐差法和最小二乘法。 1.4.1 列表法 列表法就是将一组实验数据和计算的中间数据依据一定的形式和顺序列成表格。列表法可以简单明确地表示出物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便于分析和发现资料的规律性,也有助于检查和发现实验中的问题,这就是列表法的优点。设计记录表格时要做到:(1)表格设计要合理,以利于记录、检查、运算和分析。 (2)表格中涉及的各物理量,其符号、单位及量值的数量级均要表示清楚。但不要把单位写在数字后。 (3)表中数据要正确反映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和不确定度。列入表中的除原始数据外,计算过程中的一些中间结果和最后结果也可以列入表中。 (4)表格要加上必要的说明。实验室所给的数据或查得的单项数据应列在表格的上部,说明写在表格的下部。 1.4.2 作图法 作图法是在坐标纸上用图线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揭示物理量之间的联系。作图法既有简明、形象、直观、便于比较研究实验结果等优点,它是一种最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 作图法的基本规则是: (1)根据函数关系选择适当的坐标纸(如直角坐标纸,单对数坐标纸,双对数坐标纸,极坐标纸等)和比例,画出坐标轴,标明物理量符号、单位和刻度值,并写明测试条件。 (2)坐标的原点不一定是变量的零点,可根据测试范围加以选择。,坐标分格最好使最低数字的一个单位可靠数与坐标最小分度相当。纵横坐标比例要恰当,以使图线居中。 (3)描点和连线。根据测量数据,用直尺和笔尖使其函数对应的实验点准确地落在相应的位置。一张图纸上画上几条实验曲线时,每条图线应用不同的标记如“+”、“×”、“·”、“Δ”等符号标出,以免混淆。连线时,要顾及到数据点,使曲线呈光滑曲线(含直线),并使数据点均匀分布在曲线(直线)的两侧,且尽量贴近曲线。个别偏离过大的点要重新审核,属过失误差的应剔去。 (4)标明图名,即做好实验图线后,应在图纸下方或空白的明显位置处,写上图的名称、作者和作图日期,有时还要附上简单的说明,如实验条件等,使读者一目了然。作图时,一般将纵轴代表的物理量写在前面,横轴代表的物理量写在后面,中间用“~”

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

本科生课外研学任务书及成绩评定表 题目__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学生姓名____ 黄邦毅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 严家斌____________ 学院____ 地信院________________ 专业班级___ 地科0901_______________

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 一、引言 国内外的勘探实践表明,没有物探技术的进步,就没有更多圈闭的发现,就没有钻探成功率的提高,也就更不会有油田和储产量的快速增长。宏观看,物探的作用在勘探阶段是客观的目标评价,在开发阶段是精细的油藏描述。因此,油气勘探开发离不开地震技术和地震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如果说勘探技术是石油工业的第一生产力,那么物探技术就是获得油气储量的第一直接生产力。 纵观近些年的勘探技术的具体运用,最常见的莫过于地震勘探,所谓地震勘探就是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形,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为寻找油气田或其它勘探目的服务的一种物探方法!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蕴藏着很多宝贵的资源,随着生产技术的日趋进步,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在内)目前都在积极寻求开发海洋资源,在海洋的勘探开发中离不开物探,而且运用最广泛也最有效的是地震勘探。 二、海洋地震勘探 在茫茫大海里寻找石油最有效的技术方法是地球物理方法,其中主要是地震勘探方法。近几十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海洋地震勘探的数据采集和装备得到了极大的改进,数据处理技术和解释方法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油气勘探中,利用地震资料不仅能确定地下的构造形态、断裂分布,而且能了解地层岩性、储层厚度、储层参数甚至能直接指示地下油气的存在。在油气开发中,地震资料同测井、岩芯资料以及其它地下地质资料相结合能对油藏进行描述和监测。地震技术远远超出了石油勘探领域,已向石油开发和生产领域渗透。 用于寻找海上石油的地震反射法,和陆地的地震反射法相比,在方法基本原理、资料处理和解释方法等方面基本上是一样的。其中, 测量原理 在这类方法中,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物理模型如图1所示。从震源O激发出的弹性波投射到反射界面上产生反射波,其条件是:入射角α等于反射角β。

物探方法简介

物探方法简介 一、瞬变电磁法简介 1、瞬变电磁法技术原理 瞬变电磁法(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sMethod, TEM)是以地壳中岩(矿)石的导电性与导磁性差异为主要物质基础,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利用不接地回线或接地线源向地下发送一次脉冲磁场,在一次脉冲磁场的间隙期间,利用线圈或接地电极观测二次涡流场,并研究该场的空间与时间分布规律, 来寻找地下矿产资源或解决其它地质问题的一支时间域电磁法。下图即为瞬变电磁法原理的图解。 2、瞬变电磁法应用领域 瞬变电磁法施工简便、低阻探测能力强、精度高、探测深度大(地面1000m、井下150m),井下、井上均可施工。具有许多传统直流电法不可比拟的优点,可应用于: ◆地下水探测。瞬变电磁法可用于找水、咸淡水区分、地下电性

分层、圈定地下充水溶洞; ◆寻找金属矿床; ◆煤层顶底板富水性探测、巷道迎头超前探、圈定煤层采空(塌陷)区; ◆陡倾角、断层、岩脉等地质构造探测。 二、高密度电法简介 其原理与普通电阻率法相同,不同的是在观测中设置了高密度的观测点,工作装置组合实现了密点距陈列布设电极,是一种阵列勘探方法,现场测量时只需将全部电极(几十至上百根)置于测点上,然后利用程控电极转换开关和微机工程电测仪便可实现数据的快速和自动采集,增加了空间供电和采样的密度,提高了纵、横向分辨能力和工作效率。 在众多直流电阻率方法中,高密度电阻率法以其工作效率高、反映的地电信息量大、工作成本低、测量简便等突出优势,在物探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应用于: ◆寻找地下水、管线探测、岩土工程勘察; ◆煤矿采空区调查,煤矿井下富水性探测; ◆水库大坝的坝体稳定性评价、坝基渗漏勘查、堤坝裂缝检测、建筑地基勘探; ◆涵洞和溶洞位置勘查、岩溶塌陷和地裂缝探测 三、矿井直流电法简介 主要应用于井下,其原理与地面直流电法相似,不同之处为:矿井直流电法属全空间电法勘探、采用本安防爆设备,它以岩石的电性

物探新技术—微动探测技术介绍

物探新技术—微动探测技术介绍 [摘要]微动探测技术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徐佩芬博士等近年来在传统微动测深的基础上研究发展的一种探测新技术,并率先应用于国内多个勘探领域。该方法是利用拾震器在地表接收各个方向的来波,通过空间自相关法提取其瑞雷面波频散曲线,经反演获取S波速度结构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该方法不受电磁及噪声干扰影响,探测深度大,虽然当前仍存在一定的局限,但其显示的优越性表明该技术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新技术。 [关键词]微动探测;瑞雷面波;反演;地层波速结构;测深 2012年1月,在《国际地球物理 期刊》第188卷第1期115–122页 上,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 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徐佩芬博士等 撰写的一篇《利用微动排列分析方法 测量隐伏地热断层》的论文,该文例 举了用微动探测方法在江苏吴江地 热井位选址上的成功应用。实测结果 表明,隐伏断裂破碎带在微动视S波 速度剖面上有明显的低速异常显示 (见图1)[1]。这一方法为探测深部 隐伏地热构造开拓了一条新的技术 途径,也为金属矿产探测、煤矿陷落 柱及采空区探测、工程地质勘察(铁 路、地铁、城市地质调查)等多个领 域提供了一种新技术。 1.微动探测方法的由来 地球表面无论何时何地都存在 一种天然的微弱震动,被称为“微 动”。微动探测方法 图1 江苏吴江地热井位选址微动视S波速度剖(TheMicrotremorSurveyMethod,简称MSM) 是从圆形台阵采集的地面微动信号中通过空间自相关法提取其瑞雷面波频散曲线,经反演获取台阵下方S波速度结构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该方法曾广泛应用于地震构造探测及场地稳定性评价等方面,应用领域很有限。徐佩芬等近年来在传统微动测深的基础上研究发展了微动剖面探测技术,并率先应用于国内多个勘探领域,是对传统微动探测方法的继承与创新。基于台阵技术的微动理论早年由美国地球物理学家Aki(1957)和Capon(1969)提出[2]。 2.工作原理和方法技术 2.1工作原理 微动测深的物理前提是基于不同时代沉积地层之间存在的波速差异。地层波速与岩石密度和弹性有关,新生界、中生界、古生界到中上元古界地层的波速差异较为明显,形成了由低到高可以识别物性界面(从几百m/s至几千m/s)。这种方法利用的是地球表面无时不在的地面微小“震动”作为观测对象,它的振幅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