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外反坦克导弹与制导控制技术发展综述

国外反坦克导弹与制导控制技术发展综述

2010中国制导、导航与控制学术会议(CGNCC 2010)

2010年10月16~18日中国上海

国外反坦克导弹与制导控制技术发展综述

杨栓虎

(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 陕西西安710065)

摘要:介绍了国外反坦克导弹及其制导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对典型产

品制导控制系统的组成、功能、原理和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国内反坦克导弹及其制导控制技

术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反坦克导弹;制导控制技术;发展趋势;发展思路

Review of foreign anti-tank missile and GNC technology

Yang Shuan-hu

(Xi’an institute of Modern Control Technology,Shaanxi Xi’an,710065,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foreign anti-tank missile and guidance technology The constituent parts and functions of GNC system on typical products are analysed.Then the development thought of anti-tank missle and guidance technology is given.

Key words:anti-tank missile ;guidance and control technology;development tendency;development thought

引言

在现代陆战的牵引与军事科技的推动下,反坦克导弹已又最初的反坦克、反装甲,向反工事、反碉堡、精确打击地面运动小目标等多用途方向发展,由近程、中程向远射程方向发展,由单兵/兵组携带、车载、机载(直升机、固定翼)单一平台向多平台方向发展,成为能够适应多种作战任务与环境,陆军、陆航、空军、海军陆战队、空降兵等广泛采用的一类攻防兼备的战术导弹武器系统。伴随该武器系统发展的制导控制技术,在经历手动遥控、半自动制导、三点法导引、驾束制导后,发展了激光半主动、电视图像、红外成像寻的制导体制,正向毫米波制导、复合制导方向发展。本文在分析其发展历程、技术特点、作战使用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思路。

1 发展历程

1.1反坦克导弹的作用和特点

反坦克导弹是在现代陆战的直接推动下、在与坦克装甲的直接较量与对抗中逐步发展和提高的。随着各种坦克、火炮、装甲车辆的大量使用和新型主战坦克在装甲防护、火力与机动等方面的不断改进与发展,使现代陆战的突击能力显著提高,促使世界各国大力发展和研制各种类型的反坦克武器装备。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局部战争表明,反坦克导弹的大量使用,彻底改变了现代陆战的作战模式,成为现代陆

作者简介:杨栓虎(1965-), 男,陕西凤翔人, 汉族, 大学本科, 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导弹制导、导航与控制。战和精确打击地面目标的主力装备,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反坦克导弹与其它反装甲武器相比,具有命中精度高、威力大、射程远等优点,与其它战术导弹相比,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使用方便等特点。反坦克导弹以坦克和装甲目标为主要打击对象,命中目标或目标的特殊部位,制导精度高;反坦克导弹可以从载机、载车甚至单兵手中发射,作战灵活、环境适应性强;反坦克导弹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小巧、便携、使用方便;适合批量生产,造价低廉;可配装破甲、爆破、攻坚等多种战斗部,反坦克、反工事、反近地飞行器相结合,体现出精确高效、机动灵活、用途广泛、使用方便、攻防兼备等特点。1.2国外反坦克导弹及其制导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

反坦克导弹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最早的制导兵器之一,从早期的“小红帽”反坦克导弹,到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世界上凡是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国家无不积极研制和装备了第一代反坦克导弹。随着制导控制技术的进步,反坦克导弹已经发展了三代产品,第四代产品的研制正在大力推进中。

一般认为,第一代反坦克导弹是指采用目视瞄准与跟踪、三点法导引、手工操纵、导线传输指令的导弹,其结构简单,重量轻,价格便宜,多数为单兵或兵组携带使用。但飞行速度低(一般最大速度100m/s左右)、命中精度不高(通常60%~70%)、对射手要求高。因此,装备时间不长,到70

年代中后期,绝大部分被第二代反坦克导弹取

代。

第二代反坦克导弹,普遍采用了光学瞄准与跟踪、三点法导引、红外半自动有线指令制导。第二代反坦克导弹型号品种多,装备数量大,寿命周期长,波及范围广。它有轻型和重型两类。轻型导弹起飞重量一般在13kg以下,最大射程在2000~3000m以内,导弹的直径、长度较小,适于单兵和兵组携带,例如法国和德国联合研制的“米兰”导弹、美国的“龙”导弹、法国的“沙蛇”导弹、瑞典的“比尔”导弹等。重型导弹的起飞重量一般都在20kg以上,最大射程在3500~5000m以上,多数采用机动车辆和直升机作为运载与发射平台,例如德国和法国联合研制的“霍特”导弹、美国的“陶”导弹、前苏联的AT-5导弹等。

第二代反坦克导弹制导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比第一代反坦克导弹有所提高,射手只需把瞄准镜中的“+”字线中心瞄准目标即可。导弹的制导精度有很大提高,命中率可达到80%~90%,多采用筒式发射,机载或车载,机动能力强。导弹的飞行速度和发射速率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目前,多数国家的主要装备仍是第二代反坦克导弹,但大部分加装了夜视仪和红外测角装置,提高了夜间作战能力。第二代反坦克导弹的主要问题是,普遍采用导线传输指令,限制了导弹的飞行速度,在导弹飞行过程中,射手必须始终瞄准目标,不利射手的转移与生存。

在第二代反坦克导弹基础上,多年来相继推出了多种制导体制,如去掉传输指令导线而只要射手瞄准目标的驾束制导;仍然采用红外测角和三点法导引,但不再用导线传输指令,而改用抗干扰和可靠性更高的激光指令传输或毫米波指令传输方式。有人也称其为二代半反坦克导弹。

第三代反坦克导弹多数为直升机载和车载发射的重型反坦克导弹,它们具有射程远、威力大、制导精度高等优点,有的还具有攻击多目标的能力。例如,美国的直升机载“海尔法”导弹,最大射程8km,可装备多种类型的战斗部,不仅可以反坦克,还可以攻击隐蔽地下的坚固工事。由于采用先进的激光半主动制导,命中精度高,适应能力强,在海湾战争以来的局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第三代反坦克导弹中,也根据步兵作战特点,发展了轻型导弹,如美国的“标枪”,以色列的“长钉”系列,英、法、德联合研制的中程“崔格特”导弹等,可用于单兵或兵组携带与发射使用。其制导技术先进,多采用红外成像(红外焦平面阵列)制导,抗干扰能力强,命中精度高,具有“打了不管”能力。

第四代反坦克导弹的主要标志是智能化和较强的“打了不管”能力,即要能自动适应各种复杂的作战环境,有良好的抗干扰、抗隐身能力,能从复杂的背景中自动识别目标,有更高的命中精度,能命中目标要害部位,以及足够高的目标摧毁能力和与战场信息网络实时接入的能力等。激光/红外/毫米波复合制导、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网络信息化等技术有望在第四代反坦克导弹中发挥重要作用。

2 国外反坦克导弹和制导控制技术现状2.1 采用红外半自动制导的二代反坦克导弹在大量装备的二代反坦克导弹中,德法联合研制的红外半自动制导“霍特”导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霍特”导弹制导控制系统由弹上的译码器、陀螺仪、燃气舵机、遥控导线组件、热电池和红外辐射器以及弹下的瞄准装置、红外探测装置(测角仪及其电子设备)、制导电子箱等组成。瞄准装置的主要功能是捕获和跟踪目标,保证瞄准具的光学轴始终对准目标,由此建立瞄准基线。红外测角仪通过探测导弹尾部的红外辐射光,给出飞行过程中导弹相对瞄准基线的角偏差,该偏差信号由制导电子箱,结合弹上滚转陀螺仪下传的旋转基准信号,一并处理后形成制导指令,再经遥控导线传至弹上译码器,经解译放大,驱动舵机电磁铁,带动燃气扰流片,通过切入飞行发动机喷喉,形成侧向操纵力,控制导弹按三点法导引规律飞行并命中目标。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克服滚转导弹初始弹道的发射扰动,弹上安装了偏航俯仰陀螺仪,在导弹发射后的0.30~0.85s之内,由该陀螺仪产生稳定指令,确保导弹能够可靠地进入红外测角仪视场。

由“霍特”导弹制导控制系统的组成和作用原理可以归纳出二代反坦克导弹的基本特征:光学瞄准、红外测角、旋转弹、推力矢量控制、三点法导引、人工参与、半自动制导。其制导方式尽可能地简化了系统组成和弹上制导装置,保证了可靠性及相对低廉的成本。

“霍特”导弹以其特有的射程(4000m)和破甲威力(≥800mm)使它在同类武器中表现突出,并先后装备原西德和法国军队,并配装山猫直升机、小羚羊直升机等,出口科威特、叙利亚、埃及等,命中概率80~90%,命中精度CEP≤0.5m。

2.2 采用末段寻的制导的三代反坦克导弹2.2.1 “海尔法”导弹

“海尔法”导弹是美国洛克威尔公司于1972年开始研制、1981年装备美国陆军的直升机载重型反坦克导弹,采用激光半主动制导方式,主要配备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用于攻击地面坦克、装甲目标,是美军现役主力装备之一。

“海尔法”导弹弹上制导部件包括激光导引头、自动驾驶仪和气动舵机。导引头的探测器是由雪崩式光电二极管,组成四象限管,接收目标反射回来的激光信号,给出目标与探测器视线之间的角度误差。探测器位于陀螺稳定平台支撑的位标器上。导引头能够跟踪目标,提供弹目视线角速度信号,提供给自动驾驶仪,实现比例导引,直至命中目标。

“海尔法”导弹武器系统由导弹、激光目标指示器和机载发射单元等组成。在导弹飞行过程中,激光目标指示器始终照射目标,目标反射的激光指示器照射信号进入导引头后,形成比例导引所需的探测信号。可见这种制导方式并非“打了不管”。为此,美国在激光半主动“海尔法”基础上又先后发展了红外型与毫米波制导型。其中毫米波制导型与长弓毫米波雷达结合,使“阿帕奇”武装直升机成为真正的“坦克杀手”。

2.2.2 “标枪”导弹

“标枪”导弹是一种单兵携带、全天时、“打了不管”的第三代中程轻型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最大射程2000米,由美国德克萨斯仪器公司和马丁·玛丽埃塔公司联合开发,是美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主要步兵反装甲武器。

“标枪”导弹系统主要由发射包装筒、导弹和瞄准控制单元组成,弹体结构布局从前至后依次是:红外成像导引头、前置战斗部、制导电子舱、主战斗部、发射/续航火箭发动机、燃气/空气舵机。发射发动机赋予导弹较小的初速(15m/s),使导弹系统具备“四微”功能,可以在建筑物内发射。导弹离筒后飞行4m左右,续航发动机点燃,燃气舵工作,实现推力矢量控制,完成初始段弹道的稳定控制,为发射前锁定目标的弹载跟踪器和导引头创造良好工作条件。

“标枪”导弹制导系统的核心是焦平面成像导引头和弹载图像识别处理器。核心器件是一个64×64单元的碲镉汞凝视焦平面阵列元件,对波段为8-12微米的红外辐射非常敏感,而且这一波段较之3~5微米波段的抗干扰能力强。射击前,射手将发射筒前盖取下,瞄准控制单元对准目标,当搜索到目标时按下锁定快门,这时的目标图像就是导弹攻击目标的蓝本。导弹射出后,无论是运动还是静止中的目标图像特征,在成像导引头上都是连续变化的,处理单元就是依靠这些特征信号连续变化中的相关性,来自动识别和跟踪目标。

“标枪”导弹能够自动寻的,飞行速度比有线制导的反坦克导弹快,能够攻击以每小时50-60公里的速度缓慢飞行的直升机。“标枪”导弹具有两种作战模式,一是曲射攻顶模式,直接攻击坦克装甲薄弱的顶装甲,二是直线攻击模式,用于攻击直升机和碉堡等。

“标枪”在反坦克导弹发展史上是一个里程碑,是一种“发射后不管”的反坦克导弹。美国军方认为,与驾束制导系统和光纤制导系统相比,“发射后不管”的主要优点之一是它大大提高了近距离作战中参战人员的生存能力。在导弹的整个飞行期间并不要求操作手一直守在发射位置上,这样就避免了对方反步兵火力的杀伤。

2.2.3 “长钉”导弹

“长钉”反坦克导弹是由以色列拉斐尔公司研制,1999年对外公布的发射后不管/发射后观察的多平台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它是世界上第一种装备并用于实战的光纤制导导弹。该弹族广泛地装备于步兵、快速反应部队、地面部队和武装直升机,作战目标包括坦克、装甲车、坚固掩体和低飞的直升机等。同时,该导弹的另一重要用途就是城市作战。

“长钉”反坦克导弹家族目前的四种型号中,长钉-SR/MR/LR均为轻型便携式,发射系统完全通用,而长钉-ER型可使用重型三脚架,也可机载使用。

(1)长钉-SR

长钉-SR短程反坦克导弹也被称为“短长钉”(Short Spike),射程50~800米,采用非制冷红外成像寻的制导方式,发射前锁定,发射后不管,是一种便携式反坦克导弹系统,可攻击装甲车辆、掩体、混凝土工事等多种目标,用于弥补单兵反坦克火箭和中程反坦克导弹之间的火力空白。主要供步兵、特种部队和快速反应部队使用。(2)长钉-MR

长钉-MR是一种轻型、便携式、发射后不管的多用途导弹系统,最大射程2500米。长钉-MR导弹全长1.2米,直径130毫米,串联战斗部,入射角30度时可击穿800毫米均质钢装甲。长钉-MR有可选择的战斗模式,并可随时升级。可以在发射后接受数据,甚至在飞行过程中变换攻击目标。

(3)长钉-LR

长钉-LR型导弹是长钉家族中的远程型号,最大射程4000米。具有如下性能:

◆发射后可修正目标数据或转换攻击目标

◆完成实时监控和敌我识别

◆完成战斗毁伤评估

◆远射程和高精度

◆对目标周围附带伤害最小

长钉-LR型导弹也装备了光纤制导系统,可将导弹导引头看到的画面以图像形式传回给射手。导弹飞行过程中,射手可修正瞄准点,即可以在飞行过程中改变目标。同时,射手可以看到实时图像以评估杀伤效果。导弹系统也可以在非瞄准线制导模式下工作,允许射手在隐蔽状态下“盲射”,而无须暴露自己。

(4)长钉-ER

长钉-ER型导弹是“长钉”家族中的增程型,最大射程8000米。其发动机体积、导弹尺寸和战斗部的质量都相应增大。在战斗模式中新增了发射/控制模式,即在导弹发射前不需要锁定目标,作战人员可在发射后再进行目标选择,并控制导弹攻击目标最易受攻击的部位,或者切换到发射后不管模式。

“长钉”反坦克导弹系列除短程导弹外均采用光纤制导,弹上部件主要包括电视CCD、红外成像双模导引头和光纤数据传输链路。红外成像传感系统的工作波长在

3-5微米。导弹将光纤制导与图像制导相结合,使射手根据目标性质、环境条件、出现的干扰等,灵活地选择最优的攻击方式。

“长钉”的先进得益于采用了新型的光纤制导技术。所用光纤的质量轻、直径小,一公里长的重量不过150克。电视摄像机和红外传感器能将目标图像经光纤传输给射手,不但传输质量很高,抗干扰能力强,也有利于增加导弹射程,使长钉的射程优于标枪。

2.3 正在发展的四代反坦克导弹

2.3.1 联合空地导弹

目前美国正在发展将“海尔法”导弹和“幼畜”空地导弹升级换代并实现统一解决方案的联合空地导弹(JAGM)。JAGM采用激光半主动/红外成像/毫米波三模复合制导模式,能够极大地提高目标识别能力、抗干扰能力和精确打击能力。计划装备武装直升机、固定翼飞机和无人机,以满足在恶劣气候条件下的精确打击需求。预计2016年形成作战能力。

2.3.2高速动能导弹

为了有效对付坦克新型防护装甲和日益完善的主动防护系统,美国率先发展了一种依靠飞行动能击毁任何可以预见的装甲目标的新概念武器——高速动能导弹,经过几轮不同制导方案的对比与试验,目前采用了红外测角、毫米波指令传输、惯性测量装置+脉冲推力矢量控制器方案。

高速动能弹在约0.9s内将导弹加速到1500m/s以上,5000m射程飞行时间约3秒。由于飞行速度高、交战时间短、结构简单、成本低、威力大,能有效摧毁已知任何装甲目标,成为反坦克导弹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该项目还在研制中。

2.3.3“网火”导弹武器系统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外反装甲武器装备的发展呈现出一些值得关注的新趋势,其典型代表是美国的“网火”武器系统。这是一种由美国陆军、海军共同出资开发的无人值守导弹武器系统,准备装备陆军、海军陆战队。

“网火”由精确攻击导弹、巡飞攻击弹、储存/发射装置以及任务规划计算机四个分系统组成。武器系统不依赖于具体的平台,可以从地面和有人或无人战术运输车上垂直发射导弹,可以在飞行中进行信息更新,攻击移动目标。系统最大特点是将信息网络技术与精确打击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作战网络。洛马公司和雷声公司对该系统项目进行了先期研制与开发,其中精确攻击导弹(PAM),射程40km,采用非致冷红外成像/半主动激光双模导引头,由雷声公司负责研制。巡飞攻击导弹(LAM),射程70km,采用激光半主动成像导引头,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负责研制。虽然该项目还处于研制中,LAM导弹也因与其它无人机项目有冲突而暂停,但我们还是可以从此获得相关技术发展的最新方向。

3国外反坦克导弹精确制导技术发展趋势

3.1 国外反坦克导弹发展趋势

综合以上介绍,结合最近几十年来的国际形势的变化及各国发展反坦克导弹的特点,我们可以对该领域技术发展的趋势作如下归纳:

(1)发展适应多种作战任务的反坦克多用途导弹海湾战争等几次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经验表明,直升机载反坦克导弹,既可用于反坦克、反装甲、反舰艇,也可用于攻击地下掩体工事等坚固点目标。同时还可以攻击直升机或固定翼飞机。因此,研制一种具有普遍通用性的导弹,配装不同类型的战斗部、导引头,通过同一发射平台或不同的发射平台,用于攻击多种类型的目标,将是反坦克导弹发展的重要趋势。美国的联合空地导弹,就是体现这种发展趋势的典型产品。

(2)发展先进的制导技术,努力实现“打了不管”

在反坦克技术领域,“打了不管”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随着激光制导、红外成像制导、毫米波制导等技术的日益成熟,当前各国都在努力,首先实现“打了不管”,再将其优势互补,发展两模或三模复合制导技术,争取工程应用。

(3)进一步提高毁伤能力

随着新型主战坦克防护能力不断加强,新型装甲(复合装甲、反作用装甲、主动防护系统)不断改进,对反坦克导弹的作战效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提高反坦克导弹的毁伤能力和末端突防能力,发展超高速动能导弹和高精度快速响应制导控制技术,是重要发展方向之一。(4)提高抗干扰、抗隐身和全天候作战能力

利用高新技术,提高反坦克导弹的抗干扰(有源干扰、无源干扰)能力,使反坦克导弹在白天、黑夜都能作战,在恶劣天气与复杂战场环境下,在有电子干扰、杂波、诱饵及干扰弹的作用下,在目标采用隐身措施下均能正常工作。为此,采用光纤制导、人在回路制导、双模或多模式制导技术十分必要。

(5)发展“四微”软发射技术和攻顶装甲技术

对轻型反坦克导弹,为了减小重量、便于携带,适应密闭、半密闭空间发射,适应城市作战,需要减少导弹发射时产生的声、光、尾喷火焰及烟雾,简称“四微”。同时,为了有效打击目标,需要打击坦克的薄弱部位——顶装甲。

近些年来,随着光电、激光、红外、毫米波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激光制导、红外成像制导、毫米波制导技术在反坦克导弹中的应用,使反坦克导弹不断更新发展、制导

体制不断适应未来作战的需要。

3.2 国外反坦克导弹精确制导技术发展趋势结合反坦克导弹发展需求,国外反坦克导弹精确制导技术发展趋势可归纳如下:

(1)重点发展成像寻的制导技术

成像制导已成为反坦克精确制导武器的重要发展方向,是适应地面复杂背景下小目标所处特殊环境的一种历史选择。现已研究开发出各种成像制导方式,如可见光成像、红外成像和激光主动成像等。但以红外成像,特别是凝视红外成像制导方式应用最多,激光成像制导最受关注。成像寻的制导是反坦克导弹应对地面复杂背景条件下不断变化的装甲目标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2)广泛应用主动毫米波寻的制导技术

毫米波以其分辨率高、抗干扰和全天候作战能力强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已成为反坦克导弹、制导弹药、防空武器、空地武器普遍采用的制导方式。国外8mm和3mm毫米波制导技术都已成熟并用于武器装备,并在与红外成像复合上不断取得突破。

(3)重视发展多模寻的制导技术

多模寻的制导方式具有抗干扰能力和目标识别能力强等优点,是实现“打了不管”的反坦克导弹的理想的制导方式,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其发展与应用。其中激光半主动与红外成像双模复合、红外成像与毫米波双模复合、激光半主动/红外成像/毫米波三模复合、双色红外与毫米波三模复合等技术受到高度重视。

(4)人在回路中的制导控制技术

在当前自动目标识别(ATR)技术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国外除通过发展多光谱技术、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多模制导技术,以解决目标识别问题外,还大力发展人在回路中的制导控制技术,通过人工参与观察目标、识别、锁定目标,然后转入弹上自动跟踪器自动跟踪或由射手直接操纵导弹攻击目标,是目前技术条件下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

(5)注意发展智能化制导技术

利用网络传感器获得的多种目标信息,实施信息融合,进行目标的自动探测、识别和跟踪,利用智能计算机进行综合决策,具有选择命中点和毁伤效果评估能力。

(6)重视低成本制导技术的发展和各种高新技术的应用鉴于反坦克导弹在战场上的大量使用,低成本制导技术受到世界各国包括美国军方的高度关注。以微机电、微纳米、新材料等技术为代表的一大批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但能够在减小制导系统体积重量的前提下,大幅降低成本,而且能够为制导系统的性能提高提供无限潜能。

4 启示与建议

国外反坦克导弹的发展,既重视作战需求和作战使用牵引,也重视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后者的作用甚至更加明显。为此,国内反坦克导弹技术的发展,应该更加重视技术推动力量的积累,为跨越发展打好技术基础。

(1)重视新概念武器研究。在借鉴国外技术的同时,善于走适合本国国情的路子,在武器系统概念研究上要加大研究力度并坚持不懈,只有独劈溪径,才能迎头赶上。在“打了不管”的方向上,如果能够将非制冷红外导引头与光纤制导技术结合,即可以实现“打了不管”、“想管就管”,也能够更好地适应战场环境,更有效地控制成本。

(2)加强武器系统顶层设计。只有顶层设计好,才能研制出真正满足作战需求的武器装备,也才能与相关武器系统配套并形成体系力量,也才能在武器装备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处理好机械化与信息化的关系,把握好武器装备研制、改造与发展的方向。

(3)重视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重视武器性能与作战使用的结合。实战证明,满足作战需求的武器并非高精尖技术的堆积,也可能是各种成熟技术、简单技术的灵活运用。当武器系统性能与作战使用有机结合后,才能产生最大的效能。在复合制导技术尚未成熟的情况下,要加强不同制导体制武器装备的配套使用,最大限度地满足作战使用要求。

(4)重视低成本制导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反坦克导弹是对地精确打击武器系统,同时也是一种负担得起的武器系统,随着需求发展,系统越来越复杂,成本也越来越高,消弱了竞争优势。探索微机电技术在反坦克导弹,尤其是反坦克导弹制导系统中的应用,必将对反坦克导弹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5)集中力量攻克瓶颈技术。武器装备的跨越式发展往往取决于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制导与控制技术是反坦克导弹的核心技术。目前制约其跨越发展的核心部件与核心器件技术,应该受到各方足够的重视,并注意发挥好总体技术的牵引作用。

参考文献:

[1]樊启发.世界制导兵器手册[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6.8.

[2]李保平、杨泽梁.高技术战争与制导兵器技术发展.第十次学术年

会论文集[C].西安.中国兵工学会火箭导弹专业委员会.2003.8 [3]邹汝平、杨栓虎.兵器制导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兵器科技创新论坛

论文集[C].北京.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2006.12. [4] The HOT missile system, International Defens Review, 1972, p389-392.

[5] Robert D. Salyer. Raytheon Missile Systems: A Global Perspective.

April 27, 2005.

[6] Ingo W. May. Missiles &Guns—A FCS Perspective. Presentation

by Inc,SAIC.2003

[7] Mike O’Grady. Lock-On-After-Launch (LOAL) Maverick,

Presentation by Raytheon. April 19, 2002.

[8] BAE Systems. Precision Guided Miniature Munitions Navigation

and Guidance Concepts.40th Annual Guns-Ammunition-Rockets-Missiles Conference, April 28, 2005.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