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南宁市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下学期“超越杯”期中联考语文试题(II)卷

南宁市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下学期“超越杯”期中联考语文试题(II)卷

南宁市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下学期“超越杯”期中联考语文试题(II)卷
南宁市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下学期“超越杯”期中联考语文试题(II)卷

南宁市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下学期“超越杯”期中联考语文试题(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站在古村,一种厚重的文化扑面而来,只是静静地端详,所有的青瓦已声泪俱下,两千多年的时光,______着你艰难而清贫的足迹。斑驳的墙上,日影与山色,化成一帘旖旎的春光。你,如一本线装的古诗集,______出清新淡雅的意韵;如一首婉转的歌曲,______出抑扬顿挫的旋律。你在盎然的春意中熠熠生辉。

A.记忆散发歌唱B.记载焕发歌唱

C.记载散发吟唱D.记忆焕发吟唱

2 .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川航机组突遇险情,成功备降,强烈地震撼着网友的心,纷纷为他们的专业素养点赞。

B.按照田园城市的建设标准,规划者首先考虑的是,让市民“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

C.多所学校举行世界环境日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

D.本期“文翁大讲堂”的听众,除成都教师外,还有资阳、攀枝花等外地教师也参与其中。

3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窠巢(kē)狭隘(ài)并蒂(tí)哄堂大笑(hōng)

B.姊妹(zǐ)称职(chèn)干涸(hé)饥肠辘辘(lù)

C.抽噎(yē)女娲(wā)狡黠(jié)神采奕奕(yì)

D.温驯(shùn)红绫(líng)摇曳(yè)拈轻怕重(niān)

4 . 下面各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绝别并蒂尘封惊惶失措B.静密笑柄宽恕苦心孤旨

C.粗犷发髻点缀恍然大悟D.分岐堕落惩罚各得其所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万里丝路一卷出

《丝路山水地图》幅宽0.59米、全长30.12米。它描绘了东起嘉峪关西至天方城(今沙特麦加)的辽阔地域范围。这幅地图负载了大量原始的地理信息,它的出现以实物证明了在西方地图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对世界地理特别是对于丝绸之路沿线已有清晰的认识。全卷共画出了211个地理坐标,许多丝路上的重要城市,如中国的敦煌、叙利亚的大马士革等都有清晰的标注。

中国古代地图一般采用两种方式绘制:一种是西晋地图学家裴秀所倡导的“计里划方”形式。隋唐时期,制图之风大盛,隋代的《区宇图志》,唐代的《十道图》等著名地图相继问世,可惜今日无传。第二种是采用山水画的形式,中国古代地图大多数以山水画的形式出现,彩绘地图最早出现在北宋时期,明清时期依然比较流行,这幅《丝路山水地图》就是典型代表。

《丝路山水地图》绘画手法是明代中期盛行一时的青绿山水画法。青绿山水画法从唐代开始发展,至宋代达到高峰,到明代虽然已经是末流余波,却仍然在宫廷绘画中占据主导地位。《丝路山水地图》主要用矿物颜料石青、石绿绘制,用大青绿画法,着色浓郁,装饰性强。因为使用矿物颜料,虽经历数百年而色泽鲜艳夺目,几乎不减当年。

5 . 《丝路山水地图》有哪些主要特点?

6 . 选文第二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写完听雨

季羡林

①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②“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一种死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③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②,大有飘飘欲仙之概了。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

溢满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

④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顺便说上一句:外国诗词中似乎少见。我的朋友章用回忆表弟的诗中有:“频梦春池添秀句,每闻夜雨忆联床。”是颇有一点诗意的。连《红楼梦》中的林妹妹都喜欢李义山的“留得枯荷听雨声”之句。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蒋捷的《虞美人》,词不长,我索性抄它一下: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⑤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但是,古今对比的概念,有相当大的悬殊。他是“鬓已星星也”,有一些白发,看来最老也不过五十岁左右。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过是介乎中老之间,用我自己比起来,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鬓边早已不是“星星也”,顶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资格。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了。

⑥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青的麦苗。我生在乡下,虽然6岁就离开,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农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谓焦急之情,绝不下于农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行。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徒唤奈何。在梦中也看到的是细雨蒙蒙。

⑦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不禁神驰千里,心旷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

⑧我的心又收了回来,收回到了燕园,收回到了我楼旁的小山上,收回到了门前的荷塘内。我最爱的二月兰正在开着花。它们拼命从泥土中挣扎出来,顶住了干旱,无可奈何地开出了红色的白色的小花,颜色如故,而鲜亮无踪,看了给人以孤苦伶仃的感觉。在荷塘中,冬眠刚醒的荷花,正准备力量向水面冲击。水当然是不缺的。但是,细雨滴在水面上,画成了一个个的小圆圈,方逝方生,方生方逝。这本来是人类中的诗人所欣赏的东西,小荷花看了也高兴起来,劲头更大了,肯定会很快地钻出水面。

⑨我的心又收近了一层,收到了这个阳台上,收到了自己的腔子里,头顶上叮当如故,我的心情怡悦有加。但

我时时担心,它会突然停下来。我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永远也不停。(选自散文集《二月兰》)

7 . 对这篇散文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悲欢离合总无情”,“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作者运用类比,表达出了相同的境界。

B.作者引用林黛玉喜欢李义山“留得枯荷听雨声”的诗句,想表现林黛玉孤独寂寞的情怀。

C.本文引用大量的诗句,增加了文章的内涵和文化底蕴,表达出古今人听雨不同的感受。

D.作者运用时空转换的手法,把梦境与现实巧妙连接起来,做到了收拢有序,结构严谨。

E.文章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魅力,使全文幽默犀利,寓庄于谐。

8 . 本文前两段说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为什么在下文又说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

9 . 作者在雨中展开了哪些与农业有关的想象?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10 . 本文蕴含了作者对学问、对人生、对社会的态度,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的形象。

三、文言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

王维传(节选)

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臻其妙,笔踪措思,参于造化,而创意经图,即有所缺,如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及也。人有得《奏乐图》,不知其名,维视之曰:“《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好事者集乐工按之,一无差,咸服其精思。

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尝聚其田园所为诗,号《辋川集》。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乾元二年七月卒。临终之际,以缙在凤翔,忽索笔作别缙书,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笔而绝。

(选自《旧唐书》)

渭川田家

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注释)①昆仲:称人兄弟。②臻:到,达到。佛教语。③玄谈:对佛教义理的阐述。④缙:王缙,王维之弟。⑤雉雊(gòu):野鸡鸣叫。⑥式微:《诗经》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这里表明自己有归隐之意。

11 .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限断三处)

如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及也。

12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

(2)咸服其精思

(3)不衣文彩

(4)舍笔而绝

13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

14 . 分别表现王维“绘画技艺高超”和“笃信佛教”的一项是()

A.书画特臻其妙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

B.而创意经图,即有所缺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

C.笔踪措思,参于造化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

D.维视之曰:“《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

15 . 有人说诗中“倚杖候荆扉”中的“候”字很有表现力,谈谈你的理解。

16 . 归隐田园是王维的志趣所在,请结合诗文加以简析。

17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核舟记(节选)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上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朝代)的文学家_____(人名)

(2)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高可二黍许_____②清风徐来,水波不兴_____

(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子。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4)选文第一段分别从用料少、_____、_____ 三方面说明王叔远雕刻技艺的高超。

四、情景默写

18 .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用奔马、疾风来突出水流速度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杜甫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意境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

诗词理解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9 .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晴空一鹤排云上”借一只鹤直冲云霄的孤寂和气势,表达着寥廓天空下凄清茫远,寂寞苍凉的感伤。B.“便引诗情到碧霄”写诗人想象诗情澎湃,冲向碧空,表现出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胸襟。

C.这首诗采用议论、描写兼抒情的表达手法,直抒胸臆地表达出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这首诗与诗人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同样表达了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20 . 诗歌前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用的是什么手法?

六、名著阅读

21 . 名著阅读。

(1)《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两段话:“以某比之,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若得此人,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说此话者是____,被赞誉的人是____。

(2)

“真的,我得走!”我有点恼火了,反驳说,“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你觉得无足轻重的人吗?……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选段中的“我”和“你”分别是____的代表作品____中的哪两个人物?____

(3)吴敬梓的作品《____》刻画了许多受科举制度播弄而失魂落魄的人物形象,但也塑造了一些象征正面理想的人物,如王冕、杜少卿、虞育德、庄征君等。

七、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小题。

【A】

当代青少年对传统孝道的认知与传承状况调查

(原始数据来源:问卷星在线问卷调查平台)

【B】

西周: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七十养于学,达于诸侯。(《礼记?王制篇》)

春秋战国: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经》)

汉朝:以孝治天下,选拔官员也把孝当做一个基本标准。

唐朝:参加医学、算学、律学考试的人,不用读五经,但孝经却不能不读,类似于现代大学的公共课。

宋朝:儒学理论得到较大发展,但其宣扬的孝道有所偏离儒家的基本准则。

清朝:康熙、乾隆等极力提倡孝道,他们经常举行“千叟宴”、颁诏“旌表百岁”。

【C】

孝的伦理观念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基因,是中华文化的价值内核之一。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都不可能割断历史。孝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固然有“父为子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需要批判和摒弃的东西,但其积极方面对于我们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建设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传统孝文化认为,孝是一种自然生发的亲情,有助于升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这种亲情植根于血缘关系,生长于父母与子女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尤其是子女“三年不免于父母之怀”的婴幼儿时期。同时,在子女的整个青少年阶段,父母都为子女尽心尽力,体现了无私的爱。父母与子女的爱是自然生发的,是无条件的道德情感。子女为父母尽孝,是在成长懂事之后才成为理性自觉的。孝作为一种亲情,蕴含着父母养育未成年子女的责任和子女赡养年老父母的义务。这种责任和义务关系既不是契约关系,也不是任何意义上的等价交换,而是亲情的自然产物,是一种不可推卸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在我国传统社会,孝在一些时期与“父为子纲”紧密相连,因而在家庭关系中

存在等级制和威权色彩,使孝的亲情色彩受到严重削弱。这是不可取的。在当代社会继承和弘扬传统孝文化,应摒弃“父为子纲”等不合时宜的内容,而着眼于升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血肉亲情。

在传统孝文化看来,父母对子女的无私之爱,有助于培育子女对父母等亲人的爱,进而外推到对其他社会成员以至民族和祖国的爱。孝,可促进个体关怀他人和社会。这就是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因此,为父母尽孝是一切教化之本。谁相信一个连“亲亲”的德行或情感都没有的人会真心诚意地关心他人、热爱祖国呢?因此,传统孝文化把孝与公、忠联系起来,强调人们以“亲亲”和尽孝为起点,培养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胸怀和情怀。现代社会是所谓的“陌生人社会”,传统社会中那种邻里守望相助的局面发生了很大改变。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可以合理借鉴和弘扬传统社会中由近及远、由己及人的“大孝”精神。有了这样一种精神,我们就能够处理好自己与家人、社会、民族、国家的关系,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在关键时刻为国家和民族利益挺身而出、尽责尽力。

(摘自《人民日报》)

22 . 从材料【A】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23 . 用材料【C】第①段中的一句话概括材料【B】的主要内容。

24 . 材料【C】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5 . 综合三则材料,说说当前大力弘扬中国传统孝文化有哪些现实意义?

八、作文

26 .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岁月匆匆,十四五岁的我们已走进人生的花季,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分成熟,少了一分幼稚;多了一分思索,少了一分盲从;多了一分宽容,少了一分偏激;多了一分行动,少了一分幻想;还多了一分责任、理想与憧憬……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

请以“十五岁,我多了一分”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①请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回忆,也有向往;有烦恼,也有快乐;有失去,也有收获。

请以“成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联系生活实践叙述事件,写出体会,要有真情实感。

③不管选择哪个题目写,书写一定要规范,工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