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讲义第一讲“导论”及《三字经》-庚寅冬

讲义第一讲“导论”及《三字经》-庚寅冬

讲义第一讲“导论”及《三字经》-庚寅冬
讲义第一讲“导论”及《三字经》-庚寅冬

第一讲导论:中华民族的发祥

《三字经》——“袖里通鉴纲目”

参阅书目:

1.钱穆《国史大纲·引论》。

2.柳诒徵《中国文化史·绪论》。

3.吕思勉《中国制度史·三皇五帝考》。

4.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

5.【宋】王应麟著《三字经》。

6.章炳麟著《重订三字经》。

7.李里著《三字经讲义》,载氏著《蒙书讲义》。

一、诸君应具有的基本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

知识的国民。)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否则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国史,不得云对本国史有知识。)(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即视本国已往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亦无一

处足以使彼满意。)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

点,(此乃一种浅薄狂妄的进化观。)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

切委卸于古人。(此乃一种似是而非之文化自遣。)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否则其所改进,等于一个被征服国或次殖民地之改进,

对其国家自身不发生关系。换言之,此种改进,无异是一种变相的文化

征服,乃其文化自身之萎缩与消灭,并非其文化自身之转变与发皇。)

参见钱穆《国史大纲·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二、我们为什么应研读中国文化古典典籍

1.作为学人自身必靠之而立身成人

譬如有学者指出:“对传统的诠释必须植根于对其过去历史的一种真正的热

爱与尊崇。孔子、耶稣、佛陀,都是真正、深刻而且自觉地使他们的传统得以复

活的典范;(中略)只有当我们在传统方式的一代又一代熏陶下真正成长起来,我...........................

们才能够成为真正的人;只有

..................................当我们复活了新的环境视之为不再有效的这个传

统,我们才能保存我们生命的方向和完整。共同享有的传统将人们聚集在一起,...................................

使他们成为真正的人。对传统的每一次抛弃,都意味着人们自我的一次断裂。..................................

而对传统的每一次真正的复活,都意味着人们自我的一次重新统一.............................。”(芬格莱特

《孔子——即凡而圣》69-70页)

2.我们中华民族必靠之而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近两个多世纪的历史证明:单靠引入拿来,无论欧西、苏俄,还是两希,更无庸说被殖民、被传播“福音”以及所谓宪政制度共产主义等等,都决然不可能成就我们民族的复兴。正像我们所经历的所有军阀混战、内战等等都几乎不外是西方诸列强在华代理人及其大众之间的流血冲突,我们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相互冲突亦奉行与表现的是别人的意识形态间的对立。当我们的文明极为衰弱的时候,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强势文明的侵略,我们的抵抗失败了,而且是一败再败。于是我们在精神上也矮人三分,别人自吹自擂的所谓“文明”与“野蛮”,“先进”与“落后”,“进化”与“停滞”被我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我们无比的自惭形秽,尽悉否定自家的文化、文明与历史,而全盘西化似成了唯一的坦途,至今依然。

但是,一个一无所有的乞丐怎么可能单靠乞讨,靠他人施舍而成为富翁呢!一个彻底丧失了自家文化传统的民族,又怎么可能单靠“移植”、“拿来”而获得民族须臾不可离弃的文化的本根底蕴呢!即使说西方文明还有可取之处,那么我们又凭什么去获取它的精神宝藏呢!或许我们能否重新考虑张之洞先生所倡导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虽然自倡导以来,就受到了无数的非议。其实这个意思很明白,它并不是要去刻意辨清西学的体或者西学的用(这里不存在问题!),而是说无论西学的体也罢,用也罢,都原则上只能成为中学的用,都只能对中学进行有益的补充,而决不能成为中学的体!或者即使一段时期以后成为了中学的体,那也必须是在经中学的创造性地转化之后。简单地拿来是不成的。否

则那就不是中国文化,而是在中国的“准西方文化”了,就如同我们这里很多留洋回国的人不过是在中国之“美国学者”、“英国学者”等等一般。所以我们应当研读中华文化经典。

3.我们中国尽管为世界上历史最完备之国家①,然中国最近,乃为其国民最缺乏国史智识与民族文化之国家(参阅钱穆《国史大纲·引论一》)

举例一、中国自古以来皆是“专制政体”吗?(参阅钱穆《国史大纲·引论八》)举例二、中国为“封建社会”吗?(参阅钱穆《国史大纲·引论十》)

举例三、中国社会、文化是“停滞不前”的吗,其当下的“病原”皆古已有之吗?(参阅钱穆《国史大纲·引论九、十一、十二、十三》)

三、中华民族的发祥

1.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造人

《三五历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一日九变,神于天,灵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后乃有三皇。”(参见柳诒徵《中国文化史》上13页;袁珂《中国神话传说》上78页)《风俗通义》:“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袁珂《中国神话传说》上108页)

2.三皇五帝②

三皇:天皇——地皇——人皇

《春秋命历序》:“天地初立,有天皇氏,十二头,淡薄无所施为,而俗自化,

①中国为世界上历史最完备之国家,举其特点有三。一者“悠久”。从黄帝传说以来约得四千六百余年。从《古竹书纪年》以来,约得三千七百余年。(夏四七二,殷四九六,周武王至幽王二五七,自此以下至民国纪元二六八一。)二者“无间断”。自周共和行政以下,明白有年可稽。(《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从此始,下至民国纪元二七五二。)自鲁隐公元年以下,明白有月日可详。(《春秋》编年从此始,下至民国纪元二六三三。鲁哀公卒,《左传》终,中间六十五年史文稍残缺。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资治通鉴》托始,至民国纪元凡二三一四年。)三者“详密”。此指史书体裁言。要别有三:一曰编年,(此本《春秋》。)二曰纪传,(此称正史,本《史记》。)三曰纪事本末。(此本《尚书》。)其他不胜备举。(可看《四库书目·史部》之分类。)又中国史所包地域最广大,所含民族分子最复杂,因此益形成其繁富。若一民族文化之评价,与其历史之悠久博大成正比,则我华夏文化,与并世固当首屈一指。(钱穆《国史大纲·引论》1页)

②据称“三皇之异说有六,五帝之异说有三。(中略)三皇之说,义实取于天地人,犹五帝之义,取于五德迭代也。”“以《三坟》为三皇之书,《五典》为五帝之典,(中略)然则三皇之说,义则托于天地人。其人则为燧人、伏羲、神农(下略)。”(吕思勉《中国制度史》284--286页)而通过反复比较诸种异说,我选择了我以为最合逻辑的说法。

木德王,岁起摄提,兄弟十二人,立各一万八千岁。

地皇,十一头,火德王,一姓十一人,兴于熊耳龙门山,亦各万八千岁。

人皇,九头,提羽盖,乘云车,使风雨,出旸谷,分九河。人皇出于提地之国,九男九兄弟相似,别长九国,凡一百五十世,合可万五千六百年。”

吾意天皇、地皇、人皇,初非后先相继,特十口相传之说,谓吾国东、中、

.......

西三方,有最初发生之部落,因目

.........。故人类初生不限一地,...............之为天、地、人三皇

而一地之人各分部落也。其纷争合并之迹,虽不可详考,要之羲、农以后所谓华

..........

夏之族,实由前此无数部落混合而成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上15-16页)

燧人——伏羲——神农(炎帝,姜姓)

(游猎)(游牧)(农牧)

《古史考》曰:“太古之初,人吮露精,食草木实,穴居野处。山居则食鸟兽,衣其羽皮,饮血茹毛,近水则食鱼鳖螺蛤(gé)。未有火化,腥臊多害肠胃。于是有圣人以火德王,造作钻燧出火,教民熟食,铸金作刃,民人大说,号曰燧

人。”(中略)此并足征燧人为游猎之世首出庶物之主

.............。

伏羲之号,盖为其能驯服羲牲。亦曰庖羲,则为其取牺牲以充庖厨也。伏羲

..

盖游牧之世首出庶物之主也

............。

燧人、伏羲、神农并称三皇,俨然代表生计进化之三时代焉。(中略)神农事迹明见《易·系辞传》曰:“庖羲氏没,神农氏作,斲(zhuó)木为耜(sì),揉木为

耒(lěi),耒耨(nòu)之利,以教天下。”此确为教民稼穑之君

........

......。我国数千年来以农

立国之基,肇于此矣

.........。(以上参阅吕思勉《中国制度史》1-2页)或许这就是炎帝亦被奉为中华民族始祖的原因。

五帝:黄帝(姬姓)——颛顼(zhuānxū)(高阳,黄帝孙)——帝喾(kù)(高辛,黄帝曾孙)——唐尧(放勋,帝喾子)——虞舜(重华)

3.三代:夏——商——周

自黄帝乃至三代,事迹记载愈益详悉。黄帝崛起于神农氏世衰之时,与之三战于阪泉之野,与蚩(chī)尤战于涿鹿之野,遂被尊为天子。以后诸帝乃至三代据史家说皆为黄帝后裔,于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又有了“炎黄”的说法。

同时,诸帝王的出生又有神话一类的传说

...............,譬如《帝王世纪》云:“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sì),有蟜(ji?o)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史记》一,4页)黄帝母曰附宝,之祁野,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二十四月生黄帝于

寿丘。生日角龙颜,有景云之瑞,以土得王,故曰黄帝。(2页)

帝颛顼,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母曰昌仆,亦谓之女枢。《河图》云:“瑶光如蜺贯月,正白,感女枢于幽房之宫,生颛顼,首戴干戈,有德文也。”(11页)

《帝王纪》云:“帝喾高辛,姬姓也。其母生见其神异,自言其名曰岌。齠龀(tiáochèn,形容年少)有圣德,年十五而佐颛顼,三十登位,都亳(Bó),以人事纪官也。”“帝喾有四妃,卜其子皆有天下。元妃有邰(Tái)氏女,曰姜嫄,生后稷(周始祖)。次妃有娀(sōng)氏女,曰简狄,生卨(xiè,亦作契,殷始祖)。次妃陈丰氏女,曰庆都,生放勋。次妃娵訾(jūzī,或作訾娵)氏女,生帝挚。”

“帝挚之母于四人中班最在下,而挚于兄弟最长,得登帝位。封异母弟放勋为唐侯。挚在位九年,政微弱,而唐侯德盛,诸侯归之,挚服其义,乃率群臣造

唐而致禅。唐候自知有天命,乃受帝禅

............。乃封挚于高辛。”(14-15页)瞽叟姓妫(Guī)。妻曰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目重瞳子,故曰重华。字都君。龙颜,大口,黑色,身长六尺一寸。(32页)

《帝王纪》云:“父鯀妻修己,见流星贯昴(m?o),梦接意感,又吞神珠薏苡(yìy?),胸坼(chè)而生禹。名文命,字密,身九尺二寸长,本西夷人也。”(49页)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91页)

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嫄。姜嫄为帝喾元妃。姜嫄出野,见巨人跡,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践之。姜嫄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111页)

再者,诸帝王之德性与德治亦是史家的重点

................,像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敏慧意),长而敦敏,成而聪明。”(1页)高辛“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13页)“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15页)尤其,舜,“父顽,母嚚,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21页)“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亹亹(wěi)穆穆,为纲为纪。”(51页)汤乃有“网开三面”之说。(95页)太伯、虞仲以天下让。(115页)“西伯曰文王,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116页)“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後於焦,黄帝之

後於祝,帝尧之後於蓟,帝舜之後於陈,大禹之後於杞。”(127页)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史记》五,1518页)

《三字经》——“袖里通鉴纲目”

一、为人与为学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此段当为《三字经》的总纲,首先肯定人性之向善,这是人的最本质的特征。人虽有向善之禀赋,但若不注意始终觉悟、保持与发扬,恐难免沦落为禽兽乃至禽兽不如者。所以必辅之以教育与学习,而成就为有德者,成就为君子。教育与学习贵在专注与专心,则必有严父与严师。其中窦燕山,本名窦禹钧,五代后周渔阳人,与兄禹锡以词学名。五子仪俨侃偁(chēng)僖,相继登科,号为窦氏五龙,俗传五子登科,语本此。

二、道德、自然、社会、人生之基本常识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①。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②。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③。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①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字文强。九岁失母,事父至孝,暑扇床枕,寒以身温席。博学经典,能文章,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官至尚书令。(《后汉书·文苑传》)

②孔融,东汉末鲁人,字文举,孔子第三十二代嗣孙,官至太中大夫。融好士,善文章,与王粲、刘桢、阮瑀、陈琳、应瑒、徐幹并称建安七子。(《后汉书·孔融传》)

③“自董子言三纲,垂千载以为当然,三纲之云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举伦常之大

.....................................。“外则君臣,

内则父子”,咸恒之道,生化之源也。其言若曰:君.、父、夫为一先行者,臣、子、妻为一从效者,前之于

........................

后,始而能肖;后之于前,成而效之

............................,以网譬伦序,其在于中,犹纲之于目也。使前者见之,惟自问于仁、

慈、义;使后者见之,惟自勉于忠、孝、听,而举仁忠慈孝义听,皆将归于肖天地肖先行者,此言所谓举..............................................

先包后、举始包成,是未为偏举也

...............。人于其间,各见其性分之当然,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君仁

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听之义,亦不为别也。君父夫为先行者,将为后进开一派天地,见此三纲之言,则其

...........................

战兢惕厉之意,或将有不能遏者乎?

................古之君子正己不责人,闻言三纲,惟见己之职分而生惕厉,今人或习于权责对等之说,见此先思他者之责,亦其宜矣,惟非董子言语之失也。”(参阅李秋莎《肖,于三纲之辩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①。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幼。至缌麻,五服终。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三、读书治学的次第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名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彀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

为学次第,古人颇为讲究。识字、洒扫应对、做人基本规矩等等自不待言,跟着就是《四书》与《孝经》,孔孟之道亦即仁义之道尽在其中,不仅是促进我们向善、成人的根本,而且是促成我们树立起判断是非善恶之准绳,判定学问高下、纯粹与否之标准。然后才可以研

护》)

①实当为“至曾玄”。

读《六经》。《六经》虽为儒家经典,然而未经孔子修订之前它们仅是《六书》,所以《礼记·经

解》云:“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

也;

................................。故《诗》之..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其为人

...

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于《书》者也;广博易.......................................

良而不奢,则深于《乐》者也;

..................絜.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也;恭俭庄敬

....................而不烦,

则深于《礼》者也;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者也..........................。”(载《十三经注疏》1609页)

而要做到后面的这些以及真正明白《六书》之成为《六经》,没有《四书》与《孝经》所成就的标准,则几无这种可能。《六经》尚且如此,就遑论诸子及其他了。

四、中华历史的沿革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①,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②。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辽与金,皆称帝。迨灭辽,宋犹存。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

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

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

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

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

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

①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②宇文周:北周闵帝,名觉,宇文泰之子。篡夺西魏恭帝位自立,国号周。高齐:北齐文宣帝,姓高,名洋,因此称高齐。

读史书,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先前已讲过,举世唯我中华民族及华夏文明从始至今连绵不绝,因而中国亦为世界上历史最完备之国家,可现今中国乃为其国民最缺乏国史智识与民族文化之国家。所以在座诸君再不济至少当读钱穆先生之《国史大纲》。若还欲精进,那就读司马迁的《史记》及班固的《汉书》,范晔(yè)的《后汉书》,陈寿的《三国志》(以上合称“四史”)等等。(详请参阅钱穆《中国史学名著》。)

五、古圣先贤及自然物事与读书成人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①。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②。

头悬梁,锥刺股③。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④。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⑤。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⑥。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⑦。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⑧。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⑨。

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犬守夜,鸡司晨。

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

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人遗子,金满嬴。

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结语:哲思与历史意识

①赵普,字则平,任宋太祖及太宗中书令,日理万机,夜读《鲁论》,尝说:“若要齐家、治国、平天下,尽在这《鲁论语》中矣。”

②汉代路温舒蒲草编席借抄《尚书》替人牧羊时读之。公孙弘替人牧猪于竹林,自削竹简,借抄《春秋》读之。

③晋朝孙敬头发悬梁读书。战国苏秦读书瞌睡以锥刺股。

④晋朝车胤囊萤读书。晋朝孙康借大雪反光读书。

⑤汉代朱买臣,砍柴、担柴皆不废读书,后任会稽太守。隋代李密,字玄邃,替人放牛在牛背上读《汉书》。

⑥梁灏,历五代至宋代,不中状元,誓不甘心。到了八十二岁,宋太宗雍熙二年终于状元及第,金殿对策,独占鳌头。

⑦北齐祖莹,字元珍,八岁就能咏诗成章,时称小圣童,后为秘书监著作郎。唐李泌,七岁能作棋赋,后历任四朝宰相,为社稷重臣。

⑧谢道韫,晋朝宰相谢安的侄女。小时就能读书吟诗作对,喻大雪“柳絮因风起”。

⑨刘晏,字士安。童年饱学,七岁就被唐明皇推举为神童,授翰林院正字,后官至户部尚书平章事。

所谓哲思,也就是以哲学的方式思考与审视问题。通常人们的思维是经验性的,开初是常识,进一步将常识精确化,即为一般意义上的科学。在精确化的过程中又会引入逻辑的思维方式,严密的逻辑思维仅仅是重言式的。这些都不是哲思,亦不离哲思。举例来讲,人们自然会向自己提出人类起源、生命起源以及宇宙起源等诸多终极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于科学的建立与推进有绝大的意义,然而科学除了不断地追溯外,终究没法解决这些问题。或者这些问题已经超出了人类的感觉经验,则我们不妨暂时悬置经验性的追溯,换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譬如不问人类的起源,而问人之为人何以可能。于是我们便把问题转换到“人之本质”上来了。我们至少可以既从否定的方面,又从肯定的方面来追索此一问题,也就是说,人离了什么就不再为人,而有了什么就一定为人了呢?这样的追问虽亦不离经验,却不依赖经验,而是超越经验,理性的乃至纯粹理性的追问。这也就是哲思,人性本善的结论就是这样思考的结果。

历史意识也就是钱穆先生所谓历史智识,孔子讲“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就体现了无比深刻的历史意识。尊重古代圣贤,尊重历史,尊重文化传统,自觉成为这个文化传统中的承先启后的一份子,充分吸收古人及前人的智慧,尽可能完整地把握历史的由来及走向与现实的情势,审时度势,解答与解决我们当身所遭遇的种种问题,以为后人进一步推进我们的文化与文明奠定下当有的基础。而今日之国人最缺乏的莫过于历史意识,对西人强势文明极尽奴颜婢膝之能事,对自家文化传统又妄自菲薄,傲慢无比,自以为拿来一个什么主义就立于历史的颠峰,可以评判一切,消解一切,创造一切了。我们应当尽量避免这种典型的非历史意识!

三字经完整版全文带拼音

三字经

r e nzh i ch u x i n gb e nsh an 人之初 , 性本善。 x ingxi ①gj inx ixi mgyu di 性相近 ,习相远。 g Sub tji a ox ingn d qi m 苟不教 ,性乃迁。 ji a ozh i d ogu i iZhu m 教之道 , 贵以专。 x imdigmOz e inch u 昔孟母,择邻处。 z i b txu e du a j izh u 子不学,断机杼。 d duy msh miy duy i mg 窦燕山,有义方。 ji a owiz imingj U y dig 教五子,名俱扬。 y digb Q i d of Ozh igu o 养不教,父之过。 ji d ob u y d nsh i zh i du o 教不严,师之惰。 z i b U u e d su S i 子不学,非所宜。 y o ub u xu e l d oh e w e i 幼不学,老何为。 y u b u zhu o b u ch e ngq i 玉不琢,不成器。 r e nb u xu e b u zh i y i 人不学,不知义。 weir e nz ii m gsh aosh 1 为人子,方少时。 q insh iy dux il 対 i 亲师友,习礼仪。 xi oigji U fign cngweix 1 香九龄,能温席。 xi a oy tq insu cd migzh 1 孝于亲,所当执。 r o ngs i su i n e ngr a ngl 1 融四岁,能让梨。 t iy t h d ngy ixi mizh i 弟于长,宜先知。 sh c uxi a ot i c i ji a nw e n 首孝悌,次见闻。 zh imcush U h f ncuwei 知某数,识某文。 y i rsh ish 1 rb d 一而十,十而百。 b d 広qi miqi m e rw O n 百而千,千而万。 s a nc a izh e ti a nd i r en 三才者,天地人。 s m ngu m ngzh e r i yu e x i ng 三光者,日月星。 s m ng m ngzh e j u nch e ny i 三纲者,君臣义。 f u z i q i nf u f u sh u n 父子亲,夫妇顺。 yu e ch u nxi a yu e qi u d o ng 曰春夏,曰秋冬。 c is i h 以U b uqi O ng 此四时,运不穷。 yu e n a nb e iyu e x i d o ng 曰南北,曰西东。 c i s i f m ngy i ngh u zh o ng 此四方,应乎中。 yu e shu i hu c m u j i nt u 曰水火,木金土。 c i w U ingb e nhush u 此五行,本乎数。 yu e e ny il izh ix in 曰仁义,礼智信。 c i w u ch a ngb u r o ngw e n 此五常,不容紊。 d a oli a ngsh u m a ish u j i 稻粱菽,麦黍稷。 c Hi Og U 岔su csh 1 此六谷,人所食。 m d ni t y a ngj i qu d nsh i

三字经范文精选:三字经详解:曰仁义

三字经详解: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五常是人的性德,人性中含有五常之德,就是“仁义礼智信”,这是天赋与人的天性,也是天德,是不能够紊乱的。这里的天,指的是宇宙中那股冥冥之中无法抗拒的力量;常是恒常、永远存在、不能改变的意思。 五常之中以仁德为首,仁统四端,有仁才有义礼智信四德,所以古人在很多时候只用一个仁字就代表了五德,例如孔子在《论语?里仁》一篇里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就是说君子在吃一餐饭这样短的时间里,也不能离开五常之德,至于生活动荡困苦、人生挫折困顿的时候,更应该是如此。 那么,什么叫做仁呢?通俗地说,仁慈、有爱心就是仁。仁是体,慈是相,爱是用,表现出来就是爱心。能够不讲条件的博爱就是慈,慈的本体就是仁,它们是一体三面,同出而异名。 仁是五德之首,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也是孔子一生追求的根本。《论语》中有“里仁”一篇,专门谈仁的体和用。仁是抽象的哲学概念,不能离开具体事项空对空地谈仁,所以孔子举了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例如“仁者爱人”,有爱心,能够爱人、爱物就是仁,这是孔子不得已的说法,因为爱毕竟还不是仁的全部境界和内容。中国有一句话,叫作“博爱谓之仁”,有人说这是孔子说的,其实这是唐朝韩愈说的,不是孔子的话。 普通人的爱是有条件的,是以感情为基础的,喜欢才爱,不喜欢就不爱,所以爱字里面有心。简化汉字的爱,干脆连心也掏去了,更赤裸裸了。慈则是爱的升华,

是没有条件的爱,母亲疼爱儿女是无条件的,这种爱就是慈,所以称母亲为慈母。 在具体事项上如何才能达到仁呢?孔子在《论语?阳货》篇中提出五条标准,就是恭宽信敏惠。孔子说:“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恭是自重自尊,是严格要求自己,这样就不会有外来的侮辱;恭既是严以律己,宽就是宽以待人,包容他人的缺点,宽宏大量的人一定得众。 信是自信信他、信因信果等的合称,是内心诚敬,不自欺的结果,能如此则天下没有不可以用的人,也就是老子说的“圣人无弃物”。 敏是聪明敏捷,反应快,办事情不拖泥带水,容易有事功。惠是恩惠,要有行动表示,不能总是空口说白话,但恩惠必须出自于诚,是真感情而不是假手段,这样的人君才可以与其共事。孔子提出的实行仁的标准并非高不可攀,只要肯接受,人人都可以做到。 五常之中的“仁”懂了,其余的义礼智信四德自在其中,是“得一万事毕”的自然结果。例如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这是智;能做到恰到好处就是义;义是孟子学说的核心,也是孟子一生追求的目标。 信是诚信,礼是守规矩、不放肆,内恭外敬,能如此则说话做事都不会逾矩。要达到随心所欲又不逾距,孔子说要七十岁才能做到,我们时时看着自己还在不断地犯规,能随心所欲又不逾矩实在是太难了。 【本文档仅供参考学习用途,欢迎大家分享交流!】

《三字经》全文完整版

《三字经》全文完整版 《》,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名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人之初》教案

人之初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点: 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二、诵读新句子: 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 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

“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 2、性相近,习相远。“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 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3、教之道,贵以专。“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一 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4、讲解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四、复习(3'): 诵读新学的句子,齐诵已学的所有句子 五、总结 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一样的,不管是善还是恶,我们都有完全一样的开始。后天的生活环境,每个人受到的教育,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专心程度,使我们渐渐差别越来越大。有人经过努力成为了自己理想中的

三字经讲解

君臣、父子、夫妻,五常:仁义礼智信 人之初性本善,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荀子是儒家非常重要的以为思想家,他认为,人之初,性本恶,比如一个小孩呱呱坠地,他饿了要吃奶,他会管母亲劳累吗?他会管母亲没有乳汁吗?他会考虑母亲劳累吗?他非要吃奶不可。而如果有几个孩子的话,可能几个孩子争先恐后地吃奶。 贵以专,学一样爱一样,不要半途而废,浅尝辄止。 ?[故事] ?晋朝时,有个名叫周处的人。他是一个本性善良的人,可是,由于他自小便没了爹娘,在无人教导的情形下,周处的性情变的很残暴,行为也十分野蛮。 ?周处喜欢欺负弱小,常常因为自己不高兴,就把别人打的头破血流的,所以,村里的人见了他,总是躲的远远的。 ?这几天,村子里出现了一只凶恶的老虎,在山脚下的大湖里也出现了一只可怕的蛟龙,常常侵害村里的农作物,甚至还把农民活生生吞掉,大家觉得很害怕,甚至把老虎、蛟龙及周处合称“三害”,还说“三害”不除,村民将永无安宁之日。 ?周处听说了村里来了这“三害”好打架的个性使他立刻到山里一拳就把老虎给打死了,接着又到湖里抓蛟龙,在湖里追了三天三夜,才消灭了蛟龙。 ?岸上的村民见周处一直没有浮出水面,还以为他和蛟龙同归于尽了,于是,大家便在岸上庆祝除去了“三害”。 ?周处回到了村子里,明白了自己竟是第三害后,从此下决心改过自新,不在做个让人家讨厌的人。 [故事] ?孟子是我国历史上的“亚圣”,他的学问很好,他能有这些成就,全都要归功于孟母。 ?在孟子小的时候,家住坟场附近,每天都会有出殡或扫墓的人,哭哭啼啼的从这里经过,孟子见了觉得好玩,也学着玩起出殡的游戏,孟母知道后,决定换个环境。 ?他搬到镇上,没想到附近住着一位屠夫,孟子又学着屠夫拿着刀子,玩起剁猪肉的游戏,于是孟母又决定搬家了,因为她知道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她决定带孟子搬到学校附近。果然,从此孟子便跟其他学生一样捧着书本,摇头晃脑的背诵着。 ?有一天,孟子逃学回来,孟母正在织布,她一气之下,剪破了正片织好的布,然后对孟子说:“你读书就想我织布一样,要脚踏实地才能做得好,如今你随意逃学,就象我剪断这块布一样,前功尽弃了。” ?从此,孟子便发奋读书,果然成为中国的大学问家。 窦燕山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是五代时期的人,非常有钱,却经常持才傲物,小心眼,见难不救,年到30膝下无子,有一天梦见自己的父亲,父亲教育他“你现在这样为人处世的方法是不对的,应该改过,多做善事。”醒来以后他领受了父亲教悔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仗义疏财,修桥铺路,变成了个大好人,不久就有了五个儿子,中年得子,他记住自己的教训,呕心沥血去教育这五个孩子,后来三个中了进士,两个中了举人,这就是五子登科成语的来历。 师之惰,惰不是懒惰的意思,而是过错

三字经全文带拼音完整版----打印版

开封市金明小学 三 字 经 班级: 学号: 姓名:

三 字 经 rén 人 zhī 之 chū xìng 初, 性 běn 本 sh àn 善。 Xìng 性 xiāng 相 jìn xí 近, 习 xiāng 相 yu ǎn 远。 gǒu bú ji ào xìng n ǎi qiān ji ào zhī d ào guì yǐ zhuān 苟 不 教, 性 乃 迁。 教 之 道, 贵 以 专。 xī mèng mǔ zé lín chǔ zǐ bù xué du àn jī zhù 昔 孟 母,择 邻 处。 子 不 学,断 机 杼。 dòu yān shān yǒu yì fāng ji ào wǔ zǐ míng jù y áng 窦 燕 山,有 义 方。 教 五 子,名 俱 扬。 y ǎng bú ji ào fù zhī guò ji ào bù y án shī zhī duò 养 不 教,父 之 过。 教 不 严,师 之 惰。

zǐ 子 bù 不 xué fēi 学,非 suǒ yí 所 宜。 yòu 幼 bù xué l ǎo 不 学,老 hé 何 wéi 为。 yù bù zhuó bù chéng qì rén bù xué bù zhī yì 玉 不 琢,不 成 器。 人 不 学,不 知 义。 wèi rén zǐ fāng sh ào shí qīn shī yǒu xí lǐ yí 为 人 子,方 少 时。 亲 师 友,习 礼 仪。 xiāng jiǔ líng néng wēn xí xi ào yú qīn suǒ dāng zhí 香 九 龄,能 温 席。 孝 于 亲,所 当 执。 róng sì suì néng r àng lí tì yú zh ǎng yí xiān zhī 融 四 岁,能 让 梨。 弟 于 长,宜 先 知。 shǒu xi ào tì cì ji àn wén zhī mǒu shù shí mǒu wén 首 孝 弟,次 见 闻。 知 某 数,识 某 文。

最新(三字经)三字经详解:曰南北

三字经详解: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东南西北是人类臆设的方向坐标,其实茫茫太空之中哪里有方向呢?连地球都是圆的,《庄子》一书中就提到“南方有穷而无穷”的辩题。南方看似有头,你走走看,保证转一圈又走回来了,因为地球是圆的。 四方是假设的,但中是真的。何为中?你站立的这一点就是中,有了这个中,东西南北就有了。中国文化讲究“面南背北,左东右西”,中心一确定,四方的概念就出来的;中心一移动,方位也就随着移动了。 如果以地球为中,就要以北极星来定位,但地球在上一个冰河时期曾经受慧星的引力作用翻了个倒毛筋斗,南变了北,北变了南。地质学家一直就怀疑岩层中的反方向磁力线痕迹到底是怎么回事。 南方丙丁巳午火,应四月、五月,居离宫。西方庚辛申酉金,应七月、八月,居兑宫。北方壬癸亥子水,应十月、十一月,居坎宫。中央戊己辰戌丑未土,应三、六、九、十二月,居中宫。 实际上,中指的是整体的平衡点,并非是平均的度量衡单位。一根粗细不一的棍子,其平衡点绝对在靠近粗的一头,这一点就是中。社会学上的平均主义、大锅饭,就不是中,也永远不可能有中。

《尚书》里面有四句话:“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讲的就是教育的中心、为政的中心、也是中国文化的中心。允是诚信、公平,把握住这两点不动摇、不放弃就是持中,就能天下太平。水平则不流,物平则不动,不动就正、就定了。 在世界范围,中国属土,居全球之中。历史证明了这一点,那就是中国的问题不解决,全世界就不得安宁。中国强大一点四方都害怕,中国的产品一来,谁也招架不住,这就是中位的力量。 在中国领土内,嵩山为中岳是中国之中,嵩山之中在少林,少林之中在大雄宝殿释迦摩尼佛的莲花宝座之下,达摩老祖所以要在嵩山面壁九年绝不是偶然的。 帝都北京的中心在紫禁城,紫禁城的中心在太和殿,太和殿的中心在皇帝的蟠龙宝座之下,从这一点放射出去,北京四城呈对称格局:四正四隅方位有庙堂八座,东西南北有四坛(天地日月)再加上社稷坛,一共是五坛八庙,这是明成祖时代,姚广孝按《易经》之理设计的北京城。 现在太和殿的蟠龙宝座后撤了十几步,起因于袁世凯复辟帝制,登基大典时害怕。太和殿顶上,蟠龙藻井内龙口里悬挂一颗亮晶晶的大球,象征着龙戏珠。袁世凯怕大珠子说不准哪天掉下来,他虽然叫“袁大头”怕也扛不住,就后撤到现在的位置,这是说到中随便扯出来的闲话。 【本文档仅供学习,欢迎大家分享交流!】

《三字经》全文带拼音上课讲义

r e n zh 1 chx U ng b e n sh an q 1 n sh 1 y x 11 l 1 y i 人之初,性本善。 亲 师友,习礼仪。 x i ng xi a ng jx I nxi a ng yu an xi , a ng ji u in e ng w e n x i 性相近, 习相远。 香 九龄,能温席。 g ou buj i o a x i ng n a i qi a n xi , a o y u q suno d a ng zh i 苟不教,性乃迁。 孝 于亲,所当执。 ji a zh 1 d a gu i y 1 zhu a n r 0g s i su i n e g r nag l i 教之道,贵以专。 融 四岁,能让梨。 x 1 mPng m u z e l i n ch u 昔孟母,择邻处。 t i y u zh a ny xi a n zh 1 z 1 b u xu e du a j 1 zh u 弟 于长,宜先知。 子不学,断机杼。 sh o u xi a o tc j i nd/v

三字经教案

《三字经》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简介:《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1、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2、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3、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 4、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份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诸子的著作; 5、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 6、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三字经》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以文章内在含义指导自己的行为,为学生创设传统文化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 2、明白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三字经》是传统中国社会众多的儿童启蒙读物中最著名、最典型的一种。宋朝之后的读书人基本上由此启蒙。 《三字经》让我们懂许多礼仪之道,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学习《三字经》中第一部分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看看你平时做的哪些事和《三字经》中的一样? 二、多种方式诵读

三上《三字经》讲义

广州市白云区集贤小学 三年级上学期国学之《三字经》讲义 第一讲人之初——贵以专。 一、教学内容:P1-2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二、教材解析 每个人生下来,由于善是人类最初的天性,所以,人性的差别原市是极小的。只有后来由于个人所形成的环境不同,才使人们的性格产生了种种差异。人为什么要接受教育?为什么要对人进行持之以恒的教育?这是“教之道”在认识论上,首先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这个根本性的问题是什么呢?那就是“性”和“习”的关系。 谈到人性,中国文化里面有三种学说,基本概括了诸子百家的各派学术观点,即“性善论”、“性恶论”、“性不善不恶论”。“去习性”是将后天习染养成的恶习和坏毛病去掉,人的恶习古人总结为“吃喝赌嫖抽”五毒,也叫五鬼。五鬼缠身会使人害病身亡,五鬼闹宅会让人家宅不安,必须戒掉恶习,改掉坏毛病,这是做人的第一步工夫。 因此教育一定要尽早,越早越好。什么时候开始叫早呢?胎教就够早了吧,不!胎教已经晚了。要从还没有做胎之前就对父母进行教育,这叫改种留良,是播种前的育种与平整土地。优质受精卵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将对胎儿心性的发育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中国人对此已经实践研究了几千年,出了多少代的

圣贤之人。你如果相信、接受并且照着去做,你就生贵子,一辈子幸福。你如果不信,将来很可能会后悔一辈子。 教育是百年大计,是一个人一辈子都要干的事,不是上几年学就结束了,就完成了,所以是“活到老,学到老”。荀子也说:“学不可以已”,教育是不能停止的,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为“苟不教,性乃迁”,所以一天也松懈不得。 三、学习目标 1、学习“人之初”中的五句话,能够有节奏地诵读。 2、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五句话,能够明理。并能够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 四、教学建议 (一)、质疑导入:人原本是善良的还是凶恶的呢? (二)、初读感知 1、看拼音自读《三字经》P1——2页 2、指名读正音。 3、多种形式练读(小组读、男女生读、齐读、对读、配乐读) (三)、诵读感悟 1、看图、课本的故事《桅杆喻正》或视频理解这五句话。 2、结合生活感悟升华。 3、你来当裁判,学生根据所学判断日常行为的正误。 (四)、拓展活动 1、演一演,结合生活实际以各种方式演读经文。

(三字经)《三字经》全文完整版

《三字经》全文完整版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名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乃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

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清世祖应景命靖四方克大定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读史书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冀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三字经节选》教案

《三字经》(节选) ——经典阅读指导暨课题研讨 折柳中心小学 郑夕清 教学目标: 1、通过老师介绍、自学、同桌讨论等学习形式,丰富对《三字经》21—26节内涵的了解,学习古代名人圣贤刻苦学习的精神。 2、朗读、背诵《三字经》21—26节。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其中《三字经》就是中国古代流传最为广泛的读本之一,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而且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背诵。 2、这几天我们已经学习了《三字经》下篇1—20节,先分小组来背一下。(学生背诵) 3、这部分《三字经》讲述了历史朝代的更替演变,你从中了解了哪些历史知识呢?(学生汇报交流) 二、 新课 1、《三字经》从21节开始讲述历史上名人圣贤的故事。今天我们学习21—26节,相信同学们的收获会更大。板书 2、先请大家把书翻到104页,再对照拼音,把这些内容读正确,读流利。 3、自读,指名读,正音。 4、先看21节,这里的“仲尼”指的就是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孔子的学问很大,被人们尊称为“圣人”,他还有三千个弟子呢!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受人们敬仰的大教育家,他曾经拜一个7岁的孩子做老师呢,这个孩子的名字就叫“项橐”,这就叫“师项橐”。同学们想不想听听这段有趣的故事呢?(老师讲故事) 5、古代的圣贤都如此勤学好问,我们普通人更应该勤奋学习。 6、指名读“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齐读。 7、22 节中讲的“赵中令”是指一个名叫“赵普”的人,宋太祖赵匡

胤做皇帝时他担任中书令,身居宰相高位。关于“赵中令”赵普勤奋学习的事,我想请我们班的***同学来介绍一下。 8、齐读“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9、下面4节中还讲了很多人勤奋学习的故事,因为内容比较多,所以我们分小组来学习。第一组学习23节,第二组学习24节,第三组学习25节,第四组学习26节。你先读读《三字经》,再读读下面的文字说明,想一想你学习的这一节内容中讲了哪些感人的故事?用笔圈出人物的名字,用横线画出感人的事情。 10、学生对照资料自学。 11、指名交流,同时朗读相关内容。 三、总结深化 1、看来我们今天的收获真的很多很多,不仅认识了许多古代名人,而且了解了他们勤奋学习的感人故事,谁能带着对这些人的敬意来朗读《三字经》。(指名读,齐读) 2、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勤奋学习的老师和同学,我们不仅要向古代名人圣贤学习,更要向身边的人学习。下面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个勤奋学习的同学——任田莉。 四、作业 1、连线题。 2、背诵今天学习的《三字经》。孔子头悬梁 孙康晚年发奋学习,终于成才 苏老泉借助萤光读书 车胤锥刺股 孙敬借雪光读书 苏秦拜7岁的项橐为师

新整理三字经全文详细解释

三字经全文详细解释 《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在传统教育中,小孩子都是通过背诵《三字经》来识字知理的。它能够被历代人奉为经典而不断流传,一定具有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三字经完整版全文带拼音

三字经 rén zhī chū xìng běn shàn 人之初,性本善。 xìng xiāng jìn xíxiāng yuǎn 性相近, 习相远。gǒu bújiào xìng nǎi qiān 苟不教,性乃迁。jiào zhīdào guìyǐzhuān 教之道, 贵以专。xīmang mǔz?lín chǔ 昔孟母,择邻处。zǐbùxu?duàn jīzhù 子不学,断机杼。d?u yān shān yǒu yìfāng 窦燕山,有义方。jiào wǔzǐmíng jùyáng 教五子,名俱扬。 yǎng bújiào fùzhīgu? 养不教,父之过。jiào bù yán shī zhī duò 教不严,师之惰。 zǐbùxu?fēi suǒyí 子不学,非所宜。y?u bùxu?lǎo h?w?i 幼不学,老何为。yù bù zhuó bù chéng qì 玉不琢,不成器。rén bù xué bù zhī yì 人不学,不知义。wai r?n zǐfāng shào shí 为人子,方少时。qīn shīyǒu xílǐyí亲师友,习礼仪。xiāng jiǔlíng n?ng wēn xí 香九龄,能温席。xiào yúqīn suǒdāng zhí孝于亲,所当执。róng sì suìnéng ràng lí 融四岁,能让梨。tìyúzhǎng yíxiān zhī弟于长,宜先知。shǒu xiào tìcìjiàn w?n 首孝悌,次见闻。zhīmǒu shùshímǒu w?n 知某数,识某文。yī?r shíshí?r bǎi 一而十,十而百。bǎi ?r qiān qiān ?r wàn 百而千,千而万。sān cái zhě tiān dì rén 三才者,天地人。sān guāng zhě rì yuè xīng 三光者,日月星。 sān gāng zhě jūn chén yì 三纲者,君臣义。fùzǐqīn fūfùshùn 父子亲,夫妇顺。yuē chūn xià yuē qiū dōng 曰春夏,曰秋冬。cǐsìshíyùn bùqi?ng 此四时,运不穷。yuē nán běi yuē xī dōng 曰南北,曰西东。cǐsìfāng yìng hūzhōng 此四方,应乎中。

小学三字经教案精选范文

小学三字经教案精选范文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三字经教案的精选范文吧。 三字经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理清课文内容的层次。 能力目标 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思品目标

了解课文讲述的道理和事例,从中吸取对自己成长有益的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字、词和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给课文正确地划分层次。 教具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查阅有关资料。课件制作。 第1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谁会背诵三字经?给我们大家展示一下。 2.你对三字经还有哪些了解?给大家说说。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形式众多的启蒙教材中代表性的一种,相传是南宋学者王应麟编撰,后经明、清学者补充。它结构严谨,文字简练,内容丰富,而且全书均为三字韵语,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记忆。 二、练习正确地朗读课文

(一)检查预习 1.谁来把课文读一遍。注意订正字音窦燕山读一声教五子读一声方少时读四声择邻处读三声。 2.俩人一组互相读课文,注意订正字音。把“琢惰杼”等字音读正确。 3.指名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 4.生字我们已经都认识了,字形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地方吗? 乃得笔顺是先写“横折折折钩”再写撇。杼不要多写一撇。琢不要忘记写点。窦是上下结构,注意把字写匀称。 提起笔来把字组成词语写一遍。 三、看注释,理解短文内容。 1.自己看注释,,说说短文的内容。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集体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性:人性,天性。相近:相同;相似。相远;差别大。

三字经范文精选:三字经详解:三纲者

三字经详解: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纲是纲纪、纲领的意思,五种伦常关系之中,有人认为最重要的三条纲领就是“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仅从三纲关系的排列顺序上看,就根本不是传统文化的本意。 董仲舒提出三纲,汉武帝独尊儒术,再由班固正式记载在经学著作《白虎通义》之中。 五伦中的每一伦都是共同体,互存共荣,谁是谁的纲?如果硬要分出纲常,也只能说是互为己纲,大家都是纲,不是等于没说一样吗?三纲的提法本就是画蛇添足,懂了孝道自会忠君爱国。 当然,端谁家的饭碗就得摇谁家的旗,否则汉武帝为什么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呢?本是百家争鸣,变成了一家子的噪音,这与现代的人类灭绝了其他物种只留下人一样,到时候就只有人吃人一条路了。 后世要打倒孔家店,主要罪名就是冲着这不合理的“三纲”来的。哪里知道卖“三纲”的是董家店,而非孔家店。五伦十义的道理,下面还会讲到,这里就不再多解释了。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春夏秋冬为四季,又叫四时,应乎北斗七星。北斗七星的勺柄总是围绕着北极星转的,所谓“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

北天下皆冬”。北斗七星不停地转动,就代表了一年四季不断地推移交替,循环运转,没有穷尽。 中国文化里面发达最早、最系统的就是天 《易经》里说:“寒来则暑往,暑往则寒来,寒暑想推,而成岁焉”。气候与物候历来就是农本国家的大事,游牧民族就无所谓了,不太重视。气候注重的是地球上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时间,物候则关心生物消长的节律性,偏重在生物与自然的关系。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一年之中有距太阳最近的近日点(1.4亿公里),距离最远的远日点(1.6亿公里),造成四季日照时间的长短不一样;地球的地轴又是歪的,自转起来造成各地区日照强度不均衡,这就产生了四时寒暑的变化。 根据我们中国的历法,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六气为一时,四时为一岁。岁和年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年表示从今年的正月初一到来年正月初一的这一段时间,为一个自然年。岁表示从今年的某一节气到明年的同一节气的一段时间,为一个回归年。一个自然年是365天,一个回归年(岁)则是365天又5小时48分46秒。 举春时为例来说,春三月万物发生,正月为孟春建寅,二月为仲春建卯,三月为季春建辰。孟春的一气为立春,有“东风解冻、蜇虫始振、鱼上冰”三候;孟春的一节为雨水,有“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三候。四时有十二节、十二气(二十四节气),共计七十二候。 【本文档仅供参考学习用途,欢迎大家分享交流!】

最新《三字经》全文拼音版上课讲义

《三字经》 rén zhī chū xìng běn shàn 人之初 , 性本善。 xìng xiāng jìn xí xiāng yuǎn 性相近 ,习相远。 gǒu bú jiào xìng nǎi qiān 苟不教 , 性乃迁。 jiào zhī dào guì yǐ zhuān 教之道 , 贵以专。 xī mèng mǔ zé lín chǔ 昔孟母,择邻处。 zǐ bù xué duàn jī zhù 子不学,断机杼。 dòu yān shān yǒu yì fāng 窦燕山,有义方。

jiào wǔ zǐ míng jù yáng 教五子,名俱扬。yǎng bú jiào fù zhī guò养不教,父之过。jiào bù yán shī zhī duò教不严,师之惰。zǐ bù xué fēi suǒ yí 子不学,非所宜。yòu bù xué lǎo hé wéi 幼不学,老何为。yù bù zhuó bù chéng qì玉不琢,不成器。rén bù xué bù zhī yì 人不学,不知义。wèi rén zǐ fāng shào shí为人子,方少时。qīn shī yǒu xí lǐ yí 亲师友,习礼仪。

xiāng jiǔ líng néng wēn xí香九龄,能温席。xiào yú qīn suǒ dāng zhí孝于亲,所当执。róng sì suì néng ràng lí融四岁,能让梨。tì yú zhǎng yí xiān zhī弟于长,宜先知。 shǒu xiào tì cì jiàn wén 首孝弟,次见闻。zhī mǒu shù shí mǒu wén 知某数,识某文。yīér shí shíér bǎi 一而十,十而百。bǎi ér qiān qiān ér wàn 百而千,千而万。sān cái zhě tiān dì rén 三才者,天地人。

三字经(完整版)

《三字经》完整版全文带拼音 rén zhīchū xìng běn shàn xìng xiāng jìn xíxiāng yuǎn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gǒu bújiào xìng nǎi qiān jiào zhīdào guìyǐzhuān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xīmèng mǔ zélín chǔ zǐbùxué duàn jīzhù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dòu yān shān yǒu yìfāng jiāo wǔzǐ míng jùyáng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yǎng bújiào fùzhīguò jiào bùyán shīzhīduò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zǐbùxué fēi suǒyí yòu bùxué lǎo héwéi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yùbùzhuó bùchéng qì rén bùxué bùzhīyì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wéi rén zǐ fāng shào shí qīn shīyǒu xílǐyí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xiāng jiǔlíng néng wēn xí xiào yúqīn suǒdāng zhí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róng sìsuì néng ràng lí dìyúzhǎng yíxiān zhī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shǒu xiào tì cìjiàn wén zhīmǒu shù shímǒu wén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yīér shí shíér bǎi bǎi ér qiān qiān ér wàn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sān cái zhě tiān dìrén sān guāng zhě rìyuèxīng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sān gāng zhě jūn chén yì fùzǐqīn fūfùshùn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yuēchūn xià yuēqiūdōng cǐsìshí yùn bùqióng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