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T管的作用及护理

T管的作用及护理

T管的作用及护理
T管的作用及护理

T管为乳胶制品,全长约40cm,有双臂伸出,形似T字。

一、作用

凡施行总胆管切开取石或探查时,均需放一根T管引流,把胆管内的残余泥沙样结石及含毒素的胆汁排出体外,其目的是支撑胆道,引流胆汁,以减轻胆道因手术创伤而造成的水肿、炎症,并防止胆汁外流。T管因有双臂插入引流管道或腔内不易滑出,偶亦做其他手术引流用。

二、护理

在胆道手术中放T管引流的病人,术后T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病人恢复的快慢,生命的安危,有赖于T管护理的正确与否,稍有不慎就会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这是医生、护士、病人及家属都应共同注意的。护理上要注意如下几点:

1、T管固定要牢固,谨防脱出最重要。万一脱出非要再次手术不可,更因胆汁渗入腹腔,形成胆汁性腹膜炎,给病人带来痛苦和危害。因此,要在T管引出腹臂处与皮肤缝扎固定以防脱出:在病人没有完全清醒前,谨防病人把T管拉出来,也要防止病人翻身时把管脱出来。对术后躁动不安的病人应有专人陪护或将其双手固定在床边;在T管上另接一根稍长的橡皮管,再连接床边的消毒袋上。

2、注意无菌。衔接的皮管和引流袋均需消毒,每3天更换引流袋一次,连接的引流管长短、粗细应适中,不能太硬或太软。置引流管的伤口应每天更换敷料并注意胆汁有否外流。

3、每天观察并记录胆汁的颜色、混浊度、气味,记录24小时引流总量。在一般恢复顺利的病人胆汁量由少到多,再逐渐减少,胆汁的颜色由术后1-2天时的淡黄色逐渐变深,由混浊渐变澄清透明,呈金黄色。

4、若T管引出胆汁量突然增加,应疑有胆道下端阻塞的可能,如同时有胆汁混浊或有胆泥时,可用生理盐水+庆大霉素冲洗T管,长期带T管的病人也应定期冲洗(一般每周1-2次),冲洗时不能用力过猛或过快,以免引起胀痛及发热。

5、术后3-4天病人可坐起或逐渐下床活动,但不可把引流袋提得过高以免胆汁倒流进胆

道,增加感染的机会。

6、从术后7-8天起,可把引流管逐日抬高一些,以减少胆汁出量。几天后,如果无不适,可在饭前夹管2-3小时,并逐日延长夹管时间,直到术后第10-12天完全夹管为止。

7、术后10-12天,总胆管下端渐恢复通畅,可做拔管准备。总胆管通畅的依据是:(1)胆汁量逐渐减少。(2)夹管后病人无腹胀、黄疸和发热现象。(3)总胆管x线造影显示通畅。

8、拔管时指导病人与医生配合,平卧,腹部放松,不要憋住气,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拔管上,以免腹肌紧张。

9、拔管后可能会从T管窦道内流出一些胆汁,可用腹带加压包扎1-2天,也可用凡士林纱布填塞引流口,及时更换敷料,保持伤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由于胆道远端通畅,胆汁不会再从伤口向外流,数天就可闭合。

日期:2001-10-10

来源:护理

作者:李焕联

相关新闻

【打印文档】【关闭窗口】@ 2003 新闻信息版权所有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设计维护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信息中心

临床各种引流管引流及处理

临床上各种引流管的使用及处理 临床上应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有的用于导尿,有的用于伤口,胸腔、脑腔、胃肠道、胆道等都有应用。外科引流为的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 一、导尿管 种类: 普通橡胶导尿管气囊导尿管 导尿适应症: ①急性尿潴留. ②危重病人观察尿量变化情况. ③大型手术中防止膀胱过度充盈,且利于观察尿量. ④盆腔或会阴部手术. ⑤尿道或膀胱损伤. ⑥测量残余尿量,无菌法取尿标本. 导尿管使用方法: 普通导尿管常规用胶布固定,男性宽大部分固定于导尿管上,三条胶布狭窄部分固定于阴茎上.女性宽大部分贴于阴阜,中间胶布条环绕粘贴在导尿管上,两边两条 分别绕导尿管一周再固定于会阴部及两大腿.气囊导尿管置入膀胱后按说明注入10ml,20ml,30ml灭菌生理盐水于气囊,使气囊鼓起,致滑出. 导尿管的管理: ①导尿管尾端应接无菌引流袋,每日更换一次,以减少逆行感染的机会. ②更换导尿管,引流袋时注意无菌操作,插入或拨除导尿管时应轻柔,以免损伤尿 道粘膜,导尿管需7~10日更换一次. ③应每日清洗尿道口分泌物1~2次,常用新洁尔灭棉球清洗. ④长期留置导尿管时,需定期冲洗膀胱,冲洗液常为庆大霉素溶液或1/5000的呋喃西林溶液.冲洗分开放式和密闭式,密闭冲洗时,每次滴入250ml,滴速40~60滴/分. ⑤拨气囊导尿管时必须将气囊内的液体抽尽,使气囊塌陷后再拨. ⑥直肠癌根治术后病人,留置的导尿管一般予以夹闭,每3~4小时定时开放一次, 以利膀胱排尿功能恢复. 二、胃肠减压管 种类: 胃肠减压管可分为短管(普通胃管)和长管(米-阿氏管长300~330cm),后者置管困难,临床少用.一般由橡胶或硅胶制成. 适应症: 肠梗阻幽门梗阻急性胃扩张腹部手术后急性胰腺炎上消化道出血 胃肠减压管的使用方法: ①成人插入胃管的长度约50cm左右,相当于病人前额发际至剑突的长度. ②插入时要轻柔,一边插一边让病人吞咽,若出现恶心应暂停,让病人深呼吸,随后迅速插入. ③插完后应检查是否盘在口中,有无呼吸困难,若有应立即拨出.稍后再插. ④插入后检查是否在胃内:1,用注射器抽吸2,将胃管末端插入有水的容器内3,用注射器注气 胃肠减压管的管理:

切口引流管的护理

切口引流管的护理 一、概述临床上应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有的用于导尿,有的用于伤口,胸腔、脑腔、胃肠道、胆道等都有应用。外科引流为的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 二、管道的分类 1、供给性管道:特指通过管道将氧气、能量、水分或药液源源不断补充到体内。在危重抢救时,这些管道被称为“生命管”。如给氧管、鼻饲管、输液管、输血管等。 2、排出性管道:指通过专用性管道引流出液体、气体等。常作为治疗、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如胃肠减压管、留置导尿管、各种引流管等。 3、监测性管道:指放置在体内的观察哨和监护站,不少供给性或排出性管道也兼有此作用。如上腔静脉导管、中心静脉测压管等。 4、综合性管道:具有供给性、排出性、监测性的功能,在特定的情况下发挥特定的功能。如胃管等。 1、选择导管不适合病人(1)管径过细或过粗过细造成引流不畅通,过粗在插管过程给病人带来痛苦。(2)引流管太长或太短选择的引流管太长不易通畅,太短易脱出。(3)引流管软硬度不适过硬操作不便,过软易扭曲引流不畅。 2、各种管道固定不够牢固,接头处衔接不牢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导管脱出,因衔接不牢引流物污染衣物、床单元等现象。 3、对管道周围皮肤的护理不重视留置引流管期间应该注意周围皮肤的护理,保持周围皮肢清洁、干燥,减低感染的机会。 4、不能保持体外管道的清洁体外管道是否干净清洁不太重视,所以出现体外管壁上积滞有附着物。 5、对引流物的量和性质估算不准对引流液的性质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不能给医生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6、对拔管后的观察不够仔细有时发生拔除后引流口有大量液体流出,往往在工作中,病人拔管后护士不注意对伤口的观察。 四、引流管的护理原则 1、妥善固定选择管径大小合适、软硬适度的导管,导管顶端应是圆滑无刺激、不易刺伤周围组织。留置好引流管后,注明引流管的名称及安置时间。引流管的固定应低于引流部位20-30cm,引流管的长度要适当,要留出余地以便翻身或在床上活动时调节。安置好引流管后,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安置引流管的目的及注意事项。病人在搬移、翻身、排便、下床时应防止引流管脱出及污染,若发现引流管脱落及时与医生联系,给予处理。 2、保持通畅防止引流管扭曲、移位、堵塞、脱落、受压,可定时挤压引流管。当引流管堵塞时可用手快速挤压引流管或用注射器抽生理盐水冲洗管道,冲洗管道时,注意压力不应过大。 3、定时观察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及量,并准确记录做好交班。创腔引流管在术后24小时内一般引流为浓稠的血性液体,24小时后引流液一般在50ml以下,引流液为稀薄的淡红色液体。引流液太少应注意是否位置不当、弯曲、折叠、或被填塞,可以改变位置或冲洗引流管以解除阻塞;引流液量过多,且呈鲜红色血性则应考虑是否有内出血倾向,及时告知医生对症处理,必要时进行再次手术、输血、输液或应用止血药物。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如血性液、脓性液、乳白色蛋白液,根据引流液的性质做出判断,必要时可根据医嘱留取标本化验,以协助对疾病做出正确诊断和处理。如出现暗红色的液体,为术后的陈旧性出血。随时检查各引流管的衔接处是否有漏液,观察局部皮肤的变化,有无液体外溢。

各种常见引流管的护理

各种常见引流管的护理 各种引流管的护理: 普通引流管护理技术操作标准 一、目的: 1.引流气体,液体(消化液,腹腔液,脓液,切口渗出掖)至体外,降低局部压力,减少粘连,促进癒合 2.作检测,治疗途径。 二、用物: 治疗车,治疗盘,血管钳1把,别针1只,一次性引流袋(瓶)1只,污物桶1只,消毒弯盘2只(内放消毒纱布1块,镊子1把)5%PVP碘液,棉签。 三、操作步骤: 1.戴口罩,洗手。 2.将所备用物放置治疗车上,推至病人床旁,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冬天关好门窗,安置病人体位(低

半卧或平卧位) 3.检查伤口,暴露引流管,松开别针,注意保暖。 4.检查无菌引流袋是否密封,过期。打开外包装,检查引流袋有无破损或管子扭曲,将引流管挂于床沿,再将引流袋外包装垫在引流管接口下面。 5.挤压引流管,用血管钳夹注引流管尾端上3厘米处。 6.用PVP碘棉签消毒引流管连接处,先以接口为中心,环行消毒,然后向接口以上及以下各纵形消毒2.5厘米。 7.用左手取消毒纱布捏住连接处的引流管部分,脱开连接处。 8.再用PVP碘棉签消毒引流管的管口。 9.连接无菌引流袋,松开血管钳,并挤压引流管,观察是否通畅,将引流管用别针固定于床单上。 10.整理用物,妥善安置病人。 11.严格记录引流液量和性质。

四、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引流袋位置低于引流部位,引流袋可1周更换1-2次(引流液有性状,颜色改变的需每日更换)。 2.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时挤压,避免引流管折叠,扭曲。 3.观察引流液的量,性状,色泽变化,与病情是否相符,每日记录,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 4.引流管妥善固定,以防滑脱,病人活动时勿将引流管拉脱。 5.负压引流瓶更换方法相同。 胸腔引流管护理技术操作标准 一、目的: 排出胸膜腔内气体,液体,重建负压,使肺复张。 二、用物: 治疗车,治疗盘,治疗巾,消毒水封瓶,弯盘2只(一底一盖),内装无齿镊2把,PVP碘棉球3颗(或

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和操作标准。

各種引流管的護理及操作標準。 普通引流管护理技术操作标准 一目的: 化液,腹腔液,脓液,切口渗出掖)至体外,降低局部压力,减少粘连,促进癒合 2.作检测,治疗途径。 二用物: 治疗车,治疗盘,血管钳1把,别针1只,一次性引流袋(瓶)1只,污物桶1只,消毒弯盘2只(内放消毒纱布1块三,操作步骤: 1.戴口罩,洗手。 2.将所备用物放置治疗车上,推至病人床旁,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冬天关好门窗,安置病人体位(低半卧或平卧位 3.检查伤口,暴露引流管,松开别针,注意保暖。 4.检查无菌引流袋是否密封,过期。打开外包装,检查引流袋有无破损或管子扭曲,将引流管挂于床沿,再将引流袋 5.挤压引流管,用血管钳夹注引流管尾端上3厘米处。 6.用PVP碘棉签消毒引流管连接处,先以接口为中心,环行消毒,然后向接口以上及以下各纵形消毒2.5厘米。 7.用左手取消毒纱布捏住连接处的引流管部分,脱开连接处。 8.再用PVP碘棉签消毒引流管的管口。 9.连接无菌引流袋,松开血管钳,并挤压引流管,观察是否通畅,将引流管用别针固定于床单上。 10.整理用物,妥善安置病人。 11.严格记录引流液量和性质。 四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引流袋位置低于引流部位,引流袋可1周更换1-2次(引流液有性状,颜色改变的需每日更换 2.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时挤压,避免引流管折叠,扭曲。 3.观察引流液的量,性状,色泽变化,与病情是否相符,每日记录,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 4.引流管妥善固定,以防滑脱,病人活动时勿将引流管拉脱。 5.负压引流瓶更换方法相同。 胸腔引流管护理技术操作标准 一目的: 排出胸膜腔内气体,液体,重建负压,使肺复张。 二用物: 治疗车,治疗盘,治疗巾,消毒水封瓶,弯盘2只(一底一盖),内装无齿镊2把,PVP碘棉球3颗(或2%碘酒,75三操作步骤: 1.戴口罩,洗手。 2.在治疗室内检查消毒日期,打开消毒水封瓶包,检查水封瓶有无破损,连接是否准确。 3.向瓶内倒入外用生理盐水,盖紧瓶塞,长玻璃管置在液面下,保持直立位,并用胶布在瓶外做好水平面标记。 4.将所备用物放置在治疗车上,推至病人床旁,向病人解释取得合作。 5.正确放置引流瓶,瓶的位置与胸腔间距60-100厘米。 6.检查伤口,松开别针,注意保暖,挤压引流管,暴露胸腔引流管接口处,并接弯盘用2把血管钳夹住胸腔引流管近 7.消毒接口处,并正确连接引流管。 8.检查引流装置是否正确,放开血管钳,再次挤压胸腔引流管,观察水封瓶内水柱波动情况. 9.妥善固定,安置病人,整理用物,记录引流液量,色,性状.

腹腔引流管的应用及护理

腹腔引流管的应用及护理 腹腔引流是在腹腔内放置一引流物将液体等从腹腔内引流到体外的一种外引流术. 1.腹腔引流目的 (1)预防血液、消化液、渗出液等在腹腔内或手术野内积聚,以免组织损伤,继发感染等。(2)排除腹腔脓液和坏死组织,防止感染扩散。(3)促使手术野死腔缩小或闭合,保证伤口良好愈合。 2.腹腔引流的适应证 (1)腹部手术止血不彻底,有可能继续渗血、渗液者。(2)腹腔或腹腔脏器积脓、积液切开后,放置引流,使伤口腔隙逐渐缩小而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3)腹部伤口清创处理后,仍有残余感染者。(4)肝、胆、胰手术后,有胆汁或胰液从缝合处渗出和积聚时。(5)消化道吻合或修补后。有消化液渗漏者。 3.腹腔引流并发症 (1)感染:可因引流管道选用不当、留置时间过久或在引流管护理时无菌操作不严所致。(2)出血:多发生于术后、换药、换管和并发感染时。(3)慢性窦道形成:由于引流不畅、反复感染、异物刺激、坏死组织或留有死腔、引流物放置时间过长而形成。(4)损伤:由于引流位置较深,解剖关系不清,临床经验不足而损伤周围组织和脏器,如损伤肠管、肝脏、膀胱等。(5)引流管滑脱、阻塞和拔管困难:因术中引流管固定不牢,多在病人活动时脱出,一般再次插管,否则可造成严重后果;管腔内有脓块、血凝块、异物等可引起引流管阻塞;若固定缝线过紧,留管时间较长,可引起拔管困难。(6)引流管压迫肠管会引起肠梗阻、肠坏死、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4.腹部引流的护理 (1)妥善固定引流管和引流袋,防止病人在变换体位时压迫、扭曲或因牵拉引流管而脱出。另外,还可避免或减少因引流管的牵拉而引起疼痛。 (2)保持引流通畅,若发现引流量突然减少,病人感到腹胀、伴发热,应检查引流管腔有无阻塞或引流管是否脱落。 (3)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气味及有无残渣等,准确记录24小时引流量,并注意引流液的量及形状的变化,以判断病人病情发展趋势。 (4)注意观察引流管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皮肤损伤等情况。 (5)疼痛观察:引起病人引流口处疼痛常是引流液对周围皮肤的刺激,或由于引流管过紧地压迫局部组织引起继发感染或迁移性脓肿所致,这种情况也可能会引起其他部位疼痛,局部固定点的疼痛一般是病变所在。剧烈腹痛突然减轻,应高度怀疑脓腔或脏器破裂,注意观察病人腹部体征的变化。 (6)每1周更换2~3次无菌袋,更换时应注意无菌操作,先消毒引流管口后再连接引流袋,以免引起逆行感染。

常见引流管的护理问答

常见引流管的护理问答 ? 如何保持引流管通畅,进行有效引流 1 保持引流管通畅,负压引流管保持负压状态,维持有效的引流。(墙壁负压在0.02-0.04kpa) 2 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堵塞,动态观察。挤捏法:站在于患者引流侧,双手握住距留置管路端口处10-15cm 的引流管,挤压时由上至下,两手交替,一只手用力捏住引流管,使引流管暂时处于闭塞状态,另一只手匀速快速挤压引流管。 3 当引流管堵塞时可用手挤压胶管或用注射器冲洗,若引流管漏气,及时处理,预防并发症发生。因积液较稠或坏死,组织、血凝块堵塞引流管时,可用注射器抽适量生理盐水,必要时可用肝素液冲吸,或改用负压引流袋胃肠造瘘管,导管适当冲洗,保持通畅。 ?如何有效固定引流管,如何进行宣教 1 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其脱落。固定方法:用高举平台法将引流管固定于皮肤上。为防止皮肤破损,或对各类胶布过敏者,可在固定处,外敷透明皮肤膜,保护皮肤,再将引流管固定于透明膜上,更有利于管路的稳固。 2、将接于引流管上的各种引流装置挂于易看见、不影响病人翻身的位置,一般腹部引流装置挂在床旁中央床栏处,若胃管接入的可移动的负压引流装置则放于离床头侧约10cm-20cm 处。 3 向患者及家属宣教,放置引流管的目的、重要性,强化医疗安全意识,防止高龄患者及麻醉未清醒患者将引流管拔除。并交待患者注意事项翻身或活动时一定要先保持引流管的有效活动距离再进行翻身和其他活动。 ?如何观察引流液,观察的内容都有什么 1 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认真记录并做好交接班。若引流量过多,颜色鲜红,可能有出血征象;若引流量过少可能是管道堵塞或有受压、扭曲、漏气发生,应仔细观察并处理。 2 各班观察后及时记录,大夜班早7AM 统计24 小时引流量,用注射器精确测量,以及水平观察容器刻度,病房进行统一容器测量,以免出现误差。并记录在体温单上。 ?为什么引流管要有明确的标识:制定标识的方法是什么患者术毕回病房后应了解有无导管,是什么管路,如有数根,与医生进行确认,根据作用和名称做上相应的标记,置管日期,以免出差错,并接上合适的引流装置,如引流袋、负压吸引器等标记方法:在管路尾端黏贴白色胶布,注明置管日期、管路名称、置管深度。如果管路没有刻度,可在距离引流口10CM 处,黏贴白色胶布,以胶布上缘表示置管深度。(病房进行统一即可) ? 胃肠减压的目的是什么

腹腔引流管的应用及护理

腹腔引流管的应用及护理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腹腔引流是在腹腔内放置一引流物将液体等从腹腔内引流到体外的一种外引流术. 1.腹腔引流目的 (1)预防血液、消化液、渗出液等在腹腔内或手术野内积聚,以免组织损伤,继发感染等。(2)排除腹腔脓液和坏死组织,防止感染扩散。(3)促使手术野死腔缩小或闭合,保证伤口良好愈合。 2.腹腔引流的适应证 (1)腹部手术止血不彻底,有可能继续渗血、渗液者。(2)腹腔或腹腔脏器积脓、积液切开后,放置引流,使伤口腔隙逐渐缩小而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3)腹部伤口清创处理后,仍有残余感染者。(4)肝、胆、胰手术后,有胆汁或胰液从缝合处渗出和积聚时。(5)消化道吻合或修补后。有消化液渗漏者。 3.腹腔引流并发症 (1)感染:可因引流管道选用不当、留置时间过久或在引流管护理时无菌操作不严所致。(2)出血:多发生于术后、换药、换管和并发感染时。(3)慢性窦道形成:由于引流不畅、反复感染、异物刺激、坏死组织或留有死腔、引流物放置时间过长而形成。(4)损伤:由于引流位置较深,解剖关系不清,临床经验不足而损伤周围组织和脏器,如损伤肠管、肝脏、膀胱等。(5)引流管滑脱、阻塞和拔管困难:因术中引流管固定不牢,多在病人活动时脱出,一般再次插管,否则可造成严重后果;管腔内有脓块、血凝块、异物等可引起引流管阻塞;若固定缝线过紧,留管时间较长,可引起拔管困难。(6)引流管压迫肠管会引起肠梗阻、肠坏死、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4.腹部引流的护理 (1)妥善固定引流管和引流袋,防止病人在变换体位时压迫、扭曲或因牵拉引流管而脱出。另外,还可避免或减少因引流管的牵拉而引起疼痛。 (2)保持引流通畅,若发现引流量突然减少,病人感到腹胀、伴发热,应检查引流管腔有无阻塞或引流管是否脱落。 (3)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气味及有无残渣等,准确记录24小时引流量,并注意引流液的量及形状的变化,以判断病人病情发展趋势。 (4)注意观察引流管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皮肤损伤等情况。 (5)疼痛观察:引起病人引流口处疼痛常是引流液对周围皮肤的刺激,或由于引流管过紧地压迫局部组织引起继发感染或迁移性脓肿所致,这种情况也可能会引起其他部位疼痛,局部固定点的疼痛一般是病变所在。剧烈腹痛突然减轻,应高度怀疑脓腔或脏器破裂,注意观察病人腹部体征的变化。 (6)每1周更换2~3次无菌袋,更换时应注意无菌操作,先消毒引流管口后再连接引流袋,以免引起逆行感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