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中考提纲(详细版)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中考提纲(详细版)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中考提纲(详细版)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中考提纲(详细版)

专题四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包括第六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课标诠释】

本专题的内容包括动物与细菌、真菌两部分,其中动物部分与原教材相比变化最大,这部分内容不再是按动物的进化顺序逐门逐纲讲解各类群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是把动物放在它生活的环境中,按其生活环境分为三种:即水中生活的,陆上生活的,空中飞行的三类讲解。讲解时着重讲解动物与环境的适应性特征及动物与环境的关系。能较好地体现《课程标准》关于动物的类群重点阐述环节动物、节肢动物、鱼类、鸟类和哺乳类的要求。在讲解动物的运动及行为时,着重讲解动物的运动及行为的结构基础或形成的机制,以及动物运动及行为的适应意义,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讲解细菌和真菌时教材内容既包括《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又包括课程标准中“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的内容: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说明食品的腐败原因以及运用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本专题的能力要求有以下几个特点:加大了科学探究的力度,并注意安排合理的梯队,对探究实验重在探究方案的设计;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本专题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主要侧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让学生知道即使地球上没有人类,每种生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也有着独特的贡献,具有独立的价值;认识科学技术在促进人类进步的同时,往往带来人们预想不到的负面影响,因此,要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本专题的重点是:鱼类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蚯蚓与在土壤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鸟类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兔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昆虫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区分;细菌与真菌的形态结构与营养和生殖特点。

难点是:鸟类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区分。

考点是:各种鱼鳍的作用;鳃的结构与功能特点;蚯蚓的运动;兔的形态结构;鸟的形态结构;鱼类、环节动物、节肢动物、鸟类、哺乳类的主要特征;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组成;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区分;细菌与真菌的形态结构、生殖与营养;动物、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知识梳理】本栏目主要按专题对知识进行梳理,把知识要点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引导学生能从整体上更系统、方便地掌握本专题中的基础知识。内容处理上尽可能体现出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系统。本专题一定要对学科知识按照知识版块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提炼,加深各个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运用,着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鱼靠游泳获取食物的器官是鳍,分为:背鳍(保持鱼体平衡,防止鱼体侧翻)、胸鳍(保持鱼体平衡,防止左右摇摆;还有转换方向的作用)、腹鳍(保持鱼体平衡,防止左右摇摆)、尾鳍(产生前进的动力,还可以控制运动的方向)、臀鳍。

2.鱼在水中呼吸的器官是鳃,鳃的主要结构是鳃丝,鳃的功能是完成气体交换。

3.鱼类的主要特征。

4.陆地生活的动物具有的特征:具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体内的呼吸器官;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

5.蚯蚓靠肌肉和刚毛的配合蠕动。

6.蚯蚓的呼吸靠湿润的体壁。

7.兔适于植食性的特点:无犬齿;盲肠发达。

8.兔属于恒温动物、哺乳动物。

9.鸟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

10.昆虫与飞行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11.动物运动中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关系:肌肉收缩牵引骨绕关节运动。

12.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13.动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14.细菌的形态(小;单细胞;球菌、杆菌和螺旋菌)、结构(无成型的细胞核)、分布、营养(大多是异样)、生殖(分裂生殖)。

15.真菌的形态(有个体微小的,也有个体较大的种类)、结构(有真正的细胞核)、营养(异样)、生殖(孢子生殖)。

16.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精题解析】精选最具有代表性的例题或经典的竞赛试题,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寻根探源,排除思维障碍,点拨避错技巧,从而使学生获得最简捷的钥匙思路和方法。每个专题选取6-10个例题,其中2/3为选择题,1/3为非选择题,选择题中可以有1-2个多项选择。

〖例1〗下列关于鱼鳍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尾鳍的摆动产生运动的动力B.胸鳍、腹鳍决定运动的方向

C.胸鳍与转换方向有关D.背鳍、臀鳍对维持身体的平衡无关

解析:通过观察和探究可知,鱼游泳是尾鳍的左右摆动能产生前进的动力,但不如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产生的动力大;胸鳍、腹鳍主要维持身体的平衡;背鳍、臀鳍也有一定的协调作用;胸鳍与转弯有关。

答案:C

〖例2〗关于鸟类的双重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双重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

B.每呼吸一次空气两次经过肺

C.肺和气囊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D.双重呼吸是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

解析:鸟类具有气囊,进行双重呼吸。鸟类飞行时需要高氧和高能量,与此相适应鸟类的呼吸系统由以肺为主的气管网和气囊组成。气囊是鸟类体内独具的贮气和冷却的装置,是进行双重呼吸的重要器官。另外,气囊还能减轻鸟体飞行时的比重,减少肌肉以及

内脏间的摩擦,并能散发飞行时产生的大量热量,对调节、恒定鸟类飞翔时的体温起了重要作用。有人计算一只飞行的家鸽,吸入的空气的3/4用于散发飞行时的热量。鸟肺是一个由大量相互连通的毛细支气管组成的缺乏弹性的海绵体。毛细支气管表面布满了毛细血管。气体交换就在毛细支气管与毛细血管壁之间进行。

答案:C

〖例3〗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是()

A.肺和膈B.膈和胎盘C.盲肠和胚胎D.大脑和子宫

解析:哺乳动物所特有的将胸腔和腹腔分开的横隔膜,在运动时可改变胸腔容积,它通过肋骨的升降来扩大或缩小胸腔的容积,使哺乳动物的肺被动地扩张和回缩,以完成呼气和吸气。而胎生、哺乳等特有的特征,保证其后代有高的成活率及一些种类的复杂社群行为的发展。

答案:B

〖例4〗农田土壤的表层,自生固氮菌的含量比较多。将用表土制成的稀泥浆,接种到特制的培养基上培养,可将自生固氮菌与其它细菌分开。对培养基的要求是()(1)加抗生素(2)不加抗生素(3)加氮素(4)不加氮素(5)加葡萄糖(6)不加葡萄糖(7)370C恒温(8)280C~300C温度下培养

A.(1)(3)(5)(7)B.(2)(4)(6)(8)

C.(2)(4)(5)(8)D.(1)(4)(6)(7)

解析: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的繁殖,而固氮菌是细菌,所以不加抗生素;因能自生固氮菌,所以不加氮素;固氮菌是异样菌,所以需要葡萄糖;温度既能影响生物的代谢,同时温度不能太高,否则会使培养基熔化。

答案:C

〖例5〗猫在饥饿时对纸片都感兴趣,吃饱后,往往对老鼠的叫声也不能引起反应,这说明()

A.猫的行为刺激来自身体内部

B.鼠叫不是猫行为刺激的原因

C.饱食后的猫,其神经系统变得迟钝

D.猫的行为是内外刺激共同作用的结果。

解析: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是反射。引起动物反射活动的刺激可来自机体的外部或内部,或二者共同作用。饥饿状态下,猫对各种刺激的敏感性增强,说明了内部刺激强化了外部刺激,猫的行为是两种刺激共同作用的结果,不是A,也不是B。胃的充盈(饱食)就是对猫的一种刺激,猫对这种刺激的反应是不再进食,是一种先天行为。因此,C是不对的。

答案:D

〖例6〗蚯蚓体表的黏液,除表皮层分泌以外,还有()

A.唾液B.生殖液C.体腔液D.排泄液

解析:正常情况下生殖腺分泌的液体不能到体表来,更不能经常分泌。蚯蚓在体表干燥或受刺激时,沿背中线位置上的一列背孔都张开,从孔中射出体腔液,参与体表黏液的

组成,以湿润体表、减少摩擦、有利与呼吸。

答案:C

〖例7〗蹲着的人要站起来,下肢活动主要是由哪块肌肉收缩完成的()

A.股四头肌B.臀大肌C.腓肠肌D.A+B

解析:本题是考察对股四头肌、臀大肌、腓肠肌功能的分析题,蹲着的人站起来,体态上发生的变化是:小腿和大腿由屈到伸,前一个变化由伸小腿引起;后一个变化由伸大腿引起。伸小腿和伸大腿分别由股四头肌和臀大肌收缩引起的。

答案:D

〖例8〗细菌与水绵细胞相比,不同的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水绵属于植物类群中的藻类植物,它的细胞具有植物细胞的一切特点,而细菌细胞结构中没有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液泡和成形的细胞核。这也是将细菌从植物界划出的主要原因。

答案:成形的细胞核,液泡,叶绿体

〖例9〗木耳和香菇都属于森林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

解析:木耳和香菇都是营腐生生活的真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分解者的作用。

答案:分解者

〖例10〗中药中的蝉蜕是指蝉幼虫的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外骨骼一旦分泌完成后,便不能继续扩大,限制了体内组织器官的生长。节肢动物为了摆脱外骨骼的限制,在生长过程中产生了蜕皮现象。蜕皮时,表皮细胞分泌一种酶,将几丁质溶解,使角质层破裂,个体钻了出来,并重新形成外骨骼。在新外骨骼未完全硬化之前,个体得以生长,增大体积。所以正在迅速成长的节肢动物,其蜕皮次数较多。不再长大时,蜕皮现象也就停止了。

答案:外骨骼

【典题演练】针对本专题的知识点,特别是重点、难点,按照由易到难的梯度(易、中、难的比例按2∶3∶5),精选习题,以巩固、加深、活用所学知识,进一步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之目的。

格式:

典题演练

一、选择题(1-30小题为单选,每小题1分,31-40小题为多选,每小题2分,共50分)

1.推测人体关节内关节软骨的作用():

A.保护关节头、关节窝的作用B.促进关节生长的作用

C.减小关节运动时的摩擦作用D.成年后相互融合有牢固关节作用

答案:C

2.蚂蜂遭受到袭击时,蜂群共同向侵犯者发起攻击,从个体和群体的角度来看,其行为应属于:()

A.攻击行为和社会行为B.防御行为和社会行为

C.取食行为和社会行为D.学习行为

答案:B

3.对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叙述中,下列哪项不正确?()

A.菜青虫只喜欢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这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B.科技人员用一种蜕皮激素(加速幼虫的变态)喷洒在菜青虫身上,可加速其蜕皮变蛹,缩短菜青虫取食嫩叶的时间。

C.菜青虫只喜欢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这说明此植物体内有着特殊的物质吸引菜青虫、菜粉蝶。

D.在众多菜叶中,菜青虫只危害十字花科植物,这是学习、意识行为。

答案:D.

4.下列各项中,不是动物行为的是:()

A.野鸭食鱼B.野鸭无齿C.野鸭产卵D.野鸭南飞

答案:B.

5.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大山雀偷饮牛奶B.蚯蚓走迷宫

C.猕猴做花样表演D.母鸡哺育小鸡

答案:D.

6.“鹦鹉学舌”是同学们熟悉的成语,鹦鹉的这种行为属于:()

A.学习行为B.先天性行为C.经验行为D.适应行为

答案:A

7.在生长着许多水生植物的池塘中养鱼,经常可以看到鱼在黎明时浮头,甚至跳出水面。其原因是:()

A.池塘表面水较温暖B.鱼喜欢阳光的刺激

C.鱼需要到水面觅食D.池水中含氧量较低

答案:D

8.能用气囊辅助呼吸的是:()

A.大象B.乌龟C.鸽子D.鲫鱼

答案:C

9.下列动物中没有膀胱的是:()

A.甲鱼B.黄鳝C.麻雀D.海豹

答案:C

10.与防止水分丢失无关的是:()

A.蛇的体表有鳞B.龟的体表有坚硬的甲

C.昆虫的体表有外骨骼D.狮子的体表有毛

答案:D

11.蚯蚓在干燥环境中不久就会死亡的原因是:()

A.蚯蚓穴居生活怕干燥B.神经系统受到损伤

C.血液循环不通畅D.不能呼吸,窒息而死

答案:D

12.活鱼的鳃是鲜红的,这是因为鳃丝内含有丰富的:()

A.动脉B.静脉C.毛细血管D.氧气

答案:C

13.通常通过测定水中的细菌总数和哪种菌菌群数来确定饮用水是否符合标准()A.大肠杆菌B.酵母菌C.乳酸菌D.葡萄球菌

答案:A

14.蚯蚓在粗糙纸上运动比在玻璃板上要快,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A.体壁肌肉发达B.纸面粗糙利于刚毛固定作用

C.肌肉收缩促使它运动D.身体分节是它能运动的主要原因

答案:D

15.下列哪种不是鸟类:()

A.家鸽B.野鸭C.褐马鸡D.蝙蝠

答案:D

16.水中的氧进入鲫鱼体内的途径是:()

A.水→鼻腔→鳃→血液B.水→鳃→血液→口腔

C.水→口腔→鳃→血液D.水→口腔→血液→鳃

答案:C

17.人与家兔相比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人与兔的消化道都有较发达的盲肠

B.人与兔的分类地位很近,同属于哺乳动物

C.人与兔的心脏及肺的结构相似,但部位不同

D.人与兔的分类地位较远,人不属于哺乳动物

答案:B

18.下图是人体肘关节和相关肌肉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构成肱二头肌的主要部分是肌腱和肌腹。

B.肱二头肌从结构层次上看属于组织。

C.屈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D.人体完成屈肘运动,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

答案:D

19.常见的与蝗虫的翅型一样的昆虫是:()

初中生物会考复习资料人教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8、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9、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 10、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①目镜看到的是倒像。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0X30=300③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④区分污点的位置:移动装片,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装片上;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目镜上;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11、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①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②细胞质—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③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④细胞壁—支持和保护作用 12、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3、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制作步骤:(1)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2)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面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3)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它展平。(4)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可减少气泡产生。(5)碘液染色。(6)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14、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人教版初中生物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人教版)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能排泄废物 4、有应激性 5、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6、生长发育 7、能繁殖 8、遗传变异 二、观察法P2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一、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二、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节生物圈 一、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全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二、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一、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二、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中考卷子的题目理解掌握) 三、探究的过程: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四、对照实验P15 五、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根据同种或异种的关系,生物因素可分为两种:1、种内关系:种内互助(蚂蚁搬食)、种内斗争(两豹争夺羚羊、争夺栖息地) 2、种间关系:寄生(蛔虫)、竞争(狮子和豹争夺食物)、互助(犀牛和犀牛鸟)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第四节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 1、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 2、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 3、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聚更多,譬如日本的水吴病。

福建省2020年初中生物学业考试大纲

2020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 (生物) 一、考试性质 初中生物学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终结性省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是否达到《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0年版)》所规定的学业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二、命题依据 以《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0年版)》为指导,以本大纲为依据,结合初中生物学教学实际进行命题。 三、命题原则 贯彻教育部有关中考命题改革的意见,落实省教育厅有关中考命题文件的精神。命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导向性:正确发挥考试对教学的导向作用,凸显学科特点、加强实验教学,引导教师改进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提升科学素养。 2.基础性:面向全体学生,加强考查初中生物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考试内容应注意选择学生熟悉的、发生在身边的生物学问题,及对学生今后可持续性学习发展有用的知识。 3.时代性:了解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关注初中生物学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 4.科学性:严格按照命题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命题,控制主观题、客观题比例和难度。试题要科学、严谨,避免出现科学性、技术性的错误。 5.开放性:适当增加试题形式,力求思维过程、答案的多样化,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四、内容目标 1.对考试能力的要求 (1)识记能力:再认知识;辨识事实性证据;描述事物特征。

(2)理解能力:举例说明知识;对相关知识进行解释、推断、分类、比较。 (3)实验与探究能力:正确使用显微镜等常用实验仪器和工具,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初步掌握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 (4)信息处理能力:能从图文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初步进行分析和处理。 (5)应用能力: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评价能力:能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所涉及的事物进行检查与评判。 2.对考试目标层次的要求 (1)Ⅰ: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2)Ⅱ: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3.对考试知识内容的要求 主题一、科学探究

2020年整理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中考复习提纲.pdf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中考复习提纲 专题一:生物圈中的人 1、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 ﹡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人体的生长发育也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人体。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如:心脏、肝脏、脾脏、大脑、肱二头肌 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并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的多个器官的总和。例如:人体的八大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下,八大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人体复杂的生命活动。 ﹡动物比植物多了“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2、人的生殖 概念: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 生殖系统:男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是睾丸,作用是①产生精子、②分泌雄性激素;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卵巢,作用是①产生卵细胞、②分泌雌性激素。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换的场所是胎盘。输卵管——①输送卵细胞、②受精的场所 (1)、描述受精过程 ﹡受精卵在输卵管形成,再形成胚泡,移动到子宫里发育。第二个月末呈现人的形态,称为胎儿。在羊水中,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养料氧气、排出废物,胚胎期约280天(妊娠)。成熟的胎儿从母体阴道产出的过程叫分娩。 (2)、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青春期特点:①身高、体重突增(显著特点);②脑和内脏功能趋于完善;③性发育和性成熟。 3、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及其主要来源),了解维生素的作用。 ﹡六类营养物质:人类营养物质主要有糖类、蛋白质、脂肪、(前三者为有机物,是能源物质)

初中生物会考复习提纲(鲁教版修改稿)

专题一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 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⑥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厚度大约20千米。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 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光、 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有捕食、合作、竞争及共生等。 6、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①生物适应环境:②生物影响环境: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 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③环境影响生物:春江水暖鸭先知;葵花朵朵向太阳;春风 又绿江南岸。 ④生物依赖环境:鱼离不开水 7、生态系统 ①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②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 细菌、真菌---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水、阳光、空气等)。 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生产者,最少的是营养级别最高的。 ③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能量是单向流动的、逐渐减少。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的光能, 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逐渐积累。 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是相对稳定的,形成一 种动态的平衡,称为生态平衡。 ⑤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 限的。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与该系统的生物种类和数 量有关。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越强。 ⑥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最大的生态系统。 常见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水源)、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8、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 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 们往往彼此交错连接,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 专题二生物与细胞 9、显微镜的应用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显微镜放在实验台略偏左,便于用左眼观察,右眼同时画 图。 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或下降。镜筒下降时,眼睛 一定要看着物镜;镜筒上升时,眼睛注视目镜。转动细准 焦螺旋,物像更清晰。 ④需要强光时可选择凹面镜和遮光器上的大光圈;需要弱光 时可选择平面镜和遮光器上的小光圈。 ⑤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放大倍数越大,数目越少,体积 越大,视野越暗)观察材料要求薄而透明 (1)目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_小;镜头越短,放大的倍 数越_大_。 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_大_;镜头越短,放大的倍数 越小 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视野变暗,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增大。 ⑥玻片移动方向和物像所在方向一致。 对光时,应使目镜、物镜、通光孔、反光镜在一条直线上。 当观察到的物象不清晰,要使物象清晰,调节细准焦螺旋。 ③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 到中央。 ④区分污点的位置:移动装片,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装片 上;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目镜上;移动装片 和目镜,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10、临时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植物细胞:擦、滴(清水)、撕、展、盖、染、吸。 动物细胞:擦、滴(生理盐水)、刮、涂、盖、染、吸。 11、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细胞生活需要的物质分为有机物,如蛋白质、糖类、脂类和核酸 等和无机物,如水和无机盐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细胞 的活动需要统一的指挥和控制,细胞的控制中心是_细胞核。细 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分子上决定生物性状的 片段叫基因,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总之,细胞是物质、能量、 信息的统一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12、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 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物质的进出。 叶绿体:能量转换器,将光能转换为化学能。(仅植物具有) 线粒体:能量转换器,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 胞利用。(所有生物) 细胞核:遗传信息库。 液泡:内有细胞液,含有水、糖分等。其中的液体是细胞液 细胞质:可流动,并与外界交换物质 14、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由小长大,是 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有关的。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 个细胞(细胞核最先分成两份,然后是细胞质,最后是细胞 膜和细胞壁)。形成的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 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细胞分裂过程中 的明显变化)。 15、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 植物细胞除了和动物细胞一样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以外,一般还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6、细胞分化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组织。、植物的四大组织:分生 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作用) 人体的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 17、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八大)系统 →人体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六大)器官→植物体 18、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①根、②茎、③叶(属于营养器官)④花、⑤果实、⑥种 子(属于生殖器官)。 19、病毒的个体非常小,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 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生 活在活细胞中,因而分为三大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 菌病毒(噬菌体) 专题三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21、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包括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四大 类群,藻类、苔藓、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而是产生孢子, 合称为孢子植物。种子植物能形成种子,更适应陆地环境。。 22、区分常见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根、茎、 叶的分化。(大气中90%的氧气来源于藻类植物的光合作用) 常见的藻类植物:水绵、衣藻、海带、紫菜。 苔藓植物:大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一般具茎、叶, 根为假根。 常见的苔藓植物:葫芦藓、墙藓。检测空气污染程度而指示 植物 蕨类植物:大都生活中潮湿环境中,具根、茎、叶。且具有 疏导组织 常见蕨类植物:肾蕨、卷柏、贯众、满江红。古代的蕨类植 物形成煤。 23、区分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种子是裸露的,外面没有果皮包被。 常见的裸子植物:松、杉、柏、银杏、苏铁等等。

人教版初中生物总复习提纲(课用)

人教版初中生物总复习提纲(课用) 姓名:(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1、非生物因素: 阳光、空气、水分、温度等。 2、生物因素: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例:①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②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③动物粪便改良土壤④蚯蚓松土 4、实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1)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对照试验:①控制变量(对照实验中只允许有一个变量,如:探究光照对鼠妇的影响,其变量是光)②室验组(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和对照组(不进行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的设置。(3)① 实验的变量是光,其他的条件都应

相同。② 实验中用10只鼠妇而不是1只原因是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③对实验数据采用求取平均值的方法。 二、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举例: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 植物┄┄ 生产者(能制造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动物┄┄ 消费者(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细菌、真菌┄┄ 分解者(把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三)食物链(吃与被吃的关系)和食物网 1、物质和能量(递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2、食物链的书写规则:①以生产者(数量最多)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② 箭头指向捕食者(举例:水稻→害虫→青蛙)③食物链表示的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因此没有非生物因素和分解者的参与。 3、食物链的的特点:① 营养级越高的生物,数量越少;②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

人教版初中生物中考复习提纲

人教版初中生物中考复习提纲(配图)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复习知识点

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认识生命(七年级上) 1、生物的特征:新陈代谢(是最基本的特征)能对内外界刺激作出应激性;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2、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和生物因素两类。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种内关系(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也有种间关系,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此外还有竞争关系(如稻田里的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水分)和合作关系(如蚂蚁等群体生活的动物),寄生、共生。 3、科学探究 ①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陈述句)、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在一定条件下如何如何)、表达交流 ②设置实验时应注意1设置对照实验2、设置单一变量3、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避免偶然性)4、编号 (1)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发生矛盾时,应再次“检查实验方案”或“重新进行实验”,不能修改实验数据。 (2)在设计探究实验方案时,应考虑两个原则:一是要设置“对照实验 ....”.,二是一般只 设一个 ..”.因素。 ..“.变量 (3)对照实验:在探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变量因素”不同以外,而其他条件都必须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如: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过程中,将叶片局部遮光,其目的就是形成对照实验(即:有光与无光)。其中的“光”就是该实验的变量。 (4)变量:简单地说,在一组实验中,我们所要探究的那个因素,就叫做变量。如: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其“温度”就是变量。 (5)对照组:一般都是控制在理想状态下,排除一切影响实验的因素。 (6)实验组:一般只控制探究因素,其他都处于理想状态。如:在探究“土壤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土壤“潮湿”的实验装置为对照组;而土壤“干燥”的实验装置为实验组。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为: 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镜筒,细观赏。看完低倍,转高倍。九退整理,后归箱。 2、从目镜内看到的物象是倒像。放大倍数=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3、物像的大小与视野中细胞数目多少的关系: 放大倍数越小,在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 放大倍数越大,在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 4、物像在视野的位置方向,与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一致(抄答案)。 5、视野中的污点判断:在视野出现污点的可能性是在目镜、物镜和玻片上,若反光镜上有污点,只能影响视野亮度,不会在视野中出现。对于这类型的题目须用排出法,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 6、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数目多少的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视野的大小有反比的关系。但要注意计算时长度和面积不一样。) 临时装片制作过程: 植物细胞:擦、滴(清水)、撕、展、盖、染、吸 动物细胞:擦、滴(生理盐水)、刮、涂、盖、染、吸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将盖玻片的一端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 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整个标本 3、生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1、动物和植物细胞的区别: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动物细胞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结构。

初中生物会考复习资料(人教版)

初中生物会考复习资料(人教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 9、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 10、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 ①目镜看到的是倒像。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0X30=300 ③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 ④区分污点的位置:移动装片,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装片上;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目镜上;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11、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①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②细胞质—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③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 ④细胞壁—支持和保护作用 12、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3、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制作步骤:(1)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2)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面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3)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它展平。(4)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可减少气泡产生。(5)碘液染色。(6)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14、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初中生物会考复习提纲(北师大版)

七年级上册 第1、2章 1、【一级: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 2、【二级: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 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_捕食_ 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__竞争__关系。蚂蚁、 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_合作_。 3、【二级: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类型】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 系统(“绿色水库”)、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 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4、【二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三 个层次:________多样性、________多样性、________多样 性。遗传多样性是基础。 5、生物的特征:、和、等。 实验部分: 6、【一级:在实验室条件下探究生物的生活环境】探究光对鼠妇生 活的影响 实验法的几个重要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在制定探究实验方案时,一般只设__个变量因素,每个变量因素应该设置______。 7、【二级:调查、收集的相关资料,结合本地实际讨论如何保护生 物圈】 8、【二级:收集和实测不同植被环境中的大气湿度数据,并进行比 较分析】P18-19 第3、4章 1、【二级: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除____外的 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二级: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与植物细胞相比, 动物细胞没有:______、______、______。 3、【一级: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细胞结构各自的功 能:细胞壁:和。

2018年人教版初中生物中考复习提纲

(2018年最新整理)人教版初中生物中考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苏教版初中生物中学考试复习提纲

生物中考考点知识 班级: 主题一:科学探究(7.9分) 二、探索生命的方法 ⒈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⒉除了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设置两组实验为了形成。 3. 是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 主题二:生物体结构层次(10.1分) 第2章探索生命 一、探索生命的器具 ⒈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下呈的像是像,如视野中看到P,则玻片上看到。 把视野右上方的物象移动到中央,玻片往移动即可。 在低倍镜下:细胞数目,个体,视野 高倍镜下:细胞数目,个体,视野 光线较强时,使用和遮光器上较小的孔,光线较暗时使用和遮光器上较大的孔。 ⒉显微镜的使用:(1)取镜,安放(2)对光(白亮的视野)(3)调焦(先用粗准焦螺旋下降,注视物镜与标本间距离;最后调,使物象更加清晰。)(4)观察(右眼,左眼观察) ⒊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1)擦(擦载玻片和盖玻片),(2)滴(植物:滴;人和动物:滴)(3)取(材料),(4)展(5)盖(盖上盖玻片),(6)染(用染色),(7)吸(吸去多余的水) 制作临时玻片标本材料要求: 第3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植物和动物细胞结构和功能 ⒈细胞壁:细胞膜: 细胞核:线粒体: 叶绿体:液泡: ⒉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了: 第4章生物体的组成

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⒈生物体由小长大是由于和。 ⒉细胞分裂: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加倍,平均分成两份移动到细胞两边,细胞中间长出,植物还长出,这样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细胞分化:分裂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后形成不同的。 3 动物组织:、、、 血液是一种组织。 植物组织:、、、 例:叶脉属于,叶肉属于,叶表皮属于。 二、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 植物的器官:营养器官:生殖器官: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人体和动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人和动物的结构层次比植物结构层次多了: 人的各项生命活动在神经系统和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 三、1.单细胞生物有:。 2.草履虫依靠运动,靠呼吸; 变形虫依靠运动,摄食。他们依靠进行生殖。 主题三:生物与环境(7.2分) 除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空气、水、土壤、温度等; 生物因素:影像某种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 生态系统 1.在一定的地域,生物与环境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包括和。 非生物成分包括、空气、水和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 绿色植物是(能进行,制造有机物,并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侟在有机物中); 人和动物是,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 细菌、真菌是,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

(完整版)初中生物会考复习提纲知识点

n g o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细胞质中的线粒体。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 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同种生物和不同种生物。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拟态,保护色,警戒色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 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8、食物链和食物网:

i m e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9、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特点: 能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传递效率值是10%—20%物质循环特点:循环流动、周而复始10、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各个生态系统密切联系,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 10、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 ① 目镜看到的是倒像。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 的是“p”。 ②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0X30=300③ 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④ 区分污点的位置:移动装片,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装片上;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目镜上;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11、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①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②细胞质—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③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④细胞壁—支持和保护作用 12、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13、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制作步骤:(1)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2)用镊子从鳞片叶的

教师资格证 初中生物考试大纲

(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生物学科知识与能力 掌握生物学科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具备生物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了解生物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关注生物学科的最新进展;能举例说出这些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生物学教学知识与能力 掌握生物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准确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并能用其指导初中生物学教学。 3.生物学教学设计能力 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和学习需要选择教学内容,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恰当可行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合理利用生物学课程资源,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形成完整的教学方案,了解生物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方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生物学科知识 1.掌握与初中生物学课程相关的植物学、动物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生物进化等领域的基础知 识和基本原理及相关的生物技术;了解生物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关注生物 学科的最新进展。 2.掌握生物学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运用生物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研究方法分析和解决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以及环境保护 等方面的问题。 (二)生物学教学知识 1.理解初中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熟悉初中生物学课程10个主题的内容标准涉及的重要概念;知道课程资源的类型及其适用 范围。 2.了解初中生物学教材的编写理念、编排特点及内容呈现形式。 3.了解生物学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教学技能、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等一般知识与技能。 4.了解生物学科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和过程。 5.掌握初中生物学核心概念的一般教学策略。 (三)生物学教学设计 1.学习需求分析 (1)分析学习者 分析初中生学习生物学课程的一般特点,如年龄特点、整体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等。

2016北师大版初中生物总复习资料

北师大版 2013年生物中考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单元 1.科学探究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3. 生物圈的含义:地球表面全部生物及其生活领域的总称。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11000米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米之间。 4.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5. 生态系统。 (1)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比如一片草原、一条河流、一个池塘,甚至一片农田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个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组成: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应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6.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7.生物的特征: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 8.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 (1)非生物因素:主要指水、光、温度、空气和土壤等。 (2)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生物之间主要有捕食、竞争、合作等关系。 捕食关系:指一种动物以另一种动物为食的现象。如蜜蜂采花蜜等。 竞争关系:比如水稻与稗草之间互相争夺阳光、养料、生存空间等。 9.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的生活、生存受环境的影响。但生物能够适应环境,也影响着环境,甚至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互相影响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整体。 第二单元 一、显微镜的使用。 1、显微镜的构造。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安装目镜和物镜。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3)观察: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

初中生物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 生物学教学大纲 (试用修订版)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与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与我国的新技术革命,与人类的生活,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生物学在我国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已经显示出重要作用。 生物课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必修的一门基础课。通过生物课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生物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生物学观点,提高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和能力,初步具有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一定的实践能力,掌握一般的科学方法,为他们以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教学目的要求 生物课和应使学生在以下方面得到发展: (一)知识方面 1、初步获得生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分类、遗传、进化和生态等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初步获得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能力方面 1、能够对生命现象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和报告。 2、能够正确使用生物实验中常用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生物实验操作技能。 3、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分析和解决一些身边的生物学问题。 4、初步具有进一步获取课本以外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 (三)思想情感方面 1、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2、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3、初步形成生物学的基本观点,受到辨证唯物主义教育,能够能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的世界。 二、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 (一)从学生今后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生活和继续学习的需要出发,选取必需的、学生能够接受的生物学基础知识。 1、选取生物和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知识,以生理知识为中心,着重阐明生物的生长、发育等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

北师大版_初中生物总复习提纲

第1单元认识生命 第1、2章生命的世界?探索生命 备考目标 网络导图 考点扫描 1.生物多样性、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特征 2.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3.实验法研究生物的一般步骤 4.对照实验的设计和变量的控制 考点梳理 一、生物的多样性 1.物种多样性 生物可分为细菌、植物、动物、真菌、病毒等几大类。 2.遗传多样性也称基因多样性。 3.生态系统多样性 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二、生物的特征 生命现象生物的特征特征解读 朵朵葵花向太阳应激性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幼苗长成大树生长生物通过生长使体形增大、体重增加 蜻蜓点水、母鸡生蛋繁殖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新陈代谢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三、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环境因素类型 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 生物因素(1)同种生物之间有互助、相互斗争关系等 (2)不同种生物之间有捕食、互惠互利关系等 事例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像;壁虎身体的颜色与环境色彩几乎融为一体等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改良土壤;森林净化空气、调节气候;蝗虫啃食庄稼;蚊蝇传播疾病等【点睛】 (1)适应的相对性: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 (2)环境的不确定性:环境条件发生剧烈变化时,生物若不能适应变化的环境就会被淘汰。 四、探索生命 1.生物学及其发展历程 林奈与生物分类、达尔文与生物进化论、哈维与血液循环的发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与人类基因组计划。 2.实验法研究生物的重要步骤: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核心要点 一、图解生物的特征 1.图示 2.解读 (1)新陈代谢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其他生命现象都是建立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 (2)应激性使生物趋利避害,有利于生物的生存。 (3)繁殖是生物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成为一个成熟个体后具有的能力和行为。生长和繁殖是生物繁衍种族的基 【点睛】 1.应激性≠反射应激性是生物共有的特征,反射只是具备神经系统的生物所具有的特征。 2.不要误认为生物只有四大特征,除上述特征外,还有遗传、变异、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等特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