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实验2 SAS编程基础

实验2 SAS编程基础

实验2 SAS编程基础
实验2 SAS编程基础

心理语言学(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

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 1 绪论 1·1 心理语言学的对象 心理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和心理的。 我们可以归纳出心理语言学的几个特点: 1.它是研究语言的习得和使用的心理过程的。 2.这个过程是以认真为基础的。 3.它主要采用实验方法(包括心理测量的方法和统计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在一些领域(如语言习得)还需要采用自然观察方法和语料库方法。 1·4 心理语言学的诞生和发展 1·5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1)自然观察 心理语言学所采用的第一种研究方法是自然观察。有些自然产生的行为(如语言习得和失言)是很难任意操纵的,只好在它出现时便进行观察;还有些行为一经操纵,就会收到影响,乃至失真,在实验室里的电话通话和日常的电话通话显然不同。 自然观察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不干预性。即不掺杂观察者的任何主观因素,如实地记录客观现象,但这有时不容易做到。因为语言活动既是心理活动,又是社会活动,所以有的观察又强调观察者参与语言活动。既要参与但又不干预,就要求观察者灵活掌握。 第二个特点是:强调事物的型式性。这是观察的根本目的,即从个别的、随机的行为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进行分析。 第三个特点是:直观性。这是自然观察的有点,直观的东西比臆断的东西要可靠,但是问题在于心理活动不能直观,必须根据表面观察到的行为去推断其心理过程,要推断就难以避免主观性。 第四个特点是:长时性。自然观察要花很多精力和时间才能找到事物的型式。 (2)实验法 心理语言学所采用的第二种研究方法是实验法。实验法是自然科学所采用的方法,这是一种有控制的观察。任何一种行为都是很多因素起作用的结果。为了

局部解剖学实验方案

局部解剖学实验总结周振东 经过一个学期的局解实验课学习,以下是我对每次实验课的总结 第一次实验课主要是腋窝的解剖。 1. 解剖浅层找到肋间臂神经 剔除浅筋膜和腋筋膜后。 。 从喙突向下修洁肱二头肌短头和喙肱肌;2)在喙肱肌内部剖出肌皮神经、正中神经;3)再循正中神经向上找出位于其二根之间的腋动脉;4)剖出位于腋动静脉之间较粗的尺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及位于腋静脉内侧的臂内侧皮神经;5)观察腋动脉的分段,剖出各段的分支;6)在腋动脉的后方,找出桡神经。 (5)解剖腋窝后壁穿三边空、四边孔的结构:剖出穿三边空的旋肩胛动脉和传四边孔的腋神经、旋肱后动脉。 (6)解剖胸背神经,肩胛下神经上支和下支,位于腋中线附近的胸长神经。 (二)臂、肘、前臂前区,肩胛区,臂、肘、前臂后区 Ⅰ臂、肘、前臂前区. 1.解剖浅层结构: (1)寻认头静脉及前臂外侧皮神经,贵要静脉及前臂内侧皮神经。 (2)寻找臂内侧皮神经、肘正中静脉、肘淋巴结。 2.臂部剔除浅筋膜和深筋膜: 3观察肱二头肌内、外侧沟及有关的血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肱动脉及桡神经,观察它们的走行、分布范围。 4解剖肘窝: (1)清理肘窝的边界:观察肘窝的境界,显露肘窝的内容。 (2)解剖肘窝内的结构:修洁肱二头肌腱,在其内侧剖出和修洁肱动脉的末端至分为桡、尺动脉,在肱动脉的内侧修洁正中神经。 5解剖前臂前肌群、血管和神经: (1)观察前臂肌前群浅层。 (2)剖查桡血管神经束:将肱桡肌拉向外侧,修洁桡动脉和桡神经前支,并寻找其分支。 (3)剖查尺血管神经束:将尺侧腕屈肌拉向外侧,找出尺神经和尺动脉,并寻找其分支。 (4)剖查正中神经:在旋前圆肌两头之间找出已剖出的正中神经,观察其分支分布。 (5)剖查前臂肌前群深层。 6 剖出骨间总动脉、骨间前动脉、骨间后动脉和前臂屈肌后间隙。 Ⅱ肩胛区,臂、肘、前臂后区 1. 解剖浅筋膜及浅筋膜内的结构:找出臂外侧皮神经、臂后皮神经、贵要静脉、头静

二十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01 斯坦福监狱实验 斯坦福监狱实验(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是1971年由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领导的研究小组,在设在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大楼地下室的模拟监狱内,进行的一项关于人类对囚禁的反应以及囚禁对监狱中的权威和被监管者行为影响的心理学研究,充当看守和囚犯的都是斯坦福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志愿者。 囚犯和看守很快适应了自己的角色,一步步地超过了预设的界限,通向危险和造成心理伤害的情形。三分之一的看守被评价为显示出“真正的”虐待狂倾向,而许多囚犯在情感上受到创伤,有2人不得不提前退出实验。最后,津巴多因为这个课题中日益泛滥的反社会行为受到警告,提前终止了整个实验。 斯坦福监狱实验经常被拿来与米尔格拉姆实验进行比较,米尔格拉姆实验是于1961年在耶鲁大学,由津巴多中学时代的好友斯坦利·米尔格拉姆进行的。津巴多作为监狱长。 死亡实验是一套故事基于斯坦福大学监狱实验的电影。 津巴多模拟监狱实验 斯坦福大学(Stanford)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和他的同事在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系办公大楼地下室里建立了一个“监狱”,他们以每天15美元的价格雇用了24名学生来参加实验。这些学生情感稳定,身体健康,遵纪守法,在普通人格测验中,得分属正常水平。实验者对这些学生随意地进行了角色分配,一部分人为“看守”,另一部分人为“罪犯”,并制定了一些基本规则。然后,实验者就躲在幕后,看事情会怎样发展。 两个礼拜的模拟实验刚刚开始时,被分配做“看守”的学生与被分配做“罪犯”的学生之间,没有多大差别。而且,做“看守”的人也没有受过专门训练如何做监狱看守员。实验者只告诉他们“维持监狱法律和秩序”,不要把“罪犯”的胡言乱语(如“罪犯”说,禁止使用暴力)当回事。为了更真实地模拟监狱生活,“罪犯”可以像真正的监狱中的罪犯一样,接受亲戚和朋友的探视。但模拟看守8小时换一次班,而模拟罪犯除了出来吃饭、锻炼、去厕所、办些必要的其他事情之外,要日日夜夜地呆在他们的牢房里。 “罪犯”没用多长时间,就承认了“看守”的权威地位,或者说,模拟看守调整自己,进入了新的权威角色之中。特别是在实验的第二天“看守”粉碎了“罪犯”进行反抗的企图之后,“罪犯”们的反应就更加消极了。不管“看守”吩咐什么,“罪犯”都唯命是从。事实上,“罪犯”们开始相信,正如“看守”所经常对他们说的,他们真的低人一等、无法改变现状。而且每一位“看守”在模拟实验过程中,都作出过虐待“罪犯”的事情。例如,一位“看守”说,“我觉得自己不可思议……我让他们互相喊对方的名字,还让他们用手去擦洗厕所。我真的把…罪犯?看作是牲畜,而且我一直在想,…我必须看住他们,以免他们做坏事。”?另一位“看守”补充说,“我一到…罪犯?所在的牢房就烦,他们穿着破衣服,牢房里满是难闻的气味。在我们的命令面前,他们相对而泣。他们没有把这些只是当作一次实验,一切好像是真的,尽管他们还在尽力保持自己原来的身份,但我们总是向他们表明我们才是上司,这使他们的努力收效甚微。” 这次模拟实验相当成功地证明了个体学习一种新角色是多么迅速。由于参加实验的学生在实验中表现出病态反应,在实验进行了6天之后,研究人员就不得不终止了实验。

局部解剖学实验指导胸部参考答案汇总

局部解剖学实验指导参考答案 第一章胸部 一、选择题 A 型题: 1-5 E A A D D 6-10 D D A E B 11-15 D D D C B 16-20 D B E A C 21-25 E E C D C 26-30 B D E C E 31-35 C A C A D 36-40 B C C A C 41-45 C C D C E 46-48 B D D B 型题: 49-50 B A 51-55 A D C A B 56-60 E C D D C 61-65 B A A E D 66-70 B E E D C 71-75 B A B C A 76-77 D E C 型题: 78-80 A B D 81-85 A A C D A 86-90 C C A D D 91-95 A B C D B 96-100 A C A B D X 型题:

101-105 ABCE ACD ABCD ABDE CD 106-110 ACDE BDE ABCDE ACDE ABCE 111-115 ABC ABCDE ABE BDE CE 116-120 ADE ACE BC AB ABCD 121-125 ABC BCDE ABCD AC DE 126-130 BD AB ABCDE BC AD 131-133 BCDE ACE ABCDE 注:第 123题 C 选择项“弓”去掉。 二、填空题 1.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胸廓外肌层、肋骨、胸内筋膜、壁胸膜 2.肋弓、剑胸结合 3.乳房、胸肌筋膜、乳房悬韧带 4.胸肌淋巴结、中央淋巴结、尖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胸骨旁淋巴结、对侧乳房淋巴管、腹前外侧壁上部的淋巴管、膈下间隙、肝、胸肌间淋巴结、尖淋巴结。 5.胸长神经、前锯肌、翼状肩;胸背神经、背阔肌 6.肋胸膜、膈胸膜、纵隔胸膜、胸膜顶;胸膜隐窝、肋胸膜、膈胸膜、肋膈隐窝 7.肺静脉、肺动脉、支气管;肺动脉、支气管、肺静脉;上叶支气管、肺动脉、中下叶支

8个经典心理学实验

8个经典心理学实验 1霍桑实验: 1924~1932年,以哈佛大学教授G.E.梅奥为首的一批学者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的总称。 1924年11月,霍桑工厂内的研究者在本厂的继电器车间开展了厂房照明条件与生产效率关系的实验研究。研究者预先设想,在一定范围内,生产效率会随照明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实验结果表明,不论增加或减少照明强度都可以提高效率(有两个女工甚至在照明降低到与月光差不多时仍能维持生产的高效率)。随后,研究者又试验不同的工资报酬、福利条件、工作与休息的时间比率等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也没有发现预期的效果。 1927年梅奥等人应邀参与这项工作。从1927~1932年, 他们以"继电器装配组"和"云母片剥离组"女工为被试,通过改变或控制一系列福利条件重复了照明实验。 结果发现,在不同福利条件下,工人始终保持了高产量。研究者从这一事实中意识到,工人参与试验的自豪感极大地激发了其工作热情,促使小组成员滋生出一种高昂的团体精神。这说明职工的士气和群体内的社会心理气氛是影响生产效率的更有效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梅奥等在1928~1932年中,又对厂内2100名职工进行了采访,开展了一次涉及面很广的关于士气问题的研究。起初,他们按事先设计的提纲提问,以了解职工对工作、工资、监督等方面的意见,但收效不大。后来的访谈改由职工自由抒发意见。由于采访过程既满足了职工的尊重需要,又为其提供了发泄不满情绪和提合理化建议的机会,结果职工士气高涨,产量大幅度上升。为了探索群体内人际关系与生产效率之间的联系,研究者在1931~1932年间进行了对群体的观察研究。结果发现,正式群体内存在着非正式群体,这种非正式群体内既有无形的压力和自然形成的默契,也有自然的领导人,它约束着每个成员的行为。 在心理学研究的历史上,霍桑实验第一次把工业中的人际关系问题提到首要地位,并且提醒人们在处理管理问题时要注意人的因素,这对管理心理学的形成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梅奥根据霍桑实验,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人际关系学说为西方管理科学和管理工作指出了新的方向。但也有人对霍桑实验提出批评,认为它带有推论的性质,缺乏客观性。研究者没有考虑工人的阶级觉悟、工会的作用以及其他厂外力量对职工态度的影响。 2."迟延满足" 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有一个经典的实验,称为“迟延满足”实验。实验者发给4岁被试儿童每人一颗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就给吃两颗。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则耐住性子、闭上眼睛或头枕双臂做睡觉状,也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语或唱歌来转移注意消磨时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从而获得了更丰厚的报酬。研究人员进行了跟踪观察,发现那些以坚韧的毅力获得两颗软糖的孩子,长到上中学时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自信心和独立自主精神;而那些经不住软糖诱惑的孩子则往往屈服于压力而逃避挑战。在后来几十年的跟踪观察中,也证明那些有耐心等待吃两块糖果的孩子,事业上更容易获得成功。实验证明:自我控制能力是个体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心理

局部解剖学实验操作指导

. 解剖操作简介 局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个局部层次结构及各器官之间的位置与毗邻关系的科学。它是临床医学课程尤其是外科学的重要基础课程。局部解剖学的学习方法与系统解剖学不同,系统解剖学是通过理论大课的讲授和实验小课的示教见习进行学习;而局部解剖学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大量的实地解剖操作和少量的阶段总结性大课进行学习的。因此,实地解剖操作学习局部解剖学的主要方法,是掌握人体解剖学知识的重要实践过程。通过解剖、观察和辨认,不仅能巩固已获得的系统解剖学知识,而且将进一步熟悉和掌握人体各局部的层次结构和各器官之间的毗邻关系,为学习临床医学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实践,在实地解剖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尸体标本,在教员指导下,严格按照解剖操作步骤和要求,认真细致地进行解剖,细心观察和辨认各层次结构,并作阶段性的归纳总结,真正按教学大纲的目的和要求,掌握局部解剖学知识。 为了更好地进行实地解剖操作,在解剖尸体之前,先简要介绍一下解剖操作的方法和要求。 一、解剖操作前准备 1、每次课前应预习《局部解剖学》和《局部操作指导》,明确本次课的目的要求、解剖部位的层次结构和毗邻关系以及操作步骤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第一次进实验室前学员要进行分组,每个实验室分成若干个组,每组分成4个小组解剖1具标本,每个小组由3~5名学员组成。 3、小组成员要进行分工,要安排主刀、助手、阅读教材和指导者。每个角色要定期交换,使每个学员都有解剖操作的机会。 4、准备好各种操作器械,如刀、镊、止血钳,此外还有咬骨钳、肋骨剪等。 5、放置好尸体的位置。 二、常用的解剖器械及其使用方法 在实地解剖过程中,常用的器械有刀、剪、镊、止血钳和组织钳,此外还有咬骨钳、肋骨剪、锯子、骨凿和锤子等。 1、刀有解剖刀和手术刀两种,现一般使用手术刀。通常用于切开皮肤、翻起皮瓣以及切割各种组织。持刀的方式有执笔式持刀法和指压式持刀法之分。前者与持钢笔的姿势相同,解剖操作时多用此法。后者则将刀柄握于拇指与中指、环指及小指之间,食指压在刀背上,此法除用于作较长的皮肤切口外,一般均不采用。 2、止血钳有各种不同形式的止血钳,其用途亦不尽相同,一般用于钳夹各种组织,亦可借助止血钳分离各种组织结构。持止血钳的方法是将止血钳柄套在拇指和环指上,食指紧贴于止血钳背,起导向和稳定作用。 3、镊含有各种不同形式的镊,用于固定各种组织器官,以免滑动,便于解剖。亦可借助镊剥除各种组织。除固定皮肤采用有齿镊外,固定其它各种组织器官均宜用无齿镊。持镊法与握笔姿势相同。 除上述常用的解剖器械外,还有剪、组织钳、咬骨钳和肋骨剪等器械,将在使用时逐一介

10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10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我们都有成为恶魔的潜在可能。 在心理学史上最著名的具有争议性的实验,是1971年斯坦福大学的监狱实验。它从微观上展现出社会环境会怎样影响人的行为。由心理学家Philip Zimbardo领导的研究者们,在斯坦福的心理大楼的地下室设立了一个模拟监狱,并且挑选了24名大学生(没有犯罪记录以及被视为心理健康)去扮演囚犯和监狱的警卫。然后研究人员通过使用隐蔽摄像头观察囚犯(必须每天24小时留在监狱里)还有狱警(每8小时轮班)。 实验原本打算持续两周,但因为狱警的虐待行为,实验在实验的第六天就被迫中止——有时候他们甚至让囚犯遭受心理折磨——从囚犯展现出极度的情绪紧张和焦虑可以看出。 “狱警对囚犯的攻击升级,让他们脱得赤裸裸的,把袋子套在他们头上,最后强迫他们做一些让人羞辱的关于性的行为,”Zimbardo这样对《美国科学家》说。“6天之后我不得不结束实验因为这个实验实在是失控了——除了担心警卫会怎么对待囚犯之外,我晚上都睡不着觉。” 我们没有注意到在我们的前方正在发生什么。 试想一下,你知道你周围将会发生什么事吗?你可能没有像你认为的那样保持清醒。在1998年,哈佛大学和肯特州立大学针对大学里的路人展开关于人们对即时环境的警觉程度。在实验中,一个演员向路人迎面走来,然后向他问路。当路人向演员指示方向的时候,有两个人拿着一扇大木门从演员和路人之间经过,在几秒内完全阻挡了他们的视线。在那段时间内,本来的演员会替换成另一个演员,不仅他们的身高、体格不同,连衣着、发型还有声线都不一样。超过一半的被试都没有注意到这个替换改变。 这个实验是最先阐明“变化视盲”的现象的实验之一,它仅仅向我们展示了对于现有提供的视觉场景,我们是非常选择性地接受——那似乎显示出我们比想象中还要依赖我们的记忆和模式识别。 延迟满足很困难——但如果延迟满足,我们会更成功。 斯坦福在19世纪60年代末有一个很著名的实验,是测试学前儿童的抗拒即时满足的的诱惑的能力。这个实验引申出很多关于意志力和自制力的一些很有力的观点。在这个实验中,4岁的孩子们进入到一个房间里,在他们面前的事放在碟子上的一块棉花糖。研究人员告诉他们要不就把棉花糖吃掉,要不就等15分钟后研究人员回来,他们会获得两块棉花糖。 虽然大部分的孩子都说他们会等,但是他们很多都难以抗拒面前的吸引然后屈服了——在研究人员回来之前就把棉花糖吃了,这里有《时代》的跟踪报道。成功延迟整整15分钟的孩子一般的采取了回避策略,例如别过头去或者盖着自己的眼睛。孩子们的行为意义很深远:能够延迟满足的孩子在青年时期很少会过于肥胖、有毒瘾或其他行为问题,他们将来的生活也会更成功。 我们可能有非常矛盾的道德冲动体验。 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Stanley Milgram 在1961年进行了一个相当令人惊恐的著名实验,是关于人们当被要求伤害他人的时候,内心关于个人道德和服从权威的想法,进行了激烈的斗争。 Milgram希望通过进行这个实验,可以在二战这个灾难后深刻理解纳粹战犯可能保有的永不可饶恕的行为。为了达到研究目的,他共同测试一对被试,一个担当“老师”,另一个担当“学生”。如果学生答错问题,老师被要求对学生进行电击(学生大概是坐在对面的房间,但实际上他不会受电击)。取而代之,Milgram会播放一些喊叫声,听起来就像是那个

心理学经典实验

实验1 心理旋转实验Cooper & Shepard,1973 选取不同的字母或数字作为实验材料,如R,J,2,5。将材料取正面或反面以及每面六中不同的倾斜角度随机呈现给被试,让其判断是正写的还是反写的字母或数字,并在反应之后记录反应时间。 结果:不同旋转角度的图形的辨认时间不同, 结论:辨认图形时首先将倾斜不同角度的图形的表象加以旋转直至正立位置,然后再进行辨认,这就造成了不同旋转角度的辨认时间不同。 实验2 短时信息编码实验 Posner,1972 实验安排两种材料:一种形同音同的两个字母AA;另一种是形状不同但读音相同的Aa。并安排同时呈现和继时呈现两种模式,而继时呈现有多种时间间隔。要求被试判定所呈现的两个字母是否相同并按键反应。记录反应时间。 结果:同时呈现时形同音同的两个字母的反应时小于形异音同的两个字母的反应时;继时呈现时,随着两个字母呈现间隔增加,形同音同的字母对的反应时间急剧增加;而形异音同的字母对的反应时变化不大。 结论: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先时视觉,而后逐渐过渡为听觉编码。 实验3 反应时相加因素法实验 Sternberg,? 让被试先看1至6个数字(识记项目),然后再看一个数字(测试项目),要求被试判定该数字刚才是否识记过,按键反应,并记下反应时间。 结果:识记集合的大小,反应的肯定或否定、测试项目等因素分别独立作用于反应时间结论:短时记忆提取反应过程包括四个独立阶段,即刺激编码、顺序比较、决策、反应组织 实验4 开窗实验 Hockey,1981 给被试呈现1-4个字母并在后面标上一个数字,如“F+3”、“KENC+4”,其中字母和最后的数字由被试自行控制相继呈现。要求被试将字母按照后面数字转换为字母表上对应数字之后的那个字母,比如“KENC+4”,先呈现“四个字母+4”,然后被试每按键后出现一个字母,他要出声进行转换“L-M-N-O”,然后按键出现下一个字母……,直至四个字母都出现,再进行一次总回答“OIRG” 结果:获得的12个数据可明显看出此字母转换作业的不同加工阶段 结论:作业分为三个阶段 a.编码阶段:从按键看到一个字母到开始出声转换的时间 b.转换阶段:出声转换所用的总时间 c.储存阶段,从前一个字母转换结束到按键看下一个字母的时间 实验5 音笼实验 Pierce & Young,1928 让被试戴上眼罩坐在隔音房间的音笼内,音笼内各点到被试头部保持同样距离,随即在各个方位呈现声音让被试报告声源方位,主试来记录报告是否正确。 结果:在被试头部中切面上声音最容易混淆 结论:双耳听觉差在听觉定向中起主要作用 实验6 锥体暗适应实验 Hecht,1921 整个实验在黑暗环境进行。被试坐在暗适应仪前,先在明灯环境刺激5分钟,然后关灯,

局部解剖学;三角区

【关键词】局部解剖学;三角区;临床应用 在人体内有许多三角区,它们是局部解剖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份。有的三角区是手术中寻找血管的标志,有的是穿刺部位,有的用作鉴别疾病,有的为危险区等。因此掌握三角区对系统学习局部解剖学,指导临床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头部三角 (1)危险三角为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形区。面静脉可经内眦静脉、眼静脉与海绵窦交通,也可经面深静脉、翼丛等与海绵窦交通。口角平面以上的面静脉常无静脉瓣,当面部感染引起疖、痈时,可经上述途径至海绵窦,引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脑膜炎等,故该处感染应避免挤压。 (2)磨牙后三角由下颌骨内斜线和外斜线向上延伸相交而成。其基底部是最后磨牙的远中面,为下牙槽神经传导麻醉时穿刺点的重要标志之一。 (3)颊脂体三角位于颊粘膜下,底位于颊部,尖端靠近翼下颌韧带,相当于下颌孔平面。亦为下牙槽神经传导麻醉时穿刺点的重要标志之一。 (4)外耳道上三角(Macewen三角)位于外耳道上棘(Henle棘)的后方。上界为颧突后根的水平延长线(颞线),前界是骨性外耳道后缘的切线,后下界为自颧突后根的延长线引至外耳道下缘之斜线。乳突凿开术时应以此三角和Henle棘为标志,开放鼓窦和乳突小房。但应注意勿向上误入颅中窝或伤及硬脑膜,向后易伤及乙状窦。 (5)脑桥小脑三角脑桥臂、延髓与小脑交界的三角形区域。前庭蜗神经根和面神经根恰连于此,在其上方有三叉神经根,下方与舌咽神经根和迷走神经根邻近,后方为小脑。因此,当此处有炎症或肿瘤时,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称为脑桥小脑角综合征。最常见的是听神经瘤和蛛网膜炎等,随着病灶的扩大逐渐影响周围结构,从而产生相应的症状。此三角的血管、神经走行较为复杂,在其内手术时应注意避免伤及上述结构[13]。 2 颈部三角 (1)颏下三角为左、右二腹肌前腹与舌骨体围成的三角区,此区内有1~3个颏下淋巴结,为颏下恶性肿瘤、颏下区结节性筋膜炎的好发处[1]。 (2)下颌下三角(二腹肌三角)由二腹肌前、后腹与下颌体下缘围成,内有下颌下腺、面动脉、舌动脉、舌神经、舌下神经和下颌下神经节以及4~6个下颌下淋巴结。为颌下腺炎、颌下淋巴结炎的病变处。此区手术要保护舌神经、舌下神经以及下颌下神经节,以免引起舌前2/3感觉障碍、舌肌瘫痪和唾液分泌障碍。 (3)颈动脉三角由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围成。内有颈内静脉及属支、颈总动脉及分支、舌下神经及降支、迷走神经及分支、副神经及部分颈深淋巴结。由于颈总动脉位置表浅、在活体可摸到其搏动。当头面部出血时,可在平环状软骨高度向后内将颈总动脉压向第六颈椎的颈动脉结节进行止血。针刺“人迎”穴治疗高血压、低血压、哮喘等病时,应向深部触压颈总动脉,避开颈总动脉直刺。 1/4 (4)肌三角位于颈前正中线、胸锁乳突肌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之间。三角内有舌骨下肌群、甲状腺、甲状旁腺、气管颈部和食管颈部等器官。当甲状腺肿大时,如向后内侧压迫喉、气管可出现呼吸、吞咽困难或声音嘶哑;若向后外方压迫颈交感干可出现Horner综合征。在行甲状腺次全切术,结扎甲状腺下动脉时,应远离甲状腺下极,靠近颈动脉鞘处结扎,以免损伤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而结扎甲状腺上动脉时,应紧贴甲状腺上极,以免损伤喉上神经外支而出现声音低钝或呛咳等。部份病人在行低位气管切开或甲状腺手术时,还要注意勿伤甲状腺最下动脉。此外甲状腺手术时,还应尽量保留甲状旁腺,以免引起钙、磷代谢紊乱。(5椎动脉三角内侧界为颈长肌、外侧界为前斜角肌,下界为锁骨下动脉第1段,尖为第6

心理学中的10个经典实验

1、Posner实验--信息也可以有视觉编码 给被试安排呈现两个字母,这两个字母可以同时给被试看,或者插进短暂的实践间 隔,让被试指出这两个字母是否相同并按键来反应,记下反应时。所用字母对有两种,一种是两个字母的读音和书写都一样,即为同一个字母(AA);另一种是两个字母的读 音相同而书写不同(Aa)。在这两种情况下,正确的反应都为“相同”。 2、Clark和Chase 句子-图画匹配实验--减法反应时实验的范例 给被试看一个句子和紧接着的一幅图画,如“星形在十字之上,”,要求被试尽快地判定,该句子是否真实地说明了图画,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记录反应时。实验应用的介词 有“之上”和“之下”,主语有“星形”和“十字”,句子的陈述有肯定的(在)和否 定的(不在),共有8个不同的句子。Clark和Chase设想,当句子出现在图画之间时,这种句子和图画匹配作业的完成要经过几个加工阶段,并提出了度量一些加工持续时间的 参数。 3、Sternberg用于研究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相加因素法实验 先给被试看1~6个数字(识记项目),然后再看一个数字(测试项目),并同时开始计时,要求被试回答该测试数字是否是刚才识记过的,按键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计时也随 即停止。这样就可以确定被试能否正确提取以及所需要的时间即反应时。通过一系列的 实验,Sternberg从反应时的变化上确定了4个对提取过程有独立作用的因素,即测试项 目的质量(优质的或低劣的)、识记项目的数量、反应类型(肯定的或否定的)和每个 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因此,他认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包含相应的4个独立的加工阶段,即刺激编码阶段、顺序比较阶段、二择一的决策阶段和反应组织阶段。 4、字母转换实验(“开窗”实验) 给被试呈现1~4个英文字母并在字母后面标上一个数字,如“F+3”、“KENC+4”等。当呈现“F+3”时,要求被试说出英文字母表中F后面第三个位置的字母“I”,换句话说,“F+3”即将F转换为I,而“KENC+4”的正确回答则是“OIRG”,但这4个转换结果要一起说出来,凡刺激字母在一个以上时都应如此,即只作出一次反应。以 “KENC+4”为例,4个刺激字母相继呈现,被试自己按一下键就可以看见第一个字母K并同时开始计时,接着被试作出声的转换,即说出LMNO,然后再按键来看第二个字母(E),再作转换,如此循环直至4个字母全部呈现完毕并作出回答,计时也随之停止。 出声转换的开始和结束均在时间记录中标出来。根据该实验的反应时数据,可以明显地 看出完成字母转换作业的3个加工阶段:(1)从被试按键看一个字母到开始出声转换的 时间为编码阶段,被试对所看到的字母进行编码并在记忆找到该字母在字母表中的位 置;(2)被试进行规定的转换所用的时间即为转换阶段;(3)从出声转换结束到被试 按键看下一个字母的时间为贮存阶段,被试将转换的结果贮存于记忆中。 5、Peterson和Peterson有关遗忘进程的实验 每次给被试听觉呈现3个辅音字母,如KBR;为了阻止复述,在呈现字母之后,立即听觉

12个必知的心理学实验

1.三山实验-皮亚杰 实验内容:实验材料是一个包括三坐高低、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假山模型,实验首先要求儿童从模型的四个角度观察这三座山,然后要求儿童面对 模型而坐,并且放一个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边,要求儿童从四张图片中 指出哪一张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结果发现幼童无法完成这个任务。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描述“三山”的形状。 实验结论:证明儿童的“自我中心”的特点。 2、条件反射实验-巴普洛夫 实验内容: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进食行为时发现,狗吃到食物时,会分 泌唾液,这是自然的生理反应,不需要学习,这种反应叫无条件反射,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是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如果在狗每次进食时发 出铃声,一段时间后,狗只要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 实验结论:巴甫洛夫认为这是作为中性刺激的铃声由于与无条件刺激联 结而成了条件刺激,由此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后人称之为 “经典性条件作用”。 3、迷笼实验-桑代克 实验内容:桑代克将饥饿的猫禁闭于迷笼之内,饿猫可以用抓绳或按钮 等三种不同的动作逃出笼外获得食物。饥饿的猫第一次被关进迷笼时,开始盲目地乱撞乱叫,东抓西咬,经过一段时间后,它可能做对了打开 迷笼门的动作,逃出笼外。桑代克重新将猫再关入笼内,并记录每次从 实验开始到猫做出打开笼门的正确动作所用的时间。经过上述多次重复

实验,桑代克得出猫的学习曲线。该曲线表明猫逃脱迷笼潜伏期与实验次数的关系。 试验结论:桑代克认为猫是在进行“尝试错误”的学习,经过多次的尝试错误,饿猫学会了打开笼门的动作。因此,有人将桑代克的这种观点称为学习的“尝试错误说”,或简称为“试误说”。 4、白鼠实验-斯金纳 实验内容: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箱外有一装置记录动物的动作。 实验结论: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随着一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的。并由此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5、双生子爬梯试验-格赛尔 实验内容:让一对同卵双胞胎练习爬楼梯。其中一个为实验对象(代号为T)在他出生后的第48周开始练习,每天练习10分钟。另外一个(代号为C)在他出生后的第53周开始接受同样的训练。两个孩子都练习到他们满54周的时候,T练了7周,C只练了2周。 实验结论:支持了个体身心发展动因中的内发论的观点,并且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6、视崖实验-沃克和吉布森 实验内容:一张 1.2米高的桌子,顶部是一块透明的厚玻璃。桌子的 一半(浅滩)是用红白图案组成的结实桌面。另一半是同样的图案,但

2011级局部解剖学实验要求

局部解剖学实验要求长沙医学院形态学实验室修订

实习一头面部 一、目的要点 (一)熟悉头部重要的骨性标志:枕外隆凸、上项线、乳突、下颌角、髁突、颧弓、眶上缘、眉弓、眶上孔、眶下孔及颏孔 (二)掌握额顶枕区层次及各层结构特点,临床意义 (三)掌握颅底颅中窝、蝶鞍区的主要结构、毗邻及临床意义 (四)掌握面浅层的局解特点及临床意义 (五)掌握腮腺咬肌区主要结构特点及毗邻关系、临床意义 (六)熟悉颅内、外静脉交通及临床意义 (七)了解面部疏松组织间隙 二、重点、难点 (一)要求掌握的内容 (二)蝶鞍区的解剖 (三)面部疏松组织间隙位置的确认 三、授课学时及方式实习观察2学时 四、标本教具 (一)额顶枕区局解标本 (二)整颅标本、模型 (三)面浅部、腮腺咬肌区局解标本 (四)去顶颅标本 (五)各相关内容视频、课件、插图 五、观察内容(见教材) 实验报告画图:教材16页,图1-12颅顶层次 实习二颈部 一、目的要求 (一)了解颈部分区原则,掌握重要结构的体表标志 (二)熟悉颈深筋膜的配布;筋膜间隙的构成、其交通及临床意义 (三)熟悉下颌下腺及其导管与邻近血管和神经的位置关系 (四)熟悉颈动脉三角内的主要结构及临床意义 (五)掌握甲状腺的位置、形态结构、毗邻、血供;甲状腺手术时的注意事项 (六)掌握气管颈部的位置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气管切开术的解剖要点(七)掌握颈根部的范围、主要结构、毗邻关系及临床意义 (八)熟悉副神经的行程与淋巴结的位置关系以及临床意义 二、重点、难点 (一)以上要求掌握的全部内容 (二)颈筋膜层次及筋膜间隙 (三)喉上N外支、喉返N的确认 三、授课方式及时数实习观察2学时 四、标本教具

心理学实验报告经典范例

心理学实验报告经典范例 1、Posner实验--信息也可以有视觉编码 给被试安排呈现两个字母,这两个字母可以同时给被试看,或者插进短暂的实践间隔,让被试指出这两个字母是否相同并按键来反应,记下反应时。所用字母对有两种,一种是两个字母的读音和书写都一样,即为同一个字母(AA);另一种是两个字母的读音相同而书写不同(Aa)。在这两种情况下,正确的反应都为“相同”。(详细内容见《认知心理学》王甦汪安圣北京大学出版社) 2、Clark和Chase 句子-图画匹配实验--减法反应时实验的范例 给被试看一个句子和紧接着的一幅图画,如“星形在十字之上,”,要求被试尽快地判定,该句子是否真实地说明了图画,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记录反应时。实验应用的介词有“之上”和“之下”,主语有“星形”和“十字”,句子的陈述有肯定的(在)和否定的(不在),共有8个不同的句子。Clark和Chase设想,当句子出现在图画之间时,这种句子和图画匹配作业的完成要经过几个加工阶段,并提出了度量一些加工持续时间的参数。(详细内容见《认知心理学》王甦汪安圣北京大学出版社) 3、Sternberg用于研究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相加因素法实验 先给被试看1~6个数字(识记项目),然后再看一个数字(测试项目),并同时开始计时,要求被试回答该测试数字是否是刚才识记过的,按键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计时也随即停止。这样就可以确定被试能否正确提取以及所需要的时间即反应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Sternberg从反应时的变化上确定了4个对提取过程有独立作用的因素,即测试项目的质量(优质的或低劣的)、识记项目的数量、反应类型(肯定的或否定的)和每个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因此,他认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包含相应的4个独立的加工阶段,即刺激编码阶段、顺序比较阶段、二择一的决策阶段和反应组织阶段。(详细内容见《认知心理学》王甦汪安圣北京大学出版社) 4、字母转换实验(“开窗”实验) 给被试呈现1~4个英文字母并在字母后面标上一个数字,如“F+3”、“KENC+4”等。当呈现“F+3”时,要求被试说出英文字母表中F后面第三个位置的字母“I”,换句话说,

局部解剖学

局解实验报告 院系:医学院 专业:临床医学 年级班级: 2012级临床3班 组名:第六组 学号:刘芳敏(59)郑孟秋(47)杨硕亮(31) 赵清(36)张芸(57)谭俊(60)唐娇(34) 陈坚(33)李长学(32)缪世生(11)[排名不分先后] 2014年12月

目录 头面部解剖 (2) 颈部解剖 (8) 胸部解剖 (15)

头面部解剖 一、实验背景 1、根据理论课所学习的基础内容,结合教学视频,了解整体的解剖过程。 2、掌握颈部的重要结构。 二、实验目的 1、掌握各种解剖器械的使用。 2、准确找到切口和部位,解剖颈部的重要结构。 3、识别变异结构。 三、实验材料与器械 1、人体标本 2、止血钳、手术剪、解剖镊、有齿镊、止血钳、手术刀、白大褂、手套等。 四、注意事项 1、使用手术刀时,要按正确的使用方法,避免伤到自己和他人。 2、不要随意扔弃从标本上解剖下来的组织。

五、解剖操作 (一)面部 1.体位及切口: 尸体取仰卧位,肩部垫高,使头部后仰。作如下皮肤切口: (二)层次解剖 1.解剖面部皮肤及面肌 沿上述划线分别向外侧翻开面肌及皮肤,浅筋膜。 2.解剖腮腺区 (1)解剖腮腺咬肌筋膜:紧靠耳廓前面,自颧弓到下颌角切开腮腺 表面咬肌筋膜,向前、上、下三个方向逐渐翻起除去,修洁时可看到一些腮腺淋巴结。 (2)解剖穿出腮腺前缘上份至上端的结构: ①先在腮腺前缘、颧弓下方约一指宽处找到 (1)自颅顶正中向前经鼻背、人中至下颌体下缘作一正中切口。 (2)自鼻背中点向外到眼内眦,再沿睑裂两缘到眼外眦,并继续向外到耳前作一横切口。 (3)在鼻孔和口裂周围各作一环形切口。 (4)沿下颌体下缘至下颌角,再到乳突尖做一横切口 图1 面部解剖划线

局部解剖学实验指导参考答案

局部解剖学实验指导参考答案 四、名词解释 1、动脉导管三角:位于主动脉弓的左前方,前界为左膈神经,后界为左迷走神经,下界为左肺动脉。三角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的心浅丛。该三角是手术寻找动脉导管的标志。 7、动脉韧带:连于主动脉弓下缘和左肺动脉起始部之间的纤维结缔组织索,它是胚胎时期动脉导管的遗迹。 8、食管后间隙:位于后纵隔内,食管于胸内筋膜之间的间隙。其内有奇静脉、副半奇静脉和胸导管,向上与咽后间隙相通。 五、简答题 1、简述胸骨角的表面解剖。 答:(1)两侧:连接第2对肋软骨,是计数肋和肋间隙的标志。 (2)平对:主动脉弓起止部、气管杈、食管第2处狭窄处、第4胸椎体下缘、奇静脉弓注入上腔静脉处、动脉韧带起于左肺动脉根部处(3)是纵隔的分界标志 8、某一胸膜腔积液的患者,拟定进行穿刺抽液治疗,其进针部位选择腋后线第8肋间隙。请问: (1)怎样确定该位置,为什么? (2)进针的原则,为什么? (3)由浅至深经哪些层次到达胸膜腔? 答:确定位置:以肩胛下角为准计数肋及肋间隙的序数,固肩胛下角平对第7-8肋。 进针原则:于下位肋(即第9肋骨)骨的上缘平行进针,以免损伤肋间后动、静脉和肋间神经。 层次:皮肤→浅筋膜→背阔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胸廓内筋膜→肋胸膜→胸膜腔。 9、试述在乳腺癌时癌细胞的淋巴转移途径?进行乳腺癌根治术时,应清除哪些结构和注意点? 答:途径: 乳房的淋巴主要注入到腋淋巴结,所以,其乳腺癌细胞的转移途径主要有以下方向: (1)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的转移到胸肌淋巴结; (2)乳房上部的转移到尖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 (3)乳房内侧部的转移到胸骨旁淋巴结; (4)乳房深部的转移到胸肌间淋巴结。 (5)内侧部浅淋巴管与对侧乳房的淋巴管交通 (6)内下部的淋巴管通过腹壁和膈下的淋巴管与肝的淋巴管交通 临床进行乳腺癌根治术时应清除: (1)胸大、胸小肌,乳房以及周围的结缔组织一并切除, (2)清除腋窝的淋巴结,以防癌细胞转移。 避免损伤的结构及损伤时会出现的症状: (1)清除胸肌淋巴结时,避免损伤胸长神经,以免造成前锯肌瘫痪而出现“翼状肩胛”; (2)清除肩胛下淋巴结时,避免损伤胸背神经,以免造成背阔肌瘫痪;(3)在切除胸大肌时,应保护位于胸大肌三角肌间沟中的头静脉,以免造成出血或者是上肢浅静脉回流受阻。 第二章腹部 四、名词解释 1、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由外上斜向内下的三层扁肌间的裂隙,其内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穿过。 2、腹股沟管深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5cm处,由腹横筋膜向外突出的一个卵圆形裂隙。是腹股沟斜疝的疝囊穿过的部位。 6、胃床:指胃后壁隔网膜囊相毗邻的器官结构。包括胰、左肾、左肾上腺、脾、横结肠及其系膜。 五、简答题 1、左季肋区有哪些主要器官在腹前壁投影? 答:左半肝小部分、胃贲门、胃底和部分胃体、脾、胰尾、结肠左曲和部分左肾。 8、结肠下区的脏器主要有哪些? 答:主要有空肠、回肠、盲肠、阑尾、结肠及其相应的肠系膜和血管等。 12、输尿管的分部及其各部的位置? 答:根据部位输尿管可分为三部: ①腹部(腰段),从肾盂与输尿管交界处至跨越髂血管处; ②盆部(盆段),从跨越髂血管处或入小骨盆处至膀胱壁; ③壁内部(膀胱壁段),斜行穿膀胱壁,终于膀胱粘膜的输尿管口。 13、试述肾的位置和毗邻。 答:位置:肾为腹膜后隙器官,位于脊柱的两侧,紧贴腹后壁。左肾高于右肾半个椎体, 左肾上端平第11胸椎,下端平第2腰椎,右肾上端平第12胸椎上缘,下端平第3腰椎上缘。 肾脏的毗邻: (1)上方:隔疏松结缔组织与肾上腺相邻。 (2)内下方:双肾均为肾盂、输尿管和左、右腰交感干。 (3)内侧:左肾为腹主动脉;右肾为下腔静脉 (4)前方:左、右肾的的毗邻不同。 ①左肾:上部为胃后壁,中部为胰横过,下部为空肠袢及结肠左曲。 ②右肾:上部为肝右叶,下部为结肠右曲,内侧为十二指肠降部。 (5)后面:①第12肋以上部分:与膈邻贴,借膈与胸膜腔相邻。 ②第12肋以下部分:除有肋下血管、神经外,自内向 外为腰大肌及其前方的生殖股神经,腰方肌及其前方的髂腹下神经和 髂腹股沟神经等。 14、试述腹股沟管的位置、内容、两口和四壁。 答:位置: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1.5cm处,与之平行。 内容: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两口:(1)内口:即腹股沟管深环,又称腹环,是腹横筋膜的一 个卵圆形裂隙,相当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5cm处。 (2)外口:即浅环,又称皮下环,是腹外斜肌腱膜的一个 三角形裂隙,位于耻骨结节外上方。 四壁:(1)前壁: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的下部肌纤维; (2)后壁:腹横筋膜和联合腱(腹股沟镰); (3)上壁: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 (4)下壁:腹股沟韧带。 16、叙述维持子宫正常位置各种韧带的名称、位置及作用。 答:(1)子宫阔韧带:位于子宫两侧,由双层腹膜形成,上缘游离, 可限制子宫向两侧移动。 (2)子宫主韧带:又称子宫颈横韧带或子宫颈旁组织,位于子宫 阔韧带基底部,由结缔组织和平滑肌纤维构成,呈扇形连于子宫颈与 盆侧壁之间。有固定子宫颈、维持子宫在坐骨棘平面以上的作用。 (3)子宫圆韧带:呈圆索状,起自子宫角,在子宫阔韧带内弯向 盆侧壁,再经腹股沟管附着于阴阜及大阴唇的皮下,是维持子宫前倾 的主要结构。 (4)骶子宫韧带:起自子宫颈后面,向后呈弓形绕过直肠两侧, 附着于骶骨前面,韧带表面为直肠子宫襞。该韧带向后上方牵引子宫 颈,防止子宫前移,维持子宫前屈。 17、何谓腹膜后隙?主要有哪些器官位于腹膜后隙?腹膜后隙的感染 向上、向下经过何结构蔓延到何处? 答: 定义:腹后壁的腹膜与腹后壁的腹内筋膜之间的间隙称之腹膜后 隙。 连通关系:上经腰肋三角通后纵隔;向下通盆腔的腹膜后间隙, 腹膜后隙的感染可经二者向上或向下扩散。 主要器官有:肾、肾上腺、输尿管、胰、十二指肠的大部以及腹 部的大血管、神经、淋巴等,并有大量的结缔组织。 注:第9题属于胸部的内容。 第三章上肢 四、名词解释 3、肱骨肌管:由肱三头肌与肱骨桡神经沟共同构成一个自内上向外下 绕肱骨骨干后外侧面的管道,管内有桡神经和伴行的肱深血管。 5、肘窝:位于肘前区略呈三角形的凹陷,由肱骨内、外上髁的连线, 肱桡肌和旋前圆肌围成,其内有肱动脉、静脉,桡尺血管和正中神经 通过。 6、肩袖: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连成腱板,围 绕肩关节的上后和前方,并与肩关节囊愈着,对肩关节起稳定作用。 8、锁胸筋膜:位于腋窝前壁由胸小肌、锁骨下肌和喙突之间的胸部深 筋膜,有头静脉、胸肩峰血管和胸外侧神经穿过。 9、腋窝:位于肩关节下方、臂上段内侧和胸前外侧壁之间的锥体形腔 隙,由顶、底和四壁构成。有腋动、静脉和臂丛,脂肪、淋巴结和淋 巴管等结构。 11、骨筋膜中间鞘:又称掌中间鞘,由掌腱膜,掌内、外侧肌间隔, 骨间掌侧筋膜及拇收肌筋膜共同围成,其内有指浅、深屈肌腱,蚓状 肌、屈肌总腱鞘、掌浅弓、指血管和神经等。 12、鱼际间隙:位于掌中间格桡侧半深方,前界为掌中隔前部、示指 屈肌腱和第1蚓状肌,后界为拇收肌筋膜,外侧界为外侧肌间隔,内 侧界为掌中隔后部。 13、腕管:是由手腕骨与屈肌支持带形成的一个通道,有九条肌腱及 正中神经通过。 14、解剖学“鼻烟窝”:位于手背外侧部,是由桡骨茎突、拇长展肌、 拇短伸肌腱、拇长伸肌腱组成的浅窝。 15、掌深弓:位于骨间掌侧肌与骨间掌侧筋膜之间,由桡动脉的终支 和尺动脉的掌深支吻合而成。 16、掌浅弓;位于掌腱膜深方,指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蚓状肌的浅 面,由桡动脉的掌浅支和尺动脉的终支吻合而成。 五、简答题 1、腋动脉第三段的后方、外侧部有哪些结构与其毗邻? 答:腋动脉的第三段位于胸小肌和大圆肌下缘之间。 后方的毗邻结构是:①桡神经;②腋神经;③大圆肌肌腱;④背 阔肌;⑤旋肱后血管。 外侧部毗邻结构是:①正中神经外侧根;②正中神经;③肌皮神 经;④肱二头肌短头;⑤喙肱肌 3、简述肘窝的位置、组成及其主要结构? 答:肘窝的位置:肘窝是位于肘前区,呈尖端朝向远侧的凹陷。 肘窝的组成:上界为肱骨内、外上髁的连线;下外侧界为肱桡肌, 下内侧界为旋前圆肌;窝顶即肘前筋膜及肱二头肌腱膜;窝底由肱肌 和旋后肌组成,再后方为肘关节囊。 肘窝主要结构:肱动、静脉,正中神经,肘深淋巴结,前臂外侧 皮神经以及桡神经。 6、三边孔、四边孔的组成及其通过的结构? 答:(1)三边孔:三边孔由肩胛下肌、小圆肌、大圆肌和肱三头肌长 头围成。通过的结构:旋肩胛动脉和旋肩胛静脉。 (2)四边孔:四边孔由肩胛下肌、小圆肌、大圆肌、肱三头肌长 头和肱骨上端围成。通过的结构:旋肱后动脉、旋肱后静脉、腋神经。 8、描述腋窝的位置、构成及其结构? 答:(1)位置:腋窝位于腋区内,当上肢外展90o,呈一四棱锥体形的 腔隙。 (2)构成:由1顶、1底和4壁构成。 顶:是腋窝的上口,向上内通颈根部,由锁骨中1/3段、第 一肋外缘和肩胛骨上缘围成。 底:由皮肤、浅筋膜和腋筋膜构成。 四壁(也构成腋窝四个方位毗邻):有前、后壁和内、外侧壁。 ①前壁:由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和锁胸筋膜构成。 ②后壁:由背阔肌、大圆肌、肩胛下肌和肩胛骨构成。 ③内侧壁:由前锯肌、上4位肋骨及肋间肌构成。 ④外侧壁:由喙肱肌、肱二头肌长、短头和肱骨结节间沟构成。 (3)主要结构:有腋动脉及其分支、腋静脉及其属支和臂丛及其 分支,脂肪、淋巴结和淋巴管等结构。 ①腋动脉的分支:胸上动脉、胸肩峰动脉、胸外侧动脉、肩胛下 动脉、旋肱前动脉和旋肱后动脉 ②腋静脉属支:与同名动脉伴行 ③臂丛及其分支: 臂丛内侧束,发出胸内侧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臂内侧皮神经、 尺神经及正中神经内侧根 外侧束:胸外侧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外侧根 后束:桡神经、腋神经、肩胛下神经、胸背神经 此外,腋窝内还有臂丛锁骨上分支—胸长神经 ④腋淋巴结:有外侧淋巴结、胸肌淋巴结、肩胛下淋巴结、中央 淋巴结和尖淋巴结 第四章下肢 四、名词解释 2、肌腔隙:位于股前内侧区深面,由腹股沟韧带外侧部、髂骨和髂耻 弓围成,其内有髂腰肌、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通过。 5、股鞘: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和阔筋膜深面,为腹横筋膜及髂筋膜向 下延续包绕股动、静脉上段的筋膜鞘。呈漏斗形,长约3~4cm,向下 与股血管外膜融合。 6、股管:为股鞘内侧份一个潜在性间隙,长约1~2cm。其上口为股环, 隔一层腹膜外结缔 组织与腹腔相邻,下口是个盲端,正对着隐静脉裂孔。 7、股环:指股管的上口,股环被一层腹膜外结缔组织所覆盖。其前界 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内侧为腔隙韧带。 8、股三角:位于股前内侧区上1/3部,由腹股沟韧带、缝匠肌和长收 肌的内侧缘围成。呈一底向上、尖向下的倒三角形凹陷,下续收肌管。 9、收肌管:又称Hunter管,为位于股中1/3段前内侧,是缝匠肌、 大收肌和股内侧肌之间一长15~17cm的管状间隙。其内有股神经、股 动脉和股静脉以及淋巴管和疏松结缔组织。 10、腘窝:位于股后区由股二头肌腱、半腱肌和半膜肌和腓肠肌内、 外侧头构成的呈菱形凹陷;其内有腓总、胫神经,腘动、静脉和腘深 淋巴结等。 11、踝管:是由屈肌支持带与跟腱内侧面和外踝之间围成,内有胫骨 后肌、趾长、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胫后动、静脉和胫神经通过。因 某种原因使该管变狭窄时,压迫其内容物,形成“踝管综合征”。 五、简答题 1、经梨状肌上、下孔出盆腔的结构自外侧向内侧依次是哪些? 答:经梨状肌上孔自外侧向内侧依次为:臀上神经、臀上动脉和臀上 静脉。 经梨状肌下孔的结构从外侧向内侧依次为:坐骨神经、股后皮神 经、臀下神经、臀下动、静脉、阴部内静、动脉和阴部神经。 2、简述坐骨小孔的组成及其穿行的结构。 答:坐骨小孔的组成:由骶棘韧带、坐骨小切迹和骶结节韧带围成。 穿行的结构:由外侧向内侧依次为阴部内动、静脉和阴部神经。 4、肌腔隙的境界和内容是哪些? 答:境界: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外侧界为髂骨,内侧界为髂耻弓。 内容:有髂腰肌、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 5、简述收肌管的境界及内容。 答:境界:浅面覆以缝匠肌和收肌腱板;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后壁为 长收肌和大收肌。上口与股三角尖相通,下口为收肌腱裂孔,通腘窝 上角。 内容:有股神经的内侧肌支、隐神经、股动脉和股静脉以及淋巴 管和疏松结缔组织。 6、简述踝管的的组成及其通过的内容。 答:组成:由踝后区的屈肌支持带与跟骨内侧面和内踝之间所围成。 内容:由前向后依次为: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胫后动、静 脉和胫神经;拇长屈肌腱。 9、描述股三角位置、境界、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答:位置:股三角位于股前内侧区上1/3部的倒三角形凹陷,下续收 肌管。 境界: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下界为缝匠肌的内侧缘;内下界为 长收肌内侧缘;前壁为阔筋膜;后壁自外侧向内侧依次为髂腰肌、耻 骨肌和长收肌及其筋膜。 内容:由外侧至内侧依次为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和股管。股 三角内还有股神经和股动脉的分支、股静脉的属支及沿股血管周围排 列的腹股沟深淋巴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