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超市发展和起源

超市发展和起源

超市发展和起源
超市发展和起源

超级市场一词来源于英文supermarket,常简称超市,是指以顾客自选方式经营食品、家庭日用品为主的大型综合性零售商场,是许多国家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主要的商业零售组织形式。

超级市场最早产生于1930年的美国纽约。1930年8月,美国人迈克尔·库仑(MichaelCullen)在美国纽约州开设了第一家超级市场——金库仑联合商店。当时,美国正处在经济大危机时期,迈克尔·库超市仑根据他几十年食品经营经验精确设计了低价策略,并首创商品品种别定价方法。它的超级市场平均毛利率只有9%,这和当时美国一般商店25-40%的毛利率相比是令人吃惊的。为了保证售价的低廉,必须做到进货价格的低廉,只有大量进货才能压低进价,迈克尔·库仑就以连锁的方式开设分号,建立起保证大量进货的销售系统。它首创了自助式销售方式,采取一次性集中结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50、60年代,超级市场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较快的发展。

在超级市场中最初经营的主要是各种食品,以后经营范围日益广泛,逐渐扩展到销售服装、家庭日用杂品、家用电器、玩具、家具以及医药用品等。超级市场一般在入口处备有手提篮或手推车供顾客使用,顾客将挑选好的商品放在篮或车里,到出口处收款台统一结算。除此以外,超级市场的特点还主要表现在:

①超级市场的商品均事先以机械化的包装方式,分门别类地按一定的重量和规格包装好,并分别摆放在货架上,明码标价,顾客实行自我服务,可以随意挑选。

②超级市场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和其他现代化设备。便于管理人员迅速了解销售情况,及时保存、整理和包装商品,自动标价、计价等,因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扩大了销售数量。

③超级市场内的商品品种齐全,挑选方便。人们可以在一个商场内购买到日常生活所需的绝大部分商品,免除了许多麻烦。自动标价、计价、结算效率高,也节省了顾客的时间。而且由于商场的经营效益好,降低了成本,所以商品的价格相对也较低廉,受到广大顾客的欢迎。

美国学者M.M齐默曼在其著作《超级市场》(The Supermarket)中指出:超级市场是被高度部门化了的、经营食品和其他商品的零售店。其或是完全由所有者自己经营,或是委托他人经营;有足够的停车场,而且年营业额不低于25万美元。且干货食品、日用杂货商品采用自助服务的方式。

著名的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认为,超级市场是规模相当大的、成本低、毛利低、销售量大的自我服务的经营机构,其目的是满足顾客对食品和家庭日用品的全部需要。在我国,超级市场是指采取自选方式,以销售食品为主,生鲜品占一定比重,满足人们日常需要的零售店。

在我国,超级市场被引入始于1978年,当时称作自选商场。1983年1月3日,中国第一家超级市场在北京市海淀区开业[1],那时购买者几乎都是外国人。2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去超市购物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中国超级市场发展趋势

一、从中国超市经营理念发展的角度分析

1、从单一的出售商品向出售服务和消费者附加值过渡

体育营销超级市场顾客让渡价值论明确地告诉商家:谁能让消费者用最少的支出、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低的价格在最优质的服务下完成一次快乐的购物,谁便能最大化的占有市场竞争的优势。这句话不仅看起来繁琐,而且做起来难度更大。在商品同质化、价位同价化、促销同样化的竞争阶段,梨子的味道都是一样的。如何在有限的商圈内摄取理想的、尽可能多的顾客、顾客忠诚和销售利润?在沃尔玛、普马、家乐福、麦德龙、百盛等无数个国际顶尖商业巨头充斥中国大陆超市经济的态势下,中国超市如何应对?随着中国消费者钱袋的渐渐鼓起,国人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能力发生了几近于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对消费者的心理欲望和消费需求做出尽可能快、尽可能到位的满足,并能够将这种满足一直持续?消费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者的整体消费形态已从以往的“物美价廉”“节衣缩食”发展到了今天“个性购物”

“健康购物”“快乐购物”以至于“享受购物”“体验购物”“感受购物”的高度。从消费者接到商家DM单那一刻起,从消费者的“贵脚盈门”开始,他们便在无时无刻地向商家索取一种时时刻刻的服务和满足。单纯的商品丰满与否、单纯的价格比较、单纯的打折买赠、单纯的会员积分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对商家的要求和期望。在这种形势下,超市应该摈弃传统的销售理念,置于“售货”之上着重于售前、售中、售后全方位的销售服务。

2、从价格制胜的竞争观念向集价格、文化、服务、品牌等多种因素的复合型竞争理念过渡

价格确是一把利剑,之于消费者可以使得超市实现理想中的客流客源和市场比率,之于竞争对手可以有效的增强自身竞争优势,以这种杀伤力极强的价格手段的确可以起到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短期效果。然而,这种效果毕竟只是一种眼前利益,而且市场比率的增大、客流量的大小并非就意味着超市能够在大赚人气的同时大赚钞票。纵观现阶段我国商业发展势头,喜人的现象比比皆是:物流配送系统渐趋成形,大物流、大流通的概念已深入人心;以计算机应用和互联网技术发展为基础的电子商务(B2B)正在继纳斯达克指数回升之后,越发彰显成熟的魅力;厂商联合,供应链不断发展,规模生产和规模销售已能够缩减控制成本;健全的营销网络和日臻完善的供销组织已经不是某一家超市企业的独家本事……,一系列的现象最终必将使超市里的各种商品统统走上同质化、同价化、同步化的经营阶段。至此,单纯的价格优势荡然无存,集合了文化、价格、服务、传播、附加值等多种销售因素的复合型竞争观念将随着国际超市巨头涌入中国、涌入各大城市,而最终以重新洗牌的名义在大大小小超市人的脑海里“生根发芽”。

二、从中国超市业态发展的角度分析

“超市”本身就是商业零售业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超市”就是一种业态。但是,21世纪的商业是崇尚资源整合、优势联动、信息共享的大经营时代。在这种时代,

我们一贯盛行的“优胜劣汰”依然在起作用。只是,超市与超市间的联合、超市与百货商场的糅合,超市与其他业态、其他经营领域的统合,最终将使得单纯的超市、单纯的百货商场在“国内竞争国际化”的大市场环境中显得身单力薄。在接下来的几年内“超市”业态必将会有新鲜血液的加入,要么是传统业态的重新整合,要么是“新思路”与“老卖场”的新旧联姻。

1、以“销品·茂”为主形式的大型购物消费中心的出现和发展

市场竞争的程度已经到了炙热化的阶段。在这种阶段,某些超市因管理、人力、营销等各方面的问题将面临“生死抉择”;某些超市会一味充当“小资”的角色来服务社区里的都市人;还有一些超市,尤其是那些在竞争中茁壮成长起来的综合超市,已经难以满足争做“超市巨人”的欲望,于是“销品·茂”的出现势必打破超市原有的单一业态,商业格局面临再度洗牌。“销品·茂”是一个在现阶段中国使用频率不算太高的“商业舶来语”,它的英文名字是“shoppingmall”,中文可译作“大型购物消费中心”。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在美国,是指在一个庞大的单体建筑内,集聚了各种零售业态,是不同商品和商业服务功能的总汇。一般以百货店、大卖场作为龙头商店,配有专业店、专卖店,有购物、休闲、娱乐、餐饮等项目。国外的“销品·茂”常依高速公路而建,针对的是10万人口的目标市场。在上海陆家嘴,被人称为中国“零售航母”的大型购物中心,号称中国最大、亚洲最具规模的“销品茂”已静静停泊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内。这家建筑面积达241000平方米的“销品·茂”不再是单纯的购物场所,而是集娱乐、休闲、餐饮、教育等活动于一体的中心。尽管从中国精美艺术品到世界顶级名牌都可以在这里买到,但是仍然宣称坚持平民化路线,“服务于当地所有的季节和所有的人们”。据介绍,消费者逛“销品茂”可以进行“一站式”购物,享受到比逛单店或超市更多种类的商品选择和多功能服务。无独有偶,在武汉和郑州这两个华中地区商业最为昌盛的省会城市,也相继出现了所谓的“地域性销品·茂”。之所以称谓地域性,是因为按国际标准来看,两家

的建筑面积均未达到10万平方米,而且所谓的服务和理念尚未达到真正的“shopping mall”高度。目前,国内诸多营销学者对这种舶来的商业模式尚有许多困惑。譬如,我国现阶段的消费环境、消费意识、消费水平、消费结构能否适宜“销品·茂”的“生存习性”?“销品·茂”的衡量标准是什么,卖场面积需要多大,货品丰满到何等程度,服务达到什么水平,施行何等价位,面向那些群体?如此等等,涵需我们国内的超市企业和超市人在转型或投资兴建时多加考虑,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研究。

2、中小超市逐渐演化为以社区为主、广域扩张的“大连锁”便利店

大超市、大企业做大商业、大突破,中小超市也不能坐以待毙,而是将会于夹缝中追求超越。拿中国商战发源地郑州来讲,在现阶段,以“思达”“九头崖”“双汇”为代表的中小连锁超市,为迎接“北京华联”“普尔斯马特”“凯利农万货”诸位“新朋友”的到来,正在积蓄力量、小心翼翼的谋划自己的御敌攻略。作为发展中的郑州,消费水平和消费需求不断增强,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理念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市场潜力是很大的,但是“鸡蛋如何碰石头”“蛋糕如何分吃”?中小连锁超市如何规避“弱肉强食”的局面?这才仅仅是个开头,当几年后“沃尔玛”“普马”“家乐福”“麦德龙”一度占领郑州卖场之上风的时候,恐怕“思达”“九头崖”类超市应对的方面就更多了。如何发展?唯一的出路就是与大卖场之间做到错位经营、细节制胜、本土引力。而其核心便在于“连锁就是力量”。一方面,超市企业对现有连锁模式和销售网络进一步完善健全,通过人员的动态训练、现代化商业零售技术的运用以及品牌和资本的双重运作,增强企业在大竞争局面中抵御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超市企业围绕社区、景点、车站、大学、医院等实施的连锁规划将从窄小的本市市区逐渐将喉舌伸向周边城市,具备资本实力和发展野心的企业便会将眼光放远至整个的国内版图,往往会依省会城市大肆扩张。

3、以俱乐部为主形式,具备多服务功能的宽泛型会员超市

会员制营销一向是超市经营中的重头戏,也往往会成为一些超市在竞争中的独家

本事,普尔斯马特正是一例。在中国现阶段大大小小的超市中,没有会员制度的超市很少,但真正通过会员卡带来持续、稳定的销售利润的超市却少得可怜。不禁发问,为什么“普马”做得如此盈利,而国内超市在会员制度上却是这般失意?国内超市还有施行会员制度的信心吗?笔者在与北京某知名综超企业企划总监就会员制度进行探讨时,她这样对我说:“如果能找到一种国内综超发展会员制的有效模式,我们不仅会在某店施行,还会将它应用于旗下的所有卖场。”会员制度依托关系营销论发展至今,“会员卡”作为载体,“会员制”作为超市与顾客间默认的游戏规则,不仅有利于培养顾客忠诚、提高品牌占有率,而且之于市场扩张、市场侵略都不失为一剂良药。中国超市的现行会员制度过多地停留在折扣、积分和参加促销活动的价格层面上,我们的超市是“用价格作为会员制度的护身符”,而非“将会员制度作为抵御价格侵略、强化服务功能、增强核心优势的杀手锏”。笔者浅见,一张名片大小的会员卡不应仅仅作为消费者购物时的“价格通行证”,可做的文章还有很多,多功能的会员卡、适应了多数人需要的多功能会员制度势必取代以往单纯的价格卡片。美国著名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指出:对未来的市场来说,首要的问题是通过帮助顾客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顾客的心理、降低管理费用并做好销售服务等措施赢得他们的信任,建立起本店的信誉。值得注意的是在赢得新顾客的同时也不要失去老顾客。现在拢住顾客不容易,顾客满意并不等于就是对商家的信任,只要有一批忠心耿耿的老主顾才能保证财源茂盛。因此,无论是现在还是在将来,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顾客档案资料,其中包括他的全部历史资料、简历,甚至个人爱好,以便加强与他的联系。

三、从中国超市营销策划发展的角度分析

1、品牌铺路,文化行销

超市发展到今天,已趋进入同质化时代。商品品类和商品品质相差无几,促销活动和销售价格不相上下;你有自助存包柜,我有电子存包机;你标榜价廉物美,我弘扬物真价切;你有快速收银通道,我有银企联动的pos机……。细究起来,彼此间的

差异越来越小了。不仅“千店一面”,经营促销这些策略上的手腕也到了“千案一律”的地步。所以,一些超市企业在DM上毫不客气的打出了“赔本大甩卖”的标语,企图以此制造差异,企图由此客源滚滚。超市的确进入了微利经营时代,但是“赔本”肯定是大大小小的超市老板们最为忌讳的词语。为什么彼此间的竞争总是酝酿成“价格可乐”,我们的消费者果真就“抠门”到了这般地步,为了区区的几角几分而在若干卖场中左挑右捡?如此下去,超市真可能要走到既赔本又陪笑的地步。超市企业在常规运作中,笔者同样认同价格的魅力。价格是必不可少的促销杀手锏,却不能作为持续发展的营销核武器。超市零售企业应该敢于突破创新,敢于立足长远、放眼未来,不要以为把广告费投在了品牌形象上就是肆意的浪费。品牌是什么?名牌又是什么?品牌说白了是超市的字号、商标、颜色,而名牌却是一种精神、理念、文化。正如金利来不是领带而是成功男人的尊严和地位一样,超市不应该把自己“低估”为简单的销售场所,而应让自己成为消费者生活中不可或缺一种角色,要么是“家居顾问”,要么是“营养专家”,要么成为时尚的代名词,要么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实惠算盘”。不管你的定位是什么,只要你存在特色,只要你的特色能够差异于竞争对手并为买家不亦乐乎,市场自会做出定论。接下来的数载春秋,中国超市经营领域势必经历一次大洗牌、一次竞争格局的大错位。谁能经历得起这种洗礼?如何经历得起?想必单纯的价格只能让“老人”类的超市体无全肤、无力回天了。市场的赢者终将属于“老沃”类这样一群既懂得“价切”又善于“攻心”的名牌超市。孰能“品牌铺路,文化行销”,孰能雄执市场之牛耳。

2、全程服务,本土营销

上文所做“赢者属于老沃类”的论述,并非给国内的超市泄气儿,而是要让国内的“老人”类超市懂得一个简单的道理:比价格,咱高于“老沃”;比会员,咱劣于“普马”;比名气,咱逊于“乐福”。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倔强的找死呢?大凡与“老沃类”超市同城谋生的企业都能发现,“老沃类”超市不仅没有居高临下,而且很善于学

习借鉴,我们有些土里土气的运作经验他们也乐此不疲地细琢磨、巧推敲,知道他们在干啥吗?他们正在拼命的本土化呢!“沃尔玛”本土自己的国际卖场,“普马”本土自己的会员制度……。国内的超市何不想想,他们本土,我们岂不是比它们更“土气”吗?为什么不将“土气”升级为一种优势?为什么不在弘扬自己本土的时候也学习借鉴一下“老沃”们的“洋气”呢。“中西合璧,本土营销”,你不就与“老沃”们扯平了吗?一方面,国内超市要根据自身定位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到与国际卖场接轨,尤其是服务理念、服务标准、服务水平、服务质量、服务时限的接轨,要努力做到“全程服务”,要把服务做精、做细、做到点上、做完销售前、中、后的全过程。另一方面,要保留并升级的自己的本土企业优势。从人员、服务、促销、传播到布局、品类、视觉、音乐,方方面面都要做到“中西合璧、本土营销”。不过,类似于方言这种着实的土气对于都市人来讲可是不乐意接受的。

四、从中国超市管理技术创新发展的角度分析

1、后存包时代

随着电子防范系统的不断普及,“不用存包、可存可不存、自助存包”的消费者自由之梦不仅在北京上海可以实现,在二三级城市都可以成为非常普遍的事实。以“自助存包、自主存包”为主标志的“后存包时代”将取代现有的“必须存包、人工存包”的局面。同时,“后存包时代”还体现在“查验购物小票”、挑选商品时“人盯人”等这些为防货品丢失而出现的尴尬局面的消失。

2、虚实结合的售货方式

依托互联网技术现阶段普及情况,一部分崇尚高效率购物、快节奏生活的年轻消费者,尤其是网络工作者或网络爱好者便乐于做“网上购物”的“鸡头”,而惫于存包、收银、验票的卖场购物。于是,为适应这一部分“网络先行者”的要求,中国超市中也相应出现了极少数的“B2B先行者”。

3、银企联动,快速收银

在收银方面,随着现代化商用POS机的更新换代,中国超市也将一改往日手动+机器的半自动时代,一举步入全自动化的快速自助收银时代。但是,限于自助收银设备造价高昂,预计仅有部分大卖场会在5—10年内实现“无人收银”,绝大多数的超市仍会采用人工收银,但收银速度和收银台数量肯定愈加理想。同时,单纯现钞买单的局面也终将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有银行等金融机构介入,实现了“银企联动”、现金与“卡”并存并用的收银支付系统。届时,“钱包”厂商的日子恐怕会很难过。

物流起源与发展

物流起源与发展 物流的起源具有悠久的历史,从人类社会开始有产品的交换行为就存在物流活动。“Distribution”一词最早出现出美国。1921 年阿奇.萧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Some Problem in Market Distribution)一书中提出“物流是与创造需要不同的一个问题”,并提到“物资经过时间或空间的转移,会产生附加价值”。这里,Market Distribution 指的是商流;时间和空间的转移指的是销售过程的物流。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1918年,英国犹尼里佛的利费哈姆勋爵成立了“即时送货股份有限公司”。其公司宗旨是在全国范围内把商品及时送到批发商、零售商以及用户的手中,这一举动被一些物流学者誉为有关“物流活动的早期文献记载”。 30年代初,在一部关于市场营销的基础教科书中,开始涉及物流运输、物资储存等业务的实物供应(Physical Supply)这一名词,该书将市场营销定义为“影响产品氖权转移和产品的实物流通活动”。这里,所说的所有权转移是指商流;实物流通是指物流。 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最早对物流进行了定义:“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与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活动”。 上述历史被物流界较普遍地认为是物流的早期阶段。 日本在1964年开始使用物流这一概念。在使用物流这个述语以前,日本把与商品实体有关的各项业务,统称为“流通技术”。1956年日本生产性本部派出“流通技术专门考察团”,由早稻田大学教授宇野正雄等一行7人去美国考察,弄清楚了日本以往叫做“流通技术”的内容,相当于美国叫做“Physical Distribution”(实物分配)的内容,从此便把流通技术按照美国的简称,叫做“P?D?”,“P?D?”这个术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1964年,日本池田内阁中五年计划制定小组平原谈到“P?D?”这一术语时说,“比起来,叫做‘P?D ?’不如叫做‘物的流通’更好。”1965年,日本在政府文件中正式采用“物的流通”这个术语,简称为“物流”。 1981年,日本综合研究所编著的《物流手册》,对“物流”的表述是:“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移动,是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从物流的范畴来看,包括:包装、装卸、保管、库存管理、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诸种活动。” 我国开始使用“物流”一词始于1979年(有人认为,孙中山主张“贸畅其流”,可以说是我国“物流思想的起源”)。1979年6月,我国物资工作者代表团赴日本参加第三届国际物流会议,回国后在考察报告中第一次引用和使用“物流”这一述语。但当时有一段小的曲折,当时商业部提出建立“物流中心”的问题,曾有人认为“物流”一词来自日本,有崇洋之嫌,乃改为建立“储运中心”。其实,储存和运输虽是物流的主体,但物流通更广的外延。而且物流是日本引用的汉语,物流作为“实物流通”的简称,提法既科学合理,又确切易懂。不久仍恢复称为“物流中心”。1988年台湾也开始使用“物流”这一概念。1989年4月,第八届国际物流会议在北京召开,“物流”一词的使用日益普遍。 Logistics一词的出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对军火等进行的战时供应中,首先采取了后勤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这一名词,对军火的运输、补给、屯驻等进行全面管理。从此,后勤逐渐形成了单独的学科,并不断发展为后勤工程(Logistics Engineering)、后勤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和后勤分配(Logistics of Distribution)。后勤管理的方法后被引入到

婚纱摄影的起源和发展

婚纱摄影的起源和发展 婚纱摄影企业文化定位的风格介乎在韩式唯美、欧式奢华、自然外拍旅行式等拍摄理念的概述和对市场文化潮流的追索,面对市场趋势,小型的婚纱摄影工作室对时尚的婚纱摄影潮流显然更具有转型的短平快优势。整体而言,婚纱摄影市场在从早期的模式照搬,到现在的百家争鸣以及产品的创新和品质的把握上更加体现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成熟度。 婚纱摄影发展历程 1、随着潮流的发展 婚纱摄影从1992年开始出现在大陆,94年开始就出现了大量的婚纱摄影店,婚纱摄影行业发展迅速,至2007年,才短短的10几年时间,已经由一件奢侈品成为结婚的必需品,类似早期办结婚的三大件,早期的婚纱摄影主要是以台湾的一些影楼为主。2004年第一批摄影工作室应运而生,它们主张个性的婚纱摄影,构图大胆,色调夸张,风格各异。2011年的来临,网络快速的发展,年青消费者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摄影行业的各种资讯,寻找适合自己的服务,网络营销是未来婚纱摄影寻找突破的方向,现在已经有很多婚纱摄影都从网络营销中脱颖而出。 2、随着器材的发展 婚纱摄影也随着摄影器材的不断发展,经过了几轮的更新换代,从最早的普通胶片,到120胶片机、到现在千万像素的高端数码相机,相册,相框也随着新花样的出现,逐渐丰富了结婚礼堂、新房 婚纱摄影【海外婚礼】(20张)里的结婚纪念品。20世纪后,又出现了电子相册,通过视频软件的编辑,把二维的相片放入已经设计好的模板,生成可在VCD、DVD播放的光盘。而近两年,有一家数码设备公司又推出了数码相框,又再此丰富了婚纱摄影的内容。婚纱摄影在风格上也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变化:最早生硬的记录,再到时尚唯美、再贴近生活的写实、个性的情节故事拍摄、场景拍摄、画意风格、等等。根据情节拍好相片,再进行漫画创作,又为婚摄摄影行业推进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3、随着文化艺术为底蕴的特色的发展 目前遍布全国的摄影店数十万家,但绝大多数摄影店(特别是婚纱摄影)都是以欧美西洋文化为背景,韩式唯美风格婚纱照 明显与中华民族的的文化毕竟不相符。随着中国在全球的崛起,随着中华文化的复兴,以中国文化为背景和内涵的“中国式摄影”,必然兴盛于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现阶段,“摄影技术”正向“摄影艺术”的过渡,摄影早已超过技术层面,更多追求文化层面的内涵,而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doc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1.分析资料,认知原始大气的组成成分;2.讨论原始大气与现在大气的成分有什么区别;能力目标1.分析资料,了解生命起源的几种推测,概述生命起源(化学进化学说)的大致过程;2. 分析有关科学证据,作出科学的推测判断;3.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科学评价与推测判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生命起源的科学报道,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2.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推测,体验探究推测活动的科学性和严密性,体验探索生命奥妙的艰辛。学习方法1.推测判断;2.小组讨论辩论;3.分类归纳学习工具1.图片资料;2.学生讲述有关生命起源的故事;3.internet上的资源学习过程课前准备(事先1周安排)课前召开各班生物课代表和生物兴趣小组长会议,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生命起源的传说、故事、新闻、媒体报道等。课时1:分析推测有关生命起源的几种“学说”[引入新课]推测判断一:“神创论”不攻自破。学生代表讲述“女娲造人”的故事,全班学生做出推测判断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学生的推测判断安排语言表达较好的学生讲述“女娲造人“的故事。同学们,你们相信这种说法吗?不相信。因为没有确凿的科学证据,只是神话传说。“神创论“不攻自破。学习结论:女娲造人,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没有科学的证据,只是一种传说,不攻自破。[课堂讨论]推测判断二:化学进化论学说米勒实验。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学生的推测判断阅读资料1:分析原始大气中有哪些主要成分?请同

学们完成两个任务:1.写出原始大气中各个气体成分的化学式?2. 推测在原始大气中为什么没有氧气? 1.h2o、h2、nh3、ch4、co2、h2s;2.学生小组讨论推测得出;(1)氧元素,化学性质很活泼,少量水分解产生的氧分子,很快与其他物质形成氧化物;(比较科学)([)没有绿色植物,不能释放氧气;(一种猜测)阅读资料2:分析米勒的科学实验出示导学提示,帮助学生完成下列任务:1.米勒实验中运用了哪些气体?2.米勒实验中火花放电模拟了什么?3.米勒 实验中合成了什么物质?4.米勒实验证明了什么? 1.h2o、h2、nh3、ch42.模拟了原始地球的火花放电;3.合成了多种氨基酸;4.米勒实验说明,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可以能够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学习结论:米勒实验证明了化学进化论中,从无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是有可能实现的。然而,目前由有机小分子物质到多分子体系再到原始生命的进化过程,人们还没有找到科学的证据。许多科学家认为从科学实验来找到能够作为“化学进化学说”的证据,难度很大;在这种现状下,促使科学家另辟新径,寻找新的途径来探索生命的起源。推测判断三:宇宙起源学说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学生的推测判断阅读资料3:分析陨石成分,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有机物。同学们,通过分析陨石的成分,大家可以作出什么推测? 1.地球上的生物可能来自星外天体;2.星外天体有形成新生命的可能;阅读sts──探索地球外的生命学生分组阅读,分组讨论分析。导学提示:

物流的起源和发展 (1)

物流的起源和发展 1.物流的起源 年,美国少校琼斯·贝克认为“那个与军备的移动和供应相关的战争艺术的分支就叫物流”年,美国营销学家阿奇·萧在《市场分销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首次提出而物流的概念。年,威尔德在《农产品的市场销售》中指出,市场营销的效用包括时间效用、场所效用、所有权效用和营销渠道的概念,从而肯定了物流在创造产品的市场价值中的时间价值及场所价值中的重要作用。 年,克拉克在《市场营销管理》中将市场营销定义为:影响商品所有权转移的活动和包括物流的活动。 年,美国销售协会对物流进行了定义:物流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从生产地点到消费地点的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 年,美国韦伯斯特大词典将后勤定义为:军事装备物资、设施与人员的获取、供给和运输。年,美国空军在一份学术报告中对后勤学的定义是:计划和从事部队的输送、补给和维修的科学。日本将引进的后勤学译为“兵站学”,将其含义表述为:除了军需资料的订购、生产计划、采买、库存管理、配给、输送和通用外,还包括规格化、品质管理等军事作战行动所必须的资材管理。 年,美国出版的《后勤工程与管理》中引用了美国工程学会对后勤学的定义:对于保障的目标、计划及其设计和实施的各项要求,以及资源的供应和保持等有关管理、工程与技术业务的艺术与科学。 2.物流的发展阶段 国外物流发展阶段 ○1物流初级阶段(20世纪50年代前后):实物分销 ○2物流开发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经济学界和实业界对物流的重要性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并推动了整个经济社会的物流开发。这一时期,改进物流的工作主要在企业内部进行。尽管在包装、装卸、保管、运输、情报信息等方面实现了局部合理化,但由于缺乏从整体上研究开发物流系统,各部门、行业、

物流管理试题十及答案

物流管理试题十及答案 一、判断题(共10个小题,每题1分;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对错,对的打钩,错的打叉) 1、物流起源于美国,而我国的物流引自日本() 2、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业区别于传统物流业最明显的特征() 3、物流成本管理就是管理物流成本() 4、包装最主要的作用是为了使商品美观,吸引顾客() 5、物流系统的各个环节均达到了最优,则整个系统一定是最优的() 6、占物流成本主要部分的是配送的成本,而不是运输的成本() 7、物流各环节中,直接和顾客接触的环节是配送() 8、电子商务的三种运作模式中,B to C指企业和顾客间的商务来往() 9、生产和流通中产生的排泄物的全部构成企业的废气物物流() 10、条码的原理为黑色条和白色条对光的反射率及它们的宽度都不相同() 二、单项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内。共10个小题,每题1分.) 1、通过提供资源、能源、设备、劳力等手段对某一系统发生作用,统称为外部环境对物流系统的() A 输入 B 输出 C 处理 D 物流服务 2、为组织一个企业生产所需要的物品供应而进行的物流活动称为() A 供应物流 B 生产物流 C 销售物流 D 回收及废气物物流 3、企业的供应物流和社会物流的衔接点是() A 采购 B 运输 C 仓储 D 供应 4、MRP是指() A 物料需求计划 B 制造资源计划 C 精益生产 D 分销需求计划 5、DRP是指() A 物料需求计划 B 制造资源计划 C 精益生产 D 分销需求计划 6、集装箱船舶的装载能力通常以能装多少个()为衡量标准。 A TEU B TAU C TEC D NEU

7、国际运输中可以做到直达“门到门”运输的方式是() A 航空运输 B 海洋运输 C 铁路运输 D 公路运输 8、国际物流运输中采用最广泛的一种运输方式是() A 航空运输 B 海洋运输 C 铁路运输 D 公路运输 9、全球范围内统一以()作为代码标识。 A EAN-8 B UPC-A C UPC-E D EAN/UCC-13 10、销售时点信息系统的英文简称是() A EDI B EOS C POS D GIS 三、项选择题(共10个小题,每题2分;每题有若干个正确选项,选出正确选项填入下表,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1、现代物流业的行业组成包括() A 交通运输业 B 仓库业 C 通运业 D 配送业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流所要“流”的对象是一切物品,包括有形和无形物品 B 只有物品物理位置发生变化的活动,如运输、搬运、装卸等活动才属于物流活动 C 物流不仅仅研究物的流通与储存,还研究伴随着物的流通与储存而产生的信息处理 D 物流是从某个企业原材料的供应、储存、搬运、加工、生产直至产成品的销售整个过程 3、下列情况中()属于不合理运输 A 单程空驶 B 舍近求远 C 无效运输 D 长途联运 4、物流生产率通常包括() A 实际生产率 B 利用率 C 行为水平 D 成本和库存 5、运输的质量标志有() A 完好 B 正点 C 运力 D 经济 6、配送中心按其专业化情况可分为() A 专业配送中心 B 柔性配送中心 C 刚性配送中心 D 特殊配送中心

企业大学的起源与发展

企业大学的起源与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的浪潮席卷全球,人才已经越来越凸显其对企业的重要性,企业对人力资源开发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而外部培训机构不能满足企业的这种需求,高等教育机构也不能满足员工对职场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渴求,企业大学就在这种形势下走上了历史舞台。 一、企业大学的起源 1.1 国外企业大学 1.1.1 国外企业大学发源 一般认为,通用电气在1956年建立的克劳顿培训中心(即现在的韦尔奇领导力发展中心)标志着企业大学的诞生。事实上早在1927年,通用汽车即创办了通用汽车技术和管理学院(GM学院),试图将培训和学习带到工作中来,这个时间也可以理解为企业大学的发源时间。 1.1.2 国外企业大学历史 企业大学出现以前,传统的企业培训主要集中在员工的技能普及和培训方面,企业大学的成立掀开了企业管理培训的序幕。下图1描述了国外企业大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在企业大学发展的第一阶段(20世纪20—70年代),传统的培训体制发生改变,“企业大学”这一术语在20世纪50年代由迪斯尼公司首先采用,并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20世纪末)摩托罗拉大学成立后,企业大学有了全新的功能和形式,它的成功运作,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企业大学建立的高潮。数据显示,1998年,美国大约有400家企业大学成立,到2000年间,美国的企业大学已经超过2000家。 第三阶段(21世纪初期至今)21世纪初,企业的培训对象开始进一步对外扩展。2001年,惠普应客户和合作伙伴的培训需求成立了惠普商学院,很快,客户面就扩大到了整个社会。2002年,摩托罗拉大学完成了从企业内部培训为主到内外兼顾的整个价值链培训的转型,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企业大学”。企业大学在企业结构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物流的由来

物流的由来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物流的由来 Distribution一词最早出现出美国。1921 年阿奇.萧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Some Problem in Market Distribution)一书中提出物流是与创造需要不同的一个问题,并提到物资经过时间或空间的转移,会产生附加价值。这里,Market Distribution指的是商流;时间和空间的转移指的是销售过程的物流。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1918年,英国犹尼里佛的利费哈姆勋爵成立了即时送货股份有限公司。其公司宗旨是在全国范围内把商品及时送到批发商、零售商以及用户的手中,这一举动被一些物流学者誉为有关物流活动的早期文献记载。 30年代初,在一部关于市场营销的基础教科书中,开始涉及物流运输、物资储存等业务的实物供应(Physical Supply)这一名词,该书将市场营销定义为影响产品氖权转移和产品的实物流通活动。这里,所说的所有权转移是指商流;实物流通是指物流。

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最早对物流进行了定义: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与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活动。 上述历史被物流界较普遍地认为是物流的早期阶段。 日本在1964年开始使用物流这一概念。在使用物流这个述语以前,日本把与商品实体有关的各项业务,统称为流通技术。1956年日本生产性本 部派出流通技术专门考察团,由早稻田大学教授宇野正雄等一行7人去 美国考察,弄清楚了日本以往叫做流通技术的内容,相当于美国叫做Physical Distribution(实物分配)的内容,从此便把流通技术按照美国的简称,叫做P·D·, P·D·这个术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1964年,日本池田内阁中五年计划制定小组平原谈到P·D·这一术语时说,比起来,叫做'P·D·'不如叫做'物的流通'更好。1965年,日本在政府文件中正式采用物的流通这个术语,简称为物流。

预应力的起源与发展

预应力的起源与发展 预应力起源于欧洲、法国的欧仁.弗莱西奈于1928年首次将高强钢丝用于预应力砼结构中,但这一技术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得到大量的发展。 二战期间欧洲许多桥梁被毁,战后重建钢筋紧缺。而预应力砼结构由于采用了高强材料,可以节省大量的钢材与砼,再加上刚度大,耐久性等优点,在欧洲得到了推广与发展。目前这一技术已广泛地被世界各国所采用。 预应力技术从工程应用开始至今仅半个多世纪,但是,由于它所特有的优点。使其迅速发展、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应用数量日益增加。现代预应力技术的发展主要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高强超高强预应力筋的采用,精轧螺纹钢最大强度可达1570MPa。而钢绞线在国内外工程中己普遍使用强度1860MPa的产品。有些国家已在研制强度更高的预应力筋。(二)、高效率的张拉锚固体系,预应力锚固体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技术己臻完善。预应力施加方便、安全可靠、张拉力最大可达上千吨甚至更高锚固效率系数很高。 (三)、预应力施工工艺不断创新,归纳起来可由已下几个方面。 (1)、采用操作灵活安全可靠系列化的千斤顶使预应力张拉

变得非常简单。 (2)、在后张法预应力筋的预留孔道中,采用高强度、高弹性橡胶抽拨捧和金属波纹管使曲线束、长束及密集束预留孔道变得方便可靠。 (3)、在后张法孔道灌浆中灌浆技术及灌浆材料机械设备有很大突破改进。二次灌浆确保了孔道灌浆的密实性。 (4)、无粘结预应力技术的采用,使预应力筋可在工厂制作,不必在砼构件中预留孔道,可与普通钢筋一样直接埋入砼中。大量地减少现场施工工序,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结构的施工水平和施工进度。此外,作为体外预应力配筋,即减少了摩擦损失,又减小了构件断面尺寸,比前者更加方便、经济。 (5)、未来的建筑和其他结构工程将要求高强、轻质、抗震耐火和耐腐蚀,而采用预应力砼最能满足这些要求。因为它是两种高强材料的结合,因而能消除结构中的永久裂缝,加上大力釆用轻质砼将会使结构更轻、抗震性能更好,因此,预应力技术的应用使得预应力砼结构是当前世界上最重要,最有发展前途的结构之一。展望未来,预应力技术的发展可简单地归纳以下几个方面; 1、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应用数量日益增多。 2、预应力筋的高强度、低松驰、大直径和耐腐蚀的方面发展。

物流概念的起源

物流概念的起源 人类社会有经济活动开始就有了物流,只是当时人们没有这样的认识和文字定义。自18世纪末发明和使用汽车,使得运输业更加发达,推动和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从自货自运走向专业运输,产生了除生产和销售的第三方----专业运输者。50年代初,国外最早将物流称为"Physical Distribution"、简称"PD"及货物的配送,日本人将"PD"译为"物的流通"、"物资流通",后又称为物流、综合物流。 "PD"演变为"Logistic",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在军队后勤保障供应系统中,成功地运用了"物流"技术,在军队的后勤供应中开创了物流的先河,美军后勤保障的英文名称为"LOGISTIC"。战后世界各地将"Logistic"替代"PD",中国将其译为"物流"。美军在后勤保障中成功地运用物流后,很快地又将此成果转化于工业上,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将"Logistic"用于工业,并用英文的"Logistic"(后勤保障)作为工业生产和销售的"物流"管理,"Logistic"就成了物流的代名词,并延续和流传于世界各国。物流被人们真正认识是二战以后,大约已有50年的历史。 物流发展的历程 广义上讲,物流作为一种社会经济活动,早在“物流”这样一个名词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其发展过程可以概括为:“物流随人类社会产生而产生,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由于大多数有关物流学及物流管理的著作都对物流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大量的论述,因此,有关物流发展历程的内容,读者可以参考《现代物流学》、《物流系统论》等著作,本书不再赘述。本书是从狭义的角度讨论物流的发展历程,即讨论“物流”这个名词产生之后的物流的发展历程。本书按照时间顺序,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物流发展及物流学科发展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基础上,将物流的发展大体分为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20世纪初至50年代;②第二阶段:20世纪60至90年代;③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物流的作用 关于物流的作用,概要的说,包括服务商流、保障生产和方便生活三个方面。服务商流 在商流活动中,商品所有权在购销合同签就的那一刻,便由供方转移到需方,而商品实体并没有因此而移动。除了非实物交割的期货交易,一般的商流都必须伴随相应的物流过程,即按照需方(购方)的需要将商品实体由供方(卖方)以适当方式、途径向需方转移。在这整个流通过程中,物流实际上是以商流的后继者和服务者的姿态出现的。没有物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商流活动都会退化为一纸空文。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物流的支持,就是这个道理。 保障生产 从原材料的采购开始,便要求有相应的物流活动,将所采购的原材料到位,否则,整个生产过程便成了无米之炊;在生产的各工艺流程之间,也需要原材料、半成品的物流过程,实现生产的流动性。就整个生产过程而言,实际上就是系列化的物流活动。合理化的物流,通过降低运输费用而降低成本,通过优化库存结构而减少资金占压,通过强化管理进而提高效率等方面的作用,使得有效达到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 方便生活

TPM的起源与发展

TPM是一种来源于生产现场的改善活动。全世界最好的工厂管理在日本,是因为改善活动在日本工厂无处不在,TPM活动就是其中最受关注而且最有成效的改善活动之一。TPM活动是从美国的PM活动(生产性维护或预防维护)演变过来的。20世纪50年代前后,美国设备制造业空前大发展,在设备制造业内广泛开展各类设备维护活动。 为了解决各类设备维护成本不断上升的问题,以及维护难度的加大,美国借助欧洲工业革命的成功,对设备维护经验进行了总结,将设备出现故障以后采取应急措施的事后处置方法叫做“事后维护(Breakdown Maintenance,BM)”,将设备出现故障以前采取对策的事前处置方法称为“预防维护(Preventive Maintenance,PM)”,将延长设备寿命的改善活动叫做“改良维护(Corrective Maintenance,CM)”,把爲了制造不出故障不出不良的装备的活动将制造不出故障易于维修的设备的活动称为“维护预防(Maintenance Prevention,MP)”,最后将上述BM、PM、CM、MP四种活动结合起来称为“生产维护(Productive Maintenance,PM)”,从此找到了设备管理的科学方法,这就是TPM的雏形。美国利用这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大大减少了设备故障,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 20世纪60年代,日本从美国引入了PM活动,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充实其内容。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为了大力推广PM活动,设立了PM奖,以奖励那些在PM方面取得显著成果的企业。其中,日本电装公司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日本电装公司是丰田汽车公司下属的一家关联企业,主要生产电气零部件,它于1961年导入了GE公司的美式PM生产维护,以此开始探索日本式的PM方式。经过不断的改进,日本电装公司终于创建了日本式的PM,即“全员生产维护(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TPM)”。 与此同时,由于日本电装公司在PM活动中取得的卓越成果,一举获得了当年的PM优秀奖。日本电装公司的成功,在企业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与会的教授和专家在考察了电装公司的现场后,发现制造部门的80%到90%的员工都参与了这项活动,于是在PM前面加了个T,正式将该公司的PM活动称为TPM,以区别于美国的PM活动。 1971年,日本设备管理协会(JIPE)正式认同了TPM活动,并且在日本企业全面推广这项活动。

中国现代物流管理的起源与理解

中国现代物流管理的起源与理解 根据英国皇家物流协会的定义,所谓的物流就是对从资源供应开始到 消费点结束的货物实际流动的管理。 而在中国,目前各地都纷纷兴起物流热,为了更进一步阐述中国现代 物流管理的起源,在本文进行撰写的过程中,首先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 进行描述。 中国的改革开放始于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期,在当时,几乎所有的产 品都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况,而所有制造企业都把经营的重心放在了生 产领域,不断地扩大产能,不断地提高劳动效率就能够销售更多的产品, 每一样产品的推出都能够马上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在当时,民用商品正 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导入阶段和成长阶段,在高额毛利的基础上,销售量 的上升意味着利润大幅度增加,我们假设一下,如果在当时有人提出物流 整合的观点,其观点被接受的程度一定非常的低,这主要是基于整个市场 利润和销售额的高增长,总额相对较低的物流成本与之就相比显得微不足 道了,如果在当时,要求 甙巡糠值木 旁谖锪鞴芾砩鲜遣幌质档模
辉?>80 年代中后期到 90 年代初期,个别大众化的商品已经开始步入成熟 期,在当时,自行车、缝纫机等家庭耐用消费品生产企业已经开始走向低 谷,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家电产品则受到消费群体的追 捧,同时,中外合资品牌的崛起填补了国内多个民用领域的空白,整个消

费市场依然呈现出向上的趋势,那个时候的企业经营者主要的精力均放在 产品销售、市场开拓方面,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部分城市开始出现了货 运车场,而大部分新兴制造业的产成品物流开始采取从以往的自行经营转 向粗放型的外包;在 90 年代中后期,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价格战 成为了几乎所有制造企业主流的竞争策略,为此,降低成本逐渐受到了重 视,但是,企业经营者对成本控制的关注点集中在生产和采购领域,毕竟 这两个部分构成了产品制造成本的大头,并且,企业对市场的掌控力度不 断加强,销售渠道呈现出向终端覆盖的趋势,与此同时,学术界和企业界 掀起了集中资源铸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讨论,企业界逐步形成非主营业务 外包的经营思路,物流业务外包成为一种潮流,但依然属于一种粗放型的 经营;90 年代末期至今,互联网的发展对整个社会的经营观念造成了强大 的冲击,物流作为电子商务实现的载体受到极大的重视,现代物流理论得 到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物流整合所创造的竞争力和价值,具备领 先物流理念和卓越运作能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受到了制造企业的青睐…… 从上述中国现代物流发展的历程分析,现代物流在制造企业中兴起的 原因主要是来自于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压力,根据国外的实践结果表明, 通过物流的整合,可以使物流总成本降低 23%,供货时间缩短 75,产品 的可获得性提升 9,库存水平下降 23 种种的因素标明,中国物流热的兴起 并不是偶然性的结果,是当整体经济迈向买方市场、产品生命周期处于成 熟期、衰退期的阶段时,提升客户服务水平、降低运营成本就成为了企业 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此,物流也就成为了外界所说的第三方利润源了。 当然,如果从中国物流发展的历程来看,不得不提到在上世纪八十年

【公开课教案】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教学目标 1.能够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以及新的研究进展; 3.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锻炼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2.难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课前准备 1.有关宇宙起源、星系形成和生命起源假说的视频资料 2.学生课前通过阅读科普书籍了解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广袤的宇宙、绚丽的银河、灿烂的太阳系行星、蔚蓝的地球……)广袤宇宙有无数的星体,然而只有我们蔚蓝的地球母亲孕育了千姿百态的生命。这些生命是怎样来到这地球上的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的祖先曾经有这样的传说。——“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

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引自《太平御览》卷七八) 哪位同学为大家解释一下? 学生:说开天辟地以来,地球上本没有人,女娲用黄土捏泥人。 教师:很好,那么什么叫“剧务”,又什么是“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呢? 学生:大概是太劳累了,就用绳子浸在泥里,再举起来,甩出的泥点变成人。 教师:看来我们的同学们知识很渊博呀,那么,今天的科学家们对生命起源又有什么见解呢? (按照事先抽签的顺序进行小组发言。下面是发言的提纲,真正发言中不仅有形象生动的事例,还配合了教师提供的录像。) 小组1:我们小组负责介绍“宇宙起源”这部分内容。根据“宇宙大爆炸”的理论(这是目前一般接受的学说),150亿年前宇宙发生了大爆炸,爆炸喷射出了由氢和氦组成的星云,星云旋转运动着,并且缓慢地收缩,逐渐形成了一个密度较大的实体。由于收缩时磨擦产生的热量,温度继续上升,直到在高温下发生热核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时就形成了一颗恒星。在恒星周围还有大量的气体和尘埃,它们彼此吸引、碰撞而聚合成为小的团块。这就是行星的形成。 小组2:我们小组来介绍原始地球的情况:根据第一小组介绍的宇宙爆炸的理论,地球逐渐收缩过程中温度很高,所以当地球表层温度逐渐下降时就表现为频繁的火山活动。火山喷发出的气体,形成了大气层。这个大气层不同于现在地球的大气层,它是没有氧气、氮气的,但有很多的水蒸汽。随着地球表面温度降低,大气层中的水蒸汽冷却形成雨水降落到地面上,雨水在地壳下陷及低落处聚集而成原始的海洋。原始海洋盐分很低,但溶解了大量的甲烷等火山喷发出的物质。 小组3:我们组负责汇报“米勒实验”:1953年,斯坦利·米勒在玻璃仪器里模拟原始地球条件进行了一项试验:(用动画展示实验仪器)。一个星期后他检测出很多简单的有机物,包括氰化氢、尿素,最重要的是:米勒还在他的产品中发现了甘氨酸和丙氨酸,这是所有氨基酸中最简单的,也是在各种蛋白质中最常见的。 小组4:我们汇报“其它生物学家的研究”:米勒试验结果公布后,许多生物学家便也开始进行同样的实验,他们都证实了米勒的实验。到1968年,蛋白质结构中的每一种重要的氨基酸,都用这样的实验制成了。美籍西班牙生物化学家胡安·奥罗于1961年和1962年实验生成了嘌呤、核糖和脱氧核糖,这是DNA和RNA的组成成分。1967年波南帕鲁玛又合成了一种属于“卟啉”类的分子,而绿色植物中极重要的叶绿素分子也属于卟啉类。至此,人们已经不怀疑生命所必需的所有化学物质,都可以在早期地球的海洋中被制造出来。 小组5:我们汇报的题目是“从有机物到原始生命”:当科学家通过实验认定原始地球可以形成简单有机物,就推断经过漫长的时间,这些简单有机物就可能形成脂肪、蛋白质、核酸等复杂的有机物。他们浸泡在原始海洋中,可能形成小泡。假如小泡中恰好包住了蛋白质、核酸及其它物质的适当混合物,就可能形成类似原核细胞的结构。但是这些过程完全都是推测,有些科学家做了相关的实验,如奥巴林的“微球体”实验和福克斯的“类蛋白质”实验,但在实验设计中都还有疑点。所以,关于有机物如何形成生命的,现在还没有人能说明白。 小组6:我们汇报的内容是“宇宙中的生命”:首先,类似太阳的恒星在银河系内1000亿颗,其中单星大约是400亿颗。假定所有单星都带有行星,还要行星到恒星的距离恰到好处、有水存在、与地球有类似的化学组成。计算表明,在上述400亿颗单星中,充其量也只有100万颗的周围有能使生命进化到高级阶段的行星。不过每颗行星上的生命应当处于不同的进化阶段。经过科学家计算,能够进化到高科技水平,并能发射无线电波的行星,大概只

第一章 工程的起源与发展

工程的起源与发展 一、“工程/engineering”概念 “工程”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到了清代,对工程这一词汇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了。 中国从南北朝直至民国期间,“工程”主要指土木的构筑、实施及其结果。 中国古代没有工程师的概念,工程师或技术专家的角色主要由两种人来承担,一是普通百姓就是通常说的工匠,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巧。如黄道婆。另外一类就是科技官员,如宋代李诫及其名著《营造法式》。 工程在西方也有较长的演变历史。英语“engineering”首次出现在18世纪的欧洲,来源于拉丁文ingenium(意指古罗马军团使用的撞城锤)。西方工程概念出现要比中国晚,但西方很早就演变出了工程师的概念。中世纪战争,催生了大量的对军事器械的需求,也产生了一大批制造军械武器的人,这些人就构成了西方最初意义上的工程师,即ingeniators,后来演变出现代engineer概念。 在西方早期,“工程”主要指与军事相关的建造活动以及军械工程师的工作。 无论是古代的中国还是西方,工程的含义都表现出一个显著的特点,即与技术基本是等同的概念。在这段时期,在国外的文献中,很少有“工程”与“技术”的比较,更多的是把两者视为同类的范畴,仅在使用上有所不同,工程用作动词,技术则用作名词。工程一般被用来指应用科学知识使自然资源最佳的为人类服务的一种专门技术。比如约翰斯顿“工程是技术的一部分”。工程师也是被看做懂得并应用某些专门技术的人员。 二、工程的起源和历史演变 回答两个问题: 1、“最初产生形成”即工程产生于何时何地 2、“产生的根源”即为什么会产生工程 恩格斯揭示了人类的起源,即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就是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的造物活动,这本身就是一种工程活动。因此,在这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工程活动“创造了人”,劳动和以工具的使用制造为特征的工程活动是人猿揖别的标志。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工具化石被检测距今已有200-250万年。依据这个发现,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工程是与人类在250万年前同时诞生的。 (一)原始工程时期从人类可以制造石器工具时算起,到1万年前农业出现,对应于旧石器时代。 这一时期的工程活动有两个显著特点: 1、石器工具复杂工序的制作 旧石器时代,利用石头制作工具是普遍的工程活动。有一些制造过程的“工序”也是相当复杂的,例如中国广西百色发现的80万年前打制石器——手扶——需要五十多道制作工序才能完成。 2、选材能力的出现 在对石器工具的制作过程中,推动了人类最初的需求选择的能力,根据不同需求选择材料,进一步摆脱了自然的束缚。旧石器时代中后期,人们已经可以制造各种功能不同的石器工具用以满足更大的需求。

(完整版)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自测题及答案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自测题及答案 基础巩固 1科学地进行推测时不能() A.有确凿的证据B.凭空想像 C.有严密的逻辑推理D.有丰富的想像和联想 2关于生命起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B.生命起源于原始陆地 C.现代地球上不可能再形成原始生命 D.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3原始生命起源的大致过程是() A.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 B.火山熔岩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 C.紫外线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 D.原始地球表面土壤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 4米勒等科学家通过实验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合成了能组成蛋白质的一种有机物,这种有机物是() A.脂肪B.氨基酸C.葡萄糖D.基因 5根据米勒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可以对生命的起源作出的推测是() A.原始的生命可能来自其他星球 B.原始地球上存在着原始生命 C.原始地球上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D.以上三个选项都是 6有人根据从宇宙探测获得的资料推测,火星上有可能存在着较低等的生命类型,推测的依据是() A.火星上存在游离氧气 B.火星上有丰富的氨基酸 C.火星上存在DNA

D.火星上存在着水 7下图为意大利著名的实验生理学家斯巴兰让尼实验的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肉汤需要加热沸腾,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组烧瓶中为什么有微生物生成?________,通过甲、乙两组实验结果的对比,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实验与我们学过的巴斯德________实验相似。 能力提升 8根据科学家的推测,46亿年前的地球所没有的现象是() A.雨雪现象B.熔岩横流 C.火山喷发D.电闪雷鸣 9原始大气,经宇宙射线、紫外线等作用,形成的物质是() A.简单的无机物质B.简单的有机物质 C.复杂的无机物质D.复杂的有机物质 10科学家认为生命起源的第一步是产生() A.有机大分子B.原始生命 C.原始单细胞生物D.有机小分子

公司背景及发展过程:

一公司背景及发展过程 一,公司的起源: 英格兰移民威廉.波克特( WILLIAM.PROCTE)与爱尔兰移民詹姆斯.甘保(JAMES.GAMEBLE),一心想在美国西部寻求发展机会,但由于客观原因在辛辛那提市带了下来。威廉.波克特从事制造蜡烛的生意,而詹姆斯.甘保学习制造蜡烛,但碰巧的是这两个人取了两姐妹,在岳父的说服下,成了合伙人。在1837年4月12日,他们开始共同生产肥皂和蜡烛,8月22日,两方各出资3,596.47美元,确立合作关系,并于10月31日签定合伙契约,并用两个的名字,成立了宝洁公司,简称P&G。 二,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837年-1890年)公司的起步与发展: 自签约后,由于美国经济危机,公司发展很慢,直到1850年后,才有了突破。在公司创立22年后,宝洁年销售额首次超过100美元,员工发展为80人。 1879年,创始 人的儿子共同开 发出一种质量好 且价格适中的香 皂,取名为象牙 皂,于1886年进行生产和销售,到1887年,宝洁首创美国最早的利润制度。 第二阶段(1890年-1945年)创新与发展: 1890年,宝洁公司创立了一个分析实验室,新产品一个接一个的产生,并实施了员工认购公司股份制度。1904年开始在辛辛那提以外设厂,到1923年,宝洁尝试采用新的传播媒介--电台广播,并成为首创使用电台广告的公司之一。1930年,保洁创立一百周年纪念,年销售额达到2,3000万美元。 第三阶段(1945年-1980年)崭新的领域,迅猛的发展: 1946年后,宝洁公司推出了一系列产品,比如,汰渍,在试销一年后,在美国各地正式推出,接着又推出了佳洁士牙膏,并确认为防龋牙膏,佳洁士的销售突飞猛进。1973年,又收购了日本Nippon.Sunhome公司,在日本制造并销售产品,这时的宝洁已达到了一定的规模,销售额突破100亿美元。

第三方物流创造利润的来源和作用

第三方物流创造利润的来源和作用

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推动力就是要为客户及自己创造利润。第三方物流公司必须以有吸引力的服务来满足客户需要,服务水平必须符合客户的期望,要使客户在物流方面得到利润,同时自己也要获得收益,因此,第三方物流公司必须通过自己物流作业的高效化、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物流设施的现代化、物流运作的专业化、物流量的规模化来创造利润。 (1)作业利益:第三方物流服务首先能为客户提供"物流作业"改进利益。一方面,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通过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给客户自己不能自我提供的物流服务或物流服务所需要的生产要素,这是产生物流外包并获得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企业自行组织物流活动情况下,或者局限于组织物流活动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或者局限于自身的技术条件,是企业内部物流系统难以满足自身物流活动的需要,而企业自行改进或解决这一问题又往往是不经济的。物流作业的另一个改进就是改善企业内部管理的运作表现,增加作业的灵活性,提高质量和服务、速度和服务的一致性,使物流作业更具效率。 (2)经济利益:第三方物流服务为客户提供经济或与财务相关的利益是第三方物流服务存在的基础。一般低成本是由于低成本要素和规模经济的经济性而创造的,其中包括劳动力要素成本。通过物流外协,可以将不变成本转变成可变成本,又可以避免盲目投资而将资金用于其他用途从而降低成本。 稳定和可见的成本也是影响物流外协的积极因素,稳定成本时的规划和预算手续更为简便。一个环节的成本一般来讲难以清晰地与其他环节区分开来,但通过物流外协,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则供应商要申明成本和费用,成本的明晰性就增加了。 (3)管理利益:第三方物流服务给客户带来的不仅仅是作业的改进及成本的降低,还应该给客户带来与管理相关的利益。正如前面所述,物流外包可以使用企业不具备的管理专业技能,也可以将企业内部管理资源用于别的更有利可图的用途中去,并与企业核心战略相一致。物流外包可以使公司的人力资源更集中于公司的核心活动,而同时获得的是别的公司(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核心经营能力。 此外,如单一资源和减少供应商数目所带来的利益也是物流外包的潜在原因,单一资源减少了公关等费用,并减轻了公司在几个运输、搬运、仓储等服务商间协调的压力。第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优秀教学设计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教学目标: 知识:1、能够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2、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论; 能力: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论,锻炼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以及新的研究进展。 教学重点分析: 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对于生命的起源,一直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是科学家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之一,也是学生乐于参与辩论的话题,所以此重点可以在学生讨论和归纳观点的同时得到落实。 教学难点分析: 对于米勒实验的装置和原理是学生理解和记忆的难点,要对装置中各部分模拟原始地球的相似性讲清,学生才能够理解此实验的意义所在。 教学策略: 本课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在七下人类起源中学生已经了解到人类的祖先是森林古猿,而对于生命的起源还存在很多疑问,在这节课中得到进一步讨论。在教师开始讲解前先给学生时间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知道的生命起源学说,然后派代表发言,然后教师再总结和补充。总结中,通过对例证的讲解,学生会逐渐认可“化学起源说”,并关注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和结果。而对形成小分子有机物后的过程,有的过程已被实验证实,而在形成原始生命的这一步还没有实验证实,要鼓励学生有探索的精神并时刻关注关于生命起源新的研究进展。本课需要1课时。 课前准备:制作课件,搜集关于生命起源的学说资料。 教学设计:

板书: 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一、生命起源学说 化学起源学说 二、原始生命的形成过程 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有机高分子体系→原始生命 三、生命起源大约发生在距今 45-35 亿年间。 课后反思: 本课对于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怀疑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搭建了一个较好的平台。在生命起源假说的讨论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大胆发言,这样才能让学生们更关注生命科学。对于米勒实验的装置的合理性要讲清,学生才能理解并认可其实验结果。在有机小分子形成后原始海洋中形成原始生命的过程要给出学生不同科学家提出的假说,让学生们认识到当出现新的证据时,一切科学知识都可能发生变化。更要通过习题和资料分析加强学生对假说、证据、推测、想象的理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