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学论讲授提纲

教学论讲授提纲

教学论讲授提纲
教学论讲授提纲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一、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二、教学论研究的任务与学科性质

(一)对教学现象、教学规律给以解释和说明的任务

(二)对教学目标和教师教学过程给以规范的任务

第二节教学论的历史与发展

一、中国教学论的历史发展

(一)中国古代私学中的教学经验

(二)中国古代官学的教学

1.中央官学

2.地方官学

(三)中国现代教学思想的发展

1.清末和民国时期现代学校教育体系中的教学实践

2.清末和民国时期师范教育系统中的教学法理论

(四)1949年后学习苏联教学论——马克思主义教学论在中国的确立

(五)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教学论的新进展

1.教学基本理论问题的讨论,促进了教学思想的解放,为新时期教学秩序的恢复,帮助教师树立现代教学观念,以及展开现代教学实践,提供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2.逐渐形成了我国的教学论体系,并出现新的研究领域,教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和反思意识增强

二、西方教学思想的发展

(一)古代个别教学时期的教学思想

(二)班级授课制下的教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1. 拉特克和夸美纽斯的贡献

2. 18、19世纪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学理论的发展

4. 20世纪下半叶教学理论的进步

3. 20世纪上半叶美国进步主义运动中的教学思想

三、教学论发展的学科基础

(一)哲学作为方法论而成为教学论的理论基础

(二)具体学科为教学研究提供具体指导,是教学活动的直接依据

1.生理学、教育心理学是教学活动的直接依据,为教学研究提供具体指导

2.社会学也是教学实践和理论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三节学习教学论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教学论的意义

(一)明确教学的地位与作用,增强对教学工作的尊重

(二)提高教学理论修养,为新时期从事和改进教学工作打好理论基础

(三)训练教学技能,养成教学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培养教学研究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学习和研究教学论的方法

(一)方法论上,我们应当坚持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

(二)具体学习方法

1.读书思考法

2.观察法

3.案例分析方法

4.教师角色体验

思考与练习:

1.如何认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2.心理学的发展如何促进了教学论的进步?

3.举例说明,建国以来,我国教育工作者是如何展开教学理论中国化与实践探索的?

4.到中小学校进行教学见习,并与教师访谈,以深入理解学习教学论的意义。

5.小组讨论:有人认为“教学没有规律”,你们的看法是什么?为什么?

阅读资料:

1.《学记》是中国最早的体系极为严整的教育专著,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2.[捷]夸美纽斯著、任钟印译:《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

3.[德]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

4.[美]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

第二章教学现象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教学现象的内涵及研究教学现象的意义,了解教学现象的分类,学会在课堂中观察研究教学现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现象的类型、研究教学现象的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学现象的内涵

一、研究教学现象的意义

(一)教学现象是教师于学生日常教学生活的表现,是教师理解学生、展开教学活动的切入点

(二)教学现象是教学规律的表现形式,是揭示教学规律的起点

(三)研究教学现象反映了教学研究思维方法的进步

二、教学现象的内涵

(一)教学现象的常识理解

(二)教学现象的教育学理解

1.教学现象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所有现象

2.课堂教学现象的表现包括较为普遍性的教学科学现象和具有情境性的教学人文现象两个方面

3.教学现象总是发生在教学活动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之中

第二节教学现象的类型

一、教学现象的分类标准

二、教学现象分类

(一)规则的教学活动现象

(二)不规则的教学活动现象

(三)规则的教学意识现象

(四)不规则的教学意识现象

第三节教学现象的研究

一、教学现象研究的方法

(一)课堂观察法

(二)深描解释法

(三)教学案例研究法

二、教学现象研究的案例分析

(一)同伴互助合作学习

(二)小组合作学习

思考与练习:

1. 什么是教学现象?研究教学现象的意义是什么?

2. 划分教学现象类型的标准是什么?教学现象主要有哪些类型?

3. 到中小学课堂去见习,运用教学现象的研究方法分析所观察的教学现象。

4. 举例说明,课堂教学中遇到的一些教学现象并分析其类型。

阅读资料:

1.[法]埃米尔·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规则》,胡伟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2.[美]Thomas L. Good and Jere E. Brophy著,陶志琼、王凤、邓晓芳等译:《透视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3.王鉴:《课堂研究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第三章教学性质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教学的基本含义,了解近三十年来我国教学理论界关于教学本质问题研究的基本脉络与走向,掌握关于教学的认识性、实践性、社会性、文化性、伦理性等属性的基本认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的基本性质、关于教学本质问题研究的讨论。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学的涵义

一、关于教学涵义的典型理解

(一)不同定义方式下的教学概念

(二)我国传统理解中的教学概念

二、教学的涵义

(一)教学的定义

(二)确定教学概念的意义

第二节关于教学本质的讨论

一、什么是教学本质?

(一)教学本质的含义

(二)教学本质的特征

二、关于教学本质的主要观点

(一)教学本质的“特殊认识说”

(二)教学本质的“发展说”

(三)教学本质的“层次类型说”

(四)教学本质的“学习说”

(五)教学本质的“实践说”

(六)教学本质的“交往说”

三、教学本质研究的时代演进

第三节教学的基本性质

一、认识性

二、实践性

三、社会性

四、伦理性

五、文化性

思考与练习:

1.根据自己对教师教学活动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对一位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访谈、记录并分析,把结果写成一份案例分析报告。

2.你认为本章所分析论述的诸种基本性质,对当前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哪些方面的积极要求?教师应该着重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3.梳理一下你自己的教学观,看看都具有哪些特点,与本章所列者有何不同?

4.请对中小学存在的体罚现象,进行评论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5.以本章所涉及的有关理论观点为依据,针对当前中小学教学、教师发展中比较热点的问题,从理论上予以剖析,并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

阅读资料:

1.李秉德主编:《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王策三主编:《教学认识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唐文中主编:《教学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4.张广君主编:《教学发展的时代走向》,甘肃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5.郭华著:《教学社会性之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6.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学论专业委员会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1e18847981.html,。

7.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1e18847981.html,。

第四章教学原则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教学原则的基本含义、有关教学原则的新观念,了解20世纪中重要的教学原则体系及我国教学理论界关于教学原则问题研究的基本脉络与走向,掌握不同教学原则的内涵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不同教学原则的内涵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学原则概述

一、教学原则的涵义

二、确定教学原则的依据

(一)教学原则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抽象概括和总结

(二)教学规律是制定教学原则的根据

(三)教学原则受教育目的的制约

三、教学原则的特点

第二节教学原则体系的历史沿革

一、教学原则体系的含义

二、历史上的教学原则体系

(一)教学原则体系的历史沿革

(二)当代有影响的教学原则体系

1.以教师传授知识和形成技能为主要依据而提出的教学原则体系

2.以学生的主动性和培养发现能力为主要根据提出的教学原则体系

3.以活动论观点为指导,从教学工作的诸环节出发提出的教学原则体系

第三节教学原则的阐释

一、教学的目的性原则

二、教学的积极性原则

三、教学的科学性原则

四、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

五、教学的整体性原则

六、教学的伦理性原则

七、教学的文化适应性原则

八、教学的创造性原则

思考与练习:

1.讨论理解教学原则的涵义和特点。

2.深入思考教学原则体系建立的依据。

3.观摩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评析他(她)所贯彻的教学原则。

阅读资料: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傅任敢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王策三:《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及教师角色的特点、学生的本质、学生学习的含义和主要特点、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教师职业的性质、学生学习的基本类型;掌握教师的基本角色及其转化,理解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主要特征和对师生关系的新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主要特征和对师生关系的新要求、理想师生关系的构建途径。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师

一、教师的概念及其职业性质

(一)教师的概念

(二)教师的职业性质

二、教师的职责及其角色特征

(一)知识的传授者

(二)学习者

(三)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四)教学的组织者

(五)教育的研究者

三、教师的专业素质

(一)教师专业素质的内涵

(二)教师专业素质的构成

第二节学生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

(一)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

(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三)学生的发展既有共性又具有个别差异性

二、学生的学习

(一)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

(二)学习的分类

第三节师生关系

一、理想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一)理想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对话(二)理想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互相尊重

二、师生关系的特点

(一)对象的限定性

(二)关系的规范性

(三)教师的主导性

(四)学生的能动性

三、理想师生关系的建立

(一)影响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

(二)理想师生关系的构建

思考与练习:

1.如何理解教师职业的性质。

2.如何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

3.观摩一个课堂教学实例,讨论分析教师的学科教学法知识(PCK)。

4.调查一所学校或访谈几位教师或学生,对当前我国中小学师生关系的现状进行分析。

阅读资料:

1.傅道春编著:《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田正平、肖朗主编:《中国教育经典解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黄志成主编:《西方教育思想的轨迹——国际教育思潮纵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第六章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教学目标的含义与作用,了解它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有的关系。理解应该包括哪些范畴,掌握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表述。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方式,教学目标的分类研究。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学目标的涵义与作用

一、教学目标的涵义

(一)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系统

二、教学目标的作用

(一)定向作用

(二)激励作用

(三)评价标准作用

第二节教学目标的分类

一、国外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一)布卢姆等人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二)加涅五种学习结果的教学目标分类

二、国内教学目标分类

(一)理论研究上的推进

第三节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一)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二)确定教学目标的程序

二、教学目标的表述

(一)行为目标的表述

(二)表现性目标的表述

三、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思考与练习:

1. 分析某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考察这些教学目标涵盖的领域,并提交分析报告。

2. 采访几位不同学科教学目标制定的参与者,并写出一篇关于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与程序的调查报告。

3. 任意选取一门课程的几个教学目标,分析其陈述是否存在问题?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4. 你对正在学习的某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有什么看法?

阅读资料:

1.[美]拉尔夫·泰勒著、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https://www.wendangku.net/doc/1e18847981.html,。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主页。包含中国教育、教育资源、科研发展、教育信息化等内容。

3.https://www.wendangku.net/doc/1e18847981.html,。新课标教学网主页,包含小学、初中、高中各科教学的相关资料。

第七章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教学内容的基本内涵,了解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重点掌握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的理论和科学方法。通过结合实例,明白优化教学内容的策略,以使学习者对教学内容的基本问题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探讨优化教学内容的方法和如何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学内容的概述

一、教学内容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一)教学内容与课程内容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与直接经验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节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

(一)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

(二)制约教学内容的多种因素

(三)主要制约因素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

(一)教学内容的主要类型和结构

(二)教学内容的主要组织形式

(三)组织教学内容的方式

(四)教学内容组织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教学内容的呈现

一、中小学教学科目、课程标准、教科书

(一)中小学教学科目

(二)课程标准

(三)教科书

二、教学内容的优化

(一)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

(二)删减和整合教材内容

(四)拓展与重塑教学内容

三、知识观的转变

(一)建构主义知识观涵义

(二)建构主义知识观的意义

(三)建构主义知识观的使用界限

思考与练习:

1. 深入理解教学内容的含义与地位。

2. 教学内容回归生活世界,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成为当前教学内容改革的基本趋势。你认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关系是什么?撰写论文说明。

3. 从理解某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出发,理解教学内容组织变革的趋势。

4. 与教师访谈,并与之讨论教师应该树立怎样的知识观?

阅读资料:

1. 王策三:《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三章。

2. [美]拉尔夫·泰勒著、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3. 李秉德主编:《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 [美]杜威著、姜文闵译:《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第八章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教学设计的含义;了解学习过程的三种结果状态与三种心理运作机制之间的关系;能说明学习中过程与结果、内隐变化与外显表现之间关系及其实际意义;理解并且用实例说明教学设计三角形的涵义;设计教学方案的“五个环节”。

教学重点与难点:设计教学方案的“五个环节”,能以小组活动的方式分析(或者设计)一篇中小学完整的课文或主题的教学方案。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学设计概述

一、教学设计的含义

(一)教学设计的不同理解

(二)教学设计的三个层面

二、教学设计的意义

(一)教学设计有助于教师的成长

(二)教学设计有助于教师取得教学成效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问题

(一)教学设计的三角形

第二节学习与教学设计

一、学习的二维表征

二、学习的过程

三、学习与教学的关系

第三节设计教学方案

一、教学设计的思想方法——系统方法

二、设计教学方案的环节

(一)聚焦任务

(二)了解学情

(三)陈述目标

(四)配置检测

(五)安排过程

思考与练习:

1.深入理解教学设计的涵义及其意义。

2.请查阅其他有关信息加工学习观和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学习过程的各种现象你还能做出其他的解释吗?

3.如何看待学习过程与结果、学习中心理内部变化与外部行为表现之间的辩证关系,请用学习中的现象来加以分析。

4.从中小学教科书中选择主题,以小组活动的方式分别设计一堂课的教学方案并交流分享。

阅读资料:

1. 盛群力:《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 王嘉毅:《课程与教学设计》(教师专业发展丛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 郭成主编:《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心理学丛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4.[美]波斯纳等著,赵中建等译:《学程设计:教师课程开发指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 盛群力、马兰、褚献华:《论目标为本的教学设计》,《教育研究》2008年第5期。

第九章教学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教学方法的涵义,理解优良的教学方法具备的特征;掌握我国现行的教学方法及其运用要求;明确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特点。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态度,培养学生想象力和直觉思维等探究能力和态度;自觉学习我国优秀教师改革和探索的精神,努力提高教学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领会发现法、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情境教学、自主探究等方法的精神,学会运用这些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学方法概述

一、教学方法的涵义

二、优良教学方法的特征

(一)有一定的目的

(二)节省精力和时间

(三)有良好的结果

(四)符合教学伦理的要求

(五)教学生学会学习

三、教学方法的分类

第二节我国现行的教学方法与运用要求

一、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

(一)讲授法

(二)谈话法

(三)讨论法

(四)读书指导法

二、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

(一)演示法

(二)参观法

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

(一)练习法

(二)实验法

(三)实习作业法

四、以陶冶情感和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

(一)陶冶教学法

(二)欣赏教学法

五、以引导探究和发现为主的方法

(一)发现法

(二)研究性学习

第三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一、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态度的培养及发挥

(—)自学辅导教学法

(二)语文“六步教学法”

二、注重培养学生预测、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以及合作、理解和尊重等社会性品质的养成

(一)合作学习

(二)“拓展性探究教学”

三、注重情境、情感的作用,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一)情境教学

(二)暗示教学法

四、教学方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

(一)程序教学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

第四节教学艺术

一、教学艺术的涵义

二、教学艺术的实质与表现

(一)教学艺术首先是语言的艺术

(二)教学艺术还是师生真挚情感的共鸣

(三)教学艺术表现在具有和谐的节奏

(四)教学艺术讲究引而不发

(五)教学艺术源于教师的完满人格的涵养

三、教师教学艺术的养成

思考与练习:

1.了解我国常用的教学方法,掌握其运用要求。

2.试比较讲授法与发现法,说明它们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作用。

3.教师角色扮演练习:学生以教师的身份,运用情境教学、发现法、拓展性探究性教学、合作学习、六步教学法等,体会其中的精神。在实际的练习过程中,要学会使用现代教学媒体。

4.选择相应的课题,组织学生展开为期6周的研究性学习,教师要给以适时的指导,并帮助提供一定

的条件。

5.观摩优秀教师的课,感受教学艺术的境界,体会教师的教学艺术修养。

阅读资料:

1. [美]杜威著,姜文闵译:《我们怎样思维》,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

2. [苏]伊·阿·凯洛夫主编、陈侠等译:《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3月版。

3. [美]布鲁纳著、邵瑞珍译:《教育过程》,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

4. 李吉林:《李吉林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5. 张世英:《哲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e18847981.html,。中国基础教育网主页,包含各学科教学研究、教学素材等内容。

第十章教学评价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教学评价的本质意义,明确教学评价的功能;了解教学评价发展、变革和分类;掌握测验、观察、调查等收集教学评价资料的方法和统计分析法、综合评判法等分析资料的方法;了解目标达成模式、差别模式、外貌模式、应答模式等价值判断的方法;熟悉表现性评价、成长袋评价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教学评价的方法,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学评价概述

一、教学评价的意义

二、教学评价的功能

三、教学评价的类型

(一)依据教学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同阶段,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种

(二)依据教学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同作用,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水平性评价、选拔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三)根据教学评价标准的不同,可以把教学评价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四、教学评价的发展和变革

(一)教学评价的历史发展

(二)教学评价的当代变革

第二节教学评价的模式

一、目标达成模式

二、差别模式

三、外貌模式

四、回应模式

第三节教学评价的方法

一、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与利用

(一)学业成绩测验的编制

(二)试题的质量分析

二、表现性评价

(一)表现性评价及其基本特征

(二)表现性评价的基本类型

(三)表现性任务的设计原则或方法

(四)表现性评价的标准

三、成长记录袋

(一)成长记录袋内涵及特征

(二)成长记录袋的使用目的

(三)成长记录袋内容选择的指导

(四)成长记录袋评价标准的确定

(五)成长记录袋的运用

思考与练习:

1. 什么是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有哪些功能?它与教学研究有什么不同?

2. 教学评价的类型有哪些?它们各是什么含义?

3. 成长记录袋在运用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4. 试就本章的内容设计一个测验或评价任务,以评价我们自己的学习效果。

阅读资料:

1.[美]Grant Wiggins著,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

《教育性评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2.[美]布卢姆著,邱渊等译:《教育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第十一章教学组织与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教学组织演变的历史与发展趋势;解释班级授课制的特点、优缺点;对现实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学年制与学分制进行比较分析;具体说明如何在组织制度层面上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别学生;理解课堂管理的实质;初步学会对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进行观察分析,针对实际问题,借鉴有效课堂管理策略,提出改进的意见。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课堂管理的实质;初步学会对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进行观察分析,针对实际问题,借鉴有效课堂管理策略,提出改进的意见。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学组织的演变

一、个别教学

二、班级教学

三、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的综合化

(一)分层教学

(二)道尔顿制

(三)现场教学

(四)网络教学

第二节教学运行制度

一、课程表的编制

(一)课程表的编制与教学组织

(二)编制课程表应考虑的因素

二、学年制与学分制

(一)学年制

(二)学分制

(三)学年学分制

三、学生的编班

(一)班级规模

(二)行政班与教学班

四、教师的组织

(一)包班制

(二)科任制

(三)小队教学

五、教师教学工作常规

(一)备课

(二)上课

(三)作业

(四)个别辅导

(五)成绩考核

第三节课堂管理

一、课堂管理的概念

二、同步学习及其管理

(一)同步学习的特点

(二)同步学习中的管理

二、分组学习及其管理

(一)学生分组

(二)提供积极互赖的任务情境

(三)强化个人责任感

(四)学习交流的规则与技巧

(五)组际交流与总结评价

四、个别学习及其管理

(一)个别学习的特点

(二)个别学习中的组织指导

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班级授制?班级授课条件下如何既面向全体,又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2.课堂管理的实质是什么?如何依据不同的课堂情境选择相应的管理策略?

3.就中小学课堂座位问题进行访谈,分析探讨座位编排的规则与“潜规则”,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教学运行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试就某一两个方面的变化作深入的调研,形成调研报告。

阅读资料:

1.[日]佐藤正夫著,钟启泉译:《教学论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六章。

2.黄济、王策三等:《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八章。

3.[美]温斯坦著、田庆轩译:《中学课堂管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第十二章教学研究

教学目的与要求:明确教学研究的意义;掌握常用的教学研究方;掌握校本教研的意义及基本方法。理解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校本教研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校本教研的过程与主要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学研究的性质与意义

一、教学研究与教育研究

二、教学研究的内涵与类别

(一)实践类研究

(二)实践—理论类研究

(三)理论类研究

(四)元研究

三、教学研究的意义

(一)深化对教学过程和问题的认识,发展、完善和创新教学理论

(二)改进教学实践,提升教学实践的品质

第二节教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观察法

(一)观察法的分类

(二)观察表的类型

(三)观察表的编制

二、调查法

三、实验法

英语教学法教学大纲--专业

《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English Teaching Methodology 课程代码:0452117 学时数:32学时学分:2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英语(教育方向) 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综合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 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英语教学法》是英语(教育方向)专业必修课程,也是专业核心课程,在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在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英语教与学的理论素养与实践技能,直接为学生的顺利就业打下基础。本课程立足于培养优秀的中小学英语教学应用型人才,除了让学生掌握扎实学习教学理论知识之外,还让其具备较强的实际教学能力,较强的分析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本课程的作用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英语教学的基本理论以及各教学层面的基本路子和方法,形成科学的教学观、语言观、学习观和方法观等,并具备一定的基本操作能力,旨在引导学生以本书阐述的理论为线索,了解英语教学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英语教学的理论知识,为将来从事英语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1章导论 【教学要求】 了解教学法的研究对象和意义以及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 重点和难点:教学法的内涵和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内容】

1、教学法研究的对象、内容; 2、学习英语教学法的意义; 3、何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 4、如何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法的内涵与本质;语言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 第2章、语言与语言教学 【教学要求】 了解语言的性质;了解语言学习的过程;了解语言教学的主要流派及其理论基础;了解语言教学的新趋势; 【教学内容】 1)语言、语言教学的性质; 2)英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 3)英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4)语言教学的主要流派及其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语言教学的主要流派及其理论基础;语言教学的新趋势; 第3章、英语教学方法 【教学要求】 理解交际能力的内涵;了解交际教学和任务性语言教学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征;基本掌握交际教学原则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正确评价交际教学法和任务型语言教学; 【教学内容】 1、交际能力的内涵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2、交际能力的内涵 3、交际教学的基本特征; 4、交际教学活动的创设; 5、对交际教学法的评价;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考试 复习资料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复习资料 一、选择填空题 1、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2、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学科分支,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3、《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4、“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乐经》。 5、语文课程目标的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显性呈现(横向)。 6、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隐性线索(纵向)。 7、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目标确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包括的五项内容:“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8、语文教材有泛指、特指和专指三种不同的概念。特指根据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的,供语文教学中师生使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习题册、练习册、教学挂图、音像教材、教学软件、选修教材、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等。专指在上述的语文教材系列中占有特别重要地位的语文教科书,即课本。 9、语文教材的四个功能:德治启迪、语文历练、语言积累、知识扩展。 10、语文教材的内容有四种要素构成: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助读系统。 11、成功的板书和图示要做到:既是教学内容的艺术展示,又是教学思路的直观体现,能够揭示中心,突出重点,理清思路,启发思考。 12、板书图示的能力要素:1、硬笔书法能力2、一定的制图能力和绘图能力3、版面设计的能力4、文明的书写习惯 13、语文试卷的评析方法:基本方法:借题发挥; 具体的方法:1、抓住一点,讲清一类14、对照比较,讲清知识、能力和智力的关系3、改变题型,触类旁通。 15、解行识字法的要点:1、解行为本2、偏旁带字3、形音义结合

(完整word版)英语教学论

英语教学论 第一份 1.第2题 提倡该教学法的英国学者亚历山大把教学活动总结概括为:提出情景,学习语言;听说领先,反复操练;书面练习,巩固结构。 A.语法翻译法 B.直接法 C.情景法 D.听说法 答案:C 2.第3题 该教学法的得名主要是由于它主张在外语教学时外语词语应该同它所代表的事物和意义直接联系起来。这种联系是直接的,它不需要通过翻译作为中介。 A.语法翻译法 B.直接法 C.认知法 D.交际法 答案:B 3.第4题 根据韩礼德对语言的交际功能的分类,如果一个播音员正在播天气预报,这时候他使用的语言主要具有___功能。 A.工具 B.个人 C.想象 D.描述 答案:D 5.第6题 该教学方法把目标语(外语)看成是一个规则系统,这一系统能在文本和句子中了解到,并与母语的规则和意义有联系 A.语法翻译法 B.直接法 C.情景法 D.听说法 答案:A 6.第7题 该教学法的外语教学的目的是:不但要培养学习者懂得语言的结构,而且还要使他们知道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场合、对什么样的对象得体地使用语言。 A.认知法 B.交际法 C.全身反应法 D.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答案:B

该教学法的创始人Asher认为目标语的大部分语言结构以及数以百计的词汇项目都可以通过教师技巧地使用祈使句来教授。 A.认知法 B.交际法 C.全身反应法 D.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答案:C 12.第17题 英国学者Palmer指出学习语言有三个过程,即接受语言输入,通过重复操练记住并在实际练习中使之变为个人技能。很明显,行为主义的习惯形成理论是该教学法的语言学习观 A.语法翻译法 B.直接法 C.情景法 D.听说法 答案:C 13.第19题 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提出___的公式,即“刺激——反应”模式。 A.行为主义心理学 B.结构主义语言学 C.功能主义 D.转换生成 答案:A 第二份 1.第1题 在该教学法中,学生使用目标语完成社会中出现的各类任务。在学习过程中他们通过语言互动进行交际;在大量的听、说、读和写的活动中使用语言和语言运用策略交流,最终培养起用目标语在社会活动中做事的能力。因此,可以说,该教学方法强调通过使用目标语互动达到培养交际能力的目的。 A.认知法 B.交际法 C.全身反应法 D.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答案:D 2.第5题 在该教学法的课堂里,准交际活动是为真实交际作准备而设计的教学活动。准交际活动可以是句型操练、对话等项目,目的是对外语中的句型和结构进行训练,为交际活动作好准备。 A.语法翻译法 B.直接法 C.交际法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教学大纲完整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重要的并充分体现出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该课程要通过阐述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一般规律和基本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和认识小学语文课程,并具备基本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形成初步的教研能力和教师角色意识。 二、课程教学对象、目的和要求 该课程适用于大专层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学生。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当前小学教育教学情况及小学语文教学领域内教改的新经验、新观点、新趋势,具有参与语文教学改革的积极愿望;熟练掌握并能运用课程论、学习论、教学论、评价论、教师论、教研论等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习等教学内容的备课、上课工作。 在教学方法上,本课程的突出特点是理论性与实践性二者的紧密结合,教学中既要注重教学理论与教学规律的教学,又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课中应适当组织学生讨论或试讲,并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让学生观看教学录像,组织学生到微格教室进行教学技能训练。故该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研究法、模拟教学(主要是微格教学训练)等方法进行教学。 三、课程的相关课程及其关系 学习本课程前的相关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课程。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学生可以掌握中外文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打好基础。 学好本课程,也为以后相关见习、实习奠定基础。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102学时。理论教学学时为34学时,实训教学68学时。 页脚内容1

(完整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理解课程与教学的概念 课程的文本表现形式 理解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内涵 教学的基本要素 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发展:一些标志性的人物、事件、著作 古德莱德的五个课程实施层次:理想课程(观念层次)、正式课程(社会层次)、理解课程(学校层次)、正式课程(教师教学)、体验课程(学生) 第二章小学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 理解课程目标的概念 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培养目标、教育目标、教育目的的关系 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教材内容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 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 掌握课程内容的横向组织与纵向组织的内涵、课程内容螺旋式与直线式的内涵、优势与不足、课程内容的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的内涵 第三章小学课程类型及课程结构 课程的分类:按不同分类标准的课程类型 理解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内涵、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综合课程的类型 隐性课程 新课改下小学课程结构的特征 第四章无 第五章小学校本课程开发 理解校本课程的含义、特征、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区别。 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含义 校本的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的内涵和区别 掌握校本课程与活动课、选修课的区别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从学校总体角度分析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方式 第六章小学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内涵 教学目标的分类:布卢姆、加涅 教学目标的表述:能够就一则具体的案例分析教学目标表述存在的问题、理解马杰的行为性目标表述法、格朗伦的内隐与外显相结合目标表述法和艾斯纳的表现性目标表述法。

第七章小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 国外常用的小学教学模式 国内主要的小学教学模式 第八章小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小学教学原则的内容 理解直观性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内涵及教学要求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及选用的依据 第九章小学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 小学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的涵义、特点、优势和不足。 教案的类型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第十章小学教学管理与评价 教学管理的内容 理解小学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 考试题型为: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二、多选题(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三、判断题(14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四、简答题(4小题,共27分)。 五、实例分析题(2小题,共21分)。

教学法教学大纲

《英语学科教育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代码 二、课程名称 (1)中文名《英语学科教育学》 (2)英文名 English Subject Educology 三、课程管理院(部) 外国语学院 四、大纲说明 1.教学目的、任务 英语学科教育学是研究英语教育的客观规律的科学,是研究英语教学过程以及影响英语教学的诸多因素,揭示英语教学的性质和规律的科宇。它是以教育学、心理学、英语语言学、课程论等学科为理论基础的一门交叉学科。这门学科是专为英语师范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目的是让他们对英语教学理论和规律进行系统的了解,为以后走上教学岗位打下基础。 2..教学的具体要求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围绕典型的教育现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测试题目、设计关于学习者诸多因素的调查问卷等。做到人人参与,畅所欲言。 3.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要求人人参与,对课堂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协作,多以讨论和课堂设计为主;战胜枯燥,对英语教学抱有激情。 4.教学效果检查 考试,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 5.教学时数分配 每周2课时,共18周36课时。 五、纲目 第一章Basic Concepts of English Language Educology [教学目的]了解英语教学论的基本范畴、概念、英语学习理论和教学模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 [教学时数]12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课堂讨论 1.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language educology 2. The study of education and its relation to language educolgy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1)

一、名词解释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教学方法:是指向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组织方式及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安排方式 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 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可分为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等不同层次 课程:是指学生应该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广义的课程包括文化、实践、活动、隐性课程。 课程目标:广义上讲是指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它是教育意图。包括有教育方针和教学目标等,狭义上讲是教育内部的教育与学生的关系,它主要指“教育目标”。 诊断性评价:是指教师在单元、学期、学年开始时,为查明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实施的测定。 终结性评价:也称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终结时对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成绩的总评 活动课程:也称经验课程,它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设计的课程。活动课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主体性.乡土性.综合性.经验性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的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等 简述隐性课程的特点 第一,隐性课程的影响具有弥散性、普遍性和持久性; 第二,隐性课程的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第三,隐性课程的影响是学术性与非学术性的统一; 第四,潜在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是有意识性与无意识性的辨证统一; 第五,隐性课程是非预期性与可预期性的统一;

《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语课程与教学论English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Theory of English 课程编码:M1010079 总学时/总学分:32/2 理论学时/理论学分: 24/1.5 实践学时/实践学分:8/0.5 适用专业:英语教育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英语教育研究生专业学科选修课。 2.课程目的:本课程主要介绍语言与语言教师、语言学习理论与学习者、英语课程标准与教材、英语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备课与课程管理、课堂教学评价与反思以及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资源等七个方面,重点向学生介绍其主要理论依据、主要内容以及评述,旨在帮助、引导学生能够依据自己的环境、特定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需求以及语言教学的规律,对教学方法和技巧进行选择和再创造,为他们以后在教学和科研上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基本掌握英语教学的最新理论和主要方法。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分为七个单元,每单元整合两个专题,采取导文、导文提示、文献阅读、观察与思考(课堂实录)以及任务活动等新颖的形式,把学术性、实用性、趣味性和互动性很好地结合起来。其目的是确定英语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共核,帮助英语教师从其中一点出发,走向专业化发展道路。 第一章语言与语言教师(4学时) 1. How do we learn languages? 2. What are the common views on language? 3. What are the common views on language learning? 4. What are the qualities of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5. How can one become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第二章语言学习理论与学习者(6学时) 1. What are the theories in language learning? 2. What are the teaching approaches in language teaching? 3. Which is more important, fluency or accuracy? 4. What’s the enlightenment of learning and acquisition? 第三章英语课程标准与教材(4学时)

宁波大学考研真题837英语教学论2015年-2017年

入学考试试题(A卷)(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 考试科目: 英语教学论科目代码:837 适用专业: 学科教学(英语) Picture 1

入学考试试题(A卷)(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 考试科目: 英语教学论科目代码:837 适用专业: 学科教学(英语) Picture 2

入学考试试题(A卷)(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科目:英语教学论科目代码:837适用专业:学科教学(英语) 1.Teacher often claims that s/he uses 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teaching.Do you think this method is appropriate for all language teaching classes?(15points) 2.Please address total physical response,including its theory of language and learning,procedure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Is it a method or an approach?why?(15points) 3.What is cooperative language learning?Please state its theory of language,learning and procedure.(15points) 4.Are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and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dichotomous?Why?(20 points) 5.传统课堂与任务课堂有什么不同?结合Skehan(1996)的任务型语言教学目标进行简要论述。(本题可用中文作答25points) 6.从以下两情景任选一个主题,结合自己的经历撰写一份教学设计。(In English ONLY)(60points)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重点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重点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11数专) 《初等数学教学论》复习提纲 导论 1、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讨论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2、数学教育研究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第一章中学数学课程改革 1、《标准》把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内容分学段按哪四个领域展现? 2、《九章算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数学课程总目标是什么? 第二章主要数学教育理论概述 1、弗赖登塔尔是世界着名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 他对数学教育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2、简述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基本观点对数学教育 的启示。 3、波利亚在数学教育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哪三个 领域? 第三章数学学与教的心理学视角 1、数学探究学习有什么特点 2、数学学习过程包括哪三个阶段? 3、数学技能的含义是什么? 第四章数学教学的基本理论 1、数学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模式有哪几种? 2、张奠宙教授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提出了哪三条 具体的数学教学原则? 3、什么叫讲授法?它有什么特点? 第五章数学能力及其培养 1、数学的一般能力包含哪几种? 2、简述数学能力的含义。 第六章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史修养 1、数学史教育应遵循哪四个原则? 2、数学思想方法从接受的难易度上可分为哪三个层? 3、简述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原则。 第七章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育 1、多媒体课件制作的主要步骤分哪几步? 2、简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无 限生机(三个方面P266)。

第八章数学教育评价 1、数学教学评价的要素有哪些? 2、数学学习过程评价的内容包括哪四个方面? 3、数学课的评价由哪三部分组成? 第九章数学教育实习 1、教育实习成绩评定的考核内容主要有哪几项? 2、简述数学教育实习的任务。 第十章数学教育研究与论文写作 1、数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哪些? 2、简述选择论题的策略。 第十一章数学教学的实践训练 1、掌握说课的内容和要求,会写说课稿。 2、掌握教学设计的方法,会分析教材,会写教案。(如: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2章第2节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二、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14章《一次函数》第一节) 3、会创设问题情境。

英语教学论_课程

(一)《英语教学论》课程 一、单项选择题 Section I: Basic Theories and Principles Questions 1—10 are based on this part. Directions: Choose the best answer fo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nd write your answers in the brackets. 1. Which is true of the Natural Order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 A. The Natural Order, consists of Listening to a great deal of meaningful language input, then Speaking, then Reading to a great deal of meaningful input, and finally Writing. B. The Natural Order, consists of Speaking to a great deal of meaningful language input, then Listening, then Reading to a great deal of meaningful input, and finally Writing. C. The Natural Order, consists of Listening to a great deal of meaningful language input, then Speaking, then Writing to a great deal of meaningful input, and finally Reading. D. The Natural Order, consists of Reading to a great deal of meaningful language input, then Speaking, then Listening to a great deal of meaningful input, and finally Writing. 2. Which is true of authenticity? () A. Language is simplified in some way for the convenience of learners of the language. B. An authentic text is one that has been written specially for language students. C. Authenticity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includes the use of authentic materials, designing authentic classroom activities, and the teacher speaking authentically to the students. D. It is not close to the sort of thing one would do in real life. 3. Reading is () A. Reading is recognizing the written words in a text. B. Reading is the ability to articulate the words and pronounce them correctly. C. Reading is an active process. It constantly involves guessing, predicting, checking and asking oneself questions. D. Reading is the ability to remember words only. 4. Pre-listening activities may serve several purposes except () A. they can help students establish listening expectations. B. students use the information or language they acquired to do something else. C. pre-listening activities can activate students’ prior knowledge about the topic. D. they can arouse studen ts’ interest in learning. 5. In ______stage, students are given the opportunities to use the newly presented language items in a controlled framework. This may be done by drills, or by repeating parts of the dialogue presented in the first stage. This stage is intended to develop accuracy skills. () A. practice B. presentation C. production D. preparation 6. A child watches cartoon on TV. Please choose why people listen in this situation. () A. to extract information B. to maintain social relations C. to be entertained D. to study 7.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longs to live presentation?()

《数学思想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数学思想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任务 《数学思想方法》是研究数学思想方法及其教学的一门课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对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有着全局影响的数学思想方法其重要性日益凸现。鉴于数学思想方法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数学思想方法》被列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比较系统地获得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掌握实施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特点,并能运用这些理论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实践。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员实施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成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的小学教师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主要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数学思想与方法的两个源头、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几次重要突破、数学的真理性、现代数学的发展趋势、演绎与化归、抽象与概括、猜想与反驳、计算与算法、应用与建模、数学思想与方法与素质教育、数学思想与方法教学、数学思想与方法教学案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关键在于使学员建构起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认知结构,认识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增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自觉性,提高实施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水平和能力。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发展”部分学习,帮助学员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源头、几次重要突破和现代数学的发展趋势,并能正确理解数学的真理性,确立动态的、拟经验主义的数学观。通过“数学思想方法例解 " 部分学习,使学员掌握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及其应用。通过“数学思想方法教学" 部分学习,使学员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特点,并能将所学数学思想方法初步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 三、教学媒体 1.文字教材: 文字教材是学生学习课程的主要用书,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重要媒体,是教和学的根本依据。文字教材名称:《数学思想与方法》(顾泠沅主编,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 2.音像教材:《数学思想与方法》录像教材共18 讲,由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姚芳主讲。 3. 网上学习资源 江苏电大在线中(https://www.wendangku.net/doc/1e18847981.html, )教学辅导、实施方案、学习自测等;栏目以及中央电大在线(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e18847981.html, )中与本课程有关的学习资源。 四、教学环节 1. 理论教学环节(课程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 (1)自学 自学是电大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方式 , 自学能力的培养也是远程开放高等教育的目的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要注意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 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收

英语教学论

外国语学院成人教育英语教育 特色专业建设教学指导书 《英语教学论》 课程教学指导书 吴曼蕾编写 淮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二0一二年九月

课程介绍 《英语教学论》是普通高等学校英语(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具有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实践相结合的学科特点。该课程传授英语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和知识,训练英语教学基本技能,具备较高的英语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的教学工作能力,能适应21世纪教育改革发展和新一轮教学改革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初步形成对语言及语言学习本质的正确认识和科学的外语教学观,认识本课程中英语教学的性质及其发展演变过程,了解二十一世纪的英语课程改革,把握英语课程的理念,理解英语课程的性质及目标,掌握英语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对语音、词汇、语法教学,听说读写教学和综合性学习教学等问题有所把握。本课程还注重英语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指导并帮助学生把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对外语教学作为一种职业和一门科学的正确态度,为其今后成为具备一定教学实践能力的合格中小学英语教师做好准备。 《英语教学论》是研究英语教学规律的一门科学。“教学论”的含意是指一种理论“法则”(law) 或“体系”(system),而不是狭义的单纯指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英语教学论研究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及其规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教学理论; 2、基本教学理论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3、英语课外活动、教学手段和测试手段。 本自学指导书主要是依据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王蔷主编的《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而写的,并在此基础上对内容进行了必要的增减。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便于学生们自学及教师们安排好各个;教学环节和面授内容。该门课程的学时分配如下:总学时72,讲授20学时,自学52学时。面授安排在第三学年进行。这门课程是考试课程。对教师布置的作业,学生应独立完成并按时交给教师批改。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书中有不当之处,望使用该书的教师和同学们批评指正。

小学英语教学法教学大纲

《小学英语教学法》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 108024641/108024621 2.总学时数: 68 ,其中理论环节学时数: 20 ,实验实践环节学时数:48 。 3.学分: 4学分 4.适用专业:小学教育(英语方向)本科 5.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小学英语教学法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小学教育英语方向学生专业必修课。不是会讲英语的人就能教好小学英语课程。本课程对小学教育英语方向专业学生开课。 小学英语教学法是研究小学英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小学英语教学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小学英语教学法将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语言学和哲学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综合于小学英语教学中。它对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或现象进行总结,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原理和原则,进而指导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使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符合英语教学规律,符合国家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以求学生获得小学英语教与学的最佳技能。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本课程的目的、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与小学英语教学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形成与时俱进的英语教学观念,推进小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熟练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和课堂操作技巧,熟悉小学英语教材的编写体系和使用要求,从而能很好地、创造性地使用小学英语教材;使学生了解小学英语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新的教学评价策略与技能;培养初步的独立研究的能力、反思教学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和自主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根据“教学法”课程的知识结构和“基于任务”的特点,建议采用教师授课、学生讨论、模拟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参与、合作和探究的精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大纲

课程与教学论大纲 (一)总体复习思路及重点: 识记:各章节重要概念及名词。 配对:重要事实,课程与教学领域突出贡献的教育家及其作品。 简述:关于特点,功能,意义,原则,步骤,标准,依据,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等问题。分析与评价:各教学法,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对特定教学现象及事实给予评价。 (二)详细复习大纲 注:建议同学们将复习大纲与教材,与新课程的相关知识相结合进行复习。 第一章绪论 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对象:事实问题、价值问题、技术问题 教学论学科的形成,大致是在17世纪到19世纪之间。学术界一般认为,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并第一次提出了班级授课制理论。把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作为教育学和教学论学科发展成熟的标志。课程论学科的形成大致在20世纪。美国学者博比特1918年出版的《课程》一书,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 1932—1942年,美国进步教育学会发起了著名的“八年研究”,有利地促进了美国课程论的发展。泰勒以“八年研究”为基础,于1949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著名的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该书在课程论学科发展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 课程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一种文本形式,由宏观到微观,依次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其他教学材料;一种是实践形式,由抽象到具体,依次包括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理解的课程、运作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后一种形式是美国课程论专家古德来德提出的。在我国,从夏商周到清末新式学堂新办之前,学校里实施的古代课程主要包括“四书五经”和“三、百、千、千”。西方古代主导的课程是古希腊的“七种自由艺术”即七艺,主要包括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音乐、天文。 学科课程也叫“分科课程”,强调从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出发组织课程;活动课程则突出“尊重儿童的心理逻辑”。 学科课程也叫“分科课程”,强调从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出发组织课程;活动课程则突出“尊重儿童的心理逻辑”。 博比特与查特斯作为20世纪初期课程科学化运动的代表,他们的课程理论反映了课程的价值取向——科学取向。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人是拉尔夫?泰勒.1949年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公认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教育内容现代化的课程改革运动,即“学科结构运动”,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 学术中心课程有三个基本特征,即学术性、专门性、结构性。 布鲁纳、施瓦布、费尼克斯等人强调学科结构是学术中心课程最基本的特征,亦是课程现代化的最基本的特征。 学科课程:是以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的文化知识为课程材料的基本来源,按照一定价值标准,

2019年沈阳师范大学复试《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大纲

《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045115小学教育【专业学位】 I考试目标 1.系统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课程与教学的理念。 2.理解课程、教学、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和现代理念来分析和解决课程与教学中的现实问题。 Ⅱ考核内容 一、课程与教学论概述 (一)课程与教学论的对象和任务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课程问题和教学问题;课程与教学论的任务是揭示规律,确立价值,和优化技术。 (二)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进 古代课程与教学思想(中国儒家教学与课程思想,古希腊、古罗马、14世纪以后西方课程与教学思想);教学论学科形成的两个代表人物夸美纽斯和赫尔巴特的标志性著作和主要思想;教学论学科形成过程中,众多教育家的观点;20世纪以来中西方各学派课程与教学论学者、著作、思想和理论;我国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形成的几个阶段和特色过程。 二、课程的基本理论 (一)课程概念 课程即科目、课程即知识、课程即经验、课程即计划或方案的性质;国内外学者关于课程的类型分析;与课程定义相关的概念分析: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学科、科目、知识、经验、计划或方案。 (二)课程的表现形式 课程的文本形式: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其他教学材料;课程的实践形式: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理解的课程、运作的课程、经验的课程。 (三)课程的历史发展 世界上早期的课程、学校课程的诞生;我国古代学校课程内容和作者,儒家经典成为中国古代学校教育主导课程的原因和存在条件;西方古代学校课程。 现代课程形成、现代课程发展

当代各种课程类型(课程类型):知识本位课程、儿童本位课程和社会本位课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四)影响课程发展的基本因素 外部因素:社会、儿童、知识 内部因素:学制、课程传统、课程理论、课程规律 三、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 (一)课程目标的含义、取向、确定的依据和基本环节 课程目标: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教育宗旨、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的逻辑关系。 课程目标的三种价值取向和三种形式取向。 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学科发展的需要。 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1.明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2.分析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3.选择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4.运用“需求评估模式”。 (二)课程内容的含义、取向、组织要素及原则 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是一定的知识、技能、思想、情感和言语、行为、习惯的总合。 课程内容的取向:1.课程内容即教材或学科知识;2.课程内容即当代社会生活经验;3.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 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1.注重基础性;2.贴近生活;3.尊重学生经验;4.强化价值观和道德教育。 课程内容组织的要素:课程要素即课程的基本构成,是课程组织的基本线索或脉络,简称组织要素。关于课程组织的要素有不同层次的看法。 小学教育课程的基本科目,各个学科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参考各个学科2011年版课程标准内容) 四、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 (一)课程开发的一般原理 泰勒原理:1.课程目标的选择和界说;2.选择和建立适当的经验;3.组织学习经验;4.评价课程。 (二)课程开发的概念、模式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含义

课程与教学论考前提纲(钟启泉版)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1.课程的三种涵义 课程作为学科、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课程作为学习者的经验或体验 2.课程教育研究的历史(赫尔巴特、杜威、布鲁纳)主要思想、教学理论 赫尔巴塔、杜威与布鲁纳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赫尔巴特(传统)杜威(现代)布鲁纳(当代) (1)赫尔巴特知识中心主义课程 重视文化知识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把教学内容作为教学论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 1.观念心理学“观念”“统觉”“观念团”“思想之环” 2.“多方面兴趣”兴趣应当是深远的、直接的、全面的 3.教学“形式阶段”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明了:清楚、明确地感知新教材; 联合:把新的观念与旧的观念联合起来; 系统:把新旧观念体系统一起来;方法:将已经形成的知识体系应用于各种情境。 4.教育性教学 (2)杜威(儿童中心主义课程、教育即儿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连续发展) 1. 对传统教育的批判“二元论”:“外铄论”、“展开说” 2. 基于经验的教学论 ①经验与知行统一“经验”: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知行统一:1. 经验中包含着主动作用,包含做,包含行动 2.人的行动是基本观念、知识,受观念、知识指引 ②反思思维与问题解决教学反思思维、问题解决的五个步骤

③经验课程与主动作业:儿童中心课程 (3)布鲁纳发现学习,强调以学科的基本概念为中心,使学科内容结构化布鲁纳《教学论的定理》 课程,不仅反映知识本性本身,也反映认识者本性本身,而且也反映认识者本性和掌握知识过程的本性。 1. 知识的本性是学科内容的组织-结构问题; 2. 认识者本性是儿童认知结构的发展、认知方式的问题; 3. 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教学过程,亦即发现、探究的过程。 3.实践性课程(定义:四要素) 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要素构成的。四要素间持续的相互作用。 4.校本课程的开发模式(泰勒、斯腾豪斯) 泰勒目标模式: 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围绕课程目标的确定及其实现、评价而进行课程开发的模式。目标课程的代表是“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拉尔夫?泰勒创立的“泰勒模式”。 斯腾豪斯过程模式: 课程开发的任务就是要选择活动内容,建立关于学科的过程、概念与标准等知识形式的课程,并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过程原则”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教师即研究者(the teacher as researcher)过程模式把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作为教育的广泛目标,尊重并鼓励学生的个性特点,并把这一目标与课程活动、教学过程统一起来,进而又统一于教师的主体作用中,把课程开发建立在实际的教育情境基础之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