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引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现代化程度、综合国力和经济成长能力的重要标志,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正因为如此,企业要想很好的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获得更高的收益,就必须顺应发展潮流,加大对信息的投入。但是如何利用这些信息给自己带来收益呢?管理信息系统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简称MIS.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新型学科,MIS的定义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进步也在不断更新,在现阶段普遍认为管理信息系统MIS是由人和计算机设备或其他信息处理手段组成并用于管理信息的系统。管理信息由信息的采集、信息的传递、信息的储存、信息的加工、信息的维护和信息的使用五个方面组成。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具有以下四个标准:确定的信息需求、信息的可采集与可加工、可以通过程序为管理人员提供信息、可以对信息进行管理。具有统一规划的数据库是MIS成熟的重要标志,它象征着管理信息系统MIS是软件工程的产物. 管理信息系统MIS 是一个交叉性综合性学科,组成部分有:计算机学科(网络通讯、数据库、计算机语言等.、数学(统计学、运筹学、线性规划等.、管理学、仿真等多学科。

管理信息系统是为管理服务的,它的开发和建立使企业摆脱落后的管理方式,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管理信息系统将大量复杂的信息处理交给计算机,使人和计算机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组织一个和谐、有效的系统,为现代化管理带来便捷。在现代化管理中,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帮手,它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企业管理现代化中,组织、方法、控制的现代化离不开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和网络逐渐应用于现代管理之中。面对越来越多的信息资源和越来越复杂的企业内外部环境,企业有必要建立高效、实用的管理信息系统,为企业管理决策和控制提供保障,这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现代化中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它不仅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管理走向现代化的进程。

管理信息系统本身也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下面就来看一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发展历程:

一般来说,我们将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分为六个阶段:

(1)订货点法OPM(Order Point Method);

(2)物料需求计划MRP(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

(3)闭环MRP(Closed 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

(4)制造资源计划MRPII(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

(5)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6)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

一:订货点法

订货点法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又称为订购法。它是指对于生产中的所需要的各种物料,根据生产需要量及其供应和存储条件,规定一个安全库存量和订货点库存量。各种物料的库存量在日常消耗中不得低于它的安全库存量,随着物料的逐渐耗用,当库存量降到某一库存水平时(订货点),就要下达订单以补充库存,如图1-1所示:订货点法不仅适用于原辅助材料的采购供应,还可以应用于企业自制零件的生产制造,因此哲理的库存包括企业的原材料库存和半成品库存。

图1-1

1)特点:假定订货提前期t 、

p(即市场供应、装运条件)是不变的(即t 、p 是个常量),每次订货的批量是相等的,订货时间是随着物资库存量降到订货点时间的不同而变化的。因此,在生产对物资的消耗速度不均衡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在订货点派人订货来适应物资消费速度的变化,保持物资储备的合理性。

2)分类:定货点法分为再订货点法和两箱法;

计算公式:定货点=定货提前期起始时的库存量+安全库存量;

两箱法:安全库存=订货批量

含义:

1、是一种使库存量不得低于安全库存的库存补充方法;定货点

2、当一个容器内的物料用完了,就去补充,此时使用另一个容器内的物料,两个容器交替使用;两箱法

作用:1、适用于均衡消耗的物料补充;定货点;

2、适用于价值低,提前期短的物料;两箱法

3)订货点法的局限性:虽然订货点法具有计算简单的优点,但是其存在很多局限性:1)订货点法能够为企业正常生产提供足够的原料,但是会有库存积压现象;2)订货点法对原料的要求较高,要求原料具有以下特点: 对各种物料的需求是相对独立的; 物料需求是连续发生的 ;提前期是已知的和固定的;库存消耗之后应立即补充 ;无法很好的解决何时定货的问题 。

4)适用范围:订货点法主要是根据历史记录来推测未来的需求,适用于需求或消费量比较稳定的物料,因此,适合于大量的生产组织方式。

5)存在的问题:20世纪60年代中期,人们发现传统的订货点法不能适应新的情况:①新产品、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因为制造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市场,许多企业不得不在新产品开发上投入越来越多的资金,并且随着技术的进步,新产品、新材料不断涌进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系统中。传统的订货点法难以预测这些新材料、新零件的需求量,因此往往会过

多的订货,从而导致库存的不合理增加。②客户越来越挑剔:制造企业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要,再也不能按习惯方式大批量生产,大批量销售了,他们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调整生产计划。由于制造企业生产计划和作业进度计划需要按市场情况及时灵活的作出调整,订货点法因为不能预知物料的需求时间,不得不保持一个较大数量的安全库存,其结果是造成过多的库存。

二:物料需求计划MRP

些原材料、零部件的采购计划,对于自制的零部件则输出的是零部件的作业计划。

1)产生背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竞争的不断激烈,订货点法已经不再完全适用,是因为它没有按照各种物料真正需要的时间来确定订货日期。人们需要一种新的方法,能在规定的时间、地点、按照规定的数量得到需要的物料。

2)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而言,制造企业往往同时生产多种产品,或多个产品系列,每

种产品(系列)可能有自己的销售计划或客户订货,不同产品的触发速度需要随着市场情况进行调整。如果要根据需求来确定所有库存资料、零部件和产品的库存量,必须知道:

1、销售计划或客户订单情况;

2、现有库存数量;

3、各种产品的组成结构;

4、各种部件的组成结构;

5、材料消耗定额;

6、采购订货周期(从外部采购的原材料等);

7、生产加工周期(自制零部件)。

3)管理的要求

①缩短计划编制时间

新的方法必须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计划编制出来,因为计划编制时间短可以缩短计划周期,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编制数据具有相当高的可靠性,同时因为时间短,可以更好地调整计划。

②新的计划管理手段

大量的管理数据、较短的计划并编制时间和繁杂的计算工作是新的计划方法必然的特点。如果企业产品结构较为复杂,或产品系列较多,有数以千计的原材料等,都要一一编制出基于需求的详细计划,可以想象,靠人工计算是不可能的,所幸的是,计算机被应用到企业管理中,人们有了新的计算手段。

4)特点:①.需求的相关性:在流通企业中,各种需求往往是独立的。而在生产系统中,需求具有相关性。例如,根据订单确定了所需产品的数量之后,由新产品结构文件BOM即可推算出各种零部件和原材料的数量,这种根据逻辑关系推算出来的物料数量称为相关需求。不但品种数量有相关性,需求时间与生产工艺过程的决定也是相关的。

②.需求的确定性:MRP的需求都是根据主产进度计划、产品结构文件和库存文件精确计算出来的,品种、数量和需求时间都有严格要求,不可改变。

③计划的复杂性:MRP要根据主产品的生产计划、产品结构文件、库存文件、生产时间和采购时间,把主产品的所有零部件需要数量,时间,先后关系等准确计算出来.当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数量特别多时,其计算工作量非常庞大,人力根本不能胜任,必须依靠计算机实施这项

工程。

5)实现目标:①及时取得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及零部件,保证按时供应用户所需产品。

②保证尽可能低的库存水平。

③计划企业的生产活动与采购活动,使各部门生产的零部件、采购的外购件与装配的要求在时间和数量上精确衔接。

MRP主要用于生产“组装”型产品的制造业。在实施MRP时,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销售计划是MRP成功的最基本的要素。但MRP也存在局限,即资源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和决策结构化的倾向明显。

6)局限性:MRP能根据有关数据计算出相关物料需求的准确时间和数量,对制造业物资管理有重要意义,但它还不够完善,其主要缺陷是没有解决如何保证零部件生产计划成功实施的问题且没有考虑自身的生产能力。它缺乏对完成计划所需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与保证的功能,也缺乏根据计划实施情况的反馈信息,对计划进行调整的功能等。因此,MRP主要应用于订购的情况,涉及的是企业和市场的界面,而没有深入到企业管理的核心中去。

三:闭环MRP

1)定义:闭环MRP是在物料需求计划(MRP)的基础上,增加对投入与产出的控制,也就是对企业的能力进行校检、执行和控制。闭环MRP理论认为,只有在考虑能力的约束,或者对能力提出需求计划,在满足能力需求的前提下,物料需求计划(MRP)才能保证物料需求的执行和实现。在这种思想要求下,企业必须对投入与产出进行控制,也就是对企业的能力进行校检和执行控制。

2)系统原理:MRP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有一个现实可行的主生产计划。它除了要反映市场需求和合同订单以外,还必须满足企业的生产能力约束条件。因此,基本MRP 系统进一步发展,把能力需求计划,执行及控制计划的功能也包括进来,形成一个环形回路,称为闭环MRP。闭环MRP为一个完整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

在闭环MRP系统中,把关键工作中心的负荷平衡称为资源需求计划,或称为粗能力计划,它的计划对象为独立需求件,主要面向的是主生产计划;把全部工作中心的负荷平衡称为能力需求计划,或称为详细能力计划,而它的计划对象为相关需求件,主要面向的是车间。由于MRP和MPS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所以资源需求计划与能力需求计划之间也是一脉相承的,而后者正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进行计算的。闭环MRP原理如图1-3所示:

1-3

3)特点:①.主生产计划来源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与市场需求(如合同、订单等)。

②.主生产计划与物料需求计划的运行(或执行)伴随着能力与负荷的运行,从而保证计划是可靠的。

③.采购与生产加工的作业计划与执行是物流的加工变化过程,同时又是控制能力的投入与产出过程。

④.能力的执行情况最终反馈到计划制定层,整个过程是能力的不断执行与调整的过程。

4)闭环MRP在以下方面有所发展:

(1)编制能力需求计划并对生产能力进行规划与调整

(2)扩大和延伸了MRP的功能

在编制零件进度计划的基础上把系统的功能进一步向车间作业管理和物料采购计划延伸

(3)加强对计划执行情况的监控

通过对计划完成情况的信息反馈和用工派工、调度等手段来控制计划的执行,以保证MRP计划的实现。

5)优点和局限性:闭环MRP能对生产中的人力、机器、材料等各项资源进行计划和控制,这一点大大超越了MPR系统的资源计划范围,从而使生产管理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大大增强。但是在企业的管理中,生产管理只是一个方面,它所涉及的是物流,而与物流密切相关的还有资金流。资金流在许多企业中是由财务管理人员另行管理,这就可能造成数据的重复录入与存储,进而造成数据的不一致性。

四:制造资源计划MRPII

1-4

2)产生背景:20世纪80年代,企业的管理者们又认识到制造业要有一个集成的计划,以解决阻碍生产的各种问题,而不是以库存来弥补,或缓冲时间去补偿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要以生产与库存控制的集成方法来解决问题,于是MRP-II即制造资源计划产生了。

3)基本原理:MRPⅡ的基本原理就是确定制造的目标、确定制造的资源、协调能力需求与可用能力的差距。把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从整体最优的角度出发,通过运用科学方法对企业各种制造资源和产、供、销、财各个环节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和控制,使他们得以协调发展,并充分的发挥作用。

4)特点:①把企业中各子系统有机结合起来,组成了一个经营管理的集成化管理系统。其中,生产和财务两个子系统尤为密切。

②所有数据来源于企业的中央数据库。各子系统在统一的数据环境下工作,实现了各方面的数据共享,同时也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

③具有模拟功能。能根据不同的决策方针模拟出各种未来将会发生的结果,如模拟将来物料需求而提出任何物料短缺的警告;模拟生产能力需求,发出生产能力不足的警告。因此,大大提高了原MRP系统的应用效果,与此同时,它也是企业高层管机构的决策工具。

5)主要作用:MRPII的应用给企业解决了许多管理上的问题,MRPII在企业的生产管理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主要在于:

①减少了物料的库存时间

②提高客户满意度

③减少了库存量、降低产品成本

④提高劳动生产力

⑤提高设备利用率

⑥减少运输成本

⑦可以改善企业经营决策,提高企业应变能力及所处的竞争地位

⑧合理利用资源

⑨由于与财务系统的集成,可以大大减少对财务收支上的差错与延误,减少经济损失

五:企业资源计划ERP

1)定义:企业资源计划或称企业资源规划简称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由美国著名管理咨询公司Gartner Group Inc.于1990年提出来的,最初被定义为应用软件,但迅速为全世界商业企业所接受,现已经发展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之一。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指建立在资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企业资源计划也是实施企业流程再造的重要工具之一,是个属于大型制造业所使用的公司资源管理系统。世界500强企业中有8O%的企业都在用ERP软件作为其决策的工具和管理日常工作流程,其功效可见一斑。

ERP是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是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解决方案。其主要宗旨是对企业所拥有的人、财、物、信息、时间和空间等综合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和优化管理,协调企业各管理部门,围绕市场导向开展业务活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取

得最好的经济效益。所以,ERP首先是一个软件,同时是一个管理工具。它是IT技术与管理思想的融合体,也就是先进的管理思想借助电脑,来达成企业的管理目标。

2)产生背景:MRPII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经济全球化使得企业竞争范围扩大了,这就要求企业在各个方面加强管理,并要求企业有更高的信息化集成,要求对企业的整体资源进行集成管理,而不仅仅对制造资源进行集成管理;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多集团、多工厂要求协同作战,统一部署,这已超出了MRPII的管理范围;信息全球化趋势的发展要求企业之间加强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信息管理要求扩大到整个供应链的管理。

美国加特纳咨询公司(Gartner Group Inc.)根据市场的新要求在1993年首先提出了企业资源计划(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简称ERP)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不断向生产与库存控制方面的渗透,解决合理库存与生产控制问题所需要处理的大量信息和企业资源管理的复杂化,要求信息处理的效率更高。

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ERP覆盖了整个供需链的信息集成,并且不断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已经能够体现精益生产、敏捷制造、同步工程、全面质量管理、准时生产、约束理论等诸多内容。

3)特点:①ERP不只是一个软件系统,而是一个集组织模型、企业规范和信息技术、实施方法为一体的综合管理应用体系。

②ERP使得企业的管理核心从“在正确的时间制造和销售正确的产品”,转移到了“在最佳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企业的最大利润”,这种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应用范围也从制造企业扩展到了其他不同的行业。

③ERP从满足动态监控,发展到了商务智能的引入,使得以往简单的事物处理系统,变成了真正具有智能化的管理控制系统。

④从软件结构而言,现在的ERP必须能够适应互联网,可以支持跨平台、多组织的应用,并和电子商务的应用具有广泛的数据、业务逻辑接口。

4)管理思想:①体现了对整个供应链资料进行有效管理的思想,实现了对整个企业供应链上的人财物等所有资源及其流程的管理;

②体现了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面对激烈的竞争,企业需要运用同步工程组织生产和敏捷制造,保持产品高质量,多样化,灵活性,实现精益生产;

③、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ERP系统中的计划体系主要包括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等;

④、体现业务流程管理的思想,为提高企业供应链的竞争优势,必然带来企业业务流程的改革,而系统应用程序的使用也必须随业务流程的变化而相应调整。

5)作用:

ERP作用主要表现在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

(一)定量方面:

降低库存

按期交货提高服务质量

缩短采购提前期

提高劳动生产率

降低成本

提高管理水平

(二)定性方面:

ERP 的应用简化了工作程序,加快了反应速度。

ERP 的应用保证了数据的正确性、即时性。

ERP 的应用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增加了收益。

提高了适应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

由于实行了统一的计划、统一的信息管理,部门之间、车间之间相互矛盾减少,相互理解增多,开会、讨论也减少。

生产环境出现变化,手工操作,手工传递信息逐步减少,代之以信息自动输出,计算机报表显示。

6)主要功能模块:生产控制管理子系统 ;财务管理子系统;物流管理子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具体结构如下图1-5所示:

1-5

7)优点:

①.即时性

在当今信息社会里,不仅要知己知彼,还要贵在“即时”,能否如此,其效果迥异。以外汇市场为例,国际化经营面临汇率变动的风险,如不能对各种汇率边还、各国客户订单、各种交易,包括应收账、应付帐、总账等进行即时运作,那么,即使到手的企业利润,也会因汇率的波动或缓慢的作业而缩水。在ERP 状态下,资料是联动而且是随时更新的,每个有关人员都可以随时掌握即时的资讯。

②集成性

在ERP 状态下,各种信息的集成,将为决策科学化提供必要条件。ERP 把局部的、片面的信息集成起来,轻松地进行衔接,就使预算、规划更为精确,控制更为落空,也使得实际发生的数字与预算之间的差异分析、管理控制更为容易与快速。

③远见型

ERP 系统的会计子系统,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于一体,又与其他子系统融合在一起,这种系统整合,及其系统的信息供给,有利于财务做前瞻性分析与预测。

六: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ERP 系统

生产控制子系统 财务管理子系统 物流管理子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

划 物料需求计会计核算 财务管理 分销管理 库存控制 规划的辅助招聘管理 能力需求计车间管理 工资核算 工时管理 制造标准 规划的辅助差旅核算

采购管理

1)定义: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 简称CIMS)是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的发展而产生的。它是在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与制造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技术把分散在产品设计制造过程中各种孤立的自动化子系统有机地集成起来,形成适用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实现整体效益的集成化和智能化制造系统。

2)原理:①、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是不可分割的,要统一考虑;

②、整个生产制造过程实质上是信息的采集、传递和加工处理的过程。

3)特点: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是通过计算机硬软件,并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技术,将企业生产全部过程中有关的人、技术、经营管理三要素及其信息与物流有机集成并优化运行的复杂的大系统。CIMS代表了当今工厂综合自动化的最高水平,是自动化领域不同的多个子系统的集成,如制造资源计划系统(MRPII)、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 )、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CAM)、柔性制造系统(FMS),以及数控机床(NC、C.NC)、机器人等。CIMS正是在这些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它根据企业的需求和经济实力,把各种自动化系统通过计算机实现信息集成和功能集成。当然,这些子系统也使用了不同类型的计算机,有的子系统本身也是集成的,如MIS实现了多种管理功能的集成,FMS实现了加工设备和物料输送设备的集成等。但这些集成是在较小的局部,而CIMS是针对整个企业的集成。CIMS是面向整个企业,覆盖企业的多种经营活动,包括生产经营管理、工程设计和生产制造各个环节,即从产品报价、接受订单开始,经计划安排、设计、制造直到产品出厂及售后服务等的全过程。

在当前全球经济情况下,CIMS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即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如下图1-6所

1-6

4)基本思想:将顾客作为企业一切活动的核心,强调人、组织协同工作,强调基于制造基础设施、资源和企业责任之下的组织、管理生产等的全面考虑。将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相结合,并应用于企业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通过信息集成,过程优化及资源优化,实现物流、信息流、价值流的集成和优化运行,达到人(组织及管理)、经营和技术三要素的集成,以加强企业新产品开发的时间T ( Time )、质量Q ((duality) .成本C(Costing)、服务S (Service)、环境E(Environment),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力。

发展脉络: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脉络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信息技术的发展;2)管理对象的不断扩大;3)管理理论和思想的不断发展;4)市场竞争程度和客户需求,下面简单展开来说:

1)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技术是指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企业管理过程的实质就是信息处理过程。

第一台计算机产生于1946年,订货点法大约也是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此时计算机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处理信息的方式一般都是靠人工手工处理,尽管比较繁琐,但因为管理的范围比较小,产品也比较单一,所以单靠人工还是可以应付的过来的。

MPR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此时市场竞争不断激烈,技术发展也不断完善,新产品,新材料不断地涌现,客户的要求也越来越挑剔,企业为了适应市场和满足客户的需求,必须不断地完善自己,改变自己内部的生产结构和管理办法等。但是大量的管理数据、较短的计划编制时间和复杂的计算工作单靠手工是不可能实现的,所幸的是此时计算机已经逐步应用到企业管理中来,人们有了新的计算手段。

接着是闭环MRP,和MRPII到ERP的出现,我们知道这三个系统所管理的范围是不断在扩大的,这就意味着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也在不断地变复杂,相应的信息技术也是在不断发展的,从而使企业的管理变得更加高效和便捷。

2)管理思想的发展和管理对象范围的不断扩大

对于订货点法,它主要针对的就是一种产品,所要知道的信息也比较少,仅仅包括现有库存,订货提前期,消耗速度,安全库存等。

物料需求计划MRP的出现是为了应对更多类型的产品,它采取的主要是订单式的生

模式,需要考虑的因素有生产计划,物料清单,库存记录,采购计划,车间作业计划等。闭环MRP是在MRP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生产能力的考虑,但是这几个阶段也仅仅只是考虑了物的管理。

MRPII在前面阶段的基础上,突破性的将财务纳入管理的范围,实现了资金流与物流的统一管理。

在ERP系统设计中,把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加强了对整个供应链的管理,有效地安排了企业的产供销活动。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将企业生产全部过程中有关的人、技术、经营管理三要素及信息与物流集成为一体,加强企业新产品开发的时间、质量、成本、服务和环境,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力。

3)市场竞争程度和客户需求

在计算机刚出现的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企业处于有限范围的竞争市场中,市场与顾客的需求相对稳定,企业管理主要解决资金占用与资金周转问题,资金占用愈少、周转速度愈快,企业的成本就愈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就愈强,因此,利用MRP解决库存优化管理或者说实现对企业物料这一单项资源的计划管理是当时企业管理的主要目标。

时间进入20世纪70年代,市场竞争进一步激烈,市场需求变动加快,企业对内部资源的计划管理范围进一步扩大,从以前单纯的物料计划扩展到对生产过程的物料、人力、机器各项资源进行计划和控制,为此MRP和闭环MRP增强了生产管理的应变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了市场竞争时间进入20世纪80年代,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加剧,市场和客户需求变动加快,企业对内部资源的计划管理范围进一步扩大,实现了对企业物料、人力、机器设备、资金和时间等全部资源的有效管理,并对企业超出生产活动之外的各项活动,如产品销售、财务管理、企业决策等进行集成一体化管理。MRP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市场应变能力与市场竞争力。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管理一般面向企业内部,管理的目标也是生产成本与生产效率。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20世纪90年代,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的技术持续创新、市场需求的瞬息万变以及企业竞争空间的迅速扩大,使得传统的成本与效率管理不再成为企业竞争的主要因素。企业管理从面向内部资源管理转而面向全社会一切市场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对企业与社会各方各个环节的良好管理需求导致ERP出现的必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