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外园林史复习2

中外园林史复习2

第一章
1、园林:是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人工开辟山水地貌,结合建筑造型、小品艺术和动植物观赏,从而构成一个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游憩、居住环境。广义的园林是包括各类公园、庭园、城镇绿地系统、自然保护区在内融自然风景与人文艺术为一体的为社会全体公众提供更加舒适、快了、文明、健康的游憩娱乐环境。
2、园林类型:按构园主要方式区分: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按园林从属关系区分:皇家园林、寺观园林、私家园林、陵寝园林和公园。按园林功能分类:综合性园林、专门性园林、专题园林、纪念性园林、自然保护区园林。
3、寺观园林:各种宗教建筑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宗教建筑内外的园林化环境
4、世界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体系。
5、中国园林的特点:1、本与自然,高于自然2、建筑美与自然美有机融合3、浓郁的诗情画意4、深邃高雅的意境。
6、中国园林史分期:1、萌芽期(夏-春秋战国)夏出现了宫殿建筑-四合院雏形。西周时出现灵囿、灵台、灵沼等集田猎、登高、垂钓功能于一体的皇家园林,可以称为田猎型自然山水园林。春秋战国,苑出现了2、生成期(秦-两汉)皇家宫廷园林规模宏大、气魄雄伟,是这个时期的主流,称为宫苑型自然山水园林。皇亲国戚、将相豪门,富商大贾开始投资园林,标志着私家园林的兴起3、发展期(魏晋-隋)田园风光的私家园林涌现,称之为田园型山水园林。寺观园林开始兴起4、全盛期(唐-两宋)写意山水园林向更高水平迈进。5、成熟期(元-清末)一方面继承唐宋写意山水园林优秀传统而趋于精致,表现了中国写意园林的最成熟风格,可以称为成熟型写意园林。另一方面,私家园林逐渐分化,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脱颖而出。

第二章

7、古埃及园林风格与特征:是其自然条件、社会生产、宗教风俗和人们生活方式的综合反映。1、强调种植果树、蔬菜,层架经济效益的实用目的。2、重视园林小气候的改善。3、花木排行作队,种类丰富多变,4、农业生产发展导致引水及灌溉技术的提高,土地规划也促进了数学和测量学的进步,加之水体在园林中的重要地位,使古埃及园林大多选择建造在邻近水源的平地上,具有强烈的人工气息。反映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人们力求改造自然的人本思想。5、浓厚的宗教思想以及对永恒生命的追求,使圣苑园林及陵寝园林应运而生。与此同时,园林中的动植物也被披上了神圣的宗教色彩。

8、古希腊园林风格与特征:1、古希腊园林与人们生活习惯紧密结合,属

于建筑整体的一部分。园林布局采用规则式以求得与建筑的协调。也强调均衡稳定的规则式园林。2、古希腊园林类型多样,成为后世欧洲园林的雏形,近代欧洲的体育公园、校园、寺庙哦园林等都残留有古希腊园林的痕迹。3、园林植物丰富多姿,

9、柱廊园(中庭式庭园):古罗马庭园通常由三进院落组成,第一进为迎客的前庭,第二进为列柱廊式中庭,第三进为露坛式花园,是对古希腊中庭式庭园的继承和发展
10、古罗马园林风格与特征:1、古罗马时期园林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包括果园、菜园和种植香料、调料的园地,后期学习和发展古希腊园林艺术,逐渐加强园林的观赏性、装饰性和娱乐性。2、由于罗马城一开始就建在山坡上,夏季的坡地气候凉爽,风景宜人,视野开阔,促使古罗马园林多选择山地,辟台造园,这便是文艺复兴后意大利台地园的滥觞。3、罗马人把花园视为宫殿、住宅的延伸,同时受古希腊园林规则式布局影响,因而在规划上采用类似建筑的设计方式,地形处理上也是将自然坡地切成规整的台层,园内的水体、园路、花坛、行道树、绿篱等都有几何外形,无不展现出井然有序的人工艺术魅力。4、古罗马园林非常重视园林植物造型,把植物修建成各种几何形体、文字和动物图案,称为绿色雕塑或植物雕塑。5、花卉种植形式有花台花池等专类植物园,另外还有迷园。6、古罗马园林中有常见的乔灌木有悬铃木、白杨、梧桐等,果树按五点式栽植,呈梅花形或V型,以点缀园林建筑。7、古罗马园林后期盛行雕塑作品,从雕刻栏杆、桌椅、柱廊到墙上的浮雕、园雕,为园林增添艺术魅力。8、古罗马横跨欧亚非三大洲,他的园林除了受到古希腊影响外,还收到古埃及和中亚、西亚园林的影响。
11、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园林风格特征:1、文艺复兴初期多流行美第奇式园林,选址比较注重丘陵地和周围环境,要求远眺、俯瞰等借景条件。园地依山势成多个台层,个台层相对独立,没有贯穿各台层的中轴线。建筑位于最高层以借景园内外,建筑和庄园比较简朴大方。喷泉水池课作为局部中心并与雕塑结合。水池造型比较简洁,理水技巧大方。绿丛植坛图案简单多设在下层台地。2、文艺复兴中期多流行台地园林。台地园林的理水技术发达,不仅强调水景与背景在明暗与色彩上加以对比,而且注重水的光影和音响效果,并以水为主题形成多姿多彩的水景。台地园林的植物造景亦日趋复杂,将密植的常绿植物修剪成高低错落的绿篱等3、文艺复兴后期主要流行巴洛克式园林。受巴洛克建筑风格影响,园林艺术也具有追求新奇,

表现手法夸张的倾向,并在园林中充满装饰小品。
12、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类型:1、宫苑园林。2、府邸花园3、公共花园
13、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风格特征:1、以园林的形式变现皇权至上的主题思想。2、在园林构图中,府邸居中心地位,起着控制全园得作用,通常在园林的制高点上。3、花园本身的构图,也体现出专制政体中的等级制度。4、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环境完全体现了人工化特点5、法国式园林又是作为府邸的露天客厅来修建的,需要很大场地,并要求地形平坦或略有起伏,有利于中轴两侧形成对称的效果。6、在水景创作方面,采用法国平原上常见的湖泊、河流形式,以形成镜面似地水景效果。7、在植物种植方面,广泛采用丰富的阔叶乔木,明显反映出四季变化。8、府邸近旁的刺绣花坛是法国园林的独创之一。9、在园内道路上,将水池、喷泉、雕塑及小品装饰设在路边或交叉路口。
14、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风格特征:1、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与山水写意园林同属自然山水园林,而在内涵和外貌上又存在很大的差异。2、成熟期的英国园林排除直线条园路、几何形水体和花坛,中轴对称布局和等间距离的植物种植形式。3、英国风景式园林除注重园内再现自然,重塑自然外,亦注意园林内外环境的默契结合。4、英国风景式园林理水方面摒弃了规则式园林几何水体、大量喷泉设施和直线水道等理水手法,把自然水体及其相关人文景观引入园内。5、英国的风景式园林按自然种植树林,开阔的缓坡草地散生着高大的乔木和树丛,书目不需人工修剪和整形,以乡土树种为主。
15、英国风景式园林对欧洲园林发展的影响:1、法国“英中式园林”:花园的规模和尺度缩小了,改变庄重典雅的风格,小型纪念性建筑取代雕像,是花园更富人情味;;以法国风景画家的创作的反映自然景色和园林风光的作品为蓝本,再以造园手法复制完成;草坪花坛取代了花坛图案;受中国的绘画、工艺、园林影响园林中出现了塔桥亭阁的建筑物和模仿自然的假山叠石园路。2俄罗斯风景园:浪漫主义风景园林是俄罗斯风景园发展的第一阶段,园林中景点多以风景画家的艺术作品为蓝本,园林打破规则式构图,在充满自然和谐的环境中实现体型结合、光影变化;现实主义风景园林是俄罗斯风景已暗了发展的第二阶段,园中不光重视建筑和山水也开始重视植物本身,开始了以森林景观为基础的展现自然风光苍劲豪放的园林景观;俄罗斯风景园在郁郁葱葱的森林中开辟一小块空地,里面装饰着孤植物和树丛,利于夏季遮阳冬季避风。
16、威廉-钱伯斯:出身苏

格兰富商家庭,曾在东印度公司工作,游历过中国。曾先后出版了《中国的建筑意匠》《东方庭园论》等著作,传播中国园林艺术的创作理论和经验。认为当时的英国风景园中不过是园林的田园风光,而中国园林却是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真正动人的园景还应有强烈的对比和变化;造园不仅是改造自然环境,而且应该使其成为高雅的供人休憩之地;园林要体现渊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情操。由于钱伯斯的声名显赫和大力推崇和提倡,追求中国园林高雅情趣之风吹遍英伦全岛。
17、欧洲新型园林风格特征:从古典园林向现代园林过度的“过渡风格”。继承了英国风景式园林风格特点,吸收了文艺复兴及古典主义使其的优秀传统,从而使欧洲新型园林为人们提供了更加舒适、快乐的游憩环境。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历史保留先来的宫苑、庄园绝大多数改为公园,且按照园林内容和形式不同分为动物园、植物园。另外,城市广场、街道、滨水地带、公共建筑、校园、住宅等场所的绿化也成为城市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继承优秀园林文化,改造历史遗留园林,改造城市环境,更好地适应公众游憩娱乐,成为近代欧洲园林的根本特征。最后,植物引种和大兴植物园也是近代欧洲园林发展趋势。
18、美国园林分为城市公园,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和国家公园
19、城市公园:就是利用公共图底为所有普通民众创建娱乐、休闲场所。例:纽约中央公园:园内除一条直线型林荫道及两座方形旧蓄水池以外,只有两条贯穿公园的公共交通线是笔直的。公园的其他地域均为自然式,而公园设施更符合广大城市居民的休憩娱乐要求。“奥姆斯特德原则”:其一,满足人们的需要,为人们提供周末节假日休憩所需的优美环境,满足全社会各阶层人们的娱乐要求;其二,考虑自然和环境效益,公园规划进可能反映自然面貌,各种活动和服务设施应融于自然之中;其三,规划要考虑管理的要求和交通方便。
20、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作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创新于美国大盛于美国。以“绿色宝石项链”规划设计为杰出代表。宝石是蓝色的水,项链是绿色的树,在城市滨河地带形成2000多公顷的一系列绿色空间。不但美化了城市空间景观,而且有效地推动了城市生态的良性发展。
21、国家公园:是对于那些尚未找到人类重大干扰的特殊的自然景观,天然动植物群落,有特色的地质地貌加以保护,以保持保护地区原有面貌而建立的国家级公园。要求在严格执行保护宗旨的前提下向游人开放,为人们提供在大自然中休息的环境。也是人

们认识自然研究自然的场所。
22、近代美国园林风格特征:1、近代美国园林不仅为观赏园林艺术之美而创造,更重要的是为公众的身心健康而创造。所以在设计中体现出提供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将自然引入城市,使人们获得最大健康和快乐的生态园林理念,代表了美国园林的根本特征。2、美国的国家公园以冰川、火山、沙漠、矿山、山岳、水体、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保护 为主,兼及人文资源的保护,即在科研、美学、史学等方面有价值的资源都给予保护。3、美国城市公园属于自然风景式园林;丰富的娱乐设施更符合居民的游憩需要,使城市公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园。
23、邱园:也称英国皇家植物园。以邱宫为中心,以后在其周围建园,又逐渐扩大面积,增加不同局部,形成了多个中心。主要内容是植物园,因此其规划又不同于一般完全花园。邱园以邱宫、棕榈温室等为中心,形成局部的优美环境,加之自然的水面、草地、风姿美丽的孤植树,茂密的树丛,绚丽多彩的月季亭,千奇百怪的岩石园等,使邱园不仅在园林艺术方面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在国际植物学方面具有权威地位。具有中国风格的园林建筑。


第三章:
古巴比伦园林风格特征、
1) 从古巴伦的形式及其类型看,有受当地自然条件影响而产生的猎苑,受宗教思想影响而建造的深苑,宫苑和私家花园多采用空中花园的形式。
2) 古巴比伦利用天然森林改造以狩猎为目的的猎苑,苑中有许多人工种植的树木,同时豢养着各种狩猎的动物。
3) 两河流域多为平原地带,人们热衷于堆叠土山,以登高望远,一些土山上还建有神殿,祭坛等建筑物。
4) 古巴比伦人对树木有崇高之情,神庙的圣苑附近树木都是行列式种植,树木幽邃,绿荫森森。
5) 古巴论园林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空中花园,人们为避免居室收到阳光直射,通常在屋顶前建造宽敞的前廊,起通风和遮阳的作用,同时在屋顶平台上铺以泥土,种植花草树木,成为空中花园,并配有灌溉设施。
古波斯园林风格特征
1) 波斯地处荒漠高原,气候炎热干旱,水是波斯园林中最重要的造园要素
2) 在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下,为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必须每天灌溉,特殊的引水灌溉系统成为园林的一个特征。
3) 水灾园林中形成各种水景。波斯园林采用盘式涌泉的方式,泉水几乎是一滴滴跌落。水池之间有狭窄的明渠连接,坡地很小,偶有小水花
4) 波斯建筑模仿巴比伦和亚述的高起月台和阶梯式建筑风格,以及美索不达亚建筑的装饰图案,但营造法式上却没有采纳美索不达亚建

筑的两个主要特点,即拱门和圆顶,而是吸取了埃及的圆柱和柱廊的结构,内部布局以及棕榈纹,莲花纹装饰柱础的方法是埃及文化的影响,但圆柱的槽沟和柱头下方的涡旋纹是希腊的作风,反应出波斯文化的折中性。
中世纪伊斯兰园林风格特征
1) 水池是组成庭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配置在建筑前方,也设在建筑内部,样式由展开的几何图学构成,形状有方形,八角形。
2) 从布局方面看,伊斯兰园林面积较小而且封闭,如建筑合围和出的中庭。庭院大多是矩形,最典型的布局方式是以十字形抬高的园路,将庭院分成四块,园路上设有灌溉的小水渠。或以此为基础分出更多的几何部分。
3) 园址用地面积很大的园林,也常有一系列小型封闭院落组成,院落之间只有小门相通,有时也可通过隔墙的栅格和花窗隐约看到相邻的院落,园内装饰物很少。
4) 在并列的小庭院中,每个庭院尽可能用相同的树种,以便获得稳定的构图,阿拉伯人欣赏人工图案的效果,园中更多的是黄杨组成的植坛
5) 在园林艺术中,彩色马赛克的适用十分广泛。
6) 中世纪的波斯庭院里,设有描绘地毯图样的渠道,不仅使庭院充满凉意,还起到划分区域的作用。
7) 喷泉也是中世纪波斯庭院重要设施,用导水管供水,用阀门的开关改变其组合。
8) 庭院中种植植物首推蔷薇,其次是悬铃木和松树
宫苑庭院
阿尔罕布拉宫
桃金娘庭院
狮子宫庭院
别墅花园
西班牙伊斯兰园林的风格特征:
1) 科尔多瓦早在8世纪就存在造园,到10世纪,花园达到5000个
2) 园林借鉴罗马人遗留下来的庄园借鉴其结构,材料及做法,有些建筑材料直接来自古罗马的建筑物。墙内往往布置交叉或平行的运河,水渠。以水体划分园林空间。还有喷泉。
笔直的道路近端常常设置亭或其他建筑。有时在墙面开有装饰性漏窗。
3) 伊斯兰园林的道路常有有色小石子或马赛克铺装,组成漂亮的装饰图案
4) 园中利用绿篱将园林分成几个局部,园中还采用芳香植物,攀援植物等多种植物种类
泰姬陵
印度伊斯兰园林风格特征
1)莫卧二王朝统治时期印度建筑样式最完美的体现了印度建筑风格和穆斯林建筑风格的互相影响。终在公元16 17 世纪产生了风格鲜明的印度伊斯兰建筑样式
2)印度伊斯兰园林与各国伊斯兰园林大体一致,基本是一座精心绿化的庭院。位于中心的十字形水渠将园林分成四部分,正中央是一个喷泉,泉水从地下引来,喷出后随水渠向四方流去。
3)水是园林的重要要素,经常有储存,装饰,沐浴,灌溉三种用途
4)园亭是不可缺少ide设施,兼有装饰和实用两种

用途
5)植物重于栽植绿荫树,形成大片绿荫,偏爱观赏树木,而不大用花草。

第四章

囿:囿是供人们养育禽兽,和狩猎的场所。
台:即用土堆筑而成的高台
灵囿:三代园囿,专为帝王游憩只用,风物多取于天然,而人工设施稀少。
灵台:灵台是灵囿中一个主要建筑物,其功能是文王用以观测天象,其形制为夯土而成的高台建筑,体量硕大无比,线条简明流畅。
灵沼:灵沼在灵囿周围,与灵台尽在咫尺,是以副水景,两者相映成趣,构成多姿多彩的园林景观。
一池三山,“一池三山”的布局即是象征神仙境界。所谓一池为太液池,三山指的是蓬莱、瀛洲、方丈。它源于齐国的东海神话,成就于皇家园林的祈寿夙愿

春秋影响园林从囿向苑发展的思想流派:
天人合一思想:老庄倡导自然无为,认为人英爱顺应大自然的法则,孟子总其成,将大道与人性合二为一,他认为天德寓于人心,一切封建社会的论纪秩序和自然界的运作规律都是天道法则的外化,主张敬天忧民,要求人应该尊重天成的大自然,对待大自然应该以和谐的态度,从而奠定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系。正由于天人合一的哲理的主导,园林作为人所创造的第二自然,
君子比德思想:人们以伦理,功力的视角认识大自然,大自然山川,花木,鸟兽,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美感,在于它们的形象所变现出的与人的高尚品德相类似的特征。从而给予山水花木鸟兽以人格魅力,这种人化自然地哲理导致人们对自然地尊重,园林从这一时期开始注意筑山理水,繁育花木鸟兽,把他们与人的道德情操逐渐结合起来。
神仙思想:神仙思想的产生一是由于时代的苦闷感,二是由于思想解放。人们依托神仙这种那个浪漫主义的幻想方式来表达破旧立新的愿望。神仙思想乃原始的神灵,自然地崇拜与道家的老庄学说的混杂的产物,它刺激了早期园林艺术,浮雕,图画,造型艺术的发展。



第五章

1. 秦汉园林特点:初期基本上为皇帝王侯富豪所专有,建筑宏伟壮观,装饰穷极华丽,规划宏放,空前绝后。园林总体布局模拟天上星宿图案,并由简单地模仿发展为自觉地对应;苑囿的形制较自然,无定制,无拘束,能因山就水,随遇而作;祈求长生成仙的意念在宫苑中时有反映。西汉中期以后,受文士影响,园中布景、提名已开始出现诗情画意。东汉后期,皇家苑囿由崇尚建筑逐步推崇山水林木,园林建设亦趋向小型化,文人宅园初见端倪,隐士和隐逸思想开始对园林发生影响。
2. 建章宫:1.布局:建章宫是上林苑中最重要的一个宫城,位于汉长安城西城墙外。其宫殿布局由前

宫后苑组成。2.风格:建章宫的正门左凤阙、右神明,高大壮丽,作工精美,耐人寻味。建章宫打破了古代建筑宫苑的格局,在宫中出现了叠山理水的园林建筑。前殿西北开凿了一个名叫太液池的人工湖,高岸环周,碧波荡漾,池中有瀛洲、蓬莱、方丈三座仙山,以象征东海中的天仙胜境。并用玉石雕凿鱼龙、奇禽、异兽烘托仙境。3.影响:建章宫奠定料后世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掇山理水格局,对皇家园林的整体规划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3. 上林苑 :上林苑本为秦代营建的一处苑囿,汉武帝时扩而广之为上林苑。上林苑位于关中腹地,方圆广大,离宫别馆丰富,植物畅茂复杂,穿凿众多的池沼水系。苑中养百兽,供天子秋冬射猎。上林苑南傍南山,北临渭水,岗峦起伏,泉源丰富,林木蓊郁,鸟兽翔集,自然生态环境异常优美,是中国园林史上融都城、宫苑、园林于一体的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
4. 隐士、隐逸思想对园林的影响:隐士寄情山水、寄身山水,与草木禽兽。他们与大自然发展了非常密切的关系,加之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因而成为领略和欣赏自然美的先行者。有些文人虽未隐居,但倾心林泉的言行,也成为后世经始山川的思想基础。隐士总要在一定范围内经始山川,以使山水草木填补他们的精神空缺,适应他们的生活需求。园林与隐士的关系就是这样的密切。隐士、隐逸思想对东汉后期的园林山水化发生了重要影响,魏晋六朝山水园林风格形成于此不无关系,寺观僧侣对山林风景名胜的发现与开发同样受其影响,甚至唐宋至明清时期写意园林的诸多景题亦从中汲取了多方面精神营养。

第六章

5. 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魏晋六朝长期处于动乱年代,而思想、文化艺术活动十分活跃,对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产生了深远影响。1.在以自然美为核心的时代美学思潮的直接影响下,中国风景式园林由再现自然进而至于表现自然,由单纯地模仿自然山水进而适合地加以概括、提炼、抽象化、典型化,开始在如何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方面有所探索。2.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已基本消失或者仅保留其象征意义,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的甚至唯一的功能。3.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集中地代表了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4.寺观园林的出现开拓了造园活动的新领域,对于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着主导作用。从此,中国园林形成了皇家、寺观、私家、陵寝等四大园林类型并行不悖的鼎立局面,标志着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5.建筑作为一个造园要素,与山水地形、花木鸟兽等自然要素取得了较为密切的协调关系。园

林的规划由粗放方式转变为细致精密的设计,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
6. 魏晋。思想解放,文化多元
儒教、道教、佛教、玄学诸家争鸣;绘画艺术出现繁荣景象,山水画论和表现技巧对于园林创造布局和构图手法的景象;知识分子追求淡泊、隐逸的生活,对山水园林发生兴趣。
(名士们以任情放荡,玩世不恭的态度来反抗礼教的舒服,寻求个性的解放有两种表现:
1、饮酒、服食、狂獗的具体行动;2、寄情山水,崇尚隐逸的思想作风,即当时的“魏晋风流”。
寄情山水、崇尚隐逸成为社会风尚,也导致知识分子阶层对大自然山水有了更进一步理解和认识,也成了一种浪漫风习。)
7. 西苑(山水骨干、水联接分区、庭园、宅园),建筑山水宫苑,是从汉代上林苑发展到宋代艮岳的转折点。
西苑 (又称显仁宫、会通苑)洛阳地区皇家园林的代表。
西苑在洛阳城的西侧,隋大业元年与洛阳城同时兴建。
西苑是历史上仅次于西汉上林苑的一座特大型皇家园林。唐代改名为东都苑、武后时名神都苑。
西苑园林特点:人工山水园。
总体布局:大体上沿袭汉以来“一尺三山”的宫苑模式。以人工开凿的最大水域“北海”为中心。北海周长十余里,海中筑蓬莱、方丈、瀛洲三座岛山。
据《隋书》记载:“西宛周二百里,其内为海周十余里,为蓬莱、方丈、瀛洲诸山,高百余尺,台观殿阁,罗塔山上。海北有渠,萦纡注海,缘渠作十六院,门皆临渠,穷极华丽”。《大业杂记》载:“苑内造山为海,周十余里,水深数十丈,上有通真观、习灵台、总仙宫,分在诸山。风亭月观,皆以机成,或起或灭,若有神变,海北有龙鳞渠,屈曲周绕十六院入海”。
园内理水、筑山、植物配置和建筑营造的工程极其浩大,都是按既定的规划进行。在规划设计方面的成就具有里程碑意义,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到来。
8. 寺观园林兴起的历史原因
早在东汉中期已传入中国,汉明帝曾派人到印度求法,制定洛阳白马寺藏佛经。“寺”本来是政府馆驿机构的名称,从此,便作为佛教建筑的专称。
道教开始形成于东汉,其渊源为原始巫术、神仙、阴阳五行之说,奉老子为教主。
佛、道盛行,作为宗教建筑的佛寺、道观大量出现由城市波及近郊而逐渐流行于远离城市的山野地带。
随着寺、观的大量兴建,相应的出现寺观园林这个新型的园林类型,也像寺、观建筑的世俗化一样,不直接表现多少宗教的意味、显示宗教特点,而受时代园林艺术思潮的浸润,更多的追求人间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
9. 寺观园林选址一般满足三个基本条件:一

是靠近水源以便获得生活用水;二是靠近树林以便采薪和采集食物;三是地势向阳背风、易于排洪、小气候良好。但凡具备这三个条件的地段也就是风景美好的地段。


第七章

1.中国园林写意化的原因
1.山水画家总结创作经验著为“画论”,山水诗、山水游记已经成为重要的文学体裁,人们对大自然山水风景的构景规律和自然美又有了更深一层的把握和认识。
2.山水画开始影响造园艺术,王维、杜甫、白居易等一大批文人、诗人、画家直接参与造园活动,使诗文、绘画、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相互渗透,园林艺术开始呈现诗情画意。
3.在宋朝浮华、侈靡、讲究饮食服舆和游赏玩乐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下,上自帝王、下至富豪无不大兴土木、广营园林,这一时期园林数量之多,造诣之高无不远胜前代。
4.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互相渗透的密切关系,到宋代已经达到诗画园三位一体的艺术境界。

2.唐宋皇家园林差异
唐代皇家园林集中分布在两京—长安、洛阳,数量之多,规模之宏,远胜秦汉,显示了泱泱大国的气概。皇家园居生活多样化,相应的大内御苑、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这三个类别的区分更为明显,他们各自的规划布局特点也更为突出。这时期的皇家造园以初唐、盛唐最为频繁。天宝以后随着唐王朝国势的衰落,许多宫苑毁于战乱,皇家园林的全盛局面逐渐消退,一蹶不振。
宋代的皇家园林集中在东京和临安两地,若论园林的规模和造园的气魄,远不如盛唐,但园林规划设计日益精致,园林的内容较少皇家气派,而风格更多地接近于私家尤其文人园林,南宋皇帝就经常把行宫御苑赏赐臣下或者把臣下的私园收归皇室作为御苑。宋代皇家园林之所以出现规模较小和接近 文人园林的情况,固然由于国力国势的影响,而与上文所述的但是朝廷的文化风尚也有直接的关系。

3.大明宫
大明宫的建筑布局,因受到旧宫遗址的地形的限制,它的平面形制不是传统的中轴线对称格局,其平面布局相对对称,建筑物错落有致,较显灵活变化。但从大的方面,仍采用前朝后寝的传统建筑的设计思想。
太液池是大明宫的主要园林建筑之一,池中筑有蓬莱山,山上种满花木,湖光山色,碧波荡漾,成为宫中的园林风景区。

4.兴庆宫
兴庆宫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宫殿区,南部为园林区。宫内的宫殿楼阁建筑较少,多分布于北部的宫殿区,其建筑布局以南部的园林为主,呈不规则状,颇类后世的自由式建筑布局。

5.艮岳
目的:主要是以山水而“放怀适情,游心赏玩”,建筑物为游

赏性的,没有朝会、仪典或居住的建筑。
园林的东半部以山为主,西半部以水为主,成“左山右水”的格局。
成就:1.园林掇山构思独特,精心经营,反映了颇高的艺术水平。
2.园内形成一套完整的水系,它几乎包罗了内陆天然水体的全部形态:河湖泉沼溪涧瀑潭等。水系和山系配合而形成山嵌水抱的态势。
3.动植物珍奇丰富,且成为景题对象,使皇家园林平添诗情画意。
4.园林建筑几乎包罗了当时的全部建筑形式,建筑的布局绝大部分均从造景的需要出发,充分发挥其“点景”“引景”和“观景”的作用。
5.假托道教风格,创设多样意境,把皇家园林艺术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6.寺观园林从世俗化到文人化的原因
1.随着寺观的兴盛,寺观进行大量的世俗活动,成为城市公共交往的中心,它的环境处理更重视庭院的绿化和园林的经营,开始追摹私家园林。
2.随着禅宗与文人士大夫思想上的沟通,儒佛的合流,禅宗僧侣愈加文人化,文人园林的趣味更广泛地渗透到佛寺的造园活动中,从而使佛寺园林进一步文人化。
3.一部分道士向老庄靠拢,强调清净,恬适,无为的哲理,也像禅僧一样逐渐文人化,相应地道观园林也进一步文人化。

7.辋川别业
辋川别业有山、岭、岗、坞、湖、溪、泉、滩等自然景观,亦有茂密的制备和丰富的鸟兽活动,总体上是以天然风景取胜,局部的园林化则偏重于各种树木花卉的大片成林或丛植成景,建筑物并不多,形象朴素,布局疏朗,园林造景尤重意境。辋川别业极力追求自由、恬淡和静寂安宁的氛围,表达万机空灵、民胞物与、返璞归真的至高境界。

8.李格非《洛阳名园记》

9.浣花溪草堂
杜甫 该园占地初仅一亩,随后又加以扩展,建筑布置随地是之高下,充分利用天然的水景,园内的主体建筑物为茅草葺顶的草堂,园内大量栽植花木,构成一幅极富田园野趣而寄托着诗人情思的天然图画。

10.庐山草堂
白居易

11.沧浪亭
苏州 原是别墅废址,废园的山池地貌依然保留原状,乃在北边的小山上构筑一亭,名沧浪亭。园体内容简朴,很富于野趣,但又不乏人工点缀之美。

12.唐宋文人园林(写意山水园林)繁荣的背景
1.唐宋时代科举取仕,许多文人以文入官,入官后又不忘吟诗赏景,由于文人经常写作山水诗文,对山水风景的鉴赏必然具备一定的能力和水平。这些文人出身的官僚不仅参与风景的开发、环境的绿化和美化,还参与营造自己的私园。两宋时期,司马光、苏轼、欧阳修等更多的文人参与造园规划设计,使中国

山水园林完全写意化。
2.唐宋时期文人诗画艺术的繁荣给予园林艺术直接的影响,也使得园林文人化、写意化。
3.宋代文人士流敏感、细致的性格特征,使得他们将直觉体验而产生顿悟的思维方式渗入到文人的园林创作中,使得园林达到情、景与哲理交融的境界—完整的“意境”创造的境界。

第八章

1.元大内御苑
主体为开拓后的太液池,池中三岛布列,沿袭皇家园林的“一池三山”的传统模式。最大的岛屿为万岁山,山上的山石堆叠一部分移自艮岳,一殿一亭,各擅一景,是摹拟月宫仙山琼阁的境界为其规划设计的立意。其余二岛为“圆《土氐》”和“犀山”。

2.西苑
西苑的水面占园林总面积的二分之一以上,呈北、中、南三海布局,内有团城,琼华岛,射苑,南台等景区。
明代的西苑,建筑疏朗,树木蓊郁,既有仙山琼阁之境界,又富水乡田园之野趣,无异于城市中保留的一大片天然生态环境。

3.避暑山庄
五个特点:1.有起伏的峰峦、幽静的山谷,有平坦的原野,有大小溪流和湖泊罗列,几乎包含了全部天然山水的构景要素 2.湖泊与平原南北纵深连成一片,山岭则并列于西、北面,自南而北稍微向东兜转略呈环抱之势,坡度也相应有平缓而逐渐陡峭 3.狮子沟北岸的远山层峦叠翠,武烈河东岸一带多奇峰怪石,都能提供很好的借景条件 4.山区的大小泉沿山峪汇集入湖,武烈河水从平原北端导入园内再沿山麓流到湖中,连同湖区北端的热河泉,是为湖区的三大水源 5.山岭屏障与西北挡住了冬天的寒风侵袭,夏日酷暑,由于高峻的山峰密茂的树木再加上湖泊水面的调剂,园内夏天的气温比承德市区低一些,确实具有冬暖夏凉的优越小气候条件。

4.圆明园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一个泉源丰富的地段,圆明园的创作巧妙利用了这一地区的自然条件特点。大体上可依水系构图分为五区。
圆明园的主题虽然也是山水风景的创作,但跟北京其他的宫苑是不同的,它以包罗丰富的景区,众多的精美建筑群来表现帝王的尊荣富贵。圆明园的每个景区各有其不同的风景主题的表现,从平面构图上看,都是以不同组合的建筑群为主体。因此,圆明园是山水建筑宫苑型的。

5.颐和园
颐和园的面积约为285公顷,其中水面约占五分之四。它的总体布局是根据所处自然地势条件和使用要求,因地制宜地划分为四个景区:东宫门和万寿山东部的廊庭;万寿山的前山部分;后湖及万寿山的后山部分;昆明湖的南湖及西湖部分。园中主体建筑为佛香阁,是全园的构图中心,位于万寿山前山的正中,地位适中

得体,起到控制全园的作用。
颐和园的布局与设计,在许多地方的取法与杭州西湖,伸手江南园林的影响。其总体布置继承了中国造园的传统手法,是以山水风景为主的山水宫苑。

6.计成《园冶》
崇祯七年刊行,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园林理论著作

7.三大园林
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这三大地方风格主要表现在各自造园要素的用材、形象和技法上,园林的总体规划也多少有所体现。
江南园林叠山石料的品种很多,以太湖石和黄石两大类为主,花木生长良好,种类繁多,往往是观赏的主题,园林建筑的个体形象玲珑轻盈,具有一种柔媚的气质。
北方园林的建筑形式比较封闭、厚重,园林建筑亦别具一种刚健之美,布局较注重仪典性的表现,规划上使用轴线较多,赋予园林以浑厚凝重的气度。
岭南园林以宅园为主,多为庭院和庭园的组合,就园林的总体而言,要求通风良好则势必加大室内高度,因而建筑物体量偏大,楼房又较多,故略显壅塞,深邃幽奥有余而开朗之感不足。

8.影园
由计成主持设计和施工,造园艺术当属上乘,是明代扬州文人园林的代表作品。影园以一个水池为中西,成湖中有岛、岛中有池的格局,园内、园外之水景浑然一体。园内树木花卉繁茂,建筑疏朗而朴素。总之,此园之整体恬淡雅致,以少胜多,以简胜繁,所谓“略成小筑,足征大观”

9.四大园林
沧浪亭 狮子林 留园 拙政园

10.拙政园
前宅后园
以水见长,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弥的个性和特色
庭院错落,建筑群体组合,庭院空间变幻曲折,对山水景观而言,由于这些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的对比衬托,主体空间显得更加疏朗、开阔。

11.网师园
园林的平面略呈丁字形,它的主体部分(即主景区)居中,以一个水池为中心,建筑物和浏览路线沿着水池四周安排。整个园林的空间安排采取主辅对比的手法,主景区也就是全园了的主体空间,在它的周围安排若干较小的辅助空间,形成众星拱月的格局。网师园的规划设计在尺度处理上也颇有独到之处,而且能够把建筑过多对自然天成之趣的影响降到最低。

12.留园
园林紧邻于邸宅之后,分为西中东三区,三区格局特色,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以山水见长,东区以建筑取胜。留园既有以山池花木为主的自然山水空间,也有各式各样以建筑为主的大小空间——庭院、庭园、天井等。园林空间之丰富,为苏州诸园之冠,是多样空间的复合体,集园林空间之大成者。

苏州拙政园、网师园、

留园各自布局和风格特点是什么?
(一)、拙政园:
布局:拙政园建园初期布局浑然一体,后来一分为三:东部开阔疏朗,尚有田园风光;中部为园林重点,远香堂为园林中心,建筑与环境和谐;西部山明水秀,鸟语花香,曲径通幽;
风格:(1)以散文艺术手法构园,景观跌宕起伏,高潮不断;(2)园林空间大小相间,收放有致;
(3)全园水体丰富多样,建筑环绕水体,风景各异,宛若江浙民居;(4)采用长廊串景、隔景;(5)植物丛植、孤植为主,多为乡土品种;钓台处处布设,尽显灌园育蔬及垂钓生活情趣,一派濠濮之情。(6)景题丰富,意境高远,多出自文征明手笔;
(二)、网师园:
布局:园林的平面略成丁字形,它的主体部分(也就是主景区)居中,以一个水池为中心,建筑物和游览路线沿着水池四周安排。
风格特点:(1)整个园林的空间安排采取主、辅对比的手法,主景区也就是全园林的主体空间,在它的周围安排若干较小的辅助空间,形成众星拱月的格局。(2)沿水池一周的回游路线又是绝好的游动观赏线,把全部风景画面串缀为连续展开的长卷。网师园的这个主景区体现了静观与动观相结合的组景设计艺术。
(三)、留园:
布局:园林紧邻于邸宅之后,分为西、中、东三区。三区各具特色,西区以山岳景观为主,中区以山、水兼长。东区以建筑取胜。中区的东南部开凿水池、西北堆筑假山,形成以水池为中心,西、北两面为山体,东、南两面为建筑的布局。
风格特点:(1)留园既有以山池花木为主的自然山水空间,也有各式各样以建筑为主的大小空间——庭园、庭院、天井等。它称得起是多样空间的复合体,集园林空间之大成者。(2)留园的建筑布局,尽可能地相对集中,以“密”托“疏”。(3)园门设于当街,从两个跨院之间的备弄人园。备弄的巷道长达50余米,于高墙之间采取了收、放、收的序列渐进变换的办法,运用空间的大小、方向、明暗的对比,引人入胜。

* 日本园林的主要形式:
池泉园:受中国山水园林影响,园林以池和泉为中心的形式,以游览方式分为舟游式、回游式、观赏式。
山庭:构图中心为守护石,守护石背景是一远山,其右为中山,再前为侧山,守护石左前模拟山的支脉余脉。近池部分为沙滩,称坎上滨,再前为进山,然后是宽阔的沙滩称平滨。
坪庭:为住宅间院落,以庭石、砂、植载与建筑协调,设踏石、蹲踞、石灯笼。可观不可游,类似天井处理手法。
枯山庭:多见于寺院园林,设计者为当时的禅宗僧侣,讲禅宗原理和园林艺术相结合,是写意风格的典型

,庭园以露出水纹的白砂和卵石象征海洋和波涛,以石块的组合、比例、向背的安排体现岛屿山峦,赋予园林恬淡出世的气氛。
回游园林:16世纪,随着造园由寺庙发展到宅邸、别墅、出现了可供以绕池漫步或乘船游赏,在其中会友品茶为风雅活动的“环绕式园林”(回游庭园)。此类庭园的步行游览路线为线索加以串联并联系景点,形成步移景异的动态空间格局。
书院造庭院:桃山时代发展起来的池泉园的形式,以池泉为中心,以书院为主体建筑,面向水池,设置观赏平台,称为月见台。在水池中设蓬莱式岛屿,岛山陆上皆有亭台,延续发展到明治时期。

9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