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柏格森的创化论

柏格森的创化论

柏格森的创化论
柏格森的创化论

柏格森“创造进化论”的解说

【10哲学冯锦亮201031040104】

创造进化论是柏格森对进化论的解释和批判,他从研究生命进化的关键——内在生命开始,指出“生命之流”或“生命冲动”是生物总体进化的推动原则和基础,同时又是产生生命的繁多种类和多样性显现方式的源泉。

进化论理论发展的关键人物是达尔文。他在《五种起源中》提出,既存的所有生物样式都是依照生物进化的法则,从较早期、较原始的样式演变而来的。生物的进化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生物是从低级到高级、水生到陆生、简单到复杂分阶段不断地向前发展的。

而在柏格森那里,生命进化并不总是体现为一种分阶段的、不断向前发展的进化,而是向不同方向发展,它能战胜僵死物质。柏格森的这些观点是对机械的和决定论的批判。

柏格森将生命冲动解释为一种创造性力量,它不仅使新的生命形式成为可能,还构成进化过程的源泉,具有直觉的植物和具有智力的动物只不过是生命冲动的不同印记而已。虽然以工具性行为目标的直觉和智力为解决生命问题提供了两种可能性,但直觉离生命更近,因为智力以分析为基本结构,致使生命停留在僵死、不变和物质的立场上,他不能把握生命的真正本质。

体现生命基本特征的绵延、连续性和变化等以及生命的动力和创造性只有通过直觉才能把握。直觉虽然以智力为基础,但他超出了概念的范围和限制,能直接地洞察到生命的冲动和绵延。关于我们自由的意识,关于我们创造性的意识将成为理解宇宙本性的关键。宇宙不是封闭的,他始终处于变化之中,物质是它的堕落,生命则是它创造性向前运动的表现。柏格森还批评了传统形而上学以及达尔文和斯宾塞的进化论,认为他们误将真正的时间理解为绵延,还误解了生命的创造原则,他指出,只有无限的冲撞、纯粹自由和上帝才是生命的真正原则。

进化基本上不是用适应环境就可以说明的【在达尔文那里,适应就是进化的结果】;适应只能说明进化的迂回曲折,那就好比是一条经过丘陵地通往城镇的道路的迂曲。但是这个比喻并不十分恰当;在进化所走的道路的尽头没有城镇,没有明确的目标。机械论和亩的仑有同样的缺点:都以为世界上没有根本新的事物。机械论把未来看成蕴含在过去当中,而目的论既然认为要达到的目的是事先能够知道的,所以否定结果中包含着任何根本新的事物。

柏格森虽然对目的论比对机械论要同情,他的见解跟这两种见解都相反,他主张进化如同艺术家的作品,是真正创造性的。一种行动冲动、一种不明确的要求是预先存在的,但是直到这要求得到满足时为止,不可能知道那个会满足要求的事物的性

质。例如,我们不妨假定无视觉的动物有某种想在接触物体之前能够感知物体的模糊的欲望。由此产生的种种努力最后的结果是创造了眼睛。视觉满足了该欲望,然而视觉是事先不能想象的。因为这个道理,进化是无法欲断的,决定论驳不倒自由意志的倡导者。

柏格森叙述了地球上生物的实际发展来填充这个大纲。

生命潮流的初次划分是分成植物和动物;植物的目的是要在储藏室里蓄积能量,动物的目的是利用能量来做猛烈地快速运动。但是后期阶段,动物中间出现了一种新的两歧化:

本能与理智多少有些分离开了。两者决定不彼此完全独自存在,但是概言之理智是人类的不幸,而本能的最佳状态则见于蚂蚁、蜜蜂和柏格森。理智与本能的划分在他的哲学中至关重要,他的哲学有一大部分像是散弗得与莫顿,本能是好孩子,理智是坏孩子。本能的最佳状态称作直觉。他说,“我所属的直觉是指那种已经成为无私的、自意识的、能够静思自己的对象并能将该对象无限制扩大的本能”。他对理智的活动的讲法并不总是容易领会的,但是如果我们想要理解柏格森的哲学,必须尽最大努力把它弄懂。

智力或理智,“当我们离开自然的双手时,就以无机固件作为它的主要对象“;它只能对不连续而不能运动的东西形成清晰的观念;它的诸概念和孔奖励的物体一样,是彼此外在的,而且有同样的稳定性。理智在空间方面其分离作用,在时间方面起固定作用;它不是用来思考进化的,而是把生成表现为一连串的状态。“理智的特征是天生没有能力理解生命”;几何学与逻辑学是理性的典型产物,严格适用于固体但是在其他场合,推理必须经过常识的考验,而常识,是和推理大不同的东西。看来就像是:固体是精神特意创造出来的、以便把理智应用于其上的东西,正像精神创造了棋盘好在上面下棋一样。据柏格森说,理智的起源和物质的起源是彼此相关的;两者都是通过交互适应而发展起来的。

罗素在其《西方哲学史》中认为,物质分离成不同的物件,理智则使各个物件彼此分离,实际上,并没有彼此分离的固件物体,只有一个不尽的生命之流,在这个生命之流中,无物生成,而且这个无物生成的东西也是无有的。但生成可能是向上运动,也可能是向下运动:如果是向上运动,叫做生命,如果是向下运动,就是理智所误认为的物质。柏格森说,“理智的活动状况总是好像它被观照无自动力的物质这件事迷惑住似的。理智是生命的向外观望、把自身放在自身之外、为了事实上支配无组织的自然的作法,在原则上采取这种做法”。

按照柏格森的意见,使事物分离的理智是一中年幻梦;我们整个生命本应该是能动的,理智却不是能动的,而纯粹是观照的。他说,我们做梦时,我们的自我分散

开,我们的过去破裂成断片,实际彼此渗透着的事物被看做是一些彼此分离的固体单元:超空间者退化成空间性,所谓空间性无非是分离性。因此,全部理智既然起分离作用,都有几何学的倾向。

正如理智和空间关联,本能或直觉则是与时间关联的。柏格森和其他人不同,他把时间与空间看得极为相异,在这一点上,他和爱因斯坦是完全不同的,而这也正是柏格森的一大特色。在柏格森看来,物质的特征是空间,生命的特征是时间。他说:“凡是有东西生存的地方,就存在把时间记下的记录器,暴露在某处”。在这里,柏格森所说的时间并不是我们平时生活中所说的时间。

一直以来,我们平时生活中所说的时间实际上是以牛顿物理学的绝对时空观为基础的。所谓绝对时空,实质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时空观。它承认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把时间和空间看成是相互脱离的东西,看成是完全不依赖物质和运动而独立存在的东西。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写道:“绝对的、真正的及数学的时间,按其自身并按其本质来说,在均匀德流逝着,与外界的任何对象没一点关系。”“绝对的空间,按其实质永远是均匀的和不动的,与任何外界情况无关”根据这种观点,时间是均匀流失的,因而可以加以客观的度量和抽象。例如,将一天分为24小时,每小时60分钟,每分钟60秒。这里,每一个度量单位都是同质的,没有区别。而在柏格森看来,这并不是真正的时间。真正的时间是”绵延“。

绵延,意指生命具有一种超时空的、永恒的、运动着的无限延续的特征,是一股无底、无岸的流,由于它的存在,时间才有生命创造一切的、无断的“创化”过程。柏格森说:“纯粹绵延是,当我们让我们自己生存的时候,即当自我制止把它的现状和以前各状态分离开的时候,我们的意识形态所采取的形式。”纯粹绵延把过去和现在做成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存在着相互渗透,存在着无区别的继承。他认为,在我们自我之内,有不带继承的相互外在以及伸张之类的观念。用概念的、抽象的、一般的或者简单的观念表达绵延是不可能的。

柏格森认为,万物的本质就是“绵延”。他认为时间是生命或精神的根本特征,它是脱离物质、脱离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而展开的,是心里之内的下意识的基础。绵延的各个方面就是记忆、本能、意识、自由、精神;而物质和理智则是正在消失的绵延的两种相互联系的表现,是某种类似生命的残余物。总之,“绵延”是非理性主义,带有信仰色彩的概念。

柏格森创造进化论的原则,正是“绵延”。

锦亮:

这是一篇相当不认真、相当不诚恳的东西。是的,我是用了“东西”这个词语,因为我实在不能称之为一篇文章。首先,它是一篇抄袭之作。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f17526451.html,/c?m=9f65cb4a8c8507ed4fece763105392230e54f7327f9c9602

7fa3c2148e25110b0c7b86ec666447448fa7263c5ff20801a8aa7d6f725461f1d9928a4bddb 1852858d2616b2e08c31c528516b8bb4432b126872ceeb86fe0adf14284ded0c4a95e44ba59 120e83e7fa511767bc78f1642693a18e39134811cafa4665e82e773eef5257c237eee043797 6f2e1ad575bc25ac7106280de35a74f65a264d0081a5453d049a67e553141e258508f533c74 859b5af05b7f5722c65fc2bbd6c19d5ffad8fd409dedcadf38e413f1b4efee70326724fa32c edbaab34d733306cebcdc01b534ab8d9fad4d9903a7604bcb5c615e6ad91ae3&p=9f338e548 3904eac5bbd9b7a574f&user=baidu&fm=sc&query=%B0%B4%D5%D5%B0%D8%B8%F1%C9%AD%B 5%C4%D2%E2%BC%FB%2C%CA%B9%CA%C2%CE%EF%B7%D6%C0%EB%B5%C4%C0%ED%D6%C7%CA%C7%D 2%BB%D6%D0%C4%EA%BB%C3%C3%CE%3B&qid=c7365c2b3909b478&p1=6#baidusnap4。

这是我在网上找到的相近的资料。

其次,知道为什么我要去查这篇文章是否为抄袭吗,如果是正常自己打字出来的话,不会出现这样的排版,也不会出现字体大小不一的状况,更不会出现“直”这样的字。

我在写这篇文章之前,已经做了很清楚的交代,写得如何,是水平问题,但绝对不能抄袭。请在17周以前补一篇文章给我,否则,平时成绩只能算为零分。

林影

第三讲柏格森的生命哲学

第三讲柏格森的生命哲学 ——理解生命 “所谓的生命,就在于记忆和延续。”——柏格森 19和20世纪之交是新旧哲学的交替时期,西方主要国家(英、法、德等)涌现出林林总总、形形色色的哲学派别和哲学家。他们对传统哲学都持不同程度的批判态度,但又自觉或不自觉地保留着传统哲学的痕迹。本讲主要讲生命哲学,说明新旧哲学交替时期的过度特征。 生命哲学是广泛传播于西方各国、并贯穿于20世纪的哲学流派。 它的主要代表人物在德国有狄尔泰、奥伊肯、在英国有怀特海,在法国有柏格森。生命哲学这些倡导者的理论没有明显的因袭相承关系,但他们的理论有一些相似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教材31——32页) 1、生命哲学家赋予生命的本质以本体论的意义,生命的本原不 是自然科学研究的物质,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精神,而是一种富有创造力的活力,一种可以自由释放的能量,可称为“活力”或“生物 能”。 2、生命哲学提供了一种与传统哲学不同的世界观。传统哲学的 中心是“存在”,它的意义是本原、本质;生命哲学的中心点是:“生成”,它的意义是过程,是创造。生命本质是活动,活动本质是自由创造。更重要的是,世界不是冷漠、孤寂的,它是有价值的、“人化” 的世界。 3、生命哲学又是一种新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几乎所有的生命哲 学家都涉足伦理和美学领域。他们普遍认为,人的道德生活应当是创造,而不是服从;应该是实践,而不是沉思;应该是进取而不是保守。 生命哲学家中有两位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奥伊肯和柏格森,足见这一哲学思潮的影响和贡献之大。 柏格森的哲学是一种非理性哲学,就这个特征而言,他的哲学与叔本华、尼采一脉相承。 在柏格森看来。当时盛行的崇拜理智以及以理智为工具的科学都是有缺陷的,都不能了解生命与自我、运动与世界等等的真相,而他的哲学就是要改正这些缺陷,建立一门真正科学的形而上学,让人们真正地认识自我、生命、时间、运动与世界。 一、柏格森其人及主要著作 柏格森是最具原创性的现代法国哲学家之一,他在世时,俨然是现代法国哲学的代表,名声如日中天,甚至远播西方以外的世界,20世纪一二十年代我们中国人就曾经被他的哲学所吸引,西方世界 的柏格森热也在中国发生过。然而,与黑格尔的命运相仿佛,柏格森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柏格森倡导的生命哲学是对现代科学主义文化思潮的反拨。他提倡直觉,贬低理性,认为科学和理性只能把握相对的运动和实在的表皮,不能把握绝对的运动和实在本身,只有通过直觉才能体验和把握到生命存在的“绵延”,那唯一真正本体性的存在。“它使人置身于实在之内,也不是从外部的观点来观察实在,它借助于直觉,而非进行分析。”《形而上学导论》这种体认、领悟实在的方法,在哲学史上叫做直觉主义。在《创造的进化》中,他还提出和论证了生命的冲动。“生命冲动”即是主观的非理性的心理体验,又是创造万物的宇宙意志。“生命冲动”的本能的向上喷发,产生精神性的事物,如人的自由意志、灵魂等;而“生命冲动”的向下坠落则产生无机界、惰性的物理的事物。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具有强烈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的色彩,但它对种种理性主义认识形式的批判和冲击,对于人类精神解放确有重要意义,因而不仅成为现代派文学艺术的重要哲学基础,而且对现代科学和哲学也影响很大。同时代的哲学家詹姆斯·怀特海,文学家普鲁斯特,画家莫奈,音乐家德彪西等都对柏格森学说非常称赏。 柏格森认为,他的思想既不同于经验主义只研究其实在事物,而不研究其实在性;也不同于唯理主义只研究概念,而不研究思想;更不同于实证主义只研究形式,而不研究意识。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只从外部静止的角度去考察事物,而不是从内在的、活动的方面去考察事物,因而不可避免地陷入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片面性中。柏格森围绕着时间——生命问题,以直觉为方法,提出了一系列与当时思想界的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不同的新见解。在哲学的本体论上,他提出创造进化论来说明世界的本原。他一反传统的哲学,认为世界的真实的实在和本原,既非精神,又非物质,而是一种神秘的“生命冲动”,只有它才构成哲学研究的对象,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而所谓“生命冲动”则是指内在于生命中的“生命欲”或意志,有了这种冲动,生命就变化、发展,因此,生命的冲动是创造进化的动力,也就是说世界上一切事物的产生,都是以生命(心理意识或精神)的冲动为根本动因的,它们的发展、变化都不过是在无限的生命之流中,亦即在一种意识之流中。这样柏格森就从根本上否认了客观世界、客观实在的物质性,以及它们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在认识论上,他主张直觉,反对理性。怎样认识世界?如何把握生命冲动?柏格森认为,理性(理智)是无能为力的,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靠直觉。所谓直觉就是一种使认识摆脱经验和理性的内心活动,它能使认识对象与认识的主体融合在一起,即“突然地看出处于对象里面的生命冲动,看到它的整体”,从而把握到无法言传的实在。显然,柏格森的直觉主义,是企图把认识过程归结为人的意识的自我体验或内心反省,这无疑具有神秘化的色彩。正是从这一思想出发,柏格森竭力贬低理性思维的能力,贬低它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认为理性思维是通过概念、符号、分析、综合等形式认识真理,同时理性还受到功利的支配,因而只能停留在静止的、表面的、相对的地步,不能把握生命的整体,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真理。在社会观上,他从根本上否认人是一种社会存在,否认人的社会性,否认人具有创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把社会看成纯属“自然的”状态,把社会的人和一般生物等同起来,把人的存在价值引向撇开现实生活的神秘主义的境界。由此出发,他提出了所谓“封闭的社会”和“开放的社会”的理论。封闭的社会受静态的道德和宗教支配,只会遵守道德规范和信奉教条;开放的社会受动态的道德和宗教的支配,向往英雄的崇高行为,重视圣者的神秘经验。他所说的这两种社会理论,完全是一种宗教的教义,是一种麻醉人民的理论。

与时间有关的名言警句

与时间有关的名言警句 导读:1、从不浪费时间的人,没有工夫抱怨时间不够。——杰弗逊 2、复杂的劳动包含着需要耗费或多或少的辛劳、时间和金钱去获得的技巧和知识的运用。——恩格斯 3、在时间的大钟上,只有两个字——现在。——莎士比亚 4、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5、我的遗产多么壮丽、广阔、辽远!时间是我的财产,我的田亩是时间。——歌德 6、人们说生命是很短促的,我认为是他们自己使生命那样短促的。由于他们不善于利用生命,所以他们反过来抱怨说时间过得太快;可是我认为,就他们那种生活来说,时间倒是过得太慢了。——卢梭 7、有时间读书,有时间又有书读,这是幸福;没有时间读书,有时间又没书读,这是苦恼。——莫耶 8、时间是最公开合理的,它从不多给谁一份,勤劳者能叫时间留给串串的果实,懒惰者时间给予他们一头白发,两手空空。——高尔基 9、据我观察,大部分人都是在别人荒废的时间里崭露头角的。——福特 10、正当利用时间!你要理解什么,不要舍近求远。——歌德 11、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误了。——裴斯泰洛

齐 12、记住吧:只有一个时间是重要的,那就是现在!它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我们有所作为的时间。——托尔斯泰 13、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地办事。——歌德 14、在老年时,会有许多闲暇的时间,去计算那过去的日子,把我们手里永久丢失了的东西,在心里爱抚着。——泰戈尔 15、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歌德 16、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17、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鲁迅 18、三更灯火五更鸡,正男儿立志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9、不管饕餮的时间怎样吞噬着一切,我们要在这一息尚存的时候,努力博取我们的声誉,使时间的镰刀不能伤害我们。——莎士比亚 20、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鲁迅 21、闲暇就是为了做一些有益事情的时间。——富兰克林 22、真正的敏捷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因为时间是衡量事业的标

《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讲课要点

《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复习要点 第一部分课堂讲课内容要点 第一章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 一、卡尔纳普的证实原则 生平著作 鲁道夫·卡尔纳普(Rudolf Carnap,1891-1970)是美籍德裔著名数理逻辑学家、哲学家。1910-1914年在弗莱堡大学和耶拿大学学习数学。 一战期间在军队服役,战后回到耶拿大学学习物理和哲学。 1926-1931年在维也纳大学任哲学教授。 1935年移居美国,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1961年退休。 主要著作:《世界的逻辑构造》(1928)、《哲学与逻辑句法》(1934)等。 科学划界标准 两类命题 卡尔纳普认为,科学命题有两类:一类是综合命题,另一类是分析命题。 综合命题是对事实有所断定的经验科学命题,能被经验证明真假。例如:“地球围绕太阳转。” 分析命题是对事实无所断定的形式科学的命题,其真假由定义和逻辑形式来决定。例:“单身汉是没有妻子的男人”,“2+3=5”。 划界标准 是否属于分析命题或综合命题是划分科学与非科学的标准。 科学:属于综合命题或分析命题的命题。 非科学:既非综合命题又非分析命题的命题。例如:“宇宙是无限的。” 真理:综合真理和分析真理。综合真理是被经验证实的综合命题,分析真理是符合逻辑句法的分析命题。 二、波普的证伪主义 生平著作 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1902-1994)是英国著名科学哲学家。生于奥地利。1928获维也纳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定居英国,任伦敦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加入英国籍。 主要著作:《研究的逻辑》(1933),《科学发现的逻辑》(1956),《猜想与反驳》(1963),《客观知识》(1972),《开放社会及其敌人》(1945)等。 波普认为,科学命题不能被经验证实,只能被经验证伪。能够被经验证伪的命题才是科学命题。这就是他的著名的证伪主义。 划界标准:能否被证伪是科学与非科学划界的标准。 科学命题:能被经验证伪的命题。例:“所有天鹅都是白的。” 非科学命题:不能被证伪的命题。占星家的命题、宗教和哲学上的一些命题都属于这一类命题。 理论是大胆的假设 波普认为,理论仅是一种猜测,它是为解决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大胆的假设。 因此,理论是真实性和虚假性的统一。

与时间相关的名言大全

与时间相关的名言大全 篇一:关于时间的名言52条 1、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在世界上我们只活一次,所以应该爱惜光阴。必须过真实的 生活,过有价值的生活。——巴甫洛夫 4、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5、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6、不管饕餮的时间怎样吞噬着一切,我们要在这一息尚存的时候,努力博取我们的声誉,使时间的镰刀不能伤害我们。——莎士比 亚 7、不要老叹息过去,它是不再回来的;要明智地改善现在。要 以不忧不惧的坚决意志投入扑朔迷离的将来。 ——朗费罗 8、不要为已消尽之年华叹息,必须正视匆匆溜走的时间。—— 布莱希特 9、当许多人在一条路上徘徊不前时,他们不得不让开一条大路,让那珍惜时间的人赶到他们的前面去。 ——苏格拉底 10、敢于白费哪怕一个钟头时间的人,说明他还不懂得珍惜生命 的全部价值。——达尔文 11、成功=艰苦劳动+准确的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 12、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莎士比亚 13、没有方法能使时钏为我敲已过去了的钟点。 ——拜伦 14、人的全部本领无非是耐心和时间的混合物。 ——巴尔扎克 15、任何节约归根到底是时间的节约。——马克思 16、时间就是能力等等发展的地盘。——马克思 17、时间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时间给空想者痛苦,给创造者幸福。——麦金西 18、时间是伟大的导师。——伯克 19、时间是一个伟大的作者,它会给每个人写出完美的结局来。——卓别林 20、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是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赫胥黎 21、忘掉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掉。——歌德 22、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的悲哀。——布莱克 23、在所有的批评中,最伟大、最准确、最天才的是时间。——别林斯基 24、从不白费时间的人,没有工夫抱怨时间不够。 ——杰弗逊 25、时间是我的财产,我的田亩是时间。——歌德

柏格森思想评价及反思

柏格森思想评价 一位影响世界思潮 的哲学明星 哲学领域 西方学术界对柏氏哲学有许多称呼:生命哲学、直觉主义(直觉哲学)、变的哲学、绵延哲学、创造进化哲学等等,这些名称从不同角度,标明了柏氏哲学与其它哲学不同的特.点,也标志着柏氏哲学与西方哲学传统之间的区别。他关于意识不断绵延、创新的理论开拓了法国的现象学——存在主义. 心理学领域 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的生命哲学的反动。的确,这种反理性主义的思潮并没有彻底揭示人存在的目的及本质,相反,带来了种种消极后果。但是从客观上讲,他对心理学的影响却不可忽视,因为他的基调也掺杂在现代心理学的交响乐中。与他同步的那些心理学思潮,表现在对理性的不信任,并最大限度地贬损理性,从詹姆士、麦独孤,到弗洛伊德、荣格,直到马斯洛,无论他们从什么角度去发挥他们对心理学的看法,都体现出了舍理性取非理性的趋向有可能导向主观唯心论甚至神秘主义化,从正面来讲,他也可以为我们展示心灵的另一面,这一面在“光天化日”之下是不可能暴露出来的,也许他使得心理学走向全面揭示“人”的方向。 文学领域 文学现代主义得益于柏格森的哲学,从而放弃了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遗产和达尔文进化论的文学自然主义倾向。柏格森的意识流思想和维护生命固有的内在创造力,为文学艺术的创作活动提供了哲学基础,许多作家不同程度地接受了柏格森的观点。巴特勒、贝尔纳、劳伦斯都深受柏格森的影响,甚至宣称没有读过柏格森的著作的沃尔夫也最终因柏格森的哲学而改变了他的时间与意识观点。 艺术领域 对于时间的独特阐释与界说是柏格森的哲学、美学的本源和出发点。柏格森从时间角度出发研究艺术问题,为美学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在古典时期,人只有在与对象世界的相互依赖中,才能感到自身存在的真实可靠,只有在对象世界中才能反观自己,内在生命只有被客体化为空间形式,才能得到表达。柏格森认为,这是把生命的时间形式空间化了,并没有把握住生命的全部。柏格森论艺术就是从这种“真正的时间”出发的。他视艺术为这种真正时间的产物,艺术作品是一种时间的,而非空间的存在。柏格森的哲学、美学思想对西方现代文艺的其他领域,如,音乐、雕塑、电影等也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且在其身后,这种影响力的余波还久久的回荡着。柏格森描述时间是一条川流不息的河,不借可以标出的力量而流向任何一个方向,是一种状态的连续,其中每一种状态都包含着既往,预示着未来。 一位受人批判, 成为替罪羊的哲学家

论柏格森生命哲学及其伦理意义

2006年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 Jul.2006第26卷第六期 总第44期 226 论柏格森生命哲学及其伦理意义 刁新强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重庆 400715) [摘 要]同许多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家一样,柏格森企图使自己的哲学 超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条对立的哲学路线之外。他所利用的洞察世界的方法 不是概念的、分析的、理智的方法,而是非理智的、直觉的方法。 [关键词]柏格森;直觉主义;生命哲学 同尼采、叔本华等许多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家一样,柏格森企图使自己的哲学超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条对立的哲学路线之外。不过他不象实证主义、马赫主义等科学主义思潮的哲学家那样把哲学等同于实证科学或归结为科学方法论、认识论。他不否定哲学要研究世界的本质、基础是什么等所谓“行而上学”的问题。他同尼采、叔本华等反理性主义者一样企图建立一种新的行而上学他与传统哲学的区别在于不把世界看作是静止的、僵固的东西。他所使用的方法是非理智的和直觉的方法。柏格森认为这种新哲学的建立揭示了人的真正本质以及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但是柏格森与尼采、叔本华等人有所不同,他力图避免使他的新哲学与科学明显的割裂开来。他认为科学是一种认识世界的特殊方法,科学的认识应从正确的前提出发,而这个前提只有用直觉方法建立起来的哲学才能提供。 一、对机械自然观的批判 柏格森是利用十九世纪以来科学的新发展与机械的自然观不能解 释这种发展这个矛盾来论证自己的哲学的。当时除了物理学发生了革命外,生物学、生理学等与生命有关的科学及关于历史和社会的科学也发展了起来。这种科学研究的对象具有明显的流动、变化和发展的特性。柏格森把这些学科称为“关于活的东西的科学”。他们显然不能局限于用力学和数学中所运用的机械论的方法来解释。由于这些科学的出现和发展,就有必要对科学研究的方向、科学对世界的描述、以及科学认识的方法和原则等问题重新进行考察。着也就是要揭露机械论的缺陷和错误,提出新的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机械论的批判成了他的哲学论说的出发点。柏格森认为,机械论的主要缺陷首先在于把机械的因果制约性绝对化了,排斥了世界的发展和创新。机械论的因果制约性原则认为,一定的结果总是可以有一定原因引起,而一定的原因也导致一定的结果。这种因果制约性甚至可以用精确的数学公式来表示,按照这种因果制约性解释的世界必定是一个封闭的世界。柏格森认为机械论的另一个主要缺陷是忽视了世界的整体性。按照机械论的观点,发展的过程像小孩子玩积木一样,每一事物都是由一些固定的、现成的部分拼凑起来的柏格森。柏格森认为这种由部分来说明整体的观点对于生命有机体是不适用的。 二、绵延、生命冲动和创造进化论 在柏格森哲学中,绵延、生命冲动指的是一种生命的活动和过程。但这不是指现成的生命活动和生命过程。显示的生命活动和生命过程是一种物质的活动和过程。而在柏格森看来生命却是一种心理意识的活动。他说:“生命是心理的东西”、“意识、或毋宁说超意识是生命之流”。[1] 柏格森有时把绵延、生命冲动等同于作为心理意识活动主体的自我。绵延、生命冲动就是指自我的绵延、自我生命的活动。柏格森说:“至少有这样一种实在,我们都是运用知觉从内部来把握它,而不是运用单纯的分析。这中实在就是在时间中流动的我们的人格,也就是绵延的自我。”[2] 但是,柏格森不是把生命冲动当作是人的自我,而是进一步把他当作周围世界的基础和本质,也就是认为我们周围一切事物都是由生命冲动所派生的。在具体说明生命冲动怎样派生万物时,柏格森力图使自己的理论与受机械论支配的理论区别开来,又力图使自己的理论具有科学分得色彩,他别是使之与生物进化论融合起来,他把自己的理论叫做创造进化论。在柏格森看来,宇宙见的一切,无论是有生命的东西还是无生命的东西,都是由生命冲动所派生的。显示世界事物的千差万别只不过表明生命冲动派生万物的方式千差万别。在这万千的派生方式中可以区分出两种不同的类型或者说两种不同倾向。一种是生命冲动的自然运动,既他的向上喷发,他产生一切生命形式;一种是生命冲动的自然运动的逆转,即向下坠落,他产生一切无生命的物质事物。这两种倾向根本对立、互相抵制。生命冲动的向上运动总是企图克服向下坠的倾向,克服物质事物的阻碍,而生命冲动的向下坠落也必然牵制其向上的喷发。在生命冲动受坠落的物质牵制而发生“停顿”而与物质交接的地方,产生既有生命形式又有物质躯体的生物有机体。不仅如此,柏格森还把上至人的感情意志活动、下至无机物的存在,都当作生命冲动的产物。他认为那些沿着生命冲动的自然方向前进未受阻拦的生命构成了精神性的事物,例如人的意志、灵魂。而那些作为生命冲动的逆转而未获得任何生命形式的东西则构成了无机自然界,即所谓惰性的、物理的物质。柏格森一再强调生命冲动是 任意的、盲目的、偶然的发生的过程。[3] 他一再提到生命冲动的过程是一种自动创造的过程,不服从任何自然规律或理性规律。柏格森还强调,生命冲动作为一种纯粹的活动性,倾向是不可能有任何相对的静止和稳定、不可能有任何间断性的。 三、反理性主义和直觉主义 柏格森的反理性主义和直觉主义与叔本华、尼采等人是一脉相承的。他公开否认人类的理智能够认识实在,否认人们以理智的形式和理智的方法所表现和获得知识具有实在的、客观真理的意义,他公开鼓吹为了达到实在,获得真理必须依靠非理性的直觉。柏格森论证其反理性主义的基本论据是:理智的认识的任务只是为了实践的需要,而实践只能是主观的东西,不能达到实在;理智的认识形式和方法只能是静止、僵固的东西,不能达到处于不断流变中的生命冲动,从而不能达到实在。柏格森认为,立志以及以理智为基础的科学的根本特点在于它们与实践密切相关,它们是适应时间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为了解决实践所提出的问题服务的。更直接的说是为了满足人们某种实际利益服务的,因为实践所要解决的问题总是与人们的实际利益相关。在他看来,只要人们的认识服从某种实际需要、与人们的某种行动相关,那这种认识便必然知识抓住事物之适应人们的实际需要的那一面,而忽视了其他方面,从而忽视了事物类在的、本质的东西。既然理智的认识是与时间相关的,因此它们便必然抛弃事物的本质,不能达到实在。柏格森论证他的理性主义的另一主要手法是:把一切立志的认识形式都说成是绝对僵固的、静止不变的东西,把一切理智的认识方法都当作是以绝对静止的、僵固的观点来认识事物的方法。柏格森的反理性主义同他的直觉主义是密切相关的。他贬低理性是为了太高直觉。他虽然曾一再表白他并不企图根本否定和取消理智的认识,而只是指出理智不能像他所推崇的直觉一样认识实在本身。实际上他是要使理智从属于直觉。因为他认为直觉是一种最高级、最深刻的认识形式,他认为科学属于理智的领域,哲学则属于直觉的领域,哲学和科学可以而且应当统一,但只能是在知觉的基础上统一也就是使科学超出理智的界限,或者说使理智超出其本身的界限,达到与知觉融合在一起。然而无论从对象、方式以及目的来说,知觉与理智都完全不同。 四、历史影响 尽管柏格森的哲学思想当中有许多不合适宜的地方,但以他和德国的狄而泰、齐美尔等人为代表的生命哲学,是现代西方反理性主义哲学思潮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最典型的表现形式,是由叔本华 等人的反理性主义通向现代存在主义的重要桥梁,具有承前期后的作用。柏格森哲学具有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力,他在二十世纪初期曾轰动一时,以至出现所谓“柏格森狂”,他波及到整个资产阶级的科学文化领域,包括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部门。影响最大的则是哲学和文学艺术。柏格森哲学对工人运动也产生过很大影响,二十世 纪初在法、意等国工人运动中的无政府主义的工团主义,就曾利用了柏格森的理论。柏格森哲学还曾涉及到解放前的中国,早在五四时期,柏格森哲学就成了当时中国资产阶级哲学当中最有影响的哲学之一。 参考文献: [1]柏格森.《创造进化论》.1928英文版,第257、261页. [2]柏格森.《形而上学导论》.商务印书馆,1963,第4页. [3]全增嘏.《西方哲学史、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第533页. On the Philosophy of Life From Henri Bergson and Ethic Means Abstract: Just as many of contemporary western philosopher, Bergson try to make his philosophy to surpass Materialism and Idealism that are two contrary philosophies. The methods he used to inquire into the world are not the concept, the analysis and the reason method, but unreasonable and intuitive methods. Key words : henri Bergson; intuition; philosophy of life 作者简介:刁新强,男(1978—),河南信阳人,西南大学政法学院2004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应用伦理研究。收稿日期:2006-5-14

与时间有关的经典名人名言

与时间有关的经典名人名言 1、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可能来自他们的博学。多样化会使人观点新鲜,而过于长时间钻研一个狭窄的领域,则易使人愚蠢。 2、一个研究人员可以居陋巷,吃粗饭,穿破衣,可以得不到社会的承认。但是只要他有时间,他就可以坚持致力于科学研究。一旦剥夺了他的自由时间,他就完全毁了,再不能为知识作贡献。 3、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陶行知 4、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 5、儿童的时间应当安排满种种吸引人的活动,做到既能发展他的思维,丰富他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又不损害童年时代的兴趣。(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为了使儿童具有自信,获得一点点与人相处的技能,就去牺牲他的天真,让他和那些没有教养的邪恶的孩子交往,这是很不对的;刚毅自主的品性的主要用途是为保持他的德

行。男孩子有了与人交接的机会,没有不能学得镇定的,只要时间够。洛克 7、有时间增加自己精神财富的人才是真正享受到安逸的人梭洛 8、时间是人的财富、全部财富,正如时间是国家的财富一样,因为任何财富都是时间与行动化合之后的成果。巴尔扎克 9、时间不是金钱,不是任何可以失而复得的物质。你一旦把它轻易失去,它就永远同你无情的分别。最可怕的事情是:它离开你时,还从你身上窃去了最珍贵的财产——青春和生命! 10、使时间充实就是幸福。 11、时间是一种冲淡了的死亡,一帖分成许多份无害的剂量慢慢地服用的毒药。最初,它会叫我们兴奋,甚至会使我们觉得长生不老——可是一滴又一滴一天又一天地吃下去,它就越来越强烈,把我们的血液给破坏了。即使拿未来的岁月作为代价,要买回自己的青春,我们也办不到;时间的酸性作用已经把我们改变了,化学的组合再也不是跟原来一样了。 12、如果你浪费了自己的年龄,那是挺可悲的。因为你的青春只能持续一点儿时间——很短的一点儿时间。 13、青春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时间。

路程时间和速度

路程时间和速度

路程、时间和速度 1、小红全家坐一辆汽车去旅游,汽车的速度大约是65千米/时,第一天行驶了6小时,第二天行驶了7小时,两天大约行驶了多少千米? 2、星期天,王亮去爬山,他从山脚爬到山顶用了15分钟,从山顶原路返回山脚用了9分钟,已知王亮上山的速度是60米/分。 (1)从山脚到山顶有多远?(2)王亮返回时每分钟行多少米? 3、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先用6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了3时,然后又用8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了2时,正好达到乙地。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4、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去时的速度是64千米/时,共用了5小时,返回时只用了4小时,这辆汽车返回时的速度是多少? 5、一辆长客车3小时行了174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它12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6、王叔叔从县城开车去王庄送化肥。去的时候每小时行40千米,用了6小时,返回时只用了5小时。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7、王叔叔从县城出发去王庄乡送化肥。去的时候速度为40千米/小时,3小时到达,返回时用了2小时。 (1)从县城到王庄乡有多远?(2)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8、李叔叔开货车从佛山运货到东莞用了3小时,货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返回时只用了2小时,李叔叔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9、一辆旅游车在平原和山区各行了2小时,最后到达山顶。已知旅游车在平原每小时行50千米,山区每小时行30千米。这段路程有多长? 10、汽车从甲地到乙地送货,去时用了6小时,速度是32千米/小时,回来只用了4小时,回来的速度是多少? 11、小明上山用了4小时,每小时行3千米,下山的速度加快,是6千米/时,下山用了多长的时间? 12、一辆长途客车3小时行了174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它6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要求6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13、一列火车从甲地到乙地用12小时,平均每小时行72千米,火车提速以后,平均每小时行96千米。现在火车从甲地到乙地要用多少小时? 14、小红平均每分钟走70米,10分钟由家走到学校。如果想7分钟走到学校,她每分钟要走多少米?如果每分钟走50米,几分钟能到学校? 15、一辆汽车上午行了120千米,下午用同样的速度行了200千米。下午比上午多行了2小时。它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6、甲乙两港之间的水路长是384千米。小明上午7:00从甲地上船,晚上7:00到达乙地。这艘客船平均每小时航行多少千米?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对现代教育的意义

存档日期:存档编号: 浅析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对现代教育的意义 [摘要]柏格森是20世纪初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他的生命哲学思想值得我们梳理和思考。他的哲学思想包括生命的冲动、绵延、直觉等,而这些思想对现代的教育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关键词]生命哲学,现代教育,意义 亨利·柏格森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也是生命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生命哲学思想关注自我主观的、非理性的心理体验,鼓励人们用直觉去感受渗透着生命本质的绵延。所以,认识和了解柏格森的哲学思想对当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柏格森生命哲学思想的形成背景 (一)时代背景 在柏格森生活的时代中,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人的内心世界以及精神生活的空虚。因此,柏格森呼吁哲学家们应该承担起拯救生命于困境和危机的责任。他认为哲学是非常真实而普遍的人类冲动的一种反映,哲学应该满足个人的需要并服务于社会。 (二)思想基础 (1)早期生命哲学思想的影响。 希勒发展了康德的“美是感性与理性钱桥梁”的思想,并以“形式冲动”来统率“感性冲动”,认为审美者仅仅通过形式化的游戏冲动,就能够获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理性认识,将感性直观引入哲学中,开辟了以感性生命为对象的哲学。叔本华和尼采是最早以现实与感性的人作为哲学的出发点,以“生命”为核心建立哲学体系的哲学家,他们都把“生命意志”看作世界的本源,试图从感性的现实生命而不是从理性地抽象生命出发,去解释整个世界。狄尔泰认为要把握生命现象,不能依靠传统的理性主意方式,而是通过感性体验生命。 (2)进化论的影响。 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影响很大,柏格森也受到进化论额影响。柏格森从不同的角度对达尔文的理论做出了自己的独特反应。他首认为,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科学研究中,我们分析心灵主要是一种生命的实用器官,其兴趣不在于真实

柏格森生命哲学

一、生命哲学概述 1、生命哲学的基本特征 生命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时期在德、法等国流行的一种具有非理性主义特征的哲学思潮。 它把揭示人生命的性质和意义作为全部哲学研究的出发点,进而推及人的存在以及全部的认识和实践。 换言之,就是说由对生命的揭示而推及对整个世界的揭示。 第一,生命被生命哲学家赋予了本体论意义。生命在这里不再是自然科学所研究的物质性存在,生命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可以自由释放的能量,世界就是一个具有活力、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生命存在;生命就是主体对自己存在的体验、领悟,也就是心灵的内在冲动、活动和过程; 第二,生命哲学提供了不同于传统哲学的世界观。传统哲学的关注点是世界的本质和本体,在那样的观点之下,世界是孤寂的、静止的和分裂的,哲学所探索的是世界的精神或者物质本原;生命哲学认为世界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整体,世界是生命的自由创造,是一个人化的和有价值的世界。 第三,生命哲学强调生命和激情对理性和经验的超越作用。生命哲学所反对的理性是以机械论为基础的理性,反对对生命和世界做机械的分割,而认为生命和世界都是连续不可分的整体,都是有激情的蓬勃发展的绵延的存在。 2、生命哲学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 生命哲学的研究思潮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当时的西方世界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开始出现一系列重要变更,对生命现象的研究就成了当时人们关注的一个核心话题。 科学方面的变更主要表现在近代生物科学的产生,它促使人们对生命现象有了新的认识,并进行着新的探索。 文化方面主要表现为以德国为中心的浪漫主义运动,它发扬和突出了西方思想中强调生命和激情的传统,超越了近代以来的在形而上学阴影之下的理性的界限。 3、生命哲学的发展 生命哲学的流传主要是在德法两国。 德国的生命哲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哲学家狄尔泰、齐美尔等 。他们主要是从对生命意义的揭示出发,来探讨精神生活、文 化——历史和价值问题,并且把这种探讨作为全部哲学的核心。 与德国生命哲学思考同时,法国也出现了类似的思潮。法国的 集大成者是柏格森,他的生命哲学对西方世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不仅德国以及周边的很多生命哲学家都深受其影响,而且,后来 的英美实用主义以及其他的例如天主教现代派等都深受其影响。 二、柏格森其人及其代表作 1、生平和作品 柏格森(1859—1941)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法国哲学界中影响最大的哲学家。柏格森出身于一个音乐家之家,年就读于巴黎高等师范,毕业后一度在中学任教,后来任法兰西学院教授,在此期间,他的讲课引起了巨大轰动巴黎上流社会的一些人物也前去听讲。1914年被评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92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主要著作有《时间与自由意志》《物质与记忆》《笑的研究》《形而上学导论》《创造进

到达时间间隔与到达时刻的分布(应用随机过程,陈萍)

定理2.2.1 到达时间间隔序列1,1,2,k k k T k ττ-=-= 相互独立同分布的,且服从参数为λ的指数分布. 这个命题应是在意料之中的. 事实上,泊松分布定义中的平稳独立增量的假定等于说在概率意义上过程是在任何时刻都重新开始,即从任何时刻起过程独立于先前已发生的一切(独立增量),且与原过程有完全同样的分布(平稳性),也就是通常讲的无后效性. 证明 1)求1T 的分布. 由于1T 表示第一次事件发生之前所需的时间,故 1{}T t >表示在[0,)t 时间段内事件还未出现,所以 111()()1()1(()0)1,0t T F t P T t P T t P N t e t λ-=≤=->=-==-?≥ 即1~()T E λ. 2)求2T 的分布. 由平稳增量性,在时间区间[,)s s t +内事件发生的次数与s 无关,而只与时间间隔的长度t 有关,即 21()(()()0)(()0),0t P T t T s P N s t N s P N t e t λ->==+-====?≥ 由全概率公式,()()()()1221210||t T P T t P T t T s f s ds e P T t T s λ∞ ->=>===>=? 即2~()T E λ且与1T 独立. 3)求,2n T n >的分布.对于11,,,0n t s s -?≥ ,有 11111111(,,) (()()0)(()0)n n n n n t P T t T s T s P N t s s N s s P N t e λ----->===+++-++==== 即~(),2n T E n λ?>,且相互独立.于是结论成立. □ 注意,定理2.2.1的逆命题也成立. 先研究到达时刻的分布,之后再来讨论这个问题. 定理2.2.2 到达时刻n τ服从参数为,n λ的Gamma 分布. 证明 由定理2.2.1,1,1,2,k k k T k ττ-=-= 相互独立且k T 的特征函数是 ()()()00012222cos sin 1itx x x x k t e e dx tx e dx i tx e dx t t i i t t λλλ?λλλλ λλλλλ∞∞∞ ----==+??=+=- ?++?????

科学阐释与批判——库恩与罗斯科学哲学思想比较

科学阐释与批判——库恩与罗斯科学哲学 思想比较 当代西方哲学存在着两大思潮:以英美为主体的分析哲学和以欧洲大陆为主体的人文哲学。两大思潮的哲学家之间缺乏沟通的接触。但是最近几十年,哲学家们开始进行“综合”和“贯通”的努力。其中较为出色的当推美国哲学家库恩与罗斯。作为历史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库恩,通过提出范式和科学发展动态模式,把科学社会学和科学心理学引入了科学哲学。罗斯是当代美国新一代的科学哲学家。他通过考察自然科学的社会和政治重要性,提出了对作为多方面的、复杂的社会实践的科学知识的一种分析,从根本上改变了经验主义科学认识论的混乱局面。但是库恩和罗斯并不是“简单地把英美和大陆研究结合”〔1 〕而是在不削弱科学知识力量的基础上,提供一个对科学进步及其合理性的更好理解。但是在一系列相关问题上,两人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库恩:科学革命的阐释 在人类认识史上,有一个难题一直困扰着哲学家,那就是:自然科学是否存在有方法论的理想模式?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关系是怎样的?传统的看法认为:自然科学家说明自然现象;而社会学家则是理解社会现象,一个是关于事实的判断,一个是关于价值的判断,两者之间存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从19世纪开始逐渐形成两大对立的派别:一是以实证主义和逻辑经验主义哲学家为代表,认为自然科学

与人文科学在认识论或方法论上没有原则上的区分,自然科学在进步和发展中建立的认识论或方法论的理想模式完全适用于人文科学,另一派与此相反,狄尔泰、泰勒等人认为,在阐科学意义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完全不同:“自然需要说明(explaination),人则必须理解(unelerstanding)”〔2〕库恩从科学史角度反对实证主义的教条,同时又对泰勒等人的阐释学区分不以为然。在库恩看来,自然科学同样需要阐释,也与文化相关。1988年库恩与泰勒为此展开一场大辩论。泰勒认为,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区别:人文科学的对象本质上是自我解释的;而自然科学的对象则不必,也不应该被理解为自我解释。如果说自然科学在某种意义上是解释的,那么人文科学则是双重的解释:不仅提供解释,而且是解释的解释。库恩基于对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或进步的动态模式,对库恩的区分方式表示置疑。他认为,“自然科学在任何时候都是建立在现代实践者从他们的前人那里继承来的概念基础上的。这个概念是历史的产物,它包括在文化中,是现代实践者通过训练模仿得来的,而这只有通过阐释学的技巧,由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去理解其思想模式后,才能影响社会的其它成员。”〔3〕在此,库恩已意识到我们所接触的世界被前理解所表述过的世界;我们关于自然知识,是对先天知识以及它所倒置的成功或失败的一种反应。如电池、共鸣器或电子振荡器以及化学反应等,都属于人类活动的一个有意义的范围,处于历史中并具有与历史不能分割的意义。在他的《从必要的张力》一书序言中,库恩使用了“释义学”这个词,是为了对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一书作释义学的理

论柏格森直觉主义对梁漱溟哲学的影响

论柏格森直觉主义对梁漱溟哲学的影响 论文导读:柏格森哲学不仅在西方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对梁漱溟的影响最大。本文试图简要评介柏格森直觉主义。柏格森哲学,论柏格森直觉主义对梁漱溟哲学的影响。关键词:直觉主义,柏格森哲学,梁漱溟 柏格森哲学不仅在西方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且还渗透到了远在东方的中国现代新儒家的思想中。柏格森生命哲学大约是在辛亥革命后期传入我国,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得到广泛的传播,与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一道,成为对现代中国思想文化界影响最大的西方资产阶级哲学思潮。中国对柏格森的研究随着1920年《民铎》杂志出版柏格森专号而达到高潮,当时中国的不少的思想家,尤其是新儒家学者都在不同程度上接受过柏格森哲学的影响,其中对梁漱溟的影响最大,柏格森生命哲学成为梁漱溟哲学思想的主要来源之一。本文试图简要评介柏格森直觉主义,并分析其对梁漱溟哲学的影响及二者的异同。 一、柏格森直觉主义的基本内容 柏格森在《创造进化论》中说,直觉是一种本能。他给直觉下过几个定义,其中一个是:“所谓直觉,就是一种理智的交融,这种交融使人们自己置身于对象之内,以便与其中独特的,从而无法表达的东西相符合”。[1]综合柏格森对直觉的相关论述,可以把他关于直觉的思想归结为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直觉是理智的交融。柏格森以小说为例说明这一点。他说:“作家可以给他的主人的性格加上各种各样的特征,可以任其所好地描绘

主人的言行举止。但是,如果我有一刹那能使自己与主人本身同一起来,我就会体验到一种单纯而不可分割的感受,这种感受是与作家的上述这一切描绘不等值的。……这个人物是我一下子整个地把握到的。”[1]实际上,柏格森说的那“入戏”的过程就是直觉过程。就是说,认识者用心灵去感知对象的内在本质。对象若是认识者自己(深层意识或人格),直觉就是内省;对象若是外物(包括宇宙整体),直觉就是体会或体验。直觉是心灵直接接触,把握对象的内在本质。 第二,直觉不使用僵固的、现成的概念,不使用符号。柏格森认为直觉“是一种单纯而不可分割的感受”,他说,把握小说中主人公自身的过程就是直觉的过程,所把握到的东西就是生命的纯绵延,这种东西不是从外部可以感知的。语言、概念、逻辑线索等等,把人物的符号交代给你,而直觉则使你切身感受到符号下面涌动的真实生命。因此,要把握的真正实在是符号所不能给予的,而且直觉的对象是绝对的变易、纯粹的绵延,直觉的结果是与此相一致的一种独特的经验,所有这些也不可能用任何现成的,不变的概念、符号表达出来。 第三,直觉产生于本能。柏格森认为直觉产生于本能,本能中蕴含着走向直觉的基本要素,直觉从本能那里承袭的东西是生命的本性、有机性、内在性、以及对自身的共鸣,本能从来没有脱离生命。因此,他完全有可能揭示生命的奥秘。柏格森指出,“本能是在生命形态的基础上铸成的。如果说智力是用机械的方式对待一切事物,那么本能则是用有机的方式对待事物。假如沉眠于本能中的意识觉醒了,假如本能能够激起认识,而不是被怠懈为行动,假如我们能够向本能提问,

与时间有关的名言:时间好比河水,只能流去不能回

与时间有关的名言:时间好比河水,只能流去不能回 篇一:珍惜时间的名言:珍惜 1、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利用时间是一个极其高级的规律。——恩格斯 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4、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歌德 5、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误了。——裴斯泰洛齐 6、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7、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8、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海伦·凯勒 9、迁延蹉跎,来日无多,二十丽姝,请来吻我,衰草枯杨,青春易过。——莎士比亚 10、普通人只想到如何度过时间,有才能的人设法利用时间。——叔本华 11、黄金时代在我们面前而不在我们背后。——美国作家马克·吐温 12、人生苦短,若虚度年华,则短暂的人生就太长了。——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 13、只要我们能善用时间,就永远不愁时间不够用。——歌德 14、不管饕餮的时间怎样吞噬着一切,我们要在这一息尚存的时候,努力博取我们的声誉,使时间的镰刀不能伤害我们。——莎士比亚

15、不要老叹息过去,它是不再回来的;要明智地改善现在。要以不忧不惧的坚决意志投入扑朔迷离的未来。——朗费罗 篇二:珍惜时间的名言:时间是一笔贷款 1、时间是没有声音的锉刀。 2、庸人费心将是消磨时光,能人费尽心计利用时间。 3、不浪费时间,每时每刻都做些有用的事,戒掉一切不必要的行为。 4、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5、零碎的时间实在可以成就大事业。 6、光阴易逝,岂容我待。 7、时间是一笔贷款,即使再守信用的借贷者也还不起。 8、一个人越知道时间的价值,越倍觉失时的痛苦。 9、善于利用时间的人,永远找得到充裕的时间。 10、珍惜时间可以使生命变得更有价值。 11、抓住今天,胜似两个明天。 12、最珍贵的是今天,最容易失掉的也是今天。 13、时间是一条金河,莫让它轻轻地在你的指尖溜过。 14、黑夜到临的时候,没有人能够把一角阳光继续保留。 15、一日无二晨,时过不再临。 篇三:珍惜时间的名言:时间胜守宝石 1、时间胜守宝石。 2、时间能获得黄金,黄金买不到时间。 3、得时无怠,时不再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