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复习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复习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复习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复习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学习目标定位】

框题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

度、价值观目

识记理解分析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系的含

1.联

系的普

遍性

2.联

系的客

观性

3.联

系的多

样性

1.联系实例,具体分析、把

握联系的普遍性的实质

2.联系实例,具体分析事物

之间的联系,认识和把握事物之

间的真实联系,明确联系的客观

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

3.通过联系的多样性分析、

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

件,从而认识把握联系的条件性

1.培养抽象思维能

力,学会从具体事实和

材料中概括出一般结

2.培养辩证思维能

力,学会用联系的观点

辩证地看问题

3.提高判断正误、

是非的能力,认识把握

事物之间的真实联系

观察社

会现象和自

然现象,俯世

界是普遍联

系的,学会用

联系的观点

看问题

【课前预习填空】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2.联系的普遍性

(2)联系的含义,就是之间以及的、、。(3)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第一,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第二,每一事物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第三,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3、联系的客观性

(4)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5)联系的客观性分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和。(6)联系的客观性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从事物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联系,改变,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4、联系的多样性

(7)联系和多样性含义。

(8)事物的联系是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9)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

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既要把握事物的,又要关注事物的;既要认识事物的,又要重视事物的。总之,一切以、、为转移。

【课堂学习重点】

1.联系的普遍性

(1) 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普遍性的主要表现:

第一,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第二,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第三,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联系的客观性

(1)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联系之所以是客观的,从根本上讲是因为事物的客观性决定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具体说来,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

(3)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诡辩论的一重要特征。

(4)人与事物联系的关系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人们虽然不能否定事物的客观联系,但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这充分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它使联系的具体形式更加多样了。

3.联系的多样性

(1)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2) 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即使人们改变条件、创造条件,也是有条件的。因此,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关系问题

这是本课的难点,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来理解。

(1)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无法否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

(2)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这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表现,并不是不论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人们只有遵循事物本身的必然联系进行活动时,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如,我国进行的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改革,我们正在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与我国的商品经济社会原本就存在着必然联系。改革遵循了客观经济规律,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既承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又承认人发挥自己的能力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复习笔记整理】

【高考真题精析】

【例1】(2008全国文综)灾害一般是在各种不利因素同时出现时发生的,对人们生产、生活各方面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这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

①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任何事物都可以是某一特定事件的原因或者结果

②联系是多样的,因此应该全面地认识与事件有关的各种联系

③联系是客观的,因此事件的发生与人的活动无关

④联系是有条件联系的,因此应该注意具体地分析事件发生的各种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材料中的“灾害对人们不利影响”,体现的是联系多样性和有条件性,我们在复习时要善于区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例2】(2007广东单科)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

A.联系的多样性 B.联系的客观性 C.联系的主观性 D.联系的普遍性

答案:A

解析:材料中的“不同角色”,体现了一个男人在社会上的不同联系,体现的是多样性,考生较易选择D项,没有把握住材料的重点。

【例3】(2007江苏单科)中共中央多次强调,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这在哲学上体现了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内在联系 B.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

C.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D.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答案:C

解析:材料中考查的是我们对联系普遍性的理解.A项表述错误.B项和D项不符合题意.

【课后测试提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当地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造成了罕见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这说明

A、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B、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与周围事物有联系

C、关键部分的性能与状态对整体起着决定作用

D、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2.唯物辩证法所说的普遍联系是指

A、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都和周围的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B、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都和周围的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C、任何事物之间都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想怎么联系就怎么联系

3.《淮南子》中说:“走不以手,缚手不能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这说明

A、事物内部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B、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相互联系

C、人们不能否认事物时间的联系

D、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4.一些大学生在应聘时遭遇“姓氏歧视”。一位“裴”姓同学,就因为这“倒霉”的姓氏失去了即将到手的会计职位,老板说,“裴”和“赔”同音,不吉利。姓“裴”不吉利的认识A.夸大了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 B.割裂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C.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D.否认了联系的普遍性

5.我国目前兴建的四大工程——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将会继续加强地区经济之间的联系,推动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段材料说明

A.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

B.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C.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

D.人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事物的联系

6.一些人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掠夺式地开采资源。这种错误的做法,破坏了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人们的生存环境。从辩证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

①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②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创造出来的④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④

据农业部最新统计,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已达400余种。近10年来,新入侵我国的外来入侵生物至少有20余种,平均每年递增1至2种。我国已经成为遭受外来入侵生物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运用所学知识,完成5—6题。

7.外来生物离开原生地,由于天敌消失,在适宜的生态和气候条件下疯狂生长,危及本地原有生物的生存,导致物种的减少或灭绝。这一事实说明

A.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B.先行后续的关系存在着因

果联系

C.事物联系的条件不同,其引起的联系的状态也就不同 D.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事物

8.外来生物入侵造成严重危害的事实启示我们

A.必须杜绝外来生物的引进,保护本地原有生物 B.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是不可改变的

C.必须承认物质世界的本原 D.要注意事物联系的条件性,提高实践运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9.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就失去了水分的积聚中心和贮藏库。这段话告诉我们

①自然界是客观的,人不能违背自然的客观性②要正确对待联系的客观性

③在把握事物时不能仅看到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忽视那些间接的、本

质的和长远的联系④做事情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0.漫画蕴涵的哲理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

B、人们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

C、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事物相联系

D、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11.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应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看问题应具体分析事物的联系

C、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D、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12.循环经济体现了现代的思维模式和活动方法,其哲学依据是

①普遍联系是客观世界的基本特征②系统与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

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无条件的④事物之间的联系能够被发现和利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2008年6月4 日中新网载文指出,双方经贸合作带动了两国同亚太其他国家的经贸往来,推动了亚太区域和世界经济发展和经济合作。材料所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B.人为事物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D.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14.2008年7月19日《广州日报》报道,广东省共有175种入侵物种。这些外来物种的入侵,对区域性农林业、区域性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引起土壤退化、耕地减少、森林毁坏、沙漠化、水污染等重大环境问题。这一后果给我们的启示是

A.保护本地生物物种,杜绝引进外来物种

B.必须承认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

C.应当多引进外来物种,以增强我国本地物种的竞争力

D.要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包括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15.科基蛙是生活在大洋洲热带地区的一种青蛙,在原有的生态环境中与其他生物“和平共处”,但“入侵”夏威夷大岛后却打破了那里的生态平衡,可以说明这个事例的哲学道理是

①联系是普遍的,因而具体事物在联系系统中的作用是确定不变的

②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特殊的可变的

③联系是普遍的,因而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④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相对的无条件的

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16.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我国面临着资源缺乏和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在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某企业利用当地丰富的小麦资源生产味精,形成了四次增值和生态循环,构建起粮食加工和养殖产业链,实现了生态农业产业化。这四次增值和生态循环是:①生产味精带动小麦种植,小麦加工成味精、氨基酸、面粉等;②对生产废水、副产品进行生物技术加工,变成优质饲料和肥料;③用加工处理后的饲料养牛;④将牛肉、牛奶和皮革制品稍往国内外。

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材料中实现资源循环与价值增值的哲学依据。

参考答案

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课前预习填空】

(1)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2)事物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3)周围其他事物内部的世界

(4)固有的

(5)自在事物的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

(6)固有的固有事物的状态

(7)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8)多种多样的

(9)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内部条件外部条件有利条件不利条件时间地点条件

【课后测试提高】

一、选择题

1.B 2.B 3.A 4.C 5.B 6.D 7.C 8.D 9.C 10.C 11.C 12.B 13.A 14.D 15.D

二、非选择题

16.答:(1)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小麦、味精、废弃物、饲料、牛羊、市场处于普遍的联系之中。四次加工中的废弃物既有废弃物的特性,同时也有资源的特性。一次循环过程中的废弃物可以成为下一次循环过程的资源。

(2) 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小麦-味精-废弃物-饲料-牛羊-市场的产业链形成的过程,体现了在正确认识联系的规律性和条件性的前提下,可以改变某些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从而达到目的。

上海市高三政治第三课把握联系促进发展学案沪教版

上海市高三政治第三课把握联系促进发展学案沪教版 一、要点讲解 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联系的普遍性从横向看表现为:一、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二、,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联系从纵向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表现为时间上前后相继的关系。 要正确理解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事物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联系具有多样性是因为事物的普遍联系是无限多样的。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因果联系和整体与部分的联系是两种重要的联系形式。 在因果联系中,我们要注意正确把握因果联系的特点,不能把所有相继出现的现象都当成因果联系。在把握因果关系中要严格的区别原因和结果,不能倒因为果、倒果为因。同时还要理解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在整体和部分的联系中要正确理解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区别,不要把事物整体及其全过程与构成它的部分等同起来。但是整体与部分密切联系。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影响。 3.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哲学上讲的发展,是指事物具有前进上升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事物熊发展县有普遍性。世界上·切事物都处于寝孬停息的矮动变化之中。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讳器是变化发展奇瓠一成辙的事物是没有的。 4.事物的发展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复习时重点掌握量变、质变的区别以及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形式。尤其要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形式。量变不仅指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也包括构成事物的成箢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 更要把握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并要懂得,事物从量变到质变,再从质变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构成事物无限的变化和发展≮使事物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在方法论上,量变质变规律要求:一是要坚持适度原则,做事情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二是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当量变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抓住时机,积极促成事物的飞跃和发展。三是要重视量的积累。没有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变;重视量变,同时还要学会“优化结构”。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可以引起质变,所以要研究事物的结构,调整优化事物的结构。 5.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这是由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新旧事物的本质所决定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这是由事物发展过程的复杂性决定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但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前进性和曲折性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基本途径。 6.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要:第一,把事物的发展作为过程来考察;第二,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第三,要重视量的积累,不适时机地促成事物的飞跃。第四,要有曲折道路的思想准备,善于在曲折中前进;第五,要自觉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提高自身素质。 二、重点知识指导 1.因果联系和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全章概述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才能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本章可分为2个框题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新课程学习 7.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联系普遍性、客观性的含义。 2、理解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以及联系的多样性。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全面的、联系的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 教学重点、难点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二)进行新课

一、联系的普遍性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54页探究框题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的。 1、联系是普遍的 (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从宏观天体到微观粒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2)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54页“相关链接”以及“名言”内容,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 2、什么是联系?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综合上面所学内容,思考什么是联系?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二、联系的客观性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55页探究框题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人与生态环境有密切关系,破坏生态不利于人的生存。 1、为什么说联系是客观的? (1)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自在事物中的种种联系(如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联系)在人类产

高中政治《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联系的含义 (2)联系的特点及其方法论要求 (3)整体与部分的含义 (4)系统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5)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 ◇理解: (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2)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 ◇分析: (1)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 (2)联系自己学习的实际.说明怎样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材料归纳基本观点的能力 (2)培养同学们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观察、说明问题的能力,培养同学们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二、【重点、难点】: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2、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4、掌握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 三、【整体感知】: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联系的相关知识和要求,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四、【方法点津】: (1)阅读教材,概括出联系观点的原理内容。 (2)结合联系的三特征,深入领会联系观点的方法论要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搜集具体事例,说明怎样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五、【课文导语】: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每一事物都是普遍联系之网上的部分或环节,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才能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第一框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一、世界是不普遍联系的 (一)、联系的普遍性 ◇课堂探究:你能说出实际生活中事物相互联系的事例吗? ◇探究提示:例如,我们的身体健康与学习之间的联系等。(同学们可结合自己的实例回答。) 1、联系的含义及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是普遍的。 (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新航路开辟学案

开辟新航路①学案 集安一中王靖欧一学习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能力目标: ①新航路开辟的时间、原因(必要性和可能性) ②知道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了解四位航海家及国籍、支持国、探索的新航线、最终到达地 ③新航路开辟的结果、影响(从人类文明交融、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商业革命、价格革命几个角度) (3)情感目标: 了解新航路开辟的经过,感受和学习航海家勇于探索的开拓进取精神,认识到人类历史是不断探索的历史,探索精神永不磨灭的。 二学习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三学习难点: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四学习过程: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与条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00年左右,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金银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金银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 ——《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材料二 1294年,马可·波罗在中国居住了17年之后回到欧洲。由两名托钵僧,普兰·卡皮尼和卢布鲁克撰著的《联系》一书,特别是马可·波罗游历的故事,激起了欧洲的好奇心和商业欲望。蒙古人将亚洲和东欧联为一体曾便利了此种商业交往。但是,如我们曾经谈到过的,帖木儿掠夺性的征服和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越来越阻隔了此种交往。土耳其人并非有意损害贸易,而是他们没有能力促进贸易。 东方某国“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 ——《马可波罗行记》材料三 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以及克里木等地区,从而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这实际上等于堵死了这一条重要商路,结果,欧洲市场上东方商品的价格猛涨。 ——《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册材料四但我发现印度群岛时,我曾说这些岛屿是全世界最富有的贵族领地;我曾谈到过有关进行黄金、珍珠、宝石、香料等交易……有一件我敢陈说的事:因为这件事情是有许多见证人,即在刚抵达委拉瓜(委内瑞拉)的头两天,我曾见到比我在小西班牙四年中所见到的黄金还多得多……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材料五:西班牙于1492年收复了阿拉伯人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最后一个据点。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人从长期的穆斯林统治下获得了解放,但在斗争中也产生了强烈的宗教情绪:热衷于传播天主教,使穆斯林和其他异教徒皈依天主教。 (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 ——迪亚士 ①新航路是15世纪末到16世纪,西欧各国开辟的由欧洲通往亚洲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课题: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 授课班级:高二、7班 教者:王筱筠 课型:授新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联系的概念,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与条件性,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都就是客观的。运用相关原理,分析说明事物都不就是独立存在的,分析关于联系的现实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相关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复杂的联系中认识与发现事物固有的本质内在联系,培养辩证思维能力,运用联系的观点瞧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瞧问题。 【教学重点】 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与客观性。 【教学难点】 人为事物的联系就是客观的,联系具有条件性。 【教学方法】 归纳法、案例法、讲授法。 【教学设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了解学生的出席情况。 2、导入新课: 老师:几年前美国发生的金融危机,大家还有印象不?2008年的危机席卷全球,中国也受到了影响。 投影显示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有着一百五十多年历史的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破产了(PPT上显示相关的图)。受次贷危机的影响,东莞的大型港资企业合俊玩具公司倒闭(PPT上显示相关图)。 问题讨论:通过前面的两段材料,思考美国次贷危机与中国企业经营困难有什么联系,并能得到什么启示?给2分钟的思考时间。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老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能准确瞧到美国金融危机与我国企业倒闭直接存在的联系,美国与中国相距得很远,但也受到了危机的影响,使我国的很多企业受到了制约。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世界就是相互联系的。事实上,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事物存在联系。今天,我们就以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探讨。 3、讲授新课: 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板书) 知识点(一) 联系的含义(板书):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宝鸡市陈仓区虢镇中学任建民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联系的含义。 (2)理解联系的特征及其方法论要求。 (3)正确理解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以及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联系含义的提炼与概括,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能运用联系的普遍性与多样性及其意义的原理分析社会生活中一些现象与具体事例,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瞧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增强环保意识。(2)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在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过程中作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形成辩证的思想方法。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教学难点: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人们能够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问题探讨法、归纳法、联系实际法。 四、教学过程 7、1、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 【导入新课】 通过第一、二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了世界的本原“就是什么”的问题(就是物质的)。那么这个物质世界的状态又就是“怎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物质世界处于怎样的状态,学习唯物辩证法的联系的观点、首先请大家瞧一段视频 多媒体播放《唇亡齿寒》 学生思考:1、典故中唇与齿就是一种什么联系? 2、世界上有没有孤立的事物存在? 教师:这个故事充分体现了不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她们之间就是有联系的。那什么就是联系,联系有什么特征,以及学习了联系的有关原理,对您有什么启示呢,这就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进入新课】 【板书】7.1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 探究1、教室外的花草开得如此灿烂,需要哪些条件? 学生回答:(略) 教师:花草的灿烂既得益土壤阳光等外部条件,还得益于花草本身的根茎叶等内部条件。所以说,事物与事物之间,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

2019-2020学年历史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学案 Word版含答案

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 本单元课标 17.全球联系的建立 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要点学纲学习重点 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一)原因(参见表1) 1.根本原因(经济根源); 2.重要原因; 3.直接原因。 (二)条件 1.航海经验积累; 2.科技条件; 3.政治条件 1.开辟新航 路的必然性; 2.主要航线 的开辟 二、▲新航路的开辟(参见表2)(一)迪亚士、达?伽马发现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东方的航线(二)哥伦布发现美洲 (三)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三、其他航路的开辟(一)开辟概况(参见表3) 1.北大西洋高纬度地区的海上探险; 2.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二)△历史意义 一、新航路开辟背景 角度内容(理解) 根本原因(动因)经济根源 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西欧各国的商 品经济迅速发展 社会根源西欧社会对金银财富的需求以及开拓新市场的意愿日益迫切 重要原因 东方的诱惑 (诱因) ⑴《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中国和东方的富裕,激起一些西欧 人对东方和未知海外的发财梦; ⑵欧洲对亚洲贵重商品的长期需求(欧洲长期从亚洲进口丝绸、 瓷器等奢侈品和香料等生活必需品) 西方力量的推 动(动因) ⑴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 ⑵部分穷困潦倒的贵族、新兴资产阶级,以及其他有冒险精神的 人——希望到东方和海外实现发财梦; ⑶基督教会——希望通过向海外扩张来传播基督教; ⑷葡西王室——(希望得到海外财富,以加强在欧洲的地位)积 极支持海上探险活动

高考政治 热点知识专题复习 文化的作用学案 新人教版

复习线索——以文化的作用为线 社会生活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三大领域。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丰富的形式。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的作用表现为两个方面,首先表现在国家、民族的历史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此,我们要将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其次,文化的作用表现在个人的成长中。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013年高考政治热点知识专题复习文化的作用学案新人教版 一、【知识整合】 二、【答题模板】 如何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问题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⑤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⑥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⑦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四、【热点链接】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⑴从文化的内涵角度,谈谈你对“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的认识。 答案:①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推动力。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

世界是普通联系的 一、考点突破 1. 联系的含义; 2.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3. 理解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 二、重难点提示 1.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2. 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 要点1:联系的含义 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要点2:联系的普遍性 【核心突破】 例:蝴蝶效应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原因就是蝴蝶扇动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产生微弱的气流,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核心归纳】(抄到课本上) 原理:联系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误区点拨】 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那是否意味着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联系是普遍性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但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因为世界上每一个具体联系都是有条件的。 例:李强同学与珠穆朗玛峰存在着联系吗? 李强与珠峰都是具体事物,所以他们之间的联系需要一定的条件。假如李强去攀登珠峰,那二者就有联系;如果没给任何条件,那么就无法判断二者有无联系。 所以,认为因为联系具有普遍性,所以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的观点是错误的。 要点3: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核心突破】 【重要提示】 联系具有客观性,意味着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人要尊重客观联系,不能主观

世界的普遍联系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1、联系的概念 黑格尔: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的存在,……只有作为有机体的一部分,手才能获得它的地位。 物质世界是纷繁复杂的,同时又是普遍联系的,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特征。恩格斯指出:“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副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所谓联系指一切事物、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对联系范畴的上述理解,包含以下三个要点: 第一,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转化是一切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就是说,世界上不存在孤立存在的事物。一方面,任何事物、现象和过程都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并相互转化的;另一方面,它们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的,并由此构成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和历史过程。猫、田鼠、雄蜂和三色堇(即蝴蝶花)彼此之间就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第二,相互作用是联系的根本内容。物质主体不同,相互作用的性质和形式也就不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同化与异化的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社会运动的基本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人的社会关系;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人类社会的国际关系;等等。总之,联系是物质的相互作用,物质是相互作用的主体。否认相互作用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联系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联系以事物之间的区别、界限为前提。如果抹煞事物之间质的区别,就会导致相对主义 2、联系的特点 (1)联系的客观性 指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要反对只承认主观联系而反对客观联系的唯心主义观点。 ·[德]康德(1724-1804)认为,外部世界是杂乱无章的,是人的感性直观形式给外部世界以时间和空间的联系,人的先验的知性形式给外部世界以因果性等联系。 坚持联系的客观性还要反对臆想的联系,如“乌鸦报丧,喜鹊报喜”;数字和命运;手相与命运等。例如,有人把生辰八字同人的命运联系起来,把手相与人的祸福联系起来等等。这些都是利用主观臆造的联系代替客观事物本身的联系,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是反科学的。探亲车队奔丧 (2)联系的普遍性 恩格斯: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和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生成和消逝。 联系的普遍性包含着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内部的诸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二是任何一个事物与其他事物也处于相互联系之中;三是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工业依赖农业提供粮食、原材料和市场等,农业又依赖工业提供化肥、农药、机器和日用品等。如果某一部门、某一环节发生问题,比例失调,就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到别的部门和环节。又例如,生活中住房紧张,有人说,多盖点房子不就解决问题了吗?其实,问题并不这么简单。要建住房,不仅要解决地皮、下水道、天然气、暖气、用电、用水等一系列问题,同时还要解决交通、服务、托儿、饮食、商店等一系列问题。可见,解决住房问题就和许多事情联系着。真可谓“牵一发而全身俱动”。社会越发展,人类越进步,社会生活中普遍联系的程度就越高。当今时代,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程度越来越高,世界一体化的进程大大加快。国际性的经济技术和思想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对外开放已成为每个国家必须坚持的不可逆转的基本国策。这些都是对普遍联系的最好说明。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第三课把握联系促进发展 第一节世界是普遍联系 第一框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了解联系的含义,理解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课前搜集资料,培养学生从错综复杂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认识和发现事物联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联系学生自身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使学生懂得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忌主观随意性;掌握正确认识事物的方法,知道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二.教学准备 教师:查找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查找联系以及人们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建立了新的联系的事例。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视频播放】成语故事《唇亡齿寒》 教师:典故中两个国家之间、唇和齿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学生: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教师:也就是说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再看漫画《可怕的惩罚》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1、联系的含义 联系是指一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案例:《蛇、青蛙和蜈蚣》——体现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食物链的存在,生动地体现了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其实,不只是在生物界,在整个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学生展示: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发现还有哪些事物存在着联系呢?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联系的特点(板书) (1)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最新整理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docx

最新整理高二政治教案《生活与哲学》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生活与哲学》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 课前延伸学案 学习目标 1、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普遍性、客观性。 2、理解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以及联系的多样性。 3、重难点把握: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知识梳理 一、联系的普遍性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2.联系的普遍性 (1)联系的含义: (2)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事物之间) ②每一事物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事物内部) ③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 (3)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 1、联系的客观性: 2、联系的客观性分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

(1) (2) 3、联系的客观性方法论要求: (1)我们要从事物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联系,改变,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三、联系的多样性 1、事物的联系是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联系的多样性方法论要求: (1)要求我们。 (2)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既要把握事物的,又要关注事物的;既要认识事物的,又要重视事物的。总之,一切以、、为转移。 四、易错点理解: 1、不要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1)所谓联系的普遍性,有两方面的含义:①每一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从内部构成要素看,是普遍联系的;从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看也是普遍的;从事物发展的历史趋势看,该事物与过去和将来的联系也是普遍的。②联系这种关系在世界万物中是普遍存在、大量具有的,因而是普遍的。 (2)每一事物与其周围事物的联系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相对的。不能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着的。而应当从事物普遍联系的客观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来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所以认为“世

经济全球化公开课 导学案

必修二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总论:二战后,全球经济发展有两个明显趋势:一是;二是; 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专题知识整体梳理 1.学习本单元要注意梳理15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历程,把握新航路开辟、两次工业革命、二战后初期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等几个历史阶段,明确每个阶段全球化的特点及影响,并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进行联系。 2.关注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与政治格局的演变及联系。结合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史实,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欧洲一体化进程出现的历史背景;结合欧共体的崛起,理解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的多极化趋势。 3.正确理解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辩证关系。辩证看待经济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的双重影响,进而认识经济全球化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4.注意梳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世界的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潮流,中国具体的应对措施及其影响,理解认识发展中国家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必要性。 ★本课考点: 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建立; ★本课重点把握: 1.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三大世界性经济组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影响。 2.体会当今国际社会国家间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树立国际意识。 第一课二战后期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一.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1.布雷顿森林体系 (1)背景: ①二战后,原有格局发生深刻变化,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②重建世界经济的需要 ③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规划“”积极筹建接受其控制的; (2)建立:年7月在布雷顿森林召开的会议上确立, (3)内容:两挂结构,即一是美元与直接挂钩,二是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4)性质:是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5)评价:建立在美国金融、经济占绝对优势基础之上;适应了美国对外的需要,确立了美元在领域的霸权地位;但这一体系在对二战后 世界经济的回复起了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扩大 了。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1)建立:1945年建立,1946年正式运行;1945年成立,1947年正式运行。 (2)资金:来源于认缴的股金。 (3)特点: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对世界与有重大影响力。其中,世界银行与后来的国际金融公司和国际开发协会组成集团,是下属经营的机构,其使命是与作斗争,提高的生活水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是加强

什么是世界的普遍联系

什么是世界的普遍联系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曾经写道:“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思维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客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作为客观世界辩证本性的反映,唯物辩证法也把事物,现象的普遍联系看作自己的第一个总的特征。而且,恩格斯曾多次指出,唯物辩证法就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同时,唯物辩证法也认为,物质世界不仅是普遍联系的,而且是永恒发展的,并且正是事物的相互联系(通过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发展。因此,唯物辩证法的第二个总的特征是发展的观点。 一、世界的普遍联系 1.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什么是联系?联系作为一个哲学范畴,是指一切事物、现象之间以及事物、现象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事物、现象及其过程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二是指事物、现象及其过程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联系又是普遍的。所谓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现象及其过程的内部和外部都处在相互联系中;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现象及其过程都是世界整体联系中的一个环节,每个事物都通过自身体现出世界的整体联系。 2.联系的条件性和多样性 具有确定界限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又是有条件的。什么是“条件”?条件是指同特定事物相联系的、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任何具体事物都是有条件的,总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产生和发展,又在一定条件下趋于灭亡。因此,任何具体的联系无不依赖于一定的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优质课教学设计知识分享

【导入新课】 “雾霾”是今年被大家提及最多的词语之一,现在可以看到很多人出行大多都戴厚厚的口罩,尤其是城市里。那么,提起这两个字,你们会想起什么呢? 【进入新课】 第一环节感悟联系 多媒体播放北京市环保局新闻发言人视频《燃煤、机动车、扬尘成污染元凶》学生思考(自主学习):1、引发雾霾天气的因素有哪些?哪些是自然原因,哪些是人为原因? 教师:通过这个视频,学生能够概括出引发雾霾的原因有自然因素,人类社会不合理活动,以及人类缺乏环保意识,与此同时,也让学生们了解到雾霾对人类有如此大的危害。这让学生自己就明白不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整个世界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即很好的掌握了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 【板书】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一).联系的含义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板书】(二)、联系的特点 1.联系的普遍性 (1)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事物内部) (2)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事物之间)(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整个世界) 【学生讨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联系,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那么能不能说“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联系呢”? 引导思考:美国大西洋彼岸的一块石头和××同学有没有联系? 师生小结:联系是普遍的,并不是指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而是说任何事物都和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联系是有条件的。 教师: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对于我们做事情有什么启示呢? 【板书】2、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生通过自主概括雾霾成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概括总结能力和自学能力。 第二环节探究联系 过渡:联系具有普遍性,这是联系的第一个特点。下面我们看联系的第二个特点以上我们知道人类和天气系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人类通过不合理的活动影响和改变天气系统平衡同时也遭到雾霾的惩罚,这说明了什么唯物论道理?给我们什么启示?(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略) 教师: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人类与雾霾天气的关系,学生很容易想到规律客观性,

高考政治易错知识简析之四文化生活复习学案(含解析)

易错知识之文化生活 文化生活正本清源 单元一文化与生活 1文化现象时有时无 析:文化现象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2有文化就意味着文化程度高 析:错误。有文化是指人的文化素养,文化程度高是指人的知识文化程度高。 3文化的主体是书籍 析:文化的主体是人类。 4文化就是文明 析:文化的范围要大于文明的范围。 5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因此文化没有独立性. 析:文化作为社会精神现象,离不开经济、政治。但文化一旦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有自身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同时,正因为文化独立存在,才有可能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6文化发达,综合国力一定强盛. 析:此观点太绝对化了。综合国力是多种力量的合力,仅有文化发达是不够的。 7经济军事实力是综合国力,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不属于综合国力. 析:在综合国力中,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物质力量是基础,但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等精神力量也是重要组成部分。 8处在一定的文化分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析:处在一定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但文化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只有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才会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9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要求和内容古今相同. 析: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具体要求和内容也不相同。 单元二文化传承与创新 1民族身份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 析: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2传统习俗完全通过民族节日表现出来. 析:民族节目中蕴涵着一个民族的许多传统习俗的内容,但传统习俗并不完全通过民族节目表现出来,它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文化载体来展现。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公开课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框主要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联系的观点,目的是要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这个基本观点去看问题,办事情。这个问题是辩证法部分的逻辑起点,也是本课内容的逻辑出发点。本框题共设三个目:第一目论证联系的普遍性,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第二目论证了联系的客观性,证明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第三目说明联系的多样性。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本单元在全书中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它各框节以本框为前提和基础,并以本框为线索来展开的。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识记联系的含义;理解联系的特征及其方法论要求;正确理解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以及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初步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内在的联系,初步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难点:客观性和多样性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演示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部分,它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是物质的),那么这个物质世界的状态又是“怎么样”的呢马克思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变化发展的。那在这节课当中,我们要开始学习第七课——唯物辩

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学案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理知识体系明高考趋向 考查 内容 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是 近五年全国卷高频考点。 材料 设置 多以体现五大发展理念的新提法、生活中的科学发现、技 术运用、古诗词等作为背景材料进行考查。与生活息息相 关的话题、漫画、图示、领导人讲话等多样化的背景材料 屡有呈现。 题型 设计 全国卷对本课的考查以选择题居多,多为体现类设问;主 观题以小切口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进行深化考查。 考点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认识——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 总特 征 联系的观点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不 与任何事物相联系的事物是没有的 正是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它们之间的 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才构成了事物的 运动、变化、发展。联系是事物内部和 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 的关系,所以,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 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矛盾是唯物辩 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发展的观点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绝对静 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实质 与核 心 矛盾的观点 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 实质与核心,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 方法。唯物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 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与形 而上 学的 分歧 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 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特征含义表现方法论 普遍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 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 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①事物之间: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 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②事物内部: 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③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 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知识点讲解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唯物辩证法 知识点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唯特辩证法的总特征:普遍联和永恒发展)。本期知识点主要内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普遍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 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在这一知识点中同学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 (方法论意义:坚持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去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其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即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其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其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所谓中介就是事物相互联系的媒介、环节或桥梁。世界的普遍联系是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内在体现。 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有: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等。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 方法论意义: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系统:联系的普遍性造成了事物普遍地以系统的形态存在着。所谓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 ◆下面我们列举几道这部分知识点涉及到的历年真题,以便同学们理解理论内容。 2005年多项选择题: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 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 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D.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AC)【解读】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部分关于普遍联系观点的理解与应用。根据知识点可知: A、C是正确选项, B、D是错误观点、错误选项。社会领域的联系离不开人的活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