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七年级生物课文批注与金手指

七年级生物课文批注与金手指

七年级生物课文批注与金手指
七年级生物课文批注与金手指

1、我国著名育种专家袁隆平培育的新型生物是()A杂交水稻B杂交小麦C克隆羊D转基因鱼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了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下列不能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

的依据的是()A有细胞结构B能生长繁殖C体小且呈绿色D能对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

2、我国民歌中唱到“种下一粒籽,发了一个芽”,说明生物()A需要营养B是变化的C能生长

D能繁殖

3、生活在海洋中的乌贼遇到敌人时会喷出墨汁,染黑海水,乘机逃走,这种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

的特征是()A营养B呼吸C排泄D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4、一棵小树由小长大,并能开花结果,反映出的生物的特征是()A对刺激能作出反应B能排除

体内产生的废物C能生长和繁殖D能进行呼吸

5、自今年3月开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流感疫情开始在墨西哥发生并迅速蔓延到全球许多国家,经

专家鉴定,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引起该疫情的病原体。下列各项中能表明该病毒属于生物的是()A由有机物组成B具有细胞结构C能在动物体内繁殖D能使人的病

6、生物圈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雨后春笋金蝉脱壳蜘蛛结网火山爆发开水沸腾B雨

后春笋金蝉脱壳蜘蛛结网青蛙抱对C雨后春笋金蝉脱壳蜘蛛结网开水沸腾D金蝉脱壳蜘蛛结网火山爆发

7、自然界因为有了生物而充满生机,下列不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A生物都能快速运动B生

物的生活都需要营养C生物都能生长繁殖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8、在“调查校园、社区或农田的生物种类”活动中,不需要进行的工作是()A设计调查报告B

制作植物标本C做好调查记录D做好归纳整理

9、下列是用调查法完成的是()A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B植物叶片细胞的形态和结构C处于青春

期青少年身高的生长情况D青蛙怎样捕食

10、神奇的大自然激发人们的创作灵感。下列诗句中体现生命现象的是()A好雨知时节B床

前明月光C春风吹又生D黄河入海流

11、请回答下列有关科学研究方法的问题。(1)要了解校园生物的种类,应采用____法。(2)要了解马和驴在外形上的相同或不同之处,应采用_____法。(3)要了解鲫鱼的尾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如果单凭观察难以得出结论,可采用______法。

12、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辽阔的草原牛羊成群,嫩嫩的小草是它们喜欢的食物,这说明生物的生长需要______。(2)生活在海洋中的海豚也许要到海面上呼吸,这说明生物能进行______,绝大多数生物的生存需要吸入_____,呼出______。

13、观察图并回答问题:你认为图甲中A和B两图中的线段一样

长吗?用直尺量一量,结果是___________。你感觉图乙中A、B

中间的圆一样大吗?量一量,结果是______________。做完这两

个观察实验,你有什么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面小名设计的调查山东省初中学生近视发病率的几种方案,其中合理的是()A对省内所有的初中学生进行调查B选取省内部分农村中学的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C选取省内部分城市中学的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D选取省内部分农村和城市中学的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

15下面是一些生物归类方法,请将A、B两部分用线联系起来

A B

按照形态结构的方法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为陆地生物和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为植物、动物、其他生物

第一单元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圈是指地球表面有生物生存的圈层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C生物圈是指陆地以上和海洋以下各约100米厚的范围D 生物圈能为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

2、下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生存的“立足点”的是()A土壤B水圈C生物圈D岩石圈

3下列对“生物圈Ⅱ号”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它是一艘太空船B它是一块完全封闭的农田C它是在沙漠中建造的一个生态实验基地D它的成功标志着人们生态实验的成功

4将来的你,如果和宇航员一起乘坐宇宙飞船飞向太空旅行。那时,你已经脱离生物圈这个圈层,但你必须从生物圈中带上足够你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这些物质最起码应该包括()

A氧气袋、矿泉水、各种吃的B太阳能电池、保暖内衣C宠物猫、电脑、光盘D驱蚊器、盆花、照

相机

第一单元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时,对变量的要求是( )A 可以设置多个变量B 将温度或光照设置为变量C

有无光照应是惟一变量

D

实验中不应设置变量

3、 宋代诗人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描述

的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鸭的生活( )A 光B 温度C 水D 空气

4、 黄粉虫生活在较暗的环境中。在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把黄粉虫幼虫置于

一半较暗另一半较明亮的环境中。下列哪种曲线能表示较暗环境中的黄粉虫幼虫的个数( )

5某公园的一个水上运动项目,封闭塑料球内冲有3立方米的空气,小朋友可以漂浮在水中游玩,但在球内时间不能太长。下列选项中,影响小朋友呆在球内时间长短的关键因素是()A人体的含水量B球内的二氧化碳含量C球内的氧气含量D球内的明暗程度

6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A春来江水绿如蓝B雨露滋润禾苗壮C草盛豆苗稀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7下列生物之间属于合作关系的是()A草原的狼和兔B生活在豆科植物上的菟丝子C稻田中的水稻和稗草D蜜蜂采蜜

8小丽为了研究水分对大豆发芽的影响,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大豆种子,并设计了如下实验。这个实验设计应当改正的错误是:两个花盆()A都应放在向阳处B都应当浇足的水C温度都应是0℃,D都应不浇水

9我国戈壁大沙漠中植物稀少,起决定作用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阳光B温度C水分D空气10“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一探究活动你完成了吗?请回答下面问题。(1)把10只鼠妇放在培养皿中央,培养皿的一侧盖上黑纸板,5分钟后结果会是怎样?________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2)在上述活动中,若房间的光线很暗,5分钟后观察,能否出现以上的结果?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3)刘霞同学在完成第一个探究活动时,发现10只鼠妇均藏在黑纸板下,她轻轻地在培养皿未放黑纸板的一侧放入潮土,再慢慢取下黑纸板,5分钟后会出现怎样结果?________________。由此又能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4)探究活动结束后,你打算如何处理这些鼠妇?

11荒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干旱会使粮食减产,这说明生物的生存需要______。

12

(1)请你完善实验方案中乙组的环境条件和实验材料。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纳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鼠妇。当你搬开花盆和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研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3)设计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板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4)分析结果,

为了试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中用1只鼠妇行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蚯蚓对土壤有改良作用。有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探究蚯蚓能否适应变化的环境,取两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贴上甲、乙标签。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已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甲、乙两瓶中同时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如图)。根据实验回答问题:(1)哪一瓶中的蚯蚓蠕动会逐渐减弱,一段时间后就不动了?____。(2)这一实验也说明环境中的哪个因素影响蚯蚓的生活?______。(3)在本实验中设置甲瓶的作用是_______。(4)若想探究光对蚯蚓的影响,应怎样设计探究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

15小红测量胸围差得到的数据:10cm 、9cm 、11cm ,则她的胸围是( )A10cmB9cmC11cmD30cm 16某探究小组对“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取一个长方形的纸盒,以横轴中线为界,左侧铺上有机物丰富的土壤,右侧铺上有机物极少的土壤,将20只鼠妇放入纸盒,将纸盒置于一暗室内,10分钟后,用一小纸板沿着横轴中线将纸盒隔开,再取出,分别计数两侧的鼠妇数量。重复3次,统计有机物丰富的土壤侧和有机物极少的土壤侧的鼠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M1、M2。(1)他们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M1明显大于M2,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M1明显小于M2,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继续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你的设计思路是设计对照试验,除___________是变量外,其他条件都一样。(4)做完实验后,可将鼠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单元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下列现象中,属于与温度变化相适应的现象是( )A 苹果、梨等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种植

B 山顶上的旗形树

C 蛾类夜间活动

D 仙人掌叶特化成刺

2到了寒冷的冬天,北方的阔叶树纷纷落叶,而松树却郁郁葱葱,这说明( )A 它们都适应了北方寒冷的天气B 北方的阔叶树不适应寒冷的天气C 松树比阔叶树更适应寒冷的天气D 阔叶树与松树进行生存竞争

3下列那种现象不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A 缺氮时植株矮小B 秋末,树木纷纷落叶C 蝗虫具有保护色D 鹿、兔遇敌快速奔逃

4神农架生长着一种小野菊花,它能散发出阵阵芳香,被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而把它移植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是为什么?( )A 生物能影响环境B 环境能影响生物C 生物能适应环境D 环境能适应生物

5有一种生物排尿量少,甚至不排汗,则此生物可能生活在( )A 草原地带B 沙漠地带C 寒冷地带D 温带

6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如图中的两种狐(A 、B ),一种是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另一种是生活在非洲沙漠的沙漠狐。

资料二科学工作者在南极研究中发现,由于冰雪融化,长期被冰冻的种子解冻发芽,在这里出现了新的物种;从冰盖钻取样芯分析表明,半个世纪以来,地球一直变暖。25年来,南极气温上升了1℃。这说明了一个现象:地球在变暖。

(1)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它的结构和生活方式都与_______相适应。(2)请推测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是_______。(3)燃烧煤和石

油能产生大量的_______,这种气体像玻璃温室的玻璃一样能捕捉阳光使地球变暖,这种现象叫做_____效应,它是造成地球变暖的原因之一。(2)如果地球“变暖”进一步恶化,极地狐将会_______。请你想一个好办法让地球降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你举出两个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____________。

7在图中,甲图表示1988—2008年某地降雪天数,乙图表示在同一时间内该地区白鼠占同种个体的百分数。请回答。(1)生活在雪地里的老鼠为白色,这是生物对环境的_____现象。(2)随着降雪天数的增加,白鼠的数量______,白鼠的最高百分比出现在降雪天数最大值_______(填写“之前”或“之后”)。

随着降雪天数减少,白鼠的数量_________。从1988年到2008年的降雪天数看,逐步上升,以后逐渐下降,这种变化的环境对老鼠的毛色起____作用。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_________,生物在______环境的同时还受环境的______。

8西藏野牛休息时,体态与岩石相似;非洲有一种花鸟,停息在树枝上,头部像花蕊,翅膀像美丽的花瓣。这些有利于捕食和御敌,这体现了( )A 生物适应环境B 生物依赖环境C 环境改变生物D 生物改变环境

第一单元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四节生态系统

1人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什么成分( )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2从狼吃羊,羊吃草可以看出,狼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A 狼B 羊C 草D 光能

3校园内郁郁葱葱的黄果树和榕树,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非生物部分

4分析如图食物网,占有两个营养级的动物是( )A 猫头鹰B 猫头鹰、蛇C 猫头鹰、蛇、食虫鸟D 猫头鹰、蛇、食虫鸟、青蛙

5在某生态系统中生存的生物,其体内存留的有机汞如下表,由这些生物组A d →b →c →e →a ;B d →e →

b →

c →a ;C a →c →e →b →

d ;D a →

e →c →b →d

6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 )A 阳光、空气、水组成B 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C 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组成D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

7在生态系统中正确的食物链是( )A 阳光→狼→羊→绿色植物B 绿色植物→昆虫→蛙→蛇→鹰C 分解者→蛇→昆虫→蛙D 细菌→羊→狼→绿色植物

8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下列能正确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数量由少到多的是( )A 兔、草、鹰B 草、兔、鹰C 鹰、兔、草D 鹰、草、兔

9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关系如图。假设这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则可能引起( )A 乙和丙数量增加B 丙和丁数量减少C 乙、丙和丁数量减少D 乙和丁数量增加

10在草→田鼠→猫头鹰组成的食物链中,若消灭了全部猫头鹰,则草的数量会( )A 缓慢上升B 迅速下降C 先上升后下降D 先下降后上升

11如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两条食物链。如果大量捕杀水中的青蛙,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 )A 蛇的数量大大增加B 虫害严重,水稻减产C 老鼠数量大量增加D 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12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人不仅要把塑料等难易分解的垃圾带离南极,就是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A 缺少生产者B 没有消费者C 分解者很少D 缺乏必要

13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属于生产者的是()A小麦B鼠C鼬D鹰

14如图为某一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根据图回答:(1)所有生物与______

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称为___________。(2)影响蛇生活的生物因素是

_________。(3)从总体上看,生态系统中的______的个体数量最多。(4)生产

者与消费者的关系是_______。(5)如果草被烧掉,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鹰突然灭绝,那么蛇的数量___________。(7)最长的食物链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该生态系统有____条食物链。

(9)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数量最少的生物是________。(10)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_________,消费者是__________。(11)如果工厂排放的有害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含有害物质最多的生物是______。(12)在该生态系统中,若大量捕杀狐和蛇,则一段时间内______的数量会增加,造成植被减少。

15如图为某一草原生态系统各部分的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在这个生态

系统中,生产者是____,消费者是____。细菌和真菌作为_____,在自然界中起

到分解动植物遗体、参与物质循环的重要作用。(2)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_______。

(3)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原植被,使土地沙化,导致

生态系统失去_____,草原就难以恢复原样了。

16如图是某兴趣小组对一个农田生态系统调查后绘出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1)

若以X代表该食物网中的某一生物,那么对于食物链:“农作物—昆虫—X—蛇”,X

既可以代表鸟,也可以代表_______。(2)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_____。此图再添加

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中的________就可构成一个生态系统。(3)收获季节,不少农

民在农田焚烧秸秆,乌烟瘴气,这种做法的危害是___________。对此该小组建议利

用秸秆生产混合地膜,替代农业上使用的塑料薄膜。混合地膜在土壤中会很快被分解,

分解该地膜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者。(4)该农田生态系统以______为主体,动植物种类较少。

17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中A为分解者,B、C、D代表不同的消费者。

请据图回答:(1)此食物网中,有______条食物链。(2)如图只是生态系统的部

分成分,若要表示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应加入_______。(3)一般认为,生态

系统中重要部分是______。(4)若此生态系统受到DDT的污染,那么在体内积存

DDT最多的生物是______。

18德清县的下渚湖是浙江省最大的湿地。下渚湖湿地生活着白鹭、鳙鱼、水蚤、硅藻等生物。其中鳙鱼以水蚤为食,水蚤以硅藻为食。(1)下渚湖湿地是一个________ (选填“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在下渚湖湿地中,大气的碳元素主要是通过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被固定在有机物中,并沿食物链传递的。请写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3)如果将大量的污水排入下渚湖,超过下渚湖湿地的自身净化能力,就会导致鱼类死亡,鱼类死亡的原因可能是水的________下降和有毒物质升高。(4)通过本例和你知道的有关湿地的的知识,谈谈你对保护下渚湖湿地意义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如图表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据图回答:(1)图中的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

的整体叫做_________。(2)图中标号_____能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

中的生产者。(3)图中:A→B→C是一条_______。(3)一般情况下,A、B、C

三者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4)D类生

物通过分解作用促进自然界的________等物质的循环。

20最近,福建沿海地区频频发生因食用麦螺中毒事件。这是赤潮导致一些藻类产

生毒素,随食物链进入麦螺体内,使昔日的美味佳肴成为人们餐桌上的

“杀手”。赤潮还危及沿海的好多低盐沼泽湿地,这里的生物资源曾经

十分丰富。由于水质污染,生物种类发生变化。图中显示该湿地不同区

域生物种类的生存现状。据图回答:(1)“麦螺中毒”事件说明了有毒

物质可以通过______不断积累,最终危害人类自身。(2)文中提到的福

建沿海的沼泽属于_____生态系统。(3)据图说出污染程度与生物种类

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4)作为中学生的你,应该怎样从自身做起,为保护湿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1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各生物之间形成的联系,据图回答:(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

系统,除图中已有的成分外,还应包括_______部分。(2)在此生态系统中,虫、鸟、

蛇被称为_____,分解者是______,生产者是_____。(3)写出此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和_____就是沿着此食物链流动的。

22如图食物网中,共有几条食物链()A1B2C3D4

第一单元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五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如图中的生态系统依次为()

A海洋、农田、淡水、城市生态系统B湿地、淡水、农田、城市生态系统C海洋、淡水、农田、城市生态系统D湿地、海洋、城市、农田生态系统

3下列哪项不是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A有海洋和海洋生物组成B与陆地分割,是独立的生态系统C有大量的浮游生物D有种类繁多的动物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1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下述四个步骤,正确的顺序应是( )①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③两眼睁开,一只眼注视目镜内 。④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中。在目镜里,可以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A ①③②④;B ②①③④;C ③④②①;D ③②①④

2小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洋葱表皮细胞后,兴奋地向同学描述,并把显微镜轻轻挪动给同组同学,但别人却看不清物像。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A 没有调节粗准焦螺旋B 射入光线发生改变C 显微镜的物镜转换了D 光圈的大小改变了 3如图微纤维镜观察过程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当视野①到视野②时,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方法是( )A 转动粗准焦螺旋B 调节光圈C 转动转换器D 移动装片

4在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的过程中,你认为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 )A 目镜和物镜B 反光镜和目镜C 反光镜和物镜D 遮光器和反光镜

5某同学在一个视野中看到一列细胞(如图所示),此时目镜和物镜的倍数分别是10倍、10倍。如果将物镜换成40倍,那么在一个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目是( )A1个B2个C4个D32个

6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若视野中出现细胞叠加现象或有较多的气

泡影响观察效果,应采取的措施是( )A 换目镜B 换物镜C 移动玻片D 转动粗准焦螺旋

7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经过调整目镜、物镜和粗准焦螺旋后,结果得到如下四个视野图像。试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

8

如图是显微镜的结构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对光结束时,从目镜中看到的视野应该是

________

。(

2

)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在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

______,以免压碎玻片。

(3)如果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字母“P ”,透明纸上写的字应该是______。(4)显微镜最主要的结构是_____和_____。(5)反光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9请回答下列显微镜操作的有关问题:

(1)如图是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观察时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使用图示物镜和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为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其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_____,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应该是图______。

(2)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两个视野,其中甲为主要观察对象,当视野

(3)如图为A、B两位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的效果图:你

认为____同学的观察效果好。另一位同学效果欠佳是因为装片中有_______。

要想不出现这位同学视野中不正常的现象,盖盖玻片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

1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研究时,被观察的材料必须是()A新鲜的B干燥的C薄而透明D完整的

2用从生物体上切去薄片制成的玻片标本叫做()A切片B涂片C装片D临时装片

3下图是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其正确顺序是()

A②③①④;B①②③④;C②④①④;D②③①④

4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正确的盖盖玻片的方法是()A将盖玻片迅速盖在载玻片上B将

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液滴,另一边缓缓盖上C将盖玻片放在载玻片的一端,推向中央D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液滴,另一边快速盖上

5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时,不能将显微镜向后倾斜的原因是()A不便于对光B

不便于调节准焦螺旋C 不便于画生物图D 容易使装片里的水溢出,污染载物台

6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要将刮取的口腔上皮细胞涂抹到0.9﹪的生理盐水中,而不能涂抹在清水中。其原因是( )A 防止细菌在装片中繁殖B 防止细胞吸水过多而涨破C 迅速杀死细胞以便观察D 利用生理盐水粘住细胞

7小明在制作和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②用凉开水漱口后,用牙签的一段在口腔内侧壁轻轻刮几下;③将牙签上附着的碎屑涂入水滴中,用镊子分散;④盖上盖玻片;⑤用稀碘液染色;⑥用低倍镜观察。请你根据小明的操作过程,回答问题:(1)小明的操作过程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指出来并改正。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正:__________。 (2)过程②中用凉开水漱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你写出盖盖玻片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明用显微镜观察材料时,发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于是他移动玻片标本,污点不动;换用洁净的目镜后,污点仍然存在。据此判断污点最有可能在( )A 玻片标本上B 目镜上C 物镜上D 材料上 8如图为某同学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 (1)其正确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2)D 表示此同学正在_______,此步骤的正确操作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3)通过观察,在绘图时,此同学根据观察到的物像来

画,但画完后发现不完美,有进行了修改,你认为此同学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在科学研究中应该坚持怎样的科学态度?

(4)如果在视野中出现了血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你阅读和分析图表,回答有关问题。

细胞在不同浓度盐水中的形态变化

(1)从上表可见,红细胞在_________盐水的溶液中可以保持完整形态,这个浓度的溶液叫生理盐水。(2)试分析,病人在医院静脉注射时,用的“盐水”是_______,这是因为这种溶液进入血液后可使____________。(3)请你思考并回答:红细胞在1﹪盐水中发生皱缩,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红细胞在0.35﹪盐水中会破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红细胞破裂后,0.35﹪盐水成____色。(4)由此推断,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所使用的盐水浓度是_______。如果用0.1﹪的盐水将会看到______________。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 第三节认识细胞的结构及各部分功能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质中都含有线粒体。1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和动物细胞都有的结构是( )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线粒体⑤液泡⑥细胞核⑦叶绿体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⑥C ④⑤⑥⑦D ①③⑤⑦

2炒苋菜时汤会变红,其红色物质主要来自细胞的( )A 细胞膜B 细胞核C 液泡D 细胞壁 3观察图中的细胞,一定不属于动物细胞的是( )

A ③

B ①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4下列关于动物细胞细胞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质内无液泡B细胞膜之内、细胞核外的物质C细胞质内无叶绿体D细胞质内含有能量转换器

5树能保持一定的形状,有些树木虽然死亡,但仍能保持直立,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是()A细胞膜的支持作用B细胞壁的支持作用C细胞壁的保护作用D细胞都能维持一定形态

6环保小组的同学对轻度污染的水域进行检测时发现,蒲草细胞内某种有毒物质的含量远远低于其周围环境的含量,其原因是()A细胞壁对细胞的保护作用B细胞膜对细胞的保护作用C细胞核对细胞的保护作用D细胞壁与细胞膜的共同作用

7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炒菜时不加水,锅里也会出现菜汁,这是蔬菜细胞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被破坏,细胞内的物质流出来的缘故。B因为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所以细胞内的物质是固定不变的C细胞内的线粒体等能量转换器,就是把能量用掉的结构D人体的体细胞有46对染色体

8“基因身份证”主要是利用先进的DNA指纹技术,选取人体的细胞中若干个固定的遗传基因作为人的身份信息,用以鉴定不同人的身份。这样的身份信息主要来自人体细胞结构中的()A细胞膜B细胞质C细胞膜和细胞质D细胞核

9下列关于染色体和DNA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DNA就是染色体。②DNA主要位于染色体上。③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④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⑤每条染色体上通常含有一个DNA分子。A①②③⑤;B②④⑤;C①③④;D②③④⑤

10将人的一个口腔上皮细胞和南瓜叶片的一层叶肉细胞分别做成临时装片,分别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可以看到的而叶肉细胞不能看见的结构是()A细胞膜B许多叶绿体C一个大液泡D细胞核

11苹果内贮存的能量来自阳光,这种能量转化是在苹果树叶片细胞的哪一部分中完成的()A细胞膜B叶绿体C细胞壁D细胞核

12“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这句话说明了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而控制生物遗传的指挥中心是()A细胞壁B细胞质C细胞膜D细胞核

13如图为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西瓜中所含的大量糖类物质

主要存在于【】____内。(2)如果去掉【】_______,细胞的形状就会改变。

(3)水稻苗吸收含硅的无机盐多,而吸收含钙的无机盐少是因为细胞具有【】

______。(4)控制“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物质,主要位于【】_______中。

(5)细胞分裂过程中,首先从【】_____的分裂开始的,在生长过程中,有

多个最终合并成一个的是【】______。(6)此图若表示一个动物细胞,不应

有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

(7)秋天枫叶变成红色,是因为在枫叶叶肉细胞的【】_______中溶解花青素的缘故。

14某人借助显微镜鉴定某一生物样品时,观察到了如图的细胞图像,据图回答:(1)

你认为该生物样品是_____(填“动物”或“植物”)样品。因为观察到的细胞中没

有________________。(2)细胞是物质能量信息的统一体,_______中有能量转换器;

______中有贮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______能够控制物质进出。

15在医院里的病人,特别是比较虚弱不能进食的病人,往往被医生安排打葡萄糖点(1)打点滴的目的是使细胞及时获得哪种物质?_____。这种物质属于______。

滴,问: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上述这种物质中贮存有大量的能量,人体细胞通过_______这种能量转换器将能量释放出来,作为生命活动所需的动力。(3)在植物细胞中也含有这种有机物储存于其中的化学能是由_____转变而来的,这种能量转化是有植物细胞中的______来实现的,该结构存在于细胞的_____中。

16农民每年都要收获大量的粮食,刚打下来的粮食堆放会发热。分析:(1)这些热量来自细胞中的哪些成分?_______。(2)该过程中的能量转换器是________。农民采取什么处理方式后在保存?

_______。该保存方式是减少了细胞中的_____含量。(4)细胞中的蛋白质、糖类在这一处理过程中减少了吗?_________。

17如图分别为动植物细胞模式图。据图回答:(1)植物细胞示意图是____。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

(2)图中的②④⑥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结构,其中④的名称是_____,⑥的名称是______。(3)能够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转换器是【 】_____。能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的能量转换器叫_______,它存在于_______细胞中。(4)如果乙细胞表示的是人体细胞,那么科学家研究的基因位于乙细胞的【 】______中。(5)如果甲细胞表示的是西瓜果肉细胞,那么甲细胞中多画的结构是【 】________。

18如图所示的结构可能表示的是( )A 一对染色体B 一个细菌C 一个基因片段D 一个精子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

A a →c →d →b ;

B a →b →c →d ;

C c →d →a →b ;

D a

d

b

→c

2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是( )A 没有变化B 减少一半C 先减半,后恢复D 先加倍。后恢复

3如图是动物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1)有图示可以看出,进行细胞分裂时,结构发生变化的顺序是【 】→【 】→【 】。(写标号)(2)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提供能量的是_____中的____。(3)细胞分裂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4我们从婴儿青少年,个子长高了很多,其根本原因是( )A 经常喝牛奶B 细胞的分裂和生长C 参加体育锻炼D 父母的养育

5父方提供精子,母方提供卵细胞,一个精子和一个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一个受精卵再经过分裂、分化发育成完整的个体,那么精子、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都是( )A23条B46条C12条D24条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三章细胞怎样构成植物体

1右图所表示的是()

A动物细胞分化B动物细胞分裂C植物细胞分化D植物细胞分裂

2下列不属于动物组织的是()A上皮组织B肌肉组织C保护组

织D结缔组织

4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以下对人体结构的层次表述科学的是()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B组织→细胞→器官→人体C细胞→器官→组织→人体→系统D细胞→器官→组织→人体

5洋葱鳞片叶叶表皮和人的血液分别属于()A保护组织、结缔组织B保护组织、营养组织C上皮组织、营养组织D上皮组织、结缔组织

6在下列几种高等动物组织中,能够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的是()

7同学们都喜欢吃苹果,它属于植物体的()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

8“红花还须绿叶扶”,红花、绿叶总在一起,它们分别属于()A营养器官生殖器官B生殖器官、营养器官C营养器官、营养器官D生殖器官、生殖器官

9用热水将番茄烫一下,很容易就能撕下一层表皮,从分布位置和结构特点来分析,这层表皮属于()A保护组织B分生组织C营养组织D输导组织

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绿色开花植物结构层次的是()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

11下列关于一株番茄和一头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细胞既是它们的结构单位,也是功能单位B都是有一个细胞——受精卵发育而来C番茄的果实的果皮和牛的心脏都属于器官D它们的各种组织的形成都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12人们观看健美运动员的表演时,运动员身体多处产生的隆起是由于()A肌肉组织具有收缩的功能B肌肉组织具有产生、传导兴奋C上皮组织具有分泌的功能D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功能

13“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生物体内存在的结构是由于细胞的()A生长B分裂C分化D癌变

14构成一株小麦的基本单位是细胞。下列关于小麦的结构或物质由微观到宏观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基因、染色体、细胞核、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小麦个体;B染色体、基因、细胞核、

细胞、组织、系统、器官、小麦个体;C基因、染色体、细胞核、细胞、组织、器官、

小麦个体;D染色体、基因、细胞核、细胞、器官、组织、小麦个体

14如图所示是用于显微镜观察根尖横切结构时看到的图像,该图像显示的部分应该是

()A根冠B成熟区C分生区D伸长区

15下图是有关生物细胞生活史的概括,请根据图回答。(1)假若A、B、

C代表生物发育过程的开始阶段,则A细胞是______,通过________才能

使细胞数目不断增加。(2)③所示的变化过程,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一小部分细胞仍保持分裂能力外,大部分细胞失去

_____。细胞在形态结构上发生变化,其结果是形成_________。

16如图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人体和植物体的组织,请你填出结构名称,并找出属于人体的组织。

(1) A 为_______,B 为______,C 为_______,D 为_________。(2)属于人体的组织是______

和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17

18根据根尖结构模式图回答:(1)图中①是_______;②是______;③是_____;④是_______。(2)结构④的功能是___________。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________。(3)跟的长度能够不断增加,是因为______的细胞能够不断分裂和_______的细胞能够不断伸长的缘故。(4)细胞始终保持分裂能力的部位是【 】__________。

19利用图解方式可以用来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请你据图回答:A______B______C_______D_______。

20我们吃甘蔗时,发现甘蔗中有一些细丝,这些细丝主要属于( )A 分生组织B 营养组织C 输导组织D 保护组织

21如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分化的过程,请据图回答:(1)图中①表示细胞的______过程,判断依据是因为①过程只有细胞的________增加。(2)图中②表示细胞的______过程。②过程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_______。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三章细胞怎样构成植物体

第三节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2草履虫消化食物的结构是( )A 口沟B 细胞质C 食物泡D 伸缩泡 3下列生物中,属于单细胞的动物是( )

A 酵母菌、草履虫、变形虫

B 酵母菌、草履虫、衣藻、变形虫

C 草履虫、变形虫

D 草履虫、噬菌体、变形虫

4草履虫是一种常见的单细胞生物,下列有关草履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B 草履虫依靠表膜上的纤毛的摆动,可以在水中旋转前进C 草履虫能够趋利避害,适应环境D 单细胞的草履虫无法繁殖

4“观察草履虫的生命活动”实验,体现了生物具有( )A 遗传和变异B 生长发育的特性C 应激性D 新陈代谢

5下列各种生物中,与众不同的是( )A 衣藻B 酵母菌C 眼虫D 海带 6如图是草履虫结构图,请据图作答:(1)填写草履虫的各结构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③_____④_______⑤______⑥______⑦______⑧______⑨______⑩______(2)图中的【 】______具有运动作用,具有呼吸和排泄作用的是【 】_______。(3)图中的【 】_____具有收集体内多余水分和废物的作用。(4)图中的【 】_____具有消化食物的作用。

7为探究某物质对草履虫的刺激是有利还是有害,李明同学在2块载玻片上都滴上两滴相同的草履虫培养液(如图所示),用放大镜观察培养液中的草履虫,用滴管在1、2号载玻片之间轻轻地划一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含好氧草履虫较多的液滴应从培养液的______(填“表”或“底”)层吸取。(2)用滴管在1、2号载玻片的两个液滴之间划一下的目的是( )A 刺激草履虫B 给草履虫供氧C 连

通两个液滴D 杀死草履虫(3)用镊子夹取一点该物质,放在2号载玻片右侧液滴的边缘,观察两液滴中草履虫的变化情况,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及相应结论是:①若左侧液滴中草履虫都向右侧移动,则该物质对草履虫是____刺激;②若右侧液滴中草履虫都向左侧移动,则该物质对草履虫是____刺激;③左右两侧液滴中草履虫运动趋势不明显,则该物质对草履虫的刺激_____________。

最新整理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表里的生物》学案分析.docx

最新整理六年级语文教案六年级上册语文《表里的生 物》学案分析 六年级上册语文《表里的生物》学案分析 表里的生物 教学目标: 1.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了解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激发学生从小培养自己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2.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蝎、蟋、蟀、蝈”4个字。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从小就要渴求知识,养成勤于思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抓住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意思。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一)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大自然中的什么声音?请描述一下。(学生发言交流。)(二)教师展示一组自然界中生物的声音。(如狮子、百灵、鹅、鹦鹉等。)(展示课件第三屏)讨论:出了这些有生命的东西外,有没有能发出声音的无生命的东西?(有。如海浪、风、石块撞击等。)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一)请同学们自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二)指名读课后生字(带词)。 (三)教师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1.“表里的生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2.文中有很多处心理描写,用横线画出来。 3.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展示课件第四屏) (四)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五)师生交流自学情况: 1.首先请同学们来说一说第一个问题。“表里的生物”及特别之处:在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住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展示课件第五屏)(师生参与讨论。) 2.读一读你画出的心理描写。 (1)“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也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这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2)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 (3)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随机展示课件第六、七、八屏)请同学们读一读,说说从中体会出“我”是怎样的一个孩子。(“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三、研读对话,角色扮演 (一)同学们,文中的对话很精彩,我们来读一读吧!自朗读对话两遍。 (二)你喜欢哪个角色?读一读。 1.可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动转,并且它坚硬的表盖里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滴答,滴答„„没有一刻的休息,这

老山界

《老山界》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清课文思路,学习以时间变化地点转移安排层次的方法。 2通过师生合作探究,朗读赏析精彩语段,理解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3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学习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学习以时间变化地点转移安排层次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 生:背诵《七律长征》。 2师引导:红军长征途中跨越了万水千山,你知道他们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是什么山吗?这座山高30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是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它也被称为老山界。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这样一座难以翻越的大山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听听一位老红军的讲述吧。(板书题目作者) 二复习回顾 1 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读思考: (1)课文是什么体裁?(回忆录) (2)写了一件什么事?(红军克服种种困难,翻越老山界的经过。)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精神品质?(红军战士不畏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变化,地点转移)(第一天下午动身,从山沟向上走,然后写傍晚天黑夜里露宿山腰,再到第二天黎明,下午两点多到达山顶。)结构层次怎样划分?(准备翻山翻山经过取得胜利) 2 生反馈,师评价补充,总结引入下一环节。 三重点研讨 朗读课文,合作探究 1 老山界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翻山过程中,红军遇到了哪些困难呢?在文中找一找,划一划。(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 2 面对这些困难,红军战士态度怎样?如何克服的?体现了红军战士什么样的精神?(打趣鼓劲,小心登

如何指导学生做批注

如何指导学生做批注 为了引导学生借助批注开展阅读交流,初步实现生本、生生、师生之间的真正对话,并使之成为学生的一种阅读习惯,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提高阅读质量。本学年, 在培养学生的批注式阅读习惯的时候,我们采用从易到难的方式,在指导学习文字批注时分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前预习——简单文字的批注。批注的内容:疏通文字,初见梗概,发现疑问,提出问题。 从本学期开始,我们设计了表格,引导学生掌握比较系统全面的预习方法(见下表)。考虑到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采用星级达标的方法,初级(☆级)是保底要求,人人必须完成;中级(☆☆级)中等的水平可以达标;高级(☆☆☆级)为优生拓展的内容。 表:做学习的主人——二年级语文预习步骤及批注方法

第二阶段:课中讲读——启发性批注。 (1)专题批注: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批注,在阅读过程中实施。批注的内容:在老师引导下对重点句的赏析,以及老师和其他同学讲述的要点、言简意赅的评语等。 (2)释疑批注:在阅读过程或练习中实施。批注的内容:解答疑问,学习心得,理解要点。 第三阶段:课后拓展——延伸批注。既是对原有批注的补充、修正、巩固和提高,又能作适当的扩展、以检验阅读效果,提高阅读能力。 为提高效率,采取以下三种方法使批注得到检查交流、评价提高: 1、借助投影现评。 2、小组轮流抽查(面批点评)。 3、小组交流互评。 (三)逐步深入,形成能力

进行多种类型相结合的综合性批注的训练,在自主阅读中逐步渗透,逐步运用,逐步掌握。为了发挥给文章做批注的真正功效,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评价依据: 1、看态度——与作业的批改紧密结合。实践证明:教师批改的内容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是非常认真的,投入的精力足。因此,在学习完一篇文章后,我经常把给文章做批注做为一项专门的作业布置给学生。“态度决定一切,习惯成就未来。”长此以往,给文章做批注这种行为才能成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自觉行为。 2、抓质量——与课堂的分析紧密结合。在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地解析文本时,每当学生有好的见解时,我总是给予适当的表扬,并提醒学生即时记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出了给文章做批注的精髓就在于把自己对文本思考的痕迹写下来,每一处批注都是一处精彩的见解。 值得提醒的是,“批注”时应注意用语简洁、精练。一开始,学生运用工具书只会摘抄大段大段的资料,我们就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言语,写上简洁的中心词语,在汇报中进行还原(利用上次交流的指导学生说完整话的方法),防止学生只会照书抄袭、照本宣读、没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弊端。 (四)养成习惯,延伸课外 为鼓励学生将“批注式阅读”由课文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深度,扩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广度。在指导学生课外

小学数学预习批注方法指导

小学数学预习批注方法指导 谢俊梅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不是说学生就可以在家闭门造车,而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安排好学习内容,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而自主学习的预习,又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的重要一环。指导预习按“扶——放”原则,起先可设置“导学提纲”,以设计一系列问题的形式,在“学什么”“怎样学”两方面加以引导。在预习中指导学生批注显得尤其重要,批注方法因年级的不同可能会有所不同。下面就我指导学生预习批注的方法介绍如下供同行借鉴: 数学预习批注方法 (1)计算教学的批注。步骤是:①用“——”划运算顺序;②想运算法则,看数与之间的联系能不能简便计算;③在算式的旁边写出运算定律。④有几种算法,哪种简便?在算式的旁边写出不同的计算方法。⑤将计算中不懂的步骤用“?”标注。 (2) 应用题的批注。具体方法是:①读,领略大意,用“——”划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用“﹋”画出单位“1”的量;②理解题中每句话的含意,用“△”标出题中重点词语;③掌握题中知识间(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的内在联系,根据两个相关联的条件进行联想,即可以求什么?在此处标注“∧”;④根据题意尝试用列表法和画图法进行分析,将提炼出的条件列表写在例题旁边;⑤将自己的不同解法写在例题的旁边,对例题中的解法要批注每步算式的意义。⑥将题中不懂的地方用“?”标注。 (3)概念教学的批注。具体作法是:①粗读,领略大意,明确本节内容;②细读,把概念的关键词句用“﹋”符号划下来加以分析,逐字逐句讲出每句话含义,③寻找课文中定义、概念、归纳法则的重要词句,用“●●”标注,认真领会 (4)几何教学的批注。具体方法是:①大胆猜测,怎样将所学新知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旧的知识;②动手操作,通过对书上的实物、直观图、线段图、模型等要动手做一做,画一画,剪一剪,摆一摆,拼一拼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③计算验证,用数值代人对推到出的公式进行验证。 (5)整理与复习的批注。具体方法是:①回顾本章的知识要点、用列表或图形状自主进行整理,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②找出本章知识的重点和难点;③能根据知识的重点,自己编出一些练习题;④找出本章知识的易混淆处,最好以练习的形式出现;⑤写下自己对本章知识的疑问;⑥介绍自己学习本章知识的体会和方法。

《老山界》教案

老山界 【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让学生掌握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能力目标:学习本课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的写法;能通过品评文章中的关键词语,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学会用不同写法交代记叙文的要素。 3.情感目标:通过阅读和理解,感悟红军长征的艰苦和乐观的精神,培养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学习方法导航】 1.讨论与点拨方法相结合:老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和材料的组织安排,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组讨论交流,师生达成共识。 2.研讨探究法:对于文章中的内容和重要语段,让学生互动、想像,通过积累材料了解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艰难。 【聚集重点难点】 1.体会文章按照时间的变化、地点转移的写作方法。 2.对于文章关于翻越老山界困难的重点词语、语段的分析理解。 【教与学师生互动】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前边我们学习了两篇关于长征方面的诗歌,了解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只有中国工农红军在毛主席的带领下才能完成的伟大壮举。同学们,想一想,前边毛主席在诗词中把红军翻越险峻的大山比作的是什么呢?(可以让学生说)比作的是走泥丸、腾细浪。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老山界》这篇课文,来了解红军又是怎样克服翻越老山界的困难的。 2.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介绍老山界的地点、地形。(可让学生把预习的情况在全班交流) (二)初步认读,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听前老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翻越老山界用了多长时间? 你能说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吗? 2.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可启发学生,在文章里找到表示时间的语言标志。 3.用简洁、概括性的词语谈谈你读后,老山界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表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学生各抒己见发表个人看法) 〔小结〕明确:红军翻越老山界用了一天半的时间。 明确:老山界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陡峭、险峻、高大、或有的学生会说老山 界陡、窄、险等都可以。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批注行阅读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批注行阅读》的学习资料 碣石中学语文教研组 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实行,让学生自主学习、张扬学生个性的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因此,以尊重学生个体的阅读体验为特点的批注式阅读教学也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更何况我校确立的《语文课堂品读教学研究》更离不了学生对文本的探究,所以批注阅读正是进行该项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个好方法。如何帮助学生掌握这一方法,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断提高指导技巧。下面就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批注阅读谈一谈我的自我体会,我们共同学习和研究。 第一,赋予学生自主批注阅读的空间。 教师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要注意给学生足够的自由选择、自由阅读、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有足够的自由选择权。具体要做到: 1.内容自主 学生的个性特点、心智水平、生活经验的差异,决定了阅读批注不能搞一刀切、齐步走,而应该把自主权还给学生,想在哪批注,就在哪批注;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一般情况下,学生把握批注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有所感悟处。就是学生读书过程中得到启迪、受到教育、有所收获的课文内容或语言文字。第二,理解肤浅处。就是那些学生有些理解,但又不完整、不透彻的地方。第三,思维困惑处。学生在读书时,会遇到许多阅读障碍,并由此产生疑点和困惑,写下这些疑点和困惑,便于在课堂教学中探讨、研究和解决。第四,求异创新处。学生是富有创造性的生命个体,要敢于对课题或文中的一些内容、写法提出质疑,尝试修正。 2.形式自定 形式上可分为:第一,文字式。这是运用最广泛、最普遍的阅读批注,是边看边把自己的看法、感想、疑问、评论、启迪甚至联想,简明扼要地写在书中“天头”、“地脚”或文字旁边等空白处,具有内容具体、表达明确的特点。第二,符号式。就是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用的或应注意的字、词、句、段用各种符号加以标记。如用单横线表示比较重要,用波浪线或双横线表示特别重要的,加着重号表示关键词语,惊叹号表示精彩之处,问号表示质疑等等,必要时还可以变换不同的颜色。各种符号及表示的意思教师要统一规定,以便相互交流和探讨。第三,纲要式。把学习内容经过分析、归纳、加工整理,提纲挈领地形成一个阅读纲要,以揭示内容的内在联系,使复杂的内容明晰化、简便化、形象化,是一种很好的逻

课文详解丨七下第二单元第6课《老山界》

课文详解丨七下第二单元第6课《老山界》 6 老山界 预习须知 一、写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老山界”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长征胜利后不久,时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的作者就写下了这篇回忆录,记叙了红军战士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二、作者简介 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长征时,他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建国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书记处书记、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他长期负责党的宣传和文教工作,为党的宣传、文化、教育事业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作品有《金色的鱼钩》《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等。 知识重点 一、字音词义 满望:十分希望。 惊惶huáng:惊慌,恐惧。 攀谈:闲谈。 细切:形容声音细微急促。 绝壁:极陡峭难以攀援的山崖。 蜷quán:弯曲。 呜咽yè:本文中形容凄切的水声。 苛kē捐杂税:指繁重的捐税。捐,赋税。 酣hān然入梦:畅快地入睡。 二、主题概述 课文真实、生动地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热情歌颂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点题,概括介绍老山界,点明山路远,表现出爬山的困难。 第二部分(第2—32段):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33段):指出老山界是长征途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四、思考探究 1.文章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展开叙述。试以此为线索,概括作者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前一天的下午动身,沿着山沟向上走;天黑到达山脚;第二天半夜一点多,到达山腰;黎明时,从山腰出发,经过雷公岩;下午两点多钟,到达山顶;到达山顶后,一气儿跑到宿营地。 2.文中对于火把的描写,传达给了读者怎样的信息,表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 表现山的陡峭、险峻,突出红军登山的坚强意志和英雄气概。 3.半夜露宿的情景写得非常生动感人,作者是怎样写夜景和感受的? 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以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景,先写星星,次写山峰,再写四周的山;反复地运用比喻不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景之美,也表现了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4.红军翻越老山界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是如何克服的?这体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结合具体内容,做简要分析。 红军翻越老山界遇到了四个方面的困难: ①行路难——悬崖峭壁,山高路险; ②睡觉难——路窄石硬,寒气逼人; ③吃饭难——粮食短缺,肚子很饿; ④处境难——枪声密集,敌人追击。 面对这些困难,红军打趣逗笑、奋勇登山;酣然入梦、观赏夜景;鼓着勇气、继续前进;毫不畏惧、嘲笑敌机。这些都体现了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批注式阅读”阅读指导课教案讲课稿

“批注式阅读”阅读指导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批注式阅读的内涵,认识常用的批注符号。 2.掌握批注式阅读的方法,并在阅读中加以运用。 3.培养学生边读边感悟的能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阅读文本两份。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不动笔墨不读书 2.欣赏做批注的图片 (1)康熙批注读书图片 (2)周恩来批注读书图片 (3)一名中学生课本的批注图片 相机提问从这些图片中感受到了什么?(读书认真、读得仔细、读的次数多……) 3.欣赏朱熹如何做批注的故事 宋朝著名学者朱熹读书时就十分喜欢在书上做各种记号,初读,再读,三读都用不同颜色的笔圈点勾画,他认为这样能“渐渐向里寻到那精英处。” 教师小结:批注的含义。 4.出示教师做批注的图片,引导学生找批注的符号。(指名说) 5.课件出示常用的批注符号,师生共同学习。 6.出示批注的分类,学生识记。 7.“批注式阅读”的方法

(1)评文字 画出精彩词句甚至标点,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想。 (2)评写法 对写作方法进行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说明方法等);对文章的关键语句作用进行分析。 (3)谈感悟 可以写出对句子意思的理解。 也可以在重点段落旁或文章关键处写出自己的启发。 (4)存疑问 对文章的内容、意义、写法提出疑问。可以是不理解的内容、可以是不赞成的内容,也可以是对文章的修改意见。 (5)结合阅读文本《我爱大公鸡》进行讲解,指名学生发言,教师予以指导。 8.小组合作阅读《时代广场的蟋蟀》选段,自主批注,交流讨论。 9.课堂小结 批注式阅读,可以评点人物,生发联想,剖析写法,批判文本和质疑问难。总之,要批出真情真意,绝不浅尝辄止;批出自我个性,绝不人云亦云。

陆定一《老山界》课文阅读

陆定一《老山界》课文阅读 老山界 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 下午才动身,沿着山沟向上走。前面不知道为什么走不动,等了好久才走了几步,又要停下来等。队伍挤得紧紧的,站累了,就在路旁坐下来,等前头喊着“走,走,走”,就站起来再走。满望可以多走一段,可是走不了几次又要停下来。天色晚了,肚子饿了,许多人烦得叫起来,骂起来。我们偷了个空儿,跑到前面去。地势渐渐更加陡起来。我们已经超过自己的纵队,跑到“红星”纵队的尾巴上,恰好在转弯地方发现路旁有一间房子,我们就进去歇一下。 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 “大嫂,借你这里歇歇脚儿。” “请到里边坐。”她带着些惊惶的神情说。队伍还是极迟慢地向前行动。我们就跟瑶民攀谈起来。照我们一路上的经验,不论是谁,不论他们开始怎样怕我们,只要我们对他们说清楚了红军是什么,没有不变忧为喜,同我们十分亲热起来的。今天对瑶民,我们也要试一试。 我们谈到红军,谈到苛捐杂税,谈到广西军阀禁止瑶民信仰自己的宗教,残杀瑶民,谈到她住在这里的生活情形。那女

人哭起来了。 她说她原来也有过地,但是汉人把他们从自己的地上赶跑了。现在住到这荒山上来,种人家的地,每年要缴特别重的租。她说:“广西的苛捐杂税对瑶民特别重,广西军阀特别欺侮瑶民。你们红军早些来就好了,我们就不会吃这样的苦了。”她问我们饿了没有。这一问正问中了我们的心事。她拿出仅有的一点米,放在房中间木头架成的一个灶上煮粥。她对我们道歉,说没有多的米,也没有大锅,要不就多煮些给部队吃。我们给她钱,她不要。好容易来了一个认识的同志,带来一袋米,够吃三天的粮食,虽然明知道前面粮食缺乏,我们还是把这整袋子米送给她。她非常欢喜地接受了。 部队今天非夜里行军不可,她的房子和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我们问了瑶民,知道前面还有竹林,可以砍来作火把,就派人到前面竹林去准备。 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因为确是饿了。我们也拿碗盛给瑶民母女吃。打听前面的路程,知道前面有一个地方叫雷公岩,很陡,上山三十里,下山十五里,再前面才是塘坊边。我们现在还没到山脚下呢。 自己的队伍来了,我们饶了些水给大家喝。一路前进,天黑了才到山脚,果然有许多竹林。

批注式阅读指导

批注式阅读教学之批注指导 【内容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批注”成为近几年语文教学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时尚课堂用语,好像是课改催生的新鲜词汇。新课标指出:“阅读要绕过学生与文本真正对话,是学生的个性行为,阅读要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显然,批注式阅读便成为学生进行探究性、个性化阅读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很好地诠释出新课程倡导的阅读理念。因此,我也以“批注式阅读教学”为立足点,开展了微型课题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实践,我认为批注式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如何批注非常重要。下面我将从“课前预习批注指导”、“课堂讲读批注指导”以及“课后拓展批注指导”这三方面谈谈批注式阅读教学之批注指导。 【关键词】批注阅读教学批注指导 【正文】 “批注式阅读教学”是将传统的以“教”为主转向了以“学”为主,把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教学的核心,追求“为了不教”的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批注”学会学习,奠定今后的学习、发展基础。因此,我们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要落实指导学生如何批注,让学生掌握批注的方法,才能在阅读中更好地进行自主批注。那么,我们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应该如何指导学生批注呢? 一、课前预习批注指导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学生在课前对所学内容耳熟于心,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质疑问难,品读感悟,交流表达。所以,对于学生学习语文来说,课前进行预习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而批注式阅读教学体现的就是“先学后教”的原则。因此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必须落实课前预习,而且预习时要指导学生如何批注。根据语文教学一般的课时划分,我指导学生预习批注时划分两个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的预习批注:(1)标出自然段轻声读课文。(2)圈出生字词并熟读这些词语和涉及的句子。(3)找出难懂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解释词语。(4)再读一次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第二课时的预习批注:默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题或导读提出的问题。遇到不懂的问题要打个“?”。 我觉得课前预习批注是学生与文本的初次对话,学生经历自学一篇文章的过程,重点是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明确读书的要求。所以在批注过程中也许还只是停留在较为粗浅的层面,但这些都是宝贵的学习资源,展示阅读的原生态,为后面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课堂讲读批注指导 当我刚开展微型课题研究时,学生可能不太适应批注式阅读这种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理想。后来我在班上作了粗略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我使用批注式阅读教学时,全班50%的学生在课堂上不知道要干什么?20%的学生明确了批注的任务,但也不知道该如何入手进行批注,不知道要对什么内容进行批注……面对学生的困惑,我进行反思。后来我才发现,学生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我在课堂讲读中没有落实批注指导,而且上课的节奏太快,学生明显跟不上。于是,我在批注式阅读教学过程中,尝试放慢速度,落实课堂批注指导,让学生

(完整版)《老山界》教案

《老山界》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 2. 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3. 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精彩的片段 教法: 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围绕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思路,本文第一课时重在解决目标1和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从对课文的熟读过程中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完成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同时又理清文章写作思路,学习一种常见的写作方法;而第二课时则重在引导学生研读和赏析精彩片段,学习生动形象的语言,理解其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性,给以方法,让学生来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按时间和地点变化转移材料的特点 2、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学习红军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一、导入新课 毛主席的诗《七律长征》中,讲到了雄伟险峻的五岭山,这里面有一座山岭叫越城岭,是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它也被称为老山界,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这样一座被称为长征途中最“难”翻越的一座山的呢? 板书:老山界难 二、自主学习 1、放录音,听朗读带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 A、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记叙了什么事?记叙文有哪些要素?记叙这件事用了哪种顺序?以什么为线索? 回忆录;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时间变化,地点转移;以翻山为索 (决定翻山、翻山经过、翻山之后) B、划出表示时间和地点转移的词(自主完成表格)思考:这样有什么作用? 时间地点所做的事情 第一天下午山脚 傍晚 天黑翻越老山界,从第一天下午动身到第上半夜山顶二天下午午两点以后才下山,整整一天的,半夜里从中我们看到老山界的险峻难走,特别是红黎明的时候军战士顽强不屈的精神和艰苦乐观的生活。 下午两点多钟下山 2、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顺序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同时我们也了解了老山界是一座难翻的山。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同桌讨论:翻越老山界过程中,红军遇到了哪些困难? ㈠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全面思考。 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 ㈡对于这些困难,课文是怎样描述的?(要求学生跳读、勾划、概括)。 走路难:悬崖峭壁、山高路险。睡觉难:路窄石硬、寒气逼人

表里的生物

表里的生物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 2.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知道“我”认为表里有生物是幼稚、可爱的表现,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意思,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 师:(板书课题并质疑)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生物吗?表里面有没有什么生物?你看过表里藏着的生物是什么样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表里的生物》,从文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解决文字障碍。 (1)读通读顺课文。 (2)找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其含义。 (3)同桌交流认读生字词。 2.再读课文,自由交流,尝试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的话。) 3.梳理文章脉络。 课文是分两部分写的: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写“我”小时候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

物,所以猜想父亲的表里有个生物被关在里面。 第二部分(第7—21自然段):写父亲打开表盖让“我”看到了里面,并告诉“我”里面有个小蝎子,只许看,不许动。他的话证实了“我”的猜测。 三、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忆自己的童年,看一看是否有过与小作者类似的经历,用笔记录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 二、再读课文,体会人物个性 (课件出示第17自然段)作者小时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呢?让我们从文中去寻找答案。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我”小时候有一个怎样的观点? (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认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抓住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进行体会。(学生画出相关句子,思考,朗读) (1)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 (因为父亲不准“我”动手表,这更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所以才根据蝉叫和虫鸣顺理成章地推断出表里有个生物。由此可以看出“我”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是那样善观察、勤思考,真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子。) (2)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 (说明了“我”对表的好奇程度很深,一心想把表里的生物找出来看一看,从中可以看出,文中的“我”是个对事物充满探索精神的孩子。) (3)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 (“我”对表十分好奇,好奇心即将得到满足,自然心情激动。) (4)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

教学生做批注

谈阅读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做批注笔记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中该放手的时候要放手,不要总是怕这怕那。但放手并不是不管,而是要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教会学生做批注就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批注式阅读是指在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时,对文章的语言进行感知,对文章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精彩片段、重点语句,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的文字加以标记。这种阅读方法是古今中外通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读书方法。我国古代的学者中不少人的著作就是在对他人文章的批注中形成的。清代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都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毛泽东主席就是不动笔墨不看书的典范。在他读过的书中,都在重要的地方有圈、杠、点等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还写着批语。批注式阅读是阅读的方法之一,能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我认为:教师教学的最主要任务,应该是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我们知道:将来的文盲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没有学会自己学习的人。叶老也有一句教学名言:“教”都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而要使学生学会自己学习,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教给学生“点金术”--掌握学习方法,并加以灵活运用。这是新世纪人才的必备品质,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语文的课文阅读教学,应该以课文为例子着重进行做批注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分析,获得阅读的“点金术”。那么,教师应如何以课文为例子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呢?我觉得下面的做法是比较有效的。 一、课前自读:指导学生把握阅读的步骤,养成做批注的良好习惯。 课前自读,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起着重要作用。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阅读的习惯。一个人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辈子读书,一辈子受用。而习惯的养成在于教师的训练和指导。所以,进行课前自读方法的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方法指导的首要环节。从掌握阅读方法出发,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课前自读的方法指导: (一)、指导学生把握阅读的步骤,初步掌握阅读的方法。 阅读步骤包括三个环节,即:读→思→查,这就是认真阅读课文,接着思考与课文有关的一些问题,然后再适当翻查必要的资料。具体方法如下: 1、总体通读: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的内容和形式,把握全局,理清脉络,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课文的学习目的。 2、疑点发问:可以从下面几处入手:(1)自己欠缺的文化常识;(2)、课文中比较深奥、较难理解的句子、段落;(3)看似矛盾、难以理解的地方。发问不但为下一步的学习树起了问题的靶子,而且有利于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必须注重养成这一习惯。 3、难点求索:自读中遇到的疑难,不要坐等到老师来解决,而要先行一步,进行一番尝试性的探索。或独立思考解答的方法;或查找有关资料作分析比较;或与同学共同讨论。总之是要动脑、动手、动口。这样,总会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有所收获。 (二)、指导学生学会“圈点批注”,做好笔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古人说“不动笔墨不看书”。一定要强调“手不离笔,随时勾画”。课前自读须作笔记,而且笔记不能敷衍了事。学生由于缺乏具体的方法指导,所做的课前自读的笔记往往比较空洞,

《表里的生物》(说课稿)

《表里的生物》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表里的生物》主要写“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的话。从而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本文不仅语言生动有趣,而且内容前后衔接自然,一步一步地把“我”对父亲的表的“认识”展示出来。 2.重点:指导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从小就渴望知识,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3.难点: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里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意思。 二、说教法: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时我采用了引导法:结合自己实际导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体会“我”小时候的童心童趣,最后结合实际进行延伸,从而体现教师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授课中以“读促思”教学方式,“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使学生愉快融入教学内容,更易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意思。 三、说学法:中国有句老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鱼”,所以要培养学生兴趣,教会他们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我教学文本时要求学生以下方法逐步领悟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自学生字;

(2)带问题,自行阅读(如:本文在阅读中可以抓住人物的对话及心里活动描写,自我勾画,自我评注,这样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阅读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3)带问题,开展小组讨论; (4)进行师生互动。(对学生的对文本知识的了解反馈做肯定与引导)。 四、说教学过程: 我的授课结构是:1.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细读课文,体会个性 4.拓展延伸/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同学们,小时候,你一定会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产生过强烈的好奇心吧,你们那时对哪些事物产生过那些不解之谜,做过怎样的猜测呢?揭示课题,看看作者父亲的怀表在“作者的眼里是怎样的呢?(过度自然,引起学生阅读欲望)(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检查预习情况,了解生字、词掌握程度,为学习奠定基础。由于文章题目发人深思,好奇,所以接着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读了课题,知道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写了谁?(让这个问题带动全文,激起学生做进文本)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可以板书:{我→父亲的表},这样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 2.接着,以学生自读与文本对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明白文章脉络:1--6/7--18。

《老山界》重点赏析

1.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和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这句话中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表明老山界山势的陡峭,山路的险峻,爬山的艰难;火把一直“连到天上”,显示了老山界的高峻,也显示了红军指战员壮志凌云的英雄气概。 2.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这句话理解的时候可以这样想:在深山里,在极静的时候,在半醒半睡之中,确实使人有这种感觉。有的声音,分明来自远处,分明很细切,可是由于静,听起来仿佛近在咫尺,而且响亮洪大,有的声音,分明来在近处,分明很洪亮,可是由于山峰重叠,反响回荡,愈传愈远,愈变愈细。而且风声、水声、林木呼啸声等等,混杂一起,变化万端,引起人的种种联想。3.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抢在这里没有贬义的意思,形象的表现了红军战士为了完成任务抓紧时间吃饭的动人场面。 《老山界》重点赏析 所选语段是本文中最为重要的景物描写片段。抓住这两段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题。 【重点段落之一】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 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不要掉队呀!”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大家听了,哈哈地笑了起来。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

表里的生物公开课教案

表里的生物公开课教案 教材分析: 《表里的生物》一文,叙述了作者小时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他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听到父亲的怀表发出清脆的声音,就认为里面也是一定有一个小生物。他充满了好奇,可是父亲不许他动,这又使他的心很痛苦。一次父亲打开表盖让他看,并说这摆来摆去的小东西是蝎子尾巴,他信以为真,见人就说父亲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作者介绍: 冯至( 1905一1993)原名冯承植,涿州人。1930年留学德国先后就读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1935年获得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36年至1939年任教于同济大学。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1925年,他和几位朋友成立沉钟社,出版《沉钟》周刊、半月刊和《沉钟丛刊》等。 主要作品:《昨日之歌》《十四行集》《山水》《伍子胥》等。 我会写: 脆:清脆脆枣脆弱干脆又甜又脆 拦:拦挡拦截拦网拦堵拦路虎 怖:恐怖震怖怖畏怖惧阴森可怖

蟋:蟋蟀斗蟋蟀 蟀:蟋蟀蟋蟀草 形近字: 脆(脆弱) 拦(阻拦) 蟋(蟋蟀) 跪(下跪) 栏(栏目) 悉(熟悉) 蟀(蟋蟀) 布(布料) 玻(玻璃) 率(率领) 怖(恐怖) 波(波纹) 多音字: 好:hǎo好看hào爱好弹tán弹性dàn子弹答:dā答应dá答案更gèng更好gēng更改 近义词: 洪亮——嘹亮和谐——融洽 单调——单一请求——恳求 愉快——欢快猜测——猜想 反义词: 坚硬——柔软单调——丰富 美丽——丑陋保护——破坏 答应——拒绝丑恶——美好

理解词语: 【钟楼】旧时城市中设置大钟的楼,楼内按时敲钟报告时辰;安装时钟的较高的建筑物。 【洪亮】(声音)大;响亮。 【和谐】配合得适当;和睦协调。 【单调】简单重复而没有变化。 【坚硬】又结实又硬。 【清脆】(声音)清楚悦耳;(食物)脆而清香。 【柔和】①温和而不强烈。②柔软;软和。 【神秘】使人摸不透的;高深莫测的。 【呈现】显出;露出。 【唯恐】只怕。 【拒绝】不接受(请求、意见或赠礼等)。 【恐怖】由于生命受到威胁或残害而恐惧。 【猜测】推测;凭想象估计。 句子解析: 1、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因为“我”小时候没有听到过机器的声音。听到的鸟叫、狗吠、蝉鸣、

《老山界》

Houwei Middle School Jiangchuan County 江川县后卫中学 老山界 学科:语文年级:八教学时间:2014年秋季学期第 3 周教师:张得萍 使用班级:八年级137、139班 【学习目标】 1、通读全文,了解文章所叙之事,揣摩词语的运用。 2、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特点。 3、通过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 【重难点】重点:目标1、2;难点:目标3 【自主学习方案】 1、给加点字注音: 惊惶.()欺侮.()酣.()然入梦蜷.()矗.立()咀嚼 ..( ) 呜咽 ..()澎湃 ..()骨碌.()缀.()信仰.() 2、下列各组加点的字读音或字形都有一项是错误的,请写出序号并改正。 ⑴A、蜷.曲(quán) B、悬崖.(yá) C、道歉.(qiàn) ( )改为_________ ⑵A、苛.捐杂税(kē) B、惊惶.(huáng) C、澎湃 ..(p?ng bài) ( )改为_________ ⑶A、酣.然入梦(hān) B、欺诲.(wǔ) C、咀.嚼(jǔ) ( )改为_________ ⑷A、缀.着(zuì) B、溪.流(xī) C、闪烁.(shu?) ( )改为_________ 3、、辨字组词。 捐( ) 拆( ) 瑶( ) 倦( ) 损( ) 柝( ) 摇( ) 蜷( ) 峭( ) 呜( ) 侮( ) 碌( ) 削( ) 鸣( ) 悔( ) 禄( ) 缀( ) 陡( ) 密( ) 输( ) 辍( ) 徒( ) 蜜( ) 愉( ) 4、多音字组词。 嚼:jiáo ( ) ju?( ) 咽:yān( ) yàn ( ) ya( ) 落:là( ) lu?( ) lào ( ) 5、解释词语。 惊惶:苛捐杂税: 缴:攀谈: 酣然入梦:蜷: 呜咽:矗立: 6、速读课文,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7、这篇课文是什么体裁?找出记叙的六要素。

《走一步,再走一步》批注式阅读指导

徜徉书海凭舟楫批注美文乘长风 ——《走一步,再走一步》批注式阅读指导课设计 【教学目标】 掌握好方法,阅读中加以运用; 聚焦兴趣点,引导个性化批注; 多次做批注,实现有效的交流;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初步了解批注式阅读的一般常识。 2.让学生初步掌握并运用批注式阅读的一般方法。 3.让学生初步形成从多个角度进行批注的思维,学会批注。 【指导流程】 (一)导入新课: 1.激趣:有一种神奇的阅读方法,他可以让你: 学会阅读:让阅读变得省时而高效。 学会写作:快速拉升阅读和写作水平。 学会思考:提高理解领悟能力。 学会考试:提高语文考试成绩。 那么这种神奇的阅读方法是什么呢?同学们猜一猜!(批注式阅读)对,这种方法就是----批注式阅读。 2.出示图片,直观感受批注。 3.了解批注定义: 批注式阅读是指我们在自主阅读时,对文章的语言进行感知,对文章的内容、层次、思想情感、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精彩片段、重点语句,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的文字加以标记。这是古今中外通用的一种简便的读书方法。 4.课件出示常用的批注符号。 批注阅读《走一步,再走一步》 一.圈画生词轻声读 轻声朗读课文,圈画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的主要内容是阅读教学的制高点,可俯瞰全文,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将自己了解到的主要内容简洁地写在眉批处。 学法指导 一篇新文章拿在手里我们应该怎么去学习这篇文章,第一步做什么? 1.第一步,认识字词,正字正音。字词不会读的,看课文注释或借助工具书解决。 2.第二步:通读全文,标出自然段。 用圈点勾画的方法默读课文,拿出笔勾画出你喜欢的句子,找出关键句(看看自己会不会找关键句)。边读边想,这篇文章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看看你能不能把它概括出来。(生自读勾画) 3.概括文章故事。 本文讲述了在费城七月的一个闷热的日子里,我在和小伙伴攀爬悬崖的过程中,因胆怯而畏缩不前,最终在父亲的引导下,我经过努力成功脱离了危险的故事。

《老山界》教学设计

《老山界》教学设计 青铜峡市第三中学秦炜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按时间推移和空间转换的顺序记叙事件的方法。 2、结合课文说说长征途中的艰辛,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赏析环境描写的片段,学习描写方法,体会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2、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背诵一些优美的段落,赏析环境描写的片段,学习描写方法,体会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关键: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前边我们学习了两篇关于长征方面的诗歌,了解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只有中国工农红军在毛主席的带领下才能完成的伟大壮举。同学们,想一想,前边毛主席在诗词中把红军翻越险峻的大山比作的是什么呢?(可以让学生说)比作的是走泥丸、腾细浪。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老山界》这篇课文,来了解红军又是怎样克服翻越老山界的困难的。 2.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介绍老山界的地点、地形。(可让学生把预习的情况在全班交流) 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根据地进行的战略大转移。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结束。历时两年,经过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连同后方机关人8.6万余人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分别从江西的瑞金、雩都(今于都)和福建的长汀、宁化出发,开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