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0年国际经济环境及2011年走势分析

2010年国际经济环境及2011年走势分析

2010年国际经济环境及2011年走势分析
2010年国际经济环境及2011年走势分析

2011年第2期

2010年国际经济环境及

2011○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

在世界各国和有关国际组织的携手努力下,2010年世界经济复苏态势进一步延续,但进程并不尽如人意。2011年,世界经济复苏总体态势有望好于去年,但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尚未完全消除,复苏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

一、2011年世界经济复苏形势及面临的重大挑战

2011年是关系到世界经济能否

持续复苏的关键之年。总的判断是:全球经济将保持复苏态势,整体形势可能会好于2010年,但风险困难依然较多,曲折波动难以避免。一方面,在世界各国和有关国际组织的共同努力下,世界经济复苏的萌芽有望发展壮大。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预测,2011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3%;另一方面,当前世界经济还没有进入稳步增长的良性循环,系统性和结构性风险仍然比较突出,制约世界经济持续复苏的因素还较多,面临着一些挑战。

1.金融领域“病患”尚存。在这场

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初期,全球金融系统尤其是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陷于崩溃边缘,时至今日,金

融系统的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一是金融机构的排险工作进展缓慢。虽然金融危机已历时两年多,但多数发达国家金融机构仍有大量坏账尚待剥离处理。据IMF 最新估算,2007年~

2010年,全球金融机构累计出现的

有毒资产规模可能达到4万亿美元,目前仅核销了50%左右,美国目前尚有大约4000亿美元待处置。坏账和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使金融机构的融资功能和市场流动性受到了严重制约,有可能拖累更多的金融机构破产。二是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银行还在不断倒闭。2010年,美国被关闭的银行总数达到157家,创下1992年美国信贷危机结束以来的新高。三是全球股票市场剧烈震荡。美国道·琼斯指数、英国富时指数、日本日经指数的年内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波幅分别为20.9%、25.7%和29.7%。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体系受损直接造成经济局部“瘫痪”甚至整体坏死,金融系统功能的完全恢复还有待时日。这将对2011年世界的经济的整体健康运行产生一定影响。

2.就业状况难有改观。金融危机

给各国就业形势蒙上了一层阴影,全

球失业大军的队伍越来越庞大。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2009年全球失业率达6.6%,失业者总数近2.12亿人。

2010年以来,就业状况并没有随着

经济复苏有所好转,世界经济正面临“无就业增长型”的复苏。一是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的失业率居高不下。美国的失业率全年维持在9.4%以上,远高于4%的历史平均水平;欧元区的失业率从4月份起已连续8个月处在10%的历史最高水平;日本的失业率2010年11月份处于5.1%的高位。二是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就业情况也不容乐观。受人口增长较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因素影响,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失业率普遍高企。2010年11月,巴西、俄罗斯的失业率分别为5.7%和

6.7%。IMF 预测,发达经济体失业率

居高不下的情况将会在2011年一

直持续,发达国家失业率仍将处在

9%左右。这将对世界经济复苏进程

产生严重影响。一方面,高失业将制约消费需求,削弱经济复苏的内在动力,尤其是美欧国家的周期性失业可能会转化为结构性失业,对其长期潜在增长造成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持

11

2011年第2期

续高失业率有可能引发社会动荡,严重时会引发游行、暴乱甚至政权更替,动摇世界经济持续复苏的基础。

3.贸易保护主义继续强化。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不少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措施大幅增加,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是保护手段更加多样化。提高关税、实施进口配额等直接限制进口的传统贸易保护壁垒再度活跃,反倾销、反补贴、保障和特保等贸易救济措施日益成为实施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二是保护范围更加广泛。贸易保护的对象除了覆盖传统货物贸易外,还向与贸易有关的劳动力雇用、投资和金融等领域扩展。三是保护形式更加隐蔽。一些国家采取加强进口流程管理手段,使进口手续更加复杂。在继续推行“社会责任管理9000”标准的同时,发达国家还推动国际标准化组织加快ISO26000标准的制定,试图使企业社会责任转化为国际标准,以形成新的国际贸易壁垒。四是保护的目的更具战略性。新一轮贸易保护注重通过制定严格的技术标准和认证制度,为本国具有优势的产业输出产品、输出技术提供支持。美欧国家提出的“碳关税”是以应对气候变化的名义,限制其他国家商品进入为目的,并借以输出本国低碳技术和产品。虽然贸易保护主义对世界经济长远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但一国短期内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确能够尝到一些“甜头”,再加上一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政治、经济、就业压力有增无减,实施保护措施有着现实的动力。因此,2011年贸易保护主义对世界经济复苏的干扰依然突出。

4.政策协同难度加大。金融危机爆发之初,世界各国和有关国际组织就应对危机达成空前一致,出现了少有的“同进”局面。然而,2010年以来,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协同的基础逐

渐削弱。一方面,发达国家和新兴市

场经济体复苏进程出现分化,东强西

弱态势初步显现;另一方面,各国自

身经济基础尤其是物价水平差异明

显,新兴市场经济体在经济强劲增长

的同时,也承受着远高于发达国家的

通胀压力。因此,各国宏观经济政策

开始出现“自顾”倾向,分歧明显。一

是发达经济体出现了经济刺激政策

的“进退之争”。二是新兴市场经济体

出现了“进退不一”的局面。三是一些

国家特别是资源型国家宏观经济政

策也已经有所转向。随着世界经济复

苏进程的不断深入,各国情况将进一

步分化,宏观经济政策上的分歧难以

弥合,从而加大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不

确定性。

5.主权债务风险未消。在应对国

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世界各国纷纷

增加公共开支,以刺激经济增长,却

导致政府债务迅速增加,使发达经济

体中实力相对薄弱的欧洲国家不堪

重负,引发了主权债务危机,一度成

为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中的“最大不确

定性”。随着欧盟和IMF救援机制的

启动,以及有关国家改革措施的出

台,欧元汇率开始较大幅度地回升,

欧元区解体之忧可基本排除,主权债

务危机大为缓解。但对债务危机的后

续影响要有清醒认识。一方面,主权

债务风险仍然很大;另一方面,由于

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一些欧洲国家

被迫实施财政紧缩计划,打击了消费

者和投资者的信心,为本来相对脆弱

的欧洲经济复苏进程蒙上了一层阴

影。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不能完

全排除主权债务危机的再次反复,从

而放慢欧元区乃至世界经济的复苏

进程。

6.大宗商品行情和主要货币汇

率将延续震荡态势。2010年,国际市

场原油、铜、铁矿石和粮食等大宗商

品价格发生了剧烈震荡。未来一个时

期,由于世界经济整体复苏缓慢曲

折,各国经济复苏进程不均衡,主要

货币特别是美元汇率持续波动,国际

油价震荡徘徊的格局将会维持一段

时间。2011年,由于世界经济复苏进

程的不稳定,加上主要货币汇率变化

莫测、各国货币政策松紧有别,诱发

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震荡的因素

较多,从而加剧了各国经济运行的不

确定性,尤其是增大了对外部市场较

为依赖国家的经济运行风险。

此外,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房地

产市场短期内还很难走出困境,新技

术、新兴产业短时期内无法对经济增

长产生明显的带动作用,自然灾害的

发生尚不可预料,加之局部地区纷争

不断等,都将成为影响未来世界经济

持续复苏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

二、应对错综复杂国际经济环境

的政策建议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两年

多时间里,在极为困难复杂的情况

下,我国全面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在全球率先实现

了经济回升向好。2011年,世界经济

持续复苏仍将面临关键的时期,也是

我国应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巩固

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

为“十二五”开好局的重要时期。因

此,要科学判断、沉着应对,统筹国内

国际两个大局,促进国内经济长期平

稳较快发展。

1.把稳定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

主基调。在国内,要把思想和行动统

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对工

作的总体部署上来,实施积极的财政

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

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提

高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在国

际,要以二十国集团(G20)为平台,

12

2011年第2期

(上接第10页)题。因为形成这种差距,不仅是相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不足带来的,不仅受自然条件差异大等客观因素的制约,而主要是由于财税体制、收入分配制度、城乡区域之间人口无法自由流动等方面的改革不到位造成的。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立足点和目标主要不应仅仅放在缩小地区间经济总量方面的差距,而应立足于缩小地区之间城乡居民收入和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从这一理念出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多管齐下,采取发展

经济、有序转移人口、加大转移支付、改革体制机制等四个方面的措施。一是支持特殊地区的经济发展。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加大支持西藏、新疆和其他民族地区发展力度,扶持人口较少的民族发展,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国家支持的重点要放在解决上述特殊地区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而不是不顾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地盲目开发上。二是促进人口有序转移到经济相对发达、就业岗

位较多和收入较高的地区。三是加大对特殊地区均衡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是无法单纯靠自身的努力缩小与其他地区居民的收入差距和公共服务差距的。因此,要从保护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考虑对这些地区的转移支付。财政转移支付,不仅是对居住在当地的这一代人的“补偿”,更是保护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家园。四是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财税体制、城乡二元体制等方面的改革。□

呼吁各国继续发扬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精神,加强国际间宏观经济政策的协同配合,保持合理的政策力度,审慎稳妥地把握经济刺激政策退出时机、节奏、力度,巩固世界经济复苏的良好势头。

2.妥善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

要采取综合措施主动应对贸易保护主义,为我国外贸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一是要积极寻求通过磋商、协调解决国际贸易问题,推动各主要贸易伙伴履行遏制保护主义的承诺,并促使一些国家尽快取消已采取的贸易限制措施。二是要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利用当前发达经济体在危机中趋向保护国内产业、在经贸规则制定中话语权减弱的时机,推动国际经贸规则向更有利于我国的方向发展。三是要支持有能力的企业“走出去”,绕开针对我国的贸易壁垒,开展海外并购或直接投资,构建全球生产、营销体系。四是对一些国家滥用贸易规则的做法,适时适度运用反倾销、反补贴等工具予以反击,为我国出口企业争取公平的国际竞争环境。

3.努力降低国际市场大宗商

品价格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在做好重要商品进出口调节的同时,特别要注重增强粮食、能源资源的供给能力和资源储备。粮食方面,既要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把中央关于扶持农业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做好主要农产品的收购工作;又要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继续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的规划,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支持力度。原油矿产资源方面,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减少对传统能源资源的依赖,加强国内勘探开发,增强自我供给能力,继续坚持“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战略,科学合理地在全球配置能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安全有效的能源保障。

4.不断完善我国金融监管制度。

世界各国现代金融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要充分借鉴此轮金融监管改革对完善我国金融监管的有益经验;同时,也应该看到,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与我国在发展阶段、发展模式方面有着较大差异,在学习借鉴时切不可

照搬套用。一是要完善金融监管体系的制度安排,国内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趋势不断强化,金融企业可能会潜意识地跨越边界,各大监管部门在履行自身监管职责的同时,要加强同其他部门的协调,科学防范混业经营风险。二是要积极开展消费者金融保护制度的研究与设计,可借鉴美国金融改革法案,设置专门性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的规定,完善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和机制设计,明确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监管职责,建立解决消费者投诉的相应机制,为消费者投诉提供快捷、专业的解决方案。三是要做好场外衍生产品和资产证券化的监管,借鉴美国金改法案中“沃尔克法则”的内容,尽早从公司治理结构安排、内部控制措施和资本监管要求等方面做出制度安排,对商业银行开展的自营交易业务和资产证券化业务实施严格监管;同时,要注意引导与支持相结合,避免影响金融的创新发展和市场的生机活力。□

(作者系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李朴民、政研室副主任施子海以及欧阳进、曲永冠、王晓丽、高贺)

□□□□□□□□□□□□□□□□□□□□□□□□□□□□□□□□□□□□□□□□□□□□□□□□□□□□□□□□□□□□□□□□□□□□□□□□□□□□□□□□□□□□□□□□□

13

国际经济形势的现状与未来

国际经济形势的现状与未来 经济全球化经过调整后,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持续深入发展,全球经济依存性不断上升。全球资本与生产技术要素的全球化重新配置,带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有七个特点。 (一)世界经济迅速增长,美国、欧元区国家、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使世界经济得以继续维持较高增速,发展中国家经济呈相互带动、梯次发展的态势。 2007年世界经济仍将保持近4%的增速。美国经济稳中有落,2006年美出口额被德超越,信息化指标不及北欧,次贷危机使美经济优势不断被侵蚀和分解,其负面影响还在扩大。主要西方国家面临工业化以来最强烈的外部竞争。欧亚大陆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舞台。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欧亚大陆经济总量占全球的62%,累积财富总量是美国的一倍,2006年“新欧洲”国家国内生产总值较2003年增加近一倍。同时,占世界人口80%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进入较快增长期,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分工体系中地位得到加强,对世界经济影响力进一步增大,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增长格局。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占全球的20%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到30%。 (二)随着金融创新,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的开发和推广,金融一体化程度提高,全球金融业呈“爆炸式增长”。 巨额国际资本的无序流动和投机,不仅给发展中国家经济造成很大损害,发达国家也难独善其身。据美国麦肯锡公司的最新报告,全球金融业的核心资产总额已达140万亿美元。资本市场进一步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主体。银行资产占全球金融资产总额的比重由1980年的42%下降到2005年的27%,金融资产进一步向发达国家集中。发达国家的金融资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目前已平均跃升至330%。“经济金融化”趋势一方面促进了全球资源有效配置,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投机性和风险性。 (三)国际资本市场和劳动市场流动性增强,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形成全球市场。 国际资本市场更加成熟,资本流动形式也在增多。全球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日益提高。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未来10年,发展中国家将有7亿人口进入全球劳工市场。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和资源配置中合理及不合理的部分进一步显现,不均衡的全球增长模式正在塑造新全球经济格局。从总体看,国际贸易、投资金融市场的自由化进程使生产要素流动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最佳配置”。从国别看,全球化的收益分配和社会成本分布严重失衡,穷国与富国的差距在扩大,输家与赢家的两极分化加剧。资本回报连创新高,劳动回报则越来越低,导致国家间不平等。发达国家主导当前的国际贸易、投资、金融和国际分工体系,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3/4,经济总量只占1/4。黑非洲至少要到2047年才能成功脱贫。在北方阵营,美欧日是国际经济三大支柱,但由于美国奉行经济单边主义,企图垄断国际经济决策,三方经济利益摩擦时有发生。南方阵营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拉大,对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诉求和利益关注点发生重大分化,多元化现象明显,南南合作呈现高度复杂性。 (四)新兴市场经济体日益具体,加快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新活力。 一大批新兴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体系日趋成熟,东亚、拉美、独联体国家经济全面提速,非洲、中东地区国家经济开始起飞,这些国家的国内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对外资的依赖明显下降,对自身能源、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意识强化,一些出口导向型发展中国家逐步实现贸易结构多元化。“金砖四国”、“新钻11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继续引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成为未来最为强劲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影响全球化的发展。按汇率计算,今年,印度、俄罗斯、巴西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均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晋升世界经济12强。2001年~2007年,中、俄、印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出口、引资、外汇储备和股市总值排行榜上的名次平均跃升四个位次。亚洲国家对美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比重已从1993年的25.5%减少到目前的16.5%。 值得注意的是,发展中国家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持续增大。发展中国家相互投资迅速增长,主要表现在亚洲内部以及亚洲对非洲的投资。目前,世界外汇储备总额高达5.4万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掌握在发展中国家手中。近来,发展中国家开始将部分外汇储备以“主权财富基金”的形式对外投资,金额可能高达1.5万亿美元,投资的主要方向是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和跨国并购,有关

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解析

第一章绪论 1、列举出体现当前国际经济学问题的一些重要事件,他们为什么重要?他们都是怎么影响中国与欧、美、日的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最能体现国际经济学问题,其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各国的金融、实体经济、政治等领域,也影响了各国之间的关系因此显得尤为重要;其对中国与欧、美、日的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影响为:减少中国对上述国家的出口,影响中国外汇储备,贸易摩擦加剧,经济联系加强,因而也会导致中国与上述国家在政治上的对话与合作。 2、我们如何评价一国与他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我们可以通过一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来评价该国与他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评价比如一国政府政策的溢出效应和回震效应以及对外贸易对国民生活水平的影响。 3、国际贸易理论及国际贸易政策研究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方面?国际贸易理论分析贸易的基础和所得,国际贸易政策考察贸易限制和新保护主义的原因和效果。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方面,因为他们把国家看作基本单位,并研究单个商品的(相对)价格。 4、什么是外汇交易市场及国际收支平衡表?调节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说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宏观方面?什么是宏观开放经济学及国际金融?外汇交易市场描述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交换的框架,国际收支平衡表测度了一国与外部世界交易的总收入与总支出的情况。调节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调节一国与外部世界交易出现的不均衡(赤字或盈余);由于国际收支平衡表涉及总收入和总支出,调节政策影响国家收入水平和价格总指数,因而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宏观方面;外汇交易及国际收支平衡调节涉及总收入和总支出,调整政策影响国家收入水平和价格总指数,这些内容被称为宏观开放经济学或国际金融。 5、浏览报刊并做下列题目:(1)找出5条有关国际经济学的新闻(2)每条新闻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或影响(3)每条新闻对你个人有何影响 A (1) 国际金融危机: 影响中国整体经济,降低出口、增加失业、经济减速等 (2) 美国大选:影响中美未来经济政治关系 (3) 石油价格持续下跌:影响中国的能源价格及相关产业 (4)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被商务部否决:《反垄断法》的第一次实施,加强经济法治 (5) 各国政府经济刺激方案:对中国经济产生外部性效应B 以上5条新闻对个人影响为:影响个人消费水平和就业前景 第二章比较优势理论 1、重商主义者的贸易观点如何?他们的国家财富概念与现在有何不同?重商主义者主张政府应当竭尽所能孤立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类消费品)。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家富强的方法是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而出超的结果是金银等贵重金属流入,而一个国家拥有越多的金银,就越富有越强大。现在认为一个国家生产力即生产商品的能力越高则一国越富强 2、亚当.斯密主张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模式分别是什么?贸易所得是如何产生的?斯密倡导什么样的国际贸易基础?他认为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适当功能是什么?亚当.斯密主张的贸易基础是绝对优势;贸易模式为两国通过专门生产自己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来交换器有绝对劣势的商品。通过生产绝对优势商品并交换,资源可以被最有效的使用,而且两种商品的产出会有很大的增长,通过交换就会消费比以前更多的商品从而产生了贸易所得;斯密倡导自由贸易,主张自由放任也就是政府尽可能少干涉经济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分析 2009 年12 月2 日联合国发布了《2010 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第一章。报告 的作者之一洪平凡博士在接受专访时表 示,自去年3 月以来,实体经济和世界金融 市场都显露出反弹的趋势,因此世界经济 正在逐步走出金融危机,但展望今年,整个 世界经济的复苏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在世 界经济复苏得到巩固和加强的情况下,各 个国家的经济政策能够发生一些相应的转 变,那也就表明我们能够平稳的撤出一些 激励的政策了。 一、2009 年的经济形势与特点 如果要分析当前世界经济形势,还要 先分析一下2009 年的经济形势与特点。在 力度空前的经济刺激措施作用下,2009 年 世界经济从急跌到企稳回升,开始由衰退 走向复苏。其中,以中印为首的亚洲地区的 步伐明显加快了,中美发达经济体成为推 动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整个2009 年 是世界经济从“二战”以来所遇到的最困难 的一年,同前年相对比,世界经济的萎缩率 超过2%,为防止今后世界经济再出现危机 前失衡的状况,我们今后将面临更大的政 策挑战是怎样加强国际和国内的宏观经济 政策调控,来改变世界各国的一些经济结 构,从而促使经济能够更加平稳地增长。 二、影响未来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 目前,世界经济在政策刺激等短期因 素的作用下开始走出衰退,缓慢复苏,但经 济复苏路径和复苏前景仍面临着宽松政策 调整、通胀预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贸易 保护主义、失业率上升、美元贬值预期加深 等不确定因素。 (一)政府干预政策的退出可能性及其 影响 2008 年9 月以来,各主要经济体纷纷 出台巨额经济刺激方案,大幅降息至历史 最低水平,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还实施 了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些大规模救助 政策对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稳定金融市场 起到了重要作用。2010 年,经济刺激政策对

当代世界经济格局

姓名:王鸽专业:英语 当代世界经济格局 当今世界经济在发展中体现出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不断加剧、科技革命的影响加深、经济信息化加速发展、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跨国公司的作用日益突出等特征,并呈现出两种引人注目的发展趋势:一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二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一、全球经济一体化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分配、消费诸环节趋于全球一体化,各国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并在全球建立起规范的经济行为和运行机制。它是随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客观趋势,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 (一)全球经济一体化化发展的因素 1、经济体制障碍逐渐清除。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开放的市场机制得到了世界多数国家的认同,各国政府对经济管制逐步放松,国际贸易中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不断减少,“无疆界市场”正在形成。 2、科学技术不断进步。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缩短了经济活动的空间距离,消除了不同资本市场的时间差和地域差,传统“原产地”与“消费者”之间的地理界限已失去意义,商品、服务、资金和信息的流通将比过去更加快捷,“地球村”经济逐渐成为现实。 3、跨国公司快速发展。凭借其独有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置生产基地和销售机构,建立国际商务信息网络,构建全球研究开发体系,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成为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特征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具体特征表现为: 1、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

2、贸易的全球化; 3、生产的全球化; 4、企业的全球化; 5、金融全球化和经济信息化; 6、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强和国际经济组织日益健全。 以上有关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六个方面的特征,它们对现实的经济运行既有着各自不同的影响,发挥着独立的作用,又互相制约、互相补充,共同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 (三)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1、随着高科技产业和全球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 国际间资本流动加速,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关系将更为密切。 2、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战略更为普遍,企业间的竞争与兼并日趋激烈。 3、自由贸易成为世界贸易的发展方向,全球性商品市场逐渐形成与完善。 4、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国民财富日益增长,但经济的不均衡发展加剧, 国家间的贫富差距扩大。 5、国际间的协调和合作进一步加强,相关的国际契约和国际组织应运而 (四)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有利的一面,也有消极不利的一面;既是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清醒地认识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回避全球经济一体化只能带来更大程度上的落后。我们应正确把握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机遇,抓住全球经济一体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最大限度地避其不利和风险,使中国经济在新世纪继续保持稳步快速发展。 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日益增强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战后初期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称霸;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80年代末以来世界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总之,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经历了从一极到多极的演变过程,并正朝着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统一市场、亚太经济贸易区这三大地区集团化方向发展。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主讲人:邹粉仙 ?课程简介:本门课程主要通过对当代(尤其是世纪初)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整体把握,来对目前国际舞台上的主要战略力量的经济、政治发展及外交战略进行学习和研究,并对中国和世界主要战略力量的关系进行总体研究和把握。 主要内容: ?1.世纪之初的国际政治格局; ?2.世纪之初的世界经济; ?3.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4.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 ?5.走在复苏道路上的俄罗斯; ?6.联合自强的欧洲; ?7.走向政治大国的日本; ?8.发展中的大国——中国; ?9.中国与世界主要大国的关系; ?10.国际组织和重要的国际会议。 主要参考书目: ?1.《世纪之初的国际关系》,张毓诗著,时事出版社,2007. ?2.《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第三版),冯特君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世界、美国和中国——新世纪国际关系和国际战略理论探索》,楚树龙,耿秦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国际组织概论》,叶宗奎,王杏芳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5.《冷战后中印关系研究》,卫灵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

第一专题 世纪之初的国际政治格局 一、国际政治格局的含义: ?1.国际政治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主要政治力量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状态。也被称为世界格局。 国际政治格局的种类: ?单极格局——一家独霸; ?两极格局——两个超级大国激烈争夺国际事务的控制权或霸权; ?多极格局——多种力量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以影响和决定世界事务的发展。 ?认识了解世界的三个层次: ?时代——最高层次,划分依据是哪个阶级是时代的中心。; ?格局——中间层次; ?形势——最低层次,指国际舞台上发生的一时一事或一国的发展变化。它通常不会影响格局和时代的稳定,但有的事件可以引起格局或时代的变化。 2.研究世界格局的重要意义: ?A 从整体上把握世界; ?B 了解世界舞台上的各种角色,尤其是战略力量; ?国际关系的行为主体:主权国家;国家集团;国际组织;政党;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 ?C 把握国际社会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D 认识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自己正确的国际战略。

国际经济学 案例分析

一、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 1.1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在欧洲掀起的经济思想,重商主义主张货币金银是一个国家财富的证明,货币金银及贵重金属,所以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贵重金属的流入可以增强国家的国力,流出则是国家的损失,主张对贵重金属的流动进行经济干预以增加贵重金属存量。重商主义前期,重商主义这较为注重限制贵重金属的流出,而在重商主义流行的后期,重商主义更加注重重金属的顺差,此时的重商主义也被称为是贸易差额理论。 1.2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对于国际贸易的看法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差别,从而产生国际分工,导致国与国之间的商品交换,从而产生了国际贸易。 每单位所需的劳动(小时) 酒棉布 英国 4 2 葡萄牙 2.5 5 两个国家的社会生产情况 上图表示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分别所需的时间,及他们生产两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为时间的倒数,分析出英国在生产棉布上有绝对优势,葡萄牙在生产酒上具有绝对优势,在此情况下,如果两国在生产上进行分工,分别生产其生产率较高生产成本较低的产品,同时向对方国家进口比国内原来生产的产品更为便宜的同类产品,这样两国的综合生产率就得以提高,同时资源也得到的更加合理的配置利用,两国的福利水平也得到了改善。 然而这样的绝对优势在实际的国际贸易中并不是普遍存在的,如果一个国家的两种产品相对于另外一个国家的产品都具有绝对优势的话,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它对于重商主义的否定,提出绝对优势理论,划下了历史新的一页,重商主义的没落,世界走向了自由贸易的时代。 1.3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绝对优势的局限性,解释了在一个国家两种产品都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的国际贸易。 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 (1)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 (2)在一国范围内生产要素可以再各个部门之间自由流动,但是在国与国之间不能自由流动。 (3)商品在两个国家内可以自由流动,不存在人为障碍 (4)假定没有运输成本 (5)两个国家都只生产两种产品 (6)产品的夹着仅由其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劳动数量决定 (7)两国的劳动数量是给定的,而且是被充分利用的,既不存在资源的闲置和剩余(8)当劳动力在两个部门之间相互转换时不存在机会成本 (9)一个国家在生产两种产品时相对于另外一个国家都具有比较优势 (10)国家之间的贸易不存在货币之间的交换,只有物物交换 劳动数量(小时/ 年)劳动生产率(单位/1小时) 酒棉布 英国1000 0.1 0.2 葡萄牙1000 0.5 0.25

国际经济格局新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f16136245.html, 国际经济格局新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作者:马舒婷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24期 摘要:随着国际社会的发展国际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究其原因是因为特朗普开始 对中国开始制裁并压制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面对这样的情况中国要以自己稳定的状态来应对外界的变化。 关键词:国际经济;格局新变化;发展趋势 引言:自从美国总统由特朗普当选之后,他就开始全球范围内的号召对国际经济贸易进行调整,同时发起了很多的国际贸易的争端,这就使得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变得极为微妙,这样的做法给两个国家都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一、国际经济格局的最新变化 纵观全球经济不难看出,最近这几年国际经济格局在悄然升息的发生着变化。自从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以来就提出了贸易保护政策,这使得中美之间的博弈在不断地上升,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国际经济格局变化。这种变化有着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以美国为首的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是国际经济秩序发生变化的主谋,而一些新兴经济体在国际经济机制中也逐渐拥有着一定的话语权,但是发达经济整体的实力显然不足。由此可见,美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国家,对全世界其他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1]。 (一)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博弈日渐增加 结合当前的发展状况,国际经济格局中一些经济大国之间的博弈随着时间的增加变得非常的严重,特别是在特朗普开始对中国经济进行压制,直到引起了“中美贸易战”。该战役使得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此基础上中国与美国之间在经济贸易领域中的竞争也是愈演愈烈,从而使得国际经济格局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美贸易战的背后其实是在科技信息以及国家发展程度之间的竞争。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想要利用中美贸易战来对中国的经济产业进行约束和制裁,想要使自己国家的科技和技术率先的发展起来。但是随着近几年中国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经济和各个行业之间的发展速度都是让美国感到震惊,特别是在高端制造行业和科技方面都是让美国忌惮。因此这就导致了美国对于中国的警惕,针对这样的情况特朗普在去年提出的文件中明确地指出了对航空事业、信息通信技术以及高铁等高科技产业进行征税。与此同时,还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来抑制中国从美国进口高科技的产品。以上种种行为都是代表着中国的经济以及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的速度。 (二)全球经济秩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形势与政策论文:2011年国际经济形势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期。今后5年~10年,世界经济发展速度将快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等发展中大国的先后崛起,将加速国际经济关系调整与格局演进,多极化趋势将日趋明显。美国经济“双赤字”,使世界经济发展失衡。美元贬值、油价飙升,使全球经济风险加大,但世界经济整体趋势依然向好。 去年,世界经济增长近5%,为近30年来最好。今年,受欧元区和日本经济疲软的影响,全球产出增幅将放缓。 美国经济依然是世界经济的引擎。国际机构和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美国经济将持续稳健扩张。虽然受到高油价冲击,又面临财政和贸易“双赤字”,但美国经济的内生性强,增长势头不会改变。原因是:1。企业投资强劲复苏,居民消费持续增长。2。低利率时代虽然结束,但宏观环境依然宽松。3。“新经济”虽然缺乏新动力,但活力再现。加之奥巴马政府的持续减税、弱势美元和油价适度回落等等,均有利于美国经济持续扩张。 日本受福岛核危机,经济衰退复苏步履维艰。去年,国际机构普遍看好日本经济。今年上半年日本经济处于停止状态,下半年可能恢复增长。然而,日本经济复苏依靠的不是内需而是外贸。因为,目前仅靠内需尚难支撑日本经济复苏。可见,当前日本经济基础依然脆弱。

一是油价飙升对经济影响开始显现;二是国内需求依然不旺;三是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出口。 欧元区经济增长缓慢,但复苏势头尚能维持。欧元区经济在连续两年低迷后,去年增长2%,虽低于IMF估计的2.2%但仍是近4年来最好的欧元的被动持续升值。油价居高难下,开始影响欧元区经济复苏 亚洲经济增长触顶回落,但仍是全球最快的地区。该地区宏观经济基本稳定,区内合作效应凸显,互利共赢格局正在形成,发展趋势是:东亚地区将持续较快增长,“四小龙”则适度扩张;东南亚经济将稳步复苏,越南成为佼佼者;南亚经济增长势头不弱,印度成为地区领头羊;中亚经济恢复性高增长,但资源型经济风险将增大。在未来数年中,亚洲将在全球经济中保持较高增长,依然是世界经济的增长中心。 发展中国家经济将进入稳定增长期。国际机构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中长期前景普遍乐观。目前,发展中国家具备空前良好的发展机遇:1。宏观经济环境普遍改善。2。国际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3。南南经贸合作明显加强。亚洲与拉美、亚洲与非洲,亚、非、拉区域合作步伐加快,带动发展中国家间的泛区域、区域和双边合作蓬勃发展。4。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和南非等发展中大国经济加速发展,

第3章 国际投资环境

第3章国际投资环境 第1节国际投资环境概述 一、国际投资环境的内涵 国际投资环境(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environment)是指影响国际投资的各种外部条件和因素。包括自然、经济、政治、法律、社会环境5个方面。其中,自然环境是自然或历史上长期形成的与投资有关的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环境是包括经济发展阶段、收入水平、基础结构、经济政策、贸易状况、国际收支状况、经济制度及市场状况等方面,在国际直接投资中是最直接、最基本的因素,也是国际投资决策中首先考虑的因素;政治环境指东道国的政治状况、政策和法规;法律环境是指东道国有关投资(特别是关于外国投资)的法律状况,是投资环境的“晴雨表”和“风向标”;社会环境是指对投资有重要影响的社会方面的关系。 案例:美国肯德基在中国香港市场的转败为胜——文化环境对国际投资活动的影响 二、国际投资环境的构成 1.自然环境:由自然资源、地理位置、气候、人口等因素组成。进行国际投资时,必须考虑自然环境因素,如自然资源是否丰富、地理环境是否适中、气候是否适宜等。 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农林资源、旅游资源等,其直接影响国际投资行为决策,如:中东石油丰富,成为各大石油公司必争之地;纺织厂、造纸厂和化工厂耗水量大,一般需要建在靠近江河湖海的地方;风景秀丽、景色优美的地方通常是旅馆、饭店、游乐行业的优先选择。 地理位置:东道国与投资国距离的远近,会影响投资者对分支机构的布局;生产基地与原料产地或产品销售市场的远近,是投资者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交通是否便利也是投资决策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如新加坡位于交通便利的马六甲海峡,这对其吸收国际投资起了很大促进作用;中国香港拥有优良的天然港口,靠近市场广阔的内陆,这是其能吸引许多外国公司的一个重要原因。 气候:气候的差异和变化会影响企业的生产和运输条件,从不同侧面影响投资。如西伯利亚虽然资源丰富,但由于气候过于恶劣,因此吸收的投资也较少。 人口:人口因素主要包括出生率、死亡率疾病、人口增长率和人口密度。其对国际投资影响很大,人口不仅决定某一产品的市场需求规模,其分布也决定需求的种类和层次,如年轻人比重大的国家对音乐、电影、服饰等时尚产品的需求较大。其次,人口对劳动力供给有很大影响。 2.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国际投资环境中最直接、最基本的因素,是国际投资决策中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东道国的经济环境是外商投资动机和目的得以实现的基本保障。国际直接投资的目的和动机一般是为了开拓市场,获得廉价的生产要素,提高经济效益,这些动机的实现直接受到东道国经济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经济环境也是东道国改善投资环境的主要方面。 经济体制是一个社会实现其经济目标和基本原则所借助的方法体系,广泛涉及国民经济的组织管理形式、国家与企业的关系、生产要素的配置形式,以及由此而形成特定的经济机制。其对外资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投资国与东道国经济体制的近似度,二是东道国经济体制的完善程度。一般说来,国与国之经济体制越相似,经济体制越完善,相互间的资本流动越容易进行。发展中国家国际投资地位不稳固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经济体制存在基础性缺陷,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和外资的流入,主要表现在政府过度干预甚至操纵经济,国有经济行政化,生产要素流动难以有效进行。因此,发展中国家改善投资环境的首要任务是积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发展状况:主要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经济稳定程度三方面考察。 经济发展水平是一国经济所达到的程度,处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对投资需求有很大差异。一般来说,在生产方面,发达国家侧重于投资大而节省劳动力的生产设备(资本或技术密集型项目),而发展中国家侧重于多用劳动力而节省资金(劳动密集型)项目。在消费方面,发达国家强调产品款式、性能和特点,品质重于价格;而发展中国家强调功能及实用性,价格终于品质。在销售方面,发达国家习惯运用大量广告促销,而发展中国家在产品推广上常受到传播媒介少和文化水平低的限制。

国际经济学案例分析教学文案

案例名称:蜡烛工的请愿 案例适用:比较优势理论 案例内容: 在重商主义哲学盛行时期,保护主义蔓延,被激怒的法国经济学家Frederic Bastiat(1801—1851年),通过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压倒了保护主义者。巴斯底持在1845年虚构的法国蜡烛工人请愿的故事中,最成功地打击了贸易保护主义。现摘录如下: 我们正在经受着无法容忍的外来竞争,他看来有一个比我们优越得多的生产条件来生产光线,因此可以用一个荒谬的低价位占领我们整个国内市场。我们的顾客全都涌向了他,当他出现时,我们的贸易不再与我们有关,许多有无数分支机构的国内工业一下子停滞不前了。这个竞争对手不是别人,就是太阳。 我们所请求的是,请你们通过一条法令,命令关上所有窗户、天窃、屋顶宙、帘子、百叶宙和船上的舷窗;一句话,所有使光线进入房屋的开口、边沿、裂缝和缝隙,都应当为了受损害的工厂而关掉。这些值得称赞的工厂使我们以为已使我们的国家满意了,作为感激,我们的国家不应当将我们置于一个如此不平等的竞争之中……仅仅因为或部分因为进口的煤、钢铁、奶酪和外国的制成品的价格接近于零,你们对这些商品的进口就设置了很多限制,但为什么,当太阳光的价格整天都处于零时,你们却不加任何限制,任它蔓延? 如果你们尽可能减少自然光,从而创造对人造光的需求,哪个法国制造商会不欢欣鼓舞?如果我们制造更多的蜡烛,那就需要更多的动物脂,这样就会有更多的牛羊,相应,我们会见到更多人造草场,肉、毛、皮和作为植物生产基础的肥料。 案例评析: 比较优势原理指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出口它的绝对劣势相对小一些的商品(这是其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大的商品(这是其有比较劣势的商品)。通过专业化分工,各国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和较高生产率的产品,提高了有限资源的利用率,使世界福利增大。通过贸易使得各国获利。 案例中当时盛行贸易保护主义,认为进口产品会威胁本国产业,进口限制可以保护国家利益。因此政府应当鼓励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的进口。而比较优势理论有力的压倒了贸易保护主义者。巴斯底持在1845年虚构的法国蜡烛工人的故事更有力的打击了贸易保护主义。太阳可以看作是能高效生产太阳光的厂商,生产成本为0。由于有了这个“厂商”使得国内“太阳光”厂商失去了国内市场,倘若没有太阳,国内会生产并出口人造光。根据贸易保护主义,太阳光威胁到了国内人造光市场,应该禁止使用太阳光。但事实上没有一个国家会禁止使用太阳光,而自己进行生产。原因就在于根据比较优势理论,该国应该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太阳光。一国的资源是有限的,该国停止生产“太阳光”会节约资源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其他商品。从而提高整个国家的福利。 案例名称:埃尔切事件 案例适用:贸易的收入分配效应 案例内容: 位于西班牙东南部阿利坎特省,人口约20万的埃尔切市,一直为欧洲的鞋业中心之一,鞋业作坊有六七百家之多,依靠发展制鞋业一度富庶。中国鞋商1998年才正式进入埃尔切市,由于中国产的鞋子款式、设计制作美观新颖,再加上价廉物美,在欧美很受普通百姓的欢迎。该市由华侨华人开的鞋业公司、制鞋工厂和仓库式批发零售商店已增至60多家。在西华人鞋商的销售额占当地的20%左

分析当前全球经济空间格局及其发展趋势

分析当前全球经济空间格局及其发展趋势现如今工业是地区与国家经济实力的体现,随着一个地区的技术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其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将发生变化。当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提高以及技术水平提高后,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将发生升级,其表现为劳动力在一二三产业之间发生转移,即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三个产业的比重也发生变化,即由一次产业为主转为二次产业为主,进而转为三次产业为主。因此可以看到,在发达国家传统工业部门的地位降低,第三产业和新型产业成为经济支柱,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过程中也把新兴产业作为发展趋势和重点。 此外,全球化已经成为对国家、地区和企业制定发展策略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之一。参与经济全球化已经对中国区域发展空间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分析中国国际贸易和利用外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根据相关理论预测了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国未来区域发展空间格局的可能情景。中国的比较生产成本和市场规模优势仍将对外商直接投资形成较大的吸引力,将进一步强化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随着中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外资和外贸的发展将促进和强化中国的“T”型空间格局的形成。在这个“T”型空间骨架上将形成若干个以主要门户城市为核心的、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大都市经济区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各国经济相互渗透程度逐步加深,各国都成为全球经济网路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相互影响不容忽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都面临着不同的发展问题,迫切要求加强相互联系,进一步深化国际间的分工体系,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现经济双赢甚至多赢的局面。当前发达国家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需求不旺与生产能力过剩,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获得资金和技术的支持。

2014国际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国际经济学课后思考、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绝对优势: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另一国,或在劳动成本上低于另一国,则认为该国在该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绝对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2比较优势:所谓比较优势是指一国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少的劣势。比较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或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家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要素丰裕度 3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投入的绝对数量无关。如果X商品的生产所采用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kx=Kx/Lx,大于Y商品的生产所采用两个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ky= Ky/Ly,即Kx>ky,则称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4贸易条件:(对出口X的国家来说)。贸易后的国际均衡价格与贸易前的均衡价格差距越大,贸易后的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位置越高,贸易利益越大。贸易条件的改善(贸易条件变大)意味着一国可以从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5相互需求法则相互需求法则以贸易双方对彼此商品的相互需求及其强弱程度来解释国际间商品交换比率的理论。 6提供曲线、:提供曲线由马歇尔和艾奇沃斯提出,它表明一国为获得一定量的某种进口商品,需要提供多少其它商品出口,从供求两方面来考虑国际均衡价格的决定。 7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即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 8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政府施加以维持或改变不完全竞争企业的战略行为,使市场竞争朝向有利于本国获利最大利益的方向发展的政策。这种政策观点针对寡头垄断市场结构而提出,其核心在于: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实施;政府的政策目标是为了获取本国的利益最大化;该政策是一种进攻性的而非防御性的政策。政府对贸易活动进行干预的目的是,改变市场结构或竞争环境,调整企业的战略性行为。 9中心—外围论中心外围理论中心-外围理论(Core and Periphery Theory),是由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提出的一种理论模式,它将资本主义世界划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生产结构同质性和多样化的“中心”;一个是生产结构异质性和专业化的“外围”。 10贫困化增长:如果转移至他国的利益部分超出了增长利益,那么A国的福利水平将低于增长前,这种情形就称为“贫困化增长”, 11普惠制待遇:指的是发达国家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提供普遍的、非对等的、优惠待遇。 12适度关税 13绝对配额绝对配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数额,达到这个数额后便不准进口。 14关税配额是指对商品进口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而对在一定时期内在规定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的待遇,而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兽较高的关税,或征收附加税或罚款。 15外汇倾销:利用本币对外贬值机会,向外倾销商品和争夺市场的行为成为外汇倾销。这是因为本国货币贬值后,出口商品用外国货币表示价格降低,提高了该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

国际宏观经济形势

第一章2016-2020年宏观经济形势总结 第一节2010-2015时期世界经济发展概况2010-2015期间,世界经济整体处于疲软态势之中,各国在复苏之路上走走停停。主要国家相继实施深度的政策调整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10-2015的五年期间,中国面临着高度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国际形势十分复杂,机遇和挑战相互交织,时和势总体对我国有利。 一、2010-2015全球经济发展总体情况 2008年,全球经济受金融危机重创。此后,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采取积极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复苏,但由于结构性问题的存在,导致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化。2009年全球经济回升,但从2010年开始,增速明显降低。2011年至2014年,全球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到2014年,世界经济复苏形势基本得以巩固,但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 从世界经济具体表现来说,本研究分别从经济增长、就业、物价、贸易、社会问题这五个方面着手,对2011年-2014年世界经济形势做出分析,在此基础上对2015年世界经济形势做出展望。 (一)全球经济增长缓慢回暖 表1.2009-2015年(预测)世界经济增长趋势 单位:%

资料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14年10月。 如表1所示,2009年世界经济经历严重衰退,于2010年反弹至高速增长状态。2011年,发达经济体平均增速、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平均增速,以及世界经济平均增速均比2010年各自增速降低1.3个百分点,说明2011年以来,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产出与发达经济体经济产出基本持平。 2012年-2013年,世界经济增速分别低于上年,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速放缓是由于自身总需求不足、市场信心匮乏;而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则受到自身控制通胀政策的影响以及发达经济体拖累。 2014年,尽管世界经济复苏步伐弱于预期,但增速相比2013年仍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发达经济体家庭债务调整、缩小财政赤字工作取得进展,增长动力部分恢复;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则比2013年放缓0.3个百分点。 展望2015年,世界经济表现将略好于2014年,IMF预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速为3.8%。 (二)全球就业情况略有改善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失业率大幅下降。2011年-2014年世界平均就业水平有所好转,但各主要经济体就业状况差异较大。此外,以欧元区为典型的青年失业问题日益严重,这不仅会导致诸多社会问题,还将长期制约劳动生产率提高。

国际经济学(含答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国际经济学 期末考试复习大纲 第一章绪论 一、复习重点 本章的重点是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建议在学习本章时,尽量联系西方经济学原理的一些方法。 二、复习范围 1.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2.国际经济学的特征 3.国际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4.国际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三、复习思考题 1.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为什么要学习国际经济学? 第二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及其现代分析 一、复习重点 本章的重点是绝对优势论、比较优势论,相互需求理论、要素禀赋论,“里昂惕夫之谜”。学习本章时,应联系国际贸易中的一些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对本章的理解。 二、复习范围 第一节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 第二节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之一:李嘉图模型 第三节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之二:标准贸易模型 第四节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之三:要素禀赋模型 三、复习思考题 1.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如何?他们的国家财富概念与现在的有何不同? 2.H-O理论的实质内容是什么? 3.什么是昂惕夫之谜?它对比较优势原理和H-O定理意味着什么? 第三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一、复习重点

本章重点是模经济与国际贸易、产业内贸易理论、技术差距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二、复习范围 第一节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第三节不完全竞争与产业内贸易 第四节重叠需求理论 三、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规模经济?它如何成为现代贸易理论的基础? 2.比较分析产业内贸易理论与重叠需求理论的异同。 3.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4.什么是产品生命周期? 第四章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 一、复习重点 本章重点是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化的关系,如“雁式模式”、“贫困的增长”理论等。 二、复习范围 第一节经济增长与贸易变动 第二节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作用 三、复习思考题 1.“贫困的增长”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2.简述恩格尔定律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3.什么是生产要素等比例增长?什么是生产要素不同比例增长? 4.什么是“雁形模式”? 第五章关税与非关税贸易壁垒 一、复习重点 本章的重点是关税壁垒与非关税壁垒,对这部分的理解必须有较好的国际贸易实践知识,特别是对有关各类贸易摩擦的理解。 二、复习范围 第一节关税壁垒 第二节非关税壁垒 第三节出口鼓励政策 三、复习思考题 1.分析关税对小国的经济效应。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一些新兴国家的崛起、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的相对经济衰落,构成了当前国际形势的总的特点,从而正引起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相应调整。但是,要认识到万事万物的运动不是直线前进的,前面充满着不确定性。从国际形势看,欧美债务危机影响不容小觑,中国已难独善其身,全球经济衰退正从外需角度影响中国经济增速。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消费力下降,将对中国出口造成一定影响。在欧美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条件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国内形势看,物价总水平仍在高位,房价没有出现明显拐点,民间流动性依然很强,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同时,部分中小企业受到紧缩政策影响,融资和经营均出现困难。就业压力正在增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一、当前国际势态 (一)国际经济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 当今世界经济中,发达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财政赤字。与克服通货紧缩相比,必须优先摆脱财政赤字。希腊、意大利的财政问题很严重,日本的财政问题在发达国家中也是最严重的之一。日本国债大多数是国内投资者持有的,但是伴随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储蓄率将逐渐下降,日本国内消化国债也将逐渐减少,必将希望外国人持有。为此,日本将不得不提高利率,由此将出现付息费用增加、财政状况恶化或日元贬值。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表的报告,日本的政府债务2015年将是国内生产总值的250%,大大高于希腊的140%。这相当于一个人背负超过自身体重2倍的沙袋。日本老龄化步伐加快,社会保障负担加重。问题明确但不能解决,这与希腊是相同的。 (二)国与国之间险恶的政治经济竞争没有改变 后金融时代,国际竞争不仅没有减弱,而是有加剧态势。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强,以技术创新和产业突破引领的新增长点短期内仍难以形成。各国经济政策主张分歧明显,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继续升温,在内需不振的形势下,各国更加重视扩大出口,而发达国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花样翻新,贸易限制措施明显增多,经贸摩擦政治化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救济措施也有加速上升趋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持续高位震荡,资本市场动荡加剧,引发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新兴经济体本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增加,国际股市、债市动荡加剧。各国围绕政治话语权、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等问题展开激烈竞争,力求在未来格局中占主动地位。 (三)发展中国家崛起面临的困难与阻力仍未减弱以欧洲、中国、印度为代表,21世纪世界和平发展,已然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的一个主要内容和突出表现。此前对人民币汇率的指责往往来自欧美国家,而现在新兴经济体也开始对人民币汇率施压,并且这个问题正在以构成贸易补贴为由被推向WTO多边争端解决机制。新兴国家尤其中国和俄罗斯,依然面临发达国家的战略扼制与围堵,发展的国际阻力仍未减弱。比如,推翻卡扎菲政权,扶植亲西方和新政权,挤占中国和俄罗斯在利比亚的巨大经济权益,中国在战前大规模撤侨,其实撤出的大部分都是中国在利比亚投资项目的建设工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样十分惨重。还有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近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南海问题上争端又起,先是越南在南海举行实弹演习;接

2020年(财务知识)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财务知识)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将成为高考的考查热点,建议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经济发展趋势 2.中国和区域经济集团的关系,和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的关系。 3.于全球化趋势下,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考纲要求: 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3.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4.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史论共享: 1.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为了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除了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外,美国仍致力于建立国际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成为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于此基础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尽管美国拥有特殊地位,但三大支柱的出现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2.认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指于壹定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邻近的若干国家,通过壹系列协议和条约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战后世界经济中出现的壹种新趋势。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和国际经济竞争日益加剧,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 3.世界贸易组织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影响: 世界贸易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世贸组织的壹些决策,对抑制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治,具有深远影响和现实意义。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表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又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它的发展,意味着世界贸易自由化将于相互妥协、互相监督、尽量有序的基础上进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参和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促进经济发展,赢得竞争机遇;同时,也会对中国带来压力和严峻的挑战,国内的某些产业会受到冲击。 4.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是壹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从不利方面见,发展中国家发展资金匮乏、债务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及技术水平的落后,其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空前的压力和挑战。此外,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传染病横行、恐怖组织活动猖獗等问题日益突出,影响全人类的根本利益,直接涉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结构要点 壹.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壹)布雷顿森林会议 1.背景:①大危机及二战的惨痛教训使人们认识到战后建立有效机制、稳定世界经济的必要性。②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格局发生变化:德、意、日战败,国内废墟壹片;英法实力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