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实施绿色防控是贯彻"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的重大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的有效途径.绿色防控的内涵是按照"绿色植保"的理念,以保护农作物,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标,协调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等手段,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一、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意义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指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危害的植物保护措施。推进绿色防控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实施绿色植保战略的重要举措。

(一)绿色防控是持续控制病虫灾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主要依赖化学防治措施,在控制病虫危害损失的同时,也带来了病虫抗药性上升和病虫暴发几率增加等问题。通过推广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暴发几率,实现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而且有利于减轻病虫危害损失,保障粮食丰收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二)绿色防控是促进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必然要求。传统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既不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也不能满足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需要。大规模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农作物标准化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难题,显著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避免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三)绿色防控是降低农药使用风险,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属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技术,推广应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能有效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还能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控作业风险,避免人畜中毒事故。同时,还显著减少农药及其废弃物造成的面源污染,有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主推技术

(一)生态调控技术

重点采取推广抗病虫品种、优化作物布局、培育健康种苗、改善水肥管理等健康栽培措施,并结合农田生态工程、果园生草覆盖、作物间套种、天敌诱集带等生物多样性调控与自然天敌保护利用等技术,改造病虫害发生源头及孳生环境,人为增强自然控害能力和作物抗病虫能力。

(1)水稻田翻耕深水灭蛹,在完成田土翻耕和灌水(深度以淹没稻桩为度),持续时间3-4天,可杀死越冬螟虫60-70%。同时在翻耕犁耙时打捞浪渣销毁,可减轻纹枯病、菌核病等病虫杂草。

(2)果园结合冬季修剪,剪除树上病虫枝、病虫干僵果。彻底刮除主干、大枝上的老皮,带出园销毁。

(3)蔬菜田合理轮作,清除前茬作物的病枝烂叶及病虫残体,施足基肥。

(4)果树疏花疏果、果实套袋,控制病虫危害。

(5)科学肥水管理。搞好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磷钾肥,合理施用氮肥,科学管水,增强植株抗病虫能力。

(二)生物防治技术

重点推广应用以虫治虫、以螨治螨、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等生物防治关键措施,加大赤眼蜂、捕食螨、绿僵菌、白僵菌、微孢子虫、苏云金杆菌(BT)、蜡质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核型多

角体病毒(NPV)、牧鸡牧鸭、稻鸭共育等成熟产品和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积极开发植物源农药、农用抗生素、植物诱抗剂等生物生化制剂应用技术。

(1)稻鸭共育,在水稻返青后每亩放养鸭子2只,利用家鸭在水稻田间野养,不断捕食害虫,吃(踩)杂草,耕耘和刺激水稻生长,能显著减轻稻田虫、草的危害,可节省用药2-3次。排泄物又是最好的有机肥。

(2)果园养鸡,一周龄前在棚内饲养,一周后开始放养,小鸡密度可大一些,20日龄每亩可放1500只,50-80日龄阶段每亩饲养40-80只,80日龄以上每亩饲养30-40只为宜。可人工种植牧草,以补青料不足。

(3)利用天敌。如保护田间天敌,如青蛙、蜘蛛等;防治水稻螟虫田间可放养刺眼蜂。果园可种植天敌寄主植物,如桔园种植藿香蓟(白花草),以利于捕食螨等自然天敌的生存繁殖,来控制害虫红蜘蛛危害。

(4)选用生物药剂防病治虫:防治害虫用Bt乳剂(原100亿活芽孢/克)500~800倍;1.8%阿维菌素乳油3000~5000倍液;或0.5%印楝素乳油800~100倍液;或5%除虫菊素乳油1000~1500倍液;防治病害用井冈霉素、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宁南霉素、武夷菌素、枯草芽孢杆菌等。

(三)理化诱控技术

重点推广昆虫信息素(性引诱剂、聚集素等)、杀虫灯、诱虫板(黄板、蓝板)防治蔬菜、果树和茶树等农作物害虫,积极开发和推广应用植物诱控、食饵诱杀、防虫网阻隔和银灰膜驱避害虫等理化诱控技术。

(1)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水稻田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能有效地控制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虫的危害。果蔬作物上使用,可广泛诱杀果蔬作物田的斜纹夜蛾、吸果夜蛾、甜菜夜蛾、地下害虫等多种有飞翔能力的害虫成虫。将杀虫灯悬挂在固定的支架上,高度水稻、蔬菜等一般作物距地面1.5米,果树、玉米等较高作物距地面3米为宜,每台灯可控制面积40-60亩。

(2)性诱剂诱杀。根据靶标害虫种类选用不同的诱芯,一般每个诱扑器可控制3-5亩,诱扑器用树枝或竹竿挂于田间,悬挂高度高于作物1米左右,1-2个月更换一次诱芯。能有效控制害虫危害,同时能预测害虫的发蛾高峰,可根据蛾高峰确定低龄幼虫防治适期,一般蛾高峰日后5天用药防治。

(3)色板诱杀害虫。利用害虫的趋黄、趋蓝性和色板上涂上粘胶剂诱杀害虫。黄板可诱杀粉虱、蚜虫等害虫,蓝板可诱杀蓟马、种蝇等害虫。在田间悬挂黄板或蓝板,高度略高于植株顶部,每亩放20-30块,当色板粘满虫子时,可涂上机油继续使用。

三、科学用药技术

杀虫灯、色板(黄蓝板)、性诱剂、防虫网、生物天敌等技术可以起到较好的控虫控害作用。但当田(园)间害虫发生量达到防治指标(虫口基数大)时,不能有效控制害虫为害,需用生物或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将虫口基数压下后可再次使用物理和生物技术进行防控。在使用农药时要掌握好以下几方面:1.选择对路农药;2.选择最佳施药时间;3.选择最佳施药剂量;4.选择适宜的施药方法;5.选择性能良好的施药器械;6.交替用药、轮换用药;7.合理混配农药;8.严格掌握安全生产间隔期。

四、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技术路径

根据病虫害发生危害的特点和预防控制的实际,坚持综合治理、标本兼治,重点在“控、替、精、统”四个字上下功夫。

一是“控”,即是控制病虫发生危害。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创建有利于作物生长、天敌保护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预防控制病虫发生,从而达到少用药的目的。

二是“替”,即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大中型高效药械替代小型低效药

械。大力推广应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开发应用现代植保机械,替代跑冒滴漏落后机械,减少农药流失和浪费。

三是“精”,即是推行精准科学施药。重点是对症适时适量施药。在准确诊断病虫害并明确其抗药性水平的基础上,配方选药,对症用药,避免乱用药。根据病虫监测预报,坚持达标防治,适期用药。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要求的剂量和次数施药,避免盲目加大施用剂量、增加使用次数。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乐东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是我国重要的南繁育种基地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中国香蕉之乡”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县年种植水稻40万亩,蔬菜30万亩,香蕉12万亩,橡胶16万亩,芒果9万亩,玉米5万亩,龙眼2万亩,荔枝1万亩,还有槟榔、番薯和花生等作物,是海南省的农业的生产大县。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作物病虫害种类增多,发生危害严重,一些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为把病虫害危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提升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积极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的危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现根据历年来的生产实践经验,总结出绿色防控技术,提供与农业界同行进行农业技术交流,以相互切磋学习,共同提高绿色防控技术水平,为农作物增产增收保驾护航。 1、农业防治技术 1.1选用抗病、虫品种,合理布局。 1.2栽培管理。精耕细作,适时抢墒播种或覆膜,促进早出苗、出壮苗。加强水肥管理,施足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采取微灌、滴灌并注意田间排水,降低湿度,减轻病害发 1.3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菌侵染源;秋耕深翻,降低越冬虫源;结合中耕除草,及时清除田间、地埂等杂草,减少虫卵。

2、生态控制技术 大力开展植树种草,绿化荒山荒坡,增加植被覆盖度,减少宜于蝗虫等害虫栖息、繁殖的生境。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和农田建设,将分散的小块耕地连结成大面积农田或退耕还林还草,最大限度地减少田埂、夹荒、地边、地角等适宜蝗虫、草地螟产卵场所。在准确预报的基础上,结合当地优势产业的发展,因地、因时制宜,种植宜发害虫非喜食的作物,如木薯、小杂粮等,以避害或减轻危害。推广采用覆膜起垄或搭架栽培,提高垄间通风透光,采用微灌、膜下滴灌,避免大水漫灌,注意雨后及时排涝,降低田间湿度,保护地并加强通风、透光、降湿,以减轻病害的发生。 3、物理防治技术 3.1黄色粘虫板诱杀 主要利用害虫的趋黄性,在温室大棚内设置黄色粘虫板,诱杀成虫。可用于防治蚜虫、粉虱、斑潜蝇等。作物定植后在温室大棚内选用0.25m×0.2m或0.4m×0.25m的黄色粘虫板悬挂在蔬菜大棚的行间、株间,高出植株顶部,随植株生长的高度及时调整黄板的高度,每亩地挂黄板20-30块。当板上粘满虫子时及时清除或更换。设置黄板以预防为主,主要在害虫发生初期使用。 3.2频振式杀虫灯诱杀 频振式杀虫灯主要利用害虫的趋光特性引诱害虫,并通过高压电网将害虫击晕后落入接虫袋,然后用人工方法或生物防治或化学药剂处理等方法,将害虫消灭,从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可在玉米、蔬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有哪些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有哪些 绿色防控,是在2006年全国植保工作会议上提出“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基础上,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结合现阶段植物保护的现实需要和可采用的技术措施,形成的一个技术性概念。病虫害绿色防控是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是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的重大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业贸易安全的有效途径。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主要技术措施: 一、农业防控技术 1、选用抗病虫品种,合理布局作物品种、合理轮作。 2、加强水肥管理,清洁田园。 3、提高生物多样性,推广农作物间作套种技术。 二、物理防控技术 1、色板诱杀 粘虫板诱杀是利用害虫的趋色习性来诱杀害虫。如用黄色粘虫板诱杀有翅蚜、白粉虱、斑潜蝇等害虫的成虫,蓝色粘虫板诱杀蓟马。每亩用15-30块黄蓝板,安装在蔬菜、蓝莓、玫瑰等作物时要高于作物15-20厘米,并随着植株生长不断调整;果园可挂在果树中部。 佳多粘虫板分黄、绿、红、蓝、白、黑、紫、青、粉、灰十种颜色1、打开即用,使用方便2、特殊色谱,双面诱捕,防治效果显著。3、特定板质,平整不卷曲,防水高粘度胶,抗晒、耐雨淋,高温不老化,持久耐用。在温度10℃~70℃的环境中基板无明显变形,胶体不流化,遇水不溶解。在使用中,色泽一致,在强烈阳光照射下向光面与背光面无明显色差。粘虫板材质:PP材料,具有一定的强度、硬度、耐湿,双面涂胶、板面不卷曲。 2、频振式杀虫灯诱杀 频振式杀虫灯由佳多公司1991年研发生产,频振诱控技术主要利用害虫的趋光、波、色、味的特性诱集害虫。高压电网将鳞翅目(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甘蓝夜蛾、小菜蛾、螟虫、粘虫、地老虎等)、鞘翅目(金龟子等)1327种成虫击晕后落入接虫袋,从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可在粮食、蔬菜、果树等作物上使用。一般30-50亩左右安装1盏杀虫灯。 3、性诱剂诱杀 性诱剂(性信息素诱导剂)诱杀是利用昆虫的性外激素,引诱异性昆虫达到诱杀或迷向的作用,影响正常害虫的繁殖,从而减少其后代种群的数量,达到控制的效果。目前,使用性诱剂诱杀可有效控制玉米螟、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害虫的成虫。一般每亩使用3个诱捕器。 4、避雨控病技术 葡萄生产上,雨季开始之前,在葡萄树冠顶部搭建简易避雨的拱棚,使葡萄植株、枝蔓、花、果能人为地避开自然雨淋,截断引起葡萄病害发生流行的环境因子,达到控制或减轻如葡萄白腐病、炭疽病、霜霉病、褐斑病等病害的发生,提高葡萄产量、质量。 5、果实套袋技术 果实套袋技术是提高果实品质的有效措施之一,其最大的好处是保护果实免遭农药污染,生产绿色果品。同时套袋后果实与外界隔离,病虫难以侵害果实,可有效降低病虫发生危害。 三、生物防控技术 利用微生物源、植物、动物源农药、抗生素等生物制剂防治农作物病虫,可选用天然除虫菊素、苏云金杆菌(BT)、白僵菌、绿僵菌、阿维菌素、捕食螨、烟碱、苦参碱、宁南霉素等防治蚜虫、菜青虫、小菜蛾、叶螨、斑潜蝇、夜蛾类害虫、病毒病、霜霉病等。 四、科学用药技术

【玉米螟防治技术】玉米螟施药方法

【玉米螟防治技术】玉米螟施药方法 玉米螟俗称箭杆虫、玉米钻心虫等,属鳞翅目螟蛾科。玉米螟是世界性大害虫,为害寄主种类多达150种以上,其中玉米为害最重。每年可造成产量损失5―15%。一、危害特点 玉米螟以幼虫危害,可造成玉米花叶、折雄、折秆、雌穗发育不良、籽粒霉烂而导致减产。初孵幼虫为害玉米嫩叶取食叶片表皮及叶肉后即潜入心叶内蛀食心叶,使被害叶呈半透明薄膜状或成排的小圆孔,称为花叶;玉米打包时幼虫集中在苞叶或雄穗包内咬食雄穗;雄穗抽出后,又蛀入茎秆,风吹易造成折雄;雌穗长出后,幼虫虫龄已大,大量幼虫到雌穗上为害籽粒或蛀入雌穗及其附近各节,食害髓部破坏组织,影响养分运输使雌穗发育不良,千粒重降低,在虫蛀处易被风吹折断,形成早枯和瘪粒,减产很大。 二、形态特征 成虫:玉米螟成虫体长13―15毫米,体黄色(雌)或黄褐色(雄)前翅内横线暗褐色波纹状,外横线暗褐色锯齿状。 卵:玉米螟卵块由20―60卵粒呈不规则鱼鳞状排列,单粒卵椭圆形扁平,出产时乳白色(似蜡滴)渐变淡黄色,虫卵孵化前中央有黑点(俗称黑头卵)。

幼虫:玉米螟幼虫初孵时体长1.5毫米头壳黑色,体乳白色半透明,老熟幼虫体长20―30毫米头壳棕黑色,体污白色,体背毛片明显。 蛹:玉米螟蛹15―19毫米,纺锤形、黄褐色、体背密布细小波状横皱纹,臀刺黑褐色、端部有5―8根向上弯曲的刺毛。 三、发生条件 玉米螟发生的轻重和为害程度与越冬基数、气候、天敌及寄主植物的种类、品种、生育期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越冬基数:一般幼虫越冬基数大的年份,田间卵量和被害率就高。如果百秆越冬活虫量在50头以下发生轻;在50―100头发生中等;在100头以上幼虫死亡率在10%以下发生较重。 气候条件:温度和湿度影响玉米螟最大,适于玉米螟各虫态发生的温度范围在15―30℃之间、旬平均相对湿度在60%以上。在玉米生长期间温度可以达到要求,这时各地玉米螟发生数量常与当地湿度和降水有密切关系。

《设施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

《设施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 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2014年河南省经济作物推广站提出制定河南省地方标准《设施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2015年6月被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列入《2015年度第二批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豫质监标发〔2015〕122号),由济源科云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二)起草单位 起草单位:济源科云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三)主要起草人 姓名性别职务/职称工作单位任务分工 李琳女硕士河南省济源白云实 业有限公司 规程统筹设计 冯振群男农艺师河南省济源白云实 业有限公司 生产环境条件 资料查阅 卢清男农艺师河南省济源白云实 业有限公司 农业防控技术 资料查阅 翟清云女硕士济源科云绿色农业 发展有限公司 综合查阅整理 实际调查总结 李高飞男硕士河南省济源白云实 业有限公司 设施内环境调 控资料查阅 李艳楠女硕士河南省济源白云实 业有限公司 物理防控技术 资料查阅 张波男农艺师济源市农业局生物防控技术措施设计

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为了提高我省葡萄产业标准化水平,为葡萄病虫害防治提供标准技术支撑,促进葡萄产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需建立健全河南省绿色葡萄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标准体系。 设施葡萄生产集约化程度高,管理精细,种植稠密,肥水充足又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加之其抗逆性和补偿功能差,致使病虫害种类繁多、混合发生且集中危害,防治不及时极易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绿色葡萄生产顺应了广大民众的强烈诉求,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新的消费观念和新的饮食文化。绿色防控技术是根据葡萄园生态系的特点,充分利用系统内的生物资源和自然资源,将生态、农业、物理、生物调控以及无公害农药等多种措施进行科学、系统的组装,并加以优化集成,尽可能减少外部物质与能量消耗,达到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目的,把葡萄病虫害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以下,使葡萄中的农药残留控制在国家和国际允许的范围内。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国家关于建设两型社会的产业政策。 本项目制订的目的是根据葡萄上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采用多项绿色防控措施进行集成应用,提高总体控制效果,最终确保葡萄生产安全、品质安全,从而减少农业污染,达到环境效益、质量安全、经济效益的统一兼顾。 三、主要起草过程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实施绿色防控是贯彻"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的重大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的有效途径.绿色防控的内涵是按照"绿色植保"的理念,以保护农作物,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标,协调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等手段,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一、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意义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指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危害的植物保护措施。推进绿色防控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实施绿色植保战略的重要举措。 (一)绿色防控是持续控制病虫灾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主要依赖化学防治措施,在控制病虫危害损失的同时,也带来了病虫抗药性上升和病虫暴发几率增加等问题。通过推广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暴发几率,实现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而且有利于减轻病虫危害损失,保障粮食丰收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二)绿色防控是促进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必然要求。传统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既不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也不能满足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需要。大规模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农作物标准化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难题,显著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避免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三)绿色防控是降低农药使用风险,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属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技术,推广应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能有效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还能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控作业风险,避免人畜中毒事故。同时,还显著减少农药及其废弃物造成的面源污染,有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主推技术 (一)生态调控技术 重点采取推广抗病虫品种、优化作物布局、培育健康种苗、改善水肥管理等健康栽培措施,并结合农田生态工程、果园生草覆盖、作物间套种、天敌诱集带等生物多样性调控与自然天敌保护利用等技术,改造病虫害发生源头及孳生环境,人为增强自然控害能力和作物抗病虫能力。 (1)水稻田翻耕深水灭蛹,在完成田土翻耕和灌水(深度以淹没稻桩为度),持续时间3-4天,可杀死越冬螟虫60-70%。同时在翻耕犁耙时打捞浪渣销毁,可减轻纹枯病、菌核病等病虫杂草。 (2)果园结合冬季修剪,剪除树上病虫枝、病虫干僵果。彻底刮除主干、大枝上的老皮,带出园销毁。 (3)蔬菜田合理轮作,清除前茬作物的病枝烂叶及病虫残体,施足基肥。 (4)果树疏花疏果、果实套袋,控制病虫危害。 (5)科学肥水管理。搞好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磷钾肥,合理施用氮肥,科学管水,增强植株抗病虫能力。 (二)生物防治技术 重点推广应用以虫治虫、以螨治螨、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等生物防治关键措施,加大赤眼蜂、捕食螨、绿僵菌、白僵菌、微孢子虫、苏云金杆菌(BT)、蜡质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核型多

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

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 一、农业措施: 1、推广抗螟品种:在适合种植区域推广抗螟品种. 2、处理越冬寄主。一是推广秸杆还田,在有条件地方采用机械灭茬还田,既能降低虫源基数,又能培肥地力;二是烧 掉剩余秸杆。 二、生物防治: 1、白僵菌封垛。就是对上年的玉米秸杆垛进行药剂处理,消灭在秸杆内越冬的玉米螟,降低虫源基数,达到防治的目 的。在玉米螟化蛹前(我市一般在6月上、中旬)用白僵菌粉对去年的玉米秸杆垛进行喷粉处理,用药量为每立方米秸杆用 1:40白僵菌粉(一份白僵菌原粉兑40份滑石粉)0.5公斤,对垛内和垛外进行均匀喷粉封闭; 2、田间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在玉米螟化蛹初期,对玉米螟的羽化进度进行调查,准确预测玉米螟成虫田间产卵高 峰期(我市一般在7月中、下旬),每亩地选1个放蜂点,放蜂15000头,分两次释放,间隔7—10天,第一次放蜂7000头, 第二次放蜂8000头。 2、田间投撒颗粒剂防治。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我市一般在7月初)将白僵菌颗粒剂或杀螟丹颗粒剂投撒在玉米心叶中, 每株3—4粒,用药量每亩约0.5公斤。 三、物理防治:利用玉米螟成虫的趋光性,设置高压汞灯和水池捕杀玉米螟成虫。方法是于玉米螟羽化初期(我市一般

在6月中旬),在村屯附近设置高压汞灯,灯间距150米,每盏灯下设置直径为1米的水池,水深10厘米并放少许洗衣粉,灯 距水面约1米,于晚8时至次日拂晓前开灯进行诱杀,连续开灯40—50天。 四、化学防治 在越冬代玉米螟羽化盛期前(6月20日左右),取两节高梁杆,将一节去皮后浸泡在50%敌敌畏的原液中,把浸泡好的高梁 杆插入垛内40厘米处,每立方米插2-3根。 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玉米螟的防治时间、方法、所用药剂。 1.2本标准适用于玉米螟综合防治。 2 综合防治 2.1防治策略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2.1.1 农业防治 收获时将秸秆拉回,堆放整齐,封垛。翌年5月20日前处理完毕。 因地制宜选择抗虫、耐虫的叶片直立型玉米品种,如黄莫417、掖单12等。 2.1.2 生物防治

农作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

农作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

农作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 有害生物的防控是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贯穿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是每一个农业生产经营者和管理者(政府)所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因此,农业部在2006年专门召开了全国植保植检工作会议,具体研究全国的植保植检工作。这次会上,农业部提出了二个重要理念,那就是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 第一节:公共植保 一、概念:公共植保就是把植保工作作为农业和农村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通过实施公共植保,将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上升为政府行为,制定防控应急预案,增强公共财政支持力度,逐步形成有效的应急工作体系。 二、重要性: (一)、有害生物种类多 农作物生物灾害包括虫害、病害、草害和鼠害,严重制约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据统计,我国

常见的农业有害生物有1 648种,其中,害虫838种、病害742种、杂草64种、害鼠22种,而且分布广、突发性强、成灾频率高,每年都有几种重大病虫草鼠害暴发和流行,导致农作物大面积减产和失收,品质严重下降。 (二)、主要有害生物的发生危害 1990年小麦条锈病全国大流行,发病面积600多万公顷,损失小麦265万吨;1991年水稻褐飞虱在我国稻区特大发生,面积达2 320万公顷,损失稻谷250万吨;1992年棉铃虫特大暴发,发生危害面积400万公顷,全国损失棉花3 000万担,直接经济损失100多亿元;1993年南方稻区稻瘟病流行,面积约600万公顷,损失稻谷110万吨;1995年棉花黄萎病流行成灾,导致皮棉损失300万担;1997年吉林省玉米螟大发生,损失粮食100万吨以上;1998年小麦赤霉病和纹枯病全国大面积流行,发病面积1 500多万公顷,等等。在全国大面积开展防治的情况下,每年仍因各种病虫草鼠害损失粮食1 600多万吨,棉花600万担,油料140万吨以上,几乎是1亿人的年口粮。 (三)、引起有害生物严重发生的原因农作物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意见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意见 农办农[2011]5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根据农业部2011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统一部署,强化“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转变植保防灾方式,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生态环境安全,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对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意义重大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指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危害的植物保护措施。推进绿色防控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实施绿色植保战略的重要举措。 (一)绿色防控是持续控制病虫灾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主要依赖化学防治措施,在控制病虫危害损失的同时,也带来了病虫抗药性上升和病虫暴发几率增加等问题。通过推广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暴发几率,实现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而且有利于减轻病虫危害损失,保障粮食丰收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二)绿色防控是促进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必然要求。传统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既不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也不能满足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需要。大规模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农作物标准化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难题,显著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避免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三)绿色防控是降低农药使用风险,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属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技术,推广应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能有效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还能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控作业风险,避免人畜中毒事故。同时,还显著减少农药及其废弃物造成的面源污染,有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二、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植保理念,分区域、分作物优化集成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配套技术。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和宣传发动等措施,大力示范推广绿色防控关键技术,为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生态环境安全提供支撑作用。 (二)主要原则 政策扶持。整合资源,多渠道争取各级财政和相关项目扶持,积极探索病虫害绿色防控补贴机制,促进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

玉米绿色防控

玉米绿色防控 [摘要] 玉米作为山西省定襄县的主要粮食作物长期连作,玉米病虫害发生有加重趋势,化学农药的使用逐年增加,玉米品质和农业生态环境受到了影响和破坏。玉米绿色防控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以及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技术,从而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达到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关键词] 玉米绿色防控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10-0065-01 玉米是定襄县主要农产品之一,种植面积达到了30万亩,占到了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的76.9%。由于长期的玉米连作,再加上气候、品种、防控技术等方面的影响,玉米病虫害发生有加重趋势,化学农药的使用也逐年增加,严重影响着玉米品质,农业生态环境也受到了破坏。针对此种情况,定襄县积极实施了玉米绿色防控,不仅使玉米质量安全得到提高,并进

一步增强了农民对绿色防控技术的认识。绿色防控,是在“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基础上,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提出的新型植保理念。玉米绿色防控是按照“绿色植保”理念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以及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技术,达到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从而促进粮食增产、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 1 农业防治技术 1、选用抗病品种,减少玉米病虫害。 2、对田间的玉米秸秆进行彻底清理,将剩余的秸秆集中后用泥封垛,降低病虫越冬基数。 3、采用适时迟播、浅播技术防治丝黑穗病。 4、是在玉米大(小)斑病和黑粉(穗)病发病前期,病穗未散苞前,及时摘除病株或摘除下部病叶,集中带出田外进行深埋,可有效减少小地老虎和黑穗病、大(小)斑病的为害。 2 物理防治技术 1、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控技术,利用杀虫灯的光、波、色味防控玉米螟和地下害虫。 2、采用性信息素诱杀技术。根据害虫性信息素,进行害虫种群监测和玉米螟成虫的诱杀。 3、黄板诱杀玉米蚜虫技术。黄板诱

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工作进展与展望

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工作进展与展望 绿色防控是指以保护农作物、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标,协调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调控等环境友好型防控技术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的行为。为满足绿色消费,服务绿色农业,提供绿色产品,近年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下称全国农技中心)在全国开展了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该项工作从2006年起步,到2009年已扩展到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00多个县(市)。据统计,2009年各级植保机构在不同作物上建立的各种类型的示范展示区达1 215个,示范面积超过100万hm2。其中全国农技中心直接建立70多个,示范面积达13万hm2以上。示范围绕水稻、玉米、蔬菜、茶叶和水果等优势农作物产区,以作物为主线,进行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我国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工作为现代农业建设,构建新型病虫害防控体系,提高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科技含量,保护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绿色防控的发展趋势已形成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1示范推广的绿色防控关键技术 1.1 天敌释放与保护利用技术主要示范推广以螨治螨生物防治技术,赤眼蜂释放技术,棉田天敌诱集技术,稻一鸭共育技术,瓢虫、青蛙、益鸟等天敌保护利用技术。 1.2微生物制剂应用技术主要示范推广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稻瘟病和蔬菜 病害技术,苏云金杆菌(Bt)、核型多角体病毒(NPV)防治水稻、蔬菜、棉花和茶叶害虫技术,白僵菌防治玉米螟技术,绿僵菌防治蝗虫技术等。

1.3抗生素制剂应用技术主要示范推广宁南霉素防治水稻病毒病技术,春雷霉素防治稻瘟病技术,多抗霉素、井冈霉素、武夷霉素、链霉素、多杀霉素等防病虫技术。 1.4生物物理诱控技术主要示范推广昆虫性信息素(性诱剂)防治蔬菜、果树、茶叶、水稻害虫技术,杀虫灯诱控技术,色板诱杀技术,防虫网和银灰膜避害技术等。 1.5植物源农药应用技术主要示范推广天然除虫菊素(云菊)、苦参碱、苦皮藤素、印楝素等防治蔬菜、果树、茶叶等害虫技术。 1.6 生态调控技术主要示范推广稻瘟病生物多样性控制技术,稻田深耕、灌水灭蛹技术,生态控蝗技术,小麦条锈病源头治理技术,果园生草技术等。 2工作经验 2.1 突出重点作物和区域在示范、推广过程中,各地区根据本地作物种植结构和病虫害发生特点,每项技术明确1~2种主要作物或防治对象,选择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或优质农产品基地等区域作为突破口,带动绿色防控新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工作。生态治理技术的示范和推广选择在蝗虫的滋生地带或小麦条锈病的越夏关键地带,以发挥源头治理作用。 2.2注重技术集成创新各地根据病虫发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把示范区绿色防控技术作为技术集成、创新和技术培训的基地。在过去试验的基础上,将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物理诱杀等绿色防控技术组装到综合防治技术体系中,并注重相关技术的配套使用和集成创新,逐步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努力组建节能、环保、安全和高效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工作方案

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工作方案 为确保种植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农民利益,2011年全市植保系统将加速推进现有植保科技成果转化,控制重大病虫危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重点开展以农业防治、抗病品种、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措施的示范推广工作,现制定“巴彦淖尔市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工作方案”,请各旗县区推广中心、植保站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认真组织落实。旗县区也可参照此方案制定本旗县区绿色防控方案,开展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工作。 2011年7月自治区植保站将在巴彦淖尔市召开全区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现场观摩会、半年总结会,请各旗县区推广中心、植保站务必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提前谋划,积极争取旗县区分管领导、农业局领导支持,努力争取财政、农业综合开发等多方面资金支持,抓好示范区的落实,为开展好绿色防控工作奠定好的基础。 一、任务目标 1、围绕加工型番茄、向日葵、脱水蔬菜、西甜瓜、枸杞等易发生病虫的我市特色主导产业开展绿色防控示范工作,将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

2、每个向日葵螟绿色防控示范区集中连片面积不少于300亩,加工型番茄、脱水蔬菜、西甜瓜病害绿色防控示范区面积不少于100亩,枸杞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面积不少于100亩。 二、技术要点 (一)番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1、播前或育苗前进行种子处理,消灭种子表面和内部病原,培育无病壮苗,增强植株抗病性; 2、与禾本科作物轮作,降低田间菌源累积量; 3、采用开沟起垄高畦、上架、稀植栽培模式,降低田间湿度,创造不适合病害发生流行的环境条件; 4、不与马铃薯混植或比邻种植,减少患疫病机率; 5、推广应用机动式弥雾机喷药,实现小水量精准用药,节本增效; 6、推广使用优质高效无公害杀菌剂。 (二)向日葵螟绿色防控技术 1、选用短日期杂交种适期晚播,错开或缩短向日葵花期与葵螟成虫发生期的重叠时间,有效避害; 2、释放赤眼蜂寄生向日葵螟卵,降低葵螟孵化率; 3、利用性诱剂诱杀雄螟,降低虫量; 4、应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葵显明成虫,减少虫量。

农作物有害生物的绿色防控技术

农作物有害生物的绿色防控技术 主讲:吴淼生 绿色防控技术是以生态调控为基础,通过综合使用各项绿色植保技术,包括农业、生态、物理等非化学防控技术以及生物农药等应用技术,达到有效、经济、安全地防控农业病虫灾害,从而减少化学农药用量,保护生态环境,保证粮食作物无污染。 一、为什么要提出农作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的问题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关税壁垒被打破。农产品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突破贸易中的绿色壁垒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快发展安全农产品生产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重要工作。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是现阶段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我国农业产品国际竞争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必然要求,这对植保工作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什么安全农产品 安全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或行业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特点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安全农产品包括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 1、无公害食品。无公害食品是保证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最基本的市场准入条件。它解决蔬菜生产中的工业污染和农药残留问题,是对农产品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管理而设立的一道基本安全线。进入二十一世纪,为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江西非常重视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2002年江西省首批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产品有13个,2003年江西获得全国统一标志的首批无公害农产品有8个,如永丰的早辣椒、武宁的青鱼、草鱼、鳙鱼、金牛集团的生鲜牛奶等。2006年乐安县优质大米、双孢磨菇和清水竹笋等三项农产品通过了江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的检测,成为无公害农产品。2007年江西南昌确定了在5年内无公害农产品将达到200个。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采取的植保技术措施主要是:(1)、病虫发生前,综合动用农业、物理、生态和生物等方法,避免或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从而避免或减少农药的使用。(2)、病虫发生后,及时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精确施药,把握安全间隔期,尽可能减少农药对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 2、绿色食品。绿色食品主要针对工薪阶层或中等收入群体,达到了发达国家的先进标准,满足人们对食物质量安全更高的需求,是一类安全、优质、营养型食品。江西绿色食品标志产品数182个,位居全国八强,绿色食品基地数居全国之首。2008年11月份,江西吉水有12个农产品获国家绿色标志。万载的“龙牙”百合为绿色食品AA级。据联合国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国际绿色需求总量已达到了3000亿美元。因此,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有利于出口创汇。 3、有机食品。有机食品面对的是收入高、生活富裕、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是对外贸易的优势产品。江西目前有5个农产品获有机食品标志,如遂川的狗牯脑茶、婺源的大鄣山茶、苦丁茶等。 开展安全农产品生产是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创汇农业的重要举措之一。(二)、实施农作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的重要意义 首先,实施农作物有害生物安全控制能保证农产品的安全,这是现代农业生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一、目标 示范区总体防控效果达80%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二、防控策略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以稻田生态系统为中心,将防控关口迁移,空出预防性。优先采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等非化学防治技术措施,养活病虫害发生基数,突出种子处理、带药移栽、破口抽穗期保护等预防性措施,协调应用高效、环保药剂防治技术。保障水稻产量、质量和稻田生态安全。 三、主要技术措施 (一)防控重点 重点预防稻瘟病、稻曲病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稻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和纹枯病,注意防治粘虫。 (二)非药剂预防技术 1、农艺措施。(1)选用抗(耐)病虫的水稻品种,避免种植高(易)感品种。(2)健身栽培。加强水肥管理,适时晒田,避免重施、偏施、迟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水稻抗逆性。(3)清洁田园。在秧田期以前彻

底处理田间及周边的病稻草,不能用病稻草做盖种、催芽、保温的覆盖物,养活病原菌。 2、生态调控。采用生态调控和农艺措施提高稻田的生物多样性,发挥自然控制作用。(1)示范区田边和田埂不使用除草剂,也不进行人工除草,保留禾本科杂草和显花植物,为天敌提供过渡寄主和栖息地,可以显著提高寄生蜂等天敌的控害能力。(2)示范区田埂种植万寿菊、凤仙花、芝麻、大豆等显花植物,保护和提高蜘蛛、寄生蜂、黑肩绿盲蝽等天敌的控害能力。(3)示范区田边种植诱集植物香根草,间隔3-4米种植1丛,诱集二化螟和大螟产卵,在香根草上的卵可以孵化,但不能完成幼虫历期,这样可逐步减少螟虫的种群基数。 3、生物防治。因地制宜。选择稻蛙共生、稻鸭共育、稻鱼共生、人工释放天敌等生物防治技术。 (1)稻蛙共生。建立稻蛙共生生态系统,稻田为蛙提供生存场所,蛙通过捕食水稻害虫减少虫口基数,通过活动实现抑草控草,改善稻田小气候,促进水稻健康生长,形成食物链的良性循环。①蛙苗投放时间及数量:选择在插秧结束秧苗返青成活后进行。放养密度10000只/亩左右;②蛙池建设:蛙池根据稻田的形状来建设,宽80-100厘米,深20-50厘米,安好围网、天网、进出水管,注意防范蛇、鼠、鸟的攻击,勤换水,保持蛙池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工程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摘要 (一)项目名称: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 (二)建设单位:重庆市璧山区农业委员会 (三)建设地点:重庆市璧山区正兴镇石院村、正兴镇(四)建设年限:2016.10—2017.11 (五)建设规模:水稻、果树面积各500亩。 (六)主要建设内容:1.在水稻、果树上各建立一个示范区;2.做好示范;3.抓好技术推广应用;4.加强人员培训。 (七)投资估算:项目投资约100万元。 (八)效益分析:本项目建设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对环境的污染,对发展现代农业、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促进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业贸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建成后,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必要性: 1. 是促进农作物安全生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的重要途径;2. 是加快现代产业化建设的需要;3. 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可行性:1. 项目区所在地区位优势突出,交通便利,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2. 项目区群众对绿色防控有主动

性和积极性;3.政府重视支持力度大。 三、项目建设地点 重庆市璧山区正兴镇石院村、正兴镇 四、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一)主要建设内容 1、建立示范区。充分展示绿色防控优势,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提高绿色无公害产业发展以及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2、加大宣传力度,展示绿色防控的优势,提高全民的绿色防控意识。充分调动农民对绿色防控的积极性。 3、开展绿色防控技术培训,普及绿色防控知识。 4、监测示范区果树病虫害发生动态,为病虫害的防控提供预测预报,减少防治工作的盲目性,切实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5、按照标准化生产进行病虫防治、推广应用无公害病虫防治技术,为农民绿色防控提供技术指导。 (二)项目建设规模 水稻、果树面积各500亩。 五、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为100万元,用于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措施和先进防治器械,实施绿色统防统治,以及加强技术推广等。

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当前,我国蔬菜种植业高度重视绿色无公害蔬菜的种植。随着人们对于蔬菜的无公害要求越来越高,就要求蔬菜在栽培的过程中,一定要实现对于病虫害的全面控制,使得其处于最小的范围内,且能控制成本的投入,以此来提高经济效益以及蔬菜的品质,实现无公害蔬菜的生产。 1 “三诱一生”绿色防控技术 1.1 黄板诱杀技术采用此种绿色防控技术是利用蔬菜中的蚜虫以及粉虱等对黄色趋向性的特点,在蚜虫发生时便防止诱虫黄板,并将其以棋盘式的布局状况插置在田间。需要注意的是,要将黄板的底部比植株的顶端高出20 cm左右,在黄板上沾满了蔬菜虫害后及时地进行更换。 1.2 灯光诱杀害虫多数情况下存在驱光、波、色和性的特点。简单来讲,其在接受光波色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度,可以利用这样的特点,实现对于害虫的捕杀。具体来讲,主要采用以下的几种方式:近距离的使用光;远距离的使用波;或者引诱害虫去扑灯。通过上述的方式方法,不仅仅可以实现对于害虫的扑杀,还可以在降低害虫数量,保证健康的蔬菜成长环境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1.3 利用性外激素诱杀采用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或者将活雌虫作为诱饵,实现对于雌活体的捕杀。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简单易操作,不需要消耗太多的成本,可以在蔬菜害虫数量不多的情况下使用,往往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具体来讲,其操作步骤如下:首先,使用防

虫网制造一个圆形的笼子;其次,在每个笼子里面放置1~2头没有交配的雌虫;接着笼子掉在水盆上,水盆中最好加入适量的煤油,在每天黄昏的时候放到菜地中去,可以有效地诱杀众多雄蛾。 1.4 生物农药预防蔬菜病虫害的发生还需要做好以下工作:在施加有机肥的时候,应该充分考量不同素材养分多样化的特点,坚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实现蔬菜抵抗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对于增加蔬菜的数量和质量来讲,是至关重要的。更能减少对蔬菜施药次数和剂量,实现无公害蔬菜的目标。 2 生物防治技术 2.1 利用虫害天敌在预防蔬菜虫害上,可以积极采取措施去保护瓢虫的成长环境,借助瓢虫捕杀害虫的自然规律,实现对于蔬菜病虫害的控制和管理。这种方式最大的优势在于:高效,经济。从理论上来讲,会对于害虫进行扑杀的主要有瓢虫,蜘蛛,扑食螨等,他们的扑杀对象都是捕食性害虫;而对于寄生性天敌主要会对于菜青虫、棉铃虫以及小菜蛾幼虫等展开捕杀,由此实现良好蔬菜生长环境的营造。 2.2 利用细菌、病毒以及抗生素 2.2.1 死虫治活虫在菜地中找到感染白僵菌死亡的菜青虫,拾取110 g,将其进行捣碎,加入260 mg的水,60 g的洗衣粉,在此基础上再次加入50 kg的水液中去,形成菜青虫体液。以喷雾的方式,将其喷洒到菜地中去,这可以规避菜青虫的再生,效果明显。可放置虫害在90%以上。 2.2.2 以菌治虫培养繁殖的座壳孢菌剂可以有效地防治温室的白粉

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材料文件

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湖北百米生物实业有限公司 二零一三年三月二十八日

咸宁地区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一、茶叶病虫害发生概况 茶树病虫害种类繁多,全世界约有1000多种,我国有400多种。赤壁茶园常见的害虫有茶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毛虫、茶尺蠖、茶叶螨、茶蚜等,常见的病害有茶炭疽病、茶饼病、茶云纹叶枯病等。由于茶园面积的不断扩大、新品种的逐步引进、种植技术的逐渐变革、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气候环境的逐渐变化等原因,茶树病虫害种类和发生规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由原来以鳞翅目食叶性害虫为主、刺吸式害虫为次的危害模式,变为现在以刺吸式害虫为主、鳞翅目食叶性害虫为次的危害模式。进入21世纪后茶园的黑刺粉虱、小绿叶蝉、螨类等刺吸式害虫危害不断加重,成为影响茶叶生产的主要害虫。原来以炭疽病为主、其他病害零星发生,现在是多种病害都上升为主要病害且混合发生。 二、茶叶病虫害防治现状 因茶园所有制原因,绝大部分茶园由茶农自主经营,分散管理,农户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对害虫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认识不清及对化学农药的认识不足,常出现不合理使用的情况。比如长期单一使用某一种农药、使用频率过高、胡乱混用、随意增加单位面积内的使用量等,结果造成害虫抗药性提高、害虫天敌大量被杀、茶园生态系中种群间的相对平衡被破坏,导致害虫的再猖獗。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的一份《2012年茶叶农药调查报告》,包括吴裕泰、张一元、天福茗茶等在内的国内9家知名品牌的18种茶叶“均含有至少3种农药残留,检出的农药种类总数高达29种。其中6个样本含有10种以上农药残留,而日春803铁观音竟含有多达17种农药残留”;超过半数的产品被检出含有氰戊菊脂、硫丹、灭多威等国家禁用农药,14份含有多菌灵和苯菌灵、腈菌唑和氟硅唑等影响生育能力、胎儿发育或可能损害遗传基因的农药残留。 虽然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茶叶生产国,但中国茶叶产品的零售单价经常只有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等国家产品的一半。这其中的原因较多,以农残为主要内容的“绿色壁垒”,才是悬于中国近7万家制茶企业头上最厉害的一把剑。 三、茶叶病虫害防治政策背景

绿色防控

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创新与产业化推广 摘要:在全面回顾2006 年以来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推进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创新与产业化推广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技术对策、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产业化推广 绿色防控是指以促进农作物安全生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为目标,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的行为。实施绿色防控是贯彻“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的重大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两型农业,促进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业贸易安全的有效途径。 1.1 研发了系列绿色防控技术产品 一是理化诱控技术产品。利用昆虫趋光、趋化性等原理,研发了频振式诱虫灯、投射式诱虫灯等“光诱”产品;性诱剂诱捕和昆虫信息素迷向等“性诱”产品,黄板、蓝板及色板与性诱剂组合的“色诱”产品;诱食剂诱集害虫的“食诱”产品。通过大量试验研究,组装集成了与上述“四诱”产品相配套的应用技术。二是驱害避害技术产品。利用物理隔离、颜色负趋性等原理,开发了适用不同害虫的系列防虫网产品和银灰色地膜等驱害避害技术产品;利用生物的生理现象,开发了以预防害虫为目的的驱避植物应用技术。如果园常用的驱避植物有蒲公英、鱼腥草、三百草、薄荷、大葱、韭菜、洋葱、菠菜、串红、除虫菊、番茄、花椒、芝麻、金盏花等。三是生物防治技术产品。开发了捕食螨、赤眼蜂、丽蚜小蜂、平腹小蜂等天敌繁育和释放技术,稻鸭共育技术,棉田天敌诱集技术,蜘蛛、青蛙、益鸟等天敌保护利用技术,以及真菌、细菌、昆虫病毒等微生物制剂防治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棉花、茶叶和蔬菜病虫害技术。完善了天然除虫菊素、蛇床子素、苦参碱、小檗碱、苦皮藤素、印楝素、鱼藤酮等植物源农药防治蔬菜、果树、茶叶等病虫害技术,以及宁南霉素、春雷霉素、申嗪霉素、多抗霉素、武夷霉素、中生菌素、多杀菌素等抗生素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技术。四是生物多样性技术。利用品种间抗病性的遗传多样性和植株的物理性状,研发了水稻稻瘟病生物多样性控制技术。利用果树和杂草生育期时间差,研发了果园生草技术,为果园天敌昆虫提供了繁育场所,增加果园生物多样性。利用小麦不同抗性品种的抗病基因差异,通过品种混播增加遗传多样性,研发了小麦条锈病遗传多样性控制技术。五是生物工程技术。利用基因重组、转基因育种等技术,研发了枯草芽孢杆菌和苏云金杆菌种间融合菌株,具有抑制多种植物病原菌和毒杀鳞翅目幼虫的能力。开展了RNAi(RNA interference)技术研究,在甜菜夜蛾4 龄幼虫体内注射源自几丁质合成酶A 基因的siRNA 或dsRNA,成功得到RNAi 现象;饲喂大肠杆菌表达的SeCHSA 的dsRNA 后,处理组的幼虫和蛹的存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并大面积应用了转Bt 基因棉花等产品。六是生态工程技术。主要包括以农业防治技术为主的稻田深耕灌水灭蛹技术;以改造蝗虫孳生地环境为主、组装配套种植香花槐、冬枣、苜蓿等植物的生态控蝗技术;以越夏菌源区治理为主,综合运用深翻除草消灭自生麦苗、适期晚播抗病品种、秋播拌种等综合措施的小麦条锈病源头治理技术和保护地蔬菜温湿度调控防治病虫害等技术。 1.2 集成了一批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一是以基地为主线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以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以主要农产品为主线,以重要靶标病虫害为对象组装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目前众多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均采用此类技术模式。二是以作物为主线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以作物为主线,根据其不同生育期病虫害发生为害特点,组装关键技术产品,形成全程绿色化防控技术模式。目前在蔬菜、果园等鲜食农产品上大多推广此类技术模式。三是以靶标有害生物为主线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以农作物重要靶标病虫害为主线,组装绿色防控技术或产品,形成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例如,东北春玉米的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南方水稻的稻瘟病生物多样性控制技术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