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医学社会学作业

医学社会学作业

医学社会学作业
医学社会学作业

医学社会学作业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医学社会学》课程作业

姓名:俞宝英学号:712007072002

年级:12秋护理学(专本)学习中心:温州

一、简答题:

1.普遍调查:也叫做普查,这是一种在特定社会范围内

所进行的全面调查。

2.抽样调查:是从调查总体中选取样本所进行的一种调查。

3.文献法:又称历史法,包括第一手文献和第二手文献,是间接收集情报资料的方

法,从文献、档案、报纸、书刊、报表以及历史资料等各种社会信息中去收集自己研究所必需的资料。

4.实验法:是人们根据研究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人为地控制或模拟社会现

象,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在有利的条件下去研究社会现象。

5.卫生服务公平性:卫生服务公平性主要体现在卫生资源配置的3个重要原则

上:一是可及性原则;二是需要原则;三是健康原则。

6.医学模式:医学模式是在不同历史阶段和医学科学水平下,观察与处理医学问题

的思想和方法,是对人类健康与疾病总体特点和本质的概括,其核心就是医学

观。

7.公费医疗制度:公费医疗制度是我国现阶段对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以及大专院校

学生实行的一种免费的卫生保健制度。

8.劳保医疗制度:劳保医疗制度是劳动保险制度的组成部分,是国家以法律的形式

对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力的劳动者给予的物质帮助的制度。

9.卫生资源:卫生资源是医疗部门所拥有和使用的人、财、物、技术信息等的总

和。

10.卫生保健体制:卫生保健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筹集、分配和使用医疗卫生保健资

源,为个人和集体提供防病治病等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一种综合性措施和制度。

11.卫生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医疗服务总供给水平与社会人群健康总需求水平大

致相等。

12.社会医疗保险:社会医疗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法规,为向保障范围

内的劳动者提供患病时基本医疗需求保障而建立的社会保险制度。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由基本医疗保险和大额医疗救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和个人补充医疗保险三个层次构成。

13.商业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是指由保险公司经营的,赢利性的医疗保障。消费

者依一定数额交纳保险金,遇到重大疾病时,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一定数额的医疗费用。

14.卫生行政组织:卫生行政组织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直接

侵害其合法权益,请求有权的国家机关依法对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行为实施纠正,并追究其行政责任,以保护行政管理相对方的合法权益。

15.医疗违规行为:医疗违规行为是社会学违规概念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凡违反或

背离公认的医疗规范的行为称为医疗违规。

二、论述题:

1.国内外医疗保险体制的比较

答:我国的医疗保险体制是为补偿疾病所带来的医疗费用的一种保险。职工因疾病、负伤、生育时,由社会或企业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或物质帮助的社会保险。如中国的公费医疗、劳保医疗。中国职工的医疗费用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以减轻企业负担,避免浪费。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它一直坚持推行强制性的社会保险制度,表现在医疗保险上亦是如此,德国实行的是一种强制性的、以社会健康保险为主、辅之以商业保险的医疗保险制度,这种强制性的社会健康保险制度覆盖了德国91%的人口,加之商业保险的作用,德国整个健康保险制度为其99.8%的人口提供了医疗保障。

2.国内外医务人员培养模式的比较

答:我国的医务人员培养模式是指经过考核和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和承认,取得相应资格及执业证书的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英文译为a medical pers onn el;a public health worker ,该界定应注意两个方面:(1)医务

人员应当是卫生技术人员,非卫生技术人员不得从事卫生技术工作。卫生技术人员是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取得卫生技术人员资格或职称人员。(2)卫生技术人员只有按规定取得相应执业证书才能成为医务人员,未取得执业证书的不得从事诊疗、护理医疗活动。

1)医学教育连续统一体:目前国际上医学教育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一个医生接受医学教育也是一个终身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基本医学教育即是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医学教育,这三个性质不同的教育阶段应紧密地衔接,形成连续统一的医学教育过程。2)医学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基础课、普通基础课、医学基础课、医学临床课。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沿袭多年,仍为中国以及多数国家的多数医学院校采用的模式,但是不利于医学生早期解除医学,早期接触病人,早期接触社会。自50年代开始,国内外有少数医学院校开始试行综合课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有两种形式:水平综合型、垂直综合型。3)医学教育改革趋势:总的趋势是(1)医学教育面临着医学模式的转变,(2)加强培养医学生的职能,提高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和自学能力,(3)增强终身教育观念,把基本医学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结合起来,使医学工作者不断开发智能,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技术水平,以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

3.论中国人的保健模式

答:自古至今,中国人就有喜好养生的良好习俗。在传统中国的生活中,养生可谓无处不在,早已渗入人们的骨髓,成为国人的生活习惯之一。

但是,时至今朝,古人的养生和今人的养生,早已面目皆非,大相径庭了:在古代自然生态、人文社会和精神心理环境下,人们的养生,大有返朴归真,人与自然合和一体之势明显,真自然多于伪;在现代自然生态、人文社会和精神心理环境下,人们的养生,则多为人工制造,人与自然合和一体之势几乎丧失殆尽,伪自然多于真了。

因此,当我们反思现代中国人喜欢真养生还是伪养生之时,答案往往是“伪养生”的成分多于真养生,多于科学养生。何以见得?原因何在?如何鉴别养生真伪呢?本文对此做一简要讨论,以便使更多人明辨真伪,从而迷途知返,做一名真正的科学养生修炼者,早日步入科学养生之正道。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现行的卫生保健制度主要是:国家实行免费计划免疫,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已经实行社会医疗保险,少部分企事业单位仍然是

公费医疗和劳保,商业医疗保险正在发展,农村正在进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改革。1)主要成绩:事实证明,上述制度在我国卫生保健事业中发挥了巨大

的作用;2)存在的问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以往那种以公费、劳保为主的政府“全包型”的卫生保健模式已暴露了很多弊病。首先,我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实力的限制,现行的卫生保健制度,服务水平低,覆盖面较窄,只有少数人享有,不能体现公平性,其次,由于享受公费的个人很少支付医疗费用,使之养成了依赖心理,缺乏自我保健意识和责任,医疗需求大幅度提升,再次,从医疗费用补偿的方式看,按医院实际发生的服务数量及其费用医疗费用,最后,医疗保健模式的运转由于缺少法制,社会化管理程度低,导致卫生资源分配不公平。3)改革思路与实践,首先要在

全国范围内成立专业的卫生保健机构,并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其次,资金来源可以由个人承担一定比例,国家和单位各自负担一定比例,建立个人医疗账户,享受范围则可包括城市和农村的各种劳动者,具体比例可由国家分别制定,最后,应积极探索多种多样的国家补偿方式。

4.中国人保健行为现状

答:从中国各个电视台的养生专栏,到中国中医药大学的曲黎敏,再到打着中国中医科学院技术合作中心和奥林匹克体育馆旗号的张悟本,以至打着道教和道观旗号,被媒体和名人们捧红养生骗子的李一,等等。他们所讲的“养生”,内容都是大同小异,相差无几,可以说都是以“伪”为主,以“真”为辅,90% 以上的“伪”成分,10%以下“真”知识,主要是以“伪”带“真”来忽悠众生的。尽管如此,伪养生却往往能够以假乱真,蛊惑人心,博得国民大喝其彩。

在真伪养生方面,中国目前绝大多数所谓的养生专家们比普通养生爱好者,高明不了多少。不仅高明不了多少,有的还更为荒唐至极,滑稽可笑。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实例都证明了这一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命功能的退化,对疾病的抵抗力也下降,此时,当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尚未启动时,享受不同医疗保障形式的人群求医时对医院的选择多为对口医院,当需要病人自己负担部分医疗费用是,人们求医多选择诊疗技术高、服务态度好的医院,这提示我们,不论年龄、性别、职业如何,求医人群的医疗保障形式决定了他们求医时对医院的选择,当医疗保障形式为公费医疗或劳保医疗时,人们求医多选择对口医院,二一旦医疗保障形式发生变化,需要自己承担部分费用时,人们的求医选择就会发生变化,此时诊疗质量高、服务态度好的医院就成为人们的首选。

5.中国人保健(健康)观念现状

答:健康投资总没钱(有也说没有),有很多这样的人,你在跟他谈健康时他会对你说:我没钱,吃不起营养食品。其实有钱吗?有,投点资不贵。等到得

病用万千(没有也有),你相信不相信?这个时候你真得病了,送进医院”交押金一万啊“。你看有带着九千去的吗?你有病了发现脑血栓往医院一送,跟大夫说我没钱,大夫会告诉你”拉走“,住院的时候押金不够了”明儿赶紧拿押金去“,你问大夫”缓几天行不行?大夫马上告诉你“明儿就停药”,这时候你跟谁喊没钱?谁也不会给你钱,这时候你砸锅卖铁都有钱了,这就是人。

健康是多维组合,认得整体健康包括生理、心理、社会三个方面的健康,健康是动态趋势,躯体的健康或疾病并不应被风格或孤立。

6.不同职业人群健康观的比较

答: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完好的状态。影响健康的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发展因素,一个国家和地区如果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科技先进,劳动条件优越,人们的健康水平就高,社会制度因素:先进的社会制度能促进人类健康水平的提高,落后的社会制度则妨碍人类健康,在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中,社会财富为少数私人占有。行为方式因素:最常见是大量的不良生活习惯和嗜好,吸烟酗酒等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为好;卫生服务因素:社会保健部门为社会成员提供的卫生保健的数量与质量,进而影响人们的健康状况。文化素质因素,一个社会的特定文化素质,不仅会在医患关系中折射出来,而且也会影响它的成员对待健康问题的态度、处理健康问题的方法以及维护人类公共健康利益的行为等方面,如30-50岁年龄组人群中,文盲与半文盲组的死亡率是大学文化程度组的31倍; 社会心理因素,最常见的心身疾病:冠心病;高血压;支气管哮喘等社会心理因素也是导致精神病发作和自杀的重要原因之一。人际关系因素,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心情就舒畅,精神振奋,人际关系紧张,严重者就会失去心理平衡;个人心理因素:性格是人们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及其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个体心理特征。

7.就医行为与医疗保障制度

答:当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尚未启动时,享受不同医疗保障形式的人群求医时对医院的选择多为对口医院,当需要病人自己负担部分医疗费用是,人们求医多选择诊疗技术高、服务态度好的医院,这提示我们,不论年龄、性别、职业如何,求医人群的医疗保障形式决定了他们求医时对医院的选择,当医疗保障形式为公费医疗或劳保医疗时,人们求医多选择对口医院,二一旦医疗保障形式发生变化,需要自己承担部分费用时,人们的求医选择就会发生变化,此时诊疗质量高、服务态度好的医院就成为人们的首选。

8.不同医院就医程序调查

答:当患者初次来到医院常会出现陌生感和孤独感,或是由于手术和特殊治疗等引发的恐惧,个案服务力求通过与患者一对一的接触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排除患者对疾病的心理恐惧,个人自信心下降等问题,医院的发展,必须牢牢扎根于社区,

紧紧依托社区。

9.中国人遵医行为的现状

答:遵医行为是指病人为了预防、保健和治疗疾病而与医嘱保持一致的行为,反之称为不遵医行为。遵医行为分为两类:患者对医疗措施的遵从、人们为防止疾病的发生,对健康教育与行为指导、避免危险因素的预防措施的遵从。影响患者遵义行为的方面有:(1)医务人员:诊疗措施及效果过于复杂、检查项目过多、诊治过程过长等都可能造成患者不遵义、医嘱不明或过于复杂使患者对医嘱右不同意见或未能正确理解珠都可能导致不遵医行为、医患交流方式、良好的医务人员的公众形象使患者对医务人员增加信任感;(2)医院:医院的环境及地理位置良好、美丽整洁不仅吸引患者对医院的服务态度右良好的预期;

医院的管理水平高,内部布局合理,秩序井然、医院的社会影响;(3)社会、医疗卫生事业的因素:医疗卫生事业的路线、方针、正侧和规划,这些因素对遵医行为的影响都可以在医疗活动中反映出来、对医疗卫生知识的宣传普及。

10.不同医疗保障形式对就医行为的影响

答:当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尚未启动时,享受不同医疗保障形式的人群求医时对医院的选择多为对口医院,当需要病人自己负担部分医疗费用是,人们求医多选择诊疗技术高、服务态度好的医院,这提示我们,不论年龄、性别、职业如何,求医人群的医疗保障形式决定了他们求医时对医院的选择,当医疗保障形式为公费医疗或劳保医疗时,人们求医多选择对口医院,二一旦医疗保障形式发生变化,需要自己承担部分费用时,人们的求医选择就会发生变化,此时诊疗质量高、服务态度好的医院就成为人们的首选。

11.医生社会的声望

答:当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尚未启动时,享受不同医疗保障形式的人群求医时对医院的选择多为对口医院,当需要病人自己负担部分医疗费用是,人们求医多选择诊疗技术高、服务态度好的医院,这提示我们,不论年龄、性别、职业如何,求医人群的医疗保障形式决定了他们求医时对医院的选择,当医疗保障形式为公费医疗或劳保医疗时,人们求医多选择对口医院,二一旦医疗保障形式发生变化,需要自己承担部分费用时,人们的求医选择就会发生变化,此时诊疗质量高、服务态度好的医院就成为人们的首选。

12.病人对医护认可度的差异性调查

答:医患关系模式主要分为主动-被动性;医生处于主动地位,病人被动服从而不是相互作用,这种医患关系淡化了患者的地位,削弱了病人的权利,这类病人医护通常具备很高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因而病人和家属认可度较好;指导-合作性;适用于清醒、有感觉的病人,患者主动寻求医生帮助,觉得自己也有参与,因而更好的和医护沟通;共同参与型通常医生帮助病人治疗,适用于慢性病人,病

人长期处于疾病困扰中,但是通常也对于自己的疾病有较多认识。

13.不同病人对医护的满意度的分析(住院病人、出院病人、门诊病人)

答:病人家长对小孩病情不知道的少了,对医院提建议的多了,表扬医务人员的多了,病人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增加了,2001年,医务人员的满意度达到94.7%,比同期增加了2.7%。住院病人通常长期受到医护的照顾,所以较满意,但是出院病人由于疾病得到治疗,身心感到愉快,所以出院时对医护的评价也较高,门诊病人由于和医生沟通时间较短,相比之较少。

14.病人(及其家属)对“病人权利”认知情况的调查

答:病人权利是指病人在医疗卫生中应享受的权利和利益,指一个人可以支配和拥有的某些东西,它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一部分。基本内容主要有:1)病人享有人格和尊严得到尊重的权利;2)病人享有必要的医疗与护理的权利;3)病人有参与医疗和对疾病认知的权利;4)病人享有自主和知情同意的权利;5)病人享有拒绝治疗和实验的权利;6)病人享有医疗保密权;7)病人享有与外

界交流的权利;8)病人有监督自己医疗全力实现的权利;病人到医院挂号就诊,就意味着病人承认了医院的规范章程,也同时说明医院承认了病人的就医权利,这是医患间无形的契约。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病人可能无法了解自己的病情,但其家属还是可以作为法律上的委托人了解病人的有关信息,即使是丧失了某些行为能力,像急诊病人可能一时让渡了知情同意权,但等到时候还是有权了解自己的情况,直到医生给自己做了哪些处理,下一步要做什么等等。

15.医患关系现状与问题

答:1)医患间医学知识信息不对称与病人要求得到医务人员尊重和与之平等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2)传统生物医学模式中“以疾病为中心”观念与现代医院“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3)病人权利意识觉醒,就医

时开始由“义务本位”向“权利本位”转化与医务人员“以医为尊”的思维定势之间的矛盾开始显现;4)医患间相互不信任的矛盾日益突出医患关系不良主要是指医患互动中出现的问题包括利益上、情绪上,甚至行为上的冲突,原因可能是病人方面:不愿提供疾病与疾病有关的信息,不遵医嘱,信息交流能力障碍,不尊重医务人员,从事非医疗健康目的活动。医务人员方面:对病人提供的信息不重视或没有主动去获取有关,主观、武断,有自我中心主义,缺乏同情心、态度差、与病人接触太少,缺乏交往技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