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我对“二次函数”教学的心得(1)

浅谈我对“二次函数”教学的心得(1)

浅谈我对“二次函数”教学的心得(1)
浅谈我对“二次函数”教学的心得(1)

“二次函数”教学的心得

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章,同样也是好多学生比较难以接受和掌握的,如何学习和掌握这章的知识就非常重要了。下面我将自己在“二次函数”的教学活动中的心得归纳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明确二次函数课标要求:

1、通过对实际问题情景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2、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从图象上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3、会根据公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公式不要求记忆和推导),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二、本章知识梳理及课时安排

三、重点、难点分析:

本单元的重点之一是使学生能掌握用描点法画出抛物线的方法。后面的学习中,经常会涉及到利用函数图像解决数学问题。因此,快速、准确地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技能。画图时要求科学、准确。并且要尽量做到美观,这就要求要确定抛物线顶点的位置,与y轴、x轴交点的位置,对称轴开口方向等。因此,利用图像或配方法确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及对称轴、顶点的位置成为本节的另一个重点,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遇到的较为复杂的函数,无论它的解析式,还是它的图像、性质等都比另外三种函数复杂。在中考中,更是几乎每一年都要考察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学生在反复地描点画图过程中,逐渐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认识到图形更直观,能帮助我们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在配方的具体训练中,学生能体会到配方的思想。

本单元的难点之一是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学生对深刻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有一定的困难。往往是题目要求画图了才画图,比较被动,不能形成主动画图解题的习惯。另外,对二次函数对称轴的理解也是难点。学生可以从图像中识别出抛物线关于哪

条直线对称,但对主动应用抛物线的对称性解题却有一定的困难。例如抛物线,对称轴方程是x=1,学生对表示对称轴的直线方程也不太理解。

二次函数的性质列表:

个简单的例子,抛物线8822-+-=x x y ,我们在教学中一般都会教学生配方找顶点,通过顶点式找对称轴,讨论函数的增减性,除了这些,我们还可以教学生求与x 轴,y 轴的交点坐标,以及x 取何值时,函数0,0,0=<>y y y 等,实际将这道题引申了。

四、教学建议

这一节的知识点较多,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所遇到的较为复杂的函数,而且对灵活性的要求较高。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知识时要深刻地理解,不能机械地模仿、记忆。在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亲自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积累丰富的经验,凭借自己的力量获取知识,从而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

(1)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提出问题

在这一节课的开始,建议教师留出一段时间与学生共同列表、画图,允许学生有一个走弯路的过程,在探索的过程中,会有许多的疑问。而这恰是学习新知识的开始。例如,有的同学会认识到在画图时,有一个点是很重要的,必须要画出来。那么这个点的坐标是如何确定的呢?如果教师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不断地体验,而是迅速切入正题,指明二次函数的形状,教学生记下二次函数的性质。那么学生就丧失了主动探索的机会。由老师

代替学生的思考,会使数学学习索然无味,学习成为机械地模仿、复制,这样也会导致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肤浅理解,无法把握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性,数学能力自然无法提高。

(2)数学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学习数学要善于多问几个为什么。刚才提到,在画图时,我们意识到二次函数的顶点非常重要,是必须要画出来的。二次函数在顶点处拐了一个弯,当抛物线开口向上时,图像有最低点;当抛物线开口向下时,图像有最高点。那么为什么二次函数有这个性质,而一次函数就没有呢?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并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

(3)反思回顾,总结深化

我们的教学可以从画个图开始,却不能止于仅能熟练画出图像。在发现二次函数的性质并进行代数方面的逐一说理论证的过程中。试图使学生领悟到数学知识的客观存在性,树立怀疑一切的科学探索精神。在学习时,既要建立相应的图像,借助形象整体、全面地把握知识,又要会用数学抽象,概括的语言去刻画。使学生既欣赏到数学的美,又为数学的力量所折服。正如笛卡儿所说:“每一个我解决过的问题都成为以后解决其它问题的原则或方法。”因此,如果学生情况允许的话,可以组织学生撰写小论文,谈一谈二次函数的学习。

四、数学思想方法在本章中的应用:

1、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在研究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时,我们首先研究了最简单的二次函数2ax y =,然后逐步研究了上下平移的k ax y +=2和左右平移的2)(h x a y -=,然后又研究了上下和左右都平移的k h x a y +-=2)(,最后才研究了一般形式的二次函数c bx ax y ++=2,整个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2、数形结合的思想:我们从二次函数的图象开始研究其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增减性、极值及其图象的平移变化,到利用二次函数图象求解方程与方程组,再到利用图象求解析式和解决实际问题,都体现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所以要学好二次函数,就必须注重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例如:在研究函数的增减性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好图象来解释和记忆:

如右图,0>a 对于一个二次函数被对称轴a b x 2-

=分为左右两部分 左边为

a

b x 2-=,此时从图象中可以看到图象从左至右 是下降的趋势,所以此时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右边为a

b x 2-

>,此时从图象中可以看到图象从左至右 是上升的趋势,所以此时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3、函数思想:函数思想是数学上重要的而常用的数学思想,我们运用函数思想可以求出一些代数式的极值。

例:已知:52≤≤x ,求代数式23632-

+-=x x y 的极值。 分析:因为2

3632-

+-=x x y 是关于x 的二次函数,所以联想到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求此代数式的极值。

4、建模思想:运用建模思想,我们可以把很多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运用二次函数的有关只是来加以解决。

例:如图,某建筑的屋顶设计成横截面为抛物线型(曲线AOB )的薄壳屋顶。它的拱宽AB 为4m ,拱高CO 为0.8m ,施工前要先制造建筑模板,怎样画出模板的轮廓线呢?

分析:为了画出符合要求的模板,通常要先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再写出函数关系式,然后根据这个关系式进行计算,放样画图。但是如何为之适当呢,例如原点选在A 点,B 点,还是C 点,究竟如何选取才能简化我们的计算,这也我们在教学当中注意和帮学生分析的!

C O

B A

y x

O B C A 5、待定系数法:待定系数法就是先设待求函数关系式(其中含有未知的常数系数),在根

据已知条件列出方程或方程组,求出未知系数,从而得到所求结果的方法。 例: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0,1)、(2,4)、(3,10)三点,求这个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总的来说,二次函数的学习关键在于图形和探索,难点集中较多,教学时可放慢课时,打好基础,稳步前进和提高。以上只是本人的一些拙见,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初中数学_复习《二次函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二次函数》学情分析 二次函数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在此之前他们学习了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它既是其他学科研究时所采用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某些单变量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如本章中所提及的求最大利润、最大面积等实际问题。二次函数的图像抛物线,既是人们最为熟悉的曲线之一,同时抛物线形状在建筑上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抛物线型拱桥,抛物线型隧道等。和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样,二次函数也是一种非常基础的函数,对二次函数的研究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函数,体会函数的思想奠定基础和积累经验。为高中阶段继续学习函数做好铺垫。学生对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解析式与图象的结合有了一定的整体把握,具备了一定的函数思想,基本上能运用函数观点解决实际问题。二次函数的图像是它性质的直观体现,对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具有形象直观的优势,和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样要教会学生画图像,学会观察图像,借助图像理解与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解决相关问题,并能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复习《二次函数》效果分析 二次函数在初中数学函数教学中的地位不可忽视,二次函数已经成为中考命题的重点。根据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学习及掌握的情况,从梳理知识点出发采用以习题带知识点的形式,我精心准备了《二次函

数》的复习课,教学重点为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及应用。下面是我对二次函数的复习课的一些反思感受: 首先,我认为在课堂上,我对知识的脉络掌握还是有一些欠缺,把二次函数的应用,用自己的眼光和感受想象的太简单,但是对于学生而言,这又是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所以在课堂上有的习题深度没有掌握好,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其次,本节课体现的是分层教学,由于学生的素质不同,部分学生对图像性质掌握的不够扎实,在实际应用的时候不能做到得心应手。而我只是在后面的习题竞赛中简单的体现分层,对于提问中的分层,习题中的分层还是做的不够好,这说明我对于分层教学的这种方法还是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应该真正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分层。 最后,课堂上的语言不够简练精辟,尤其是评价性和鼓励性的话语较少,显的很单调。未做到让学生为我的一句话而振奋,没有充分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这是我一直以来欠缺的一个重点。 《二次函数》教材分析 “二次函数”这一章是初中阶段所学的有关函数知识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在学习了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之后学习二次函数,这是对函数及其应用知识学习的深化和提高,是今后学习其它初等函数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对学生学习函数内容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用函数模型(函数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重难点题型(答案)

专题: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重难点题型 考点一 二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1.对于抛物线y =-1 2 (x +1)2+3,下列结论: ①抛物线的开口向下; ②对称轴为直线x =1; ③顶点坐标为(-1,3); ④x >1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C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在函数y =ax 2-2ax -7上有A (-4,y 1),B (2,y 2),C (3,y 3)三点,若抛物线有最大值,则y 1,y 2和y 3的大小关系为( A ) A .y 1<y 3<y 2 B .y 3<y 2<y 1 C .y 2<y 1<y 3 D .y 1<y 2<y 3 3.若函数y =x 2-2x +b 的图象与坐标轴有三个交点,则b 的取值范围是( A ) A .b <1且b ≠0 B .b >1 C .0<b <1 D .b <1 4.二次函数y =kx 2 -6x +3的图象与x 轴有两个交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k <3且k ≠0 . 5.当-2≤x ≤1时,二次函数y =-(x -m )2+m 2+1有最大值4,求实数m 的值. 解:当m >1时,∴当x =1时,y 取得最大值, 即-(1-m )2+m 2+1=4,解得m =2; 当-2≤m ≤1时,∵-2≤x ≤1,∴当x =m 时,y 取得最大值,即m 2+1=4,解得m =-3或3(不合题意,舍去); 当m <-2时,∵-2≤x ≤1, ∴当x =-2时,y 取得最大值,即-(-2-m )2+m 2+1=4, 解得m =-7 4 (不合题意,舍去).综上,实数m 的值为2或-3. 考点二 二次函数的表达式的确定 1.已知一个二次函数,当x =1时,y 有最大值8,其图象的形状、开口方向与抛物线y =-2x 2相同,则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是( D ) A .y =-2x 2-x +3 B .y =-2x 2+4 C .y =-2x 2+4x +8 D .y =-2x 2+4x +6 2.已知矩形ABCD 的两条对称轴为坐标轴和点A (2,1).一张透明纸上画有一个点和一条抛物线,平移透明纸,使这个点与点A 重合,此时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 =x 2,再次平移透明纸,使这个点与点C 重合,则该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变为( A ) A .y =x 2+8x +14 B .y =x 2-8x +14 C .y =x 2+4x +3 D .y =x 2-4x +3 3.将抛物线y =x 2-2x -1向上平移,使它经过点A (0,3),那么所得新抛物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是 y =x 2-2x +3 . 4.已知点P (-1,5)在抛物线y =-x 2+bx +c 的对称轴上,且与该抛物线的顶点的距离是4,则该抛物线的表达式为 y =-x 2-2x 或y =-x 2-2x +8 . 5.已知抛物线l :y =ax 2+bx +c (abc ≠0)的顶点为M ,与y 轴的交点为N ,我们称以N 为顶点,对称轴是y 轴且过点M 的抛物线为抛物线l 的衍生抛物线,直线MN 为抛物线l 的衍生直线. (1)抛物线y =x 2-2x -3的衍生抛物线是 y =-x 2 -3 ,衍生直线是 y =-x -3 ; (2)若一条抛物线的衍生抛物线和衍生直线分别是y =-2x 2+1和y =-2x +1,求这条抛物线的表达式. 解:由题可知,衍生抛物线和衍生直线的两交点分别为原抛物线与衍生抛物线的顶点, 将y =-2x 2+1和y =-2x +1联立,得??? y =-2x 2+1,y =-2x +1, 解得???x =0,y =1或???x =1,y =-1. ∵衍生抛物线y =-2x 2+1的顶点为(0,1), ∴原抛物线的顶点为(1,-1). 设原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 =t (x -1)2-1, ∵抛物线过(0,1),∴1=t (0-1)2-1,解得t =2, ∴原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 =2(x -1)2-1=2x 2-4x +1. 考点三 二次函数的图像应用 1.已知二次函数y =x 2-4x +2,关于该函数在-1≤x ≤3的取值范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有最大值0,有最小值-2 B .有最大值0,有最小值-1 C .有最大值7,有最小值-1 D .有最大值7,有最小值-2 2.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 =mx +m 和y =-mx 2+2x +2(m 是常数,且m ≠0)的图象可能是( D ) 3.已知a ,b 是非零实数,|a |>|b |,在同一坐标系中,函数y 1=ax 2+bx 与一次函数y 2=ax +b 的大致图象不可能是( D ) 4.如图1,一次函数y 1=x 与二次函数y 2=ax 2+bx +c 的图象相交 于P ,Q 两点,则函数y =ax 2 +(b -1)x +c 的图象可能( A ) 图1 图2 5.如图2,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1,4)和(4,4),抛物线y =a (x -m )2+n 的顶点在线段AB 上运动,与x 轴交于C ,D 两点(点C 在点D 的左侧),点C 的横坐标最小值为-3,则点D 的横坐标最大值为 8 . 考点四 二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 1.抛物线y=ax 2+bx+c 的图象如图3,下列结论正确是( C ) A .abc>0 B .2a+b>0 C .3a+c<0 D .ax 2+bx+c -3=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的图象如图4,下列结论: ①b 2>4ac , ②abc <0, ③2a +b -c >0, ④a +b +c <0. 其中正确的是( A ) A .①④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②③④ 图3 图4 图5 3.二次函数y =ax 2 +bx +c (a ≠0)的图象如图5,下列四个结论: ①4ac ﹣b 2<0;②4a +c <2b ;③3b +2c <0;④m (am +b )+b ≤a ,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B )

二次函数的教学策略

二次函数的教学策略 : 引言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到处可寻数学的踪迹,尤其是二次函数的运用,方便了我们的经济生活。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二次函数越来越被放置在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位置,学好二次函 数是日后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 因此,探讨初中数学二次函数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二次函数的概念 二次函数是指多式项中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为二次的二次多 项式。其基本公式为 y=ax2+bx+c(a ≠ 0)。理解清楚二次函数的概 念对于学好二次函数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加强对二 次函数概念的讲解。初中数学教师可以从以往的数学知识点中让学生 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例如圆的面积公式S=πr2,就可以看做一个二次函数。同时,初中数学教师还应当针对函数的具体定义给出详细的讲解,让学生明白,y 值的变化是取决于 x 值的变化,这就表明 x 的 二次函数是 y,x 与 y 之间存在着一种关系,这种关系便是函数关系。 二、二次函数的教学策略 1. 区分二次函数与其他教学内容 数学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基本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空 间想象能力,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使 其更加能够适应经济社会下的生活,通过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运用,将 复杂的生活问题转化为简单的数学问题。数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 过程,不同的知识点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因此,如何区分二次 函数与其他的数学教学内容,如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 方程、反函数等等,这成了教师在二次函数教学中的关键点。通过回

顾以往的知识,将几个不同的知识点对比讲解,总结出几个知识点的 相同点和不同点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区分二次函数与其他教学内容,在 一定程度上更能加深学生对二次函数的理解,避免将几个知识点混淆。 2.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作为一项复杂而枯燥的学习课程,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上普遍存在 着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学不进去甚至是厌学的现象,这对于初中数学 二次函数教学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教师在当前的初中数学二次函数 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就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情景教学, 将二次函数的教学与实际的经济生活联系起来,邀请学生来进行情景 扮演,通过这样的方式减少课堂的枯燥气氛,融入一丝活力。将教学 的难点与具体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 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接受知识的灌输。同时,教 师可以将传统的布置练习作业代替为让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二次函数 的运用,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考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也 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运用,对于提升二次函数的教学效果具有 重要的积极意义。 3. 巧设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用于解决实际的问题,因此数学中的一些问 题不仅是对数学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更是对数学知识运用的检验。 大量的研究表明,对数学问题的研究与解答是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果,增强思考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数学问题涵盖了教学内容的重点,学 生对问题的探究、分析解答过程实际上就是对知识的回顾、思考、运 用过程,对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在每节课的最后,教师可以提问一些较为经典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课后 思考解答,在加深对二次函数知识点的理解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自主思 考能力。如,让学生分析以往所学正方体的表面积与棱长之间的关系。再深入一点的问题,教师可以与实际的生活联系起来,将我们在日常

二次函数的教学反思(精选6篇)

二次函数的教学反思(精选6篇) 二次函数的教学反思(精选6篇)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次函数的教学反思(精选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次函数的教学反思1昨天我们学习了用函数的观念看一元二次方程,我通过类比引出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具体的实例讨论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与二次函数图象之间的联系,然后介绍了用图象法求一元二次方程近似解的过程。这一节是反映函数与方程这两个重要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的内容。 由于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再者,在八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因而,采用类比的方法在学生预习自学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大胆地猜想、交流,分组合作,同时设定一定的问题环境来引导学生的探究过程,最后在老师的释疑、归纳、拓展、总结的过程中结束本节课的教学。在知识掌握上,学生对二次函

数的图象及其性质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情况都有所了解,对于本节所要学习的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利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合作学习应该不是难题。本节课的知识障碍,本节课的主要目的在于建立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联系,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而不仅仅是利用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遵循着“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独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师生互动,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我再次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能够在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交流中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二次函数的教学反思2本课是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发展的必然结果,实现了与前面二次函数定义的呼应,使学生心中的困惑得到了最终的解释,通过图像和配方描述一般形式的二次函数的性质是本课的重点,最终达到不同二次函数表达式融会贯通,学习本课的基础在于对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和对形如顶点式的函数图像与性质的熟练掌握,纵观

二次函数单元教学计划

二次函数单元教学计划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二次函数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经历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过程。 2、学会观察、归纳、概括函数图象的特点。 3、经历二次函数图象平移的过程。 4、了解y=ax 2,y=a(x +m)2,y=a(x +m)2+n 三类二次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 5、归纳数学平移变换的特征并加以总结。 6、经历二次函数解析式恒等变形的过程。 7、会根据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确定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 8、能运用配方法将c bx ax y ++=2变换成 k h x a y +-=2)(的的形式。 9、了解二次函数与二次方程的相互关系。探索二次函数的变化规律,掌握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函数的增减性的概念及方法。 10、体会二次函数是一类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经历数学建模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发展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理解与掌握,要使学生画二次函数图象,学会观察函数图象,借助函数图象来研究函数性质并解决相关的问题。 难点:体会二次函数学习过程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函数图象的特征和变换有及二次函数性质的灵活应用。 关键点:经历数学建模的基本过程,发展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以问题为背景,按照“问题情景—数学活动—数学应用—回顾反思”进行学习。 二、学情分析 本章是学生学习了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以后,进一步学习函数知识,是函数知识螺旋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和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样,二次函数也是一种非常基本的初等函数,对二次函数的研究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函数、体会函数的思想奠定基础和积累经验。 三、教学措施 1、强调背景,展现过程,改进学习方式 2、突出联系,体现应用,培养应用意识 3、重视数学思想方法 4、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 2、注意函数与实际问题的联系,体现数学建模的思想。

二次函数易错题、重点题型汇总

二次函数易错题、重点题型汇总 一、选择题 1、若二次函数52 ++=bx x y 配方后为k x y +-=2 )2(则b 、k 的值分别为( ) A 0.5 B 0.1 C —4.5 D —4.1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 =x 2+2x 与坐标轴的交点的个数是( ) A.3 B.2 C.1 D.0 3、根据下列表格的对应值: x 3.23 3.24 3.25 3.26 y=ax 2+bx+c -0.6 -0. 2 0. 3 0.9 判断方程ax 2+bx+c-0.4=0(a ≠0,a 、b 、c 为常数)一个解的范围是( ) A.3<x <3.23 B.3.23<x <3.24 C.3.24<x <3.25 D.3.25<x <3.26 4、已知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图象过点A (1,2),B (3,2),C (5,7).若点M (-2,y 1),N (-1,y 2),K (8,y 3)也在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图象上,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y 1<y 2<y 3 B .y 2<y 1<y 3 C .y 3<y 1<y 2 D .y 1<y 3<y 2 5、把抛物线y=2x 2 -4x -5绕顶点旋转180o,得到的新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 A .y= -2x 2 -4x -5 B .y=-2x 2+4x+5 C .y=-2x 2+4x -9 D .以上都不对 6、已知二次函数y=ax 2+bx+c 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结论:①a+b+c>0;②a -b+c>0;③abc<0; ④2a+b=0.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7、函数y=x 2 -2x-2的图象如右图所示,根据其中提供的信息,可求得使y ≥1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是( ) A .31≤≤-x B .31<<-x C .31>-0)的两实根分别为α,β,且α<β,则α,β满足 A. 1<α<β<2 B. 1<α<2 <β C. α<1<β<2 D.α<1且β>2

二次函数教案设计(全)

课题:1.1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 1、从实际情景中让学生经历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去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二次函数的形式。 3、会建立简单的二次函数的模型,并能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4、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概念和解析式 教学难点:本节“合作学习”涉及的实际问题有的较为复杂,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概括能力。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1、现有一根12m 长的绳子,用它围成一个矩形,如何围法,才使举行的面积最大?小明同学认为当围成的矩形是正方形时 ,它的面积最大,他说的有道理吗? 问题2、很多同学都喜欢打篮球,你知道吗:投篮时,篮球运动的路线是什么曲线?怎样计算篮球达到最高点时的高度? 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学习俄二次函数的数学模型来解决,今天我们学习“二次函数”(板书课题) 二、 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请用适当的函数解析式表示下列问题中情景中的两个变量y 与x 之间的关系: (1)面积y (cm 2)与圆的半径 x ( Cm ) (2)王先生存人银行2万元,先存一个一年定期,一年后银行将本息自动转存为又一个一年定期,设一年定期的年存款利率为文 x 两年后王先生共得本息y 元; (3)拟建中的一个温室的平面图如图,如果温室外围是一个矩形,周长为12Om , 室内通道的尺寸如图,设一条边长为 x (cm), 种植面积为 y (m2) (一)教师组织合作学习活动: 1、先个体探求,尝试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2、上述三个问题先易后难,在个体探求的基础上,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探讨。 (1)y =πx 2 (2)y = 2000(1+x)2 = 20000x 2+40000x+20000 (3) y = (60-x-4)(x-2)=-x 2+58x-112 (二)上述三个函数解析式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各自看法。 x

初三二次函数教学反思

初三二次函数教学反思 反思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关于初三二次函数教学反思的应用的教学反思有哪些呢?接下来是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初三二次函数教学反思,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初三二次函数教学反思(一) 二次函数的应用是学习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后,检验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综合考查,它是*的难点。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体会其意义,能根据图像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而最大值问题是生活中利用二次函数知识解决最常见、最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问题,它生活背景丰富,学生比较感兴趣。本节课通过学习求水流的最高点问题,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利用数学建模的思想去解决和函数有关的应用问题。此部分内容是学习一次函数及其应用后的巩固与延伸,又为高中乃至以后学习更多函数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本节课是二次函数的应用问题,重在通过学习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故而本节课以“启发探究式”为主线开展教学活动,以学生动手动脑探究为主,必要时加以小组合作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不但使学生学会,而且使学生会学”的目的。二次函数应用的教学后,比我预想的效果要好一些,出现了几个点引人深思: 1、精心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建立数模 在《二次函数的应用》的教学过程中,复习旧知后,主要安排了一道例3—水流最高点问题:人工喷泉有一个竖直的喷水枪AB,喷水口A距地面2m,喷水水流的轨迹是抛物线。如果要求水流的最高点P到喷水枪AB所在直线的距离为1m,且水流的着地点C距离水枪底部B的距离为2.5m,那么,水流的最高点距离地面是多少米? 以此题为契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重点放在分析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有意锻炼学生从读题开始,分析题意,搜索与问题有联系的数学知识,运用知识和技能使问题获得解决。在备课中,我发现学生对例题的理解存在困难,采用设计小问题,铺设小台阶,引导学生探究,突破教学难点,带领学生寻找解决的方法。我设计的问题如下: (1)读题,检索有用信息;

第26章--反比例函数单元教学计划

第26章反比例函数单元教学计划 一、“课标要求” 1、探索简单实例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 2、结合实例,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方法,能举出函数的实例。 3、能结合图象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4、能确定简单实际问题中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会求出函数值。 5、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简单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6、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能对变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初步讨论。 7、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函数的表达式。 8、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和表达式探索并理解K>0与K<0时图像的变化。 9、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解析式、性质和图象、本章是在已经学习了图形与坐标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再次进入函数范畴,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的内涵,并感受世界存在的各种函数及应用函数来解决实际问题、反比例函数是最基本的函数之一,是后续学习各类函数的基础。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反比例函数,教科书从几个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出发,引进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使学生逐步从对具体函数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抽象的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性认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3)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4)能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运用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和图像表示问题情景中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进而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及性质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性,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增强应用意识,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自由学习、运用代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反比例函数是继一次函数之后又一重要的基本函数,它为今后学习图象和曲线的关系(如二次函数)提供了研究方法、反比例函数本身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也有着许多直接应用,这对学生建模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重要思想方法的形成,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反比例函数是本章教学的重点。 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给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带来复杂性,学生不易理解,是本章教学的难点之一;综合运用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图象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遇到较复杂的问题情境,需要建模,利用图象以及综合运用方程、不等式及其他数学模型,所以综合运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解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是本章教学又一主要难点。

二次函数教学反思

二次函数教学反思 从课本的体系来看,这节课明显是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二次函数,能区别二次函数与其他函数的不同,能深刻理解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并能初步理解实际问题中对定义域的限制。 重新思索教材的编写意图,发现课本这部分内容大部分篇幅是在讲三个实际问题,由此引出了二次函数,我才意识其实这节课的重点实际上应该放在“经历探索和表示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获得用二次函数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体验,从而形成定义”上,有了这个认识,一切变得简单了! 对于实际问题的选择,我将4个问题整和于同一个实际背景下,这样设计既能引起学生兴趣,也尽量减少学生审题的时间,显得非常有层次性,这些实际问题贯穿整个课堂的始终,使整个课堂有浑然天成的感觉。 对于练习的设计,仍然采取了不重复的原则性,尽量做到每题针对一个问题,并进行及时的小结,也遵循了从开放到封闭的原则,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对于最后讨论题的设计和提出,是我在进行了整个一章的单元备课后发现,我们其实对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是不讲的,但是不讲并不代表一点都不会涉及到,其中用到的思想方法还是相当重要的,在图象的观察中也具有了重要的地位,再加上这个问题在进行了前面的实际问题的解答之后是呼之欲出的:多种树——想提高产量——多种几棵好呢?,所以我设计了这个探索性的问题:假如你是果园的主人,你准备多种几棵?注意这里我并没有提出最大最小值的问题,但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理解到,这是数学的魅力。这个问题的提出是整节课的一个高潮和精华,是学生学完二次函数定义之后,综合利用函数的基本知识,代数式的知识和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进行的思考,因而他们的想法和说法,不论对错,不论全面还是有所偏颇,其中都涉及到了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而这些恰恰是非常重要的。事实证明学生的思维真的是非常活跃的,你要你给了足够的空间,他们总能从各方各面进行思考和解释,我也从中看到了他们智慧的火

二次函数提高难题练习及答案二

5. ( 2014?珠海,第22题9分)如图,矩形OABC的顶点A(2,0)、C(0,2).将矩形OABC绕点O逆时针旋转30°.得矩形OEFG,线段GE、FO相交于点H,平行于y轴的直线MN分别交线段GF、GH、GO和x轴于点M、P、N、D,连结MH. (1)若抛物线l:y=ax2+bx+c经过G、O、E三点,则它的解析式为:y=x2﹣x;(2)如果四边形OHMN为平行四边形,求点D的坐标; (3)在(1)(2)的条件下,直线MN与抛物线l交于点R,动点Q在抛物线l上且在R、E 两点之间(不含点R、E)运动,设△PQH的面积为s,当时,确定点Q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12.(2014?舟山,第24题12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是抛物线y=x2上的一个动点,且点A在第一象限内.AE⊥y轴于点E,点B坐标为(0,2),直线AB交x轴于点C,点D与点C关于y轴对称,直线DE与AB相交于点F,连结BD.设线段AE的长为m,△BED 的面积为S. (1)当m=时,求S的值. (2)求S关于m(m≠2)的函数解析式. (3)①若S=时,求的值; ②当m>2时,设=k,猜想k与m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13.(2014年广东汕尾,第25题10分)如图,已知抛物线y=x2﹣x﹣3与x轴的交点为 A、D(A在D的右侧),与y轴的交点为C. (1)直接写出A、D、C三点的坐标; (2)若点M在抛物线上,使得△MAD的面积与△CAD的面积相等,求点M的坐标; (3)设点C关于抛物线对称轴的对称点为B,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A、B、C、P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为梯形?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6.(2014?武汉,第25题12分)如图,已知直线AB:y=kx+2k+4与抛物线y=x2交于A,B两点. (1)直线AB总经过一个定点C,请直接出点C坐标; (2)当k=﹣时,在直线AB下方的抛物线上求点P,使△ABP的面积等于5; (3)若在抛物线上存在定点D使∠ADB=90°,求点D到直线AB的最大距离.

二次函数教学反思

二次函数教学反思 在二次函数教学中,根据它在初中数学函数在教学中的地位,我细心地准备《二次函数》的教学,教学重点为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及应用,教学难点为a、b、c与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关系。根据反思备课过程和讲课效果,感受颇深,有收获,也有不足。 本章的教学是我对选题有了进一步认识,要体现教学目标,要有实际意义。要体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利于学生分析。如为了帮助学生建立二次函数的概念,从学生非常熟悉的正方形的面积的研究出发,通过建立函数解析式,归纳解析式特点,给出二次函数的定义.建立了二次函数概念后,再通过三个例题的分析和解决,促进学生理解和建构二次函数的概念,在建构概念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从问题出发到列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过程.体验用函数思想去描述、研究变量之间变化规律的意义.接下来教学主要从“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增减性”循序渐进,由特殊到一般的学习二次函数的性质,并帮助学生总结性的去记忆。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一般式化顶点式、判断抛物线对称轴、借图象分析函数增减性等的训练。这部分内容就是中等偏下的学生容易混淆,还需掌握方法,加强记忆,强调必须利用图形去分析。通过教学,让学生对建模思想、图形结合思想及分类讨论思想都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学会了分析问题的初步方法。 本章中二次函数上下左右的平移是我觉得上的比较成功的一部分,主要是借助多媒体,动态的展示了二次函数的平移过程,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很形象,便于记忆。 二次函数中含有三个字母系数,因此确定其解析式要三个独立的条件,用待定系数法来解.学习确定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即的形式,这方面,学生的学习情况还是比较理想的,但方法没有问题,计算能力还有待加强。 在学习了二次函数的知识后,我们尝试运用于解决三个实际问题.问题1是根据实

人教版初三数学二次函数知识点及难点总结

初三数学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二次项系数a决定二次函数图像的开口方向和大小. 当a>0时,二次函数图像向上开口;当a<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 |a|越大,则二次函数图像的开口越小. 1、决定对称轴位置的因素 一次项系数b和二次项系数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 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因为对称轴在左边则对称轴小于0,也就是- b/2a0,所以b/2a要小于0,所以a、b要异号 可简单记忆为左同右异,即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当a与b异号时(即ab< 0 ),对称轴在y轴右. 事实上,b有其自身的几何意义:二次函数图像与y轴的交点处的该二次函数图像切线的函数解析式(一次函数)的斜率k的值.可通过对二次函数求导得到. 2、决定二次函数图像与y轴交点的因素 常数项c决定二次函数图像与y轴交点. 二次函数图像与y轴交于(0,c) 一、二次函数概念: 1.二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2 =++(a b c y ax bx c ,,是常数,0 a≠)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这里需要强调:和一元二次方程类似,二次项系数0 a≠,而b c,可以为零.二次函数的定义域是全体实数. 2. 二次函数2 =++的结构特征: y ax bx c ⑴等号左边是函数,右边是关于自变量x的二次式,x的最高次数是2. ⑵a b c ,,是常数,a是二次项系数,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二、二次函数的基本形式 1. 二次函数基本形式:2 =的性质: y ax a 的绝对值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Array 2. 2 =+的性质:上加下减。 y ax c

二次函数教学的五种策略共5页

二次函数教学的五种策略 在整个中学数学知识体系中,二次函数占据极其关键且重要的地位,二次函数不仅是中高考数学的重要考点,也是线性数学知识的基础。中学生只有学好二次函数,掌握二次函数的相关原理、性质,并领悟二次函数的运用规律及特点,才能为将来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然而,目前来看,二次函数依然是中学生数学学习的难点,是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考验。它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提出了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深入剖析、总结二次函数学习的难点,严格把握这些难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 一、中学数学二次函数难点剖析 (一)解析式的理解困难 众所周知,二次函数解析式有多种形式,具体包括:一般式、顶点式、交点式等,不同类型的解析式有着不同的表达形式,体现出不同的性质和意义。掌握解析式的表达形式,深入分析并理解其内涵和性质,无论对于二次函数本身,还是对于其图象的认知都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实际教学中发现多数学生对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理解存在困难,不仅不能深入透彻地理解每一类解析式的特征和性质,而且对不同解析式之间的变换、转化也较为困难。这势必成为二次函数教学中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教师要牢固把握这一关键教学内容,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积极化解学生困难。 (二)图象理解的困难 通常情况下,二次函数要借助图象来展示其特征,诠释其性质。图象的平移、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的变化等都会带动函数解析式的变化。

通过图象来理解二次函数是二次函数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通常在理解与运用函数图象方面显得力不从心,这应该成为教学重点关注的对象。 二、中学数学二次函数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深化理解概念,打好基础 教师必须重视基础阶段的教学,在初始阶段帮助学生深化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定义,透过其概念来分析其深层次的性质与内涵。只有打好概念基础才能为学生的深入研究创造有利条件。 介绍二次函数概念时,教师要本着由浅入深、由通俗向抽象过渡的原则来引导学生。“二次函数”简单说就是一种函数,其中含两个未知数,未知数最高次数为2次,其一般表达式为y=ax2+bx+c(a≠0)。教师可以抽丝剥茧,深入地为学生解释x,y各自代表的含义,a不等于零,因为当a=0时,此函数变成了一次函数。如果令y=0,则此函数解析式变为一个二次方程。 对此教师还可以引入二次函数图象来进一步解释二次函数的性质等。画出二次函数图象,结合图象来认识二次函数的特点。重点从其对称轴、顶点、交点等关键知识点入手,让学生深入理解并认知其性质,从而更加透彻地理解二次函数,为二次函数知识的深入学习打好基础。 (二)领会函数图象,深化理解函数 在二次函数学习过程中,图象是必不可少的学习项目,图象也是辅助学习的必备工具,但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必须重视二次函数图象教学。总结以往图象教学中学生常遇到的难点问题,从这些关键点入手,进

二次函数应用的教学反思

二次函数应用的教学反思 黄斌建 二次函数的应用是学习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后,检验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综合考查,它是本章的难点。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体会其意义,能根据图像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而最大值问题是生活中利用二次函数知识解决最常见、最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问题,它生活背景丰富,学生比较感兴趣。本节课通过学习求水流的最高点问题,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利用数学建模的思想去解决和函数有关的应用问题。此部分内容是学习一次函数及其应用后的巩固与延伸,又为高中乃至以后学习更多函数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本节课是二次函数的应用问题,重在通过学习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故而本节课以“启发探究式”为主线开展教学活动,以学生动手动脑探究为主,必要时加以小组合作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不但使学生学会,而且使学生会学”的目的。二次函数应用的教学后,比我预想的效果要好一些,出现了几个点引人深思: 1、精心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建立数模 在《二次函数的应用》的教学过程中,复习旧知后,主要安排了一道例3—水流最高点问题:人工喷泉有一个竖直的喷水枪AB,喷水口A距地面2m,喷水水流的轨迹是抛物线。如果要求水流的最高点P到喷水枪AB所在直线的距离为1m,且水流的着地点C距离水枪底部B的距离为2.5m,那么,水流的最高点距离地面是多少米?以此题为契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重点放在分析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有意锻炼学生从读题开始,分析题意,搜索与问题有联系的数学知识,运用知识和技能使问题获得解决。在备课中,我发现学生对例题的理解存在困难,采用设计小问题,铺设小台阶,引导学生探究,突破教学难点,带领学生寻找解决的方法。我设计的问题如下: (1)读题,检索有用信息; (2)分析已知,他们讲的是什么含义?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3)分析所求,是让我们求什么?将实际问题可转化为什么知识来解决?

九下函数的再探索单元教学计划

九年级下册第五章《对函数的再探索》单元教学计划 一、内容: 1、函数的表示法 2、反比例函数 3、二次函数 二、目标: (一)课程目标 1.函数 (1)探索简单实例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 (2)结合实例,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法,能举出函数的实例。 (3)能结合图像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4)能确定简单实际问题中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会求出函数值。 (5)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简单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6)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能对变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初步讨论 2.反比例函数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根据图像和表达式y=k≠0)探索并理解k>0和k<0时,图像的变化情况。 (3)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二次函数 (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2)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通过图像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 (3)会用配方法将数字系数的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化为的形式,并能由此得到二次函数图像的顶点坐标,说出图像的开口方向,画出图像的对称轴,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4)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5)*知道给定不共线三点的坐标可以确定一个二次函数。 (二)、单元目标 1、结合实例,进一步了解函数概念及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能举出函数的实例,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变量之间的关系 2能确定简单实际问题中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能通过图象认识简单的分段函数及其表示方法 4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表达式 5.会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图象,并通过图象和表达式探索并理解反例函数、二次函数的性质 6会用配方法将数字系数的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化为y=a(x-h)2+k的形式,并由此得出二次函数 图象的顶点坐标、开口方向和对称轴 7.能利用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课堂:二次函数问题的处理策略

教学课堂:二次函数问题的处理策略 姓名:__________ 指导: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称求值 1.二次函数y=ax +bx+c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 则函数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x=-1时y=a-b+c,(-3, 7)与(5, 7)是对称点,对称轴为直线x=1,最小值为9,如下表,x=-1与x=3对称,所以a-b+c=-5。 2.抛物线y=mx +2mx+n(m、n为常数,m0)上有三点A(-4, a)、B(-2, b)、C(2, c),则a、b、c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对称轴为x=-1,开口向上,则点离对称轴越远函数值越大,所以a=cb。 02 式用图解 3.抛物线y=ax +bx+c如下图所示,则关于x的不等式ax +bx+c-20的解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ax +bx+c-20化为ax +bx+c2,即抛物线在直线y=2的上方的部分,观察可知x-6或x0。 4.二次函数y=ax +bx+c中的x 与y的部分对应值如表: 根据以上信息判断当x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ax +(b-1)x+c0。 分析:ax +(b-1)x+c0转化为ax +bx+cx,即抛物线在直线y=x上方的部分,表中的点(-1, -1)、(3, 3)恰是抛物线与直线y=x的交点,如下图,观察可知当-1x3时,ax +bx+cx。

二次函数单元教学计划

二次函数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经历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过程。 2、学会观察、归纳、概括函数图象的特点。 3、经历二次函数图象平移的过程。 4、了解y=ax2,y=a(x+m)2,y=a(x+m)2+n三类二次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 5、归纳数学平移变换的特征并加以总结。 6、经历二次函数解析式恒等变形的过程。 7、会根据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确定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 8、能运用配方法将 c bx ax y+ + =2变换成k h x a y+ - =2) (的的形式。 9、了解二次函数与二次方程的相互关系。探索二次函数的变化规律,掌握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函数的增减性的概念及方法。 10、体会二次函数是一类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经历数学建模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发展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理解与掌握,要使学生画二次函数图象,学会观察函数图象,借助函数图象来研究函数性质并解决相关的问题。 难点:体会二次函数学习过程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函数图象的特征和变换有及二次函数性质的灵活应用。 关键点:经历数学建模的基本过程,发展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以问题为背景,按照“问题情景—数学活动—数学应用—回顾反思”进行学习。二、学情分析 本章是学生学习了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以后,进一步学习函数知识,是函数知识螺旋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和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样,二次函数也是一种非常基本的初等函数,对二次函数的研究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函数、体会函数的思想奠定基础和积累经验。 三、教学措施 1、强调背景,展现过程,改进学习方式 2、突出联系,体现应用,培养应用意识 3、重视数学思想方法 4、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 2、注意函数与实际问题的联系,体现数学建模的思想。 3、注意以函数模型的应用为主线,带动相关知识的展开。 4、恰当使用信息技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