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的财政政策浅析

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的财政政策浅析

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的财政政策浅析
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的财政政策浅析

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的财政政策浅析

发表时间:2013-06-13T16:32:21.327Z 来源:《学术月刊》2013年5月供稿作者:刘琳琳田治威[导读] 在政策指向方面,财政政策因具有较强的公共性质,一般以涉及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和公共福利事业为主。

刘琳琳田治威(刘琳琳: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海淀区 100083;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北京市海淀区 100085 )(田治威: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海淀区 100083)

[摘要]财政政策是政府用以调节社会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在当前后金融危机时代新的宏观经济条件下,科学合理的运用好财政政策有助于推动国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在结合相关经济理论以及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现实背景下,对我国财政政策的基本现状进行了论述,并着重分析了现行财政政策在实际运行中有待改进的方面。最后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宏观经济财政政策经济发展政策优化[作者简介] 刘琳琳(1981-),女,山东人,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经济管理博士在读,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国际商务系讲师,研究方向:林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田治威(1958-),山西人,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导、教授,研究方向:林业财政政策与林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图分类号] F0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39-8041(2013)05-0049-02

一、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我国财政政策的基本现状

(一)近年来财政政策的基本定调财政政策取向是与对应的宏观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的。自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经济环境均面临较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财政政策的基本定调必然以积极的政策措施为主,这样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发展维持在较高水平,同时保证社会就业率不受较大冲击。下表1显示了近年来我国财政政策的基本定调情况。

资料来源:各年度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自世界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历年财政政策毫无例外全部为积极的财政政策。而这也充分显示了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下行阶段对经济增长的重要补充推动作用。

(二)我国财政政策的主要指向在政策指向方面,财政政策因具有较强的公共性质,一般以涉及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和公共福利事业为主。本部分中,我们以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为例对此进行简要分析。报告中指出,最近几年来中央政府以财政投资的形式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大了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自主创新等方面建设,两年来新增投资4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为1.26万亿元。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财政政策具体指向需以那些私人资本所无力或不愿进入的领域为主,从而起到补充社会投资失灵的作用。其中,居民社会保障支出、科教文卫事业、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是财政政策通常指向的具体领域。

(三)近年来实施财政政策的主要成效最近几年来政府为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新经济形式所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从效果上说是值得肯定和认可的。具体来看,金融危机后五年来我国因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而使得各项社会福利事业和基础建设都得到了长足进步。在“三农”工作领域,五年来中央财政累计共支出4.47万亿元,建立健全了种粮农民补贴制度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在国民教育领域,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五年累计达到7.79万亿元,全面实现了城乡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在自主创新领域,中央财政用于科技的投入五年累计达8729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8%;在社会保障领域,基本完成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各项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至今已达到7.9亿人,等等。从这些具体数字我们可以看出,政府积极财政政策在当前不利的宏观经济环境下所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政策方向是正确的。

(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相互配合我们知道,政府采取宏观经济政策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往往不会只采取财政政策一种手段,而是通常要结合适当的货币政策一起实施。因此,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相互配合也必须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方面。下表2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实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基本情况。

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共10页

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主要经济职能部门年度会议基本已召开完毕,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也已浮出水面,综合各方面的信息,我们对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走向分析判断如下。 一、深化改革: 经济政策的总纲 当前我国改革的难点在于利益调整,改革涉及面宽,触及利益层次深,风险比较大,改革难度越来越大。为在改革中防止改革设计的“碎片化”,防止改革目标“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急化”,防止推动主体的“部门化”。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在强化顶层设计的背景下,可以预计2014年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将紧紧围绕制度建设、体制改革,即将短期政策融入长期改革之中,注重短期宏观调控与重大制度建设相结合 2014年,为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政府部门将进一步转变职能尤其是下放权力落实好“三个一律”:凡是市场能够调节的经济活动,政府一律不再审批;凡是企业投资项目,除了关系国家安全、生态安全、涉及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的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不再审批;对必须保留的审批项目,凡是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交由地方和基层管理。 二、稳中求进:

宏观调控政策的主基调 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高于7.5%的预期目标,国民经济企稳住并逐步向好,说明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科学和中央推动改革、调整结构来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的举措是及时和有效的。因此,可以预计2014年的宏观调控仍将保持稳中求进的基调,即“明确区间,稳定政策,重在改调,长短结合”。 “明确区间”是指中央仍可能会明确要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守住防通胀的上限,以增强社会信心,稳定社会预期。为改善民生,确保人民的就业、收入能够增长,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 “稳定政策”是指稳定宏观经济政策,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市场主体创造一个可以预期的平稳的政策环境,防止政策不当变动对市场机制的干扰。在保持政策弹性的基础上,尽量避免宏观政策的波动。 “重在改调”就是在稳定宏观政策的前提下,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向结构调整要发展的潜力,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改革促进创新发展,完善调控方式手段,强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生动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长短结合”是指政策要既着眼于解决当前问题,更着眼于为长期平稳可持续的发展打造基础,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抓住机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化解产能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研究》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物品 2.外部性 3.货币流通速度 4.国内生产总值 5.通货膨胀 6.市场失灵 7.负外部性 8.挤出效应 9.潜在GDP 10.赤字依存度 二、简单题 1.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2.当增加政府支出时,IS曲线如何移动?为什么? 3.财政扩张带来的挤出效应的原因是什么? 4.请结合货币数量论(方程)说明货币供应量和物价的关系 5.何为自动稳定器?请说明它对缓和经济波动的作用。 6.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什么? 7.请阐述货币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 8.私人储蓄、公共储蓄、国民储蓄的含义及其关系 三、论述题 1.请说明IS曲线、LM曲线的形状及原因,并分析曲线斜率的变化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2.请阐述浮动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的效果 3.请推导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及平衡预算乘数 4.请结合IS-LM-BP模型分析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增发货币所产生的影响。

四、分析题 1.假设对于一个特定的经济体,在特定的时期内,投资等于100,政府支出为75,净税收固定在100,消费有下面的消费方程决定: C=25+0.8Y D 是可支配收入。请回答: 其中,Y D (1)均衡收入水平是多少? (2)政府支出乘数值是多少?税收乘数呢? (3)假设投资下降了40个单位,变成60,请问新的均衡收入是多少? 2.请结合IS-LM-BP模型分析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增发货币所产生的影响。 3.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货币供给为M=200,消费C=90+0.8Yd,税收T=50, 投资I=140-5r,政府支出G=50,求: (1)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若其它情况不变,政府支出G增加20,那么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什么变化?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4.已知消费函数、投资函数分别为C=130+0.6Y和I=750–2000r,设政府支出为G=750亿元。试计算: (1)若投资函数变为I=750–3000r,请推导投资函数变化前和变化后的IS 曲线并比较斜率。 (2)增加政府支出时,请比较投资函数在变化前和变化后哪种情况的收入变化大?为什么? (3)增加货币供给时,比较投资函数在变化前和变化后哪种情况对收入的影响大?为什么?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走势展望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走势展望

一、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 2007年,经济运行的基本面是好的,主要表现为: 1.1.经济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势头经济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势头经济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势头。。 前三季度GDP增速累计为11.5%,比上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分季度依次为11.1%、11.9%和11.5%。农业生产稳定增长,粮食生产连续第四年丰收。随着各项政策逐步落实,生猪生产正在恢复,猪牛羊禽肉总产量继续增长。预计全年经济增长率在11.5%左右。

。 经济增长的协调性有所改善。 2.经济增长的协调性有所改善 投资增速高位回落,1-9月为25.7%,同比回落1.6个百分点;消费增速为15.9%,同比加快2.4个百分点。三大需求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合理变化。据初步测算,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37%,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41.6%,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1.4%。

。 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3.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都继续大幅增长。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22951亿元,同比增长36.7% ;2002-2006年,企业利润年均增幅高达35%以上。2004-2006年,当年财政增收由5000亿元上升到近7700亿元,今年1-3季度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1.4%,预计全年财政收入可突破5万亿元,增加额可突破1万亿元。

。 人民得到实惠较多。 4.人民得到实惠较多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3.2%,增幅高于上年同期3.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4.8%,高于上年同期3.4个百分点,是1995年以来增幅最高的。全国城镇累计新增就业预计达到1200万人,大大超过了全年900万人的目标。

中国当代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

中国当代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 21世纪中国经济的总规模必然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越来越多的机构采用不同的标准来研究和评价中国经济,国际社会也对此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将会进一步加快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步伐,提高在国际产业分工结构中的竞争力,制造业优势的不断强化将可能使中国成为21世纪的“世界工厂”。 自1979年以来,中国经济获得了持续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大范围的贫困人口减少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最大成就之一。但是,政府面临的问题是,对于中国这样幅员辽阔、发展快速的国家.经济增长的收益无法在全国各区域均等分布,发展不平衡是中国区域经济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宏观经济政策”(macro economic policy).是指国家或政府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调节控制宏观经济的运行,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宏观调控是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责所谓公共财政,指的是为弥补市场失效、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或其它形式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政策体制的根本转轨尚未完全实现,计划经济的影响仍然强烈存在,这不能不说是目前包括财政政策在内的宏观经济政策未能实现预期效果的关键原因所在。 在宏观经济学中,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有四种: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一目标。它在广义上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意愿的报酬参加生产状态。一些经济学家还用所谓奥肯定律来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这一定律认为,GD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1个百分点。价格稳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二个目标。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它是一个宏观经济概念。价格稳定成文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由于通货膨胀对经济有不良影响。值得注意的是,价格稳定不是指每种商品的价格固定不扁你,而是指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即不出现通货膨胀。宏观经济的第三个目标是经济持续均衡增长。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做生产的人均收入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 宏观经济政策可分为需求管理政策和供给管理政策,前者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后者包括人力政策和收入政策等。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即便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研究分析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分析

————————————————————————————————作者:————————————————————————————————日期: 2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分析 ------由微观数据看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摘要: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经过2009、2010年两年的经济复苏之后,我国经济又逐渐恢复。随后2011年和2012年有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两年,“复杂性”“多变性”贯穿其中,发展和变化多端。由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新兴市场资产泡沫和过剩流动下通胀压力加大,国际保护主义升温。未来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更趋复杂,中国处于十分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内生增长动力强劲,国内投资不足,通货膨胀不减,经济周期波动,急需结构调整。 关键词:经济增长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失业率投资 对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分析,须先由具体的相关数据分析开始:一、GDP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从2006年至今GDP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201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GDP绝对额的快速增长,带来的是我国国力的迅速提升和财富的不断增加,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但是与此同时,我国GDP高速增长的背后也隐藏着诸多的问题。首先,我国GDP的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特别是经过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政府推出四万亿投资计划,这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2008年,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为47.5%,拉动GDP 4.6个百分点;2009年,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更

运用政府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对我国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进行分析撰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小论文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 摘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支柱,相应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应是决定宏观调控成效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事关国民经济能否保持平稳运行和实现长期增长,因而在一个国家的策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宏观调控 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此后10多年,我国经济增长先后经历了速度过快、稳中趋降和平稳较快三个阶段,总体上呈现出持续增长和波动幅度收窄的良好态势。在这个过程中,财政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自2004年5月份以来采取的财政货币政策调控,深化财税管理体制改革,长期居高不下的投资规模终于大幅回落,物价无论是PPI还是CPI均疾步走低,货币供应量回到央行盯住范围内。从而体现了财政政策在促进体制改革、促进协调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5年,中国在加强财政宏观调控、推进依法理财、推进依法理财,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实施了以“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为主要内容的稳健财政政策,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财政经济状况进一步改善。 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31627.98亿元,突破3万亿元大关,比

上年同期增长19.8%。200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脉络已经清晰。国民经济在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的情况下,出现了几个值得关注的趋向:一是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连续下滑,目前已经进入理想的区间;二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利实施,人民币汇率在初始升值2%之后稳中有升;三是在人民币升值后净出口继续上升,贸易顺差大幅增加,外汇储备创历史新高;四是工业企业利润率下降;五是部分行业能过剩矛盾突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增加了操作的难度。若要保持高增长、低通涨的理想发展格局,短期内通过利率、汇率调节经济增长、改善进出口平衡、提高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压缩长线投资等已经没有太大的余地。而与货币政策相比,财政政策则可以通过降低企业税负总水平、调整进出口关税政策、实行有差别的行业税制和税收优惠政策、调整公共支出的方向和比例、加大转移支付等措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抑制和消除目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健康因素,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 2003年以来,公开市场操作在整个货币政策调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从2003年4月份开始,人民银行通过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加大对冲外汇占款的力度;此后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向商业银行提示房地产信贷风险,要求商业银行加强信贷管理;此外,还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原来6%调高至7%。2004年一季度开始,人民银行连续出台了三大政策:3月25日起分别上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和再贴现利率;4月25日起再次上调存款准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六章 习题答案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1.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A.政府转移支付; B.政府购买; C.消费支出; D.出口。 解答:C 2.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 A.政府支出增加; B.政府税收增加; C.政府税收减少; D.政府财政赤字增加。 解答:B 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 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解答:A 4.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储备,是因为()。 A.吸收的存款太多; B.未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对象; C.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B 5.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B 6.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会使银行准备金()。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A 7.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是试图()。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的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解答:C 8. 什么是自动稳定器?是否边际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解答:自动稳定器是指财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减轻各种干扰对GDP的冲击的内在机制。

自动稳定器的内容包括政府所得税制度、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在混合经济中投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变动要小,原因是当总需求由于意愿投资增加而增加时,会导致国民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但可支配收入增加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因为在国民收入增加时,税收也在增加,增加的数量等于边际税率乘以国民收入,结果混合经济中消费支出增加额要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小,从而通过乘数作用使国民收入累积增加也小一些。同样,总需求下降时,混合经济中收入下降也比纯粹私人部门经济中要小一些。这说明税收制度是一种针对国民收入波动的自动稳定器。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值与纯粹私人经济中支出乘数值的差额决定了税收制度的自动稳定程度,其差额越大,自动稳定作用越大,这是因为在边际消费倾向一定的条件下,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越小,说明边 际税率越高,从而自动稳定量越大。这一点可以从混合经济的支出乘数公式 1 1-β(1-t) 中得 出。边际税率t越大,支出乘数越小,从而边际税率变动稳定经济的作用就越大。举例来说,假设边际消费倾向为0.8,当边际税率为0.1时,增加1美元投资会使总需求增加3.57美元 =1×1 1-0.8×(1-0.1) ,当边际税率增至0.25时,增加1美元投资只会使总需求增加2.5美 元=1×1 1-0.8×(1-0.25) ,可见,边际税率越高,自发投资冲击带来的总需求波动越小,说明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9. 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解答:西方经济学者认为,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根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逆对经济风向行事,主动采取一些措施稳定总需求水平。在经济萧条时,政府要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降低税率、增加政府转移支付、扩大政府支出,以刺激总需求,降低失业率;在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提高税率、减少政府转移支付,降低政府支出,以抑制总需求的增加,进而遏制通货膨胀。这就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同理,在货币政策方面,西方经济学者认为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也要逆对经济风向行事。当总支出不足、失业持续增加时,中央银行要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提高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从而刺激总需求,以缓解衰退和失业问题;在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持续上涨时,中央银行就要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即削减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降低总需求水平,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这就是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 10. 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和功能财政思想有何区别? 解答: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主要分年度平衡预算、周期平衡预算和充分就业平衡预算三种。年度平衡预算,要求每个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这是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前普遍采用的政策原则。周期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在经济衰退时实行扩张政策,有意安排预算赤字,在繁荣时期实行紧缩政策,有意安排预算盈余,用繁荣时的盈余弥补衰退时的赤字,使整个经济周期的盈余和赤字相抵而实现预算平衡。这种思想在理论上似乎非常完整,但实行起来非常困难。这是因为在一个预算周期内,很难准确估计繁荣与衰退的时间与程度,两者更不会完全相等,因此连预算都难以事先确定,从而周期预算平衡也就难以实现。充分就业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应当使支出保持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净税收水平。 功能财政思想强调,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功能财政思想是凯恩斯主义者的财政思想。他们认为不能机械地用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观点来对待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而应根据反经济周期的需要来利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当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时,政府有义务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以实现充分就业。如果起初存在财政盈余,政府有责任减少盈余甚至不惜出现赤字,坚定地实行扩张政策。反之亦然。总之。功能财政思想认为,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而不应为了实现财政收支平衡来妨碍政府财政政策的正确制定和实行。 显然,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强调的是财政收支平衡,以此作为预算目标或者说政策的目的,而功能财政思想强调,财政预算的平衡、盈余或赤字都只是手段,目标是追求无通胀的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去年中国经济继续以超高速度增长,既给中国带来了骄傲,也给政府带来了尴尬。骄傲的既给中国带来了骄傲,也给政府带来了尴尬既给中国带来了骄傲是,中国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似乎正朝着其梦寐以求的世界强国的地位又迈进了一步。尴尬的是,几乎所有的政府宏观调控目标,如降低增长速度、改变依靠出口和投资带动增长的经几乎所有的政府宏观调控目标,如降低增长速度、几乎所有的政府宏观调控目标济结构、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等等,都没有能如期实现济结构、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等等,都没有能如期实现。中央政府的权威似乎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有效。这种尴尬的局面表明,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正面临进退失据的困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正面临进退失据的困境。这种困境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中的三个难点问题的具体体现。 第一个难点是,经济增长的速度既高不得、又低不得第一个难点是,经济增长的速度既高不得、又低不得。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始终停留在一种外延式的增长陷阱之中。按照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的绿色国民生产总值统计口径,如果将增长的环境和社会成本也考虑在内,中国实际上是负增长。换一句话说,中国当前的增长,是以破中国当前的增长,中国当前的增长坏未来中国人民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来实现的。这样的增长,说好听一点是借来的增长,说坏未来中国人民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来实现的难听一点是掠夺来的增长。这样的增长一是没有福利效果,二是不可能持续。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把经济增长速度降下了,把经济中的结构问题调整好。但是,中国目前有五六千万的城镇失业人口,还有两亿多的剩余农村人口等待流向城镇。经济速度一降下来,

(财务知识)宏观经济学和财政政策

哈佛大学量年轻的瓢息斯主义者 当凯恿斯革命在1936年席卷麻省的剑桥时,年满2O周岁的保罗·萨缪尔森已经作为一名研究生在哈佛大学就读将近一年。l0年后,他回想起这次冲击时曾写遭(见《萨缪尔森科学论文集》1946年版,第二卷,第i14章157页)l 我始终认为,作为一位经济学家,诞生于1936年以前,并在此之前已经受到古典经济学的彻底熏陶那对他来说具有无以伦比的优势。当代的大学生根本不可能意识到“凯恩斯革命” 对我们这些在传统习俗下成长起来的人们所产生的至为深远的影响。的确,作为一位经济学家,诞生于1936年以前是不无裨益的,但也不可诞生太早。 生连其时是一种福份,而青春年少更有如置身天堂l遗憾的是我晚了一年出生。1936年我作为哈佛大学二年级学生才开始学习经济学,而且我的指导教师斯潘塞·波拉德(Spe Etce r pollard)非常轻率地建议我们得从一本来自英国的新书开始学习,而不象保罗那样,在芝加哥大学念大学时,就拜读在西蒙斯($imons)、奈特(Kn ht)、瓦伊纳(vine r)等导师爰同仁的门下,并与施蒂格勒(Stigle r)、沃利斯(Wallis)、哈特(Hart)、弗里德曼(Friedman)这些研究生们相伴。我确实不知道当时自己正在反对什么。但是,那些受传统教育成长起来的老前辈,如保罗,或许也不一定知道。因为后来他经常在谈话和文章中谈到,在凯思斯挑战以前并没有任何明确的、详述的、经典的宏观模式。不管怎样,正如保罗所描述的,青年经济学家们风靡剑桥的这种异端学说反过来又通过他们利用课堂、讨论会、研究班和公共休息室传播给我们这些大学生。因此,虽然形式上他从未当过我的老师,但在那些振奋人心的年代里,我开始向保罗·萨缪尔森学习,而且至今仍然如此。 萨缪尔森在哈佛大学的学习并不遵循常规的研究生学习计划。他在芝加哥大学就读期间就已经学习了许多研究生的课程,在哈佛大学,他很快从必须担任的社团职位中解脱出来,着手对经济理论进行深入、彻底的规范凋查,其研究成果后来编辑在他的《基础一书中。任何一位理论家,只有在最优化演算和市场清算方面有非凡的天赋,并潜心于优雅的新古典均衡和福利效果中,才有可能免受凯恩斯主义的毒害。正如许多一般均衡理论家在那时及其以后一直所做的那样,萨缪尔森本可以在宏观经济学的难题和不规范的方法技术面前屈服,但他却迎难而上,在这两个方面下一番功夫。 一个重要的嚎因当然是在剑桥本身,剑桥是美国激熟辩论世界危机和世界经济学危机的舞台。哈伯勒(Haberie r)、汉森(Hanse)、哈里斯(Harris)、熊彼特(Sehumpeter)和威廉斯(Willi m s)纷纷通过一系列无休止的讲课、讨论、座谈、文毒和谈话等形式展开了激烈的论争。-ttL前所未有的既热心又有才华的年轻教员和研究生们也加入了这个论战的行到他们当中有斯威齐一家(th e Sweezys)、萨兰特一家(the Salant s)、梅斯勒(MetZle r)、古德温(Goodwin),加尔布雷恩(Galbraith)靼戈登(Gord0n)。学术性的经济学对于了解萧条并且克服萧条似乎显得极为重要。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萨缪尔森不仅成了一位瓦尔拉斯主义的追随者,而且也成了一位凯恩斯主义的追随者。尽管他认为他和其他人要了解通论*至少需花

2020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2020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根据人民大学近年来关于就业弹性的估算,目前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分别能够创造约58万个和100 万个就业岗位。因此,如果2017年第二产业增速能够保持在 6.0%,第三产业增速保持在7.5%,则分别可以创造约350万和750万个工 作岗位,总计可以创造约1100万个就业岗位。这就决定了2017年 中国GDP增速应保持在6.5%左右。 第二,考虑到当前中国宏观经济企稳筑底的趋势,2017年实现 6.5%左右的GDP增长目标具有可行性。这同时也与2020年实现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增长目标一致。 2016年各项宏观经济指标显示,中国经济企稳的态势进一步巩固,呈现出九大底部特征:第一,实际GDP增速企稳为 6.7%;第二,从总需求来看,消费和投资增速双双企稳,内需较为强劲;第三,从 供给面来看,各产业平稳增长,经济回暖特征明显;第四,企业效益 出现持续改善,是宏观经济回暖的微观基础;第五,就业稳定向好, 新增就业完成年度目标,调查失业率下降;第六,价格指数回升,核 心CPI中枢上移,PPI由负转正;第七,景气指数和微观主体信心指 数回升;第八,贸易出现改善,进口和出口跌幅双双收窄;第九,各 项改革举措加速推进,有助于稳定市场主体信心、防范潜在风险、 激发市场活力以及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因此,2017年实现6.5%左右 的GDP增长目标具有可行性。 同时,按照2016年GDP增长6.7%计算,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目标,2017-2020年平均GDP增速需要达到6.5%,以实 现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要求。因此,2017年保持6.5%左 右的经济增长,并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与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中期目标具有兼容性。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发展趋势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发展趋势 刘庆斌管理学教研部讲师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当前宏观调控的背景及政策的介绍,让学员了解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结合地方政府对经济的部署,改善经济运行的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把握哪些行业在当前的调控中是被约束的,更好的改善地方经济的增长的动力。 [中心内容]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介绍,把握宏观调控的政策背景,作为经济就增长的动力来源,以及如何结合地方经济状况,提高对经济发展的驾驭能力,更好的把握机遇,加快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把握和了解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带有普遍性,让我们的学员可以了解加大调控力度的行业,这样以更好的去应对,我想这是我们在处理具体问题中遇到的难点问题。 [导语] 我今天给大家谈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的内容,就是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明年的走势;第二个就是想谈一下这一轮宏观经济增长的动力;第三,谈一谈这一轮宏观调控的一些主要措施以及明年的宏观政策走向。 [正文] 一、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明年走势分析 (一)宏观经济基本状况 首先,我想谈第一个问题,从2003年年中开始的这一轮宏观调控,到现在应该说已经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到今年的前三个季度,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一个快速增长的势头。在2003年、2004年,2005年连续三年增长%的基础上,今年前三季度的增长速度保持了%,增长势头呢略有回落。但是,还是一个高速度增长的势头。

其次,我们的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就业大幅度地增长,居民的收入也以比较高的速度在增长。还有消费增长也比较快,前三个季度我们城镇的新增就业达到了810万人,完成了全年计划目标的90%,城市下岗职业,下岗人员的再就业达到了390万人;随着就业的增长,居民的收入也保持了一个比较高的增长速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了2450元,实际的增长速度达到%。那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902元,实际增长%;随着收入的增长,消费保持了一个快速增长的势头,前三个季度消费增长速度达到13%,这就为中国经济的需求的增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第三个方面,这个形势的的表现就是我们出口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贸易顺差增加比较多,我们前三个季度出口增长同比速度是%,进口增长16%。贸易顺差达到了683亿美元。应该说对外的需求,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力。 第四个方面,表现的就是我们的财政收入保持了一个快速增长的势头。金融运行也比较平稳。前三季度的财政收入增长%,支出增长%。收入大于支出超过3800亿元。财政收入的增加为我们解决一些经济生活当中的一些薄弱环节,解决一些我们过去想解决而没有能力解决的一些问题提供了比较好的物质条件。 前三个季度,货币的增长速度也是相对比较平稳,广义货币的增长达到%,这个比去年同期提高了个百分点。到九月末,金融机构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速度是%,也保持一个平稳增长的态势。 另外,就是我们的经济运行当中的一些薄弱环节在得到加强。你比如说像煤、电、运,这些过去一直比较紧张的部门,目前情况有所缓解。粮食的产量在去年增加增产700多亿斤的基础上,今年有望继续有所增长。部分地区的房价也有所回落,当然也有一些地方的房价还保持着上升。这是我想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比较好的一些方面。 (二)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问题 我们的宏观经济运行当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这也是对我们未来经济的发展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的方面。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核心讲义(第34章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第34章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货币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1.流动性偏好理论 流动性偏好理论(theory of liquidity preference)是凯恩斯的理论,认为利率的调整使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平衡。流动性偏好理论在本质上只是供给与需求的应用,可以解释决定经济中利率的因素。假设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不变。这样,名义利率与真实利率的差距是不变的。真实利率与名义利率同方向变动。 (1)货币供给 流动性偏好理论的第一部分是货币供给。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改变法定准备金或贴现率来改变货币供给。假设经济中的货币供给量固定在美联储所设定的水平上。所以它不取决于其他经济变量,特别是它不取决于利率。用一条垂直的供给曲线表示固定的货币供给,如图34-1所示。 图34-1 货币市场的均衡 (2)货币需求 流动性偏好理论的第二部分是货币需求。任何一种资产的流动性是指该资产可以转换为经济中的交换媒介的难易程度。货币是最具流动性的资产。人们选择持有货币而不持有其他可以提供较高收益率的资产,是因为货币可以用于购买物品与劳务。 虽然许多因素决定货币需求量,但流动性偏好理论强调的一个因素是利率,理由是利率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利率上升增加了持有货币的成本,因此货币需求量就减少了。利率下降减少了持有货币的成本,并增加了货币需求量。如图34-1所示,货币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3)货币市场的均衡 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存在一种均衡利率,使货币的需求量正好与货币的供给量平衡。如果利率处于其他水平上,人们就要调整自己的资产组合,从而使利率趋向于均衡利率。

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形式分析我国应采取的财政政策

一、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我国财政政策的基本现状 (一)近年来财政政策的基本定调 财政政策取向是与对应的宏观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的。自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经济环境均面临较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财政政策的基本定调必然以积极的政策措施为主,这样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发展维持在较高水平,同时保证社会就业率不受较大冲击。自世界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历年财政政策毫无例外全部为积极的财政政策。而这也充分显示了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下行阶段对经济增长的重要补充推动作用。 (二)我国财政政策的主要指向 在政策指向方面,财政政策因具有较强的公共性质,一般以涉及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和公共福利事业为主。本部分中,我们以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为例对此进行简要分析。报告中指出,最近几年来中央政府以财政投资的形式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大了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自主创新等方面建设,两年来新增投资4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为1.26万亿元。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财政政策具体指向需以那些私人资本所无力或不愿进入的领域为主,从而起到补充社会投资失灵的作用。其中,居民社会保障支出、科教文卫事业、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是财政政策通常指向的具体领域。 (三)近年来实施财政政策的主要成效 最近几年来政府为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新经济形式所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从效果上说是值得肯定和认可的。具体来看,金融危机后五年来我国因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而使得各项社会福利事业和基础建设都得到了长足进步。在“三农”工作领域,五年来中央财政累计共支出4.47万亿元,建立健全了种粮农民补贴制度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在国民教育领域,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五年累计达到7.79万亿元,全面实现了城乡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在自主创新领域,中央财政用于科技的投入五年累计达8729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8%;在社会保障领域,基本完成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各项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至今已达到7.9亿人,等等。从这些具体数字我们可以看出,政府积极财政政策在当前不利的宏观经济环境下所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政策方向是正确的。 (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相互配合 我们知道,政府采取宏观经济政策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往往不会只采取财政政策一种手段,而是通常要结合适当的货币政策一起实施。因此,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相互配合也必须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方面。 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两个年度政府货币政策以适度宽松为主,同时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而自2011年以来,经济运行中的通胀压力较大,因此货币政策转而以稳健为主,同时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事实上,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配合上的变化反映了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形势,是对经济基本面的应对性反应。 二、当前我国财政政策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政政策实施中存在问题 在经济不景气的时期,采取积极财政政策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程度的刺激作用,但它毕竟不能取代私人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后金融危机时代,政府财政政策也只能是在有限的范围内加以使用,它不能也不应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最近几年来,我国政府财政收入逐年提高,相应的财政支出也有增加趋势。从不利的方面考虑,财政政策实施过速容易造成民间消费和投资的减少,反而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此外,在具体实施方面,我国财政政策也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从而限制了政策效果的有效发挥。 (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财政冲突 在实施中,中央政府出台的财政政策还需要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来具体落实。但是我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流动偏好陷阱中()。 A.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十分有效B.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无效 C.货币政策无效和财政政策有效D.货币政策有效和财政政策无效 2.如果投资对利率是完全无弹性的,由于 货币供给的增加引起LM曲线的移动将()。 A.不增加收入,但降低利率B.提高收入水平并降低利率 C.提高收入水平和利率D.不增加投资,因而不增加收入 3.采纳下列哪些财政政策可将经济稳定在充分就业水平()。 A.确保货币供给不会增加过快或过慢B.改变政府的支出水平和税收水平 C.运用财政赤字政策减缓经济衰退 D.采取能够在整个经济周期使联邦预算保持平衡的政策

4.当政府税收或转移支付有一定变化时,消费将()。 A.变化相等的数量B.保持稳定不变,如果可支配收入不变 C.变化幅度肯定比税或转移支付幅度小 D.变化的多少,要决定于由此而引起的可支配收入水平的变化以及边际消费倾向 5.在三部门经济中,当以下因素如何变动时,IS曲线会变得较为平缓()A.投资对利率的变动较为敏感B.边际消费倾向较小 C.税率较大D.货币供给增加 6.如果经济处于流动性陷阱,那么()。 A.利率的变动对投资没有影响B.投资的变动对计划的总支出没有影响 C.公开市场活动不会引起货币供给增加D.实际货币供给增加对利率没有影响 7.减税将()。 A.通过增加可支配收入而增加总支出B.通过引起利率下降而增加总支出

C.通过减少可支配收入而减少总支出D.通过引起利率的上升而减少总支出 8.如果同时出现货币收缩和政府开支扩大,通过IS-LM分析,则()。 A.GDP和利率都有会上升B.利率会上升,而对GDP的影响则不明确 C.GDP会上升,但利率则会下降D.GDP 会下降,但对利率的影响不明确 9.下列哪项不是政府调整总需求的财政政策手段()。 A.改变政府购买水平B.改变政府转移支付水平 C.改变税率D.改变货币发行量 10.你认为下列哪些情况在衰退期是不会出现的()。 A.企业减少对耐用设备的投资B.股价下跌,劳务需求下降 C.税收收入增加D.失业补偿支付增加 11.以下哪种因素不引起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课程

前言 蓝草咨询的目标:为用户提升工作业绩优异而努力,为用户明天事业腾飞以蓄能!蓝草咨询的老师:都有多年实战经验,拒绝传统的说教,以案例分析,讲故事为核心,化繁为简,互动体验场景,把学员当成真诚的朋友! 蓝草咨询的课程:以满足初级、中级、中高级的学员的个性化培训为出发点,通过学习达成不仅当前岗位知识与技能,同时为晋升岗位所需知识与技能做准备。课程设计不仅注意突出落地性、实战性、技能型,而且特别关注新技术、新渠道、新知识、创新型在实践中运用。 蓝草咨询的愿景:卓越的培训是获得知识的绝佳路径,同时是学员快乐的旅程,为快乐而培训为培训更快乐! 蓝草咨询的增值服务:培训成绩合格的学员获颁培训结业证书,某些课程可以获得证书权威机构认证证书(学员仅仅承担成本费用)。 目前合作权威机构: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 (中央编办成立的国家事业单位,登记号:210000005343) 根据《职业教育法》的相关规定,该证书是对劳动者岗前培训,在职培训,能力提升培训,继续教育和创业培训的证明。持证者,说明其通过了职业能力培训考核与测评,具备了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可作为学员能力评价,考核,聘用和从业的重要凭证。 成为“蓝草club”会员的学员,报名参加另外蓝草举办的培训课程的,可以享受该培训课程多种优惠。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培训收益: 1、提升对宏观经济形势与趋势的把握,提升业绩和绩效; 2、把握当前金融政策新动态与变化,选择具备竞争力的市场策略; 3、学习经济的周期性,发现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形成行之有效的对策。 培训背景: 当前中国的经济正处在一个特殊的阶段,经济增速的下滑、成本上涨等因素已成为所有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放眼世界,经济形势同样扑朔迷离。如何在逆境中生存,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找到发展之路,是大家目前最关心的问题。 培训大纲: 第一部分:当前经济政策分析 一、中国经济面临的瓶颈 二、当前世界经济形式分析 1、欧债危机仍是影响资本市场的主要因素 2、美国经济问题 3、日本睡醒了 三、我国宏观经济整体形势分析 1、经济数据

2020年(财务知识)宏观经济学和财政政策

(财务知识)宏观经济学和财政政策

哈佛大学量年轻的瓢息斯主义者 当凯恿斯革命于1936年席卷麻省的剑桥时,年满2O周岁的保罗·萨缪尔森已经作为壹名研究生于哈佛大学就读将近壹年。l0年后,他回想起这次冲击时曾写遭(见《萨缪尔森科学论文集》1946年版,第二卷,第i14章157页)l我始终认为,作为壹位经济学家,诞生于1936年以前,且于此之前已经受到古典经济学的彻底熏陶那对他来说具有无以伦比的优势。当代的大学生根本不可能意识到“凯恩斯革命”对我们这些于传统习俗下成长起来的人们所产生的至为深远的影响。的确,作为壹位经济学家,诞生于1936年以前是不无裨益的,但也不可诞生太早。生连其时是壹种福份,而青春年少更有如置身天堂l遗憾的是我晚了壹年出生。1936年我作为哈佛大学二年级学生才开始学习经济学,而且我的指导教师斯潘塞·波拉德(SpeEtcerpollard)非常轻率地建议我们得从壹本来自英国的新书开始学习,而不象保罗那样,于芝加哥大学念大学时,就拜读于西蒙斯($imons)、奈特(Knht)、瓦伊纳(viner)等导师爰同仁的门下,且和施蒂格勒(Stigler)、沃利斯(Wallis)、哈特(Hart)、弗里德曼(Friedman)这些研究生们相伴。我确实不知道当时自己正于反对什么。可是,那些受传统教育成长起来的老前辈,如保罗,或许也不壹定知道。因为后来他经常于谈话和文章中谈到,于凯思斯挑战以前且没有任何明确的、详述的、经典的宏观模式。不管怎样,正如保罗所描述的,青年经济学家们风靡剑桥的这种异端学说反过来又通过他们利用课堂、讨论会、研究班和公共休息室传播给我们这些大学生。因此,虽然形式上他从未当过我的老师,但于那些振奋人心的年代里,我开始向保罗·萨缪尔森学习,而且至今仍然如此。萨缪尔森于哈佛大学的学习且不遵循常规的研究生学习计划。他于芝加哥大学就读期间就已经学习了许多研究生的课程,于哈佛大学,他很快从必须担任的社团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为应对当时的严峻经济形势,中国开始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1998年至2002年,中国面临通缩压力,那时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是增加货币供应量。2003年以来,面对经济中出现的贷款、投资、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等新变化,稳健的货币政策内涵开始发生变化,适当紧缩银根,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 “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被确定为2007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按照今年6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在坚持稳健的前提下,货币政策要“稳中适度从紧”,已释放出了适当控制货币投放的信号。 2007年12月0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明年经济工作时明确提出,明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已实施了十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将“功成身退”,取而代之的是从紧的货币政策。在2007年的“一个防止”的基础上增加为“两个防止”: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2008年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一年来,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经历了迅速而大幅度的调整:从“双防”转向“一保一控”(7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了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任务: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即“一保一控”),再转向“保增长、扩内需”。

2008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根据金融危机中的经济现状分析,扩大内需、保增长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因此宏观经济政策也进行了重大的调整,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 2009年最突出的政策主线是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成为2009年影响金融市场最为显著的经济变量。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0年提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发展中小城镇和转变发展方式等调整措施,被各界广泛认同。在中国经济企稳向好之际,明年经济增长将重点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货币政策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 2010年延续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11年转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连续六个月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2011年世界经济的总体特点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异化程度降低,经济形势波动起伏,机遇和挑战并存。美国经济进入复苏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