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短文两篇》(第2课时)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短文两篇》(第2课时)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短文两篇》(第2课时)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短文两篇》(第2课时)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27课短文两篇

第二课时

记承天寺夜游

预习导学

1、走近作者

苏轼是朝人,字,号,是“”之一。与父亲弟

弟并称“”。他的词雄浑豪迈,是宋代

“”词派的代表。你还学过他的哪些诗词?把题目写在下面。

2、搜集本文的写作背景,课上交流。

3、给下列字注音。

遂()荇()寝()

4、解释加粗的词语

(1)欣然起行

(2)遂至承天寺

(3)盖竹柏影也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相与步与中庭

5、翻译句子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合作探究

1、用现代汉语疏通文意。

2、本文中“月色入户”很有人情味,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谈谈这样写作用和好处。

3、文中把“寻张怀民”中的“寻”改为“访”好不好?

4、文中的“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分别比喻了什么?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5、文尾通过“闲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怎样理解“闲人”的含义?

当堂检测

1、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1)念无与为乐者(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文中写月光下庭院美景的句子

是:,用的修辞方法是,点明了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3、作者用妙笔绘美景,你认为用笔的巧妙之处体现在哪里?

4、“看人生豪迈,一切只不过从头再来。”你还记得这句歌词吗?是啊,人生难免有失意之时,学习本文后,你认为它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启发意义?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知识点汇总 第二单元 第5课《藤野先生》 1.文学常识 《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代表作小说集《狂人日记》、《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散文集《朝花夕拾》。文体:回忆性散文。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通过回忆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同藤野先生交往的生活片段,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和深沉的怀念,同时追忆了作者弃医从文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崇高的爱国主义净胜。本文线索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爱国情 3.重点字词 畸形(jī)不逊(xùn)绯红(fēi)发髻(jì)芦荟(lúhuì)驿站(yì)教诲(huì)芋梗汤(yùgěng)杳无消息(yǎo)油光可鉴(jiàn)抑扬顿挫(yìyáng)

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 1.文学常识 文题中的“回忆”是“回顾”的意思,“我的母亲”即指作者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本文是朱德在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感情真挚、文笔朴实的回忆录。题目点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常见的线索:1.以时间推移或空间转换为线索;2.以具体的事物或事物特征为线索;3.以人物或人物特征为线索;4.以中心事件为线索;5.以思想感情为线索。(每一部叙事性文学作品都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的线索,但主要线索一般只有一条,副线都要围绕主线展开。) 回忆录是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传记文体。其主要特点有:内容真实可靠,不能虚构;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可以写一件事的全过程,也可以记录某些生活片段;以叙述为主,可以兼有描写、抒情和议论;语言表达上追求朴素自然,不求华丽。 2.文章思想内容 作者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歌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务必崇尚的感情,表达了自己要以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2《短文两篇》(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十二课短文两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托物言志”和言简意丰、文笔多变的写法。 2.掌握“蕃”“染”“植”“鲜”等词的意义,辨识“之”“焉”的不同用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入新课学习。】 同学们知道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吗?它是以哪种花来构成的?生答:莲花。澳门同胞为什么要以莲的形象作为自己的区徽呢?不仅因为澳门莲多、莲美,更是因为莲花象征了澳门人渴望回归祖国大家庭的纯洁、高尚的心。宋代哲学家周敦颐也特别喜爱莲花,也写了《爱莲说》。为什么周敦颐独爱莲花?他是怎样描写莲花,抒发自己的心志的呢?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爱莲说》。 一、了解作者以及文章体裁。 【设计意图:通过补充有关作者,以及“说”的文体知识的情况,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⒈指名朗读。 (用课件打出周敦颐的介绍)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池”,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⒉了解本文的体裁。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那么课文标题“爱莲说”可以怎么解释? 明确: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其他理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解说:作者究竟为什么爱莲花?作者想通过爱莲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怀呢?这都是我们等一会将要讨论的问题。 二、朗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言文的能力。】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故事二则》同步练习题 (含答案)

27*故事二则 一、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拜.师(bài pài)蔡桓.侯(huái huán) 热敷.(fūfú) 骨髓.(suísuǐ) 剂.量(jǐjì) 拴.住(shuān suān) 二、选词填空。 拜见拜访 1.刘江专程去北京()著名作家王蒙。 2.新年到了,家家户户都去()亲朋好友。 工夫功夫 3.只要()深,铁杵磨成针。 4.眨眼(),他就跑得无踪无影了。 三、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 虽然……但是……即使……也…… 因为……所以……如果……就…… 1.()纪昌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飞卫觉得他的眼力还不够。 2.()纪昌勤学苦练,()他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3.扁鹊对蔡桓侯说:“()您的病不治,()会愈来愈重。” 4.()扁鹊三番五次诚恳地劝告,固执的蔡桓侯()不肯医治。 四、读句子,按要求做题。 1. “过了十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侯……” “十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访……” “五天之后,蔡桓侯浑身疼痛……” “不久,蔡桓侯病死了。” (1)读句子,把表示故事发展先后顺序的词语画上横线。 (2)这几个句子写出了蔡桓侯的病由____到____的发展过程。不管蔡桓侯的态度怎样,扁鹊几次前来劝诫他及时治病,足见其____________。 2. 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 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1)这一句话主要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纪昌练习效果__________。 (2)我也能用这种手法仿写。 ①这间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突出屋子小) ②桂花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桂花香)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纪昌学射》这则寓言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扁鹊治病》这则寓言主要讲名医扁鹊给__________治病却遭到拒绝,结果____________,警示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扁鹊。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词语字形、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诘责(jié) 畸形(qí) 绯红(fēi) 查无消息(yǎo) B.慰勉(miǎn) 锃亮(zèng) 不辍(chuò) 抑扬顿挫(cuò) C.盎然(àng) 刀鞘(qiāo) 侏孺(rú)藏污纳垢(gòu) D.吹虚(xū) 简陋(lòu) 荧光(yín) 油光可鉴(jiàn)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正人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为富不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 诚惶诚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每逢骤雨猝至,这两位物理学家就匆忙把设备搬进棚屋,大开着门窗让空气流通,以便继续工作,而不至于被烟窒息。 窒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美丽的颜色》——玛丽·居里——《居里夫人传》 B.《回忆我的母亲》——朱德——《朱德选集》 C.《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三作家》 D.《藤野先生》——鲁迅——《朝花夕拾》 4.把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②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③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A.③②④① B.④①②③ C.④①③② D.③②①④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 B.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C.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 D.有一天,玛丽像期盼别人已经答应给的玩具的小孩一样,怀着热切的好奇心说,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附答案 (本卷100分,完卷12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选出音形义全对的一项()(2分) A.触(cù)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样子)心里感到悲伤。凑(c?u)合:将就。 B.低眉顺(shùn)眼:形容心情惆怅的样子。取缔(dì):明令取消或禁止。

C.从(cōng)容不迫:不慌不忙,沉着镇定。猝(cù)然:突然,出乎意外。 D.情有可圆(yuán):在情理上说得过去。尴尬(gāngà):神色、态度不自 然 2.根据语境在括号中写出恰当的词语。(4分) ①哪知老境却如此tuí()唐!他触目丧怀,自然情不得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suǒ()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②信客沉稳地点点头,他看得太多, 对这一切全能理解。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dùn()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mǐn()感的神经 末梢。 3.下列词语中有4个错别字,请找出来改正在后面的横线上。(4分) 风靡一时脍炙人口陈词 烂调司空见惯娴熟深暗 莫名其妙自明得意因地制宜可见一斑别出新裁

4.你知道吗?鲁迅先生惜时如金,请举出他的两句相关的名言。(4分) (1) (2) 5.根据课外阅读的名著,补全下面的对联。(2分) 《朝花夕拾》忆亲人师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默写。(8分) (1)默写孟浩然的《早寒江上有怀》一诗中的后四句。(4分) , , (2)默写崔颢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的前四句。(4分) ,。,。 7.下面一段话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27课有的人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27课有的人 27.有的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领会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 2.学习对比写法。 3.了解诗中的议论,认识诗歌哲理性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难点】对比写法,诗中议论的作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指导: 1.摘录臧克家《关于短诗〈右肘人〉》: 在旧社会里,我们看惯了这样的事情:大至官僚,小到乡绅,残害压迫人民,坏事做绝,罪孽深重,却妄想“流芳百世”,到处竖起“泽被乡梓”“德高望重”一类的“功德”碑,把自己升为万古不朽的“伟人”。 《有的人》写于……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 2.看“学习重点”“预习提示”,明确学习本课的重点及内容。 3.读课文(定条件的由男女生结合,两人一组,每节诗由男读1—2行,女读3—4行,用磁带录上音待评) (二)课堂教学(以读带讲) l.导入新课(可借鉴吴玉章同志1961年6月11日为《革命烈士诗抄》题词“言炳丹青,德配天地,功昭日月,行作楷模”引入) 2.板书课题,配乐,范读全文(放录音磁带或教师朗读。要求学生标

出诗中对比句) 3.抽读课文并正音:臧(zāng)摔(shuāi)(老师对朗读速度、节奏、语调的讽刺与赞颂,情感的爱与憎予以指导) 4.预习检测 (l)放两组录音作业,第一盘放1—4节,第二盘放—一7节,同学评。 (2)填空 a.《有的人》是作者在新中国成立后,为____,怀着的情感而写的。(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对鲁迅先生崇敬) b.题目不直接写作“纪念鲁迅”,而叫做《有的人》,其理由是____(课题更含蓄,便于对比突出主题,将鲁迅精神加以提炼、引伸,让读者获得深刻的教益。) C.用诗句填空。“有的人”在诗中一指____的人,一指的人。你喜____欢一种人。鲁迅属于____一种人。(最佳选择是第二节中的2、4行。) d.“纪念鲁迅有感”中的“有”是意思,“感”是____的意思。诗中表达感慨用的表达方式是(引起、感受、感慨,议论) e.通篇采用手法,褒贬鲜明,但重在____。作者从鲁迅生前____,故后____这两点来表现他的伟大。(对比,赞颂,为人民奋斗牺牲而从不想到个人,人民热烈纪念他) 5.阅读研讨 (1)限时默读。找出:哪些诗句写出了诗人对鲁迅的纪念?(读每节诗的后两行)

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 我是猫教案 语文S版(1)

我是猫 一、教材 1、本课在教材中的位置 《我是猫》是近代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代表作,作者以幽默而辛辣的笔触,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写了一只小猫偷吃年糕并发现了三条真理的过程。表现了当时社会人情的冷漠,表达了作者郁积日久的不满和愤恨,对弱者给予了极大的同情。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欣赏名家笔下的艺术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五篇课文全部都是经典之作,内容丰富,含义深刻,语言精湛,教材选取的均为儿童喜闻乐见的精华部分,教学时主要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作品的意义,在读中陶冶情操,在读中受到语言的熏陶,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2、教学目标、任务 针对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初步疏通课文,了解全文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新课要求,我把本课的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中的心理描写,并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讲述猫吃年糕的经过。 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开展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感悟作品的意义,在读中陶冶情操,在读中受到语言的熏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体会作者对弱者深切的同情,对当时社会人情冷漠的不满与愤恨。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弱者深切的同情,对当时社会人情冷漠的不满与愤恨。 教学难点: 理解感悟三条真理的含义以及文中运用的描写方式。 二、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表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本理念,这节课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体验与课文展开零距离对话,体现在阅读实践中自读、自悟、互评、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 为此,教读本文时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 1、朗读法:“教学诸法读为本”。本文含义深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通过朗读,整体感知理解内容。 2、点拔法:运用点拔法以突出重点,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特征。同时点拔法能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 3、合作探究法:难点采用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时教案

6阿长与《山海经》 第二课时 一、重点研读:买《山海经》(第18~28段),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 1.在这部分中,作者详细叙述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经过。请学生复述买书原因、经过、结果。 明确:事情起因:“我”曾在远方叔祖那里看到过,后来一直渴慕着绘图《山海经》。可远方叔祖那儿已无处可寻,买吧,有没有好机会。因此,“我”对《山海经》一直念念不忘。 经过:阿长向“我”问《山海经》事,他告假回家以后四五天,他将《山海经》给“我”买来了。 结果:“我”深受感动,从而不由得对长妈妈产生了新敬意。 2.文中写了哪些人对待这件事态度?用了什么样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 明确:文中写道那位远房叔祖疏懒,别人又不肯真实回答“我”,而长妈妈主动来问,“我”知道他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他说了,就连“我”也不抱什么希望,没有料到长妈妈会帮助“我”。这里用了对比写法,突出了长妈妈善良和对“我”细致入微关爱之情。 3.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明确:“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阿长不识字,没文化,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何况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关心“我”,因此她不会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经》的心情。这表明“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 4.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明确:“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表现了“我”得到绘图《山海经》的欣喜之态。可谓又惊又喜,感激不尽。 5.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明确:因为这件事,“别人不肯做”,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知“我”心,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热心;别人也“不能做”,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要跑多少路,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课文原文及教案 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 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 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 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作出贡献的人。” 1901年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 现了X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 渗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法的研究方 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 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动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授奖仪式每年 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 奥斯陆举行。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 炸药,这使他获得了巨额收入。1896年诺贝尔逝世时,这笔巨款用来 设立诺贝尔奖金。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5种诺贝尔奖金。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诺贝尔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 奖评委会。 【篇二】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 案 教学目标:

1.能利用已学的新闻知识分析课文,并从文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了解作者通过新闻传达的事实及新闻立场。 2.学习消息的语言特点。 3.学习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 教学重点: 1.学习消息语言的特点。 2.学习倒金字塔结构的新闻写作方式。 教学难点: 学习消息语言的特点。 教学创意: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延伸拓展、比较阅读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一)ppt展示莫言和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照片,问:图片上的这两个人同学们理解吗?他们获得了什么荣誉? 学生回答。明确:莫言和屠呦呦,他们都获得了诺贝尔奖。 (二)追问激趣:莫言和屠呦呦因为诺贝尔奖可谓是家喻户晓, 诺贝尔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呢?同学们了解诺贝尔奖吗? 教师补充:诺贝尔奖是世界各类奖项中地位的奖项,截止2021年,诺贝尔奖共授予了892个人和24个团体,通常被认为是颁奖领域内最 重要的奖项,有着公认的性。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憎恶zēng wù书斋zhāi震悚sǒng 诘jié问 (点拨:“憎”不要误读成zèng,“恶”、“诘”是多音字。) 2.解释下列词语。 (1) 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2) 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3.用恰当词语填空。 (1)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 (2)《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是鲁迅,选自《朝花夕拾》,你还能写出两篇出自这部散文集的文章题目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第7课背影】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奔丧sāng差chāi使簌sù 蹒跚pán shān 颓tuí唐箸zhù 点拨:注意多音字“丧”、“差”的读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满院狼(jí) 藉晶(yíng) 莹妥(tiē) 帖 琐(xiè) 屑 点拨:不要把“藉”误写为“籍”,“莹”误写为“萤”。 3.解释下列词语。 (1) 典质:(把财产、衣物)典当、抵押出去。 (2) 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 (3) 赋闲:失业在家。 (4) 勾留:短时间停留。 (5) 蹒跚: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6) 触目伤怀:看到(眼前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7) 情郁于中:感情积聚在心里。 (8) 颓唐:衰颓败落。 4.用恰当的动词填空。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 陋室铭 教案

义务教育教科书(新疆专用)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捕捉诗人的情怀 第二课陋室铭第一课时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以声入情,因声求义,以此感受作品思想内容和韵味情调 2、过程与方法:注意语言的音律节奏,反复朗读,直至能够背诵,努力做到传情达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品味富有韵律的语言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用现代汉语来翻译课文并理解课文的内容。 三、教法和手段: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阅读法 学法:自主思考、分组合作 手段:教科书、词典、多媒体平台 四、教学准备:教案、教师手册、教师自己做的词汇卡片。 五、课型与课时:普通续课,上一个课时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老师讲故事:在大唐的历史上,有一位性格倔强的诗人,三十四岁那年,因为参加政治革新活动,正感到春风得意的他,一觉醒来却被赶出了朝廷。十年后,召回长安后,因到玄都观去赏桃花,写了一首惹祸的诗,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干什么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亦云。悲秋,从来就是诗人的职业病,他却偏要反

其道而行之,认为天高气爽的秋天使人心胸开阔,更有诗意。我们一起来背诵这位老先生的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另一篇美文《陋室铭》。 (二)示范读课文,并提醒学生注意读音和停顿 (三)学生朗读课文 (四)简介作者及背景。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他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国忧民。(多媒体显示)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这篇《陋室铭》是他被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有句俗话叫做“金屋,银屋,不如自己的草屋。”自己的草屋尽管再破也是最好的。唐朝诗人刘禹锡也自称他的屋子是陋室,那我们今天就来参观一下。 (五)同桌间借助工具书以及课后注释翻译课文,请同学说说课文意思,老师应进行必要的指导 在(在乎)名(著名) 灵(灵气,神气)斯(这) 惟(只)德(品德)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鸿(大) 儒(有学问的人) 白丁(原意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调(调弄)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 劳(使… 劳累) 行(形体,身体)云(说) 何(什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7课《我的“长生果”》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7课 《我的“长生果”》课后作业及答案 1.选择正确的字填空。 逸益溢奕 (1)坏书是灵魂的毒药,读得越少越好,而好书则多多()善。(2)这世上没有一劳永()的事,大家都需要努力工作。 (3)童年生活恰似一幅流光()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4)他神采()()地出现在众人面前。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馈.赠(kuì)酵.母(jiào) B.借鉴.(jiàn)沉甸甸.(diàn) C.差.生(chà)美差.(chāi) D.累.积(lèi)劳累.(lěi) 3.先补充词语,再选词填空。 千()一律如醉()()囫囵()()别出()裁()()有味()()似渴()()理得悲欢()合 (1)本文的作者酷爱读书,最早看“香烟人”小画片时,看得;后来,看连环画时;渐渐地,读文艺书籍时“”。作者正是不断地从书中地汲取营养,才不断地成长起来。 (2)上面词语中有一组反义词,它们是—。

4.课文综合回顾。 本文作者通过两次写作文的经历悟出了一些道理:作文,构思要,落笔也要有点的“鲜味”才好;作文,要写;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应该是。 5.仿照例子写句子。 例:《七色花》引得我浮想联翩,《血泪仇》叫我泪落如珠。 6.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这个比喻,我觉得特别亲切。 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阅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1)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从中可以看出。(2)作者为什么觉得把书比作人类文明的“长生果”特别亲切呢? 参考答案 1.(1)益(2)逸(3)溢(4)奕奕 2.D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故事二则教案2

27 故事二则 扁鹊治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拜见”、“名医”等词语的意思。 2、展开合理的想象,把课文句子补充完整。 3、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阅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名医,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这是一位古代的医生,出示图像,你认识吗?师:他是——(生接:扁鹊)来,我们一起写他的名字。 (师板书:扁鹊) 2.你们知道扁鹊吗?对他有哪些了解?(指生说) 师:同学们了解得可真多,老师也找了一些资料,看—— 3.课件出示人物简介:(指生读) (1)扁鹊真名叫秦越人,是战国时代著名的医学家,被称为中国古代五大名医之首。他总结前人经验,创造的“望闻问切”四大诊法,在几千年后的今天,还被中医沿用。(2)课件出示:望——看气色;闻——嗅体味;问——问病情;切——把脉搏。 4.现在,你对扁鹊有了哪些更深的了解?(指生说) 早在2500多年以前,他就是家喻户晓的“名医”了。(板书:名医) 5.这位名医是怎样给人治病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他治病的一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难读的多读几遍。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这些词语你留意了吗? 3.反馈 (1)出示字词,师:读读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扁鹊、蔡桓公 皮肤、皮肉、肠胃、骨髓 热敷、几剂、汤药 第一组:这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点击出示:蔡桓公,姓田名午,是战国时期齐国的诸侯王。 第二组:都是身体的一部分;从外到内变化。 第三组:都与中医有关。 (2)扁鹊和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点击课件 出示句式:扁鹊_____________蔡桓公____________最后。 (扁鹊4次拜见蔡桓公,劝告蔡桓公并请求为他治病。蔡桓公却再三拒绝,以致小病酿成大病,最后无药可救。) (补充板书:治病、拒绝) 三、抓住“名医”,感悟课文 (一)过渡:扁鹊是如何劝告蔡桓公的?从哪些地方可见他的确是一位名医呢?请默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细细体会。 (二)依次出现“劝告”,体会扁鹊的特点。 a.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儿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b.过了十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是不治还会加深。” c.十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访,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教案

27、乌塔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生字、新词,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德育目标: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思考作为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自主能力? 4、创新目标:引导学生自学,自己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 学习重点: 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学习难点: 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导引目标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乌塔》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大概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回忆。(激发兴趣) 2、学生回顾自己的读书,叙述故事,展示自学。 二、创设条件 1、质疑: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个游欧洲,这个小姑娘引起你的思考了吗?你说说自己是如何看待乌塔的? 2、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组织研究 1、根据同学们的看法不同,现在我们自愿结组,喜欢乌塔,特别赞同她的做法的在一组,其余的在一组,大家分别商讨、学习,用书中的语言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2、展开辩论。 分组,交流想法。两组之间展开辩论。 3、得出结论,达成共识。板书:长出独立的翅膀。 四、引导创新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需要独立自主的人,只要是符合一定的条件。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准备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发表自己的演讲:谈谈我们如何锻炼自己的能力。

五、反思小结 1、本篇课文学完了,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2、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六、巩固提高 1、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谈出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研究性作业: 同学们你们都去哪里游玩过,哪些地方最喜欢,请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写诗,或写文,或画画,把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写下来。然后展示给同学们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6.阿长与《山海经》 一、积累运用。 1.加点字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淡薄.薄.弱薄.厚 B.妥帖.请帖.碑帖. C.憎恶.好恶.深恶.痛绝 D.空.前空.席空.中楼 2.选出字形不正确的一项() A. 保姆大抵面如土色 B. 福橘烦琐莫明其妙 C. 渴慕投掷毫不相干 D. 哀悼和蔼深不可测 3.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 ..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开头) B. 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 ....。(拟声词,形容细碎的说话声音) C.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 ..都震悚起来。(大家) D. 我惧惮.她什么呢!(害怕)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是() A. 每当回忆起向王老师学琴的那段生活,他那严肃的神态,亲切的话语,耐心的指导,总浮现在我的眼前。 B. 他找到了一个补救损失的办法,心情突然渐渐平静下来。 C. 你能不能取得好成绩,取决于你的不懈努力。 二、课内阅读。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远房的叔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2.什么“我”似乎遇着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3.“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中“神力”指代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语段的中心人物是阿长,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阿长的,举例说明。 三、课外拓展。

部编版(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说课稿)

27.《有的人》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及特点 《有的人》一课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的最后一篇课文。本组课文集中了关于鲁迅先生4篇文章,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鲁迅先生的感人事迹,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有的人》是诗人藏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作,诗人参观了北京的鲁迅故居。看了鲁迅先生生前工作过的地方,联想到鲁迅一生不懈的奋斗,诗人感慨地说:“人民的爱憎是分明的,对于为革命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由此他写下了这一首哲理诗。这首诗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哲理,诗中提炼了几个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形象,在对比中深化主题,从而抒发纪念鲁迅先生的感受,颂扬鲁迅先生“俯手甘为孺子牛”的革命精神。嘲讽和鞭挞了反动统治者的丑恶行径,同时向我们提出了人生价值的重大课题。在学习时,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搏,加深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诗歌“要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要通过诵读“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根据以上的理念和本组课文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弄懂诗歌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在理解诗歌的意思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诵读;

(3)了解诗歌所运用的对比手法。 其中,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 (1)理解诗歌内容及感情; (2)有感情地诵读。 3.学情分析 学生尽管是第一次接触鲁迅,但在有了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基础上,他们对鲁迅先生的感人事迹和精神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加上我之前让学生上网去搜集关于鲁迅的资料,他们应该不难理解本诗赞颂像鲁迅这样无产阶级革命者的甘为人民和革命献身的伟大精神。只是本班学生朗读的基础不是很好,在诵读中体味诗歌感情上也许存在一定难度。 二、说教法 本篇课文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诗人在诗歌中的爱憎分明,感情强烈,应该让学生在阅读和诵读中加以体会,为此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前一种人”和“后一种人”的表现及结局不同,理解这两种人分别是什么样的人,进而赞颂哪些人,贬斥哪些人。引导他们去自主探究、和同学交流课文内容,感受自学成功的喜悦。 2.诵读法:在理解了诗歌的基础上,诗歌要用感情去读。通过诵读,学生在大脑中能产生意象的联想,从而加深对诗歌的体验。为此,教学中要让学生多方位去读,多形式去读,同时教师也要指导朗读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第二单元 6.阿长与《山海经》 一、积累运用。 1.加点字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淡薄.薄.弱薄.厚B.妥帖.请帖.碑帖. C.憎恶.好恶.深恶.痛绝D.空.前空.席空.中楼 2.选出字形不正确的一项() A. 保姆大抵面如土色 B. 福橘烦琐莫明其妙 C. 渴慕投掷毫不相干 D. 哀悼和蔼深不可测 3.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A. 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 .. 玩耍去了。(开头) 。(拟声词,形容细碎的说话声音) B. 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 .... C.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 都震悚起来。(大家) .. D. 我惧惮.她什么呢!(害怕)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是() .... A. 每当回忆起向王老师学琴的那段生活,他那严肃的神态,亲切的话语,耐心的指导,总浮现在我的眼前。 B. 他找到了一个补救损失的办法,心情突然渐渐平静下来。 C. 你能不能取得好成绩,取决于你的不懈努力。 二、课内阅读。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远房的叔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

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2.什么“我”似乎遇着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3.“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中“神力”指代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语段的中心人物是阿长,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阿长的,举例说明。 三、课外拓展。 外公走了,再听不见他亲热喊我的声音,我心里沉甸甸的。我久久伫立在房前,凝视着墙上那张照片:外公正慈爱地朝着我笑。 他慈祥的笑,勾起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温馨的回忆。 一从幼儿园回家,老远便见到外公站在门口。他迎上来笑呵呵地搂我,亲我,从口袋里掏出巧克力给我吃。一阵亲热过后,他便照例让我坐在他的身上,教我念唐诗。先是复习旧课,当我背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照例要加上一句“上楼找外公”,他听后又是哈哈大笑。他为此特意用宣纸专门替我写了一张条幅,录完这首诗后,还加上一段话:“爱孙喜诵上诗,毕,自言上楼所为,乃寻翁也。童心粲然,堪记一耳。”为这事儿,小舅还生气哩,说:“我大学毕业了,您还从没给我写过呢!” 又有一次,幼儿园老师教我们画画。她好灵巧地画出一条鲤鱼,像在水里快活地摆动,真好看。可我分不清字叫写,图叫画,心里直说:“老师‘写’得多像,回去要外公给我‘写’条更大的来!”一进家门,我就吵着要外公“写”鱼。外公二话不说,拿起纸和笔,十分工整地写出一个“鱼”字。我急了,忙说:“您‘写’得不对,再‘写’!”外公也就不厌其烦地写了一个又一个。不大会儿,纸上满是“鱼”字,真成了江城闻名的“全鱼席”了。我当时实在弄不懂,这么有学问的外公,怎么笨得连条鱼都“写”不出来呢?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7课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7课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7课《乌塔》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描写的是14岁德国女孩乌塔独自游玩欧洲的故事。对于这篇文章,每个教师上课都有不同的教法,接下来搜集了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7课教案,欢迎查看。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7课教案一知识教学点 1、认识生字,新词,了解词语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2、引导学生自学,自己提问题,学会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 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重点:对文中的人物或事进行评价,阐述自己独特的看法。 难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和描写中了解人物的特

点,并在阅读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也许到过很多地方去旅游,都和谁到过什么地方! 2、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看看她是怎样旅游的! 1、读课前导读,带着问题读书 2、学生自学课文。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一位名叫乌塔的14岁德国姑娘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事) 师: 3、认读生字词,读通句子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2、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师:同学们,刚才读了课文,谁能说说,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有的同学会认为乌塔还小,不应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样太危险;有的同学会认为只要做好充分准备,乌塔可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对她今后的成长会有好处…… 、师:一个只有14岁的小姑娘,居然独自游玩了那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